以斯帖记第3章讲解讲章背景
【斯三1】「这事以后,亚哈随鲁王抬举亚甲族哈米大他的儿子哈曼,使他高升,叫他的爵位超过与他同事的一切臣宰。」
【斯三2】「在朝门的一切臣仆都跪拜哈曼,因为王如此吩咐;惟独末底改不跪不拜。」
【斯三3】「在朝门的臣仆问末底改说:『你为何违背王的命令呢?』」
【斯三4】「他们天天劝他,他还是不听,他们就告诉哈曼,要看末底改的事站得住站不住,因他已经告诉他们自己是犹大人。」
【斯三6】「他们已将末底改的本族告诉哈曼;他以为下手害末底改一人是小事,就要灭绝亚哈随鲁王通国所有的犹大人,就是末底改的本族。」
- 「这事以后」(1节),大约是以斯帖作王后四年以后。立功的是末底改(二23),但被高升的却是哈曼(1节)。哈曼的高升是撒但在背后的推动,神把以斯帖埋伏在属灵的战场上,撒但也忙着部署牠的军兵。
- 「哈曼」(1节)这个波斯名字的意思可能是「辉煌、杰出」,他的为人和他的名字一样张扬。
- 犹太传统认为,「亚甲族哈米大他的儿子哈曼」(1节)是「亚玛力王亚甲」(撒上十五8)的后裔。「亚玛力人原为诸国之首」(民二十四20),是进迦南的路上最强悍的国家。他们「并不敬畏神」(申二十五18),在列国中带头攻击神的百姓、抵挡神的旨意,成为一切抵挡神和神百姓的势力的代表。因此,神宣告「必世世代代和亚玛力人争战」(申二十五17-19),并允许亚玛力人屡次与以色列人争战(民十四45;士三13;六3;撒上十四48;三十1),作为管教祂百姓的工具。过去,便雅悯人「基士的儿子扫罗」(代上十二1)没有遵照神的命令除灭亚玛力人亚甲王(撒上十五2-3);现在,神要使用另一位「便雅悯人基士的曾孙」(二5)末底改,与亚甲王的后裔继续争战。
- 以色列人可以向君王和尊贵之人行跪拜之礼(撒上二十四8;创二十三7),并不是偶像崇拜。但末底改却拒绝向哈曼跪拜(2节),甚至不惜公开自己的犹大人身分(4节),可能是因为知道神「要将亚玛力的名号从天下全然涂抹了」(出十七14)。然而,虽然他在自己的生死上是刚强的,但在以斯帖的生死上却是软弱的(二10、20)。人靠着肉体再刚强,在亲情面前也可能软弱。所以神还要继续把末底改逼到一个地步,让他不得不放下亲情,与以斯帖一同交出自己(四13-14)。
- 「他就怒气填胸」(6节),原文是「哈曼怒气」,「哈曼 הָמָן/hä·män’」与「怒气 חֵמָה/khā·mä’」谐音。哈曼因为恨恶末底改一人,「就要灭绝亚哈随鲁王通国所有的犹大人」(6节),这样匪夷所思的「怒气」,并不是一般人所有的。因此,表面上是哈曼的「怒气」,实际是撒但的激动,为要破坏神救赎的计划,不让大卫的后裔弥赛亚按照神的应许在犹大支派中降生。
【斯三7】「亚哈随鲁王十二年正月,就是尼散月,人在哈曼面前,按日日月月掣普珥,就是掣签,要定何月何日为吉,择定了十二月,就是亚达月。」
- 「亚哈随鲁王十二年正月」(7节),大约是主前474年三、四月间,以斯帖当王后已经有四年多了,圣殿重建大约已经42年,以斯拉和尼希米还没有回到耶路撒冷。这个月有纪念出埃及的逾越节(出十二1-11)。
- 「人」(7节)原文是复数,可能指帮助哈曼的「智慧人」(六13)、即占卜家们。
- 「掣普珥,就是掣签」(7节),「普珥」源于亚述文,意思是「签、碎片」。古代中东的外邦人用掣签来确定行事的吉日,哈曼「掣普珥」,是为了掌握除灭犹大人最好的时机。人总是想把时机掌握在手中,但时机却永不屈从人意,因为它只在神的掌管之中。
- 「亚达月」(7节),是犹太历的十二月,大约是阳历二、三月间。年初掣签的结果,却要等到年底,这正是神在背后的护理。
- 哈曼和今天的许多人一样,「并不敬畏神」(申二十五18),但却相信盲目的命运,相信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在冥冥中主宰一切,所以一心想选个吉日。但「签放在怀里,定事由耶和华」(箴十六33),神掌管着人掣签的手;哈曼正月掣普珥,却要等到十二月才执行,而七十天后,整个事情都被翻转了。
【斯三8】「哈曼对亚哈随鲁王说:『有一种民散居在王国各省的民中;他们的律例与万民的律例不同,也不守王的律例,所以容留他们与王无益。」
- 「有一种民散居在王国各省的民中」(8节),指犹大人。当时可能有七十万犹大人散居在波斯帝国各省,只有不到十万人回到犹大省。越是生活安逸的百姓,越是不愿离开他们居住了一百多年的被掳之地。
- 虽然本书并没有提到神的律法,但却借着仇敌的口提到「他们的律例与万民的律例不同」(8节),这是隐藏的神在显明祂自己。今天,世界也不可能喜欢教会,因为「他们的律例与万民的律例不同」;凡是「因真理成圣」(约十七19)的信徒,必被世界所恨,因为这世界恨恶神,正如主耶稣所说的:「世人若恨你们,你们知道,恨你们以先已经恨我了」(约十五18)。
- 哈曼的控告半真半假:「他们的律例与万民的律例不同」是事实,但「不守王的律例」(8节)却是诬告。因为波斯帝国允许各民族保留自己的宗教,而且百姓被掳到哪里,就「为那城求平安,为那城祷告耶和华」(耶二十九7)。撒但「本来是说谎的,也是说谎之人的父」(约八4),牠从伊甸园一开始说话就是半真半假(创三1)。今天,我们若轻信半真半假的谎言,只看见里面有一点属灵的内容,就以为「基督究竟被传开了」(腓一18),必然会落到仇敌的诡计里。因为福音的真理乃是「耶稣基督并祂钉十字架」(林前二2),容不得丝毫的掺杂和改变。
【斯三9】「王若以为美,请下旨意灭绝他们;我就捐一万他连得银子交给掌管国帑的人,纳入王的府库。』」
【斯三10】「于是王从自己手上摘下戒指给犹大人的仇敌——亚甲族哈米大他的儿子哈曼。」
【斯三11】「王对哈曼说:『这银子仍赐给你,这民也交给你,你可以随意待他们。』」
- 「一万他连得银子」(9节)是巴比伦他连得,大约有303吨,相当于波斯帝国年税收的九成。哈曼固然非常富有,但绝不会做亏本生意,他可能准备从犹大人那里掳掠财物作为补偿(13节)。
- 「府库」(9节)原文是一个波斯字,表明作者很熟悉书珊宫廷的术语。
- 「戒指」(10节),原文是「印章戒指」,用来压在软蜡或封泥上,相当于在文件上签名。王把自己的印章戒指交给哈曼,意味着提拔哈曼作首相,可以替波斯王签发公文。
- 「这银子仍赐给你」(11节),只是亚哈随鲁冠冕堂皇的门面话,意思是交给哈曼自己处置,其实是让他主动「捐入王库」(四7)。希罗多德记载,吕底亚富豪皮锡乌斯(Pythius)愿意捐出两千他连得银子、四百万差七千达利克金子,总共一万六千四百多他连得银子的家产,以资助亚哈随鲁远征希腊;但亚哈随鲁反而大方地回送他七千达利克,以凑齐四百万达利克的整数(《历史 Histories》卷7第28-29章)。现在,亚哈随鲁王远征失败、国库空虚,所以不再大方,反而被哈曼的提议吸引,竟然不问灭绝哪个民族,就允许哈曼「可以随意待他们」(11节)。这既是活在肉体中的人对生命的漠视,也是神在后面的管理,任凭仇敌「掘了坑,又挖深了,竟掉在自己所挖的阱里」(诗七15)。
【斯三12】「正月十三日,就召了王的书记来,照着哈曼一切所吩咐的,用各省的文字、各族的方言,奉亚哈随鲁王的名写旨意,传与总督和各省的省长,并各族的首领;又用王的戒指盖印,」
【斯三13】「交给驿卒传到王的各省,吩咐将犹大人,无论老少妇女孩子,在一日之间,十二月,就是亚达月十三日,全然剪除,杀戮灭绝,并夺他们的财为掠物。」
【斯三14】「抄录这旨意,颁行各省,宣告各族,使他们预备等候那日。」
【斯三15】「驿卒奉王命急忙起行,旨意也传遍书珊城。王同哈曼坐下饮酒,书珊城的民却都慌乱。」
- 「正月十三日」(12节),是宰杀逾越节羊羔的前一日(出十二6)。当百姓庆贺从昔日仇敌的手下得拯救的时候,却惊悉今日仇敌的新阴谋。面对这样的巧合,被掳的百姓还有信心相信神会像当年一样拯救他们吗?
- 「总督」(12节),指波斯帝国二十个行省的行政长官。行省之下还有「一百二十七省」(一1),分别由「各省的省长」(12节)管理。
- 「驿卒」(15节)是古列王开创的邮递系统,在全国设立驿站,由驿卒骑着驿马接力送信,可以在幅员广大的波斯帝国快速传送政府公文(《历史 Histories》卷8第98章),七天就可以跑2900公里。
- 「王同哈曼坐下饮酒,书珊城的民却都慌乱」(15节),既让我们看到君王的草菅人命,也让我们看到仇敌在背后的洋洋得意。而神似乎已经隐藏了,已经照着祂所宣告的「离弃他们,掩面不顾他们,以致他们被吞灭,并有许多的祸患灾难临到他们」(申三十一17)。
- 波斯帝国的幅员广大,波斯王的法令无远弗届,百姓也没有机会逃出波斯帝国。在人看来,一切都已成了定局,一切都已无法挽回,只能接受「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命运。到了这样危急的时刻,神却没有露面。当我们陷在极大难处之中的时候,也常常发出疑问:我们的主还在那里吗?「祢为什么站在远处?在患难的时候为什么隐藏」(诗十1)?然而,不管我们有没有看见,神始终在那里看顾我们,因为「保护以色列的,也不打盹也不睡觉」(诗一百二十一4);「摸你们的就是摸祂眼中的瞳人」(亚二8) 。神绝不能让仇敌摸着我们,因此,即使在仇敌最猖獗、环境最黑暗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向神求告:「愿他们的筵席在他们面前变为网罗,在他们平安的时候变为机槛」(诗六十九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