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耶利米书第17章讲解讲章背景

来自:圣经综合解读
相关章:
转至节:

【耶十七1】「犹大的罪是用铁笔、用金刚钻记录的,铭刻在他们的心版上和坛角上。」

【耶十七2】「他们的儿女记念他们高冈上、青翠树旁的坛和木偶。」

【耶十七3】「我田野的山哪,我必因你在四境之内所犯的罪,把你的货物、财宝,并邱坛当掠物交给仇敌;」

【耶十七4】「并且你因自己的罪必失去我所赐给你的产业。我也必使你在你所不认识的地上服事你的仇敌;因为你使我怒中起火,直烧到永远。」

  • 十六21-十七13是神解释自己管教的目的,因为百姓已经无可救药、神要彻底管教「诡诈」(9节)的百姓。
  • 「铁笔」(1节)是用来篆刻文字的工具。「金钢钻」(1节)是一种可以用于雕刻的坚硬石头,具体不能确定。「犹大的罪是用铁笔、用金刚钻记录的」(1节),比喻他们已经完全被罪玷污,罪行无法涂抹。唯一的出路,就是让神重新「将他们熔化熬炼」(九7)。
  • 犹大的罪已经「铭刻在他们的心版上」(1节),比喻百姓「习惯行恶」(十三23),已经病入膏肓、无法自拔。唯一的出路,就是让神「从他们肉体中除掉石心,赐给他们肉心」(结十一19)。过去,神用指头把律法刻在石版上(出三十一18);将来,神要将律法「放在他们里面,写在他们心上」(三十一33)。
  • 「坛角」(1节)本来是无辜者暂时避难、等候审判的地方(出二十一14;王上一50-53;二28),但现在犹大的罪却刻在「坛角」上,比喻无法逃脱公义的审判。
  • 第2节可译为「他们的儿女思念他们在高冈上、青翠树旁的祭坛和亚舍拉」(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人的本相都是学坏容易学好难,百姓的儿女在偶像崇拜的环境中长大,必然会效法他们的罪行、敬拜他们的偶像。「高冈上、青翠树旁」(2节)都是迦南人敬拜偶像的地方。「木偶」(2节)指代表迦南女神亚舍拉的木像。
  • 第3节可译为「我田野的山哪,因你在全境内的丘坛所犯的罪,我必使你的财富和一切的财宝成为掠物」(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
  • 「并且你因自己的罪必失去我所赐给你的产业」(4a),可译为「因自己所做的,你必失去我所赐给你的产业」(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应许之地乃是神所赐的白白恩典,立约之民并不能「因自己所做的」承受产业,但却会「因自己所做的」失去产业。因为立约之民只有听从神的话,才能长久地活在恩典里(七23)、不沦为属灵的败家子,这是圣约最基本的要求(出十九4-6)。

【耶十七5】「耶和华如此说:倚靠人血肉的膀臂,心中离弃耶和华的,那人有祸了!」

【耶十七6】「因他必像沙漠的杜松,不见福乐来到,却要住旷野干旱之处,无人居住的硷地。」

【耶十七7】「倚靠耶和华、以耶和华为可靠的,那人有福了!」

【耶十七8】「他必像树栽于水旁,在河边扎根,炎热来到,并不惧怕,叶子仍必青翠,在干旱之年毫无挂虑,而且结果不止。」

  • 「沙漠的杜松」(6节)无论怎样努力把根深入地下,仍然缺少水分、「不见福乐来到」(6节),因为沙漠的水分终究是有限的。比喻那些「倚靠人血肉的膀臂,心中离弃耶和华」(5节)的人,他们无论是倚靠埃及、还是投靠巴比伦,所得的帮助都是有限而暂时的。因此,「你们不要倚靠君王,不要倚靠世人;他一点不能帮助。他的气一断,就归回尘土;他所打算的,当日就消灭了」(诗一百四十六3-4)。
  • 「杜松 כְּעַרְעָר/ar-awr’」原文与沙漠 בָּעֲרָבָה/ar-aw-baw’」谐音。
  • 「栽于水旁,在河边扎根」(8节)的树木并不需要努力把根深入地下,就可以得着水分,因为它所倚靠的是河、而不是自己的努力。比喻那些「倚靠耶和华、以耶和华为可靠」(7节)的人,他们所倚靠的神的生命和能力都是无限而稳定的,就像奔流不息的河流。

【耶十七9】「人心比万物都诡诈,坏到极处,谁能识透呢?」

【耶十七10】「我——耶和华是鉴察人心、试验人肺腑的,要照各人所行的和他做事的结果报应他。」

  • 第9节可译为「人心比万物都诡诈,无可救药,谁能识透呢」(英文ESV译本)。我们的内心是如此「诡诈」,原本应该指出自己的错谬,谁知却成了自欺的元凶;原本应当照亮自己的灵魂,谁知却给自己涂脂抹粉;原本是神放在里面的使者,谁知却成了出卖神的仇敌。因此,人若高看自己的本质、觉得自己的内心是好的,结局就是从自欺欺人到自我毁灭。这样的诡诈「谁能识透呢」?只有神才能「鉴察人心、试验人肺腑」(10节)。
  • 罪人的本性已经「全然败坏」(三十一29)、病入膏肓(三十12),正如「犹大的罪是用铁笔、用金刚钻记录的,铭刻在他们的心版上」(1节)——明明「终日所思想的尽都是恶」(创六5),还以为自己的内心是好的;明明「各人随从自己顽梗的恶心行事」(十六12),还认为自己比别人更加「无辜」(二35)、「圣洁」(赛六十五5)——结果就成了讳疾忌医、「不受教训的国民」(七28),任何人都无法倚靠自己医治、改善(三十12-13),惟有倚靠神的恩典和怜悯(14节),得着圣灵的重生(约三5、6;多三5)和更新(罗十二2),才能脱离绝望的境地。
  • 神救了我们,「并不是因我们自己所行的义,乃是照祂的怜悯,借着重生的洗和圣灵的更新」(多三5)。但我们却常常自欺欺人地自诩「凭良心做事」,总是有意无意地认为「人心比万物都诡诈」只是说别人。我们若不肯直面自己「比万物都诡诈」的心,也不可能真正认识自己的罪;我们若自诩对神有真诚的、单纯的心,必然会落到表面热心为主、实际体贴肉体的「属灵诡诈」里。这种「诡诈」毫无益处,因为神「是鉴察人心、试验人肺腑的,要照各人所行的和他做事的结果报应他」(10节)。人种的是什么,收的就是什么,「顺着肉体撒种的,必从肉体收败坏;顺着圣灵撒种的,必从圣灵收永生」(加六8和合本修订版)。所以保罗说:「你们既靠圣灵入门,如今还靠肉身成全吗?你们是这样的无知吗」(加三3)?

【耶十七11】「那不按正道得财的,好像鹧鸪抱不是自己下的蛋;到了中年,那财都必离开他,他终久成为愚顽人。」

【耶十七12】「我们的圣所是荣耀的宝座,从太初安置在高处。」

【耶十七13】「耶和华——以色列的盼望啊,凡离弃祢的必致蒙羞。耶和华说:离开我的,他们的名字必写在土里,因为他们离弃我这活水的泉源。」

  • 「鹧鸪抱不是自己下的蛋」(11节),可能是当时流行的谚语,鹧鸪幸苦孵出来的并不是自己的雏鸟,长大后就会飞走。人若「不按正道得财」(11节),「到了中年」(11节)正想享受生活的时候,也会发现财富突然无影无踪。同样,人若用一生「诡诈」(9节)事奉神,到了主前正想邀功请赏的时候,也会突然发现主说:「我从来不认识你们,你们这些作恶的人,离开我去吧」(太七23)。
  • 神真正的圣所,并不是百姓所迷信的地上「耶和华的殿」(七4),而是天上那「荣耀的宝座」(12节)。这荣耀的宝座「从太初安置在高处」(12节),永远不变。立约子民只有谨守遵行圣约,象征神与人同在的圣殿才有其意义。人若一面离弃神「这活水的泉源」(13节),一面「为自己凿出池子,是破裂不能存水的池子」(二13),还自欺欺人地强调「这些是耶和华的殿,是耶和华的殿,是耶和华的殿」(七4),结果也会像「那不按正道得财的」(11节)的「愚顽人」(11节),结果「必致蒙羞」(13节),
  • 离弃「活水的泉源」的人都是属土的(林前十五48),「他们的名字必写在土里」(13节),他们的所是、所有和所做都必归于尘土,无论多大的宏图霸业,最终都将朽坏如尘、被人忘记。

【耶十七14】「耶和华啊,求祢医治我,我便痊愈,拯救我,我便得救;因祢是我所赞美的。」

【耶十七15】「他们对我说:耶和华的话在哪里呢?叫这话应验吧!」

【耶十七16】「至于我,那跟从祢作牧人的职分,我并没有急忙离弃,也没有想那灾殃的日子;这是祢知道的。我口中所出的言语都在祢面前。」

【耶十七17】「不要使我因祢惊恐;当灾祸的日子,祢是我的避难所。」

【耶十七18】「愿那些逼迫我的蒙羞,却不要使我蒙羞;使他们惊惶,却不要使我惊惶;使灾祸的日子临到他们,以加倍的毁坏毁坏他们。」

  • 14-18节是先知向神的呼求和表白。
  • 虽然耶利米并没有因着误解、讥讽和逼迫而离弃「牧人的职分」(16节),但他也清楚地知道自己是「人心比万物都诡诈,坏到极处」(9节)的人,所以他并不倚靠自己的属灵和刚强,而是求神作自己的「避难所」(17节),保守自己在逼迫中站立得稳:「求祢医治我,我便痊愈,拯救我,我便得救」(14节;三十17)。
  • 「也没有想那灾殃的日子」(16节),可译为「也没有想望那灾殃的日子」(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指先知没有为了证明自己,所以祈求所预言的灾祸早一点应验。
  • 根据律法,「先知托耶和华的名说话,所说的若不成就,也无效验,这就是耶和华所未曾吩咐的,是那先知擅自说的」(申十八22 )。此时耶利米的预言还没有应验,所以他所面临的普遍反应就是质疑:「耶和华的话在哪里呢?叫这话应验吧」(15节)。顽梗的百姓不但不相信大难临头,反而对先知冷嘲热讽,好像巴不得赶快遭遇先知所预言的灾祸。今天,世人讥讽信徒的时候,岂不也是这样愚昧可笑,好像巴不得自己赶快下地狱吗?当审判来临的时候,神必使圣经所预言的「灾祸的日子临到他们」(18节)。
  • 「以加倍的毁坏毁坏他们」(18节),这是引用神的宣告:「我先要加倍报应他们的罪孽和罪恶」(十六18)。

【耶十七19】「耶和华对我如此说:『你去站在平民的门口,就是犹大君王出入的门,又站在耶路撒冷的各门口,」

【耶十七20】「对他们说:“你们这犹大君王和犹大众人,并耶路撒冷的一切居民,凡从这些门进入的都当听耶和华的话。」

【耶十七21】「耶和华如此说:你们要谨慎,不要在安息日担什么担子进入耶路撒冷的各门;」

【耶十七22】「也不要在安息日从家中担出担子去。无论何工都不可做,只要以安息日为圣日,正如我所吩咐你们列祖的。”」

【耶十七23】「他们却不听从,不侧耳而听,竟硬着颈项不听,不受教训。』」

【耶十七24】「耶和华说:『你们若留意听从我,在安息日不担什么担子进入这城的各门,只以安息日为圣日,在那日无论何工都不做;」

【耶十七25】「那时就有坐大卫宝座的君王和首领,他们与犹大人,并耶路撒冷的居民,或坐车,或骑马,进入这城的各门,而且这城必存到永远。」

【耶十七26】「也必有人从犹大城邑和耶路撒冷四围的各处,从便雅悯地、高原、山地,并南地而来,都带燔祭、平安祭、素祭,和乳香,并感谢祭,到耶和华的殿去。」

【耶十七27】「你们若不听从我,不以安息日为圣日,仍在安息日担担子,进入耶路撒冷的各门,我必在各门中点火;这火也必烧毁耶路撒冷的宫殿,不能熄灭。』」

  • 19-27节是神回应先知的表白(14-18节)。
  • 「平民的门口」(19节),可能指祭司和利未人之外的百姓所使用的圣殿门。
  • 「坐大卫宝座的君王」(25节;二十二4),这句话是提醒百姓思想大卫之约的内容(撒下七8-16)。
  • 谨守「安息日」(21节),是圣约的要求(出二十三12;三十一16-17),表明人承认神是自己的创造主(创二3)和救赎主(申五15)。律法有那么多条,神却单单提出「安息日」,因为「安息日」是神对与祂联合的人最基本的要求(赛五十六3),最能证明一个人是否「留意听从」(24节)神。百姓「不听从,不侧耳而听」(23节),并非没有到圣殿献祭,而是不肯在日常生活中谨守安息、信靠神的供应和看顾(出十六25-30)。
  • 先知呼吁「凡从这些门进入的都当听耶和华的话」(20节),是要宣告神的审判,并非期望百姓悔改。神绝不会「不教而诛」,也不会让百姓糊里糊涂地受罚(十六10)。因此,神要百姓「谨慎」(21节):只有谨守安息日(22节),才是「倚靠耶和华、以耶和华为可靠的」(7节),犹大和耶路撒冷才能得着平安(25-26节)。表面上,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取决于自己的选择,罪人只要听从悔改,就可以得享平安,「而且这城必存到永远」(25节)。但实际上,19-27节的中心,是神宣告「他们却不听从,不侧耳而听,竟硬着颈项不听,不受教训」(23节)。「所有犯罪的就是罪的奴仆」(约三34),罪人已经失去了作出正确选择的能力,更谈不上掌控自己的命运。因此,既然「不受教训」的百姓执意认为,只要有了圣殿(七4),就可确保平安(六14),耶路撒冷的结局也就无法改变了——神「必在各门中点火;这火也必烧毁耶路撒冷的宫殿,不能熄灭」(27节)。
  • 人刚被造,所接受的就是神的安息(创二3);人之所以堕落,就是因为不肯享用神的安息,反而追求「如神能知道善恶」(创三5);而将来人最能让神心满意足、彰显神荣耀的,就是与神一同享用安息(赛六十六1-2、23;启二十二3-4)。一个人若是不肯听从神,「不以安息日为圣日」(27节),不管外表多么属灵、多么努力,里面也没有实际敬畏和信靠,一遇到危机就会「东跑西奔要更换你的路」(二36)。因此,我们若不会享用神所做的,也就不能承受神所要我们做的;我们若不能安息在主里,无论怎样摆上、都是体贴肉体,结局是让神「在怒中起誓说:他们断不可进入我的安息」(诗九十五11;来三11)。
  • 百姓质疑先知的预言(15节),但神却没有用预言提早应验来「拯救」(14节)他,反而宣告百姓必然会「不听从,不侧耳而听,竟硬着颈项不听,不受教训」。神「医治」(14节)先知的方法,不是让他用成功的事奉来吸引人,也不是让他用安慰的信息来讨好人,反而是让他去得罪更多的人——之前神让先知「站在耶和华殿的门口」(七2)讲道,现在却要他「站在平民的门口、又站在耶路撒冷的各门口」(19节)。因为神要在众人的反对之下,让先知经历神是「避难所」(17节);主耶稣要在世界的仇恨之中(约十五18),让我们经历祂的同在(太二十八20)。
查阅相关章:
圣经书卷列表:
更多关于: 耶利米书   耶和华   自己的   耶路撒冷   先知   诡诈   犹大   他们的   安息日   都是   百姓   的人   人心   以色列   站在   鹧鸪   铁笔   灾祸   译本   荣耀   不受   英文   君王   我所   修订版   所做   宝座   若不   灾殃   阿拉伯半岛   大卫
返回顶部
来自于圣经综合解读,版权为其所有
@c.zyesu.com 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