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伯来书第11章讲解讲章背景
- 十一章的主题是「因着信等候应许的见证人」,也就是那些「有信心以致灵魂得救的人」(十39),与六12-15平行。
- 作者从神的创造开始,用旧约历史上各种不同模式的信心例子,鼓励信徒「效法那些凭信心和忍耐承受应许的人」(六12)。因为我们里面都有相同的信心,这信心不是出于自己,而是来自「为我们信心创始成终的耶稣」(十二2)。为此,本章用「因着信」作关键词,组成了一个交错对称的结构:
- A. 信心的特征(1-2节);
- B. 七个信心的例子(3-12节);
- C. 信心的终点(13-16节);
- B1. 十二个信心的例子(17-38节);
- A1. 信心的完全(39-40节)。
- 第1节可译为「信就是对所盼望之事有把握,对未见之事有确据」(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这并不是信心的定义,而是信心的特征,也就是信心在人的生命里所产生的功效。正如林前十三4-7并不是对「爱」下一个正式的定义,而是描述爱的特征。
- 「所盼望之事」,就是将来才会发生的事,包括「进荣耀里去」(二10)、「安息日的安息」(四9)、「永远的产业」(九15)、「更美长存的家业」(十34)、「那将来的城」(十三14)。这些未来的事都是根据神的应许,虽然还没有发生,但信心却能让人对应许充满把握,确信「所盼望之事」必能实现。
- 「未见之事」,就是肉眼看不见的事,包括那不能看见的神(十一27)、天上的圣所(八2)、替信徒代求的基督(七25)、天上的耶路撒冷(十二22-24)、不能震动的国(十二27、28)。这些属灵的事都是根据神的启示,虽然肉眼看不见,但信心却能让人对启示产生回应,确信「未见之事」真实存在。
- 第2节可译为「古人因着这信获得了赞许」(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得着了神的喜悦(6节),从正面表达「义人必因信得生。他若退后,我心里就不喜欢他」(十38)。
- 「古人」指旧约历史中的圣徒,他们同样是因信称义,所信的是神在旧约中应许的「那座有根基的城」(10节)、「更美的家乡」(16节),从洪水中得拯救(7节)、得地为业(8-9节)、得后裔(11-12节)、从死里得回儿子(19节)、得祝福(20-21节)和赏赐(26节)等等。
- 旧约中的这些应许,都是从不同的角度预表基督,所以最终的成就都是在基督再来的时候(40节)。
- 对于属灵的婴孩(五13),神可能会「按自己的旨意,用神迹、奇事和百般的异能,并圣灵的恩赐」(二4)来见证福音,让人经历祂的信实。但神并不会让人满足于现在、停留在眼见,而是要领我们「长大成人」(五14),因信等候那些将来的事、仰望那些未见的事。因为在神的救恩计划里,现在所见的是有限的,将来未见的是无限的,「所见的是暂时的,所不见的是永远的」(林后四18)。因此,信心是信徒的基本生活方式,恩典不是立等可取的快餐,而是让我们有力量用「信心与所听见的道调和」(四2),学会忍耐到底(三6、14),使我们「行完了神的旨意,就可以得着所应许的」(十36)。
【来十一3】「我们因着信,就知道诸世界是借神话造成的;这样,所看见的,并不是从显然之物造出来的。」
- 3-12节用七个「因着信」,列举了七个信心的例子。
- 第一个例子,是相信神的创造。第3节可译为「因着信,我们知道这宇宙是借神的话造成的。这样,所看见的并不是由可见的造出来的」(英文ESV、NASB译本)。因此,是信心使人能相信《创世记》第一章。
- 古代的希腊人认为,看得见的宇宙源于先存的物质元素,但现代科学的研究结果却证明,「所看见的并不是由可见的造出来的」,看得见的物质和看不见的能量可以互相转换。我们所见的宇宙,并不能解释其本身的来源,现代科学并不能以纯物质的理论来解释宇宙的起源和存在。相反,当科学深入到量子层次的时候,忽然发现基本粒子可能只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信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测不准了;当科学扩大到宇宙层次的时候,竟然发现组成宇宙的95.1%可能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暗物质、暗能量。
- 神「立大地根基的时候」,并没有人在场(伯三十八4)。从来没有人见过创造的过程,也从来没有人能在实验室验证宇宙起源的理论,只能「因着信」推测。有些人「因着信」,认为宇宙是大爆炸来的;而基督徒「因着信」,「知道这宇宙是借神的话造成的」,「祂说有,就有,命立,就立」(诗三十三9)。这既不是根据人的观察、也不是根据逻辑推理,而是对神的启示(创一1-31)作出的信心回应,因为信心能让人「对未见之事有确据」,使我们能认识神的创造和护理。
【来十一4】「亚伯因着信,献祭与神,比该隐所献的更美,因此便得了称义的见证,就是神指他礼物作的见证。他虽然死了,却因这信,仍旧说话。」
- 第二个例子,是亚伯献祭。第4节可译为「因着信,亚伯献祭与神,比该隐所献的更蒙悦纳,因此被称赞为义人,神借着接受他的礼物来称赞他。他虽然死了,却因这信,仍旧说话」(英文ESV、NASB译本)。因此,是信心使亚伯的献祭能蒙神悦纳。
- 该隐「自己的行为是恶的」(约壹三12),所以神「看不中该隐和他的供物」(创四5)。亚伯被神「称赞为义人」,结果却是被该隐嫉妒、杀害(创四8),似乎毫无益处。但实际上,这并非最终的结局,「他虽然死了,却因这信,仍旧说话」。信心不但能使亚伯超越死亡、得着永生(十39),而且也一直向历世历代所有的人传递这一信息(十二24):信心能胜过死亡、讨神喜悦(4节)。
【来十一5】「以诺因着信,被接去,不至于见死,人也找不着他,因为神已经把他接去了;只是他被接去以先,已经得了神喜悦他的明证。」
【来十一6】「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悦;因为到神面前来的人必须信有神,且信祂赏赐那寻求祂的人。」
- 第三个例子,是以诺被提。亚伯因信被杀,以诺却因信被神接走,没有经过肉身的死亡。因此,信心不但使人得神喜悦,并且超越肉身的生死。
- 「神喜悦他的明证」(5节),指「以诺与神同行」(创五24),证明他已经得到了神的喜悦。而他既然得到了神的喜悦,证明他必定是有信心的。因为一个人无论做了多少善事、献上什么祭物,迟早还是会犯罪,不能让神喜悦。只有信心才能使人被神「称义」(4节),所以说「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悦」(6节)。这句话的反面,就是「义人必因信得生。他若退后,我心里就不喜欢他」(十38)。
- 能使人「到神面前来」(6节)亲近神、「得神喜悦」的信心,包括两个方面:
- 「信有神」,因为信心是「对未见之事有确据」(1节和合本修订版)。亲近一位我们不信其存在的神,或者亲近一位臆想出来的神,都是毫无意义的。信心让我们所信的,是那位主动启示自己(一1-2;出三14)、并且赐下信心来认识祂的神(十二2;弗二8)。
- 「信祂赏赐那寻求祂的人」,因为信心是「对所盼望之事有把握」(1节和合本修订版)。以诺所追求的「赏赐」(十35),就是与神同在,所以神就「把他接去了」(5节)。神主动赐下应许,使人能亲近祂(六17-18)、得赏赐(十35;创十五1)。一个人若信有神,却不相信神的应许,等于不信。
【来十一7】「挪亚因着信,既蒙神指示他未见的事,动了敬畏的心,预备了一只方舟,使他全家得救。因此就定了那世代的罪,自己也承受了那从信而来的义。」
- 第四个例子,是挪亚造方舟。「未见的事」(7节),指洪水的审判和借方舟获救(创六13-14)。因此,是信心使挪亚「对未见之事有确据」(1节和合本修订版)、能回应神的启示,并且产生了三个功效:
- 「使他全家得救」(7节),比亚伯和以诺的得救范围更广泛,证明「义人必因信得生」(十38)。
- 使挪亚「定了那世代的罪」(7节),因为挪亚对神的信心、敬畏和顺服,使「那世代」的不信更为突出。
- 使挪亚「动了敬畏的心」(7节),「凡神所吩咐的,他都照样行了」(创六22),也过着与信心相符的公义生活,因此被神称为「义人」(创六9),「承受了那从信而来的义」(7节)。
【来十一8】「亚伯拉罕因着信,蒙召的时候就遵命出去,往将来要得为业的地方去;出去的时候,还不知往哪里去。」
- 第五个例子,是亚伯拉罕离开家乡。挪亚造方舟的目标是明确的,但亚伯拉罕「遵命出去」(8节)、离开家乡迦勒底的吾珥的时候(创十一28),「还不知往哪里去」(8节),完全没有目标。因此,是信心使人能回应神的呼召,放弃可见的、已知的世界,去寻找一个不可见的、未知的家乡(14节)。
- 神呼召亚伯拉罕的时候,只说「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创十二1),直到把亚伯拉罕一步步带到了迦南,才应许「我要把这地赐给你的后裔」(创十二7)。因此,得地为业的应许,并不是亚伯拉罕「蒙召的时候就遵命出去」(8节)的动力,而是他因信顺服呼召的「赏赐」(6节;十35)。
【来十一9】「他因着信,就在所应许之地作客,好像在异地居住帐棚,与那同蒙一个应许的以撒、雅各一样。」
【来十一10】「因为他等候那座有根基的城,就是神所经营所建造的。」
- 第六个例子,是亚伯拉罕在应许之地寄居。
- 亚伯拉罕「将来要得为业的地方」(8节)固然首先是「应许之地」(9节)迦南(创十二7;十三15;十七8),但信心却使他知道,神所赐「永远的产业」(九15)乃是「那座有根基的城」(10节)。因此,亚伯拉罕最终目的地不是在地上,而是在天上,所以他和儿子以撒、孙子雅各是以「作客」(9节)的心态暂时寄居在「应许之地」,「好像在异地居住帐棚」(9节),在居无定所、不能安顿的环境中等候神的应许。
- 第10节可译为「因为他等候着那座有根基的城,就是神所设计和建造的」(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这城就是「天上的耶路撒冷」(十二22;加四26),是「神所设计和建造的」属灵圣城。亚伯拉罕一生都在临时的「帐棚」里等候「那座有根基的城」,今天已经到达这城(十二22-23),但这城仍是「那将来的城」(十三14;启二十一2)。
【来十一11】「因着信,连撒拉自己,虽然过了生育的岁数,还能怀孕,因她以为那应许她的是可信的。」
【来十一12】「所以从一个仿佛已死的人就生出子孙,如同天上的星那样众多,海边的沙那样无数。」
- 第七个例子,是撒拉生子。
- 神应许年迈的撒拉将要生一个儿子(创十七15-16;十八12-15),虽然她一开始有怀疑(创十八12),但信心却使她改变了态度,「因她以为那应许她的是可信的」(11节)。
- 「一个仿佛已死的人」(12节),原文是阳性,指亚伯拉罕。
【来十一13】「这些人都是存着信心死的,并没有得着所应许的;却从远处望见,且欢喜迎接,又承认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
【来十一15】「他们若想念所离开的家乡,还有可以回去的机会。」
【来十一16】「他们却羡慕一个更美的家乡,就是在天上的。所以神被称为他们的神,并不以为耻,因为祂已经给他们预备了一座城。」
- 13-16节是对列祖信心的总结,表明信心的终点不是在地上,而是在天上(16节)。
- 「这些人都是存着信心死的,并没有得着所应许的」(13节),指亚伯拉罕、以撒、雅各和撒拉到死都没有看见子孙像天上的星那样众多(12节),也没有看见他们的子孙得迦南的地业(9节)。但信心却使他们「从远处望见」(13节;申三24-27)。灵里「望见」的功效,使他们能「欢喜迎接」(13节)。一个目标在天上的人,必然会甘心「承认自己在地上是客旅,是寄居的」(13节;创二十三4;四十七9),用实际的生活「表明自己要找一个家乡」(14节),等候「那座有根基的城」(10节)、天上「更美的家乡」(16节)。这正表明「信就是对所盼望之事有把握,对未见之事有确据」(1节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
- 列祖「所离开的家乡」(15节),指当时文明发达的美索不达米亚。当他们在落后的迦南地寄居时,难免「想念所离开的家乡」(15节),正如出埃及的以色列人难免想念埃及的土产(民十一5)。但是,信心却使他们「羡慕更美的家乡」,不再走回头路(创二十四6-8;三十25),而是「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向着标竿直跑」(腓三13-14)。因此,一个因信得生的犹太信徒,不应该再回到犹太教;一个因信称义的外邦信徒,也不应该再回到世界。
- 虽然圣经记载了这些族长的许多软弱之处,但神却乐意向人启示自己是「亚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出三6;徒三13)。因为他们对神应许的信心,使「神被称为他们的神,并不以为耻」(16节),证据就是「祂已经给他们预备了一座城」(16节),现在他们已经活在天上那座城里(十二23;路二十37-38);正如主耶稣「称他们为弟兄也不以为耻」(二11),证据就是祂已经在天上为信徒「预备地方」(约十四2)。
【来十一17】「亚伯拉罕因着信,被试验的时候,就把以撒献上;这便是那欢喜领受应许的,将自己独生的儿子献上。」
【来十一18】「论到这儿子,曾有话说:『从以撒生的才要称为你的后裔。』」
【来十一19】「他以为神还能叫人从死里复活;他也仿佛从死中得回他的儿子来。」
- 17-38节用十二个「因着信」,列举了十二个信心的例子。
- 亚伯拉罕信心的顶峰,就是「把以撒献上」(17节;创二十二1-18)。神命令亚伯拉罕离开吾珥,是要他放弃过去;而命令他「把以撒献上」,却是要他放弃未来。如果以撒被献为祭,神所应许「从以撒生的才要称为你的后裔」(18节)将如何应验呢?这样让人无法理解的命令,正是对亚伯拉罕的信心的「试验」(17节)。这「试验」不是为了考倒亚伯拉罕,也不是借此探明亚伯拉罕是否真有信心、是否爱儿子过于爱神,而是要亚伯拉罕经过「试验」,在最深之处学习对神完全的信靠,真正认识「耶和华以勒」(创二十二14),信心因此大大增长。
- 以撒并不是亚伯拉罕唯一的儿子,亚伯拉罕还有以实玛利(创十六15)及由基土拉所生的六个儿子(创二十五1-2、6);但以撒却是亚伯拉罕「独一无二」的儿子,因为只有他是按照神的应许生的(创十七16、19;十八10、14;二十一2),凭应许生的才是承受应许的「后裔」,靠肉体生的并不能承受应许。
- 19节可译为「 亚伯拉罕认定,神能使人从死人中复活,因此,就喻意说,他的确从死里得回他的儿子」(新译本,英文ESV译本)。亚伯拉罕相信神的应许绝不落空(18节),也相信神的命令不可违背。因此,当神的应许与命令似乎矛盾的时候,信心使亚伯拉罕相信神能叫以撒从死里复活(创二十二5),正如祂能叫「一个仿佛已死的人就生出子孙」(12节)。虽然神阻止了以撒被杀(创二十二10-12),但实际上,亚伯拉罕已经把他献上为祭、将他置于死地了。因此,以撒好像经过了死亡,亚伯拉罕好像是「从死里得回他的儿子」。信心不但能使人「欢喜领受应许」(17节),而且能甘心顺服地将所领受的应许「献上」(17)。
【来十一20】「以撒因着信,就指着将来的事给雅各、以扫祝福。」
【来十一21】「雅各因着信,临死的时候,给约瑟的两个儿子各自祝福,扶着杖头敬拜神。」
【来十一22】「约瑟因着信,临终的时候,提到以色列族将来要出埃及,并为自己的骸骨留下遗命。」
- 以撒「指着将来的事给雅各、以扫祝福」(20节),是因为信心使他有把握神的应许必会成就在他的后裔身上。
- 雅各「给约瑟的两个儿子各自祝福」(21节;创四十八15-16),是因为信心使他有把握神将会赐下应许之地,所以预先把长子的双倍产业分给约瑟支派,并且「扶着杖头敬拜神」(创四十七31七十士译本),感谢神的应许。
- 约瑟虽然在埃及居住了九十三年(创三十七2;五十26),但却「为自己的骸骨留下遗命」(22节;创五十25),要后代把自己的骸骨搬回迦南。因为信心使他有把握神必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回到应许之地(创十五13、16;五十24)。
- 以撒、雅各和约瑟的信心都持续到「临终」(22节)。真实的信心一旦开始,即使中间有高低起伏,也必能持守到底(三14);因为这信心不是出于人自己,而是来自「为我们信心创始成终的耶稣」(十二2)。
【来十一23】「摩西生下来,他的父母见他是个俊美的孩子,就因着信,把他藏了三个月,并不怕王命。」
【来十一24】「摩西因着信,长大了就不肯称为法老女儿之子。」
【来十一25】「他宁可和神的百姓同受苦害,也不愿暂时享受罪中之乐。」
【来十一26】「他看为基督受的凌辱比埃及的财物更宝贵,因他想望所要得的赏赐。」
【来十一27】「他因着信,就离开埃及,不怕王怒;因为他恒心忍耐,如同看见那不能看见的主。」
【来十一28】「他因着信,就守(或译:立)逾越节,行洒血的礼,免得那灭长子的临近以色列人。」
- 23节可译为「因着信,摩西生下来,他的父母见他是个俊美的孩子,把他藏了三个月,并不怕王的命令」(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信心使摩西父母看出神在这个俊美的孩子身上有特别的旨意,所以才有勇气违背法老杀害所有希伯来男婴的命令(出一22)「把他藏了三个月」(出二2),直到神允许的时间到来(出二5)。
- 25节可译为「他宁可和神的百姓一同受苦,也不愿在罪中享受片刻的欢乐」(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信心使摩西确信那些卑微的希伯来奴隶是承受应许的「神的百姓」,所以甘愿放弃王子的身份(出二11)、「不肯称为法老女儿之子」(24节)。因为摩西一旦确信神对百姓的应许,如果仍然留在宫廷之中,等于漠视神的应许,犯了背道之罪,所以他「不愿在罪中享受片刻的欢乐」。
- 26节直译是「他看基督的凌辱比埃及的财物更宝贵,因他专心注目所要得的赏赐」(英文ESV译本)。摩西「和神的百姓一同受苦」,与基督日后所受的是同样的凌辱(十二3;十三13)。但信心使摩西不是注目在眼见的苦难和凌辱上,而是专心注目他「所要得的赏赐」,这赏赐是从「赏赐那寻求祂的人」(6节)的神而来「更美长存的家业」(十34)。这正表明「信就是对所盼望之事有把握」(1节和合本修订版)。
- 信心使摩西能放弃眼见的富贵和安逸,敢于「离开埃及,不怕王怒」(27节;出二11-15)。他之所以在旷野能「恒心忍耐」(27节),也是因为信心的眼睛使他能「看见那不能看见的主」(27节),因此连上了超越自己的能力源头(诗十六8)。这正表明信就是「对未见之事有确据」(1节和合本修订版)。
- 信心使摩西能超越人的逻辑和经验,带领色列人守第一个逾越节(出十二1-24),人不可思议地在门楣和门框上涂洒羔羊之血,「免得那灭长子的临近以色列人(28节)。
【来十一29】「他们因着信,过红海如行干地;埃及人试着要过去,就被吞灭了。」
【来十一30】「以色列人因着信,围绕耶利哥城七日,城墙就倒塌了。」
【来十一31】「妓女喇合因着信,曾和和平平地接待探子,就不与那些不顺从的人一同灭亡。」
- 信心不但对个人有功效,同样也能改变团体。以色列人集体的信心,使他们在前有红海、后有追兵的危急时刻,能够顺服神让他们「向前走」(出十四15)的命令,在可怕的水墙之间「过红海如行干地」(29节;出十四21-28)。埃及人凭着自信「试着要过去」(29节),却被水淹没了。
- 30节可译为「因着信,耶利哥的城墙被围绕了七天,就倒塌了」(新译本,英文ESV译本)。以色列人集体的信心,使他们确信「在神凡事都能」(太十九26),因此顺服地「围绕耶利哥城七日」(30节;书六1-20),用这种看起来不可理喻的行为使城墙倒塌了(书六1-20)。
- 信心不但对选民有功效,同样也能改变外邦人。喇合是个外邦人,又是个「妓女」(31节),但信心却使她愿意冒险「和和平平地接待探子」(31节),把探子当作神计划的执行人(书二9),不但因此得救,甚至因此成了大卫和主耶稣的先祖(太一5)。而耶利哥「那些不顺从的人」(31节)凭着自信决定抵挡神,结果却灭亡了。
【来十一32】「我又何必再说呢?若要一一细说,基甸、巴拉、参孙、耶弗他、大卫、撒母耳,和众先知的事,时候就不够了。」
【来十一33】「他们因着信,制伏了敌国,行了公义,得了应许,堵了狮子的口,」
【来十一34】「灭了烈火的猛势,脱了刀剑的锋刃;软弱变为刚强,争战显出勇敢,打退外邦的全军。」
【来十一35】「有妇人得自己的死人复活。又有人忍受严刑,不肯苟且得释放(原文是赎),为要得着更美的复活。」
【来十一36】「又有人忍受戏弄、鞭打、捆锁、监禁、各等的磨炼,」
【来十一37】「被石头打死,被锯锯死,受试探,被刀杀,披着绵羊山羊的皮各处奔跑,受穷乏、患难、苦害,」
【来十一38】「在旷野、山岭、山洞、地穴,飘流无定,本是世界不配有的人。」
- 「基甸、巴拉、参孙、耶弗他」(32节)是士师时代的代表人物,「大卫」(32节)是王国时代的代表人物,「撒母耳」(32节)是士师时代和王国时代之间承先启后的人物,「众先知」(32节)贯穿了以色列的历史。信心在这些人的身上,产生了两类功效。
- 一、信心能使人刚强得胜(32-35a):
- 「制伏了敌国」(33节),如大卫(撒下八)、亚撒(代下十四)。
- 「行了公义」(33节),如约西亚(王下二十三1-25)。
- 「得了应许」(33节),如迦勒得着所应许之地业(书14:6-14)。
- 「堵了狮子的口」(33节),如但以理(但六16-23)。
- 「灭了烈火的猛势」(34节),如但以理的三友(但三16-27)。
- 「脱了刀剑的锋刃」(34节),如以利沙曾免受亚兰王军队的围剿(王下六8-19)。
- 「软弱变为刚强」(34节),如参孙重新得力(士十六28-30)。
- 「争战显出勇敢」(34节),如基甸率三百人击溃米甸全军(士八4-12)。
- 「打退外邦的全军」(34节),如耶和华的使者一夜之间杀了亚述营中十八万五千人(王下十九35)。
- 「有妇人得自己的死人复活」(35a),如以利亚使寡妇的儿子复活(王上十七17-24),以利沙使书念妇人之子复活(王下四32-37)。
- 二、信心能使人忍耐受苦(35b-38节):
- 「又有人忍受严刑,不肯苟且得释放,为要得着更美的复活」(35b),在两约之间马加比起义时期,有许多这样的殉道者(马加比二书六至七章)。这些殉道者复活得永生,比妇人的孩子的复活后至终还会再死更美。
- 「忍受戏弄、鞭打、捆锁、监禁」(36节),如旧约时代的耶利米,两约之间有马加比起义时期的受难者,新约时代有保罗等人。
- 「被石头打死」(37节),如祭司耶何耶大的儿子撒迦利亚(代下二十四21)。
- 「被锯锯死」(37节),根据犹太人传统,以赛亚就是这样死的。
- 「被刀杀」(37节),如耶洗别所杀害的先知(王上十九10)。
- 「披着绵羊山羊的皮各处奔跑」(37节),可能指先知常穿的皮毛衣((亚十三4;可一6),他们长期「受穷乏、患难、苦害」(37节),在「旷野、山岭、山洞、地穴」(38节;王上十八4;十九9)过着居无定所、贫乏孤单的生活。
- 虽然世界逼迫和排斥那些信靠神的人(35b-38节),好像他们是配不上这个世界的人;但实际上,他们「本是世界不配有的人」(38节)。这个世界配不上他们,他们在地上寄居的生活方式证明了一个事实:信心使他们确信自己在天上有「一个更美的家乡」(16节)。
【来十一39】「这些人都是因信得了美好的证据,却仍未得着所应许的;」
【来十一40】「因为神给我们预备了更美的事,叫他们若不与我们同得,就不能完全。」
- 39-40节是「信心的完全」。信心不是要使人得着地上暂时的事,而是要让我们得着「更美的事」(40节),也就是新旧约圣徒一起得着「更美长存的家业」(十34)。
- 39节可译为「这些人都是因信获得了赞许,却仍未得着所应许的」(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他们之所以「仍未得着所应许的」(39节),是因为信心的终点不是在地上,而是在天上(16节)。
- 在神的旨意里,信心真正的「完全」(40节;十14;十二23),是新旧约所有被拣选的圣徒一起「得着所应许永远的产业」。因此,只有当「为我们信心创始成终的耶稣」(十二2)「向那等候祂的人第二次显现」(九28)的时候,因信忍耐等候的人才能真正「得着所应许的」(十36),在基督里一起进入「天上诸长子之会所共聚的总会」(十二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