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士师记第7章讲解讲章背景

来自:圣经综合解读
相关章:
转至节:

【士七1】「耶路·巴力就是基甸,他和一切跟随的人早晨起来,在哈律泉旁安营。米甸营在他们北边的平原,靠近摩利冈。」

  • 「北边的平原」(1节)指耶斯列平原。
  • 「哈律泉」(1节)原文的意思是「惧怕泉」,位于基利波山北麓,耶斯列城东面约2公里。
  • 「摩利冈」(1节)位于基利波山的北面、他泊山的南面,是耶斯列平原中间隆起的一片丘陵。
  • 基甸所面临的这片战场,与许多年后扫罗与非利士人争战的战场是一样的(撒上二十九1)。

【士七2】「耶和华对基甸说:『跟随你的人过多,我不能将米甸人交在他们手中,免得以色列人向我夸大,说:“是我们自己的手救了我们。”」

【士七3】「现在你要向这些人宣告说:“凡惧怕胆怯的,可以离开基列山回去。”』于是有二万二千人回去,只剩下一万。」

  • 米甸人有十三万五千人(八10),基甸只有三万二千人(3节),但神却告诉基甸跟随他的人过多。虽然基甸不一定完全理解这样的安排,但他的信心已经被神恢复到一个地步,毫不犹豫地顺服了神这样奇怪的命令。
  • 即使是满有信心的人,也免不了会「惧怕胆怯」(3节)。但神这样安排的目的不是要挑选不「惧怕胆怯」的人,而是要减少人数,免得百姓得胜了就自夸,以为「是我们自己的手救了我们」(2节)。
  • 「基列山」(3节)可能指基利波山。

【士七4】「耶和华对基甸说:『人还是过多;你要带他们下到水旁,我好在那里为你试试他们。我指点谁说:“这人可以同你去”,他就可以同你去;我指点谁说:“这人不可同你去”,他就不可同你去。』」

【士七5】「基甸就带他们下到水旁。耶和华对基甸说:『凡用舌头舔水,像狗舔的,要使他单站在一处;凡跪下喝水的,也要使他单站在一处。』」

【士七6】「于是用手捧着舔水的有三百人,其余的都跪下喝水。」

【士七7】「耶和华对基甸说:『我要用这舔水的三百人拯救你们,将米甸人交在你手中;其余的人都可以各归各处去。』」

【士七8】「这三百人就带着食物和角;其余的以色列人,基甸都打发他们各归各的帐棚,只留下这三百人。米甸营在他下边的平原里。」

  • 哈律泉位于基利波山脚,面对着平原的米甸营。犹太史学家约瑟夫指出:「跪下喝水的」(6节)是勇敢的人,「用手捧着舔水的」(6节)吵闹没秩序,是会因敌人而惧怕的人;神特地选用这吵闹没秩序的三百人,正是不让他们把得胜归于自己(《犹太古史记》卷5第6章216-217节)。
  • 实际上,神留下这三百人,并不是因为他们是否警醒、是否惧怕,而是因为他们属于少数(4节)。因为神的争战不在乎人数,也不在乎战士的警醒和胆量,只在乎神的同在。这三百人甚至不必带武器,因为神自己会使米甸全营的人「用刀互相击杀」(22节)。
  • 「这三百人就带着食物和角」,可能指他们收集了那一万人所有的瓶和角,否则不会每个人都有「角和空瓶」(16节)。

【士七9】「当那夜,耶和华吩咐基甸说:『起来,下到米甸营里去,因我已将他们交在你手中。」

【士七10】「倘若你怕下去,就带你的仆人普拉下到那营里去。」

【士七11】「你必听见他们所说的,然后你就有胆量下去攻营。』于是基甸带着仆人普拉下到营旁。」

  • 虽然「耶和华的灵降在基甸身上」(六34),但只是赐给他事奉的能力,并没有改变他的生命。神知道天然人的软弱,如果基甸带着三万二千人,羊毛的凭据还能支撑基甸的「胆量」(11节);但现在剩下三百人,羊毛的凭据就不够支撑基甸的「胆量」了。
  • 神体谅基甸心中的焦虑、挣扎和惧怕(11节),所以吩咐他「下到米甸营里去」(9节),要让他很有把握地知道,神已经将仇敌交在自己的手中,好坚固他的「胆量」。人常常把自己的理智、情感或意志误认为是信心,其实那只是从肉体里出来的自信。真正的信心是神所赐的,也是神所坚固的。有信心的人即使软弱,神也必然会把我们的信心坚固到够祂使用的地步。
  • 敌人「如同蝗虫那样多」(12节),基甸多带一个仆人又有什么用呢?但神却说「倘若你怕下去,就带你的仆人普拉下到那营里去」(10节),基甸居然也「带着仆人普拉」(11节)去了,这实在是神对人的体谅和安慰。因为在天路旅程中,即使是一个属灵的同伴,也能被神大大使用,成为神对我们的祝福和安慰。

【士七12】「米甸人、亚玛力人,和一切东方人都布散在平原,如同蝗虫那样多。他们的骆驼无数,多如海边的沙。」

【士七13】「基甸到了,就听见一人将梦告诉同伴说:『我做了一梦,梦见一个大麦饼滚入米甸营中,到了帐幕,将帐幕撞倒,帐幕就翻转倾覆了。』」

【士七14】「那同伴说:『这不是别的,乃是以色列人约阿施的儿子基甸的刀;神已将米甸和全军都交在他的手中。』」

  • 「大麦」(13节)比小麦便宜(启六6),是穷人的食物,代表软弱的以色列人,却能把实力强大的米甸营滚倒。
  • 从第三者来看,这个人的解梦简直是风马牛不相干,但在基甸听来,这正显明了神的管理。神要借着仇敌的口向基甸说话,基甸里面就得着了坚固。

【士七15】「基甸听见这梦和梦的讲解,就敬拜神,回到以色列营中,说:『起来吧!耶和华已将米甸的军队交在你们手中了。』」

【士七16】「于是基甸将三百人分作三队,把角和空瓶交在各人手里(瓶内都藏着火把),」

【士七17】「吩咐他们说:『你们要看我行事:我到了营的旁边怎样行,你们也要怎样行。」

【士七18】「我和一切跟随我的人吹角的时候,你们也要在营的四围吹角,喊叫说:“耶和华和基甸的刀!”』」

  • 「耶和华和基甸的刀!」(18节)原文是「耶和华!基甸!」。
  • 基甸不敢信靠神亲口的应许,却因着敌人口中的话而信心坚固。神体谅基甸,用基甸能够接受的方式来坚固他的信心。当软弱者的信心被神坚固的时候,他就不能不立刻「敬拜神」(15节)!
  • 有时候我们也会对圣经中的话语熟视无睹,却因着某位哲学家、科学家或名人的一句话而茅塞顿开。神也照样体谅我们的软弱,甚至把祂的话语放在仇敌口中(可五7;徒十六17;五34-39),让我们的生命得着造就。

【士七19】「基甸和跟随他的一百人,在三更之初才换更的时候,来到营旁,就吹角,打破手中的瓶。」

【士七20】「三队的人就都吹角,打破瓶子,左手拿着火把,右手拿着角,喊叫说:『耶和华和基甸的刀!』」

【士七21】「他们在营的四围各站各的地方;全营的人都乱窜。三百人呐喊,使他们逃跑。」

【士七22】「三百人就吹角,耶和华使全营的人用刀互相击杀,逃到西利拉的伯·哈示他,直逃到靠近他巴的亚伯·米何拉。」

【士七23】「以色列人就从拿弗他利、亚设,和玛拿西全地聚集来追赶米甸人。」

  • 「三更之初」(19节)原文是「中更之初」,相当于晚上十至十一点,是在敌人已经入睡,刚换更的哨兵还没熟悉夜间情况的时候。旧约时代的以色列人把夜晚分为三更,每更四小时:日落到晚上十点是一更;十时到凌晨两点是中更;两点到日出是三更。
  • 「火把」(20节)用芦苇之类的材料制造,能长时间闷燃,瓶子可以遮掩闷烧的红光。一旦「打破手中的瓶」(19节),在空气里一挥动,就可以重新燃起。
  • 一般的夜战,用羊角吹号和高举火把的只有少数士兵,其他人需要用双手使用武器和盾牌。因此,当米甸人听见三百个号角、看见三百个火把,就相信有一支大军杀进了军营。
  • 在黑暗之中,米甸「全营的人都乱窜」(21节),再加上众多受惊吓而奔逃的骆驼(12节),敌人所依赖的势力,成了对付他们自己的武器。「耶和华使全营的人用刀互相击杀」(22节),米甸人手中的刀,成了「耶和华和基甸的刀」(20节)。
  • 基甸可能把三队士兵调动到敌营的北、西、南三面,给敌人留出了向东逃跑的出口。「西利拉、伯·哈示他、他巴、亚伯·米何拉」(22节)可能都在东南方向,米甸人一路向东南方向逃回老家。

【士七24】「基甸打发人走遍以法莲山地,说:『你们下来攻击米甸人,争先把守约旦河的渡口,直到伯巴拉。』于是以法莲的众人聚集,把守约旦河的渡口,直到伯·巴拉,」

【士七25】「捉住了米甸人的两个首领:一名俄立,一名西伊伯;将俄立杀在俄立磐石上,将西伊伯杀在西伊伯酒榨那里;又追赶米甸人,将俄立和西伊伯的首级带过约旦河,到基甸那里。」

  • 人口众多的以法莲支派住在迦南中部,离战场比较远,所以当基甸第一次呼召耶斯列平原附近各支派的时候,并没有呼召以法莲人。当米甸人向东南逃跑的时候,基甸才呼召南方的以法莲人把守米甸人必经的「约旦河的渡口」(24节)。
  • 「俄立」的意思是「乌鸦」,「西伊伯」的意思是「狼」,都是沙漠酋长生动独特的名字。「俄立磐石」在以赛亚时期仍然为人所知(赛十26)。
查阅相关章:
圣经书卷列表:
更多关于: 士师记   的人   耶和华   平原   自己的   蝗虫   带着   坚固   约旦河   耶斯   以色列   普拉   骆驼   火把   基利   人就   百人   仆人   手中   信心   三百人   胆量   帐幕   这三   你去   软弱   他们的   里去   敌人   他就   磐石
返回顶部
来自于圣经综合解读,版权为其所有
@c.zyesu.com 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