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师记第7章讲解讲章背景
【士七1】「耶路·巴力就是基甸,他和一切跟随的人早晨起来,在哈律泉旁安营。米甸营在他们北边的平原,靠近摩利冈。」
- 「北边的平原」(1节)指耶斯列平原。
- 「哈律泉」(1节)原文的意思是「惧怕泉」,位于基利波山北麓,耶斯列城东面约2公里。
- 「摩利冈」(1节)位于基利波山的北面、他泊山的南面,是耶斯列平原中间隆起的一片丘陵。
- 基甸所面临的这片战场,与许多年后扫罗与非利士人争战的战场是一样的(撒上二十九1)。
【士七2】「耶和华对基甸说:『跟随你的人过多,我不能将米甸人交在他们手中,免得以色列人向我夸大,说:“是我们自己的手救了我们。”」
【士七3】「现在你要向这些人宣告说:“凡惧怕胆怯的,可以离开基列山回去。”』于是有二万二千人回去,只剩下一万。」
- 米甸人有十三万五千人(八10),基甸只有三万二千人(3节),但神却告诉基甸跟随他的人过多。虽然基甸不一定完全理解这样的安排,但他的信心已经被神恢复到一个地步,毫不犹豫地顺服了神这样奇怪的命令。
- 即使是满有信心的人,也免不了会「惧怕胆怯」(3节)。但神这样安排的目的不是要挑选不「惧怕胆怯」的人,而是要减少人数,免得百姓得胜了就自夸,以为「是我们自己的手救了我们」(2节)。
- 「基列山」(3节)可能指基利波山。
【士七4】「耶和华对基甸说:『人还是过多;你要带他们下到水旁,我好在那里为你试试他们。我指点谁说:“这人可以同你去”,他就可以同你去;我指点谁说:“这人不可同你去”,他就不可同你去。』」
【士七5】「基甸就带他们下到水旁。耶和华对基甸说:『凡用舌头舔水,像狗舔的,要使他单站在一处;凡跪下喝水的,也要使他单站在一处。』」
【士七6】「于是用手捧着舔水的有三百人,其余的都跪下喝水。」
【士七7】「耶和华对基甸说:『我要用这舔水的三百人拯救你们,将米甸人交在你手中;其余的人都可以各归各处去。』」
【士七8】「这三百人就带着食物和角;其余的以色列人,基甸都打发他们各归各的帐棚,只留下这三百人。米甸营在他下边的平原里。」
- 哈律泉位于基利波山脚,面对着平原的米甸营。犹太史学家约瑟夫指出:「跪下喝水的」(6节)是勇敢的人,「用手捧着舔水的」(6节)吵闹没秩序,是会因敌人而惧怕的人;神特地选用这吵闹没秩序的三百人,正是不让他们把得胜归于自己(《犹太古史记》卷5第6章216-217节)。
- 实际上,神留下这三百人,并不是因为他们是否警醒、是否惧怕,而是因为他们属于少数(4节)。因为神的争战不在乎人数,也不在乎战士的警醒和胆量,只在乎神的同在。这三百人甚至不必带武器,因为神自己会使米甸全营的人「用刀互相击杀」(22节)。
- 「这三百人就带着食物和角」,可能指他们收集了那一万人所有的瓶和角,否则不会每个人都有「角和空瓶」(16节)。
【士七9】「当那夜,耶和华吩咐基甸说:『起来,下到米甸营里去,因我已将他们交在你手中。」
【士七10】「倘若你怕下去,就带你的仆人普拉下到那营里去。」
【士七11】「你必听见他们所说的,然后你就有胆量下去攻营。』于是基甸带着仆人普拉下到营旁。」
- 虽然「耶和华的灵降在基甸身上」(六34),但只是赐给他事奉的能力,并没有改变他的生命。神知道天然人的软弱,如果基甸带着三万二千人,羊毛的凭据还能支撑基甸的「胆量」(11节);但现在剩下三百人,羊毛的凭据就不够支撑基甸的「胆量」了。
- 神体谅基甸心中的焦虑、挣扎和惧怕(11节),所以吩咐他「下到米甸营里去」(9节),要让他很有把握地知道,神已经将仇敌交在自己的手中,好坚固他的「胆量」。人常常把自己的理智、情感或意志误认为是信心,其实那只是从肉体里出来的自信。真正的信心是神所赐的,也是神所坚固的。有信心的人即使软弱,神也必然会把我们的信心坚固到够祂使用的地步。
- 敌人「如同蝗虫那样多」(12节),基甸多带一个仆人又有什么用呢?但神却说「倘若你怕下去,就带你的仆人普拉下到那营里去」(10节),基甸居然也「带着仆人普拉」(11节)去了,这实在是神对人的体谅和安慰。因为在天路旅程中,即使是一个属灵的同伴,也能被神大大使用,成为神对我们的祝福和安慰。
【士七12】「米甸人、亚玛力人,和一切东方人都布散在平原,如同蝗虫那样多。他们的骆驼无数,多如海边的沙。」
【士七13】「基甸到了,就听见一人将梦告诉同伴说:『我做了一梦,梦见一个大麦饼滚入米甸营中,到了帐幕,将帐幕撞倒,帐幕就翻转倾覆了。』」
【士七14】「那同伴说:『这不是别的,乃是以色列人约阿施的儿子基甸的刀;神已将米甸和全军都交在他的手中。』」
- 「大麦」(13节)比小麦便宜(启六6),是穷人的食物,代表软弱的以色列人,却能把实力强大的米甸营滚倒。
- 从第三者来看,这个人的解梦简直是风马牛不相干,但在基甸听来,这正显明了神的管理。神要借着仇敌的口向基甸说话,基甸里面就得着了坚固。
【士七15】「基甸听见这梦和梦的讲解,就敬拜神,回到以色列营中,说:『起来吧!耶和华已将米甸的军队交在你们手中了。』」
【士七16】「于是基甸将三百人分作三队,把角和空瓶交在各人手里(瓶内都藏着火把),」
【士七17】「吩咐他们说:『你们要看我行事:我到了营的旁边怎样行,你们也要怎样行。」
【士七18】「我和一切跟随我的人吹角的时候,你们也要在营的四围吹角,喊叫说:“耶和华和基甸的刀!”』」
- 「耶和华和基甸的刀!」(18节)原文是「耶和华!基甸!」。
- 基甸不敢信靠神亲口的应许,却因着敌人口中的话而信心坚固。神体谅基甸,用基甸能够接受的方式来坚固他的信心。当软弱者的信心被神坚固的时候,他就不能不立刻「敬拜神」(15节)!
- 有时候我们也会对圣经中的话语熟视无睹,却因着某位哲学家、科学家或名人的一句话而茅塞顿开。神也照样体谅我们的软弱,甚至把祂的话语放在仇敌口中(可五7;徒十六17;五34-39),让我们的生命得着造就。
【士七19】「基甸和跟随他的一百人,在三更之初才换更的时候,来到营旁,就吹角,打破手中的瓶。」
【士七20】「三队的人就都吹角,打破瓶子,左手拿着火把,右手拿着角,喊叫说:『耶和华和基甸的刀!』」
【士七21】「他们在营的四围各站各的地方;全营的人都乱窜。三百人呐喊,使他们逃跑。」
【士七22】「三百人就吹角,耶和华使全营的人用刀互相击杀,逃到西利拉的伯·哈示他,直逃到靠近他巴的亚伯·米何拉。」
【士七23】「以色列人就从拿弗他利、亚设,和玛拿西全地聚集来追赶米甸人。」
- 「三更之初」(19节)原文是「中更之初」,相当于晚上十至十一点,是在敌人已经入睡,刚换更的哨兵还没熟悉夜间情况的时候。旧约时代的以色列人把夜晚分为三更,每更四小时:日落到晚上十点是一更;十时到凌晨两点是中更;两点到日出是三更。
- 「火把」(20节)用芦苇之类的材料制造,能长时间闷燃,瓶子可以遮掩闷烧的红光。一旦「打破手中的瓶」(19节),在空气里一挥动,就可以重新燃起。
- 一般的夜战,用羊角吹号和高举火把的只有少数士兵,其他人需要用双手使用武器和盾牌。因此,当米甸人听见三百个号角、看见三百个火把,就相信有一支大军杀进了军营。
- 在黑暗之中,米甸「全营的人都乱窜」(21节),再加上众多受惊吓而奔逃的骆驼(12节),敌人所依赖的势力,成了对付他们自己的武器。「耶和华使全营的人用刀互相击杀」(22节),米甸人手中的刀,成了「耶和华和基甸的刀」(20节)。
- 基甸可能把三队士兵调动到敌营的北、西、南三面,给敌人留出了向东逃跑的出口。「西利拉、伯·哈示他、他巴、亚伯·米何拉」(22节)可能都在东南方向,米甸人一路向东南方向逃回老家。
【士七24】「基甸打发人走遍以法莲山地,说:『你们下来攻击米甸人,争先把守约旦河的渡口,直到伯巴拉。』于是以法莲的众人聚集,把守约旦河的渡口,直到伯·巴拉,」
【士七25】「捉住了米甸人的两个首领:一名俄立,一名西伊伯;将俄立杀在俄立磐石上,将西伊伯杀在西伊伯酒榨那里;又追赶米甸人,将俄立和西伊伯的首级带过约旦河,到基甸那里。」
- 人口众多的以法莲支派住在迦南中部,离战场比较远,所以当基甸第一次呼召耶斯列平原附近各支派的时候,并没有呼召以法莲人。当米甸人向东南逃跑的时候,基甸才呼召南方的以法莲人把守米甸人必经的「约旦河的渡口」(24节)。
- 「俄立」的意思是「乌鸦」,「西伊伯」的意思是「狼」,都是沙漠酋长生动独特的名字。「俄立磐石」在以赛亚时期仍然为人所知(赛十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