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列王纪上第18章讲解讲章背景

来自:圣经综合解读
相关章:
转至节:

【王上十八1】「过了许久,到第三年,耶和华的话临到以利亚说:『你去,使亚哈得见你;我要降雨在地上。』」

【王上十八2】「以利亚就去,要使亚哈得见他。那时,撒马利亚有大饥荒;」

  • 这场旱灾持续了三年半(路四25;雅五17)。到「第三年」(1节),神主动让亚哈能得见以利亚,并不是因为先知的祷告、或百姓的认罪悔改,而是因为神要显明自己的时候到了。
  • 所罗门在献殿祷告中向神祈求:「祢的民因得罪你,祢惩罚他们,使天闭塞不下雨;他们若向此处祷告,承认祢的名,离开他们的罪」(八35)。但实际上,这个祷告远远低估了人的败坏,因为「大饥荒」(2节)中的百姓过了三年也没有向圣殿祷告,而是继续「随从巴力」(18节);纵然巴力不能降雨,他们也无怨无悔、冥顽不灵。可见,亚当的后裔实在已经「全然败坏」(申三十一29),灵性完全死亡(创二17),在寻求神的事上无能为力;所以「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罗三10),只能倚靠神主动施恩拯救:「你们死在过犯罪恶之中,祂叫你们活过来」(弗二1)。
  • 无论是去接受乌鸦的供应,还是去接受撒勒法寡妇的供养,以利亚都是立刻顺服(5、10节)。现在去见亚哈,要冒着生命的危险,但神说「你去」(1节),「以利亚就去」(2节),神话语的权柄继续通行在他的身上。每一个做神话语出口的人,都要自己首先顺服神的话语,才能活出神话语的见证。

【王上十八3】「亚哈将他的家宰俄巴底召了来。(俄巴底甚是敬畏耶和华,」

【王上十八4】「耶洗别杀耶和华众先知的时候,俄巴底将一百个先知藏了,每五十人藏在一个洞里,拿饼和水供养他们。)」

【王上十八5】「亚哈对俄巴底说:『我们走遍这地,到一切水泉旁和一切溪边,或者找得着青草,可以救活骡马,免得绝了牲畜。』」

【王上十八6】「于是二人分地游行,亚哈独走一路,俄巴底独走一路。」

  • 「家宰」(3节)是管理王家事务的官员。「俄巴底」(3节)这个名字的意思是「耶和华的仆人」。「甚是敬畏耶和华」(3节)原文是「极度敬畏耶和华」。属灵极其黑暗的暗利王朝,竟然会让一个「极度敬畏耶和华」的人管理王家的事务。因为亚哈清楚地知道,不敬畏神的人虽然可以同流合污,但却要小心防备,因为今天最亲密的战友,明天可能就是篡位的仇敌(十六9-10);所以最聪明的做法,是请一位「极度敬畏耶和华」的来做「家宰」。今天,许多信徒不肯与世界同流合污,所以在越来越多的场合受到排斥;但如果我们能真实地活出敬畏的生命,世人也会像亚哈王一样,不得不承认:敬畏神的人是最值得交往和信任。
  • 到耶洗别的时候,北国已经离弃神六十多年,但还有那么多的「耶和华众先知」(4节),并且在逼迫的环境还能得着「自幼敬畏耶和华的」(12节)俄巴底的帮助。即使在以色列属灵最黑暗的时候,神话语的出口还在;即使是在教会历史上最黑暗的时候,基督也没有离开过祂的教会。我们若凭自己有限的经验和眼见的环境,就以为「世人皆醉、唯我独醒」,很容易陷入自以为义的骄傲,也无法理解神救恩的奇妙。
  • 大卫遇到三年饥荒,「就求问耶和华」(撒下二十一1);而亚哈遇到三年饥荒,却靠自己的力量去为骡马寻找青草。当时的以色列人用牛耕地、拉车,骡子是富贵人家的坐骑,马是军队的战马。亚述王撒缦以色三世的库尔德石碑上记载,亚哈王有两千辆战车,因此至少有六千匹马,需要大量的青草来维持。所以,亚哈想「救活骡马」(5节),目的是为了维持自己的军队,并不是体恤百姓的疾苦。

【王上十八7】「俄巴底在路上恰与以利亚相遇,俄巴底认出他来,就俯伏在地,说:『你是我主以利亚不是?』」

【王上十八8】「回答说:『是。你去告诉你主人说,以利亚在这里。』」

【王上十八9】「俄巴底说:『仆人有什么罪,你竟要将我交在亚哈手里,使他杀我呢?」

【王上十八10】「我指着永生耶和华——你的神起誓,无论哪一邦哪一国,我主都打发人去找你。若说你没有在那里,就必使那邦那国的人起誓说,实在是找不着你。」

【王上十八11】「现在你说,要去告诉你主人说,以利亚在这里;」

【王上十八12】「恐怕我一离开你,耶和华的灵就提你到我所不知道的地方去。这样,我去告诉亚哈,他若找不着你,就必杀我;仆人却是自幼敬畏耶和华的。」

【王上十八13】「耶洗别杀耶和华众先知的时候,我将耶和华的一百个先知藏了,每五十人藏在一个洞里,拿饼和水供养他们,岂没有人将这事告诉我主吗?」

【王上十八14】「现在你说,要去告诉你主人说,以利亚在这里,他必杀我。』」

【王上十八15】「以利亚说:『我指着所事奉永生的万军之耶和华起誓,我今日必使亚哈得见我。』」

【王上十八16】「于是俄巴底去迎着亚哈,告诉他;亚哈就去迎着以利亚。」

  • 亚哈王当时的国势已经比较强大,所以能要求周围的小国协助寻找以利亚,并「使那邦那国的人起誓」(10节)。
  • 俄巴底称以利亚为「我主」(7节),表示尊敬。他也相信神会保护祂的仆人,所以担心「耶和华的灵」(12节)会在亚哈到来之前,将以利亚提到别的地方去(12节)。
  • 俄巴底隐藏一百个先知的事情,亚哈一定不知道,但是俄巴底却认为以利亚一定知道,因为他相信以利亚是神的先知(13节)。
  • 第15节是《列王纪》中第一次用「万军之耶和华」(15节)来称呼神。「万军」原文指数量众多的军队,包括天使、星辰和人;「万军之耶和华」这个称呼,表明神是创造、支配「万军」的神。因此,以利亚「指着所事奉永生的万军之耶和华起誓」(15节),是向俄巴底宣告:神的权能是不可抗拒的,所以神的先知根本不必惧怕亚哈。

【王上十八17】「亚哈见了以利亚,便说:『使以色列遭灾的就是你吗?』」

【王上十八18】「以利亚说:『使以色列遭灾的不是我,乃是你和你父家;因为你们离弃耶和华的诫命,去随从巴力。」

【王上十八19】「现在你当差遣人,招聚以色列众人和事奉巴力的那四百五十个先知,并耶洗别所供养事奉亚舍拉的那四百个先知,使他们都上迦密山去见我。』」

  • 亚哈只看见「以色列遭灾」(17节),却看不见自己「离弃耶和华的诫命,去随从巴力」(18节),才是遭灾的原因。罪使人「死在过犯罪恶之中」(弗二1),灵性已经死亡,所以既看不到自己的罪,也看不清神的管教,遇到难处总是条件反射地推卸责任、混淆是非、掩盖真相(创三12)。因此,世人面临天灾人祸的时候,通常都会怨天尤人,不是归罪于别人、寻找替罪羊,就是责怪老天不开眼、质疑上帝缺少爱;同时又高举人本主义,标榜自己的同情、夸口人的爱心。
  • 神的百姓随从风暴之神巴力,结果却导致了三年半的旱灾。今天,所有远离神、事奉玛门的信徒,都在重复这条愚昧的道路:寻求生命,却收获死亡;寻求快乐,却收获烦恼;寻求成功,却收获绝望。正如主耶稣所说的:「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丧掉生命;凡为我丧掉生命的,必得着生命」(太十六25)。
  • 当先知奉神的差遣说话的时候,话语里就带着权柄,所以现在不是亚哈王在发命令,而是以利亚在发布命令(19节)。他要在「迦密山」(20节)单挑八百五十个假先知,显明「耶和华是神」(37节)。
  • 「迦密山」是现代以色列西北的一个山脉,从地中海边的海法开始,向东南绵延四十多公里,止于耶斯列平原的西北端,山脚的基顺河下游常年有水。根据乌加列的神话,巴力的力量范围是在山脉和海洋。因此,神特地要在地中海边的迦密山来战胜巴力,显明只有「耶和华是神」(39节)。

【王上十八20】「亚哈就差遣人招聚以色列众人和先知都上迦密山。」

【王上十八21】「以利亚前来对众民说:『你们心持两意要到几时呢?若耶和华是神,就当顺从耶和华;若巴力是神,就当顺从巴力。』众民一言不答。」

  • 「迦密山」(20节)当时可能是以色列与腓尼基的边界、敬拜巴力的中心,巴力的假先知本来占有主场作战的优势,但此时的主场优势却变成了羞耻的见证。因为「迦密山」原来郁郁葱葱、景色秀美,但经过三年干旱,可能已经荒凉衰败、枝叶枯干,山下的基顺河也断了流,见证了巴力的无能和虚假。此情此景,使「顺从巴力」(21节))的百姓非常失望,但他们又不肯「顺从耶和华」(21节),所以在先知的呼召面前「一言不答」(21节)。许多信徒也是如此,明明知道应该信靠神,也知道世人所追求的健康、成功、财富都是靠不住的,就像巴力不能带来雨水一样,但总是不甘心放下偶像、单单顺从神,所以在圣灵的责备面前,只好「一言不答」。
  • 「心持两意」(21节)原文是「在两边跳跃」或「在两边跛行」。表面上,百姓不是完全拒绝神,只是想一面敬拜神、一面敬拜巴力。今天,许多信徒也是「心持两意」,一面在教会敬拜事奉,一面在世界游刃有余,以为可以「今生做财主、来世做拉撒路」(路十六19-31),在两个世界都得着好处。但这只是自欺欺人,因为「一个仆人不能事奉两个主;不是恶这个爱那个,就是重这个轻那个。你们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玛门」(路十六13)。

【王上十八22】「以利亚对众民说:『作耶和华先知的只剩下我一个人;巴力的先知却有四百五十个人。」

【王上十八23】「当给我们两只牛犊。巴力的先知可以挑选一只,切成块子,放在柴上,不要点火;我也预备一只牛犊放在柴上,也不点火。」

【王上十八24】「你们求告你们神的名,我也求告耶和华的名。那降火显应的神,就是神。』众民回答说:『这话甚好。』」

  • 「作耶和华先知的只剩下我一个人」(22节),可能指在场的耶和华先知只有一个,因为以利亚知道以色列还有其他的先知(13节)。
  • 当以利亚提出「那降火显应的神,就是神」(24节)的时候,之前「一言不答」(21节)的众民,现在却说「这话甚好」(24节)。因为「火」是巴力的强项,巴力的造型就是手持闪电;而神的百姓敬拜巴力,所图的就是巴力降下闪电和风雨。
  • 人「不过是尘土」(诗一百零三14),根本没有资格去试验神;神的百姓更「不可试探耶和华你们的神」(申六16),因为自从出埃及以来,他们已经经历了太多的恩典和神迹。现在神主动降卑自己,为了挽回百姓而与虚无的巴力比试,百姓居然还说「这话甚好」。神百般的忍耐和怜悯,越发地显明亚当后裔的「全然败坏」(申三十一29)。
  • 以利亚强调「我也求告耶和华的名」(24节),是要百姓去注意行神迹的神,而不是祷告的先知,好叫百姓知道「耶和华是神」(37节)。今天,许多「假基督、假先知将要起来,显大神迹、大奇事」(太二十四24),目的却不是叫人注意神,而是叫人注意「假基督、假先知」,迷惑信徒。

【王上十八25】「以利亚对巴力的先知说:『你们既是人多,当先挑选一只牛犊,预备好了,就求告你们神的名,却不要点火。』」

【王上十八26】「他们将所得的牛犊预备好了,从早晨到午间,求告巴力的名说:『巴力啊,求你应允我们!』却没有声音,没有应允的。他们在所筑的坛四围踊跳。」

【王上十八27】「到了正午,以利亚嬉笑他们,说:『大声求告吧!因为他是神,他或默想,或走到一边,或行路,或睡觉,你们当叫醒他。』」

【王上十八28】「他们大声求告,按着他们的规矩,用刀枪自割、自刺,直到身体流血。」

【王上十八29】「从午后直到献晚祭的时候,他们狂呼乱叫,却没有声音,没有应允的,也没有理会的。」

  • 「踊跳」(26节)是敬拜巴力的仪式,假先知上窜下跳,要使自己陷入一种疯狂的状态。
  • 「献晚祭的时候」(29节),大约是下午三点。
  • 「狂呼乱叫」(29节)原文是「预言」,指宗教仪式中的狂乱呼喊。
  • 用「自割、自刺」(28节)等自残行为来感动神明,是拜偶像的常见做法。我们「禁食祷告」的动机,如果是想通过自虐来使祷告更加灵验、有力,其实就是用拜巴力的方法来敬拜神。
  • 以利亚讥讽巴力此时「或默想,或走到一边,或行路,或睡觉」(27节),这些都是乌加列文献中描述过的巴力的活动。因此,假先知并不认为是在讥讽他们,反而更加「大声求告」(28节)。

【王上十八30】「以利亚对众民说:『你们到我这里来。』众民就到他那里。他便重修已经毁坏耶和华的坛。」

【王上十八31】「以利亚照雅各子孙支派的数目,取了十二块石头(耶和华的话曾临到雅各说:『你的名要叫以色列』), 」

【王上十八32】「用这些石头为耶和华的名筑一座坛,在坛的四围挖沟,可容谷种二细亚,」

【王上十八33】「又在坛上摆好了柴,把牛犊切成块子放在柴上,对众人说:『你们用四个桶盛满水,倒在燔祭和柴上』;」

【王上十八34】「又说:『倒第二次。』他们就倒第二次;又说:『倒第三次。』他们就倒第三次。」

【王上十八35】「水流在坛的四围,沟里也满了水。」

  • 这里特地提到「雅各子孙支派的数目」(31节)是「十二」,又强调「耶和华的话曾临到雅各说:『你的名要叫以色列』」,是提醒北国以色列的百姓:虽然十二支派已经分成南北两国,但他们应该是神在地上合一的见证。
  • 以利亚「取了十二块石头」(31节)来「为耶和华的名筑一座坛」(32节),表明神在迦密山所行的神迹,不只是为了向北国、也是为了向南国的百姓显明:「耶和华是神」(37节)。
  • 「二细亚」(32节)大约是十四升。倒三次水,是让整个祭物和木材都湿透,难以着火,好让人在神的作为面前无可推诿。

【王上十八36】「到了献晚祭的时候,先知以利亚近前来,说:『亚伯拉罕、以撒、以色列的神,耶和华啊,求祢今日使人知道祢是以色列的神,也知道我是祢的仆人,又是奉祢的命行这一切事。」

【王上十八37】「耶和华啊,求祢应允我,应允我!使这民知道祢——耶和华是神,又知道是祢叫这民的心回转。』」

【王上十八38】「于是,耶和华降下火来,烧尽燔祭、木柴、石头、尘土,又烧干沟里的水。」

【王上十八39】「众民看见了,就俯伏在地,说:『耶和华是神!耶和华是神!』」

【王上十八40】「以利亚对他们说:『拿住巴力的先知,不容一人逃脱!』众人就拿住他们。以利亚带他们到基顺河边,在那里杀了他们。」

  • 圣经在提到以色列人的列祖时,一般都是称呼「亚伯拉罕、以撒、雅各」(出三6),以利亚在此特别改成「亚伯拉罕、以撒、以色列」,是要提醒北国以色列的百姓与神的立约关系。
  • 以利亚在安静中祷告,求神让百姓知道「耶和华是神」(37节),与那些巴力先知狂呼乱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以利亚与我们是一样性情的人」(雅五17),并没有特殊的祷告能力。他之所以能祷告求神下雨,是因为他知道神已经决定「要降雨在地上」(1节),好叫百姓知道「耶和华是神」(37节)。所谓信心的祷告,并不是凭着自信去摇动神的手,而是照着神所赐的信心,把自己领受的神的旨意发表出来。因此,祷告的信心不在乎大小,而在乎真实,主耶稣说:「你们若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种,就是对这座山说:『你从这边挪到那边』,它也必挪去;并且你们没有一件不能做的事了」(太十七20)。
  • 神降火将整个祭坛都烧成灰烬,不是一般的火焰或闪电能够造成的。所以百姓非常震惊,立刻承认「耶和华是神!耶和华是神」(39节)。但人「不过是尘土」(诗一百零三14),根本就没有能力确定真神,最多只能分辨假神。众民之所以能承认「耶和华是神」,是因为神要「叫这民的心回转」(37节);信徒之所以能认「耶稣是主」,是因为「被圣灵感动」(林前十二3)。正如主耶稣所说的:「若不是差我来的父吸引人,就没有能到我这里来的」(约六44),「若不是蒙我父的恩赐,没有人能到我这里来」(约六65)。因此,人在救恩的事上,完全是凭信心被动地回应神的主动拣选,而这信心是神所赐的:「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这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神所赐的;也不是出于行为,免得有人自夸」(弗二8-9)。
  • 「基顺河」(7节)是流经耶斯列平原的主要河流,向西沿着迦密山西北流入地中海的亚柯湾。这条河的上游是季节性的旱溪,旱季时是水浅的小溪,雨季时成为汹涌的急流,泛滥时会使沿河低洼地区变成沼泽地。而迦密山附近的下游则常年有水。
  • 以利亚根据律法对付假先知的条例(申十三5;十七2-7),要求众民首先除掉「巴力的先知」(40节),然后才求神降雨。而百姓在降雨之前就杀了巴力的先知,不怕得罪偶像,正是他们信心恢复的表现。

【王上十八41】「以利亚对亚哈说:『你现在可以上去吃喝,因为有多雨的响声了。』」

【王上十八42】「亚哈就上去吃喝。以利亚上了迦密山顶,屈身在地,将脸伏在两膝之中;」

【王上十八43】「对仆人说:『你上去,向海观看。』仆人就上去观看,说:『没有什么。』他说:『你再去观看。』如此七次。」

  • 此时以利亚已经完全掌握了局面,他不但向百姓发命令,也在教导亚哈王如何做(41节),而亚哈王也乖乖地顺服了。
  • 以利亚「屈身在地,将脸伏在两膝之中」(42节),是在祷告、等候。
  • 「向海观看」(43节),就是向地中海观看。从迦密山顶可以看到西边的地中海,以色列的降雨云都是从地中海来的。

【王上十八44】「第七次仆人说:『我看见有一小片云从海里上来,不过如人手那样大。』以利亚说:『你上去告诉亚哈,当套车下去,免得被雨阻挡。』」

【王上十八45】「霎时间,天因风云黑暗,降下大雨。亚哈就坐车往耶斯列去了。」

【王上十八46】「耶和华的灵(原文是手)降在以利亚身上,他就束上腰,奔在亚哈前头,直到耶斯列的城门。」

  • 「套车下去」(44节),指下山前往耶斯列城。「免得被雨阻挡」(44节),是因为迦密山下的基顺河在下大雨时会泛滥,使道路难以通行。这句话是预言将有一场大雨。
  • 「耶斯列」(45)的意思是「神栽种」,位于米吉多东面约18公里的基利波山麓,扼守耶斯列平原东南端的入口。亚哈以撒马利亚为都城,在耶斯列有行宫(二十一1)。从迦密山东北角的迦密之角(Karen Carmel)到耶斯列要跑43.5公里,相当于跑了一个马拉松。「束上腰」(46节),指古人把长袍在腰间束起,以方便行动。
  • 在同时代的亚述浮雕上,描绘亚述神明在战车前面开路。因此,以利亚「奔在亚哈前头」(46节),并不是要和亚哈的车赛跑,也不是作他的随从,很可能是代表神跑在亚哈的车子前面,引导亚哈王前面的路。
  • 此时的以利亚可能非常兴奋,以为亚哈王从此就改邪归正了。因为神既然已经应允了他的祷告,显明了「耶和华是神」(37节),自然也应该应允他的祷告,「叫这民的心回转」(37节)。但以利亚还不明白,神固然是要「叫这民的心回转」,但不是叫所有的民都回转。因为在神的救赎计划里,「以色列人虽多如海沙,得救的不过是剩下的余数」(罗九27;赛十22-23),「惟有蒙拣选的人得着了;其余的就成了顽梗不化的」(罗十一7)。另一方面,百姓虽然已经「全然败坏」(申三十一29),但「照着拣选的恩典,还有所留的余数」(罗十一5),正是因为信实的神「必不离弃他们」(赛四十一17),为要成就祂所应许的大卫之约。
查阅相关章:
圣经书卷列表:
更多关于: 列王纪上   耶和华   先知   利亚   密山   以色列   百姓   的人   亚述   雅各   敬畏   地中海   仆人   自己的   显明   石碑   耶斯   库尔德   是因为   亚伯拉罕   山脉   战车   雷电   信徒   北国   牛犊   随从   是在   顺从   敬拜   生命
返回顶部
来自于圣经综合解读,版权为其所有
@c.zyesu.com 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