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列王纪上第12章讲解讲章背景

来自:圣经综合解读
相关章:
转至节:

【王上十二1】「罗波安往示剑去;因为以色列人都到了示剑要立他作王。」

  • 「示剑」位于以法莲支派境内(书二十一20-21)、以巴路和基利心山之间的隘口,是以色列南北交通和东西交通的十字路口。
  • 过去,北方各支派来到南方大卫的首都希伯仑,承认他的王权(撒下五1)。现在,罗波安却要到北方的示剑会晤北方各支派的领袖,争取他们的支持。可见国家分裂的危机迫于眉睫,所罗门留下的只是虚假的繁荣昌盛。

【王上十二2】「尼八的儿子耶罗波安先前躲避所罗门王,逃往埃及,住在那里(他听见这事。)」

【王上十二3】「以色列人打发人去请他来,他就和以色列会众都来见罗波安,对他说:」

【王上十二4】「『你父亲使我们负重轭,做苦工,现在求你使我们做的苦工、负的重轭轻松些,我们就事奉你。』」

【王上十二5】「罗波安对他们说:『你们暂且去,第三日再来见我。』民就去了。」

  • 耶罗波安显然深得北方各支派的民心,所以虽然住在埃及,也有「以色列人打发人去请他来」(3节),作为谈判代表与罗波安谈判。
  • 百姓在建造圣殿时,是在安息中建造,每年轮流三个月上山伐木(五13-14),结果「都心中喜乐」(八66)。因此,所罗门使百姓「负重轭,做苦工」(4节),并不是为了建造圣殿,而是为了建造他「所愿建造的」(九19)的各种工程。
  • 过去,北方各支派的长老来拥立大卫为王,是因为神拣选他牧养神的百姓(撒下五2),他也「按神的旨意服事了他那一世的人」(徒十三36)。而所罗门得着了神所赐的智慧,却不再寻求神的旨意,而是陶醉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宏图大业中,结果是偏离神(十一9)、奴役神的百姓(4节),失去了百姓的拥戴。
  • 「我们就事奉你」(4节),是一句客气的威胁,意思是罗波安若不改变政策,北方各支派就拒绝支持新王。

【王上十二6】「罗波安之父所罗门在世的日子,有侍立在他面前的老年人,罗波安王和他们商议,说:『你们给我出个什么主意,我好回复这民。』」

【王上十二7】「老年人对他说:『现在王若服事这民如仆人,用好话回答他们,他们就永远作王的仆人。』」

  • 在神的国度里,「谁愿为首,就必作你们的仆人。正如人子来,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太二十27-28)。因此,合神心意的君王,应当以「仆人」(7节)的态度服事神的百姓,正如「大卫按神的旨意服事了他那一世的人」(徒十三36)。
  • 这些「老年人」(6节)所说的「服事这民如仆人」(7节),并不是劝罗波安顺服神的心意,而是用好话暂时安抚人心。他们都是所罗门的老臣,过去没有阻止所罗门偏离神,现在也不能帮助罗波安走正道,所出的主意只是诡诈的政治手段,目的不是让王作百姓的「仆人」,而是让百姓「永远作王的仆人」(7节)。

【王上十二8】「王却不用老年人给他出的主意,就和那些与他一同长大、在他面前侍立的少年人商议,」

【王上十二9】「说:『这民对我说:“你父亲使我们负重轭,求你使我们轻松些。”你们给我出个什么主意,我好回复他们。』」

【王上十二10】「那同他长大的少年人说:『这民对王说:“你父亲使我们负重轭,求你使我们轻松些。”王要对他们如此说:“我的小拇指头比我父亲的腰还粗。」

【王上十二11】「我父亲使你们负重轭,我必使你们负更重的轭!我父亲用鞭子责打你们,我要用蝎子鞭责打你们!”』」

  • 「少年人」(8节)原文「男孩、儿童」。罗波安「登基的时候年四十一岁」(十四21),「少年人」既是与他「一同长大」(8节)的,也不会太年轻。但他们是朝中的新贵,所出的主意也像「少年人」那样狂妄幼稚,没有「老年人」那么老谋深算。
  • 罗波安与老年人的「商议」(6节),原文是「咨询」;而与少年人的「商议」(8节),原文是「咨询、咨询」。罗波安更看重少年人的意见,因为他们很了解罗波安的性情,能投其所好、提出合他心意的主意。
  • 「蝎子鞭」(11节),指鞭头装有铁刺的皮鞭,比喻用更严厉的手段来建立王的权威。

【王上十二12】「耶罗波安和众百姓遵着罗波安王所说『你们第三日再来见我』的那话,第三日他们果然来了。」

【王上十二13】「王用严厉的话回答百姓,不用老年人给他所出的主意,」

【王上十二14】「照着少年人所出的主意对民说:『我父亲使你们负重轭,我必使你们负更重的轭;我父亲用鞭子责打你们,我要用蝎子鞭责打你们!』」

【王上十二15】「王不肯依从百姓,这事乃出于耶和华,为要应验祂借示罗人亚希雅对尼八的儿子耶罗波安所说的话。」

  • 「罗波安办事精明」(代下十一23),并不是一个无能的纨绔子弟。他「用严厉的话回答百姓」(13节),也有他合理的考虑。因为新王一上台就让步,北方各支派可能就会欺软怕硬、得寸进尺,以后的局面会越来越难以控制。
  • 所罗门依靠自己的智慧,不求问神的心意,给罗波安留下了很坏的榜样。他同样也是与人「商议」(8节),却不去寻求神;只注意要不要「依从百姓」(15节),却不关心有没有「专心顺从耶和华」(十一6)。老年人的怀柔政策和少年人的高压政策,都是属地的智慧,只注意解决眼前的问题,不关心顺服神的心意。因此,罗波安无论选择谁的主意,都是行在愚昧中。他最大的愚昧,不是选择了「少年人所出的主意」(14节),而是没有接受他父亲的教训:「总意就是:敬畏神,谨守祂的诫命」(传十二13)。
  • 「这事乃出于耶和华」(15节),原文是「这事的转变乃出于耶和华」,意思是神允许这些事情发生,为要管教所罗门(十一11-12)。实际上,罗波安一旦失去了神的保护,无论选择谁的主意,都不能维持国家的统一:高压政策固然会加速分裂,怀柔政策也不能长久维持。

【王上十二16】「以色列众民见王不依从他们,就对王说:我们与大卫有什么分儿呢?与耶西的儿子并没有关涉。以色列人哪,各回各家去吧!大卫家啊,自己顾自己吧!于是,以色列人都回自己家里去了,」

【王上十二17】「惟独住犹大城邑的以色列人,罗波安仍作他们的王。」

  • 北方各支派说「我们与大卫有什么分儿呢?与耶西的儿子并没有关涉」(16节),正是五十多年前示巴煽动叛乱时所说的:「我们与大卫无分,与耶西的儿子无涉」(撒下二十1)。这句话暴露了撒但在背后的掺杂,表明百姓认为自己与大卫之约无分。以色列人可以拒绝罗波安、可以拒绝所罗门,但不可以拒绝大卫。因为在神与大卫所立的约中,国度的宝座就是大卫的宝座,坐在永远宝座上的基督就是大卫的子孙。神允许以色列暂时分裂,但最终「必建立大卫倒塌的帐幕,堵住其中的破口,把那破坏的建立起来,重新修造,像古时一样」(摩九11);而撒但却要使大卫的宝座永远也不能恢复,「拆毁到地、尽行毁灭」(诗七十四7-8)。
  • 「住犹大城邑的以色列人」(17节),指迁到犹大各城的北方十个支派百姓(代下十一16)。神减少了所罗门后裔的尊荣和权势,从此大卫的子孙只做犹大支派、便雅悯支派和「住犹大城邑的以色列人」的王。

【王上十二18】「罗波安王差遣掌管服苦之人的亚多兰往以色列人那里去,以色列人就用石头打死他。罗波安王急忙上车,逃回耶路撒冷去了。」

【王上十二19】「这样,以色列人背叛大卫家,直到今日。」

【王上十二20】「以色列众人听见耶罗波安回来了,就打发人去请他到会众面前,立他作以色列众人的王。除了犹大支派以外,没有顺从大卫家的。」

  • 「亚多兰」(18节)在大卫和所罗门时代,就一直负责「掌管服苦之人」(四6;撒下二十24)。
  • 所罗门不肯带头「专心顺从耶和华」(十一6),百姓也跟着不顺服神,更不会顺服做王的人。神的百姓从此分裂了,虽然他们还是称为神的百姓,但他们所显明的见证是残缺不全的,不再是神心意中所要的见证。
  • 北方以色列国从耶罗波安开始,九个王朝都是人推举、人争夺的结果;并不是根据与神所立的约,而是根据人的需要。所以北方的君王全部都是悖逆神、讨好人、拜偶像。而南方犹大国的罗波安则成了败家子,所罗门引以为豪的种种财富、工程,转眼就被埃及王夺去、毁坏(十四25-26),正如传道书所说的:「我恨恶一切的劳碌,就是我在日光之下的劳碌,因为我得来的必留给我以后的人。那人是智慧是愚昧,谁能知道?他竟要管理我劳碌所得的,就是我在日光之下用智慧所得的。这也是虚空。故此,我转想我在日光之下所劳碌的一切工作,心便绝望」(传二18-20)。

【王上十二21】「罗波安来到耶路撒冷,招聚犹大全家和便雅悯支派的人共十八万,都是挑选的战士,要与以色列家争战,好将国夺回,再归所罗门的儿子罗波安。」

【王上十二22】「但神的话临到神人示玛雅,说:」

【王上十二23】「『你去告诉所罗门的儿子犹大王罗波安和犹大、便雅悯全家,并其余的民说:」

【王上十二24】「“耶和华如此说:你们不可上去与你们的弟兄以色列人争战。各归各家去吧!因为这事出于我。”』众人就听从耶和华的话,遵着耶和华的命回去了。」

  • 「神人」(22节),指奉神命令传达神指示的人,有些神人就是先知,有些则不是。摩西(申三十三1)、撒母耳(撒上九6)、大卫(代下八14)、以利亚(十七18)、以利沙(王下四25)都被称为「神人」。
  • 神并不祝福十个支派的分裂,因为这破坏了百姓合一的见证。但人不对了,见证只是虚假的样式,神不会勉强维持虚假的合一。因此,神允许国度暂时分裂,放弃没有实际的见证,让南北两国的百姓各自去行「在自己眼中都看为正」(箴二十一2)的道路,好让他们最终明白,神的百姓若是离开了神,走什么道路都不通。到那时,神才宣告:「我要使他们在那地,在以色列山上成为一国,有一王作他们众民的王。他们不再为二国,决不再分为二国;也不再因偶像和可憎的物,并一切的罪过玷污自己」(结三十七22-23)。因此,分裂是暂时的,南北两国仍然是兄弟,百姓「不可上去与你们的弟兄以色列人争战」(24节)。
  • 罗波安虽然愚昧,但还有一点敬畏之心,所以立刻醒悟到这事是出于神,因此愿意「听从耶和华的话」(24节)。这一点点回转,使犹大国在神面前蒙福三年(代下十一16-17)。

【王上十二25】「耶罗波安在以法莲山地建筑示剑,就住在其中;又从示剑出去,建筑毗努伊勒。」

  • 「示剑」是以色列南北和东西大道的交汇处,有足够的水源供应和丰富的农业资源。「毗努伊勒」位于约旦河东岸、雅博河畔,是雅各与神摔跤的地方(创三十二30),可以控制约旦河东。耶罗波安首先建筑这两座城,显出了他的精明干练。
  • 耶罗波安「住在其中」,意思是以「示剑」为北国的首都。

【王上十二26】「耶罗波安心里说:『恐怕这国仍归大卫家;」

【王上十二27】「这民若上耶路撒冷去,在耶和华的殿里献祭,他们的心必归向他们的主——犹大王罗波安,就把我杀了,仍归犹大王罗波安。』」

【王上十二28】「耶罗波安王就筹划定妥,铸造了两个金牛犊,对众民说:『以色列人哪,你们上耶路撒冷去实在是难;这就是领你们出埃及地的神。』」

【王上十二29】「他就把牛犊一只安在伯特利,一只安在但。」

【王上十二30】「这事叫百姓陷在罪里,因为他们往但去拜那牛犊。」

  • 耶罗波安作王,并不是为了牧养神的百姓,也不是出于信心,而是为了个人的利益。因此,他不放心神为他「立坚固的家」(十一38)的应许,「恐怕这国仍归大卫家」(26节),所以不择手段地巩固自己的统治。神不会让祂的百姓永远分裂(结三十七15-23),祂「使大卫后裔受患难,但不至于永远」(十一39);但耶罗波安却因为私心而被撒但利用,从一开始就为北国的百姓挖掘了属灵的陷阱,「叫百姓陷在罪里」(30节),彻底与圣殿断绝关系。
  • 耶罗波安铸造的「两个金牛犊」(28节),很可能是仿照「米迦所雕刻的像」(士十八31)。古代中东许多神明的坐骑都是牛,以色列人在西奈山下铸造的金牛犊,可能就是代表坐在上面的不可见的神(出三十二4)。耶罗波安表面上还是带领百姓敬拜神,只是因为「上耶路撒冷去实在是难」(28节),所以才用「两个金牛犊」来代表神的宝座,让百姓误以为「金牛犊」和约柜一样代表神的同在,并不是拜偶像。
  • 耶罗波安可能觉得自己比所罗门还属灵,因为所罗门明明是在为偶像「建筑邱坛」(十一7),而他是在为神建造金牛犊(28节)。但这种似是而非的偶像,比显而易见的偶像更能迷惑人,所以后来「耶户在以色列中灭了巴力」(王下十28),却还是继续「拜伯特利和但的金牛犊」(王下十29)。
  • 为了阻止北方各支派到耶路撒冷敬拜,耶罗波安聪明地把一只金牛犊安在以法莲山地的「伯特利」(29节),离耶路撒冷只有19公里,这是雅各遇见神(创二十八19)和为神筑坛的圣地(创三十五1),可以吸引前往圣殿敬拜的百姓;另一只安在以色列最北端黑门山下的「但」(29节),离耶路撒冷很远,可以方便北方的各支派就近敬拜。「但」从士师时代就成为百姓敬拜偶像的中心(士十八31)。「但人为自己设立米迦所雕刻的像」(士十八31),雇佣假祭司,与示罗的会幕对抗;现在耶罗波安也在「但」和「伯特利」设立偶像,雇佣假祭司(31节),与耶路撒冷的圣殿对抗(27节)。
  • 「这就是领你们出埃及地的神」(28节),正是当年的百姓在西奈山下所说的话(出三十二4);虽然祖先因为敬拜金牛犊而吃了大亏(出三十二28),但后代却再次重蹈覆辙。因为所罗门不肯「专心顺从耶和华」(十一6),小小的破口越变越大,百姓的信仰也越走越偏、越来越似是而非。因此,虽然「日光之下并无新事」(传一9),但百姓却不能从历史中学到教训。

【王上十二31】「耶罗波安在邱坛那里建殿,将那不属利未人的凡民立为祭司。」

【王上十二32】「耶罗波安定八月十五日为节期,像在犹大的节期一样,自己上坛献祭。他在伯特利也这样向他所铸的牛犊献祭,又将立为邱坛的祭司安置在伯特利。」

【王上十二33】「他在八月十五日,就是他私自所定的月日,为以色列人立作节期的日子,在伯特利上坛烧香。」

  • 耶罗波安「将那不属利未人的凡民立为祭司」(31节),却不许利未人事奉神,所以教导律法的利未人都离开了北国,「来到犹大与耶路撒冷」(代下十一13-14)。结果,北国的百姓越来越不明白律法。
  • 律法规定了正月十四日逾越节、五旬节和七月十五日住棚节三个「耶和华的节期」(利二十三2),其中逾越节和五旬节都是在农忙时期。现在「耶罗波安定八月十五日为节期」(32节),很可能一年只有一个节期,大约是在阳历十一月,气候怡人,所有的农活都结束了,实在是非常体贴肉体。
  • 「上坛烧香」(33节),原文是「自己上去在祭坛旁烧香」。耶罗波安「自己上坛献祭」(33节),又「自己上去在祭坛旁烧香」,表明他像周围列国一样由君王代替祭司执行敬拜仪式,开创了一种新的宗教形式。
  • 为了阻止百姓前往耶路撒冷圣殿敬拜(27节),耶罗波安并没有像罗波安一样使用高压政策,而是很高明地发明了一个似是而非、体贴肉体的新宗教:用两个方便的地点来代替耶路撒冷,用金牛犊来代替约柜,用听命于自己的非利未人来代替熟悉律法的利未人担任祭司,用一个新的节期来代替原来的三大节期,用新的敬拜形式来代替原来的敬拜形式。这样,北国的百姓以为自己还在敬拜神,越来越习惯这种体贴肉体的新宗教,离真实的信仰越来越远。
  • 耶罗波安可能并不认为自己是在拜偶像,只是变化一下敬拜的形式,好巩固自己的统治;但实际上,他就是在与神作对、拒绝神在百姓中作王。后来的以色列诸王变本加厉,到亚哈王的时候,以色列已经从拜金牛犊发展成敬拜巴力和各种偶像了。今天,我们若不是顺服圣经的真理,而是用圣经的字句来支持自己的理念和利益,也会从敬拜神变成敬拜似是而非的「金牛犊」;以为是敬拜神,实际上是敬拜自己所想象出来的偶像,「以敬虔为得利的门路」(提前六5)。
查阅相关章:
圣经书卷列表:
更多关于: 列王纪上   大卫   所罗门   百姓   耶路撒冷   金牛   以色列   犹大   支派   耶罗   耶和华   以色列人   敬拜   都是   祭司   自己的   的人   埃及   主意   是在   偶像   站在   这事   约旦   仆人   北国   城邑   顺服   一只   父亲   使我
返回顶部
来自于圣经综合解读,版权为其所有
@c.zyesu.com 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