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赛亚书第21章讲解讲章背景
【赛二十一1】「论海旁旷野的默示:有仇敌从旷野,从可怕之地而来,好像南方的旋风,猛然扫过。」
【赛二十一2】「令人凄惨的异象已默示于我。诡诈的行诡诈,毁灭的行毁灭。以拦哪,你要上去!玛代啊,你要围困!主说:我使一切叹息止住。」
- 1-10节是论海旁旷野的默示,与论巴比伦的默示(十三1-十四27)前后呼应,原文是一首交错对称的诗:
- A. 宣告神的话(1-2a);
- B. 巴比伦的游说(2b-d);
- C. 先知和宫中的反应(3-5节);
- B1. 巴比伦的倾倒(6-9节);
- A1. 宣告神的话(10节)。
- 「海旁旷野」(1节),可能指巴比伦向东南延伸到波斯湾的平原(耶五十一42-43)。
- 「有仇敌从旷野,从可怕之地而来,好像南方的旋风,猛然扫过」(1节),原文是「它像南地的旋风扫过,从旷野,从可怕之地而来」(英文ESV译本,和合本修订版),可能指「令人凄惨的异象」(2a)临到时,就「像南地的旋风扫过」。
- 「诡诈的行诡诈,毁灭的行毁灭」(2b),可能是巴比伦使者的话:亚述永远不会改变,但我们必须采取行动。本书另一处同时用「诡诈的、毁灭的」来描述的对象就是亚述(三十三1)。
- 「主说:我使一切叹息止住」(2d),原文是「我使它一切的叹息停止了」(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可能是巴比伦的使者夸口以拦与玛代已经与他们结盟,只要巴比伦一发号令,就能一举结束亚述所带来的一切痛苦。
- 在亚述帝国众多的藩属国中,巴比伦最不顺服。在以赛亚的时代,迦勒底人「米罗达·巴拉但」(三十九1)在「以拦」(2节)的支持下,两次夺得了巴比伦的王位(主前721-710年,主前705-702年),并且拉拢希西家反抗亚述(三十九1),成为亚述的重大威胁。1-10节的预言,是警告犹大不要与巴比伦结盟。神的百姓不但不应该与脆弱的埃及结盟(十九1-二十6),也不应当与即将毁灭的巴比伦联合。
【赛二十一3】「所以,我满腰疼痛;痛苦将我抓住,好像产难的妇人一样。我疼痛甚至不能听;我惊惶甚至不能看。」
【赛二十一4】「我心慌张,惊恐威吓我。我所羡慕的黄昏,变为我的战兢。」
【赛二十一5】「他们摆设筵席,派人守望,又吃又喝。首领啊,你们起来,用油抹盾牌。」
- 3-5节是先知和宫中的反应。
- 「所以」(3节),表明以赛亚的反应是因为听到了第2节巴比伦使者的夸口。他的身体(3节)和情绪(4节)都产生了剧烈的反应,痛苦惊恐,因为一听就知道,犹大与巴比伦结盟、神的百姓与世界联合的后果将是不堪设想。
- 相反,希西家却欣然接受了巴比伦使者的奉承(三十九1-2)、与他们结盟。「摆设筵席、又吃又喝(5节)是古代立约的仪式(创三十一54;出二十四11)。「用油抹盾牌」(5节),可能指犹大开始备战。
【赛二十一6】「主对我如此说:你去设立守望的,使他将所看见的述说。」
【赛二十一7】「他看见军队,就是骑马的一对一对地来,又看见驴队,骆驼队,就要侧耳细听。」
【赛二十一8】「他像狮子吼叫,说:主啊,我白日常站在望楼上,整夜立在我守望所。」
【赛二十一9】「看哪,有一队军兵骑着马,一对一对地来。他就说:巴比伦倾倒了!倾倒了!他一切雕刻的神像都打碎于地。」
- 6-9节是预言巴比伦的倾倒。
- 「军队」(7节)、「军兵」(9节),原文都是「战车」。战车是亚述的重要武器。「一对一对地来」(7、9节),可能指亚述的战车用两匹马拉车。
- 「骑马的」(7节)、「骑着马」(7节),原文都是「马兵」(二十二7)。在人类发明马镫之间,骑马作战需要极高的技巧,「马兵」大都是驾驶战车。
- 「巴比伦倾倒了」(9节),可能是预言主前689年亚述王西拿基立摧毁巴比伦。巴比伦在历史上曾经几次倾倒,西拿基立碑文的记载最符合这个「令人凄惨的异象」(2a):他使全城充满尸首,焚烧建筑物,用大量的水浇在废墟之上,又将「一切雕刻的神像都打碎于地」(9节)。而主前539年玛代波斯联军攻陷巴比伦时,既没有大规模的屠杀(四十五1),也没有摧毁城市和偶像。那时,「以拦」(2节)也已经从国际舞台上淡出。
- 今天,世上的各种势力也在你争我斗,各方都高举自由、平等和博爱,想拉拢信徒和教会站在他们那一边。而在历史上,许多信徒和教会在面对社会问题时,也像犹大一样与世界联合,最终都是事与愿违、被世界利用。神必会摧毁人所建造的世界体系,也就是「巴比伦大城」(启十六19)。因此,在任何情况下,信徒都应当「谨慎安静」(七4)、「诚实倚靠耶和华」(十20),等候基督成就祂的国度;而不是在世界的各种势力之间站队,把希望放在地上的某些领袖身上,幻想推动社会进步、推迟基督再来。
【赛二十一10】「我被打的禾稼,我场上的谷啊,我从万军之耶和华——以色列的神那里所听见的,都告诉你们了。」
- 「我被打的禾稼,我场上的谷啊」(10节),是指面临危机的犹大百姓。
- 「万军之耶和华——以色列的神」(10节)这个庄严的称号,在《以赛亚书》中只出现过三次(二十一10;三十七16;四十八2),既宣告神是天下万国的主,也宣告神是以色列的倚靠。虽然百姓此时一点也听不进去,但「神的恩赐和选召是没有后悔的」(罗十一29),祂挽回百姓的方法,是任凭犹大自食其果、陷入绝境,那时,希西家王将呼求「万军之耶和华——以色列的神」(三十七16),承认「祢——惟有祢是天下万国的神,祢曾创造天地」(三十七16)。
- 「告诉 נָגַד/naw-gad’」(10节)原文与第2节的「默示 נָגַד/naw-gad’」是同一个词,首尾呼应,作为1-10节这首诗的结尾。先知把神的话语都告诉了百姓,好让百姓自己作出选择。
- 亚述是神「怒气的棍」(十5),神既用它刑罚「亵渎的国民」(十6),也用它管教神「所恼怒的百姓」(十6)。因此,被管教的犹大不应该与被刑罚的巴比伦联合,而应当回转仰望自己的神。今天,神仍然是历史的掌管者,当祂「怒气的棍」临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们也会与世界面临同样的危机和压力,但却不可选择世界的方法、随从世界的道路,就「像那些没有指望的人一样」(帖前四13)。我们若把自己的未来与巴比伦绑在一起,结局也将「与她一同有罪,受她所受的灾殃」(启十八4)。当知道神是「庄稼的主」(太九38),我们是祂「被打的禾稼」、「场上的谷」;信徒生命中一切的打击和压力都是来自神,为要把稗子和糠秕扬净,「惟有麦子要收在仓里」(太十三30)。
【赛二十一11】「论度玛的默示:有人声从西珥呼问我说:守望的啊,夜里如何?守望的啊,夜里如何?」
【赛二十一12】「守望的说:早晨将到,黑夜也来。你们若要问就可以问,可以回头再来。」
- 11-12节是论度玛的默示,与论非利士的默示(十四28-32)前后呼应。非利士人错误地估计了前途,以东人则前途黑暗。
- 「度玛 דּוּמָה/doo-maw’」(11节)是以实玛利的后裔之一(创二十五14),这个名字的意思是「寂静 דּוּמָה/doo-maw’」(诗九十四17;一百一十五17)。因此,这里用「度玛」来代指以东,是双关语,表示神将以沉默来回答以东。
- 「西珥」(11节)指以东(创三十六8)。
- 询问者重复两次说「守望的啊,夜里如何」(11节),可能是以东人已经落在亚述的威胁之下,所以迫切希望知道何时能脱离黑暗。
- 「早晨将到,黑夜也来」(12节),这个回答含蓄而不祥,意思可能是「该发生的总会发生」,但结局却是「黑夜」。以东的前途黑暗、结局并不乐观(三十四5-17;俄一)。
- 「若要问就可以问,可以回头再来」(12节),意思是以东若诚心寻求神,可以再来求问。但这个邀请却没了下文,表明以东并没有「情词迫切地直求」(路十一8)。他们把神当作可以求问的偶像之一,只关心自己的前途、不关心神的旨意。因此,先知若不能立刻提供答案,他们就马上转向其他偶像,再也没有回来。今天,许多人的祷告也只是「从西珥呼问」(11节),把神当作为自己提供建议或方法的偶像之一,祷告若不能立刻蒙应允,就马上转向心理咨询、市场营销、谋略权术、星相算卦……同样,神也会把这种祷告当作「度玛」,用沉默来回答他们。
【赛二十一13】「论阿拉伯的默示:底但结伴的客旅啊,你们必在阿拉伯的树林中住宿。」
【赛二十一14】「提玛地的居民拿水来,送给口渴的,拿饼来迎接逃避的。」
【赛二十一15】「因为他们逃避刀剑和出了鞘的刀,并上了弦的弓与刀兵的重灾。」
- 13-17节是论阿拉伯的默示,与论摩押的默示(十五-十六章)前后呼应,两处原文都使用了相同的「逃避的」(14;十六2、3)、「照雇工的年数」(16节;十六14)、「荣耀」(16节;十六14)和「余剩的」(17节;十六14)。面对亚述的危机,摩押倚靠祈求偶像,所以拒绝投靠神。阿拉伯倚靠互助互保,所以完全忽略神。
- 「底但」(13)是从事贸易的阿拉伯部落(结二十七15、20),与以色列有贸易关系(代下九14)。
- 「提玛」(14节)是以实玛利的后裔(代上一30),「提玛地」(14节)位于红海东面的阿拉伯沙漠(Tayma),是从南阿拉伯到亚兰、美索不达米亚和东阿拉伯三条「香料之路」(Incense road)的交汇口。
- 从主前一千年开始,提玛的财富一直就被美索不达米亚兴起的帝国所觊觎。主前715年,亚述王撒珥根二世进攻住在提玛和亚喀巴湾之间的阿拉伯各族。主前703年,阿拉伯加入巴比伦的反叛,但被西拿基立击溃。13-15节可能是预言底但难民逃离战场、请求提玛支援。
【赛二十一16】「主对我这样说:『一年之内,照雇工的年数,基达的一切荣耀必归于无有。」
【赛二十一17】「弓箭手所余剩的,就是基达人的勇士,必然稀少,因为这是耶和华——以色列的神说的。』」
- 「基达」(17节)是以实玛利的后裔(创二十五13),是一个强大的阿拉伯国家,善用弓箭。
- 「照雇工的年数」(16节),意思是雇工对时间特别注意,所以「一年之内」(16节)的期限一到、绝不耽延。
- 「基达的一切荣耀必归于无有」(17节),可能是预言基达将被亚述击败。在亚述王西拿基立的年表中记载,基达女王亚帖(Yatie)派遣她的兄弟(Baasqanu)支援巴比伦,但在主前703年的一场战役中,被西拿基立俘获。
- 「这是耶和华——以色列的神说的」(17节),这句话在《以赛亚书》中只出现过两次(十七6;二十一17)。第一次是提醒神的百姓,他们的悲剧是因为与自己神的关系出了问题:「因你忘记救你的神,不记念你能力的磐石」(十七10)。第二次是提醒外邦人:他们的悲剧是因为忽略了神的存在,却不知自己的前途完全在神的掌管之下。
- 今天,当神举起「怒气的棍」(十5)来击打列国的时候,有的人像摩押,虽然知道神,但却更信赖偶像,结果因骄傲而错失救恩;有的人像阿拉伯,完全倚靠自己解决问题,好像生活与神无关。这两种人都是倚靠人的荣耀,结局都是「荣耀」(十六14;十七16)灰飞烟灭,自我拯救的希望全然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