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伯记第7章讲解讲章背景
来自:圣经综合解读
相关章:
转至节:
【伯七1】「人在世上岂无争战吗?他的日子不像雇工人的日子吗?」
【伯七4】「我躺卧的时候便说:我何时起来,黑夜就过去呢?我尽是反来复去,直到天亮。」
【伯七5】「我的肉体以虫子和尘土为衣;我的皮肤才收了口又重新破裂。」
- 1-6节是约伯的自言自语,表达他的痛苦和绝望。
- 「人在世上岂无争战吗」(1节),可译为「人在世上岂不服苦役吗」(英文ESV译本)。「争战」(1节)原文是「战争、服役」,指人生在世,就像服兵役或劳役一样劳苦。
- 「雇工人」(1节),指没有自己产业的受雇劳工,每天要到傍晚收工的时候才能领到报酬(利十九13)。
- 「梭」(6节)是织布机上带动线的工具,动作迅速,比喻约伯的日子过得很快。「指望」(6节)原文也被译为「绳子」(书二18),是双关语。第6节的意思是「比梭更快的日子因为希望之线断了,所以不得不停止」。
- 约伯认为,人生就像服役者盼望退役回家(1节)、奴仆盼望天黑休息(2节)、雇工盼望收工领工价(2节),没有多少喜乐,只是辛劳糊口,只想放下重担。而他不但经过了「困苦的日月」(3节),而且终夜失眠(4节;申二十八68)、一身病痛(5节),日子飞快地「消耗在无指望之中」(6节),不得安息。
【伯七7】「求祢想念,我的生命不过是一口气;我的眼睛必不再见福乐。」
【伯七8】「观看我的人,他的眼必不再见我;祢的眼目要看我,我却不在了。」
- 「求祢想念」(7节),原文是「求祢记念」。这是约伯在与三位朋友的辩论中第一次向神祷告。约伯从朋友那里得不着满足,就不再对人有什么奢求,而是把目光和心思转向了神,求神顾念他的「生命不过是一口气」(7节),转瞬即逝,所以求神放过他、赦免他(21节)。
- 「我的眼睛必不再见福乐」(7节),表明约伯并没有打算照着以利法「认罪-赦免-蒙福」的「属灵公式」(五17-20),恢复正常的生活(五21-26)。
- 「祢的眼目要看我,我却不在了」(8节),表明约伯盼望神的眼目再次转向他,只是恐怕那时他已经死了。
- 「人下阴间也不再上来」(9节),并不是说约伯不相信复活(十四14;十九25-26),而是强调今生的一切死后都将成为虚空(9-10节)。
【伯七11】「我不禁止我口;我灵愁苦,要发出言语;我心苦恼,要吐露哀情。」
【伯七12】「我对神说:我岂是洋海,岂是大鱼,祢竟防守我呢?」
【伯七13】「若说:我的床必安慰我,我的榻必解释我的苦情,」
【伯七15】「甚至我宁肯噎死,宁肯死亡,胜似留我这一身的骨头。」
【伯七16】「我厌弃性命,不愿永活。祢任凭我吧,因我的日子都是虚空。」
- 11-16节每一句都充满了「我」,这是约伯里面的「我」与神之间的对话。约伯并没有「禁止我口」(11节)、靠肉体撑下去,而是尽情向神倾诉灵里的「愁苦」、心中的「苦恼」(11节)。这并不是「以口犯罪」(二10),而是向神「吐露哀情」(11节),他始终敬畏神,始终把神当作唯一的祷告对象,恰恰是真正的属灵。「父亲怎样怜恤他的儿女,耶和华也怎样怜恤敬畏祂的人!因为祂知道我们的本体,思念我们不过是尘土」(诗一百零三13-14),神完全了解约伯的敬虔(一8),也体恤人的软弱有限,所以从来都没有因此定罪他。我们都常常犯罪,神却用「丰富的恩慈、宽容、忍耐」(罗二4)来领我们悔改,「没有按我们的罪过待我们」(诗一百零三10);但我们却常常自以为比神更加公义,看见别人的一点错误就要定罪、一点软弱就要论断。凡是想作「正义斗士」的人,都要预备「也必怎样被论断」(太七2),因为「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太七2)。
- 「大鱼」(12节),原文指传说中的海怪。「防守」(12节),原文是「看守、囚禁」。在古代中东的文化中,「洋海」(12节)和「大鱼」都代表混沌的势力,必须被打败和囚禁,世界才能恢复正常的秩序。约伯在诗歌中使用这比喻(诗七十四13;八十九9-10;一百零四7-9),并不是证实海怪的存在,而是比喻自己只是渺小的普通人,并不是扰害世界的「大鱼」(12节),何必被神严加「防守」呢?此时他还不了解,他里面的肉体的确与「洋海」和「大鱼」没有两样,的确需要被神「防守」、对付!
- 「解释」(13节),原文是「释放、减轻」。13-14节是比喻即使好不容易睡着(13节),也会受到恶梦的惊吓(14节)。
- 以利法自称在「异象」(四13)中得着启示,约伯却说自己在「异象」(14节)中被惊吓,与以利法针锋相对。
- 「噎死」(15节),指窒息而死。
- 「祢任凭我吧」(16节),指求神不要再理会自己,不要赐福,不要拯救,也不要「鉴察、试验」(18节),由着他去死。这是人类在痛苦之中,对神所说最鲁莽的话。
- 「我厌弃性命,不愿永活」(16节),表明约伯敬畏神,并不是为了永远活着,更不是撒但所指控的交换利益(一9-11)。「永活」(16节)和「永生」(申三十二40)原文并不相同,「永活」只是「永远活着」,而「永生」不只是「永远活着」,不只是说到时间,更是说到生命的性质。「永生」就是在基督里面神的生命,不仅在时间上是永久的,在性质上也是圣洁、完美的:「认识祢——独一的真神,并且认识祢所差来的耶稣基督,这就是永生」(约十七3)。因此,我们都应当反省自己的信仰:我们所寻求的是「永生」,还是「永活」?是害怕地狱,还是害怕与神隔绝?是向往天堂,还是向往与神永远同在?
【伯七20】「鉴察人的主啊,我若有罪,于祢何妨?为何以我当你的箭靶子,使我厌弃自己的性命?」
【伯七21】「为何不赦免我的过犯,除掉我的罪孽?我现今要躺卧在尘土中;祢要殷勤地寻找我,我却不在了。」
- 约伯在痛苦之中,认为自己的「生命不过是一口气」(7节),「人算什么,祢竟看他为大,将他放在心上」(17-18节),把他当作攻击的「箭靶子」(20节),甚至让他无法喘息片刻、「咽下唾沫」(19节)。但约伯所不知道的是,虽然人确实渺小,但灵魂在神眼中却是何等宝贵:「人算什么,祢竟顾念他!世人算什么,祢竟眷顾他!祢叫他比天使微小一点,并赐他荣耀尊贵为冠冕」(诗八4-5)。
- 「祢到何时才转眼不看我」(19节),意思是盼望神不再把他「当仇敌」(十三24)。约伯承认神是「鉴察人的主」(20节),盼望神的眼目看顾自己(8、21节),但不想被神当作「仇敌」来「鉴察、试验」(18节),而是当作「密友」(二十九4)来「寻找」(21节)。
- 「我若有罪,于祢何妨」(20节),意思是即使自己犯了罪,反正很快会死(21节),不会妨碍神的荣耀(20节;诗一百四十五3)。
- 「使我厌弃自己的性命」(20节),也可译为「为何我已成为祢的重担」(英文ESV译本)。
- 「为何不赦免我的过犯,除掉我的罪孽」(21节),并不是约伯承认犯罪,否则他早已按照以利法的「认罪-赦免-蒙福」公式(五17-20)重获祝福(五21-26)。约伯承认自己是个罪人,所以经常为已知之罪和未知之罪献祭(一5)。但他却不知道这次到底犯了什么罪,甚至连献祭也不管用,神竟然始终不肯赦免,以致他遭受如此沉重的苦难。
- 「现今要躺卧在尘土中」(21节),比喻即将死亡。「祢要殷勤地寻找我,我却不在了」(21节),原文是「祢要寻找我,我却不在了」(英文ESV译本)。约伯觉得自己快要死了,神若不赶快赦免他,恐怕就来不及了。约伯已经「厌弃性命,不愿永活」(16节),所以并不是在临死之前求神医治,而是盼望临死之前得蒙赦免过犯、除掉罪孽(21节),与神恢复正常的关系。约伯在苦难中所关注的,始终是他与神之间的「密友之情」(二十九4);这并不是因为他的坚韧和刚强,而是因为「神造万物,各按其时成为美好,又将永生安置在世人心里」(传三11)。认识神、与神同在,乃是按着神的形象被造的人灵魂深处最大的需要,因此,寒风越发凛冽,人就会把大衣裹得更紧!
- 约伯对以利法的第一次回应结束了。虽然以利法的说教并不能正面地帮助约伯,反而成了对约伯的论断(四8;五17)。但以利法这个工具在神手中的用途,却是让约伯自忖「没有违弃那圣者的言语,就仍以此为安慰,在不止息的痛苦中还可踊跃」(六10)。就是这一点「安慰」和「踊跃」,把约伯从绝望求死的自怜中(三3、7、11、21)带了出来,激发起向神述说的勇气(11节),使他在痛苦消沉之中(六11-13),仍有勇气不断地转向神(17-21节)。但神并没有到此为止,祂还要使用第二个工具,启发约伯进一步思考。三位朋友一次又一次地把约伯催逼到神面前更深地思考,一步一步地接近神的心意。神也会在我们的生命中安排各种工具,催逼我们不断与神对话,在祷告中领会祂要在我们身上做成的工作。当我们抱怨别人的空乏教条时,有没有想过那就是神打发来激发我们的「以利法」呢?
查阅相关章:
圣经书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