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约伯记第13章讲解讲章背景

来自:圣经综合解读
相关章:
转至节:

【伯十三1】「这一切,我眼都见过;我耳都听过,而且明白。」

【伯十三2】「你们所知道的,我也知道,并非不及你们。」

【伯十三3】「我真要对全能者说话;我愿与神理论。」

【伯十三4】「你们是编造谎言的,都是无用的医生。」

【伯十三5】「惟愿你们全然不作声;这就算为你们的智慧!」

  • 光谈论神是不够的,约伯可以和任何人谈得一样好:「你们所知道的,我也知道」(2节)。但对约伯来说,光有人尽皆知的大道理是不够的,他需要知道这些道理如何应用到自己的生命里,解决心中的疑惑。所以他坚持「要对全能者说话」(2节),只有神自己才能启示祂的作为。
  • 约伯两次强调:「你们所知道的,我也知道,并非不及你们」(2节;十二3)。这话揭示了一个重要的真相:约伯与三位朋友的辩论,实际上是受苦的约伯与安逸的约伯辩论,是被拆毁的约伯与过去的约伯辩论(十六4);约伯对朋友的拒绝,实际上就是他对自我的否定。神借着苦难、借着三个工具,使约伯逐渐脱离了里面的那个「我」,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神,都有了越来越全新的认识。
  • 「我愿与神理论」(3节)可译为「我愿向神辨明我的案情」(英文ESV译本),约伯不是为了争个输赢,而是要明白自己错在哪里:「我的罪孽和罪过有多少呢?求祢叫我知道我的过犯与罪愆」(23节)。既然朋友们都无法提供解释(4节),真相就只能从神而来。
  • 约伯挖苦三位朋友「是编造谎言的,都是无用的医生」(4节),认为他们断定他因罪受罚,有如为神说谎(6-12节);就像「无用的医生」(4节)做出错误的诊断,并不能减轻人的伤痛,还不如「全然不作声」(5节)。我们在劝勉人、安慰人的时候,是否也会替人诊断出臆想出来的疾病,开出无用的处方,目的不是为了帮助人,而是为了自圆其说、掩饰自己属灵的无知?如果我们承认自己的有限和无知,存「温柔的心」(加六1)互相担当「各人的重担」(加六2),反而更能造就人、挽回人,因为「愚昧人若静默不言也可算为智慧;闭口不说也可算为聪明」(箴十七28)。
  • 第2节重复了十二3,因为十二2到十三5是一个完整的对称结构,以「你们死亡,智慧也就灭没了」(十二2)开始,又以「这就算为你们的智慧」(5节)结束:
    • A. 讽刺三友的智慧(十二2-3);
    •  B. 约伯向神求告(十二4);
    •   C. 约伯的智慧并没有不及三友(十二5-6);
    •    D. 当从神的作为中寻找智慧(十二7-12);
    •     E. 神的智慧和能力(十二13);
    •    D1. 当从神的作为中寻找智慧(十二14-25);
    •   C1. 约伯的智慧并没有不及三友(十三1-2);
    •  B1. 约伯向神求告(十三3);
    • A1. 讽刺三友的智慧(十三4-5)。

【伯十三6】「请你们听我的辩论,留心听我口中的分诉。」

【伯十三7】「你们要为神说不义的话吗?为祂说诡诈的言语吗?」

【伯十三8】「你们要为神徇情吗?要为祂争论吗?」

【伯十三9】「祂查出你们来,这岂是好吗?人欺哄人,你们也要照样欺哄祂吗?」

【伯十三10】「你们若暗中徇情,祂必要责备你们。」

【伯十三11】「祂的尊荣岂不叫你们惧怕吗?祂的惊吓岂不临到你们吗?」

【伯十三12】「你们以为可记念的箴言是炉灰的箴言;你们以为可靠的坚垒是淤泥的坚垒。」

  • 「你们要为神徇情吗?要为祂争论吗」(8节),原文是「你们要抬起祂的脸来吗」,意思是自作聪明地用谎言来偏袒真理的神。
  • 「祂的尊荣岂不叫你们惧怕吗?祂的惊吓岂不临到你们吗?」(11节),意思是三位朋友其实并不敬畏神,所以敢凭己意替神撒谎。「我们既知道主是可畏的,所以劝人」(林后五11),反过来说,如果我们不知道主是可畏的,就没有资格去劝勉人。
  • 炉灰可以与水混和,用来临时书写,但很容易被涂抹。「炉灰的箴言」(12节),比喻三位朋友的话并没有真实的价值,是「为神说不义的话」(7节)、「为祂说诡诈的言语」(7节)。
  • 「淤泥的坚垒」(12节),原文是「粘土的防御」。古代中东人用粘土混合稻草谷壳制造泥砖,经过窑烧的泥砖十分结实。但迦南地一带缺少木柴,泥砖是晒干的,所建的城墙并不能抵御攻击。「淤泥的坚垒」,比喻三位朋友的话毫无用处,只是「欺哄」(9节)神。
  • 约伯责备朋友们为了讨好神而「欺哄祂」(9节),必要遭到神的责备(10-12节)。当我们传道、护教、答疑的时候,有没有凭着己意「为神说不义的话」、「为祂说诡诈的言语」呢?有没有「帮神说谎」,把福音简化成「信耶稣得平安」呢?
  • 约伯的情绪越来越激动,把三友比作「无用的医生」(4节)、「炉灰的箴言」、「淤泥的坚垒」;不但辩论精彩,挖苦人的口才也是一流。当约伯「忘记」用敬虔的标准来约束自己的时候,说话就越来越血气;当我们忘记「属灵伪装」的时候,口舌就会暴露我们生命的本相:「因为心里所充满的,口里就说出来」(太十二23)。

【伯十三13】「你们不要作声,任凭我吧!让我说话,无论如何我都承当。」

【伯十三14】「我何必把我的肉挂在牙上,将我的命放在手中。」

【伯十三15】「祂必杀我;我虽无指望,然而我在祂面前还要辩明我所行的。」

【伯十三16】「这要成为我的拯救,因为不虔诚的人不得到祂面前。」

【伯十三17】「你们要细听我的言语,使我所辩论的入你们的耳中。」

【伯十三18】「我已陈明我的案,知道自己有义。」

【伯十三19】「有谁与我争论,我就情愿缄默不言,气绝而亡。」

  • 13-19节的每一句都充满了「我」,是约伯的「我」与人的争论。
  • 「把我的肉挂在牙上」(14节),意思不能确定,可能比喻约伯的话会给自己带来危险,就像动物用牙齿叼着猎物,会引起其他动物的争夺。
  • 「辨明」(15节)原文和「理论」(3节)、「责备」(10节)都是同一个词,本章的重点就是「辨明」。
  • 「祂必杀我;我虽无指望」(15节),原文直译是「看哪,祂要杀我,但我仍要等候、仰望祂」(15节),可译为「祂即便杀我,我也要信靠祂」(英文KJV译本」,或「祂即便杀我,我也要仰望祂」(英文ESV、NASB、NIV译本」,表明约伯坚持自己无罪(18节),也坚信神是公平、公义的(16节)。约伯完全不能理解神在自己身上工作的原因,但他的信心却没有掉,因为真正的信心,不是相信神会赐福,而是相信神是公义良善、大有能力的造物主,除祂以外「再没有真神」(赛四十四6)。
  • 「有谁与我争论,我就情愿缄默不言,气绝而亡」(19节),换句话说,就是谁再与他争辩,他就死给谁看。但实际上,约伯根本停不下来,此后又争辩了两个回合,因为他实在太痛苦了,不吐不快。但即使这样,约伯也不肯用「认罪-赦免-蒙福」的「属灵公式」去换取祝福,而是一定要搞清自己与神之间的关系出了什么问题,坚持向神说出心声,「让我说话,无论如何我都承当」(13节)。这就大大羞辱了撒但的指控:「约伯敬畏神,岂是无故呢」(一9),因为约伯可以什么都不要,单单要与神的「密友之情」(二十九4)。

【伯十三20】「惟有两件不要向我施行,我就不躲开祢的面:」

【伯十三21】「就是把祢的手缩回,远离我身;又不使祢的惊惶威吓我。」

【伯十三22】「这样,祢呼叫,我就回答;或是让我说话,祢回答我。」

【伯十三23】「我的罪孽和罪过有多少呢?求祢叫我知道我的过犯与罪愆。」

  • 「躲开祢的面」(20节),原文与该隐说的「不见祢的面」(创四14)是同样的用词。因此,「我就不躲开祢的面」(20节),不是与神讨价还价,而是说「我就不会从祢的面前被驱逐」。约伯不是要向神隐藏,而是无法忍受神向他隐藏:「祢为何掩面、拿我当仇敌呢」(24节)。因此,以利法劝告约伯「轻看全能者的管教」(五17),只是公式化的说教;而比勒达(八5)与琐法(十一13)劝说约伯寻求神,完全是多余。
  • 「祢呼叫,我就回答;或是让我说话,祢回答我」(22节),表明神若不主动,人根本没有资格与神对话。表面上,是人主动决志、祷告、事奉,实际上是神先呼召:「你们立志行事都是神在你们心里运行,为要成就祂的美意」(腓二13)。
  • 约伯从来都没有否认自己会犯罪,所以很直爽地承认「幼年的罪孽」(26节)。但他一定要知道这次是什么特别的罪,使得神向他「掩面」(24节)不顾、把他「当仇敌」(24节)。他一口气列举了四种可能的「罪孽和罪过」(23节)、「过犯与罪愆」(23节),将自己赤露敞开,求神让他清清楚楚地「知道」(23节)。但是,他现在还不知道人的肉体是如此顽梗,以致神要让义人「被锁链捆住,被苦难的绳索缠住「(三十六8),才能「把他们的作为和过犯指示他们,叫他们知道有骄傲的行动」(三十六9)。

【伯十三24】「祢为何掩面、拿我当仇敌呢?」

【伯十三25】「祢要惊动被风吹的叶子吗?要追赶枯干的碎秸吗?」

【伯十三26】「祢按罪状刑罚我,又使我担当幼年的罪孽;」

【伯十三27】「也把我的脚上了木狗,并窥察我一切的道路,为我的脚掌划定界限。」

【伯十三28】「我已经像灭绝的烂物,像虫蛀的衣裳。」

  • 「仇敌 אֹיֵב/o·yav’」(24节)原文与「约伯 אִיּוֹב/e·yove’」读音相近、字义相关。琐法的无礼,刺激约伯直面自己内心深处最大的苦痛,是「祢为何掩面、拿我当仇敌呢」(24节)?过去,他在绝望盼望中述说「祢到何时才转眼不看我」(七19)。现在,他才道出是害怕被神「当仇敌」,所以又呼求「祢为何掩面」,「在祂面前还要辩明我所行的」(15节)。这是约伯最纠结的地方。
  • 「祢按罪状刑罚我」(26节),可译为「祢写下了刑罚我的悲苦事」(英文ESV译本)。
  • 「把我的脚上了木狗」(27节),形容自己就像神的囚犯。「窥察我一切的道路」(27节),意思是「察看我一切的行为」。「为我的脚掌划定界限」(27节),意思不能确定,可能是「连我的脚印你也查看」。
  • 24-28节是约伯形容自己悲惨、脆弱和无助,但他最关心却不是这些苦难,而是「祢为何掩面、拿我当仇敌呢」。20-28节几乎每一句都充满了「我」(除了25节),也充满了「祢」(除了27-28节),是约伯向神的倾述。当我们陷入苦难之中的时候,真正使我们痛苦的也不是苦难本身,而是我们得罪神了吗?祂真的在乎我们吗?祂真的存在吗?苦难对信徒最大的挑战,就是动摇我们与神的「密友之情」(二十九4);而苦难对信徒最大的造就,也在于经历祂与我们一同「行过死荫的幽谷」(诗二十三4),最终享受更丰盛的生命「筵席」(诗二十三4)。
查阅相关章:
圣经书卷列表:
更多关于: 约伯记   仇敌   智慧   我就   都是   炉灰   苦难   罪孽   让我   说话   要为   自己的   罪愆   原文   掩面   译本   淤泥   英文   我当   我也   箴言   诡诈   朋友   就像   能者   我一   三友   你们的   杀我   巴勒斯坦   这就
返回顶部
来自于圣经综合解读,版权为其所有
@c.zyesu.com 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