箴言第13章讲解讲章背景
来自:圣经综合解读
相关章:
转至节:
【箴十三2】「人因口所结的果子,必享美福;奸诈人必遭强暴。」
【箴十三6】「行为正直的,有公义保守;犯罪的,被邪恶倾覆。」
- 本章分为四个单元:
- 口舌的运用和操练(1-6节);
- 财富的舍弃和积累(7-11节);
- 愿望的实现和破灭(12-19节);
- 永恒的产业和传承(20-25节)。
- 1-6节是一个单元,主题是口舌的运用和操练。
- 一个人是「智慧子」(1a)、还是「亵慢人」(1b),首先就看他们的耳和口。「智慧子」开通耳朵(1a)而「谨守口」(3a),「亵慢人」关闭耳朵(1b)、却「大张嘴」(3b)。一个人如果在家中就不肯受教,在社会上也将成为一个不受欢迎的「亵慢人」。
- 2-3节是一对平行句,谈论口舌的运用:
- 「人因口所结的果子,必享美福;奸诈人必遭强暴」(2节),可译为「人因口所结的果子,必吃美物;奸诈人却意图强暴」(英文ESV译本)。 言语虽然随风而散,但「所结的果子」却会留下,一定会带来实际的影响。
- 真智慧是口出良言,又「谨守口」(3a)制止恶言。「大张嘴」(3b)是散播恶言的愚昧人。「谨守口」,是随身携带盾牌,结果是「必享美福」(2a),最终「得保生命」(3a);「大张嘴」,却是把刀剑递给别人,结果是「意图强暴」(2b),最终「必致败亡」(3b)。
- 第4节谈论口舌的操练。两处「人」(4a、4b)与第2节的「意图」、第3节的「生命」原文是同一个词「נֶפֶשׁ/neh’·fesh」,意思是「欲望、生命、人」。这个双关语串起了2-4节,把第4节的「懒惰」和「殷勤」应用在口舌的操练上。人人都盼望自己能有合宜的话语,但「懒惰人羡慕,却无所得」(4a);因为合宜的话语需要殷勤的操练,惟有「殷勤人必得丰裕」(4b)。因此,真智慧是「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书传》),即使还很难节制口舌,在操练上也要「殷勤,不可懒惰」(罗十二11),正如马克·吐温(美国作家Mark Twain,1835-1910年)所说的:「持续的改进,胜过延迟的完美 Continuous improvement is better than delayed perfection」。
- 5-6节是一对平行句,谈论操练口舌的影响:
- 勤于操练的殷勤人,「恨恶谎言」(5a)、能够合宜地使用口舌;他们的言语给自己会带来影响,结局是「行为正直的,有公义保守」(6a)。
- 懒于操练的懒惰人,不能合宜地使用口舌,因此在社会上「有臭名,且致惭愧」(5b);他们的言语也会给自己带来影响,结局是「犯罪的,被邪恶倾覆」(6b)。
【箴十三7】「假作富足的,却一无所有;装作穷乏的,却广有财物。」
【箴十三8】「人的资财是他生命的赎价;穷乏人却听不见威吓的话。」
【箴十三9】「义人的光明亮(原文是欢喜);恶人的灯要熄灭。」
【箴十三11】「不劳而得之财必然消耗;勤劳积蓄的,必见加增。」
- 「广有财物」(7b)和「必见加增」(11b)首尾呼应,把7-11节组成一个单元,主题是财富的舍弃和积累。
- 「假作富足的,却一无所有」(7a),是假装成功、骗取尊重。「装作穷乏的,却广有财物」(7b),是否认恩典、害怕施舍。两种假装,都是神所憎恶的体贴肉体、自作聪明,与人的贫富程度无关。
- 「假作富足的,却一无所有」与「懒惰人羡慕,却无所得」(4a)对应,「富足」和「羡慕」都使用了加强反身字干(Hithpael),原文都与「无 אִין/ah’·yin」字相连,表明「假作富足的」,实际上就是「懒惰人」。
- 8-9节是一对平行句,原文开头的两个词「赎价 כֹּפֶר/ko’·fer」(8a)和「光 אוֹר/ore」(9a)谐音,谈论财富的舍去:
- 「人的资财是他生命的赎价」(8a),因为「资财」可以用来补偿自己的过错(出二十二1-15;民五5-10)。「至于他的罪,祭司要为他赎了」(利五6),所以「义人的光明亮」(9a),心中满有喜乐。
- 「穷乏人却听不见威吓的话」(8b),因为他们无法补偿过失,所以对后果不承担责任、对责备充耳不闻。但亏负人的,就是「干犯耶和华」(民五6),所以一昧耍赖的「恶人的灯要熄灭」(9b),毫无盼望。「穷乏人 רוּשׁ/rüsh」与「恶人 רָשָׁע/rä·shä’」谐音;「听不见威吓的话」原文就是「不听责备」(1b),表明一无所有的「穷乏人」,实际上就是不肯受教的「亵慢人」(1b),也是没有盼望的「恶人」。
- 10-11节是一对平行句,原文开头的两个词「骄傲 זָדוֹן/zä·don’」(10a)和「财 הוֹן/hon」(11a)押尾韵,谈论财富的积累:
- 「骄傲只启争竞」(10a),在这里是指炫耀财富、不听劝告。热衷于炫富的人,大都是「不劳而得之财」(11a),来得快、去得也快,所以「必然消耗」(11a)减少。
- 「听劝言的,却有智慧」(10b),在这里是指运用财富。真智慧是「勤劳积蓄」(11b),「作神百般恩赐的好管家」(彼前四10),所以神托付的财富「必见加增」(11b)。
- 真智慧不是根据财富的多少来判断人的属灵光景,而是根据人怎样舍去和积累财富。圣经并没有说穷人会比富人更敬畏神,而是说「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罗三23)。因此,神「不以貌取人」(申十17),我们「也不可在争讼的事上偏护穷人」(出二十三3)。
【箴十三12】「所盼望的迟延未得,令人心忧;所愿意的临到,却是生命树。」
【箴十三13】「藐视训言的,自取灭亡;敬畏诫命的,必得善报。」
【箴十三14】「智慧人的法则(或译:指教)是生命的泉源,可以使人离开死亡的网罗。」
【箴十三15】「美好的聪明使人蒙恩;奸诈人的道路崎岖难行。」
【箴十三16】「凡通达人都凭知识行事;愚昧人张扬自己的愚昧。」
【箴十三17】「奸恶的使者必陷在祸患里;忠信的使臣乃医人的良药。」
【箴十三18】「弃绝管教的,必致贫受辱;领受责备的,必得尊荣。」
【箴十三19】「所欲的成就,心觉甘甜;远离恶事,为愚昧人所憎恶。」
- 「所愿意的临到」(12b)和「所欲的成就」(19a)、「藐视训言」(13a)和「领受责备」(18b)首尾呼应,把12-19节组成一个单元,主题是愿望的实现和破灭。
- 12-13节是一对平行句,与11节一起成为两个单元之间的过渡:
- 不敬畏神、「藐视训言的」(13a)恶人「所盼望的迟延未得」(12a),对应于「不劳而得之财必然消耗」(11a);他们的结局是「令人心忧」(12a)、「自取灭亡」(13a)。
- 敬畏神、也「敬畏诫命的」(13b)义人「所愿意的临到」(12b),对应于「勤劳积蓄的,必见加增」(11b);他们的结局是「生命树」(12b)、「必得善报」(13b)。
- 因此,恶人和义人的盼望能否成就,就像财富的消耗和积累一样(11节),需要耐心等待:愚昧的恶人等待重蹈覆辙,智慧的义人等候神的护理,两者都将是历史的重演。
- 「生命的泉源」(14a)是单数,「死亡的网罗」(14b)是复数;「生命的泉源」只有一个,「死亡的网罗」却有很多。「智慧人的法则是生命的泉源,可以使人离开死亡的网罗」(14节),与「敬畏耶和华就是生命的泉源,可以使人离开死亡的网罗」(十四27)对应,表明「智慧人的法则」就是「敬畏耶和华」,能使人愿望成就、得着所盼望的「生命树」。15-18节是4条指导实现愿望的真智慧:
- 仰望神的恩典:「美好的聪明使人蒙恩;奸诈人的道路崎岖难行」(15节),原文是「美好的见识使人得宠;奸诈人的道路恒久奸诈」(和合本修订版)。智慧人承受了神的恩惠,所以愿望才能成就;而愚昧人离弃了神的道路,所以愿望也走进死胡同。
- 遵循智慧行事:「凡通达人都凭知识行事」(16节),他们不坚持自己的意见,懂得审时度势(约二24-25;林前五11;林后二11),「灵巧像蛇,驯良像鸽子」(太十16),所以能实现愿望。而「愚昧人张扬自己的愚昧」(16节),他们坚持自己的意见,表面上是忠心事奉、竭力传道,其实是炫耀肉体、偏行己路,所以缺乏良好的判断力,结果事与愿违。「知识」原文的意思是「知识、洞察力、智慧」。
- 选择忠信人选:「奸恶的使者必陷在祸患里;忠信的使臣乃医人的良药」(17节),可译为「邪恶的使者必陷入祸患;忠信的使臣带来医治」(和合本修订版)。我们的愿望再好,如果所托非人,最终也难以实现;如果人选合适,「忠信的使臣」能医治「奸恶的使者」所造成的破坏。选人的智慧不是看能力的高低,而是「奸恶」还是「忠信」。主耶稣的大使命绝不会托付给「奸恶的使者」,教会的事奉必须拣选「忠信的使臣」。但是,在把责任和权柄交给一个人之前,我们并不能真正认清这个人的本相。有些人讲授道理时夸夸其谈,动起手来却是纸上谈兵;有些人指导别人时挥斥方遒,自己来做却是一窍不通;而有些人则韬光养晦时奢谈公义,一旦掌握了权力,就会竭尽所能地不公不义。因此,人只有先「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太二十五21),才能被安排更多的事。
- 虚心反省改进:我们的愿望再好、安排得再合适,百密总有一疏,所以需要经常检讨。「弃绝管教的」(18a),成功无须解释,失败却有许多托辞,结果不能及时纠正,「必致贫受辱」(18a)。「领受责备的」(18b),能够持续改进,失败是成功之母,挫折是伪装的祝福,结果「必得尊荣」(18b)。
- 19节与12节首尾呼应、交错对称:
- 「所欲的成就,心觉甘甜」(19a),因为「所愿意的临到,却是生命树」(12b)。生命的果子使人「心觉甘甜」,会让智慧人越来越喜爱智慧。操练智慧是一个逐步发现自己无知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渐让人爱上智慧的过程。
- 「远离恶事,为愚昧人所憎恶」(19b),所以恶人「所盼望的迟延未得,令人心忧」(12a)。但愚昧人却不肯离开死亡的道路,他们宁愿死、也不愿思考,结果他们至死都没有思考。难怪爱因斯坦说:「只有两种东西是无限的,宇宙和人类的愚蠢。Only two things are infinite, the universe and human stupidity.」
- 「甘甜 עָרַב/ä·rav’」和「憎恶 תּוֹעֵבָה/to·a·vä’」原文谐音,生动地对比了智慧人和愚昧人的不同品味。
【箴十三20】「与智慧人同行的,必得智慧;和愚昧人作伴的,必受亏损。」
【箴十三24】「不忍用杖打儿子的,是恨恶他;疼爱儿子的,随时管教。」
- 「必得智慧」(20a)和「吃得饱足」(25a)、「必受亏损」(20a)和「肚腹缺粮」(25b)首尾呼应,把20-25节组成一个单元,主题是永恒的产业和传承。
- 「与智慧人同行的,必得智慧;和愚昧人作伴的,必受亏损」(20节),也就是中国古人所云「三人行,必有我师」(《论语·述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太子少傅箴》),但两者的智慧和愚昧标准却不同。朋友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一个坏朋友可以抵消十个好老师。比起因为相同的「义」而惺惺相惜,人更容易因着共同的「恶」而臭味相投;因此,父母有责任帮助未成年的儿女辨别损友。人在年轻时若不肯「与智慧人同行」,成年后还会继续「和愚昧人作伴」。
- 21-22节是一个交错结构:
- 「祸患追赶罪人」(21a),这是神的公义。但罪人未必立刻受罚,因为神有时会让他们积蓄财富、满足贪婪之心。但「罪人为义人积存资财」(22b),他们只是过过眼瘾、无福享用,暂时替神所拣选的义人和所预定的目的收集和保管财富。
- 「义人必得善报」(21b),这是神的恩典。但义人未必在物质上发达,因为「善人给子孙遗留产业」(22a),属天的智慧才是谁也夺不走的永恒产业。
- 23-24节是一对平行句:
- 一个人不怕贫穷,就怕「不义」。因为「穷人耕种多得粮食」(23a),勤劳可以使财富积少成多。「但因不义,有消灭的」(23b),败家比创业容易得多。因此,一个人努力工作固然重要,但公义之心和明智的判断力更加重要。「不义」也可译为「缺乏判断力」(英文KJV译本),是双关语。
- 同样,孩子不怕犯错,就怕缺管教。管教的根是苦的,但果实却是甜的。「不忍用杖打儿子的,是恨恶他;疼爱儿子的,随时管教」(24节),这个法则永远不会过时(来十二5-11)。亚当的后裔已经全然败坏,愚蒙深藏于心(二十11;二十二15),所以上坡越走越慢,下坡却是越滑越快;十年苦心建造,可以轻易毁于一旦。鼓励很容易被孩子当作理所当然,安慰很容易让孩子习以为常;一旦松懈了管教和纪律,再想恢复节制和自律就难上加难。父母若一昧强调正面鼓励、悉心呵护,不肯责备管教、赶除愚昧,孩子必然会被罪恶辖制。今天,欧美的「奖杯一代 The participation trophy generation」自私脆弱,背道的西方文明濒临崩溃边缘,就是因为「不忍用杖打儿子」。但「随时管教」的前提,是父母以身作则地活出智慧,把孩子当作神所赐的礼物来珍惜(四3;三十一2;诗一百二十七3);动机是出于爱,而不是血气的责骂唠叨、发泄虐待,所以说「你们作父亲的,不要惹儿女的气,只要照着主的教训和警戒养育他们」(弗六4)。
- 「杖」代表纪律和惩罚,是管教的措施(十三24;二十二15;二十三13、14;二十九15)。有些人根据「祢的杖,祢的竿,都安慰我」(诗二十三4)使用了同一个「杖」字,认为「杖」是用来安慰羊、引导羊的,所以把「用杖打儿子」解释成用安慰和鼓励的话语来正面管教孩子。但是,「杖 שֵׁבֶט/sha’·vet」的原文泛指各种棍子,除了牧羊人的「杖」(利二十七32),还包括打破列国的铁「杖」(诗二9)、打人的「棍子」(出二十一20;撒下二十三21;代下十一23;赛十24)、神责罚人的「杖」(伯九34;诗八十九32)、代表怒气的「杖」(诗一百二十五3;赛十5)。「亚述人必因耶和华的声音惊惶;耶和华必用杖击打他」(赛三十31),并不是用安慰的话语对亚述进行正面管教(赛三十32)。在《箴言》中,「刑杖」(十13;二十六3)和「逞怒的杖」(二十二8)也是同一个词,「用杖打儿子」的意思很清楚,就是管教必须采取纪律和惩罚措施。
- 「义人吃得饱足;恶人肚腹缺粮」(25节),可译为「义人吃喝食欲满足;恶人肚腹却是缺乏」(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食欲」和第4节的「人」、第2节的「意图」、第3、8节的「生命」、第19节的「心」原文是同一个词「נֶפֶשׁ/neh’·fesh」,意思是「欲望、生命、人」,这个双关语把本章的四个单元串到了一起。
- 「义人吃得饱足」(25a),与「与智慧人同行的,必得智慧」(20a)首尾呼应。当百姓遵守圣约的时候,神就会「降下时雨,叫地生出土产,田野的树木结果子」(利二十六4),让人「吃得饱足,在你们的地上安然居住」(利二十六5)。「恶人肚腹缺粮」(25b),与「和愚昧人作伴的,必受亏损」(20a)首尾呼应。当百姓违背圣约的时候,神就会「断绝你们的粮」(利二十六26)。原文的双关语「נֶפֶשׁ/neh’·fesh」表明,这既是指身体的饱足、也是指属灵的饱足。以色列人的肚腹是否缺粮,取决于百姓整体与神的关系是否正常。因此,真智慧留给儿女的最好财富既非钱财、也非粮食,而是智慧。儿女若有敬畏神的心,并且具备明智选择的洞察力,神自己会在今后的道路上把该有的福分都赐给他们。
查阅相关章:
圣经书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