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箴言第12章讲解讲章背景

来自:圣经综合解读
相关章:
转至节:

【箴十二1】「喜爱管教的,就是喜爱知识;恨恶责备的,却是畜类。」

【箴十二2】「善人必蒙耶和华的恩惠;设诡计的人,耶和华必定他的罪。」

【箴十二3】「人靠恶行不能坚立;义人的根必不动摇。」

  • 本章分为两个长度相同的单元(1-14节;15-28节),两个单元都以一句智慧人肯受教、愚昧人不肯受教的箴言开始(1、15节),又以一句应许的箴言结束(14、28节)。
  • 1-14节是第一个单元,主题是建造家庭,结构是:
    1. 引言(1-3节);
    2. 言语和家庭(4-7节);
    3. 工作和家庭(8-12节);
    4. 总结(13-14节)。
  • 1-3节是第一个单元的引言,把「耶和华」(2节)的恩惠和定罪放在中心,表明受教和不受教的人(1节)、义人和恶人(3节)结局的不同,乃是神在一切之上管理的结果,也就是属灵的规律。「喜爱管教的」(1a),就是「善人」(2a)、「义人」(3b);「恨恶责备的」(1b),就是「设诡计的人」(2b)、「靠恶行」(3a)的人。
  • 「知识」(1a)原文的意思是「知识、洞察力、智慧」,与「分别善恶」(创二9、17)的「分别」是同一个词,在圣经中也被译为「知道」(伯十7)、「认识」(赛五十三11)、「明白」(赛五十八2)。「知识」包括两个要素:首先是知道一件事、或者知道去哪里找;其次是懂得如何分辨。
  • 凡是家庭不幸福的人,首先要反省自己是「喜爱管教的」,还是「恨恶责备的」;自己经营家庭是根据因敬畏神而得的「知识」,还是倚靠自己肉体里出来的「恶行」(3节)。人们总是煞费苦心地掩饰自己,而不是改变自己。但人若把家庭的问题推给其他人,并不是直面问题的方法,也永远不能解决问题。
  • 一个人能否听人责备,决定了他是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结局。「恨恶责备的,却是畜类」(1b),他们宁可听一百句谎言,也不想听一句不愿听到的真话,所以不配得着对人的批评,只配得着对「畜类」的鞭打。在历史上,当许多「恨恶责备的」人发现事实不符合他们的成见时,就把事实视为需要被改变的谬误,而他们的成见不可能有错、他们的理论不需要根据现实而调整,结果就成了历史上许多灾难的原因。国家如此,家庭也是如此。

【箴十二4】「才德的妇人是丈夫的冠冕;贻羞的妇人如同朽烂在她丈夫的骨中。」

【箴十二5】「义人的思念是公平;恶人的计谋是诡诈。」

【箴十二6】「恶人的言论是埋伏流人的血;正直人的口必拯救人。」

【箴十二7】「恶人倾覆,归于无有;义人的家必站得住。」

  • 4、7节前后呼应,把4-7节组成一个交错平行的子单元,主题是言语和家庭:
    • A. 才德妇人的影响(4a);
    •  B. 贻羞妇人的影响(4b);
    •   C. 义人的心思(5a);
    •    D. 恶人的心思(5b);
    •    D1. 恶人的言语(6a);
    •   C1. 义人的言语(6b);
    •  B1. 恶人家庭的结局(7a);
    • A1. 义人家庭的结局(7b)。
  • 「才德的妇人」言语的特点是「智慧、仁慈」(三十一26),能使丈夫得造就、儿女蒙训诲,成为「丈夫的冠冕」(4a)。
  • 「贻羞的妇人」言语的特点是爱「争吵」(十九13;二十一9、19;二十五24;二十七15),无穷无尽的「争吵」会从里面拆毁人、消耗人,「如同朽烂在她丈夫的骨中」(4b),是对丈夫一生的伤害。
  • 妻子是丈夫「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创二23),智慧的妻子造就丈夫,愚昧的妻子败坏丈夫。男人一生的成败、家庭的兴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选择了怎样的妻子。人生最重要的三大智慧,就是敬畏耶和华(一7)、不交坏朋友(一10;四14)、别娶也别做愚妄妇人(十二4;十四1)。
  • 无论是妻子和还是丈夫,都是内心决定了言语,言语影响了家庭。义人的内心思念「公平」(5a),言语能够「拯救人」(6b),家庭也「必站得住」(7b)。恶人的内心筹划「诡诈」(5b),言语实际上是「埋伏流人的血」(6a),家庭也必被「倾覆,归于无有」(7a)。
  • 世界上不存在永远合得来的夫妻,因为现在合得来,不等于将来也合得来;在许多事上合得来,不等于在所有的事上都合得来。因此,家庭幸福的关键不在于夫妻有多合得来,而在于如何处理彼此的合不来,言语则是关键中的关键。「正直人的口必拯救人」,也必拯救婚姻。「恶人的言论是埋伏流人的血」,也会使家庭的生命流失。因此,寻找配偶的真智慧不是以貌取人,而是透过言语来看内心;而家庭和睦的真智慧,则是从好好说话开始。

【箴十二8】「人必按自己的智慧被称赞;心中乖谬的,必被藐视。」

【箴十二9】「被人轻贱,却有仆人,强如自尊,缺少食物。」

【箴十二10】「义人顾惜他牲畜的命;恶人的怜悯也是残忍。」

【箴十二11】「耕种自己田地的,必得饱食;追随虚浮的,却是无知。」

【箴十二12】「恶人想得坏人的网罗;义人的根得以结实。」

  • 8-12节的主题是工作和家庭。
  • 「人必按自己的智慧被称赞;心中乖谬的,必被藐视」(8节),在这个子单元里是指家庭。人的「智慧」未必能得到大众的赞同,心中的「乖谬」也可以伪装,但他家庭的光景,却是人人可见的。「作监督的,必须无可指责」(提前三2)、「必须在教外有好名声」(提前三7),最重要的标志就是能否「好好管理自己的家」(提前三4)。家庭比学校、职场和教会更能体现一个人的真智慧,所以,「人若不知道管理自己的家,焉能照管神的教会呢」(提前三5)。
  • 「人必按自己的智慧被称赞」,对应于「才德的妇人是丈夫的冠冕」(4a),选对妻子的人是有智慧的。「心中乖谬的,必被藐视」,对应于「贻羞的妇人如同朽烂在她丈夫的骨中」(4b),选错妻子的人是「心中乖谬的」。因此,人若对自己的另一半有怨言,首先不要怨天尤人,而要反省自己是否是拒绝智慧的愚妄人。
  • 9-12节都是第8节的展开,谈论如何借着工作经营好家庭:
    • 「被人轻贱,却有仆人,强如自尊,缺少食物」(9节),意思是「不装面子,但丰衣足食;好过硬充面子,以致忍饥挨饿」。骄傲使人爱慕虚荣,连信徒、传道人也会「贪图虚名」(加五26)。有人打肿脸充胖子,其实已经入不敷出;有人爱揽瓷器活,其实并没有金刚钻;有人假装敬虔,其实早就灵里枯竭。人的虚荣是因为骄傲,而骄傲是出于自卑,结果是使自己成为别人看法的奴隶,所以「骄傲来,羞耻也来」(十一2)。
    • 「义人顾惜他牲畜的命」(10a),指义人存着怜恤的心,所以节制自己、不肯耗尽牲畜的体力。「恶人的怜悯也是残忍」(10b),指恶人存着利己的心,所以对牲畜的「怜悯」只是为了更好地驱使它们。历史证明,义人的「错误」强过恶人的「正确」,因为人的内心比外表的行为重要。今天,许多「政治正确 Political Correctness」的人所关心的并不是别人的福祉,而是自己的抱负;他们不是想帮助别人,只是想让自己感到更优越。因此,他们的「怜悯」只是想让事情看上去很美、感觉起来很好,而不是对别人的实际效果好;心既然不对,所以「政治正确的怜悯也是残忍」。
    • 「耕种自己田地」(11a),代表踏实稳定的工作,虽然不能一夜暴富、也未必符合爱好,但却「必得饱食」(11a)。而那些好高骛远、投机取巧,一心想站对风口、弯道超车的人,都是「追随虚浮的」(11b),虽然可能快速致富、一夕成名,但结果「却是无知」(11b),必然会沦为名利的奴隶。因此,正当的工作不会卑贱,追随虚浮的人才会卑贱。
    • 「恶人想得坏人的网罗;义人的根得以结实」(12节),可译为「恶人想得坏人的猎物;义人的根结出果实」(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这是对第11节的解释和扩充。恶人「追随虚浮」的职业,实际上都是夺取其它恶人掳物的「零和游戏 Zero-sum Game」,并没有真正创造财富;而「义人的根得以结实」,他「耕种自己田地」的劳动果实是从自己生命的「根」里发出来的。
    • 经营家庭的真智慧是既不虚荣、也不自卑(9节),找一份踏实稳定的诚实工作(11a),心中有节制(10a),就可以让自己「在今世自守、公义、敬虔度日」(多二12)。爱好和职业最好能分开,一个对家庭负责的人应该先做该做的事,再做爱做的事。自从亚当堕落以后,人就不应该强求把维持生计的工作和神所赐的天赋硬凑在一起。

【箴十二13】「恶人嘴中的过错是自己的网罗;但义人必脱离患难。」

【箴十二14】「人因口所结的果子,必饱得美福;人手所做的,必为自己的报应。」

  • 13-14节通过「嘴」(13节)和「口」(14节)这两个关键词,组成一对平行句,成为1-12节的总结。
  • 「恶人嘴中的过错是自己的网罗」(13a),必然会被自己的言语所困。用言语陷害别人的人,实际上是陷害自己,弄虚作假是最使人筋疲力尽的事;而用言语伤害另一半的人,实际上是在伤害自己,夫妻吵架是家庭生命的漏失。「凡人所说的闲话,当审判的日子,必要句句供出来;因为要凭你的话定你为义,也要凭你的话定你有罪」(太十二36-37)。但好好说话的人,无论家庭遇到什么样的难处,最终都能走出来,所以「义人必脱离患难」(13b)。
  • 人「口所结的果子」(14a)和「人手所做的」(14b)密不可分、互相影响,是一个家庭能否兴旺的两个关键。建造家庭的真智慧是管好夫妻双方的「口」和「手」,人若用荣神益人的话语和殷勤诚实的工作来建造家庭,结果「必饱得美福」(14a)。
  • 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单位,建造家庭要管好「口」和「手」,建造社会也要管好「口」和「手」。末世的信徒生活在一个不知感恩的时代:过去,人们尊重那些发明者、创造者和劳动者,现在,人们却推崇那些抱怨者、控告者和索取者;因为发明创造很困难,而通过指责来获得自负感却很容易。但人若不肯用「手」付代价,就没有资格用「口」指责。今天,许多人不再数算恩典,而是数算未满足的愿望;他们认为自己有权向任何东西伸「手」,并且愤慨地用「口」抱怨自己没有拿到更多。这样的「口」和「手」也会结出相应的果子,「必为自己的报应」(14b)。

【箴十二15】「愚妄人所行的,在自己眼中看为正直;惟智慧人肯听人的劝教。」

  • 15-28节是第二个单元,主题是言语和行为,结构是:
    1. 引言(15节);
    2. 言语的平衡(16-23节);
    3. 言行的合一(24-27节);
    4. 总结(28节)。
  • 「愚妄人所行的,在自己眼中看为正直」(15a),没有什么美德是他们所不具备的,也没有什么错误是他们所能避免的。如果想说服「愚妄人」,不能诉诸理性,只能诉诸利益,结果愚妄就成了「愚妄人」给自己挖的坑。一个永远正确的人,一定是个「愚妄人」。而在所有的「愚妄人」中,最可悲的是权力大的人,其次是教育程度高的人,因为他们往往到最后才意识到自己的「愚妄」。人若不知道自己的无知,乃是双倍的无知;人若拒绝承认自己的傲慢,乃是双倍的傲慢。
  • 一个人要知道自己愚昧,首先要有足够的智慧;一个人要「肯听人的劝教」(15b),首先要成为「智慧人」(15b)。因为「愚妄人」(15a)总是认为自己是对的,结果变得越来越蠢,「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太十三12);「惟智慧人肯听人的劝教」(15b),因此变得更有智慧,「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太十三12)。这个悖论表明,真智慧并不是从人的肉体里出来的,「各样美善的恩赐和各样全备的赏赐都是从上头来的」(雅一17;三17)。

【箴十二16】「愚妄人的恼怒立时显露;通达人能忍辱藏羞。」

【箴十二17】「说出真话的,显明公义;作假见证的,显出诡诈。」

  • 16和23节首尾呼应,16-17节和22-23节交错对称,把16-23节组成一个子单元,用「口」(19、22节)、「舌」(18、19节)、「心」(20、23节)把各个平行句联系在一起,主题是言语的平衡,包括:
    1. 节制与诚实之间的平衡(16-17节);
    2. 安慰人与说真话之间的平衡(18-19节);
    3. 利人与利己之间的平衡(20-21节);
    4. 诚实与节制之间的平衡(22-23节)。
  • 16-17节是一对平行句,模式是「反-正-正-反」,谈论言语节制与诚实的平衡。
    • 「节制」(加五23)是「圣灵所结的果子」(加五22),「恼怒」(16a)是肉体被肉体惹动的结果。「愚妄人」体贴肉体,总想征服世界,却不想征服自己,所以放纵情绪、言语急躁,「恼怒立时显露」(16a),越说越暴露骄傲和无知(23节)。真智慧是不放纵肉体,所以言语收敛,「通达人能忍辱藏羞」(16b)、谦卑节制(23a)。
    • 真智慧是在言语的节制与诚实之间保持平衡。「通达人」若是为了自己的面子,就应当「忍辱藏羞」;但若为了别人的好处,却应当「说出真话」(17a),不可「作假见证」(17b)。这样的言语乃是内心的外露,只有内心「公义」(17a)的人,才能「说出真话」;一个内心「诡诈」(17b)的人,总是习惯性地「作假见证」。

【箴十二18】「说话浮躁的,如刀刺人;智慧人的舌头却为医人的良药。」

【箴十二19】「口吐真言,永远坚立;舌说谎话,只存片时。」

  • 18-19节是一对平行句,模式是「反-正-正-反」,谈论用言语安慰人与说真话之间的平衡。
  • 「说话浮躁的,如刀刺人」(18a),轻率鲁莽的言语能像刀子一样打击人、伤害人,伤痕深入在心。沉默未必是智慧的标志,但胡乱开口永远是愚昧的招牌。口舌是人身上最危险的器官,「心直口快」、「争辩真理」、「用爱心说诚实话」(弗四15),都不能成为我们放纵口舌的借口。「智慧人的舌头却为医人的良药」(18b),不是为了自己的名利,而是为了别人的好处、成为「医人的良药」;不是为了赢得争论,而是为了安慰鼓励、造就引导、使人和睦。
  • 真智慧是在安慰人与说真话之间保持平衡。「医人的良药」并不是用好话来迎合人,也不是用「舌说谎话」(19b)来暂时糊弄人。真诚的话并不会伤人,诚实才能带来长久的安慰和造就功效,因为「口吐真言,永远坚立;舌说谎话,只存片时」(19节)。
  • 「真言」原文是「真实、忠实」。律法在要求「爱人如己」(利十九18)之前,首先要求「总要指摘你的邻舍,免得因他担罪」(利十九17)。因此,我们如果想帮助人,就告诉他们「真言」;如果只想对自己有利,就说别人想听的。末世的信徒生活在一个虚伪的时代,人本主义教育的结果,使「真言」逐渐不被社会接纳,甚至被当作仇恨言论(Hate Speech),但却「永远坚立」;而所有「政治正确」的谎话,却「只存片时」,因为世代一变,「政治正确」的标准必然会变。

【箴十二20】「图谋恶事的,心存诡诈;劝人和睦的,便得喜乐。」

【箴十二21】「义人不遭灾害;恶人满受祸患。」

  • 20-21节是一对平行句,模式是「反-正-正-反」,谈论言语利人与利己之间的平衡。
  • 「图谋恶事的」(20a)人,一心想给别人制造痛苦,所以「心存诡诈」(20a)。而一个人心里充满「诡诈」的结果,是使他们的心「充满麻烦」(21b英文ESV译本),所以「满受祸患」(21b),害人者反害己。
  • 「劝人和睦的」(20b)人,一心要帮别人得着喜乐,结果自己的心里也充满了「喜乐」(20b)。而「喜乐的心乃是良药」(十七22),所以他们「没有疾病」(21a英文ESV译本)、「不遭灾害」(21a),利人者终利己。
  • 真智慧是在言语的利人与利己之间保持平衡。「劝人和睦」并不是有效的政治手段,相反,许多精于权术的人都是「图谋恶事」,靠着煽动一群人反对另外一群人而掌握权力,又通过吓唬一群人惧怕另外一群人而巩固政权。真智慧是坚信神在一切之上掌权,所以害人者必害己。因此,只有敬畏神的人,才有可能在世界的引诱和逼迫中坚持不「图谋恶事」,而是单单「劝人和睦」,凭信心盼望利人者终利己。

【箴十二22】「说谎言的嘴为耶和华所憎恶;行事诚实的,为祂所喜悦。」

【箴十二23】「通达人隐藏知识;愚昧人的心彰显愚昧。」

  • 22-23节是一对平行句,模式是「反-正-正-反」,谈论言语诚实与节制之间的平衡。
  • 22节和17节交错对称、首尾呼应,都是谈论言语的诚实:
    • A. 「说出真话的,显明公义」(17a);
    •  B. 「作假见证的,显出诡诈」(17b);
    •  B1. 「说谎言的嘴为耶和华所憎恶」(22a);
    • A1.「行事诚实的,为祂所喜悦」(22b)。
  • 23和16节也交错对称、首尾呼应,都是谈论言语的节制:
    • A. 「愚妄人的恼怒立时显露」(16a);
    •  B. 「通达人能忍辱藏羞」(16b);
    •  B1. 「通达人隐藏知识」(23a);
    • A1.「愚昧人的心彰显愚昧」(23b)。
  • 「说谎言的嘴为耶和华所憎恶」(22a),在神面前没有白谎、黑谎之分;谎言就是谎言,所谓善意、谦虚的谎言,都是自欺欺人,「你们的话,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若再多说就是出于那恶者」(太五37)。
  • 「通达人」(23a)应当虚心谨慎、「隐藏知识」(23a)。「知识」是一种判断力,并不是用来骄傲炫耀的,所以法国哲学家、科学家帕斯卡说:「我们必须将思想保密,用它来判断一切,但言谈如常人」(《思想录》)。但虚心并不是故作谦卑,而是「行事诚实」(22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论语·为政》),不必自夸,也不必虚伪地「说谎言」(22a)。心里没有愚昧,言语才不会「彰显愚昧」(23b);冒失开口,只不过让人能确认自己是个愚昧人。
  • 真智慧是在言语的诚实与节制之间保持平衡。「通达人」若是为了自己的荣耀,就应当「隐藏知识」;若是为了别人的好处,却应当「行事诚实」,不可「说谎言」。但言语乃是内心的外露,只有内心寻求神「喜悦」的人,才能「行事诚实」;一个内心「愚昧」的人,总是习惯性地「说谎言」。

【箴十二24】「殷勤人的手必掌权;懒惰的人必服苦。」

【箴十二25】「人心忧虑,屈而不伸;一句良言,使心欢乐。」

【箴十二26】「义人引导他的邻舍;恶人的道叫人失迷。」

【箴十二27】「懒惰的人不烤打猎所得的;殷勤的人却得宝贵的财物。」

  • 24和27节首尾呼应,把24-27节组成一个子单元,主题是言行的合一。谨慎的言语和殷勤的工作从来都是不可分割的。
  • 24和27节交错对称,对比殷勤和懒惰:
    • A. 「殷勤人的手必掌权」(24a);
    •  B. 「懒惰的人必服苦」(24b),事与愿违;
    •  B1. 「懒惰的人不烤打猎所得的」(27a),半途而废;
    • A1.「殷勤的人却得宝贵的财物」(27b)。
    • 「殷勤人的手必掌权;懒惰的人必服苦」,这是属灵的规律。过去,「殷勤人」的成就会被认为是鼓舞,而不是「懒惰的人」的委屈;但在人本主义的教育下,「懒惰的人」不再懊悔和检讨自己的失败,而是嫉妒和怨恨「殷勤人」的成就,因为「懒惰的人」都很愿意相信自己的问题是由「殷勤人」造成的。末世的信徒生活在一个懒惰人掌权的时代,从来没有一个世代能像今天一样,把「懒惰」描绘成受害,把特权美化成平权(Affirmative);而年轻人之所以对这些观念情有独钟,只是因为它们流行。真智慧是相信神在一切之上掌权,所以不管愚昧人发明出多少虚浮的理念,都坚信「殷勤人的手必掌权;懒惰的人必服苦」。
    • 一个言语有智慧的人,工作也是殷勤的;一个信靠神的人,绝对不是懒惰的。人的知行若不能合一,就不是真智慧,更不是真属灵。神百姓的工作并没有圣俗之分,作基督的见证并不等于作全职传道人(徒一8)。人若没有神清楚的呼召,就应当殷勤工作,不要「什么工都不做,反倒专管闲事」(帖后三11),而「要安静做工,吃自己的饭」(帖后三12)。
  • 25和26节交错对称,对比良言和恶语:
    • A. 「人心忧虑,屈而不伸」(25a);
    •  B. 「一句良言,使心欢乐」(25b);
    •  B1. 「义人引导他的邻舍」(26a);
    • A1.「恶人的道叫人失迷」(26b)。
    • 言语的力量超乎人的想象。「人心忧虑,屈而不伸」(25a),而「一句良言」(25b),就能「使心欢乐」(25b)。义人的良言不但能叫人欢乐,而且「引导他的邻舍」(26a);而恶人的恶语不但叫人忧愁,并且所指的道会「叫人失迷」(26b)。
    • 真智慧是只说「良言」,也不被「恶人的道」欺骗。末世的信徒生活在一个看重言辞的时代。政客最大的本事,就是经常犯错,但却从不被人怀疑。他们总有办法让追随者相信屡屡被证伪的话,使「恶人的道」听起来不但非常靠谱、而且鼓舞人心。他们通过承诺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当选,又因为人的善忘而连任。他们总有本事让人相信自己的预言,又有本事解释为什么预言没有实现。因为「恶人的道」都体贴人的肉体、符合人的本性,所以愚昧人都愿意放弃财产和自由,交换花言巧语的承诺。假先知也是如此,只要他们的一百个谎言中有一件是真的,愚昧人就愿意相信他所有的谎言;而其他人在无数真话中有一句错误,人们就不再信任他。因为人的好奇心总是渴望趋吉避凶,所以很容易拜倒在自称能泄露天机的人脚下。良言和恶语都是从心而出,「因为心里所充满的,口里就说出来。善人从他心里所存的善就发出善来;恶人从他心里所存的恶就发出恶来」(太十二34-35)。良言和恶语也都是被心接受,有什么样的内心,就爱听什么样的话语:「行恶的,留心听奸诈之言;说谎的,侧耳听邪恶之语」(十七4)。因此,真智慧是「心意更新而变化」(罗十二2),才能既说合宜的「良言」,又不被「恶人的道」诱惑。

【箴十二28】「在公义的道上有生命;其路之中并无死亡。」

  • 本节是第二个单元(15-28节)、也是本章的总结。
  • 「在公义的道上有生命」(28a),所以选择「公义」,就是选择「生命」。人若「在公义的道上」,很快就能知道自己有生命(约壹五13);但人若没有「在公义的道上」,可能要到这条道路的尽头,才能发现原来通往死亡。
  • 本章从言语和家庭(4-7节)、工作和家庭(8-12节)、言语的平衡(16-23节)、言行的合一(24-27节)四个方面,比较了智慧和愚昧、义人和恶人的言行,目的都是为了让神的百姓能明智地选择「生命」,因为「其路之中并无死亡」(28b)。
查阅相关章:
圣经书卷列表:
更多关于: 箴言   的人   自己的   恶人   言语   智慧   愚妄   家庭   都是   愚昧   懒惰   诚实   良言   诡诈   谎言   一句   内心   丈夫   妇人   乖谬   耶和华   工作   单元   合得来   他们的   是在   知识   人不   虚浮   却是   肉体
返回顶部
来自于圣经综合解读,版权为其所有
@c.zyesu.com 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