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希伯来书第2章讲解讲章背景

来自:圣经综合解读
相关章:
转至节:

【来二1】「所以,我们当越发郑重所听见的道理,恐怕我们随流失去。」

【来二2】「那借着天使所传的话既是确定的;凡干犯悖逆的都受了该受的报应。」

【来二3】「我们若忽略这么大的救恩,怎能逃罪呢?这救恩起先是主亲自讲的,后来是听见的人给我们证实了。」

【来二4】「神又按自己的旨意,用神迹、奇事和百般的异能,并圣灵的恩赐,同他们作见证。」

  • 第二章的主题是「圣徒不可忽略作儿子的救恩」,与十二章「圣徒不可弃绝作儿子的救恩」前后呼应,由三部分组成:
    1. 不可忽略这么大的救恩(二1-4);
    2. 人所失去的荣耀(二5-8);
    3. 基督的救恩将恢复人的荣耀(二9-18)。
  • 「所以,我们当越发郑重所听见的道理」(1节),可译为「所以,我们必须越发注意所听见的道」(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这是本书的第一个警告。既然圣子超越万有(一1-14),人若不肯留心听道行道,就会像一条没有锚的船(六19)、「随流失去」(1节)。对信徒属灵生命最大的威胁,往往不是关键时刻的个别错误决定,而是渐入泥潭而越陷越深、漫不经心而冷淡远离。
  •  警告的原因包括三个方面:
    1. 天使的话:「那借着天使所传的话」(2节),指神在西奈山颁布的律法(徒七53;加三19;申三十三2;诗六十八17)。律法「既是确定的」(2节),对人的约束力也是不容置疑的。在历史上,人无论是做了律法禁止的恶事(约壹三4),还是不做律法要求的善行(雅四17),无论是行为的「干犯」(2节),还是内心的「悖逆」(2节),「都受了该受的报应」(2节)。而这律法所预表的,如今已经成就在基督里了(一1-2)。
    2. 基督的话:神的儿子「远超过天使」(一4),人若干犯悖逆神「借着天使所传的话」,尚且要受「该受的报应」;人若忽略了「主亲自讲的」(3节)救恩,岂不更要受到审判吗?这救恩要借着神的儿子道成肉身,付出被钉十字架的代价,才能使罪人成圣(弗一4)、使神得荣耀(弗一14)。因此,人若「忽略这么大的救恩」(3节),无论是无动于衷、还是漠不关心,无论是「淡化」什么、还是想「排除」什么,都是对神最大的「干犯悖逆」。
    3. 使徒的话:本书作者和收信人,都是使徒所传的第二代信徒,并没有亲耳听过主耶稣的话,「是听见的人给我们证实了」(3节;彼后一16;约壹一1)。虽然他们既没有见过神、也没有见过耶稣,但在信心面临挑战的时候,却毫不怀疑神和耶稣的存在,因为他们都已经尝过了「来世权能」(六5),神「用神迹、奇事和百般的异能,并圣灵的恩赐」(4节)证实了使徒所传的福音。无视这些「神迹、奇事和百般的异能」,就是拒绝圣灵的工作。
  • 2-3节运用了犹太经典《米大示 Midrash》中常用的「由轻及重 Qal vaHomer」解经原则——若是一个原则适用于较轻、较小的情况,就可以推断它也适用于更重、更大的情况(民十二14)。

【来二5】「我们所说将来的世界,神原没有交给天使管辖。」

【来二6】「但有人在经上某处证明说:人算什么,祢竟顾念他?世人算什么,祢竟眷顾他?」

【来二7】「祢叫他比天使微小一点(或译:祢叫他暂时比天使小),赐他荣耀尊贵为冠冕,并将祢手所造的都派他管理,」

【来二8】「叫万物都服在他的脚下。既叫万物都服他,就没有剩下一样不服他的。只是如今我们还不见万物都服他。」

  • 6-8节运用了犹太拉比「米大示 Midrash」解经常用的「串珠 Gezerah Shavah」原则,把有相同或相似关键字、词组的经文联系在一起,彼此解释。由于作者之前已经提到「等我使祢仇敌作祢的脚凳」(一13;诗一百一十1),所以这里就可以很自然地引用「叫万物都服在他的脚下」(8节;诗八4-6)。
  • 5-8节从三个方面论证了人所失去的荣耀:
    1. 人的权柄(5节):「至高者将地业赐给列邦,将世人分开,就照着神众子的数目,立定万民的疆界」(申三十二8七十士译本、死海古卷4QDeut)。神把列国分配给天使看管,天使长米迦勒亲自守护「耶和华的分」(申三十二9)以色列(但十二1),波斯、希腊各有天使掌管(但十13、20-21),而「这世界」(路二十34)暂时落在「这世界的王」(约十二31)撒但的权下(路四6;约壹五19)。但是,无论天使的能力有多大,神也没有将「那世界」(路二十35)、也就是「将来的世界」(5节)交给天使管辖,而是交给人来管理。蒙恩得救的信徒将来要与基督在国度里「一同作王」(提后二12;启二十6),直到新天新地(启二十二5)。
    2. 人的尊荣(6-7b):「祢叫他比天使微小一点」(7节),可译为「祢叫他暂时比天使小」(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虽然天使「都是服役的灵」(一14),但一个天使就能在一夜之间「在亚述营中杀了十八万五千人」(赛三十七36),能力远远超过人。因为在神的旨意中,人管理万物最重要的不是事奉的能力或工作,而是神的生命。而对于主的门徒来说,最重要的也不是恩赐或事奉,而是生命与主的关系。人「是神的形象和荣耀」(林前十一1),神的心意是叫人拥有祂的生命、性情,成为将来「必要像祂」(约壹三2)的「神的儿子」(加三26;罗八14)。所以神「赐他荣耀尊贵为冠冕」(7节),其中最大的证据就是:「神爱世人,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祂的,不致灭亡,反得永生」(约三16),但却「并不救拔天使」(16节)。
    3. 人的职责(7c-8节):「神造人是照自己的形象造的」(创九6),所以人的生命是尊贵的,比天使更加像神(创一27)。因此,神从一开始就派人代表神管理祂的创造(创一26),「叫万物都服在他的脚下」(8节),并且「没有剩下一样不服他的」(8节)、甚至包括天使(一14)。天使的能力再大,也只是「奉差遣为那将要承受救恩的人效力」(一14)。而人若有了基督,就有了「神本性一切的丰盛」(西二9),完全「倚赖祂」(13节);人若没有基督,拥有的能力只会让人像撒但一样骄傲、堕落(赛十四12-15),「恐怕他自高自大,就落在魔鬼所受的刑罚里」(提前三6)。
  • 因着亚当的犯罪,人不但「亏缺了神的荣耀」(罗三23),也与万物失去了和平(创三17-19),所以「如今我们还不见万物都服他」(8节)。亚当在伊甸园所失去的「荣耀尊贵」,只有在「将来的世界」里才能得着恢复(10节)。当末后的亚当基督再来的时候,「神叫万物都服在祂的脚下」(林前十五27),在基督里的人也将被恢复成神的儿子和仆人,「与基督一同作王」(启二十4)、「直到永永远远」(启二十二5),不但能照着神的心意管理万物,也能靠着基督的生命管理自己。

【来二9】「惟独见那成为比天使小一点的耶稣(或译:惟独见耶稣暂时比天使小);因为受死的苦,就得了尊贵荣耀为冠冕,叫祂因着神的恩,为人人尝了死味。」

  • 9-18节从十个方面论证,基督的救恩将恢复人的荣耀(10节)。
  • 第一、祂道成肉身(9a):「惟独见那成为比天使小一点的耶稣」(9节),可译为「惟独见那成为暂时比天使微小的耶稣」(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这句话表明:
    1. 「头一个人」(林前十五47)亚当失败了(8b),惟独「第二个人」(林前十五47)基督得胜了(9节)。这是本书第一次提到耶稣基督的名字,特地使用了祂道成肉身做人子的名字「耶稣」(9节),表明主耶稣是站在人子的地位上,成就了「这么大的救恩」(3节)。
    2. 主耶稣并没有选择成为大有能力的天使,而是成为比天使微小的人,因为祂来到世上「并不救拔天使」(16节)、而是救拔神所拣选的人(太一21)。当时有些犹太人把弥赛亚描绘成一位天使长,本信的读者可能已经受到「那诸般怪异的教训」(十三9)的诱惑,所以本书强调:耶稣基督是完全的神、也是完全的人,但祂从来都不是天使。
  • 第二、祂为人代死(9b):神的儿子是永生的,只有降生「成为比天使小一点」的人、才能经历死亡,「借着死败坏那掌死权的」(14节):
    1. 基督「受死的苦」(9节)、完全地经历了死亡,包括身体的死亡、精神的痛苦、与神的隔绝(太二十七46),这样,祂的代死才能除去人两次死的刑罚(启二十二14)。
    2. 基督在十字架上「得了尊贵荣耀为冠冕」(9节),借着救赎彰显出神更大的荣耀(约十二23、28)。「受死的苦」本是人类最大的难题,但却成了基督得荣耀的道路。
    3. 基督的死是「因着神的恩」(9节),是人所不配的恩典(弗二6-10)。
    4. 基督是「为人人尝了死味」(9节),「舍命作多人的赎价」(可十45;提前二6),但祂也是「为凡顺从祂的人成了永远得救的根源」(五9)。因此,「祂为我们的罪作了挽回祭,不是单为我们的罪,也是为普天下人的罪」(约壹二2),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人都自动得着了救恩,而是说人人都可以凭信心接受赎价、「因信称义」(罗五1)。正如神借着先知以赛亚所预言的:「有许多人因认识我的义仆得称为义;并且祂要担当他们的罪孽」(赛五十三11)。

【来二10】「原来那为万物所属、为万物所本的,要领许多的儿子进荣耀里去,使救他们的元帅,因受苦难得以完全,本是合宜的。」

【来二11】「因那使人成圣的和那些得以成圣的,都是出于一。所以,祂称他们为弟兄也不以为耻,」

【来二12】「说:我要将祢的名传与我的弟兄,在会中我要颂扬祢;」

【来二13】「又说:我要倚赖祂;又说:看哪,我与神所给我的儿女。」

  • 第三、祂是带领者(10节):「元帅ἀρχηγός/archegos」(10节)原文的意思是「创始者、领袖」,又译为「创始」(十二2)、「主」(徒三15)、「君王」(徒五31)。只有这位元帅才能带领人类进入救恩、回到神面前:
      1. 当时的犹太人无法接受一个被钉十字架的基督,但在神的旨意中,基督的受苦「本是合宜的」(10节)。因为「为万物所属」(10节)的神是创造和救赎的原因,「为万物所本」(10节)的神又是创造和救赎的动力,基督是「按着神的定旨先见」(徒二23)主动来到世上受苦(十5-7)。
      2. 基督受苦的目的,是为了让父神能「领许多的儿子进荣耀里去」(10节)、「得祂荣耀」(帖前二12)。正因为基督先受了苦、走过了十架之路,我们才有把握跟随祂的脚踪进入救恩。而基督所带领的十架之路,就是先降卑、后高升(腓二6-7;罗六8;提后二11-12)的得荣耀之路——「如果我们和祂一同受苦,也必和祂一同得荣耀」(罗八17)。当重生的信徒与再来的基督「一同显现在荣耀里」(西三4)的时候,创造的荣耀(7节)和救赎的荣耀(9节)将完美地汇聚在一起,人类将被恢复神儿子的地位(罗八14-16),并且因着儿子的地位而甘心做仆人,承受并管理神的基业,使万物重新服在人的脚下(8节)。这是「神在万世以前预定使我们得荣耀的」(林前二7)智慧。
      3. 基督道成肉身、带领人类进入救恩的使命,必须「因受苦难得以完全」(10节)、在十字架上才能成就救赎。祂必须「为人人尝了死味」(9节),才能成为万人的大祭司(七28)。
  • 第四、祂是长兄(11-13节):基督是「那使人成圣的」(11节;十10),祂借着自己的血和道使信徒「得以成圣」(11节;十14;十三12;弗五26),「得着儿子的名分」(加四5-6;弗一5)。因此,道成肉身的基督和重生的信徒「都是出于一」(11节),基督的父神也是信徒的父神(约二十17;彼前一3),「所以,祂称他们为弟兄也不以为耻」(11节;太二十八10;约二十17;罗八29)。但人若把基督和祂的道当作可耻的,祂再来的时候「也要把那人当作可耻的」(可八38)。作者引用了三处旧约来证明这种弟兄的关系:
      1. 「我要将祢的名传与我的弟兄,在会中我要颂扬祢」(12节),这是引用诗二十二22。诗中的弥赛亚经历苦难之后(诗二十二12-18),将父神启示给众弟兄。主耶稣在十字架上引用了诗二十二1(太二十七46)。
      2. 「我要倚赖祂」(13a),这是引用赛十二2。基督站在人子的地位上,凡事不是倚靠超自然的能力,而是倚赖父神,成为信徒可以效法的榜样。
      3. 「看哪,我与神所给我的儿女」(13b),这是引用赛八18。信徒是神赐给基督的得胜见证(约六37),正如神把儿女赐给先知以赛亚作为预兆和记号。

【来二14】「儿女既同有血肉之体,祂也照样亲自成了血肉之体,特要借着死败坏那掌死权的,就是魔鬼,」

【来二15】「并要释放那些一生因怕死而为奴仆的人。」

  • 第五、祂是得胜者(14节):道成肉身的主耶稣基督和那些预定得救的神的「儿女」(13、14节)一样,「照样亲自成了血肉之体」(14节),具有完全的人性,所以也会和人一样死亡。这是为了「借着死败坏那掌死权的,就是魔鬼」(14节),成就神对魔鬼的预言:「女人的后裔要伤你的头;你要伤祂的脚跟」(创三15)。「败坏」原文的意思是「使无效、废除」,又被译为「废去」(提后一10)。魔鬼所掌握的「死权」,并非杀人的权力(伯一12),而是把人留在死亡领域中的权力。基督借着「血肉之体」的死亡进入阴间,满足了神公义的追讨;又借着复活从死里出来(罗十7),如今「拿着死亡和阴间的钥匙」(启一18),废除了魔鬼的「死权」,确保了所有信徒的复活。
  • 第六、祂是释放者(15节):「怕死」(15节)的人所害怕的不一定是死亡,而是恐惧本身。自杀就是因为人害怕死亡背后的权势,以致到了没有勇气活下去的地步。基督的死而复活,废除了魔鬼把人留在死亡领域中的权力,给了我们复活的盼望;因此,死亡就失去了辖制人的「毒钩」(林前十五55),「那些一生因怕死而为奴仆的人」(15节)就可以不再作罪的奴仆,得着自由的释放(约八32、36)。

【来二16】「祂并不救拔天使,乃是救拔亚伯拉罕的后裔。」

【来二17】「所以,祂凡事该与祂的弟兄相同,为要在神的事上成为慈悲忠信的大祭司,为百姓的罪献上挽回祭。」

【来二18】「祂自己既然被试探而受苦,就能搭救被试探的人。」

  • 第七、祂是拯救者(16-17a):基督并没有成为大能的天使,因为救恩是神为按照祂的形象被造的人预备的,堕落的天使得不着赦免(彼后二4)。因此,祂成了亚伯拉罕的后裔(太一1),凡事「与祂的弟兄相同」(17节),目的是「救拔亚伯拉罕的后裔」(16节)。「那以信为本的人,就是亚伯拉罕的子孙」(加三7),信徒「既属乎基督,就是亚伯拉罕的后裔,是照着应许承受产业的了」(加三29)。
  • 第八、祂是大祭司(17b):
    1. 大祭司只能从人中间挑选(五1),基督若要站在人子的地位上替罪人赎罪,就必须成为完全的人,「凡事该与祂的弟兄相同」(17节),「成为人的样式」(腓二7)、「成为罪身的形状」(罗八3),只是没有犯罪(四15)。
    2. 这位大祭司的职责是作神与人之间的中保(七22;八6),为百姓的罪献祭(七27),除掉人的罪(九26),使人能蒙神悦纳(十21-22)。因此,祂不像当时的犹太大祭司那样服事罗马帝国和自己的私利,而是对人「慈悲」(17节)、向神「忠信」(17节)。
  • 第九、祂是挽回祭(17c;罗三25;约壹二2;四10):「挽回祭 ἱλάσκομαι/hilaskomai」(17节),又被译为「开恩可怜」(路十八13)。「赎罪 expiation」的意义是遮盖、除去或涂抹罪,而「挽回 proptiation」的意义不但包括「赎罪」,还包括平息神的忿怒(民十六46-48)。「挽回祭」在希腊文学中,指外邦人用献祭来讨好忿怒的假神。但圣经借用「挽回祭」这个异教名词,所表达的概念与异教截然不同:
    1. 异教假神的忿怒是易怒霸道、反覆无常的,而真神的忿怒则是出于祂对一切罪恶公义、不变的恨恶。「神的忿怒从天上显明在一切不虔不义的人身上」(罗一18),所以有必要进行挽回;若是否认神会「忿怒」,就是否认神的完全公义,祂的爱将被贬低为多愁善感。
    2. 基督把自己献为「挽回祭」,不但完全满足了神的公义要求,也平息了神对罪人的怒气,这是福音的核心;无论是淡化人的罪,还是否认神对罪人的「忿怒」,都是「别的福音」(加一16)。
    3. 异教是人或第三者提供礼物来贿赂假神,但真神却用自己设计的方法,使祂的忿怒可以止息(诗七十八38;八十五2-3;一百零三8-10;弥七18-19);自己「设立耶稣作挽回祭」(罗三25),主动付出代价、「叫世人与自己和好」(林后五19)。因此,「不是我们爱神,乃是神爱我们,差祂的儿子为我们的罪作了挽回祭,这就是爱了」(约壹四10)。
    4. 基督不但是「挽回祭」,也是献上「挽回祭」的祭司,祂如今仍然是「挽回祭」,因为祂一次献上的祭永远有效(十10);我们不仅在得救时靠基督作「挽回祭」,得以与神和好,并且得救之后「若有人犯罪」(约壹二1),也可以继续靠基督作「挽回祭」,得以维持「与神相交」(约壹一6)。
    5. 基督作「挽回祭」,「不是单为我们的罪,也是为普天下人的罪」(约壹二2),足以挽回「普天下人」,凡信而接受的人都可以享用其功效(约三16;五24)。
  • 第十、祂是帮助者(18节):「就能搭救被试探的人」(18节),可译为「祂能帮助被试探的人」(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主耶稣并不需要「被试探而受苦」(18节)的经验,就能对我们的难处感同身受,并且比我们更了解人的真正需要。但祂却在肉身里亲自「被试探而受苦」,是要让受苦的人确信祂能「体恤我们的软弱」(四15);祂又在肉身里胜过了试探(太四1-11),是要让受试探的人效法祂、靠着神的话语得胜。因此,试探和逼迫并非信徒退后的理由,而是我们经历救恩的机会——那位又真又活的基督必与我们同在、用恩典加给我们力量(提后四17;林后十二9),为我们「开一条出路」(林前十13),让我们能「坦然无惧地来到施恩的宝座前,为要得怜恤,蒙恩惠,作随时的帮助」(四16)。
查阅相关章:
圣经书卷列表:
更多关于: 希伯来书   基督   的人   天使   荣耀   万物   犹太   主耶稣   二十   耶稣   儿子   注释   人子   经文   借着   成了   冠冕   亚伯拉罕   里去   血肉   信徒   耶和华   能力   圣经   犹太人   将来   弟兄   亚当   微小   给我们   全书
返回顶部
来自于圣经综合解读,版权为其所有
@c.zyesu.com 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