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希伯来书第13章讲解讲章背景

来自:圣经综合解读
相关章:
转至节:

【来十三1】「你们务要常存弟兄相爱的心。」

【来十三2】「不可忘记用爱心接待客旅;因为曾有接待客旅的,不知不觉就接待了天使。」

【来十三3】「你们要记念被捆绑的人,好像与他们同受捆绑;也要记念遭苦害的人,想到自己也在肉身之内。」

  • 十三章的主题是「圣徒超越逆境」,与第一章「圣子超越万有」首尾呼应。
  • 1-17节劝勉信徒「照神所喜悦的,用虔诚、敬畏的心事奉神」(十一28)。虽然他们面对各种逼迫和难处(十32-34),「必须忍耐」(十36);但却不是消极地忍耐,而是「为自己的脚,把道路修直了」(十二12-13),积极地胜过逆境。为此,1-17节进一步解释了十二14-15的三项劝勉,这些劝勉是凭信心胜过逼迫和难处的秘诀:
    1. 彼此相爱(1-3节):解释「要追求与众人和睦」(十二14);
    2. 圣洁生活(4-6节):解释「要追求圣洁」(十二14);
    3. 靠恩坚固(7-17节):解释「要谨慎,恐怕有人失了神的恩」(十二15)。
  • 1-3节是「彼此相爱」的劝勉。
  • 「彼此相爱的心」(约十三35)是信徒的标志。一时的「彼此相爱」,和不信的世人并无分别;神所喜悦的是「常存弟兄相爱的心」(1节),通过事奉人来事奉神,不因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当时,彼此相爱的常见操练是:
    1. 「用爱心接待客旅」(2节),不但朝夕相处的弟兄之间要彼此相爱,还要与素昧平生、无法回报的弟兄彼此相爱。当时旅店很少,名声也不好,信徒旅行一般借宿当地信徒的家中。「不知不觉就接待了天使」(2节),是引用亚伯拉罕和罗得的故事(创十八2-3;十九1-2),引导信徒思想:当我们遇到需要接待的弟兄时,是不是也应当把他们当作主耶稣差来的使者呢(太十40-42;二十五40)?
    2. 「记念被捆绑的人」(3节)、「记念遭苦害的人」,指「各人的重担要互相担当」(加六2),探望和服事那些为主受苦的人(太二十五36)。「想到自己也在肉身之内」(3节),指感同身受(林前十二26),提醒自己:我们都活在肉身里,若为主的缘故遇到捆绑和苦害,也会有同样的软弱,所以应该对弟兄有更多的理解、同情和扶持。

【来十三4】「婚姻,人人都当尊重,床也不可污秽;因为苟合行淫的人,神必要审判。」

【来十三5】「你们存心不可贪爱钱财,要以自己所有的为足;因为主曾说:『我总不撇下你,也不丢弃你。』」

【来十三6】「所以我们可以放胆说:主是帮助我的,我必不惧怕;人能把我怎么样呢?」

  • 4-6节是「圣洁生活」的劝勉。
  • 过去和现在一样,对圣洁生活的主要威胁包括两个方面:
    1. 淫乱:神所设立的婚姻关系是圣洁的(林前七14),所以「婚姻,人人都当尊重,床也不可污秽」(4节)。一切在婚姻之外的「茍合行淫」(4节),不但在当时的希腊文化中习以为常,今天也被世界的法律包容、被流行的时尚提倡。但每个信徒都应当谨记:「神必要审判」(4节),「因为我们的神乃是烈火」(十二29)。
    2. 钱财:「贪财是万恶之根」(提前六10),「贪爱钱财」(5节)会让我们越来越远离神,用钱财来代替神、满足自己。古往今来的世人都把无止境的物质欲望当作社会进步的动力,拚命追求更多、更好、更大,但信徒却「要以自己所有的为足」(5节),不把钱财当作偶像。因为世人只能在钱财里寻求安全感,但跟从主的信徒却有神无条件的应许:「我总不撇下你,也不丢弃你」(5节;申三十一6、8),所以可以「放胆」(6节)地宣告:「主是帮助我的,我必不惧怕;人能把我怎么样呢」(6节;诗一百一十八6)。

【来十三7】「从前引导你们、传神之道给你们的人,你们要想念他们,效法他们的信心,留心看他们为人的结局。」

【来十三8】「耶稣基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远,是一样的。」

  • 7-17节是「靠恩坚固」的劝勉,组成一个交错对称的结构:
    • A. 效法从前的教会领袖(7-8节);
    •  B. 物质的平安祭(9节);
    •   C. 新约的祭坛和祭物(10-14节);
    •  B1. 属灵的平安祭(15-16节)。
    • A1. 顺服现在的教会领袖(17节)。
  • 7-8节的主题是「效法从前的教会领袖」。
  • 第7节可译为「你们要记念那些领导过你们,把神的道传给你们的人;你们要观察他们一生的成果,要效法他们的信心」(新译本,英文ESV译本)。信心必然会在那些真正的传道人的生活中产生功效(十一章),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他们一生的成果」,来「效法他们的信心」。
  • 「耶稣基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远,是一样的」(8节),祂始终都是信心的来源和对象,祂启示的真理永远不变。因此,过去的传道人的信心榜样,可以成为后人效法的典范;过去的传道人的教导真理,也值得我们「为从前一次交付圣徒的真道竭力地争辩」(犹3)。

【来十三9】「你们不要被那诸般怪异的教训勾引了去;因为人心靠恩得坚固才是好的,并不是靠饮食。那在饮食上专心的从来没有得着益处。」

【来十三10】「我们有一祭坛,上面的祭物是那些在帐幕中供职的人不可同吃的。」

【来十三11】「原来牲畜的血被大祭司带入圣所作赎罪祭;牲畜的身子被烧在营外。」

【来十三12】「所以,耶稣要用自己的血叫百姓成圣,也就在城门外受苦。」

【来十三13】「这样,我们也当出到营外,就了祂去,忍受祂所受的凌辱。」

【来十三14】「我们在这里本没有常存的城,乃是寻求那将来的城。」

【来十三15】「我们应当靠着耶稣,常常以颂赞为祭献给神,这就是那承认主名之人嘴唇的果子。」

【来十三16】「只是不可忘记行善和捐输的事,因为这样的祭是神所喜悦的。」

  • 「那诸般怪异的教训」(9节),都是从前的传道人没有教导过的,而是来自犹太教。
    • 属灵的生命只能「靠恩得坚固」(9节),让「施恩的圣灵」(十29)来坚固、刚强。「属肉体的条例」(九10)并不能使人与神的关系得着完全;一切在恩典之外的行为,也不能使人与神更加亲密。
    • 「靠饮食」(9节),就是倚靠人的献祭和行为。「饮食」可能是指先被献上为祭、然后由献祭者享用的平安祭(利十九5-6)。当时散居各地的犹太人节日在会堂聚餐,按着犹太教的规矩享用规定的食物,使参与者感到自己能像在圣殿献平安祭一样亲近神(诗一百零四14-15)。实际上,「那在饮食上专心的从来没有得着益处」(9节),反而有「因一点食物把自己长子的名分卖了」(十二14)的危险。
  • 新约的信徒「靠恩得坚固才是好的,并不是靠饮食」(9节),因为我们另外有一个祭坛和祭物(10-12节):
    1. 新约的祭坛比喻十字架,「上面的祭物」(10节)比喻基督(九14、26;十10)。
    2. 这祭物「是那些在帐幕中供职的人不可同吃的」(12节)。因为基督是「一次永远的赎罪祭」(十12;利十六27),「牲畜的血被大祭司带入圣所作赎罪祭」(11节;九12)。旧约赎罪祭分两种:若祭牲的血没被带进圣所,祭司应当吃掉祭物(利六26);若是血被大祭司带入圣所(利四5、16;十六27),祭司就不可吃(利六30),祭物必须「被烧在营外」(11节;利四12、21)。
    3. 旧约大祭司「一年一次」(九7)在赎罪日带着血进入至圣所,为自己和百姓赎罪(利十六27),使他们「在耶和华面前得以洁净,脱尽一切的罪愆」(利十六30)。同样,「耶稣要用自己的血叫百姓成圣」(12节;九12;十14),「也就在城门外受苦」(12节;约十九20),被钉在耶路撒冷城外各各他山的十字架上(太二十七33),就像赎罪日的祭牲「被烧在营外」。
  • 13节可译为「那么,让我们也出到营外到祂那里去,担当祂的凌辱」(新译本,英文ESV译本)。比喻犹太信徒脱离弃绝主的犹太教,甘心被犹太社区驱逐。
    • 「出到营外」是个双关语,一方面指赎罪祭的祭物「被烧在营外」,一方面指金牛犊事件之后,摩西「将帐棚支搭在营外」(出三十三7)。过去,神在以色列的营内被背叛,祂就在营外彰显祂的同在,「凡求问耶和华的,就到营外的会幕那里去」(出三十三7)。如今,神的儿子在犹太教的营内被弃绝,「在城门外受苦」,凡寻求神的人就当脱离犹太教的教条,「出到营外,就了祂去」。
    • 「担当祂的凌辱」,指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随主(可八34),走十字架的道路,与基督一同受苦。特指当时的犹太信徒脱离犹太教,放弃罗马帝国对合法宗教的保护,预备面对各种逼迫、甚至殉道。
  • 14节可译为「因为在这里我们没有长存的城,我们却是寻求那将要来的城」(新译本,英文ESV译本),这是信徒应当跟随基督「出到营外」的原因和目的。
    • 当基督再来的时候,地上「受造之物都要挪去,使那不被震动的常存」(十二27)。当年辉煌的罗马城、亚历山大城、耶路撒冷城,如今早已成为废墟。今天我们所追求的房子、车子、财物,甚至教堂,将来也必归于无有。
    • 我们在灵里已经「得了不能震动的国」(十二28),来到「天上的耶路撒冷」(十二22),但在基督再来之前,那城还没有临到地上,仍是「那将要来的城」。
  • 在新约的祭坛上,信徒的属灵献祭「应当靠着耶稣」(15节),因为祂是我们的大祭司。新约的信徒都是「有君尊的祭司」(彼前二9),但我们已经不必再献赎罪祭,而是借着基督所开的道路,直接来到神面前献上平安祭(十20)。15-16节列举出两种「神所喜悦的」(16节)祭物,都是属灵的平安祭,是刻意与第9节物质的平安祭作对比:
    1. 「常常以颂赞为祭献给神」(15节),这是「与神相交」(约壹一6),动机是因为爱神。神喜悦祂的百姓「以感谢为祭献与神」(诗五十14、23;六十九30-31),这是「承认主名之人嘴唇的果子」(15节;赛五十七19、何十四2)。感谢祭是一种平安祭(利七12),人越认识神、就越充满感恩。
    2. 「行善和捐输」(16节),这是与弟兄「彼此相交」(约壹一7),动机是因为爱神而爱弟兄(约壹四20-21)。「行善和捐输」的对象虽然是人,但实际上是向神献上的平安祭(利三1-17)。因为凡我们为着主的名做在弟兄身上的,主都算是做在祂的身上(太二十五40)。

【来十三17】「你们要依从那些引导你们的,且要顺服;因他们为你们的灵魂时刻警醒,好像那将来交帐的人。你们要使他们交的时候有快乐,不至忧愁;若忧愁就与你们无益了。」

  • 17节的主题是「顺服现在的教会领袖」,与7-8节「效法从前的教会领袖」首尾呼应。
  • 17节可译为「你们要听从那些领导你们的人,也要顺服他们;因为他们为你们的灵魂警醒,好象要交帐的人一样。你们要使他们交帐的时候快快乐乐,不至于叹息;如果他们叹息,对你们就没有好处了」(新译本,英文ESV译本)。
  • 信徒不能因为同为弟兄而轻看教会领袖,必须「依从那些引导你们的,且要顺服」(17节),这实际是顺服神。而教会领袖的首要责任,是为信徒的灵魂警醒,若只是关心教会人数的增长、各种工作的开展,却不能照看、造就群羊的属灵生命,将来就无法向主「交账」。
  • 「如果他们叹息,对你们就没有好处了」,意思是那些信徒不肯顺服教会的领袖,「被那诸般怪异的教训勾引了去」(9节),属灵光景堪忧、难免神的审判。

【来十三18】「请你们为我们祷告,因我们自觉良心无亏,愿意凡事按正道而行。」

【来十三19】「我更求你们为我祷告,使我快些回到你们那里去。」

【来十三20】「但愿赐平安的神,就是那凭永约之血、使群羊的大牧人——我主耶稣从死里复活的神,」

【来十三21】「在各样善事上成全你们,叫你们遵行祂的旨意;又借着耶稣基督在你们心里行祂所喜悦的事。愿荣耀归给祂,直到永永远远。阿们!」

  • 18-19节是作者请收信者代祷,表明作者与收信者的关系密切,也表明作者非常注重代祷的功效。虽然代祷并不能摇动神的手,但却能使代祷者的信心更长进、与神更亲近。
  • 18节代祷的原因不明,可能因为作者改变了行程(19节)。
  • 20-21节是作者为收信者祝祷。这段祷告意味深长,蕴含丰富的真理:
    1. 「愿赐平安的神」(20节)、使人「从死里复活的神」(20节)、「群羊的大牧人——我主耶稣」(20节),这三个称呼对于面临逼迫的信徒是极大的安慰和鼓励。
    2. 主耶稣是献上「永约之血」(20节)的「大祭司」(九11),也是「群羊的大牧人」(约十11-18)。父神「凭永约之血」(20节)使主耶稣从死里复活,表明祂的献祭已经蒙神悦纳,也证明以祂的献祭为基础的新约已经确立了。
    3. 神「在各样善事上成全你们」(21节),目的要叫我们适合「遵行祂的旨意」(21节)。没有人能靠着自己的努力来「遵行祂的旨意」,只有神的工作才能使人的工作成为可能:祂先用各样美善的属灵恩赐装备我们(21节),又在我们心里运行、让我们可以「立志行事」(腓二13),借着耶稣基督的灵在我们心里「行祂所喜悦的事」(21节)。只有神自己的工作,才能使「荣耀归给祂,直到永永远远」(21节)。

【来十三22】「弟兄们,我略略写信给你们,望你们听我劝勉的话。」

【来十三23】「你们该知道,我们的兄弟提摩太已经释放了;他若快来,我必同他去见你们。」

【来十三24】「请你们问引导你们的诸位和众圣徒安。从意大利来的人也问你们安。」

【来十三25】「愿恩惠常与你们众人同在。阿们!」

  • 22-25节是书信的结尾。
  • 「略略写信」(22节),指与本信所涉及主题的重要性和难度相比,本信的篇幅并不太长,省略了一些事而未详细说明(九5;十一32),比《罗马书》和《哥林多前书》都短。
  • 「劝勉的话」(22节),原文是复数,指分布在本信中的劝勉。
  • 提摩太是本信中惟一提到名字的人,作者是提摩太的同工,很可能也是保罗的同工。提摩太很可能是在保罗殉道之后被囚(提后四6),主后68年尼禄死后被释放的。
  • 「引导你们的诸位」(24节),指收信教会的长老和同工。
  • 「从意大利来的人」(24节),可能是定居海外的意大利人。本信可能是写给罗马教会的,所以他们也一起向罗马教会问安。
  • 今天,当我们面对逼迫难处、祷告不蒙应许的时候,心头常常浮现的问题可能是:「真的有神吗?耶稣真是存在吗?」稀奇的是,虽然这些收信者既没有见过神、也没有见过主耶稣(二3),但在他们的信心亟需鼓励的时候,作者却根本不关心这些话题,而是致力于论证现代人可能不太在乎的问题。因为他们都经历过「神迹奇事和百般的异能,并圣灵的恩赐」(二4),是尝过「来世权能」(六5)的人,完全相信神和耶稣的存在;对于他们来说,真正重要的是确信我们「有一位大祭司治理神的家」(十21),祂是神的儿子(三6),就能确信自己所盼望的应许是可靠的(十23),因此满心欢喜地「把下垂的手、发酸的腿挺起来」(十二12),「恩惠」(25节)就能常与他们同在,让他们的心「靠恩得坚固」(9节)、不至「失了神的恩」(十二15)。因此,当时信徒的软弱之处,恰好从反面证明了耶稣基督的历史真实性。他们在别的问题上越软弱,就越见证他们对神的经历真实;现代人所不在乎的问题被论证得越缜密,就越证明我们今天的问题根本不是问题!
查阅相关章:
圣经书卷列表:
更多关于: 希伯来书   的人   基督   信徒   犹太教   弟兄   你们的   古罗马   教会   自己的   都是   耶稣基督   祭司   荣耀   饮食   传神   之道   顺服   罗马   保罗   犹太   祭坛   善事   耶稣   喜悦   信心   城门   原文   借着   耶路撒冷   新约
返回顶部
来自于圣经综合解读,版权为其所有
@c.zyesu.com 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