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以斯拉记第5章讲解讲章背景

来自:圣经综合解读
相关章:
转至节:

【拉五1】「那时,先知哈该和易多的孙子撒迦利亚奉以色列神的名向犹大和耶路撒冷的犹大人说劝勉的话。」

【拉五2】「于是撒拉铁的儿子所罗巴伯和约萨达的儿子耶书亚都起来动手建造耶路撒冷神的殿,有神的先知在那里帮助他们。」

  • 波斯王古列采取宗教宽容政策,下令资助百姓回归重建圣殿(一1-4)。回归的百姓一时信心满满、热情高涨,但心中所倚仗的,实际上是古列王的势力(四3)。神允许波斯王出资重建圣殿,但却不允许把荣耀归给人。因此,祂允许重建工程不断被仇敌干扰(四1-5)。主前530年,古列王战死,冈比西斯二世继位。圣殿的重建工程因仇敌控告,被下令停工(四7-22)、等候调查(四21)。但冈比西斯二世先是忙着对外征服,后来又面临内乱,此事就被搁置起来。圣殿停工了九年多时间(《犹太古史记》卷11第2章第30节),百姓起初的信心和热心也逐渐消退和冷淡。主前522年,冈比西斯二世在从埃及回国平叛的途中去世,王室远亲大流士一世(Darius I,主前522-486年在位)、即大利乌王通过政变登基。
  • 「那时」(1节),指「大流士王第二年」(四24;该一1)。这一年,大流士平定了各地的反叛势力,波斯帝国进入三十多年的政治稳定时期。此时圣殿已经奠基18年,竣工却遥遥无期。波斯帝国已经两次改朝换代,新王还会继续支持重建圣殿吗?圣殿会不会成为属灵的烂尾工程呢?
  • 当百姓经历了各种挫折,暴露了真实的属灵光景,对所倚靠的势力完全绝望以后,神才借着先知哈该和撒迦利亚向百姓「说劝勉的话」(1节),劝勉百姓刚强壮胆、恢复重建。「先知哈该」(1节)是《哈该书》的作者,「撒迦利亚」(1节)是《撒迦利亚书》的作者。「劝勉的话」(1节)包括责备和应许。这年六月,神借着先知哈该向被掳回归的百姓发表了第一篇信息(该一1),七月又发表了第二篇信息(该二1),八月借着先知撒迦利亚呼召百姓回头(亚一1),然后九月继续借着哈该发表第三、四篇信息(该二10),十一月再借着撒迦利亚发表了八个异象(亚一7)。先知哈该责备百姓只顾自己的生活,却忽略了圣殿的重建(该一4);先知撒迦利亚则宣告神应许与所罗巴伯同在,帮助百姓完成圣殿的重建(亚四8-10)。《哈该书》就像一位工匠,搭起了圣殿的架构;而《撒迦利亚书》则像一位艺术家,为圣殿加上华美的装饰,让我们得见神荣耀的「那日」(亚十四20)。
  • 环境会妨碍人专心仰望神,难处使人无法脱离环境;这时神就堵住了人的路,兴起另外一种环境来使人苏醒:「你们盼望多得,所得的却少;你们收到家中,我就吹去。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的殿荒凉,你们各人却顾自己的房屋」(该一9)。相反,「 你们要先求祂的国和祂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太六33)。神的话一来,人心就苏醒了,「于是撒拉铁的儿子所罗巴伯和约萨达的儿子耶书亚都起来动手建造耶路撒冷神的殿」(2节)。

【拉五3】「当时河西的总督达乃和示他·波斯乃,并他们的同党来问说:『谁降旨让你们建造这殿,修成这墙呢?』」

【拉五4】「我们便告诉他们建造这殿的人叫什么名字。」

【拉五5】「神的眼目看顾犹大的长老,以致总督等没有叫他们停工,直到这事奏告大流士,得着他的回谕。」

  • 「总督」(3节)原文是「统治者」,根据上下文,有时译为「总督」(3、6节、六6),有时也译为「省长」(14节;六7)、「巡抚」(但三2、3、27;六7)。波斯王把全国划分为二十多个大省,每个大省由一位总督管理。行政区之下是一百二十七个省(斯一1),每个省由一位省长管理。「河西的总督」(3节)辖管幼发拉底河以西,包括犹大省在内的大片区域。他可能收到了周围仇敌的投诉,所以前来查看。
  • 「同党」(6节),原文可能是一种职位,并无贬义。
  • 「修成这墙」(3节),指修造圣殿的外墙(8节),并非耶路撒冷的城墙。
  • 真正下旨建造重建圣殿的是神,而不是人。百姓眼目现在专心仰望神,所以他们报上自己的名字(4节),不再惧怕仇敌的迫害,因为他们知道神必为他们负责。
  • 人的眼目若定睛于难处,就会挡住那乐意向等候祂的人施恩的神(赛三十18);人的眼目若专心仰望神,神就会把路打开。信心的眼睛能穿透乌云,看见坐在天上宝座的神;不管乌云有多么浓密,只要神的话语一出,马上就会散开。「河西的总督」虽然有权强迫百姓停工,等候大流士王的回谕,但他的态度却并不敌对;所以百姓就看出「神的眼目看顾」(5节)他们,因为「没有权柄不是出于神的」(罗十三1)。

【拉五6】「河西的总督达乃和示他·波斯乃,并他们的同党,就是住河西的亚法萨迦人,上本奏告大流士王。」

【拉五7】「 本上写着说:『愿大流士王诸事平安。」

【拉五8】「王该知道,我们往犹大省去,到了至大神的殿,这殿是用大石建造的。梁木插入墙内,工作甚速,他们手下亨通。」

【拉五9】「我们就问那些长老说:“谁降旨让你们建造这殿,修成这墙呢?”」

【拉五10】「又问他们的名字,要记录他们首领的名字,奏告于王。」

  • 「亚法萨迦人」(6节),原文是一种官衔(英文ESV译本)。
  • 「梁木插入墙内」(8节),是所罗门建殿时所用的方法(王上六36),指把木材放在石砖之间的内层(六4),是古代中东普遍的建筑特色,可以稳固建筑物,具有防震效果。

【拉五11】「他们回答说:“我们是天地之神的仆人,重建前多年所建造的殿,就是以色列的一位大君王建造修成的。」

【拉五12】「只因我们列祖惹天上的神发怒,神把他们交在迦勒底人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的手中,他就拆毁这殿,又将百姓掳到巴比伦。」

【拉五13】「然而巴比伦王古列元年,他降旨允准建造神的这殿。」

【拉五14】「神殿中的金、银器皿,就是尼布甲尼撒从耶路撒冷的殿中掠去带到巴比伦庙里的,古列王从巴比伦庙里取出来,交给派为省长的,名叫设巴萨,」

【拉五15】「对他说可以将这些器皿带去,放在耶路撒冷的殿中,在原处建造神的殿。」

【拉五16】「于是这设巴萨来建立耶路撒冷神殿的根基。这殿从那时直到如今尚未造成。”」

  • 「以色列的一位大君王」(11节),指所罗门王。这句话在政治上非常敏感,因为前任波斯王喊停重建工程的原因之一,就是「从前耶路撒冷也有大君王统管河西全地,人就给他们进贡,交课,纳税」(四20)。现在长老们却主动提出这位大君王,见证神对自己的管教,表明他们现在不是倚靠势力,而是单单仰望神。
  • 「迦勒底人」(12节),是美索不达米亚南部的居民,他们建立了新巴比伦帝国,取代了亚述帝国。
  • 「巴比伦王古列」(13节)就是波斯王古列,他建立了波斯帝国,取代了新巴比伦帝国,迁都巴比伦,自称巴比伦王。
  • 从古列元年到现在,已经过了18年,「这殿从那时直到如今尚未造成」(16节)。
  • 长老们对外邦人采用「天地之神」(11节)这个称号来称呼自己的神,而波斯帝国的国教琐罗亚斯德教的主神阿胡拉·玛兹达(Ahura Mazda)也被称为「天上的神」。被掳回归的百姓用这么大的头衔来称呼自己神,并不是妥协、而是信心的宣告。因为这些「天地之神的仆人」(11节)立刻声明:列祖被掳巴比伦,并不是神被动的失败,而是神主动的管教(12节);无论是「拆毁这殿」(12节)、还是「允准建造神的这殿」(13节),都是在「天地之神」的旨意之中。

【拉五17】「现在王若以为美,请察巴比伦王的府库,看古列王降旨允准在耶路撒冷建造神的殿没有,王的心意如何?请降旨晓谕我们。』」

  • 「巴比伦王的府库」(17节),指波斯王室存放档案的地方。河西总督的奏章并没有像从前的省长那样提出耸人听闻的指控(四11-16),而是平铺直叙、公事公办,请波斯王调查决定。这证明神的眼目确实在看顾百姓(5节),正如祂借着先知哈该所宣告的:「我与你们同在」(该一13)。
  • 先知哈该清楚地向百姓宣告:大能的神是历史的主宰,当祂定意建造的时候,不管眼见的环境有多么艰难、抵挡的力量有多么强大,神必会「震动天地」(该二6、21)、也负责「激动」祂百姓的心(该一14),用祂的亲自「同在」(该一13;二4),来成就祂所要的建造。因此,百姓应当「省察自己的行为」(该一5、7),重新调整生活的优先次序,凭信心跟上神建造的步伐,才能保守自己活在神的祝福之中(该二19)。神借着重建过程的一波三折,让百姓深刻地领会:「你们不要倚靠君王,不要倚靠世人;他一点不能帮助。他的气一断,就归回尘土;他所打算的,当日就消灭了。以雅各的神为帮助、仰望耶和华——他神的,这人便为有福」(诗一百四十六3-5)!
查阅相关章:
圣经书卷列表:
更多关于: 以斯拉记   波斯   巴比伦   耶路撒冷   先知   百姓   铭文   河西   帝国   总督   自己的   眼目   利亚   犹大   石刻   楔形文字   大流士   借着   君王   仇敌   以色列   他们的   埃及   同党   长老   省长   之神   天地   的人   势力   所罗门
返回顶部
来自于圣经综合解读,版权为其所有
@c.zyesu.com 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