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历代志下第36章讲解讲章背景

来自:圣经综合解读
相关章:
转至节:

【代下三十六1】「国民立约西亚的儿子约哈斯在耶路撒冷接续他父作王。」

【代下三十六2】「 约哈斯登基的时候年二十三岁,在耶路撒冷作王三个月。」

【代下三十六3】「埃及王在耶路撒冷废了他,又罚犹大国银子一百他连得,金子一他连得。」

【代下三十六4】「埃及王尼哥立约哈斯的哥哥以利雅敬作犹大和耶路撒冷的王,改名叫约雅敬,又将约哈斯带到埃及去了。」

  • 「约哈斯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王下二十三32),不肯施行公平和公义(耶二十二1-12),结果「作王三个月」(2节)就被埃及掳去当人质;神的国度成了埃及的附庸,神百姓的王也变成了法老的傀儡。
  • 本章刻意用相似的模式记录了四个王的行恶(5、9、12节)、被抢(3、7、10、18节)和被掳(4、6、10、29节)。这清楚地表明,犹大君王的被掳不是个别的事件,而是同一现象的多次重复。在属灵的实际中,犹大已经被掳了,所以在主耶稣基督的家谱里,把约西亚算作被掳巴比伦之前的最后一个王(太一11)。约西亚以后的四个恶王,在马太福音一章的家谱里都不再被神数点,因为在属灵的实际上,他们已经被掳;历史上,这四个王最后全部被掳:约哈斯被掳到埃及,约雅敬、约雅斤和西底家被掳到巴比伦。
  • 「约雅敬」(4节)的意思是「耶和华兴起」,「以利雅敬」(4节)的意思是「神举起」,两个名字的意思差不多。法老替「以利雅敬」改名为「约雅敬」,只是替换了前面两个希伯来字母,可能是表示对犹大王行使主权,从此犹大成为埃及的藩属国。

【代下三十六5】「约雅敬登基的时候年二十五岁,在耶路撒冷作王十一年,行耶和华——他神眼中看为恶的事。」

【代下三十六6】「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上来攻击他,用铜链锁着他,要将他带到巴比伦去。」

【代下三十六7】「尼布甲尼撒又将耶和华殿里的器皿带到巴比伦,放在他神的庙里(或译:自己的宫里)。」

【代下三十六8】「约雅敬其余的事和他所行可憎的事,并他一切的行为,都写在以色列和犹大列王记上。他儿子约雅斤接续他作王。」

  • 约雅敬是埃及王安排的傀儡,在神面前极其放肆(耶三十六21-25),所以神说:「他后裔中必没有人坐在大卫的宝座上」(耶二十二30,耶三十六30)。
  • 主前605年,也就是「约雅敬第四年,就是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的元年」(耶二十五1),先知耶利米宣告,他已经不断宣讲神的旨意23年,但百姓始终「没有听从」(耶二十五3),反而惹神发怒,「陷害自己」(耶二十五7)。因此,「这些国民要服事巴比伦王七十年」(耶二十五11),接受神的管教;而七十年后,神将刑罚巴比伦。
  • 在这一年,尼布甲尼撒二世(Nebuchadnezzar II,主前605-562年在位)在迦基米施战役(Battle of Carchemish)中打败了埃及和亚述联军,亚述帝国灭亡。同年,尼布甲尼撒继承王位,乘胜追击,把埃及法老赶回埃及,夺取了黎凡特地区的控制权。犹大也从埃及的藩属国变成了巴比伦的藩属国。
  • 尼布甲尼撒掳走了犹大王约雅敬、部分圣殿器皿(6-7节)和包括但以理在内的一些犹大贵族(但一1-2、6)。后来约雅敬被放回犹大,服事巴比伦三年(王下二十四1)。这是犹大第一次被掳,犹大被掳七十年的时间从「约雅敬第四年」(耶二十五1)开始,一直到新巴比伦帝国灭亡。从外面看,神的荣耀、神的见证有了亏损。但是当我们看但以理书的时候,我们就看到,在巴比伦掌权的正是我们的神,神的荣耀和见证一点也没有因着犹大的被掳而减少。神在被掳之地使但以理被高举,显明祂的权柄,也借着耶利米和其他先知所传达的话,叫留在犹大的这些人看见神的手。
  • 主前601年,尼布甲尼撒与法老尼哥在埃及小河再次对决,双方伤亡惨重、不分胜负,巴比伦军队退回国内重整旗鼓。这时,约雅敬不听先知耶利米的警告,乘机投靠埃及、背叛巴比伦王(王下二十四1;耶二十七9-11)。尼布甲尼撒于主前598年重返犹大,率领周围藩属国的联军(王下二十四2)攻入犹大国。此时约雅敬去世、约雅斤即位(王下二十四6)。

【代下三十六9】「约雅斤登基的时候年八岁(列王下二十四章八节作十八岁),在耶路撒冷作王三个月零十天,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

【代下三十六10】「过了一年,尼布甲尼撒差遣人将约雅斤和耶和华殿里各样宝贵的器皿带到巴比伦,就立约雅斤的叔叔(原文是兄)西底家作犹大和耶路撒冷的王。」

  • 巴比伦军队在主前598-597年的冬天围城三个月(耶三十六22)。城中可能缺粮,所以约雅斤作王「三个月零十天」(9节)就投降了。《巴比伦年鉴》记载,巴比伦王于亚达月第二日(主前597年3月16日)拿住犹大王,掳获全城。尼布甲尼撒掳走犹大王约雅斤母子(王下二十四15),应验了耶利米的预言(耶二十二24-27);又立约西亚王的第三个儿子西底家(三15)为傀儡王(10节),约雅敬和约雅斤的后裔再也没有人坐在犹大的王位上,应验了耶利米的另外两个预言(耶二十二30;三十六30)。
  • 这是犹大第二次被掳,失去了所有的精英分子,包括先知以西结(结一1-2)、末底改(斯二6)。耶利米用「好无花果」(耶二十四5)来比喻这些被掳走的犹大精英。约雅斤虽然「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9节),但他是唯一听从先知耶利米劝告的王;他向巴比伦王投降(王下二十四12),被掳到巴比伦,结果被高升,安度后半生(王下二十五27-30)。

【代下三十六11】「西底家登基的时候年二十一岁,在耶路撒冷作王十一年,」

【代下三十六12】「行耶和华——他神眼中看为恶的事。先知耶利米以耶和华的话劝他,他仍不在耶利米面前自卑。」

  • 西底家是犹大国的最后一位君王,他「作王十一年」(11节),于主前597-586年执政。在此期间,埃及经历了尼哥二世(Necho II,主前601-595年在位)、普萨美提克二世(Psamtik II,主前595-589年在位)和合弗拉(Apries,主前589-570年在位)三任法老。巴比伦则由尼布甲尼撒二世统治。
  • 西底家「行耶和华——他神眼中看为恶的事」(12节),包括不肯在神的话语面前自卑(12节)、违背誓言反叛巴比伦(13节)。西底家背叛巴比伦的本质,是因为「强项硬心,不归服耶和华以色列的神」(13节),想努力挣扎、摆脱神的管教。
  • 在西底家年间,可能受到埃及法老普萨美提克二世(Psamtik II,主前595-589年在位)的鼓动,朝中许多人怂恿优柔寡断的西底家投靠埃及,与以东、摩押、亚扪、推罗和西顿组成反巴比伦的联盟(耶二十七2-14),假先知也发表假预言支持(耶二十八2-4),百姓的爱国主义情绪高涨。在盲目的乐观中,「西底家和他的臣仆,并国中的百姓,都不听从耶和华借先知耶利米所说的话」(耶三十七2)。
  • 「先知耶利米以耶和华的话劝他」(12节;耶三十四13-22;三十七7-10;三十八2-3),却多次受逼迫(耶三十七12-21;三十八4-6)。这并非因为神的话语没有能力,而是因为神的时间已到,所以祂借着先知所传的话语既是劝诫、也是定罪,神对百姓的管教已经命定了(耶二十五8-14)。同样,我们忠心传扬福音,既是恩典的事工、也是定罪的事工,因为神「借着我们在各处显扬那因认识基督而有的香气。因为我们在神面前,无论在得救的人身上或灭亡的人身上,都有基督馨香之气。在这等人,就作了死的香气叫他死;在那等人,就作了活的香气叫他活」(林后二14-16)。

【代下三十六13】「尼布甲尼撒曾使他指着神起誓,他却背叛,强项硬心,不归服耶和华——以色列的神。」

【代下三十六14】「众祭司长和百姓也大大犯罪,效法外邦人一切可憎的事,污秽耶和华在耶路撒冷分别为圣的殿。」

  • 西底家的攻策和属灵光景一样游移不定,起初接受埃及的援助,法老尼哥死后则转而投向巴比伦,最后又破坏誓言,转与埃及结盟。这不是因为西底家缺乏政治才能,而是因为他「不归服」(13节)神,所以他虽然知道不能跟随人,但他又没有勇气来拒绝人,他有胆量和神作对,却没有胆量和人作对(结十七12-21)。因此,西底家「背叛」(13节)巴比伦王,并不能带来国家的独立,因为神的管教早已命定(耶二十五8-14)。
  • 虽然西底家是被迫起誓,但既然是「指着神起誓」(13节),就不可背誓,否则就是藐视神。所以神宣告:「我指着我的永生起誓,他既轻看指我所起的誓,背弃指我所立的约,我必要使这罪归在他头上」(结十七19)。
  • 神的百姓离弃了神,无论是落在巴比伦王手中、还是落在埃及法老手中,结局都是作外邦人的奴仆。但神既然使用巴比伦作为管教百姓的器皿(耶二十五9;二十七6-8),百姓就应该顺服神的管教,认罪悔改,等待七十年后的复兴(耶二十五12)。
  • 「犯罪」(14节),原文是「背叛、犯罪、不忠」。《历代志》反复使用这个词(代上二7「犯了罪」;五25「得罪」;十13「干犯」;代下十二2「得罪」;二十六16「干犯」、18「犯了罪」;二十八19「干犯」、22「得罪」;二十九6「犯了罪」;三十7「干犯」;三十六14「犯罪」),强调对神「不忠」乃是百姓最大的罪,也是他们被掳的根本原因。
  • 「效法外邦人一切可憎的事」(14节),指在圣殿里效仿外邦人敬拜偶像(结八3、10、14、16),所以他们毁灭的日子不会远了。犹大的灭亡并非没有先兆,每一个即将灭亡的世代都是不忠于神、不肯悔改,神只能用审判代替怜悯。

【代下三十六15】「耶和华——他们列祖的神因为爱惜自己的民和祂的居所,从早起来差遣使者去警戒他们。」

【代下三十六16】「他们却嘻笑神的使者,藐视祂的言语,讥诮祂的先知,以致耶和华的忿怒向祂的百姓发作,无法可救。」

  • 虽然百姓被掳、圣殿被毁的结局已经定了,但神却没有撇弃他们,却「因为爱惜自己的民和祂的居所,从早起来差遣使者去警戒他们」(15节)。犹大最后四个恶王年间,神始终没有停止话语的供应,先知耶利米(耶一3)、哈巴谷在南国事奉,耶利米一直到圣殿被毁后才被带到埃及(耶四十三5-7);而先知以西结则在被掳巴比伦的百姓中事奉(结一1-3)。
  • 但是,不但西底家竭力摆脱神的管教(耶二十五8-14),百姓也「嘻笑神的使者,藐视祂的言语,讥诮祂的先知「(16节)。亚当后裔的天性就是不肯顺服神,所以离弃神非常容易、顺从神却非常困难。约西亚的三个儿子、一个孙子,不但不能效法他「尽心尽性地顺从耶和华」(三十四31),在神的管教面前还不肯顺服,藐视神「丰富的恩慈、宽容、忍耐」(罗二4),任着自己刚硬不悔改的心,就像陷在泥潭之中,越挣扎、陷得越深,「为自己积蓄忿怒,以致神震怒,显祂公义审判的日子来到」(罗二4-5)。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以致耶和华的忿怒向祂的百姓发作,无法可救」(16节),任凭巴比伦彻底摧毁了耶路撒冷和圣殿(17节)。
  • 「无法可救」(16节),原文是「没有医治、无法医治」。乐意医治人的神,祂的百姓却「无法医治」,这都是人「藐视祂的言语」的结果。虽然「神差祂的儿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祂得救」(约三17),但「不信的人,罪已经定了,因为他不信神独生子的名」(约三19),所以说:「人一切的罪和亵渎的话都可得赦免,惟独亵渎圣灵,总不得赦免」(太十二31)。

【代下三十六17】「所以,耶和华使迦勒底人的王来攻击他们,在他们圣殿里用刀杀了他们的壮丁,不怜恤他们的少男处女、老人白叟。耶和华将他们都交在迦勒底王手里。」

【代下三十六18】「迦勒底王将神殿里的大小器皿与耶和华殿里的财宝,并王和众首领的财宝,都带到巴比伦去了。」

【代下三十六19】「迦勒底人焚烧神的殿,拆毁耶路撒冷的城墙,用火烧了城里的宫殿,毁坏了城里宝贵的器皿。」

【代下三十六20】「凡脱离刀剑的,迦勒底王都掳到巴比伦去,作他和他子孙的仆婢,直到波斯国兴起来。」

【代下三十六21】「这就应验耶和华借耶利米口所说的话:地享受安息;因为地土荒凉便守安息,直满了七十年。」

  • 「迦勒底王」(17节),即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新巴比伦帝国(Neo-Babylonian Empire,主前626-539年)是由巴比伦南部的迦勒底人那波帕拉萨尔(Nabopolassar,主前626-605年在位)建立的迦勒底王朝。因此,圣经中常用「迦勒底」来代指「巴比伦」。
  • 「爱惜」(16节)和「怜恤」(17节)原文是同一个词。神「爱惜自己的民和祂的居所」(15节),但百姓却「嘻笑神的使者,藐视祂的言语,讥诮祂的先知」(16节),拒绝神的「爱惜」,仇敌也就「不怜恤」(17节)他们。今天,神也「爱世人」(约三16),并且借着圣经和圣徒提醒世人:「按着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来九27),「信祂的人,不被定罪;不信的人,罪已经定了,因为他不信神独生子的名」(约三18)。但是,抵挡神的人也是置若罔闻、我行我素,拒绝神的「爱惜」,结果也将是咎由自取、不蒙「怜恤」。
  • 「神的殿」(19节)、「城里的宫殿」(19节)都是用耶路撒冷特有的白色石灰石建成的,遇火会被烧成石灰粉。在此之前,百姓已经把圣殿变成了敬拜偶像的污秽场所(结八3-5、14-16),还在城中各家敬拜偶像(结八10-11)。所以神的荣耀早已离开徒有虚名的圣殿和圣城(结十一23),并且照着自己的公义和信实,允许仇敌烧毁了这有名无实的物质外壳,正如祂早已向所罗门所宣告的那样(七19-22)。将来神也必重建圣殿(拉一-六)和圣城(尼一-六)。
  • 「城里宝贵的器皿」(19节)都被毁坏了,但被掳的圣殿器皿却都没有被损坏,后来都回到圣殿中,神用出人意料的方法保守了自己所使用的器皿和人(但一2;拉一7-11)。
  • 巴比伦军队前两次攻打耶路撒冷(王下二十四1、10),并没有大肆破坏,百姓还可以继续在耶路撒冷居住。但由于百姓毫无顺服悔改之意,不停地折腾挣扎,所以神宣告「要以忿怒行事,我眼必不顾惜,也不可怜他们」(结八18),第三次才允许巴比伦人「焚烧神的殿,拆毁耶路撒冷的城墙,用火烧了城里的宫殿」(19节)。这是「耶和华丢弃自己的祭坛,憎恶自己的圣所」(哀二8),也是「耶和华定意拆毁锡安的城墙」(哀二8),好夺走百姓在地上所有的倚靠,不得不顺服神的管教,等待七十年后被神带回(耶二十九10)。耶路撒冷的城墙从此荒废了一百四十多年,直到尼希米带领回归的百姓重建城墙(尼二17)。
  • 过去,希西家劝告北国剩下的余民:「你们若转向耶和华,你们的弟兄和儿女必在掳掠他们的人面前蒙怜恤,得以归回这地」(三十9);但现在,却是南国剩下的余民「凡脱离刀剑的,迦勒底王都掳到巴比伦去」(20节)。南国犹大根本没有从北国以色列的灭亡中学到教训,也没有从自己的多次被掳中学到功课。犹大人前后分六次被掳往巴比伦:
    1. 尼布甲尼撒元年,即主前605年(耶二十五1;四十六2),尼布甲尼撒王第一次攻击耶路撒冷,约雅敬王和部分圣殿器皿被掳(6-7节),先知但以理也在这次被掳(但一1、6)。约雅敬后来被释放。
    2. 尼布甲尼撒七年,尼布甲尼撒王第二次攻击耶路撒冷,「掳去犹大人三千零二十三名」(耶五十二28)。
    3. 尼布甲尼撒八年,即主前597年(王下二十四12),耶路撒冷城被围三个月后陷落,约雅斤王和所有的犹大精英被掳(王下二十四14-16),先知以西结也在这次被掳(结一1-2);
    4. 尼布甲尼撒十八年,尼布甲尼撒王第三次攻击耶路撒冷,「掳去八百三十二人」(耶五十二29);
    5. 尼布甲尼撒十九年,即主前586年,耶路撒冷被攻陷、圣殿被毁,剩下的百姓大都被掳(王下二十五11)。此时正是中国的春秋五霸刚刚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
    6. 尼布甲尼撒二十三年,犹大省长基大利被刺杀后,「掳去犹大人七百四十五名」(耶五十二30)。
  • 先知耶利米预言,南国犹大从「约雅敬第四年,就是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的元年」(耶二十五1)开始,将被掳「七十年」(21节;耶二十五11-12),补足百姓所没有遵守的律法规定的70个安息年(出二十三10-11;利二十五2-7)。神的百姓被掳了,但神的旨意却仍然行在地上;被掳的人失去了安息,但地却因「地土荒凉便守安息」(21节),等候神的医治,正如祂所应许的:「这称为我名下的子民,若是自卑、祷告,寻求我的面,转离他们的恶行,我必从天上垂听,赦免他们的罪,医治他们的地」(七14)。

【代下三十六22】「波斯王古列元年,耶和华为要应验借耶利米口所说的话,就激动波斯王古列的心,使他下诏通告全国,说:」

【代下三十六23】 「『波斯王古列如此说:耶和华——天上的神已将天下万国赐给我,又嘱咐我在犹大的耶路撒冷为祂建造殿宇。你们中间凡作祂子民的,可以上去,愿耶和华——他的神与他同在。』 」

  • 22-23节与《以斯拉-尼希米记》的开头(拉一1-3)几乎完全相同。因此,《历代志》和《以斯拉-尼希米记》的作者可能相同;也可能《历代志》作者为了衔接历史,特意重复。而这最后的两节,可以说正是本书的写作目的。
  • 「古列」(22节)又译塞鲁士、居鲁士二世(Cyrus the Great,主前559-530年作波斯王,主前549-530年作玛代王,主前547-530年作吕底王,主前539-530年作巴比伦王),是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创建者,主前539年攻占巴比伦,以巴比伦为都城,翌年改年号为古列元年。先知以赛亚在他登基之前两百多年,就已经预言古列将成为神所使用重建圣殿和圣城的器皿(赛四十四28-四十五3)。因此,到了时候,神就会负责成就祂的应许,「激动波斯王古列的心」(22节),让祂的百姓「可以上去」(23节),继续国度和圣殿的计划。
  • 古希腊人(如:赫西俄德Hesiod、荷马 Homer、希罗多德 Herodotus、修昔底德 Thucydides、柏拉图 Plato、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波利比乌斯 Polybius)的历史观是循环不息、周而复始的(Cyclical history),认为历史没有开始和结束,只是黑暗时代和黄金时代交替出现,古罗马的史学家(如利维 Livy、塔西佗Tacitus)也用循环的历史观去解释文明的崛起和衰落。这样的历史没有目的和应许,只是在等待这个循环过去、另一个循环开始。而在文艺复兴时代,循环的历史观变得更加普遍(如马基雅维利 Machiavelli、爱德华·吉本 Edward Gibbon)。但是,圣经所启示的却是线性的历史观(Linear history),神掌管万国的更替兴亡(赛十5;箴二十一1),把历史从创世、堕落推向十字架和新天新地。神是历史的推动者,神的话语是国度和圣殿重建的根据(21、22节),所以百姓不但照着先知耶利米的预言「服事巴比伦王七十年」(耶二十五11),也照着预言「仍回此地」(耶二十九10)。当犹大被掳的时候,谁能料到强大的巴比伦帝国会在七十年后灰飞烟灭,而不可一世的波斯王竟然会顺服神的吩咐,释放被掳百姓、资助重建圣殿呢?但本书最初的读者已经经历了这一切,并且回想神的预言:「七十年满了以后,我必刑罚巴比伦王和那国民,并迦勒底人之地,因他们的罪孽使那地永远荒凉」(耶二十五12)。因此,在神的话语面前,人应当像约西亚一样「心里柔软、自卑」(三十四27原文),而不要像被掳的百姓那样「藐视祂的言语」(16节)。
  • 在大卫之约中,「殿宇」(代上十七4)原文是「房子、家 בַּיִת」,意思是圣殿;「家室」(代上十七10)原文也是「房子、家בַּיִת」,意思是「王朝」。这是一句双关语,大卫盼望为神「建造」(代上十七4)一个「家」,也就是建造圣殿;神却反过来应许将为大卫「建立」(代上十七10)一个「家」,也就是建立王朝。同样,「为祂建造殿宇」(23节),也是对大卫之约的刻意呼应(六9-10;代上十七12,二十二10,二十八6),神既然重新为自己「建造殿宇」,也必然重新为大卫「建立家室」(代上十七10、25)。
  • 「可以上去」(23节),原文是「上去」。第23节是希伯来圣经、也就是旧约原文的最后一节;而「上去 עָלָה」,则是旧约原文的最后一个字。这个有点突兀的结语,明显不是一个结束,而是新的开始。审判的乌云并没有遮掩神恩典和怜悯的亮光,虽然百姓被掳了,但「凡作祂子民的」(23节),神始终「与他同在」(23节)。神不但管教百姓,更要恢复百姓、造就百姓,正如祂自己所宣告的:「凡称为我名下的人,是我为自己的荣耀创造的,是我所做成,所造作的」(赛四十三7)。因此,《历代志》的终点,并不是国度的结束,而是「上去」的开始。
  • 今天,那位永远坐在大卫宝座上的弥赛亚基督(诗八十九4;一百三十二11)已经来临,我们「可以放心」(约十六33),因为这位国度的君王已经胜了世界,「凡作祂子民的」,无论落到怎样的软弱、失败和苦难里,都可以和旧约的百姓一样「上去」。神的话「安定在天,直到永远」(诗一百一十九89),凡蒙救恩的信徒,都应当顺服神的旨意,在神话语的根基上(太七24-27;林前三11-15),积极地「上去」建造教会(太十六18;弗二19-22)。因为创造的神也是历史的主,祂超乎历史之上、又贯穿历史之中,万国(代上一1-54)都在神的掌管之下,国度和圣殿的旨意绝对不会因着人的退后而停止,也不会被任何的人、事、物所挡住。神既「亲口应许,亲手成就」(六15),就必能把我们建成合乎「神借着圣灵居住」(弗二22)的「圣灵的殿」(林前六19);祂必要「在教会中,并在基督耶稣里,得着荣耀,直到世世代代,永永远远。阿们」(弗三21)!
查阅相关章:
圣经书卷列表:
更多关于: 历代志下   巴比伦   耶路撒冷   犹大   埃及   耶和华   先知   百姓   法老   的人   二十五   波斯   帝国   自己的   器皿   大卫   亚述   二十四   顺服   这是   二世   联军   原文   迦勒   基督   七十年   二十   他们的   藩属   西亚   以色列
返回顶部
来自于圣经综合解读,版权为其所有
@c.zyesu.com 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