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伯记第31章讲解讲章背景
【伯三十一2】「从至上的神所得之分,从至高全能者所得之业是什么呢?」
- 本章是约伯起誓,否认一切能想到的罪名,誓言清白的「我」(二十九11-20)。约伯一共63次提到「我」,否认了10项罪名。他既没有做不该做的事,也没有不做应该做的事;不但没有干犯神,而且主动爱人如己。约伯的人生,几乎就是登山宝训的实践(太五-七章)。
- 1-4节是否认贪恋女色的罪。约伯对自己的标准,就是主耶稣对门徒的标准:「凡看见妇女就动淫念的,这人心里已经与她犯奸淫了」(太五28)。
- 「怎能恋恋瞻望处女呢」(1节),也可译为「怎能凝望少女呢」(和合本修订本,英文ESV译本)。
- 约伯的行为都是从心发出的。因此,在情欲的试探面前,约伯所关心的并不是在人前如何表现,而是在神面前如何交账:「从至上的神所得之分,从至高全能者所得之业是什么呢」(2节)?「神岂不是察看我的道路,数点我的脚步呢」(4节)?
【伯三十一6】「(我若被公道的天平称度,使神可以知道我的纯正;)」
【伯三十一7】「我的脚步若偏离正路,我的心若随着我的眼目,若有玷污粘在我手上;」
【伯三十一8】「就愿我所种的有别人吃,我田所产的被拔出来。」
- 5-8节是否认虚谎诡诈的罪。
- 约伯的诚实是让心决定眼目,而不是让眼目决定心。「我的心若随着我的眼目」(7节),意思是如果眼见的利益足够大,心就无法再坚持诚实。
【伯三十一9】「我若受迷惑,向妇人起淫念,在邻舍的门外蹲伏,」
【伯三十一10】「就愿我的妻子给别人推磨,别人也与她同室。」
【伯三十一12】「这本是火焚烧,直到毁灭,必拔除我所有的家产。」
- 9-12节是否认通奸行淫的罪。
- 「给别人推磨」(10节),是暗示「别人也与她同室」(10节),一报还一报。
【伯三十一13】「我的仆婢与我争辩的时候,我若藐视不听他们的情节;」
【伯三十一14】「神兴起,我怎样行呢?祂察问,我怎样回答呢?」
【伯三十一15】「造我在腹中的,不也是造他吗?将他与我抟在腹中的岂不是一位吗?」
- 13-15节是否认藐视他人的罪。
- 「情节」(13节),意思是「案情」。
- 「仆婢」(13节)指男女奴隶。古代的奴隶完全没有权利和地位,但约伯却相信人人都是神所创造的(15节),所以承认奴隶公平诉讼的权利,这与当时外邦人的观念完全不同。他连奴隶都不藐视,更何况是自由人呢?
【伯三十一16】「我若不容贫寒人得其所愿,或叫寡妇眼中失望,」
【伯三十一18】「(从幼年时孤儿与我同长,好像父子一样;我从出母腹就扶助(原文是引领)寡妇。)」
【伯三十一19】「我若见人因无衣死亡,或见穷乏人身无遮盖;」
【伯三十一21】「我若在城门口见有帮助我的,举手攻击孤儿;」
【伯三十一22】「情愿我的肩头从缺盆骨脱落,我的膀臂从羊矢骨折断。」
【伯三十一23】「因神降的灾祸使我恐惧;因祂的威严,我不能妄为。」
- 16-23节是否认吝于行善的罪。
- 「在城门口见有帮助我的,举手攻击孤儿」(21节),可以译为「我若举手攻击孤儿,因为在城门口见有帮助我的」(和合本修订本,英文ESV译本)。
- 「缺盆骨」(22节),指「肩胛骨」。「羊矢骨」(22节),指「肱骨」。
【伯三十一24】「我若以黄金为指望,对精金说:你是我的倚靠;」
【伯三十一28】「这也是审判官当罚的罪孽,又是我背弃在上的神。」
- 24-28节是否认背弃真神的罪。
- 「口便亲手」(27节),可能是当时敬拜天象的动作。
- 无论是拜金银还是拜日月,无论是倚靠钱财还是倚靠偶像,都是「背弃在上的神」(28节),所以说:「贪婪就与拜偶像一样」(西三5)。
【伯三十一29】「我若见恨我的遭报就欢喜,见他遭灾便高兴;」
- 29-30节是否认幸灾乐祸的罪。
- 「欢喜、高兴」(29节)都是内心的感受,只有神才能知道。有多少人敢夸口从未对仇敌「遭报」(29节)而有瞬间的高兴呢?有多少信徒不曾为心目中的恶人「遭灾」(29节)而「感谢神」呢?但是,约伯却做到了登山宝训的要求(太五43-48):「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太五44)。
【伯三十一31】「若我帐棚的人未尝说,谁不以主人的食物吃饱呢?」
【伯三十一32】「(从来我没有容客旅在街上住宿,却开门迎接行路的人;)」
- 31-32节是否认吝啬待人的罪。
- 「帐棚的人」(31节),包括家人、仆婢、亲友和客旅。
- 「客旅」(32节)只是暂时路过,并非贫寒人和孤儿寡母一直生活在周围(16-17节),完全可以在不方便的时候佯装不见。但是,约伯「开门迎接行路的人」(32节),并不是被动地避免做错事,而是主动地照顾有需要的客旅。
【伯三十一33】「我若像亚当(或译:别人)遮掩我的过犯,将罪孽藏在怀中;」
【伯三十一34】「因惧怕大众,又因宗族藐视我使我惊恐,以致闭口无言,杜门不出;」
- 33-34节是否认假冒为善的罪。
- 「我若像亚当遮掩我的过」(33节),也可译为「我若向别人遮掩我的过」(英文ESV译本)。
- 约伯并没有否认自己是罪人,但他一旦发现自己有罪,就立刻献祭(一5),并不隐瞒(33-34节)。他确信自己已经对付了所有的罪,所以才敢在神面前坚持自己无罪(二十七6)。
【伯三十一35】「惟愿有一位肯听我!(看哪,在这里有我所画的押,愿全能者回答我!)」
【伯三十一36】「愿那敌我者所写的状词在我这里!我必带在肩上,又绑在头上为冠冕。」
【伯三十一37】「我必向祂述说我脚步的数目,必如君王进到祂面前。」
- 35-37节是约伯请求法官接受他的申诉。
- 「君王 נָגִיד/nä·ghed’」(37节)原文是「领袖、王子」,与「述说 נָגַד/nä·gad’」(37节)谐音。
- 约伯坚信自己无罪,所以如果收到控诉者所写的「状词」(36节),他「必带在肩上,又绑在头上为冠冕」(36节),就像有尊严的王子一样(37节),充满自信地进到神的面前,陈明自己的案件(37节)。
【伯三十一38】「我若夺取田地,这地向我喊冤,犁沟一同哭泣;」
【伯三十一40】「愿这地长蒺藜代替麦子,长恶草代替大麦。约伯的话说完了。」
- 38-40节是否认巧取豪夺的罪。
- 约伯已经向法官提出了最后的请求(35-37节),但又想起一条,所以赶紧补充,表明情辞迫切、急于辩白。
- 「约伯的话说完了」(40节),他所有的誓言都是诚实的,因为神亲口证实:「地上再没有人像他完全正直,敬畏神,远离恶事」(一8)。但是,约伯誓言辩白了过去的「我」,却有意无意地回避了现在的「我」:
- 当约伯蒙神「赏赐」(一21)的时候,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低三下四地「在会中站着求救」(三十28);只有被神「收取」(一21)之后,才发现这个「我」里面原来有这么多的不平、忧虑和自怜(三十26-31)。
- 当约伯「言语像雨露滴在他们身上」(二十九22)、「开门迎接行路的人」(32节)的时候,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那样尖酸刻薄地讽刺不远千里前来安慰自己的朋友(二十六2-4);只有被人「联络言语攻击」(十六4)、「用言语压碎」(十九2)之后,才发现这个「我」里面原来有这么多的愤怒、骄傲和自恋。
- 当约伯「以公义为衣服,以公平为外袍和冠冕」(二十九14)的时候,从来没有想过,把边缘人群「从人中被赶出;人追喊他们如贼一般」(三十5)是否合适;只有被神「驱逐我的尊荣如风;我的福禄如云过去」(三十15)之后,才发现这个「我」和那些「下流人」(三十12)没有什么两样。
- 当约伯没有「藐视」(13节)仆婢的时候,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对「愚顽下贱人」(三十8)的「藐视」(三十1)是否不妥;只有被他们的儿女「以我为歌曲,以我为笑谈」(三十9)之后,才发现这个「我」只是有选择地承认平等权利(14-15节)。
- 当约伯宣告「我们从神手里得福,不也受祸」(二10)的时候,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也会「说话像愚顽的妇人一样」(二10);只有被「愚顽下贱人的儿女」(三十8)大大羞辱、饱尝今昔落差(三十9-14)之后,才发现这个「我」也会抱怨「祢向我变心,待我残忍,又用大能追逼我」(三十21)。
- 当约伯与神有「密友之情」(二十九4)的时候,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也会在黑暗中摸索(二十九3);只有被前所未有的痛苦长期浸泡(三十16-19)之后,才发现这个「我」也会质问「祢为何掩面、拿我当仇敌呢」(十三24)?
- 当约伯谦卑地求问「我的罪孽和罪过有多少呢?求祢叫我知道我的过犯与罪愆」(十三23)的时候,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也会如此自相矛盾,神还没有回答,就敢断然起誓「我至死必不以自己为不正。我持定我的义,必不放松;在世的日子,我心必不责备我」(二十七5-6)。
- 约伯的话终于说到了尽头。人的尽头,就是神的起头。但实际上,神的起头早就开始了(一7),是神主动把约伯带到这样一个尽头,让他把所有的话都讲完了,所有的痛苦都发表了,然后安静下来,等候神对他说话。人里面的「我」被神显明的过程很痛苦,结果也很痛苦,但这只是第一步。「那耕地为要撒种的,岂是常常耕地呢?岂是常常开垦耙地呢?他拉平了地面,岂不就撒种小茴香,播种大茴香,按行列种小麦,在定处种大麦,在田边种粗麦呢」(赛二十八24-25),神从来都不是消极的神:出埃及不是目的,进迦南才是;倒空不是目的,充满才是;拆毁不是目的,建造才是;苦难也不是目的,「主给他的结局」(雅五11)才是。因此,神的工作并没有停留在显明人的「我」,祂不但要让约伯认识自己,更要让他认识神:「没有对自己的认识,就没有对神的认识;没有对神的认识,就没有对自己的认识」(《基督教要义》卷1第1章)。神绝不会让约伯一直「像尘土和炉灰一般」(三十19),而是要让他从「尘土和炉灰」中发出呼喊:「我从前风闻有祢,现在亲眼看见祢。因此我厌恶自己,在尘土和炉灰中懊悔」(四十二5-6),然后得着生命的更新——因为「认识祢——独一的真神,并且认识祢所差来的耶稣基督,这就是永生」(约十七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