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撒罗尼迦前书第四章讲解(原注释版本)
【帖前四1】「弟兄们,我还有话说:我们靠着主耶稣求你们,劝你们,你们既然受了我们的教训,知道该怎样行可以讨神的喜悦,就要照你们现在所行的更加勉励。」
保罗「要补满你们信心的不足」(三10),根据是「靠着主耶稣」,态度是「求你们,劝你们」,目的是让信徒能知行合一,可以「讨神的喜悦」。因为「受了我们的教训,知道该怎样行」,不等于就能行得出来。
「命令」原文是军事术语,指像一列士兵一样,一个接一个地传递命令。这「命令」是「凭主耶稣」的权柄所下的,不是出于保罗,而是出于主。
帖撒罗尼迦是一个希腊城市,当时希腊文化的特色就是性放纵,帖撒罗尼迦的信徒生活在一个通奸、与庙妓行淫敬拜偶像很普遍的环境里,如何「成为圣洁,远避淫行」是信徒遵行「神的旨意」的一大挑战。「神的旨意」是「你们要圣洁,因为我是圣洁的」(利十一45),神怎样,祂的儿女就怎样。「成为圣洁」是信徒重生得救时被分别为圣归给神的事实,也是我们一生不断离弃罪恶、「远避淫行」的漫长过程,最后要到天上才能完全「成为圣洁」。「淫行」原意是通奸,在新约中通常指性犯罪。
【帖前四4】「要你们各人晓得怎样用圣洁、尊贵守着自己的身体,」
今天世人以为自己的身体可以自己做主,每个人都有权享受自己的身体,只要开心就好。但神却要我们「晓得」,信徒的身子是基督用重价所买赎的(林前六20),不属于我们自己(林前六19),「是基督的肢体」(林前六15)、「是圣灵的殿」(林前六19),所以不可让「淫行」(3节)「得罪自己的身子」(林前六18),而要「用圣洁、尊贵守着自己的身体」,在自己的「身子上荣耀神」(林前六20)。
「邪情」指那些难以克服的感情,会使人被罪捆绑,成为罪的工具。「放纵私欲的邪情」在拜偶像的异教徒中很普遍,因为他们故意拒绝神(罗一21),「所以,神任凭他们逞着心里的情欲行污秽的事」(罗一24)。
【帖前四6】「不要一个人在这些事上越分,欺负他的弟兄;因为这一类的事,主必报应,正如我预先对你们说过、又切切嘱咐你们的。」
「越分」指没有「成为圣洁,远避淫行」(3节)。「欺负他的弟兄」指和别人的妻子或亲属通奸。这些事在道德沦落的时代虽然未必会受到法律的惩罚,但「主必报应」。
【帖前四7】「神召我们,本不是要我们沾染污秽,乃是要我们成为圣洁。」
神在西奈山呼召以色列人的时候就宣告:「你们要圣洁,因为我是圣洁的」(利十一45)。「神召我们」的目的,「是要我们成为圣洁」、「是要得自由」(加五13)、「为要叫我们行善」(弗二10),被模成神儿子的形象(罗八29)。只有没有真正得着救恩、不明白救恩的人,才会以为反正犯了罪可以忏悔,所以可以大胆地去「沾染污秽」。
【帖前四8】「所以,那弃绝的,不是弃绝人,乃是弃绝那赐圣灵给你们的神。」
「弃绝」意思是取消、不当一回事。信徒若让世界玷污神儿女身份,继续活在淫乱中,事实上是拒绝圣灵的管理,不把神当作一回事。
【帖前四9】「论到弟兄们相爱,不用人写信给你们;因为你们自己蒙了神的教训,叫你们彼此相爱。」
帖撒罗尼迦信徒已经接受了圣灵「恩膏的教训」(约壹二27),所以「已蒙了神的教训」(约七17),明白每个肢体都「用圣洁、尊贵守着自己的身体」(4节),才能真实地在身体中「彼此相爱」。
【帖前四10】「你们向马其顿全地的众弟兄固然是这样行,但我劝弟兄们要更加勉励。」
「马其顿全地」包括腓立比、庇哩亚和帖撒罗尼迦,信徒们以这些城市为中心往外传福音。「凡事都不可亏欠人,惟有彼此相爱,要常以为亏欠,因为爱人的就完全了律法」(罗十三8),所以我们在「彼此相爱」(9节)的事上永远都需要「更加勉励」。
【帖前四11】「又要立志作安静人,办自己的事,亲手做工,正如我们从前所吩咐你们的,」
「作安静人」指自立更生,不是一直依靠别人的帮助。信徒「彼此相爱」(9节)的生活,不是制造机会让别人来爱我们,乃是发现机会去爱别人,为着爱别人而「办自己的事,亲手做工」,「无论做什么,都要从心里做,像是给主做的,不是给人做的」(西三23)。当时可能有些信徒借口基督很快就要再来,不愿工作,总是依赖别人的帮助生活。「吩咐」是军队中的常用语,等于命令。
【帖前四12】「叫你们可以向外人行事端正,自己也就没有什么缺乏了。」
当时希腊人鄙视体力劳动,视之为奴隶的工作,所以保罗吩咐「办自己的事,亲手做工」并不是为着讨好人、迎合世界的风俗潮流,而是为着「讨神的喜悦」(1节),「向外人行事端正」,显明什么是被神看为喜悦的生活。任何辛勤工作的人,都会发现神必丰丰富富地供给他所需的,「自己也就没有什么缺乏了」,不必总是倚赖别人的帮助。
【帖前四13】「论到睡了的人,我们不愿意弟兄们不知道,恐怕你们忧伤,像那些没有指望的人一样。」
帖撒罗尼迦信徒能「忍耐」(一3)等候主耶稣基督「从天降临」(一10),但也出现了一些错误的观念:有的人认为既然基督即将再来,就不愿「办自己的事,亲手做工」的(11节),专心等候主;有的人认为以去世的信徒见不到基督再来,什么指望都没有了,所以心里「忧伤」。「睡了的人」指已经去世的信徒,「睡了」原文是现在分词(林前十一30),表示一种活着的状态,这是信徒对死亡应有的看法。「没有指望的人」指不信主的人,他们对死亡是绝望的。
【帖前四14】「我们若信耶稣死而复活了,那已经在耶稣里睡了的人,神也必将他与耶稣一同带来。」
既然我们相信「耶稣死而复活了」,就当相信「那已经在耶稣里睡了的」已去世信徒在基督再来的时候也能「死而复活」(林前十五12-16)。
【帖前四15】「我们现在照主的话告诉你们一件事:我们这活着还存留到主降临的人,断不能在那已经睡了的人之先。」
「我们这活着」并不是指保罗认为自己在主再来时仍还活着,而是保罗习惯在论述中将自己置身于对象中(林前十22;罗三5)。「断不能在那已经睡了的人之先」主再来时,已去世的信徒会复活(16节),仍活着的信徒身体会改变(林前十五52),然后「一同被提到云里,在空中与主相遇」(17节),同时见主,没有先后之分。
【帖前四16】「因为主必亲自从天降临,有呼叫的声音和天使长的声音,又有神的号吹响;那在基督里死了的人必先复活。」
「呼叫的声音」原文常用来指车夫对马或猎人对猎犬的吆喝,也可用来表示船长对水手或指挥官对士兵的命令,带着权柄和催促之意。「天使长的声音」意思是「一声天使长的声音」或者是「像一个天使长所发出的声音」(启十四15),圣经中唯一被提到的天使长是米迦勒(但十二1;犹9),而旧约次经中有七个被视为天使长的「圣天使」(多比雅书十二15;以诺前书二十1-8)。「神的号吹响」就是「号筒末次吹响的时候」(林前十五52),这号声是为着召聚神的百姓(太二十四31;赛廿七13;民十2-10)。神也指示在每年七月初一吹角节(利二十三24)、禧年的赎罪日(利二十五9)吹角,旧约里也用「角声」来描述神出现时的威严可畏(出十九16)和争战(亚九14)。「在基督里死了的人」就是已经去世的重生得救的信徒。
【帖前四17】「以后我们这活着还存留的人必和他们一同被提到云里,在空中与主相遇。这样,我们就要和主永远同在。」
基督再来时,活着的信徒身体会改变(林前十五52),然后与复活的信徒「一同被提到云里,在空中与主相遇」,与基督合一,「和主永远同在」。「相遇」原文用于欢迎新任高官的正式仪式,信徒只是在空中迎接基督,还要与基督一起降到地上审判这世界(林前六2)。基督「从天降临」(16节),是先降到「云里」、「空中」,然后再公开降到地上(启一7;十九11)。在七年大灾难中,有人「被提」(启十一12),也有人为主殉道(启二十4)。关于「被提」的细节,教会史上有不同的见解,参见《千禧年》一文。保罗在「和主永远同在」戛然而止,并没有画蛇添足。因为重要的不是知道「被提」的细节,而是今天遵行「神的旨意」(3节),确保自己将来能够「和主永远同在」(太七21)。
「这些话」(13-17节)是信徒持续得力的泉源,好激励我们遵行「神的旨意」(3节),「讨神的喜悦」(1节),而不是叫人懒惰不「做工」(11节),也不是叫人担心能否「被提」(17节)。「彼此劝慰」是要信徒知道那些已去世的信徒必有分于主再来,我们或生或死,都在祂的权能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