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撒罗尼迦前书第一章讲解(原注释版本)
【帖前一1】「保罗、西拉、提摩太写信给帖撒罗尼迦在父神和主耶稣基督里的教会。愿恩惠、平安归与你们!」
- 当时信件开场白通常的格式为:作者的名字、收信人的名字和问候的话。「西拉」原来是耶路撒冷教会的领袖之一(徒十五22),被派到安提阿教会宣布耶路撒冷会议的决定(徒十五27),有先知的恩赐(徒十五32),是保罗第二次传道旅程中的同工(徒十五40)。
- 「提摩太」是保罗从路司得带起来的年轻同工(徒十六1-3),他是哥林多后书、腓立比书、歌罗西书、帖撒罗尼迦前后书及腓利门书的联名作者。
- 「西拉、提摩太」是保罗第一次到帖撒罗尼迦传道时的同工(徒十六1;十七1),保罗把「西拉、提摩太」的名字放在发信人的位置,不一定表明他们参与实际写作,但表明他们赞同信中的内容。
- 在保罗书信中,只有腓立比书、帖撒罗尼迦前后书和腓利门书没有在开头声明他的使徒身份,这里没有声明的原因可能是他的使徒身份并没有受到假师傅的挑战。
- 「帖撒罗尼迦」位于希腊北方,是罗马帝国马其顿省的省会,也是保罗第二次传道旅程进入欧洲的第二站。
- 保罗的问安语结合了希腊式的「恩惠」和希伯来式的「平安」。当时的书信一般用「问候(Chairein)」一词来问安(徒十五23;二十三26),但保罗却改为双关语「恩惠(Charis)」,原意是「那引致喜乐的」,「恩惠」是神赐给不配的罪人白白的、主动的礼物,是我们喜乐的源泉。希伯来文「平安(Shalom)」不只是没有战争的状态,更表示繁荣、兴盛,特别是属灵事物上的兴盛。保罗的问候总是先「恩惠」后「平安」,因为除非神的「恩惠」已把罪对付清楚,否则就不会有真正的「平安」。在保罗心目中,「恩惠」(Charis)几乎就是「基督」(Christos)的同义词,因为除基督之外没有什么可以给人恩惠,神的平安也是借着基督来的。「恩惠」是「平安」之源,「平安」是「恩惠」之果。
【帖前一2】「我们为你们众人常常感谢神,祷告的时候提到你们,」
保罗和西拉在帖撒罗尼迦的犹太会堂辩论了三个安息日(徒十七2),就被犹太人逼走了(徒十七10),他在帖撒罗尼迦的传道时间不会很长。虽然年轻的帖撒罗尼迦教会受到犹太人很大的逼迫,但他们是「在父神和主耶稣基督里的教会」,神自己负责保守自己的教会,也负责教会的成长,所以保罗「为你们众人常常感谢神」。保罗差不多在每封书信的开头都在问安之后,就为对方的光景而「感谢神」,因为他总是先注意神在肢体身上的工作,然后才注意肢体应该改进的地方。
【帖前一3】「在神——我们的父面前,不住地记念你们因信心所做的工夫,因爱心所受的劳苦,因盼望我们主耶稣基督所存的忍耐。」
保罗为他们「信心、爱心、盼望」的见证而感谢神,因为这三样都不是被教导出来的,也不是人靠着自己能行出来的,而是神所赐的「恩惠」(1节)。「因信心所做的工夫」只有从神所赐的信心里做出来的事奉、善行,在神面前才被「记念」,而从肉体里出来的事奉、善行,只能喂养肉体、使肉体更大。「因爱心所受的劳苦」指出于舍己的爱,主动为不配被爱的人忍受无尽的困苦。「忍耐」意思并非被动的认命、忍受,而是主动的坚忍,因着「盼望我们主耶稣基督」,像刚强的士兵一样不屈不挠。初代教会常常将「信心、爱心、盼望」并提(罗五2-5;林前十三13;加五5-6;西一4-5;来六10-12;十22-24;彼前一21-22)。从信徒身上所显明出来的工作、受苦和忍耐,可以看出里面「信心、爱心、盼望」的程度。
虽然帖撒罗尼迦教会大部分是外邦信徒,但保罗7次用「弟兄」,21次用「弟兄们」的称呼,把被犹太人鄙视的外邦人称为「弟兄」。因为保罗知道这些外邦人也是「被神所爱的」、「蒙拣选的」,也知道人接受救恩完全是神自己的「拣选」,犹太人没有什么值得自夸的。
【帖前一5】「因为我们的福音传到你们那里,不独在乎言语,也在乎权能和圣灵,并充足的信心。正如你们知道,我们在你们那里,为你们的缘故是怎样为人。」
保罗之所以能确信这些帖撒罗尼迦信徒是「蒙拣选的」(4节),是因着他们对福音的反应。因为人接受福音,不只在于传道者的「言语」,更在于「圣灵」的「权能」在「蒙拣选的」人心里生发了「充足的信心」。神的「拣选」是借着福音的传扬来实施,又借着人的接受来印证。「我们的福音」表明传道者也和未信者一样,时刻需要用福音来更新自己,否则「恐怕我传福音给别人,自己反被弃绝了」(林前九27)。因为这福音不只是「言语」,而是带着「权能和圣灵」,能生发「充足的信心」,借着传道者的「为人」宣告出来。今天许多信徒只是把福音当作对未信者讲的道理,却不知道福音是圣灵权能的运行,若只是向未信者传福音,却忽略了用福音来更新自己,让自己被圣灵的能力和信心所充满,结果就不能活出「信心、爱心、盼望」(2节)。
【帖前一6】「并且你们在大难之中,蒙了圣灵所赐的喜乐,领受真道就效法我们,也效法了主;」
「大难」指保罗第一次到帖撒罗尼迦传道时,信徒受到犹太人的逼迫(徒十七5-9)。只有「蒙拣选的」(4节)人,在「大难之中」才能「蒙了圣灵所赐的喜乐」,又「领受真道」,这证明神是「又真又活的神」(9节)。传福音的人自己必须效法基督(林前十一1),才能成为别人效法的对象,这样「效法我们,也效法了主」。而信徒效法传道人,乃是效法他们身上的主,并不是效法他们的肉体。
【帖前一7】「甚至你们作了马其顿和亚该亚所有信主之人的榜样。」
- 帖撒罗尼迦信徒效法使徒,进而效法基督,结果成为希腊众教会的「榜样」,这是极高的荣誉,因为保罗从来没有这样称赞过其他的教会。
- 「马其顿」指罗马帝国的马其顿省,位于希腊的北部,保罗在第二次传道旅程中,第一次到马其顿省的腓立比(徒十六12)、帖撒罗尼迦(徒十七1)和庇哩亚(徒十七10)传道。
- 「亚该亚」指罗马帝国的亚该亚省,位于希腊的南部,保罗在第二次传道旅程中,第一次到亚该亚省的雅典(徒十七15)、哥林多(徒十八1)传道。
【帖前一8】「因为主的道从你们那里已经传扬出来。你们向神的信心不但在马其顿和亚该亚,就是在各处也都传开了,所以不用我们说什么话。」
「传扬出来」原文可用来形容大鼓的响亮或雷声响过天际,形容帖撒罗尼迦教会的见证所得到的回响。「所以不用我们说什么话」指不用保罗向众教会来介绍、称赞他们。
【帖前一9】「因为他们自己已经报明我们是怎样进到你们那里,你们是怎样离弃偶像,归向神,要服事那又真又活的神,」
「他们自己」可能指从「马其顿和亚该亚」(8节)来的人,他们主动告诉保罗发生在帖撒罗尼迦的事情。「离弃偶像,归向神,要服事那又真又活的神」是人接受福音的三个标志。所有的人心里都有自己的偶像,人若接受福音,首先要认清自己的「偶像」是什么,然后断然「离弃偶像」。人若只「离弃偶像」,却不肯悔改「归向神」,只会让人自以为义、心里更加刚硬,「那人末后的景况比先前更不好了」(太十二43-45)。信徒「蒙拣选的」(4节)的目的是「要服事那又真又活的神」,人若自称「归向神」,却不肯「服事」神,表明并没有把神当作「又真又活的神」来敬畏,而只是用另一个更大的「偶像」代替原来的偶像继续围着自己的需要转。
【帖前一10】「等候祂儿子从天降临,就是祂从死里复活的——那位救我们脱离将来忿怒的耶稣。」
接受福音的结果,是有「等候祂儿子从天降临」的盼望。当耶稣基督再来的时候,祂是让神的「忿怒」临到我们,还是「救我们脱离将来忿怒」,取决于我们今天对福音的态度,而我们对福音的态度印证了我们是否是「蒙拣选的」(4节)。
《帖撒罗尼迦前书》背景
「帖撒罗尼迦」位于希腊北方,是罗马帝国马其顿省的首府和最大城市,位于罗马帝国通往东方的伊格那提亚大道(Via Egnatia)上。帖撒罗尼迦教会是保罗第二次传道旅程中在欧洲建立的第二个教会(徒十七1)。保罗和西拉在帖撒罗尼迦的犹太会堂里只辩论了三个安息日(徒十七2),就被犹太人逼走了(徒十七10),传道的时间并不长,但有一些犹太人、向往犹太教的「虔敬的希腊人」和「尊贵的妇女」都信了主(徒十七4)。
保罗和西拉被逼离开帖撒罗尼迦以后,来到西南边庇哩亚继续传道(徒十七10),但帖撒罗尼迦的犹太人追赶而至(徒十七13),保罗只好坐船远避南方亚该亚省的雅典(徒十七14-15)。西拉和提摩太后来也到了雅典,但由于年轻的帖撒罗尼迦教会所受的逼迫非常大,以至保罗非常记挂,就打发提摩太回帖撒罗尼迦(三2)探望、坚固他们,自己前往哥林多。保罗进入欧洲以后,连续在腓立比、帖撒罗尼迦、庇哩亚和雅典都遇到挫折,「又软弱,又惧怕,又甚战兢」(林前二3),因此当提摩太把帖撒罗尼迦教会的好消息带到哥林多的时候(三6),保罗被神大大安慰和鼓舞,「为道迫切」(徒十八5),就在哥林多写了本信(徒十八1,5),一面劝勉帖撒罗尼迦的弟兄们继续为主站立,一面坚固他们在基督里的盼望。
保罗后来继续接触帖撒罗尼迦教会(徒十九22;徒二十1-3),有几个帖撒罗尼迦人甚至成为他的同工,像亚里达古(徒十九29;二十4;廿七2)、西公都(徒二十4),底马(提后四10;门24)可能也是。
《帖撒罗尼迦前书》可能是保罗写给教会的第一封信,也是圣灵写给教会的第一封信,时间是主后50年左右,大约在主耶稣升天之后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