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王纪下第17章讲解讲章背景
【王下十七1】「犹大王亚哈斯十二年,以拉的儿子何细亚在撒马利亚登基作以色列王九年。」
【王下十七2】「他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只是不像在他以前的以色列诸王。」
【王下十七3】「亚述王撒缦以色上来攻击何细亚,何细亚就服事他,给他进贡。」
- 何细亚作以色列王的时候,北方的加利利和河东的基列都已经沦为亚述的行省,剩下的部分也成为亚述的藩属国。因此,何细亚「不像在他以前的以色列诸王」(2节),必须倚靠敬拜金牛犊来巩固自己的国位,只需要顺服亚述王可以保住权力。
- 「亚述王撒缦以色」(3节),指提革拉·毗列色三世的儿子撒缦以色五世(Shalmaneser V,主前727-722年在位)。提革拉·毗列色三世去世以后,亚兰出现反叛的迹象,所以撒缦以色五世发动西征(3节),避免各藩属国叛变。
【王下十七4】「何细亚背叛,差人去见埃及王梭,不照往年所行的与亚述王进贡。亚述王知道了,就把他锁禁,囚在监里。」
【王下十七5】「亚述王上来攻击以色列遍地,上到撒马利亚,围困三年。」
【王下十七6】「何细亚第九年亚述王攻取了撒马利亚,将以色列人掳到亚述,把他们安置在哈腊与歌散的哈博河边,并玛代人的城邑。」
- 「何细亚背叛」(4节),原文是「亚述王发现何细亚背叛」。「差人去见」(4节),原文是「已经差人去见」。亚述每年索取高额进贡,何细亚不堪重负,所以在提革拉·毗列色三世去世后与埃及结盟,趁机停止进贡。但是,当时埃及内部分裂、自顾不暇,何细亚没有靠成埃及,反而被亚述王囚禁。
- 「埃及王梭」(4节),可能指奥索康四世(Osorkon IV,主前730-715年在位)。此时埃及群雄割据,奥索康四世统治尼罗河三角洲的东部。
- 主前724年,亚述围攻撒马利亚。撒马利亚城非常坚固,虽然失去了君王,但还是在亚述大军的围攻下坚持了三年。主前722年,撒缦以色五世去世,他弟弟撒珥根二世(Sargon II,主前722–705年在位)继位,攻陷了撒马利亚。在亚述文献中记录,撒珥根二世掳走了27290名以色列人,可能大都是有能力反叛的富贵阶层,贫穷弱小的则留在本地。神也让金牛犊和拜金牛犊的祭司都被掳到亚述(何十5-6),好使「以法莲必蒙羞;以色列必因自己的计谋惭愧」(何十6)。
- 「哈腊」(6节)可能位于尼尼微东北(Halahhu)。「歌散」(6节)可能在哈博河上游(Tell Halaf)。「哈博河」(6节)就是幼发拉底河的支流哈布河(Habur)。「玛代」(6节)位于亚述的东方、波斯的西北。十个支派的精英阶层被掳到遥远的北方和东方,再也没有回归,被称为失踪的十个支派(Ten Lost Tribes,包括流便、西缅、但、拿弗他利、迦得支派、亚设、以萨迦、西布伦、以法莲、玛拿西)。
【王下十七7】「这是因以色列人得罪那领他们出埃及地、脱离埃及王法老手的耶和华——他们的神,去敬畏别神,」
【王下十七8】「随从耶和华在他们面前所赶出外邦人的风俗和以色列诸王所立的条规。」
【王下十七9】「以色列人暗中行不正的事,违背耶和华——他们的神,在他们所有的城邑,从了望楼直到坚固城,建筑邱坛;」
【王下十七11】「在邱坛上烧香,效法耶和华在他们面前赶出的外邦人所行的,又行恶事惹动耶和华的怒气;」
【王下十七12】「且事奉偶像,就是耶和华警戒他们不可行的。」
- 北国以色列被掳的第一个原因,是他们悖逆的行为:「敬畏别神」(7节)、「事奉偶像」(12节),「随从耶和华在他们面前所赶出外邦人的风俗和以色列诸王所立的条规」(8节)。
- 「耶和华在他们面前所赶出外邦人的风俗」(8节),指敬拜外邦偶像。「以色列诸王所立的条规」(8节),指敬拜冒充神的金牛犊。
【王下十七13】「但耶和华借众先知、先见劝戒以色列人和犹大人说:『当离开你们的恶行,谨守我的诫命律例,遵行我吩咐你们列祖,并借我仆人众先知所传给你们的律法。』」
【王下十七14】「他们却不听从,竟硬着颈项,效法他们列祖,不信服耶和华——他们的神。」
【王下十七15】「厌弃祂的律例和祂与他们列祖所立的约,并劝戒他们的话,随从虚无的神,自己成为虚妄,效法周围的外邦人,就是耶和华嘱咐他们不可效法的;」
【王下十七16】「离弃耶和华——他们神的一切诫命,为自己铸了两个牛犊的像,立了亚舍拉,敬拜天上的万象,事奉巴力,」
【王下十七17】「 又使他们的儿女经火,用占卜,行法术卖了自己,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惹动祂的怒气。」
【王下十七18】「所以耶和华向以色列人大大发怒,从自己面前赶出他们,只剩下犹大一个支派。」
- 北国以色列被掳的第二个原因,是他们顽梗的本相:「硬着颈项」(14节),「不信服耶和华——他们的神。厌弃祂的律例和祂与他们列祖所立的约,并劝戒他们的话」(14-15节)。
- 「恶行」(13节)原文是「邪恶的道路、方向」。
- 「硬着颈项」形容不肯让人牵引的牲畜,比喻人在神面前顽梗、悖逆的本相。
- 「虚无的神」(15节)原文是「蒸汽、呼吸」,引申为「虚空」。「成为虚妄」(15节),原文是「变得虚妄、做没意义的行为」。一切偶像都是「虚无的神」(15节),人若「随从虚无的神」(15节),人生就会变得毫无意义。
- 人是照着神的形象造的,有神所赐的自由意志,所以神并不强迫人,而是「劝戒」(13节)百姓离开邪恶的道路和方向。但无论先知怎样劝戒、教导,百姓都不肯离开恶行,见证了亚当后裔全然败坏的本相:「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没有明白的;没有寻求神的;都是偏离正路,一同变为无用」(罗三11)。
- 虽然以色列人是神的「选民」(诗一百零五43),但他们和世人的本相并没有任何不同,从西奈山开始,神就使用「硬着颈项」用来形容他们(出三十二9;三十三3、5;三十四9;申九6、13;三十一27)。然而,神明明知道选民是「硬着颈项的百姓」(出三十二9),却仍然选召他们、在西奈山与列祖立约(16节),并且不离不弃。因为神若不主动施恩怜悯「硬着颈项」的人,就没有人能够得救;因此,神的救赎计划并不能倚靠人的努力来成就,也不会因着人的「硬着颈项」而改变。
- 「效法他们列祖」(14节),指百姓「不信服耶和华——他们的神」,和当年在西奈山与神立约、又在旷野中倒毙的列祖一样。神借着以色列人不断重复「他们列祖」的失败,证明人若没有神所赐的信心,单凭自己的理性、情感和意志来跟随神,结果都会和以色列人一样「随从虚无的神」(15节),无法信守与神所立的约。今天,许多信徒误以为可以倚靠自己的努力来做一个好基督徒,结果也是「自己成为虚妄」(15节),所以保罗说:「你们既靠圣灵入门,如今还靠肉身成全吗?你们是这样的无知吗」(加三3)?
- 百姓「卖了自己」(17节),指他们「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17节;王上二十二20),完全是自己的选择,无可推诿。若没有神的干预,人的天性都会「卖了自己」,不肯作神的儿女、「承受永生」(太十九29),反倒「作罪的奴仆,以至于死」(罗六16)。先知以利亚和以利沙的事奉,已经让百姓无可推诿地知道「耶和华是神」、「神是拯救」。因此,北国以色列被掳,不是因为神不能拯救,也不是因为神不愿拯救,而是因为百姓「卖了自己」。
- 「只剩下犹大一个支派」(18节),意思是「只剩下南国犹大」。南国犹大包括犹大支派、利未支派和一部分便雅悯支派;被掳之后,北国还有剩下的以色列人回转到耶路撒冷敬拜神(代下三十1、10-11、18;三十四9、33;三十五18;路二36)。因此,南国犹大保存了十二个支派的见证。
- 虽然北方十个支派大部分百姓都被掳了,但在神的救赎计划里,这些人并没有失踪,他们与亚述和波斯的当地人混杂,一千年后的东方亚述教会里就有他们的后代。而在本书写成的时候,神也借着先知以西结宣告:「我要将以色列人从他们所到的各国收取,又从四围聚集他们,引导他们归回本地。我要使他们在那地,在以色列山上成为一国,有一王作他们众民的王。他们不再为二国,决不再分为二国」(结三十七21-22)。
【王下十七19】「犹大人也不遵守耶和华——他们神的诫命,随从以色列人所立的条规。」
【王下十七20】「耶和华就厌弃以色列全族,使他们受苦,把他们交在抢夺他们的人手中,以致赶出他们离开自己面前,」
【王下十七21】「将以色列国从大卫家夺回;他们就立尼八的儿子耶罗波安作王。耶罗波安引诱以色列人不随从耶和华,陷在大罪里。」
【王下十七22】「以色列人犯耶罗波安所犯的一切罪,总不离开,」
【王下十七23】「以致耶和华从自己面前赶出他们,正如借祂仆人众先知所说的。这样,以色列人从本地被掳到亚述,直到今日。」
- 北国以色列被掳的第三个原因,是他们愚昧的跟随:百姓「厌弃」(撒上八7;十19)神,执意以人为王,结果「他们就立尼八的儿子耶罗波安作王。耶罗波安引诱以色列人不随从耶和华,陷在大罪里」(21节)。
- 「以色列全族」(20节),原文是「以色列所有的后裔」,包括南国犹大和北国以色列。北国以色列率先敬拜偶像,南国犹大也随后跟随。本书写成的时候,南国犹大已经被掳巴比伦,所以先知在此提醒读者,他们被掳的原因,是「犹大人也不遵守耶和华——他们神的诫命,随从以色列人所立的条规。耶和华就厌弃以色列全族,使他们受苦,把他们交在抢夺他们的人手中,以致赶出他们离开自己面前」(19节)。
- 「将以色列国从大卫家夺回;他们就立尼八的儿子耶罗波安作王」(21节),原文是「当以色列国从大卫家分裂的时候,他们就立尼八的儿子耶罗波安作王」。
- 「神不偏待人」(罗二11)。过去,神赶出迦南人,「因那些国民行这可憎恶的事,所以耶和华——你的神将他们从你面前赶出」(申十八12)。现在,百姓既然「效法耶和华在他们面前赶出的外邦人所行的」(8、11节),公义的神也像当年赶出那些迦南人一样,「从自己面前赶出他们」(18、20、23节),让他们被「掳到亚述」(6节)。
【王下十七24】「亚述王从巴比伦、古他、亚瓦、哈马,和西法瓦音迁移人来,安置在撒马利亚的城邑,代替以色列人;他们就得了撒马利亚,住在其中。」
- 「巴比伦」(24节)在亚述的东方,提革拉·毗列色三世征服了巴比伦后,兼任巴比伦王。「古他」(24节)位于巴比伦附近。「亚瓦、哈马,和西法瓦音」(24节)都在亚兰。「撒马利亚」(24节)代指整个北国以色列,不只是撒马利亚城。
- 亚述帝国在提革拉·毗列色三世以后,每征服一地,就把当地百姓中的精英分子迁徙到别的地方,以减少叛乱的机会。因此,亚述王撒珥根二世征服北国以后,就把以色列人迁到北方的亚述和东方的玛代,又把北方的亚兰人和东方的巴比伦人「安置在撒马利亚的城邑,代替以色列人」(24节),与北国「脱离亚述王手的余民」(代下三十6)混居,血统和信仰都彼此掺杂。
【王下十七25】「他们才住那里的时候,不敬畏耶和华,所以耶和华叫狮子进入他们中间,咬死了些人。」
【王下十七26】「有人告诉亚述王,说:『你所迁移安置在撒马利亚各城的那些民,不知道那地之神的规矩,所以那神叫狮子进入他们中间,咬死他们。』」
【王下十七27】「亚述王就吩咐说:『叫所掳来的祭司回去一个,使他住在那里,将那地之神的规矩指教那些民。』」
【王下十七28】「于是有一个从撒马利亚掳去的祭司回来,住在伯特利,指教他们怎样敬畏耶和华。」
【王下十七29】「然而,各族之人在所住的城里各为自己制造神像,安置在撒马利亚人所造有邱坛的殿中。」
【王下十七30】「巴比伦人造疏割·比讷像;古他人造匿甲像;哈马人造亚示玛像;」
【王下十七31】「亚瓦人造匿哈和他珥他像;西法瓦音人用火焚烧儿女,献给西法瓦音的神亚得米勒和亚拿米勒。」
【王下十七32】「他们惧怕耶和华,也从他们中间立邱坛的祭司,为他们在有邱坛的殿中献祭。」
【王下十七33】「他们又惧怕耶和华,又事奉自己的神,从何邦迁移,就随何邦的风俗。」
- 「有人告诉亚述王」(26节),原文动词是复数,表明不止一个人向亚述王报告,可能狮子咬死了不少人,所以才会惊动亚述王。亚述人把猎狮当作一项运动,亚述王常常把自己描绘成英勇的猎狮能手,现在却只能求神明帮忙,表明这批狮子不寻常地凶猛。
- 亚述王认为每个地方都有「那地之神的规矩」(28节),所以「叫所掳来的祭司回去一个」(28节),好「指教他们怎样敬畏耶和华」(28节)。这是撒珥根二世的宗教政策,是教导移民敬拜当地的神明,搞宗教混杂,以削减民族独立的意识。
- 「伯特利」(28节)是耶罗波安设立金牛犊的地方之一,这位「从撒马利亚掳去的祭司」(28节),很可能是教导外邦人用敬拜金牛犊的方法去「敬畏耶和华」。
- 「有邱坛的殿」(29、32节),原文是复数,表明北国在被掳之前就建了许多「有邱坛的殿」,现在,外邦人就直接利用这些庙宇来安置自己的偶像。
- 敬拜偶像的人,通常不会介意多敬拜一个偶像。所以各族之人一面把自己的偶像「安置在撒马利亚人所造有邱坛的殿中」(29节),一面因为「惧怕耶和华」(32节),「也从他们中间立邱坛的祭司,为他们在有邱坛的殿中献祭」(32节),想借此贿赂本地的神明(拉四2)。
- 当神的百姓不能在地上为神作见证的时候,神就自己做工来显明自己:
- 神叫狮子咬死了一些不敬畏神的外邦人,结果外邦人不但没有「专心敬畏耶和华」(34节),反而在一个拜金牛犊的祭司教导下,「又惧怕耶和华,又事奉自己的神,从何邦迁移,就随何邦的风俗」(33节)。这个结果证明外邦人和以色列人一样地全然败坏,表明神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指教他们怎样敬畏耶和华」,而是为了叫外邦人也「知罪」(罗三20)。
- 神轻易地叫狮子使善于猎狮的亚述人手足无措,证明以色列人被掳,并不是因为神没有能力拯救自己的百姓,而是因为神「向以色列人大大发怒,从自己面前赶出他们」(18节)。
- 过去,神赶出迦南人的时候告诉百姓:「耶和华将他们从你面前赶出去是因他们的恶。你进去得他们的地,并不是因你的义,也不是因你心里正直,乃是因这些国民的恶」(申九4-5)。现在,神也借着外邦人的光景让百姓明白,神「从自己面前赶出他们」(23节),也是因他们的恶,并不是因外邦人的义。
- 过去,神赶出迦南人的时候告诉百姓:「耶和华你的神将他们从你面前赶出去,又因耶和华要坚定祂向你列祖亚伯拉罕、以撒、雅各起誓所应许的话」(申九5)。现在,神也借着狮子提醒百姓,神仍然有能力实现祂的应许,当百姓回转归向神的时候,「那时,耶和华——你的神必怜恤你,救回你这被掳的子民;耶和华——你的神要回转过来,从分散你到的万民中将你招聚回来」(申三十3)。
【王下十七34】「他们直到如今仍照先前的风俗去行,不专心敬畏耶和华,不全守自己的规矩、典章,也不遵守耶和华吩咐雅各后裔的律法、诫命。(雅各,就是从前耶和华起名叫以色列的。)」
【王下十七35】「耶和华曾与他们立约,嘱咐他们说:『不可敬畏别神,不可跪拜事奉他,也不可向他献祭。」
【王下十七36】「但那用大能和伸出来的膀臂领你们出埃及地的耶和华,你们当敬畏,跪拜,向祂献祭。」
【王下十七37】「祂给你们写的律例、典章、律法、诫命,你们应当永远谨守遵行,不可敬畏别神。」
【王下十七38】「我——耶和华与你们所立的约你们不可忘记,也不可敬畏别神。」
【王下十七39】「但要敬畏耶和华——你们的神,祂必救你们脱离一切仇敌的手。』」
【王下十七41】「如此这些民又惧怕耶和华,又事奉他们的偶像。他们子子孙孙也都照样行,效法他们的祖宗,直到今日。」
- 35-39节三次强调「不可敬畏别神」(35、37、38节),这是神与以色列人立约时的要求(出二十5)。这些话可能是北国祭司对外邦人的教导,他虽然敬拜金牛犊,但也能说出这番准确的话,知道只要「敬畏耶和华——你们的神」(39节),「祂必救你们脱离一切仇敌的手」(39节)。但是,以色列人把金牛犊当作了领他们出埃及地的神(出三十二4),所以一面敬拜金牛犊,一面还以为自己是在「敬畏耶和华」(39节),结果还是不能承受救恩。
- 这里特地指出:「雅各,就是从前耶和华起名叫以色列的」(34节)。表明诡诈的雅各可以改名叫「以色列」(创三十二28),外邦人若敬畏神,也可以成为「真犹太人」(罗二29)。但这些外邦人的行为却和北国的以色列人一样败坏,「又惧怕耶和华,又事奉他们的偶像。他们子子孙孙也都照样行,效法他们的祖宗,直到今日」(41节)。他们与北国剩下的以色列人彼此通婚,后代成为新约时代的「撒马利亚人」(太十5)。因为他们的血统和信仰都非常杂乱,所以新约时代的犹太人不屑与他们来往(约四9)。
- 但是,「罪在哪里显多,恩典就更显多了」(罗五20),神既然允许以色列人「从本地被掳到亚述」(23节),就能叫以色列的骸骨复活(结三十七10);神既然允许外邦人被「安置在撒马利亚的城邑,代替以色列人」(24节),就能让「好些撒马利亚人信了耶稣」(约四39)。圣灵降临以后,门徒们将要得着力量,「在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和撒马利亚,直到地极」(徒一8)作主的见证,撒马利亚人将成为犹太人之外最先得着救恩的族类。
- 今天,大部分新约信徒原来都是外邦人,「与基督无关,在以色列国民以外,在所应许的诸约上是局外人,并且活在世上没有指望,没有神」(弗二12);但有些人却自以为比谨守律法的法利赛人更加属灵,一面自以为义,一面「不专心敬畏耶和华」(34节),以为道德有一点改善、「不全守自己的规矩、典章」(34节)就足够了,却始终不肯离开名利、事业等偶像。所以保罗说:「你不可自高,反要惧怕」(罗十一21)。我们应当求圣灵鉴察自己,我们是被神「迁到祂爱子的国里」(西一13)?还是被亚述王「安置在撒马利亚的城邑」(24节),「又惧怕耶和华,又事奉自己的神,从何邦迁移,就随何邦的风俗」(33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