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利米哀歌第3章讲解讲章背景
来自:圣经综合解读
相关章:
转至节:
- 本章是第三首哀歌,主题是「仰望神的慈爱和怜悯」。这首哀歌是一首字母诗,用22个希伯来字母依次作为每三节的起始字母。
- 本诗是全书交错对称结构的中心和转折点,余民经过了神的管教,终于降服在神大能的手下,承认神的公义和自己的罪孽,转而仰望神的慈爱和怜悯。本诗使用第一人称的「我」(1节),既抒发了诗人个人的感受、也表达了全体选民的心声,更代表了历世历代因神的管教而「遭遇困苦的人」(1节)。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 回顾神的击打(1-18节);
- 默想人的盼望(19-39节);
- 求神拯救伸冤(40-66节)。
- 1-18节是回顾神的击打。
- 「耶和华忿怒的杖」(1节),比喻神的管教,包括历史上被神用来管教选民的巴比伦和亚述(赛十5)。
- 并非「人的尽头是神的开头」,因为神的工作在人还不知道的时候就开始了。「祂引导我,使我行在黑暗中,不行在光明里」(2节),亲自把我们领到「人的尽头」;祂为自己的名引导我们「行过死荫的幽谷」(诗二十三4),好让我们经历祂的同在(诗二十三4)、把我们带到生命中更加丰盛的草场(诗二十三5)。我们若是不肯跟着牧人「行过死荫的幽谷」,却始终停留在黑暗中,所受的苦就枉然了。
- 「祂真是终日再三反手攻击我」(3节),表明诗人承认自己所遭遇的一切都是出于神。过去,百姓在埃及作奴仆,神「用大能的手和伸出来的膀臂」(申五15)将他们从那里领出来,与他们立约(出十九4-6)。现在,立约之民一面享受圣约的恩典、一面背弃圣约,所以神就「用伸出来的手,并大能的膀臂」(耶二十一5)亲自攻击他们。神用「永远的爱」(耶三十一3)爱自己的百姓,并不是用永无止境的安慰和宽容。无论是帮助的手、还是管教的手,都是神的工作。人若在黑暗中能看到神手的工作,生命就有了转机。
【哀三4】「祂使我的皮肉枯干;祂折断(或译:压伤)我的骨头。」
【哀三5】「祂筑垒攻击我,用苦楚(原文是苦胆)和艰难围困我。」
【哀三7】「祂用篱笆围住我,使我不能出去;祂使我的铜链沉重。」
【哀三18】「我就说:我的力量衰败;我在耶和华那里毫无指望!」
- 4-18节用充满象征的诗歌语言描述临到犹大的苦难,倾述人怎样被神「终日再三反手攻击」(3节),夺走神以外的一切,让人只能单单仰望神。每一个经历过神的「拔出、拆毁、毁坏、倾覆」(耶一10)的信徒,都可以从中找到共鸣,甚至也会感受到自己「远离平安」(17节)、「毫无指望」(18节),但也同样将经历神的「建立、栽植」(耶一10)。
- 「祂用篱笆围住我」(7节),比喻诗人就像被关进令人窒息的监牢,甚至连祷告的声音都出不去。而当我们不愿祷告的时候,灵里已经陷入罪的监牢。
- 「祂使我的祷告不得上达」(8节),指神拒绝垂听祷告。因为罪使人「与神隔绝,因着恶行,心里与祂为敌」(西一21)。
- 「凿过的石头」(9节),指从采石场凿出的大石头(摩五11)。
- 「祂使我转离正路」(11节),原文指被猛兽抓住拖离原地,比喻被仇敌掳走离开故土。
- 「我成了众民的笑话;他们终日以我为歌曲」(14节),指耶路撒冷成了外邦人的笑柄(诗七十九4)。
- 「茵陈」(15节)是一种苦菜。
- 「用沙石碜断我的牙,用灰尘将我蒙蔽」(16节),可能是形容被仇敌压在地上羞辱。
【哀三19】「耶和华啊,求祢记念我如茵陈和苦胆的困苦窘迫。」
- 19-39节是默想人的盼望。
- 「耶和华啊,求祢记念我如茵陈和苦胆的困苦窘迫」(19节),这是本诗的转折点。尽管诗人的感受是「祂使我的祷告不得上达」(8节)、「我在耶和华那里毫无指望」(18节),但他实在从地上找不到任何出路,身外的一切都已被夺去(4-18节),所以苦难煎熬中不得不把眼光从自己(4节)、从难处(5节)、从环境(14节)转向神。
- 人若停留在苦难里顾影自怜,不但会「远离平安、忘记好处」(17节),而且会觉得自己「力量衰败、毫无指望」(18节)。但是,当人在苦难中思想神的应许、凭信心求神记念自己「如茵陈和苦胆的困苦窘迫」(19节)时,就会经历一个意想不到的转变:一开始还「在里面忧闷」(20节),但很快「心里就有指望」(21节)。
【哀三22】「我们不致消灭,是出于耶和华诸般的慈爱;是因祂的怜悯不至断绝。」
【哀三24】「我心里说:耶和华是我的分,因此,我要仰望祂。」
- 22节可译为「因耶和华的慈爱从不止息,因祂的怜悯永不断绝」(和合本修订版另译,英文ESV译本)。「慈爱 חֶסֶד/kheh’-sed」原文可译为「不变的爱」(英文ESV译本),是盟约中的用语,特指神向祂的百姓信守圣约的「不变的爱」。「慈爱」和「怜悯」在本书中只出现在本章,成为本诗的关键词(22、32节)。
- 在痛苦、黑暗的乌云之中,突然照射出神永不止息的「慈爱」和「怜悯」。因为神是信实守约的,祂的「诚实极其广大」(23节),「我们纵然失信,祂仍是可信的,因为祂不能背乎自己」(提后二13)。虽然神必管教自己的百姓,但「必不永远丢弃人」(31节)。犹大虽被神拆毁,但却没有灭亡,因为施行管教的神并没有弃绝自己拣选的立约之民。审判本身就是神忠于圣约的证据,那位能应验圣约中背约咒诅(利二十六14-39;申二十八15-65)的神,也必然会成就圣约中的复兴应许(利二十六40-45;申三十1-10)。因此,我们即使在最痛苦、绝望、不配和失败的时候,仍然可以相信「耶和华是我的分」(24节),仍然可以回转「仰望祂」(24节),「因为神的恩赐和选召是没有后悔的」(罗十一29)。即使我们失去世上的一切,神仍然「是我的产业,是我杯中的分」(诗十六5;民十八20);我们仍然可以在绝望中有盼望,「因祂的怜悯永不断绝」。
- 当我们经历管教的时候,虽然神使我们「行在黑暗中,不行在光明里」(2节),「终日再三反手攻击」(3节)我们,但却不是为了让我们停留在苦难的黑夜里,而是要让我们经历祂的慈爱和怜悯在「每早晨,这都是新的」(23节)。神「永远的爱」(耶三十一3)是无限量的,也是新鲜的。在我们新的问题上,神有新鲜的慈爱;在我们老的问题上,也能经历新鲜的怜悯。「祂的怒气不过是转眼之间;祂的恩典乃是一生之久。一宿虽然有哭泣,早晨便必欢呼」(诗三十5)。因此,我们「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就够了」(太六34),信心的生活就是每天经历新鲜的怜悯、拾取当天的吗哪(出十六19);「不要为明天忧虑」(太六34),而要专心在今天的忧虑里体会神新鲜的爱。
【哀三25】「凡等候耶和华,心里寻求祂的,耶和华必施恩给他。」
【哀三26】「人仰望耶和华,静默等候祂的救恩,这原是好的。」
- 人若想每天仰望神新鲜的慈爱和怜悯(23-24节),就应当学会「等候耶和华」(25节)。「等候耶和华」既不在乎时间长短,也不在乎情辞迫切,而在乎等候的态度。真正「心里寻求祂的,耶和华必施恩给他」(25节)。而那些口里寻求神、心中却早有定意的人(耶三十八14-15;四十二5-6),并不能得着什么。
- 26-30节说出了「等候耶和华」的人当有的态度:
- 等候神的人应当放下自己、心中平静安稳——「人仰望耶和华,静默等候祂的救恩,这原是好的」(26节),因为「你们得救在乎归回安息;你们得力在乎平静安稳」(赛三十15)。
- 等候神的人应当有颗愿意成长的心——「人在幼年负轭,这原是好的」(27节)。正如年轻人需要经历磨练才能成长,属灵的婴孩也需要经历管教才能成熟(来十二6)。神所允许的环境风浪,对灵命的成长是有好处的,我们不必急着挣脱。
- 等候神的人应当认识神的作为、甘心接受神的管教——「他当独坐无言,因为这是耶和华加在他身上的」(28节)。无论神加在我们身上什么轭,祂总是公义的,祂的应许和祂的审判一样实在(林后一20)。因此,我们不要挣扎、也不要辩解,而要寻求神的怜悯、学习该学的功课。正如大卫所说的:「因我所遭遇的是出于祢,我就默然不语」(诗篇三十九9)。
- 等候神的人应当谦卑降服在神的手下——「他当口贴尘埃,或者有指望」(29节)。大卫在示每落井下石的时候愿意自卑(撒下十六11-12),最终被神恢复;同样,「你们要自卑,服在神大能的手下,到了时候,祂必叫你们升高」(彼前五6)。
- 等候神的人应当停止肉体的手——「他当由人打他的腮颊,要满受凌辱」(30节),才能让神的手来做工,正如主耶稣的榜样(太二十六67;路二十二64;约十八22;十九3;赛五十6;彼前二21)。人若对神真有信心,就应当「不要自己伸冤,宁可让步,听凭主怒」(罗十二29)。
- 人之所以能用正确的态度「等候耶和华」(30节),并不是根据自己的修养、天性,而是根据对神的正确认识。
- 31-39节说出了「等候耶和华」的人对神当有的基本认识:
- 「主必不永远丢弃人」(31节),而是要永远得着人。因此,人可以失败、背约,神却永远信实守约,「祂总不撇下你,不灭绝你,也不忘记祂起誓与你列祖所立的约」(申四31),所以「主虽使人忧愁,还要照祂诸般的慈爱发怜悯」(32节)。神所允许的忧愁是带领我们进入救恩、经历怜悯的道路——「因为依着神的意思忧愁,就生出没有后悔的懊悔来,以致得救」(林后七10),所以「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太五4)。
- 「祂并不甘心使人受苦,使人忧愁」(33节)。因此,神管教的终点不是「拔出、拆毁、毁坏、倾覆」(一20),而是「建立、栽植」(一20);不是忍辱负重,而是把我们的生命提升到高处,让荣耀、羞辱、恶名、美名都碰不着我们;不是停留在「受苦」和「忧愁」里,而是要「领我到宽阔之处」(诗十八19),得着真正的平安和喜乐。
- 一切不公不义「都是主看不上的」(36节)。一方面,神并不喜爱欺压弱者(34节)、屈枉正直(35节)、颠倒是非(36a);但另一方面,凡事「除非主命定,谁能说成就成呢?祸福不都出于至高者的口吗」(37-38节),一切不公不义都是在神的主权之下发生(赛四十五7;摩三6)。因此,信靠祂的人应当耐心忍受,相信神必叫「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罗八28)。信徒即使受到不公义的对待,神也必会伸冤。
- 神绝不会无故惩罚人。因此,「活人因自己的罪受罚,为何发怨言呢」(39节;彼前二19-20);相反,人若认识自己的罪、承认自己的罪,就是等候神的人经历神的慈爱和怜悯的起点(22、32节)。
【哀三43】「祢自被怒气遮蔽,追赶我们;祢施行杀戮,并不顾惜。」
- 40-66节是求神拯救伸冤的祷告。
- 「我们当深深考察自己的行为,再归向耶和华」(40节),这是圣约所应许的复兴的开始(申三十1-10)。正如摩西所预言的:「我所陈明在你面前的这一切咒诅都临到你身上;你在耶和华——你神追赶你到的万国中必心里追念祝福的话;你和你的子孙若尽心尽性归向耶和华—你的神,照着我今日一切所吩咐的听从祂的话;那时,耶和华——你的神必怜恤你,救回你这被掳的子民」(申三十1-3)。
- 我们若是「诚心向天上的神举手祷告」(41节),就应当在祈求慈爱、怜悯、帮助和伸冤之前,首先「深深考察自己的行为」,然后带着悔改和信心「再归向耶和华」。我们若始终活在「犯罪背逆」(42节)里,神「并不赦免」(42节),因为「我若心里注重罪孽,主必不听」(诗六十六18)。但「我们若认自己的罪,神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约壹一9)。
- 40-51节是认罪的祷告,包括三个部分:
- 省察自己的罪孽(40-42节);
- 承认自己是因罪受罚、与神隔绝(43-45节);
- 为罪的可怕后果伤痛(46-51节)。
- 一个人若是认识到自己的罪(40-42节),也认识到自己与神之间已经被罪阻隔(43-45节),更认识到罪的可怕后果(46-51节),就是灵命苏醒的开始。人若觉得自己大体上是一个好人,有问题的都是别人;虽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自己却罪不至死,所以神应该对自己好一点,这「便是以神为说谎的,祂的道也不在我们心里了」(约壹一10)。
- 「祢自被怒气遮蔽」(43节)、「祢以黑云遮蔽自己」(43节),形容人的罪惹动了神的忿怒(耶七16-19),以致「神的忿怒从天上显明在一切不虔不义的人身上,就是那些行不义阻挡真理的人」(罗一18),成为神与罪人之间的阻隔,就像浓密的「黑云」、「以致祷告不得透入」(44节)。实际上,「耶和华的膀臂并非缩短,不能拯救,耳朵并非发沉,不能听见,但你们的罪孽使你们与神隔绝;你们的罪恶使祂掩面不听你们」(赛五十九2)。因此,罪人绝不可能倚靠自己的行为突破拦阻、自我拯救。
- 虽然神「以黑云遮蔽自己,以致祷告不得透入」(44节),似乎「使我的祷告不得上达」(8节),但祂却不会拒绝人真诚的眼泪;而装腔作势的祷告,无论多么动听都不蒙垂听。「我的眼多多流泪,总不止息,直等耶和华垂顾,从天观看」(49-50节),表明人「若转向祂,祂必不转脸不顾你们」(代下三十9),因为神必不轻看「忧伤痛悔的心」(诗五十一17)。
- 「我的眼,使我的心伤痛」(51节),表明先知眼见的犯罪恶果,引起了内心的伤痛,所以才能与众民认同(48节)、为百姓代祷。人若自称「用爱心说诚实话」(弗四15),但眼见的事实并没有使自己的内心「伤痛」,表明我们并非与罪人认同、而是自以为义、居高临下,等于「是说自己没有犯过罪,便是以神为说谎的,祂的道也不在我们心里了」(约壹一10)。
【哀三53】「他们使我的命在牢狱中断绝,并将一块石头抛在我身上。」
【哀三56】「祢曾听见我的声音;我求祢解救,祢不要掩耳不听。」
- 52-57节是深牢之中求神拯救的祷告。其中所描述的,既有先知耶利米的经历(耶三十八6),也有犹大全体的遭遇,更有历世历代所有信徒的经历。
- 神允许罪把我们追赶到令人窒息绝望的「牢狱中」(53节),就是要我们落到一无所有、一无所靠的地步,才能完全放下自己,「从深牢中求告」(55节)祂的名、「从深处」(诗一百三十1)向祂求告。
- 虽然神的怒气好像已经使祂与人隔绝(43-45节),也使祷告无法穿透(8、44节),但祂永远都会垂听真诚的祷告,因为神也应许:「你们要转向我,我就转向你们」(亚一3;玛三7;代下三十9;雅四8)。因此,虽然诗人担心神「掩耳不听」(56节),但只要「从深牢」一开口「求告」(57节),就会发现神立刻「临近」(57节)、好像从来没有离开(赛五十八9;六十五24)。那位「施行杀戮,并不顾惜」(43节)的神,忽然发出了鼓励和安慰;祂就像从前一样对自己的百姓说:「不要惧怕」(57节;创十五1;二十六24;书八1),因为拯救已经临到(58节)!
【哀三61】「耶和华啊,祢听见他们辱骂我的话,知道他们向我所设的计,」
【哀三62】「并那些起来攻击我的人口中所说的话,以及终日向我所设的计谋。」
【哀三64】「耶和华啊,祢要按着他们手所做的向他们施行报应。」
- 58-66节是求神报应仇敌的祷告,因为神应许「伸冤报应在我」(申三十二35)。
- 人只有彻底认清了自己的罪,才能求神「按着他们手所做的向他们施行报应」(64节);否则,「你论断行这样事的人,自己所行的却和别人一样,你以为能逃脱神的审判吗」(罗二3)?
- 「求祢观看,他们坐下,起来,都以我为歌曲」(63节),指耶路撒冷「成为邻国的羞辱,成为我们四围人的嗤笑讥刺」(诗七十九4)。
- 诗人在求神拯救的祷告(52-57节)得蒙垂听之后(58节),竟然得寸进尺、求神报应仇敌(58-66节)。人若得蒙赦免,岂不应该心中充满饶恕吗(太十八21-35)?人若蒙神恩典,岂不应该更爱自己的仇敌吗(太五38-48)?但这些只是个人恩怨的原则,并不适合于神的仇敌。虽然犹大被神管教是咎由自取,但那些被神用来审判犹大的器皿也是神的仇敌。他们设计谋害(60-62节)、嘲弄(63节)神的百姓,动机并非出于公义,「都是主看不上的」(36节)。所以神早已预言,祂在管教之后必「要伸祂仆人流血的冤,报应祂的敌人,洁净祂的地,救赎祂的百姓」(申三十二43),包括亚述(赛十12)、巴比伦(耶五十-五十一章)和周围的列邦(耶四十六-四十九章)。因为神管教自己的百姓,不是要让人对神退避三舍,而是要让世人都认识祂、敬畏祂,因此「当以嘴亲子,恐怕祂发怒,你们便在道中灭亡,因为祂的怒气快要发作。凡投靠祂的,都是有福的」(诗二12)。
- 今天,面对抵挡神的世人,信徒不可滥用廉价的爱心、应许虚假的平安,以致他们心安理得地在无知之中走向灭亡,因为神说:「这恶人必死在罪孽之中;我却要向你讨他丧命的罪」(结三18)。相反,每一个主的门徒都「当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腓二5),求神「发怒追赶他们,从耶和华的天下除灭他们」(66节),好「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稣的名无不屈膝,无不口称『耶稣基督为主』,使荣耀归与父神」(腓二10-11)。而除灭神仇敌的最好方法,就是「劝人与祂和好」(林后五18)。「因为我们作仇敌的时候,且借着神儿子的死,得与神和好」(罗五10),所以我们也当作基督的使者、替基督求世人与神和好(林后五20)!
查阅相关章:
圣经书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