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马太福音第10章多译本对照查经

《马太福音》章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跳转至:

和合本太10:1耶稣叫了十二个门徒来,给他们权柄,能赶逐污鬼,并医治各样的病症。

拼音版太10:1 Yēsū jiào le shí èr ge méntǔ lái, gei tāmen quánbǐng, néng gǎn zhú wūguǐ, bìng yīzhì gèyàng de bìngzhèng.

吕振中太10:1 耶稣呼召了他的十二个门徒,给他们制服污灵的权柄、可以赶逐污灵,也可以治好各样疾病、各样病症。

新译本太10:1 耶稣叫了十二门徒来,赐给他们胜过污灵的权柄,可以赶出污灵和医治各种疾病、各种病症。

现代译太10:1 耶稣召集他的十二个门徒在一起,赐给他们驱逐邪灵和医治各种疾病的权力。

当代译太10:1 耶稣叫了十二个门徒来,设立他们为使徒,将权柄赐给他们,让他们有赶鬼和医病的能力。

思高本太10:1 耶稣将 的十二门徒叫来,授给他们制伏邪魔的权柄,可以驱逐邪魔,医治各种病症,各种疾苦。

文理本太10:1 耶稣召十二门徒、赐之以权、逐邪鬼、医疾病、○

修订本太10:1 耶稣叫了十二个门徒来,给他们权柄,能驱赶污灵和医治各样的疾病。

KJV 英太10:1 And when he had called unto him his twelve disciples, he gave them power against unclean spirits, to cast them out, and to heal all manner of sickness and all manner of disease.

NIV 英太10:1 He called his twelve disciples to him and gave them authority to drive out evil spirits and to heal every disease and sickness.

和合本太10:2这十二使徒的名:头一个叫西门,又称彼得,还有他兄弟安得烈,西庇太的儿子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约翰,

拼音版太10:2 Zhè shí èr shǐtú de míng, tóu yī ge jiào Xīmén, yòu chēng Bǐdé, hái yǒu tā xiōngdi Andéliè. Xībìtaì de érzi Yǎgè, hé Yǎgè de xiōngdi Yuēhàn.

吕振中太10:2 十二使徒的名字是这几个∶第一个是称彼得的西门,还有他的兄弟安得烈、西庇太的儿子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约翰、

新译本太10:2 十二使徒的名字如下:为首的是西门(又名彼得),西门的弟弟安得烈,西庇太的儿子雅各,雅各的弟弟约翰,

现代译太10:2 以下是十二个使徒的名字:第一个是西门(别号彼得),还有他的弟弟安得烈,西庇太的儿子雅各,雅各的弟弟约翰,

当代译太10:2 这十二位使徒的名字如下:西门(又名彼得)、安得烈(彼得的兄弟)、雅各(西庇太的儿子)、约翰(雅各的兄弟)、

思高本太10:2 这是十二宗徒的名字:第一个是称为伯多禄的西满,和他的兄弟安德肋,载伯德的儿子雅各伯和他的弟弟若望,

文理本太10:2 十二使徒之名如左、首西门称彼得、及其弟安得烈、西庇太子雅各、及其弟约翰、

修订本太10:2 这十二使徒的名字如下:头一个叫西门(又称彼得),还有他弟弟安得烈,西庇太的儿子雅各和雅各的弟弟约翰,

KJV 英太10:2 Now the names of the twelve apostles are these; The first, Simon, who is called Peter, and Andrew his brother; James the son of Zebedee, and John his brother;

NIV 英太10:2 These are the names of the twelve apostles: first, Simon (who is called Peter) and his brother Andrew; James son of Zebedee, and his brother John;

和合本太10:3腓力和巴多罗买,多马和税吏马太,亚勒腓的儿子雅各,和达太,

拼音版太10:3 Féilì, hé Bāduōluómǎi, Duōmǎ, hé shuìlì Mǎtaì, Yàlèféi de érzi Yǎgè, hé Dátaì.

吕振中太10:3 腓力和巴多罗买、多马和收税人马太、亚勒腓的儿子雅各和利拜乌、

新译本太10:3 腓力,巴多罗迈,多马,税吏马太,亚勒腓的儿子雅各,达太,

现代译太10:3 腓力,巴多罗买,多马,收税的马太,亚勒腓的儿子雅各,达太,

当代译太10:3 腓力、巴多罗买、多马、马太(作税官的)、雅各(亚勒腓的儿子)、达太、

思高本太10:3 斐理伯和巴尔多禄茂,多默和税吏玛窦, 阿尔斐的儿子雅各伯和达陡,

文理本太10:3 腓力、巴多罗买、多马、税吏马太、亚勒腓子雅各、并达太、

修订本太10:3 腓力和巴多罗买,多马和税吏马太,亚勒腓的儿子雅各,和达太,

KJV 英太10:3 Philip, and Bartholomew; Thomas, and Matthew the publican; James the son of Alphaeus, and Lebbaeus, whose surname was Thaddaeus;

NIV 英太10:3 Philip and Bartholomew; Thomas and Matthew the tax collector; James son of Alphaeus, and Thaddaeus;

和合本太10:4奋锐党的西门,还有卖耶稣的加略人犹大。

拼音版太10:4 Fènruìdǎng de Xīmén, hái yǒu maì Yēsū de Jiālǜe rén Yóudà.

吕振中太10:4 加拿尼(或译∶热心派的)人西门、和加略人犹大、也就是那把耶稣送官的。

新译本太10:4 激进派的西门,和出卖耶稣的加略人犹大。

现代译太10:4 激进党的西门,还有那出卖耶稣的加略人犹大。

当代译太10:4 西门(激进党员)、加略人犹大(出卖耶稣的叛徒)。

思高本太10:4 热诚者西满和负卖耶稣的犹达斯依斯加略。

文理本太10:4 加那尼人西门、与加略人犹大、即卖师者、○

修订本太10:4 激进党的西门,还有出卖耶稣的加略人犹大。

KJV 英太10:4 Simon the Canaanite, and Judas Iscariot, who also betrayed him.

NIV 英太10:4 Simon the Zealot and Judas Iscariot, who betrayed him.

和合本太10:5耶稣差这十二个人去,吩咐他们说:“外邦人的路,你们不要走;撒马利亚人的城,你们不要进;

拼音版太10:5 Yēsū chāi zhè shí èr gèrén qù, fēnfu tāmen shuō, waìbāngrén de lù, nǐmen búyào zǒu. Sāmǎlìyà rén de chéng, nǐmen búyào jìn.

吕振中太10:5 耶稣差遣这十二个人,嘱咐他们说∶「外国人的路、你们不要走;撒玛利亚人的城、你们不要进;

新译本太10:5 耶稣差遣这十二个人出去,并且嘱咐他们:“外族人的路,你们不要走,撒玛利亚人的城,你们也不要进;

现代译太10:5 耶稣差遣这十二个门徒出去,吩咐他们:「不要到外邦人的地区,也不要进撒马利亚人的城市。

当代译太10:5 耶稣就差遣这十二个人出去传福音,而且嘱咐他们说:“外族人的地方不要去,撒马利亚人的城镇不要进,

思高本太10:5 耶稣派遣这十二人,嘱咐他们说:「外邦人的路,你们不要走;撒玛利雅人的城,你们不要进;

文理本太10:5 耶稣遣此十二人、命之曰、异邦之途勿由、撒玛利亚之邑勿入、

修订本太10:5 耶稣差遣这十二个人出去,吩咐他们说:"外邦人的路,你们不要走;撒玛利亚人的城,你们不要进;

KJV 英太10:5 These twelve Jesus sent forth, and commanded them, saying, Go not into the way of the Gentiles, and into any city of the Samaritans enter ye not:

NIV 英太10:5 These twelve Jesus sent out with the following instructions: "Do not go among the Gentiles or enter any town of the Samaritans.

和合本太10:6宁可往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里去。

拼音版太10:6 Néngke wǎng Yǐsèliè jiā míshī de yáng nàli qù.

吕振中太10:6 宁可去找以色列家失掉的羊。

新译本太10:6 却要到以色列家的迷羊那里去。

现代译太10:6 你们要到以色列人中迷失的羊群那里去。

当代译太10:6 只要到以色列人当中,寻找迷失的羊。

思高本太10:6 你们宁可往以色列家迷失了的羊群那里去。

文理本太10:6 宁就以色列家之亡羊也、

修订本太10:6 宁可往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里去。

KJV 英太10:6 But go rather to the lost sheep of the house of Israel.

NIV 英太10:6 Go rather to the lost sheep of Israel.

和合本太10:7随走随传,说:‘天国近了!’

拼音版太10:7 Suí zǒu suí chuán, shuō, tiānguó jìn le.

吕振中太10:7 你们一边走路要一边宣传说∶『天国近了』。

新译本太10:7 你们要一边走一边宣扬说:‘天国近了。’

现代译太10:7 所到的地方要宣讲:『天国快实现了!』

当代译太10:7 “你们要边走边传:‘天国快来临了!’

思高本太10:7 你们在路上应宣讲说:天国临近了。

文理本太10:7 往则宣言曰、天国迩矣、

修订本太10:7 要边走边传,说'天国近了'。

KJV 英太10:7 And as ye go, preach, saying, The kingdom of heaven is at hand.

NIV 英太10:7 As you go, preach this message: 'The kingdom of heaven is near.'

和合本太10:8医治病人,叫死人复活,叫长大麻疯的洁净,把鬼赶出去。你们白白地得来,也要白白地舍去。

拼音版太10:8 Yīzhì bìngrén, jiào sǐ rén fùhuó, jiào zhǎngdà má fēng de jiéjìng, bǎ guǐ gǎn chū qù. nǐmen báibái de de lái, ye yào báibái de she qù.

吕振中太10:8 要治好患病的人,叫死人活起来,使患麻疯属之病的洁净;也要赶鬼;你们白白地领受,也要白白地施与。

新译本太10:8 要医治有病的,叫死人复活,洁净患痲风的,赶出污鬼。你们白白地得来,也应当白白地给人。

现代译太10:8 你们要医治病患,叫死人复活,使麻疯病人洁净,赶鬼。你们白白地得,也要白白地给。

当代译太10:8 而且要医治病人,赶逐邪鬼,使麻疯者痊愈,叫死人复活。你们不费分文而得到的,也要白白地给人。

思高本太10:8 病人,你们要治好;死人,你们要复活;癞病人,你们要洁净; 魔鬼,你们要驱逐,你们白白得来的,也要白白分施。

文理本太10:8 医病、起死、洁癞、逐鬼、尔以不费受之、宜以不费施之、

修订本太10:8 要医治病人,使死人复活,使痲疯病人洁净,把鬼赶出去。你们白白地得来,也要白白地给人。

KJV 英太10:8 Heal the sick, cleanse the lepers, raise the dead, cast out devils: freely ye have received, freely give.

NIV 英太10:8 Heal the sick, raise the dead, cleanse those who have leprosy, drive out demons. Freely you have received, freely give.

和合本太10:9腰袋里不要带金银铜钱。

拼音版太10:9 yào daì lǐ, búyào daì jīn yín tóng qián.

吕振中太10:9 腰袋里不要带金银或铜钱;

新译本太10:9 你们腰袋里不要带金、银、铜钱;

现代译太10:9 钱袋里不要带金、银、铜币;

当代译太10:9 出去时不用储备金钱,也毋须携带行装,因为做工的得到工资是应该的。

思高本太10:9 你不要在腰带 备下金、银、铜钱;

文理本太10:9 勿备金银铜于袋、

修订本太10:9 腰袋里不要带金银铜钱;

KJV 英太10:9 Provide neither gold, nor silver, nor brass in your purses,

NIV 英太10:9 Do not take along any gold or silver or copper in your belts;

和合本太10:10行路不要带口袋,不要带两件褂子,也不要带鞋和拐杖,因为工人得饮食是应当的。

拼音版太10:10 Xíng lù búyào daì kǒudai, búyào daì liǎng jiàn guàzi, ye búyào daì xié hé guǎizhàng. yīnwei gōngrén dé yǐnshí, shì yīngdāng de.

吕振中太10:10 路上不要带口袋,不要带两件褂子,不要带鞋,或带手杖;因为工人是配得其食物的。

新译本太10:10 路上不要带行囊,也不要带两件衣裳,不要带鞋或手杖,因为作工的理当得到供应。

现代译太10:10 出门不要带旅行袋或两件内衣,也不要带鞋子和手杖。因为工人得到供应是应该的。

当代译太10:10 出去时不用储备金钱,也毋须携带行装,因为做工的得到工资是应该的。

思高本太10:10 路上不要带口袋,也不要带两件内衣,也不要穿鞋,也不要带棍杖,因为工人自当有他的食物。

文理本太10:10 途间勿囊、勿二衣、勿履、勿杖、盖工得其食、宜也、

修订本太10:10 途中不要带行囊,不要带两件内衣,也不要带鞋子和手杖,因为工人得饮食是应当的。

KJV 英太10:10 Nor scrip for your journey, neither two coats, neither shoes, nor yet staves: for the workman is worthy of his meat.

NIV 英太10:10 take no bag for the journey, or extra tunic, or sandals or a staff; for the worker is worth his keep.

和合本太10:11你们无论进哪一城,哪一村,要打听那里谁是好人,就住在他家,直住到走的时候。

拼音版太10:11 Nǐmen wúlùn jìn nà yī chéng, nà yī cūn, yào dǎ tīng nàli shuí shì hǎo rén, jiù zhù zaì tā jiā, zhí zhù dào zǒu de shíhou.

吕振中太10:11 你们无论进哪一城哪一村,要探问那里面谁是配得起的人,就住在那里,直到出来的时候。

新译本太10:11 你们无论进哪一座城哪一个村,都要打听谁配接待你们,就住在那里,直到离去。

现代译太10:11 「你们到一个市镇或乡村时,先打听那里有谁愿意接待你们,就住在他家里,直到你们离开那地方。

当代译太10:11 无论到哪个城,哪条村,要先打听哪里是虔诚的人家,就住在那里,直到离开那地。

思高本太10:11 你们不论进了那一城或那一村,查问其中谁是当得起的,就住在那里,直到你们离去。

文理本太10:11 入邑与乡、则访孰为宜者、主之、直至去时、

修订本太10:11 你们无论进哪一城、哪一村,要打听那里谁是合适的人,就住在他家,直住到离开的时候。

KJV 英太10:11 And into whatsoever city or town ye shall enter, enquire who in it is worthy; and there abide till ye go thence.

NIV 英太10:11 "Whatever town or village you enter, search for some worthy person there and stay at his house until you leave.

和合本太10:12进他家里去,要请他的安。

拼音版太10:12 Jìn tā jiā lǐ qù, yào qǐng tāde ān.

吕振中太10:12 你们进那一家,要给那家请安;

新译本太10:12 到他家里的时候,要向他们问安;

现代译太10:12 你们进了一家,就说:『愿你们平安。』

当代译太10:12 你们进那家的时候,就为他们祝福,

思高本太10:12 你们进那一家时,要向它请安。

文理本太10:12 入其家、则祝其安、

修订本太10:12 进他家时,要向那家请安。

KJV 英太10:12 And when ye come into an house, salute it.

NIV 英太10:12 As you enter the home, give it your greeting.

和合本太10:13那家若配得平安,你们所求的平安就必临到那家;若不配得,你们所求的平安仍归你们。

拼音版太10:13 Nà jiā ruò peì dé píngān, nǐmen suǒ qiú de píngān, jiù bì líndào nà jiā. ruò bú peì dé, nǐmen suǒ qiú de píngān réng guī nǐmen.

吕振中太10:13 那家若是配得起,你们的平安就会临到它;若不是配得起,你们的平安自必回归于你们。

新译本太10:13 如果这家是配得的,你们的平安就必临到他们;如果这家不配得,你们的平安仍归你们。

现代译太10:13 如果这家的人欢迎你们,你们为他们求的平安就会临到这家。如果他们不欢迎你们,就收回你们的祝福。

当代译太10:13 如果这家配得蒙福,你们祈求的平安,就赐给他们;但这家若是不配蒙福,所求的平安就仍属於你们。

思高本太10:13 倘若这一家是堪当的,你们的平安就必降临这一家;倘若是不堪当的,你们的平安仍归於你们。

文理本太10:13 其家若宜、尔祝之安必临之、不宜、尔祝之安则归己、

修订本太10:13 那家若配得平安,你们所求的平安就临到那家;若不配得,你们所求的平安仍归你们。

KJV 英太10:13 And if the house be worthy, let your peace come upon it: but if it be not worthy, let your peace return to you.

NIV 英太10:13 If the home is deserving, let your peace rest on it; if it is not, let your peace return to you.

和合本太10:14凡不接待你们、不听你们话的人,你们离开那家或是那城的时候,就把脚上的尘土跺下去。

拼音版太10:14 Fán bù jiēdaì nǐmen, bù tīng nǐmen de huà de rén, nǐmen líkāi nà jiā, huò shì nà chéng de shíhou, jiù bǎ jiǎo shang de chéntǔ duò xià qù.

吕振中太10:14 凡不接待你们、不听你们话的,你们离开那家或是那城的时候,要把你们脚上的飞尘抖掉。

新译本太10:14 如果有人不接待你们,不听你们的话,你们离开那一家那一城的时候,就要把脚上的灰尘跺下去。

现代译太10:14 那不欢迎你们、不听你们话的家或城,你们就离开那里,把脚上的尘土跺掉。

当代译太10:14 那些不接待你们,又不肯听你们教训的人,当你们离开那地方时,就抖掉脚上的尘土吧!

思高本太10:14 谁若不接待你们,也不听你们的话,当你们从那一家或那一城出来,应把尘土从你们的脚上拂去。

文理本太10:14 凡不接尔、不听尔者、出其家其邑、拂去足尘、

修订本太10:14 凡不接待你们,不听你们话的人,你们离开那家,或是那城的时候,要跺掉你们脚上的尘土。

KJV 英太10:14 And whosoever shall not receive you, nor hear your words, when ye depart out of that house or city, shake off the dust of your feet.

NIV 英太10:14 If anyone will not welcome you or listen to your words, shake the dust off your feet when you leave that home or town.

和合本太10:15我实在告诉你们:当审判的日子,所多玛和蛾摩拉所受的,比那城还容易受呢!

拼音版太10:15 Wǒ shízaì gàosu nǐmen, dāng shenpàn de rìzi, Suǒduōmǎ hé Gémólā suǒ shòu de, bǐ nà chéng hái róngyi shòu ne.

吕振中太10:15 我实在告诉你们,当审判的日子,所多玛和蛾摩拉地方所受的,也比那城还容易受呢。

新译本太10:15 我实在告诉你们,在审判的日子,所多玛和蛾摩拉所受的,比那城还轻呢。

现代译太10:15 我实在告诉你们,在审判的日子,所多玛和蛾摩拉所遭受的惩罚比那地方所受的要轻些呢!」

当代译太10:15 我确实地告诉你们,当审判的时候,他们所受的痛苦,比所多玛和蛾摩拉二城所受的还大!

思高本太10:15 我实在告诉你们:在审判的日子,索多玛和哈摩辣地所受的惩罚,比那座城所受的还要轻。

文理本太10:15 我诚语汝、当鞫日、所多玛蛾摩拉之刑、较斯邑犹易受也、○

修订本太10:15 我实在告诉你们,在审判的日子,所多玛和蛾摩拉地方所受的,比那城还容易受呢!"

KJV 英太10:15 Verily I say unto you, It shall be more tolerable for the land of Sodom and Gomorrha in the day of judgment, than for that city.

NIV 英太10:15 I tell you the truth, it will be more bearable for Sodom and Gomorrah on the day of judgment than for that town.

和合本太10:16我差你们去,如同羊进入狼群,所以你们要灵巧像蛇,驯良像鸽子。

拼音版太10:16 Wǒ chāi nǐmen qù, rútóng yáng jìnrù láng qún. suǒyǐ nǐmen yào língqiǎo xiàng shé, xúnliáng xiàng gēzi.

吕振中太10:16 「看吧,我差遣你们如同绵羊在豺狼中间;所以你们要灵巧像蛇,要天真像鸽子。

新译本太10:16 “现在,我差派你们出去,好像羊进到狼群中间;所以你们要像蛇一样机警,像鸽子一样纯洁。

现代译太10:16 「要留意!我派遣你们出去,正像把羊送进狼群中一样。你们要像蛇一样的机警,像鸽子一样的温驯。

当代译太10:16 你们要小心,我派你们出去,就好像把羊送进狼群一般。所以,你们要像蛇一样的机灵,像鸽子一样的驯良。

思高本太10:16 看,我派遣你们好像羊进入狼群中,所以你们要机警如同蛇,纯 如同鸽子。

文理本太10:16 我遣尔似羊入狼中、故当智如蛇、驯如鸽、

修订本太10:16 "看哪!我差你们出去,如同羊进入狼群,所以你们要机警如蛇,纯真如鸽。

KJV 英太10:16 Behold, I send you forth as sheep in the midst of wolves: be ye therefore wise as serpents, and harmless as doves.

NIV 英太10:16 I am sending you out like sheep among wolves. Therefore be as shrewd as snakes and as innocent as doves.

和合本太10:17你们要防备人,因为他们要把你们交给公会,也要在会堂里鞭打你们;

拼音版太10:17 Nǐmen yào fángbeì rén. yīnwei tāmen yào bǎ nǐmen jiāo gei gōnghuì, ye yào zaì gōngtáng biāndǎ nǐmen.

吕振中太10:17 你们要注意提防人,因为他们必把你们送交议会,必在他们的会堂里鞭打你们;

新译本太10:17 你们要小心,因为有人要把你们送交公议会,并要在会堂里鞭打你们;

现代译太10:17 当心,有人要拘捕你们,带你们上法庭,在他们的会堂里鞭打你们。

当代译太10:17 你们不要轻信别人,因为人要出卖你们,把你们逮上法庭,或在会堂里鞭打你们。

思高本太10:17 你们要提防世人,因为他们要把你们交给公议会,要在他们的会堂 鞭打你们;

文理本太10:17 谨防若人、盖将付尔于公会、鞭尔于会堂、

修订本太10:17 你们要防备那些人,因为他们要把你们交给议会,也要在会堂里鞭打你们。

KJV 英太10:17 But beware of men: for they will deliver you up to the councils, and they will scourge you in their synagogues;

NIV 英太10:17 "Be on your guard against men; they will hand you over to the local councils and flog you in their synagogues.

和合本太10:18并且你们要为我的缘故,被送到诸侯君王面前,对他们和外邦人作见证。

拼音版太10:18 Bìngqie nǐmen yào wèi wǒde yuángù, beì sòng dào zhūhóu jūnwáng miànqián, duì tāmen hé waìbāngrén zuò jiànzhèng.

吕振中太10:18 你们必为我的缘故被带到统治官和君王面前,对他们和外国人作见证。

新译本太10:18 你们为我的缘故,也要被带到统治者和君王面前,向他们和外族人作见证。

现代译太10:18 为了我的缘故,你们将被带到统治者和君王面前受审判,向他们和外邦人见证福音。

当代译太10:18 你们要为了我的缘故,被人带到官长和君王面前,向他们和外族人作证。

思高本太10:18 并且你们要为我的缘故,被带到总督和君王前,对他们和外邦人作证。

文理本太10:18 尔将为我故、见解至侯王前、为证于彼、及异邦人、

修订本太10:18 你们要为我的缘故被送到统治者和君王面前,对他们和外邦人作见证。

KJV 英太10:18 And ye shall be brought before governors and kings for my sake, for a testimony against them and the Gentiles.

NIV 英太10:18 On my account you will be brought before governors and kings as witnesses to them and to the Gentiles.

和合本太10:19你们被交的时候,不要思虑怎样说话,或说什么话。到那时候,必赐给你们当说的话,

拼音版太10:19 Nǐmen beì jiāo de shíhou, búyào sīlǜ zenyàng shuōhuà huò shuō shénme huà. dào nàshíhòu, bì cìgei nǐmen dāng shuō de huà.

吕振中太10:19 但他们把你们送官的时侯,你们不要思虑要怎样说话,或说什么话;因为那时候仔们所须要说的话,自会赐给你们。

新译本太10:19 你们被捕的时候,用不着担心说什么和怎么说,因为那时你们必得着当说的话;

现代译太10:19 你们被审问的时候,不要担心说甚麽,或怎样对答;那时候,上帝会指示你们该说的话。

当代译太10:19 当你们被盘问时,不用担心怎样答辩,到了适当的时刻,自有当说的话。

思高本太10:19 当人把你们交出时,你们不要思虑:怎麽说,或说什麽,因为在那时刻,自会赐给你们应说什麽。

文理本太10:19 付尔时、勿虑何以言、何所言、届时必赐尔以何言也、

修订本太10:19 当人把你们交出时,不要担心怎样说话,或说什么话。到那时候,必赐给你们该说的话,

KJV 英太10:19 But when they deliver you up, take no thought how or what ye shall speak: for it shall be given you in that same hour what ye shall speak.

NIV 英太10:19 But when they arrest you, do not worry about what to say or how to say it. At that time you will be given what to say,

和合本太10:20因为不是你们自己说的,乃是你们父的灵在你们里头说的。

拼音版太10:20 Yīnwei bú shì nǐmen zìjǐ shuō de, nǎi shì nǐmen fù de líng zaì nǐmen lǐtou shuō de.

吕振中太10:20 因为说话的不是你们,乃是那在你们里面说话的父的灵。

新译本太10:20 因为说话的不是你们,而是你们的父的灵,是他在你们里面说话。

现代译太10:20 因为你们所说的,不是自己的话,而是你们天父的灵藉着你们说的。

当代译太10:20 因为那时候说话的不是你们,乃是你们父的灵藉着你们说话。

思高本太10:20 因为说话的不是你们,而是你们父的圣神在你们内说话。

文理本太10:20 非尔自言、乃尔父之神、在尔衷言耳、

修订本太10:20 因为不是你们自己说的,而是你们父的灵在你们里面说的。

KJV 英太10:20 For it is not ye that speak, but the Spirit of your Father which speaketh in you.

NIV 英太10:20 for it will not be you speaking, but the Spirit of your Father speaking through you.

和合本太10:21弟兄要把弟兄,父亲要把儿子,送到死地;儿女要与父母为敌,害死他们。

拼音版太10:21 Dìxiōng yào bǎ dìxiōng, fùqin yào bǎ érzi, sòng dào sǐdì. érnǚ yào yǔ fùmǔ wéi dí, haì sǐ tāmen.

吕振中太10:21 弟兄必把弟兄、父亲必把儿女、送到死地;儿女必起来、跟父母为敌,害死他们。

新译本太10:21 弟兄要出卖弟兄,父亲要出卖儿子,甚至把他们置于死地;儿女要悖逆父母,害死他们。

现代译太10:21 「兄弟要出卖兄弟,置他们於死地;父亲也要这样对待儿女;儿女要跟父母作对,并且害死他们。

当代译太10:21 你们的兄弟会出卖你们,你们的父亲会陷害你们,甚至你们的儿女也会背叛谋害你们。

思高本太10:21 兄弟要将兄弟,父亲要将儿子置於死地,儿女也要起来反对父母,要将他们害死。

文理本太10:21 兄弟将致兄弟于死、父之于子亦然、子将攻父母而死之、

修订本太10:21 兄弟要把兄弟、父亲要把儿女置于死地;儿女要起来与父母为敌,害死他们。

KJV 英太10:21 And the brother shall deliver up the brother to death, and the father the child: and the children shall rise up against their parents, and cause them to be put to death.

NIV 英太10:21 "Brother will betray brother to death, and a father his child; children will rebel against their parents and have them put to death.

和合本太10:22并且你们要为我的名被众人恨恶,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

拼音版太10:22 Bìngqie nǐmen yào wèi wǒde míng, beì zhòngrén hèn wù, wéiyǒu rennaì dàodǐ de, bìrán déjiù.

吕振中太10:22 你们必为我的名被众人恨恶;惟独坚忍到末终的,才能得救。

新译本太10:22 你们为我的名,要被众人恨恶,然而坚忍到底的必然得救。

现代译太10:22 为了我,大家要憎恨你们;但是那忍耐到底的人必然得救。

当代译太10:22 因为你们信我,所以每一个人都憎恨你们;但要坚持到底,就必定得救。

思高本太10:22 你们为了我的名字,要被众人所恼恨,唯独坚持到底的,才可得救。

文理本太10:22 且尔以我名见憾于众、惟终忍者得救也、

修订本太10:22 而且你们要为我的名被众人憎恨。但坚忍到底的终必得救。

KJV 英太10:22 And ye shall be hated of all men for my name's sake: but he that endureth to the end shall be saved.

NIV 英太10:22 All men will hate you because of me, but he who stands firm to the end will be saved.

和合本太10:23有人在这城里逼迫你们,就逃到那城里去。我实在告诉你们:以色列的城邑,你们还没有走遍,人子就到了。

拼音版太10:23 Yǒu rén zaì zhè chéng bīpò nǐmen, jiù taó dào nà chéng qù. wǒ shízaì gàosu nǐmen, Yǐsèliè de chéngyì, nǐmen hái méiyǒu zǒu biàn, Rénzǐ jiù dào le.

吕振中太10:23 人在这城里逼迫你们,你们要逃到别的城。我实在告诉你们,以色列的城市、你们还没走完,人子就到了。

新译本太10:23 如果有人在这城迫害你们,就逃到别的城去。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还没有走遍以色列的各城,人子就来到了。

现代译太10:23 他们要是在这城里迫害你们,你们就逃到另一城去。我告诉你们,你们还没有走遍以色列的城市,人子就要来临。

当代译太10:23 如果你们在这地方遭迫害,就避到别处去。我确实地告诉你们,你们走遍以色列各城各镇之前,我已经来了。

思高本太10:23 但是,几时人们在这城迫害你们,你们就逃往另一城去; 我实在告诉你们:直到人子来到时,你们还未走完以色列的城邑。

文理本太10:23 此邑窘逐尔、则奔彼邑、我诚语汝、以色列诸邑、尔行未遍、而人子至矣、○

修订本太10:23 有人在这城迫害你们,就逃到另一城去。我实在告诉你们,以色列的城镇,你们还没有走遍,人子就要来临。

KJV 英太10:23 But when they persecute you in this city, flee ye into another: for verily I say unto you, Ye shall not have gone over the cities of Israel, till the Son of man be come.

NIV 英太10:23 When you are persecuted in one place, flee to another. I tell you the truth, you will not finish going through the cities of Israel before the Son of Man comes.

和合本太10:24学生不能高过先生,仆人不能高过主人。

拼音版太10:24 Xuésheng bùnéng gāo guò xiānsheng, púrén bùnéng gāo guò zhǔrén.

吕振中太10:24 「学生们并不高过先生,奴仆并不高过主人。

新译本太10:24 “学生不能胜过老师,奴仆也不能胜过主人。

现代译太10:24 「学生不能高过老师,奴仆不能高过主人。

当代译太10:24 学生不能超越老师,仆人也不能大过主人。

思高本太10:24 没有徒弟胜过师父的,也没有仆人胜过他主人的;

文理本太10:24 徒不逾师、仆不逾主、

修订本太10:24 "学生不高过老师,仆人不高过主人。

KJV 英太10:24 The disciple is not above his master, nor the servant above his lord.

NIV 英太10:24 "A student is not above his teacher, nor a servant above his master.

和合本太10:25学生和先生一样,仆人和主人一样也就罢了。人既骂家主是别西卜(“别西卜”是鬼王的名),何况他的家人呢!

拼音版太10:25 Xuésheng hé xiānsheng yíyàng, púrén hé zhǔrén yíyàng, ye jiù bà le. rén jì mà jiā zhǔ shì Biéxībǔ, hékuàng tāde jiā rén ne. ( Biéxībǔ shì guǐ wáng de míng )

吕振中太10:25 学生和先生一样,奴仆和主人一样,也就彀了。人既给家主起外号叫别西卜,(即鬼王的别名),岂不更要给他家人起外号么?

新译本太10:25 学生若能像老师一样,奴仆若能像主人一样,也就够了。如果一家之主也被称为别西卜(“别西卜”是鬼王的名字),何况他的家人呢?

现代译太10:25 因此,学生的遭遇跟老师一样,奴仆的遭遇跟主人一样,也该满足了。如果一家的主人被当作鬼王别西卜,家里其他的人岂不是要受更大的凌辱吗?」

当代译太10:25 学生和老师一样,仆人和主人一样,也就算了。既然人骂我这一家之主是‘鬼王’,又何况你们是我的家人呢?

思高本太10:25 徒弟能如他的师父一样,仆人能如他的主人一样,也就够了。若人们称家主为「贝耳则布」,对他的家人更该怎样呢?

文理本太10:25 徒如师、仆如主、足矣、若呼家主为别西卜、(鬼王名)况其家人乎、

修订本太10:25 学生所遭遇的与老师一样,仆人所遭遇的与主人一样,也就够了。既然有人骂一家的主人是'别西卜',更何况他的家人呢?"

KJV 英太10:25 It is enough for the disciple that he be as his master, and the servant as his lord. If they have called the master of the house Beelzebub, how much more shall they call them of his household?

NIV 英太10:25 It is enough for the student to be like his teacher, and the servant like his master. If the head of the house has been called Beelzebub, how much more the members of his household!

和合本太10:26所以,不要怕他们。因为掩盖的事,没有不露出来的;隐藏的事,没有不被人知道的。

拼音版太10:26 Suǒyǐ búyào pà tāmen. yīnwei yǎngaì de shì, méiyǒu bú lù chūlai de. yǐncáng de shì, méiyǒu bú beì rén zhīdào de.

吕振中太10:26 所以不要怕他们;因为掩盖的事没有不被揭露的;隐藏的事没有不被知道的。

新译本太10:26 “所以不要怕他们。没有什么掩盖的事不被揭露,也没有什么秘密是人不知道的。

现代译太10:26 「所以,不要怕人,一切隐藏的事都会被张扬出来,秘密的事也会被泄露。

当代译太10:26 不要害怕那些迫害你们的人。因为没有甚麽是可以长久隐藏的,也没有甚麽是永远不被揭露的秘密。

思高本太10:26 所以你们不要害怕他们,因为没有遮掩的事,将来不被揭露的; 也没有隐藏的事,将来不被知道的。

文理本太10:26 勿惧之、未有藏而不露、隐而不显者也、

修订本太10:26 "所以,不要怕他们,因为掩盖的事没有不显露出来的,隐藏的事也没有不被知道的。

KJV 英太10:26 Fear them not therefore: for there is nothing covered, that shall not be revealed; and hid, that shall not be known.

NIV 英太10:26 "So do not be afraid of them. There is nothing concealed that will not be disclosed, or hidden that will not be made known.

和合本太10:27我在暗中告诉你们的,你们要在明处说出来;你们耳中所听的,要在房上宣扬出来。

拼音版太10:27 Wǒ zaì ànzhōng gàosu nǐmen de, nǐmen yào zaì míngchù shuō chūlai. nǐmen er zhōng suǒ tīng de, yào zaì fáng shang xuānyáng chūlai.

吕振中太10:27 我在暗中告诉你们的,你们要在大白日天说出来;你们耳中所听的,要在房顶上宣传出来。

新译本太10:27 我在暗处告诉你们的,你们要在明处讲出来;你们听见的耳语,要在房顶上宣扬出来。

现代译太10:27 我在暗中所告诉你们的,你们要在光天化日之下说出来;你们私下听到的话,也要当众宣布。

当代译太10:27 你们要把我私下告诉你们的事当众宣扬;把你们耳中所听见的,在屋顶上传扬。

思高本太10:27 我在暗中给你们所说的,你们要在光天化日之下报告出来,你们由耳中所听到的,要在屋顶上张扬出来。

文理本太10:27 我语尔于暗者、当述之于光明、尔所聆于耳者、当宣之于屋上、

修订本太10:27 我在暗中告诉你们的,你们要在明处说出来;你们耳中所听的,要在屋顶上宣扬出来。

KJV 英太10:27 What I tell you in darkness, that speak ye in light: and what ye hear in the ear, that preach ye upon the housetops.

NIV 英太10:27 What I tell you in the dark, speak in the daylight; what is whispered in your ear, proclaim from the roofs.

和合本太10:28那杀身体不能杀灵魂的,不要怕他们;惟有能把身体和灵魂都灭在地狱里的,正要怕他。

拼音版太10:28 Nà shā shēntǐ bùnéng shā línghún de, búyào pà tāmen. wéiyǒu néng bǎ shēntǐ hé línghún dōu miè zaì dìyù lǐ de, zhèng yào pà tā.

吕振中太10:28 对那些杀身体而不能杀灵魂的,你们不要怕;惟独对那能把灵魂又把身体都灭在地狱(或译∶垃圾坑;希腊文∶欣嫩子谷)里的,你们倒要伯。

新译本太10:28 那些杀身体却不能杀灵魂的,不要怕他们;倒要怕那位能把灵魂和身体都投入地狱里的。

现代译太10:28 那只能杀害肉体、却不能杀灭灵魂的,不用害怕;要惧怕的是上帝,只有他能把人的肉体和灵魂都投进地狱。

当代译太10:28 那些只能杀害肉体,不能毁灭灵魂的人,不用怕他;但那位有权毁灭身体灵魂的上帝,才要畏惧他。

思高本太10:28 你们不要怕那杀害肉身,而不能杀害灵魂的;但更要害怕那能使灵魂和肉身陷於地狱中的。

文理本太10:28 杀身而不能杀魂者、勿惧之、宁惧能灭身及魂于地狱者、

修订本太10:28 那杀人身体但不能灭人灵魂的,不要怕他们;惟有那能在地狱里毁灭身体和灵魂的,才要怕他。

KJV 英太10:28 And fear not them which kill the body, but are not able to kill the soul: but rather fear him which is able to destroy both soul and body in hell.

NIV 英太10:28 Do not be afraid of those who kill the body but cannot kill the soul. Rather, be afraid of the One who can destroy both soul and body in hell.

和合本太10:29两个麻雀不是卖一分银子吗?若是你们的父不许,一个也不能掉在地上。

拼音版太10:29 Liǎng ge máquè, bú shì maì yī fēn yínzi ma. ruò shì nǐmen de fù bù xǔ, yī ge ye bùnéng diào zaì dì shang.

吕振中太10:29 两只麻雀(或译∶小鸟)不是卖『一日工钱』的十分之一(希腊文∶阿撒利翁)么?然而没有一只能在你们的父以外掉在地上的。

新译本太10:29 两只麻雀不是卖一个大钱吗?但你们的父若不许可,一只也不会掉在地上。

现代译太10:29 两只麻雀固然用一个铜钱就买得到,但是你们的天父若不许可,一只也不会掉在地上。

当代译太10:29 麻雀虽然值不了多少,但天父若不许,一只也不会掉在地上。

思高本太10:29 两只麻雀不是卖一个铜钱吗?但若没有你们天父的许可,它们中连一只也不会掉在地上。

文理本太10:29 二雀非一分金售乎、然非尔父许之、其一不陨于地、

修订本太10:29 两只麻雀不是卖一铜钱吗?你们的父若不许,一只也不会掉在地上。

KJV 英太10:29 Are not two sparrows sold for a farthing? and one of them shall not fall on the ground without your Father.

NIV 英太10:29 Are not two sparrows sold for a penny? Yet not one of them will fall to the ground apart from the will of your Father.

和合本太10:30就是你们的头发也都被数过了。

拼音版太10:30 Jiù shì nǐmen de tóufa, ye dōu beì shǔ guo le.

吕振中太10:30 你们呢,就是你们的头发也都被数过呢。

新译本太10:30 甚至你们的头发都一一数过了。

现代译太10:30 至於你们,连你们的头发也都数过了。

当代译太10:30 你们的头发,天父都数过了,

思高本太10:30 就是你们的头发,也都一一数过了。

文理本太10:30 尔发亦悉见数、

修订本太10:30 就是你们的头发也都数过了。

KJV 英太10:30 But the very hairs of your head are all numbered.

NIV 英太10:30 And even the very hairs of your head are all numbered.

和合本太10:31所以,不要惧怕!你们比许多麻雀还贵重。

拼音版太10:31 Suǒyǐ búyào jùpà. nǐmen bǐ xǔduō máquè hái guìzhòng.

吕振中太10:31 所以别怕了;你们、比麻雀贵重得多呢。

新译本太10:31 所以不要怕,你们比许多麻雀贵重得多呢。

现代译太10:31 所以,不要怕,你们比许多麻雀要贵重得多呢!」

当代译太10:31 那麽你们还怕甚麽呢?难道你们不比麻雀贵重吗?

思高本太10:31 所以,你们不要害怕;你们比许多麻雀还贵重呢!

文理本太10:31 故勿惧、尔较多雀尤贵也、

修订本太10:31 所以,不要惧怕,你们比许多的麻雀还贵重!"

KJV 英太10:31 Fear ye not therefore, ye are of more value than many sparrows.

NIV 英太10:31 So don't be afraid; you are worth more than many sparrows.

和合本太10:32凡在人面前认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认他;

拼音版太10:32 Fán zaì rén miànqián rèn wǒde, wǒ zaì wǒ tiān shang de fù miànqián, ye bì rèn tā.

吕振中太10:32 所以凡在人面前承认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承认他;

新译本太10:32 “凡在人面前承认我的,我在我天父面前也要承认他;

现代译太10:32 「那在人面前认我的,我在我天父面前也要认他;

当代译太10:32 凡公开承认我的,我在天父面前,也必定承认他;

思高本太10:32 凡在人前承认我的, 我在我天上的父前也必承认他;

文理本太10:32 凡认我于人前、我亦认之于我天父前、

修订本太10:32 "所以,凡在人面前认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认他;

KJV 英太10:32 Whosoever therefore shall confess me before men, him will I confess also before my Father which is in heaven.

NIV 英太10:32 "Whoever acknowledges me before men, I will also acknowledge him before my Father in heaven.

和合本太10:33凡在人面前不认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不认他。

拼音版太10:33 Fán zaì rén miànqián bú rèn wǒde, wǒ zaì wǒ tiān shang de fù miànqián, ye bì bú rèn tā.

吕振中太10:33 凡在人面前否认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否认他。

新译本太10:33 在人面前不认我的,我在我天父面前也要不认他。

现代译太10:33 那在人面前不认我的,我在天父面前也不认他。」

当代译太10:33 凡公开不承认我的,我在天父面前,也必不认他。

思高本太10:33 但谁若在人前否认我,我在我天上的父前也必否认他。

文理本太10:33 凡不认我于人前、我亦不认之于我天父前、○

修订本太10:33 凡在人面前不认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不认他。"

KJV 英太10:33 But whosoever shall deny me before men, him will I also deny before my Father which is in heaven.

NIV 英太10:33 But whoever disowns me before men, I will disown him before my Father in heaven.

和合本太10:34你们不要想,我来是叫地上太平;我来并不是叫地上太平,乃是叫地上动刀兵。

拼音版太10:34 Nǐmen búyào xiǎng wǒ lái, shì jiào dì shang taìpíng. wǒ lái bìng bú shì jiào dì shang taìpíng, nǎi shì jiào dì shang dòng dāobīng.

吕振中太10:34 「不要以为我来是是把和平带到地上;我来并不是带和平,乃是带刀剑。

新译本太10:34 “你们不要以为我来了,是要给地上带来和平;我并没有带来和平,却带来刀剑,

现代译太10:34 「不要以为我是带和平到世上来的;我并没有带来和平,而是带来刀剑。

当代译太10:34 不要以为我来了,会使天下太平,我来只会引起种种的纠纷,

思高本太10:34 你们不要以为我来,是为把平安带到地上;我来不是为带平安,而是带刀剑,

文理本太10:34 勿意我来施和平于世、我来非施和平、乃兴戎耳、

修订本太10:34 "你们不要以为我来是带给地上和平,我来并不是带来和平,而是刀剑。

KJV 英太10:34 Think not that I am come to send peace on earth: I came not to send peace, but a sword.

NIV 英太10:34 "Do not suppose that I have come to bring peace to the earth. I did not come to bring peace, but a sword.

和合本太10:35因为我来是叫‘人与父亲生疏,女儿与母亲生疏,媳妇与婆婆生疏。

拼音版太10:35 Yīnwei wǒ lái, shì jiào rén yǔ fùqin shēngshū, nǚér yǔ mǔqin shēngshū, xífù yǔ pópo shēngshū.

吕振中太10:35 因为我来、是叫人跟父亲割绝,女儿跟母亲割绝,儿媳妇跟婆婆割绝;

新译本太10:35 因为我来了是要叫人分裂:人与父亲作对,女儿与母亲作对,媳妇与婆婆作对,

现代译太10:35 我来是要使儿子反对他的父亲,女儿反对她的母亲,媳妇反对她的婆婆。

当代译太10:35 例如父子不和、母女不和、婆媳不和,

思高本太10:35 因为我来,是为叫人脱离自己的父亲,女儿脱离自己的母亲,儿媳脱离自己的婆母;

文理本太10:35 盖我来、俾子疏其父、女疏其母、妇疏其姑、

修订本太10:35 因为我来是要叫 '人与父亲对立, 女儿与母亲对立, 媳妇与婆婆对立。

KJV 英太10:35 For I am come to set a man at variance against his father, and the daughter against her mother, and the daughter in law against her mother in law.

NIV 英太10:35 For I have come to turn "'a man against his father, a daughter against her mother, a daughter-in-law against her mother-in-law--

和合本太10:36人的仇敌就是自己家里的人。’

拼音版太10:36 Rén de chóudí, jiù shì zìjǐ jiā lǐ de rén.

吕振中太10:36 人的仇敌竟是他自己家里的人。

新译本太10:36 人的仇敌就是自己的家人。

现代译太10:36 人的仇敌就是自己家里的人。

当代译太10:36 一家的人要互相反目,变成仇敌。

思高本太10:36 所以,人的仇敌,就是自己的家人。

文理本太10:36 而仇敌即家人矣、

修订本太10:36 人的仇敌就是自己家里的人。'

KJV 英太10:36 And a man's foes shall be they of his own household.

NIV 英太10:36 a man's enemies will be the members of his own household.'

和合本太10:37爱父母过于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爱儿女过于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

拼音版太10:37 Aì fùmǔ guòyú aì wǒde, bú peì zuò wǒde méntǔ, aì érnǚ guòyú aì wǒde, bú peì zuò wǒde méntǔ.

吕振中太10:37 爱父亲或母亲过于爱我的,配不起我;爱儿子或女儿过于爱我的,配不起我;

新译本太10:37 爱父母过于爱我的,不配作属我的;爱儿女过于爱我的,不配作属我的;

现代译太10:37 「那爱父母胜过爱我的,不配跟从我;那爱子女胜过爱我的,不配跟从我;

当代译太10:37 爱父母过於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爱儿女过於爱我的人,不配作我的门徒;

思高本太10:37 谁爱父亲或母亲超过我,不配是我的;谁爱儿子或女儿超过我,不配是我的。

文理本太10:37 爱父母逾于我者、不宜乎我也、爱子女逾于我者、不宜乎我也、

修订本太10:37 爱父母胜过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爱儿女胜过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

KJV 英太10:37 He that loveth father or mother more than me is not worthy of me: and he that loveth son or daughter more than me is not worthy of me.

NIV 英太10:37 "Anyone who loves his father or mother more than me is not worthy of me; anyone who loves his son or daughter more than me is not worthy of me;

和合本太10:38不背着他的十字架跟从我的,也不配作我的门徒。

拼音版太10:38 Bù bēi zhe tāde shízìjià gēn cóng wǒde, ye bú peì zuò wǒde méntǔ.

吕振中太10:38 不拿着自己的十字架来跟从我的,也配不起我。

新译本太10:38 凡不背起自己的十字架来跟从我的,也不配作属我的。

现代译太10:38 那不肯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着我脚步走的,也不配跟从我。

当代译太10:38 不肯背着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

思高本太10:38 谁不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随我,不配是我的。

文理本太10:38 不负其十架而从我者、亦不宜乎我也、

修订本太10:38 不背自己的十字架跟从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

KJV 英太10:38 And he that taketh not his cross, and followeth after me, is not worthy of me.

NIV 英太10:38 and anyone who does not take his cross and follow me is not worthy of me.

和合本太10:39得着生命的,将要失丧生命;为我失丧生命的,将要得着生命。

拼音版太10:39 Dé zhaó shēngmìng de, jiāngyào shīsàng shēngmìng. wèi wǒ shīsàng shēngmìng de, jiāngyào de zhe shēngmìng.

吕振中太10:39 获得性命的,乃失掉性命;为了我的缘故失掉性命的,乃获得性命。

新译本太10:39 顾惜自己生命的,必要丧掉生命;但为我牺牲生命的,必要得着生命。

现代译太10:39 那想保存自己生命的,反而要丧失生命;那为着我而失掉生命的,反而要得到生命。」

当代译太10:39 获得生命的,反而会失去生命;但为我舍弃生命的,却能获得生命。

思高本太10:39 谁获得自己的性命,必要丧失性命;谁为我的缘故,丧失了自己的性命,必要获得性命。

文理本太10:39 得生命者、将丧之、为我而丧生命者、将得之、○

修订本太10:39 得着性命的,要丧失性命;为我丧失性命的,要得着性命。"

KJV 英太10:39 He that findeth his life shall lose it: and he that loseth his life for my sake shall find it.

NIV 英太10:39 Whoever finds his life will lose it, and whoever loses his life for my sake will find it.

和合本太10:40人接待你们,就是接待我;接待我,就是接待那差我来的。

拼音版太10:40 Rén jiēdaì nǐmen, jiù shì jiēdaì wǒ. jiēdaì wǒ, jiù shì jiēdaì nà chāi wǒ lái de.

吕振中太10:40 「接待你们的、就是接待我;接待我的、就是接待那差遣我的。

新译本太10:40 “接待你们的,就是接待我;接待我的,就是接待那差我来的。

现代译太10:40 「谁接待你们就是接待我;接待我就是接待差我来的那一位。

当代译太10:40 接待你们的,就等於接待我;接待我的,就是接待那位差我来的父。

思高本太10:40 谁接纳你们,就是接纳我;谁接纳我,就是接纳那派遣我来的。

文理本太10:40 接尔者、即接我、接我者、即接遣我者也、

修订本太10:40 "接纳你们的就是接纳我;接纳我的就是接纳差遣我来的那位。

KJV 英太10:40 He that receiveth you receiveth me, and he that receiveth me receiveth him that sent me.

NIV 英太10:40 "He who receives you receives me, and he who receives me receives the one who sent me.

和合本太10:41人因为先知的名接待先知,必得先知所得的赏赐;人因为义人的名接待义人,必得义人所得的赏赐。

拼音版太10:41 Rén yīnwei xiānzhī de míng jiēdaì xiānzhī, bì dé xiānzhī suǒ dé de shǎngcì, rén yīnwei yì rén de míng jiēdaì yì rén, bì dé yì rén suǒ dé de shǎngcì.

吕振中太10:41 为尊神言人的名而接待神言人的、必得着神言人所得的赏报;为尊义人的名而接待义人的、必得着义人所得的赏报。

新译本太10:41 因先知的名接待先知的,必得先知所得的赏赐;因义人的名接待义人的,必得义人所得的赏赐。

现代译太10:41 为了某人是上帝的使者而接待他的,一定会分享使者所得的奖赏;为了某人是义人而接待他的,也一定会分享义人的奖赏。

当代译太10:41 为了某人是先知而接待他的,那人必得着和先知一样的赏赐;为了某人是义人而接待他的,那人必得着和义人一样的赏赐。

思高本太10:41 谁接纳一位先知,因他是先知,将领受先知的赏报;谁接纳一位义人,因他是义人,将领受义人的赏报。

文理本太10:41 接先知以其为先知者、得先知之赏、接义人以其为义人者、得义人之赏、

修订本太10:41 把先知当作先知接纳的,必得先知的赏赐;把义人当作义人接纳的,必得义人的赏赐。

KJV 英太10:41 He that receiveth a prophet in the name of a prophet shall receive a prophet's reward; and he that receiveth a righteous man in the name of a righteous man shall receive a righteous man's reward.

NIV 英太10:41 Anyone who receives a prophet because he is a prophet will receive a prophet's reward, and anyone who receives a righteous man because he is a righteous man will receive a righteous man's reward.

和合本太10:42无论何人,因为门徒的名,只把一杯凉水给这小子里的一个喝,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人不能不得赏赐。”

拼音版太10:42 Wúlùn hé rén, yīnwei méntǔ de míng, zhǐ bǎ yī bēi liáng shuǐ gei zhè xiǎozi lǐ de yī ge hē, wǒ shízaì gàosu nǐmen, zhè rén bùnéng bùdé shǎngcì.

吕振中太10:42 无论何人、为尊门徒的名、只把一杯凉水给这些微小者之一喝,我实在告诉你们,他必定不失掉他的赏报。」

新译本太10:42 无论谁因门徒的名,只把一杯凉水给这些微不足道的人中的一个喝,我实在告诉你们,他决不会得不到他的赏赐。”

现代译太10:42 我实在告诉你们,无论是谁,就算拿一杯冷水给门徒中最微小的一个喝,只因那个人是我的门徒,就一定会得到奖赏。」

当代译太10:42 无论是谁,为了某人是我的门徒,(虽然这门徒是个小辈),就给他一杯清凉的水喝,我确实地告诉你们,那人也不能不获得赏赐。”

思高本太10:42 谁若只给这些小子中的一个,一杯凉水喝,因他是门徒,我实在告诉你们,他决失不了他的赏报。

文理本太10:42 第以杯水饮此小子之一、以其为吾徒也、我诚语汝、彼必不失其赏也、

修订本太10:42 无论谁,只因门徒的名,就算把一杯凉水给这些小子中的一个喝,我实在告诉你们,他一定会得到赏赐。"

KJV 英太10:42 And whosoever shall give to drink unto one of these little ones a cup of cold water only in the name of a disciple, verily I say unto you, he shall in no wise lose his reward.

NIV 英太10:42 And if anyone gives even a cup of cold water to one of these little ones because he is my disciple, I tell you the truth, he will certainly not lose his reward."

马太福音第10章-灵修版圣经注释

马太福音第十章   计算跟随基督之代价 

  太 10:1> 昔日祂呼召了十二门徒,如果祂现在呼召你,你会…… 

  10:1 耶稣呼召了十二位门徒,祂用特别的方式选召他们去服事祂。基督今日呼召我们,祂不会强迫我们去做我们不愿意做的事,我们可以选择跟随祂或留在后面。当基督呼召你去跟随祂时,你如何回应呢? 

  太 10:2-4> 我又没有什么才干,如何可以事奉神? 

  10:2-4 耶稣呼召了不同的人
──马太福音第10章渔夫、激进党人、税吏作祂的门徒,祂呼召平民老百姓和杰出领袖、富有的和贫穷的、知识分子和文盲。今天许多人都认为只有某些人才有资格跟随基督,但主耶稣却不是这样认为。神能够使用任何人,不管那人觉得自己何等卑微。你觉得自己很微小、没有价值吗?要切记神会使用平凡的人去做祂那不平凡的工作。 

  太 10:3-4> 圣经人物的别名真多,这个巴多罗买又是谁? 

  10:3-4 巴多罗买可能是拿但业的别名(参约 1:45-51 ),达太就是雅各的儿子犹大。奋锐党是当时一个激进的政党,主张以暴力推翻罗马在以色列的统治。(有关门徒名单,请参可 3:16-19 ;路 6:14-16 ;徒 1:13 。) 

  太 10:5-6> 救恩不是普世性的吗?为何耶稣叫门徒不要进外邦人的城? 

  10:5-6 凡不是犹太人的都是外邦人,撒马利亚人是以色列人被掳后(参王下 17:24 ),跟外族人通婚所形成的混血民族。耶稣吩咐门徒单单到犹太人当中,因为神拣选了犹太人(参罗 1:16 ),先要把福音传给他们,再由他们把福音传遍世界。犹太门徒和使徒把基督复活的好消息传遍整个罗马帝国,不久外族人就涌进教会。圣经清楚教导,神的救赎信息是给予全人类的,不论种族、性别或国籍(参创 12:2-3 ;赛 25:6 ; 56:3-7 ;玛 1:11 ;徒 10:34-35 ;罗 3:29-30 ;加 3:28 )。 

  太 10:7> 耶稣说:“天国近了”,可你知道“近”在哪儿吗? 

  10:7 犹太人正等待着弥赛亚来临,为他们带来祂的王国,他们盼望一个政治军事的强国,把他们从罗马的统治中释放出来,恢复昔日大卫和所罗门时代的辉煌,但耶稣所说的是属灵的国度。今天,福音就是天国仍然接近我们,耶稣就是弥赛亚,祂已经开始了祂在地上在跟从祂的人心中的国度,有一天祂的国度会完全实现,那时邪恶势力会被毁灭,所有人都会和睦共处。 

  太 10:8> 若有余,我就与人分享
──马太福音第10章你是这样想吗? 

  10:8 耶稣给门徒一个如何去服事别人的原则:“你们白白地得来,也要白白地舍去”。因为神倾福予我们,我们应该慷慨地把自己的时间、爱心和财物与他人分享。 

  太 10:10> 传道人、牧师也需要人关照?他们不是有不绝的爱去关心人吗? 

  10:10 耶稣说那些工人应当得到照顾,应该得到食物和安身之所,作为服事人的回报。你要关心传道人、宣教士、主日学教师和藉着服事你去事奉神的人(参林前 9:9-10 ;提前 5:17 )。 

  太 10:10> 出门当然要带鞋子,为什么作门徒就不用带? 

  10:10 马可福音记载耶稣要门徒穿鞋和带备拐杖(参可 6:8 ),而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则记载不要带鞋和拐杖(参路 9:3 ),好像有出入,其实不是。耶稣的意思可能是叫他们除了脚上所穿的鞋子和手中拿着的拐杖,不要带“额外”的鞋子。无论如何,原则是他们只要预备自己职责和旅途所需用的东西就够了,以免行李多累赘。 

  太 10:14> 跺掉脚上的尘土,究竟有什么意思? 

  10:14 为什么耶稣告诉门徒倘若某城市或家庭不接待他们,离开时要跺掉脚上的尘土呢?虔诚的犹太人离开外族的城市时,往往会跺掉脚上的尘土表示他们与外族人的风俗无关。门徒跺掉脚上犹太人城市的尘土,表明这个犹太人的城市或家庭拒绝接受弥赛亚,失去了跟从基督的机会,作了错误的抉择,而且这些人与门徒无关。你是否接纳从神而来的教训?假若你漠视圣灵的催促,你可能不再有机会了。 

  太 10:15> 罪恶的城市,悲哀的下场;你有为那些听过福音而不信的人担过心吗? 

  10:15 所多玛和蛾摩拉这两个城市极其邪恶,被神降火烧毁(参创 19:24-25 )。有机会听福音而拒绝接受的人,在审判时比在这些邪恶城市中从未曾听闻福音的人处境更糟! 

  太 10:16> 灵巧像蛇,驯良像鸽子
──马太福音第10章做人岂不摇摆不定? 

  10:16 法利赛人的攻击就如凶猛的豺狼,门徒惟有盼望他们的大牧者来保护他们。我们可能也面对类似的危难,要像门徒一样,不单驯良如鸽子,也要敏锐和审慎,不要迷迷糊糊地被人利用,也不要作虚伪的欺骗者。我们必须平衡智慧和驯良两方面,去完成神的工作。 

  太 10:17-22> 我的家人都不理睬我,为何我仍要信耶稣? 

  10:17-22 不久这些门徒就要经历这些苦难(参徒 5:40 ; 12:1-3 ),不但是来自政府法庭的,也包括亲人、朋友的逼迫( 10:21 )。为神而活往往会带来逼迫,同时也带来宣讲福音的机会。在逼迫中,我们要有信心,因为耶稣“已经胜了世界”(参约 16:33 ),忍耐到底的人将必得救( 10:22 )。 

  太 10:19-20> 传福音的时候很紧张?不如听听耶稣对你说的…… 

  10:19-20 耶稣告诉门徒当他们因为传福音的缘故而被捕时,不用担心怎样答辩,神的灵会引领他们说话(参徒 4:8-14 )。但有些人却误以为传福音不必作准备工作,因为神会照应一切。其实,圣经教导我们要小心预备如何应对(参西 4:6 ),耶稣只叫我们不要担心,而不是叫我们不必作准备工作。 

  太 10:22> “忍耐到底”,到底为谁? 

  10:22 “忍耐到底”并不是得救的方法,却是真正委身于耶稣的凭证;坚持并不是赚取救恩的方法,只是真正敬虔的生命所应有的表现而已。 

  太 10:23> 为义受逼迫的人既然有福,为何耶稣要我逃? 

  10:23 基督警告门徒要逃避未到时机的殉道,逼迫未变得太大之前,就要离开。我们须完成许多工作,也须接触许多人,这些工作直到基督再来才会完成,惟有在祂回来之后,整个世界才会晓得祂的真正身分( 24:14 ;参罗 14:9-12 )。 

  太 10:25> 为了耶稣的缘故,你可能会被人污蔑,你可有心理准备? 

  10:25 别西卜是苍蝇之主和鬼王,其实法利赛人是称耶稣为“撒但”( 9:34 ),控告祂靠着别西卜的能力赶鬼( 12:24 )。有时人会把善称为恶,完美的耶稣也曾被指为邪恶,祂的门徒也要准备接受相似的污蔑,但坚持到底的人将会得到平反( 10:22 )。 

  太 10:29-31> 照照镜,看一看,你看到一个怎样的自己?你猜神又如何看你? 

  10:29-31 耶稣说神关心各样的事情,甚至是麻雀的需要。你比那些小鸟贵重得多,神甚至差遣祂独生的儿子为你而死(参约 3:16 )。祂给你尊贵的地位,你不必害怕别人的恐吓或困难的考验,这些都不能动摇神对你的爱,也不能把圣灵从你心里赶走。但并不表示祂将会免去你一切的困难( 10:17 , 21 ),生命的价值就在这些生活的磨难与受辱中承受真实的考验,在其中屹立不倒就显出其真正的价值。在困难中仍然坚信基督的人,才真正得到这长存价值,必获得极大的赏赐( 5:11-12 )。 

  太 10:34> 和平之君耶稣却不带来和平?那祂又带来什么? 

  10:34 耶稣带来的和平,并非那种掩饰彼此歧见而粉饰出来的和谐。选择跟随耶稣的人和不跟随耶稣的人之间一定会有矛盾和不和,但我们可以盼望总有一天矛盾可以化解。(有关耶稣作为和平使者的讨论,请参 5:9 ;赛 9:6 ;约 14:27 。) 

  太 10:34-39> 如果你的家人要求你拜偶像,你会不会因此与他们大吵大闹? 

  10:34-39 委身基督可能会使我们与朋友和所爱的人分隔。耶稣这样说并不是鼓励我们违背父母或在家中引起纷争,反而显明祂要求我们作决定。由于有些人跟从祂,有些则拒绝,两者之间必引起无可避免的冲突。当我们背起十字架跟从祂,我们与别人不同的价值观、道德、目标和决定,就必使我们与他人有距离。不要忽略你的家人,但也不要忘记你对神的委身比他们更重要,祂应该在你生命的首位。 

  太 10:37> 爱家庭不是神的律法吗?耶稣何出此言? 

  10:37 耶稣呼召我们,不是要我们寻求生命的舒适和安宁,而是要我们承担一个更高的使命。爱家庭是神的律法,但有时这分爱也可能成为只顾个人利益的一个藉口,叫我们不去事奉神,不去做祂的工。 

  太 10:38> 十字架的道路,太难行了吧,你会走上吗? 

  10:38 背起我们的十字架来跟从耶稣,是公开承认与基督的关系,经历别人的反对,并愿意为祂的缘故面对任何事,甚至为祂受苦受死。 

  太 10:39> “得”与“失”之间,是一个银币的两面?有多少距离? 

  10:39 这节经文显示出真理的两面:抓紧生命可能使我们在今生和来生丧失从神而来最好的东西。当我们愈喜爱今生的报酬
──马太福音第10章享受、权势、受拥戴、经济保障,就愈会发现这些东西是何等虚空。因此,享受生命的最佳途径,就是放弃贪恋世上报酬的心,自由地跟从基督,这样,我们将会承受永生,并立刻开始经历跟从祂的好处。 

  太 10:42> 有所付出,总期盼赞美;在服事别人时,你的心在想什么? 

  10:42 我们如何对待别人可以用来量度我们爱神之心。耶稣以给一个口渴小孩一杯凉水的例子,作为无私服事的榜样。神视自己为领受者一样,注意每一件我们做或没有做的善事。今天你是否无私地服事他人呢?虽然可能没有人看见,但神注意着你的善行。
──马太福音第10章《灵修版圣经注释》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马太福音第10章-丁道尔圣经注释

马太福音第十章   ii. 十二使徒(十 1 ~ 4 ) 

  为了实际地解决需要作工的人的问题,耶稣召集了 祂的十二个门徒 。这里说的不是挑选(与可三 13 ~ 15 ,路六 13 不一样),而是对他们的委任。他们第一次以一个小组的形式来到耶稣的跟前,这个组就是要去执行使命的(参看第 2 节使徒的注释)。后面在十九 28 里还谈到了他们以后作领袖的意思,还说明为什么耶稣单单选了十二个门徒:那是为了和以色列的十二支派相一致,还有其资料也证明,耶稣把跟随祂的最亲密的几个人看作是神真正子民的代表。对 权柄 的理解,请见前面九 6 ~ 8 的注释 (同时参七 29 ,八 9 );以往是耶稣亲自显示权柄,这正是祂传道工作的主要方面,现在祂将权柄授予祂的门徒,他们一样地去治病;用来描写他们这一使命的话和在四 23 和九 35 中用来描写耶稣使命的话一模一样。请看十 7 ~ 8 的注释 ,便可看到耶稣的使命与其门徒的使命是多么的一致;所以说,门徒们所得的是行使使命的权柄,并不是在社会上当领袖的权柄。 污鬼 (参十二 43 ;中文译本中又译邪灵
──马太福音第10章译注)在马太福音中统称“鬼”( demons )(参九 32 ~ 34 ),有时则简称“灵”( spirits ,八 16 ,十二 45 )。 

  2.   使徒 一词只见于马太福音这一节,其他地方他都用“十二个(门徒)”:十一 1 ,二十 17 ,二十六 14 、 20 、 47 等。路加(和保罗)在述圣餐时用“使徒”,其他福音书和马太一样,只在谈使命时用,故使徒是指那“被差遣的”,请看四 18 的注释 ,以了解 西门 和 安得烈 (还有第 3 节的 腓力 )。 头一个 ,若只为表示名单的开始,是没有必要用的,既用于彼得,便可见彼得在全组中地位的重要,这点在十六 16 ~ 19 里将说得十分明确;四部福音书一致同意彼得是门徒之中的领袖,他和 西庇太的两个儿子 又形成了一个备受信任的核心(十七 1 ,二十六 37 ;可五 37 ,十三 3 )。 

  3 ~ 4.  有关十二人中的其他成员,资料并不多,加略人犹大是个例外。 巴多罗买 传说就是拿但业,只见于约翰福音,但无一处提到拿但业是十二人中的一个。马太的名字与其职务并提,目的是说明,他就是在九 9 里提到的被召的马太;此外,提到雅各时,说他是亚勒腓的儿子;提到西门时,提了他的绰号彼得,都是为了与人们熟悉的同名者区分开来。达太其人除在马太和马可的名单上出现之外,再无一处提起过,路加(六 16 和徒一 13 )则把他换成了“雅各的儿子犹大”〔参,约十四 22 “犹大(不是加略人犹大)”〕,而马太和马可的某些手抄本中又写作“利巴尔”。马太和彼得的情况(见四 18 注释 )说明,一个人可能用不止一个名字,但也可能是因为内部圈子的人员总不完全确定,或是对那第十二个不出头露面的人是谁,判断不准之故。 Cananaean 一字在路加福音里是 Zealot (中文译作“ 奋锐党 ”),可能是由亚兰文中奋锐党的名称 qan~

  ana~ 而来。在耶稣的年代,奋锐党还不是一个代表革命政党的术语,不过马太和路加已这样认识。西门的绰号可能源自对律法的“热心”( zeal ;参看保罗用“奋锐党”的同根词表示这个意思,徒二十二 3 ~ 5 ;加一 14 ;腓三 6 ),也可能正因为如此,他后来开始同情奋锐党的某些思想。把此人与政府雇员马太放在一起,证明耶稣招纳人士之广。 Iscariot 一字一般被理解为“加略人”,加略( Kerioth )是犹大国南方一城,不过也有人给该词以各种不同的解释,如“叛徒”、“暗杀者”、“背皮口袋的人”或“红毛”! 

  138 比喻的骤然改变说明这几节本不是与第 36 节连在一起的。据路加福音十 2 ,这一比喻是在赋予七十人使命时用的。 

  iii. 对门徒使命的指示(十 5 ~ 16 ) 

  第十章搜集的耶稣的教训可分为两部分,这前一部分是耶稣在加利利传道时差遣门徒们快快出去作工,对他们所说的话,后一部分则普遍地谈世界基督徒使命的总性质。 

  5 ~ 6.  限制门徒们只到以色列人那里去传道,是很令人吃惊的。这种限制只见于马太福音,耶稣对自己的使命也作了与之一致的限制(十五 24 )。然而,这同一部福音书又不仅承认在晚一些的时期,即在耶稣复活之后,要毫不犹豫地到外邦人中间作工(二十八 19 ~ 20 ;参二十四 14 ),而且还写进了耶稣说的万民都包括在神救世计划之内的话(八 11 ~ 12 ,二十一 43 ,二十五 32 ),况且从前几章里我们也已清楚地看到,作者十分注意耶稣对外邦人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二 1 ~ 12 ,四 14 ~ 16 、 24 ~ 25 ) 139 。所以说,不能责备马太有反外邦人的偏见。这两句话反映的是当时的历史事实,即在耶稣复活之前,祂和祂的门徒事实上只局限在以色列人中间作工,只有寥寥可数的几个例外(八 5 ~ 13 是耶稣在犹太人的地界内给一个外邦人治病,十五 21 ~ 28 的故事明显的是个例外),向外邦人传道的时间要留待以后 140 。这里的话主要不是不允许扩大工作范围,而是说工作的首要对象应是以色列人。号召以色列人悔改是耶稣传道的着重点,号召十分急切,要求集中精力加快进行(参十 23 )。以色列人是 迷失的羊 ,这是旧约常用的比喻(耶五十 6 ;结三十四 1 ~ 16 ;参,赛五十三 6 ),这里和上述旧约段落一致,显然视以色列为一个整体,故不是针对某一些人而言。第 \cs16 5 节里的 走 ,意思是“离开”,在完成加利利使命的历史环境下,这点指示把门徒有力地限制在加利利的范围之内,而不许他们进入位于加利利周围的外邦人和撒玛利亚人的地界。这是马太唯一一次提到 撒玛利亚人 (在四 25 明显地故意不提他们)。路加与马太不同,在其福音书中三次提到他们(九 52 以下,十 29 以下,十七 11 以下),以不同的方式指责犹太人对他们一惯所持的敌视态度(再参,约四 4 ~ 42 ;徒一 8 ,八 5 ~ 25 );而马太则明显地表现了较为传统的犹太人观点。 

  7 ~ 8.  他们的使命是传道和治病同时进行,在宣布天国近了的时候,使这两方面互为补充(正如:赛六十一 1 ~ 2 的话,在十一 5 和路四 18 ~ 19 引用来讲耶稣的使命时一样),也互相肯定。耶稣及其门徒的治病能力表现的不仅是他们的仁爱,这一活动本身就是神国的显现。 

  门徒的使命和耶稣本人的使命是那样的相像一致(参九 35 的注释 ,并请看十 5 ~ 6 和十五 24 之间是多么一致)。他们讲道所说的话,和四 17 里耶稣说的话一样;第 8 节所列举的治病活动,也确实包括了第八至九章记载的耶稣所行的各种治病神迹。还可参看十一 5 对耶稣传道活动的概述 141 。他们的使命是祂使命的扩大,祂已将行使使命的权柄授予了他们。 叫死人复活 这句话,说得平淡无奇,所以尽管门徒们起码行了两件这样的神迹,记载下来的就有两件(徒九 36 以下,二十 7 以下),有些释经者还是拿不准,不知是不是应该照字义来理解这句话,他们求助于八 22 “死人”在比喻中的转义,如果是那样,“叫死人复活”不就成了命令门徒去鼓动那些在灵性上淡漠而无追求的人了吗 142 ?除非这一节里耶稣对门徒的其他指示也全是比喻性的( Fenton 的观点),这样理解才有可能;但是按照第八至九章所记述的真实神迹推断,指示全是比喻性的绝不可能。耶稣将自己医治的权柄分授予祂的门徒们时,并未排除叫死人复活的内容,按照字义来理解这句话是合适的,固然这要求要有更大的信心。 

  门徒作工是要白白地去作,绝不像第一世纪末充斥教会的贪得无厌的先知们( Didache 11 ~ 12 )。他们作为耶稣使徒的身分和治病的权柄是神赐予的,而不是他们自己买来或挣来的,所以怎样得来,也要以怎样的精神付出。保罗遵行此原则遵行得很好(林前九 18 ;林后十一 7 )。不过还要看第 10 节后半节。 

  9 ~ 10.   带 就是“有”的意思( 里面 更确切应理解为“作什么用”)。马太的表达形式很奇特,他不但不嘱咐他们上路之前要准备好路上之所需,反而告诉门徒不必顾虑去筹画什么资金,也不需要准备特别的装备。他们应该起身就走,因为任务极为紧迫。这里的原则与六 25 以下的一致;吃什么可以交托给神来照看。这并不是号召禁欲主义,因为吃住所需的供应已经有了保障( 10b ~ 11 ;参六 30 ~ 33 ),而是号召分清主次,把主要的事放在首位。对物质享受的淡泊态度对门徒有双重的好处,一方面对他清心地去完成使命有好处,因为他确信神会在实际中供应;另外对门徒在一个人人知道可以用宗教来谋利的时代建立自己的威信也有好处(如 Mishnah Aboth 1:3; Bekhoroth 4:6 )。一个教会的成员若是终日忙于物质上的需要,就是在当今的社会,也难令世人相信他们必须严肃地考虑信主的问题。 口袋 可以是装干粮用的袋子(但不须装上食物),也可以是讨饭用的袋子,犬儒学派的巡回传教者常常带着这种袋子(见 BAGD,

  p.656b );前一种理解似乎更接近不必事先准备食物的概念。第二件 褂子 可能是件备用的,或是以备露宿御寒之需(故而不需要,见 11 节)。 鞋 和 拐杖 通常是行路必备之物(见如:出十二 11 );不要 带鞋 大概是指不必带第二双鞋,像第二件褂子一样,带着是为了旅途中存一双备用的(马可福音六 9 说允许他们穿鞋,而且第 14 节指示他们作的动作也说明他们还是穿着某种很易沾尘土的鞋子)。人们熟知的有关拐杖问题的不一致(马可福音六 8 特别允许门徒们带一拐杖)可能产生于所用动词间的区别:马太的版本不允许他们上路时带拐杖,马可则说可以(只)带着他们已有的那根。看来,不同的版本,在有关细节上是有不同的(路加福音表现出,至少有过两个互不相干的命令,一个在九 3 ,一个在十 4 ;另请参二十二 35 ~ 36 ),可是使命紧迫,不容更不要求门徒处心积虑地为自己准备吃住,这个基本思想并不因为这些细小差别而受到影响。人们曾设想,既然有此命令,门徒的日常需要一定会通过其他方式予以满足,这种设想来自下面一句话: 工人得饮食是应当的。 他既然应得,就一定会为他准备(第 11 节便解释怎么准备),他自己不须去为自己准备。这一原则对以后的基督教思想十分重要(林前九 14 ;提前五 17 ~ 18 等),与第 8 节后半并无矛盾:基督的工人应得衣食、接受款待的原则跟要求“按劳取酬”完全不是同一回事,尽管在实践中有时要区分清楚是很难的。 

  11.   配 (和合: 是好人 )的意思好像是先要进行人品方面的考查,其实这不是主要的意思( AB 便译成 suitable “适宜的”)。他们应该去找那能够也愿意接待他们的;一般来讲,那种人虽不一定已献身于他们传福音的事业,但愿意接受他们所传的信息。期望白受款待,在我们的文化中好似有些过分,但很符合东方的传统,一个陌生的不速之客也有权要求提供食宿和保护(创十八 1 ~ 8 ,十九 1 ~ 8 ;士十九 15 ~ 24 )。 

  12 ~ 13.  请安并非虚假的客套( 祝平安 至今是希伯来语和阿拉伯语里标准的问安形式)。参考以撒的祝福(创二十七 33 ~ 38 ),一旦出口便产生了威力;旧约还有一些地方显示一句说出口的话所生的效力(诗一四七 15 、 18 ;赛九 8 ,四十五 23 ,五十五 10 ~ 11 等等)。他们为那家所求的平安,一旦出口就生了效;但那家并不一定得到平安,如果态度不对,平安就仍归于求平安的人,就像一张未兑的支票一样。 

  14 ~ 15.  耶稣知道,祂的信息和传祂信息的人会为人所接受或款待,但也会遭人反对和厌弃,对这后一点祂有充分的准备,请看第 17 ~ 39 节。以此为界,世人可分为两类,对这一事实无须掩盖,反而应表示出来: 把你们脚上的尘土跺下去 是一种明显的否定表示,在中东至今仍延用 143 。于是, 那家 或 那城 就被划到反对耶稣所传信息的一边,所受的审判将要重过旧约两个臭名远播的邪恶城巿 所多玛 和 蛾摩拉 ,那两个城巿最后毁于硫磺与火之中(创十九 24 以下;参,路十七 28 ~ 30 )。他们蒙恩清楚地听到呼召,要他们悔改,这是神最后的话,如果不响应,那么罪就更大了。“听过基督福音的人,与耶稣的话语尚未传到的外邦人已经不一样了。”( Schweizer,

  pp.240 ~ 241 ) 

  16.  这一节的话,既是初次差遣门徒时所用,又是下一段受迫害主题的序言。 羊进入狼群 则四面受敌,无力自卫,只可依赖牧人(参,约十 12 ~ 15 )。 狼群 起初可能只指法利赛人集团,不过这个基本道理涉及各个时期的基督徒,因为他们必须生活在一个充满敌意的世界并耳闻目睹这一切罪恶。耶稣并不期望祂的门徒是什么权力集团,但是他们也不应像羊那样怯弱。正因为他们所处的地位不力,才要求他们必须 灵巧 (现中译作机警
──马太福音第10章译注。 phronimos 译成“明智”、“精明”较好;这个字在七十士译本中用来表达创世记三 1 中 蛇 的“狡猾”)。参看路加福音十六 1 ~ 8 ,那里主人夸奖管家“精明”时,用的也是 phronimos 。基督徒不应是容易上当受骗的傻瓜,也不应是骗人的劣种。 innocent ( 驯良 )是“纯洁”的意思,即纯真坦诚的人;作这样的人不是要天真简单,而是要绝对诚实。机警和纯真两个特点相辅相成,使基督徒既能适应生存,又能完成其对世界的使命。 

  139 请参阅拙着,载于 NTS 27 ( 1980/1 ) , pp.237 ~ 240. 

  140 请看 M. D.

  Hooker 对这个问题的观点,载于 ExpT 82 ( 1970/1 ) , pp.361 ~ 365 ;再看 Jeremias, Jesus' Promise to the Nations . 

  141 请继续看 Held, TIM , pp.250 ~ 251. 

  142 J. C. Fenton 特别持此观点,见 ExpT 80 ( 1968/9 ) , pp.50 ~ 51 。 

  143 G . Dalman, Arbeit und Sitte in Pala/stina , Ⅰ , p.522 。犹太教晚期有一个观点,认为异教地区的尘土是污秽的( Shabbath 15b; Nedarim 53b );这个观点可能是说这句话的背景情况,但基本上还是用来表示否定的态度。 

  iv. 对冲突和迫害的警告(十 17 ~ 39 ) 

  耶稣的这些话集中讲一个主题,今为方便起见,分成数个小题来详述。 

  (a) 预言将受迫害(十 17 ~ 23 )。这段话的背景是十二使徒在加利利传道的画面,其原则却适用于任何情况下面临迫害危险的基督徒们;尤其在第 23 节以后,这眼前的画面愈加淡出隐去。耶稣深知,传播祂信息的人定会遇到阻挠和迫害,所以祂给他们指示,这指示是告诉他们在遭到反对时如何对付,不是教他们如何对待那些因他们作工作得好而信了神的人! 

  17.  基督徒最大的可能是受犹太人的迫害,但也不排除遭到一般 世人 的反对(参十六 13 以理解人的笼统含义)。使徒行传揭示了拼命反对基督徒传道工作的形形色色的组织。 公会 可以指那负责地方犹太会堂纪律的二十三人公会,但也可以指任何正式团体(参看 Hare, pp.102 ~ 104 )。 在会堂里鞭打 (参二十三 34 ;徒五 40 ,二十二 19 ;林后十一 24 )是用来惩治一切不顺服或扰乱治安的行为(传讲一种不寻常的信息即属此类),而不是针对信奉异教而来( Hare, pp.43 ~ 46, 105 )。 

  18.   诸侯 君王 几个字,说明巡回传道的范围大大超出了第 5 ~ 6 节和 23 节所说的纯以色列人的圈子。犹大省的罗马行政长官(在二十七 2 、 11 、 14 里译作“巡抚”),加利利的希律王以及继他之后为犹太人之王的人都包括在这几个字的范围之内;此外还提到了巴勒斯坦的外邦人,在这里特别提到 外邦人 ,说明耶稣复活以后传道活动将更广泛的展开,这一思想已在作者的意念之中。使徒行传提供了数起基督徒被敌对的犹太人带到外邦官员面前,要求审讯他们的事(徒十七 5 ~ 7 ,十八 12 ~ 17 ,二十四 1 ~ 9 ,二十五 1 以下)。 为我的缘故 ,不一定单指因为他们跟随了耶稣,而是由于他们是顺服的基督徒才被控诉。对他们的审问倒给了他们 作见证 的机会(与八 4 中的“作证据”意思一样,见该节的探讨),他们会毫不畏惧地面对官方人员和外邦人,勇于坚持真理,正和耶稣的表现一样;耶稣受审问时,在彼拉多面前就表现了这样维护真理的坚定态度(约十八 33 ~ 38 )。 

  19 ~ 20.  在 诸侯 君王面前受审的情景自然会使地位平庸的门徒感到恐惧。但是,这也应包括在六 25 ~ 34 所说的 不要忧虑 的范围之内。(在这里是说不必忧虑该怎样说话,在第六章里是说不必担心物质的需要,原则是一样的。)无论是哪种情况,神都会将所需要的供给你;这里还说 你们父的灵 (在新约里这是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会在你们里头说话。在马太福音其他地方,灵的活动只与耶稣一人相关;可是在这里,因为门徒在人面前代表耶稣,所以灵也在他们里面活动。作者大约想到了约珥关于神的子民受灵的浇灌而说预言的话(珥二 28 ~ 29 ;参,徒二 15 ~ 21 )。 

  21.  这句话反映了弥迦书七 6 ;第 35 ~ 36 节反映得更为明确。弥迦书所说的家庭分争是指社会秩序的崩溃,而这里言及的是更为严重的问题,是达到六亲不认和致人于 死地 的宗教迫害(“为我的名”, 22 节)。耶稣的思想已远远超出了当时加利利的情况,因为当时当地由于宗教信仰而遭亲人杀害的现象并不多。耶稣想到的是,世世代代以后由于对祂使命的忠诚,而引起不断加深的种种激烈的、不惜毁灭一切的敌对行为。 

  22.  被众人恨恶是 为我的名 (见 18 节的注释),这就把耶稣的预言和对末世时期社会动乱所作的一般性的启示性预言区分开来(见 ICC , p.106 );这里是说追随耶稣的人要遇到普遍性的反对( 被众人 恨恶)。 到底 是副词短语 eis telos (“始终如此”、“不断”)的翻译(见 BAGD, p .812a ),并不是指末世的结束。在二十四 13 有同样的应许,也出现在谈迫害和使命的上下文中。这里并没有说应许的“救恩”是怎样,清楚地告诉人们的是:不要逃避迫害,更确切地说,要依靠信心,便能忍耐坚持过去。 

  23.  本节是争论的焦点 144 。对本节的任何正确解释都不能离开其上下文:一个基督徒传道人面临犹太人逼迫时,只能继续前进,因为“在人子到来之前”,总会不断有给以色列人传讲神道的机会。这句话是鼓励基督徒寻找那无限的机会去向以色列人传道,告诉他们千万不要因胆怯而放弃自己的使命,也不要停在原地浪费时间,企图“抽活一匹死马”。反对的人如果自找像第 14 节所说的那种对待(同时参看七 6 的原则),传道的人就应离开他们继续前进;从使徒行传里可以看到,贯彻这条原则对加速传播福音起了多么大的作用。这里把传道的使命局限在以色列人的范围之内,反映的是十 5 ~ 6 的精神(见这两节的评论 )。 

  那么,这一节是不是说,在耶稣的听众们还活着的时候,基督复临的事就会发生呢?(照施维策的观点 145 ,这句话甚至表示,十二使徒尚在加利利传道期间就会发生,这个希望不仅没有实现,反而导致耶稣本人形象的毁坏。)这里牵涉的两个问题:如何理解“走遍以色列的城邑”和什么是“人子的到来”。 

  以色列的城邑 是个地理概念,不能包括“所有的犹太人社团”(和散居流迁的犹太人);在这个在加利利传道的上下文中显然单指巴勒斯坦。即或如此,“走遍”所有城邑的意思还不十分清楚:有人认为是指在每个城邑里都传讲福音,指“整个以色列”都信神(如:罗十一 26 所说),或是指试尽所有可能躲避逼迫的地方。看来第一种解释应是被采纳的。 

  人子就到了 是但以理书七 13 话语的反映,那里不是说“人子”来到世上,而是到神的面前去领受权柄。耶稣经常使用这样的说法以表示从祂复活后显现(二十六 64 ;参二十八 18 ,反映但七 14 )到末日审判之前(二十五 31 ;参十九 28 ),在不同时候和不同场合下祂将要得的荣耀。请看下面十六 28 和二十四 31 的注释,也请看拙着 JOT , pp.139 ~ 148 ,其中着重第 \cs16 145 页第二部分。 AB ( p.125 )认为这句话指的是“受难
──马太福音第10章复活中的弥赛亚的升天”,还有人认为指的是在主后七十年耶路撒冷被毁的大事件发生时耶稣权柄的显露( JOT , p.140 ,那里附有资料可查)。我想还是把这句话理解为但以理书七 13 ~ 14 所说的有关耶稣得权柄的异象的应验,并不专指某一时间为好( Sabourin, BTB 7, pp.9 ~ 10 )。无论如何,没有什么迹象表明这里指的是基督复临。这段上下文肯定是鼓励门徒坚持传道的工作,就是提到耶稣将要显现,也是对他们的讲道起鼓舞的作用,并不是按年代顺序作什么预言。 

  (b) 主人和仆人(十 24 ~ 25 )。这两节的原则还见于路加福音六 40 和约翰福音十三 16 及十五 20 ,特别是十五 20 也提到了逼迫的话。这两节好似表达一个普遍的真理,其实显然是对耶稣自己的门徒说的。有权分担耶稣的工作(见九 35 ~十一 1 注释的引言 ,十 1 ~ 4 注释的引言 ,十 7 ~ 8 注释的第二段 )并代表耶稣的门徒(见后面 40 节)必须准备分担祂的不幸。具体地说,他们必将忍受同样的羞辱。 别西卜 是鬼王的名字,耶稣的敌人说耶稣是靠鬼王的力量行神迹,如十二 24 、 27 所示。这对耶稣是莫大的耻辱(耶稣自己曾骂彼得为“撒但”,十六 23 )。别西卜 Baal-zebub 可能来自列王纪下一 2 所说的迦南人的神 巴力西卜 (蝇神),它的头衔可能是巴力西布 Baal-zebul ,“王子巴力”或“高处之主”、“住处之主”等等,但犹太人已习惯用它来指鬼王;十二 24 以下表明,它可用来作“撒但”的同义词。所以说,这是一种侮辱,在九 34 和十二 24 都等于骂人靠撒但的灵感来做事,有时基督徒在指责与自己不同的基督徒时,也会使用这种骂人话。 

  (c) 怕谁(十 26 ~ 33 )。“惧怕”是这段的关键词(见 26 、 28 、 31 节)。对耶稣的门徒来说,惧怕有对有错,真的门徒要善于区分。 

  26 ~ 27.  第 17 ~ 25 节所描述的各种情况自然会引起 惧怕 ,从而使门徒们在传道时畏缩不前。这几节就是强调对他们所见所闻的事作见证,是多么重要而义不容辞的责任;这种责任感必须战胜他们的怯懦,要不怕招惹世人对他们的敌视。第 26 节“没有不透风的墙”的思想,在路加福音十二 2 里也有,同时也与马可福音四 22 和路加福音八 17 里有关把灯放在斗底下的说法有关联。无论哪种说法强调的都是要作见证,而不是作一般的观察(一般观察的事是难找到证据的)。第 27 节进一步提出了更明确的指令:耶稣私下教训他们的话,要当众宣布出来( 房屋的平顶 正是作公开宣言的天然讲坛)。路加福音十二 3 有相似的话,不过与马太述的角度有所不同,路加讲教训的公开化是不可避免的,而马太说门徒应主动地去这样做。 

  28.  两种 惧怕 \cs8 大不相同:怕世上的人是自私怯懦的表现,但是怕神则是健康的,含有对这位受全部圣经称颂的全能者的敬畏和顺服在内 146 。 psyche{ 在这里译作 灵魂 ,也有“生命”的意思。这里并没有把人分为肉体和灵魂两部分的意图,只是要指出,人并不单是作为动物的那一部分,那一部分可以被世上的人所结束,但他们却仍无法伤害实质的他。可是,那创造了人的神,却能 把身体和灵魂都灭在地狱里 ( gehenna :见五 22 注释 )。再说一遍,“灵魂”和“身体”是一个人的两个不可分隔的部分,用其中一个,或两个一起用,都可以代表整个的人。这里强调的是在地狱里完全彻底的毁灭,这是与单纯肉体的死亡相对而言的。 灭 ( apolesai )除了基本的词意“毁灭”之外,还含有“损毁”、“废弃”的意思,所以这一说法可能是指死不悔改的人要遭受与死刑不同的毁灭,但也可能遭受的就是永刑 147 。与不顺服神和背信于神的人的命运相比,殉道远不是什么可怕的事了。 

  29 ~ 31.  第 28 节告诫门徒不要惧怕杀身体的,如果说其论据令人胆战(杀灵魂的更可怕!)的话,那么这几节提出的理由会令人乐于接受一些。能将一切毁于地狱的神也是关怀麻雀生死的神。在神的手中当无所畏惧。 麻雀 (或说小鸟
──马太福音第10章哪种哪类并不重要)曾是穷人吃的一种廉价食物(当然富人也作宠物饲养; Catullus, Carmina ii, iii ),公元三世纪时按规定被列为最便宜的一种食用禽类 148 。 一便士 ( penny )在这里指的是古罗马的 一个铜钱 ,是 一个银币 的十六分之一(见二十 2 注释 )。即使这样不值钱的鸟类的死活也 有你们父的看顾 ;在神的世界里,没有一样东西不在祂的眷顾之下或控制之中。尽管如此,麻雀也好,基督徒也好,都还是要死的。这句话并不应许人可以躲避苦难,免去死亡,而是说必须知道,死的时间掌握在你们天父的手里。天父对自己儿女的熟悉和关怀,从第 30 、 31 节的话里看得十分清楚明白。 

  32 ~ 33.  第 26 ~ 27 、 28 节和第 29 ~ 31 节已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对惧怕人这点作了阐释,这种惧怕能使一个门徒 不敢在人前承认耶稣 ,实际上换句话说就是 否认 耶稣。这两节进一步强调第 28 节的警告,即有比受世人迫害更坏的结局,那便是不能得到耶稣在父面前的承认。这种双方面的互相“承认”,使得彼此结成团结一致的关系。被否认就等于从这种亲密关系中被开除出去。一个人所以能站在神的面前,全是依赖他与耶稣的关系,所以耶稣起着主宰人最终命运的作用 149 。这种所谓的“自我中心”正是耶稣教训的鲜明特色。“在耶稣的世代中,没有别人有这种主张”( Jeremias, NTT ,

  pp.250 ~ 255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两节的话就像是撒母耳记上二 30 的翻版,那里说神既受尊重又遭藐视(见 Gundry, UOT , pp.77, 209 )。所以,这几句话的含义对研究基督论是很重要的。一个门徒必须在两种联结之间选择其一,或是以在世上与世人联结为重,或是以 在我天上的父面前 与耶稣联合为重。这一章往下直到第 39 节全是谈这种选择的不可避免。 

  (d) 耶稣有制造不和的使命(十 34 ~ 36 ) 

  34.  任何知道耶稣的弥赛亚使命的人都会正常地 想,我来是叫地上太平 ,他们的根据便是以赛亚书九 5 ~ 7 ,撒迦利亚书九 9 ~ 10 等。是的,这确 曾是 祂的使命(如路二 14 所宣布的),也是祂的门徒们所传的信息(如 13 节所说)。可是,弥赛亚所带来的平安不仅是人称之为平安的不动刀兵而已,祂所谓的“平安”是指重新建立的与神的关系。为了建立这样的平安,冲突则不可避免,因为这种平安不能被所有的人接受。 动刀兵 在这里并不是指军事冲突,而是指第 35 ~ 36 节所说的,波及最亲密的家庭关系的尖锐的社会分裂(对 刀 这个形象的词的使用可参看路二 35 ,二十二 36 ;路十二 51 用“分争”一词代替了“刀”)。犹太人对弥赛亚的期望往往包括弥赛亚胜利降临之前的分争阶段,不过耶稣在这里和在前后几节所指的,还是世人在对待祂的态度上的分歧。正因为总是有人不承认神是主耶和华,追随和平之子就总可以是产生冲突的原因。 

  35 ~ 36.  这几节是弥迦书七 6 的一种变通说法,在第 21 节里已有反映(见该节注释 );不过,弥迦作的是对社会分裂的一般性预言,第 21 节指的是宗教迫害,现在说的则是耶稣本人使命的直接(而非预期的)后果。“ 叫……与……生疏 ”的希腊文动词,原意是“叫……与……分开”:耶稣来的目的并不是来破坏家庭关系,可是祂的到来却会引起纷争,在响应祂召唤的人和拒绝祂召唤的人之间引起纷争,虽是不幸,但却无法避免。基督徒世世代代的经验肯定地告诉他们,真挚的爱心和对第五条诫命的顺从,并不能排除第 37 节所反映的必须择一而从的可能性,也不能避免家庭中出现纷争的可能性。 

  (e) 作门徒要付出代价(十 37 ~ 39 )。第 34 ~ 36 节已预报要有纷争,第 37 节则清楚地指出门徒应付的代价,第 38 ~ 39 节更进一步指出,作门徒的人还要付出什么。这样,跟从耶稣的人在下定决心时,心是明,眼是亮的。 

  37.  正因为耶稣能引起家庭的纷争( 34 ~ 36 节),真正的基督徒会遇到两种忠诚之间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追随耶稣的决心必须压过天伦之爱(表达此意的希腊语词是 phileo{ ,即人的自然感情,不是 agapao{ ,即一个基督徒必须具备的特性
──马太福音第10章爱人)。一个基督徒在必要时,甚至得撇下自己的家庭(十九 29 )。路加在说同样的话时(十四 26 )使用了“恨字”,还是马太对这个希伯来语的说法解释得正确(参,创二十九 31 ;申二十一 15 ;玛一 2 ~ 3 ),他认为这种说法是指在两种忠诚之间进行选择时以何为先的问题,实际上不是指什么恨恶之情。耶稣并不是号召不要爱,而是说在耶稣的号召与家庭之间产生了矛盾的具体情况下,要情愿把耶稣放在第一位。拿犹太教的拉比来说也是一样:老师的要求不也总是应先于父亲的要求吗?( Mishnah, BM 2:11 )。对 配 字的理解,请看第 11 节的注释 ;也可解释为“作我的门徒是不合适的”。 

  38.  更难的是,门徒若要跟从耶稣,还必须 背起他的十字架 (参十六 24 ,那里是从正面命令他们这样做)。耶稣亲自在十字架上受难之后,这句话的意义才彰显出来:主人是仆人的榜样(参 24 ~ 25 节)。从耶路撒冷行至各各他,一路受尽众人的欺凌侮辱和各种非人的待遇,最后在十字架上痛苦地死去;这惊心动魄的先例不能不使众门徒考虑,他们从世人那里期待的,不是这样的结局又能是什么呢?可是当时事情尚未发生,耶稣尚在传道,众门徒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吗?耶稣还没告诉他们祂要死去,可是亲身经历到的和预感到的敌对势力已清楚地表示,这样的结局是很可能的。把人钉死在十字架上的刑罚,在罗马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已非鲜见,即使门徒当时还意识不到耶稣本人就要不折不扣地作榜样,但对“背起十字架”这句话意味着什么,是十分明白的。 

  39.  本节所使用的似非而是的句子,在其他福音书里也经常使用,稍微有点差异而已(十六 25 ;可八 35 ;路九 24 ,十七 33 ;约十二 25 )。这里的 得 着,在其他福音书里,有时用“救”,有时用“保全”,也有时用“爱惜”,显然这种说法已成了耶稣号召门徒跟随祂的基调。请看第 28 节的注释以理解 生命 ( psyche{ )的意思。 AB ( p.129 )的译文“抓住自己的……丢掉自己”对理解也有帮助。真正的生命、真正的成全,无论通过最省力的途径,或是依靠拼命追求个人愿望实现的办法,都不可能得到。这可不是哲学上的空论,这是说, 为我 的缘故虽可能丧失生命,但却可以达到目的。一个门徒,必须把耶稣放在他个人的兴趣爱好之上、他的家庭之前。耶稣在整个这段话里集中强调了对祂个人的忠诚(参 32 ~ 33 节注释),并要求门徒们清醒地知道,为此他们可能要付出与世人(包括家庭)冲突的代价。 

  144 沙伯灵( L. Sabourin )对各种观点所作的最新简介,载于 BTB 7 ( 1977 ) , pp.5 ~ 11. 

  145 A .

  Schweitzer, The Quest of the Historical Jesus ( 2 1991 ) , pp.357 ~ 358. 

  146 这里的 他 指的是神,这点已无庸置疑;请看马学而( I. H.

  Marshall )的文章,载于 ExpT 81 ( 1969/70 ) , p.278 。圣经从未给过撒但如此的权能,也从未吩咐基督徒去惧怕撒但。 

  147 请看 ICC p.109, 以了解犹太人对地狱的信仰。 

  148 请看 A.

  Deissmann, Light from the Ancient East ( 1927 ) , pp.272 ~ 275. 

  149 路加福音十二 8 ,后半句的主语是“人子”,但是如果不把它理解为与前半句的宾语“我”同属一人耶稣,那就大错特错了,那不仅忽略了耶稣常称自己为“人子”的习惯,而且还破坏了上下句相互承认的平衡;相比之下,马太的说法更有力些。参看马可福音八 38 。 

  v. 门徒特惠的身分(十 40 ~ 42 ) 

  第 17 ~ 39 节全都在说门徒须付代价的一面,可是得恩惠的一面呢?那就是他们被接受为耶稣的代表。 

  40.   接待 门徒(主要是指 11 ~ 14 节所说的接待门徒到家中,同时接受门徒的教导也包括在内),即接待领受到权柄为耶稣做工的人( 1 节等),就是接待耶稣;因为在犹太人的观念中,“一个人的代理人就等于是他自己”( Mishnah, Berakoth 5:5 ;参看 \cs16 TDNT , I, pp .414f f. )。戴维斯( 97 ~ 98 页)认为,这一节的思想和保罗说的“在基督里面”的概念是一致的;门徒就相当于耶稣。可是,下面还有(参,约十三 20 ):接待耶稣,就是接待 那差我来的 。“神亲自与传耶稣信息的人一同进入那家。这是多么强有力的声明啊!”( Jeremias, NTT ,

  p.239 )。于是,对耶稣的门徒接待与否就成了对这个人与神的关系的考验,在二十五 31 ~ 46 里还要作更清楚的阐述。 

  41.  经受住了考验的,将得到赏赐(参 \cf3 五 12 注释 )。 先知 ( 义人 ) 的赏赐 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先知给的赏赐,也可以理解为与先知所得的赏赐相同,更可理解为能表现出先知的重要的那种赏赐。参看列王纪上十七 8 ~ 24 和列王纪下四 8 ~ 37 ,便知道那“接待先知”的人所得的是什么赏赐了。 先知和义人 都代表神( 40 节已作了解释),不管是旧约时代的先知和义人(参十三 17 ),还是基督的先知,和对耶稣在五 20 和六 1 ~ 18 所讲述的义,作出了示范的人都算在内。这样,这里的先知和义人,与第 40 节的“你们”显然便一致起来,不必再细分是哪一类属神的人了。 

  42.   给一杯凉水 ,在东方国家,不论过去和现在,都表示起码的礼貌和热情。大家已习以为常,并不认为这样做应得什么 报偿 。可是,即使这样简单的接待还从神得一份赏赐,可见神的赏赐总是超过我们所应得的(见五 12 注释 )。这里说的不是乐善好施,而是 因门徒的名 而接待门徒。对 小子 的理解,请看后面十八 6 石(十八 6 ~ 9 ) } 、 10 、 14 节 的注释(并参二十五 40 、 45 的“最小的”)。这称呼也可能包括小孩子,十八 1 ~ 6 说得清楚,不过总之是指神的特殊子民,即门徒 150 。 

  于是,这几节就把门徒放到一个特殊的地位上,他们在代表耶稣的同时又代表神;所以,接待不接待门徒,是对一个人对神的态度的考验,其结果可能是得也可能是失。对那些因属耶稣而遭世人反对的人来说,这是多么实在的安慰啊! 

  150 请看 E. Schweizer 的文章,载于 NTS 16 ( 1969/70 ) , pp.222 ~ 223. 
──马太福音第10章《丁道尔圣经注释》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马太福音第10章-马太福音第10章-新旧约圣经辅读注释

马太福音第十章   .十二使徒( 1 ~ 4 ) 

  “十二”是以色列支派的总数;耶稣设立十二使徒,表示祂重建的百姓
──马太福音第10章真以色列。“使徒”是“被差遣者”的意思,而这被差遣者是带差遣者所赋予他的权柄。使徒的名字在其他福音书中也有出现,但排列的次序不同。巴多罗买可能就是约翰福音里的拿但业;达太是指路加福音中的“雅各的儿子犹大”;西门是奋锐党人,表示他是(或以前是)反罗马政府组织的成员,“加略”可能是犹太地的一个市镇。 

  耶稣呼召不同背景和经历的人作门徒,宣扬天国的福音。没有收割庄稼的人,收成的工作便永远无法完成;祂昔日需要工人与祂同工,今天祂同样差遣你去引领人明白救恩。 

  祈祷  主啊,我愿尽上信徒的本分,努力传扬福音。 

  门徒的使命(十 5 ~ 20 ) 

  这段经文的内容包括耶稣差遣使徒出外传道前的嘱咐( 5 ~ 15 )和有关将来的训勉( 16 ~ 20 )。 

  .工作对象( 5 ~ 6 ) 

  在有限的工作时间内,门徒要先集中向犹太人传道。耶稣并非不顾及外族人的需要,而是他们接受救恩的时候还没有到,直到祂复活以后,祂便赐下往普天下去传福音的大使命。 

  .工作内容( 7 ~ 8 ) 

  与耶稣自己的任务相似,包括传道、医病、赶鬼。“白白……舍去”表示天国的福气既是从神那里白白得到的,门徒也要甘心情愿地传给别人而不藉此牟利。 

  .路上装备( 9 ~ 10 ) 

  什么也不要带,只信靠神会籍他人供应一切需要。“带”字有“特地添置与获取”的意思。门徒必须赶快地、专心地工作,无暇费神添置衣物。 

  .居住安排( 11 ~ 13 ) 

  “好人”指“配得上的人”;招待神的使者是荣耀的,不是苦差,只有配得上的人才有资格这样做。今天我们若有机会接待宣教士或传道人,我们应该为此感恩。“请他的安”表示为他祝福,愿他得到从神救恩而来的内心平安。 

  .撤退方法( 14 ~ 15 ) 

  拒绝福音的地方,门徒要在离开前把脚上的尘土跺下去。这行动声明他们已尽了责任,拒绝者要在神面前受严厉的审判,并且难辞其咎。 

  .准备受逼迫( 16 ~ 20 ) 

  耶稣以“羊进入狼群”来比喻门徒日后传道所遇的危险。他们防卫的方法不是依靠武力,而是用智慧与驯良。他们为信仰答辩的说话不是出于自己,而是来自圣灵的感动和教导。神藉圣灵与我们同在的应许,也成了我们胜过苦难的保证。 

  祈祷  主啊,我在这里,请差遣我。 

  前面的逼迫(十 21 ~ 33 ) 

  这段经文接续上段,是耶稣对门徒预告日后传道所遇的逼迫而作出的勉励。 

  .逼迫的来源( 21 ~ 22 ) 

  是由家人以致众人。有时信徒所面对最困难的抉择,就是在向主尽忠与顺服亲友之间作出取舍。 

  .逼迫的限度( 23 ) 

  “人子就到了”可能是指主后七十年耶路撒冷遭神审判而沦亡于罗马人手上的事。 

  .遍迫的必然性( 24 ~ 25 ) 

  “别西卜”指鬼王撒但。耶稣既被骂为鬼王别西卜,祂的门徒自然难免受迫害。可见我们不能只求分享主的荣耀,也要分担祂的痛苦,凡拒绝参与争取战果的人,就不配分享得胜的果实。 

  .要勇敢传扬( 26 ~ 33 ) 

  门徒不必惧怕任何人,因为真相终会有大白的一天,就如迫害者的横蛮无理、信徒的正直良善等,都将要显明出来。那些暂时未被公开或未被接受的真理,也要广泛传扬开去。既然惟有神才有权柄把人的身体和灵魂都一并毁灭,祂才是人当惧怕的真正对象;然而,神对信徒是何等爱护备至,信徒又何惧之有? 

  我们每天所遭遇的事,若没有神的允准,都不能临到我们身上。因此,我们大可以把祂那无微不至的爱作为盼望的根基,勇敢地去面对人生的大小风暴和挑战。 

  这段经文还告诉我们,人在今生怎样公开对待耶稣,决定了他在末日审判时所受的待遇。我们若在今世向祂尽忠,祂将来也必向我们显明祂的忠信;我们若以跟随祂为光荣的事,祂也会以承认我们作仆人为祂的光彩。你愿意怎样对待耶稣? 

  祈祷  求主助我不论在任何的景况中都学习向尽忠。 

  抉择与报赏(十 34 ~ 42 ) 

  .作门徒的代价( 34 ~ 39 ) 

  人面对耶稣时所产生的不同反应
──马太福音第10章相信或拒绝,往往把人分隔成两个不同的阵营,甚至连家庭的成员也不例外。不少信徒在信仰上备受家庭的压力,例如父母的反对、家人的嘲讽,亲友的轻视等。若果他们必须在信仰与家庭之间选择一个效忠的对象,他们应把耶稣放在首要的地位上,胜过世上所有的人。当然并不是每一个信徒都必定会遇上这样的景况,但这抉择的原则是他们必须紧记的。 

  “背十字架”的意义,在当时来说是要背负各样令人极难受的重担,这表示做门徒的人要准备为主受苦,甚至被人钉十字架。那些对主不忠心、只顾保存肉身生命的人,将会失去属灵的生命;那些甘愿为主舍弃享受与生命的人,却要得永恒的生命。 

  今天有没有什么东西成了你跟随主、专心爱主的拦阻?是你凭己意所定下的人生目标?或是物质享受、异性朋友,甚至是你自己?就在今天,靠主的力量胜过一切的拦阻,做一个他喜悦的信徒吧! 

  .接待主仆的赏赐( 40 ~ 42 ) 

  犹太人常认为接待一个人的使者,就好像接待了那人自己一样;对一位使者表示尊敬,也就是对差他的人表示尊敬。耶稣用这犹太人熟识的观念,指出凡为神的缘故以爱心接待祂仆人的人,不能不得神的赏赐。“接待”可以包括欢迎到来、接受教讯。“小子”可以指年幼的门徒。 

  神不会忽略任何为祂的名而表现的爱心与关怀,就算我们所能做到的是何等微不足道,神也不会轻看。今天就让我们开始留意察看,我们可以为神的缘故,向那一个人表达他所赐的爱。 

  祈祷  主啊,我愿立志做一个爱、付代价跟从的信徒。
──马太福音第10章《新旧约辅读》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马太福音第10章-圣经串珠版注释

马太福音 第10章 注释   10:1-42 门徒名单

  1     「十二」这数目:见可3:14注及附注:十二门徒

  2     「使徒」:见路6:13注。

  3     与腓力连在一起的巴多罗买,可能就是约翰福音里的拿但业。

  (约1:45)

  「达太」:大概就是路6:16的雅各之子犹大。

  4     「奋锐党」:见路6:15注。

  「加略」:可能是犹太地的市镇。

  5-42 耶稣对十二使徒的嘱咐

  (参考:耶稣对十二门徒的嘱咐)

  一 当前的任务(5-15)

  5-6    工作对象,要限於以色列人(见9:36)。

  「撒玛利亚人」:见约4:9注。

  7-8    工作内容,与耶稣的任务相似
──马太福音第10章传道、医病、赶鬼。

  (参9:35)

  「白白 ...... 舍去」:天国的福气是神白白赐下而不是由人赚取

  的,所以传信息者不可籍此牟利(参徒8:18-24)。

  9-10  路上装备,须尽量减少负累,信靠神藉他人的供给。

  「带」:原文含有特地添置与获取之意。

  「口袋」:置放食物的袋子。

  「挂子」(里衣):不要多带一件作夜间御寒之用。

  根据可6:8-10,脚穿凉鞋,手拿一根走路用的拐杖是可以的。

  11-15  待人接物,参路10:5-12注。

  本段多含暂时性的吩咐,见太28:19; 路22:35-38。

  二 有关将来的训勉(16-42)

  可能包括其他场合的教训(见简介)。

  16-25 对逼迫应有的心理准备

  16 处危险的原则

  「羊进入狼群」:比喻门徒日後传道所遭的危险。

  17-18 会招惹的官非

  「公会」:在此为复数,即各会堂里的裁判所。

  「诸侯」:原意是「统治者」,包括巡抚、地方官等。

  19-20 圣灵的扶助(参约15:26, 27)

  21-22 逼迫的来源
──马太福音第10章 家人以至众人

  「得救」:在此指灵命得蒙保守。

  23 逼迫的限度

  「人子就到了」:可能指

  1 耶稣复活後向门徒的显现,或

  2 主後七十年耶路撒冷遭神审判沦於罗马人手上的事,或

  3 耶稣第二次降临、审判世人一事。

  24-25 逼迫的必然性

  耶稣既被骂为鬼王别西卜(见太12:24注), 的门徒自然难免受害。

  26-33 要勇敢传扬主的原因

  26    暂时隐藏的事,如逼迫者的罪恶、无理,信徒的良善、理直,

  终有一天会显明出来。

  27    「暗中告诉 ...... 的」、「耳中所听的」:指因为时机未到而暂

  不公开、或听众未能接受的真理。

  「房上」:通常公开宣布事情之处。

  28    神(能把身体和灵魂都灭在地狱里的),才是人要畏惧的对象。

  29-31 神看顾 的儿女,所以信徒不须惧怕逼迫他们的人。

  「一分银子」:原指价值极微的一个铜币。

  32-33  人在今世对耶稣的公开态度,决定他在末日审判时所受的待遇。

  「认」:即表示认同。

  「不认」:指宣布不认识对方、与对方无干。

  34-39 跟从主须有的选择

  34-36  人对耶稣的评价
──马太福音第10章相信或抗拒,自然将人们分为两大阵垒,

  连家内的人也不例外。

  37-39  当门徒必须选择效忠的对象时,耶稣应占首先的地位,胜过家

  人以及门徒自己(参路9:23-24注; 14:26-27)。

  40-42 接待主仆的赏赐

  「接待」:包括欢迎到来、接受教训。

  「因 ...... 名」:见6:9注。

  「小子」:或指年幼的门徒。

  思想问题(第10章)

  1 为何耶稣只差派门徒到以色列人中去传福音(10:5-6)?

  2 「天国近了」这信息(10:7)对当时的以色列人有什麽意义?

  参赛29:18-19; 35:5-6; 61:1。

  3 「你们白白的 ...... 舍去」(10:8)表明传福音应有什麽态度?

  这是否表示信徒毋须供应传道人或宣教士物质上的需要?

  参10:10。

  4 从耶稣对十二门徒的嘱咐来看,不接受福音的会有怎样的下场?

  5 试从日常生活中举出在人前认主或否认主的例子。

  6 耶稣对门徒的要求(10:37-38)是否过於严厉?

  信徒当如何在生活中履行这要求?

  7 你曾否因为坚守信仰而遇到10:34-35的情况?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马太福音第10章-启导本圣经注释

马太福音第十章

10:1 这“十二个门徒”被称为“使徒”(10:2)。使徒是“差派出去的人”,如同大使,代表差派他的人(约13:16;参可6:30注)。使徒的名字也记在《马可》3:16-19;《路加》6:13-16;和《使徒行传》1:13。

10:5 从本节到42节记有耶稣对十二门徒传福音的训示,包括:1,就要被派去作的工(5-15节);2,门徒要遇到的苦难(16-25节);3,作门徒的条件(26-42节)。

耶稣颁给十二门徒传道的训示,和后来颁给全教会的大使命不同:1,耶稣在这里只差他们向以色列人传道,因此说“外邦人的路你们不要走,撒玛利亚人的城你们不要进。”但“大使命”是差门徒“往普天下去”(28:19-20;可16:15-18;路24:46-48;徒1:8)。2,十二门徒传道是作耶稣的先驱(10:23),生活可靠当地人接待(10:9-14);但耶稣后来吩咐门徒,要在自给的基础上传道(路22:35-36)。参看《约叁》5-8节所记初期教会如何待传道人。

10:8 耶稣给门徒的权柄有赶逐污鬼和医病(1节),现在添上使死人复活和洁净痲疯。这些神迹都证明神的国已近。

门徒白白得来的就是能改变人心和世界历史的福音,门徒所以被差,给他们治病赶鬼等权柄,是要他们传扬这大能的福音。白白得来,应白白舍去,把福音传给人。

10:9 门徒行装轻便,一是因为路程短,一是当地人传统好客,生活所需可靠虔信的人供给。

10:16 传福音的人象性情温顺的羊,但环境危机四伏,且有如狼般奸险的假先知。福音使者应象蛇那样谨慎、机灵和敏捷;象鸽子一样忍耐、顺服与忠心。

10:21 本节和前后的经文(16-23节)是基督再来时世上情景的预告。一家人本应和睦互爱,信徒却因信仰关系,受到家里人的迫害。这种情况已在许多地方出现。

10:22 “得救”在这里不是指灵魂的得救,而是说信徒在迫害中可获搭救。

10:23 耶稣激励门徒努力传道,不要怕逼迫;甲城受到迫害可往乙城。下半节是指基督的再来而说,但颇难解。当时受命出去传道的门徒,并未见到这句话完全的应验;因为不久之后,他们便回来述职(可6:30);而基督的降临和国度的建立,并未在那一代实现。有人臆测,“人子就到了”这句话不是指基督降临,而是指主的审判临到那个时代的犹太人,这是主后70年耶路撒冷城的毁灭。很可能基督只是勉励门徒和以后的人:在完成福音使命过程中,不要怕艰难险阻,不要因迫害而退缩;应满心盼望和相信基督的来到;他们传道的工作还未做完,基督便要来了。10:24-25 学生不能希望所受的苦和迫害少过老师。仆人要是有主人一样的命运,也就够了。耶稣似在预告祂自己就要受到的苦难。耶稣(一家之主)若被拒(被骂),门徒和传福音的人(家人)的遭遇也相同(25节)。别西卜本为非利士人的假神(王下1:2),犹太人把它当作撒但的别称。参《马可》3:22注。

10:26-27 耶稣要门徒别让这些迫害和威胁妨碍为主作见证,应该把听到的公开宣告。宣扬福音能揭开法利赛人的虚伪。

10:28 只能杀身体的不要怕他,应该怕的是能把身体与灵魂都毁在地狱里的。有此权能的不是撒但,而是神。

10:29 麻雀到处都有,是最普通的鸟类;价钱十分便宜,穷人把它当食物。天父连麻雀都看顾,岂不更看顾祂的儿女吗?参《路加》12:6注。

10:34 耶稣来不是要世上不太平,只是祂拯救人的方法又新又彻底,无可避免地会在社会上形成不和与冲突。信徒虽在逼迫中,仍能享有主基督里的平安(约14:27;16:33)。

“太平”一词也可译作“平安”。圣经提到三种“平安”:1,与神和好的平安(罗5:1)。2,灵性上的平安(腓4:7)。信徒与神和好后,藉着祷告、祈求和感谢,将一切忧虑卸给神,享受到这种心灵上的平安。3,世界和平(诗72:7;85:10;赛9:6-7;11:1-2)。神的国来临,世界得享太平。

10:35-36 参10:21注。此语见《弥迦书》7:6。

10:38 “跟从我”是走主所走的道路,受主所受的苦难。十字架是罗马人用在死囚身上的刑具。跟从主要背起十字架;是说走主的道路,难免牺牲殉道。耶稣自己便被钉死在十字架上。

10:39 为了基督,不顾性命,忠心到底的,会得到那永远的生命(启2:10)。

10:40 接待的不只是耶稣所差的使者,也包括接受使者所带来的信息。

10:41 “先知”和“义人”在圣经上大都相提并论(比较13:17;23:29)。耶稣回到祂在这篇教训开初提到的接待传道者的事,指出属祂的人会得到应获的接待。接待先知和义人的“赏赐”,和先知、义人所得的赏赐一样。

10:42 “小子”指门徒(可9:41)。“因为门徒的名”是说,“因为他是门徒”。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马太福音第10章-马唐纳圣经注释

第10章   上一篇  下一篇

  二·十二门徒的呼召(一○1~4)

  一○1 第九章末节中,主吩咐祂的门徒祈求更多的工人。若要能真心的这样求,信徒必须先愿意自己去作工人。所以,我们在这里见到主呼召了十二个门徒。祂以前已拣选了他们,不过现在呼召他们,叫他们要把奇妙的福音信息带给以色列国。主的呼召使门徒有权柄赶逐污鬼,并医治各样的病症。由此可见耶稣的确无与伦比。人们或可施行神迹,但无人能授权别人行使大能。

  一○2~4 这十二使徒记述如下:

  1·西门,又称彼得。一个冲动卤莽、心地仁慈、感情充沛的人,他是天生领袖的料子。

  2·他兄弟安得烈。施洗约翰把他介绍给耶稣(约一36,40),然后他把他兄弟彼得带去见耶稣。其后,他以把人带去认识耶稣为他的任务。

  3·西庇太的儿子雅各。他后来被希律杀害了(徒一二2)
──马太福音第10章十二门徒中的第一个殉道者。

  4·雅各的兄弟约翰。他也是西庇太的儿子,是耶稣所爱的门徒,我们实在要感激他写了第四卷福音书、三封约翰书信和启示录。

  5·腓力。他是伯赛大人,他把拿但业介绍给耶稣。我们不要把他和使徒行传中的福音传道者腓利混淆。

  6·巴多罗买。相信他就是拿但业,这个以色列人心里毫无诡诈(约一47)。

  7·多马,又名底土马,即“双胞胎”的意思。他一向被公认是“怀疑的多马”。他的疑惑使他最后才恭敬地承认耶稣(约二○28)。

  8·马太。以前曾是税吏,是本福音书的作者。

  9·亚勒腓的儿子雅各。关于他的事记载得很少。

  10·达太。他又称为雅各的儿子犹大(路六16)。只有约翰福音十四章22节记载关于他的事迹。

  11·西门,是个迦南人。路加福音称他是奋锐党的人(路六15)。

  12·加略人犹大。就是出卖我们主的那人。

  这些门徒可能正是二十多岁。他们在不同的生活圈子中被耶稣拣选,也许这些青年人正是年轻有为,无论如何,他们一生中最伟大的事,便是与耶稣作伴。

  三·到以色列的使命(一○5~33)

  一○5,6 本章余下的经文提到耶稣把一个特别的行程
──马太福音第10章往以色列家
──马太福音第10章吩咐给门徒。我们不可把这事与日后耶稣差遣七十二个人(路一○1),或与大使命(太二八19,20)混淆。这次是短暂的传道事工,旨在宣告天国近了。虽然有些原则对神历世历代的民来说,有着重要的价值,但有些原则却在日后被主耶稣证实并非永久不变的(路二二35,36)。

  首先,耶稣指示了门徒该走的路。他们不走外邦人的路,也不进撒玛利亚人的城
──马太福音第10章那里种族搀杂,为犹太人所厌恶。他们此时只往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里去传道。

  一○7 所传的信息是宣告天国近了。因这信息是特别向以色列人宣告的,如果他们拒绝接受,便没有借口了。王亲身来到,天国已经近了。以色列必须决定接受祂,还是拒绝祂。

  一○8 门徒得到耶稣的授权认定,使所传的信息更为可信。他们要医治病人、叫死人复活16、叫长大麻疯的洁净,并把鬼赶出去。因为犹太人要求神迹(林前一22),神便亲自降临,显神迹给他们看。

  至于报酬方面,主的代表所作的是白白的事奉。门徒不必何代价便得到祝福,他们也同样向他人施惠。

  一○9,10 他们不必事前为旅程预备所需。作为以色列人,他们只向以色列人传道。作工的工人应当得到他们的食物,这是犹太人中众所周知的原则。所以,他们不必带金银铜钱、载食物的口袋、两件褂子、鞋和拐杖。这里大概是指多余的鞋或多余的拐杖。如果他们已有一枝拐杖,便可把它带随身旁(可六8)。这种做法,是叫门徒知道他们每天的所需,都会得到供应。

  一○11 至于住宿方面,又有甚么安排?当他们进到一所城,便要寻找好人家
──马太福音第10章接受他们是主的门徒,并且开放心灵,愿意听他们信息的。只要他们找到这样的好人家,便要一直住在这人的家里,直至离开那城,而不是另寻更好的生活环境,然后迁移到别的家去。

  一○12~14 如果这家人接待门徒,门徒便要请他们安,对他们的殷勤款待表示谢意和感激。相反,若一家拒绝接待主的使者,门徒便不必替他们向神求平安,即不必祝福他们。不但如此,门徒更要把脚上的尘土跺下去,以行动表示神的不悦。谁的家不接待基督的门徒,基督也不会接纳他们。

  一○15 主警告说,拒绝接待门徒的人当审判的日子会受到严厉的惩罚,比堕落之城所多玛和蛾摩拉所受的更厉害。这证明地狱的刑罚是有等级的,否则又为何说有些人所受的比其它人还容易受呢?

  一○16 耶稣在这里教导十二位门徒面对迫害时要谨慎他们的行为。他们会像羊进入狼群,被设法要毁灭他们的邪恶之徒包围着。他们应当灵巧像蛇,提防不必要的过犯,避免受骗而对某些情况作出妥协。此外,他们也当驯良像鸽子,披戴用公义和真信心作成的盔甲来保护自己。

  一○17 他们要提防不信神的犹太人,因这些犹太人会把他们交给公会,并且要在会堂里鞭打他们。他们不仅会受到人民的攻击,在信仰上也会受到攻击。

  一○18 他们为基督的缘故,会被拉到诸侯君王面前。可是,神会胜过人的邪恶。“人类虽然邪恶,但神有祂克制的方法。”门徒彷似失败,然而却得着无法媲美的权利,在统治者和外邦人的面前作见证。神所作的一切都有祂的美意。尽管基督信仰遇到掌权者的迫害,然而“信仰教义最能帮助的,是那些被祂指定要作统治的人。”

  一○19,20 门徒受审的时候,不必预先构想要说的话。时候到了,神的灵会赐门徒神圣的智慧回答问题,好叫基督得荣耀,并且彻彻底底地令拘捕门徒的人感到混乱和困惑,使他们受挫。诠释第19节时,切勿走向两种极端。第一,天真地认为基督徒从来不须预先准备所传讲的信息;第二,认为这节经文不适用于今天。其实,传道人在神面前祷告等候,为某情况寻求合适的话语,是正确可取的。可是,所有信徒在特殊的情况下,也确实能得到神的应许,靠圣灵的指引,得着智慧述说神的话。他们成了代言人,替父的灵说话。

  一○21 耶稣预先警告祂的门徒,说他们会面对叛逆不忠的事。弟兄会告发弟兄;父亲会出卖儿子;儿女会与他们的父母为敌,最终害死他们。

  麦柯理说得十分好:

  我们是与先贤共同面对从世界来的憎恨……仆人不能期望敌人加诸他们的苦,比主承受的轻省。既然世人把耶稣钉十字架,跟随祂的人便必不会受到隆重的接待;既然世人只把荆蕀冠冕戴在主的头上,我们便必不会享受桂冠了。……让我们明白世界恨恶我们,其实是“因为基督的缘故”,而非因为我们本身有甚么值得恨恶之处,也不是因为我们所代表的那位仁爱之主不值得敬佩。17”

  一○22,23 门徒会被众人恨恶
──马太福音第10章包括所有文化、国家、阶层的人等。“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这节经文似乎意味着救恩要靠坚定不移的忍耐方能得着。事实却不然,因为圣经告诉我们,救恩是因着相信神的恩典而得的,是白白赐下的礼物(弗二8,9)。此外,这节也不能解作真切地忠于基督,肉身便不死,因为前一节预言到一些忠心的门徒会为主而死。简单而言,这节指忍耐是真正得救的印记。真正的信徒遭迫害时会忍耐到底,坚定不移。马太福音二十四章13节有同样的说法,指出余下的犹太人忠心耿耿,在大灾难的日子不妥协,坚持对主耶稣忠心不屈。他们的忍耐显出他们是真正的门徒。

  当圣经的篇章谈到将来的事,神的灵往往由可见的将来,转移谈到较远的将来。预言可以有部分应验和实时应验的特质,也可以有完全应验和较迟才完全成就的特质,例如,一个篇章可以同时意味着基督两次的到来、而不加解释(赛五二14,15;弥五2~1)。在第22和23节中,主耶稣作出了这类的预言。祂警告十二门徒,说他们要为祂的缘故受苦,然后,祂又彷似看门徒为大灾难中的犹太人,是向祂委身的跟从者。祂由起初的基督徒所受的审判,转而谈到那些在祂第二次降临前的信徒。

  第23节前部分可以是指十二门徒。可是,“有人在这城里逼迫你们,就逃到那城里去……”如果有合适的方法逃走,门徒不必留下受仇敌暴君的辖制。“避开危险没有错,逃避责任则作别论。”

  第23节下谈到基督来到世上掌权之前的日子:“……以色列的城邑,你们还没有走遍,人子就到了。”这里不是指十二门徒的传道事工,因为那时人子已经来到世上,是祂差门徒传道的。有些解经家认为这节是指主后七十年,耶路撒冷遭受破坏一事。可是,“人子就到了”这句却很难解释这场灾难,故把这节解为耶稣第二次的降临更为可取。大灾难的时候,基督忠心的犹太弟兄们会与天国的福音共同前进。他们会受逼迫,遭杀害。他们还未走遍所有以色列的城,主耶稣便回来审判祂的敌人,建立祂的国。

  第23节和马太福音二十四章14节似乎互相予盾。前者提到以色列的城邑尚没有走遍,人子就到了。然而,后者却说天国的福音要传遍天下,耶稣才再降临。其实两者并非矛盾。福音要传遍万国,却不必传到所有人面前。神的信息会擅到强烈的反对,传通人会严苛地受到迫害,并受阻在以色列国。故此,不是所有的以色列城都可以走遍。

  一○24,25 主的门徒常常疑惑为何要忍受迫害。若耶稣真是弥赛亚,为何祂的门徒要受苦,而非掌权?在第24和25节中,主预知他们的困惑,并且给他们解答,提醒他们与祂自己的关系。他们是学生;主是他们的老师。他们是仆人;主是他们的主人。他们是家人;主是他们的家主。学生是要跟从老师,而非超越老师。仆人不应期望他们所受的比主人轻省。如果人们称可敬的家主为“别西卜”(“苍蝇的主”,是鬼王,犹太人用此名指撒但),他们既是家里的一员,就必受更大的侮辱。作门徒包括与主一同承受别人的排斥。

  一○26,27 主三次叫跟从祂的人不要害怕(26,28,31节)。首先,他们不应怕那似乎得胜的敌人;将来祂要在荣耀中降临,证实祂是得胜的主。福音在那时是掩盖不为人知的,而主的教训也是较隐藏的。过不久,门徒便要大胆地宣讲基督的信息,这信息是主暗中私下告诉他们的。

  一○28 第二,门徒不应怕那些狂暴之徒。他们最多不过是杀身体。对于基督徒来说,肉体之死并不是大悲剧。既是与基督同死,便好得无比了。死不过是脱离了罪恶、忧伤、疾病、苦楚和肉身,而转为进入荣耀的永恒。故此,就算恶人在神的儿女身上作了坏透不堪的事,其实反倒是最美的事。

  门徒不应害怕那些人,相反,他们应害怕那能把身体和灵魂都灭在地狱里的主。这是最大的损失
──马太福音第10章永远与神、基督和盼望隔绝。我们无法计算属灵的死有多少损失,但却要不惜一切来避免这样的结局。

  第28节中,耶稣的一番话促使笔者记起圣徒诺克斯的墓志铭中所述:“在这里躺着一人害怕神到了一个地步,他不害怕任何人。”

  一○29 门徒在炽烈的审判中,可以信得过神的看顾。主耶稣用遍地可见的麻雀来解释祂必看顾。两个微不足道的麻雀是卖一分银子,但若父不许,即没有祂的赞同或在场,一个也不能掉在地上。正如有人曾说:“神出席每一只麻雀的丧礼。”

  一○30,31 亲自看顾小麻雀的神,同样能准确知道祂每一个儿女的头发有多少根。故然一根头发比不上一只麻雀的价值。这说明神的民比许多麻雀还贵重。那么,又何须害怕?

  一○32 既然如此,基督的门徒不是更当无惧地在人面前认祂么?他们所受的耻辱和蔑视,主在天上必多多的报答他们,且要在天上的父面前认他们。在这里,认耶稣包括了认祂是主、是救主,并且在生活和嘴唇上都认祂。在承认耶稣为主的十二门徒中,大部分的今生结局都是为主殉道。

  一○33 在地上拒绝基督的人,将来在天上的神面前也会遭到拒绝。拒绝基督是指拒绝认祂作生命的主。那些在生活上如此说“我从不认识你”的,将来主也会对他们说“我从不认识你”。主不是指在承受压力下作出暂时的否认,如彼得的。祂是说那些惯常拒绝祂,和定意否认祂的人。

  四·刀兵之乱而非太平盛世(一○34~39)

  一○34 我们必须从比喻的角度看,方可明白我们的主在这里所说的话。祂提到祂来临所带来的实际后果,而这些事件的发生也是祂要来临的目的。祂说祂来并不是叫地上太平,乃是叫地上动刀兵。其实,祂的确要把和平带来(弗二14~17),要世人藉祂得拯救(约三17)

  一○35~37 一旦成为跟随主的人,信徒的家人便会反对他们。不信的儿子会反对得救的父亲;未得救的女儿会反对成了基督徒的母亲;未重生的媳妇会憎恶重生得救的婆婆。所以,基督徒便往往要在基督和家庭之间作选择。基督徒不应容让任何亲属关系影响他们对神的忠心。他们必须先考虑救主的因素,才顾及父亲、母亲、儿子或女儿。门徒要付的其中一个代价是经历压力紧张、冲突争吵和与家人疏离。事实上,没有任何事比面对家人的憎恨更痛苦。

  一○38 可是,有一样东西比家庭更容易使基督徒随流失去
──马太福音第10章爱自己的生命。故此,耶稣再说,“不背着他的十字架跟从我的,也不配作我的门徒。”当然,十字架是极刑的一种。背起十字架跟从基督是指愿意放弃一切而爱主,即使是死,也视之如归,在所不计。并不是所有的门徒都要为主牺牲性命,但却要看重神,不再看自己的生命为宝贵。

  一○39 自我保护的天性必须被基督的爱所制服。得着生命的,将要失丧生命。为基督失丧生命的,将要得着生命。人往往企图保障自己的生命,一方面要避免受痛楚,同时又不愿丧失完全交托给神的生命。其实这却是生命的最大损失
──马太福音第10章过满足自己的生活。生命最大的作用是事奉基督。若有人因为爱主而失丧生命,他将要得着真正完满的生命。

  五·一杯凉水(一○40~42)

  一○40 并非每个人都拒绝接受门徒所传的信息。有些人认出他们是弥赛亚的代表,而且也厚待他们。门徒能力有限,无以回报这些人的款待,但他们毋需烦恼,因为这些人怎样对他们,便是怎样对主自己。主会按他们所作的报答他们。

  接待基督的门徒等于接待基督自己;接待祂便是接待差祂来的天父,因为天父差基督代表祂到世上来。这就好比接待由政府差派而来的大使,是乐意与该国进行外交往来。

  一○41 凡因为先知的名接待先知的,必得先知所得的赏赐。裴雅森有这样的评论:

  犹太人看先知的赏赐为最伟大的事、因为王帝虽然奉主的名统治国家,祭司虽然奉主的名事奉,但先知是从主而来,训示祭司和王帝。基督说,如果人因先知的名接待先知、协助他,便会得到先知所得的赏赐。那么、试想想批评传道者的后果如何!你若协助他传讲神说话,并且鼓励支持他,你便得到他所得的部分赏赐。相反,你若为难他,使他无法执行职务,你便会失去赏赐。能够帮助行善的人是件伟大的事。你不应只着重他的衣着、态度、仪态或声调,反要问自己:“这是神给我的信息吗?他是否神为我的灵魂而差来的先知;”若他是神的先知,便要接纳他,欣赏他的讲话和工作,然后才可得他所得的部分赏赐18。

  凡因为义人的名接待义人,必得义人所得的赏赐。以外表和物质去评价别人,便不明白真正的品格往往藏在平庸的外貌里。一个人怎样对待最平凡普通的门徒,便反映他如何对待主自己。

  一○42 善待跟从耶稣的人,神不会不知道的。即使基于门徒是跟随主的人,而把一杯凉水给他们中间的一个喝,神也会全然地赏赐行这事的人。

  因此,主最后以王室的尊贵授以十二位门徒。他们诚然会遭反对、拒绝、捉拿、审判、被押下监,甚至可能被杀。可是,他们不要忘记自己的身分是主的代表人,并且能为王说话和事奉王是何等荣耀的特权。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马太福音第10章-21世纪圣经注释

马太福音第十章   二.十二门徒的呼召(一○ 1 ~ 4 ) 

  一○ 1  第九章末节中,主吩咐祂的门徒祈求更多的工人。若要能真心的这样求,信徒必须先愿意自己去作工人。所以,我们在这里见到主呼召了 十二个门徒 。祂以前已拣选了他们,不过现在呼召他们,叫他们要把奇妙的福音信息带给以色列国。主的呼召使门徒有权柄赶逐污鬼,并医治各样的病症。由此可见耶稣的确无与伦比。人们或可施行神迹,但无人能授权别人行使大能。 

  一○ 2 ~ 4  这 十二使徒 记述如下: 

  1 . 西门,又称彼得 。一个冲动卤莽、心地仁慈、感情充沛的人,他是天生领袖的料子。 

  2 . 他兄弟安得烈 。施洗约翰把他介绍给耶稣(约一 36 , 40 ),然后他把他兄弟彼得带去见耶稣。其后,他以把人带去认识耶稣为他的任务。 

  3 . 西庇太的儿子雅各 。他后来被希律杀害了(徒一二 2 )
──马太福音第10章十二门徒中的第一个殉道者。 

  4 . 雅各的兄弟约翰 。他也是西庇太的儿子,是耶稣所爱的门徒,我们实在要感激他写了第四卷福音书、三封约翰书信和启示录。 

  5 . 腓力 。他是伯赛大人,他把拿但业介绍给耶稣。我们不要把他和使徒行传中的福音传道者腓利混淆。 

  6 . 巴多罗买 。相信他就是拿但业,这个以色列人心里毫无诡诈(约一 47 )。 

  7 . 多马 ,又名底土马,即“双胞胎”的意思。他一向被公认是“怀疑的多马”。他的疑惑使他最后才恭敬地承认耶稣(约二○ 28 )。 

  8 . 马太 。以前曾是税吏,是本福音书的作者。 

  9 . 亚勒腓的儿子雅各 。关于他的事记载得很少。 

  10 . 达太 。他又称为雅各的儿子犹大(路六 16 )。只有约翰福音十四章 \cs16 22 节记载关于他的事迹。 

  11 . 西门 ,是个迦南人。路加福音称他是奋锐党的人(路六 15 )。 

  12 . 加略人犹大 。就是出卖我们主的那人。 

  这些门徒可能正是二十多岁。他们在不同的生活圈子中被耶稣拣选,也许这些青年人正是年轻有为,无论如何,他们一生中最伟大的事,便是与耶稣作伴。 

  三.到以色列的使命(一○ 5 ~ 33 ) 

  一○ 5 , 6  本章余下的经文提到耶稣把一个特别的行程
──马太福音第10章往 以色列家
──马太福音第10章吩咐给门徒。我们不可把这事与日后耶稣差遣七十二个人(路一○ 1 ),或与大使命(太二八 19 , 20 )混淆。这次是短暂的传道事工,旨在宣告 天国 近了。虽然有些原则对神历世历代的民来说,有重要的价值,但有些原则却在日后被主耶稣证实并非永久不变的(路二二 35 , 36 )。 

  首先,耶稣指示了门徒该走的路。他们 不 走 外邦人 的路,也不进 撒玛利亚人 的城
──马太福音第10章那里种族搀杂,为犹太人所厌恶。他们此时只 往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里去 传道。 

  一○ 7  所传的信息是宣告 天国近了 。因这信息是特别向以色列人宣告的,如果他们拒绝接受,便没有藉口了。王亲身来到,天国已经近了。以色列必须决定接受祂,还是拒绝祂。 

  一○ 8  门徒得到耶稣的授权认定,使所传的信息更为可信。他们要医治病人、叫死人复活 16 、叫长大麻疯的洁净,并把鬼赶出去。因为犹太人要求神迹(林前一 22 ),神便亲自降临,显神迹给他们看。 

  至于报酬方面,主的代表所作的是白白的事奉。门徒不必何代价便得到祝福,他们也同样向他人施惠。 

  一○ 9 , 10  他们不必事前为旅程预备所需。作为以色列人,他们只向以色列人传道。作工的工人应当得到他们的食物,这是犹太人中众所周知的原则。所以,他们不必带 金银铜钱 、载食物的 口袋、两件褂子、鞋和拐杖 。这里大概是指多余的鞋或多余的拐杖。如果他们已有一枝拐杖,便可把它带随身旁(可六 8 )。这种做法,是叫门徒知道他们每天的所需,都会得到供应。 

  一○ 11  至于住宿方面,又有什么安排?当他们进到一所 城 ,便要寻找 好人 家
──马太福音第10章接受他们是主的门徒,并且开放心灵,愿意听他们信息的。只要他们找到这样的好人家,便要一直住在这人的家里,直至离开那城,而不是另寻更好的生活环境,然后迁移到别的家去。 

  一○ 12 ~ 14  如果这 家 人接待门徒,门徒便要 请他 们 安 ,对他们的殷勤款待表示谢意和感激。相反,若一家拒绝接待主的使者,门徒便不必替他们向神求 平安 ,即不必祝福他们。不但如此,门徒更要 把脚上的尘土跺下去 ,以行动表示神的不悦。谁的家不接待基督的门徒,基督也不会接纳他们。 

  一○ 15  主警告说,拒绝接待门徒的人 当审判的日子 会受到严厉的惩罚,比堕落之城 所多玛和蛾摩拉 \cs8 所受的更厉害。这证明地狱的刑罚是有等级的,否则又为何说有些人所受的比其他人 还容易受 呢? 

  一○ 16  耶稣在这里教导十二位门徒面对迫害时要谨慎他们的行为。他们会像 羊进入狼群 ,被设法要毁灭他们的邪恶之徒包围。他们应当 灵巧像蛇 ,提防不必要的过犯,避免受骗而对某些情况作出妥协。此外,他们也当 驯良像鸽子 ,披戴用公义和真信心作成的盔甲来保护自己。 

  一○ 17  他们要提防不信神的犹太人,因这些犹太人会把他们交给公会,并且要 在会堂里 鞭打他们。他们不仅会受到人民的攻击,在信仰上也会受到攻击。 

  一○ 18  他们为基督的缘故,会被拉到 诸侯 君王面前 。可是,神会胜过人的邪恶。“人类虽然邪恶,但神有祂克制的方法。”门徒仿似失败,然而却得无法媲美的权利,在统治者和 外邦人 的面前作见证。神所作的一切都有祂的美意。尽管基督信仰遇到掌权者的迫害,然而“信仰教义最能帮助的,是那些被祂指定要作统治的人。” 

  一○ 19 , 20  门徒受审的时候,不必预先构想要说的话。时候到了,神的 灵 会赐门徒神圣的智慧回答问题,好叫基督得荣耀,并且彻彻底底地令拘捕门徒的人感到混乱和困惑,使他们受挫。诠释第 19 节时,切勿走向两种极端。第一,天真地认为基督徒从来不须预先准备所传讲的信息;第二,认为这节经文不适用于今天。其实,传道人在神面前祷告等候,为某情况寻求合适的话语,是正确可取的。可是,所有信徒在特殊的情况下,也确实能得到神的应许,靠圣灵的指引,得智慧述说神的话。他们成了代言人,替父的灵说话。 

  一○ 21  耶稣预先警告祂的门徒,说他们会面对叛逆不忠的事。 弟兄 会告发 弟兄 ; 父亲 会出卖 儿子 ; 儿女 会与他们的 父母 为敌,最终害死他们。 

  麦柯理说得十分好: 

  我们是与先贤共同面对从世界来的憎恨……仆人不能期望敌人加诸他们的苦,比主承受的轻省。既然世人把耶稣钉十字架,跟随祂的人便必不会受到隆重的接待;既然世人只把荆蕀冠冕戴在主的头上,我们便必不会享受桂冠了。……让我们明白世界恨恶我们,其实是“因为基督的缘故”,而非因为我们本身有什么值得恨恶之处,也不是因为我们所代表的那位仁爱之主不值得敬佩。 17 ” 

  一○ 22 , 23  门徒会 被众人恨恶
──马太福音第10章包括所有文化、国家、阶层的人等。“ 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 ”这节经文似乎意味救恩要靠坚定不移的忍耐方能得。事实却不然,因为圣经告诉我们,救恩是因相信神的恩典而得的,是白白赐下的礼物(弗二 8 , 9 )。此外,这节也不能解作真切地忠于基督,肉身便不死,因为前一节预言到一些忠心的门徒会为主而死。简单而言,这节指忍耐是真正得救的印记。真正的信徒遭迫害时会忍耐到底,坚定不移。马太福音二十四章 13 节有同样的说法,指出余下的犹太人忠心耿耿,在大灾难的日子不妥协,坚持对主耶稣忠心不屈。他们的忍耐显出他们是真正的门徒。 

  当圣经的篇章谈到将来的事,神的灵往往由可见的将来,转移谈到较远的将来。预言可以有部分应验和即时应验的特质,也可以有完全应验和较迟才完全成就的特质,例如,一个篇章可以同时意味基督两次的到来、而不加解释(赛五二 14 , 15 ;弥五 2 ~ 1 )。在第 22 和 23 节中,主耶稣作出了这类的预言。祂警告十二门徒,说他们要为祂的缘故受苦,然后,祂又仿似看门徒为大灾难中的犹太人,是向祂委身的跟从者。祂由起初的基督徒所受的审判,转而谈到那些在祂第二次降临前的信徒。 

  第 23 节前部分可以是指十二门徒。可是,“ 有人在这城里逼迫你们,就逃到那城里去…… ”如果有合适的方法逃走,门徒不必留下受 仇敌暴 君的辖制。“避开危险没有错,逃避责任则作别论。” 

  第 23 节下谈到基督来到世上掌权之前的日子:“ ……以色列的城邑,你们还没有走遍,人子就到了。 ”这里不是指十二门徒的传道事工,因为那时人子已经来到世上,是祂差门徒传道的。有些解经家认为这节是指主后七十年,耶路撒冷遭受破坏一事。可是,“人子就到了”这句却很难解释这场灾难,故把这节解为耶稣第二次的降临更为可取。大灾难的时候,基督忠心的犹太弟兄们会与天国的福音共同前进。他们会受逼迫,遭杀害。他们还未走遍所有以色列的城,主耶稣便回来审判祂的敌人,建立祂的国。 

  第 23 节和马太福音二十四章 14 节似乎互相予盾。前者提到 以色列的城邑尚没有走遍,人子就到了。 然而,后者却说天国的福音要传遍天下,耶稣才再降临。其实两者并非矛盾。福音要传遍万国,却不必传到所有人面前。神的信息会擅到强烈的反对,传通人会严苛地受到迫害,并受阻在以色列国。故此,不是所有的以色列城都可以走遍。 

  一○ 24 , 25  主的门徒常常疑惑为何要忍受迫害。若耶稣真是弥赛亚,为何祂的门徒要受苦,而非掌权?在第 24 和 25 节中,主预知他们的困惑,并且给他们解答,提醒他们与祂自己的关系。他们是学生;主是他们的老师。他们是仆人;主是他们的主人。他们是家人;主是他们的家主。学生是要跟 从 老师,而非超 越 老师。仆人不应期望他们所受的比主人轻省。如果人们称可敬的家主为“ 别西卜 ”(“苍蝇的主”,是鬼王,犹太人用此名指撒但),他们既是 家 里的一员,就必受更大的侮辱。作门徒包括与主一同承受别人的排斥。 

  一○ 26 , 27  主三次叫跟从祂的人 不要 害 怕 ( 26 , 28 , 31 节)。首先,他们不应怕那似乎得胜的敌人;将来祂要在荣耀中降临,证实祂是得胜的主。福音在那时是 掩盖 不为人知的,而主的教训也是较 隐藏 的。过不久,门徒便要大胆地宣讲基督的信息,这信息是主暗中私下告诉他们的。 

  一○ 28  第二,门徒 不 应 怕 那些狂暴之徒。他们最多不过是 杀身体 。对于基督徒来说,肉体之死并不是大悲剧。既是与基督同死,便好得无比了。死不过是脱离了罪恶、忧伤、疾病、苦楚和肉身,而转为进入荣耀的永恒。故此,就算恶人在神的儿女身上作了坏透不堪的事,其实反倒是最美的事。 

  门徒不应害怕那些人,相反,他们应害 怕 那 能把身体和灵魂都灭在地狱里的 主。这是最大的损失
──马太福音第10章永远与神、基督和盼望隔绝。我们无法计算属灵的死有多少损失,但却要不惜一切来避免这样的结局。 

  第 28 节中,耶稣的一番话促使笔者记起圣徒诺克斯的墓志铭中所述:“在这里躺一人害怕神到了一个地步,他不害怕任何人。” 

  一○ 29  门徒在炽烈的审判中,可以信得过神的看顾。主耶稣用遍地可见的麻雀来解释祂必看顾。两个微不足道的麻雀是 卖一分银子 ,但若 父不许 ,即没有祂的赞同或在场, 一个也不能掉在地上 。正如有人曾说:“神出席每一只麻雀的丧礼。” 

  一○ 30 , 31  亲自看顾小麻雀的神,同样能准确知道祂每一个儿女的 头发 有多少根。故然一根头发比不上一只麻雀的价值。这说明神的民 比许多麻雀还贵重 。那么,又何须害怕? 

  一○ 32  既然如此,基督的门徒不是更当无惧地 在人面前认 祂么?他们所受的耻辱和蔑视,主在天上必多多的报答他们,且要 在 天上的 父面前 认他们。在这里,认耶稣包括了认祂是主、是救主,并且在生活和嘴唇上都认祂。在承认耶稣为主的十二门徒中,大部分的今生结局都是为主殉道。 

  一○ 33  在地上拒绝基督的人,将来 在天上的 神 面前 也会遭到拒绝。拒绝基督是指拒绝认祂作生命的主。那些在生活上如此说“我从不认识你”的,将来主也会对他们说“我从不认识你”。主不是指在承受压力下作出暂时的否认,如彼得的。祂是说那些惯常拒绝祂,和定意否认祂的人。 

  四.刀兵之乱而非太平盛世(一○ 34 ~ 39 ) 

  一○ 34  我们必须从比喻的角度看,方可明白我们的主在这里所说的话。祂提到祂来临所带来的实际后果,而这些事件的发生也是祂要来临的目的。祂说祂来 并不是叫地上太平,乃是叫地上动刀兵。 其实,祂的确要把和平带来(弗二 14 ~ 17 ),要世人藉祂得拯救(约三 17 ) 

  一○ 35 ~ 37  一旦成为跟随主的人,信徒的家人便会反对他们。不信的儿子会反对得救的父亲;未得救的女儿会反对成了基督徒的母亲;未重生的媳妇会憎恶重生得救的婆婆。所以,基督徒便往往要在基督和家庭之间作选择。基督徒不应容让任何亲属关系影响他们对神的忠心。他们必须先考虑救主的因素,才顾及父亲、母亲、儿子或女儿。门徒要付的其中一个代价是经历压力紧张、冲突争吵和与家人疏离。事实上,没有任何事比面对家人的憎恨更痛苦。 

  一○ 38  可是,有一样东西比家庭更容易使基督徒随流失去
──马太福音第10章爱自己的生命。故此,耶稣再说,“ 不背他的十字架跟从我的,也不配作我的门徒。 ”当然,十字架是极刑的一种。背起十字架跟从基督是指愿意放弃一切而爱主,即使是死,也视之如归,在所不计。并不是所有的门徒都要为主牺牲性命,但却要看重神,不再看自己的生命为宝贵。 

  一○ 39  自我保护的天性必须被基督的爱所制服。 得生命的,将要失丧生命。为基督失丧生命的,将要得生命。 人往往企图保障自己的生命,一方面要避免受痛楚,同时又不愿丧失完全交托给神的生命。其实这却是生命的最大损失
──马太福音第10章过满足自己的生活。生命最大的作用是事奉基督。若有人因为爱主而 失丧生命 ,他将要 得 真正完满的 生命 。 

  五.一杯凉水(一○ 40 ~ 42 ) 

  一○ 40  并非每个人都拒绝接受门徒所传的信息。有些人认出他们是弥赛亚的代表,而且也厚待他们。门徒能力有限,无以回报这些人的款待,但他们毋需烦恼,因为这些人怎样对他们,便是怎样对主自己。主会按他们所作的报答他们。 

  接待基督的门徒等于接待基督自己;接待祂便是接待差祂来的天父,因为天父差基督代表祂到世上来。这就好比接待由政府差派而来的大使,是乐意与该国进行外交往来。 

  一○ 41  凡 因为先知的名接待先知的,必得先知所得的赏赐 。裴雅森有这样的评论: 

  犹太人看先知的赏赐为最伟大的事、因为王帝虽然奉主的名统治国家,祭司虽然奉主的名事奉,但先知是从主而来,训示祭司和王帝。基督说,如果人因先知的名接待先知、协助他,便会得到先知所得的赏赐。那么、试想想批评传道者的后果如何!你若协助他传讲神说话,并且鼓励支持他,你便得到他所得的部分赏赐。相反,你若为难他,使他无法执行职务,你便会失去赏赐。能够帮助行善的人是件伟大的事。你不应只重他的衣、态度、仪态或声调,反要问自己:“这是神给我的信息吗?他是否神为我的灵魂而差来的先知;”若他是神的先知,便要接纳他,欣赏他的讲话和工作,然后才可得他所得的部分赏赐 18 。 

  凡 因为义人的名接待义人,必得义人所得的赏赐。 以外表和物质去评价别人,便不明白真正的品格往往藏在平庸的外貌里。一个人怎样对待最平凡普通的门徒,便反映他如何对待主自己。 

  一○ 42  善待跟从耶稣的人,神不会不知道的。即使基于 门徒 是跟随主的人,而把 一杯凉水 给他们中间的一个喝,神也会全然地赏赐行这事的人。 

  因此,主最后以王室的尊贵授以十二位门徒。他们诚然会遭反对、拒绝、捉拿、审判、被押下监,甚至可能被杀。可是,他们不要忘记自己的身分是主的代表人,并且能为王说话和事奉王是何等荣耀的特权。
──马太福音第10章《活石新约圣经注释》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马太福音第10章-丰盛的生命研读版注释

马太福音注释  10:1  

  给他们权柄,能赶逐污鬼:耶稣期望他的门徒通过赶逐污鬼和医治疾病与邪恶势力展开争战。这种在属灵争战中体现出来

  的权柄是神国在地上不断彰显的标志(参“神的国度”一文)。 

  10:7  

  传……天

  国:从

  上下文(1,8节)我们可以清楚地

  看到,神将以他胜过罪、疾病和撒但势力的大能伴随信徒,同证天国的信息(参“神的国度”一文)。

  基督的意愿就是神的国及其能力“近了”,

  给神的子民带来救赎、恩典和医治。如果神的国没有在他的子民当中得到彰显,他们就应当尽快

  从世界的风俗及一切不蒙神喜悦的东西中回转,“先求神的国和

  神的义”(6:33)并且祈求“愿你

  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6:10;比较可9:29)。 

  10:19  

  必赐给你们当说的话:基督的这个应许确实得到圣经实例的印证:徒4:8~12,19~20;21:39~22:21;23:1,6;24:10~21;26:1~29。五旬节以后,圣灵完满丰盛地浇灌

  下来,赐给人作见证的能力(徒1:8)。 

  10:23  

  以色列的城邑:基督可能在告诉门徒要不断地向犹太人传福音,直到他再来。 

  10:26  

  不要怕他们:门

  徒的事奉工作以及与撒但展开的属灵争战都将使他们遭到撒但的攻击(16~25节);然而他们勿需害怕,因为天父和圣灵都将保

  守他们(20,29~31节)。他们必须

  忠于神的话,公开、直率、勇敢地宣讲天国的真理。 

  10:28  

  地狱:这个译作“地狱”的词(希腊文geenna;参耶7:31注)指不虔不义的人受到永远刑罚煎熬的地方(比较可9:43,48)。圣经告诉我们,人的存在不以死亡告

  终,而会持续到永远,要么与神同在,要么受到永远的刑罚。关于灵魂失丧之人的结局,有以下几

  点值得注意: 

  1.  耶

  稣教导说,有一个地方是为那些在神面前遭受咒诅的人承受永远的刑罚而预备的(参5:22,29~30;18:9;23:15,33;可9:43,45,47;路10:15;12:5)。这种持续不断的刑罚令人恐惧却又真实

  存在。地狱中有‘不灭的火’(可9:43),这是为“魔鬼和他的使者所预备的永火”(25:41),而人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13:42,50),他们要被捆绑并丢在黑暗中(22:13),

  受尽痛苦折磨并永远与天国分离(路16:23)。 

  2.  使

  徒书信关于这一点的教导也非常相似。使徒们指出,在末日来临的审判中,神将报应那些不听从

  福音的人(帖后1:5~9),使他们永

  远离开主的面和他权能的荣光(帖后1:9),

  并要毁灭他的一切仇敌(腓3:18~19;参

  罗9:22;林前16:22;加1:9;提后2:12;来10:27;彼

  后2:4;犹7节;启14:10;19:20;20:10,14)。 

  3.  圣

  经教导我们,作恶的人必定要受到审判,主要的刑罚是永远的咒诅、痛苦和与神分离。基督徒可

  能会感到这部分教义晦涩难懂,但我们仍需要顺服神话语的权威,相信神必定会做出英明的决

  策和公义的判断。 

  4.  我

  们必须永志不忘神差遣他的儿子死在十字架上的目的就是不要任何人沉沦(约3:16),神并不希望任何人下地狱(彼后3:9)。但那些抵挡神救恩的人就会落入地狱中(罗1:16~2:10)。地狱存在的事实应该促使神的子民更

  加热切地痛恨罪,积极持久地拯救失丧的灵魂,并且以神未来公义的审判警戒众人(参启20:14注)。 

  10:31  

  你们比许多麻雀还贵重:耶稣指出神忠信的儿女在天父眼里具有极宝贵的价值。 

  1.  神

  看重你以及你个人的需要,他因渴望与你互 爱和相 交,以致差遣耶稣为你死在十字架上(参约3:16注)。他的同在、眷顾和关心永远不会远离你,他知

  道你所有的需要、试炼和痛苦(6:8)。 

  2.  你

  对于神如此重要,以致他珍视你的信心、爱心和忠心远胜世上的一切。你在各种试炼和苦难中显

  出来的纯全、无可动摇的信心,是他的荣光和尊荣。请读一些明确证实这一点的经文:诗91:14~16;116:15;赛49:16;

  太11:28~29;路12:32;约13:1;14:3;17:24;罗8:28;约一4:19。 

  10:32  

  凡在人面前认我的:“认”(希腊文homologeo)基督的意思是在别人——甚

  至那些反对的人——面前公开承认耶稣是个人生命的主,承认他的

  道和标准。 

  10:34  

  我来并不是叫地上太平:虽然耶稣基督被称为“和平之君” (赛9:6;比较太5:9;罗5:1),

  并且他也曾教导我们必须用爱心宣讲真理(弗4:15),但是耶稣的降临及其所宣讲的福音的确会在某种程度上引起分争,而这也是他

  的本意。 

  1.  信

  靠基督的信仰使我们从罪人和世界中分别出来(32~37节;路12:51~53;参“信徒的属灵分别”一文)。 

  2.  神

  话语的传讲及神的真理将引起对立、分争和逼迫(12:24;14:4~12;27:1;徒5:17;7:54~60;14:22)。 

  3.  信

  徒合乎基督敬虔公义标准的生活,会引起世人的讥诮和辱骂(5:10~11)。 

  4.  维

  护新约纯正信仰,反对异端,也会引起分争(林后11:12~15;加1:9;腓1:15~17;参

  提后1:15注)。 

  5.  基

  督徒在忠心持守和睦与合一教导的同时,绝不能轻乎“我来并不

  是叫地上太平,乃是叫地上动刀兵”的真义(参约17:21注)。 

  10:38  

  背着他的十字架:参可8:34注。 

  10:41  

  先知……义

  人:耶稣特别讲到接待先知和义人的问题,原因是这些人通常会由于坚定持守敬虔立场和宣扬圣经

  真理而遭到众人的弃绝和逼迫(参5:10)。

  因此,那些接待先知和义人并且领受其信息的人都将得到神特别的赏赐。 

  1.  如

  果你能坚定地忠于神的真理和神的义,以致于竭尽自己的生命供应、辅助并鼓励那些虔诚、正直

  的传道人,那么你所得的赏赐将与这些曾蒙你帮助的先知或义人所得的一样。 

  2.  反

  之,我们不应该支持、鼓励或辅助那些不按新约启示传讲神真理的人和那些不按神敬虔标准生

  活的人。若支持这样的人,会同样在他们的咒诅上有份(参约翰二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马太福音第10章-每日研经丛书注释

马太福音第十章   君王的使者(十 1-4 ) 

  马太有计划地、戏剧性的叙述耶稣的事迹。在耶稣受洗的故事中,我们看到耶稣怎样接受祂的工作。在受试探的故事中,我们看到,耶稣决定开始祂的工作所使用的方法。在登山宝训中我们听见耶稣的智慧之言。在马太第八章,我们看到耶稣大能的作为,在第九章我们看到反对耶稣势力的增长与汇聚。我们在这里看到耶稣拣选祂的干部。一位领袖要从事任何重大的使命,第一件事就是选择他的部属,他工作目前的果效与将来的成就,都要仰赖他们的协助。耶稣在这里选择祂的部属,祂的左右手,祂肉身在世之日的帮手,以及在祂离世归回祂荣耀之后,能够继承祂工作的人。 

  有两件关于这些人的事实,使我们立时感觉震惊: 

  (一)他们都是极其平凡的人,他们没有财富,没有学问,也没有社会上的地位。他们是从平凡的人挑选出来的,他们做平凡的事,既没有受到特别的教育,也没有社会地位。 

  有人说耶稣所寻找的,不是非凡的超人,而是能够把普通的事做到特别好的普通人。耶稣在每个人身上所看到的,不仅是他们的本性,而是祂在他们身上所施展的能力。耶稣拣选这些人,不只是因他们的现状,而是在祂的影响与能力之下,他们改变的可能性。 

  人无需担心自己没有东西可以献给耶稣,耶稣基督能够使用最平凡之人的奉献,成就祂伟大的工作。 

  (二)他们是最不寻常的配合。例如马太是一个税吏,别人把马太当作是一个卖国贼,为了私利把自己出卖给别的国家的住人,违背爱国的立场。跟马太在一起的是西门,钦定译本称他为迦南人( canaanite )实为( Cananaean )之误。路加福音六章十六节称他为奋锐党的西门,他是一个爱国者。 

  约瑟夫称奋锐党人为犹太的第四党。其他的三党为:法利赛党,撒都该党,撒都该党与爱色泥党( Essenes )。他说他们有:‘一种不可触犯的自由。’又说他们认为‘上帝是他们的主宰与统治者。’他们随时准备为自己的国家捐躯,见到所爱的人为自由而死并不畏缩。他们不肯把君王的名字或称号给予任何世上的人,他们坚定不移的决心使他们可以忍受任何的痛苦。为图谋本国离异国的统治,他们不惜采用谋杀与偷袭、行刺等类的手段。他们是犹太人中最优秀的爱国者,也是所有民族主义中最有民族性的人物。 

  如果奋锐党的西门,不是在耶稣那里遇到马太,他定然会给马太刺上一刀。互相仇视的两个人,当他们都爱耶稣基督的时候,他们能够学习彼此相爱,这是一个奇妙的真理。宗教常常成为使人分离的媒介。其实它原来的目的
──马太福音第10章在永活的耶稣面前,是使人们互相和好;没有基督,人们便彼此隔离。 

  我们也许会问:耶稣为什么要选十二位特别的使徒?原田可能是因为犹太人有十二个支派。在旧约时代以色列人既有十二个支派,新时代的新以色列也有十二位使徒。新约圣经本身对十二个人的事,说得并不太多。普鲁麦尔( Plummer )说:‘在新约中得荣耀的是工作,并不是作工的人。’我们虽不太知道他们的事,新约圣经重视他们在教会里的地位。因为启示录告诉我们,圣城的十二块基石上,刻有他们的名字(启廿一 14 )。这些单纯的人,既无伟大的背景,又来自各种不同观点的信仰,却成为建立教会的基石。基督的教会是建立在普通的男女身上。 

  使者的形成(十 1-4 )(续) 

  当我们把三段关于十二门徒蒙召的记载(太十 1-4 ;可三 13-19 ;路六 13-16 )放在一起,就立即出现以下事实: 

  (一)祂拣选他们。路加福音六章十三节说祂叫祂的门徒来,就从他们中间挑选十二个人。似乎耶稣的眼光转移到跟随祂的众以及当众人离去以后所剩下的少数人身上;好像祂随时都在寻找人去担负祂的工作。有人说:‘上帝随时在找寻可以使用的帮手。’上帝时常在说:‘我可以差遣谁呢?谁肯为我们去呢?’(赛六 8 )。 

  天国的工作是多方面的,有的工作必须出去做,有的工作必须在家里做;有的工作要用双手,有的工作要用思想;有的工作受人的重视,有的工作无人注意。但耶稣的眼睛总是在众人中间搜那乐意为祂工作的人。 

  (二)祂呼召他们。耶稣并不勉强人作祂的工作,祂只是给他们工作;祂并不强迫,只是邀请;祂不要征摹的兵丁,祂要的是志愿军。人有忠心或不忠心的自由,但对每一个受招呼的人他都可有接受,或拒绝呼召的自由。 

  (三)祂指派他们。和合译本在马可福音三章十四节记载:祂设立他们。翻作‘设立’的这个字,在希腊原文的单字是 poiein ,意即造成或做成,经常用于委任某人职位的专用字。耶稣好像是一位君王,指派祂的亲信为祂的内阁;祂好像是一位将军,把工作分派给他的部属。服事耶稣基督的工作决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经过决定性的指派。一个人如果受到地上君王的差派,担任世上的官职,可能深感荣幸。这么说,接受万王之王的差派,岂不是更为荣幸吗? 

  (四)受差派的这些人是从 门徒 里选出来的。门徒这个字意即‘学习者’。基督所需要的是乐意学习的人。头脑闭塞的人不能够事奉耶稣基督。基督的仆人必须乐意在每日的生活中不断地学习。他每一天必须与耶稣更近一步,与上帝更加亲密。 

  (五)这些人蒙拣选的原因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他们蒙拣选是‘要他们常和自己同在’(可三 14 )。他们若要在世界上做祂的工作,就必须与祂一同生活;在他们进入世界工作之前,必要从与基督一同生活转而与人类一同生活。 

  据说有一次怀特( Alexander Whyte )宣读了一篇极有能力、极其感人的讲章。散会以后,有一位朋友对他说:‘你今天所讲的好像直接从耶稣基督而来的。’怀特回答说:‘可能正是如此。’ 

  基督的工作,只有从基督而来的人才能够作。在现代教会复杂的活动之中,我们有时候忙于开会、陪客、行政,好像轮子一样转个不停,可能我们因此忘记了,如果我们不先到基督面前,然后到人的面前,我们所做的工作都是无意义的。 

  (六)他们被称为使徒(可三 14 ;路六 13 )。‘使徒’的字意为蒙差遣的人,是一位使者或大使的专用字。基督徒是耶稣基督的大使,他来自基督的面前,为要把耶稣基督的话语和荣美带给人们。 

  (七)他们被称为基督的报信人,他们在马太福音十章七节受命去传道。传( ke{russein )是由名词( ke{rux )而来,意即一位报信者。基督徒是耶稣基督的报信人,他要把耶稣基督的宣告带给人,这就是他为什么要先到基督面前的原因。基督徒并不是把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带给人,他是从耶稣基督那里把上帝确实的信息给人;若不是先从基督那里领受,他就无信息可传。 

  君王使者的任务(十 5-8 上) 

  我们在这经文中看到君王开始把他的任务交给祂的使者,希腊文中用以表达耶稣‘命令’祂的人,或‘给他们命令’的,是一个很有意味与具启发性的字,就是( paragellein )这个字,在希腊文有四种特别的用法:(一)它是军队中发号施令常用的一个字。耶稣好像是一位将军派遣祂的将官们出发争战,并且在他们临走以前,给他们简短的嘱咐。(二)这是人呼唤朋友来帮助的时候所用的字。耶稣好像是一位具有伟大理想的人,召唤祂的朋友使祂的理想成为事实。(三)这是一位教师或哲学家,把规则与条例给他学生或门徒时所用的字,耶稣好像是一位教师,差祂的学生带祂的教训和祂的信息,进入世界。(四)这是君王发号施令的常用语。耶稣好像是一位君王,派遣祂的大使进入世界,实行祂的命令,并且为祂发言。 

  这段经文一开始,就有一个令人觉得十分困难的教训。它一开始就禁止十二位门徒到外邦人或撒玛利亚人那里去。许多人就十分难以相信耶稣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如此明显的排外跟祂的作风太不相像。有的人解释这句话是后来的人加上去的,因为他们要这本福音书专为犹太人,这些人曾为人保罗要将福音传给外邦人,就极力反对他。 

  不过他们一定要记得,这句话若实在太不像耶稣说的,不致有人会这样捏造出来。祂一定说过这句话,而且其中必定有原因。 

  我们可以十分确定,这句话并不是一个 永久性 命令。在福音书中我们看见耶稣如何仁慈亲切地把祂自己显示给撒玛利亚的妇人(约四 4-42 );我们也看到祂讲过一个永垂千古的好撒玛利亚人的故事(路十 30-35 );我们看见祂医治一位叙利非尼基妇人的女儿(太十五 28 );马太自己也告诉我们,耶稣给祂门徒最后使命,乃是到普天下去传福音给万民(太廿八 19-20 )。那么,这句话该怎么解释呢? 

  禁止十二门徒到外邦人那里去的意思是说,他们不可以北往叙利亚,东往住有大量外邦人的低加波利,他们也不准到南方的撒玛利亚。换句话说,祂是要把十二门徒的第一次路程限制在加利利。这个限定,有三个很好的理由: 

  (一)犹太人在上帝的计划中,有一个特殊的地位,按上帝的公义,他们必须先得福音。他们后来拒绝了福音,倒是真的,不过在整个历史性的计划中,要首先给予他们接受的机会。 

  (二)这十二位信徒对于向外邦人传道的工作,并没有丝毫的准备。无论在背景方面,知识方面,技巧方面都不够应付。在福音有效地传入外邦以前,必须产生一位具有保罗的生活与背景的人物,如果传信息的人未作充份的准备,他所传的信息就少有成功的机会。如果传道人或教师是聪明的,他一定会了解他自己的限制,和他所能够做的是什么。 

  (三)下这个命令最大的原因乃是:任何老练的将领都知道限制他的目标。他必须选择一个据点作为他攻击的目标。如果他把他的力量分散在这里一点,那里一点,他是浪费力量,而且招致失败。他的力量越小,他的目标也要越有限止;若要想攻击过于广大的阵线,等于就是自讨苦吃。耶稣很知道这个道理,祂的攻击目标,集中在加利利。据我们所知道的,加利利是巴勒斯坦所有地区之中,思想最开朗,最能够接受新福音与新信息的地区(参阅太四 12-17 )。因此耶稣的命令,是一个 暂时性 的命令,祂是一位有智慧的将领,不愿分散与浪费祂的力量;祂很有技巧地把祂攻击的力量,集中在一个有限制的目标上,为要达到至终的全面的胜利。 

  君王使者的言语及行动(十 5-8 上)(续) 

  君王的使者有当说的话和当作的事。 

  (一)他们要宣布天国的临近。我们已经看见(比较太六 10-11 )上帝的国度是一个在世界上的团体,上帝的旨意可以在其中通行,如同在天上一样。耶稣是古往今来所有活在世上的人中,唯一完全遵行、顺从、并成全上帝旨意的人;因此在祂里面,天国已经来临。就像君王的使者这样说:‘看哪!你们梦想天国,你们所冀望的天国,它就在耶稣的生命之中。请看祂!就可以知道,国度是什么意义。’上帝的国度,在耶稣里面临到人间。 

  (二)这十二个人的工作不但是说话,也包含有行动。他们必须医治病人,使人复活,洁净大麻疯,驱逐污鬼,这些命令具有双重性的意义。在身体方面说,因为耶稣基督的来临,带给人身体的健康与医治。在灵性方面,这些命令表明耶稣基督在人的心灵中所造成的改变。 

  (甲)他们去医治的病人。这里所用的‘病人’一词颇富于暗示性。它是希腊动词 asthenein 的一部分,最主要的意思是软弱。 asthene{s 是希腊文用在软弱方面的标准形容词。当基督临到一个人,祂加强这人软弱的意志,祂支持软弱的反抗罪恶之意志,祂使软弱的膀臂有力量争战,祂坚定软弱的志向。耶稣基督以祂神圣的能力,充满在我们人的软弱之中。 

  (乙)他们要使死人复活。人可能在罪恶之中死亡,他反抗罪恶的意志可能崩溃,他对于良善的视野可能逐渐暗淡甚至荡然无存,他可能在罪恶的支配之下既无帮助亦无盼望,看不见良善,听不见上帝的声音。耶稣进入人的生命之中,使他的良善复活,耶稣基督使罪恶所除灭的良善从我们里面复活过来。 

  (丙)他们使大麻疯得洁净。我们已经知道大麻疯是被人当作不洁净的一种病。利未说论到大麻疯如此说:‘灾病在他身上的日子,他便是不洁净的,他既是不洁净,就要独居营外。’(利十三 46 )。列王纪下七章三至四节告诉我们,麻疯病人只有在大饥荒的日子,才敢进到城里来。列王纪下十五章五节告诉我们,亚撒利雅王如何长了麻疯,住在别的宫里,与人隔绝,直到死日。值得注意的是连波斯人也认为大麻疯是不洁净的,希罗多德(Ⅰ,一三八)告诉我们说:‘若有人在波斯长了大麻疯,就不准进入城内,或与任何的波斯人来往;他们说长大麻疯的人一定是得罪了太阳。’ 

  所以,十二位使徒要去洁净那污秽的麻疯病人。一个人能因罪恶而污秽他的生命,他的思想,他的心灵,他的身体都能因罪恶的影响而污秽。他的言语和行为都会产生一种影响,使凡与他有接触的人都沾染不洁。耶稣基督能够洁净已被罪恶染污的心灵,祂能够给予人抵抗罪恶的属灵的抗生素:耶稣基督是以上帝的纯洁,来洁净人的罪。 

  (丁)他们要驱除污鬼。一个被鬼附的人,就是一个在邪恶的势力之下受支配的人。他不再是他自己与他行动的主人,邪恶的力量在他里面,作了他的主人。一个人能被邪恶所主宰,他可能被恶的习惯所辖制,罪恶于他可能有一种催眠、迷惑与吸引的作用。耶稣基督来不仅要消除罪恶,还要破坏罪恶的势力,耶稣基督把上帝释放的能力,赐给为罪恶所奴役的人;祂释放罪恶的奴隶。 

  君王使者的装备(十 8 下 -10 ) 

  这段经文的逐宇字逐句,都会使凡听见的犹太人的脑海中掀起共鸣。耶稣在这里给予门徒的指示与命令,正是拉比给予他们的学生与门徒至高至善的指示。 

  耶稣说:‘你们白白的得来,也要白白的舍去。’律法规定拉比不可因教导而取代价。摩西从上帝那里白白得到的律法,拉比绝对不准因教导这律去,而获取金钱的酬报。拉比只有在一种情形之下才可以接受金钱。他可以为教导小孩受薪,因为教导小孩是父母的工作,别人不应当在父母当尽的本份上花费时间与精力;但在高级的教导上,他不应该要代价,或索取金钱。 

  米示拏的律法中规定:若有人受钱作审判,他的审决便无效;若有人受钱作见证,他的见证亦无效。撒督( Zadok )拉比说:‘不要将律法当作使你夸耀的冠冕,也不要将律法当作一把挖地的铲子。’希列说:‘凡以律法的权威为世俗之用的人,将要消灭。据此类推,凡要从律法的字句中为自己谋利的,便是自取毁灭。’律法这样规定:‘上帝既免费教导摩西,所以你也要如此行。’有一则塔风( Tarphon )拉比的故事说,在无花果收成的末了,塔风在园中走,吃了几只落下的无花果,园丁们过来打他,他告诉他们自己是什么人,园丁们因为他是一位着名的拉比,就放他走。他一辈子都在后悔,因他利用拉比的身份帮助了自己。他终日悲伤,因为他觉得:‘我有祸了,因我为自己的利益,使用了律法的权势。’ 

  耶稣告诉祂的门徒,他们既白白的得来,也要白白的舍去。教师们一向对祂同胞的教导,也正与此相同。如果一个人拥有一件极大的秘密他的责任当然不是留待高价出让,而是甘心情愿地传给别人。与他人共享上帝所赐给我们的财富,乃是一个义务。 

  耶稣告诉门徒不要获取金、银、或铜钱,放在‘钱包’里。希腊原文的意思是放在他们的‘腰袋’里。犹太人园腰的腰带很宽,两端的某一部分有夹层,钱就是放在腰带的夹层里面。所以腰袋就是犹太人通常使用的‘钱包’。耶稣吩咐十二使徒,行路不要带口袋,可能是指两件事。它可能只是一只行军用的粮袋,装满了平时所需用的物件。但是还有另一个可能,可能是指乞丐用的‘收钱袋’。有的时候,一位飘流四方的哲学家,向众演说之后,就用这个袋子来向他们收钱。耶稣的这一切指示,并不是给祂的门徒故意安排不舒适的生活。祂只是再一次地说一些犹太人很熟悉的话,他勒目告诉我们:‘没有人带扙,鞋子,钱袋或沾了灰尘的脚上圣殿。’这里意思是说,当一个人进入圣殿,他必须十分了解他已将事业,生意以及世界上的每一件事情完全丢弃。耶稣就是对门徒说:‘你们一定要把整个世界当作是上帝的殿,你们若是上帝的人,就决不能叫人以为你们是做生意的,为有所获得而来。’耶稣的教训是说:上帝的人必须在对物质的态度上表明他是属上帝。他最关心的是上帝,并不是物质的东西。 

  耶稣最后说,做工的人应当得他的生活所需。犹太人再一次体会这个意思,拉比的确不能受薪,但如果他确是上帝的人,供给他生活的需要,却立时成为一种权利和责任。以利以谢拉比( Eliezer ben

  Jacob )说:‘经上记说:凡接待一个拉比在他的家里,或邀请拉比作客,让他享受他财物的人,就像不断的献上祭物。’约迄安拉比( Jochanan )规定每一个犹太人社区应负责供养一位拉比,因为作拉比的人专心关注上帝的圣工,自然会疏忽他自己的事。 

  这里有一个双重的真理:上帝的仆人决不能过份注意物质的事;但上帝的子民决不能不负责供给上帝仆人日常的需要。这段经文把一个责任同时交给教师和学生。 

  君王使者的行为(十 11-15 ) 

  这段经 文对于 君王的使者,满有最实际的建议: 

  当他们进入一座城或一个村,他们就要找一所值得住的人家。如果他们所住的人家,在道德上,行为上或在交游上有不良的名声,就会使他们的工作受到极大的拦阻。他们不与任何一位可能有妨碍他们工作的人相处。这并不是说,他们不去寻找这一类的人归向基督,而是说,基督的使者,在结交密友的时候,必须谨慎注意。 

  他们一旦进到一所房子,就要逗留在里,一直到迁往别的地区为止。这是为人的一种礼貌,当他们在一地方得到一些拥护者与皈依者以后,他们很可能受引诱,想要搬到另一个更奢侈、更舒适、更殷勤接待他们的地方去。基督的使者决不能留给别人一种印象:认为他是为物质的东西而奉承人,他的行动只是受他个人安逸的需要所支配。 

  这段论到问安与收回问安的经文,是一种标准的东方风俗。东方的人认为一句说出来的话,就有它积极及不能更改的存在性。从口中发出的言语,如同从一支枪口所发出的子弹那样的无法收回。在旧约中经常出现有这种观念,特别是跟上帝所说的话有关连:‘我指自己起誓,我口所出的话是凭公义,并不返回。’(赛四十五 23 )‘我口所出的话,也必如此,决不徒然返回,却要成就我所喜悦的,在我发他去成就的事上必然亨通。’(赛五十五 11 )撒迦利亚看见飞行的书卷,并听见声音说:‘这是发出行在遍地上的咒诅’(亚五 3 )。 

  在今日的东方,如果一个人向过路的人说了祝福的话,然后发现这位过路客的信仰不同,他就会过来,把他的祝福收回去。这段经文之中的意思是说,君王的使者可以为一家人祝福,如果这一家不配蒙福,就可以把福份收回去。 

  君王使者所传的信息,若有任何地方被拒绝接受,他们就在那里跺去脚上的尘土,继续他们的行程。犹太人认为外邦人的地方与道路上,尘土也使人污秽的,所以他们在外邦人的地方旅行之后,回到巴勒斯坦他们自己的国土,就要跺去脚上所沾染的外邦之路的尘土,使最后的这一点污秽,能够得到洁净。所以耶稣是说:‘若有一城,一村不接待你,你必须把它当作是外邦人的地方。’我们还要清楚耶稣是指什么说的。这段经文具有暂时性与永久性的真理。 

  (一)暂时性的真理乃是:耶稣并不是说,有某种人要被撇在福音的信息与上帝的恩典之外。这个教训与公开的教导人不要上外邦人和撒玛利亚人的地方去相似。它是针对当时的情境而发的,完全是有时间的因素;这时间是短暂的,为要尽量使人听见天国的宣告,已没有时间争辩、反驳、或者设法除去固执的的成见:这些只有留待以后去做。在这个时刻,门徒要尽快的走遍他们的本国,因此当他们所传的信息不受欢迎的时候,他们只得往前继续他们的行程。 

  (二)永久性的真理乃是:人生中最重要的真理之一就是机会一去不再去。在巴勒斯坦的百姓们有欢迎并接受福音的机会,如果他们不支取,这机会就可能一去不返。谚语说:‘一去不返者有三:说出来的言语,射出去的箭,与错失的机会。’ 

  这种情形在人生的各方面都可能发生,着名的艺术家约翰( Auguastus John )在他的自传明暗的对照( Chiaroscuro )之中,提到一件事情,并且加上一个简洁的评语。当时他在西班牙的巴萨隆那( Barcelona ),他说:‘行李已给送上就要开往马赛的火车了,我步行向车站,路上发现有三位吉卜赛人正在一个摊子上卖花。当时我受到他们美丽与文雅的风度所吸引,几乎误了火车的班次。甚至我到达马赛,遇见我的朋友以后,刚才所见的情况,仍旧使我念念不忘,只得重新赶回去。但我竟然再也找不到这些吉卜赛人。一去永不复返。’这位艺术家永远在寻找美的瞬息,将它们移到画布上去,可是他十分明白,如果他在发现的时候,没有把它立刻画下来,机会一旦消逝就无法再抓得住。人生的悲剧,常是失去机会的悲剧。 

  这段经文在最后说,所多玛与蛾摩拉在审判的日子,所受的比不肯接受基督的信息与国度的人,还容易一些。所多玛和蛾摩拉在新约圣经中是以罪恶闻名(太十一 23-24 ;路十 12-13 ;十七 29 ;罗九 29 ;彼后二 6 ;犹 7 )。一件很有意思的相关的事实,值得留意;所多玛与蛾摩拉在被毁灭以前,曾犯了破坏接待客旅之律法的重大罪恶(创十九 1-11 )。他们也同样的弃绝了上帝的使者。不过所多玛与蛾摩拉虽然罪大恶极,却还没有机会去弃绝基督的信息与国度。这就是他们所受的,要比加利利的市镇容易的原因;权利越大,所负的责任也越重,这乃是一个永恒的真理。 

  君王对使者的挑战(十 16-22 ) 

  在我们还没有详细开始研究这段经文以前,我们应当略为注意两件有关的事: 

  我们在研究登山宝训的时候,就发现马太最大的特色之一,就是喜欢从事于有次序性的安排。我们看到马太习惯于把一个题目所有的材全部集中在一处地方,他甚至把耶稣在不同场合所说的话,作如此安排。马太是一位将资料系统化的教师,这段经文就是马太在不同的时间搜集资料的一个例子。他在这个地方搜集了耶稣在不同的场合中,所论到的有关逼迫的资料。 

  耶稣第一次差祂的使者出去的时候,一定会告诉他们将要遭遇的事。马太在本章的开始便论到耶稣怎样吩咐祂的门徒,不要往外邦人或撒玛利亚人的地方去。现在这段经文,他又告诉我们耶稣预言他们要在巴勒斯坦以外,受统治者与君王的逼迫与审问。对这段经文的解释,乃是马太搜集了耶稣所论到的与逼迫有关的事,把它们放在一起,包括耶稣在第一次差遣门徒出发时所说的话,以及祂复活以后差遣他们往普天下去说的话。这里所记载耶稣的教训不但包括祂第一次差祂的门徒到加利利去时所说的话,也有祂从死里复活以后,差他们到普天下与地极去的时候所说的话,这些话不但是加利利的耶稣所说的,也是复活的基督说的。 

  我们还要更进一步的注意到,耶稣把犹太人思想中部分的观念与图画,应用在祂所说的这些话里面。我们已经屡次的看到犹太人习惯于把他们将来的景象,在时间上分割成两个时代。一个是完全败坏的时代;另一个就是将来上帝的黄金时代。在这两个时代之间,就是那恐怖混乱、毁灭与审判的耶和华的日子。在犹太人心目中的常出现的耶和华的日子的景象,就是朋友与亲属的分裂,世上最亲爱的人将要成为仇敌。 

  ‘朋友要互相残杀。’‘在那时朋友要互相争战。’(以斯拉续篇下卷五章九节与六章廿四节)‘他们彼此相争,年长的与年幼的相争,贫穷的与富有的相争,低微的与尊大的相争,乞丐与王子相争。’(犹比里 Jubilees 廿三章十九节)‘他们要彼此憎恨,激起彼此争斗,卑贱的要治理尊荣的,低微的要受抬举,胜过有名的。’(巴录启示书 apocalypse

  of Baruch 七十章三节)‘他们要开始彼此相争,他们的右手将要坚强的反对他们自己,人将不认他们的弟兄,儿子不认他们的父或母,直至被屠杀者的尸体无法计算。’(以诺书 Enoch 五十六章七节)‘在那些的日子,贫穷的将要前来诱 X 他们的儿女,并要丢弃他们,使他们的儿女因此灭亡,他们将丢弃他们吃奶的儿女,并不回转,对他们所心爱的并不怜悯。’(以诺书九十九章五节)‘在那日子,父亲与他们的儿子在一处被杀,兄弟们相继死亡,直到血流成河。因为人不必束手不杀害他的儿子与孙子,罪人不必束手不伤害他尊贵的兄弟。从日出到日落,他们要彼此残杀。’(以诺书一百章一至二节) 

  以上所引证的经文,都是摘自犹太人在新旧约之间的那段时间所写,所熟悉的,犹太人所喜爱的书;这些书使他们的心得到满足与盼望。耶稣知道这些书,祂的门徒也知道这些书,当祂论到恐怖时代的来临,谈及那破坏世上最亲密的关系,祂实际上是说:‘耶和华日子已经来到。’祂的门徒知道祂的意思,也愿意奉差遣出去,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是生活在历史上最伟大的年代之中。 

  君王对使者的坦诚(十 16-22 )(续) 

  凡念到这段经文的人,对于耶稣的坦诚必定会留下深刻的印象。祂毫不犹疑的把将来可能的遭遇,告诉要跟随祂的人。祂似乎是说:‘这是我托付你们的工作中最冷酷、最恶劣的情形,你们肯接受吗?’普路麦尔评论道:‘这不是世界上鸁人归依的方法。’世界给予人的是欢乐,一生的欢乐、舒适、轻松、高升、属世野心的完成;耶稣给予跟随祂的人的却是艰难与死亡。然而历史证明耶稣是对的。在人们的心中喜欢冒险的呼召。 

  罗马在一八四九年被围困以后,迦利波笛( Garibaldi )向跟随他的部属宣告说:‘兵士们!我们已经用尽了一切对抗强敌的力量,除了饥饿、干渴、困苦与死亡,我已经没有别的东西可以给你们,但是我呼吁凡爱国的人跟我站在一边。’
──马太福音第10章结果有数百成千的人响应了他的呼召。 

  敦克尔克 (Dunkirk )之役以后,邱吉尔献给他国家的是:‘血汗与眼泪’。 

  普来斯考脱( Prescott )提到鲁莽的冒险家披查路( Pizarro )怎样向他的一小队人提供一个惊人的选择,就是在巴拿马已知的安全与秘鲁未知的光辉之间的选择。他拿起他的剑,从东到西在沙地上划了一条线,说道:‘朋友,同志们!在那边是劳苦、饥饿、赤身露体,风吹雨打、遗弃与死亡;在这一边是安逸与享乐。那一边是富足的秘鲁;这边是巴拿马和它的贫乏。各人选择最好的,作一个勇敢的凯斯蒂雷人( Castilian )。至于我,是要往南边去。’于是他跨过了那条线,接有十三个人选择了与他一同冒险,他们的名字永垂不朽。 

  谢格莱顿( Shackleton )提出南极之行时,他征求自愿在冰天雪地中旅行的同伴。他以为一个应征者都找不到的,可是在他身边却站满了年长和年幼的,富足和贫穷的,高位和低微的应征,他们都希望能够有份于这个伟大的冒险盛举。 

  教会必须要知道,我们决不能吸引人走一条容易的路;英雄的呼召,才能激发人心。 

  耶稣提供属祂的人有三种试炼 

  (一) 国家 要逼迫他们;他们要被带到公会、君王与诸侯面前。很久以前,亚里斯多德曾怀疑一个良善的人,能否真的成为一个好公民。因为他说支持与顺从国家,原是公民的责任。有许多时候,良善的人就发现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当他们被带到法庭与审判台前,他们不必担忧要说些什么,因为上帝要把当说的话赐给他们。上帝应许摩西说:‘我必赐你的口才,指教你当说的话。’(出四 14 )早期的基督徒并不畏惧羞辱,残暴与痛楚。却有许多人所担心的是他们不技巧的舌头和辩护,不但没有推崇信仰,反而损害了信仰。当一个人为他们的信仰受试探的时候,上帝的话语会临到他的身上,这是上帝的应许。 

  (二) 教会 要逼迫他们;他们要在会堂里受鞭打。教会不愿意受搅扰,且有它处理搅扰平安的手段。过去与现在的基督徒,都是搅乱天下的(徒十七 6 )。凡是传达上帝信息的人,必须遭受守旧正统派的憎恨与敌视,这是事实。 

  (三) 家庭 要逼迫他们;他们的至近至亲,会认为他们疯狂,关起门来与他们作对。有时候基督徒所面临的最困难的选择,就是在顺服基督与顺服亲友的选择。 

  耶稣警戒属祂的人,到将来的日子,他们很可能发现,国家,教会与家庭联合起来反对他们。 

  逼迫君王使者的原因(十 16-22 )(续) 

  政府为什么竟要逼迫以洁净、爱心、虔诚为生活唯一目标的基督徒呢?按照我们的观点来看,真是令人难以了解。但在以后的年日,罗马政府却有一套自以为很有理由的逼迫基督徒的藉口。(参阅马太福音五 10-12 的注释
──马太福音第10章为基督受苦的福份 ) 

  (一)那时候盛传许多与基督徒有关的毁谤。人们控告基督徒是食人者,因为在圣礼中他们提到吃基督的肉,喝基督的血;控告他们不道德,因为他们每周的聚餐,定名为爱筵( agape{ );控告他们是纵火者,由于传道人传讲世界末日来临的情形;控告他们是不忠与背叛的国民,因为他们不向神圣的罗马皇帝宣誓。 

  (二)异教徒们是否真正相信这些毁谤性的控告,倒值得怀疑。不过还有一些更严重的的控告。基督徒被控‘搅乱家庭关系’。我们已经看到,基督教的确时常使家庭分裂,外邦人认为基督教似乎就是一种使父母与子女,丈夫与妻子分裂的东西。 

  (三)真正的困难还是奴隶在教会中的地位。在罗马帝国之中共有六千万名奴隶。帝国所恐惧之一,就是这些奴隶可能会起来背叛。倘若要使帝国的组织保持原状,这些奴隶的地位就不能稍改;决不许有什么人去鼓励他们革命,否则后果实不堪想像。 

  基督教会虽不欲释放奴隶,也没有定奴隶制度的罪,但至少在教会里面奴隶却有平等的待遇。亚历山太的革利免主张‘奴隶也与我们一样’,金律也应用在他们的身上。拉克单丢( Lactantius )写道:‘奴隶并不是我们的奴隶,我们在灵里应把他们当作弟兄,在宗教里把他们当作同为奴隶的同工。’虽然在教会里有千万的奴隶,‘奴隶’二字却永不刻在罗马基督徒墓碑上,这实在是一件值得注意的事实。 

  更使罗马产生的恶感的是,奴隶可以在基督的教会中占有很高的地位。在第二世纪之初,罗马的两位主教加里斯都( Callistus )与疪乌( Pius )都曾做过奴隶。长老与执事为奴隶者更为普遍。 

  最引起恶感的,是在主后二二○年,曾作奴隶的加里斯都宣称,今后基督教会准许出身贵的女子与自由民结合,这是罗马的律法定为不合法的婚姻,认为他们根本不成为婚姻。 

  在对待奴隶的事上,难怪罗马政府会把基督教会当作是破坏文明基础、威胁帝国的存在的力量。因为教会给予奴隶的地位是罗马法律所不能容许的。 

  (四)基督教无疑地影响到一些与异教有关的附属利益。基督教进入以弗所,银匠的生意就受到致命的打击,因为很少人再去买他们所铸制的神像(徒十九 24-27 )。皮里纽( Pliny )是他雅努( Trajan )地区庇雅尼( Bithynia )的总督,在一封致皇帝的书信中(皮里纽书信十章九十六节)述及他已如何采取步骤,阻止基督教迅速的生长,‘那些曾经荒废的庙宇,又开始经常有人涉足;停顿了一段长时期的神圣节期也恢复过来,在以往乏人问津的献祭牲畜,现已供不应求。’基督教的传播,显然就是废弃了某些行业与活动,那失去生意,并在金钱上遭受损失的人自然觉得愤恨了。 

  基督教所传扬的,有关于人的观点,是任何极权的国家所不能接受的。基督教故意地要铲除某些交易与职业,以及赚钱的方式,因此直到今天,基督徒仍要为他的信仰受逼迫。 

  君王使者的谨慎(十 23 ) 

  这段经文是论到一种智慧与基督徒的谨慎。在受逼迫的日子,常有一种危险威胁基督徒的见证。常有些人故意冒殉道之险,他们达到一种歇斯底里与疯狂热诚的地步,使他们走上为信仰殉难的道路。耶稣是智慧的,祂告诉祂的门徒,决不可随意浪费基督徒的生命;他们不应该作无目的、不必要的牺牲。有人曾说,每一位基督的见证者与宣教者的生命都是十分珍贵的,决不能轻易把这样的生命丢弃。‘匹夫之勇与殉道的意义不同。’基督徒常要为信仰受死;但是如果不对对信仰有真正的帮助,决不可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后来有人说,人必须为他的信仰从事合法的竞争。 

  耶稣是用犹太人所能认识与了解的方式,来论到这件事。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比犹太人受到更多的逼迫,也没有人比他们更清楚殉道者的责任。伟大的拉比们的教训说得十分清楚。如果问题是在公开的成圣与公开的亵渎上帝的名两者做决定,责任倒是很清楚
──马太福音第10章人必须准备舍弃他的生命。可是,如果问题不在公开表示立场,人可以破坏律法藉以保全生命;但是不包括干犯拜偶像、不贞,凶杀之罪的理由。 

  拉比们引证的一个事例;假若一个犹太人被罗马兵丁抓到了,兵丁只为了要羞耻他,拿他当作傻爪,就嘲笑地说:‘吃这块猪肉!’这位犹太人便可以吃,因为上帝的律法是赐给人生命,并不是赐给人死亡。假若罗马人说:‘吃下这块猪肉,表示你弃绝犹太教;吃下这块猪肉,表示你准备膜拜犹皮得与皇帝。’这位犹太人就宁愿死也不吃这块肉,在任何官方的逼迫之下,犹太人宁死不愿放弃他们的信仰的。拉比们说:‘律法上的字句,只有在那愿为它而死的人身上,显得坚定。’犹太人不可以无目的地舍弃自己生命,而殉道;但涉及真实见证的问题,他必须作死的准备。 

  我们要记得,我们必须为信仰接受殉难,同时却不可以故意殉难。如果我们的责任是我们为信仰而受若,我们必须接受,却不要自讨苦吃,因为自讨苦吃对我们的信仰害多益少。但在芸芸众生之中,自我制造的殉难者,真是太普遍了。 

  有人说,敢于逃避危险,有的时候比留下来接受危险更富于英雄主义的色彩。知道在什么地方逃避,乃是一种真正的智慧。莫鲁斯( Andre

  Maurois )在法国为何倾覆( Why France Fell )的书中,提起他与邱吉尔的一段谈话。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英国显得十分闲散的,不愿有所行动,邱吉尔对莫鲁斯说:‘你有没有观察过龙虾的生活习惯?’莫鲁斯回答‘没有’;对于这令人惊奇的问题,邱吉尔接下去说:‘如果你有机会,最好下一番工夫研究研究。龙虾生命中有一个阶段,会失去保护它的硬壳。在换壳的那段期间,即使勇敢的龙虾,也得躲避在岩石的缝隙之中,忍耐地等候新外壳的长成。一旦有了新的外壳,它就从岩缝中出来,再作一名战士
──马太福音第10章海中之王。英国在数位不谨慎的部长的过失之下,已经丧失了它的外壳,我们必须在岩缝中等候新外壳的成长。’有的时候,不行动比行动更有智慧;躲避比攻击更聪明。 

  若有人在信心上软弱,他最好避免在疑惑的事上,与人引起争辩;若有人自知容易受到某种引诱,他最好尽量避免到有此类引诱的地方去。若有人明明知道有一种人会引起他的忿怒或者触犯他,使他暴露最坏的本性,他最好避免与他们交往,不要自找麻烦。勇敢并不是不安份守己,甘冒不必要的危险也不是一种美德,上帝的恩典并不是保护鲁莽者而是看顾谨慎者。 

  君王的再来(十 23 )(续) 

  这段经文有一句令人希奇的话,是我们不能忽略的。马太描述耶稣差派祂的门徒,当祂这样做时,对他们说:‘以色列的城邑你们还没有走遍,人子就到了。’从表面上看来,耶稣似乎是说,在门徒的路程尚未结束以前,祂荣耀的日子,与祂回来掌权的大日子便已来到。这句话的难处就是
──马太福音第10章事实上并没有发生这样的事,如果以为在当时,耶稣有这样的意思,就错了。可见祂说这句话,是预言了一件根本没有发生过的事。对于这个明显的困难,这里有一个充份圆满的说明: 

  早期教会的人们深信耶稣第二次再来,而且他们还相信这件事将在他们活的时候发生。这是生活在横蛮逼迫下的人们最自然的想法。结果是他们抓住耶稣所说的,凡可以解释为祂得胜荣耀再临的预言的每一句话;有时候他们很自然地利用耶稣所说的话,加以解释,转变成更为确定,比原来的意思更为具体。 

  我们在新约中就看到这种事实,在新约中耶稣的同一句话有三种版本,让我们把它们一句一句地抄下来: 

  ‘我实在告诉你们、站在这里的、有人在没尝死味以前、必看见人子降临在他的国里。’(太十六 28 ) 

  ‘耶稣又对他们说、我实在告诉你们、站在这里的、有人在没尝死味以前、必要看见上帝的国大有能力临到。’(可九 1 ) 

  ‘我实在告诉你们、站在这里的、有人在没尝死味以前、必看见上帝的国。’(路九 27 ) 

  很清楚的这是同一句话的三种版本记载。马可福音是最早的一本福音,因此马可的版本也可能是最正确的。马可说,在听耶稣说的人中间,有人在未死以前要看见上帝权能的国度来到,这是绝对的真实,因为在耶稣钉十字架的三十年以后:十字架与基督的信息传遍世界,并且达到世界之都罗马。人们的确被卷入天国,天国也的确带权能降临人间。路加所传述的话与马可雷同。 

  现在来看马太福音,马太的版本略有不同之处。他说有人在未死以前,就要看到人子有权能地降临,其实这件事根本就没有发生过。对此的解释是,由于马太是在主后八十年或九十年恐怖的逼迫时期中写这本福音。当时人们正在尽力抓住每一件能够从痪苦之中蒙释放的应许。马太把一句有关天国发展的预言,转变为他们在世之日基督即要再来的预言,又有谁能够去责备他呢? 

  这正是马太在这里所做的。如果把这段经文的话,按照马可与路加的写法,就会写成:‘在你没有走遍以色列城邑以前,天国就已经来到了。’这是真实的福份,因为传道者的行程继续不断,人们的心灵向耶稣基督开始,他们尊祂为主、为君。 

  在一段像这样的经文中,我们决不要以为耶稣有错误,却要认为马大把天国临到的应许,说成了耶稣再来的应许。他这样做,是为了在那恐怖的年日之中,可以抓住基督的盼望;而基督的确在灵里临到他们,因有没有人孤独地为基督受苦。 

  君王使者与君王的受苦(十 24 , 25 ) 

  这是耶稣对门徒的警告,指出那些曾发生在祂身上的事,也会发生在他们身上。犹太人很明白这句:‘仆人和主人一样也就罢了。’在后来的日子,他们是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来使用这句语。主后七十年耶路撒冷城被毁,毁坏程度达到如同具耕过的一样。犹太人分散在世界各处,许多的人因感到恶运来临而悲哭、哀恸与埋怨,于是拉比对他们说:‘上帝的殿既已被毁,犹太人怎能为他个人的不幸而埋怨呢?’ 

  耶稣的这番话里面有两个意思: 

  (一)这是一个警告:这警告是说,基督既已背负十架,每一位基督徒亦必背负十架。用做‘他的家人’的这个希腊字是 oikiakai ,这是政府官吏家属的一个专用字,它是指政府官吏部属的家人,也就是说官吏的部属。耶稣的意思可能是说:‘如果我这个作领袖与统帅的人必须受苦,身为我部下的你们,也无法逃避。’耶稣不但要呼召我们分享祂的荣耀,也要我们分享祂的争战与苦;凡佢绝有份于争取战果的人,就不配分享胜利的果实。 

  (二)这是一个权利:为基督受苦,就是有份于基督的工作;为信仰而牺牲,就是有份于基督的牺牲。基督徒在遭遇困难的时候,我们不但可以对自己说:‘弟兄们!我们正行走在先圣所走的路上。’;也可以说:‘弟兄们!我们正行走在基督所走的路上。’ 

  与高贵的人交,永远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林克莱脱( Eric Linklater )在他的自传中,提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三月撒退( March

  Retreat )中不幸的经历。他与苏格兰高地人编成的第四十二团在一起,他们从战场上撒退下来的时候,一营人只剩下一位长官,三十位兵士与一位吹风笛者。‘次日,在法国的晨曦之中,我们安闲地在一条景色不俗的路上行军,我们遇见了一营衣衫破烂成碎片的英国近步兵,那个吹风笛的人,把风笛吸满了气,就好像是苏格兰高地的大乐队,向拥有 一两 只鼓与数件铜制乐器,吹奏高贵乐曲的冷河队( Coldstreamers )致敬一般。我们彼此挺直地对面而过,胸腔里吸足了气,头部紧张地向右,摇摆的短裙向步兵队昂然的步代致答礼。我们软帽上的红羽毛,就像是一个受了挫折但立即恢复信念的标志。我们满面胡须,混身污泥,一营只留下五十位的警队,却像铜扣雪亮、胡须剃净的兵团。我们本像是从法弗( Fife )煤矿与邓第( Dundee )后街方才爬出来的一衣衫褴褛的矿工,可是我们却按海莲情人曲( Hielan

  Laddie )的拍子快步前进。我突然因为感到有一种聊以自慰的喜悦与分享这队伍的欢乐而哭泣,因为自己属于一个美善的队伍与美善的团契,乃是人生中一件值得大大兴奋的事! 

  当基督要我们付上代价的时候,我们能够付上,就是耶稣基督的跟随者;我们若在祂的受苦中与祂有交通,我们也会在祂复活的能力上,与祂有交通。 

  君王使者从惧怕中得释放(十 26-31 ) 

  耶稣在这段简短的经文中,三次吩咐祂的门徒不要怕,君王的使者必须具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无所畏惧的勇气。 

  (一)第一次的命令是在廿六,廿七节,并且说到双重不惧怕的原因: 

  (甲)他们无所惧怕,因为隐藏的事无不显露,暗中所作的事,终究会给人知晓。这意思是说: 真理终必得胜 。拉丁的格言说:‘真理是伟大的,真理是永恒的。’英皇詹姆斯六世威胁梅尔维里( Andrew

  Melrille ),要把他绞死或放逐。梅尔维里回答说:‘你不能绞死或放逐真理。’当基督徒在受苦,牺牲,甚至为他的信仰殉难的时候,他一定要记得,真相大白的一日终必来到,逼迫者的权势,与基督徒的英勇勇迹,终必显出它们的真实价值,各人必要得真实的报偿。 

  (乙)他们无所惧怕,大胆地传讲他们所接受的信息。凡耶稣所告诉他们的。他们就必须传给别人。廿七节记载传道人真正的功能。第一、传道人必须听,也必须在隐密之处与基督同在,在黑暗的时刻基督可能向他说话;在孤单的时候,基督可能在他耳旁低语。基督倘若未向人说话,就没有人能为基督说话。人若未曾听见真理,就不能宣扬真理,因为没有人能够述说他所不知道的事情。 

  在宗教革命即将爆发的那些重大的日子里,柯列特( Colet )邀请伊拉斯母( Erasmus )到牛津大学,从事一项有系统的、关于摩西或以赛亚的专题演讲。但伊拉斯母知道他还没有准备就绪,在回信中写道:‘但我已经学会了与我自己相处,并了解我的装备是何等的不完全,既不能自称具有这项工作的学识,也没有心力去忍受那些急于保持他们自己地位的人的嫉妒。这运动所要的并不是一个生手,而是具有实际经验的将领。你也不应该因我拒绝这个地位,把我当作一个放肆的人;其实我若接受了你的邀请才是最大的放肆呢!柯列特,如果你是像并勒特斯( Plautus )所说的从一块浮石中求水,你的行动并不智慧。我若教导自己从未知晓的学问,是何等的无耻?我自己在颤抖中,又怎能使寒冷的人得到温暖?’ 

  凡要教导与传道的人,首先必须在隐密之处倾听与学习。 

  第二、传道人必须说他从基督那里听到的话,即使他的话会引起人的恨恶,甚至因说话而有生命的危险,他还是非说不可。 

  正如丢革尼( Diogenes )曾说,人们并不喜爱真理,因为真理好像会灼伤人眼睛的光。有一次喇提美尔( Latimer )在讲道的时候,英皇享利五世亦在场。他知道他正要说一些皇帝不感与趣的事。因此他在讲坛上大声地自语说:‘喇提美尔!喇提美尔!喇提美尔要留意你所说的!亨利皇上就在这里。’他停了一下,接又说:‘喇提美尔!喇提美尔!喇提美尔!要留意你所说的话!万王之王就在这里!’ 

  传信息的人虽是对人传讲,但他是在上帝面前向人传讲。据说人们在埋葬诺克斯( John Knox )的时候说:‘这里躺卧一位极敬畏上帝,从来不畏惧任何人非难的人。’ 

  基督的见证人,就是一个不知惧伯者,因为他知道永恒的审判,会纠正时间审判的错误。基督教的传道人与教师,是虔敬聆听、勇敢说话的人,因为他知道他不论在聆听,或在说话,都是在上帝的面前。 

  君王使者从惧怕中得释放
──马太福音第10章正直的勇敢

  (十 26-31 )(续) 

  (二)第一命令是在廿八节。总而言之,耶稣说的是:人所施于人的任何惩罚,都不能与对上帝背信、不顺服的人最后的命运相比拟。人虽然能够杀人的身体;但上帝能够定人的罪,使他的灵魂灭亡。在这里有三件我们必须注意的事: 

  (甲)有一种对灵魂不灭的信仰,称作:有条件的灵魂不灭信仰。这信仰认为良善的酬报,就是善人的灵魂不断上升,上升,直到他与上帝的不朽祝福与福份合一;可是对于不论上帝如何呼吁他,仍旧不弃邪恶归正的恶人,将要受到的刑罚,就是他的灵魂不断下沉,不沉,到最终于被涂抹,消失,灭没,不复存在。我们不能单单凭藉一节经文,来建立一个教理,但耶稣在此所说的跟这个意思很相似。犹太人早已知道上帝惩罚的可怕。 

  ‘因你掌握死之权柄,

  你能领人入阴间的门,也能举人上升。

  一个人虽然可以邪恶杀人,

  却不能使离开身的灵再回来;

  也不能释放一个被囚的灵魂。’(所罗门智训十六章十三、十四节) 

  在马加比( Maccabean )革命的杀戮期间,有七位殉道的兄弟彼此勉励说:‘我们不要惧怕这些认为可以杀害我们的人;因为那触犯上帝命令的人,将永远承受灵魂极大的挣扎与痛苦。’(马加比四书十三章十四至十五节) 

  我们一定要牢记,人所强制的惩罚,永远不能与上帝的惩罚与报偿相比拟。 

  (乙)这段经文教导我们的第二件事情,就是在基督徒的生命中,仍旧存留一种所谓神圣的恐惧。 

  犹太人深知对上帝的这种惧怕。有一则拉比的故事,论到约讫南( Jochanan )拉比为何生病的理由。‘他的门徒走进去见,他望他们,就开始哭注。他的门徒对他说:“以色列的橙!得力的柱子,大能的锤子啊!你为什么哭泣?”他回答他们说:“我若被带往一位地上的君王面前,他今天还在,明天就要进入坟墓;他若向我发怒,他的怒气不会存到永远;他若把我下在监里,也不能将我永远监禁;他若定我死罪,死亡亦非永远。我还可以用言语取悦他,用金钱贿赂他
──马太福音第10章虽然如此,我仍要哭泣。因为现在我是在万王之王面前,祂是活到永永远远的圣者与赐福者。祂若向我发怒,祂的怒气存到永远;祂若把我下在监里,就是永远的监禁;祂若定死罪,就必永远死亡;我既不能用言语向祂谄媚,也不能用金钱向祂贿赂。而且,在我面前有两条路,一条伊甸园的路,另一条欣嫩子谷的路。不知道我要被带到那一条路上去。我怎样可以不哭呢?”’。 

  并不是说犹太人的思想家忘记了还有爱,且这爱是万物中最伟大的。他们说:‘爱心行为的报偿是双倍与四倍。行为发自爱心,凡有惧怕的地方就没有爱,而除了上帝以外,凡有爱的地方就没有惧怕。’犹太人时常认为在人与上帝的关系之中,有爱也有敬畏。‘律法说到爱上帝,也说敬畏上帝。人的行为就是从爱与敬畏中产生的;从爱的方面,你若畏恨,有爱的人就不会恨。从敬畏方面,你若要报怨,敬畏的人是不会报怨的。’但犹太人绝不会忘记
──马太福音第10章我们也绝不要忘记
──马太福音第10章上帝绝对的圣洁。 

  这件事对于基督徒是更为重要,我们并不是惧怕上帝要惩罚我们,而是惟恐我们使祂的忧伤,犹太人决不会冒险使上帝的爱感伤,耶稣也是如此。上帝是爱,但上帝也是圣洁,因为上帝就是上帝,在我们的心灵和思想之中,必须要有爱去回应上帝的爱,也必须要有敬畏去回应上帝的圣洁。 

  (丙)而且,这段经文还告诉我们,比死更不幸的,其中之一就是不忠心。人苦有了不忠心的罪,犹若以不名誉的代价来购买安全,生命将变为不能容忍。他不能面对人,不能面对他自己,到最后也不能面上帝。有的时候,舒适,安全、轻易的生活,会使我们付出过多的代价。 

  君王使者从惧怕中得释放
──马太福音第10章上帝的关怀(十 26-31 )(续) 

  (三)第三个不要惧怕的命令记在卅一节,它是以确知上帝无微不至的看顾为根基。上帝既看顾麻雀,祂必定会看顾人类。 

  马太说两只麻雀只卖一分银子,上帝若不许可,没有一只会落在地上。路加记载耶稣的话,在形式上稍有不同,‘五个麻雀,不是卖二分银子么?但在上帝面前,一个也不忘记。’(路十二 6 )关键就是在两只么雀卖一分银子上。(一银子就是一个古罗马的银币的十六分之一,一个古罗马银币相当于九便士,所以一分银子为半个便士。)如果买主预备花两分银子,他得到的并不是四只麻雀,而是五只麻雀。便宜了一只,不用另付代价。上帝甚至对于这买卖中加添的一只,在人看来没有价值的麻雀,表示关心。就是那被人遗忘的麻雀,仍为上帝所宝贵。 

  更生动的画面是在标准修订译本中,按希腊文正确的翻译,乃是没有一只麻雀落在地下,不为上帝所知道。‘落’字会使我们很自然地想到‘死’。但希腊文的这个字很可能是从亚兰文的歇在地上之‘歇’字翻译过来的。上帝并不是当麻雀落在地上死了,才注意它;麻雀每次在地上停歇或跳跃,祂都注意。所以耶稣的论据乃是,上帝若是如此关心麻雀,岂不是更关心人类。 

  犹太人十分明白耶稣所说的话。上帝对祂所造之物如此无征不至关心的观念,是别的民族所没有的。禅印那( Chanina )拉比曾说:‘若非上帝许可,没有人伤害他的手指。’另一句拉比的箴言说道:‘上帝高坐宝座之上,并且饲养世界,从水牛的角到虱子的蛋。’希列对于诗篇一三六篇,有一奇妙的说明。这诗篇在开始的时候,用抒情的方式,叙述上帝是创造者,祂创造天地,创造日月和星辰( 1-9 节);接下去说上帝是历史的上帝,救以色列人出埃及为他们争战的上帝( 11-24 节);最后说上帝是赐众生精食的上帝( 25 节)。创造世界,控制历史的上帝,也是赐众生粮食的上帝。供给每日的饮食之上帝的作为,正如祂的创造和从埃及拯救人出来的能力一样。我们不但在创造的大能与历史伟大的事件中,看到上帝的能力;也在日常生活供养人肉身需要的事上,看到上帝的能力。 

  君王使者的勇敢,就是以这个信仰为基础:无论有什么事情发生,都不能使他飘离上帝的慈爱与关怀。他知道他的时间是在上帝的手中;上帝不会离开他,也不会丢弃他;他永远被上帝的关心所环绕。如果真是如此,我们还怕谁呢? 

  君王使者的忠心与酬报(十 32-33 ) 

  这里规定了基督徒生活双重的忠诚。若有人生今生忠于耶稣基督,耶稣基督在来世亦会忠实于他。人若以承认耶稣基督是他的主为荣耀,耶稣基督也以承认他为祂的仆人为荣耀。 

  这是在历史上最明显的事,如果初期教会没有宁愿面临死亡与痛苦却不愿否认基督的男女基督徒,就不会有今天的基督教会。今天的教会是建立在那些忠心不贰,虔守信仰者不变的忠诚上。 

  庇推尼的总督皮里纽写信给罗马皇帝他雅努,论到他怎样对待在他省份之内的基督徒。匿名信密告某些人是基督徒,皮里纽说到他怎样给这些人有机会祈求罗马的神,给皇帝的像献上酒与乳香,以及他怎样要求这些人以咒诅基督的名为最后的试验。然后他最后说:‘没有人有办法强迫真实的基督徒,使他们肯照样行。’即使罗马的官长也承认,他无法动摇真实基督徒的忠诚。 

  但在其他方面我门仍有否认耶稣基督的可能: 

  (一)我们可能在我们的 话语中 否认祂。都柏林( Dublin )圣三一学院举世闻名的学者马哈法( J. P.

  Mahaffy ),当有人问他是不是一位基督徒的时候,他回答说:‘是的,但并不那么有战斗力。’他的意思是他愿意清楚的表示,他不会让他的基督教信仰干涉他所接触的社会,他所喜爱的娱乐。有的时候,我们实际上用了许多话对别人说明我们是教会的教友,可是我们并没有把它当作一回事;因为我们不愿与众不同,我们还预备充份的享有世界上一切的乐趣;我们不希望别人为敬重我们所持有的含糊的人生原则,而有特别的困难。 

  基督徒永远不能逃避与世界有分别的责任,我们的责任,不是与世界一致,而是从世界中转变过来。 

  (二)我们可能在我们 沉默中 否认祂。一位法国作家叙述把一位年轻的妻子带进一个旧式家庭的故事。这个旧式的家庭并不赞同这个婚姻,为保持礼貌并不将反对的意思诉诸实际的言语和批评。但是到后来这位年轻的妻子说:她的一生都在‘不说出来的威胁’下受苦。 

  在基督徒的生命中,也会有说不出来的威胁之苦。在我们生命中曾有一次又一次的机会可以为基督说一些话,向邪恶提出抗议,说明某种立场,表示我们是站在那一边。在这种情形之下,保持静默比说话更容易。但这种沉默的本身就是对耶稣基督的否认。可能用胆怯的静默去否认耶稣基督的人,要比故意用言语否认基督的人多,这是真的。 

  (三)我们可能在我们的 行为中 否认祂。我们的生活方式可能就是对口头认信的一连串的否认。那忠贞于纯净福音的人,可能在各种小小的不诚实,与破坏正直荣誉的事上干犯罪恶。那曾经接受主的吩咐,背起十字架来跟从主的人,可能在生活上只注意到他自己的舒适与享受。曾经服事那位以饶恕为怀的主且知道祂要我们去宽恕人的人,可能在生活中对他的同胞充满了苦毒,憎恨与报复。一个把他的眼睛专注在为爱人而死的基督身上的人所过的生活,可能缺乏基督的服务,基督的爱心,和基督的慷慨,有一则特别的祷文,是为一九四八年的兰伯特( Lambeth )会议所写的。 

  ‘全能的上帝,求思待我们不仅作道道者,也作行道者;不仅敬仰你的教义,也遵守你的教义;不仅承认你的宗教,也实行你的宗教;不仅爱慕你的福音,也活出你的福音。使我们得知你的荣耀,并接受它进入我们的内心,在我们的生活中表明出来,奉耶稣基督的名求,阿们!’ 

  这是一则值得每一个人背诵,并不断使用的祷文。 

  君王使者的争战(十 34-39 ) 

  没有一处比这里对耶稣的诚实的描述更为生动了。祂在这里所提出的对基督的要永,乃是最大、最不妥协的要求。祂实在告诉祂的门徒,他们如果接受了君王使者的使命,将会有什么遭遇。耶稣在这段文中,提出了四件事: 

  (一)祂提到一种 争战 ;在这场争战中,人的仇敌往往就是他自己家里的人。 

  耶稣所使用的字句,正是犹太人最熟悉的字句。犹太人相信耶和华日子的一个特征,就是当上帝介入历史的那一天,将有家庭的分裂,拉比说:‘在大的子孙来到的时期,女儿要起来反对她的母亲,媳妇要反对她的婆婆。’‘儿子轻视他的父亲,女儿背叛母亲,媳妇反抗婆婆,人的仇敌就是自己家里的人。’耶稣似乎是说:‘你们等候的结局终于来到,上帝介入历史就是把家庭和团体与亲人分裂为二。’ 

  每当有重大的事件产生,总会导致人们的分裂;有的人接受挑战,有的人拒绝挑战。面对耶稣也就必面对接受或弃绝祂的选择;世界总是被分裂为接受基督与不接受基督的人。 

  这场争战中最苦恼的事就是人的仇敌是他自己家里的人。一个人对他的妻子和庭受爱得如此之深,可能使他拒绝重大的冒险,走服务的道路,和响应牺牲的呼召;这或者由于他不愿意离开他们,或者由于接受了挑战之后,会使人家置身于危难与冒险之中。 

  格罗佛( T. R. Glover )在克罗姆威尔( Oliver Cromwell )致瓦顿( Wharton )爵士的信中,引证了一段话,日期是 一六四九年一月一日 。克罗姆威尔认为瓦顿可能因家庭与妻子的牵累,拒绝了冒险与战争的呼召,宁愿选择留在家里。信上这样说:‘我向亲爱的小妇人问安,深希望你不要使她成为过大的试探,要留意所有的关系,虽不应该把上帝的慈悲当作一种试探,可是我们常使它成为我们的试探。’ 

  常有人拒绝为上帝的呼召冒险,因为他容许个人的牵累去瘫痪他的行动。豪爽的诗人罗维雷斯( Lovelace )写了去参战( Going to the wars )给他的露凯斯塔( Lucasta ): 

  ‘(亲爱的)不要说我残忍,

  远离那像修道院一样的家,

  你纯洁的胸前与安静的心灵,

  投向战争与武器。 

  真的,我正在追赶一个新的女主人,

  战场上的第一个目标,

  且以更坚强的信心拥抱,

  刀剑,马匹与盾牌。

  然而,矛盾就在这里,

  你对这行动也肃然起敬,

  我不能如此爱你,

  若不是更爱我的人格。’ 

  遭遇这种选择的人,极其少数,有的人可能一辈子也没有遇见过。但事实是这样,如果因为想念到所爱的人而拦阻他从事明知上帝盼望并需要去作的事,那人实际上就成为他的仇敌。 

  (二)祂提出一个 选择 ;人有时候必须在地上最亲密的关系与效忠耶稣基督之间,作一个选择。 

  本仁约翰对于这种选择有充份的了解。最令他觉得困恼的就是他受监禁,对于他的妻子和儿女将会有什么影响。剥夺了他对他们的供应,他们将何以为生!‘在这个地方与我的妻子和可怜的儿女分离,就好像从我的骨头抽掉我的肉一样。不仅是因为我过份喜受这些伟大的恩惠,也是因为我时常想到我可怜的家庭,他们失掉了我,尤其是我心中最挂念的那个可怜的盲儿,将要遭遇的艰难、痛苦和需要。啊!我每想到我盲儿将要经历的艰难,就会使我心碎。……但是,我提醒自己,我必须与上帝一同前往,虽然会因此更快地离开你们;啊!我想到这种情景,仿佛我就是一个推倒房子在妻子和女儿身上把他们埋在里面的人。可是,我想,我一定要作这件事!我一定要作这件事!’ 

  这可伯的选择,可能少有,在上帝的慈悲之中,我们有许多人可能从来也没有遇见过;可是事实是在一切的忠诚中,仍以对上帝的忠诚为最重要。 

  君王使者的代价(十 34-39 )(续) 

  (三)耶稣给他们一个 十字架 。加利利的人都很知道十字架是什么东西。罗马将军瓦如斯( Varus )击败加利利犹太人的叛变之时,他将两千名犹太人钉在十字架上,把十字架排列在加利利的路旁。古代的罪犯,的确是背他们的十字架,到他们将要被钉的地方去。来听耶稣讲道的人都看见过人们在十字架的重压之下蹒跚而行,并在其上痛苦而死的情形。 

  凡因为信仰而殉难的大人物,都深知道他们是在作些什么。佐治福斯( George Fox )在斯卡波雷夫( Scarborough )堡受审之后,写道:‘长官们屡次威胁我,要把我挂在墙上……他们多次说要吊死我。可是我告诉他们,若这是他们的愿望,又他们得到了许可的话,我已经预备好了。’本仁约翰被带到市长面前的时候,他说:‘先生!律法(基督的律法)已经预备了两条顺从之路:一条是作我良心认为我必须作的事,自动去作;另一条是当我不能自动顺从的时候,我宁愿躺下,忍受他们要加给我的任何痛苦。’ 

  基督徒也许必须牺牲他个人的野心,他可能要牺牲安逸与舒适的享受,也可能要牺牲在事业上的成就。他可能要把他的梦想放在一边,了解他在一刹那间所捕捉的一抹光彩并不是属于他的。他必须要牺牲他的意志,因为没有一个基督徒再能作他所喜欢作的事,他必须作基督所喜欢的事。基督教的信仰中常有十字架,因为基督教乃是十字架的宗教。 

  (四)祂要求他们 冒险 。祂告诉他们,凡得生命的,必要失生命;失去生命的,反要得生命。这番话一次一次在逐字逐句上证明了它的实在。 

  一个人很可能轻易地救了他自己的生命,但是他若救了自己的生命,就是失去了他的生命,因为再也没有人会听见他的名字。他所作的事,在历史上并没有成就,他在历史上也没有地位。 

  伊比克德( Epictetus )论到苏格拉底说:‘他被死亡所拯救,因为他并没有逃避。’苏格拉底可以很容易地救自己的性命,如果他真是这样作了,真正的苏格拉底就要死亡,没有人再会听见苏格拉底的名声。 

  当本仁约翰受控告,说他不肯参加公众的敬拜,并且自己举行被禁止的聚会之时,他严肃地考虑到底他的责任是逃避与安全,还是固守他的信仰。格鲁佛在结束他有关本仁约翰的论文时,写道:‘如果他圆滑的同意,并且不再“穷凶极恶,禁绝到教堂去聆听神圣的礼拜,不再主持那些非法的聚会,和秘密的宗教聚会,使良好的臣民因此受扰乱,违背至 高 君王的律法。”倘若真是如此,具得福( Bedford )可能会多有一名补锅匠
──马太福音第10章可能不是最老练的一个,因为叛教徒可以作一个好的补锅匠
──马太福音第10章那末英国的丧失将会多么大呢?’ 

  在基督徒的人生中,安全第一的政策并没有地位。人若先选择安逸、舒适、安全、完成个人的野心,他很可能得到这些
──马太福音第10章但是他将是一个不快乐的人,因为他蒙差遣进入世界,为要服事上帝和他的同胞。人可按照自己的愿望把他的生命贮藏起来,但他将失去一切使生命对别人和他自己有价值的东西;服事别人的道路,就是完成上帝在我们身上的旨意;真实快乐的道路,就是付出无私的生命之道路,惟有如此,才能使你得今生和来世的生命。 

  欢迎君王使者的人的报酬(十 40-42 ) 

  耶稣是用犹太人常用的方法,来说这番话。犹太人常常认为接纳一个人的使节或使者,就好像是接纳了他本人一样。对一位大使表示崇敬,也就是对差他的君王表示崇敬;用爱心欢迎一位朋友的使者,就好像欢迎朋友本人一样。犹太人总是尊敬一个人的代表,就等于尊敬他所代表的人。特别对于智慧人与教导上帝真理的人,更是如此。拉比说:‘凡殷勤接待智慧人的,犹如将初熟的果子献给上帝。’‘凡向有学问的人致候,犹如向上帝请安。’如果一个人,真真正正是上帝的人,接待了耶稣也就是接待了差他来的上帝。 

  我们在这段经文中可以看到救恩的四个环节,(甲)救赎的步骤是从上帝的爱为开始;(乙)耶稣把信息带给人们。(丙)人的使者,有说话的先知,有作榜样的好人,这些人肯学习将他们所接受的好消息,传给别人的门徒。(丁)信徒欢迎上帝的使者和上帝的信息,并藉此找到他灵魂的生命。 

  在这段经文中,对于每一个单纯、谦卑的灵魂有一些十分美好的信息。 

  (一)我们不可能每一个人都作先知,宣扬并传讲上帝的话语;但凡殷勤招待上帝的使者的,将要得到与先知同样的报酬。有许许多多的人是家喻户晓的人物,有许多许多人的声音点燃了千万人的心灵,有许多许多人为公众的服务与责任,担负了几乎不能忍受的担子,但是所有的人都愿意作见证说,要不是在家庭中那些从未在公众场合露面的人,对于他们的爱护、关心、同情与服务,他们简直不可能在他们工作的奋斗与需求中生活下去。真正的伟大的是以上帝的眼光来衡量的。我们曾经一次又一次地看,一位震憾世界的大人物,可能完全依靠一位从世人的眼光看来不足为道的人。人虽然作了先知,仍要吃早餐,穿衣服;虽然是先知,仍要有他的家。唯愿人不要认为从事家务、烧饭,洗衣,购买食品,看顾孩童等是一些枯燥困倦的工作。它们是上帝最伟大的工作;很可能比那些忙开会,而使家室不安的人,更能接受先知的报酬。 

  (二)我们不可能全作发光的好榜样;我们不能全部以义人的姿态站立在世人面前,但是凡帮助一个好人行善的人,可以得好人的赏赐。 

  吉( H. L. Gee )有一个动人的故事。说到一位乡村的少年,经一番极大的挣扎之后,决意要做牧师。在他求学期间,资助他的人是乡村的皮匠。这位皮匠就像他的许多同行那样,是一位学识渊博思想深远的人。他为这少年人作了许多的事。到了少年人可以领取传道执照的那一天,皮匠对他说:‘我一直希望自己能够作一位福音的使者,由于我的生活环境,使我的愿望不可能实现。不过你已经达到了我的心中的愿望,我要你答应我一件事情
──马太福音第10章请你让我免费的为你做鞋子。当你在讲道的时候,我要你穿它们站在讲坛上,使我感到你正穿我的鞋代替我实现一向所盼望的传福音的工作。’这位皮匠毫无疑问地正像那位传道人一样地事奉上帝,有一天他所得到的赏赐也会是一样的。 

  (三)我们不能都去教导孩子;但在某种情形之下我们都可以真正的参加服务孩童的工作。也许我们对于教学的知识和技巧一窍不通,但是若不是有人尽上一些简单的责任,孩子们就无法生存。也许耶稣在这段经文中所想到的,并不是年龄上的孩子,而是信心上的孩子。似乎拉比们都称呼他们的门徒为小子。也许在教学的技巧与学识上我们并不能教导,但有一种藉生活与榜样的教导,即使最单纯的人也能够藉它来影响别人。 

  这段经文最伟大的美妙之处,就是重在简单的事上。教会与基督始终需要伟大的演说家,伟大圣徒的好榜样,伟大的教师,家喻户晓的人物;但是教会与基督也始终需要愿意在家庭中殷勤疑待人的人,双手从事家庭一切的服务,心中带基督的爱和关怀的人。勃朗宁夫人( Mir.

  Browning )说:‘所有的服务,在上帝面前,都是同级的。’
──马太福音第10章《每日研经丛书》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圣经书卷列表:
更多关于: 圣经旧约   马太福音   耶稣   的人   门徒   基督   马太   福音   先知   他们的   上帝   雅各   基督徒   犹太人   以色列   自己的   这是   生命   使徒   译本   君王   赏赐   的是   修订本   文理   是指   使者   标签   标题   经文   平安   你们的
返回顶部
@c.zyesu.com 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