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马太福音第21章多译本对照查经

《马太福音》章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跳转至:

和合本太21:1耶稣和门徒将近耶路撒冷,到了伯法其,在橄榄山那里,

拼音版太21:1 Yēsū hé méntǔ jiāng jìn Yēlùsǎleng, dào le Bófǎqí zaì Gǎnlǎnshān nàli.

吕振中太21:1 耶稣和门徒(希腊文∶他们)走近耶路撒冷,来到伯法其,橄榄山那里,耶稣便差遣两个门徒,

新译本太21:1 耶稣和门徒走近耶路撒冷,来到橄榄山的伯法其那里。耶稣派了两个门徒,

现代译太21:1 他们走近耶路撒冷,到了橄榄山地区的伯法其。

当代译太21:1 耶稣和门徒走近了耶路撒冷,来到橄榄山旁的伯法其村。

思高本太21:1 当他们临近耶路撒冷,来到靠近橄榄山的贝特法革时, 耶稣就打发两个门徒,

文理本太21:1 近耶路撒冷、至伯法其、于橄榄山、耶稣遣二门徒、

修订本太21:1 耶稣和门徒快到耶路撒冷,进了橄榄山的伯法其时,打发两个门徒,

KJV 英太21:1 And when they drew nigh unto Jerusalem, and were come to Bethphage, unto the mount of Olives, then sent Jesus two disciples,

NIV 英太21:1 As they approached Jerusalem and came to Bethphage on the Mount of Olives, Jesus sent two disciples,

和合本太21:2耶稣就打发两个门徒,对他们说:“你们往对面村子里去,必看见一匹驴拴在那里,还有驴驹同在一处。你们解开,牵到我这里来。

拼音版太21:2 Yēsū jiù dǎfa liǎng ge méntǔ, duì tāmen shuō, nǐmen wǎng duìmiàn cúnzi lǐ qù, bì kànjian yī pǐ lu shuān zaì nàli, hái yǒu lu jū tóng zaì yī chù. nǐmen jiekāi qiā dào wǒ zhèlǐ lái.

吕振中太21:2 对他门说∶「往你们对面的村子去,你们即刻会看见一匹驴拴着,有只驴驹同在一起;解开了,给我牵来。

新译本太21:2 对他们说:“你们往对面的村子里去,立刻就会看见一头驴拴在那里,还有小驴跟牠在一起。把牠们解开,牵来给我。

现代译太21:2 耶稣派遣两个门徒先走,吩咐他们:「你们到前面的村庄去。你们会立刻看见一匹驴和一匹小驴拴在一起;把它们解开,牵来给我。

当代译太21:2 耶稣打发两个门徒进村,对他们说:“你们到前面的村里去,就会看见一匹母驴和小驴,一起拴在那里。你们把它们解开,牵来给我。

思高本太21:2 对他们说:「你们往对面的村庄 去,立时会看见一匹栓着的母驴,和跟它在一起的驴驹。解开,给我牵来,

文理本太21:2 曰、尔往前村、必遇驴絷焉、有驹同在、解而牵之来、

修订本太21:2 对他们说:"你们往对面村子里去,会立刻看见一匹驴拴在那里,还有驴驹同在一处,解开它们,牵到我这里来。

KJV 英太21:2 Saying unto them, Go into the village over against you, and straightway ye shall find an ass tied, and a colt with her: loose them, and bring them unto me.

NIV 英太21:2 saying to them, "Go to the village ahead of you, and at once you will find a donkey tied there, with her colt by her. Untie them and bring them to me.

和合本太21:3若有人对你们说什么,你们就说:‘主要用它。’那人必立时让你们牵来。”

拼音版太21:3 Ruò yǒu rén duì nǐmen shuō shénme, nǐmen jiù shuō, zhǔ yào yòng tā. nà rén bì lìshí ràng nǐmen qiā lái.

吕振中太21:3 若有人对你们说什么,你们要说∶『主需要它们』;他就立刻把它们送来。」

新译本太21:3 如果有人问你们,就要说:‘主需要牠们。’他会立刻让你们牵走。”

现代译太21:3 如果有人对你们说甚麽,就告诉他:『主〔或译:它们的主人〕要用它们』;他会立刻让你们牵来。」

当代译太21:3 要是有人查问,你们只要说:‘主要用它们’就行了,他必定让你们牵来的。”

思高本太21:3 如果有人对你们说什麽,你们就说:主要用它们。他们就会立刻放它们来」

文理本太21:3 有诘尔者、则曰主需之、彼即遣之、

修订本太21:3 若有人对你们说什么,你们就说:'主要用它们。'那人会立刻让你们牵来。"

KJV 英太21:3 And if any man say ought unto you, ye shall say, The Lord hath need of them; and straightway he will send them.

NIV 英太21:3 If anyone says anything to you, tell him that the Lord needs them, and he will send them right away."

和合本太21:4这事成就,是要应验先知的话,说:

拼音版太21:4 Zhè shì chéngjiù, shì yào yìngyàn xiānzhī de huà, shuō,

吕振中太21:4 这事发生了,是要应验那藉神言人所说的话,说∶

新译本太21:4 这件事应验了先知所说的:

现代译太21:4 这件事是要实现先知所说的:

当代译太21:4 事情果然如此,这是要应验了圣经的预言:

思高本太21:4 这事发生, 是为应验先知所说的:

文理本太21:4 是乃应先知所言云、

修订本太21:4 这事发生是要应验先知所说的话:

KJV 英太21:4 All this was done, that it might be fulfilled which was spoken by the prophet, saying,

NIV 英太21:4 This took place to fulfill what was spoken through the prophet:

和合本太21:5“要对锡安的居民(原文作“女子”)说:‘看哪,你的王来到你这里,是温柔的,又骑着驴,就是骑着驴驹子。’”

拼音版太21:5 Yào duì Xī 'ān de jūmín Yuánwén zuò nǚzi ) shuō, kàn nǎ, nǐde wáng lái dào nǐ zhèlǐ, shì wēnróu de, yòu qí zhe lü, jiù shì qí zhe lü jū zǐ.

吕振中太21:5 「要对锡安的子民说,『看哪,你的王来到你这里,柔和柔和,又骑着驴,骑着驴驹,就是负重的驴的崽。』」

新译本太21:5 “要对锡安的居民(“居民”原文作“女子”)说:‘看哪,你的王来到你这里了;他是温柔的,他骑着驴,骑的是小驴。’”

现代译太21:5 去告诉锡安城的儿女:看哪,你们的君王来了!他谦逊地骑在驴背上,骑在小驴的背上。

当代译太21:5 “向锡安的居民报喜讯吧,看哪,你的君王驾临了!他温文地骑着驴——在一匹小驴的背上而来。”

思高本太21:5 「你们应向熙雍女子说:看,你的君王来到你这 ,温和地骑在一匹驴上,一匹母驴的小驴驹上。」

文理本太21:5 告锡安女曰、尔王临矣、温柔而乘驴、及驹、即负重者之子也、

修订本太21:5 "要对锡安的儿女说: 看哪,你的王来到你这里, 谦和地骑着驴, 骑着小驴-驴的驹子。"

KJV 英太21:5 Tell ye the daughter of Sion, Behold, thy King cometh unto thee, meek, and sitting upon an ass, and a colt the foal of an ass.

NIV 英太21:5 "Say to the Daughter of Zion, 'See, your king comes to you, gentle and riding on a donkey, on a colt, the foal of a donkey.'"

和合本太21:6门徒就照耶稣所吩咐的去行,

拼音版太21:6 Méntǔ jiù zhào Yēsū suǒ fēnfu de qù xíng,

吕振中太21:6 门徒就去,照耶稣所吩咐他们的去作,

新译本太21:6 门徒照着耶稣的吩咐去作。

现代译太21:6 两个门徒依照耶稣的话做了。

当代译太21:6 两个门徒照着耶稣的吩咐去了,

思高本太21:6 门徒就去,照耶稣吩咐他们的做了。

文理本太21:6 门徒遂往、如命而行、

修订本太21:6 门徒就照耶稣所吩咐的去做,

KJV 英太21:6 And the disciples went, and did as Jesus commanded them,

NIV 英太21:6 The disciples went and did as Jesus had instructed them.

和合本太21:7牵了驴和驴驹来,把自己的衣服搭在上面,耶稣就骑上。

拼音版太21:7 Qiā le lü hé lü jū lái, bǎ zìjǐ de yīfu dā zaì shàngmian, Yēsū jiù qí shang.

吕振中太21:7 把驴和驴驹牵来,将自己的衣裳搭在上面;耶稣就骑上。

新译本太21:7 牵了驴和小驴来,把衣服搭在牠们上面,耶稣就骑上。

现代译太21:7 他们把驴和小驴牵了来,把自己的衣服搭在驴背上,然后请耶稣骑上去。

当代译太21:7 而且带了母驴和小驴回来。他们把外衣盖在小驴上面,让耶稣坐上去。

思高本太21:7 他们牵了母驴和驴驹来,把外衣搭在它们的身上,扶耶稣坐在上面。

文理本太21:7 牵驴及驹、置衣于上、耶稣乘之、

修订本太21:7 牵了驴和驴驹来,把他们的衣服搭在上面,耶稣就骑上。

KJV 英太21:7 And brought the ass, and the colt, and put on them their clothes, and they set him thereon.

NIV 英太21:7 They brought the donkey and the colt, placed their cloaks on them, and Jesus sat on them.

和合本太21:8众人多半把衣服铺在路上,还有人砍下树枝来铺在路上。

拼音版太21:8 Zhòngrén duō bàn bǎ yīfu pū zaì lù shang. hái yǒu rén kǎn xià shùzhī lái pū zaì lù shang.

吕振中太21:8 大多数的群众都把自己的衣裳铺在路上;另有人从树上砍下枝子,铺在路上。

新译本太21:8 有一大群人把自己的衣服铺在路上,也有人从树上把树枝砍下来,铺在路上。

现代译太21:8 一大卫人把自己的衣服铺在路上,也有些人拿树上砍下的树枝铺在路上。

当代译太21:8 群众中有许多人用外衣为耶稣铺路;也有人折下树枝铺在街上。

思高本太21:8 很多群众,把自己的外衣 在路上,还有些人从树上砍下树枝来,撒在路上。

文理本太21:8 众中多以衣布途、或伐树枝布之、

修订本太21:8 许许多多的人把自己的衣服铺在路上,还有人砍下树枝来铺在路上。

KJV 英太21:8 And a very great multitude spread their garments in the way; others cut down branches from the trees, and strawed them in the way.

NIV 英太21:8 A very large crowd spread their cloaks on the road, while others cut branches from the trees and spread them on the road.

和合本太21:9前行后随的众人喊着说:“和散那(“和散那”原有“求救”的意思,在此乃称颂的话)归于大卫的子孙!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高高在上和散那!”

拼音版太21:9 Qián xíng hòu suí de zhòngrén, hǎn zhe shuō, Hésǎnnà guīyú Dàwèi de zǐsūn, Hésǎnnà yuán yǒu qiú jiù de yìsi, zaì cǐ nǎi chēngsòng de huà ) fèng zhǔ míng lái de, shì yīngdāng chēngsòng de. gāo gāo zaì shang Hésǎnnà.

吕振中太21:9 前行后随的群众都喊着说∶「愿颂赞(音译∶和散那)归于大卫的子孙哦!奉主名来的是当受祝颂的!在至高之处献颂赞(音译∶和散那)哦!」

新译本太21:9 前呼后拥的群众喊叫着:“‘和散那’归于大卫的子孙,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高天之上当唱‘和散那’。”

现代译太21:9 前行后随的人群大声呼喊:「颂赞归於大卫的子孙!愿上帝赐福给奉主名来的那位!颂赞归於至高的上帝!」

当代译太21:9 他们前呼后拥,欢呼着说:“赞美大卫的子孙!奉主名来的当受欢迎。赞美在至高之处的上帝!”

思高本太21:9 前行後随的群众喊说: 「贺叁纳於达味之子! 因上主之名而来的,当受赞颂! 贺叁纳於至高之天。」

文理本太21:9 前行后从之众呼曰、大卫之裔、和散那、(即求援之意)奉主名而来者、宜颂也、高高在上欤、和散那、

修订本太21:9 前呼后拥的人群喊着说: "和散那归于大卫之子! 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 至高无上的,和散那!"

KJV 英太21:9 And the multitudes that went before, and that followed, cried, saying, Hosanna to the son of David: Blessed is he that cometh in the name of the Lord; Hosanna in the highest.

NIV 英太21:9 The crowds that went ahead of him and those that followed shouted, "Hosanna to the Son of David!" "Blessed is he who comes in the name of the Lord!" "Hosanna in the highest!"

和合本太21:10耶稣既进了耶路撒冷,合城都惊动了,说:“这是谁?”

拼音版太21:10 Yēsū jì jìn le Yēlùsǎleng, hé chéng dōu jīng dòng le, shuō, zhè shì shuí.

吕振中太21:10 耶稣进耶路撒冷,全城都惊动了;他们说∶「这是谁阿?」

新译本太21:10 耶稣进了耶路撒冷,全城都震动起来,他们问:“这人是谁?”

现代译太21:10 耶稣进耶路撒冷的时候,全城都骚动起来。有人问:「这个人到底是谁?」

当代译太21:10 耶稣进了耶路撒冷,全城轰动,人们彼此对问说:“他是谁?”

思高本太21:10 当耶稣进入耶路撒冷的时候,全城哄动,说:「这人是谁?」

文理本太21:10 既入耶路撒冷、举城竦动、曰、此为谁、

修订本太21:10 耶稣进了耶路撒冷,全城都惊动了,说:"这是谁?"

KJV 英太21:10 And when he was come into Jerusalem, all the city was moved, saying, Who is this?

NIV 英太21:10 When Jesus entered Jerusalem, the whole city was stirred and asked, "Who is this?"

和合本太21:11众人说:“这是加利利拿撒勒的先知耶稣。”

拼音版太21:11 Zhòngrén shuō, zhè shì Jiālìlì Násǎlè de xiānzhī Yēsū.

吕振中太21:11 群众说∶「这是神言人耶稣,出于加利利之拿撒勒的。」

新译本太21:11 大家都说:“这就是那先知耶稣,是从加利利的拿撒勒来的。”

现代译太21:11 众回答:「他是加利利省拿撒勒的先知耶稣。」

当代译太21:11 “他是耶稣——加利利省拿撒勒镇的先知!”

思高本太21:11 群众说:「这是加利肋亚纳匝肋的先知耶稣。 」

文理本太21:11 众曰、加利利之拿撒勒先知耶稣也、○

修订本太21:11 众人说:"这是从加利利的拿撒勒来的先知耶稣。"

KJV 英太21:11 And the multitude said, This is Jesus the prophet of Nazareth of Galilee.

NIV 英太21:11 The crowds answered, "This is Jesus, the prophet from Nazareth in Galilee."

和合本太21:12耶稣进了 神的殿,赶出殿里一切作买卖的人,推倒兑换银钱之人的桌子和卖鸽子之人的凳子;

拼音版太21:12 Yēsū jìn le shén de diàn, gǎn chū diàn lǐ yīqiè zuò mǎimaì de rén, tuī dǎo duìhuàn yínqián zhī rén de zhuōzi, hé maì gēzi zhī rén de dèng zǐ.

吕振中太21:12 耶稣进了殿院,把殿院里一切卖东西的和卖东西的人都赶出,推倒了兑换银钱的人的桌子,和卖鸽子的人的凳子,

新译本太21:12 耶稣进了圣殿,把殿里所有作买卖的人赶走,并推倒找换银钱的人的桌子,和卖鸽子的人的凳子;

现代译太21:12 耶稣进了圣殿,把所有在圣殿里做买卖的人赶出去。他推倒了兑换银钱的人的桌子和那些卖鸽子的人的凳子,

当代译太21:12 跟着耶稣进入圣殿,把里面贩卖的商人和顾客全部赶出去,又推翻兑换钱币的桌子和卖鸽子的摊档。

思高本太21:12 耶稣进了圣殿,把一切在圣殿内的商人顾客赶出去,把钱庄的桌子和卖鸽子的凳子推翻

文理本太21:12 耶稣入上帝殿、逐其中贸易者、倾兑钱者之几、及鬻鸽者之椅、

修订本太21:12 耶稣进了圣殿,赶出圣殿里所有在做买卖的人,推倒兑换银钱之人的桌子和卖鸽子之人的凳子,

KJV 英太21:12 And Jesus went into the temple of God, and cast out all them that sold and bought in the temple, and overthrew the tables of the moneychangers, and the seats of them that sold doves,

NIV 英太21:12 Jesus entered the temple area and drove out all who were buying and selling there. He overturned the tables of the money changers and the benches of those selling doves.

和合本太21:13对他们说:“经上记着说:‘我的殿必称为祷告的殿’,你们倒使它成为贼窝了!”

拼音版太21:13 Duì tāmen shuō, jìng shǎng jì zhe shuō, wǒde diàn bì chēngwèi dǎogào de diàn. nǐmen dào shǐ tā chéngwéi zéi wō le.

吕振中太21:13 对他们说∶「经上记着说∶「我的殿必须称为祷告之殿』;你们、倒使它做强盗的巢穴了!」

新译本太21:13 又对他们说:“经上记着:‘我的殿要称为祷告的殿。’你们竟把它弄成贼窝了。”

现代译太21:13 对他们说:「圣经记载,上帝说:『我的圣殿要作祷告的殿,』你们却把它变成贼窝!」

当代译太21:13 耶稣疾言厉色地斥责他们说:“圣经上记着:‘我的殿是祷告的地方。’但你们竟把它变成了贼窝!”

思高本太21:13 向他们说:「经上记载:『我的殿宇,应称为祈祷之所。』你们竟把它做成了贼窝。」

文理本太21:13 曰、经云、我室必称为祈祷室、而尔曹以为盗巢也、

修订本太21:13 对他们说:"经上记着: '我的殿要称为祷告的殿, 你们倒使它成为贼窝了。'"

KJV 英太21:13 And said unto them, It is written, My house shall be called the house of prayer; but ye have made it a den of thieves.

NIV 英太21:13 "It is written," he said to them, "'My house will be called a house of prayer,' but you are making it a 'den of robbers.'"

和合本太21:14在殿里有瞎子、瘸子到耶稣跟前,他就治好了他们。

拼音版太21:14 Zaì diàn lǐ yǒu xiāzi quèzi, dào Yēsū gēnqián. tā jiù zhì hǎo le tāmen.

吕振中太21:14 在殿院里、有瞎子和瘸子上耶稣跟前来;耶稣治好了他们。

新译本太21:14 殿里的瞎子和瘸腿的都走过来,耶稣就医好他们。

现代译太21:14 有瞎眼的和瘸腿的到圣殿里来找耶稣;他就治好他们。

当代译太21:14 这时候,殿中的瞎子和跛子都来到耶稣面前,他便医好了他们的一切疾病。

思高本太21:14 在圣殿内的瞎子和瘸子来到 跟前, 都治好了他们。

文理本太21:14 有瞽者、跛者、就耶稣于殿、遂医之、

修订本太21:14 在圣殿里有盲人和瘸子到耶稣跟前,他就治好了他们。

KJV 英太21:14 And the blind and the lame came to him in the temple; and he healed them.

NIV 英太21:14 The blind and the lame came to him at the temple, and he healed them.

和合本太21:15祭司长和文士看见耶稣所行的奇事,又见小孩子在殿里喊着说:“和散那归于大卫的子孙!”就甚恼怒,

拼音版太21:15 Jìsīzhǎng hé Wénshì, kànjian Yēsū suǒ xíng de qí shì, yòu jiàn xiǎo háizi zaì diàn lǐ hǎn zhe shuō, Hésǎnnà guīyú Dàwèi de zǐsūn. jiù shén nǎonù,

吕振中太21:15 祭司长和经学士看见他所行希奇的事,又见小孩子们在殿院里喊着说∶「愿颂赞(音译∶和散那)归于大卫的子孙!」就很恼怒,

新译本太21:15 祭司长和经学家看见耶稣所行的奇事,又看见小孩子在殿中喊叫“‘和散那’归于大卫的子孙”,就很忿怒,

现代译太21:15 祭司长和经学教师看见耶稣所行的许多奇迹,又听见儿童在圣殿里呼喊:「颂赞归於大卫的子孙!」就很恼怒。

当代译太21:15 祭司长和律法教师们看见他所行的神迹,又听见小孩子在圣殿里高声喊着:“赞美大卫的子孙!”他们就老羞成怒,

思高本太21:15 司祭长及经师见了 所行的奇事,又听见了孩子们在圣殿内喊说:「贺叁纳於达味之子!」就大发忿怒,

文理本太21:15 祭司诸长士子、见其所行奇异、又见孺子呼于殿曰、大卫之裔、和散那、则恚、

修订本太21:15 祭司长和文士看见耶稣所行的奇事,又见小孩子在圣殿里喊着说:"和散那归于大卫之子!"就很生气,

KJV 英太21:15 And when the chief priests and scribes saw the wonderful things that he did, and the children crying in the temple, and saying, Hosanna to the son of David; they were sore displeased,

NIV 英太21:15 But when the chief priests and the teachers of the law saw the wonderful things he did and the children shouting in the temple area, "Hosanna to the Son of David," they were indignant.

和合本太21:16对他说:“这些人所说的,你听见了吗?”耶稣说:“是的。经上说:‘你从婴孩和吃奶的口中完全了赞美的话。’你们没有念过吗?”

拼音版太21:16 Duì tā shuō, zhèxie rén suǒ shuō de, nǐ tīngjian le ma. Yēsū shuō, shì de jìng shang shuō, nǐ cóng yīnghái hé chī nǎi de kǒu zhōng, wánquán le zànmei de huà. nǐmen méiyǒu niàn guò ma.

吕振中太21:16 对耶稣说∶「这些人所说的、你听见了么?」耶稣对他们说∶「听见了;你们没有诵读过∶『从婴孩和嗍奶者口中,你使颂赞完备』么?」

新译本太21:16 对耶稣说:“你听见他们说什么吗?”耶稣说:“我听见了。‘你从小孩和婴儿的口中,得着了赞美。’这话你们没有念过吗?”

现代译太21:16 他们问耶稣:「你听见他们在喊些甚麽吗?」耶稣回答:「我当然听到了。圣经上所说:『你使儿童和婴儿发出完美的颂赞』这句话,难道你们没有念过吗?」

当代译太21:16 责问耶稣说:“你听见这些人在叫甚麽吗?”“我听见了。你们没有念过‘上帝使孩提和婴儿献上完全的赞美’这句经文吗?”

思高本太21:16 对耶稣说:「你听见他们所说的吗!」耶稣对他们说:「是的,你们从未读过:『你由婴儿和吃奶者的口中,备受赞美』这句话吗?」

文理本太21:16 语耶稣曰、若辈所言、尔闻之乎、曰、然、以赤子乳哺者之口、完备颂赞、尔未读乎、

修订本太21:16 对他说:"这些人所喊的,你听到了吗?"耶稣对他们说:"听到了。经上说:'你藉孩童和吃奶的口发出完全的赞美',你们没有念过吗?"

KJV 英太21:16 And said unto him, Hearest thou what these say? And Jesus saith unto them, Yea; have ye never read, Out of the mouth of babes and sucklings thou hast perfected praise?

NIV 英太21:16 "Do you hear what these children are saying?" they asked him. "Yes," replied Jesus, "have you never read, "'From the lips of children and infants you have ordained praise'?"

和合本太21:17于是离开他们,出城到伯大尼去,在那里住宿。

拼音版太21:17 Yúshì líkāi tāmen chū chéng dào Bódàní qù, zaì nàli zhù sù.

吕振中太21:17 于是离开他们,出城到伯大尼,在那里住宿。

新译本太21:17 于是离开他们,出了城,来到伯大尼,在那里过了一夜。

现代译太21:17 於是耶稣离开他们,出城到伯大尼去,在那里过夜。

当代译太21:17 说完了,就离开他们,到城外伯大尼村投宿去了。

思高本太21:17 於是便离开他们走出城外,到伯达尼去,在那里过夜。

文理本太21:17 遂去之、出城、至伯大尼宿焉、○

修订本太21:17 于是他离开他们,出城到伯大尼去,在那里过夜。

KJV 英太21:17 And he left them, and went out of the city into Bethany; and he lodged there.

NIV 英太21:17 And he left them and went out of the city to Bethany, where he spent the night.

和合本太21:18早晨回城的时候,他饿了,

拼音版太21:18 Zǎochen huí chéng de shíhou, tā è le.

吕振中太21:18 早晨再上城里去的时候,耶稣饿了。

新译本太21:18 耶稣清早回城的时候,觉得饿了。

现代译太21:18 第二天一早,在回城里去的路上,耶稣饿了。

当代译太21:18 第二天清早,在进城的途中,耶稣感到饿了。

思高本太21:18 早晨, 回城时,饿了,

文理本太21:18 来朝返城时、耶稣饥、

修订本太21:18 早晨回城的时候,他饿了,

KJV 英太21:18 Now in the morning as he returned into the city, he hungered.

NIV 英太21:18 Early in the morning, as he was on his way back to the city, he was hungry.

和合本太21:19看见路旁有一棵无花果树,就走到跟前,在树上找不着什么,不过有叶子,就对树说:“从今以后,你永不结果子!”那无花果树就立刻枯干了。

拼音版太21:19 Kànjian lùpáng yǒu yī kē wúhuāguǒ shù, jiù zǒu dào gēnqián, zaì shù shang zhǎo bù zhe shénme, bú guo yǒu yèzi. jiù duì shù shuō, cóng jīn yǐhòu, nǐ yǒng bú jié guǒzi. nà wúhuāguǒ shù jiù lìkè kū gàn le.

吕振中太21:19 看见一棵无花果树在路旁,就走到那里,却找不着什么在那树上,不过单有叶子,于是对那树说∶「今后你永远不能再结果子了!」那无花果树立时就枯乾。

新译本太21:19 他看见路旁有一棵无花果树,就走过去;但他在树上什么也找不到,只有叶子,就对树说:“你永远不再结果子了。”那棵树就立刻枯萎。

现代译太21:19 他看见路旁有一棵无花果树,就走上前去,却找不到甚麽,只有叶子。因此他指着树说:「你永远不会再结果子!」那棵无花果树立刻枯乾了。

当代译太21:19 他看见路旁有一棵无花果树,就走过去,想找一些果子吃。那树的枝叶虽然茂盛,却连一个果子也找不到。他就说:“从今以后,你不能再结果子!”那棵树便枯萎了。

思高本太21:19 见路旁有棵无花树,就走到跟前,但在树上除了叶子外,什麽也没找着,就对它说:「你永远不再结果子了! 」那无花果树立即枯乾了。

文理本太21:19 道旁见无花果树、就之、无所得、惟叶而已、谓之曰、今而后、尔永不实、树即枯、

修订本太21:19 看见路旁有一棵无花果树,就走到跟前,在树上找不到什么,只有叶子,就对树说:"从今以后,你永不结果子!"那无花果树立刻枯干了。

KJV 英太21:19 And when he saw a fig tree in the way, he came to it, and found nothing thereon, but leaves only, and said unto it, Let no fruit grow on thee henceforward for ever. And presently the fig tree withered away.

NIV 英太21:19 Seeing a fig tree by the road, he went up to it but found nothing on it except leaves. Then he said to it, "May you never bear fruit again!" Immediately the tree withered.

和合本太21:20门徒看见了,便希奇说:“无花果树怎么立刻枯干了呢?”

拼音版太21:20 Méntǔ kànjian le, biàn xīqí shuō, wúhuāguǒ shù zenme lìkè kū gàn le ne.

吕振中太21:20 门徒看见了,便希奇说∶「那无花果树怎么立时就枯乾了呢?」

新译本太21:20 门徒看见了,十分惊奇,说:“这棵无花果树是怎样立刻枯萎的呢?”

现代译太21:20 门徒看到了这情形,大感惊奇。他们问:「这棵树为甚麽会立刻枯乾了呢?」

当代译太21:20 “为甚麽这棵树一下子就枯萎了呢?”门徒看见就惊奇万分地问。

思高本太21:20 门徒一见就惊异说:「怎麽这无花果树立即枯乾了?

文理本太21:20 门徒见而奇曰、无花果树何枯之速也、

修订本太21:20 门徒看见了,惊讶地说:"无花果树怎么立刻枯干了呢?"

KJV 英太21:20 And when the disciples saw it, they marvelled, saying, How soon is the fig tree withered away!

NIV 英太21:20 When the disciples saw this, they were amazed. "How did the fig tree wither so quickly?" they asked.

和合本太21:21耶稣回答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若有信心,不疑惑,不但能行无花果树上所行的事,就是对这座山说:‘你挪开此地,投在海里!’也必成就。

拼音版太21:21 Yēsū huídá shuō, wǒ shízaì gàosu nǐmen, nǐmen ruò yǒu xìnxīn, bú yíhuò, búdàn néng xíng wúhuāguǒ shù shang suǒ xíng de shì, jiù shì duì zhè zuò shān shuō, nǐ nuó kāi cǐ dì, tóu zaì hǎi lǐ, ye bì chéngjiù.

吕振中太21:21 耶稣回答他们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若有信心,不疑惑,不但能行无花果树所遭遇的事,就使对这座山说∶『你被拔起来,抛在海里』,也必成就的。

新译本太21:21 耶稣回答他们:“我实在告诉你们,如果你们有信心,不怀疑,不但能作我对无花果树所作的,就是对这座山说‘移开,投到海里去’,也必成就。

现代译太21:21 耶稣回答:「我告诉你们,如果你们信而不疑,我对这棵无花果树所做的,你们也做得到。不但这样,你们甚至能够对这座山说:『起来,投到海里去!』也一定会实现。

当代译太21:21 耶稣回答他们:“你们记住,假若你们有坚定的信心,就必能行这样的神迹;而且,你们就算对这座山说:‘移到海里去吧!’也可以照样实现。

思高本太21:21 耶稣回答他们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如果有信德,不疑惑,不但能对无花果树做这件事,即便你们对这座山说:起来,投到海中! 也必要实现。

文理本太21:21 耶稣曰、我诚语汝、尔若信而不疑、不独于此树能行之、即命此山移而投海、亦必成焉、

修订本太21:21 耶稣回答他们:"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若有信心,不疑惑,不但能行我对无花果树所行的事,就是对这座山说:'离开此地,投在海里!'也会实现。

KJV 英太21:21 Jesus answered and said unto them, Verily I say unto you, If ye have faith, and doubt not, ye shall not only do this which is done to the fig tree, but also if ye shall say unto this mountain, Be thou removed, and be thou cast into the sea; it shall be done.

NIV 英太21:21 Jesus replied, "I tell you the truth, if you have faith and do not doubt, not only can you do what was done to the fig tree, but also you can say to this mountain, 'Go, throw yourself into the sea,' and it will be done.

和合本太21:22你们祷告,无论求什么,只要信,就必得着。”

拼音版太21:22 Nǐmen dǎogào, wúlùn qiú shénme, zhǐyào xìn, jiù bì dé zhe.

吕振中太21:22 凡你们祷告、无论求什么,只要相信,就必得着。」

新译本太21:22 你们祷告,无论求什么,只要相信,都必得着。”

现代译太21:22 只要有信心,你们在祷告中所求的一切都会得到。」

当代译太21:22 所以,你们只要凭信心祈祷,就必定得着。”

思高本太21:22 不论你们在祈祷时恳求什麽,只要信,就必获得。」

文理本太21:22 且祈祷时、凡尔所求、信则得之、○

修订本太21:22 你们祷告,无论求什么,只要信,就必得着。"

KJV 英太21:22 And all things, whatsoever ye shall ask in prayer, believing, ye shall receive.

NIV 英太21:22 If you believe, you will receive whatever you ask for in prayer."

和合本太21:23耶稣进了殿,正教训人的时候,祭司长和民间的长老来问他说:“你仗着什么权柄做这些事?给你这权柄的是谁呢?”

拼音版太21:23 Yēsū jìn le diàn, zhēng jiàoxun rén de shíhou, Jìsīzhǎng hé mínjiān de zhǎnglǎo lái wèn tā shuō, nǐ zhàng zhe shénme quánbǐng zuò zhèxie shì. gei nǐ zhè quánbǐng de shì shuí ne.

吕振中太21:23 耶稣进了殿院,正教训人的时候,祭司长和民间的长老们上他跟前来,说∶「你仗着什么权柄作这些事阿?谁给你这权柄呢?」

新译本太21:23 耶稣进了圣殿,正在教导人的时候,祭司长和民间的长老前来问他:“你凭什么权柄作这些事?谁给你这权柄?”

现代译太21:23 耶稣进了圣殿,正在教导人的时候,祭司长和犹太人的长老来见他,问他:「你凭着甚麽权柄做这些事情?是谁给你这权呢?」

当代译太21:23 耶稣又在圣殿里教导人,祭司长和一些犹太人领袖来质问他说:“你凭甚麽在这里捣乱呢?是谁授权给你的?”

思高本太21:23 进了圣殿,正教训人时,司祭长和民间的长老来到 跟前说:「你凭什麽权柄作这些事? 谁给了你这种权柄?」

文理本太21:23 耶稣入殿训诲、祭司诸长、民间长老就之曰、尔以何权行是、谁赐尔此权耶、

修订本太21:23 耶稣进了圣殿,正教导人的时候,祭司长和百姓的长老来问他:"你仗着什么权柄做这些事?给你这权柄的是谁呢?"

KJV 英太21:23 And when he was come into the temple, the chief priests and the elders of the people came unto him as he was teaching, and said, By what authority doest thou these things? and who gave thee this authority?

NIV 英太21:23 Jesus entered the temple courts, and, while he was teaching, the chief priests and the elders of the people came to him. "By what authority are you doing these things?" they asked. "And who gave you this authority?"

和合本太21:24耶稣回答说:“我也要问你们一句话,你们若告诉我,我就告诉你们我仗着什么权柄做这些事。

拼音版太21:24 Yēsū huídá shuō, wǒ ye yào wèn nǐmen yī jù huà, nǐmen ruò gàosu wǒ, wǒ jiù gàosu nǐmen wǒ zhàng zhe shénme quánbǐng zuò zhèxie shì.

吕振中太21:24 耶稣回答他们说∶「我、也要问你们一件事;你们若把那事告诉我,我就告诉你们我仗着什么权柄作这些事∶

新译本太21:24 耶稣回答他们:“我也要问你们一句话,如果你们告诉我,我就告诉你们我凭什么权柄作这些事。

现代译太21:24 耶稣回答他们:「我先问你们一句话,如果你们回答我,我就告诉你们我凭着甚麽权柄做这些事情。

当代译太21:24 耶稣说:“我先反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回答了我,我才答覆你们。

思高本太21:24 耶稣回答说:「我也问你们一句话:你们若答覆我,我就告诉你们:我凭什麽权柄作这些事。

文理本太21:24 耶稣曰、我亦问尔一言、尔告我、则我亦告尔以何权行是、

修订本太21:24 耶稣回答他们说:"我也要问你们一句话,你们若告诉我,我就告诉你们我仗着什么权柄做这些事。

KJV 英太21:24 And Jesus answered and said unto them, I also will ask you one thing, which if ye tell me, I in like wise will tell you by what authority I do these things.

NIV 英太21:24 Jesus replied, "I will also ask you one question. If you answer me, I will tell you by what authority I am doing these things.

和合本太21:25约翰的洗礼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来的?是从人间来的呢?”他们彼此商议说:“我们若说‘从天上来’,他必对我们说:‘这样,你们为什么不信他呢?’

拼音版太21:25 Yuēhàn de xǐlǐ shì cóng nàli lái de. shì cóng tiān shang lái de, shì cóng rénjiān lái de ne. tāmen bǐcǐ shāngyì shuō, wǒmen ruò shuō cóng tiān shang lái, tā bì duì wǒmen shuō, zhèyàng, nǐmen wèishénme bú xìn tā ne.

吕振中太21:25 约翰的洗礼是从哪里来的?是由于天呢?还是由于人呢?」他们就彼此议论说∶「我们若说『由于天』呢,他就会对我们说∶『那你们为什么不信他?』

新译本太21:25 约翰的洗礼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从天上来的,还是从人来的呢?”他们就彼此议论:“如果我们说‘是从天上来的’,他会问我们‘那你们为什么不信他呢?’

现代译太21:25 约翰施洗的权是从哪里来的?是从上帝还是从人来的呢?」他们开始彼此争辩起来,说:「我们该怎样回答呢?如果我们说『从上帝那里来的』,他会说:『那麽你们为甚麽不相信约翰呢?』

当代译太21:25 约翰的洗礼是照上帝的命令还是照人的意思呢?”他们顿时不能回答,便交头接耳:“如果我们说约翰的洗礼是属上帝的,他便会问我们为甚麽不相信他;

思高本太21:25 若翰的洗礼,是从哪 来的?是从天上来的?还是从人来的?」他们心中思量说:「如果我们说,是从天上来的, 必对我们说:你们为什麽不信他?

文理本太21:25 约翰之洗奚自、自天乎、自人乎、众窃议曰、若云自天、彼必曰曷不信之、

修订本太21:25 约翰的洗礼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来的,还是从人间来的呢?"他们彼此商议说:"我们若说'从天上来的',他会对我们说:'这样,你们为什么不信他呢?'

KJV 英太21:25 The baptism of John, whence was it? from heaven, or of men? And they reasoned with themselves, saying, If we shall say, From heaven; he will say unto us, Why did ye not then believe him?

NIV 英太21:25 John's baptism--where did it come from? Was it from heaven, or from men?" They discussed it among themselves and said, "If we say, 'From heaven,' he will ask, 'Then why didn't you believe him?'

和合本太21:26若说‘从人间来’,我们又怕百姓,因为他们都以约翰为先知。”

拼音版太21:26 Ruò shuō cóng rénjiān lái, wǒmen yòu pà bǎixìng. yīnwei tāmen dōu yǐ Yuēhàn wéi xiānzhī.

吕振中太21:26 若说『由于人』呢,我们又怕民众,因为众人都以约翰为神言人。」

新译本太21:26 如果我们说‘是从人来的’,我们又怕群众,因为他们都认为约翰是先知。”

现代译太21:26 如果我们说『从人那里来的』,恐怕群众会对付我们,因为他们都相信约翰是个先知。」

当代译太21:26 但如果我们说约翰的洗礼只是出於人的意思,就必定触怒人民,因为人民都认为约翰是先知。”

思高本太21:26 如果我们说:是从人来的, 我们害怕民众,因为众人都以若翰为一位先知

文理本太21:26 若云自人、我又畏众、盖皆以约翰为先知也、

修订本太21:26 若说'从人间来的',我们又怕众人,因为大家都认为约翰是先知。"

KJV 英太21:26 But if we shall say, Of men; we fear the people; for all hold John as a prophet.

NIV 英太21:26 But if we say, 'From men'--we are afraid of the people, for they all hold that John was a prophet."

和合本太21:27于是回答耶稣说:“我们不知道。”耶稣说:“我也不告诉你们我仗着什么权柄做这些事。”

拼音版太21:27 Yúshì huídá Yēsū shuō, wǒmen bú zhīdào. Yēsū shuō, wǒ ye bú gàosu nǐmen wǒ zhàng zhe shénme quánbǐng zuò zhèxie shì.

吕振中太21:27 于是回答耶稣说∶「我们不知道。」耶稣也就对他们说∶「我、也不告诉你们我仗着什么权柄作这些事。」

新译本太21:27 于是回答耶稣:“我们不知道。”耶稣也对他们说:“我也不告诉你们,我凭什么权柄作这些事。

现代译太21:27 於是他们回答耶稣:「我们不知道。」耶稣对他们说:「那麽,我也不告诉你们我凭着甚麽权柄做这些事情。」

当代译太21:27 於是,他们无可奈何,只回答说:“我们不知道。”耶稣说:“那麽,我也不必回答你们的问题了。”

思高本太21:27 他们便回答耶稣说:「我们不知道。」耶稣也对他们说:「我也不告诉你们:我凭什麽权柄做这些事。

文理本太21:27 遂对曰、不知也、耶稣曰、我亦不告尔以何权行是矣、

修订本太21:27 于是他们回答耶稣:"我们不知道。"耶稣也对他们说:"我也不告诉你们,我仗着什么权柄做这些事。"

KJV 英太21:27 And they answered Jesus, and said, We cannot tell. And he said unto them, Neither tell I you by what authority I do these things.

NIV 英太21:27 So they answered Jesus, "We don't know." Then he said, "Neither will I tell you by what authority I am doing these things.

和合本太21:28又说:“一个人有两个儿子,他来对大儿子说:‘我儿,你今天到葡萄园里去做工。’

拼音版太21:28 Yòu shuō, yī gèrén yǒu liǎng ge érzi, tā lái duì dà érzi shuō, wǒ ér, nǐ jīntiān dào pútaóyuán lǐ qù zuò gōng.

吕振中太21:28 「但是你们以为怎样?有一个人有两个孩子;他走上前对老大说∶『孩子,你去;你今天在葡萄园里工作吧。』

新译本太21:28 “你们认为怎样?有一个人,他有两个儿子。他去对大儿子说:‘孩子,你今天到葡萄园去工作吧。’

现代译太21:28 耶稣又说:「另有一个故事,我想知道你们的看法。某人有两个儿子,他对老大说:『孩子,你今天到葡萄园去工作吧。』

当代译太21:28 於是耶稣又说比喻:“某人有两个儿子。有一天,他对大儿子说:‘孩子,你今天到葡萄园工作吧!’

思高本太21:28 你们以为怎样? 从前有一个人,有两个儿子,他对第一个说:孩子! 你今天到葡萄园 去工作吧!

文理本太21:28 或有二子、谓其长子曰、我子、今日往葡萄园工作、

修订本太21:28 "有一件事,你们的意见如何?一个人有两个儿子。他来对大儿子说:'孩子,今天到葡萄园里做工去。'

KJV 英太21:28 But what think ye? A certain man had two sons; and he came to the first, and said, Son, go work to day in my vineyard.

NIV 英太21:28 "What do you think? There was a man who had two sons. He went to the first and said, 'Son, go and work today in the vineyard.'

和合本太21:29他回答说:‘我不去’,以后自己懊悔,就去了。

拼音版太21:29 Tā huídá shuō, wǒ bú qù. yǐhòu zìjǐ àohuǐ jiù qù le.

吕振中太21:29 他回答说,『阿爸(希腊文∶主阿),我去』;却没有去。

新译本太21:29 他说:‘我不想去。’但后来他改变主意,就去了。

现代译太21:29 他回答:『我不去。』可是后来他改变了主意,就去了。

当代译太21:29 ‘我不去!’但后来他后悔了,便改变主意去了。

思高本太21:29 他回答说:我去。但他却没有去。

文理本太21:29 对以不往、后悔而往、

修订本太21:29 他回答:'我不去',以后自己懊悔,就去了。

KJV 英太21:29 He answered and said, I will not: but afterward he repented, and went.

NIV 英太21:29 "'I will not,' he answered, but later he changed his mind and went.

和合本太21:30又来对小儿子也是这样说。他回答说:‘父啊,我去’,他却不去。

拼音版太21:30 Yòu lái duì xiǎoér zǐ ye shì zhèyàng shuō, tā huídá shuō, fù a, wǒ qù. tā què bú qù.

吕振中太21:30 又走上前去对老二也这样说;他回答说,『我不愿意』;后来后悔,去了。

新译本太21:30 父亲又照样去吩咐小儿子。小儿子说:‘父亲,我会去的。’后来却没有去。

现代译太21:30 父亲也对老二说同样的话。老二回答:『好的,爸爸,我就去。』可是并没有去。

当代译太21:30 那父亲又对小儿子说:‘你今天到葡萄园工作吧!’‘好的,爸爸。’他回答,但他却始终没有动身。

思高本太21:30 他对第二个也说了同样的话,第二个却回答说:我不愿意。 但後来悔悟过来,而又去了。

文理本太21:30 谓其仲子亦如之、对曰、主、诺、既而不往、

修订本太21:30 他来对小儿子也是这样说。他回答:'父亲大人,我去',却不去。

KJV 英太21:30 And he came to the second, and said likewise. And he answered and said, I go, sir: and went not.

NIV 英太21:30 "Then the father went to the other son and said the same thing. He answered, 'I will, sir,' but he did not go.

和合本太21:31你们想这两个儿子,是哪一个遵行父命呢?”他们说:“大儿子。”耶稣说:“我实在告诉你们:税吏和娼妓倒比你们先进 神的国。

拼音版太21:31 Nǐmen xiǎng zhè liǎng ge érzi, shì nà yī ge zūnxíng fù méng ne. tāmen shuō, dà érzi. Yēsū shuō, wǒ shízaì gàosu nǐmen, shuìlì hé chāngjì, dào bǐ nǐmen xiān jìn shén de guó.

吕振中太21:31 这两人中,进实行了那父亲的意旨呢?」他们说∶「那后者。」耶稣对他们说∶「我实在告诉你们,收税人和妓女比你们先进上帝的国呢!

新译本太21:31 这两个儿子,哪一个听父亲的话呢?”他们说:“大儿子。”耶稣对他们说:“我实在告诉你们:税吏和娼妓比你们先进 神的国。

现代译太21:31 这两个儿子究竟哪一个遵照了父亲的意思呢?」他们说:「那大儿子。」耶稣说:「我告诉你们,税棍和娼妓要比你们先成为上帝国的子民。

当代译太21:31 到底这两个儿子,哪一个服从父亲呢?”“大儿子。”那群领袖说。耶稣说:“是的,我确实地告诉你们,贪官污吏和娼妓还要比你们先进上帝的国。

思高本太21:31 两人中哪一个履行了父亲的意愿?」他们说:「後一个。 」耶稣对他们说:「我实在告诉你们:税吏和娼妓要在你们以先进入天国,

文理本太21:31 二者孰遵父旨乎、曰、长子、耶稣曰、我诚语汝、税吏娼妓、先尔入上帝国矣、

修订本太21:31 这两个儿子是哪一个照着父亲的意愿做了呢?"他们说:"大儿子。"耶稣说:"我实在告诉你们,税吏和娼妓倒比你们先进上帝的国。

KJV 英太21:31 Whether of them twain did the will of his father? They say unto him, The first. Jesus saith unto them, Verily I say unto you, That the publicans and the harlots go into the kingdom of God before you.

NIV 英太21:31 "Which of the two did what his father wanted?" "The first," they answered. Jesus said to them, "I tell you the truth, the tax collectors and the prostitutes are entering the kingdom of God ahead of you.

和合本太21:32因为约翰遵着义路到你们这里来,你们却不信他;税吏和娼妓倒信他。你们看见了,后来还是不懊悔去信他。

拼音版太21:32 Yīnwei Yuēhàn zūn zhe yì lù dào nǐmen zhèlǐ lái, nǐmen què bú xìn tā. shuìlì hé chāngjì dào xìn tā. nǐmen kànjian le, hòulái háishì bú àohuǐ qù xìn tā.

吕振中太21:32 因为约翰引着义路到你们这里来,你们不信他;收税人和妓女倒信他。你们看了之后,还是没有后悔而去信他。

新译本太21:32 约翰来到你们那里,指示你们行义路(或译:“约翰在义路中,来到你们这里”),你们不信他;税吏和娼妓却信了他。你们看见了之后,还是没有改变心意去信他。

现代译太21:32 因为施洗者约翰来了,他指示你们应当走的正路,你们不信他;可是税棍和娼妓倒信了他。你们看见了以后,依旧没有改变心意,还是不信他。」

当代译太21:32 施洗的约翰多次地劝你们悔改归向上帝,你们不听,但坏人和娼妓却接受了。这些事是你们亲眼看见的,竟然还是执迷不悟,不肯相信!

思高本太21:32 因为若翰来到你们这 履行了正义,你们仍不相信他。税吏和娼妓倒相信了;至於你们,见了後,仍不悔悟去相信他。」

文理本太21:32 盖约翰由义路就尔、尔不之信、而税吏娼妓信之、且尔见此、后仍不悔以信也、○

修订本太21:32 因为约翰到你们这里来指引你们走义路,你们却不信他,税吏和娼妓倒信了他。你们看见了以后,还是不悔悟去信他。"

KJV 英太21:32 For John came unto you in the way of righteousness, and ye believed him not: but the publicans and the harlots believed him: and ye, when ye had seen it, repented not afterward, that ye might believe him.

NIV 英太21:32 For John came to you to show you the way of righteousness, and you did not believe him, but the tax collectors and the prostitutes did. And even after you saw this, you did not repent and believe him.

和合本太21:33你们再听一个比喻:有个家主,栽了一个葡萄园,周围圈上篱笆,里面挖了一个压酒池,盖了一座楼,租给园户,就往外国去了。

拼音版太21:33 Nǐmen zaì tīng yī ge bǐyù. yǒu ge jiā zhǔ, zāi le yī ge pútaóyuán, zhōuwéi juān shang líba, lǐmiàn wā le yī ge yējiǔchí, ge le yī zuò lóu, zū gei yuán hù, jiù wǎng waìguó qù le.

吕振中太21:33 「你们听另一个比喻吧∶有一个做家主的人栽了一个葡萄园,周围给安上篱笆,里面挖了一个酒醋,造了一座守望楼,租给葡萄园工,就出外去了。

新译本太21:33 “你们再听一个比喻:有一个家主,栽种了一个葡萄园,四面围上篱笆,在园子里挖了一个压酒池,盖了一座瞭望台,然后把园子租给佃户,就远行去了。

现代译太21:33 耶稣又说:「你们再听另一个比喻吧!有一个园主开垦了一个葡萄园,周围用篱笆围着,在园中挖了一个压酒池,盖了一座守望台,然后把葡萄园租给佃户,自己出外旅行去了。

当代译太21:33 我还有一个比喻告诉你们:有一个人栽种了许多葡萄树,他就在园子的四周建造围墙,在园内挖了压酒池,又建了了望台。然后,把葡萄园租给农工,自己到外面旅行去了。

思高本太21:33 「你们再听一个比喻吧!从前有一个家主,培植了一个葡萄园,周围围上篱笆,园内掘了一个榨酒池, 了一个守望台,把它租给园户,就离开了本国。

文理本太21:33 尔复听一喻、有家主植葡萄园、环之以篱、掘酒醡、建望楼、租与农夫、遂往异地、

修订本太21:33 "你们再听一个比喻:有一个家的主人开垦了一个葡萄园,四周围上篱笆,里面挖了一个榨酒池,盖了一座守望楼,租给园户,就出外远行去了。

KJV 英太21:33 Hear another parable: There was a certain householder, which planted a vineyard, and hedged it round about, and digged a winepress in it, and built a tower, and let it out to husbandmen, and went into a far country:

NIV 英太21:33 "Listen to another parable: There was a landowner who planted a vineyard. He put a wall around it, dug a winepress in it and built a watchtower. Then he rented the vineyard to some farmers and went away on a journey.

和合本太21:34收果子的时候近了,就打发仆人到园户那里去收果子。

拼音版太21:34 Shōu guǒzi de shíhou jìn le, jiù dǎfa púrén, dào yuán hù nàli qù shōu guǒzi.

吕振中太21:34 果子节候将近的时候,主人就差遣他的奴仆去找园工,要拿他的果子。

新译本太21:34 到了收成的时候,园主派了仆人到佃户那里,收取应该纳给他的果子。

现代译太21:34 到了葡萄成熟的季节,他打发奴仆去向佃户收取他应得的分额。

当代译太21:34 到了收获的季节,他派仆人到农工那里收取他应得的。

思高本太21:34 快到收果子的时节,他打发仆人到园户那里去收果子。

文理本太21:34 果期将近、遣仆就农夫收果、

修订本太21:34 收果子的时候快到了,他打发仆人到园户那里去收果子。

KJV 英太21:34 And when the time of the fruit drew near, he sent his servants to the husbandmen, that they might receive the fruits of it.

NIV 英太21:34 When the harvest time approached, he sent his servants to the tenants to collect his fruit.

和合本太21:35园户拿住仆人,打了一个,杀了一个,用石头打死一个。

拼音版太21:35 Yuán hù ná zhù púrén. dá le yī ge, shā le yī ge, yòng shítou dá sǐ yī ge.

吕振中太21:35 园工却拿住了他的奴仆,打了一个,杀了一个,扔石头打死了一个。

新译本太21:35 佃户却抓住他的仆人,打伤一个,杀了一个,又用石头打死一个。

现代译太21:35 佃户揪着他的奴仆,殴打了一个,杀了一个,又用石头砸了另一个。

当代译太21:35 但那些农工却抓住他的仆人,打伤一个,杀死一个,又用石头打死了一个。

思高本太21:35 园户拿住了仆人,将一个鞭打了,将一个杀了,将另一个用石头砸死了。

文理本太21:35 农夫执其仆、扑一、杀一、石击一、

修订本太21:35 园户拿住仆人,打了一个,杀了一个,用石头打死了一个。

KJV 英太21:35 And the husbandmen took his servants, and beat one, and killed another, and stoned another.

NIV 英太21:35 "The tenants seized his servants; they beat one, killed another, and stoned a third.

和合本太21:36主人又打发别的仆人去,比先前更多,园户还是照样待他们。

拼音版太21:36 Zhǔrén yòu dǎfa biéde púrén qù, bǐ xiānqián gèng duō. yuán hù háishì zhàoyàng dāi tāmen.

吕振中太21:36 主人又差遣别的奴仆,比先前的多;园工还是这样待他们。

新译本太21:36 于是园主再派其他的仆人去,人数比前一次更多,但佃户也是同样对付他们。

现代译太21:36 园主又差派其他的奴仆去,人数比先前的更多;佃户照样对付了他们。

当代译太21:36 於是,园主就派更多的人去,结果也受到同样的对待。

思高本太21:36 他再打发一些仆人去, 人数比以前还多; 园户也一样对待了他们,

文理本太21:36 复遣他仆、较先尤众、农夫待之如故、

修订本太21:36 主人又打发别的仆人去,比先前更多;园户还是照样对待他们。

KJV 英太21:36 Again, he sent other servants more than the first: and they did unto them likewise.

NIV 英太21:36 Then he sent other servants to them, more than the first time, and the tenants treated them the same way.

和合本太21:37后来打发他的儿子到他们那里去,意思说:‘他们必尊敬我的儿子。’

拼音版太21:37 Hòulái dǎfa tāde érzi dào tāmen nàli qù, yìsi shuō, tāmen bì zūnjìng wǒde érzi.

吕振中太21:37 后来就差遣他的儿子去找他们,心里说∶『他们是会尊敬我儿子的。』

新译本太21:37 最后,他派了自己的儿子去,说:‘他们必尊敬我的儿子。’

现代译太21:37 最后,园主差派自己的儿子去。他想:『他们总该尊重我的儿子。』

当代译太21:37 最后,园主派了自己的儿子去,深以为那些农工会尊重他,

思高本太21:37 最後他打发他的儿子到他们那去, 说: 他们会敬重我的儿子。

文理本太21:37 后遣其子、意谓必敬我子矣、

修订本太21:37 最后他打发自己的儿子到他们那里去,说:'他们会尊敬我的儿子。'

KJV 英太21:37 But last of all he sent unto them his son, saying, They will reverence my son.

NIV 英太21:37 Last of all, he sent his son to them. 'They will respect my son,' he said.

和合本太21:38不料,园户看见他儿子,就彼此说:‘这是承受产业的。来吧!我们杀他,占他的产业!’

拼音版太21:38 Búliào, yuán hù kànjian tā érzi, jiù bǐcǐ shuō, zhè shì chéngshòu chǎnyè de. lái ba, wǒmen shā tā, zhān tāde chǎnyè.

吕振中太21:38 园工看见了儿子,却彼此说∶『这是承继产业的;来吧,我们杀他,占有他的产业。』

新译本太21:38 佃户看见他的儿子,就彼此说:‘这是继承产业的;来,我们杀了他,占有他的产业吧!’

现代译太21:38 可是佃户看见那儿子的时候,彼此说:『这个人是园主的继承人,来吧,我们杀掉他,就可以夺取他的产业!』

当代译太21:38 哪里想到那些农工看见来的是园主的儿子,就起了杀机:‘这就是园主的承继人,我们不如乾脆把他杀掉,占了他的产业吧!’

思高本太21:38 但园户一看见是儿子,就彼此说:这是继承人;来,我们杀掉他,我们就能得到他的产业。

文理本太21:38 农夫见其子、则相语曰、此其嗣子、来杀之、据其业、

修订本太21:38 可是,园户看见他儿子,彼此说:'这是承受产业的。来,我们杀了他,占他的产业!'

KJV 英太21:38 But when the husbandmen saw the son, they said among themselves, This is the heir; come, let us kill him, and let us seize on his inheritance.

NIV 英太21:38 "But when the tenants saw the son, they said to each other, 'This is the heir. Come, let's kill him and take his inheritance.'

和合本太21:39他们就拿住他,推出葡萄园外杀了。

拼音版太21:39 Tāmen jiù ná zhù tā, tuī chū pútaóyuán waì shā le.

吕振中太21:39 于是拿住了他,丢在葡萄园外去,杀了。

新译本太21:39 于是他们抓住他,把他推出葡萄园外杀了。

现代译太21:39 於是他们揪住他,把他推出园外,杀掉了。

当代译太21:39 於是,他们一拥而上,把他推出园外杀了。

思高本太21:39 於是他们拿住他,把他推到园外杀了。

文理本太21:39 遂执之、出诸园外杀焉、

修订本太21:39 于是他们拿住他,把他扔出葡萄园外,杀了。

KJV 英太21:39 And they caught him, and cast him out of the vineyard, and slew him.

NIV 英太21:39 So they took him and threw him out of the vineyard and killed him.

和合本太21:40园主来的时候,要怎样处治这些园户呢?”

拼音版太21:40 Yuán zhǔ lái de shíhou, yào zenyàng chǔzhì zhèxie yuán hù ne.

吕振中太21:40 这样,葡萄园主来的时候,要怎样办那些园工呢?」

新译本太21:40 那么,葡萄园的主人来到的时候,会怎样对待那些佃户呢?”

现代译太21:40 「这样,葡萄园主回来的时候,他要怎样对付那些佃户呢?」

当代译太21:40 你们想一想,当园主回来的时候,他会怎样做呢?”

思高本太21:40 那麽当葡萄园的主人来时, 他要怎样处置那些园户呢?」

文理本太21:40 园主至、何以处此农夫乎、

修订本太21:40 葡萄园的主人来的时候,要怎样处置那些园户呢?"

KJV 英太21:40 When the lord therefore of the vineyard cometh, what will he do unto those husbandmen?

NIV 英太21:40 "Therefore, when the owner of the vineyard comes, what will he do to those tenants?"

和合本太21:41他们说:“要下毒手除灭那些恶人,将葡萄园另租给那按着时候交果子的园户。”

拼音版太21:41 Tāmen shuō, yào xià dúshǒu chúmie nàxiē è rén, jiāng pútaóyuán Lìng zū gei nà àn zhe shíhou jiāo guǒzi de yuán hù.

吕振中太21:41 他们对他说∶『恶人、他必用恶报杀灭他们,把葡萄园租给别的园工,就是能在果子的节候把果子纳给他的。』」

新译本太21:41 他们回答:“他会毫不留情地除掉那些恶人,把葡萄园租给按时缴纳果子的佃户。”

现代译太21:41 他们说:「他一定会凶狠地杀掉这些坏人,把葡萄园转租给那些能按时交租的佃户。」

当代译太21:41 “他一定毫不留情地把这夥坏人杀光,然后把葡萄园租给其他依时交租的人。”那些犹太领袖说。

思高本太21:41 他们回答说:「要凶恶地消灭那些凶恶的人,把葡萄园另租给按时给他缴纳出产的园户。」

文理本太21:41 佥曰、必翦灭此恶人、园租于他农、可依期纳果也、

修订本太21:41 他们说:"要狠狠地除灭那些恶人,将葡萄园转租给那些按时候交果子的园户。"

KJV 英太21:41 They say unto him, He will miserably destroy those wicked men, and will let out his vineyard unto other husbandmen, which shall render him the fruits in their seasons.

NIV 英太21:41 "He will bring those wretches to a wretched end," they replied, "and he will rent the vineyard to other tenants, who will give him his share of the crop at harvest time."

和合本太21:42耶稣说:“经上写着:‘匠人所弃的石头,已作了房角的头块石头。这是主所做的,在我们眼中看为希奇。’这经你们没有念过吗?

拼音版太21:42 Yēsū shuō, jìng shang xie zhe, jiàngrén suǒ qì de shítou, yǐ zuò le fáng jiǎo de tóu kuaì shítou. zhè shì zhǔ suǒ zuò de, zaì wǒmen yǎn zhōng kàn wéi xīqí. zhè jìng nǐmen méiyǒu niàn guò ma.

吕振中太21:42 耶稣对他们说∶「『匠人所弃掉的这块石头,已成了房角的头一块;这事由主作成,我们竟看为希奇!』你们在经上从没诵读过么?

新译本太21:42 耶稣对他们说:“经上记着:‘建筑工人所弃的石头,成了房角的主要石头;这是主所作的,在我们眼中看为希奇。’这话你们没有念过吗?

现代译太21:42 耶稣对他们说:「圣经上的话你们没有念过吗?泥水匠所丢弃的这块石头已成为最重要的基石。这是主的作为,是多麽的奇妙啊!」

当代译太21:42 耶稣说:“你们也念过这段经文吧:‘工匠所丢弃的石头,现在已成了建房子的基石。’上帝所做的,实在莫测高深。

思高本太21:42 耶稣对他们说:「匠人弃而不用的石头,反而成了屋角的基石;那是上主的所行所为,在我们眼中,神妙莫测』的这句经文,你们没有读过吗?

文理本太21:42 耶稣曰、经云、工师所弃之石、成为屋隅首石、此主所为者、我目而奇之、尔未读乎、

修订本太21:42 耶稣对他们说: "'匠人所丢弃的石头 已作了房角的头块石头。 这是主所做的, 在我们眼中看为奇妙。' 这段经文你们从来没有念过吗?

KJV 英太21:42 Jesus saith unto them, Did ye never read in the scriptures, The stone which the builders rejected, the same is become the head of the corner: this is the Lord's doing, and it is marvellous in our eyes?

NIV 英太21:42 Jesus said to them, "Have you never read in the Scriptures: "'The stone the builders rejected has become the capstone; the Lord has done this, and it is marvelous in our eyes'?

和合本太21:43所以我告诉你们: 神的国必从你们夺去,赐给那能结果子的百姓。

拼音版太21:43 suǒyǐ wǒ gàosu nǐmen, shén de guó, bì cóng nǐmen duó qù. cìgei nà néng jié guǒzi de bǎixìng.

吕振中太21:43 故此我告诉你们,上帝的国必从你们中间取去,给那能结果子的外国。」

新译本太21:43 因此我告诉你们, 神的国要从你们那里取去,赐给那结果子的外族人。

现代译太21:43 耶稣又说:「所以,我告诉你们,上帝要把他的国从你们当中夺走,赐给那些能结果子的人。」

当代译太21:43 我告诉你们,上帝的国要从你们夺去,转给按时献果实给他的人。

思高本太21:43 为此,我对你们说:天主的国,必由你们中夺去,而交给结果子的外邦人。

文理本太21:43 故我语汝、上帝国必夺诸尔、以赐结实之民矣、

修订本太21:43 所以我告诉你们,上帝的国必从你们夺去,赐给那能结果子的民。

KJV 英太21:43 Therefore say I unto you, The kingdom of God shall be taken from you, and given to a nation bringing forth the fruits thereof.

NIV 英太21:43 "Therefore I tell you that the kingdom of God will be taken away from you and given to a people who will produce its fruit.

和合本太21:44谁掉在这石头上,必要跌碎;这石头掉在谁的身上,就要把谁砸得稀烂。”

拼音版太21:44 Shuí diào zaì zhè shítou shang, bìyào diē suì. zhè shítou diào zaì shuí de shēnshang, jiù yào bǎ shuí zā dé xīlàn.

吕振中太21:44 (有古卷加∶『那跌倒在这石头上的必被摔碎;这石头倒在谁身上,就必把谁砸烂。』)

新译本太21:44 谁跌在这石头上,就必摔碎;这石头掉在谁的身上,就必把他压得粉碎。”

现代译太21:44 〔有些古卷加44节:谁跌在这块石头上,谁就粉身碎骨,这块石头掉在谁的身上,也要把谁砸烂。〕

当代译太21:44 掉在这石头上的,必定粉身碎骨;这石头倒在谁的身上,谁就会被压死。”

思高本太21:44 跌在这石头上的,必被撞碎;这石头落在谁身上,必要把他压 。」

文理本太21:44 堕此石上者、身必碎、此石堕其上者、散若尘、

修订本太21:44 谁跌在这石头上,一定会跌得粉碎;这石头掉在谁的身上,就要把谁压得稀烂。"

KJV 英太21:44 And whosoever shall fall on this stone shall be broken: but on whomsoever it shall fall, it will grind him to powder.

NIV 英太21:44 He who falls on this stone will be broken to pieces, but he on whom it falls will be crushed."

和合本太21:45祭司长和法利赛人听见他的比喻,就看出他是指着他们说的。

拼音版太21:45 Jìsīzhǎng hé Fǎlìsaìrén, tīngjian tāde bǐyù, jiù kàn chū tā shì zhǐ zhe tāmen shuō de.

吕振中太21:45 祭司长和法利赛人听见了耶稣这些比喻,就觉得他是指着他们而说的。

新译本太21:45 祭司长和法利赛人听了耶稣这些比喻,知道是指着他们说的。

现代译太21:45 那些祭司长和法利赛人听见耶稣讲这些比喻,知道耶稣是指着他们说的,

当代译太21:45 祭司长和法利赛人听出耶稣的比喻是针对他们,就甚气忿,想立刻铲除他,

思高本太21:45 司祭长和法利塞人听了 的这些比喻,觉出 是指着他们说的,

文理本太21:45 祭司诸长、法利赛人闻此喻、识其言指己、

修订本太21:45 祭司长和法利赛人听见他的比喻,就看出他是指着他们说的。

KJV 英太21:45 And when the chief priests and Pharisees had heard his parables, they perceived that he spake of them.

NIV 英太21:45 When the chief priests and the Pharisees heard Jesus' parables, they knew he was talking about them.

和合本太21:46他们想要捉拿他,只是怕众人,因为众人以他为先知。

拼音版太21:46 Tāmen xiǎng yào zhuōná tā, zhǐshì pà zhòngrén, yīnwei zhòngrén yǐ tā wéi xiānzhī.

吕振中太21:46 他们想法子要抓住他,却惧怕群众,因为众人都以他为神言人。

新译本太21:46 他们想要逮捕他,但又怕群众,因为他们都认为耶稣是先知。

现代译太21:46 就想逮捕他。但是他们怕群众,因为着众承认耶稣是先知。

当代译太21:46 但又怕激起公愤,因为在场的群众都认为耶稣是先知。

思高本太21:46 就想逮住 ;但害怕民众,因为他们以耶稣为一位先知。

文理本太21:46 谋所以执之、而惧众、盖皆以之为先知也、

修订本太21:46 他们想要捉拿他,但是惧怕众人,因为众人认为他是先知。

KJV 英太21:46 But when they sought to lay hands on him, they feared the multitude, because they took him for a prophet.

NIV 英太21:46 They looked for a way to arrest him, but they were afraid of the crowd because the people held that he was a prophet.

马太福音第21章-灵修版圣经注释

马太福音第廿一章   准备进入耶路撒冷 

  太 21:2-5> 耶稣进入圣城时,为何只骑驴驹,不选骏马显威荣? 

  21:2-5 马太这里提及驴和驹,应验了撒迦利亚的预言(参亚 9:9 ),再一次说明耶稣的确是弥赛亚。祂骑驴驹进入耶路撒冷,就肯定了祂弥赛亚的尊贵与谦卑。 

  太 21:8-9> 向祂热烈欢呼,好像是很远的事了,奇怪,那与主很亲近的感觉哪里去了? 

  21:8-9 福音书中只有几处记载耶稣获得世上的荣耀,这儿是其中之一。耶稣勇敢地宣告自己是王,民众欢呼加入。但没过几天,由于政治压力,民众又离弃了祂。今天我们称之为棕树节,可提醒我们切勿只是表面地称呼祂是主、是基督,转眼又离弃祂。 

  太 21:12-13> 商人在圣殿买卖,阻碍了人到神那里;我们又如何看待我们的圣殿? 

  21:12-13 这是耶稣第二次洁净圣殿(参约 2:13-17 )。这些商人和兑换钱币的人在圣殿的外邦人院内摆起摊档,货物充塞着整个院子,使外邦人难以敬拜神。这些商人以高价来贩卖献祭的牲畜,从远道而来的朝圣者身上牟取暴利;兑换钱币的人把所有市面流通的外币换成圣殿的货币
──马太福音第21章圣殿惟一接纳的货币,而他们常常欺诈外来人,因为外来人不知道兑换率。他们使神的殿变成市场,妨碍人敬拜神,这当然引起耶稣极大的愤怒。任何妨碍人敬拜神的行动都应当禁止。 

  太 21:19> 我是一棵怎样的树?不会如那棵无花果树吧…… 

  21:19 为什么耶稣咒诅这棵无花果树呢?这不是一个毫无意义、乱发脾气的举动,乃是一个以行动来表达的比喻。耶稣的愤怒是针对没有实质的宗教,正如这棵无花果树远看很茂盛,但近前来察看却没有果实;圣殿的外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里面的献祭活动却极为肤浅,人们都不是真诚地敬拜神( 21:43 )。假若你只有表面的信心,却没有实际的行动,就像这棵枯干的无花果树一样。真实信心的意思就是为神的国度结出果子来。(有关无花果树的资料,请参可 11:13-26 的注释。) 

  太 21:21> 明明已交给祂,一只手却仍抓住一角不放,我不相信神可以帮助我吗? 

  21:21 许多人奇怪耶稣说:人若有信心,不疑惑,就可以把山移去。耶稣当然不是鼓励祂的门徒,利用祈祷来表演“移山”的异能,只是要指出门徒(也包括我们)缺乏信心。你正面对怎样的山呢?你把它交托给神没有?你的信心有多强呢? 

  太 21:22> 耶稣这样说,那我岂不是祈求什么都可以得到? 

  21:22 这里并不是保证只要我们向耶稣祈求并相信,就可以得到我们想要得到的一切,神不会应允那些会伤害我们或别人的祈求,及那些违反祂的本性和意愿的事情。耶稣的话并不是一张“空白支票”。我们的祈祷必须与神国度的原则一致,我们的信心越强,我们的祈祷就越能符合神的旨意,神亦会很乐意应允这些祷告。 

  太 21:23-25> 为耶稣做事也畏首畏尾
──马太福音第21章这是你吗?可知道耶稣如何看你? 

  21:23-25 人们都在寻求外表权柄的标记,古今中外无一不是,如教育水平、名衔、地位、关系。但耶稣的权柄来自祂自己,并非来自任何外表的装饰。作为基督的跟随者,我们已承受了神赐予的权柄,可以充满信心地代祂说话和做事。你有没有行使你的权柄呢? 

  太 21:23-27>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马太福音第21章充满敌意,是吗?耶稣为我们所立的榜样又是…… 

  21:23-27 法利赛人质问耶稣从哪里得到权柄,假若耶稣说祂的权柄是从神来的,他们就可以控告祂亵渎的罪;如果祂说祂是凭自己的权柄来行事,群众就会认为法利赛人有更大的权柄。但耶稣用了一个看来毫无关联的问题来回答,把他们真正的动机暴露出来。其实他们不是真的想得到问题的答案,只是想陷害耶稣。耶稣揭露了法利赛人的目的是想得到把柄,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和指控。 

  太 21:30> 口说一套,心想一套,行出来又是一套,啊,我可是这样? 

  21:30 这个说顺服却没有动身的儿子代表了当时的以色列人,他们说要遵行神的旨意,可是常常违背神。他们是骗子,只在敷衍了事。假装服从神而内心却远离祂是很危险的,因为神知道我们的心思意念,我们必须言行一致。 

  太 21:33-46> 这个比喻的角色真多,让我看看他们分别代表了谁…… 

  21:33-46 这个比喻的主要角色有:( 1 )园主
──马太福音第21章神;( 2 )葡萄园
──马太福音第21章以色列;( 3 )园户
──马太福音第21章犹太宗教领袖;( 4 )仆人
──马太福音第21章忠于神并向以色列人传讲信息的先知和祭司;( 5 )园主的儿子
──马太福音第21章耶稣( 21:38 );( 6 )其他园户
──马太福音第21章外邦人。耶稣已识破了宗教领袖杀人的阴谋( 21:45 )。 

  太 21:37> 祂说祂是为了爱我而差耶稣到世间来,你则说你爱耶稣,究竟祂有什么吸引力? 

  21:37 为了显明对我们的爱,神差遣了祂的儿子来为我们死。耶稣完美的生命、真理的道和牺牲的爱使我们听从祂,以祂为我们的主。我们若拒绝神的儿子,就是拒绝神。 

  太 21:42> 祂被谁所弃了?是你吗? 

  21:42 耶稣称自己是“匠人所弃的石头”。祂被自己的百姓所拒绝,但将成为祂教会的基石。(参徒 4:11 ;彼前 2:7 ) 

  太 21:44> 我生活得蛮好的,何需耶稣?那说我们会碰得焦头烂额只是吓唬人的话…… 

  21:44 耶稣用这个暗喻指出一块石头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影响人,全在乎人与它的关系(参赛 8:14-15 ; 28:16 ;但 2:34 , 44-45 )。人理应在这块石头上建造,但许多人却被绊跌。到了最后的审判,基督
──马太福音第21章这块“石头”将要变成“砸碎石”,砸碎神的敌人。现在祂施怜悯和赦免,将来则要审判,我们现在就应当选择跟从祂!
──马太福音第21章《灵修版圣经注释》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马太福音第21章-丁道尔圣经注释

马太福音第廿一章   B 来到耶路撒冷(二十一 1 ~ 22 ) 

  马太福音并无任何耶稣在此之前造访过耶路撒冷的记载,只有两次暗示而已(见二十三 37 ,二十六 55 ),可是我们从第四部福音书中得知,耶稣在巡回传道的途中曾数次到过这里 221 。马太从十六 21 就开始告诉我们,这次高潮性的造访已近在眼前,耶稣和犹太宗教领袖之间的对抗已达到了瓜熟蒂落的阶段(参十九 1 ,二十 17 ~ 18 )。现在耶利哥已经过了,耶稣和门徒们已经登上了橄榄山的南端山巅,耶路撒冷城已尽在眼底。他们并非孤军前行,加利利地区成千上万的朝圣者,均沿此路线涌往耶路撒冷去欢度逾越节。耶稣在前呼后拥的人群中入城,简直像是一次专门筹划的“示威行动”,一系列象征性的行动,更预计要给那些本已疑虑重重的耶路撒冷官员以沉重的打击(见十五 1 注释 )。“凯旋的入城式”加上耶稣在殿内的举动,公开向他们提出明确的挑战,看他们如何对待这次弥赛亚以行动而非话语表示的感人至深的自宣。马太在这两次公开的行动之后,还记述了一件门徒耳闻目睹、具有同样象征意义的神迹,和圣殿事件的意义十分相近。这样,二十一 1 ~ 22 便为即将出现的犹太领袖和他们的弥赛亚之间的对峙布下了定局。 

  221 请参看 L. Morris, Studies in the Fourth Gospel ( 1969 ) , pp.40 ~ 45. 

  i. 入城(二十一 1 ~ 11 ) 

  耶稣出了加利利,一路步行,因此并无在离城二哩之处骑上驴的 必要 。第 2 ~ 3 节表明,骑驴入城很可能是个事先安排的计划,即便不是,那现在要骑驴(据载,耶稣屡次出门,无不是步行的)也是有意要摆个姿态 222 。在第 4 ~ 5 节里,马太会逐步讲出这样作的弥赛亚含义,在以后各节,还要通过故事的许多细节加强色彩,使人知道耶稣就是要告诉大家祂是犹太人的王。 

  从二十一章直到二十六至二十八章耶稣受难,事件一环扣一环,前后井然有序,但故事的某些细节仍使一些学者推断说,这次事件的实际发生时间是在献殿节 223 或修殿节 224 。若是这样,我们即将读到的、在“圣周”内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实际上是陆续发生在长达数月之久的时间之内了。那么,我们熟悉的对抗场面的戏剧性突然形成,则全要归功于马可的笔下功夫,而不是历史的真实了。幸亏第四部福音书把事件发生的日期记载得很清楚,即逾越节的前一周(约十二 1 、 12 ) 225 。当然,呼喊和散那,摇摆棕树枝(只见于约翰福音)以及其他举动,在别的喜庆节日也不是不用,不过也没有理由认为只限用于那些节日,在逾越节前,尤与弥赛亚的来临相结合,为掀起“狂欢”气氛而有这些举动亦很合宜。 

  1.   伯法其 在名义上属耶路撒冷,是它的一个郊区,实际上与耶路撒冷之间隔着汲沦溪的低谷。从东边取道 橄榄山 是一条正规的路线;现在耶稣骑驴前行,也很可能是要引起朝圣者对大卫王回耶路撒冷的情景的回忆,大卫王是逃避押沙龙的叛变(撒下十五 30 ),骑驴(撒下十六 1 ~ 2 )翻过橄榄山,胜利平安地回到耶路撒冷的。 

  2 ~ 3.  耶稣怎么知道他们一定能找到驴呢?是否证明祂有超人的智慧,知他人所不知之事呢?抑或祂估计任何村子里都会有驴拴在道边?如属后一种情况,那就须动用王室专有而拉比也自认为有的 征用 ( angareia )权 226 ,来强征最先遇到的合用驴子了;他们之所以有权提出征用,是因为耶稣自称为“主” 227 。此外还有一种解释,那便是耶稣事先已作了全盘的安排,驴已照吩咐准备妥当,只要规定的“口令”一传过去,驴便可以牵走(和为最后的晚餐事先准备地方的方法一样;可十四 12 ~ 16 );我们知道耶稣在附近的伯大尼有的是朋友( 17 节;约十一 1 ~ 3 ,十二 1 )。我们对当时的环境无法作确切的了解,因此,也不能就耶稣特别称自己为“主”有多大作用这点,作更多的评论。“主”的标准意义就是“神”,所以门徒们的回答意思就是“驴要作服事神之用”。但是 ho

  kyrios 除了“主”的意思之外,还有“主人”的意思,因此它或指耶稣,即驴“实在的”主人(如前面注脚中所引德瑞特之观点),或指驴“眼下的”主人,这人也许正走在与耶稣同行的队伍之中。“ 那人 必 让 你们 牵走 ”中的那人或指本节开始时的“有人”(各英译本皆如是),但也可能指“主”(可十一 3 的句子含义十分明确:“主……会立刻把小驴送回来”现代中文译本的译法,与英文版本一致,但与和合本的译法不同)。 

  马太是唯一提到 两匹 驴的福音书作者,有人认为他是有意利用下面撒迦利亚书两次提到驴(是希伯来语的双雕法)的引文以便虚构第二匹驴的。很难设想,整部新约的作者中,只有马太识别不出这是希伯来语的一种双雕修辞方法,也难看出硬把那富有诗意的描述中重复一个东西的两句话分开,说成是两匹驴,于他有何益处。不过,如果马太果真有根据说事实上确是两匹驴的话,对那诗意的描述中的重复稍作解释才合乎情理 228 。此外,马可告诉我们,驴驹子是从未被骑过的(可十一 2 ),可见,把母驴牵来同行,作到在熙攘纷杂的人群中有备无患,实为深谋远虑之举 229 。 

  4 ~ 5.  这一“公式化引文”(见导论Ⅳ A “应验论”第 (i) 点 ,原书 35 ~ 36 页)中的引文主要来自撒迦利亚书九 9 ,不过前半句也来自以赛亚书六十二 11 ,那里说有一拯救者将要来到。撒迦利亚书九 9 ~ 10 应许说那王“是公义的,并且施行拯救”(马太删掉了这句),且谦谦和和,与民众想像中弥赛亚那威风凛凛,气势逼人的形象有霄壤之别。马太特别强调 谦和 一词(与十一 29 的“柔和”,五 5 的“温柔”同属一词;参十二 18 ~ 21 中神仆的形象;进一步请看 TIM , pp.125 ~ 131 ),通过骑驴来表现这一品质;驴无损于耶稣为王的尊贵(见 1 节的注释),却与军事统帅们的战马形成了鲜明的对照。马太以此强调,耶稣这象征性的举动确是为了显示祂就是弥赛亚,不过这位弥赛亚的胜利行程不是为了炫耀其威势,等待着祂的将是侮辱和苦难(进一步请看拙着 JOT , pp.105 ~ 106 )。 

  6 ~ 7.   衣服 搭在两匹驴子上,权作鞍垫之用,但耶稣骑在 上面 (这“上面”既可理解为衣服上面,又可说是驴子上面)无须理解为耶稣一会儿骑这匹,一会儿又换骑那匹。耶稣骑的是驴驹子,母驴是牵来从旁管束驴驹的;因为是节日,两匹驴都须加以适当的装饰。 

  8.   众人多半 不如译作“极大的人群”;马太要我们知道,耶稣并不是在几个人面前匆匆而过,耶稣进耶路撒冷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众人的衣服权作“红毯”铺在路上(参,王下九 13 ,那里 衣服 的用途同此),标志着尊贵的大王的到达。 

  9.  在马太福音里,尽管众人没有明确地称祂为王(与可十一 10 ;路十九 38 ;约十二 13 均不同),恐怕因为马太要避免事件的“政治”色彩过浓,但他的热情毫无疑问是因为他们从祂的举动里知道祂就是撒迦利亚书九 9 中的“王”,况且称祂为 大卫的子孙 ,概念是一样的。无论耶稣多么谨慎地选择祂宣布的预言,也免不了民众头脑中对什么是弥赛亚王的理解迅速的形成。 和散那 是希腊语对希伯来词的音译,意为“求祂拯救我们”,出现在诗篇一一八 25 ,在犹太人礼拜时,这句祷告辞早已被用作赞美神的话了 230 。在诗篇第一一八篇 26 节更有本节中的下一句话: 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 诗篇第一一八篇是赞美诗篇(一一三~一一八篇)的最后一篇,在以色列每逢盛大节日,人们便用赞美诗篇来作应答对唱,而这两节更是赞美的高潮。逾越节的朝圣人群用这两节来表现其宗教热情是很自然的。 

  10 ~ 11.  当博士们来寻找犹太人之王的时候,“耶路撒冷合城的人”都不安(二 3 )。现在王来到耶路撒冷 ,合城都惊动了 (原意“震动”,“地震”一词即由此词而来)。究竟是出于激情抑或来自恐慌,不得而知。给人的印象是城里的居民不知该如何应付这次戏剧性的造访;还是随同耶稣一起进城的加利利朝圣者为他们排解了疑难。前几节里对弥赛亚的激情万丈,随之出现的 拿撒勒的先知 的称谓,好像是温度猛降(见十六 13 ~ 16 “先知”的注释和二 23 “拿撒勒”的注释),其实这种称谓既向耶路撒冷巿民介绍了一位他们不熟悉的人,又暗暗勾起了人们对申命记十八 15 ~ 18 所说的、那位要来的“先知”的希望,因这本是许多犹太人末世期望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参,约六 14 )。 

  222 Mishnah Hagigah 1:1 建议凡能步行进城的朝圣者均应如此作。 

  223 T. W. Manson 撰文载 BJRL 33 ( 1950/1 ) , pp.271 ~ 282. 

  224 B. A. Mastin 选文载 NTS 16 ( 1969/70 ) , pp.76 ~ 82. 

  225 “洁净圣殿”记述在约翰福音二 13 以下,没有算作受难故事的一部分,不过日期记得清楚,为逾越节前(二 13 )。 

  226 Derrett 持此观点,见 NovT 13 ( 1971 ) , pp.243 ~ 249. 

  227 照 Derrett 看, kyrios 词也可理解为“主人”,那么便成了“驴的主人要驴”,而不是“主要用它”了,不过这只是对希腊文的一种可能的理解。 

  228 Stendahl, p.200 ;另参看 Lindars, p.114. 

  229 请继续看 Gundry, UOT ,

  pp.197 ~ 199. 

  230 Gundry, UOT, pp.41 ~ 43. 

  ii. 洁净圣殿(二十一 12 ~ 17 ) 

  这段的传统标题“洁净圣殿”固然概括了事件的重要真理,但也忽略了它很大一部分的重要意义。这段是那精心安排、具有象征意义的入城式的结局及高峰,我们在这里看见,弥赛亚在祂人民视为最神圣之地的中央明白显示祂的权力。“这是事先设计好的一次‘示威行动’,那在最佳时刻,众目睽睽之下举手打翻正常进行的买卖活动,以出其不意的急风骤雨之势显示了神的统治……它既是力量的示威,又是先知的责备,又是应验的表现,也是未来的征兆”( Meyer,

  p.197 )。 

  玛拉基书三 1 的话已在马太福音十一 10 里引用,证明约翰就是那为主预备道路的“使者”,而主要来到自己的殿中洁净那里的敬拜和事奉(玛三 1 ~ 4 )。撒迦利亚书十四 21 应许,那日子来到之时,“万军之耶和华的殿里不再有做买卖的人”。犹太人对弥赛亚的期望中曾包括这样一个信念,即弥赛亚一定要重修圣殿,洁净圣殿(基于以西结书第四十至四十八章中的异象,聚焦在撒迦利亚书六 12 ~ 13 的话里),因圣殿已不仅遭异教征服者亵渎(公元前一六七年的安提阿四世依比芬尼,公元前六十三年的庞培),而且被神自己的子民用虚伪的敬拜玷污了。耶稣像圣殿的主所作出的一系列洁净圣殿的行动,又点燃了这一期望,勾起了另外一些希望。祂的示威行动不仅证明,犹太人当时对敬神的态度已到了十分腐化的地步,而且也显示了祂这位弥赛亚的权威。在圣殿的举动和骑驴入城的行动一样,是一个审慎而实在的挑战,何况还发生在以色列宗教崇拜的中心,对它岂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呢 231 ! 

  12.  马可福音十一 11 ~ 15 里记述,耶稣第一次进殿和祂做出洁净圣殿的行动之间有一夜的间隔,马太并不认为有必要提及这点,所以他把第 7 ~ 11 和 12 ~ 13 节的事件连在一起了。不过,马可的记述也很重要,它可以改变人们的想法,以为耶稣的行动不是事先计划而是一时冲动所致。出事的地点并非在圣殿里面,而在圣殿周围的外邦人院内,那是个面积很大的院子,四周修有柱廊进行各种祭祀用品的买卖活动。这个巿场对远道而来献祭的人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可为他们提供祭牲,也可为纳圣殿税的人兑换推罗银币(见十七 24 注释 )。置巿场于外邦人院内是由管圣殿的祭司们批准的。至于作买卖的人是否一定利用他们特有的地位谋取了不合法的利润,并不清楚。耶稣的行动不是直接针对作买卖的人而来(不是代表受剥削的朝圣者起来反对他们),而是针对 一切买的 和 一切卖的 ,既反对前来献祭的,又反对那作买卖的。所以说,耶稣反对的不是 一两 项不法行为,而是那已经发展成了庞大商业系统的整套献祭和敬拜的制度,特别是圣殿的领袖们,在他们的准许之下,圣殿周围院子里所进行的商业活动,已成了神圣不可侵犯的事情(见 13 节的说法)。耶稣这样做,不仅把自己摆在当时掌权的犹太宗教领袖之上,而且申明有权(就是弥赛亚之权)宣布,整套的献祭和敬神制度尽管源自旧约经文,却已发展到神所不容了。 

  耶稣那戏剧性的行动要让凡有眼的都可看到一个喻意,就是“有一人比殿更大”(十二 6 )。这场改革并未持久,推翻的桌子又归回了原处,耶稣也没再采取行动。不过,该表明的观点已经表明,对宗教领袖们也引发了该有的作用。 

  13.   我的殿必称为祷告的殿 的话来自以赛亚书五十六 7 ,那是神的应许的一部分,即当那时刻来临的时候,被赶散的和外邦人都将有一个地方,与神的子民一同敬拜神。马可福音中接着说,“我的殿必称为万国祷告的殿”,外邦人院成了作买卖的巿场,表明耶稣行动时头脑中有这段经文。祂的主要观点是,圣殿应是人们可以专心敬拜神的地方,不是作买卖的地方。耶利米曾把他那时的圣殿说成是 贼窝 (耶七 11 ),并不是因为人们在圣殿里做的事,而是因为敬拜神的人日常的所作作为。耶利米斥责那靠虚伪的敬拜建立起来误以为得救的信念,并警告说被玷污了的殿必被定罪(七 1 ~ 15 ),耶利米的话是耶稣预言圣殿将要被毁的坚实依据(二十三 38 ,二十四 2 等处)。 

  14.  根据撒母耳记下五 8 ,大卫命令 瞎子瘸子 不得留在(神的)殿中。可是大卫的子孙( 15 节)却 在殿里 欢迎他们,医治他们。耶稣在殿里治病的这独一的记载意义十分重大,因为它标志着耶稣开创了新的纪元,一切陈旧过时的礼仪障碍必须在神施恩予万国万民的计划中除掉(参看前一节的注释中以赛亚书五十六 7 的引文)。 

  15 ~ 16.  在发生了第 12 ~ 14 节的事情之后,若没有欢呼喊叫那才奇怪呢,所以 小孩子们 继续第 9 节众人的欢呼,尽管这些呼喊从神学角度看并没有更深刻的意义。可是参看十一 25 ,便知小孩子往往能够领悟学识渊博者领悟不到的灵性上的真理。请看二 4 以了解把 祭司长和文士 放在一起提的不寻常现象。迄今为止,反对耶稣的人来自文士和法利赛人,可是耶稣在圣殿中的横扫举动,使得祭司长们也和他们联合起来了。耶稣维护小孩子的热情的话取自诗篇八 2 的七十士译本 232 。只不过诗篇第八篇是对神的颂扬,不是对弥赛亚或其他任何人,尤其不是对“世人”( 4 节)的欢呼。那么,耶稣的回答仅是说小孩子的赞美应该接受呢,还是暗示这里应提出比“大卫的子孙”更高的身分呢? 

  17.  在逾越节的一周,大多数朝圣者须到城外去找寻住宿,耶稣及其一行人全周都是这样(参,路二十二 39 )。 

  231 请继续看 B, Ga/rtner , The

  Temple and the Community ( 1965 ) , pp.105 ~ 111 对该事件中弥赛亚重要意义的评释;另看 Meyer,

  pp.197 ~ 202. 

  iii. 无花果树的教训(二十一 18 ~ 22 ) 

  马太加进这个故事的目的很清楚,就是要引出关于灵性的教训,也就是第 21 ~ 22 两 节的话。很少读者能看出这个故事的价值,而多数人确实不喜欢它,觉得它表现了狭隘的报复思想,因而是无益的。一般来讲,事件应更多的被看作是一次象征性的行动,不光是福音派这样解释,耶稣原本的意图亦是如此。从第 1 ~ 17 节耶稣有过两次重大的象征性举动,这次的举动与前面两者密切相连;马可把耶稣洁净圣殿和咒诅无花果树两个故事交叉编排在一起(可十一 11 ~ 25 ),使它们之间的紧密关系更为明显。这个故事的象征意义在泰勒佛( W. R. Telford )着的 《贫瘠的殿与枯萎的树》 ( The Barren Temple and the Withered Tree , 1980 )中阐释得很全面;徒具礼拜仪式的殿与不再结果的果树并无二致,是该毁掉的时候了。马太把马可交叉述的两个故事拆开了,给人的印象仿佛各次事件都是速战速决(加之第 19 和 20 节又两次使用了 立刻 二字),反倒使得这个神迹故事更加引人注目了。无花果树的故事就像一幅画,象征圣殿或犹太教,这一象征意义固然未被加重强调,但从故事情节的先后顺序上仍能感觉出来 233 。 

  18 ~ 19.  弥迦书七 1 有一个不结果的无花果树的形象,像一幅表现以色列人道德败坏、宗教沉沦的图画(参,耶八 13 ),必是它启发耶稣以行动表达喻意,指出祂当时的犹太教必定失败。马可福音十一 13 提醒我们,逾越节前后通常不是收无花果的季节,但是耶稣很可能希望在那时见到,随着第一批叶子能长出几个酸涩难吃的小果(见 NBD , p.377 )。无论如何,用一棵不结果的果树来比喻一个没有敬虔的宗教,是再贴切不过了,所以斩钉截铁地毁掉这棵树的作法,和耶稣洁净圣殿的公开行动,目的是一致的(见 13 节注释,并参,路十三 6 ~ 9 对这一对观故事的记述)。 

  20 ~ 21.  门徒的注意力没有放在事件的象征意义上,他们惊讶的是耶稣话语的力量,所以在他们的反应中暗含着一个问题:“ 我们 也能行这样的神迹吗?” 有信心 和 不疑惑 是同义词,并不是强调要有加倍的信心,因为在十七 20 里类似的回答中已经说明,只要有“最小的”信心就够了。 这座山 或指橄榄山或指圣殿山;我们并无根据认为耶稣的话指的就是橄榄山在末世时分裂成两段(亚十四 4 ),或指的就是圣殿山将要“移位” 234 ;耶稣的话是用移山的比喻以图像生动地说出,在神是无所不能的。 

  22.  整个教训的寓意概括在本节里,使我们联想起七 7 ~ 11 的话;但是这种所谓的“全权委托书”只发给 有信心的 人,这点至为重要。在马太福音里,“信心”从不是一个祷告者的个人品质,而是在实践中相信他所求告的神的这种关系(八 10 ,九 2 、 22 、 29 ,十五 28 ,十七 20 )。 

  232 欲知这句话的七十士译本和希伯来文本的关系请看拙着 JOT , pp.251 ~ 252. 

  233 请继续看 \cs15 NIDNTT , 1, pp.724 ~ 725. 

  234 泰勒佛持此观点,见同书第四章。 

  C 与犹太领袖们论战(二十一 23 ~二十三 39 ) 

  至此,耶稣的入城充满了象征性的挑衅 行动 ,现在( 23 节)祂开始教训人了,而且就在祂刚刚逐出那帮买卖人的外邦院柱廊里。马太不以耶稣直接的教训来飨读者,而是写出耶稣与那些民族领袖们的一连串对话,最终导致祂(在二十三章)大力痛斥文士和法利赛人,那些自诩为民族宗教意识和道德观念的卫道之士。自二十一 15 ~ 16 起,对抗已发展成为双方水火不容的地步,因此耶稣被视为一个治安扰乱者而必须尽快除掉。 

  在这一大段里,耶稣对手的称谓时有不同,或为祭司长和文士(二十一 15 ),或为祭司长和民间的长老(二十一 23 ),或为祭司长和法利赛人(二十一 45 ),或为法利赛人和希律党的人(二十二 15 ~ 16 ),或撒都该人(二十二 23 ),或法利赛人(二十二 34 、 41 )等等。他们是犹太教内不同的掌权组织,在其他方面虽各有主张,难以协调,但在积极反对耶稣这点上,却不约而同地站在一起。不过,说到底他们只不过是一小撮领导者而已,广大的普通百姓已公开流露出反对他们的情绪,他们“希奇耶稣的教训”,以耶稣为先知,令那些官老爷们着实气恼(二十一 46 ;参二十一 26 )。于二十三 1 ~ 12 ,耶稣超越众人名义上的宗教导师的地位而直接与众人讲论,更说明与以色列人的弥赛亚发生冲突的是以色列的领导层,而非整个的以色列民族(进一步的解释还请看二十七 20 ~ 25 注释 )。 

  i. 权柄的问题(二十一 23 ~ 27 ) 

  23.   祭司长和长老 再加上文士共同组成公会,掌管民事和宗教事务,所以这是个高层的管理机构。 这些事 大概是指第 1 ~ 13 节里耶稣的行动,可是他们的问题暗指的,则是这些行动所代表的显而易见的思想和主张,因为这些思想和主张才引起群众公开呼喊弥赛亚,令他们大为不满。 

  24 ~ 25.  耶稣对他们的问题避而不答,反用拉比在论战时喜爱使用的反问法来回覆他们。这倒不是一个与谈话毫不相干的“滑头”反问,因为耶稣的权柄本与曾预言有“一个要来的” 约翰 的权柄有密切的关系,而且耶稣也曾当众肯定约翰的使命。相信约翰,就一定会接受耶稣是神所派的观念。约翰的 洗礼 不仅是他整个传道活动中最为突出的特征,而且为他表明什么人是真以色列,作了绝对而招人恨的表态(见三 5 ~ 6 、 9 注释 )。在这一点上,耶稣的态度正与约翰完全一致,下面的几个比喻将对此作清楚的说明。 

  26 ~ 27.  宗教领袖们回答时何以进退两难呢?倒不是因为他们真的不知道(他们根本 不 信约翰是神差来的),而是想找个圆滑的办法来回答。可是由于他们拒绝“正式”评价这个与耶稣使命一致的约翰,他们也就失去了当众挑战耶稣权柄的权利。 

  ii. 三个论战性的比喻(二十一 28 ~二十二 14 ) 

  三个比喻各有特色,但马太福音把它们放在一处,能大大加强它们的共同效果,在进行个别解释时注意这点是很重要的。每个比喻都直接针对犹太领袖,也都涉及谁是神真正接纳的,谁是神真正子民的问题。贯穿在这些比喻之中的主题,即以色列的官方领袖们的失败和遭弃,乃是马太福音中反覆强调的主要内容之一,我们在许多章节里已经读到,如:三 7 ~ 10 ,八 11 ~ 12 ,十二 38 ~ 42 ,十三 10 ~ 17 ,十五 1 ~ 9 ,十六 5 ~ 12 等,同时从下面两方面也隐约体会到这点:一方面耶稣和当时掌权者之间的关系越发紧张;另一方面,耶稣本人的某些教导也有暗示,祂说现在真以色列人在祂和跟从祂的人里面。这一主题在本章更形象生动地出现在两处,一是耶稣在殿里的行动,另一是无花果树象征性的死亡,在第 43 节里,这一主题被直言不讳地一语道破,到第二十三章它更在耶稣对其对手的痛斥中以新的威力显示出来,直发展到第二十四章,耶稣预言圣殿将遭毁,这主题更达到高潮。这三个比喻正是这条持续发展的脉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a) 两个儿子的比喻(二十一 28 ~ 32 ) 

  28 ~ 31.  故事言简意赅,要旨清晰易懂:有价值的不是口头的应允,而是实际的行动。正像七 15 ~ 27 ,强调的也是我们如何 行 ( 31 节;参七 24 ~ 27 )。这个故事就是要对比 你们 (祭司长和长老们, 23 节)和税吏、娼妓,而这两类人正是前者所最鄙视的,看作是最不令神喜悦的(见九 9 ~ 10 的注释 )。宗教领袖们对耶稣与那些遭厌弃的人相处极表愤怒,这正是耶稣说这个比喻的背景因素(见九 9 ~ 13 等处),也是路加福音第十五章里耶稣说另外的两个儿子的比喻的原因。正如八 11 ~ 12 所说,围桌坐席的人变了,那些不为人喜爱的反被请来坐席,而那些所谓“虔敬的”却被排除在外;这“看似矛盾”的结论是多么尖刻又多么令人难忍啊。( 先进 神的国,清楚地指出税吏和娼妓有 优先的权利 ,但并未指明,宗教领袖们究竟许不许进神的国;可是比喻中两个儿子截然不同的表现,特别是 41 ~ 43 节的话,表明这个动词不光有先后的意思,而且还表示要取而代之。)这个比喻与第 23 ~ 27 节的对话之间的联系说明,宗教领袖们的失败不单是因为他们在道德方面或虔诚方面有什么苟且或不当之举,而是因为他们作为神的子民的领导者,未能认识耶稣的传道活动就是神救世的行动并起来欢迎,反之,那些遭厌弃的人们却热情地起来响应。这才是他们之所以被排斥在 神的国 之外的原因。(这里和第 43 节批评宗教领袖们的态度时都用了“神的国”,而未用马太通常爱用的“天国”,恐怕是为了强调他们的态度所针对的是 神 ,他们所未能保持的是与 神 的关系。) 

  32.  只要通过两组人对 约翰 的不同反应便能作出结论了。犹太宗教领袖们未能识别约翰不仅宣讲而且活出公义之道(闪语为“正直之道”;参,箴八 20 ), 甚至当 他们 看见 税吏和娼妓因接受了约翰的信息而转变,仍是不信。耶稣在第 25 ~ 27 节(另看三 2 的注释 )坚决肯定了约翰的信息,并表示自己的信息与他的一致。如果他们当时信了约翰,自然也就会接受耶稣了。 

  (b) 凶恶园户的比喻(二十一 33 ~ 46 ) 

  这个故事一般被看作是个“寓言”,因为它与神在不同阶段与以色列人的交往完全吻合,实际的结局明白地陈述在第 43 节里。大多数评释家同意,在耶稣原本一个简单的小故事的基础上,人们后来扩充成了各有侧重的不同的寓言故事,有的强调应传福音给穷人 235 ,有的攻击奋锐党人的暴力战术 236 ,有的赞扬那种随机应变而又当机立断的能力,就像前面故事中那不公平的管家 237 ,以及其他种种,都有一定的主观臆测成分。可以肯定地说,我们现在读的这个比喻故事是说以色列人不履行他们对神应尽的义务,所以它必遭危难。杜利灵( Trilling,

  pp.55 ~ 65 )认为这该是寓言的原本含义,第 43 节是耶稣的宣言在逻辑上的必然结论,所以将这节单纯看作是马太的见解是不够的;杜氏的论点很令人信服。多马福音里也有这个故事,尽管记述得极为简略,传达的信息却与之相同,没有任何关于儿子被杀后园主如何报仇的记载。德瑞特( Derrett,

  pp.286 ~ 312 )对故事的社会和经济背景作了补充,也很有帮助,他说故事中的许多细节都是真实的,不应看作是为迁就寓言的需要而硬加上的,不过他对情景的许多解释也颇令人费解。 

  33.  栽植一个新葡萄园要投入大量的资本和耗费很长的时间,至少四年之内不用想收回什么利润( Derrett,

  pp.289 ~ 290 )。园主显然是个财主,又经年不在,园户们是实际的经管者,只须付给园主一定比例的收入便可以了。以赛亚书第五章也讲了一个令人沮丧的葡萄园故事,本节的说法便很像以赛亚书五 2 的话,与以赛亚书经文不一样的是:这里葡萄园失败的原因是园户,而不是葡萄本身,任何一个听见这个比喻的犹太人都会意识到园主便是神,这正是描绘神和其子民以色列的一幅图画(参,诗八十 8 以下;耶二 21 ;结十九 10 以下,这几处均有类似的描述)。 

  34 ~ 36.  故事的不同版本在许多细节上都有少许不同,例如派去的仆人有多少,他们受到了何种对待等等,不过有一点是清楚的:神曾通过祂许多的先知多次呼召以色列人。 

  37.  多马福音说园主(宽厚地)把他第一个仆人被杀的原因解释为园户们没有认出他来。但是, 他的儿子 却是全权代表他父亲的,也被杀了,又如何解释呢?请参看希伯来书一 1 ~ 2 ,那里说神继众先知之后又在这末世藉着祂的儿子晓谕我们。有了三 17 和十七 5 的启示,再加上耶稣在十一 27 所说的话,祂讲这个故事时提到 儿子 ,纵使没有明说,却不会完全无意表示这就是指祂本人和神的关系。按照马太的记述,这就应看作是耶稣第一次公开宣称祂是神的儿子,这也正是该亚法在二十六 63 里指控耶稣的依据。 

  38 ~ 39.  除非园户们相信老园主已经死了(耶利米亚这样推断,见 PJ ,

  pp.75 ~ 76 ),否则他们怎敢认为杀死园主的后嗣就能得到葡萄园呢?德瑞特的论据( Derrett,

  pp.300 ~ 306 )则是,一个家主如果连续四年收不了租,就失去了其财产所有权。可是,这个故事与其说是讲述人们的细心斟酌、理智盘算,倒不如说是暴露人们本能的贪婪和盲目的攻击;神的子民拒绝神的权柄,亦即拒绝神的儿子,这完全是“妄动之举”,岂有什么理智的策略可言呢。 

  40 ~ 41.  耶稣的对手们的处境像第 31 节中(也参 25 ~ 27 节)一样,如果回答向他们提出的问题,就等于宣告自己有罪,大卫也曾被拿单提过这类性质的问题(撒下十二 1 ~ 7 )。 另一些园户 ,在第 43 节里还要说明,无论是本节还是第 43 节都强调,他们有没有使用园子的权利要看是否能结 果子 ;神的新子民也一样不可自鸣得意而忘记本分(参看保罗在罗马书十一 20 ~ 22 的观点)。 

  42.  现在我们从故事中被杀的儿子转到了被弃的 石头 ,诗篇第一一八 22 ~ 23 的话大概帮助了耶稣利用希伯来文中的两个谐音词( ben
──马太福音第21章儿子和 ~eben
──马太福音第21章 石头),把两者联系起来(见三 9 注释 )。诗篇原本是说以色列人在他们的敌人即将得胜之时得蒙解救,因为神为了祂的选民而施行神迹。耶稣及跟从祂的新约作者们(徒四 11 ;彼前二 4 、 7 )都看出这段话对耶稣本人的预示:祂必遭弃而随后被称为义,因为神使祂从死里复活,并叫祂坐在自己的右边 238 。这段引文为故事作了圆满的结语,它补充了犹太人杀害耶稣之后将要发生的事,亦即祂受难之后得以称义的事。不知 房角的头块石头 应理解为根基上的隅石(弗二 20 显然是这个意思)呢,还是墙头上的冠石(请看 NIDNTT , III, pp.388 ~ 390 ),无论如何,它是整个建筑所赖以支撑的那块石头。 

  43.   所以我告诉你们 ,表示下面的话是一句十分严肃的宣言,在马太福音所有谈到将有神的新子民来取代旧约的以色列这一观点中,这节说得最清楚明白,它用的是 神的国 要从一些人转到另一些人的说法,杜利灵( Trilling, p.85 )认为特别提出神的身分而不用“天国”(参二十一 31 ),是为了表示“在神子民的历史中,在祂宽厚仁慈的拯救工作中都有 神的存在 ”,换句话说,我们应期待的神救世的工作领域,已不再是以色列民族而是另外一个 国度 (和合:“百姓”)。这个国度也并非专指外邦人(希腊文中单数 ethnei ,而不是复数 ethnesin ),而是指神从各族类中拣选的,包括犹太人和外邦人在内的一个“圣洁的国度、属神的子民”(彼前二 9 说得清楚),若照出埃及记十九 5 ~ 6 ,这原本是以色列人所特有的权柄。所以,这里既有连贯性,又有不连贯性;神的统治仍然继续,且仍然统治一个国度,但是“国度”的成分有了变化,还不只是宗教领袖们因彻底失败而被撤换下去(比喻里讲得清楚),而是判断谁属这个国度有了新的原则(三 8 ~ 10 ,七 15 ~ 23 ,八 11 ~ 12 ,十二 39 ~ 42 ,二十一 28 ~ 31 等处均有述及):这个国度的百姓必须能结果子,没有人生来就注定是它的百姓的。 

  44.  本节出现在 RSV 边注,与路加福音二十 18 一致,这样便在诗篇一一八 22 有关石头隐喻之外,又提到了另外两段旧约有关“石头”的经文:一处是以赛亚书八 14 ~ 15 ,另一处是但以理书二 34 ~ 35 、 44 ~ 45 。正因马太福音的许多早期抄本中都没有这节,人们一般把它看作是根据路加福音的对观部分摘录进来的。彼得前书二 4 ~ 8 (参,罗九 32 ~ 33 )有类似专述“石头”的段落,说明在早期以基督学解释旧约时这些章节十分重要。 

  45 ~ 46.  众人对约翰和耶稣都很支持,这令宗教领袖们惶恐不安,不知所措(参 26 节)。这个主题在二十六 3 ~ 5 里(并参二十六 55 )还要出现,那时的环境使他们觉得必须收买犹大这个叛徒。
──马太福音第21章《丁道尔圣经注释》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马太福音第21章-马太福音第21章-新旧约圣经辅读注释

马太福音第廿一章   光荣进城(二十一 1 ~ 11 ) 

  当耶稣和门徒来到耶路撒冷以东的橄榄山,距离耶路撤冷城只有两哩的路程时,祂便为自己入城的事先作安排。“伯法其”是在橄榄山东面的一个小村庄,耶稣吩咐门徒往村子里去,把拴在那里的驴和驴驹子牵来。耶稣可能预早向住在这村子的友人洽借了驴子来使用,而“主要用它”可能是一个口令,使它的主人知道耶稣安排的时间已到。 

  至于驴子的数目,其他三卷福音书都说是一匹。有学者认为“驴”与“驴驹子”是平行的同义词;也有学者认为马太福音这里的确是指两匹
──马太福音第21章母驴和驴驹,可能由于驴驹从未被人骑过,所以要有母驴陪伴。耶稣在吩咐门徒的同时,还引用了先知撒迦利亚的预言,说明弥赛亚是谦柔的、带来和平的,因此祂的坐骑不是威武的战马,而是卑微的驴驹子。 

  群众把衣服和树枝铺在路上,这两个行动都是犹太人用来向显贵之士表示欢迎与尊敬的。他们对耶稣这样的拥戴,可能是因为他们以前曾经听闻或目睹耶稣所行的神迹奇事,所以乐于接纳祂就是那要来的弥赛亚。“和散那”是“立即拯救”的意思,亦可作为赞颂语;“归于大卫的子孙”就是赞颂归于那被膏立的弥赛亚君王。“奉主名来的”原是向朝圣者祝福的话语,群众在这里用来指他们现今尊崇的耶稣;“高高在上”是指在至高之处的神。朝圣者的欢呼声使耶路撒冷的居民惊动起来,然而,当他们查问欢呼的因由时,群众指出他们所迎接的耶稣,不过是拿撒勒的一位先知。 

  耶稣在世所行的每一件事,都是按照父神的时间和计划完成的。我们在事奉神的时候,也当认定他的指引,持守祂的托付,以顺服的心来遵行祂的旨意。 

  祈祷  主啊,助我学习你的谦卑和顺服,教导我遵行的旨意。 

  洁净圣殿(二十一 12 ~ 17 ) 

  这件事发生于耶路撒冷圣殿的外院,这是一处开放给外邦人敬拜的地方。在外院里通常有两种交易进行
──马太福音第21章兑换银钱和买卖祭牲。犹太人的圣殿税须用指定的钱币缴付,所以外来的朝圣者必须兑换合适的银币;同时,朝圣者不可能从远方携来祭牲献祭,所以外院里便设有贩卖牛、羊、鸽子等祭牲的地方。 

  虽然设置买卖的原意是要为朝圣者提供方便,本身并没有不妥之处,但在圣殿里进行交易,却会破坏圣殿的神圣庄严气氛,也会妨碍人敬拜神。此外,商人们还会趁此机会,以欺骗的手段诈取朝圣者的金钱。因此,耶稣对这些错误的表现,提出了强烈的指控。 

  耶稣所说的责备的话,是取材自旧约两卷先知书:上半句“我的殿必称为祷告的殿”是引自以赛亚书,而下半句“你们倒使它成为贼窝了”则引自耶利米书;总意是慨叹圣殿的正常用途已不能发挥,反而变成了罪恶充斥的地方。 

  瘸子、瞎子对耶稣的倚靠,小孩子对他的称颂,与圣殿里有权势的人之反应截然不同。耶稣引用了诗篇的话来替小孩子辩护,表明神悦纳心灵纯洁的人的赞美。“伯大尼”是在橄榄山东侧的村庄,耶稣留在耶路撒冷的那段时间,可能都是住在那地方。 

  洁净圣殿的行动,表明神不容许祂的殿沾染任何污秽。我们信徒的身体就是神的殿,有圣灵居住在其中,所以我们也不能容让罪恶占据我们的生命。我们要靠主,彻底对付那些累我们的罪,因为惟有这样,神才可以在我们的生命中作王。 

  祈祷  求主洁净我的生命,并且在我的生命中作王,管理我的一切。 

  咒诅无花果树(二十一 18 ~ 22 ) 

  无花果树一年结果两次,第一次在六月,另一次则在九月;这种植物通常在未生叶子之前,必先有一些果子结出来。这一棵被耶稣咒诅的无花果树,是在结果子的季节(犹太人的逾越节是在每年的四月)长满了茂密的叶子,但其上却没有结出果子,这种不正常的情况,正显示出这植物本身的病态。 

  耶稣再次把握机会教导门徒信心的功课,指出凭坚定不移的信心而发出的祈祷,必蒙天父垂听;然而,这并非表示不论我们自己喜欢什么,只要相信可以得,天父便一定要赐给我们。若果我们参看耶稣在其他场合谈论祷告的经文,我们就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祂所说的信心与祷告的关系。其实,真正的信靠神,必须包括认识和愿意顺服祂的旨意这两个重要的因素,在这基础下向神祈祷,祂必然为我们成就。 

  耶稣也许还要藉这行动来提出另一项严厉的警告。在旧约圣经里,以色列人常被先知们喻作无花果树。耶稣在此指摘犹太选民,他们虽然拥有壮丽巍峨的圣殿,以及繁复的圣礼,但若他们失去了对神敬虔的心,就会好像那只有繁茂叶子而没有果实的无花果树一样,结果必定难逃神公义的惩罚。 

  今天我们的信仰生活,有没有落在昔日犹太人的可怜景况中?若果我们的内心已与神疏远,失去对祂的真诚,那么,即使我们依然维持一些外表的宗教活动,祂也不会感到满足。把信仰与生活打成一片,这才是基督徒应有的表现。 

  祈祷  求主赐我力量,在生活中活出我的信仰。 

  质询权柄(二十一 23 ~ 32 ) 

  .权柄的来源( 23 ~ 27 ) 

  耶稣在耶路撒冷的这段时间,晚上是在伯大尼住宿,而日间就在圣殿的四周教训人。“祭司长和民间的长老”,都是犹太公会的成员,这公会的职权类似今日的最高法院。他们向耶稣质询,是谁授权祂在圣殿里作出一连串的行动,包括赶出作买卖的人,医治病者和教训百姓。 

  耶稣明知无论自己怎样解释,他们总是不会接受的,因为他们根本不是为寻求答案而来,乃是存不信和敌对的心而来,为要寻找控诉祂的把柄。耶稣的反问使他们不知如何回答,因为承认约翰便等于要承认他为耶稣所作的见证,也就是承认耶稣的权柄从神而来;但不承认约翰是先知也是不可能的,因为律法规定假先知要被石头打死,而不承认真先知也要同样治罪。他们既不敢回答耶稣的反问,故他们的问题也得不答案。 

  .两个儿子的比喻( 28 ~ 32 ) 

  耶稣用这比喻来指摘犹太人的不信和悖逆。比喻中的“小儿子”是指犹太人的宗教领袖,他们只在口头上答应遵行神的旨意,却没有以实际的行动(接受施洗约翰所传的信息)来表明对神真正的顺服。“大儿子”乃指税吏和娼妓,他们虽然一向行得不好,但当他们听闻约翰的信息时,他们便懊悔自己所犯的罪,并且悔改归向神,他们比那些只在表面顺服神的宗教领袖们先进天国是必然的,因为约翰早已向他们说明天国的王所要求的,是要结出与悔改的心相称的果子。 

  今天,神同样要求我们对祂有真正的顺服。我们必须小心,不要重蹈犹太领袖们的覆辙。 

  祈祷  主啊,我愿做个从心里顺服的旨意、有美好生活见证的信徒。 

  葡萄园的比喻(二十一 33 ~ 46 ) 

  在耶稣的时代,巴勒斯坦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地方,所以常有主人把田地租予佃户耕种,而自己却不留在原地,只按时回来收取农作物作为租金。耶稣套用以赛亚先知所说的葡萄园比喻作为背景,配合了当时犹太人理解的环境实况,再次指摘选民对神的顶撞与不信。 

  这比喻特别的地方,就是在其中的每个细节,都有清楚的含意,不像一般的比喻只有一个要点,在解释时只要抓住这要点,其他的细节就无足轻重了。比喻里的“葡萄园”代表神的选民;“家主”代表神自己;“园户”就是犹太人的宗教领袖;“仆人”就是神所差遣的众先知;“园主的儿子”代表耶稣。园户把园主的儿子“推出葡萄园外”杀掉,指出耶稣是在耶路撒冷城外被杀的。园主要把园子“另租给那按时候交果子的园户”,表明神要从不结果子的犹太人手中,夺回选民的地位,赐予那那愿意悔改归向耶稣的外邦人,他们就是教会、是新的以色列民。 

  耶稣还引用了诗篇的话,暗示其中的预言已在自己身上应验了:主自己虽然被犹太宗教领袖厌弃,却成了宝贵的教会基石。“房角的头块石头”可能是指在墙顶的最中间,用来支撑整间房子的石块;也可能是指位于墙角落,用来决定两边位置的基石。“谁掉……稀烂”这句话,指出对于不信者来说,这石头就成了他们的审判官,向他们施行定罪的惩罚。 

  耶稣勇敢地指摘祭司长和法利赛人的错误,表明祂清楚知道父神为祂所定的时刻将至,衪也愿意彻底遵行天父的旨意,毅然踏上痛苦牺牲的道路。 

  祈祷  求主教我学习那种不肯与罪恶妥协的勇敢精神。
──马太福音第21章《新旧约辅读》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马太福音第21章-圣经串珠版注释

马太福音 第21章 注释   21:1-11 耶稣凯旋进圣城

  1     「伯法其」:见可11:1注。

  3     「主要用它」:见路19:31注。

  5     「要封 ...... 居民说」:引自赛62:11;

  「看哪 ...... 驴驹子」:引自亚9:9。

  後段经文指出:弥赛亚君王是谦和的、带来和平的(参亚9:10

  ),所以 的坐骑不是威风的战马,而是较卑微的驴子。

  7     耶稣其实只是骑上驴驹(见可11:7等)。可能因为驴驹从未被

  人骑过(可11:2),须有其母陪伴。

  8     见可11:8注。

  9     「和散那」:原有请求神「立即拯救」之意,但亦可用作称颂

  语;

  「和 ...... 子孙」:即「弥赛亚君王(见太1:1注)该受称颂」

  之意。

  「奉主 ...... 称颂的」:见可11:9-10注; 约12:13。

  「高 ...... 那」:见路19:38。

  21:12-17 洁净圣殿

  12    「殿里」:指殿中开放给外人敬拜用的院子。

  犹太人的殿税须用指定的币制缴付(参出30:13-15),故外来

  朝圣者需有兑换银钱的设备。

  「鸽子」:是供穷人献祭之用(利12:8; 14:22; 15:14, 29等)。

  「作买卖」:大概包括出售献祭用的牛羊、油酒等。

  这些设备、买卖,本身虽无不妥,但设於殿内,便破坏圣殿神

  圣肃穆的气氛,妨碍会众敬拜神。

  13    见可11:17注。

  14-16  瘸子、瞎子、小孩对耶稣的依靠和称颂,与祭司长、文士的反

  应回然不同。

  「你从 ...... 的话」:引自诗8:2。

  17    见可11:1注。

  21:18-22 无花果树的教训

  详情见可11:12-14, 20-21注。

  在旧约里,以色列常被喻作无花果树(耶29:17; 何9:10, 16; 珥1:7),

  所以耶稣之咒诅无花果树,除藉此教导信心的功课外,也许还要指出

  :当代以色列人虽有华丽的圣殿、繁复的圣礼,却没有敬虔的真意(

  见12-16 ) , 就像光有叶子而无果子的无花果树,难免咒诅,终要受

  罚(参路13:1-9)。

  21:23-27 耶稣权柄的来源

  23    「民间的长老」:见可11:27注。

  「这些事」:见可11:28注。

  24-25  耶稣有此反问,因为人若承认施洗约翰是神差来的,便应接受

  他对耶稣的见证 (太3:11-12; 约1:29-34等),明白耶稣的权柄

  来自神。

  26    「怕 ...... 先知」:见路20:6。

  21:28-22:14 耶稣藉比喻指斥犹太人的背逆

  和不信

  28-32 两个儿子的比喻

  犹太人的宗教领袖,表面顺服神,但事实上却不肯接受神所差来的、

  宣讲公义信息的约翰,就像比喻中光说不做的小儿子。相反地,一向

  行为不正的税吏(见路3:12注)、 娼妓,却接受了约翰的信息(见串

  30),悔改归向神,犹如比喻中知所懊悔的大儿子。

  33-46 凶恶园户的比喻

  见可12:1-12注。

  33    「家主」代表神,

  「葡萄园」代表神的选民(见赛5:1-2);

  「园户」象徵选民的宗教领袖;

  34    「仆人」代表神差来的先知;

  37    「园主之子」代表耶稣。

  园主要将葡萄园另租给人,同样神要从当时不结善果的犹太人(尤其

  是宗教领袖)的手中,夺回神选民的领导地位(43),交与相信耶稣

  、悔改归正的外邦人。况且「匠人 ...... 希奇」这预言(42,引诗118:22

  ),已在耶稣身上得着应验: 为犹太领袖所摒弃,却成了教会的基

  石 (见路20:17注) , 而这石也是不信者遭定罪、受审判的根由(见

  路20:18注)。

  思想问题(第21章)

  1 为何耶稣要骑驴进圣城以应验亚9:9的预言呢?

  2 为何当时的宗教领袖不满耶稣洁净圣殿之举呢?

  今天当教会需要改变、洁净时,是否会遇到类似的阻力?

  你的教会有什麽地方需要更新,使之符合神的心意?

  3 无花果树的比喻与马太那一章的教导相似?

  这比喻给信徒什麽警惕?

  4 信心真的能够把山挪开并投在海里(21:21)吗?

  这话的含意是什麽?

  若以困难比作山,21-22节给你什麽提示去解决困难?

  5 从两个儿子的比喻(21:28-32)看来,什麽是神喜悦的属灵质素

  ?

  6 两个儿子的比喻与凶恶园户的比喻(21:33-41)有什麽相同的地

  方?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马太福音第21章-启导本圣经注释

马太福音第廿一章

21:1 伯法其位于耶路撒冷东面,橄榄山之南,在伯大尼附近。

21:2 “驴驹”是幼小的公驴。耶稣进城骑的是驴驹子(可11:2),何等谦逊、温柔。此处提到两匹驴,一是驴驹,一是母驴。

21:4 耶稣进圣城是祂死前最后一次公开露面。此事先知撒迦利亚早已预言(亚9:9)。感情激动的群众向祂欢呼“和散那”。21:11说出群众欢迎祂的真正原因。欢迎行列中也没有耶城的正式代表。几天之后,耶稣又听到群众的呼喊,这次是“钉他十字架!”(27:22-23)。

21:6-9 群众用一连串行动来拥护耶稣作王。9节包括三处经文“和散那”有“请立刻拯救”的意思,在此用作欢呼称颂,盼望耶稣成为犹太民族的救星,和“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都出自《诗篇》118:25-26。最后一句话见《诗篇》148:1-2。“高高在上”指“天上万军”。

21:12 这是耶稣第二次洁净圣殿。圣殿是祷告、赞美天父、传讲信息的地方,怎可变为剥削图利的场所。耶稣传道初期曾洁净过一次圣殿,把做买卖的赶了出去(约2:13-17)。

商人在这里把持市场,用很高的价格售卖献祭用的牲畜及其他祭品。圣殿里还有兑换银钱的人,因为犹太人不用希腊和罗马的钱币奉献,要把这种钱换成古代希伯来的钱币。买卖都在圣殿的外邦人院进行,十分嘈杂。

21:14 这些瞎子和瘸子应该是在圣殿的门口或外院。他们不准进殿。

21:17 伯大尼在耶路撒冷城附近,位于橄榄山东面的山坡上。逾越节上耶城过节的百姓很多,客店不够,许多人要住在城外。

耶稣进耶路撒冷那天是礼拜日(21:1-16),当晚在城外住宿,礼拜一早晨才回城。这是祂在世上最后的一个星期。

21:19 逾越节举行的时期在今天的受难节左近,介乎阳历三月与四月。无花果树在正常情况下,长叶子时也会长出果子,但果子成熟要到六月。早成熟的也有。耶稣看见叶子却未见到果子,借咒诅树来警告以色列人不肯悔改会受到惩罚;也藉以彰显祂的权能。

21:23 这天是礼拜二。“这些事”是指前天的洁净圣殿(21:12-13)。

21:33 以色列民是神栽种的葡萄园(赛5:1-2)。神已差来真正的弥赛亚耶稣,但犹太人反要把祂杀掉。神的审判要临到他们,神的国要交给别人。耶稣基督就是21:44所讲的“匠人所弃的石头”。对信徒来说,祂是基石,又是“房角的头块石头”(林前3:11;弗2:20-22;彼前2:4-5)。“一座楼”亦作“一座了望台”,此台用木头搭建,高约5公尺,在葡萄快收摘时,作看守台之用。

21:34 “打发仆人”指旧约时代的先知。

21:41 租给另外的园户,给能结果子的百姓。这百姓不可能是另外一个民族,而是神的新子民—祂的教会。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马太福音第21章-马唐纳圣经注释

第21章   上一篇  下一篇

  拾贰·王的献上和遭拒(二一~二三)

  一·得胜地进入耶路撒冷(二一1~11)

  二一1~3 耶稣从耶利哥北上途中,来到橄榄山的东面,那里就是伯大尼和伯法其。这条路沿着橄榄山的南端,向约沙法谷往下,横过汲沦溪,然后再上行往耶路撒冷。

  主打发两个门徒到伯法其,预先让他们知道会看见一匹驴拴在那里,还有驴驹同在一处。他们要解开那驴,把牠牵到耶稣那里。如果有人阻止他们,便向他们说主需要牲口用。这样,驴的主人便会答允门徒。也许驴的主人认识耶稣,从前也曾帮过耶稣。这件事正要显示主是全知的,并有超然的权柄。一切事的发生,正如耶稣所预言,完全应验了。

  二一4,5 主征用驴和驴驹,成就了以赛亚和撒迦利亚的预言:

  要对钖安的女子说:

  “看哪,你的王来到你这里!

  是温柔的,又骑着驴,

  就是骑着驴驹子。”

  二一6 门徒把衣服搭在驴驹上,耶稣就骑上(可一一7),往耶路撒冷去。这是历史性的时刻。根据安德逊爵士研究,但以理六十九个七的预言在此完结(参看他的着作《快来的王》。跟着便是弥赛亚被剪除(但九26)。

  主选择骑驴进耶路撒冷,是要坦然显示祂就是弥赛亚。如兰格所写:

  祂特意要成就预言
──马太福音第21章当时人们都知道以这方式进耶路撒冷城的就是弥赛亚。假如祂事前考虑过揭露身分的危险,现在却安然面对这一切,这又是何等叫人难以想象……祂这样做,使后人毫无把柄,不能说祂没有清楚完全地宣告祂的身分。日后耶路撒冷被控杀害弥赛亚,人们根本不能说弥赛亚没有清楚让他们知道祂的身分41。

  二一7,8 主骑驴进城,踏在铺着衣服和棕树枝的路上,群众的欢呼声不绝萦绕耳际。至少这刻,人们公认祂是王。

  二一9 众人喊着说,“和散那归于大卫的子孙,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这节是引自诗篇一百一十八篇25至26节,明显指到欢迎弥赛亚的到来。和散那原本的意思是:“现在就拯救”;也许众人的心意是,“拯救我们脱离罗马欺压的政权吧。”下半节是颂赞感叹。“大卫的子孙”和“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清楚指出耶稣被公认为弥赛亚,是应当称颂的那位
──马太福音第21章祂行使耶和华的权柄,完成神的意旨。

  按马可所记,部分群众这样喊:“那将要来的我祖大卫之国,是应当称颂的!”(可一一10)由此可见,人们认为基督快要建立王国,祂要坐在大卫的宝座上。群众高呼“高高在上和散那”,叫天上的和地上的一同赞美弥赛亚;也许他们正在叫耶稣从最高的天上拯救他们。

  马可福音十一章11节记载,耶稣到达耶路撒冷便立刻来到圣殿
──马太福音第21章并非进入圣殿里面,不过进到圣殿外院而已。虽然圣殿当是神的家,但耶稣却不能进到里面,以此为家,因为文士和群众纷纷拒绝承认祂合法的地位。救主环视一会,便与十二门徒前往伯大尼。这天是星期日傍晚。

  二一10,11 这时,合成都为耶稣的身分而深感迷惘。他们从别人口中只知祂是加利利拿撒勒的先知耶稣。可见,真正知道耶稣是弥赛亚的人并不多。不到一星期,这些反复易变的群众便要高叫:“把他钉十字架!把他钉十字架!”

  二·洁净圣殿(二一12,13)

  二一12 耶稣公开传道的初期,曾赶走圣殿外面做生意图利的人(约二13~16)。然而圣殿外院越发多人做生意,从附加费中赚取庞大的收益。献祭的牲口和雀鸟以高价卖出。兑换银钱之人找换其它货币。他们换了半银钱,以作圣殿的贡钱(税项)
──马太福音第21章即作附加费。这时,主的传道事工接近尾声,耶稣再次赶出唯利是图的人,不让他们从神圣的活动中取利。

  二一13 主引述以赛亚和耶利米的话语,责备那些人亵渎圣殿、唯利是图、垄断市场的事。祂引述以赛亚书五十六章7节,提醒他们神的心意是要圣殿成为祷告的殿。可是,这些人却把圣殿弄成贼窝(耶七11)。

  这次洁净圣殿的行动,是主进耶路撒冷后首次正式运用权柄。在行动中,祂确认了祂是圣殿的主。

  这件事为今天的教会带来两方面的信息。在教会生活中,我们需要主洁净的能力驱走卖物活动、晚餐和多样世俗化的赚钱门路。而在个人生活上,我们常常需要主的道把我们的身体行为洗净,合适作圣灵居住的殿。

  三·祭司长和文士的愤慨(二一14~17)

  二一14 这里出现了另一个景象:我们的主医治圣殿院子里的瞎子和瘸子。无论祂到哪里去,都吸引着一群有需要的人;祂从没有使这些人的希望落空,总是满足他们的需要。

  二一15,16 然而仇视的人正向祂虎视眈眈。当这些祭司长和文士听见孩子们欢呼喊耶稣为大卫的子孙,他们便感到十分愤怒。

  他们说:“这些人所说的,你听见了么?”他们似乎想阻止孩子们称呼主为弥赛亚!如果耶稣不是弥赛亚,他们这刻说这番话很合理。然而主指出小孩子这样称呼祂十分恰当。祂引述诗篇八篇2节(七十士译本)所说:“你从婴孩和吃奶的口中完全了赞美的话。”既然应当认识祂的祭司和文士不赞美祂、又不认祂为受膏者,主便欣然让小孩子敬拜祂。孩童虽然年纪小,但往往却有属灵的洞察力,他们满有信心和爱的话语反使主的名得着极大的荣耀。

  二一17 耶稣离开那些宗教领袖,任由他们继续苦思真理。祂回到伯大尼,停留了一晚。

  四·不结果的无花果树(二一18~22)

  二一18,19 早晨回到耶路撒冷城,主走到一棵无花果树前,想摘取果实充饥。祂找不着甚么果实,不过有叶子,于是便说:“从今以后,你永不结果子。”那无花果树就立刻枯干了。

  马可福音记述那时并非收无花果的时候(可一一12~14)。那么,救主责备无花果树不结果岂不是无理取闹,不可理喻?我们知道主定不会无理取闹,那么,祂为甚么这样说呢?

  圣地出产的无花果树结的果子是可吃的,在叶子长出前便早结出来。这是农产品收成的先兆。如果这棵无花果树没有早结的果子,那么到收成时便没有无花果果子了。

  这是基督宣告咒诅而非祝福的唯一神迹
──马太福音第21章无花果树要毁坏,而非恢复生命。有人认为主这样做十分残忍,很难理解。其实,这些人并不认识基督的位格。祂是神,是宇宙万物的主宰。祂一些做法令我们感到神秘莫测,但我们必须认定祂所作的全都正确无误。就这件事说,主知道那无花果树是永远不会结果子,而耶稣就彷佛是个农人,要从园中拔除这棵不结果的树。

  即使人们批评我们的主咒诅无花果树,这些人也承认这件事其实是一种象征。救主藉此解释耶路撒冷的人刚给祂的哄动欢迎。无花果树如葡萄树和橄榄树一样,都代表以色列国。耶稣来到以色列,满城都是叶子
──马太福音第21章口称承认祂是主,然而却没有为神结出果子来。耶稣多么渴望从以色列国中得着果子。

  因为没有早结的果子,所以祂知道不信的百姓将来也不会结果子,于是便咒诅无花果树。这件事预先让人们看见以色列国在主后七十年要面临的审判。

  我们必须谨记,虽然不信的以色列永不结果,但仍有少部分余下的人在被提后要回转投靠弥赛亚。他们要在大灾难和千禧年时为主结果子。

  虽然经文的主要解释是与以色列国有关,但却适用于历世历代只管高谈阔论,而不务实际的人。

  二一20~22 信徒看见无花果树突然枯萎,无不惊讶。主告诉他们只要有信心,他们可以行更大的神迹。例如,他们可以对着山说:“你挪开此地,投在海里。”山便听从他们的吩咐。“你们祷告,无论求甚么,只要信,就必得着。”

  我们必须参考圣经其它部分,来解释这节关于祷告蒙应允的经文。这里的应许似乎是无条件的,但第22节并不是指基督徒可以想要甚么,便可求得甚么。他必须按圣经定下的原则祈祷,方能得着应许。

  五·耶稣的权柄受到质疑(二一23~27)

  二一23 耶稣进了殿的外院,祭司长和民间的长老打扰祂教导众人,问祂受了谁的权柄教导、行神迹和洁净圣殿。不论耶稣如何作答,他们定意要陷害祂。如果耶稣称自己是神的儿子,有权柄作这些事,他们便会拘捕祂,说祂亵渎神。如果耶稣说人们授权祂行这些事,他们便会羞辱祂。如果耶稣说神授权祂作这些事,他们便会挑剔祂。他们认为自己才是卫道者,是经正统训练,特别授权的专家,可以指引百姓如何过信仰生活。耶稣没有受过正统的教育,当然更没有以色列统治者的证明。他们的挑战反映了专职的宗教家迂腐不振,恼恨神膏抹的人。

  二一24,25 主提出祂解释权柄之先,他们要回答祂一个问题:“约翰的洗礼……是从天上来的,是从人间来的?”约翰的洗礼应解为约翰的传道事工。故此,问题是这样:“谁授权约翰传道?是他自己任命自己,还是神任命?他又从以色列的领袖取得甚么证明?”答案很明显,约翰是神所差来的人。他的能力从神而来,而非从人而来。

  祭司和长老处于两难之间。如果他们承认约翰是神所差遣的,他们便会自打嘴巴,因为约翰告诉人,耶稣是弥赛亚。如果约翰的权柄是神所授予的,那么他们为何不悔改,相信基督呢?

  二一26 另一方面,他们若说约翰不是神所差遣的,便会遭百姓非议,因为众人大都认为约翰是神差来的先知。他们若正确答出约翰是神差派的,便知道自己提出问题的答案,耶稣是弥赛亚,约翰是祂的先驱者。

  二一27 然而他们拒绝面对现实,情愿表现得一无所知。他们说不出约翰的能力是从何而来。于是耶稣说:“我也不告诉你们我仗着甚么权柄作这些事。”既然他们知道事实,却不愿承认祂,祂又何须回答他们?

  六·两个儿子的比喻(二一28~32)

  二一28~30 这个比喻直斥祭司长和长老,说他们没有听从约翰的呼吁悔改相信主。比喻是关于一个人,他有两个儿子。他叫儿子到葡萄园里去作工。一个拒绝,后来又改变主意,就去了;另一个答应去,却始终没去。

  二一31,32 当问到哪一个儿子遵行父命时,宗教领袖毫不考虑便说“大儿子”。他们这样说,可算是自讨没趣。

  主便解释这比喻。祂说税吏和娼妓就好像大儿子,他们没有假装要遵从施洗约翰的吩咐,但日后他们中间却有许多人悔改相信耶稣。宗教领袖就彷佛是小儿子。他们表面承认约翰所传讲的,但却从没承认自己有罪,也不相信救主。因此,自满的宗教领袖要被摒弃于神国的门外,而充满罪恶的人反倒得以进去。这比喻同样合用于今天。承认自己有罪的人比伪君子更愿意接受福音。

  “约翰遵着义路到你们这里来”是指他传藉悔改和信心称义的道。

  七·凶恶园户的比喻(二一33~46)

  二一33~39 耶稣继续回答关于权柄的问题时,打了一个比喻,说有个家主栽了一个葡萄园,周围圈上篱笆,里面挖了一个压酒池,盖了一座楼,租给园户,然后便远行往外国去了。到了收果子的时候,他就打发仆人到园户那里去分取他的收成,可是园户拿住仆人,打了一个,杀了一个,用石头打死一个。当主人又打发别的仆人去的时候,他们遭遇同一厄运。到了第三次,主人打发他的儿子去,心想他们必尊敬他。然而他们知道了他的儿子是承受产业的,便杀了他,企图占他的产业。

  二一40,41 这时候主问祭司和长老,主人要怎样处治这些园户。他们便答:“要下毒手除灭那些恶人,将葡萄园另租给那按着时候交果子的园户。”

  这比喻不难解释。神就是那家主,以色列是那葡萄园(诗八○8;赛五1~7;耶二21);篱笆是摩西律法
──马太福音第21章把以色列从外邦人中分别出来,保护以色列成为主独特的子民;压酒池这个转喻是指以色列当为神结出的果子;一座楼是指耶和华看顾祂的民;园户就是祭司长和文士了。

  神重复差派祂的仆人、先知到以色列民那里,希望从葡萄园中寻得相交、圣洁和爱的果子。可是百姓却迫逼,甚至杀害一些先知。最后,神差祂儿子来,祂说:“他们必尊敬我的儿子”(37节)。祭司长和文士说:“这是承受产业的。”他们这样承认是致命的。他们私下赞同耶稣是神的儿子(虽然公开否认),也就回答了他们质问主权柄来源的问题。祂有权柄,因祂是子神。

  在比喻中,祭司长和文士这样说:“这是承受产业的。来罢!我们杀他,占他的产业。”(38节)。现实生活中,他们是在说:“若这样由着他,人人都要信他;罗马人也要来夺我们的地土和我们的百姓。”(约一一48)所以他们拒绝耶稣,赶走祂,把祂钉死在十字架上。

  二一42 当救主问他们葡萄园的主人会作出甚么反应时,他们的答案正定他们的罪,就如第42和43节一样。祂引述诗篇一百一十八篇22节:“匠人所弃的石头,已作了房角的头块石头。这是主所作的,在我们眼中看为希奇。”基督
──马太福音第21章那石头
──马太福音第21章把自己献给匠人(以色列的领袖),他们却用不着这石头建屋。他们把这石头弃在一旁,使它无用武之地。然而祂死后复活了,神赐祂至尊的地位。祂要成为神的建筑物的头块石头:“神将他升为至高,又赐给他那超乎万名之上的名……。”(腓二9)

  二一43 耶稣大胆地宣布说,神的国将会从以色列夺去,赐给那能结果子的百姓。事情就这样发生了。以色列被弃一旁。虽然她是神所拣选的民,但却瞎眼看不见审判。他们顽梗的心拒绝承认弥赛亚。关于“神的国将会赐给那能结果子的百姓”这预言,可从两方面理解:(1)教会包括了相信的犹太人和外邦人
──马太福音第21章“是圣洁的国度,是属神的子民”(彼前二9);或(2)基督第二次降临,以色列中相信的人要在地上生活。得赎的以色列要为神结出果子。

  二一44 “谁掉在这石头上,必要跌碎。这石头掉在谁的身上,就要把谁砸得稀烂。”上半节的石头是在地上的;下半节的石是从天而降的。这是指基督的两次来到世上。祂第一次来的时候,犹太领袖绊倒,跌碎了;祂第二次来的时候,要降下审判,把祂的仇敌击败,四散如尘。

  二一45,46 祭司长和法利赛人明白这些比喻是针对他们,响应他们就基督权柄的质问。他们很想捉拿祂,然而他们怕众人,因为众人仍然以他为先知。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马太福音第21章-21世纪圣经注释

马太福音第廿一章   拾贰.王的献上和遭拒(二一~二三) 

  一.得胜地进入耶路撒冷(二一 1 ~ 11 ) 

  二一 1 ~ 3  耶稣从耶利哥北上途中,来到 橄榄山 的东面,那里就是伯大尼和 伯法其 。这条路沿橄榄山的南端,向约沙法谷往下,横过汲沦溪, 然后再上行往耶路撒冷。 

  主 打发两个门徒 到伯法其,预先让他们知道会 看见一匹驴 拴在那里, 还有驴驹同在一处 。他们要解开那驴,把它 牵到 耶稣 那里 。如果有人阻止他们,便向他们说 主 需要牲口用。这样,驴的主人便会答允门徒。也许驴的主人认识耶稣,从前也曾帮过耶稣。这件事正要显示主是全知的,并有超然的权柄。一切事的发生,正如耶稣所预言,完全应验了。 

  二一 4 , 5  主征用驴和驴驹,成就了以赛亚和撒迦利亚的预言: 

  要对钖安的女子说: 

  “看哪,你的王来到你这里! 

  是温柔的,又骑驴, 

  就是骑驴驹子。” 

  二一 6  门徒把衣服搭在驴驹上,耶稣就骑上(可一一 7 ),往耶路撒冷去。这是历史性的时刻。根据安德逊爵士研究,但以理六十九个七的预言在此完结(参看他的作《快来的王》。跟便是弥赛亚被剪除(但九 26 )。 

  主选择骑驴进耶路撒冷,是要坦然显示祂就是弥赛亚。如兰格所写: 

  祂特意要成就预言
──马太福音第21章当时人们都知道以这方式进耶路撒冷城的就是弥赛亚。假如祂事前考虑过揭露身分的危险,现在却安然面对这一切,这又是何等叫人难以想像……祂这样做,使后人毫无把柄,不能说祂没有清楚完全地宣告祂的身分。日后耶路撒冷被控杀害弥赛亚,人们根本不能说弥赛亚没有清楚让他们知道祂的身分 41 。 

  二一 7 , 8  主骑驴进城,踏在铺 衣服 和棕 树枝 的路上,群众的欢呼声不绝萦绕耳际。至少这刻,人们公认祂是王。 

  二一 9  众人喊说,“ 和散那归于大卫的子孙,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 ”这节是引自诗篇一百一十八篇 25 至 26 节,明显指到欢迎弥赛亚的到来。和散那原本的意思是:“现在就拯救”;也许众人的心意是,“拯救我们脱离罗马欺压的政权吧。”下半节是颂赞感叹。“ 大卫的子孙 ”和“ 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 ”清楚指出耶稣被公认为弥赛亚,是应当称颂的那位
──马太福音第21章祂行使耶和华的权柄,完成神的意旨。 

  按马可所记,部分群众这样喊:“那将要来的我祖大卫之国,是应当称颂的!”(可一一 10 )由此可见,人们认为基督快要建立王国,祂要坐在大卫的宝座上。群众高呼“ 高高在上和散那 ”,叫天上的和地上的一同赞美弥赛亚;也许他们正在叫耶稣从最高的天上拯救他们。 

  马可福音十一章 11 节记载,耶稣到达耶路撒冷便立刻来到圣殿
──马太福音第21章并非进入圣殿里面,不过进到圣殿外院而已。虽然圣殿当是神的家,但耶稣却不能进到里面,以此为家,因为文士和群众纷纷拒绝承认祂合法的地位。救主环视一会,便与十二门徒前往伯大尼。这天是星期日傍晚。 

  二一 10 , 11  这时, 合成 都为耶稣的身分而深感迷惘。他们从别人口中只知祂是 加利利拿撒勒的先知耶稣 。可见,真正知道耶稣是弥赛亚的人并不多。不到一星期,这些反覆易变的群众便要高叫:“把他钉十字架!把他钉十字架!” 

  二.洁净圣殿(二一 12 , 13 ) 

  二一 12  耶稣公开传道的初期,曾赶走圣殿外面做生意图利的人(约二 13 ~ 16 )。然而圣殿外院越发多人做生意,从附加费中赚取庞大的收益。献祭的牲口和雀鸟以高价卖出。 兑换银钱之人 找换其他货币。他们换了半银钱,以作圣殿的贡钱(税项)
──马太福音第21章即作附加费。这时,主的传道事工接近尾声, 耶稣 再次 赶出 唯利是图的人,不让他们从神圣的活动中取利。 

  二一 13  主引述以赛亚和耶利米的话语,责备那些人亵渎圣殿、唯利是图、垄断市场的事。祂引述以赛亚书五十六章 7 节,提醒他们神的心意是要圣殿成为 祷告的殿 \cs8 。可是,这些人却把圣殿弄成 贼窝 (耶七 11 )。 

  这次洁净圣殿的行动,是主进耶路撒冷后首次正式运用权柄。在行动中,祂确认了祂是圣殿的主。 

  这件事为今天的教会带来两方面的信息。在教会生活中,我们需要主洁净的能力驱走卖物活动、晚餐和多样世俗化的赚钱门路。而在个人生活上,我们常常需要主的道把我们的身体行为洗净,合适作圣灵居住的殿。 

  三.祭司长和文士的愤慨(二一 14 ~ 17 ) 

  二一 14  这里出现了另一个景象:我们的主医治圣殿院子里的 瞎子 和 瘸子 。无论祂到哪里去,都吸引一群有需要的人;祂从没有使这些人的希望落空,总是满足他们的需要。 

  二一 15 , 16  然而仇视的人正向祂虎视眈眈。当这些 祭司长和文士 听见孩子们欢呼喊耶稣为 大卫的子孙 ,他们便感到十分愤怒。 

  他们说:“ 这些人所说的,你听见了么? ”他们似乎想阻止孩子们称呼主为弥赛亚!如果耶稣不是弥赛亚,他们这刻说这番话很合理。然而主指出小孩子这样称呼祂十分恰当。祂引述诗篇八篇 2 节(七十士译本)所说:“ 你从婴孩和吃奶的口中完全了赞美的话。 ”既然应当认识祂的祭司和文士不赞美祂、又不认祂为受膏者,主便欣然让小孩子敬拜祂。孩童虽然年纪小,但往往却有属灵的洞察力,他们满有信心和爱的话语反使主的名得极大的荣耀。 

  二一 17  耶稣离开那些宗教领袖,任由他们继续苦思真理。祂回 到伯大尼 ,停留了一晚。 

  四.不结果的无花果树(二一 18 ~ 22 ) 

  二一 18 , 19   早晨 回到耶路撒冷城,主走到 一棵无花果树 前,想摘取果实充饥。祂 找不什么 果实, 不过有叶子 ,于是便说: “从今以后,你永不结果子。”那无花果树就立刻枯干了。 

  马可福音记述那时并非收无花果的时候(可一一 12 ~ 14 )。那么,救主责备无花果树不结果岂不是无理取闹,不可理喻?我们知道主定不会无理取闹,那么,祂为什么这样说呢? 

  圣地出产的无花果树结的果子是可吃的,在叶子长出前便早结出来。这是农产品收成的先兆。如果这棵无花果树没有早结的果子,那么到收成时便没有无花果果子了。 

  这是基督宣告咒诅而非祝福的唯一神迹
──马太福音第21章无花果树要毁坏,而非恢复生命。有人认为主这样做十分残忍,很难理解。其实,这些人并不认识基督的位格。祂是神,是宇宙万物的主宰。祂一些做法令我们感到神秘莫测,但我们必须认定祂所作的全都正确无误。就这件事说,主知道那无花果树是永远不会结果子,而耶稣就仿佛是个农人,要从园中拔除这棵不结果的树。 

  即使人们批评我们的主咒诅无花果树,这些人也承认这件事其实是一种象征。救主藉此解释耶路撒冷的人刚给祂的哄动欢迎。无花果树如葡萄树和橄榄树一样,都代表以色列国。耶稣来到以色列,满城都是叶子
──马太福音第21章口称承认祂是主,然而却没有为神结出果子来。耶稣多么渴望从以色列国中得果子。 

  因为没有早结的果子,所以祂知道不信的百姓将来也不会结果子,于是便咒诅无花果树。这件事预先让人们看见以色列国在主后七十年要面临的审判。 

  我们必须谨记,虽然不信的以色列永不结果,但仍有少部分余下的人在被提后要回转投靠弥赛亚。他们要在大灾难和千禧年时为主结果子。 

  虽然经文的主要解释是与以色列国有关,但却适用于历世历代只管高谈阔论,而不务实际的人。 

  二一 20 ~ 22  信徒看见无花果树突然枯萎,无不惊讶。主告诉他们只要有 信心 ,他们可以行更大的神迹。例如,他们可以对山说:“ 你挪开此地,投在海里。 ”山便听从他们的吩咐。“ 你们祷告,无论求什么,只要信,就必得。 ” 

  我们必须参考圣经其他部分,来解释这节关于祷告蒙应允的经文。这里的应许似乎是无条件的,但第 22 节并不是指基督徒可以想要什么,便可求得什么。他必须按圣经定下的原则祈祷,方能得应许。 

  五.耶稣的权柄受到质疑(二一 23 ~ 27 ) 

  二一 23  耶稣 进了殿 的外院, 祭司长和民间的长老 打扰祂教导众人,问祂受了谁的 权柄 教导、行神迹和洁净圣殿。不论耶稣如何作答,他们定意要陷害祂。如果耶稣称自己是神的儿子,有权柄作这些事,他们便会拘捕祂,说祂亵渎神。如果耶稣说人们授权祂行这些事,他们便会羞辱祂。如果耶稣说神授权祂作这些事,他们便会挑剔祂。他们认为自己才是卫道者,是经正统训练,特别授权的专家,可以指引百姓如何过信仰生活。耶稣没有受过正统的教育,当然更没有以色列统治者的证明。他们的挑战反映了专职的宗教家迂腐不振,恼恨神膏抹的人。 

  二一 24 , 25  主提出祂解释权柄之先,他们要回答祂一个问题:“约翰的洗礼 ……是从天上来的,是从人间来的? ”约翰的 洗礼 应解为约翰的传道事工。故此,问题是这样:“谁授权约翰传道?是他自己任命自己,还是神任命?他又从以色列的领袖取得什么证明?”答案很明显,约翰是神所差来的人。他的能力从神而来,而非从人而来。 

  祭司和长老处于两难之间。如果他们承认约翰是神所差遣的,他们便会自打嘴巴,因为约翰告诉人,耶稣是弥赛亚。如果约翰的权柄是神所授予的,那么他们为何不悔改,相信基督呢? 

  二一 26  另一方面,他们若说约翰不是神所差遣的,便会遭百姓非议,因为众人大都认为 约翰 是神差来的 先知 。他们若正确答出约翰是神差派的,便知道自己提出问题的答案,耶稣是弥赛亚,约翰是祂的先驱者。 

  二一 27  然而他们拒绝面对现实,情愿表现得一无所知。他们说不出约翰的能力是从何而来。于是耶稣说:“ 我也不告诉你们我仗什么权柄作这些事。 ”既然他们知道事实,却不愿承认祂,祂又何须回答他们? 

  六.两个儿子的比喻(二一 28 ~ 32 ) 

  二一 28 ~ 30  这个比喻直斥祭司长和长老,说他们没有听从约翰的呼吁悔改相信主。比喻是关于 一个人 ,他有 两个儿子 。他叫儿子 到葡萄园里去作工 。一个拒绝,后来又改变主意,就去了;另一个答应去,却始终没去。 

  二一 31 , 32  当问到 哪一个 儿子 遵行父命 时,宗教领袖毫不考虑便说“大儿子”。他们这样说,可算是自讨没趣。 

  主便解释这比喻。祂说 税吏和娼妓 就好像大儿子,他们没有假装要遵从施洗约翰的吩咐,但日后他们中间却有许多人悔改相信耶稣。宗教领袖就仿佛是小儿子。他们表面承认约翰所传讲的,但却从没承认自己有罪,也不相信救主。因此,自满的宗教领袖要被摒弃于神国的门外,而充满罪恶的人反倒得以进去。这比喻同样合用于今天。承认自己有罪的人比伪君子更愿意接受福音。 

  “ 约翰遵义路到你们这里来 ”是指他传藉悔改和信心称义的道。 

  七.凶恶园户的比喻(二一 33 ~ 46 ) 

  二一 33 ~ 39  耶稣继续回答关于权柄的问题时,打了一个 比喻 , 说有个家主栽了一个葡萄园,周围圈上篱笆,里面挖了一个压酒池,盖了一座楼,租给园户, 然后便远行 往外国去了 。到了 收果子的时候 ,他就 打发仆人到园户那里去 分取他的收成,可是 园户拿住仆人,打了一个,杀了一个,用石头打死一个 。当 主人又打发别的仆人去 的时候,他们遭遇同一厄运。到了第三次,主人 打发他的儿子 去,心想 他们必尊敬 他。然而他们知道了他的儿子是 承受产业的 ,便 杀 了他,企图占他的 产业 。 

  二一 40 , 41  这时候主问祭司和长老,主人要 怎样处治这些园户 。他们便答:“ 要下毒手除灭那些恶人,将葡萄园另租给那按时候交果子的园户。 ” 

  这比喻不难解释。神就是那家主,以色列是那葡萄园(诗八○ 8 ;赛五 1 ~ 7 ;耶二 21 );篱笆是摩西律法
──马太福音第21章把以色列从外邦人中分别出来,保护以色列成为主独特的子民;压酒池这个转喻是指以色列当为神结出的果子;一座楼是指耶和华看顾祂的民;园户就是祭司长和文士了。 

  神重复差派祂的仆人、先知到以色列民那里,希望从葡萄园中寻得相交、圣洁和爱的果子。可是百姓却迫逼,甚至杀害一些先知。最后,神差祂儿子来,祂说:“他们必尊敬我的儿子”( 37 节)。祭司长和文士说:“这是承受产业的。”他们这样承认是致命的。他们私下赞同耶稣是神的儿子(虽然公开否认),也就回答了他们质问主权柄来源的问题。祂有权柄,因祂是子神。 

  在比喻中,祭司长和文士这样说:“这是承受产业的。来罢!我们杀他,占他的产业。”( 38 节)。现实生活中,他们是在说:“若这样由他,人人都要信他;罗马人也要来夺我们的地土和我们的百姓。”(约一一 48 )所以他们拒绝耶稣,赶走祂,把祂钉死在十字架上。 

  二一 42  当救主问他们葡萄园的主人会作出什么反应时,他们的答案正定他们的罪,就如第 42 和 43 节一样。祂引述诗篇一百一十八篇 22 节:“ 匠人所弃的石头,已作了房角的头块石头。这是主所作的,在我们眼中看为希奇。 ”基督
──马太福音第21章那石头
──马太福音第21章把自己献给匠人(以色列的领袖),他们却用不这石头建屋。他们把这石头弃在一旁,使它无用武之地。然而祂死后复活了,神赐祂至尊的地位。祂要成为神的建筑物的头块石头:“神将他升为至高,又赐给他那超乎万名之上的名……。”(腓二 9 ) 

  二一 43  耶稣大胆地宣布说, 神的国 将会 从 以色列 夺去 , 赐给那能结果子的百姓 。事情就这样发生了。以色列被弃一旁。虽然她是神所拣选的民,但却瞎眼看不见审判。他们顽梗的心拒绝承认弥赛亚。关于“ 神的国 将会 赐给那能结果子的百姓 ”这预言,可从两方面理解:( 1 )教会包括了相信的犹太人和外邦人
──马太福音第21章“是圣洁的国度,是属神的子民”(彼前二 9 );或( 2 )基督第二次降临,以色列中相信的人要在地上生活。得赎的以色列要为神结出果子。 

  二一 44  “ 谁掉在这石头上,必要跌碎。这石头掉在谁的身上,就要把谁砸得稀烂。 ”上半节的 石头 是在地上的;下半节的石是从天而降的。这是指基督的两次来到世上。祂第一次来的时候,犹太领袖绊倒,跌碎了;祂第二次来的时候,要降下审判,把祂的仇敌击败,四散如尘。 

  二一 45 , 46  祭司长和法利赛人明白这些 比喻 是针对他们,回应他们就基督权柄的质问。他们很想捉拿祂,然而他们 怕众人 ,因为众人仍然 以他为先知 。
──马太福音第21章《活石新约圣经注释》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马太福音第21章-丰盛的生命研读版注释

马太福音注释  21:12  

  耶稣……推

  倒……桌子:这是有关耶稣第二次进入圣殿,洁净其污秽的记载(有关耶稣起

  初事奉时洁净圣殿的工作,参路19:45注;约2:13~22)。凡信靠基督圣名的人都必须知道,圣殿中任何虚假、贪婪、自私自利、道德败

  坏和藐视神的情形都会惹动神的审判和义怒。基督是教会的主,并且命定教会为“祷告的殿”(13节)。 

  21:13  

  祷告的殿:参可11:17注。 

  21:21  

  你们若有信心:耶稣在这里讲论的是信心和祷告的关系(22节),

  指出祷告蒙应允与我们的信心有关。凡是符合神旨意的事情,神都会为那些不疑惑的人成就(参17:20注;可11:24注;比较王上17:1,7;18:42~45;路17:5~6;参“有功效的祷告”一文)。当然,这并不排除祷告能否蒙应允的其它一些因

  素(如但10:12~14;雅4:3)。 

  21:33  

  33~34 园户:园

  户的比喻是对以色列人弃绝神爱子形象生动的刻画(比较可12:1注;路20:9)。 

  21:43  

  神的国必从你们夺去:以色列人弃绝了弥赛亚和他的国,结果神就将他的国和能力赐给了那些回应福音的人——不

  论是犹太人,还是外邦人(彼前2:9)。

  这条原则至今仍然有功效。神必从那些背叛基督、弃绝义路的人手中夺去神的国及其能力(罗11:19~22),赏给那些将自己从世界中分别出来而先

  求神的国和神的义的人(参5:6;6:33)。 

  21:44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马太福音第21章-每日研经丛书注释

马太福音第廿一章   剧终之始(廿一 1-11 ) 

  我们从这段经文中,进入耶稣生平之戏剧的最后一幕。这的确是戏剧性的一刻。 

  正当是逾越节的时期,耶路撒冷与所有邻近的地区都挤满了朝香客。三十年后,一位罗马总督计算在耶路撒冷所杀的羊羔,总数近乎二十五万头之巨。照逾越节的规定,至少十个人需要一只羊羔,假使这是一个正确的数宇,就表示在逾越节的期间,拥挤在耶路撒冷的人数竟达二百五十万人以上。律法规定凡住在耶路撒冷周围 二十英里 以内的成年男子,必须前来守逾越节。其实不仅是巴勒斯坦的犹太人,世界各处的犹太人都尽量设法来守他们国家最大的这个节期。耶稣不可能再选择一个更富于戏剧性的时刻,祂所来到的城市,挤满了受宗教的盼望所鼓舞的人们。 

  这并不是耶稣突然做的决定;而是祂早已准备好的一件事。整个故事趋势表明祂是在实行祂早已豫定的计划。祂差祂的门徒到村子里去牵一匹驴驹。马太提到伯法其这个村庄,可是马可只提到伯大尼(可十一 1 )。这村庄无疑就是伯大尼。耶稣必定是早已安排好驴与驹在等祂,因为祂在伯大尼一定有许多朋友。这句‘主要用它们’(编者注:英文标准修订本是多数‘它们’,中文和合本用单数‘它’是一个口令,使它的主人知道耶稣所安排的时间已经来到了。 

  于是耶稣骑驴驹进入耶路撒冷,这只从来没有人骑过的驴驹,特别适合于神圣的用途。在洁净礼中所使用的纯红的母牛犊,一定是‘未曾负轭’的(民十九 2 ,申廿一 3 );载负耶和华约柜的牛车必须是从来未作别用的牛车(撒上六 7 )。这场合特别神圣的气氛,藉这从来未有人骑过的驴驹表明出来。 

  众接待耶稣犹如一位君王,在祂面前铺上衣服,正如耶户被立为王的时候,他的朋友们所做的事一样(王下九 13 )。他们割下棕树枝,不断地挥舞,正如西门马加比在一次最大的凯旋之后进人耶路撒冷所作的事(马加比前书十三章五十一节)。 

  他们是以对香客的致敬,向祂致敬道:‘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诗一一八 26 )。这是对香客来守逾越节的敬意的称呼。 

  他们喊:‘和散那!’我们一定要小心留意这个称呼的意义。‘和散那’意即‘现在拯救吧!’这是在病苦之下的百姓向他们的君王或上帝求救的呼喊。百姓在这里的呼喊,实际上是引用诗篇一一八篇廿五节:‘耶和华啊!求你(现在)拯救。’‘高高在上和散那’,意思是‘惟愿在高过诸天之上的天使,来向上帝呼喊现在拯救。’ 

  这里的‘和散那’可能已经失去它原来的意义,只是变成一种欢迎与类似‘万岁’的喝采与呼喊;但它主要的是人们在艰困的日子、求拯救、求帮助的呼喊,是受迫害的人民向他们的救主与君王所发出的呼喊。 

  耶稣的心愿(廿一 1-11 )(续) 

  我们可以认为耶稣在这件事上所采取的行动,是有计划的特意的安排。祂所采取的行动是仿效一种深植在人们的心灵中,先知们以前曾用来唤醒人心的方法。在以色列的宗教史中,一次又一次记载,每当一位先知感到所传讲的真理无法抵御不关心或不理解的障碍时,他就把他的信息放在一幕戏剧性的表演之中,使人无法不了解。我们可以在旧约的许多例子中间,选出两个最明显的例子。 

  当全国的人无法忍受罗波安的奢侈与放肆,而耶罗波安崛起一股新的势力的时候,示罗人先知亚希雅就选择一个戏剧性的方式来豫言将来的事。亚希雅穿上新衣,到外面去,单独遇见耶罗波安,他就把新衣撒成十二片,给耶罗波安十片,留下了两片。他藉这戏剧化的行动,清楚的表明在十二个支派中,有十个支派将支持耶罗波安背叛,只有两个支派仍旧忠于罗波安(王上十一 29-32 )。这是以戏剧性的行为来传递先知的信息。 

  当耶利米确信百姓们不论多么乐观,巴比伦终要征服巴勒斯坦的时候,他把绳索与轭送到以东王、摩押王、亚扪王、推罗王、西顿王那里,并将轭放在自己的颈上,使所有的人都可以看到。他藉这戏剧化的行动,清楚的表明放在前面的只有奴役与服事(耶廿七 1-6 );而当哈拿尼雅这个假先知以错误的盲目乐观,希望去表明他认为耶利米阴暗的豫言都是错的,他就折断了耶利米颈上的木轭(耶廿七 10-11 )。 

  当先知们认为他们所讲的话不够表明信息的意思时,他们惯常是用戏剧的方式把它表明出来。当耶稣进入耶路撒冷城的时候,情形正是这样。在耶稣戏剧化的行动后面有两幅图画。 

  (一)撒迦利亚书九章九节的图画,在那里先知看到君王谦和地骑驴,就是骑铺上衣服的驴驹,进入耶路撒冷城。因此耶稣戏剧化的行动,第一乃是按照弥赛亚要求。耶稣在这里向从世界各地各方来到耶路撒冷的人们,宣称上帝受膏者的身份。我们将要继续研究耶稣的宣称是什么意思,但祂在那里作了这个宣称,是毋庸置疑的一件事。 

  (二)也许在耶稣的心中还有另一个目的。犹太人历史中最大的灾难之一,是主前一七五年安提阿哥占领了耶路撒冷城,决意要除灭犹太教,将希腊的生活方式与崇拜带进巴勒斯坦。他故意污秽圣殿,在祭坛上献猪肉,向奥林皮乌山的丢斯神献祭,其至把圣殿的会所改作公共的妓院。后来马加比起来反抗,收复了他们的国土。在耶路撒冷收回的时候,那被污秽的圣殿再一次得蒙洁净,重新奉献。在马加比后书十章七节我们可以念到这伟大日子的欢乐:‘所以他们带树枝、大树枝、棕树枝,唱诗赞美那使他们顺利达成洁净圣殿之工的上帝。’在那一天,百姓们带棕树枝,欢唱他们的诗歌;这几乎正是当时众欢迎耶稣进入耶路撒冷的实际描写。 

  耶稣知道至少这事是可能的,而他进入耶路撒冷时带有洁净圣殿的计划,正与犹太马加比在两百年前所做的事一样。耶稣就是这样做了,祂在戏剧化的豫表之下……不但表明祂是上帝的受膏者,祂也要来洁净这被糟塌与污秽的上帝的家。玛拉基岂不是说:‘耶和华……必忽然进入祂的殿吗?’(玛三 1 )以西结在审判的异象中,岂不是看到那可怕的审判是从圣所开始吗?(结九 6 ) 

  王的宣告(廿一 1-11 )(续) 

  请我们来看在这背景衬托之中的耶稣,作为我们研究这件事情的结论。它告诉我们三件与耶稣有关的事: 

  (一)它告诉我们耶稣的 勇敢 。耶稣十分知道祂是进入一个敌对的城市。不论众们是多么热诚,有权势的人却恨恶祂,并且一致发誓非要除灭祂不可。任何人在这种情形之下,一定会想到最好是逃走;如果祂要上耶路撒冷,一定得在夜晚的掩蔽下溜进去,小心地到后街去找一个可藏身的地方。但耶稣进入耶路撒冷的时候,却故意把祂自己安置在舞台的中心,故意让众人的眼睛注视在祂身上。耶稣在世最后的一段日子,祂的每一个行动都带有一种庄严与崇高的反抗;祂是以挑战来开始最后的行动,故意向权威的最卑劣的手段挑战。 

  (二)它告诉我们耶稣的 宣告 。的确它是告诉我们耶稣宣称为上帝的弥赛亚。上帝的受膏者;它也可能告诉我们祂宣称为圣殿的洁净者。如果耶稣只自称先知,可能祂就不需要钉死。但是除了最高的地位以外,耶稣不会满意。在耶稣说来要就是全部,否则宁可什么都没有。人必须把祂当作君王,或者根本完全不接受祂。 

  (三)它也同样地向我们显示耶稣的 要求 。祂所宣称的并不是宝座上的王位,而是心中的王位。祂谦和地骑驴驹而来,我们要仔细来看其中真正的意义。在西方驴子是受藐视的动物,但在东方驴子可能是一种高贵的动物。君王时常骑驴子;每当他骑驴而来,就表示他是 为和平而来 。马是战争所骑的,驴是和平所骑的。所以耶稣宣称自己为王的时候,祂宣告为 和平的 君王。祂表明祂的来到并不是要毁坏,而是要受顾;不是要定罪,而是要帮助;不是使用军队的武力,而是使用爱的力量。 

  因此,我们同时看到基督的勇气,基督的宣称与基督的爱。祂向人最后所要求的不是他们的王宫,而是他们的心。 

  圣殿的光景(廿一 12-14 ) 

  如果进入耶路撒冷有过反抗,这就是对反叛的反抗。为了了解这一幕,我们必须看看圣殿的图画。 

  在新约中有两个字译成 圣殿 ,这是对的,但在两者之间却颇有区别。圣殿本身称为 naos ,这是一个小型的建筑物,其中有圣所以及只有大祭司在赎罪日才能进入的至圣所。但是在 naos 的四周环绕广大的地区,由互相接连、逐渐上升的庭院占据。首先就是 外邦人的院子 ,任何人都可以进入,超过这范围再往里进的外邦人要被处死。然后来到 妇女的院子 ,凡是以色列人均可自圣殿的‘美门’进入。下一个就是 以色列人的院子 ,从尼加诺尔门( Nicanor's

  Gate )进入。这是一扇大型的哥林多铜门,需要二十个人才能够开启与关闭。百姓们就是在这个院子里集合举行圣殿的仪式。最后就是只有祭司可以进入的 祭司院 ,其中耸立献祭的大祭坛、香坛、七个灯台、陈设饼的桌子,铜的洗濯盆。其后就是 noas 的本身。整个范围,圣经里也都称为 圣殿 ,希腊文是 hieron 。为了把这两个字区别清楚,最好把圣殿的本身称为圣殿,即 naos ;而整个的范围称为圣殿的区域,即 hieron 。 

  这事件的背景是在人人都可以进入的外邦人的院子发生的。这是经常拥挤忙碌的地方,在逾越节的时期,世界各地的朝香客更是拥挤到了极点。由于耶路撒冷的圣殿闻名于世界,因此随时都会有许多外邦人在那里,即使罗马的作家们,都描述这是世界上最惊人的建筑之一。 

  在外邦人的院子里进行两种买卖。一种是兑换银钱,每一个犹太人必须付半个舍客勒的圣殿税,必须在接近逾越节时缴付。在一个月以前,就在各乡镇支搭一个棚,钱可以在当地交;过了规定的日子,就只能在圣殿付了。所以有一大来自各地的犹太朝香客在那里付钱。虽然在一般的情形之下,各种货币都可以在巴勒斯坦流通,但是税金必须用某种钱币缴付。不能用银块付税金,必须用打过印的货币来付;也不能用劣质的合金或被剪的货币付,一定要用高级的银币付上。可用圣所的舍客勒,加利利的半舍客勒以及标准极高之推罗银币来付。 

  兑换银钱的功用是要把不合适的币制,换成正确的币制。从表面上看来,似乎是完全必需的功用。困难就是在这些兑换银钱的人,在换钱当中另要收取一便士手续费;若是货币的价值超过半舍勒,他们还要为超额的兑换再付上一便士。也就是说,有许多朝香客不但要付上他的半舍客勒,约为七便士价值,还要付上二便土换费,这笔钱若以工人每日工作仅得三便士的工资来计算就相当可观了。 

  这超额的规费称作 qolbon ,并不是全部落在兑换银钱之人的钱包里;有的作为自由奉献,有的归入修理道路的费用,有的用来购买金片准备装饰圣殿,有的归入圣殿的司库。总而言之,这笔钱必不可乱用,而问题是它可能导致乱用;它很适合于剥削前来敬拜的朝香客,而圣殿中兑换银钱的人,从中却耶得极大的利益。 

  卖鸽子的事情更坏了。多数来拜访圣殿的人,必须带某种祭物。例如妇人在生产后要洁净自己,或者一个患大麻疯的病人要获得治愈的证明时(利十二 8 ;十四 22 ;十五 14 , 29 )就必须献上鸽子。在圣殿外面买一只祭牲是十分容易的事,但是献祭用的祭牲必须毫无瑕疵。有正式的检验宫来查验祭牲,他们自然拒收从外面来的牲畜。 

  如果在圣殿内外的价格一致,倒也没有什么妨害,但是在圣殿外面只要付四便士就可以买一对鸽子,到圣殿里面就要卖到七十五便士之多。这是一种老毛病,有一位拉比迦玛列子西门( Simon ben

  Gamaliel )得到人们感恩地纪念,因为‘他使得鸽子可用银币,不必用金子来买。’他一定攻击过这个弊端。更有甚者,这些卖祭牲的畜棚称作‘亚那的义卖所’( Bazaars of

  Annas ),就是大祭司亚那家族私有的产业。 

  这也是不必要的弊端。在那里一定有许多诚实、富有同情心的商人,但是舞弊的事毕竟十分迅速而轻易地蔓延。以致伯尔基特( Burkitt )能够说:‘圣殿成为无赖汉集会的所在’,最坏的商业垄断与暴利。佐治亚当斯密斯爵士( Sir George Adam Smith )写道:‘那时候的每一个祭司,必是一个生意人。’如此不知羞耻,无良心的剥削那贫穷与谦卑的朝香客,是极其危险的一件事;引起耶稣忿怒的就是这种剥削。 

  忿怒与爱心(廿一 12-14 )(续) 

  在福音书中,很难得再有像这段经文那样需要我们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努力研讨,以求得正确的见解。我们很容易把这段经文当作对于整个圣殿敬拜定罪的基础。但有两件事需要提及: 

  在圣殿里面有许多惟利是图的人与做生意的人,但也有许多一心归向上帝的人,若以任何组织系统最坏的表现,作为判断它的标准是不公平的。亚里斯多德在许久以前曾说,判断一个人或机构,必定要根据其最好的,并不是最坏的为准则。 

  还有一件要说的,就是那个人或教会无罪,谁就可以先扔第一块石头。所有的买卖者并不都是剥削者,甚至那些抓住机会图谋利益的人,也不全都是单单捞钱的人。伟大的犹太学者以色列亚伯拉罕( Israel

  Abrahams )为了表示他本国信仰的尊严,对于过份随便处理这段经文的基督徒说了一些评语,并且论及在今日耶路撒冷圣墓的基督教会前面所发生的事:‘耶稣在圣殿中推翻了兑换银钱之人的桌子,赶出卖鸽子的人,乃是祂对犹太教的一种服务……难道兑换银钱与卖鸽子的人是惟一出入圣殿的人吗?去年复活节,我在耶路撒冷圣墓教会的一旁,看到有摊贩在叫卖各种圣物、彩珠、刻字的带子、颜色腊烛、镀金十字架、盛满约但河水瓶子。在纪念耶稣的圣教会面前,竟有一大生意买卖的人,而那些基督徒正在喋喋不休地挥舞手臂,讨价还价。我想但愿耶稣像祂在许久以前,在以色列推翻祂弟兄的桌子那样,再来推翻祂的假仆人呢!’ 

  这件事向我们显明了某些与耶稣有关的事: 

  (一)它告诉我们,祂最厉害的一次忿怒,是向那些剥削同胞的人,尤其是那些利用宗教的名义剥削人的人而发作的。耶利米曾说,人们把圣殿当为贼窝(耶七 11 )。耶稣无法容忍百姓被人为私利的剥削。 

  教会常在这些事上采取静默的态度:教会有责任在经济剧烈的竞争之下,保护那些无法保护自己的人。 

  (二)它告诉我们,祂的怒气是特别向使单纯的人不可能在上帝的家中敬拜的人而发作的。以赛亚曾说,上帝的居所是万民祷告的殿(赛五十六 7 )。外邦人的院子,是惟一许可外邦人进入的地区。我们不能以为每一个外邦人都是来观光一番。有的人至少内心饥渴,要到这里来敬拜、祈祷,希望或者可以找到上帝。但是在这买卖、拍卖的喧嚷声中,简直就不可能作祷告。那些寻求上帝的人,被在上帝家中的人所阻挡。 

  上帝决不会容许那些阻碍别人敬拜上帝的人为无罪。这种情形在今日仍可能发生,一种苦毒的争辩的精神可能会进入教会,使人不可能敬拜上帝。会众与负有职位的人可能对于他们的是与非,他们的尊严与声誉,他们的实施与步骤过份地关心,以致于到最后没有人能够在这种气氛之下敬拜上帝。甚至上帝的仆人也可能对于强迫会众接受他们的针与做事的方法,比对传福音更为关心,到最后他们的崇拜气氛是那么坏,使实真实的敬拜竟变为不可能了。敬拜上帝与人的争论决不能放在一起。我们要记得,耶稣向那阻碍人们亲近上帝的人,是怎样发怒。 

  (三)还要提到一件事,这段经文是以耶稣在圣殿里医治瞎眼与瘸腿的人为结束。他们还在那里,耶稣并没有把所有的人全部赶走,只有那良心上有罪的人逃避耶稣的怒目,而凡需要祂的人就留下来。 

  耶稣不会使有需要的人空手的回去。要注意的是耶稣的怒气永远不是只有消极的一面,它决不会停止在攻击错误的事上,却时常继续积极地去帮助那需要的人。一个真正伟大的人,他的怒与爱常常合并在一起。对于剥削单纯者,阻碍追求者的人有怒;对于大有需要的人有爱。忿怒毁减的力量,必须常与爱心医治的力量携手并行。 

  内心单纯者的知识(廿一 15-17 ) 

  有些学者在这段经文中发生困难,说在圣殿的院子里有孩子是很不可能的一件事,即使有孩子,圣殿的警察也会对于这些呼喊的孩子们加以迅速有效的处理。在这段故事以前,路加曾叙述门徒如何向耶稣欢声呼喊,有权势的人如何想要制止他们(路十九 39-40 )。拉比的门徒常被作他的孩子。又如我们在约翰所写的书信中看见使用:‘我的小子’。所以有人解释说,路加与马太是记载同一件事,实际上小孩子就是耶稣的门徒,并不是真正的孩子。 

  这样的解释是不需要的。马太引用诗篇八篇二节,很清楚的显明他的头脑中所想到的,是真正的小孩。无论如何,那日在圣殿的院内发生了前所未有的事。并不是每天都有做生意买卖的人、兑换银钱的人被撵走,也不是每天有瞎子、瘸子得到医治。小孩子们在平时要如此欢呼也许是一件不可能的事,但这不是一个平凡的日子。 

  当我们按照这故事所说的来接受,并再一次听到小孩子们清脆悦耳赞美的声音,也使我们看到一个重要的事实。有的真理只有心灵单纯的人才能够看见,在聪明、有学问、固守世故的人面前,反而被隐藏起来。许多时候小孩子比最智彗的人,更加接近天堂。 

  据说伟大的雕塑家狄伐尔生( Thorwaldsen )有一次雕刻一尊耶稣像。他盼望凡看到这塑像的人,内心能够引起正确的反应。他带了一个小孩子来,要他看这尊塑像,问他说:‘你认为这是谁?’那孩子看了以后回答说:‘这是一位伟人。’狄伐尔生知道他这次失败了,因此他把第一尊塑像刮掉,再重头做起。完成以后他又去找那个小孩,要他再看,并且问他说:‘你认为这是谁?’孩子征笑回答说:‘这就是那位说“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的耶稣。’于是狄代尔生知道他这一次终于成功了。他把他的塑像,于在孩子的眼光中作试验。 

  这并不是一个坏的试验。麦克唐纳有一次曾说,如果孩子不敢在某人的门口,或花园的门口玩耍,那人所信仰的基督教是没有价值的。如果一个孩子认为某人是好人,这人多半是一个好人;如果孩子看到一个人就畏缩不前,他可能是一个伟人,可是他一定不会像基督。拜里( Barrie )在某处画了一幅图画,一位母亲在晚上把她的孩子于在床上,在他快睡的时候俯视他,从她的眼睛和心灵中流露出这无声的问句:‘我的儿啊!我今天做得可好?’凡是经得起孩子清楚的凝视与孩子单纯考验的良善,才是真正的良善。这样看来,学者盲目不见耶稣,孩子却认识耶稣,倒是一件很自然的事。 

  无花果树的道路(廿一 18-22 ) 

  有些诚实的圣经读者会认为,本段经文也许是新约圣经中最难于令人舒服的经节。如果完全按照逐句来接受它,我们所见的这个行动,会使我们对于耶稣的观念发生动摇。所以我们在接近这段经文的时候,一定要存发现其中蕴藏真理的盼望,而且鼓起勇气去彻底的思想。 

  首先要注意的,马可福音在十一章十二至十四节,二十章廿一节,也记载了这个故事。但与这里的记载有不同之处。马太的记载是说无花果树的枯干是即时的,马上就发生。中文译本说:‘那无花果树就立刻枯干了。’希腊字是 parachrema ,即立刻的意思。另一方面,在马可的故事记载中,当时那棵树并没有什么两样,只是到了第二天早上,他们在同一条路经过的时候,门徒看到那棵树已经枯干了。由于这故事两种记述的存在,显然一定曾有某些发展,因为马可是最早的一本福音,它的记述一定与真正的史实较为接近。 

  为了要了解这个故事,我们首先必须明白无花果树生长和结果的习性。在巴勒斯坦所有的树木中,无花果树最受人的喜爱。应许之地的图画乃是:‘那地有小麦、大麦、葡萄树、无花果树……’(申八 8 )。探子为显示该地的富庶,带回来的一部分宝藏,是石榴与无花果(民十三 23 )。旧约的许多地方,那幅象征和平与繁荣的图画,通常都是说到了时候,每一个人将坐在自己的葡萄树与无花果树底下(王上四 25 ,弥四 4 ,亚三 10 )。描绘上帝震怒的图画,就是击打并毁坏无花果树的日子(诗一○五 33 ,耶八 13 ,何二 12 )。无花果树乃是丰富、和平与繁荣的象征。 

  这树的本身十分俊美,树干直径可达三尺,高度可达十五尺到二十尺之间,浓密的树枝可以扩展到二十五至三十尺,因此极富有遮荫的价值。在居比路的农舍门口都有无花果树,游客脱哀斯催姆( Tristram )述说他如何经常在无花果树下得到荫蔽,在最炎热的日子寻到阴沾。无花果树普通是栽在井旁作为遮荫,像这样一处地方既有遮阴又有井水。一个人默想与祈祷的私室,常有无花果树的遮荫,这也是拿但业希奇耶稣竟会注意到他站在无花果树下的原因(约一 48 )。 

  无花果树结果子的习性与我们所研究的这件事颇有关连,惟独无花果树一年结两次果子。第一次是长在旧的树木上,一年之初在树枝的尽头出现小小绿色的苞蕾,被称为 Paggim ,它们以后就变成了无花果,这些萌芽的果实产生在四月,可是很不好吃。然后叶子与花朵一点一点的伸展出来,无花果树最令人希奇的就是长满的果实,长满的叶子,和长满的花朵中都在同一时候出现。时间是在六月。无花果树不会在四月结果子,这个时间还太早。这整个的过程又在新的树木上重演一遍,第二次的收成是在九月。 

  这件事最令人希奇的有两方面,第一,它说在四月里有一棵无花果树长满了叶子,耶稣那时候是在耶路撒冷过逾越节,逾越节是在 四月十五日 ,这件事发生在逾越节一周以前。第二方面也十分明显,耶稣竟在不可能结出无花果的树上找无花果。这是马可看出来的,他很清楚的说:‘因为不是收无花果的时候。’(可十一 13 ) 

  这故事的困难不是在于它的可能性,而是在于它的 道德性 。这困难是双方面的;第一,我们看到耶稣竟指责一棵无花果树,因为它没有做它不能做的事。这种树决不能在四月的第二个礼拜结果子,然而我们看到耶稣毁灭它,因为它没有做它不可能做的事。其次,我们看到耶稣为了祂自己,使用神迹的能力。这是祂以往在旷野的试探中,下定了决心决不肯做的事。祂决不肯把石头变饼藉以满足祂自己的饥饿,祂决不会自私的使用祂的能力。最明显的事实就是
──马太福音第21章如果我们从书上念到任何其他的人,为了一颗无花果树在四月里不结果子而咒诅这棵树,我们一定会说这个人因失望而产生一种意气用事的坏脾气。这在耶稣简直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所以必定会有某种解释,这解释是什么呢? 

  有人找出解释如下:在路加福音有无花果树不结果子的比喻,管园的两次为它请求宽免,接受了两次的宽免与延迟以后,到最后仍不结果子就被砍掉了(路十三 6-9 )。希奇的是路加虽有无花果树不结果的比喻,却没有无花果树枯干之事的记载。马太和马可均有无花果树枯干的事,却没有无花果树不结果的比喻。如此看来,似乎福音书的作者认为,如果他们包括了这一段就无须包括那一段。因此有人建议无花果树不结果的比喻被人误解,转变成一件真实的事件,其实应当是一个比喻。某种混乱使人把耶稣所讲的故事,转变为耶稣所采取的行为。这也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不过我们认为必须要从别处找出它真正的解释来,现在我们一定要继续把它找出来。 

  不履行承诺(廿一 18-22 )(续) 

  我们在研究耶稣进入耶路撒冷的故事中,看到先知们常常利用象征性的动作;当他们认为言语说得不够透彻的时候,就做出某种戏剧化的动作把教训弄个清楚。现在我们假定这类似的象征性的行动是蕴藏在这个故事之中。 

  我们假定耶稣是往耶路撒冷的途中,在路旁看到了一棵长满了叶子的无花果树。如果树上有果子,他摘下来是完全合法的,犹太人的律法准许如此行(申廿三 24-25 )。汤姆逊在圣地与圣书中告诉我们,就是现代路旁的无花果还是可以公开摘取。耶稣走到无花果树前,早已经知道上面不会有果子,也知道这棵无花果树本身有某种根本的毛病。以下两者之一可能发生:这无花果树可能恢复到野生的状态,正如玫瑰转变成野致瑰一般。这种情形有时的确发生。或者这棵无花果树患了什么病,在四月初竟长满了叶子,一定是一棵有病的树,于是耶稣望它说:‘这棵树将永不结果,这棵树一定会枯干。’这是一个内行人所说的话;因祂曾与自然同居。果然到了第二天就很清楚地证实了耶稣的专家眼光的判断完全不错。 

  如果这是一种象征性的行动,一定是要教导某种教训。那么它所要教导的是什么呢?它要教导与犹太国
──马太福音第21章耶稣正与它迎面冲突
──马太福音第21章有关的两件事。 

  (一)这象征性的行动教导我们‘无用招灾’。是生命的律。凡是无用的东西,就是正在被排除之中,任何东西或任何人,其存在的价值是以它能否实现创造的目的为判断标准。这无花果树是无用的,因此它遭毁灭了。 

  以色列民族的存在是为了一个原因,也是惟一的原因
──马太福音第21章上帝的儿子、上帝的受膏者,可以从他们中间来到世间。祂已经来了,这个民族反而不认识祂,不但如此,他们还要把祂钉死在十字架上。这个民族既然失去了欢迎上帝儿子的功能,因此这个民族必要败亡。不实行上帝的目的,自然会招致不幸。每一个在世界上的人,都是以是否有用的标准受审判。一个人即使没有盼望地躺在床上。他仍可藉忍耐的楴榜样和祷告产生极大的效用。无论什么人都不必是一个无用的人,凡是无用的人正是向不幸前进。 

  (二)这件事教导我们:‘不履行承诺就要被定罪。’这棵树有叶子,那些叶子就是宣称会有无花果,可是树上却没有无花果,它的宣称就是虚假的,只是一张空头支票而已,因此它注定毁灭。犹太民族承认对上帝的信仰,但实际上他们却要流上帝儿子的血,因此非要定他们的罪不可。 

  应承了却不实行,不但给犹太人受咒诅;它也曾经给教会受许多的咒诅。伯勒郝斯( G. T. Bellhouse )从甘地的自传中引证了一个惊人的例子;当他早年在南非的时候,在披雷多里亚( Pretoria ),甘地实在登门求教过基督教,他有好几个礼拜天去参加一个基督教会,可是他说:‘那些会众并没有使我留下特别虔诚的印象,他们并不是以虔诚心灵来聚集。按他们的表现,只是一属世的人到教会去找一点娱乐,并履行一种习惯而已。’因此他下结论说:在其督教中没有什么是他现在所没有的
──马太福音第21章甘地终于从教会中失丧了,这对于印度和世界,造成一个无可弥补的损失。 

  应承却不实行是我们所有的人多少会沾染一点的罪行。它对于教会造成了数的伤害,它的命运就是灾难,因为它所产生的信仰除了枯干以外,什么别的事也不会做。 

  我们很可能相信耶稣用这种病态不结果的无花果树的功课,教训犹太人,也教训我们:‘无用招灾。’,‘应承却不实行注定要灭亡’。这的确就是这故事所表明的意思,因为我们决不会想到耶稣在不可能结果子的季节,真正地去埋怨一棵不结果子的无花果树。 

  祷告的原动力(廿一 18-22 )(续) 

  这段经文末了有耶稣论及祷告的原动力的一些话。我们对于这番话必须要有正确的了解,一旦有了误解,徒增伤怀而已;若有正确的了解,能带来能力。 

  耶稣在其中肯定了两件事,祂说祷告能够移山,祂又说我们只要凭信心祈求就必定能够得。这些应许的意义十分清楚地不是按照自然的法则与字义来解释。无论是耶稣自己或任何人,都从来没有藉祷告的言词,移过一座地理位置确定的山。有许许多多人曾为某事的发生或不发生,某东西的赐予,或某人的免予死亡,以热烈的信心祈求,这些祷告实际上并没有得到答覆。那么耶稣对于我们祷告的应许,究竟是什么呢? 

  (一)耶稣应许祈祷会赐给我们 实行的能力 。祷告决不是一条方便的出路,祷告决不是单单把事情推卸给上帝,希望祂会替我们把事情做好。 祷告是能力 。祷告并不是求上帝做某件事,而是请求上帝使我们藉祂的能力自己来做这件事。祷告并不是采取一条捷径,祷告是接受能力可以走上艰难的道路。祷告是赐给我们力量,使我们藉上帝的帮助,自己担负并移掉困难之山的一条渠道。如果祷告只是别人替我们做事的方法,祷告对我们的害处就太大了,因为它的结果会使我们软弱、懒惰、没有效率。我们藉祷告接受能力,自己去做事。因此没有人可以在祷告以后坐在那里等候;他必须在祷告以后,就起来工作。他一定会发现,每当他祷告定了再工作的时候,有一股新的动力进入他的生命。其实在上帝凡事都能,在上帝不可能的会变为可能。 

  (二)祷告是 能够接受的能力 ,而且在接受中 加以转变 。祷告并不是为要救拔我们脱离一种环境,而是给我们能力来接受环境,转变环境。在新约中有两个重要的例子:一个是保罗的例子,他恳切祈求除去他肉体上的刺,以及这根刺在身上的苦楚。他并没有从困境中得到救助,却得力量能够接受,并在这环境中发现上帝的能力在他的软弱上显得完全,而祂的恩典在凡事上都够用。在那样的力量与恩典之中,他不仅接受了环境,而且把它变为荣耀(林后十二 1-10 )。 

  另一例子就是耶稣自己:祂在客西马尼园祈求撤去祂的苦杯,使祂自己可以从苦恼的环境中蒙拯救。祂的请求并没有得到应允,可是在那次的祷告中,祂找到了接受苦境的能力。由于祂的接受,使环境有了转变。十字架的苦楚引领祂进入了复活的荣耀。我们一定要记得,祷告并不是拯救我们脱离某种境遇,而是使我们能够把它征服。祷告并不是逃避某种境遇方法,而是使我们能够勇敢地面对现实。 

  (三)祷告带来 力量忍受 。对我们人性的需要,要以我们人的心和人的软弱来应付,一定有些事会使我们感到无法承受。我们看到某些情况的发展,我们看到某悲剧的产生,几乎到了冷酷不可避免的地步。我们看见某种工作出现,它所要求于我们的,显然比我们所有的更多。在这种时候,我们不免感到这件事情不能够承担。祷告并不是除去悲剧,也不是让我们逃避环境,更不是让我们免除负担,而是叫我们能够忍受那不能忍受的,面对那不能面对的,使我们能超过忍受限度而仍能忍受。 

  我们如果把祷告当作是逃避,只会产生惊慌、苦恼、失望的结局;当我们把祷告当作得胜的道路与属灵的原动力,自然会实现所求的。 

  权宜的无知(廿一 23-27 ) 

  当我们想到耶稣曾做过的这些非常的事,我们对于犹太的权威人士来问祂有什么权利这样做,就不会感到希奇了。他们问祂有什么权柄?是从那里得来的权柄?耶稣在这个时刻并不准备直接回答说,祂的权柄是因为祂是上帝的儿子。这样的回答会加速结局之来临。祂还需要采取一些行动,祂还要给他们一些教导。有时候,必要的等候,比把自己交付给仇敌,引至结局,需要更多的勇气。因为耶稣所作的每一件事情,都必须在上帝所定时间;那最后冲突的时间还没有来到。 

  所以祂用一个自己的问题来还击犹太的权威人士,这个问题把他们放在进退两难的地位上。祂问他们约翰一生的使命是来自天上,或来自人间?是由上帝还是由人所发动的工作?那些到约但河去接受约翰洗礼的人,只是一种人性的冲动?还是接受了上帝的挑战?犹太的权威人士感到进退两难的乃是:如果他们说约翰的工作来自上帝,他们就无法不承认耶稣是弥赛亚,因为约翰为这件事作了肯定而无误的见证。如果上帝藉约翰说话,耶稣就毫无疑问的是上帝所膏的那一位。另一方面,如果这些权威人士公开地否认约翰的工作是从上帝来的,他们就会招致百姓们的忿怒,因为百姓们认为约翰是上帝的传信者。 

  犹太的祭司与长老们静默了片刻,然后他们说出了这最不中用的答覆,他们说:‘我们不知道。’如果曾有人自我定罪,就是他们。他们应当晓得,这是他们的责任。他们都是公会中的会员,而区别真假先知是公会职责的一部分,他们竟说他们不能够区别,显然是陷入羞耻自卑的境地。 

  在这里有一个可怕的警戒,有一种故意假定无知的懦弱。一个看重 权宜 胜过 原则 的人,他首要的问题并不是:‘真理是什么?’而是:‘说什么最安全?’他一次又一次崇拜权宜,将使他有一种懦弱的沉默;他将会不负责任地说:‘我不知道答案。’其实他很知道答案是什么,只是害怕说出来。真正的问题并不是:‘说什么话最安全?’而是:‘什么话是对的?’ 

  故意装作无知,权宜懦弱的沉默是令人羞耻的。如果一个人知道真理,他就有责任把真理说出来,即使天会塌下来也不应有所顾忌。 

  在两个坏儿子中较好的一个(廿一 28-32 ) 

  这个比喻的意思非常的清楚。犹太人的领袖们就是那嘴里说他们要服从上帝,后来并没有如此行的人。税吏和娼妓就是那些说他们要走自己的路,后来又走上帝道路的人。 

  要正确了解这个比喻有一个要点,它并不是真正去称赞什么人。它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两种极不完全之人的图画,但其中有一种人比另一种人较好。这故事中没有一个儿子会带给父亲完全的喜乐,他们都是不够完全的。可是到最后,那个顺服的儿子比较另一个儿子好得多。最理想的儿子,当然是以顺服和尊敬来接受父亲的命令,而且毫无疑问地、完全彻底的把它们实行出来。可是在这比喻中的真理,要比当初说的时候更要深刻得多。 

  这比喻告诉我们,在这个世界之中有两种非常普通的人:第一种人,他们的言论更比他们的实际好很多。他们什么都会答应,他们专在口头上一派忠贞,可是他们的实行跟他们的承诺想去甚达。第二种人,他们是实行比承诺还要好的人。他们自称为强硬、野蛮、顽固的唯物主义者,可是却在暗中行善事,好像羞于提及一般。他们自称为对教会、对宗教不感兴趣,可是他们所过的生活,比许多自称为基督徒更像基督徒。 

  我们都见过这两种人。即那些其实行远不如其承诺的人,以及那些其实行比他们有时的讥诮、甚至背教,更要积极得多的人。这个比喻真正的要点乃是第二种人虽然的确比第一种人要好得多,可是这两种人都不够完全,真正的好人是那其信仰与实行共同存在与互相配合的人。 

  进一步说,这个比喻教导我们,应承决不能代替履行,美言决不能代替善行。那说了要去却没有去的儿子,具备有一切外表上的礼貌。在他的回答中,他称他的父亲为:‘父阿!’表示对他十分地敬重。可是单说不行的礼貌根本就是虚伪的事;真正的礼貌就是顺服,乐意并慷慨的给予。另一方面这比喻教导我们,人很容易藉他行事的方式,轻易地破坏了一件善行,他可能在作一件善事的时候缺少谦和,缺少愉快的气氛。这样就会把整个事情弄糟。我们在这里知道基督徒的生活方式是在于实行,而不是在于承诺;基督徒的标记乃是恩慈与礼貌的顺服。 

  主的葡萄园(廿一 33-46 ) 

  解释一个比喻通常有一个主要的原则,每个比喻只有一个要点,只要把这个要点抓住,其他的细节就无足轻重了。通常要找出每个细节的意义,乃是误将比喻当作豫言。可是这个比喻却不一样,在这个比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有很清楚的含意,大祭司和法利赛人都知道,耶稣是藉这个比喻对他们说话。 

  那些初次听见这比喻的人,都可以发现每一个细节的含意,因为所提到的是人们很熟悉的事情。犹太国是上帝的葡萄园,这是先知们常用的一幅图画:‘万军之耶和华的葡萄园就是以色列家’(赛五 7 )。所谓篱笆乃是指一种稠密有刺的围篱,其所要防止的,既是那要侵害葡萄园的野猪,也是那要进到葡萄园里面来的盗贼。每一座葡萄园都有它自用的压酒池,其中有两只大,是用石头挖空或用砖砌成的,一只比另一只高一些,用一条通渠使与较低的相连。葡萄在较高的中压榨,葡萄汁就流到较低的中。楼有双重的作用,在收割葡萄的时候作为守望台,看守葡萄免得被盗贼窃取,同时也可以作为在葡萄园中工人住宿的地方。 

  葡萄园主的行动是相当正常的。在耶稣的时代,巴勒斯坦是一个多灾多难,少安逸的地方,因此常有园主离开他们的产业,他有兴趣的只是到一定的时候前来收取收获而已,租金可以用三种方式来偿付:可以用金钱付,也可能以某种固定数量的果实,不论收成如何,都可以按一种彼此间同意的比例数收取。 

  园户的行为也不足为奇,在耶稣的时代,巴勒斯坦盛行经济不稳定,工人不满背叛,园户杀害园主的儿子并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我们已经说过,那些听见比喻的人,很容易就会分辨出其中的含意。在我们详细研究这个比喻以前,我们可以先把它们列出如下:葡萄园是以色列国,园主是上帝,园户是以色列的宗教领袖,他们代替上帝谋取国家的利益。不断差来的使者是上帝所差遣的先知,他们常受弃绝与杀害。最后差来儿子,就是耶稣。耶稣在这个生动的故事中,把以色列的历史与命运也同时列述出来。 

  权利和责任(廿一 33-46 )(续) 

  这个比喻告诉了我们许多的事情,可分为以下三方面。 

  (一)其中论到许多有关于上帝的事: 

  (甲)它告诉我们上帝对人的 信任 。园主把葡萄园交在园户的手中,他并没有站在旁边,像警察那样地监视他们。他走开了,留下他们在工作。上帝也完全信任人,给予他们工作。我们所接受的每一件工作,都是上帝交给我们去做的。 

  (乙)它告诉我们上帝的 忍耐 。主人差遣了一位又一位的使者。祂并没有在一位使者受虐待或侮辱之后,马上来一个报复,祂给园户一次又一次的机会来回应祂的要求。上帝对人的一切罪孽表现忍耐,并没有把他们丢弃。 

  (丙)它告诉我们上帝的 审判 。到最后葡萄园的主人把葡萄园收回来给了别人。上帝最严厉的审判,就是祂从我们手中,拿走祂要我们做的工作。一个人一旦在上帝面前无用,就是堕落到最卑下的地步。 

  (二)它告诉我们许多关于人的事: 

  (甲)它告诉我们人的 持权 。葡萄园里设置了一切需用的东西
──马太福音第21章篱笆、压酒池、楼
──马太福音第21章使园户的工作得到便利,也使他们能把葡萄园管理得很完善。上帝不但给我们一件工作做,祂也给我们作事的工具。 

  (乙)它告诉我们人的 自由 。主人让园户随心所欲地做他们的工作。上帝并不是残暴的工头,祂好像一位有智慧的司令官,分配了任务,然后让人去执行。 

  (丙)它告诉我们人的 责任 。所有的人都会有算总账的一天,对上帝交托我们去作的工作,我们用什么方式实行出来,是我们所当负的责任。 

  (丁)它告诉我们人 犯罪是故意的 。这比喻中的园户向主人使用故意背叛与不顺服的策略。犯罪就是故意与上帝作对,明明知道上帝要我们走的是什么路,却故意走我们自己的路。 

  (三)它告诉我们许多有关于耶稣的事: 

  (甲) 它告诉我们耶稣的自称 。在这比喻中很清楚地表明,耶稣祂自己摆在先知以上。那些在祂以前来的是上帝的使者,没有人能够否认他们的这份光荣,可是他们只是仆人,祂自己却是儿子。这个比喻包含耶稣的一个最清楚的自称,祂是独一,跟以往的伟大的先知是不同的。 

  (乙)它告诉我们 耶稣的牺牲 。这比喻很清楚地显示,耶稣深知祂面前的道路。在这个比喻之中,恶人的手杀害了园主的儿子。耶稣对祂前面的遭遇从未存有丝毫的疑惑。祂的死,并不是由于别人的强迫,而是祂甘心乐意去接受的。 

  石头的象征(廿一 33-46 )(续) 

  这个比喻是以石头的图画作为终结。这里有两幅图画。 

  (一)第一幅图画十分清楚,是一幅匠人所弃的一块石头,后来竟成为整个建筑物中最重要的石头。这是从诗篇一一八篇廿二节而来的:‘匠人所弃的石头,已成了房角的头块石头。’诗人当初的意思是把它当作以色列百姓的一幅图画。以色列百姓原是受藐视与弃绝的,犹太人为世人所恨恶,他们曾经做过许多国家的奴隶仆役,可是这被万民所弃的百姓,竟是上帝的选民。 

  人也许抵挡耶稣,拒绝耶稣,并且想要除灭祂,可是他们终必发现他们所弃绝的基督乃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物。罗马皇帝犹利安( Julian )想要倒拨钟表的时间,他想要除灭基督教,把异邦古老的偶像带回来。他失败了,完全失败了,完全失败了,到最后剧作家竟使他说:‘把基督从最高的神龛中拿走,并不是我所能做到的。’在十字架上的这个人,已经成为普世的审判者与君王。 

  (二)第二幅石头的图画在四十四节,是一块石头掉在一个人身上,使他跌碎的图画。如果这石头掉在谁身上,必要把他砸得稀烂。这是一幅混合的图画,交织了三幅旧约中有关于石头的图画。第一幅是在以赛亚书八章十四至十五节:‘祂必作为圣所,却向以色列家作绊脚的石头,跌人的磐石;向耶路撒冷的居民,作为圈套和网罗。许多人必在耳上绊脚跌倒,而且跌碎,并陷入网罗被缠住。’第二幅是在以赛亚书廿八章十六节:‘看哪!我在锡安放一块石头,作为根基,是试验过的石头,是稳固根基,宝贵的房角石。’第三幅是在但以理书二章卅四节,四十四至四十五节,这是一幅奇异的图面,描绘有一块不是人手所凿的石头,把上帝的仇敌砸得粉碎。 

  旧约之中这些石头的图画,构成了这个观念的背景,并都在耶稣基督的身上归结起来。耶稣是万物赖以建立的基石,也是联结万物的房角石。拒绝祂的道路,犹如一个人用他的头去冲撞上帝律法的墙壁一样。反抗祂的结局就是破碎了生命。这些图画对我们可能是奇异的,但是对于每一位熟知先知教训的犹太人却是熟悉的。
──马太福音第21章《每日研经丛书》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圣经书卷列表:
更多关于: 圣经旧约   马太福音   耶稣   的人   耶路撒冷   约翰   先知   果树   以色列   权柄   这是   马太   无花   比喻   葡萄园   祭司   上帝   石头   译本   他们的   儿子   修订本   大卫   文理   二一   门徒   果子   犹太   的是   基督   福音   自己的
返回顶部
@c.zyesu.com 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