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林多前书第13章多译本对照查经
和合本林前13:1我若能说万人的方言,并天使的话语,却没有爱,我就成了鸣的锣、响的钹一般。
拼音版林前13:1 Wǒ ruò néng shuō wàn rén de fāngyán, bìng tiānshǐ de huà yǔ què méiyǒu aì, wǒ jiù chéng le wū de luó, xiǎng de bó yìbān.
吕振中林前13:1 假使我用人之卷舌头说话、甚至于用天使的语言来说话,却没有爱,我就成了鸣的锣响的钹一般。
新译本林前13:1 我若能说世人和天使的方言,却没有爱,我就成了鸣的锣、响的钹一样。
现代译林前13:1 我即使会讲人间各种话,甚至於天使的话,要是没有爱,我的话就像吵闹的锣和响亮的钹一样。
当代译林前13:1 纵然我能操世上一切的语言,又能说天使的话,但如果没有爱,我所讲的都是没有意义的话,如同嘈杂的声音而已!
思高本林前13:1 我若能说人间的语言,和能说天使的语言, 但我若没有爱,我就成了个发声的锣,或发响的钹。
文理本林前13:1 我若能言诸国诸天使之言、而无爱、则犹鸣金响钹、
修订本林前13:1 我若能说人间的方言,甚至天使的语言,却没有爱,我就成为鸣的锣、响的钹一般。
KJV 英林前13:1 Though I speak with the tongues of men and of angels, and have not charity, I am become as sounding brass, or a tinkling cymbal.
NIV 英林前13:1 If I speak in the tongues of men and of angels, but have not love, I am only a resounding gong or a clanging cymbal.
和合本林前13:2我若有先知讲道之能,也明白各样的奥秘、各样的知识,而且有全备的信,叫我能够移山,却没有爱,我就算不得什么。
拼音版林前13:2 Wǒ ruò yǒu xiānzhī jiǎng dào zhī néng, ye míngbai gèyàng de àomì, gèyàng de zhīshi. érqie yǒu quánbeì de xìn, jiào wǒ nénggòu yí shān, què méiyǒu aì, wǒ jiù suàn bùdé shénme.
吕振中林前13:2 假使我有神言传讲的才能,又明白一切奥秘、一切知识;假使我有全备的信、能彀移山,却没有爱,我就算不了什么。
新译本林前13:2 我若有先知讲道的恩赐,也明白各样的奥秘,各样的知识;并且有全备的信,叫我能够移山,却没有爱,我就算不得什么。
现代译林前13:2 我即使有讲道的才能,也能够洞悉各种知识、各种奥秘,甚至有坚强的信心能够移山倒海,要是没有爱,就算不了甚麽。
当代译林前13:2 我即使有作先知讲道之能、又明白极深的道理,而且学问渊博,更有足以挪移山岭的信心,却没有爱,我仍然一无是处。
思高本林前13:2 我若有先知之恩,又明白一切奥秘和各种知识;我若有全备的信心,甚至能移山,但我若没有爱,我什麽也不算。
文理本林前13:2 虽能豫言、洞悉诸奥诸智、且有笃实之信、足以移山、若无爱、则我为乌有、
修订本林前13:2 我若有先知讲道的能力,也明白各样的奥秘,各样的知识,而且有齐备的信心,使我能够移山,却没有爱,我就算不了什么。
KJV 英林前13:2 And though I have the gift of prophecy, and understand all mysteries, and all knowledge; and though I have all faith, so that I could remove mountains, and have not charity, I am nothing.
NIV 英林前13:2 If I have the gift of prophecy and can fathom all mysteries and all knowledge, and if I have a faith that can move mountains, but have not love, I am nothing.
和合本林前13:3我若将所有的周济穷人,又舍己身叫人焚烧,却没有爱,仍然与我无益。
拼音版林前13:3 Wǒ ruò jiāng suǒyǒude zhōujì qióngrén, yòu shejǐ shēn jiào rén fùnshāo, què méiyǒu aì, réngrán yǔ wǒ wúyì.
吕振中林前13:3 假使我将一切资财分给人吃;假使我舍弃身体去给人烧(有古卷作『为要自夸』),却没有爱,我就无济于事。
新译本林前13:3 我若把一切所有的分给人,又舍己身被人焚烧,却没有爱,对我仍然毫无益处。
现代译林前13:3 我即使把所有的财产都捐给人,甚至牺牲自己的身体被人焚烧〔有古卷作让人夸赞〕,要是没有爱,我所做的仍然没有益处。
当代译林前13:3 就算我散尽资财,救济穷人;或者肯舍己捐躯,任人焚烧,但没有爱,仍是毫无价值!
思高本林前13:3 我若把我所有的财产全施舍了,我若舍身投火被焚;但我若没有爱,为我毫无益处。
文理本林前13:3 虽罄所有以施济、又舍身被焚、若无爱、则于我无益、
修订本林前13:3 我若将所有的财产救济穷人,又牺牲自己的身体让人夸赞,却没有爱,仍然对我无益。
KJV 英林前13:3 And though I bestow all my goods to feed the poor, and though I give my body to be burned, and have not charity, it profiteth me nothing.
NIV 英林前13:3 If I give all I possess to the poor and surrender my body to the flames, but have not love, I gain nothing.
和合本林前13:4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
拼音版林前13:4 Aì shì héng jiǔ rennaì, yòu yǒu ēncí. aì shì bú jídù. aì shì bú zì kuā. bú zhāngkuáng.
吕振中林前13:4 爱、是恒久忍耐,满有慈惠;爱、不妒忌;爱、不夸张,不自吹自大,
新译本林前13:4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不自夸,不张狂;
现代译林前13:4 爱是坚忍的,仁慈的;有爱就不嫉妒,不自夸,不骄傲,
当代译林前13:4 爱是恒久忍耐,又以慈悲为怀。爱是心中永远不存嫉妒,不自吹自擂,不夸张狂妄,
思高本林前13:4 爱是含忍的,爱是慈祥的,爱不嫉妒,不夸张,不自大,
文理本林前13:4 夫爱则宽忍、慈惠、不妒、不夸、不炫、
修订本林前13:4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
KJV 英林前13:4 Charity suffereth long, and is kind; charity envieth not; charity vaunteth not itself, is not puffed up,
NIV 英林前13:4 Love is patient, love is kind. It does not envy, it does not boast, it is not proud.
和合本林前13:5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
拼音版林前13:5 Bú zuò haì xiū de shì. bú qiú zìjǐ de yìchu. bú qīngyì fānù. bú jìsuàn rén de e.
吕振中林前13:5 不作合礼的事,不迳求自己的。不轻易激怒,不计算人的恶,
新译本林前13:5 不作失礼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动怒,不计较人的过犯;
现代译林前13:5 不做卤莽的事,不自私,不轻易动怒,不记住别人的过错,
当代译林前13:5 不轻佻无礼,不自私自利,不轻易动怒,不怀怨记恨。
思高本林前13:5 不作无礼的事, 不求己益,不动怒,不图谋恶事,
文理本林前13:5 不妄行、不为己、不暴怒、不念恶、
修订本林前13:5 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
KJV 英林前13:5 Doth not behave itself unseemly, seeketh not her own, is not easily provoked, thinketh no evil;
NIV 英林前13:5 It is not rude, it is not self-seeking, it is not easily angered, it keeps no record of wrongs.
拼音版林前13:6 Bú xǐhuan bú yì. zhǐ xǐhuan zhēnlǐ.
吕振中林前13:6 不喜欢不义,只赞许真实;
新译本林前13:6 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
现代译林前13:6 不喜欢不义,只喜爱真理。
当代译林前13:6 爱又使人憎恶邪恶的事,喜爱正义和真理。
思高本林前13:6 不以不义为乐,却与真理同乐:
文理本林前13:6 不喜非义、而喜真理、
修订本林前13:6 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
KJV 英林前13:6 Rejoiceth not in iniquity, but rejoiceth in the truth;
NIV 英林前13:6 Love does not delight in evil but rejoices with the truth.
拼音版林前13:7 Fán shì bāoróng. fán shì xiāngxìn. fán shì pànwàng. fán shì rennaì.
吕振中林前13:7 凡事忍受(或译∶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坚忍。
新译本林前13:7 爱是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现代译林前13:7 爱能包容一切,对一切有信心,对一切有盼望,能忍受一切。
当代译林前13:7 爱也是对人凡事宽恕,凡事信任,凡事寄望,凡事容忍。
思高本林前13:7 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文理本林前13:7 悉容、悉信、悉望、悉忍、
修订本林前13:7 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KJV 英林前13:7 Beareth all things, believeth all things, hopeth all things, endureth all things.
NIV 英林前13:7 It always protects, always trusts, always hopes, always perseveres.
和合本林前13:8爱是永不止息。先知讲道之能,终必归于无有;说方言之能,终必停止;知识也终必归于无有。
拼音版林前13:8 Aì shì yǒng bú zhǐxī. xiānzhī jiǎng dào zhī néng, zhōng bì guīyú wú yǒu. shuō fāngyán zhī néng, zhōng bì tíng zhǐ, zhīshi ye zhōng bì guīyú wú yǒu.
吕振中林前13:8 爱、永不废堕(或译∶消失);神言传讲的才呢、必废掉;卷舌头说话呢、必止息;知识呢、必废掉。
新译本林前13:8 爱是永存不息的。先知的讲道终必过去,方言终必停止,知识终必消失。
现代译林前13:8 爱是永恒的。讲道的才能是暂时的;讲灵语的恩赐总有一天会终止;知识也会成为过去。
当代译林前13:8 爱是永恒不息的。先知的讲道,终会过去。说“方言”的恩赐,也会停止。学问也将变为无用。
思高本林前13:8 爱永存不朽,而先知之恩,终必消失;语言之恩,终必停止;知识之恩,终必消逝。
文理本林前13:8 惟爱无陨、但豫言将废、方言将止、知识亦将无也、
修订本林前13:8 爱是永不止息。先知讲道之能终必归于无有;说方言之能终必停止;知识也终必归于无有。
KJV 英林前13:8 Charity never faileth: but whether there be prophecies, they shall fail; whether there be tongues, they shall cease; whether there be knowledge, it shall vanish away.
NIV 英林前13:8 Love never fails. But where there are prophecies, they will cease; where there are tongues, they will be stilled; where there is knowledge, it will pass away.
拼音版林前13:9 Wǒmen xiànzaì suǒ zhīdào de yǒu xiàn, xiānzhī suǒ jiǎng de ye yǒu xiàn.
吕振中林前13:9 我们一点一点地知道,一点一点地传讲神言;
新译本林前13:9 因为我们现在所知道的,只是一部分;所讲的道也只是一部分;
现代译林前13:9 因为我们的知识和讲道的恩赐都是有限的。
当代译林前13:9 我们现在所知道的只是片面的,现在所讲的道,也是有限的;
思高本林前13:9 因为我们现在所知道的,只是局部的;我们作先知所讲的,也只是局部的;
文理本林前13:9 今我知识未全、豫言未全、
修订本林前13:9 我们现在所知道的有限,先知所讲的也有限,
KJV 英林前13:9 For we know in part, and we prophesy in part.
NIV 英林前13:9 For we know in part and we prophesy in part,
拼音版林前13:10 Deng nà wánquán de lái dào, zhè yǒu xiàn de bì guīyú wú yǒu le.
吕振中林前13:10 那完全的一来到,这一点一点的就废掉了。
新译本林前13:10 等那完全的来到,这部分的就要过去了。
现代译林前13:10 可是,那完全的一到,有限的就会消失了。
当代译林前13:10 直等那至善完全者来到,这一切局部有限的事,都要消失了。
思高本林前13:10 及至那圆满的一来到,局部的,就必要消逝。
文理本林前13:10 迨全者至、则未全者废矣、
修订本林前13:10 等那完全的来到,这有限的必消逝。
KJV 英林前13:10 But when that which is perfect is come, then that which is in part shall be done away.
NIV 英林前13:10 but when perfection comes, the imperfect disappears.
和合本林前13:11我作孩子的时候,话语像孩子,心思像孩子,意念像孩子;既成了人,就把孩子的事丢弃了。
拼音版林前13:11 Wǒ zuò háizi de shíhou, huà yǔ xiàng háizi, xīn sāi/sī xiàng háizi, yìniàn xiàng háizi. jì chéng le rén, jiù bǎ háizi de shì diūqì le.
吕振中林前13:11 我做婴孩的时候,说话是婴孩,意念是婴孩,理论是婴孩。既长大成人,就把婴孩的事废掉了。
新译本林前13:11 我作孩子的时候,说话像孩子,心思像孩子,想法像孩子,既然长大了,就把孩子的事都丢弃了。
现代译林前13:11 我作孩子的时候,说话像孩子,情感像孩子,想法也像孩子。现在我已长大成人,我把孩子气的事都丢弃了。
当代译林前13:11 我还记得年幼的时候,无论思想、言语和推理,都幼稚得很。到我长大成人,一脱稚气,我就丢弃幼时所喜爱的一切东西了。
思高本林前13:11 当我是孩子的时候,说话像孩子,看事像孩子,思想像孩子;几时我一成了人,就把孩子的事丢弃了。
文理本林前13:11 我为赤子时、所言如赤子、所知如赤子、所思如赤子、既成人、则赤子之事废矣、
修订本林前13:11 我作孩子的时候,说话像孩子,心思像孩子,意念像孩子;既长大成人,就把孩子的事丢弃了。
KJV 英林前13:11 When I was a child, I spake as a child, I understood as a child, I thought as a child: but when I became a man, I put away childish things.
NIV 英林前13:11 When I was a child, I talked like a child, I thought like a child, I reasoned like a child. When I became a man, I put childish ways behind me.
和合本林前13:12我们如今仿佛对着镜子观看,模糊不清(“模糊不清”原文作“如同猜谜”),到那时,就要面对面了。我如今所知道的有限,到那时就全知道,如同主知道我一样。
拼音版林前13:12 Wǒmen rújīn fǎngfú duì zhe jìngzi guānkàn, mó hú bú qīng. ( mó hú bú qīng yuánwén zuò rútóng mí ) dào nàshí, dào nàshí, jiù yào miànduìmiàn le. wǒ rújīn suǒ zhīdào de yǒu xiàn. dào nàshí jiù quán zhīdào, rútóng zhǔ zhīdào wǒ yíyàng.
吕振中林前13:12 我们现在对着镜子(古人的镜子是铜的)观看、在猜谜中;到那时就面对面了。我现在一点一点地认识;到那时就完全认识,如同完全被认识一样。
新译本林前13:12 我们现在是对着镜子观看,模糊不清,到那时就要面对面了。我现在所知道的只是一部分,到那时就完全知道了,好像主完全知道我一样。
现代译林前13:12 我们现在所看见的是间接从镜子里看见的影像,模糊不清,将来就会面对面看得清清楚楚。我现在对上帝的认识不完全,将来就会完全,正像上帝完全认识我一样。
当代译林前13:12 同样,我们今天对主的认识,就像从铜镜看影像一般,若隐若现,模糊不清,真是极之肤浅。主来到之后,我们就要面对面地看见他了。关於他的事情,我们也就会知道得一清二楚,如同他认识我们一样。
思高本林前13:12 我们现在是藉着镜子观看,模糊不清,到那时,就要面对面的观看了。我现在所认识的,只是局部的,那时我就要全认清了,如同我全被认清一样。
文理本林前13:12 今我侪由镜而观、茫然也、后则晤面、今我知未全、后必深知、如我之见知然、
修订本林前13:12 我们现在是对着镜子观看,模糊不清;到那时,就要面对面了。我如今所认识的有限,到那时就全认识,如同主认识我一样。
KJV 英林前13:12 For now we see through a glass, darkly; but then face to face: now I know in part; but then shall I know even as also I am known.
NIV 英林前13:12 Now we see but a poor reflection as in a mirror; then we shall see face to face. Now I know in part; then I shall know fully, even as I am fully known.
和合本林前13:13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爱;这三样,其中最大的是爱。
拼音版林前13:13 Rújīn cháng cún de yǒu xìn, yǒu wàng, yǒu aì, zhè sān yàng, qízhōng zuì dà de shì aì.
吕振中林前13:13 如今长存着信、望、爱、这三样∶其中最大的就是爱。
新译本林前13:13 现在常存的有信、望、爱这三样,其中最大的是爱。
现代译林前13:13 然而,信心、盼望,和爱这叁样是永存的,而其中最重要的是爱。
当代译林前13:13 “信、望、爱”这叁件事,都是永存不朽的。而最伟大的,仍然是爱。
思高本林前13:13 现今存在的,有信、望、爱这叁样,但其中最大的是爱。
文理本林前13:13 今所存者、信也、望也、爱也、三者之中、惟爱为大、
修订本林前13:13 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爱这三样,其中最大的是爱。
KJV 英林前13:13 And now abideth faith, hope, charity, these three; but the greatest of these is charity.
NIV 英林前13:13 And now these three remain: faith, hope and love. But the greatest of these is love.
哥林多前书第13章-灵修版圣经注释
哥林多前书第十三章 林前 13-14 章 > 什么是爱?寻寻觅觅找不到;如何实践爱?今人尚在努力学,你找到、学好了没有?13-14 章 在第 12 章,保罗清楚地说明哥林多教会在使用恩赐时缺乏爱。在第 13 章他解释爱的真谛。然后在第 14 章指出如何实践爱。在教会中,爱比任何恩赐都更重要。倘若缺少了爱,再大的信心和行异能的能力都算不得什么。是爱使我们的行动和恩赐变得有意义。虽然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恩赐,但人人却都可以拥有爱。
林前 13:4-7> 我爱人,也愿被爱,不望回报的爱,在哪儿?
13:4-7 我们所处的社会,常常把爱与欲混淆。与欲念不同,神的爱是向外的,是为别人的好处的,而非向内为自己的。爱是不自私的。这样的爱并不是自然而有的。只有神帮助我们剔除欲念和本性,我们才可以不计回报地爱别人。我们愈像基督,就愈能爱别人。
林前 13:10> 其实神可以不给我们恩赐,没有也没关系,为何要赐下?
13:10 神赐我们恩赐,为要我们建立、服事及巩固别的信徒。恩赐是为教会而设的。在永恒的国度里,我们会变得完全,并将在神的面前;到那时一切的恩赐都没有用处了,因此它们都将归于无有。
林前 13:12> 有天我将见主面,今天的问题就不用怕了,为什么?是因……
13:12 保罗略略提及将来,让我们盼望有一日当我们与神面对面时,都会变得完全。这个真理可以增强我们的信心
──哥林多前书第13章今日我们虽然没有一切问题的答案,但将来我们会有。有一日我们会亲眼见到基督,并且能够从神的角度来看一切。
林前 13:13> 关心,行善,事奉,皆好啊;但若没有爱,就都
──哥林多前书第13章只是我的爱何等的自私,我的爱……
13:13 由于哥林多城道德败坏,因此爱已成为混乱、含意不清的术语。今日人们仍然不明白爱的真义。爱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操,是神的属性之一(参约壹 4:8 )。爱促使我们无私地服事别人,信心是神的信息的基础和内容,盼望是我们生活的中心和态度,而爱则是行动。当信心与盼望都并存时,你便可以真正地爱别人,因为你已知道神如何爱你。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哥林多前书第13章-丁道尔圣经注释
讲道材料 哥林多前书第十三章3 爱之颂(十三 1 ~ 13 )
保罗说“最妙的道”,就是爱之道,展开了一篇超卓独特的经文,又优美又有力。 Adolf Harnack 说这一章是保罗笔下“最伟大,最强有力,最深入的一章”( Robertson 和 Plummer 引用)。这话大概没有什么人敢置评的了。有人以为这一章是离题的话,其实不然,乃是“保罗论证中必须的一段”(布鲁斯, p.117 )。他还未说完“恩赐”这题目,下面一章还有话继续说,不过论述的焦点是爱,不是“恩赐”该怎样使用。
有的译本将 agape{ 译作“ charity ”( AV ,诺克斯),这乃是从威克里夫( Wycliffe )得来的,取自《武加大》( Vulgate )的 caritas 。我们相信“爱”是更佳译法,这是不容置疑的。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耶柔米( Jerome )用 caritas ,因为拉丁文中的 amor 这种爱,并不是新约中 agape{ 的意思。 agape{ 这希腊字在新约之前,并不常用(在七十士译本有二十次,另外在别的着作如 The Epistles to Aristeas 也有几次出现)。但是后来基督徒用了这个字,成为爱的特用字眼(在新约中出现一百一十六次,其中七十五次是保罗用的)。新约之前,爱最崇高的解说,就是完美的,至善的;但信徒却从十字架,看见这完美至善的爱,爱所有完全不配受的人。这爱是从神而来,祂就是爱,倾倒在人身上,不管他配不配受。这爱发源自施者的本性,而不是由于被爱的有可爱之处。基督徒仍作罪人的时候,经历了神对他的爱(罗五 8 ),就被这经历改变了。如今他们看人,是基督为他们死的人,是神爱的对象,因此也成为属神的人爱的对象。这样,他实行这份爱,不求自己的益处,只求对方的益处。使徒在此正是揭露这种爱 53 。
1. 保罗一开始用些假设的例子(他用第一人称,可能表示他也对自己说)。 万人的方言,并天使的话语 ,自然是指“方言”的恩赐了,不过,语句是一般性的,可以包括任何语言(参 JB “人与天使的伶俐口舌”)。天地任何语言,也无法与爱的行动比较。人很容易着迷于流利的应对,被花言巧语吸引,而忽略了最重要的。人若只会说不会做,就等于声音的虚无。 鸣的锣 其实是“鸣的铜”(哥林多以铜见着 54 )。“铜”可指铜这金属,或铜制的物品。这里显然指响声大的东西,锣大概是贴切的(有人却认为是喇叭)。 锣 固然响声够大,但别无他用。 响的钹 也是一样;声音响,却相当尖硬。两者都只有“声音,没有音调”( Thrall )。“方言”的恩赐也有声音,但若没有翻译,就没有意义。在哥林多这地方,那些随从丢尼修( Dionysius ,原为古希腊 Syracuse 之 暴 君
──哥林多前书第13章编注)或西培利教( Cybele 古时小亚细亚人民所崇奉之大神母
──哥林多前书第13章编注)的人,常用锣钹,对它们的响声必然十分熟悉。腓立斯的译法,似乎正是这意念:“我若有人和天使的口才,能用口舌挑动人,正如喇叭的号召力,钹的刺耳,但若没有爱,就一事无成”。天地最佳言词,没有了爱,只是声音而已。
2. 保罗从“方言”,转移到知识上去,这也是哥林多人十分重视的观念。刚才他把 先知讲道之能 (见十二 10 )列在使徒之后,为第二位(十二 28 );因此没有人能指责他轻视这项恩赐了。不过,先知讲道而没有爱,等于无有。 各样的奥秘 (见二七 7 )和 各样的知识 ,指从人从神来的智慧总和,包括了人自己积存的知识( gno{sis , 知识 ,意思有时接近我们说的“科学”),也包括只从启示才可知的知识。 奥秘 则指人凭自己根本无法测透的事,惟有神主动揭露出来,人才可以晓得。信心当然是基督徒基本的品质,但这字眼也可以指圣灵特赐的恩赐(十二 9 ),这里显然是指后者。这信心能行神迹(参可十一 22 以下)。保罗把“全备”( all )放在信心前面(参 RSV );表示包括信心最广最深的程度。哥林多人显然以为具备某些恩赐的人,是极有身分的重要人物。但保罗直截地指出,即或有最大的恩赐,而且全备无缺,若没有爱,不但微不足道;而且简直等于 无有 。他用的字眼非常有力。
3. 保罗从知识及有能力的工作,转移到恩慈奉献的工作。 赒济 译自 pso{mizo{ ,与 pso{mion 相关的动词,就是耶稣把“一点饼”蘸了给犹大的动词(约十三 26 以下)。保罗描述人把自己的财物一点一滴地分给人( JB ,“ piece by piece ”),分给许多许多人。爱德华滋认为这动词表示“每一份施赠,都是那人自己亲手舍出的”(屈梭多模,认为这样做的人是“极之谨慎用心而做的”),不过这也许解释得太过分一点。这动词是简单过去,指一次过完成的事,那人大刀阔斧地一下子变卖一切,施舍出去。试想,一个人能慷慨到自己不名一文的地步,而竟然完全没有爱,实在值得深思。希腊文中没有 穷人 这含义在其中;这里的重点在施者,不在受惠者。下一句经文注释上大有困难,有的抄本作“舍己身叫人焚烧(如 NIV ),有的却作舍身以致可以自夸” 55 。整面看来,似乎“自夸”更说得通,但舍身叫人焚烧,也是舍身的方法之一。这句叫我们想起焚身的三个青年人(但三 28 ,七十士译本),当然,并不表示他们没有爱。保罗可能心目中有真实的例子,就如 Indian Calanus 在亚力山大面前活活自焚( Strabo 15. 1.68 )。若作“自夸”解的话,可联想起有些人出卖自己做奴隶,把钱换食物供给穷人《革利免一书》五十五 2 。保罗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可以献身自焚,或卖身为奴,这样壮烈的牺牲也可以不出自爱心的。这人可能被某种崇高的理想所推动,或出于自傲等心态。若是这样,他就一无所获。第一世纪的人一般认为慈惠苦行是伟大的功德,保罗却完全排斥这种思想。惟有爱是不可少的,没有了爱,任何东西也不能填补。
4. 保罗已经说过,最高超的恩赐若没有爱,等于无有。如今他从正面看有爱的情况。他说,爱是 忍耐 ( makrothymeo{ ),这动词是“急躁”的相反。是指对人的忍耐,不是对环境(巴克莱)。这观念一般用在神身上(路十八 7 ;彼后三 9 ;名词,罗二 4 ,九 22 等)。因此,这字属于神性的品质,描尽爱的自约。另一方面爱是 恩慈 ( chresteuomai ),这动词在新约唯一出现这一次,在这之前未出现过。有人认为保罗造这个字出来。这动词相连的形容词可译作“ good ”(十五 33 ),或“仁慈”( kind )(弗四 32 )。也许可以说保罗把两方面的意思包含在内了。爱能善待那恶待自己的人;把自己献上服事他人。爱是 不嫉妒 ;这动词偶而用在好的方面(例如十二 31 切慕),不过多半指强烈的嫉妒,或类似的情绪,这里就是指后者。爱不会因人家成功而不悦。爱是 不自夸 ,保罗用一个形像化的字眼,字根按 BAGD 解说,是个“气袋”。 不张狂 见四 6 “自高自大”。末后这两动词叫我们体会,自傲有多种表现的形式,但与爱完全不相称。爱所关注的,是献出自己,不是表现自己。
5. 爱是 不作害羞的事 (英文作 Love is not rude ,爱不会无礼),动词 asche{moneo{ 意思是“不合体统( sche{me )”,包括一切羞耻、卑贱、不合宜的事。这字眼很笼统,意思很广,爱不会做所有不合宜的事。爱是 不求自己的益处 (“不追求自己的东西”),也可以说“不坚持己见”( RSV ),或说“不自私”( GNB )。两者都指自我中心,正是爱的反面。爱 不轻易发怒 ,“不易被触怒”(腓立斯)。当然怒气也有它存在的地位(参弗四 26 ),但那是对恶事的激烈反击,不是为自我权益的自私发泄。巴特( Karl Barth )提醒我们,“别人自以为使用他特有的恩赐时,的确会挑动我们极度不悦……爱并不能改变我们不悦的事实……可是爱可以防止我们‘被触怒’” 参(《教会教义学》( Church Dogmatics , iv, 2 ( T & T. Clark, 1958 ) , p.834 )。爱是 不计算人的恶 。保罗用 logizomai 这动词,意思是计算自己的公义。这字与会计记录有关,把事记下来,算在某人账上。爱不会着意人家的恶行,记下来计算,用来对付他。爱不计算恶事,也不存加害的意念。
6. 人的本性会见人家不幸就感到快意,这是典型的人性(参 Smedes ,“我们很享受眼见恶事时的鄙嫌感受,一旦没有了,反而不高兴” p.78 )。报纸上大部分都是报导灾祸和恶行。报纸就畅销;显然人心中隐然喜欢看恶事的记载。但爱不是这样的,爱不喜欢任何恶事;反之,爱 喜欢真理 ,爱在真理中欢愉;真理受压制时,爱就不快乐了。新约中贯串着极强的道德背景,丝毫没有遮掩隐闭的地方。绝不能以为爱不管道德,它必须在真理抬头的情况下,才可以欢欣。 真理 往往与基督教信仰的核心相提并论(参耶稣说“我就是真理”,约十四 6 ;保罗说“学了耶稣的真理”,弗四 21 )。真理多次用来比对不义(如贴后二 10 、 12 )。这里说的真理,该从多方面的用法去了解。爱喜悦神的真理,福音的真理(参约八 56 )。
7. 这里开始用积极而来比对消极的话。爱 凡事包容 ,动词( stego{ )本意是“掩盖”;引申为“遮闭”,或“掩闭不再理”,因而变成“宽容”的意思。这里可能用的是最初的解法(参彼前四 8 ,虽然动词不同)。爱把人家不顺眼的地方收藏起来,不会公开揭露,让人无情地检视。不过,这里多半指后面的意思(如九 12 ,“忍受”)。爱不容易放弃;它恒常容忍。 凡事相信 ,这品质时常接纳各样不同的遭遇,信任别人好的一面(参莫法特,“常乐于相信积极的一面”)。这不是说爱愚昧无知,而是不会想到最坏的方向去(世人一般是这样的)。爱时常保持不变的信心。爱不会被胡闹哄骗,不过它总留余地给人。 凡事盼望 是向前展望,不是不合理的乐天派,不看现实情况,而是不会视失败为绝路。它有信心相信在神的恩典中,至终必胜利。 凡事忍耐 有种坚持的意味,动词( hypomeno{ )不是默然无奈的忍耐,而是主动的积极的刚毅。就如兵士在战火弥漫之中,不灰心,不屈不挠,仍刚勇地从事。爱不会沉溺昏曚,在任何困境中,仍作大丈夫,持守不移。
8. 爱是恒久的;它 永不止息 ,这动词一般解作“跌倒”。有“崩溃”,“毁灭”的含义。爱绝不会沦落至这地步,“爱情众水不能息灭”(歌八 7 )。接着保罗用哥林多人摧崇备至却终会消失的恩赐,与永恒的爱作对比。 先知讲道 会 停止 ( katargeo{ ;见一 2 )。这是指神透过先知向人传讲的信息,当我们面对神的时候,就不再需要先知,也不用预言了。 方言 也 必停止 ,也是同样的道理。人面对神,就再不需要也没埸合用 方言 来传启示了。 知识 ,苦苦赚取的世间知识,在直接面对神的亮光中,都要过去 归于无有 。这动词 katargeo{ 与用在 先知讲道 的相同,惟 NIV 的译法不同而已。
9 ~ 10. 我们现在所知的有限 (英文作只知一部分),这话显而易见(世上任何实验室都可以证实这话)。我们愈知得多,就愈知道所知有限。 先知所讲的也有限 ( We prophesy in part )这话不易明白。也许是说神并没有启示一切,所以先知神人只能瞥见部分真理。 完全的 ( to teleion )指终极的目标,就是神的计划。到了最后一切实现,一切有限的就 不再有了 ( katargeo{ ;见 8 节)。
11. 这里用人的一生来比喻有限与完全的对照。孩子行事像孩子,那是自然的事,保罗用他自己的经验来作例。 心思 ( phroneo{ )指一般智力活动,不是“感觉”(如 RV 及其他版本)。是智力,不是感情。 意念 ( logizomai )则更进一步,“有计算”(见 5 节)的意思,有筹算推理的概念。孩子不论在说话思想推理,都在孩子的程度。保罗再用成人来作比较,他不是彼得潘( Peter Pan ),不肯长大。他行使成年人的决断力; 把孩子的事丢弃了 ( put …… behind 也是 katargeo{ 这动词;在四节经文中,这个难解的动词已出现了四个不同的含义了!)。保罗并不是说时间过去了,孩子的事就自然会过去;他选用的动词表示,他用决断力把孩子幼稚的态度排除丢弃。动词的时态是完成式,表示他拿定主意结束孩子的事。
12. Reflection 原是“镜子”,这引起不少讨论,有人认为指启示,有人说是魔术师用镜子做把戏,也有人只当作现实的反映。无论如何,这一节的双重对照,的确把有限的与完全的比对得很鲜明。我们现今对神的认识是不完全的,对比将来我们对神的认识会大为不同。第一世纪的镜子是擦亮的金属,哥林多以镜子着称,但很少基督徒花得起一面上等镜子的价钱。这样,他们所照出来的形像就更加不清楚了。不过,无论如何,镜子或多或少总有歪曲的,左右倒转了,所见的只在镜框之内,而且总隔了一层,不直接。所以保罗说模糊不清 en ainigmati ( RSV, “ dimly ”)。这字的名词正式的解释是“谜语”(英文“ enigma ”从此而出)。因此整句话是“在谜语中”,如“不清楚”(参 NEB “我们如今只看见镜子里隐现不明的反照”)。我们今生在世活着,对永恒的事无论怎样透彻,也是不清楚的。接着保罗说,到 那时 就要 面对面 。他没有说明那时是什么时候,也没有说明与谁 \cs9 面对面 。不过两句都很清楚指什么,不必多说。
看见的事物如此,知道的事也一样。地上一切知识都是局部的,这事实保罗已经确定了( 9 节)。与这事实对比之下,将来那完全的知识来临,我们所知的就如主知道我们的一样了。第一个 知道 是 gino{sko{ ,第二个知道他用复合的 epigino{sko{ (“ 主知道我一样 ”也用这字)。用复合的动词通常是表示,人的知识单指向( epi )某一个指定的对象;不过,也可以解作十足完全的知识 56 ,这里的语气似乎是用后面的意思( NIV 加上 fully 就更表达这含义了)。 主知道我 ( I am known ),用的是简单过去时态,也指同样的情况。神认识保罗,并不用日渐增加,渐趋完备;神透彻认识保罗,是完全的知识。
13. 如今 若是指暂时的意思,“说到现今的日子”,那么保罗就是比较现在与未来的情况。可是,这似不大可能。他不是说信望爱在今生一直存在,因为他用来对比的先知讲道及方言等,也是今生存在的。这句话该用逻辑性来看,“如今事态既是这样”,或“如今结论是这样”。保罗用这些永恒的基本准则,来对比今生暂时的东西。 常存 这动词,在希腊文中是单数的。这也许是由于后面跟着的主词是单数,而动词与最接近的主词呼应。但也可能把 这三样 当作合一来看,这意义就更大了。三者合而为一,这三样很明显地与其他事物分别出来,是超乎一切的。别无可比拟。我们从其他新约经文,及早期基督教文献中,也可看见这三样相提并论(罗五 2 ~ 5 ;加五 5 以下;弗一 15 ~ 18 ,四 2 ~ 5 ;西一 4 以下;帖前一 3 ,五 8 ;来六 10 ~ 12 ,十 22 ~ 24 ;彼前一 3 ~ 8 、 21 以下;参《巴拿巴书信》( Barnabas )一 4 ,十一 8 ;坡旅甲( Polycarp )三 2 以下)。可见早期教会把这三样连起来,已是公认的惯例。
信 ,是保罗极侧重的主题。他写过,“并且我如今在肉身活着,是因信神的儿子而活”(加二 20 )。他生活上以信心为主,也成了他教训中的主题,只要稍略看看他的书信便可以晓得。有人以为信心主要是今生的事,在来生就不必要了。可是信心是对神的信靠委身,必当延展至来生。
盼望 在这短短的清单上,竟然占一席位,似乎有点出奇。可是,我们不能没有盼望而生存。一项运动的推行,要抓住人群的心,就不能不把盼望给予投身的人。第一世纪的基督教,总是从受压制的阶层着手得人,就如奴隶、妇女、不容于社会的人,给与他们活生生的盼望。今日的基督徒所存的盼望,往往与世间的乐观主义不相上下,实在是一大损失,并无受益。我们必须体会,新约的 盼望 是极大的永存的事实。盼望与神相连,因祂是“盼望的神”(罗十五 13 )。因此,除非我们以为来生是呆滞单调的天堂,否则必须对盼望的神常存殷切的盼望。
这章最后的字是 爱 ,当然是最贴切的。爱占最崇高的地位。神不须行使信心和盼望,但神必定爱人,而且祂就是爱(约壹四 8 、 16 )。对保罗的比较,我们大可不必过分斟酌,也不必花时间思量爱到底怎样超越信与望(不过 7 节提到信与望都是爱的两种表现,值得留意)。保罗在此并无意把三者排列先后,他乃是针对哥林多人一向崇尚威名,对他们说,“真正要紧的不是‘方言’等等,而是信和望和爱,其中最大的是爱。”
解经者写到这一章,免不了有种笨手笨脚的感觉,在这美妙神圣的经典之作上,涂上了人生的拙劣玷污。其实对所有经文都是这样,不过这一章更甚而已。这样伟大的主题,怎样的注释也不足够。可是,解经者也不能因此推卸责任,必须尽力把这无比的信息对他的感召阐明出来。同时,基督徒也不能推卸责任,必须在生命中活出这信息的能力来。
53 Testament
of Love ( Eerdmans, 1981 ) , pp.239-259 ,我更详细阐释这一章经文。
54 Murphy-O'Connor 引述不少文献,是有关哥林多铜产,可见声誉甚盛。他引用 Pliny the Elder 的话:“哥林多的铜,价值胜于银,甚至几乎胜于金”( SPC ,
p.86 )。还有 On Architecture ,是公元前 27 年出版的 Vitruvius 的作品,其中作者描述戏院中用铜瓶作为失鸣器( SPC ,
pp.75 - 77 )。根据 Vitruvius 说 Mummius 从哥林多取去的铜,正是作此用途。 Murphy-O'Connor 对这事表示怀疑,可是这段经文很有趣,也有可以解明保罗何以用“鸣”( resounding )的锣了。
55 见麦子格, pp.563 以下,有经文的引证,及用“自夸”一义的理由。主张作“焚烧”的,见 R. V. G. Tasker (ed.), The Greek New Testament ( Oxford
and Cambridge ,
1964 ) , p.436 。
56 见 Moulton, Prolegomena p.113 。他把这段经文作此意译:“如今我所获得的知识,顶多也只是局部的,到那时,我就完全学会了,知道了,正如今生神知道我一样。”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哥林多前书第13章-哥林多前书第13章-新旧约圣经辅读注释
哥林多前书第十三章 最妙的道(十三 1 ~ 7 )“恩赐大反而不像与基督相似那样蒙神祝福。”有一天当我们站在我们的主面前时,竟发现祂所关心的,不是我们的成就,而是我们的品格,不是我们做过什么,而是我们曾经是怎样的人。
当然,我们不要蔑视恩赐。保罗告诉我们要去追求恩赐(参十二 31 ),并且要如火挑旺起来(参提后一 6 ),又要好好地加以利用;但若没有爱,它们就像无风的帆、无油的车、无气的车轮一样,不起作用。
什么是爱?保罗从正面、反面和被动三方面来解释。正面来说,它是仁慈、喜欢真理、相信最好的、而且常常充满希望。反面来说,它不会嫉妒、自夸、无礼、自私、轻易发怒和忿怒等。就被动方面来说,它可以包涵别人的侮辱,凡事忍耐而且忍耐到底等。保罗认为持续不断地以这种态度待人,便是爱了。
从保罗对爱的描述,我们可以发觉自己爱心的内涵是多么的肤浅和渺小!然而,这并不是叫我们灰心丧志,乃是要藉此目标来挑战自己,在爱心上不断成长,直至像基督一样舍己。
祈祷 主啊,时常提醒我,让我知道所做的一切,若没有爱便都一钱不值。
──哥林多前书第13章 《新旧约辅读》
世界上最伟大的(十三 8 ~ 13 )
.“爱是永不止息”( 8 ):那就是为什么爱比所有恩赐还大的原因。其他恩赐会过去,而且只是为了短暂的目的,只有爱是永恒的。保罗以人们可以经历的经验来说明
──哥林多前书第13章 其他最好的恩赐,与永远长存的爱比起来,都像玩具一样。
那是否很难明白?因为我们现在像是透过镜子看生命( 12 ),而不是直接看生命本身。惟有当我们在天国里,我们才可以正蓶地看每样事物。
.“其中最大的是爱”( 13 ):“嗨,保罗,你弄错了,最大的肯定是信。你在罗马书五 1 ;以弗所书二 8 和其他经文,曾告诉我们得救是因 信,这样,信不是大过爱吗?”绝对不是,“结果”永远重要过“方法”;信与望只是领我们到基督那里的方法,以致我们能够爱祂,爱才是结果,所以爱是最重要的。
你不能没有信而有爱,但你可以有信而没有爱
──哥林多前书第13章 一种干涩、机械化、理性上的信,甚至魔鬼本身也有这种信(参雅二 19 )。所以爱大过信。
.“爱”也是基督徒生命的特质:基督徒若失去爱心,肯定没有人再把他看作是基督徒。而在这个黑暗的末世里,爱的光芒是由有生命的基督徒发出来的;所以让神的爱来灌满我们吧!
祈祷 主啊,愿我信 ,让我更加爱 ,以致为 舍己。
──哥林多前书第13章 《新旧约辅读》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哥林多前书第13章-圣经串珠版注释
哥林多前书第十三章 1-13 爱的原动力由于爱在运用恩赐中占极重要的地位,保罗在论圣灵恩赐时便加入这段极着名的“爱”章。
1-3 爱的重要性
若没有爱,则没有一样恩赐是有益的。
3 善行也不能离开爱的动机。赒济穷人是保罗所列的恩赐之一(参罗 12:8 )
4-7 爱的面面观
7 “凡事包容 ...... 忍耐”:爱虽不姑息罪恶( 6 ),却使人永不失去信心和盼望,且在任何处境下坚定不移。
8-13 爱的超越性
各种恩赐终有消失的时候,但爱是没有止境的。
10 “等那完全的来到”:指基督第二次再来,世界终结之时。
11 以孩子成长的比喻,说明教会在未达成熟的阶段,需要一些特别的恩赐助其成长。
12 以镜子的比喻表明教会如今对属灵的奥秘了解有限(古代镜子以金属制成,影像往往不清晰)。等到基督再来,“那时就要面到面”,到神的事完全知道了。也就不再需要这些恩赐了。
13 我们在今世需要信、望,但当主再来时,我们既见到信的对象,盼望也已实现,则信与望的意义已经减弱,但爱
──哥林多前书第13章神的特征、神与人关系的维系
──哥林多前书第13章却仍放异彩。
思想问题(第十三章)
1.按 1-3 节 , 8-13 节,何以爱是最重要的呢?
2.试根据 4-7 节,从耶稣的生平事迹证明“耶稣是爱”。在这标准之下,你对人的爱是否完全?
你最需要改进的有那几方面?
──哥林多前书第13章《圣经
──哥林多前书第13章串珠注释本》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哥林多前书第13章-启导本圣经注释
| |
哥林多前书
哥林多前书第十三章
13:1 前章所举圣灵显在基督徒身上的恩赐各有不同,没有一人能全有,有的人完全没有。但比恩赐更重要的是对数所结的果子—爱。保罗在《加拉太书》5:22列举了九种美德,是圣灵住在人里头和信徒成熟的品格的确证;基中爱居九德之首。神藉圣灵将爱浇灌在我们心里(罗5:5),实行在对神与对人的态度上。这是一种翔他人的无私的爱,不是因为别有可爱的品质才爱他,而是象基督钉死架那样,顺从神的旨意而发出的爱(参约壹3:16)。一间教会要是缺乏12章所说的恩赐,还可以勉强生存;要是没有了爱,只有死亡。无论恩赐如何丰富,都不能取代爱的地位。
本节指出一个人即使有说万种人间方言并天使的语言的本领,要是不能用爱来说,只是象异教祭祀用的锣与钹,嘈闹一片,毫无意义。
13:2 先知讲道之能虽高过说方言(14:5),若没有爱也是毫无价值。若是有无穷的知识,又或有耶稣所说的能移山的信心(可11:23),却不能本乎爱心来用,也是白有。
13:3 若将全部财产施舍掉,甚至被焚殉道,若出发点不是爱,在神眼中毫无价值;做的人也一无所得。
13:4-7 这些好的品德,要有爱来浇灌才能发芽生长,是基督的品格的写照,祂为我们立下的好榜样。“忍耐”与“恩慈”是圣灵所结的果子(加5;22)。“自夸”是讲不切实际的空话,“张狂”是自高自大。“不作害羞的事”也译为“不作不合宜或鲁莽的事”,以致自觉惭愧。“不计算人的恶”是说人家对不住自己决不放在心上。
真爱决不会喜欢不义的事,而会热爱真理,爱能包容一切本来无爱心会张扬出去的事,又能凡事从好处想,不断希望,愿意宽恕人,饶恕七十个七次(太18:22)。
13:8 先知讲道之能与说方言的恩赐,以及哥林多人引以自傲的知识,都是短暂的表现,唯有爱永存。
13:9-10 我们现在所知道的若与爱神的人将来会知道的完全启示比较,实在十分有限;到主来的日子,信徒盼望等候的完全实现,这些为今世、为当前的侍奉而预备的恩赐,若和要来的确良完全比较都不得有限的。“那完全的”是什么?这里没有明说,有的解作信徒离世见主,有的解作教会的长成或新约默示的完成。但从12节可以看出,保罗指的是基督再来。
13:11 目前的情况和将来的完美相比,就象儿童的幼稚与大人的成熟相比之下一样。儿童的话语与思想那及昨到成熟了的大人。人长大后便会放弃童稚的言行与想法。哥林多人认为久长的东西,其实是短暂的、幼稚的,因此应该着眼有最高价值的永存的事物。
13:12 保罗又用镜子观物来看实物来比喻现在和将来的知识。古时以铜镜,反照出的人影既模糊又走样;将来可以见到实体,那是何等清楚且完全!在主来的日子,我们对神的认识才有希望象祂认识我们一样完全。
13:13 “信”在这里不是12:9圣灵所赐的恩赐的“信心”,而是人对神救赎恩典的相信。保罗讲到爱的时候,把信与望也包括进来,很可能是引用初期教会常讲的一句话。他对这三者看法是:到了主来的日子,我们所信的已昭然在目(12节;参林后5:7),我们所望的也已实现(参罗8:24),只有爱永不变,反更完全,仍旧是神和祂救赎的儿女行事的基本原则。因此三者中最大的是爱。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哥林多前书第13章-21世纪圣经注释
哥林多前书第十三章 一三 1 一个人就算能说所有的语言,包括世人的和天使的,却没有运用这能力来造就别人;那么,他就不比金属相碰所发生的刺耳响声更有益处、更觉美妙的了。根本没有人能明白的字句,说出来也没有益处,只是折磨神经的喧闹声而已,不能为大家带来任何好处。方言要翻出来,才可以造就别人。就是这样,说话的内容也要能造就人方可。天使的话语大概代表典雅的言语,却并非不为人认识的言语,因为在圣经中,每当天使对人说话时,总是用一般人常用的、容易明白的言语。一三 2 同样地,某人或会从神那里得 超凡的启示。也许他明白从神而来的重大奥秘,就是重要的真理,一直未为人知的,如今却向他显明出来。也许他从神得到的,是用超自然方法授予的大量知识。也许他拥有勇敢无双的信足以移山。但如果他只利用这些奇妙的恩赐来使自己得益,而不是建立基督身子其他肢体,这些恩赐就毫无价值了。拥有恩赐的人也算不得什么,他对别人毫无助益。
一三 3 保罗就算将他所有的赒济穷人,甚至舍己身叫人焚烧;但如果这些英勇的行为不是凭 爱心而作的,那就对他毫无益处了。如果他只是为了引人注目,并享有名声,那么他的善行都 是毫无价值的。
一三 4 有人说:“本章并非爱的专论,却与新约圣经中大部分优秀的篇章一样,与实际的处境有关。”何治指出,哥林多信徒欠缺耐性、不满、善妒、华而不实、自私、失礼、不顾他人的感受和利益、多疑、充满愤恨、吹毛求疵。
因此,使徒保罗就在这里对比出真爱的特质。首先,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恒久忍耐就是在受到挑衅时仍坚忍下去。恩慈就是积极的善,努力缔造别人的利益。爱是不嫉妒别人,却因别人得尊荣而高兴。爱是不自夸,不张狂。爱心知道所拥有的一切都是神所赐的,而人完全没有条件骄傲。甚至连圣灵的恩赐,都是神全权决定如何分配的。所以,不管所得的恩赐是何等引人注目,也不会骄傲,或不可一世。
一三 5 爱是不作害羞的事。如果一个人真正凭爱心行事,他会是个有礼和体恤别人的人。爱是不会自私地求自己的益处,而是关心可以怎样帮助别人。爱是不轻易发怒,而是愿意忍受别人的轻视和侮辱。爱是不计算人的恶,即是不会断定别人动机不善,不去怀疑别人的行动,而是正直的。
一三 6 爱是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人的本性中有些卑鄙的倾向,就是喜欢不义的事,尤其是不义的行为能为自己带来好处。这却不是爱的精神。爱只喜欢真理的胜利。
一三 7 凡事包容的意思,可以指爱是凡事以忍耐面对,或是指爱将别人犯的错失收藏或隐蔽起来。包容一词可以翻成“掩护”。爱不会毫无必要地将别人的过失公开,纵然在必要时会很坚定地对犯事的人施行合神心意的惩罚。
爱是凡事相信,即是对别人的行动和事情尽量作出最善意的解释。爱是凡事盼望,即热切地期望一切事最终会有最好结果。爱是凡事忍耐,即忍受逼迫或恶待。
一三 8 保罗既描绘了实践爱的恩赐者的特性,现在要说出爱的永恒,对比其他恩赐的短暂。爱是永不止息。爱会在永恒里存留下去,我们会继续爱主和彼此相爱。然而,其他恩赐却只有短暂的意义。
本节至 13 节的解释主要有两个。一是传统的观点,认为先知讲道、说方言和知识的恩赐,会在信徒进入永恒时终止。另一观点认为这些恩赐已经终止了,是在圣经正典完成时终止的。为了阐明这两种观点,下文特将本节至 12 节意译出来,分别命题为在永恒里和完成的正典。
在永恒里
爱是永不止息。相反,今世的先知讲道之能,在神的子民归回天家后便止息。现今虽有知识的恩赐,但当我们最终得享荣耀时,知识也就停止了。(当保罗说知识也终必归于无有时,决不是指在天家那里不再有知识。他必定是指知识的恩赐而言,因为到时神的真理将透过超自然的途径传达。)
完成的正典
爱是永不止息。虽然尚有先知讲道之能(在保罗的时代),但当新约圣经的最后一卷完成时,这种直接启示的需要就终止了。说方言之能在保罗的时代仍然有用,但到了圣经的六十六卷书相继完成后,这些异能也必归于无有,因为毋须靠它们来证实使徒与先知的讲道(来二 3 , 4 )。有关神真理的知识,是神赐给使徒和先知的;但当整套的基督教教义一次交付给圣徒后,这也就停止了。
我们,即众使徒,现在所知道的有限(意思是我们仍在接收从神那里直接启示的知识),我们所作的先知讲道也有限(因为我们只能够将所接受的部分的启示表达出来)。
但等那完全的来到,即当新约圣经的最后一卷书完成了,正典圆满编成时,真理片刻局部的启示便会停止,宣扬这真理的工作也终会归于无有。神整全的道既已存在,就不再需要这些局部的启示了。
异能恩赐乃是与教会的孩提时期相关的。恩赐并不幼稚,是圣灵所赐、必要的恩赐。但一旦神整全的启示能够从圣经揭示出来,就不再需要这些异能的恩赐,可以放置一旁了。孩子 47 一词,在这里指一个尚未有充分语言能力的婴孩。
我们如今(使徒时代)仿佛对 镜子观看,模糊不清。我们(众使徒)当中没有任何一人得神完整的启示;各人只是得部分,就像并谜画一样。当圣经的正典完成后,就能除去不清楚的地方,窥其全豹了。如今,我们的知识(即众使徒和先知)有限。然而,当新约圣经最后的一卷完成后,我们的知识便会前所未有地达到更完全更深入的程度了。
一三 9 在今生,我们的知识始终都是有限的,先知讲道也是如此。圣经中有很多事情是我们并不明白的,神权能安排里有不少的奥秘,不是我们能完全了解的。
一三 10 等那完全的来到,即当我们在永恒的世界里达到完全的地步时,有限的知识和有限的先知讲道恩赐便会归于无有了。
一三 11 此生好比孩提时期,我们的说话、心思、意念,都是十分有限和不成熟的。在天上时,好比完全长大的成人。那时,就会把孩子的事丢弃了。
一三 12 只要我们尚在世上,所见的事物都是黯淡不清的,就好像是对 模糊的镜子看一样。相比之下,在天上好比面对面一般,即不会有阻隔,使视线模糊。我们如今所知道的有限,到那时,我们知道的,就与主知道我们的一样,即知道得更完全了。即使在天上,我们永不会有完全的知识。只 有神是全知的。然而,比起现今,我们所知的范围会大得多。
一三 13 信、望与爱,是凯理所说“代表基督信仰的主要道德准则”。这些属灵的美德比属灵的恩赐更重要,且更存留久远。简言之,圣灵的果子比圣灵的恩赐更重要。
这些美德之中,最大的是爱,因为对其他人最有用。爱并不是以自我为中心,而是以别人为中心。
在结束本章之前,还要提出几点。上文曾提到,有关第 8 至 12 节的诠释,其中广为人接纳的说法,就是经节对比今世与永恒的情况。
但很多虔诚的基督徒却支持完成的正典的诠释,相信异能恩赐的作用,是要在神的真道尚未完全定稿成书之前,确立众使徒的教训。因此,当新约圣经完成后,就不需要这些奇能的恩赐了。后者的观点诚是值得认真考虑,却又难以确切地证实的。即使我们相信异能恩赐在使徒时代结束时已大致上终止了,但我们仍不能断言,就是在今天神有意的话,也不能再运用这些恩赐了。不论我们支持那一套诠释方法,那不变的教训是,圣灵的恩赐是有限和短暂的,而圣灵的果子却是永恒并更优秀的。如果我们实践爱,就能够避免误用恩赐,并因滥用恩赐而造成的争斗和纷争了。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哥林多前书第13章-丰盛的生命研读版注释
讲道材料 哥林多前书第十三章三.爱的妙道(13:1-13)
保罗已经在上一章末节说明,他要把最妙的道指示信徒。到底什么是最妙的道路?就是本章所讲的爱。
本章可分为三小段:
1.爱的价值(13:1-3)
这几节很简要地说明了爱是一切事的价值。凡我们所作的事,若没有“爱”就没有价值。另一方面,这几节也告诉我们什么不是爱。才能、恩赐、物质的舍弃,不就是“爱”。各种才干或品德的表现并不就等于爱,没有爱的人也可以同样有这些表现。“爱”虽然和这些好事很相似,但并不相同。人可以出于坏动机而做好事,但出于“爱”的好事却必须完全出于好的动机。
1 什么是“万人方言”、“天使的话语”?
既然是“人的”,当然就是人间的话语了。至于“天使的话语”,既然说明是“天使的”,就不是人间的话语了。保罗曾在林后12:4说,他“被提到乐园里,听见隐秘的言语,是人不可说的”,那些“隐秘的言语”大概就是属于天使的话语那一类的了。但“万人的方言”不该解作就是“天使的话语”,因为圣经显然把万人的方言和天使的话语分别出来。
真是有人能说万人的方言么?真是有人会说天使的话语么?保罗一开头就用“若”字、表明这是一种假设。他并未指明什么人说了万人的方语,或说了天使的话语。他只不过假定说,如果“我”能够说万人的方言,而且连天使的话都会说,却没有“爱”,那么我的话就成了鸣的锣,响的钹一般,跟一种单调而没有什么意义的吵闹声没有什么分别。
爱不是口才。满有语言天才的人,虽然能说许多种话,又能把话说得非常动听,但他可能从来没有用爱心说过话,也可能不是为爱主的缘故说话。这样的口才跟鸣锣响钹一样,没有什么价值。
2 “先知讲道之能”,12:10曾经略为提到,下文14章再详细讲述。“各样的奥秘、各样的知识”,就是一切属灵的奥秘,和一切属世的知识。“全备的信”,按主耶稣所说的,就是无所不能的信心(太17:20)。先知讲道之能,明白各样奥秘的知识和全备的信,在12:8-10都提过,但在12章是说分给不同的人,这里是说三样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而且这一个人的三种恩赐都有最高度的表现。虽然这样,若没有“爱”,还是不算什么。
可见一个人有恩赐、会讲道、明白各样的真理、知识全备、在工作上也大有信心,还不一定有爱。“爱”不是恩赐的特别长进,不是知识的特别丰富,也不是信心的特别伟大。“爱”并不就是这些。虽然“爱”必定有所表现,但不能把工作和生活方面的表现看作就是“爱”。因为除了“爱”以外,别的动机也会推动人在工作生活上有伟大的表现。人为着爱神爱人,固然会大发热心.追求长进;为自己的伟大也同样会大发热心,追求长进。“爱心”固然能使人甘愿牺牲自己,叫别人得益;虚荣心也同样能叫人作出惊人的舍弃,以吸引人的注意,博得人的赞许。
13 这节经文似乎使我们难明,为什么一个人将所有的赒济穷人,又舍己身甚至叫人焚烧,还没有爱呢?显然这节经文把爱的价值提到最高峰。爱不就是一些外表的施舍、作好事,甚至不是舍己牺牲。因为人可能只不过为着要扬名天下而慷慨施舍,甚至牺牲性命。这些人所做的事好像是为爱人而做,其实他所爱的是他自己。当时的哥林多人有很多是拜过偶像的,有人为表现虔诚而叫人焚烧,为偶像舍身。这样舍身与“爱”全无关连。所以保罗说,人若将所有的赒济穷人,甚至舍己身叫人焚烧,却没有爱,仍然与我无益。因为它并没有增加“我”的伟大,倒显明“我”的虚伪。
2.爱的定义(13:4-7)
4 “爱是恒久忍耐”,忍耐的价值在“恒久”。
什么是我们忍耐的能力呢?
“爱”就是使我们持久忍耐的能力。“又有恩慈”,爱使人的心性良善而仁慈,因而待人有恩典有慈爱。没有一个有爱心的人是苛刻待人的。许多人待别人严谨公义,待自己却满有恩慈宽容。这不是爱,因为爱是有恩慈的。
“爱是不嫉妒”,嫉妒的人没有爱,却有自卑感,又不欢喜别人比自己强。在普通人的观念中,总是以为爱与嫉妒是分不开的,所以我们会为自己的嫉妒辩护;但圣经给我们看见,真正的爱是不嫉妒的,因为真正的爱,必定喜欢所爱的人得到好处,而且得的愈多愈好。
“爱是不自夸,不张狂”,自夸、张狂,跟嫉妒的人心理刚刚相反。嫉妒的人常常自卑,而自夸张狂的人内心却常自尊、自大、宣扬自己。但爱是不自夸的,不想把别人显得渺小,也不愿意叫人难堪。
“张狂”是自夸的一种狂态表现,可以说是一种粗野而完全没有约束的自夸。
5 “害羞的事”就是暗昧、不合乎真理、不能够见光的事,含有羞耻的成分。可是爱是“不作害羞的事”的,所以“爱”不包容罪恶,也不庇护暗昧的行为。
“不求自己的益处”,就是不自私自利,因为爱是一味给予,而不是要从人那里接受好处的,所以爱当然是不自私的。
“不轻易发怒”就是不随便发怒。在这里没有说爱是不发怒的,而是说“不轻易发怒”。神也不是不发怒的,但衪不轻易发怒,有丰盛的慈爱和怜恤。我们如果以为神是爱,所以不发怒,这是错的。神是爱,衪还是会发怒的。主耶稣在世上的时候曾经发怒,在圣殿里赶出兑换银钱和买卖牛羊鸽子的人。
“不计算人的恶”,就是真正饶恕人的恶,不把人的亏欠计算在心里。爱是不记人的“坏赈”的。
6 这节经文比上一节更清楚的说明爱的含义是什么。真正的爱是在真理里面,是选择真理的,决不包容不义的事情。如果有人以为他有爱心,看见他的弟兄或他所爱的人有错误,不但不加以劝戒忠告,反而替他遮盖,这不是爱。有很多作妻子的,替丈夫的错误遮盖,却没有加以忠告劝戒,这也不是爱。看见不合理的事情装作不知道,就不是爱。爱只“喜欢真理”。所以真正的爱心必定在真理里面,绝对不会包庇罪恶。
7 “凡事包客”,是在上一节“只喜欢真理”的范围里,绝不是包容罪恶的事。
“凡事相信”,不是随便什么都信,而是说爱不存恶意疑惑人,总是从好的方面相信。“凡事盼望”,爱总是积极地向好的方面期望,不轻易放弃盼望,就像慈父对浪子那样,总是盼望他会回转得救。
“凡事忍耐”,本节的“忍耐”原文hupomeno{跟第4节的忍耐makrothumeo{不同字。第4节的makrothumeo{新约共用过十次,太18:26,29,和合本都译作“宽容”;路18:7译作“忍了”(忍了多时,岂不终久给她伸冤么?);林前13:4另译“恒久忍耐”;来6:15译作“恒久忍耐”;雅5:7,8共用过三次,都译作“忍耐”(“农夫忍耐等候”),彼后3:9译作“宽容”。按这十次的用法都不是指忍受苦难方面。但本节所用的hupomeno{,新约共用十七次,其中十二次明显是指“忍耐”或“忍受”苦难方面(太10:22;24:13;可13:13;罗12:12;来10:32;12:2,3,7;雅1:12;5:11;彼前2:20)。有三次译作“忍耐”,却不明显是否指忍受苦难(林前13:7;提后2:10,12),有一次译作“仍旧”(路2:43),另一次译作“住”(徒17:14)。
所以本节“忍耐”偏重于受苦方面的忍耐。“爱”是我们为主忍受各种苦难的力量。
3.爱的永存(13:8-13)
A.爱、先知讲道、说方言(13:8-10)
8-10 “爱是永不止息”,因为爱是永活之神的本性之一。
“神就是爱”,不是指人间的爱,而是神的爱。爱怎么是永不止息的呢?下文用“先知讲道之能”和“说方言之能”拿来跟爱比较,解释爱是怎样“永不止息”的。
“先知讲道之能,终必归于无有”。先知本着神的话解释神的奥秘,这种恩赐终必归于无有。因为有一天大家都到神跟前,那时就用不着作先知讲道的来替我们讲解神的话语了。虽然作先知讲道,在今天是工作上最大的恩赐(按职分说最大的恩赐是使徒),但有一天这恩赐会变成没有用处,但是“爱”却不会停止。“说方言之能,终必停止”,为什么这里单提起先知讲道和说方言作比较。因为哥林多教会太偏重于说方言这种恩赐,所以保罗在这里特别提起这两种恩赐。虽然作先知讲道远比说方言重要,但这两种恩赐也终必归于无有。圣灵根据工作的需要赐下恩赐,所以恩赐是可能因没有需要而停止的。
“知识也终必归于无有”,保罗没有指出这里“知识”的范围,到底是属世的还是属灵的。按上下文看来,似乎是偏重于指真理的知识。所有的知识有一天都要成为没有用处。到天上的时候,属世的知识固然毫无用处,就是属灵的知识,像我们对神的认识,对圣经真理的知识,到那时都变成没有用处了。因为那时所知道的,比今天我们竭力寻求要知道的更清楚。所以有一天这三样都会过时,没有用处。唯有爱是不会过时的。我们今天需要爱,到了天上还是一样的需要爱。爱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是永不止息的。
“我们现在所知道的有限”,因为我们活在肉身里面,不论怎样属灵,怎样有恩赐,总是受肉身的限制,我们的思想与属灵方面的领受,都不能超过今生的限制。无论是属世的学问、属灵的经历、真理的知识,尽管我们竭力追寻,我们能够知道的仍然非常有限。我们一生的时光只不过是有限的几十年而已;就算在几十年的岁月中,知识不停地增加,我们所知的还是非常有限。不说别的,单在神学和教会的范围里面,那许多古圣先贤的着作,穷我们一生的时日,还是没有法子读完,更谈不上全部融汇贯通了。
“先知所讲的也有限”,先知自己所能够领悟的就有限,所接受的启示和感动也有限,他们的智慧口才也有限。所能讲解明白的,也都在一定的限度里。只等那完全的主耶稣基督再来的时候,这一切属肉身的知识和讲论,就都要过去了。
所以爱远比先知讲道之能、说方言之能和各样知识更为超越,因为“爱是永不息”的,是继续到永远的,而其它的恩赐都受时间的限制。
B.孩子的比喻(13:11)
11 保罗用自己作比喻,说他作小孩的时候,所讲的是孩子的话,所想的也是孩子的事,是在小孩子的生命限度之内。等到长大成人了,就把孩子的事丢了,因为他的生命已经进入另一个成长的阶段了。
我们活在世界上,所知道的像小孩子一样。我们在这肉身中所能领受的一切属灵的好处,无论是作先知讲道,说方言,有全备的真理知识……,这些都好像在小孩子的限度里面;我们所想的,说的,喜欢的,都像小孩子,非常肤浅有限。等到我们到了神面前的时候,就像是一个成年人,对于神的事情知道得更完全,跟我们还在肉身的时候比较起来,觉得在世时所知道的一切,实在像小孩子一般的幼稚,算不得什么。所以“等那完全的来到”的时候,不但不会看重今世物质的荣华,就是今世有用的恩赐,像说方言,作先知讲道,或真理的知识,也都被当作是孩子的东西一样的丢弃了。唯有“爱”是永远不止息的,它不单单限于对今世有用,就是到永世里面,对神的事完全知道的时候,还是有用,所以爱比这一切都更有价值。
这比喻也说明,信徒在恩赐上的追求,跟生命的长进有密切关系。生命还幼稚的时候,所追求的是些比较幼稚的事情,所爱慕的恩赐,也是比较能够叫我们在情绪上有享受的。等到他的生命长大成熟之后,他在属灵方面的追求也就更有深度了,结果必定是追求属神的爱的长进,因为只有爱有无止境的深度。
C.镜子的比喻(13:12)
12 在保罗的时代,人所用的镜子是铜造的。把铜擦得闪亮当作镜子,但那种镜子不能把人照得清楚。所以保罗说:“我们如今仿佛对着镜子观看,模糊不清”。他在这里所说的“观看”,是指我们在属神的事上,就像对神自己和神的真理,我们的认识是很有限的,好像对着一面铜镜观看,不能看得十分清楚。
这“模糊不清”有两点要注意:
1.保罗暗示对于属灵奥秘的事情,有好些是我们现在不能透澈清楚的。圣经虽然记载许多有关救恩的事,许多神所要我们知道的事,但是有一些属灵奥秘的事,神没有在衪的话语上清楚记载,也就是说,有些事我们不可能凭现在的启示就清楚,如:关于魔鬼的来源和它怎样堕落,关于灵界里面天使怎样跟魔鬼争战等,这一类的事,圣经没有给我们够清楚的知识,叫我们可以作出绝对肯定的结论。虽然有许多人认为圣经“只有一是”(林后1:17-19),但真理虽然只有“一是”,我们对真理的认识却不等于那“一是”;我们对真理的认识并不等于真理本身;正如我这个人是如何,是好人还是坏人,是急的还是慢的,只有“一是”,但人对我的认识和了解,却不只“一是”;各种人可能对我有许多种不同的看法。照样,人对真理的了解并不就是真理。
2.这里说的“模糊不清”,是以主再来时跟主面对面作比较说的。因为下文说,“到那时,就面对面了。我如今所知道的有限,到那时就全知道,如同主知道我一样。”所以这“模糊不清”,不是指保罗对自己所传的信息,所讲解的福音没有把握,不敢说是或否;绝没有这个意思。这“模糊不清”,不过是因为我们受肉身的限制,所以对属灵的奥秘,现在无法窥其全貌,较与主面对面时所知的,显得很有限而已!
D.结论(13:13)
13 首先要注意的是,信、望、爱这三样都是常存的。并不是说我们今生有信心,来生就没有信心。也不是今生有盼望,来生就没有盼望了。我们进到永世里面还是有信心,有盼望,也有爱;但是这常存的三样之中,最大的是爱。
“其中最大的是爱”,这“大”可从以下两方面比较。
按信望爱三者的效用来说:信心虽然叫我们跟神恢复正常的关系,得神的喜悦;盼望叫我们不至于羞愧,使我们有力量忍受各样的苦难;但这两种都是叫我们自己得着好处的,惟有爱心却不单造就自己,还造就别人,并且叫神得荣耀。所以爱能使人、己、神三方面都得到益处。
另一方面,信和望在今生的价值较高,因为一切都还没有实现,还在等待的阶段,我们却信,而且盼望,那样的信和望是有价值的。但等到一切都实现了,得着了之后,信和望就没有以前那样的价值了。可是“爱”无论在今生或来生,它的价值是一样的,不会因时间空间的转换而改变,而且还永远不断地增加。所以常存的虽然有信、望、爱,但其中最大的是爱。
问题讨论
从反面和正面说明本章讲论“爱”的意义跟一般人的观念怎样不同?
什么是万人的方言和天使的话语?
把所有的赒济穷人,又肯舍己身叫人焚烧,这样的人还没有爱吗?简释4-7节爱的定义。
为什么说爱是永不止息而先知讲道和说方言的才能终必止息?这么说恩赐是否因时而异的呢?
11节孩子与成人的比喻,用在爱与其他恩赐的比较时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信望爱之中最大的是爱?
──哥林多前书第13章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哥林多前书第13章-每日研经丛书注释
讲道材料 哥林多前书第十三章爱的诗歌(十三 1-13 )
对许多人说来,这是在全部新约中最赞赏的一章。我们不妨用一天以上的时间研究这些字眼,其意义之丰富,即使尽终生之力,也难测其全貌。
保罗开始即宣告说,一个人可以有任何的属灵恩赐,如果没有爱心,就没有什么用处。
(一)他可以有 说方言 的恩赐。当时在外邦人的崇拜中,尤其是敬拜酒神第欧尼息思( Dionysus )或大神母雪佩利( Cybele )时,鸣号击钹。如果没有爱的话,即使是倾慕的说方言的恩赐,也与外邦人崇拜的鼓噪吼叫无异。
(二)他可以有 先知讲道之能 的恩赐。我们已经看见先知讲道是最接近传道的工作。传道人有两种:第一种,他的唯一目的只是救人们的灵魂,他以热爱去感化他们,叫他们得救。保罗自己当然属于这种传道人。麦尔兹( Myers )在他所写的一首诗圣保罗( St. Paul )中,描绘他望 这没有基督的地方。
‘这无可容忍的热望使我全身震颤,
犹如号角的呼召:
哦,快去救这些人
──哥林多前书第13章
从沉沦中抢救他们
──哥林多前书第13章
为他们献上一切,
为他们的生命舍弃自己的生命。’
另一种的传道人却以地狱的火焰缠绕听众,他的描述给人的印象是他从他们灭亡所获得的喜乐,与看见他们得救所获得的毫无轩轾。有人说史密斯爵士( Sir
George Adam Smith )有一次问一个希腊教会的信徒,他们曾经受到回教徒的逼害,上帝为什么创造了这么多的回教徒。他得到的回答是:‘要填满地狱’。以恐吓传道而没有爱,只能令人吃惊而不能救人。
(三)他可以有 各样知识 的恩赐。知识千古不移的危险是装腔作势。有学问的人最大的危险是养成轻蔑别人。冰冷孤绝的学识,只有在爱的火焰溶化之下,才能真正的救人。
(四)他可以有 全备的信 。不过有好多时候,信可能是冷酷缺乏慈悲的。有一个人去见医生。医生告诉他,他的心脏衰弱,必须休息。他打电话告诉他的雇主。他是一个有名的基督徒人物。他得到的回答是:‘继续做你的工罢。我凭 我内在的能力可以支持下去。’这些是信心的话,但是没有爱心的信心,因此能令人受到伤痛的。
(五)他可以 做些慈善事业 ;他可以把些东西赒济穷人。没有其他比没有爱心的所谓慈善更能令人觉得自卑。很是勉强,只是为 责任,所给的施与;以轻视的态度所给的援手;站在自己小小的高位上,好似把一些碎屑抛给狗一样;先给道德教训或漫 g 斥责,然后给一些帮助;这一切都不是真正的慈善事业
──哥林多前书第13章 这是骄傲,骄傲总是令人难受的,因为没有爱心。
(六)他可以 舍弃己身,叫人焚烧 。或许在保罗的心里,回想到过去,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与炽热的火 (但三)。更可能他是想到在雅典,那称为‘这印度人的坟墓’的着名的纪念碑。有一个印度人,在大众面前,在火葬堆上自焚而死。这造成在这纪念碑上,刻 自夸的话:‘柴马诺却加斯( Zarmano-chegas ),从巴哥沙( Bargosa )来的一个印度人,遵照印度人的传统风俗,使他不朽。这是他安息之地。’也有可能他想到那些为道殉难的基督徒。如果为基督舍身的动机只是名誉自尊及彰显自己,那么即使殉道也成为毫无价值。这并非有意讥笑世人,许多人的行为,似乎是牺牲,其实并非出于真诚,只是名誉心在那里作祟。
在圣经中很少有其他经文,要求人作这样的自我省察。
基督徒爱的本质(十三 4-7 )
在第四至第七节,保罗列举基督徒的爱的十五种特质。
爱是忍耐 。这一个希腊字( makrothumein )在新约中常用以指对人的忍耐,不是对环境的忍耐。屈梭多模说,这一个字是用于一个人受到了损害,他有力量很容易的报复,但是他却不这样做。这是描写一个人不轻易动怒;这也用于上帝与世人的关系。在我们与人交往时,不论人家怎样的倔强,怎样的不仁,怎样的令人心痛,我们必须实行忍耐,正如上帝以忍耐对待我们一样。忍耐并不是懦弱的表现,乃是刚强的表现;它不是失败主义而乃是朝向胜利的大道。富斯迪( Fosdick )指出林肯在一生中受到的侮辱,没有比从斯坦吞( Stanton )受的更大。他称他‘一个低级狡猾的小丑’,他给他绰号‘原始大猩猩’,并且说度沙宇( Du
Chaillu )要捕捉大猩猩,他很可以在以利诺州的春田轻易地捉到一头,却老远的往非洲去捉,真是愚蠢。林肯一句话也不说。他派斯坦吞为陆军部长,因为他最适合这职位,并且彬彬有礼的待他。年月飞逝。有一个晚上,林肯在剧院里被刺,饮弹死亡。在陈列总统尸体的小房里,站 斯坦吞,向下注视 林肯,静穆的脸,流泪的说,‘这里躺 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元首。’爱的忍耐最后获得了胜利。
爱是恩慈 。俄利根( Origen )以为爱是‘向所有的人和蔼可亲’。耶柔米( Jerome )称它为爱的‘慈祥’。有好多好的基督徒却缺乏慈悲心肠。在西班牙的腓力二世,在宗教热心上,并不后人,不过他却设立西班牙宗教法庭,把与他意见不同的人,实行大屠杀,认为这是事奉上帝。着名的波尔红衣主教( Cardinal
Pole )宣称谋杀淫乱的可憎,与异端相较,实无可比拟。除了逼害以外,还有好多所谓好人,常有批评人的态度。有许多好的教会人士,对于那在淫乱时被拿的妇女,会站在官方,而不站在耶稣的一方。
爱是不嫉妒 。常有人说,在这世界上,实在只有二种人
──哥林多前书第13章 ‘百万富翁,及期望成为百万富翁的人’。嫉妒有二种。一种是垂涎人家所有;这种嫉妒是很难避免的,因为人都是人。另一种是更坏的嫉妒
──哥林多前书第13章 他对人家所有,抱不平之鸣;他所求的,并非自己有所获得,而只希望人家失去他们所有。灵性上的卑贱,莫甚于此。
爱是不自夸 。在爱中常有谦卑的质素。真正的爱并非要自己居功,乃是觉得自己的不配。在巴利( Barrie )的故事中,多情的汤美,在校中有些成就,回家后往往说,‘妈妈,我是否是一个可以赞赏的人?’有些人以为爱的意思就是为被爱者做了一些他喜欢的事。其实真正的爱是不能用任何东西回报的。爱使人谦卑,他觉得献上的礼物,总是不够好。
爱是不张狂 。拿破仑为别人,主张家庭的神圣,并要参加礼拜。至于他自己,他说,‘我不像其他的人。道德律不适用在我身上。’一个真正伟大的人决不会自尊自大。克理( Carey )初为一个补鞋匠,后来成为一个最伟大的宣教师,也是一个世界上所见到的最伟大的语言学家。他翻译部分的圣经成三十四种以上的印度语文。当他到达印度时,有人不喜欢他,轻视他。在一次的筵席上,有一个势利的人要羞辱他,在大庭广众面前高声说,‘克理先生,我忖度你以前是一个制鞋匠。’克理回答说,‘不是的,阁下,不是制鞋匠,只不过是个补鞋匠。’他甚至没有声称自己制
──哥林多前书第13章 不过是补鞋。没有人喜欢自尊自大的人。装模作样的人令人惋惜。
爱是不作害羞的事 。‘害羞’也可译作‘不知礼’。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在希腊文中,‘知礼’和‘吸引人’是相同的。有些基督徒,他们喜欢单刀直入,几乎迹近残酷无情。无疑的,其中显示力量,不过不能令人心悦顺服。达拉谟( Durham )主教莱特佛特( Lightfoot )请到他的一个学生辛姆( Arthur
F. Sim )说,‘随便他到那里去,他的脸孔就是一篇讲章。’在基督徒的爱中,有慈悲。它永远不会忘记温文有礼,善与人处,是可爱的行动。
爱是不求向己的益处 。经过最后的分析,世上只有两种人
──哥林多前书第13章 一种是坚持自己的权利,另一种是常记得他们的责任;一种是常常想到人家欠他们的,另一种是永远不会忘记他们欠人家的。今天如果大家都能少想到自己的权利,多想到自己的责任,一切环绕我们周围的问题,几乎都可以迎刃而解。当我们一开始想到‘我们的地位’,我们就远离基督徒的爱心。
爱是不轻易发怒 。这真正的意义是基督徒的爱永远不给人家触怒。激怒往往是失败的徽号。当我们失去了平衡发脾气,我们失去了一切。吉柏龄( Kipling )说,这是对于一个人的测验 : 看他当大家都失去了理智,把一切责任堆在他身上,他是否仍能处之泰然,镇定不惊;也要看他当人家憎恨他时,他是否仍能没有丝毫憎恨之心。一个人能控制他的脾气,就能控制一切。
爱是不计算人的恶 。这 计算 的希腊文是会计的用字。这是把项目记在账上以免忘记。这正是许多人做的。学习忘掉是人生最大艺术之一。有一位作者写 说,‘在坡里尼西亚( Polynesia ),土人用很多的时间于打架和宴会上。根据当地的风俗,每人要把他们憎恨的人,作各种记号,以免忘掉。在他们茅舍的屋顶上,悬挂 形形色色的东西,去记住那些得罪他们的人
──哥林多前书第13章 有的是真的,有的不过出于他们的想像。’相同的,许多人培养他们的忿怒,保持它的热度;他们常想起人家的恶,以致念念不忘。基督徒的爱却学会了忘掉的功课。
爱是不喜欢不义 。或许更好的翻译当这样:爱是不喜欢任何不名誉的事。它的意义并不是不喜欢不名誉的事,而是不喜欢听到人家做不名誉的事。人的本性很是奇怪,喜欢听到的是人家不幸的事,不是人家快乐的事。与哀哭的人同哭较易;与快乐的人同乐较难。基督徒的爱没有一些幸灾乐祸的心。
爱是只喜欢真理 。听听是容易,实行确是困难。许多时候我们不愿意把真相显露出来;更多的时候我们不愿意听见实情。基督徒的爱不愿意隐蔽真情;没有什么东西要隐藏的,乐于把真情透露出来。
爱是凡事包容 。这句话也可能译为:‘爱能隐蔽一切。’它的意思是不把人家的丑事隐恶曝露。宁可暗暗的把事情校正过来,而不公开斥责。更可能其意义包括爱能忍受侮辱,伤害,失望。在耶稣的心里,就有这样的爱心。
‘你的仇敌或许憎恨,轻蔑,辱 你,
你的朋友或许离弃你;
你仍是乐意的赦免,
在你的心里只有爱。’
爱是凡事相信 。这一项是有两方面。(一) 与上帝的关系 :爱是信任上帝的话;凡是上帝的应许,都毫无疑问的等待完成。(二) 与人的关系 :爱是时常相信人家的优点。人之成为怎样的人常常依照我们对他们的信心。如果我们不信任他们,我们使他们成为不可靠的人。在安诺德( Arnold )就任卢格比( Rugby )学校校长以后,他完全改变治校的方法。在他以前,学校采用的是凶暴恐怖的政策。安诺德召聚了全校学生,告诉他们以后他们要获得更多自由,大大的减少鞭打。他说,‘你们是自由的,不过你们都当负责
──哥林多前书第13章 你们 都是 君子。我要你们自己管理自己,以你们自己为荣,因为我相信如果你们终日被监视 ,你们有一天长大,你们只知道好像奴隶的恐惧;总有一天,你们得到自由,可是不知怎样利用它。’他们不大能够相信。当他们到校长面前的时候,他们还照样的捏造理由,说谎语。安诺德说,‘孩子们,如果你们这样说,那一定是真的
──哥林多前书第13章 我相信你们的话。’结果,经过一段时期后,卢格比的孩子们都说,‘向安诺德说谎乃是一件丑事
──哥林多前书第13章 他总是相信你。’他相信他们;他使他们成为像他相信的人。爱能够藉 相信他们的优点,使卑劣的人提高品德。
爱是凡事盼望 。耶稣相信没有人是没有盼望的。克拉克( Adam
Clark )是一个大神学家,不过在学校中却学习迟慢。有一天,一个显要人物来校访问。那教员特别提出克拉克说,‘这是学校中最迟钝的孩子。’这显要的人在离校以前,走到这孩子面前,慈祥的对他说,‘我的孩子,不要紧的,有一天或许你会成为一个伟大的学者。不要灰心,要努力,继续的努力。’这教员对他没有盼望,那显要的人有盼望,
──哥林多前书第13章 谁知道?
──哥林多前书第13章 很可能就是因 这一句有盼望的话,使他以后成大神学家。
爱是凡事忍耐 。忍耐一字原为一个重要的希腊动词( hupomenein )。并通常翻译为忍受,忍耐。实在说来,其真正的意义并不只是消极的忍受一切的精神。这字的定义为‘在试炼中不折不挠的大丈夫气概’。马特逊( George
Matheson )在失明失恋以后,写了一篇祷文,求主帮助他接受上帝的旨意,‘不只是沉默的退避而是圣洁的喜乐;不只是止息喃喃怨语而是赞美的诗歌’。爱能忍受一切,不只是消极的退避,而乃是获得胜利的坚忍,因为知道一个慈父的手永远不会使他的孩子流无用的眼泪。还有一件事要说的
──哥林多前书第13章 当我们思想保罗所描写爱的品质时,我们都可以在耶稣身上见到。
爱的至上(十三 8-13 )
在第八至第十三节中,保罗对于这基督徒的爱,提出最后的三点。
(一)他看重它 绝对的永存性 。在一切人以为荣耀的事消逝以后,爱却屹立不动。圣经中有一句最赞赏的抒情诗句(歌八 7 ),‘爱情,众水不能息灭,大水也不能淹没。’这不能制服的东西就是爱。这是相信不朽的理由之一。当爱介入其间,在人生中产生了一种关系,非时间所能消磨,并且也超越了死亡。
(二)他看重它 绝对的完全性 。一切的东西都好像在镜子中看到它们的反影。这种说法,对哥林多人说来,比我们更多示意。哥林多以制造镜子着名。不过我们所知道的现代镜子,在它里面的反影,可谓维妙维肖,要到第十三世纪才有。哥林多的镜子是用金属磨光,即使是最好的,也是模糊不清。也有人认为这一句的意义是透过以角质制造的窗,看窗那边的东西。在当时的窗,不能清楚看见窗那边的东西,只见模糊不清的轮廓。事实上,拉比们有一句话说,摩西透过像这样的窗看见上帝。
保罗觉得在此一生,我们只能见到上帝的反影,有许多仍然是奥秘和谜。我们在上帝创造的世界中,看到祂的反影,因为任何人双手的工作表显这一位工作的人;我们在福音中,在耶稣基督里,看到祂的反影。虽然在基督里我们有完全的启示,我们的心智只能抓住一小部分,因为有限的人永远不能抓住无限的上帝。我们的知识仍然像小孩一样。不过爱要引领我们,在日子终了的时候,幕要揭开,我们要面对面,那时就要完全明白了。如果没有爱,我们就不会有那日子,因为上帝就是爱,只有爱的人能看见祂。
(三)他看重它的 绝对至高无上 。信心和希望果然伟大,爱却更加伟大。信心没有爱是冷酷的;希望没有爱是可怖的。爱是燃点信心的火,是肯定希望的光。
──哥林多前书第13章 《每日研经丛书》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