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希伯来书第6章多译本对照查经

《希伯来书》章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跳转至:

和合本来6:1所以,我们应当离开基督道理的开端,竭力进到完全的地步,不必再立根基,就如那懊悔死行、信靠 神、

拼音版来6:1 Suǒyǐ wǒmen yīngdāng líkāi Jīdū dàolǐ de kāiduān, jiélì jìn dào wánquán de dìbù. bú bì zaì lì gēnjī, jiù rú nà àohuǐ sǐ xíng, xìn kào shén,

吕振中来6:1 所以我们应当离开基督开端之道,向前推进到完全长大的程度,不必再立下改悔死行为和信靠上帝等根基∶

新译本来6:1 所以,我们应当离开基督初步的道理,努力进到成熟的地步,不必在懊悔死行,信靠 神,洗礼,按手礼,死人复活,和永远审判的教训上再立根基。

现代译来6:1 那麽,我们应该把关於基督的初步信息抛在背后,朝着更成熟的信仰前进。我们不要老是在信仰的初步阶段下功夫,如懊悔腐朽的习俗、信上帝、

当代译来6:1 所以我们要离开基督道理的初阶,向着目标竭力迈进,务求到达完美和成熟的地步。不要再从头开始了,就如怎样悔改离开那些导致灭亡的罪行,怎样信靠上帝,

思高本来6:1 因此,让我们搁下论基督的初级教理,而努力向成全的课程迈进;不必再树立基础,就是讲论悔改、死亡的行为、信赖天主、

文理本来6:1 故于基督道之始、我姑舍之、惟完全是务、不复置基、有若改悔死行、信奉上帝、

修订本来6:1 所以,我们应当离开基督道理的基础,竭力进到成熟的地步;不必再立根基,就如懊悔致死的行为、信靠上帝、

KJV 英来6:1 Therefore leaving the principles of the doctrine of Christ, let us go on unto perfection; not laying again the foundation of repentance from dead works, and of faith toward God,

NIV 英来6:1 Therefore let us leave the elementary teachings about Christ and go on to maturity, not laying again the foundation of repentance from acts that lead to death, and of faith in God,

和合本来6:2各样洗礼,按手之礼,死人复活,以及永远审判,各等教训。

拼音版来6:2 Gèyàng xǐlǐ, àn shǒu zhī lǐ, sǐ rén fùhuó, yǐjí yǒngyuǎn shenpàn, gè deng jiàoxun.

吕振中来6:2 如各样洗礼、按手礼、死人复活跟永世处刑、等教训(有古卷作∶教训的根基)。

新译本来6:2 - - -

现代译来6:2 不同的洗礼、按手礼、死人复活、永远的审判等道理。

当代译来6:2 以及各种洗礼、按手礼、死人复活、永远审判等等。

思高本来6:2 及各种的洗礼、覆手、死者复活和永远审判的道理。

文理本来6:2 以及施洗、按手、死者复起、永世之鞫、诸训是也、

修订本来6:2 各样洗礼、按手礼、死人复活,以及永远的审判等的教导。

KJV 英来6:2 Of the doctrine of baptisms, and of laying on of hands, and of resurrection of the dead, and of eternal judgment.

NIV 英来6:2 instruction about baptisms, the laying on of hands, the resurrection of the dead, and eternal judgment.

和合本来6:3神若许我们,我们必如此行。

拼音版来6:3 Shén ruò xǔ wǒmen, wǒmen bì rúcǐ xíng.

吕振中来6:3 上帝若准许,我们就这样行。

新译本来6:3 只要 神允许,我们就这样作。

现代译来6:3 让我们朝着成熟的信仰前进!上帝若准许,这就是我们所要做的。

当代译来6:3 上帝若许可,我们现在应该离开这些,力求上进。

思高本来6:3 如果天主准许,我们就这样去作。

文理本来6:3 傥上帝许之、我则行此、

修订本来6:3 上帝若准许,我们就这样做。

KJV 英来6:3 And this will we do, if God permit.

NIV 英来6:3 And God permitting, we will do so.

和合本来6:4论到那些已经蒙了光照、尝过天恩的滋味、又于圣灵有分、

拼音版来6:4 Lún dào nàxiē yǐjing méng le guāng zhào, cháng guo tiān ēn de zīwèi, yòu yú Shènglíng yǒu fèn,

吕振中来6:4 因为人既尽一次蒙了光照,又尝过属天之白白的恩,而有分于圣灵,

新译本来6:4 因为那些曾经蒙了光照,尝过属天的恩赐的滋味,与圣灵有分,

现代译来6:4 至於那些离弃正道的人,怎能使他们重新悔改呢?他们曾经有了上帝的光照,尝到了属天恩赐的滋味,又得到了圣灵。

当代译来6:4 那些曾得过上帝的光照,尝过天赐恩典的滋味,又有分於圣灵,

思高本来6:4 的确,那些曾一次被光照,尝过天上的恩赐,成了有分於圣神,

文理本来6:4 夫人既蒙光照、得承天赉、共与圣神、

修订本来6:4 论到那些已经蒙了光照、尝过天恩的滋味、又于圣灵有份、并尝过上帝的话的美味,和来世权能的人,

KJV 英来6:4 For it is impossible for those who were once enlightened, and have tasted of the heavenly gift, and were made partakers of the Holy Ghost,

NIV 英来6:4 It is impossible for those who have once been enlightened, who have tasted the heavenly gift, who have shared in the Holy Spirit,

和合本来6:5并尝过 神善道的滋味、觉悟来世权能的人,

拼音版来6:5 Bìng cháng guo shén shàn dào de zīwèi, juéwù láishì quánnéng de rén,

吕振中来6:5 尝过上帝之话语多么美好,又尝过来世之能力,

新译本来6:5 并且尝过 神美善的道和来世的权能的人,

现代译来6:5 他们已经体验到上帝的话是佳美的,也感受末世的能力,

当代译来6:5 尝过上帝之道的甘美,也领悟到来世的权能的人,

思高本来6:5 并尝过天主甘美的言语,及未来世代德能的人,

文理本来6:5 且承上帝嘉言、及来世之权能、

修订本来6:5 若再离弃真道,就不可能使他们重新懊悔了;

KJV 英来6:5 And have tasted the good word of God, and the powers of the world to come,

NIV 英来6:5 who have tasted the goodness of the word of God and the powers of the coming age,

和合本来6:6若是离弃道理,就不能叫他们从新懊悔了。因为他们把 神的儿子重钉十字架,明明地羞辱他。

拼音版来6:6 Ruò shì lí qì dàolǐ, jiù bùnéng jiào tāmen cóng xīn àohuǐ le. yīnwei tāmen bǎ shén de érzi chóng dìng shízìjià, míng míng de xiūrǔ tā.

吕振中来6:6 若背离了正道,要叫他们再复新而悔改、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已在自己身上把上帝的儿子重钉(或译∶钉上)十字架,使他公然被羞辱了。

新译本来6:6 如果偏离了正道,就不可能再使他们重新悔改了。因为他们亲自把 神的儿子再钉在十字架上,公然羞辱他。

现代译来6:6 竟然还离弃正道;这样的人就不能使他们回头,重新悔改;因为他们再一次把上帝的儿子钉在十字架上,公然羞辱他。

当代译来6:6 他们若是背弃真道,又怎能重新悔改呢?这等於把上帝的儿子重新钉在十字架上,使他再度公开受辱。

思高本来6:6 如果背弃了正道,再叫 们自新悔改,是不可能的,因为 们亲自又把天主子钉在十字架上,公开加以凌辱。

文理本来6:6 后若离弃、则不能使之更新而改悔、因其复钉上帝子于十架、而显辱之也、

修订本来6:6 因为他们亲自把上帝的儿子重钉十字架,公然羞辱他。

KJV 英来6:6 If they shall fall away, to renew them again unto repentance; seeing they crucify to themselves the Son of God afresh, and put him to an open shame.

NIV 英来6:6 if they fall away, to be brought back to repentance, because to their loss they are crucifying the Son of God all over again and subjecting him to public disgrace.

和合本来6:7就如一块田地,吃过屡次下的雨水,生长菜蔬,合乎耕种的人用,就从 神得福;

拼音版来6:7 Jiù rú yī kuaì tiándì, chī guo lǚcì xià de yǔ shuǐ, shēng zhǎng caìshū héhū gēngzhòng de rén yòng, jiù cóng shén dé fú.

吕振中来6:7 田地吸收屡次下在地上的雨水,产生着青菜、对地之所为而被耕种的人有了用处,就从上帝享受祝福;

新译本来6:7 这就像一块地,吸收了常常下在它上面的雨水,如果长出对种植的人有用的菜蔬,就从 神那里得福。

现代译来6:7 一块田地经常吸收雨水,生长蔬菜,对耕种的人大有用处,这是上帝所赐的福泽。

当代译来6:7 比方一块经常受到雨水滋润,为耕种的人带来丰收的田地,必蒙上帝的赐福。

思高本来6:7 就如一块田地,时有雨水降於其上,时受润泽:若出产有益於那种植者的蔬菜,就必蒙受天主的祝福;

文理本来6:7 盖地既霑屡降之雨、而生百蔬、适耕者之用、则受祝于上帝、

修订本来6:7 就如一块田地吸收过屡次下的雨水,生长蔬菜,合乎耕种的人用,就从上帝得福。

KJV 英来6:7 For the earth which drinketh in the rain that cometh oft upon it, and bringeth forth herbs meet for them by whom it is dressed, receiveth blessing from God:

NIV 英来6:7 Land that drinks in the rain often falling on it and that produces a crop useful to those for whom it is farmed receives the blessing of God.

和合本来6:8若长荆棘和蒺藜,必被废弃,近于咒诅,结局就是焚烧。

拼音版来6:8 Ruò zhǎng jīngjí hé lí, bì beì feìqì, jìn yú zhòuzǔ, jiéjú jiù shì fùnshāo.

吕振中来6:8 但若生出荆棘和蒺藜,就不中用,近于受咒诅;其结局乃是被焚烧。

新译本来6:8 但如果这块地长出荆棘和蒺藜来,就被废弃,近于咒诅,结局就是焚烧。

现代译来6:8 可是,如果这块田地长出来的是无用的荆棘和蒺藜,它就有被咒诅的危险,且要被火烧毁。

当代译来6:8 但反过来说,如果这块田地所产的尽是荆棘和蒺藜,它就必定被咒诅而废弃,最后必遭焚毁。

思高本来6:8 但若生出荆棘疾藜来,就必被废弃,必要受诅咒,它的结局就是焚烧。

文理本来6:8 若生棘茨、则见弃、而近于诅、其终则见爇矣、○

修订本来6:8 这块田地若长荆棘和蒺藜,必被废弃,近于诅咒,结局就是焚烧。

KJV 英来6:8 But that which beareth thorns and briers is rejected, and is nigh unto cursing; whose end is to be burned.

NIV 英来6:8 But land that produces thorns and thistles is worthless and is in danger of being cursed. In the end it will be burned.

和合本来6:9亲爱的弟兄们,我们虽是这样说,却深信你们的行为强过这些,而且近乎得救。

拼音版来6:9 Qīnaì de dìxiōng men, wǒmen suī shì zhèyàng shuō, què shēnxìn nǐmen de xíngwéi qiáng guò zhèxie, érqie jìnhu déjiù.

吕振中来6:9 然而亲爱的,关于你们的事、我们虽这样说,却还深信你们有较好的表现、能引致你们之得救。

新译本来6:9 不过,亲爱的弟兄们,我们虽然这样说,但对于你们,我们却深信你们有更好的表现,结局就是得救。

现代译来6:9 然而,亲爱的朋友们,即使这样说,我们仍然相信你们的景况不错,接近拯救。

当代译来6:9 亲爱的弟兄姊妹们,虽然我们这样说,却深信你们的行为比这更好,而且也有得救的表现。

思高本来6:9 可是,亲爱的诸位!我们虽这样说,但对你们,我们确信你们将有更好的表现,更近於救恩,

文理本来6:9 爱友乎、我虽言是、然深信尔之行、必愈乎此、而近乎救也、

修订本来6:9 亲爱的,虽然这样说,我们仍深信你们有更好的情况,更接近救恩。

KJV 英来6:9 But, beloved, we are persuaded better things of you, and things that accompany salvation, though we thus speak.

NIV 英来6:9 Even though we speak like this, dear friends, we are confident of better things in your case--things that accompany salvation.

和合本来6:10因为 神并非不公义,竟忘记你们所做的工和你们为他名所显的爱心,就是先前伺候圣徒,如今还是伺候。

拼音版来6:10 Yīnwei shén bìng fēi bù gōngyì, jìng wàngjì nǐmen suǒ zuò de gōng, hé nǐmen wèi tā míng suǒ xiǎn de aì xīn, jiù shì xiānqián cìhou shèngtú, rújīn háishì cìhou.

吕振中来6:10 因为上帝并不是不公义、以致于忘了你们的工作、和你们向他的名所证显的爱心,就是你们从前用来服事圣徒、如今还用来服事圣徒的、那种爱心。

新译本来6:10 因为 神并不是不公义,以致忘记了你们的工作,和你们为他的名所表现的爱心,就是你们以前服事圣徒,现在还是服事他们。

现代译来6:10 上帝是公道的;他不会忘记你们为他所做的工作和爱心,就是从你们继续不断地帮助其他的信徒所表现出来的。

当代译来6:10 因为上帝并非不公义,以致忘记你们为他所作的工作,所表现的爱心——无论是过去或者现在你们一直都在服事圣徒。

思高本来6:10 因为天主不是不公义的,甚至於忘掉了你们的善工和爱德,即你们为了 的名,在过去和现在,在服事圣徒的事上所表现的爱德。

文理本来6:10 盖上帝非不义、忘尔之工、及向其名所彰之爱、以尔素役事圣徒、今犹役事之、

修订本来6:10 因为上帝并非不公义,竟忘记你们的工作和你们为他的名所显的爱心,就是你们过去和现在伺候圣徒的爱心。

KJV 英来6:10 For God is not unrighteous to forget your work and labour of love, which ye have shewed toward his name, in that ye have ministered to the saints, and do minister.

NIV 英来6:10 God is not unjust; he will not forget your work and the love you have shown him as you have helped his people and continue to help them.

和合本来6:11我们愿你们各人都显出这样的殷勤,使你们有满足的指望,一直到底。

拼音版来6:11 Wǒmen yuàn nǐmen gèrén dōu xiǎn chū zhèyàng de yīnqín, shǐ nǐmen yǒu mǎnzū de zhǐwang, yīzhí dàodǐ.

吕振中来6:11 我们切愿你们各人都证显出同样的热切以达到所确信的指望到末了,

新译本来6:11 我们深愿你们各人都表现同样的热诚,一直到底,使你们的盼望可以完全实现,

现代译来6:11 我们最大的愿望是:你们每一个人自始至终热心,好使你们所盼望的一切事都能实现。

当代译来6:11 但愿你们每一个人都表现出这样的殷勤,确证你们的盼望是真实可靠的,又要保持这种得荣耀的盼望一直到底,

思高本来6:11 我们只愿你们每一位表现同样的热心,以达成你们的希望,一直到底。

文理本来6:11 我欲尔各显此殷勤、终怀充实之望、

修订本来6:11 我们盼望你们各人都显出同样的热忱,一直到底,好达成所确信的指望。

KJV 英来6:11 And we desire that every one of you do shew the same diligence to the full assurance of hope unto the end:

NIV 英来6:11 We want each of you to show this same diligence to the very end, in order to make your hope sure.

和合本来6:12并且不懈怠,总要效法那些凭信心和忍耐承受应许的人。

拼音版来6:12 Bìngqie bú xièdaì. zǒng yào xiàofǎ nàxiē píng xìnxīn hé rennaì chéngshòu yīngxǔ de rén.

吕振中来6:12 不至于懈怠,倒能效法那些凭信心与恒忍来承受应许的人。

新译本来6:12 并且不要懒惰,却要效法那些凭着信心和忍耐承受应许的人。

现代译来6:12 不要懒惰,要仿效那些信而有恒的人,来领受上帝的应许。

当代译来6:12 这样你们就不至懒散,可以效法那些凭信心和用忍耐去领受应许的人。

思高本来6:12 这样,你们不但不会懈怠,而且还会效法那些因信德和耐心而继承恩许的人。

文理本来6:12 致尔勿怠、惟效由信与忍而承所许者、○

修订本来6:12 这样你们才不会懒惰,却成为效法那些藉着信和忍耐承受应许的人。

KJV 英来6:12 That ye be not slothful, but followers of them who through faith and patience inherit the promises.

NIV 英来6:12 We do not want you to become lazy, but to imitate those who through faith and patience inherit what has been promised.

和合本来6:13当初 神应许亚伯拉罕的时候,因为没有比自己更大可以指着起誓的,就指着自己起誓,说:

拼音版来6:13 Dāng chū shén yīngxǔ Yàbólāhǎn de shíhou, yīnwei méiyǒu bǐ zìjǐ gèng dà keyǐ zhǐ zhe qǐshì de, jiù zhǐ zhe zìjǐ qǐshì shuō,

吕振中来6:13 上帝在应许亚伯拉罕的时候,因没有比自己更大的可以指着来起誓,就指着自己来起誓

新译本来6:13 神应许亚伯拉罕的时候,因为没有比自己更大的可以指着起誓,他就指着自己起誓,

现代译来6:13 上帝向亚伯拉罕立下应许的时候,他曾发誓。因为没有比他自己大的,他就指着自己的名发誓。

当代译来6:13 当初,上帝给亚伯拉罕许下诺言的时候,因为没有比他更大的可以指着起誓,就指着自己起誓说:

思高本来6:13 当天主应许亚巴郎的时後,因为没有一个比天主大而能指着起誓的,就指着自己起誓,

文理本来6:13 夫上帝许亚伯拉罕时、因无大于己者可指而誓、乃指己而誓、

修订本来6:13 当初上帝应许亚伯拉罕的时候,因为没有比自己更大的可以指着起誓,就指着自己起誓,

KJV 英来6:13 For when God made promise to Abraham, because he could swear by no greater, he sware by himself,

NIV 英来6:13 When God made his promise to Abraham, since there was no one greater for him to swear by, he swore by himself,

和合本来6:14“论福,我必赐大福给你;论子孙,我必叫你的子孙多起来。”

拼音版来6:14 Lùn fú, wǒ bì cì dà fú gei nǐ. lùn zǐsūn, wǒ bì jiào nǐde zǐsūn duō qǐlai.

吕振中来6:14 说∶「我敢保我一定要给你祝福,我一定要使你的子孙增多」。

新译本来6:14 说:“我必定赐福给你,必定使你的后裔繁多。”

现代译来6:14 他说:「我一定要赐福给你,使你多子多孙。」

当代译来6:14 “论福,我必大大赐福与你;论子孙,我必使你子孙昌盛。”

思高本来6:14 说:『我必多多祝福你,使你的後裔繁多。

文理本来6:14 曰、我祝则祝尔、昌则昌尔、

修订本来6:14 说:"我必多多赐福给你;我必使你大大增多。"

KJV 英来6:14 Saying, Surely blessing I will bless thee, and multiplying I will multiply thee.

NIV 英来6:14 saying, "I will surely bless you and give you many descendants."

和合本来6:15这样,亚伯拉罕既恒久忍耐,就得了所应许的。

拼音版来6:15 Zhèyàng, Yàbólāhǎn jì héng jiǔ rennaì, jiù dé le suǒ yīngxǔ de.

吕振中来6:15 照这话、亚伯拉罕既能恒忍等待,就得了所应许的。

新译本来6:15 这样,亚伯拉罕耐心等待,终于获得了所应许的。

现代译来6:15 亚伯拉罕耐心等待,终於得到上帝所应许的。

当代译来6:15 於是,亚伯拉罕经过耐心等待之后,就获得了上帝所应许的福分。

思高本来6:15 这样亚巴郎因耐心等待,而获得了恩许。

文理本来6:15 故亚伯拉罕恒忍、则获所许、

修订本来6:15 这样,亚伯拉罕因恒心等待而得了所应许的。

KJV 英来6:15 And so, after he had patiently endured, he obtained the promise.

NIV 英来6:15 And so after waiting patiently, Abraham received what was promised.

和合本来6:16人都是指着比自己大的起誓,并且以起誓为实据,了结各样的争论。

拼音版来6:16 Rén dōu shì zhǐ zhe bǐ zìjǐ dà de qǐshì. bìngqie yǐ qǐshì wéi shíjù, liǎojié gèyàng de zhēnglùn.

吕振中来6:16 人都是指着比自己大的来起誓;起誓对于他们就了结了一切的争辩,可做确定的保证。

新译本来6:16 因为人起誓都是指着比自己大的起誓。这誓言就了结了他们中间的一切纠纷,作为保证。

现代译来6:16 当人发誓的时候,他指着比自己大的发誓;这誓言做担保结束了人和人当中一切的争执。

当代译来6:16 当人起誓的时候,总是指着比自己更大的起誓,所以只要起誓作保证,就可以了结争论了。

思高本来6:16 人都是指着比自己大的起誓;以起誓作担保,了结一切争端。

文理本来6:16 盖人必指大于己者而誓、凡有争辩、则誓以定之、

修订本来6:16 人都是指着比自己大的起誓,并且以起誓作保证,了结各样的争论。

KJV 英来6:16 For men verily swear by the greater: and an oath for confirmation is to them an end of all strife.

NIV 英来6:16 Men swear by someone greater than themselves, and the oath confirms what is said and puts an end to all argument.

和合本来6:17照样, 神愿意为那承受应许的人,格外显明他的旨意是不更改的,就起誓为证。

拼音版来6:17 Zhàoyàng, shén yuànyì wèi nà chéngshòu yīngxǔ de rén, géwaì xiǎnmíng tāde zhǐyì shì bù gēnggǎi de, jiù qǐshì wéi zhèng.

吕振中来6:17 照这样、上帝呢,上帝既定意向那些承受应许的后嗣更充份明他计画之不可更改,也就加上了起誓作保,

新译本来6:17 照样, 神定意向那些承受应许的人,更清楚地表明他的旨意是不更改的,就用起誓作保证。

现代译来6:17 上帝要明明白白地指示那些要领受他应许的人:他永远不会改变自己的计划,於是在应许上面加上誓言。

当代译来6:17 同样地,上帝为要向承受应许的人,显明他的旨意是绝不会更改的,就用誓言向他们保证。

思高本来6:17 为此天主愿意向继承恩许的人,充分显示自己不可更改的旨意,就以起誓来自作担保,

文理本来6:17 上帝欲于将承所许者、益彰其旨之不易、故实之以誓、

修订本来6:17 照样,上帝愿意为那承受应许的人更有力地显明他的旨意不可更改,他以起誓作保证。

KJV 英来6:17 Wherein God, willing more abundantly to shew unto the heirs of promise the immutability of his counsel, confirmed it by an oath:

NIV 英来6:17 Because God wanted to make the unchanging nature of his purpose very clear to the heirs of what was promised, he confirmed it with an oath.

和合本来6:18藉这两件不更改的事, 神决不能说谎,好叫我们这逃往避难所、持定摆在我们前头指望的人可以大得勉励。

拼音版来6:18 Jiè zhè liǎng jiàn bù gēnggǎi de shì, shén jué bùnéng shuōhuǎng, hǎo jiào wǒmen zhè taó wǎng bìnàn suǒ, chí déng bǎi zaì wǒmen qiántou zhǐwang de rén, keyǐ dà de miǎnlì.

吕振中来6:18 好让我们这些逃难的人、藉这两件不可更改的事、就是上帝所不能撒谎的、得强有力的鼓励,去抓住那摆在我们前头的指望。

新译本来6:18 这两件事是不能更改的,因为 神是决不说谎的。因此,我们这些逃进避难所的人,就大得安慰,抓紧那摆在我们面前的盼望。

现代译来6:18 这两件事是不能改变的,因为上帝不会撒谎。因此,我们这些在他里面得到安全的人深受激励,要持守卫那放在我们前面的盼望。

当代译来6:18 上帝是绝不说谎的,既将他永不改变的许诺和誓言给了我们,我们这些寻找避难所,紧握着面前的盼望的人,因此就大大得到鼓励。

思高本来6:18 好叫我们这些寻求避难所的人,因这两种不可更改的事 -- 在这些事上天主决不会撒谎-- 得到一种强有力的鼓励,去抓住那摆在目前的希望。

文理本来6:18 既有二不易之事、上帝固不能诳、我侪既已逃往庇所、持守所置吾前之望、则大得慰藉矣、

修订本来6:18 藉这两件不可更改的事-在这些事上,上帝绝不会说谎-我们这些逃往避难所的人能得到强有力的鼓励,去抓住那摆在我们前头的指望。

KJV 英来6:18 That by two immutable things, in which it was impossible for God to lie, we might have a strong consolation, who have fled for refuge to lay hold upon the hope set before us:

NIV 英来6:18 God did this so that, by two unchangeable things in which it is impossible for God to lie, we who have fled to take hold of the hope offered to us may be greatly encouraged.

和合本来6:19我们有这指望,如同灵魂的锚,又坚固、又牢靠,且通入幔内。

拼音版来6:19 Wǒmen yǒu zhè zhǐwang rútóng línghún de maó, yòu jiāngù yòu laókào, qie tōng rù màn neì.

吕振中来6:19 我们所有的这指望就像灵魂之锚,又稳当又坚固,通入幔后的内圣所;

新译本来6:19 我们有这盼望,就像灵魂的锚,又稳当又坚固,通过幔子直进到里面。

现代译来6:19 我们有这盼望,正像生命之锚,又安全又可靠,通过了天上圣殿的幔子,直到里面的圣所。

当代译来6:19 我们所紧握的盼望就像是我们灵魂的锚一样,既可靠,又牢固,而且一直通过圣幕的幔子,把我们和上帝连在一起。

思高本来6:19 我们拿这希望,当作灵魂的安全而又坚固的锚,深深地抛入帐幔的内部。

文理本来6:19 我有此望、如魂有锚、巩固不移、且入幔内、

修订本来6:19 我们有这指望,如同灵魂的锚,又坚固又牢靠,进入幔子后面的至圣所。

KJV 英来6:19 Which hope we have as an anchor of the soul, both sure and stedfast, and which entereth into that within the veil;

NIV 英来6:19 We have this hope as an anchor for the soul, firm and secure. It enters the inner sanctuary behind the curtain,

和合本来6:20作先锋的耶稣,既照着麦基洗德的等次成了永远的大祭司,就为我们进入幔内。

拼音版来6:20 Zuò xiānfēng de Yēsū, jì zhào zhe Maìjīxǐdé de dengcì, chéng le yǒngyuǎn de Dàjìsī, jiù wèi wǒmen jìnrù màn neì.

吕振中来6:20 那先导者耶稣替我们进了那里,永远做大祭司、照麦基洗德的等次。

新译本来6:20 耶稣已经为我们作先锋进入了幔子里面;他是照着麦基洗德的体系,成了永远的大祭司。

现代译来6:20 为了我们,耶稣已经先到了那里。他已经按照麦基洗德一系永远作大祭司。

当代译来6:20 原来这位作先锋的耶稣,早已成为与麦基洗德同等地位的永恒大祭司,替我们先进入圣幕之内。

思高本来6:20 作前驱的耶稣已为我们进入了那帐幔内部,按照默基瑟德品位做了永远的大司祭。

文理本来6:20 前驱之耶稣、为我侪进入、永立为大祭司、依麦基洗德之班焉、

修订本来6:20 为我们作先锋的耶稣,既照着麦基洗德的体系成了永远的大祭司,已经进入了。

KJV 英来6:20 Whither the forerunner is for us entered, even Jesus, made an high priest for ever after the order of Melchisedec.

NIV 英来6:20 where Jesus, who went before us, has entered on our behalf. He has become a high priest forever, in the order of Melchizedek.

希伯来书第6章-灵修版圣经注释

希伯来书第六章   来 6:1-2> 信仰
──希伯来书第6章人生长跑,你
──希伯来书第6章是停在路旁不想跑,是竭力进到完全的地步,是…… 

  6:1-2 基要的教导对所有的信徒都是十分重要的。基督徒要认识信心的重要、靠行为得救的愚昧、水礼和属灵恩赐的意义、复活和永生的事实等。要在真道上不断长进,我们就要超越(不是离弃)基本的教导,对信仰有更深入的了解,这正是作者所要达到的目的。成熟的基督徒应用基要信仰来教导初信者,并且把所认识的实践出来,这样,他们自己会更多地认识神的道。 

  来 6:3> 神若许可,我们必如此行
──希伯来书第6章怎样进到完全的地步? 

  6:3 这些基督徒需要继续去了解基督是完美的大祭司的真理,祂成就了所有旧约中的预言。他们不应再争辩犹太教和基督教的优劣,而应当倚靠基督,并为祂而活。 

  来 6:4-6> 寻求、求见
──希伯来书第6章放弃?!有些人的信仰如是,我嘛…… 

  6:4-6 第一世纪,当异教徒研究过基督教又重返异教后,会彻底脱离教会,但对于决定转回犹太教的犹太基督徒来说,这个脱离就显得含糊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并没有太大的改变,但因为决意转离基督,他们失去了神赦罪的机会。那些坚持相信耶稣的人才是真正的圣徒;而那些继续拒绝基督的人,不管他们的表现多好,始终都不是基督徒。 

  来 6:6> 拒绝基督?羞辱基督?怎会是我
──希伯来书第6章你真是这样,还是你是想当然地这样想? 

  6:6 这里,作者提醒犹太基督徒,不要离开基督教重回犹太教中。有些人认为这节经文所指的是那些离弃救恩、徒有虚名的圣徒,有些人则认为是指曾经接触救恩、后来又离开的非信徒。不论是哪一类,凡拒绝基督的人,便不能得救。基督为我们的罪一次受死,不会再被钉,除了祂的十字架之外,再没有其他的得救途径。但作者并不认为他的读者正处于失去救恩的危险中( 6:9 ),只是警告读者不要内心刚硬,恐怕他们会将救恩拒之门外。 

  来 6:6-10> 若我所做的不被人记住,那我今天还做吗?如果我所行的人不喜悦,那我今天还行吗? 

  6:6-10 有时候我们很容易灰心,且感到神好像已忘记我们,但神永远是公义的,永不会忘记或忽视我们为祂所做的工,纵然今天你没有被别人赞赏、嘉许,也没有得到任何回报,但神知道你的爱,知道你在事奉上所付出的努力,当你面对反对,感到灰心时,让神的爱再一次激励你,因为祂知道你的事奉。 

  来 6:7-8> 好土地结出好果子,对,至于我这块土地嘛……这…… 

  6:7-8 农夫在每次播种前,都会精心翻耕能长出好庄稼的土地,至于长满荆棘蒺藜的土地,只好用火焚烧。不结果子的基督徒生活,将会被神定罪。我们不是靠工作或行为得救,但我们所行的,是信心的证据。 

  来 6:11-12> 对于懈怠这个词嘛……我想你也大有同感吧…… 

  6:11-12 盼望使基督徒不会懒惰或感到枯燥。我们应当像运动员一样,锐意锻炼自己,努力奔跑,为要得前面的奖赏(参腓 3:14 )。 

  新约圣经中的亚伯拉罕 

  来 6:15> 亚伯拉罕真有耐性
──希伯来书第6章也许你会这样想,可是你明了他为何可以如此吗? 

  6:15 亚伯拉罕耐心地等候了二十五年才看见神应许给他的一个儿子以撒出生(参创 17:16 ; 21:1-3 )。试炼和试探常常围绕着我们,好像会延至永远,当我们感到不能再多忍受一刻时,圣经和长者的见证会鼓励我们等候神在祂的时间动工。 

  来 6:17> 神的应许是不变的!神的应许是不变的? 

  6:17 神的应许是不变和可信的,因为神本身就是不变和可信的。神应许给亚伯拉罕一个儿子,祂指着自己的名起誓,祂起的誓就跟祂的名一样美好;祂的名就跟祂的神圣本质一样美好。 

  来 6:18-19> 圣经明说我们大有指望,但有些时候总是很怕…… 

  6:18-19 神的本质和应许都是永不改变的,祂就是真理(参约 14:6 ),不会说谎,我们可以放心相信祂的应许,不必害怕祂会改变主意。我们的盼望在神里面是坚固、不动摇的,就如船锚牢牢地抓住海底一样。真正寻找真理的人藉着信来到神面前,神会无条件地接纳他。当我们敞开心怀,坦诚地求神从罪中拯救我们时,祂必定会应允。真理一定会带给我们鼓励、肯定和信心去面对一切。 

  来 6:19-20> 和神之间,总有些阻碍……通入幔内?谁给我们打通了? 

  6:19-20 经文中所提到的幔子,是用来分隔圣所和至圣所的,这两处是会幕中最里头的房间。这幔子使人不能进入至圣所,也不能观看,更遑论瞥见至圣所的内部( 9:1-8 )。大祭司只可以每年一次进入至圣所,在神的面前替全民族赎罪,但基督可以永远在神面前为我们代求。
──希伯来书第6章《灵修版圣经注释》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希伯来书第6章-丁道尔圣经注释

希伯来书第六章   六 1.  为了延伸婴孩和成人的对比,作者说明一个属灵婴孩若要长大成人,就必须有所离开。他提出两方面的劝勉,那就是“ 离开 ”与“ 竭力进到 ”。所以,它们包括回顾与前瞻两方面,所有的长进都是如此;那些从未离开起点的人,根本就不能成长。但是,在作者心目中,起点包括哪些部分呢? 

  基督道理的开端 ( ho te{s arche{s tou Christou logos ),可能会有几种不同的解释。它的意思可以解释为“基督起初的话语”,或者如 RSV ,把“开端”( arche{s )用在道理上,而不是用在基督身上 102 。毫无疑问的,根据希腊原文的字序,第一种解释是最自然的,但是这里所指的“基督起初的”是什么意思呢?可能与五章 12 节“神圣言小学的开端”同义,显然是指基督的基本真理。所以“开端”可能指基督徒对自己地位的基本认识,是与犹太教不同的。 

  第二个肯定的命令, 进到完全的地步 ,希腊文的表示方法很意外地用被动形式,在意义上是“让我们被带领以臻成人(或完全)”。这种形式说明了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不是由于自己的智巧,而是降服于某种更尊贵的影响力。属灵方面的成长并不是经索取求得的,是要借助于属天的能力,而不是人的自身禀赋。然而,作者对于人这方面的责任有深切的体认,在这一章的稍后,他会有所说明。在一个人的属灵经历中,会有明显的因素中断他的成长。如果他没有长大成人的渴望,他不可能“被带领以臻成人”。 

  说到基督道理的开端有六大基本要件,那就是 懊悔 与 信靠 、 各样洗礼 与 按手之礼 、 复活 与 审判 。作者以两个一组,集合成三组,可能是有原因的。第一组的两个是活泼的基督徒信仰最基本的条件。值得注意的是,作者称它们为 根基 ,根基本身具有不必换新的特色。愚昧的建筑师,他们的工程不能令人满意,以致必须重新从根基作起,这是不证自明的。但作者是否暗示他的受书人在他们基督徒生活开端时可能没有真正的根基呢? 不必再立 这个词似乎反对此一说法。他是说∶根基既然已经立定了,所需要的就是继续进行上层的建筑。 

  懊悔死行 的表达是绝无仅有的,除了九章 14 节提到洁净良心、除去死行的字眼,没有一处将死亡的观念用在行为(或工作)上。但是,死亡的观念也用在信心(雅二 17 )、用在身体(罗八 10 )、用在人(罗六 11 ;弗二 15 ;西二 13 )。以上每个例子中,死亡是指没有功用的光景。当信心一死,就无法履行它的真正目的,所有的功用犹如不存在了。死行就归属此类,只有表面的工作,缺乏任何有效的力量。 

  此外可能隐涉犹太教想要藉着行为称义的观念,而从基督徒的观念看来却是“死的”,因为它没有任何功效。所有从犹太教转向基督教的人都必须为着倚靠他们的善行而悔改。更概括地说,接受基督教信仰的第一步就是悔改,施洗约翰如此说,主也如此教训我们,使徒行传里早期的传道人也强调此一真理。 

  信靠神 ( epi Theon )也同样是信仰的最基本要求,强烈显明信仰的方向。新约圣经中有多处经文证明信心是亲近神的必要基础。希伯来书里,对“信心”在某些方面有独到的用法(参四 2 ,六 12 ,十 22 、 38 、 39 ,十一 1 ~ 39 ,十二 2 ,十三 7 )。在这里的意思则是指用信心来回应神所预备的。本书十一章则强调信心的行动。在作者心目中所看见的,信心是具有动力的特性。 

  2.  接下来所要说的另外二个主要教义是礼仪上两种不同的外在举动。 各样洗礼 与 按手之礼 ,在犹太教也有类似的礼节,但是应用在基督教信仰时,则有不同的意义。“各样洗礼”实际上是指浸礼( baptismo{n )。其复数形态说明了它并不只是一项单独的动作,而是各种不同的礼仪上的洁净。值得注意的是,在昆兰团体中,遵行着多种洁净之礼。然而并没有足够证据说明基督教会也遵行此类仪式。作者用复数形态,对基督教的浸水礼与犹太教的洁净观念作比较 103 ,这并非是不可能的,这个字也被用来说明一般洗濯礼仪(来九 10 )。因为这些礼仪都用“教训”这个字来引介,同时还伸展到第三个对句,似乎作者不承认基督教还需要继续教导这些基本教训。 

  按手之礼 在犹太教领域里仅限于祝福;但在基督教会里,则另有新的意义 104 。在新约圣经中有许多案例显示按手与医治相关联(参:可十六 18 ;徒二十八 8 ,都将按手与基督徒的医治连在一起)。但在此处有更特别的意义,或许包括了分赐特殊的恩赐(参:徒八 17 ,十三 3 ,十九 6 ;提前四 14 )。 

  这里所要说明的基本特性可能是与所有基督徒有关的,不单单与那些蒙召从事特别工作之人(就像按立圣职)有关。所以它可能与使徒行传八 17 与十九 6 并列,这两处经文中,按手礼都伴随着圣灵的恩赐。 

  另外两个要素都是教义性的。 死人复活以及永远审判 ,这两者组成了基督教真理的基本要件。复活的真理的确是太重要了,初期教会时代传道人每逢讲道,必定提说。他们每当提到基督的死,一定也说到祂的复活。尤有甚者,同样的观念也隐然应用到信徒身上(参:徒二十三 6 ;尤其详林前十五 12 及下)。如果否认死人的复活,新约圣经就没有意义。作者并未对此一关键提出争论,他认为复活的真理在基本教义中是不证自明的。 

  审判亦是,这里使用“永远的”这个形容词,可以和马可福音三 29 所说“永远的罪”的观念作个比较。很可能在这里是为了表明一个更广泛的意义,包括每一个基督徒都必须接受的末世论教训。每一个基督徒对复活与审判都必须有些认识,这两者与需要的警觉以及神荣耀的预备结合在一起。保罗的书信多次提到审判的真理这个主题。 

  希伯来人所面对的部分问题是,从表面上来看,基督教的基本教义与犹太教的教条有许多类似之处。这使得许多犹太籍基督徒认为他们可以又信基督教又信犹太教,因此,背道的危险对于他们总是大过那些脱离异教归向主的人。 

  3.   神若许我们,我们必如此行 。可以作劝勉的解释,就如 RSV 边注“如果神允许,就让我们如此行”,某些抄本亦如是说。本书作者对这一方面却有明确的解释,我们相信,对读者而言,还有更重要的课题。作者真的毫无疑问的相信神渴望祂的儿女们在灵命上长进吗?新约圣经中相类似的语调只出现在哥林多前书十六 7 ,保罗用同样的语调来述说他心里的打算。因为作者在下一个段落里还要继续探讨背道的事,他心里所想的可能是在神让信徒成长的状况条件。如此一来,这个状况也是要提醒受信人,继续成长并不是机械化或自动化的,而是在神所命定的条件下成长。毫无疑问的,作者深深地认为神渴望祂的儿女长大成人。若支持别的看法,必然违背本书中所见神的性情。 

  4.  以上的说明和以下所要作的,有关背道的论述,作者用 因为 ( gar ,中文未译)这个连接词,很明确的把前后衔接起来。最起码在理论上,属灵生命的成长并不是一蹴可就的。对这些艰涩的经文要有真正的了解,必须要认清上下文的意思。同样值得注意的是∶这完全在乎第 6 节的假设子句所说的情况是否真的发生。 

  作者在多次多方使用“ 不能 ”( adynaton )这个字发人省思。这里说到在某些情况下不能有悔改的机会,六章 18 节说神不能说谎,十章 4 节说动物的血不能除掉罪,十一章 6 节说人非有信不能得神的喜悦。这几项都没有妥协的余地,都是全然绝对的。但是,现在这节经文引发了最大的难题,只有当我们把这些事物的每一个层面都详加审查,才可以正确无误的了解。 

  此处有四个动词,用来说明这个不能的主词; (1) 蒙了光照 ( pho{tisthentas )、 (2) 尝过 ( geusamenous )、 (3) 有分 ( metochous gene{thentas )、 (4) 尝过神善道 ( kalon geusamenous )。后三者很显然是用来说明第一个,使它的意思更明显。 

  蒙光照的概念在新约圣经中所表现的特性是与神给人的信息有关(参十 32 另一段论背道的信息)。这在约翰福音中尤为明显,在这卷书中,耶稣宣称自己就是世界的光(约八 12 ,参一 9 )。哥林多后书四 4 也说到,世人被世界的神弄瞎了心眼,所以看不到“基督荣耀福音的光”。不管在那里,只要光一照在人的心里,那个人就能认识基督的荣耀。布鲁斯尝试以“蒙光照”指洗礼,而“尝过”是指圣餐而言,他又认为后者的范围涵盖较广 105 。胡斯则举出教父作家所采用此种解释方法的例子 106 ,但他自己则采用隐喻的意义,那就是蒙福的经验。所以,这里所说的与基督耶稣起初的启示有关,这点将会在另外三个词中强化。 

  尝过 天恩的滋味 是说∶不但认识真理,而且亲身体验过。这原是旧约圣经的用法(参:诗三十四 8 ),新约圣经的彼得前书二 3 也说明同一真理。知道某种食品,甚至喜欢它的外观,乃至真正尝过它的味道,都会有不同等次的感受,没有人能单单自认仅做后者。当然,并非所有滋味都是可口的;作者在此所假设的,很显然也不是指可口的滋味。那些尝过 天恩滋味 的,并不能体会个中真味,这个词语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在新约圣经中,没有他处提到“天恩的滋味”( te{s

  do{reas te{s epouraniou )这个词,不过多次提到恩赐来自神,而且与圣灵密不可分(参:徒十 45 ,十一 17 );也有一些例子说到恩赐与神的恩典有关(罗五 15 ;弗三 7 ,四 7 ),并包括整个救恩的恩赐。这里所说的天恩指的是什么,并不很明确,但是它的源头是毫无疑问的。虽然有人主张“天”这个字,并不是描述恩赐的源头,而是说到操练恩赐的领域,这仍说明恩赐的由来不是人所作成的。我们应该注意,恩赐( do{rea )这个字,在新约圣经中毫无例外是指属灵恩赐。 

  第三个宣告与上一个是密不可分的,作者心目中是一群 与圣灵有分的人 ,也就是与圣灵恩赐关系密切的人。然而,这很可能被视为他们经历中的特质。我们曾经在一章 9 节,三章 1 、 14 节看到“有分”( metochoi )这个字,十二章 8 节还要提出来。在新约圣经他处,只出现于路加福音五 7 ,意为“同伴”。作者在三章 1 节提到同蒙天召的弟兄,这里所指的一定也是这个意思。有分于圣灵这个观念是很不寻常的,这立即将他们与对基督教仅有肤浅认识之人分别出来。 

  5.  是第四个陈述, 并尝过神善道的滋味 ,说明基督徒经验中的另一个层面。重复提及“尝过”这个隐喻,说明作者着重它的重要性。但这一次所尝的乃是 善 ( kalon ),这个字与美的观念有关。它包括外在的吸引力,以及道德的美善。与五章 14 节的“歹”字恰成对比;十三章 18 节用来描写无亏的良心。“善”是值得热切盼望的。这符合隐喻的意思,是指美味可口的。 

  我们尝的不是神的道本身,而是它的美善,这也不是偶然的。从上下文来看,这个分别并非不重要的。一个人很可能带着敬虔的心,聆听神的话,却不认为神的话有美味。在本段经文中,那些可以享受这美善滋味的人乃是专心在属灵经验里的人。“神的道”( Theou

  rhe{ma )这个叙述性词语在十一章 3 节,与新约圣经他处经文都曾出现过,但不像较普遍而同义的词( logos tou Theou )那么常见,后者于本书中出现在四章 12 节,十三章 7 节。本节经文的关键比较着重在神与人特别的交通,而不是指神一般性的信息。它可能是指一个人归主之时所认识的对神的经历,看到神屈尊俯就罪人,其光灿荣美,深深打动了罪人的心灵深处。 

  并且,所尝到的事物还延伸到 来世权能 ,这似乎有点奇怪。如果来世指的是将来的日子,正如这些字( mellontos aio{nos )所说明的,作者不可能是指遥不可及的希望。既然他在一开头就使用“这末世”(一 2 )来描述弥赛亚就职的日子,他在此可能想到现在预尝来世的经历,虽然这样的预尝只有在基督第二次降临才会达到最高潮。不论如何,他最关切的是来世的权能;也就是说,这种权能的影响会在将来的世代完全发挥。 

  6.  最后,是句子的条件语气; 若是离弃道理 (在希腊原文里,条件句是用分词 parapesontas 来表示的)。下面所说的只能在蒙光照和与圣灵有分的经历与完全退后(在希腊原文中是以不定过去式来表示的)结合在一起时。在此表示离弃道理的动词,在新约圣经中只出现在这里。其字根的意思是落在一边,也就是脱离了可接受的标准或方法。 

  以下的说明很清晰的解释了离弃道理者不可挽救的特性。作者说他们 把神的儿子重钉十字架 ,这里使用了复合动词( anastaurountas ),说明作者心里想着重钉十字架这事。他再也找不到更强烈或悲痛的语调,来表示离弃道理的严重性。当他想到耶稣基督的仇敌向祂所做的事,事实上他认为离弃祂道理的人,也得担负同样的责任。他也许认为这些离弃真道的人,比当时喊着要“钉祂十字架”的人更该受责备,因为那些人不曾知道神透过基督向人所施的奇妙恩典。 

  任何一位从基督教信仰重返犹太教的人,不但与犹太人的不信认同,而且与引致钉耶稣十字架的杀机相认同。 他们自行负责 (译注∶此乃根据 RSV 的译文 on their own account 直译的,和合本译作“就不能叫他们从新懊悔了”),这句话说明他们必须对“钉耶稣十字架”的行为负完全的责任。 

  而且,作者说这个行为的后果是 明明的羞辱 ( paradeigmatizontas ,这是另一个在新约圣经中只出现过一次的字) 祂 (指基督)。世人对基督的恨意,把祂展示在可憎的罗马人刑具上,作为羞辱的对象,作者将背道者与这些人归类在一起,再也找不到更生动的词句来描写他们的光景了。他们受的责难是如此的强烈,只能是因他们大逆不道的行为引起的。这说明他们怀着毫不松懈的敌意。 

  这节圣经曾经招致广大的争议,并导致许多错误的解释。主要的争议是∶作者是否暗示着基督徒会因为触犯了严重的罪而激怒了神的儿子,远离了神的恩典?若答案是肯定的,则我们将如何解释新约其他处经文所说∶基督徒拥有永远得救的确据?以下的探讨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在这个问题上所抱持的看法。 

  (1) 加尔文确信神必然保守祂所拣选的,他只能假定这里所说的尝到滋味仅仅是部分的经验,而尝到之人并未对此有所回应 107 。这个假设的困难是它并没有对本书信所用的字眼作公正的处理,且本书信丝毫不曾给我们留下不完全的光照之印象。加尔文讲到些许的光照,他把被神弃绝之人所领受的恩典与蒙拣选者所领受的恩典划分开 108 。 

  (2) 从另一方面来看,是否可以说照本书信的观点,任何信徒都能如此的离弃真道?这将使得任何信心的确据变得较不确定。甚至有人提议说∶这里的严重警告可能与亵渎圣灵无可赦免的罪相关。有些人深觉困扰,惟恐自己犯了这样的罪,但是心肠也如此刚硬,以致明明羞辱神的儿子之人,不可能会关切这样的问题。关切的本身证明圣灵仍然是有功效的。 

  (3) 我们必须注意,这段信息并没有说到受信人当中有任何人已经干犯了背离道理的罪。作者显然是在假设状况,虽然从整个论述的性质来看,似乎是有此可能。作者的意向显然不是要探讨恩典的本质,而是要提出最严厉的警告。整段经文是从人的责任的观点来看,而必须顾虑人的有限。换句话说,要将神这一方面纳入考量,本节经文才有真正平衡的了解。 

  (4) 尤有甚者,这段经文说到,干犯的人不可能重新懊悔( 6 节)。这里引发一个问题,那就是悔改的范围。它是否指人第一次到神面前的悔改,如第 1 节所提及的那样?如果这样,第一次悔改的举动显然不可能重复使用,虽然人可以如此自我提醒。因为悔改是一个罪人在圣洁的神面前,表现自我谦卑的举动,也证明为什么一个以侮慢的态度向着基督的人,是不可能有悔改的机会。刚硬的过程产生一个不能突破的框子,这框子排除了所有对圣灵恳求的敏感性,使他没有回头的机会,不可能再重新懊悔。虽然作者提出比较极端的情形,但他对他的受信人还是有信心( 9 节)。即使如此,他似乎认为有需要在第十章重新提出来警告一番。 

  7 ~ 8.  以上的分析,解释了一个从自然界获得支持的原则。一块未加努力耕种的 田地 ,自然不会有好的收成;同样的,一个人拒绝领受神为他预备的恩典,会导致属灵生命的破灭。新约圣经中,有许多用耕作的例子来讲述属灵的真理,部分原因是基于自然律与属灵律的相关性,因为他们都是源于同一位创造者。由于这个原因,许多的自然现象可以用来作为属灵的类比。没有人会为着起因于疏忽的荆棘和蒺藜而抱怨,但每一位农夫都希望给了适当的水份,耕种的田地就会生长“菜蔬”。很奇怪的是,作者并没有提到耕种之人,但是收获量是根据它对耕种者,甚至对别人的用处来判断的。在属灵的领域里,若没有属灵的果实,就无法充分培养属灵经验。不能在属灵生命里产生功效,以分享给别的群体或个人,都是不能结果子的(参五 12 ,意指受信人正面对这般试探)。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说是 田地 ,而不是人, 从神得福 ,正说明地的生产力是神加添的。的确,从圣经的观点 

  荆棘和蒺藜 直接提醒我们创世记三 17 ~ 18 说的∶地受了咒诅,成为今天的样子,而人的劳苦乃是要使荆棘和蒺藜不能繁殖,并耕种田地。所有的农人都知道,割下的杂草只有焚烧一途。值得注意的是, 近于咒诅 这句子,若没有“近于”( engys )一字,就不能表现得这么有力。不过这句话引人注意结局已经逼近。如果杂草继续生长,被焚烧的结局就会不远了 109 。“废弃”( adokimos )这个字在哥林多前书九 27 译为“弃绝”,意指不够资格;哥林多后书十三 5 也译为“弃绝”,意指经不起考验。因此这不是随意摒弃,而是检视的结果。如果田地不能结出果实,则证明这块地毫无价值。 

  9.  此时作者转而鼓励受信人,停止严厉的警告。他似乎急于要使受信人安心,他并不认为他们会像他所说的那么严重。 至于你们 ( peri hymo{n ,和合本未译)这句话与作者想的背道者形成强烈对比,更有力佐证离弃真道是作者的假设。何况作者称他们为 亲爱的弟兄 (这种称呼在本书信他处再没有出现),表达了特别的温馨之情;与前面的警告成为对比,而加强其力量。保罗书信中也有类似的用法(例如:林前十 14 ;林后十 19 )。的确,除了加拉太书、帖撒罗尼迦后书和提多书之外,保罗在每封书信都用到这样的语句,并且也见于大部分的新约经卷。这也许可以说是基督徒最喜爱的感情流露方式。对观福音中记载天上有声音称耶稣为“爱子”,也是意义深长的。至于在本节,则显示作者对受信人的关切。 

  却深信 ( pepeismetha )这个字在希腊原文中出现于句首,所以其语气比中文圣经的译法更强烈。事实上,其完全时态说明它不是突然的决定,而是过往持续考虑的结果。这种强烈的确信隐含于前面所提到的各种警告。 强过这些 (英译 better things )这个词与本书信使用的“更美”(英译 better )这个词相一致,在此乃是与背道者相对比。相形于“更坏的”,一个真正的基督徒所处的地位总是“更美的”。“这些”作者特别指出是有关 近乎得救 的事,字面上直解是有关“持守”救恩的。作者似乎是说,他对受信人的信心与救恩的整个领域相关;这一点在下节经文有更清楚的说明。 

  10.  作者提出两个因素,作为他坚定确信的根据∶ (1) 神的公义,和 (2) 受信人的工作。作者对神的公义的体会,或更恰当地说,他深信神 并非不公义 (以双重否定 ou gar

  adikos 表达),是他神学理念另一重要部分。他可以引用申命记四 24 ,神是烈火来佐证(十二 29 ),但并不是说神是丝毫不讲公义的 暴 君。作者在一章 9 节引述诗篇中同样提到的,神对公义的喜爱与对罪恶的恨恶。神的话是仁义的道理(五 13 ),而神的管教会结出平安的果子,就是义(十二 11 )。作者相信神绝不会 忘记 (英译 忽视 )受信人所作的工与所显的爱心;他认为这两者皆出于恩典。 你们所作的工 和 你们所显的爱心 两者的结合是很重要的,因为工作是爱的表现,两者不应该分开来谈。藉着 伺候圣徒 显明爱心的人,理所当然展现了“更美”的行为(中译 行为强过这些 )的结果。 

  为祂名 这附加的词,说明神看对祂儿女的爱心行为一如作在祂身上。希腊文的遣词生动地带出这个意义,因为这种爱是要“进入祂名”( eis to onoma ),亦即如 NIV 所译“向祂”。这里并没有将犹太教的慈善行为提出来作比较或对比,不过我们当知道,对犹太人而言,爱不是显着的成分 110 。基督徒对圣徒的爱超越了施舍的范围,虽然他们对此并不忽视。基于爱的服事与为了积功德而作的服务是全然不同的。这里说到受信人为了其他信徒是如此热心,因此作者深信,这些行为证明神仍然运行在他们中间。 

  11 ~ 12.  作者提醒他们,他们的爱心值得称许,但这种精神也当发挥在其他层面。动词 我们愿 ( epithymoumen )是个很强烈的字眼,所表现的不仅是虔心的愿望。其复数形态增加了它的强度,因为作者是说,他所知道的,也普遍见知于其他信徒。这个愿望是有 满足的指望 ( ple{rophoria ),该字在整个讲解的高潮再度出现(十 22 ,中译“充足的信心”)∶因为主耶稣献上自己,使我们毫无疑问获得这充足的信心。作者强烈地希望受信人能拥有 满足的指望 ,这是他们目前所欠缺的。或许面临犹太教的拉力引起的挣扎,夺去了这信心。基督徒对他们的弟兄有深切的爱,自己却可能缺乏指望。如果爱别人的 殷勤 也能充满于他们的指望中,该有多好!可悲的是很多活跃在基督教事工的人士,自己却缺乏确据。很多情形是因为倚靠自己的行为,期盼有助于得救,其实这种途径永远不能引向确据,因为他们永远无法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否足够。经文中另一耐人寻味的特点是,作者强烈的意愿指向 你们各人 ,这使得殷勤和指望都是对个人说的;这两种经历都不是由团体发起的。 

  并且不懈怠 弥补殷勤的不足。“懈怠”一字( no{throi )已经在五章 11 节用来描述受信人,该处 RSV 译为“听觉迟钝”(中译“听不进去”)。若不制止这种迟钝,会使属灵生命完全停滞不前。虽然作者刚才提出警告,但不像在五章 11 节那样,似乎是在讲已经发生的事实,反而表明受信人如何避免这种迟钝。 

  另一个目标是正确的效法。新约圣经中常提到 效法 的对象。在主耶稣的教训中,祂要求门徒学习祂的榜样(如:约十三 15 )。保罗不只一次的要求信徒效法他(林前四 16 ,十一 1 ;帖前一 6 ,二 14 ),用的也是同一个字。对于还没有新约圣经为标准的人,这样的效法有极大的实际价值。属神的人在德行与灵命上的操练,对较不成熟的信徒是很有价值的引导。在这节经文中,效法的典范是 那些凭信心和忍耐承受应许的人 。有人认为作者勉励人效法旧约时代的人物,同时也是希伯来书十一章的预先说明。不过也没有理由不将基督徒包括于效法的对象。虽然单凭信心即足以承受应许,此处信心与忍耐并提,隐然意指要确实得到应许,需要加上忍耐。忍耐这个字( makrothymia )指的是“长期忍受”,在希伯来书只出现这一次,在保罗书信与新约其他经卷却用过数次。这是像神一样的品格(参:罗九 22 ),不是人生而俱有的,却成为跟随主耶稣的人的特性。保罗在加拉太书五 22 把它列在圣灵的果子中。承受应许的人在第 17 节又提出来说明。 

  13.  讨论至此,作者的思绪又回到二章 16 节提起的 亚伯拉罕 。这一段经文( 13 ~ 20 节)是解释麦基洗德主题的前奏。作者想要表达出 (1) 神应许的庄严, (2) 祂永不改变的属性, (3) 祂话语的绝对坚定。这无疑也解释了什么是基督徒“满足的指望”的根基。 

  应许亚伯拉罕 是因起誓而确立的。许多时候,应许是不带起誓的,但是创世记二十二 16 却特别的宣称“我便指着自己起誓”,很显然就是这里 指着自己起誓 的根据。作者又加了说明 因为没有比自己更大可以指着起誓的 ,相等于说神自己的话就已足够了。斐罗对创世记二十二 16 也有类似的解释( Legum Allegoriae 3. 203 )。 

  14 ~ 15.  亚伯拉罕得福与繁增的应许,与他遵照神的命令献上以撒做对比来看,意义格外深远。亚伯拉罕以顺服,而非行为蒙神悦纳;又得神用誓言加强祂的应许,使之更为可信。第 15 节的 亚伯拉罕既恒久忍耐 暗示了这一点。此处显然是指献以撒的试验,结果是 得了所应许的 。这与第 12 节相呼应。亚伯拉罕是凭信心与忍耐承受应许的最佳例证。即使受信人想不起其他实例,亚伯拉罕的例子已经圆满说明了作者的意思。 

  16.  作者诉诸于人的誓言,论证神的应许优于人的话语。人的言词有限,因为人的言词有其不足。需要发誓支持某种宣告,反映了起誓人的特质。我们应记得,耶稣指责有些人言语不可靠,以起誓支撑自己所宣称的事。祂力促跟随祂的人∶“你们的话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太五 37 )。基督徒的看法与时下的观点有所不同。作者在此提示时下的看法,他说∶ 人都是指着比自己大的起誓 。这句话反映出人处理事情的自然方法。除非找比自己更大的人确认所起的誓,否则这个誓言就毫无价值。虽然“更大”这个字是中性的,包括人与事,但从上下文来看,是指阳性的。 

  一旦立了誓,就不能改变了,因此这里说 以起誓为实据 。誓言正面肯定所同意的,并且有效地排除所否认的,也使任何争论( antilogiai )得以了结。作者使用人类誓言的约束力传递他的思想∶神的话语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17.  作者在解释何以需要神的誓言时,说祂是依照人类的习俗而作的让步。神的话语不必经过确认,是不容侵犯的。但是人如果透过起誓较易被说服, 照样 ( enho{ ) ,神……就起誓为证 。为证( mesiteuein ,新约圣经仅用一次)是指神与亚伯拉罕之间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个誓言虽然是向亚伯拉罕的,却是为了 那承受应许的人 的好处。对亚伯拉罕是真的,对他的后裔也就是真的。 承受……的人 有更广泛的意思,不是单指以色列民,而是指真正的亚伯拉罕的后裔。耶稣对声称为亚伯拉罕后裔的犹太人说∶“你们若是亚伯拉罕的儿子,就必行亚伯拉罕所行的事”(约八 39 )。保罗写给罗马人的书信中亦说到,“那效法亚伯拉罕之信的,……他在主面前,作我们世人的父”(罗四 16 ~ 17 )。承受应许的人和肉身子孙是截然不同的。 

  说到神的旨意,本书作者和新约圣经其他作者一样,使用了较强烈的字( boulomenos ),而不是较柔弱的( thelein )。神的旨意远不止于是个倾向或愿望,而是明确的决心。有了副词 格外 ( perissoteron )的辅助,使这个字变得更强烈。神恩慈地体谅人类需要无可否认的证据,所以让祂的旨意显得加倍有信服力。第一章已经强调了创造者永不改变的属性,现在又把焦点集中在 祂的旨意是不更改的 。这是进一步专注于神的心思。“不更改”( ametathetos )这个字,在新约圣经只出现在这里与第 18 节,用来专门论及意愿的不可更改(依据 MM )。神的旨意永不改变,说明祂的应许绝对可靠,并且与异教神只的反覆无常截然不同。的确,在基督徒的观念里,神要对自己的应许负责。誓言对于这信念原本无所加添,却也无所减除。即使没有誓言,祂的话语仍然是真实可信的。 

  18.  然而,作者还是认为誓言有其意义,因为他从中看见 两件不更改的事 (神的属性和祂的誓言,或祂的应许和誓言)。既然这两者都是不改变的,所以 神决不能说谎 。这是基督徒相信神的最终依恃。他知道自己的确据不在于自己的信仰有多稳固,而是出于神的话语绝对值得信靠。 

  现在明确地说到,承受应许的人是 我们这逃往避难所……的人 ,使得整个论证与受信人切身相关,并且看出作者也是其中一分子。这群人竟然被称为逃亡者,或许令人惊讶。除此以外,只有使徒行传十四 6 说到保罗逃离逼迫他的人,也用了这个字。但是这里的逃往,界定在 持定摆在我们前头指望……可以大得勉励 的范围。这似乎是指赶紧的脱出沮丧冷淡的光景,显出这群人要刻不容缓的如此行,也是对离弃真道提出强烈警告的原因。另一方面,作者的勉励只限定于受信人当中某些人,因为他们已经逃离了他人自甘落入的危险光景。 

  作者心目中毫无疑问的知道,勉励就是 持定摆在我们前头的指望 。持定意味着果断地掌握或抓紧,这里再度强调行动的无比重要。盼望的特性是需要毅力来维持它,这不是平白拥有的性情。盼望是要掌握的客观实际,同时也是个人经验的主观实际。作者先前已经有两次提到指望(参三 6 与六 11 的注释),另外又出现两次∶七章 19 节(更美的指望)与十章 23 节(所承认的指望)。这是作者所喜欢的另一个主题。 

  19.  思想指望的主题,导致作者对指望的显着特征加以评注。首先是以 锚 生动地说明了指望的坚稳。新约圣经以锚作比喻,仅此一处。这是个含义丰富的喻像。锚的功能是,不管海面上的情况如何,它都能固定在海床上。天气越是恶劣,越是需要锚来确保船只的稳定与安全。这是基督徒指望适切的象征。事实上,初期基督徒常常以锚的图样作为他们的象征,并且经常与鱼的图样连在一起。很奇怪的是,新约圣经的其他作者都没有用过这个意象。据此认为作者有过航海经验,亲身体会过锚在危急时候的价值;这样的看法可能过于想像。根据 RSV 版本圣经, 又坚固又牢靠 是描述锚的,但这两个形容词也可以是描述指望。两者的意思没什么差别。第一个形容词的意思是“安全”( asphale{ ),不可动摇;第二个形容词( bebaian )意谓自身稳固,实际上即是另一形容词的同义字,在三章 6 节与三章 14 节都译为“坚持到底”。一般而言,在新约圣经的思想里,坚持到底和指望是息息相关的。 

  这个隐喻的奇特之处在于锚 且通入幔内 (意即至圣所)。作者或是刻意的将这两个隐喻混用,或是他的思想从指望这个主题迅速转入另一个主题,与锚的意象似乎不甚相称。有些教父注释家把抛在海床的实际的锚与天上属灵的锚作为对照。但是我们最好把它看为作者的思想方向从海转到会幕,以此引伸出盼望另一个更坚定的基础,那就是大祭司的主题。如此作者方能顺理成章地诠释麦基洗德的等次。 

  20.   耶稣 已经 进入幔内 极具象征含义。幔子是会幕(与圣殿)里的一道帏幕,分隔圣所与至圣所。这说明一个事实,只有大祭司才能进入帐幕的内部,而且一年只能进去一次。我们想到当耶稣死在十字架上,圣殿里的幔子从上到下裂成两半(太二十七 51 )。但作者所关切的是更深的属灵真相。我们的大祭司“进入幔内”是既成的事实,也就是说,直接进入神的所在。基督徒的盼望与被高举的大祭司息息相关,是希伯来书的主要课题。盼望的根基在于大祭司耶稣已完成、却仍持续的工作。 

  作者首先称耶稣为 先锋 ( prodromos ),这个字在新约圣经里只出现于此处,指军队中的先头侦察部队。所以先锋率先,引领他人跟进。这对我们了解耶稣所成就的事工有很大的启发。祂是 为我们 而做,这样的词句强烈地阐释祂的代表身分,甚或意指祂的代赎角色。 

  这段论述以麦基洗德作一个总结,和五章 10 节遥相呼应,结束这一段插入的警告。接着是个新的主题∶基督 成了永远的大祭司 ,有待以下探讨。 

  101 参 H. P. Owen 对五章 11 节到六章 3 节的评述是 'The Stages of Ascent' NTS 3 ( 1956 ~ 57 ) , pp. 243ff. 

  102 J. C. Adams, 'Exegesis of Hebrews vi .1f ', NTS 13 ( 1967 ) , pp.378ff., 将“基督的”这所有格视为主词用法,而这里指犹太教的基础。但参 Hughes, Comm ., p.195, n.33 ,对此有合理的说明。 

  103 关于犹太教各种洗礼的思想,请参 D. Daube, The New Testament and Rabbinic Judaism ( London, 1956 ) , pp.106 ~ 140 ,并参 M. Black, The Scrolls and Christian Origins ( London, 1961 ) , pp. 99ff, 114f . 

  104 参 Mishnah, Sanhedrin 4.4 对犹太教礼仪的说明,也要注意的是∶按手在旧约圣经出现于承接圣职(民二十七 18 、 23 ;申三十四 9 )或利未律法礼仪(利一 4 ,三 2 ,四 4 ,八 14 ,十六 21 )。 

  105 参 Bruce, Comm ., p.120. 

  106 参 Hughes, Comm ., p.208. 

  107 参 Calvin, Comm ., p.76. 

  108 参 Calvin, Institutes , III.ii.11. 

  109 He*ring 在他的着作 p.48, n.16 引述老皮里纽( The elder Pliny ),证明焚烧土地来清除杂草的习俗。但是 Westcott 在他的注释书 153 页,认为此处是指火山爆发带来的毁灭绝境。 

  110 有关犹太教对施舍的探讨,请参 Encyclopaedia Judaica 5 ( 1972 ) , pp.338 ~ 354 ,论慈善事业( Charity )的条目。施舍被视为一种义务,那些不向比自己贫穷的人施舍的人,可以强迫他们去做。同时也尽量不使接受者感到羞辱。有异于基督教的施舍,爱不是他们施舍的主要动机。但亚基巴( Akiba )拉比倒认为,施舍是将世界变成爱的大家庭的方法(见 The Jewish Encyclopedia 3, pp.668 )。 

  
──希伯来书第6章《丁道尔圣经注释》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希伯来书第6章-希伯来书第6章-新旧约圣经辅读注释

希伯来书第六章   浅薄的危险(五 11 ~六 8 ) 

  到此,我们进入此书的第三个警告
──希伯来书第6章浅薄的危险。 

  .责备(五 11 ~ 14 ) 

  作者正在失望挫折中:“我怎能继续下去呢!”他在第 11 ~ 12 节的呼喊可以这样意译:“你们虽听见我上面所说的,但你们好像不明白我在讲什么。其实你们作基督徒已经很久了,照时间来说,你们本当为人之师了,但是你们现在还好像仍在幼稚园做小学生!”这也不是今天许多基督徒的写照吗?我们听道已久,但属灵的心窍仍未开,灵性浅薄,生活仍很世俗化,眼光短视,心胸狭窄,缺乏属灵量度。这完全由于属灵的五官尚未经过充分的运用习练所致,这样的人不能在道德的事情上分辨好坏,只有在灵性上成熟的人,才能在灵性及道德感上分辨有益和有害的教训,或正确与错误。 

  .劝勉(六 1 ~ 3 ) 

  作者劝勉我们,若要进到成熟完美的地步,就必须离开那些基础的道理,向前迈进,努力追求更多的属灵知识,在圣经上继续建造,正如一座房子与其根基的关系一样。我们今天就须如此决志:“我们必如此行。”( 3 ) 

  .警告(六 4 ~ 8 ) 

  我们切勿误解这段经文,以为一个已得救的人仍有灭亡的可能;作者只是警告我们停止“重钉主耶稣”的行动,我们亦可恢复与主的关系。
──希伯来书第6章《新旧约辅读》 

  鼓励的训勉(六 9 ~ 12 ) 

  作者虽然在前几节向读者提出严重的警告:信徒可能会后退跌倒,放弃信心离开基督,但作者立刻在以下几节鼓励我们,使我们可以放心完全倚靠神,只要我们殷勤追求,他能带领我们一路平安经过人生的旅程,直到救恩完全成就为止。 

  .亲切的称呼( 9 ) 

  作者称读者为“亲爱的弟兄们”,充分表现了他很信任他们,说他们仍是爱神的人,这反映了作者对信徒显出极大的爱心,非常关注他们灵性的长进。但愿今天华人教会的传道人与信徒也能彼此切实相爱,互相体谅、合作,不随意批评论断,为了主的道得兴旺,互相谦让,努力同心推动福音圣工(参帖前四 10 ~ 11 )。 

  .他提醒他们三件事( 11 ~ 12 ) 

  1. 个别的信心:“愿你们各人都显出……”,每一个信徒的信心均须向神,专心仰望祂。 

  2. 信心的目标:“使你们有满足的指望,一直到底。”每一信徒都应向这个信心的目标殷勤地追求,有了这信心的目标,我们就无需焦虑彷徨了。 

  3. 信心的榜样:“总要效法那些凭信心和忍耐承受应许的人。”作者将在第十一章详细论述那些“凭信心和忍耐承受应许的人”,他们的榜样实在使我们得到不少启迪和鼓励,所以作者要我们“效法”他们的信心。 

  祈祷  主啊,我是软弱的,但有大能,求以大能扶持我,使我信心坚强,向标竿直跑。 

  确据与保证(六 13 ~ 20 ) 

  作者在上一段经文中向我们提出警告,勿在主的恩中退后,现在这段经文却是一个保证,保证神一切的应许都必要成全,因祂是信实的,所以他鼓励我们要忍耐等候。 

  .一个实例( 13 ~ 15 ) 

  作者以亚伯拉罕为例,说明信心与忍耐的性质。亚伯拉罕的信心在他的顺服上显出来,他听从神的应许,就忍耐等候以撒的出生(参创十五 1 ~ 5 ,十七 1 ~ 21 )。后来,他又顺服神的吩咐,将儿子以撒献上(参创二十二 1 ~ 14 )。为此,我们清楚看见亚伯拉罕的信心,就是相信神的一切应许都是信实而且必要成全的,所以才忍耐等候。 

  .两个保证( 16 ~ 20 ) 

  神昔日如何带领和恩待亚伯拉罕,今天也照样按祂信实的应许,保证我们得到带领和恩典,因为: 

  1. 神应许之言是可靠的: 

  ①  神的旨意不更改,神说了的话必要成就。 

  ②  神决不说谎欺哄人,祂永远都是“是”的,祂起了誓,就必守誓约,必不背约。 

  2. 神的儿子是可靠的:这位作先锋的耶稣基督是可靠的,绝不动摇,祂坚固如“锚”,深深藏在神的应许上,所以“又坚固又牢靠”,绝不改变。 

  我们有了以上两样保证,简直不需要有任何焦虑,安然信靠,在灵程上稳步前行。 

  祈祷  主耶稣啊,有你作我人生之锚,我何足惧?
──希伯来书第6章《新旧约辅读》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希伯来书第6章-圣经串珠版注释

希伯来书第六章   1-3 信徒当力求长进 

  信徒既已学习了基要的真理,便不应停留在此初阶。 

  1 “道理的开端”:与下文之“根基”意思相同。 

  “死行”:并非指遵守律法的行为,而是指引致死的罪行。 

  2 “洗礼”:原文为复数,指犹太人的洗濯规矩(见串 5 )。 

  “按手之礼”:与接受圣灵有关(见 4 及本章串 6 ;旧约的先例见民 27:18; 申 34:9 )

  。 上述基础性的教训,犹太教早已具备;早期教会承接了这些教训,并灌以耶稣救恩的内容。 

  4-8 警告:背道者不能重新悔改 

  4-6 

  那些曾经尝过神恩典的人,若他们故意背道而行,就没有办法使他们重新悔改。(参考:一次得救,永远得救?) 

  5 原文作“并尝过神话语的好处,以及来世的大能”。后者乃指属于来世的神迹异能,初期教会藉此充分地证明神国度的降临(见太 12:28; 徒 8:13; 来 2:4 )。 

  6 “重钉十字架”:可解作“把自己放在那些钉祂十字架之人的处境里”。 

  7-8 这等人如同吸收过雨水的田地,既长出荆棘来,就必被废弃。 

  6:9-20 务要坚持盼望承受应许 

  9-12 

  信徒虽然已有救恩的表现,但仍须努力,如旧约圣贤一般,凭信心和忍耐承受应许。 

  9 “近乎得救”:原指“属乎救恩”,或“是救恩所产生的表现”,足以证明得救经历之真实。 

  13-15 

  以亚伯拉罕为信徒该效法的榜样:神应许赐给他无数的子孙。(创 13:16; 15:5 ) 

  当时他虽然没有儿子,却仍相信神的应许(创 15:6 ),终于因耐心等候而得着了。 

  16-18 

  信徒应持守那摆在面前的盼望,因神已藉着“两件不更改的事”
──希伯来书第6章祂的应许和起誓
──希伯来书第6章保证了这盼望的可靠。 

  19-20 

  我们的盼望,乃建基于那为我们排除神人之间的阻隔,进到神的宝座前的耶稣基督,永远的大祭司。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希伯来书第6章-启导本圣经注释

| |

希伯来书

希伯来书第六章

6:1-2 长大成熟的人和婴孩不同。要是不希望永远在灵性上作婴孩,应该“离开”,也就是不停留在象奶一样的开端的道理上,努力“时到”更成熟的地步,明白象7章所要阐释的高深道理。

“不必再立根基”就是说不要老是在信仰的初级阶段上徘徊。得救的根基早已立好,没有人能再立。信徒不长进的原因不是根基不好,乃是没有人能再立。信徒不长进的原因不是根基不好,乃是没有竭力追求完全。

这里举出六种开端要道。“就如”是说这只是举例,是比较重要的,但非全部。有人以为遵守了便可夸口的道理(参可7:3-4),不过是基督信仰的开端。这包括:1,懊悔—从罪和礼节仪文的束缚中觉悟回转(“死行”指徒具外表却无实效的行为,例如靠行为称义,其实陷在死境毫无功效)。2,信靠神—离开罪的黑暗,转向神的光明,用信心来回应神的奇妙预备。3,各样洗礼—“洗礼”原文为多数,只有“洗”的意思,可指好几种洗的仪式。4,按手之礼—用于授圣职(提前5:22)、医病(徒28:8)、差遣(徒13:1-3)、祝福(太19:13-15)的仪式,还可能包括受圣灵的按手礼(徒8:17;19:6)。5,死人复活——所有的人到末日都要复活(约5:25-29;林后4:14;启20:5-6)。6,永远审判—将来的审判,包括信徒要受的决定应得赏赐的审判(林前3:8);罪人要受的生命的审判,被扔入永远的火湖。前二种为信心要道3和4属外在的见证;最后二种为基本教义。

6:3 信徒进到完全的地步,须靠神的能力和恩典,只有神能打开人的心窍,在灵性上长大成人。

6:4-8 这是为“那些”听过道,受过栽培却还没有得救的人而写的严重警告。这些人比停留在吃奶阶段的人还不如。“蒙了光照”应译为“蒙过光照”,就是看见福音真光,并未接受,反面离弃。“尝过天恩”指尝试过基督所赐生命却未喝下。“于圣灵有分”是受过圣灵感动或责备,却未让圣灵住进心里。“尝过神善道”是听了道觉得好,但不相信。“觉悟来世权能”指知道神对罪恶的刑罚和审判,但未必诚心归向神。6节说这一班人有这么好的机会和经验,仍是离开真道。在这已硬的心田里,圣灵不会再动工;他们甚至恶过把基督耶稣钉十字架的敌人,因为那些人并不认识神的救恩,不明白所作的。这一班人却是“尝过”救恩的仍旧离弃、羞辱祂,结局之坏会比当年钉祂十字架的人更甚。7-8节用自然界的比喻来说明。田地若忽略耕耘,会废弃无用;有了雨水加上勤耕,才会长出蔬菜禾稼。人心与自然一理。有神救恩的浇灌,却不努力持守,反让心田长出荆棘,只有走向灭亡,受永火的刑罚。参看10:26-31及注。有的解经家认为这几节是指已失去救恩的基督信徒而说的,可是圣经中有很多例证,指出信徒若真得救便永远稳妥,故不可解作信徒会失去已得到的救恩(看约3;15-16,36;10:27-30;罗8:35,37-39;弗1:12-14;2:8;腓1:6;亚10:12-14;彼前1;3-5)。

6:9-10 作者警告过那些人以后,开始给受信的人鼓励,说不相信他们也已到达无可救药的地步。他称他们为“亲爱的弟兄们”,并深信神在他们中间作工。他们出乎爱心的工作证明他们是真正重生得救了的人。9节后半依原文全译应为:“深信你们的行为强过这些,也就是属于得救而有的这些事。”“近乎得救”不可解释为还未好到能得救;而是说他们得救后的全面表现,强过貌似得救却不信的人。

6:11-12 出乎爱心的工作值得称赞,但还有一些地方应该注意,例如1,持守所信到底;2,盼望要充足;3,应向过去凭信心承受应许的人学习(参11章的实例)。

6:13-18 信徒盼望的充足可从亚伯拉罕的经验得到佐证。亚伯拉罕的事(看创22:16-18)说明神应许的庄严郑重,永不改变;祂说的话绝对可靠。堕落了的人说话难取信于人,才指着比自己大的发誓(16节)。神体恤人的软弱,只有指着自己起誓。祂的应许本来坚定(13节),添上起誓,双倍保证不更改(18节)。

6:19 “锚”是牢靠稳妥的象征,基督徒的盼望象锚一样可靠,因为深放在天上的至圣所中。“幔”是会幕中遮隔圣所和至圣所一的层幕幔。“通入幔内”即进入至圣所,到达神面前。神是信徒盼望的根基。

6:20 耶稣是第一位进入天上永存的至圣所坐在神右边为我们代求的大祭司。祂作了先锋,为我们开路。“麦基洗德的等次”在下一章有详细阐述。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希伯来书第6章-马唐纳圣经注释

第一篇 希伯来书   今天要与大家来看“希伯来书”,“希伯来”这个名词乃是“过河”的意思。第一个希伯来人是亚伯拉罕,他走过河的人。他本来住在迦勒底的吾珥,但是当荣耀的神向他显现之后,他就起来凭着信心跟随神。当他离开家乡的时候,还不知往那里去,只知神的荣耀在率领他。他就过了伯拉大河,来到神所应许他的迦南地。所以从此之后,他的子孙就称为希伯来人,因为他们都是过河的人,他们过了河进到神的应许之地。 

  从属灵的眼光来看:我们每一位信主耶稣的人,都是属灵的希伯来人,我们是亚伯拉罕属灵的子孙。“那以信为本的人,就是亚伯拉罕的子孙。”(加三 7 )我们都是过河的人,我们都蒙神把我们从世界中呼召出来,离开了这世界的组织。所以今天我们活在这里,却不属于这个世界。神呼召我们,叫我们受浸归入基督。我们今日都是在基督里的人,基督就是我们的迦南,就是神应许赐给我们的流奶与蜜之地。 

  一、希伯来信徒的危机 

  在当时,这些希伯来信徒遭遇到一些危机,就是他们本来是在犹太教中,现在却信奉了主耶稣。然而在他们信主之后,仍然停留在犹太教里面。他们一面在周六守安息日,到会堂去礼拜;另一面到了主日,就是第八日,他们又聚集擘饼记念主。他们一面仍到圣殿去祷告,遵守摩西的律法,举行割礼;另一面,他们也是跟随主耶稣的人。所以人们认为这班信耶稣的人,不过是犹太教中的一派。 

  我们知道在犹太教中,当时有法利赛人的教派,也有撒都该人的教派,还有别的派别。因此,他们认为信耶稣的也不过是这些派别之一。就是在罗马政府的眼中,开始的时候,也看信耶稣的是犹太教中的一派。犹太教在罗马政府面前有其合法的地位,因为罗马政权对于被他征服的民族,都给予相当的宗教自由。所以在罗马政府底下,犹太人还能信奉他们的犹太教。 

  为此,教会开始时,在政府面前也蒙保护。但是渐渐有许多外邦人信了主耶稣,甚至外邦人信耶稣的数目,超过了信耶稣的犹太人。到那时候,人们就看见说:这班信耶稣的人,并不是犹太教中的一派,犹太人就首先起来逼迫信奉耶稣的人,因此犹太教和信奉主耶稣之人的距离就越来越远。到了罗马政府(如尼禄王)也看清楚了,信奉耶稣的人并不是犹太教的一派,信耶稣就变成罪名了,罗马政府也就开始逼迫基督徒。这是当时希伯来信徒的危机。 

  二、影儿与实体 

  就着属灵的眼光来看:神的旨意也是要把信奉耶稣的人,从犹太教中分别出来。因为律法和先知不过是一个准备,为的是要引到主耶稣基督。基督才是一切的总结,是本物的真像和实体。旧约的东西不过是基督的影儿,等那本物的真像基督耶稣来到了,那些影儿就应当过去了。神的本意是用犹太教里的东西,来预告基督的降临,使他们迎接弥赛亚。现在主耶稣基督既然已经来了,这些影儿就算不得什么,应当过去了,这是神的旨意。 

  但是人总喜欢保守旧有的东西,当时信奉主耶稣的希伯来人,就是如此。他们一面跟从主,一面又抓住摩西和以利亚,还是不肯放弃犹太教而完全进到基督里面。因此这些影儿就成了他们进入基督丰富和自由的拦阻。他们一面要犹太教,一面又要基督;一面要本物的实体,一面又要影儿;这便叫他们不能在基督里往前去。 

  三、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拆毁圣殿 

  为这缘故,神要在当时作一件惊天动地的事,为的是要将这班信奉主耶稣的人完全分别出来,叫他们完全脱离影儿,进到本物的实体—基督的里面。所以神定规作一件事,这件事在希伯来人的眼中看为不得了的事,就是神定规要拆毁圣殿。 

  我们知道在主后七十年,神许可罗马的军队围困耶路撒冷,攻破城池,最后圣殿也被焚毁。这一件事,在犹太人眼中是一件不得了的事。因为圣殿是他们的中心,有圣殿他们觉得有保障,没有圣殿他们就失去了一切的倚靠。他们所有宗教的生活,国家和民族的生活,都集中在圣殿上面,但是神定规要将圣殿拆毁。在犹太人的感觉上,如果圣殿被拆毁了,就是天地的末日到了。 

  我们应当记得跟从主耶稣的门徒,也有同样的观念,主耶稣最后一次由耶路撒冷的圣殿出来,祂的门徒也跟着祂一起出来,他们仍留恋这一个圣殿,所以对主耶稣说:“请看,这是何等的石头、何等的殿宇。”“是用美石和供物妆饰的。”他们以圣殿为他们的荣耀;但是主耶稣说:“你们看见这大殿宇么;将来在这里没有一块石头留在石头上,不被拆毁了。”他们听了之后,非常惊讶。当时他们不敢问主,怕旁边走路的人听见,因为这话在犹太人的眼中是亵渎的话。 

  所以等主耶稣从耶路撒冷出来上了橄榄山,才有几个门徒暗暗的到主面前,轻轻地问主说:“什么时候有这些事?你降临和世界的末了,有什么预兆呢?”如果耶路撒冷的圣殿被拆毁,那就是世界末日到了,这是门徒当时的观念。但是神定意拆毁圣殿,因为如果圣殿不被拆毁,那班希伯来的信徒永远不能脱离犹太教,他们就不能完全进到基督里面。 

  所以就着地上的环境来看,好像是要信奉主耶稣的犹太人,由犹太教中分别出来。就着天上神的旨意说:神确要作同一件事。因为摩西与以利亚不能与主耶稣并列,惟有主耶稣是一切的一切。但是为着前面一个惊天动地的大转变,神就给当时希伯来的信徒这一卷希伯来书,来准备他们的心,使他们到那大危机来到时,能站立得住。这是希伯来书的背景。 

  四、我们处在大震动的时期 

  亲爱的弟兄姊妹!我们都是属灵的希伯来人,我们现在也面临一个很大的转变,因为这时代快要过去,神的国快要降临。经上说:“再一次我不单要震动地,还要震动天。”祂不但要震动地上的政治、经济、和各方面的光景,甚至祂要震动那些所谓属灵的事。凡是可以被震掉的都要被震掉,好叫我们能承受那不能震动的国。现在我们无论由那一个角度看,都发现今天是处在这一个大震动的时期。你看国际间的变化,地上经济、社会、道德等的光景,甚至基督教的情形,都给我们看见是处在这大震动的时期中。 

  五、今日基督教的犹太化 

  今天的基督教,几乎等于当时的犹太教,已经犹太教化了。我们怎样知道今日的基督教已经犹太教化了呢?因为犹太教有五件东西,基督教同样也有。 

  1. 外表形式的敬拜 

  第一,犹太教有一个固定的地方敬拜神,就是耶路撒冷的圣殿。所有犹太的男人必须一年三次上耶路撒冷的圣殿去敬拜神,除了耶路撒冷的圣殿,人不能随便在任何地方献祭敬拜神。这是犹太教的一个特点。 

  亲爱的弟兄姊妹!让我们来看今日的基督教。在一般基督徒的观念里,是不是所谓的教会,就是一个礼拜堂?我们到教会去,就是到礼拜堂去。忘记了教会就是神的儿女,并不是一座房子。主耶稣说:“时候将到,如今就是了,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灵和诚实拜祂。我们拜父,不是在撒玛利亚的山上,也不是在耶路撒冷,乃是在灵里,就是用心灵和诚实拜祂。”那就是说: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都可以敬拜神。但是今天基督教已经堕落到一个地步,人可以在六天为自己而活,六天不敬拜神,六天敬拜玛门,到了第七天主日,他们来敬拜神了。到那里去敬拜神呢?到礼拜堂去敬拜神。因为礼拜堂是圣所,那里有神的同在,这种观念,乃是犹太教化的基督教。 

  2. 遵守律法诫命 

  第二,犹太教有一套律法。神给他们十条诫命,除了十诫之外,又加上许多律例和典章来管理他们。今天基督教的光景也是这样,也有许多的规条和信条,只要能遵守这些规条和信条就是好基督徒了,并不知道随从生命之灵的律而行。 

  亲爱的弟兄姊妹!神是要我们学习随从圣灵而行,那住在我们里面的圣灵就是我们的律。但是今天我们不认识内住的圣灵,我们人倚靠外面的信条和遵守外面的规则来作基督徒,这就是基督教的犹太教化。 

  3. 圣品居间阶级 

  第三,犹太教有祭司的制度,犹太人不能直接来到神面前。本来神的意思是要他们全国都作祭司,但是可惜,因他们拜金牛犊的缘故,致使他们不配作祭司,神就拣选了利未支派亚伦家来作祭司。因此,人要到神面前,必须经过这些祭司,这些祭司成了居间阶级,叫神与人之间有另一班人隔膜,这就是犹太教。 

  今天的基督教是怎样呢?我们知道今天在基督教里也有居间阶级,好像我们这班人都是平信徒,平信徒不懂属灵的事。有一班圣品的人,他们经过特别的训练,他们才能祷告、他们才能讲道、他们才能替人施洗、他们才能分圣餐、他们才能替人埋葬、他们才能替人证婚,他们包办了一切属灵的事情。平信徒不能自己事奉神,要经过圣品阶级才能亲近神。这是今天基督教的犹太教化一般的光景。 

  4. 注视属地的祝福 

  第四,在犹太教里,神给他们的应许和祝福,有许多都是属地的。例如一个犹太人敬畏神,神就叫他的儿女众多,叫他的牛羊不掉胎,叫他篮子里满了食物,那就是得着地上的祝福。因为犹太人是神属地的子民、是神地上的百姓。我们信主耶稣的人却是神属天的国民,神所应许给我们的祝福,都是属天的。以弗所书第一章三节说:“祂在基督里,曾赐给我们天上各样属灵的福气。”今天神的应许是属灵的,神给我们的祝福是天上的。不错,祂也给我们日用的饮食,但是祂最大的祝福是属天属灵的。 

  今日基督教的光景怎样呢?美国现在很盛行一种道理,就是所谓的“兴旺的福音”。他们说:你若信了耶稣,神就给你许许多多地上的好处,你不必坐次劣的车,可以坐上等的车;因为你是信主的人,所以可以盼望神给你地上的祝福。这岂不是犹太教化么! 

  5. 承继遗传 

  第五,在犹太教里,有古人的遗传。这古人的遗传是怎么来的呢?当日神给他们律法,但是这些律法要怎样解说:怎样应用在日常的生活中,却是一代一代,由一班大的律法师和大的教师出来解说和教导的。比方说:应当守安息日,在安息日不能作工,这是神的律法。那么什么叫“作工”呢?那些律法师就来解释说:如果你在安息日走过麦田,肚子饿了,把麦子摘下来,这不算作工,但是你将麦子搓一下就是作工。这是主耶稣在地上时,他们守古人的遗传。经过许多时代,这些遗传就堆积起来了。起初的时候,是那些教师去解说律法,后来的教师就解说从前教师的解说。如此一代一代的传下来,许多神的律法就面目全非了,以致律法的原意都被隐藏起来。所以,主耶稣曾对当时的法利赛人说:“你们遵守古人的遗传,却废掉了神的诫命。” 

  今日基督教的光景怎样呢?我们看见神的儿女缺少启示,没有直接从神那里得到清楚约亮光,只接受历世历代而来的那些遗传。不错,在这些遗传里还有一点神的话语,起初也许是解释神的话语,但后来很多已沦为人的教训了。用人的教训代替了神的话语,这就是基督教一般的光景。 

  六、基督以外的心被震掉 

  亲爱的弟兄姊妹!我们的主快要回来了,所以祂要在祂的儿女中间作一件事,拯救他们脱离犹太教化外面的东西。因为这些外面的东西都不能经过震动,当震动来的时候,这些东西都要被震掉!如果你倚靠这些外面的东西,有一天震动来的时候,你也被震掉了。 

  我举一个例,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我在新加坡;那时日本飞机天天来轰炸。一天,一位青年弟兄匆匆忙忙到我那里,很惧怕地说:“江弟兄,不得了,有一个炸弹投到一个礼拜堂里了。”你知道人有一个观念,礼拜堂是圣所,神应当保护礼拜堂。所以在警报时,人就跑到礼拜堂去。现在礼拜堂被炸了,我们一点保障都没有了。 

  感谢赞美主!这些外面的东西,都要震掉。如果你倚靠外面的规条;如果你倚靠一个固定的地方;如果你倚靠人作居间阶级来带你到神面前;如果你所盼望的是地上的祝福;如果你所遵守的是人的遗传;有一天这些都要被震掉!因为这些不能承受神的国。今天在许多地方,这些东西都已被震掉了。 

  七、只有基督不被震动 

  亲爱的弟兄姊妹!我们处在这样的一个时代,我们应当准备,好叫这些震动来到的时候,我们能站立得住。不但能站立得住,还能一直往前,叫神的旨意成就在我们身上,这就是写希伯来书的目的,所以希伯来书对于今日的基督徒有极大的关系。 

  我们的神,今日在地上要寻找一班清心爱主的人,是不受基督教的捆绑,专心跟从基督的人。时候到了,基督教要过去,但基督是永远长存。所以今天的问题在这里,你所有的是基督教呢,还是基督?也许在过去的时候,基督教与基督混在一起。但是时候到了,神要将基督教震掉,好让基督被高举。哦!只有基督才经得起震动,要永远长存,其他一切人、事、物等都要被震掉。 

  八、进入慢内,出到营外 

  希伯来这一本书,我们可以从各方面来看。但是为着这一次,我只同弟兄姊妹交通两点。因为神就是藉着这两点要来准备我们、装备我们,好叫这些震动的事临到的时候,我们不至于跌倒。这两点是什么呢?就是希伯来书信中的两句话。一句是“进入幔内”,还有一句是“出到营外”。这两句话是装备我们来面临将来的危机。
──希伯来书第6章

  江守道《进入幔内出到营外》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希伯来书第6章-21世纪圣经注释

希伯来书第六章   六 1  作者在五章 11 节作出的警告,在这一整章经文继续下去。这是新约圣经中一段极具争议的经文。既然这么多敬虔的基督徒,对这段经文的解释不能达成一致意见,我们就不能武断了。以下提供的解释,相信是最能够与上下文和新约的其他部分协调配合的。 

  首先,作者劝勉读者应 当离开基督道理的开端 ,从字面上来说,即“有关基督之始的道理”(格连特),或“基督在起初所说的道理”(乌斯特)。据理解,这是指旧约圣经所教导的基本宗教教义,目的是要使以色列人准备好迎接弥赛亚。本节的下半部分和第 2 节,将教义列了出来。这些教义并非基督信仰的基本要义,而只是一些初阶,为将来的主体立下基础。这些教义的重要性,比不上复活了和得荣耀的基督。作者鼓励读者离开这些道理,不是要将他们弃如敝屣,而是要越过它们而达至成熟的地步。作者暗示,犹太教时代只是属灵上的婴孩期。基督信仰才是完全长大的成人期。 

  根基既立好了,下一步就是在其上建造旧约圣经已立好了教义的根基;这包括六方面的基本教训,现在列举如下。这些教训都只是开端而已。新约圣经中关于基督、衪的位格和工作的伟大真理,才算是成熟完善之境。 

  第一个旧约道理,就是 懊悔死行 。众先知和弥赛亚的先驱者都不断作这方面的教导。他们都呼吁百姓离开 死 的 行 为,因为这些行为并不生发信心。 

  死行 也可以指一些以往有益正确的行动,现因基督的来临都变成 死 的了。例如,所有与圣殿敬拜有关的事奉,都因基督所完成的工作而成为废弃的。 

  第二,作者提到 信靠神 。这也是旧约圣经所强调的。新约圣经差不多由始至终以基督为信心的对象。这并不表示对神的信心已遭取代;然而,只相信神而不相信基督是不圆满的。 

  六 2  至于 各样洗礼 \cs8 ,不是指基督徒的洗礼 5 ,而是指各种洁净的礼仪。这些礼仪在祭司和以色列人的宗教生活中,扮演显要的角色(参看九 10 )。 

  利未记一章 4 节、三章 2 节和十六章 21 节描述了 按手之礼 。献祭的人或祭司将手按在祭牲头上,即以祭牲作其代替品。这祭牲便象征性地担当它所代表的人的罪。这仪式象征代赎。相信这里所指的,不是使徒和初期教会其他信徒所行的按手礼(徒八 17 ;一三 3 ;一九 6 )。 

  约伯记十九章 25 至 27 节和诗篇十七篇 15 节论到 死人复活 ,以赛亚书五十三章 10 至 12 节也有暗示。这个在旧约中模糊不清的观念,在新约时便昭然若揭了(提后一 10 )。 

  最后一个的旧约基础真理是 永远审判 (诗九 17 ;赛六六 24 )。 

  这些基本道理概括了犹太教的教义,并为基督的来临作了准备。基督徒不应满足于这些道理,而应竭力得他们今天在基督里可以得的、更圆满的启示。作者鼓励读者,应从“象征进到真实、模型到实体、外廓到核心,从众袓先没有生命的宗教模式进到永活的基督的真实”。 

  六 3  作者表示 神若许 可,他愿意帮助读者 如此行 6 。然而,问题不在神,而在读者。神愿意帮助他们在属灵上长大成人,但他们必须积极地回应神的道,就是实践无伪的信心和忍耐。 

  六 4  继后是警告离道者的主要内容。所警告的对像是一些 不能 从新懊悔的人。明显地,这等人曾经悔改(虽然圣经没有说明这是因相信基督的缘故),经文清楚地指出他们不可能再次悔改了。 

  这些人是谁呢?答案在第 4 和 5 节。当我们细看他们所享有的种种褔气时,有一点须注意,就是未曾得救的人也可以享有这一切。圣经从没有明确指出他们是已经重生了的。经文也没有提到各种要素,诸如得救的信心、基督宝血的救赎和永生。 

  他们是 已经蒙了光照 的。他们曾听过神恩典的褔音。对于得救之道,他们并不是蒙昧无知的。加略人犹大曾蒙光照,只是他拒绝接受真光。 

  他们也 尝过天恩的滋味 。主耶稣是从天上来的恩赐。他们曾经尝过衪,却从没有凭信心肯定地接受衪。只是尝味而不吃喝吞咽并不是不可能的事。当人将调了苦胆的酒给钉在十字架上的主耶稣时,衪尝了,但却拒绝喝下(太二七 34 )。只尝过基督并不足够;除非我们吃了人子的肉,喝了衪的血,即是说,除非我们真心接受祂作我们的主和救主,否则我们内里就不会有生命(约六 53 )。 

  他们 又于圣灵有分 。我们毋须马上下结论说,这必定是指人相信主;我们必须谨记圣灵是会在人信主之前并在人的生命中作工的。衪使不信的人成为圣洁(林前七 14 ),使他们得外在的褔气。衪使不信的人为罪、为义、为审判,自己责备自己(约一六 8 )。衪引领罪人悔改,使他们明白人只能倚靠基督。因此,人毋须有圣灵内住,也可享受衪所赐的褔气。 

  六 5  他们也 尝过神善道的滋味 。他们得听褔音,并受褔音所感动吸引。他们就像落在石头地上的种子;他们听了道,马上欢喜领受,心里却没有根。这些道理在他们心中只是暂时的,及至他们为道遇上患难或逼迫,便立刻跌倒了(太一三 20 , 21 )。 

  他们也曾 觉悟来世权能 。这里的权能,是指“神迹”。 来世 是指千禧年,即在将来基督要在地上作王一千年,带来和平昌盛的日子。初期教会在传褔音时施行的神迹(来二 4 ),预示将来在基督国度里要出现怎样的神迹奇事。第一世纪的信徒见证了这些神迹;事实上,他们或曾参与其中。就以五饼二鱼作为例子。耶稣喂饱了五千人后,人群便跟衪到海的那一边去。救主心里明白,虽然他们经历了神迹,但却并非真正相信衪。因此,主对他们说,“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你们找我,并不是因见了神迹,乃是因吃饼得饱。”(约六 26 ) 

  六 6  他们既已享受了所列举的各种好处,若是离弃道理 7 ,就不能叫他们从新懊悔了。他们已犯了离道反教的罪。他们正踏上通往地狱之路,路上毫无光明。 

  离道反教是罪大恶极, 因为他们把神的儿子重钉十字架,明明的羞辱他 (本节下)。这表示他们不是因疏忽而没有理会衪,而是刻意地、恶意唾弃基督;表明他们是断然地拒绝衪,站到与衪对立的阵线上,并嘲笑衪的位格与工作。 

  附篇
──希伯来书第6章离道反教 

  叛教者就是一些人听了褔音,声称是基督徒,又加入基督的教会;后来却放弃他们所曾承认的信仰,断然地否认基督,离弃基督徒群体,并成为主耶稣基督的敌人。只有非信徒才会犯离道反教的罪,他们不是遭蒙骗的人,而是蓄意地、全心地、恶意地背叛主的人。 

  不应混淆,一般非信徒在听了褔音后没有正面回应,并不是离道反教。举例来说,某人可能在圣灵多次邀请之下,仍不肯接受基督。不过,他并不是叛教者。只要他肯将自己交托给救主,他仍可以得救。当然,如果他在生命终结时仍然不信,他就会永远失丧;然而,只要他仍有相信主的机会,他就不会是没有希望的。 

  离道反教也不可等同于软弱后退。一个真正的信徒,有可能会远远地离开基督。因犯罪的缘故,他与神的关系备受破坏。他甚至可能走到一个地步,没有人会觉得他是个基督徒。但只要他认罪、离弃罪恶,他便可以立即与主恢复完整的关系(约壹一 9 )。 

  离道反教与褔音书提到不能赦免的罪并不相同。后者将主耶稣的神迹,看成是鬼王的作为。事实上,衪是靠圣灵的能力行神迹的。将神迹看成是魔鬼的作为,就是亵渎圣灵,将圣灵等同魔鬼。耶稣说,这罪是永不得赦免的,不论是在当世或是在将来的世代,也是如此(可三 22 ~ 30 )。离道反教与亵渎圣灵唯一相同之处,就是二者都是永远的罪,仅此而已。 

  我相信离道反教的罪,即约翰壹书五章 16 节下所提到的“至于死的罪”。约翰谈到的是一些声称是信徒的人,他们曾参与地方教会的活动,但后来却接受了诺斯底派的异端,抱敌对的态度脱离基督徒的相交。他们刻意地脱离了,显示他们从没有真正重生(约壹二 19 )。他们既公开地否认耶稣是基督(约壹二 22 ),就是已经犯了至于死的罪;这样,为他们祷告,希望把他们挽回过来也是徒然的(约壹五 16 下)。 

  一些诚恳的基督徒,往往读到希伯来书第六章或类似的经文时,就会受到困扰。撒但特别利用这些经节,来扰乱那些在身体、思想或情绪上陷于困境的信徒。他们恐怕自己已从基督那里堕落了,再没有与衪和好的希望。他们担心自己已离开太远,失落了救恩。不过,他们既还会担心,就足以证明他们并不是叛教者!叛教者不会这样惧怕担忧,他们会肆无忌惮地否定基督。 

  如果信徒不会犯离道反教的罪,那么今天谁会犯这罪呢?举例说,一个青年人声称相信基督,并看来有很好的发展,但后来却遭遇了一些事。他可能遇上猛烈的逼迫。他可能在道德上沦落了。又或者他上大学去了,在那里却因无神论老师对基督信仰的猛烈攻击而动摇。虽然他对真理清楚认识,却决意离弃真理。他完全否定基督,并对基督信仰中每一样神圣的基要真理进行恣意践踏。圣经说,要把这样的人挽回过来,使他悔改,确认圣经的真理,是没有可能的。我们认识不少离弃基督的人,他们当中没有一个回转归向衪。 

  这世代快将结束,预料离道反教的浪潮将会出现(帖后二 3 ;提前四 1 )。因此,日子一天一天的过,我们对离弃真理的警告就愈来愈感到实在。 

  六 7  作者继续用大自然的事物来比喻真正的信徒(本节)和叛教者( 8 节)。两个比喻都以地土比喻人。第 4 和 5 节所提到的褔气,用使万物生气勃勃的 雨水 作比喻。生长出来的植物说明人对所承受之褔气的最终反应。这反应又决定那地会得祝褔还是受咒诅。 

  真正的信徒就像一块田地, 吃过屡次下的雨水 ,长出有用的植物来,因而 从神得福 。 

  六 8  叛教者也像一块饱吃雨水的土地,可是他所长出来的不是别的,而是 荆棘和蒺藜 ,是罪恶的果子。这块地接收了一切,却没有生出有用的植物来。这样的土地毫无价值,是已经被定罪的了。他的 结局就是焚烧 。 

  六 9  本节和 10 节有两方面强烈的指示,前几节提到的叛教者并不是信徒。首先,作者突然转用别的代名词。作者论到叛教者时用“他们”。到这里,他却用 你们 和 你们的 ,来对真正的信徒说话。 

  第二方面的指示就更加明显了。他对信徒说:“ 亲爱的弟兄们,我们虽是这样说,却深信你们的行为强过这些,而且近乎得救 (译按:或作“而且这些行为是随得救而有的”)。”意思是指他在第 4 至 6 节和第 8 节所提到的,并不是得救的人会有的表现。 

  六 10  有两件事是随得救而有的,会在圣徒的生命中表现出来
──希伯来书第6章他们 所作的工 和他们 爱心 的 伺候 。他们的好行为,将他们的信心表露出来,而且他们拥有真正基督信仰的特征
──希伯来书第6章对信徒一家表现实际的 爱心 。他们为了主的缘故,不断服侍衪的子民。 

  六 11  随后两节经文的对像似是另一类人;对这一类人,作者无法确定。这一类人,正陷于退后返回犹太教的危险。 

  首先,他希望他们能够与真信徒一样, 显出这样的 殷勤,使你们有 满足的指望,一直到底 。他希望他们继续为基督坚持下去,直至基督徒最终的盼望能在天堂实现。这是以真实为证。 

  六 12  他们不应 懈怠 ,不应让脚步放缓,斗志松懈。他们应力争上游, 效法那些凭信心和忍耐承受应许的 真信徒。 

  六 13  本章的结束部分,承接第 12 节凭信心和忍耐向前迈进的劝勉而来。作者以 亚伯拉罕 的例子作为激励,并肯定信徒的盼望是会实现的。 

  从某个角度来说,基督徒似是处于不利的位置上。他为基督的缘故舍弃了一切,且没有得到任何实质的报酬。所应许的一切都是将来的事。故此,他又如何能确定他的盼望不会落空? 

  答案就在神对 亚伯拉罕 的 应许 ;这应许会在基督身上一一实现。当神作出这应许时, 因为没有比自己更大可以指 起誓的,就指自己起誓 。 

  六 14  这应许记载在创世记二十二章 16 至 17 节:“耶和华说……我便指自己起誓说:论褔,我必赐大福给你;论子孙,我必叫你的子孙多起来。”神指自己起誓;所以,这应许必定要成就。 

  六 15  亚伯拉罕相信神;他 恒久忍耐 ,结果得了所应许的。事实上,亚伯拉罕相信神,是十分稳当、毫无风险的。宇宙之中,最肯定的莫过于神的话。神的任何应许都肯定会成就,程度就像已实现了的一样。 

  六 16  在人事上, 人都是指  比自己 大的起誓 。例如,在法庭上,人起誓会说真话,然后加上一句:“愿主助我。”人指神起誓,以肯定将要说的都是真实的。 

  当人以 起誓 作为承诺的实据时,一般就能了结各样 的争论 。大家都明白,起誓者会遵守承诺。 

  六 17   神 希望衪的信徒绝对确定,衪所应许的一定会成就。事实上,衪的应许本身已是足够肯定的了;然而,衪要显明比应许更肯定的程度。于是,衪在应许之上还加上 起誓 。 

  那承受应许的人 ,是那些凭信心成为亚伯拉罕子孙的人。这里所说的 应许 ,是指一切相信衪的人,都可以得永远救恩的应许。神应许亚伯拉罕要得子孙,而这应许在基督身上圆满、最终地实现了。一切因与基督联合而享有的褔气,都蕴含在这应许中。 

  六 18  信徒有 两件 不更改的 事 作凭据
──希伯来书第6章神的话和衪的起誓。这是再稳当、肯定不过的了 8 。神应许要拯救一切相信基督的人,并起誓作实。因此,结论是毋容置疑的,信徒是永远稳当的。 

  作者在本章余下的部分,用了四种比喻来透彻地阐明,基督徒的盼望是绝对可靠、稳当的:( 1 )避难所、( 2 )锚、( 3 )先锋、( 4 )大祭司。 

  首先,作者形容所有的真信徒正从这注定要毁灭的世界逃往属天的 避难所 。在他们逃难的过程中,神赐给他们一个不会叫他们羞愧的 指望 ,这指望是以衪的话和衪所起的誓为根据的。 

  六 19  在风雨飘摇的人生中,这 指望 成为了 灵魂的锚 。我们不会被怀疑与失望的狂涛淹没,因为知道我们必得荣耀,这就像既成的事实一般。 

  这锚不是抛在这世上的流沙中,而是牢靠那在天上的至圣所。由于这锚就是我们的 指望 ,即是说我们的盼望稳靠于在 幔内 的神身上。这锚既已牢靠在那里,我们也必定到那里去。 

  六 20   耶稣 作为我们的 先锋 ,已经进入幔内。祂既在那里,便保证了一切属衪的人最终都能进去。跟那些已进天家的圣徒并无分别,世上最普通的信徒也可以进入天堂;这样说毫不夸大。 

  安伯里这样写道: 

  在整本新约圣经中,“先锋”一词只在这里出现过。这词表达一个在利未制度下前所未有的观念,因为本来大祭司只是以代表的身分进入至圣所。他所进入的地方,是没有其他人可以进去的。然而,我们的先锋却成为保证人,衪在那里,我们也将会在那里。衪既是先锋,便( 1 )宣布了我们也要到那里去;( 2 )代表我们先将属天的荣耀承受过来;及( 3 )先走一步,以便将来当祂的子民到达时能欢迎他们,并将他们呈献给在天上的至高者 9 。 

  第四个表象是 大祭司 。我们的主是 照 麦基洗德的等次成了永远的大祭司 。衪既是永远为祭司,便永远保守我们。衪的死既确保我们与神相和;衪的生也必能
──希伯来书第6章衪在神的右边作我们的祭司
──希伯来书第6章使我们得蒙拯救(罗五 10 )。 

  这里提到 耶稣 是 照 麦基洗德的等次为大祭司 ,令我们回顾五章 10 节,作者为慎重地警告离道反教的人,曾暂时离开这个题目。现在,他打算重新讨论,说明基督大祭司的职分,超越了亚伦。他很有技巧地重新回到主要的论题上。
──希伯来书第6章《活石新约圣经注释》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希伯来书第6章-丰盛的生命研读版注释

希伯来书第六章  2.指导他们应竭力进到完全的地步(6:1-3) 

  圣经在责备那些希伯来的信徒不长进之后,就指出他们应当立即离开并前进的步骤。忠心而有见识的神仆常常会在指责之后加上准确的指导。这样就能使受责备的人,得着更完全的益处。 

  1上 “所以”乃接上文。既然那些在灵性上为婴孩,不长进的人,只能吃奶,不熟练仁义的道理,但那些在灵性上长大成人的,就能吃干粮,心窍通达,能分辨好歹;既然在已往的时日中,已辜负了主的栽培和恩典,灵性不长进,所以现在当离开基督的开端,进到完全的地步。 

  “离开……开端”,有些人在基督的道理上还未进入“开端”的,他们须要进入开端;但那些已经进入开端的,就须要离开开端。离开开端不是从开端退回,乃是离开开端而前进的意思。停留在“开端”上,就不能进到完全的地步。不离开“开端”常是进到完全的阻碍,正如谦卑常是更谦卑的阻碍。“进到完全的地步”,指在生命上完全长大成人的意思。上文既以“开端”是婴孩,在此“进到完全”就是长大成人。按原文5:14之“长大成人”与太5:48;19:21;林前2:6;13:10;腓\cs33:15等的“完全”相同,但在这里的“完全”是名词,而后者则系形容词,虽不同词,却有相同的意思。“不必再立根基”,得救的根基只有一个,是已经立好的,不必再立,也没有人能再立(参林前3:11)。这句话指出那些希伯来信徒不长进的原因,不在于“根基”有什么不妥,乃在于他们不离开“开端”。许多人把不长进的错处推到自己的根基不好,其实,乃是自己没有在“开端”之后“竭力”殷勤追求的缘故。 

  1下-2 “就如……各等教训”显示在此所提的六样开端要道,只是举例性的,并非只有这六样是开端要道,不过只举出这六样而已。作者所以只举出这六样的缘故,可能因为这几样道理和犹太教里面的道理有些接近,同时,又是开端要道中比较主要的。本书既是写给希伯来人的,所以特别举出这几样道理来,提醒那些希伯来信徒,应该离开这些开端的道理,向完全的目标前进。因为那些热心律法的犹太人,如法利赛人等,不是以这些为“开端”,倒以为遵行或相信了这些就是可夸的(可7:3-4)。在此受感写圣经的人,特意使希伯来的信徒知道,那些在律法上以为可夸的道理,在基督不过是开端的道理而已,他们既已信了基督,就当放弃已往的观念,以为有这几样就够;其实,这些不过是基督道理的开端,他们应当离开这些开端,进到完全的地步。 

  A.“懊悔死行”“懊悔” 

  原文就是悔改的意思。“死行”有几重意思: 

  1.指死在罪中之人的行事(太8:22;弗2:2)。

  2.指各种犯罪的行为(弗2:1)。

  3.体贴肉体的行事(罗8:6)。

  4.拘守律法的字句而不明白其精意,徒使人在灵性上,或事奉神的工作上,受礼节仪文的束缚,如陷于死境之行事(林后3:6;罗7:6)。 

  悔改死行是基督道理的开端。 

  我们未信主之前,先有悔改的经历(圣经中记载“悔改”都是在相信之前,参可1:15;徒2:38;5:31;11:18;20:21;26:20)。信主得救之后,也须要常常悔改各种“死行”,因为这是基本要道之一。有人以为圣经中的悔改真理,是只对犹太人讲的,但在此却以这悔改的道理为“基督道理的开端”,是道理根基之一,并且圣经有明文使我们知道,所有的人都应当向神悔改(徒2:38;17:30;20:21;26:20;彼后3:9)。 

  B.“信靠神” 

  悔改而信靠神的人,才是得救的人,真正信靠神的人,必先有悔改的经历。虽然“悔改”原文是心意回转的意思,但原文“悔改”的字意中,并未包含着向神回转的意思。所以圣经中提到“悔改”时,常跟在后面说:“信福音”,“归向神”,“归正”,“信靠神”等类的话,因为能使人得救的不是人的悔改,乃是信福音,信靠神为人所预备的救法。按真理的次序而言,悔改在先,信靠在后;但按信徒之实际经历而言,悔改和相信往往是同时而相紧连的,真正的信心包含悔改之行动。 

  在这里“信靠神”的意思是包括信靠基督,就是信靠三位一体之神的意思。犹太人是先信神才信基督,我们是信基督而同时信靠神。原文信靠神是信在神里面的意思。 

  C.“各样洗礼” 

  原文无“各样”二字,但“洗礼”原文baptismo{n是多数式的,严格说“礼”字也是添上去的,原文无“礼”字,但按中文语法,加上一个“礼”字比较说得顺口而已。 

  按犹太人有各种洗礼(可7:3-4),但这里的“洗礼”既属乎基督教的基本道理,当然不会指犹太人的洗礼说的。这些洗礼应该是指信基督而受洗的洗礼(太28:19),和圣灵与火的洗礼等(太3:11;徒11:16-17;彼前1:7;林前3:13)。 

  D.“按手之礼” 

  “之礼”也是原文没有的,圣经要我们注重的是关于按手方面的真理,而非那种礼节;和上文的受洗一样,不是受洗的礼节或按手的礼节是我们的“根基”要道,乃是受洗和按手方面的真理是我们的“根基”要道。 

  在圣经中“按手”有几方面的用意: 

  1.归罪 

  旧约献祭都常常要按手在祭牲头上,表明和这祭牲联合,归罪在祭牲身上,预表信徒用信心的手与基督联合,把罪归在祂身上,就因基督的赎罪而得救。 

  2.祝福 

  旧约信心的伟人,为子孙祝福时,常按手在他们的头上,表明他所祝的福,必要归到被祝福的人身上(创48:14-17)。 

  3.医病 

  主在世时常为人按手医病(可6:5;参雅5:14-15)。 

  4.设立圣职 

  教会的第一任执事就职时,使徒为他们按手,表示他们已经被神所设立(参徒6:6)。以后设立长老时,也要按手(参提前5:22)。 

  5.差遣 

  保罗和巴拉巴受圣灵差遣时,由安提阿的几位先知和教师为他们按手(徒13:1-3),表示教会和他们表同情,承认他们确是受了圣灵的差遣,愿意和他们同心。 

  6.分予属灵恩赐 

  使徒为人按手,能使人受圣灵和得着属灵的恩赐(徒8:17;提前4:14)。 

  总之,按手虽有上面几种不同的作用,但上面那些例子中,所有为人按手的人,都是受圣灵的感动而为人按手的。所以能有这些果效的原因,并非“按手”这种动作,或为人按手之人的“手”,有什么特别,乃在乎感动他们的圣灵,藉按手所显出的能力而已。实际上为人按手的不是人,乃是圣灵。所以使徒保罗写信给提摩太时,特别提醒他说:“给人行按手之礼,不可急促”,免得僭夺圣灵的地位,使“按手”这件事徒然成为没有属灵功效的礼节而已。 

  按手的真理,所以能成为基督道理根基之一,因为它所表明的意义,关系基督徒灵性生活和工作的各种重要“开端”,如藉着信心联合于基督的救赎,是灵命的开端;得着属灵的祝福是蒙恩生活之开端;疾病得医治是在身子上荣耀神的开端;被设立为圣职人员,是新的事奉的开端;承受属灵恩赐,是新工作的开端……等。但我们都应离开这些开端,进到完全的地步。 

  E.“死人复活” 

  “死人复活”包括义人的复活(路14:14),和最后大审判的复活(启20:5-6,11-13)。这死人复活的真理,关系基督的复活和信徒复活的盼望,而基督复活又是福音的主要内容。哥林多教会曾有人不信死人复活的真理,保罗除了严格驳斥之外,又详细讲明这真理,并证明基督复活是救恩的根基和使徒美好的盼望。反之,若基督没有复活,使徒所传的便是枉然,我们所信的也是枉然(参林前15章全)。所以复活的真理,是“基督道理”中已经立好的根基,没有人能再立别的根基。 

  F.“永远审判” 

  既是永远的审判,当然是指将来的审判,不是指今日圣灵在人心中所作的审判工作。照圣经所说,信徒将来要受工作的审判(林前3:8;林后5:10),罪人要受生命的审判。信徒受审判的结果,是决定所应得的赏赐和荣耀如何,罪人受审判的结果,是要被扔入永远的火湖中,这些审判都关系到永远。圣经既以“永远审判”的道理为基督道理的基本要道之一,又把它启示给我们,这样,今日人们实在应当因这永远审判的信息,有所警愓,及早接受圣灵今日在我们心中所作审判罪恶的工作,信靠基督在十架上替我们受了罪恶的审判的功劳。 

  按上文所列举的六种道理,又可分为三方面: 

  A.关乎灵性经历方面:懊悔死行,信靠神。

  B.关乎信徒应尽之本份方面:各样洗礼,按手之礼。

  C.关乎信仰的要素方面:死人复活,永远审判。 

  总之,上面所列举的道理,都是基本要道,但不可因为有了这些基本要道的开端,就以为满足,应当竭力离开开端,进到完全的地步。 

  3 这节圣经有两重意思: 

  A.写这书信的神仆,表示他和他的同工们,愿意在神许可的情形中,帮助这些希伯来信徒离开基督道理的开端,进到完全的地步。 

  B.写这书信的神仆,表示他和他同在一起的弟兄们,愿意竭力进到完全的地步,但他们不敢依凭自己的努力,乃要靠神的能力和恩典;他们不但在不好的事上要顺服神的管理,就是在追求属灵长进的事上,也依照神的旨意和引导。 

  神的仆人,不可因信徒在真道上有了好的开端而满意,应当勉励他们离开好的开端,再向前进行;也不畏以为自己已经把福音基本纯正的要道,完全传给信徒而自足,还应当自己追求长进,又领导信徒追求长进。 

  3.警戒那些离弃道理之人的危险(6:4-8) 

  上文既已责备和劝勉那些在基督里仍作婴孩的信徒,应当离开基督道理的开端,进到完全的地步,追求在灵命上长大成人。在此,就特别严重地警告那些已经蒙了光照而离弃道理的人,他们的结局将会极其可怕并且绝望。写圣经的神仆,显然担心在那些受了许多属灵栽培而仍为“婴孩”的希伯来信徒当中,很可能也有些受了许多栽培,蒙了光照,听过许多道,却还没有得救的人;所以特别插入这一段严重的警告。 

  4 “那些”显明下面所论及的人,和上文的人不一样,他们乃是一些另外情形的人,否则这里决不会说“论到那些”,而应该说“论到这些”。试比较下文第9节:“亲爱的弟兄们……却深信你们的行为强过这些……”,就更清楚看出这4-8节所论的人,是另外一班人,他们的情形,比较上文所论在基督里仍吃奶的弟兄们更不如。这样,若6:1受了许多栽培,仍只能吃奶的信徒,不过是停在“开端”上的信徒,这些比他们更不如的人(6:4-8),就必然连开端也没有的了。所以第9节的“这些”指上文(6:4-8)的人,更见这里第4节的“那些”,必定不会指信徒了。 

  “蒙了光照”,英文圣经是“曾有一次蒙了光照”的意思,更合原文。 

  “光照”就是指福音真理的光照。“蒙了光照”这句话,并不表示蒙了光照的人,就是已经接受了福音之光的人;他们不过看见福音真理的亮光,得知基督是他们的救主,已经知道什么是罪,或有过一次知罪的经历,但未必因所蒙的光照就得救了。例如太4:15-16所说的加利利人
──希伯来书第6章“……西布伦地,拿弗他利地,就是沿海的路,约旦河外,外邦人的加利利地,那坐在黑暗里的百姓,看见了大光,坐在死荫之地的人,有光发现照着他们。”
──希伯来书第6章虽然都有“光”发现照着他们,但并非所有加利利人都接受了那曾照着他们的“光”。主耶稣曾对犹太人说:“我是世界的光,跟从我的,就不在黑暗里走,必要得着生命的光”(约8:12),但当时的犹太人并未跟从这“光”。所以可能有人因所蒙的光照,就接受而得救,如来10:32所说的人,也可能有人蒙了光照,却离弃道理,像这里所说的人。 

  “尝过天恩的滋味”,原文“恩”do{reas是“恩赐”的意思,不是恩典。新约中用了十一次,都是指属灵的恩赐,而非物质方面(约4:10;徒2:38;8:20;10:45;11:17;罗5:15-17;林后9:15;弗3:7;4:7;来6:14)。“天恩”之前有指件词“那”,就是“那属天的恩赐”(单数式)的意思。K.J.V.,

  N.A.S.B.都译作havetastedtheheavenlygift“就是尝过了那属天的恩赐”的意思。这“恩赐”很可能特指基督说的。 

  在此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尝过天恩的人,是否就是已经得救的人?如果这封书信是写给外邦人的话,相当可能指已经得救的人;但这封信是写给希伯来人的,那意义就不同了!因为希伯来人早就尝过属天的恩赐。他们的祖宗亚伯拉罕曾蒙神赐他应许中的以撒(基督的预表),神又起誓说“万国必因你的后裔得福”(创22:18),“后裔”特指基督(加3:16)。他们在埃及吃过逾越节的羔羊(预表基督,林前5:7),在旷野吃过从天降下的吗哪(出16章全),那是教导他们认识基督就是生命的粮(约6:51),又曾仰望过摩西所举的铜蛇,那是基督要被举起来的预表(民21:9;约3:14)。现在这些希伯来人又在教会中一再听到关乎基督救恩真道的教训,实在是尝过属天恩赐的滋味。但这样的人,却不一定就是已经得救的人。本书称他们为“尝过天恩”的人,只是根据他们本来有的宗教背景来说罢了。 

  “又于圣灵有分”。于圣灵有分,并不是有圣灵住在心里,也不是受了圣灵的印记,像那真实信了福音的人所受的那样(参弗1:13-14)。“有分”并非完全占有,乃是在圣灵某些方面的工作有份。这些人的良心,受过圣灵藉着福音的真理对他们的责备,也偶然受过圣灵的感动,却未受圣灵;正如旧约的术士巴兰(书13:22),虽曾受圣灵的感动说过预言;却没有得救(犹11)。新约的大祭司该亚法,虽曾一时受过灵感,见证基督是救主,但并没有圣灵住在心中(约11:49-52)。还有许多听过基督教训,蒙过光照和感动而要作门徒的犹太人,后来却都退去“不再和祂同行”(约6:66)。在行传还有一个受过感动要信主,并且受了洗的西门,但却没有得救,仍在罪中(参徒8:13,18-24)。他们都是属于种子落在浅土石头地上的那等人,只不过暂时欢喜领受,却没有根(可4:16-17;路8:13),虽有分于圣灵的工作,但无分于圣灵的印记。圣灵的印记是得救的信徒所独有的(林后1:22;5:5;弗1:13-14)。 

  5 “尝过神善道的滋味”,就是知道了神的道之美好的意思;但这等人未必接受了神的道,正如许多人听道觉得很好,但并不相信;他们可能已经在口里承认耶稣基督为主,但心里并未相信。 

  这句话对那些早已熟知神的道的希伯来人而论,更是没有一点奇怪;因他们早已认识神的道的美善了。但并非所有的希伯来人都接受福音的真道。 

  “觉悟来世权能”,就是觉悟神永远权能的意思。“来世权能”乃是表明和今世的权能不同。世人都只认识今世的权能,所以完全不知道敬畏神。但这些人虽已觉悟神的权能,知道神对罪恶的刑罚和审判,以及神对今世与来世的一切统治权柄,他们却未必因对神的权能领略了一点,就诚心归向神,信靠福音。 

  6 离弃Parapesontas

  (Parapito{),按Dr.W.E.Vine解释是疏远、遗弃或减退之意,全新约只用过这一次。 

  “若是”原文没有,新旧库本译作“却还离弃正道”。这里的意思乃是说那些“已经蒙了光照,尝过天恩的滋味……”却离弃道理,没有接受所看见的亮光和所尝的天恩,这等人当然没有得救的希望了。虽然他们的情形,很像得救的人;他们知道很多属灵的道理,有很好的机会可以成为一个得救的人,又曾受过很多真道的栽培,但他们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信徒,乃是背弃了他们已知之真道的人,这样的人,是“不能叫他们从新懊悔了”。 

  “懊悔”metanoian就是悔改的意思,新约共用过廿四次,除本书的6:1,6和林后7:9-10译作“懊悔”及来12:17译“心意回转”,另太9:13;可2:17未译出外,其余十七次,中文圣经都是译作“悔改”(太3:8,11;可1:4;路3:3,8;5:32;15:7;24:47;徒5:31;11:18;13:24;19:4;20:21;26:20;罗2:4;提后2:25,以及彼后3:9)。“就不能叫他们从新懊悔了”,这意思就是不能再有悔改得救的机会了。(注意:不是若从新懊悔还可以再得救,乃是根本不能悔改)。正如十二门徒中的犹大,他虽然与主同在三年多的时间,看见许多神迹,听见许多真道,又曾和其余的门徒一样,两个两个的被差遣出去工作(可6:7-13),但他却背弃所知道的真道,把耶稣卖给祭司长,后来他虽然要把三十两银子还给祭司长和文士,但却无法发生信靠主救恩的信心,因他已经成了“不能叫他从新懊悔”的那等人了。 

  “因为他们把神的儿子重钉十字架,明明的羞辱祂。”
──希伯来书第6章这句话当然不能照字意解释,因为主既已复活升天,决非任何人能再把祂钉在十架上了。按主被钉十架,乃是被罪人所弃绝,这些蒙了光照而背弃所知的真道的人,既明知主受死是为我们的罪,却照着当时弃绝主的人一样弃绝主,羞辱主,就等于重钉主在十字架上了。这意思就是:他们既然蒙神这样多的恩典,明白这样多的真道,这样接近得救的门,而仍“离弃真道”,这种离道不信的罪,就等于亲手钉主在十字架上的罪一样了。 

  7-8 圣经在这两节中用比喻说明上文那些“离弃道理”的人,他们的结局将会何等痛苦和悲惨;并说明何以不能叫他们从新懊悔的缘故。在这比喻中: 

  A.田地:可比作人的心(太13:19)。 

  B.雨水:可比作神的道(约3:5;弗5:26)。一块田地吃过屡次下的雨水,就是人的心多次听到神的道。 

  C.生长蔬菜: 

  就是结出好果子,没有辜负所受的恩典的意思。这些人心里埋藏着好的种子,所以吃过屡次下的雨水之后就能长出蔬菜来。 

  D.“合乎耕种的人用”:就是合乎主的要求与期望。 

  E.“就从神得福”:就是从神得着永生,以及得永生之后,所能得着的一切属灵福气(弗1:3)。 

  F.“若长荆棘和蒺藜”:就是没有因屡次听到的道受益反而受害的意思。他们未因主的话有改变,反而更加硬心,罪恶的生命更加长大。 

  注意:在这比喻中只提这些长蔬菜和长荆棘的两等人所结出来的果子,但暗示他们接受同样的“雨水”,却长不出同样果子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埋藏在这心田里的种子不同的缘故。主耶稣曾说过:“荆棘上岂能摘葡萄呢?蒺藜里岂能摘无花果呢?这样,凡好树都结好果子,惟独坏树结坏果子”(太7:16,17)。由此可见那些长荆棘和蒺藜的人,决不可能因受的“雨水”多就会“生长蔬菜”,虽然他们对许多道理已听得烂熟,甚至可以去对别人传讲;虽然按外表他们和那些“生长蔬菜”的人,同样是“吃过屡次下的雨水”的人;但他们根本是“坏树”的种类,所听见的道与他们无益,因为他们没有信心与所听见的道调和。 

  G.“必被废弃”:就是太7:19所说:“凡不结好果子的树,就砍下来,丢在火里”的意思。 

  H.“近于咒诅”:“近于”原文是趋近于或近向于咒诅的意思,这些人虽仍活在世上却是趋近于“咒诅”,走向灭亡的人。 

  I.“结局就是焚烧”:指永火的刑罚。 

  4.劝慰他们要在起初原有的爱心上更加殷勤(6:9-12) 

  写书信的神仆,在责备警告那些希伯来信徒之后,就在这里表白自己对他们的信任与盼望,以勉励他们在原有的爱心上,更加长进。 

  A.着者对他们的信任(6:9) 

  9 “亲爱的弟兄们”指受书的希伯来信徒,在本书中这种称呼只有这里用过一次。“虽是这样说,却深信你们的行为强过这些”。虽然着者这样地把4-6节那些离弃道理之人的情形和结局向他们说,却深信他们的行事“强过这些”
──希伯来书第6章深信他们的情形并不就是4-6节所说那等人的情形。着者要这样向他们说及那等人情形的原因,乃是要警戒他们,使他们以那等人为鉴戒。那等人屡次听道,都容不下道种,仍“长荆棘和蒺藜”,徒然受神所给他们的机会和“雨水”。他们岂可和这些人一样,枉然地受了神许多的栽培,却还得有人将神圣言小学的开端,另教导他们,并且成了那必须吃奶,不能吃干粮的人呢?虽然这样说,着者却深信,这些“本该作师傅”却仍作婴孩的信徒,仍强过那些似乎得救,却是离道不信的人。 

  “深信你们的行为强过这些”,原文无“行为”二字,原文本句应作“我们是被你们那些更好的事所说服”;意即因你们那些更好的事而深信你们不是那等人。 

  注意这句话所用的“你们”比较6节所用的“他们”,更清楚的表示本节所称为“弟兄们”的人,与4-8节的人不相同。4-8节的话不过是着者向着这些弟兄们,论及“他们”(那些离弃道理的人)的结局而已。 

  “而且近乎得救”,注意这句话的“近乎”原文exomena,和前节近于咒诅的“近于”eggus不同。eggus是指时间或地点之靠近、趋近而说的。如太24:32,33形容主来的时间“近”,和路19:11形容主将“近”耶路撒冷所用的“近”;都和前节的“近于”相同。但本节的exomena原文字根exo{是“有”“持有”或“依附”等意。这字虽在圣经中有许多种译法,但绝大多数是译作“有”,共六○七次以上。在启1:16;6:5;10:2则译作“拿着”,在此K.J.V.译作accompany即随伴或同行之意。中文圣经新译本全节译作:“不过,亲爱的弟兄们,我们虽然这样说,但对于你们,我们却深信你们有更好的表现,结局就是得救。”无论如何,这里的“近乎”绝不是说他们的行为还未好到可以得救,或不过趋近于得救的意思;乃是说着者因他们得救所表现的各种行事,已深信他们强过那些似乎得救而离道不信的人。 

  B.着者对他们的称许(6:10) 

  10 前节既表示写书的神仆,因他们那些更好的行事而深信他们不属于那等“结局就是焚烧”的人;在这里着者就称赞他们的爱心,证明他们确有得救的人所应有的行事,可以使着者为他们放心,而深信他们强过那些有外表而无生命的假信徒。本节告诉我们: 

  神不是不公义的 

  神决不会把那些吃过同样“雨水”却出荆棘的人,与那些“生长蔬菜”的人同等看待,神也不致于把那些在灵性上仍是婴孩的不长进信徒,和那些似乎得救却是不信的人视为一类。神必按祂的公义,分别看待他们。 

  神不会忘记我们所作的工 

  人常会忘记别人为他所作的事,但神常常为我们作事,却不会忘记我们为祂所作甚至最小的工。主耶稣说:“无论何人,因为门徒的名,只把一杯凉水给这小子里的一个喝,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人不能不得赏赐”(太10:42)。 

  但这句话的意思,不是说他们因为替神作了工,所以才被神记念而算为得救的人;这里乃是着重神这方面的公义,如何不会忽略他们为祂所作的工,更不会把他们所作的与那些4-9节的人所作的相混。 

  我们应戚爱心为神工作 

  凡我们所作的都要为爱神而作,并且存爱的态度去作。神不会忘记我们所作的工。但神所不忘记的工作,乃是出于爱神的动机又本乎爱的原则而作的工。 

  我们应当持守所已有的灵德 

  “就是先前伺候圣徒,如今还是伺候”。在此“伺候圣徒”就是指他们接待客旅。古代教会因旅舍的缺乏,接待传福音的神仆和圣徒,乃是教会一项重要的爱心工作。但是接待圣徒并非容易的事,不只要有爱心,愿意舍已,还必须有谦卑和忍耐的心。希伯来人原本就有接待远客的美德,他们信主以后,常为主的名而“伺候圣徒”,并且他们不是只偶然接待圣徒,或只接待一二次就不再接待,乃是始终这样热心地接待,所以着者特别提出来称赞他们,一方面要勉励那些已经接待圣徒的人,另一方面也勉励其余的人。他们虽然在别方面不长进,但在这方面并未失去起初的爱心,仍能持守所已有的灵德。显明写信的神仆尚且未因他们的不长进,而忘记他们已有的长处,这样更可以证明神是不会忘记他们为祂所作的工了。 

  但着者如此称赞他们的用意,并非叫他们因已有的美德为满足,乃是要激励他们在已有的灵德上再长进。已有的灵德固然值得称许,但仍须继续进步,否则就可能失去;因为“长进”乃是保持已有的灵德最好的方法。 

  C.着者对他们的期望(6:11-12) 

  这两节说出着者对他们所怀的厚望,这些话证明上文着者对他们称许的目的,乃是鼓励他们大家都继续追求长进,使他们能“有满足的指望,一直到底”。这“有满足的指望”,与约2:8:“你们要小心,不要失去你们所作的工,乃要得着满足的赏赐”有相似的意思。这两节圣经告诉我们,着者对希伯来信徒的三种期望,也告诉我们在灵性上应有的三种追求: 

  11 1.我们应在属灵美德上赶上别人 

  “我愿你们各人都显出这样的殷勤”,“这样的殷勤”应译作“同样的殷勤”。上文着者虽然概括性地称许他们的爱心,始终伺候圣徒。但由这句话可知他们并非所有的人都有那样的爱心,所以着者在此劝勉其余的人,应当效法他们当中那些有爱心的人,显出“同样的殷勤”来,应当在属灵的德行上赶上别人,追求别人所已有而自己尚未有的灵德。虽然教会中一部份的人,若在爱心上有好的见证,就可以使别人对全教会有好的批评和称许,但其余那些在灵德上未有好见证的人,仍当“各人”自己追求,才可以在神面前得着各人所应得的称赞和赏赐。地上教会的声誉虽然是团体性的,但我们在天上所要得的称誉,乃是个别性的。 

  12 2.我们应当在追求属灵的德行上殷勤不懈 

  虽然他们“先前伺候圣徒,如今还是伺候”,这是十分可取的,而且是别人所应当效法的,但他们不可因先前已经“伺候”,现今仍是“伺候”,而没有在将来继续“伺候”。他们不但要在属灵的德行上有已往已经显出来的“殷勤”,且不可因“殷勤”追求所得着的成就,而渐渐“懈怠”放松自己。 

  3.我们应当“效法那些凭信心和忍耐承受应许的人” 

  那些凭信心和忍耐的人,就是指古时的属灵伟人,他们为神的应许,而在灵德上殷勤追求,并且存着信心和忍耐的态度而殷勤,一直到底。我们若要在神的应许上“有满足的指望”,也要效法他们的榜样。 

  5.勉励他们要持定摆在前头的指望(6:13-20) 

  A.以亚伯拉罕为例(6:13-15) 

  上面12节既说他们应效法那些凭信心和忍耐承受应许的人,这里就举出亚伯拉罕的事为例。亚伯拉罕可说是旧约所有“凭信心和忍耐承受应许”之人中的模范,又是希伯来人的祖宗,所以关于亚伯拉罕如何凭信心和忍耐承受应许的事实,是最好的历史实例,足以激励当时不长进的希伯来信徒,使他们向前进步。 

  13-14 这两节经文是追述创22:16-18的事,就是亚伯拉罕在献以撒之后,神向他起誓应许的事。虽然最初亚伯拉罕蒙召离哈兰时,神曾应许他要成为大国,地上的万族都要因他得福(创12:1-3),以后又再重申以前的应许(创15:4-7;17:4-8),并加以补充;但神指着自己起誓而应许亚伯拉罕,乃是在他献以撒之后的事(创22:16-18)。这件事我们应注意两方面的教训: 

  在亚伯拉罕方面 

  他既长久凭信心和忍耐等候,到了一百岁的时候,才得着神所应许的以撒,但在神试炼他的时候,他却毫不犹豫地愿意把他的以撒献上,这证明他未得以撒以前的各种信心行事,还不是他信心的最高峰(例如他遵着神的启示,离开了本地父家,到自己不知道的地方去,又长久等候神所应许的儿子,并不灰心等等)。虽然他经过数十年以后,果然生了以撒,这可说是他信心的大胜利,但他的信心并不停止在得着神应许的以撒之事上,乃是继续长进到更高的地步
──希伯来书第6章把心爱而独生的以撒献上给神。他这样的把以撒献上,证明他的信心,不但包含着对神的绝对奉献、顺服、爱和敬畏……的心意,并且他绝对信任神的信实与大权能,他相信神对他的一切,似乎苛刻的要求都是出于善意的;并且神必然能使他再得着他所失去的,因为他所信的神,乃是使死人复活,使无变有的神(罗4:17)。所以亚伯拉罕献以撒的事,证明他的信心在得着成效以后,又向前进了一大步。 

  在神方面 

  神既是绝对圣洁、信实又“没有比自己更大”的神,自然不须要向任何人起誓来说话了;但对于这位如此专诚相信祂的亚伯拉罕,神愿意显出祂格外的恩慈和体恤,就指着自己起誓而应许亚伯拉罕。虽然神在亚伯拉罕献以撒以后所应许他的福气,实际上不过是重覆以前的应许,加以扩大而已,但神既然指着自己起誓而应许,就使亚伯拉罕对神的应许更觉可信了,并且这件事也是他最可夸的荣耀。 

  神对于那些全心相信祂的人,往往显得更为可信,并要尊重他们,使他们有荣耀。那在灵性上蒙恩追求长进的人,神要使他们蒙恩,“因为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太25:29)。 

  15 这包话有三层意思: 

  按亚伯拉罕得了应许中的以撒而论 

  亚伯拉罕在生以撒的时候,已经得了神所应许的。虽然“论福,我必赐大福给你;论子孙,我必叫你的子孙多起来”,这些话是在亚伯拉罕献以撒以后,神应许他的。但这些应许,无非是根据创12:1-3之基础而应许的。所以这里说:“亚伯拉罕既恒久忍耐,就得了所应许的”,第一层的意思,就是指他经长久等候而得着神所应许的以撒。 

  按神当时应许亚伯拉罕而论 

  神既是在亚伯拉罕“生”以撒后若干年献上以撒时,又如此应许他(来6:14;创22:16-18),可见这节所说:“亚伯拉罕既恒久忍耐,就得了所应许的”,不仅指亚伯拉罕生以撒而言。因若亚伯拉罕生以撒就算是完全得了神所应许的,则亚伯拉罕献以撒时,神何须再应许他呢?但无疑的,亚伯拉罕得以撒乃是得着神应许完全应验的起点。亚伯拉罕所得像天上众星那样多的子孙,乃是从他所得着的以撒(应许中第一个子孙)生出来的。所以就当时神应许亚伯拉罕而论,本句“就得了所应许的”,意思就是:亚伯拉罕既因信得着了应许中的第一个子孙以撒,也就因着他的信心,开始得着神全部的应许了。 

  按着者写信的时候而论 

  在着者写本书信时,亚伯拉罕不但已经有了许多属肉体的子孙,而且已经有数不过来像天上的众星那样多的属灵子孙,就是那些照着亚伯拉罕信心的踪迹而行的信徒们(罗4:12)。所以亚伯拉罕确是已经“得了所应许的”。 

  B.以神的“起誓”为证(6:16-17) 

  16-17 按摩西的律法,犹太人在彼此的争执上,可藉起誓了结争执(出22:11)。人既然都是一样的软弱,并无力量使自己所起的誓灵验,就只有指着比自己大的神起誓,以取信于他人,而平息各样争论。但神既是“没有比自己更大”的,并且没有任何人有资格和祂争论,或要求祂显出可信的实据来,就无须向人起誓而应许了(参申29:12)。不过神为着要“格外显明祂的旨意是不更改的,就起誓为证”。这样的起誓,乃是完全出于神对人无限的体恤和仁慈的心。 

  神常常为人的缘故降卑自己,作了祂原本不必作的事,为要使人明白祂的旨意。在旧约神指着自己向人起誓立约,就是最好的证明。在新约神不只是起誓立约,乃是道成肉身,取了人的形状,亲自流血与人立约;这样,我们这些已经有份于藉着基督宝血所立之新约的人,岂不更应当为神的缘故,降卑自己,愿意为神去作自己不愿作的事,使神的名得荣耀应? 

  “那承受应许的人”原文是多数式,所以这里不是单指上文所说的亚伯拉罕,也包括亚伯拉罕和他的子孙,亦即在旧约之下的以色列人(申29:12)。但亚伯拉罕是一切信心之人的父(罗4:11,12-18),神既然以起誓为证,向旧约的人显明祂的应许是不更改的,这样那些在新约下,照着亚伯拉罕“信之踪迹”而信靠基督的人,神的应许向他们岂非更加是确定不更改么? 

  C.以三可夸之事为勉(6:18-20) 

  18 这两件不更改的事就是指上文所引证的两件
──希伯来书第6章神向亚伯拉罕起誓,和神为那些承受应许之人起誓为证。“神决不能说谎”这句话有两层意思。即: 

  1.这句话不是说神有说谎的可能,乃是说既有了以上这两件不更改的事,就使我们这些常常说谎的人,可以确信神是不说谎的。 

  2.神虽是不说谎不背约的,尚且向古时有信心的人起誓为证,证明祂的应许是不更改的,这样,神岂能不公义,向我们这些因信祂儿子而承受应许的人说谎(加3:14,22),使祂的应许归于落空?所以,既有以上这两件不更改的事为例,就更使我们这些在新约恩典下信靠基督的人大得勉励,可以放心地相信神的应许了。 

  在此论及我们有三件可夸的理由,足以勉励我们持定摆在前头的指望: 

  1.我们有可逃的避难所 

  按旧约,神曾吩咐以色列人设立逃城,使那些误杀人的可以躲在逃城居住,逃避报血仇之人的追讨(民35:6-34;书20:1-9)。 

  那些逃到逃城居住的人,是预表我们这些应受罪恶追讨的罪人,逃城则预表耶稣基督是罪人逃避罪恶刑罚的地方。在此着者对受书的希伯来信徒说:“我们这逃往避难所……的人”,这说法显然是有上述旧约的背景。意思是要使我们知道,“我们”虽是一些在逃的人,罪恶、试探、肉体,和各种世俗的牵累,常常要追上我们;但我们却有一位已经胜过世界,罪恶和各样试探的基督作我们的避难所。所以我们不可灰心止步,乃当向前快跑,才不至落在罪恶的网罗中。 

  19 2.我们有灵魂的锚 

  “这指望”,就是上节“摆在前头的指望”。 

  所谓“摆在前头的指望”,也就是我们因信福音而有的属天盼望(西1:5;彼前1:3-4)。这样的盼望是我们灵魂的锚,是我们所当持定的。 

  在这里写圣经的人,以我们的灵魂比作一只处在世界苦海中的船,而福音的指望乃是我们这灵魂之船的锚,我们若不持定这福音的盼望,就如船在海中没有了锚一样。并且我们必须知道,我们这存在天上的盼望(灵魂之锚),乃是十分牢固可靠,可以使我们的灵魂在一切风浪中,安稳无虑,远胜过世上其他船的锚,是我们所能全然信赖,终身“持定”的。 

  这灵魂的锚最大的特点就是:不但它本身是“又坚固又牢靠”的,并且它抛锚的地方是“通入幔内”,永远稳固的。按旧约的会幕或圣殿的至圣所,是用一层幔子与圣所隔开的,当基督在十架上断气时,这隔开至圣所与圣所的幔子就从上到下裂为两半(太27:50-51),在此所说“通入幔内”,也就是通入天上至圣所的意思。基督既为我们完成了救赎的工作,从死里复活,升入高天,坐在神的右边,进入天上的至圣所,这样我们这些在祂里面得着属天之盼望的人,所有的盼望也就像灵魂的锚一样,抛在天上的至圣所内,永远不移动,完全牢固了。 

  所有的船锚,都是向下抛在海中,惟有我们“灵魂的锚”,是向上抛入天上的至圣所,足能保证我们这灵魂的船,在任何风浪中不致下沉。 

  20 3.我们有耶稣为先锋 

  “先锋”prodromos全新约只有这里用了一次,就是在前面跑的先导者的意思。耶稣基督是我们开天路的先锋,祂既已经为我们进入天上的至圣所,又开了一条又新又活的路(来10:20),就使一切跟随祂且以祂为先锋的人,都能坦然进入至圣所(来10:19),在今世与祂保持亲密的属灵交通,指望在永世里与祂永远的同在。 

  耶稣基督既是我们进入天上“幔内”的先锋,这样当我们还在这世上奔走天路的时候,岂不应当在一切生活工作中,以祂为我们的先锋,应付一切从仇敌而来的攻击,使我们成为常常得胜的精兵么? 

  “照着麦基洗德的等次,成了永远的大祭司……”,按5:11,着者原本已经要开始论及麦基洗德的事,但由于那些希伯来信徒在真道上的不长进与怠慢,使着者觉得“难以解明”,就插入上文所说的那些责备、警告、劝戒、勉励的话。在此着者就回复到5:11的论题上开始讲论麦基洗德的事。虽然这些事是难以解明的,但它们既在信徒对认识基督为我们天上大祭司的职任上,有重大的关系,着者也就不能不照圣灵所启示的,尽可能向他们讲解了。由此可见神的仆人们,对于那些在真道上仍是幼稚的信徒,也当将圣经中比较难明的真理,照着圣灵的指导,向他们讲解,因为凡是神所默示的话语
──希伯来书第6章全部圣经,都是信徒所应当明了的。 

  问题讨论 

  略论6:1-2所列举之各项“基督道理的开端”。其中按手之礼共有几项意义? 

  解释6:4-6。 

  长蔬菜与长荆棘之比喻对4-6节之解释有何重要的影响? 

  6:8之“近于”与6:9之“近乎”原文意义有何分别? 

  神什么时候起誓应许亚伯拉罕?为什么要起誓? 

  “亚伯拉罕既恒久忍耐,就得了所应许的”有那三层的意思? 

  我们有那三件可夸的盼望?解灵魂之锚的灵训。
──希伯来书第6章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希伯来书第6章-每日研经丛书注释

希伯来书第六章   进步的需要(六 1-3 ) 

  希伯来书作者认定基督徒的生活必须寻求进步。教师若要时常回头再教当初开始时所教的功课,学生很难有进展的。希伯来书作者要求读者要达到 完全的地步 telieiote{s 。这个字的形容词( Teleios )有专门的解法。毕他哥拉( Pythagoras )把他的学生分为 初学者 ( hoi

  manthanontes )和 资深的 ( hoi teleioi )。斐罗则分他的学生为三类: 刚入门的 ( hoi

  archomenoi ); 在进度中的 ( hoi prokoptontes )和 进入资深的 ( hoi

  teleiomenoi ),所以‘完全的地步’并不是指有完全的知识,而是在基督教信仰中有一定的成熟阶段而已。 

  作者所指的 成熟 有两方面的:(甲) 心思上 的成熟。人随  年纪增长而对事物应更能深思远虑。在信仰来说,他能对人讲解多些关于信仰的事,和告诉人耶稣是谁。不单止故事上的认识,而是深入的明白它的内蕴重要意义。(乙) 生命 的成熟。在每天的生长中,他应反省基督对自己有何意义。时刻抱  舍弃旧时恶习的决心,建立有新德行的人格。每天都能加添新的宁静平安和高尚的气质在自己的生活里面。有一个无名的诗人写过一首诗: 

  ‘我要天天生长,变得更美丽,变得更老成;

  一切美丽的事物也要一同生长,

  一切饰物,刺  ,织锦,象牙,金饰,

  旧了还比新的好。

  树老了,仍长出嫩枝来,

  街古旧了可以翻新修补,回复昔日的繁华,

  我也何尝不可以像它们,

  长得更可爱变得更老练。’ 

  基督徒的生活是不应该静止的。前英国首相克伦威尔( Cromwell )衣袋里有一本圣经,上面写了一句拉丁文 qui

  cessat esse melior cessat esse bonus
──希伯来书第6章 ‘人若停止改善自己,便失去君子之风了。’ 

  这段经文亦可以略见初期教会如何有基督教的基本信仰。 

  (一) 懊悔死行 。基督徒的生活是从悔改作开始的; 悔改 ( metanoia )是指心意更新。悔改的人对上帝,人、生命和自己都有新的态度。但作者所提反的 死行 到底其意义何在?在各种可能的解法中,我们抽出几个相关的,和有提示教训的来看看。(甲)‘死行’就是 会带来死亡的行为 ,如不道德、自私、否认上帝,没有爱心,羞耻的行为,都可以引人到死的境地。(乙)指 礼仪上污秽的行为 。犹太人相信触摸死人则涉及污秽,非用献祭洗洁,不能敬拜上帝。‘死行’就是指那使人污秽而与上帝隔离的事物而言。(丙) 指与建立品德无关的行为 。犹太人的整个生活却是建立在礼仪上面。一个义人就是能够时刻按  适当的礼仪守则去行事的。但这一切的行为和品德的建立是没有关系的。可能希伯来书作者希望基督徒和那些无意义的礼仪规条,断绝关系,而注视品格的培养和灵性的进步。 

  (二) 仰望上帝的信 。中文圣经是‘信靠上帝’。基督徒生活首要的事是时刻仰望上帝,基督徒行事为人不是看人的评价,而是遵循上帝的判断。他不靠自己的善行去取得救赎而是仰赖上帝的恩典。 

  (三) 各样的洗礼 。基督徒必须清楚明白洗礼的真义是什么。初期教会有一本小册子‘十二使徒遗训’( The

  Didache{ )是信徒加入教会必读的基督徒指南,约在公元后一百年左右写成的,内容包括有基督徒洗礼的规则。当时加入教会的人全是异教徒,而洗礼就是进教和宣信的加盟仪式。这本小册子首六章详列基督徒的信仰和生活,使准备受洗的人确实知道他所信的和将来所过的生活是什么。到了第七章,即描述洗礼的过程: 

  ‘洗礼必须照这样的仪式去施行。当你已经告诫候洗者有关的一切事情后,就用流动  的水,奉父、子和圣灵之名给他受洗。若没有流动的水,任何其他的水都可以。若没有冷水,就用温水。若两样都没有,则用其他的水三次浇泼在他的头上,奉父、子和圣灵的名给他受洗。洗礼前,施洗者和受洗者都要禁食,其他的人若可能的话,都指导他们禁食。尤要者在这仪式之前,那受洗者必须预备两天或三天的时间禁食。’ 

  这篇记载是非常有趣的,初期教会相信,如果可以的话,洗礼最好是把全身浸过。无论用水浸或浇灌三次也好,要奉父、子、圣灵的名去施洗。训导也占很重要的地位,因为将来的信仰和生活都是基于这个训导的。受洗者要用禁食来准备好身、心和灵性。那时的人,凡加入教会的,都清楚知道自己要做些什么,任何人也决不能轻轻的溜进教会去。所以希伯来书作者说:‘你们在洗礼时,已经清楚受了指示,明白你们的基本信仰了。现在我不再复述这一切,但你们在这些信仰的根基中建立更丰满的信仰。’ 

  (四) 按手之礼 。犹太人行按手礼有三样重要的意义:(甲)移去罪恶
──希伯来书第6章 献祭的祭司把手按在那牺牲的动物头上,象征他的罪移到动物的身上去。(乙)祝福
──希伯来书第6章 父亲把手按在儿子的头上,把福气送到儿子的身上。(丙)分别出来作一项特别任务
──希伯来书第6章 人受按手之礼,担当一项重要职责。 

  初期教会的洗礼必有按手之礼相连的。这样圣灵藉  按手而临到新受洗者的身上(徒八 17 ;十九 6 )。这不是真的有实物,经过手溜到别人的身上去,而是当时的人表示对使徒的景仰和尊敬,因为事实上,他们的手曾和耶稣的手接触过,也是耶稣的朋友。一个人能让使徒的手按在自己的头上,也是一件十分光荣和兴奋的事。行按手之礼的主持者不一定是一个职位高的人才能胜任,主要的是看这个人的品格和他是否跟基督亲近。 

  (五) 死人复活 。基督教从开始就是一个信仰生命不朽的宗教。它相信人可以活在两个世界里。它教训人,最好的世界是在将来,而目前这世界是个训练的场所,为将来的一个铺路而设的。 

  (六) 永远审判 。基督教从开始也就宣告是一个审判的宗教。没有任何基督徒可以忘记在最后的日子里,必须面见上帝。别人对自己的观感并不重要,但上帝对自己的看法就极为重要了。 

  再钉基督在十字架(六 4-8 ) 

  这是一段很可怕的经文。它开始时先扼要叙述基督徒生活的权利: 

  基督徒 已蒙了光照 ,这是新约常爱引用的思想,这当然是源于基督自己给予人的一幅图画‘他是世上的光’,‘这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约一 9 ;九 5 )殉道者标尼( Bilney,

  the martyr )曾说:‘当我听见“基督耶稣来世拯救罪人”这何话的时候,我好像在黑夜里,重见白日的光辉。’知识,喜乐,和引路的光辉,与基督一同照进人的生活里面。基督教把 光辉的照耀 ( pho{tismos )和 洗礼 两字可以作同义语,而且 蒙光照 ( pho{tizesthai )和 受洗礼 也可以同样用法的。所以在这段经文读到这句话时,有人也曾作这样解释:论到那些已经受了洗礼的人,若他们再犯罪就不能被饶恕了;因此在某些地方的教会,他们把洗礼延迟到人临终之前才举行,以策安全。关于这点,我们后来再加以讨论。 

  基督徒 尝过天恩的滋味 。人只有在基督里,才能与上帝同享平安。上帝的饶恕不是靠自己的力量去赢取;它是一件不用付钱而取得的礼物。人只要肯走到十架面前,他的重担就可以挪开了。基督徒知道这个无法量度的饶恕经验,是一件来自上帝的礼物,是白白施与的。 

  基督徒 分享圣灵 。所以他在生活上有了属灵的指示和新的力量,当他发现了这力量之后,他知道无论做些什么事,都必定有力去实践出来。 

  基督徒 尝过上帝善道的滋味 。它的意思是基督已发现了真理。人的天性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如盲人渴慕重见光明一样;这是一个权利,但也是一个惩罚。人除非找到生命的真正意义,否则他必终日彷徨焦虑不安的。我们不是已经在上帝的话里,找到了真理和生命的真谛吗? 

  基督徒 觉悟来世的权能 。犹太人和基督徒同样将时间分为两个世代
──希伯来书第6章 现世( hoi

  nun aio{n )是邪恶的;来世( homello{n aio{n )是全善的。上帝有一天会进入这个世代里;那时将会带来歼灭和破坏。当主的日子来临时,上帝必施行恐怖的审判,那时现世随即消逝而来世便开始了。但基督徒可以在现世得尝来世的福祉,在这有限度的时间里,能先尝无限永恒的滋味。 

  ‘天空一片雅淡的蔚蓝色,地上四周一片可爱的浅青色;

  在每一层的颜色里,都仿佛有自己的生活,

  但没有信仰基督的人,又怎能欣赏这些美丽的景物;

  远处传来鸟儿悦耳的歌声,

  花朵从美丽的深处发射光彩,

  我深深的知道,从开始到如今都一直知道,

  我是属上帝的,而上帝也是属我的。’ 

  希伯来书作者列举了一连串基督徒生活能享受到的福祉,但随即把箭头指向那些 背道离经 的。 

  作者所写‘离弃道理,就不能叫他们从新懊悔’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历代许多基督教学者都曾对 不能 ( adunaton )一字作过解释。伊拉斯姆( Erasmus ),认为它表示十分困难,其程度差不多相等于不可能。班杰尔( Bengel )则说在人是不可能,但在上帝却可能,关于那些离弃主道的人,只有留给上帝去作判断。我们必须知道作者写这信时,适逢接近信徒受迫害的时期。在这非常时期中背道的人,是罪加一等的,因为在迫害受审时,只要不认主就可以保存自己性命。如果人人都这样做时,对教会的打击是很重大的,因为这样懦弱的行为可以反映出人的性命比耶稣基督更加宝贵了。 

  查问信徒的信仰经常发生在迫害的时候或在迫害之后的。在希伯来书之后二百年间,信徒曾在罗马皇帝丢克理田( Diocletian )统治时遭受大迫害。在残酷屠杀之余,仍活  的信徒,都会逐一接受严厉的考验:‘你曾否不认主而救自己的生命吗?’倘若他们被查出曾真的不认主时,他们就永远被逐出教会的门外。依比描述一个法国人被盘问,他在法国大革命时曾做过些什么事,那人静悄悄道:我尚能苟且偷生。 

  这是作者的一个严厉的指责,希望人不要爱自己的生命比耶稣更深,而不是藉此而产生一个教义
──希伯来书第6章 强调人在洗礼之后犯罪时,则不能饶恕。世上有谁人敢代表上帝判断那一种罪可赦或不可赦呢?但无可否认它的警告是很严厉的,因此人不可轻易拣选苟且偷生而对基督不忠。 

  接  ,希伯来书作者道出一句很恐怖的话来:人若背道,就是 重钉基督在十字架 。这是否正符合传统中的一个伟大故事
──希伯来书第6章 ‘主,你要往那里去?
──希伯来书第6章 Quo

  vadis ’内蕴的真理吗?这个传统叙述在尼禄王( Nero )大迫害时期,彼得当时在罗马惊慌之际而朝  ‘安培仁大道’( Appian Way )逃难,突然耶稣在他面前出现,彼得先开口说:‘主,你要往那里去?’。主回答说:‘我要返回罗马,再钉一次十字架,而这次是为你而钉的。’那时,彼得惭愧非常。感于至诚,于是立即掉头走回罗马城,为主而光荣殉道。 

  后来到了罗马皇犹利安( Julian )时代,亦曾企图毁灭基督教,回复崇敬罗马的旧神。但他的计划完全失败。戏剧作家易卜生( Ibsen )描写犹利安看见罗马当时的情景而说:‘他(耶稣)现在去了什么地方呢?他不是在那各各他山上发生的事吗?他现在究竟在那儿继续工作呢?那曾在近耶路撒冷的各各他山上发生的事,只是一个道听途说的故事,不是已成过去的事吗?或者他真的继续,不停的继续受苦牺牲,但又继续征服,不停的征服,胜了一个世界,又来征服另一个世界吗?’ 

  这个描述是有它的真理存在的。希伯来书作者有一个很强烈的观念。他看见的十字架事迹,就是一道窗门,直通上帝的心。那受苦的爱,已永远活在人的心里。那十字架对人说:‘这就是我经常向你表达的爱,而将来亦永远如是。这是因为你对我犯的罪而发生的,将来也永远如是。’ 

  当罪恶一日仍存在之际,上帝的心永远存  受难的苦楚和救赎的大爱。罪不单止破坏了上帝的律法;它同时破碎了祂的心。所以当我们背道离经时,我们就是再一次把耶稣钉在十字架上了。 

  希伯来书作者再进一步说,当人不守住真道而跌倒时,就是‘明明的羞辱他’。这是什么的一回事呢?当我们犯罪时,世人就指  我们说:‘原来基督教的道德价值也不外如是。这就是基督帮助人的伟大吗?这就是十字架所要达到的目的吗?’当一个教友犯了过错时,对他自己的耻辱和对教会批评的伤害打击是非常大的,但最难过的还是惹来别人对基督的冷嘲热讽呢! 

  最后,还有一点值得一提的。在希伯来书里,有人指出一共有四件不可能的事。一是本段述及背道的人不可能饶恕。其他三处是:(一)上帝决不可能说谎(六 18 )。(二)公牛和山羊的血不可能除罪(十 4 )。(三)人非有信,就不能得上帝的喜悦(十一 6 )。 

  明朗的一面(六 9-12 ) 

  这段有一独特的地方。作者在全书中唯有在此处用 亲爱的 这亲切字眼去称呼读者。经过了严厉的责备,然后用爱心劝勉,犹如对他们说:‘倘我不是爱你们这么深的话,我就不会如此苛求了。’屈梭多模( Chrysostom )阐释这句话:‘我真的想用说话阻吓你们,免得你们以后在行为上跌倒而懊悔啊!’作者道出自己衷心的话来,虽然是严正之词,但却是用爱心说出来的。 

  还有,作者把这句充满爱心的话向读者每一个人而说:‘愿你们 各人 都显出这样的殷勤,使你们有满足的指望,一直到底。’作者对他们个人
──希伯来书第6章 每一个男人和女人讲,而不是指一  人而说的。杜尼耶医生( Dr. Paul

  Tournier )在一位医生的档案( A Doctor's Casebook )一书中,写过一段关于圣经描写个人的 亲切感 ( personalism ):上帝对摩西说:‘我按你的名认识你’。(出卅三 17 )祂又对古列王说:‘使你知道,题名召你的,就是我耶和华你的上帝’(赛四十五 3 )。人人都会感觉奇怪,为什么圣经里堆满了许多人的姓名呢?有时整章经文只列出人的家谱姓名。当我在孩童时代,我曾想过,若果圣经把这些家谱姓名删去,不是更加容易读吗。但后来我体验了一个真理,这些特别姓名就是见证圣经很贴切的,把人类的个人关系放在它们应有的地位上,并不是像马克斯主义所讲的,人是一团物质的一部份而已。所以,作者写这信时他的严词责备,不是对整个教会而说;他衷心希望每一位读者,每一位信徒男女,都能够纳入真道之中的。 

  这段还有两个有趣的提示。 

  (一)这些读者虽然在基督教的信仰和知识上没有增长,或者甚至失去了当初的热忱,但他们在日常的实际生活中始终没有疏忽对同道们彼此关怀事奉。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际真理。我们有些时候也觉得基督徒的生活是枯燥乏味的;教会的一切服务工作都失去了它的意义,主日学,诗班和崇拜的水准下降,教会的委员会,花了精力和时间去开会,但却徒劳无功。此时我们有两项选择。我们可以放弃参加崇拜和服务工作,但这样只有招致自己的损失。另一项选择就是仍旧继续下去。而当我们这样做时,往往有奇妙的效果出现,因为到了适当的时候,那亮光,喜乐和欣悦之情又重复回到自己的怀抱中。在那枯燥乏味的生活中,人应继续把持自己,保持与教会的团契生活,紧密联络。当我们忍耐下去时,光明的一面又会再出现的。 

  (二)作者要读者学效那些藉  信心和忍耐已经承受了应许的先贤圣哲。作者心里要说的是:‘你们不是首批因信仰基督教而遭遇危险和得到光荣的信徒。别人已经在你们以前的日子饱受过苦难和危险,而且凯旋得胜。’所以作者勉励他们继续努力,不畏万难,因为有人已经尝试了苦难的滋味而且嬴得了胜利。信徒要走的路并不是无人走过的,他只是步武圣哲们的脚踪而已。 

  确实的指望(六 13-20 ) 

  上帝曾多次应许亚伯拉罕。创世记十二章七节记载上帝命他离开本族到未曾涉足的地方去,然后要带领他到应许之地。创世记十七章五至六节两节记载上帝答允他的子孙后裔众多而蒙福。后来在创世记十八章十八节再一次重复这个应许。但上帝发誓的应许只有记载在创世记廿二章十六至十八节里。它的首节内蕴的真正意思是:‘上帝以前曾对亚伯拉罕作了许多应许,但在末后,他就应许这个,并且发誓确定它的重要。’这个应许有双重的保证,一是上帝用自己的话作证;二是用一个誓言加重它的决定。这应许是叫亚伯拉罕的子孙以后蒙受祝福;又因为基督教会是真正的以色列民,又是亚伯拉罕的真正子孙,所以亦同样蒙受祝福。这祝福在耶稣基督里已经变为真的了。亚伯拉罕在未接受祝福之前,是要耐心等候的。这是在他离开本族廿五年后,他的儿子以撒才诞生。当时他已经年纪老迈,而撒拉也不能生育,况且在异乡流荡了一段悠长的岁月;但亚伯拉罕没有因此而气馁,他对上帝的应许从不失望或表示怀疑过。 

  在古代社会里,是象征‘指望’。伊比克德( Epictetus )说过:‘船不单止靠一个锚;人生也不应止于一个指望。’毕他哥拉也曾说:‘财富是一个脆弱的锚;名誉更不足道。然则那些锚才是坚固的呢?智慧、仁爱、和勇气,在暴风雨中就是坚固的锚,能够抵御一切外来的冲击。’所以希伯来书作者要信徒在这世界里把持  人生最大的指望。 

  作者跟  说,这个‘指望’可以穿破幔子直到至圣所里去。在圣殿中,至圣所是最神圣的地方。有一幅幔子紧紧的遮盖这至圣所。在所有的人当中,只有大祭司才可以进去那上帝居住的地方
──希伯来书第6章 至圣所,而且在一年中只有‘赎罪日’这一天才可以进去。 

  律法还定下规则,大祭司在至圣所内不准久留,因为站在活的上帝面前是一件可怕而非常危险的事。希伯来书作者要说的就是:‘在犹太人的宗教里,除大祭司一年只有一天之外,从来没有人可以进到上帝的面前;但现在耶稣基督已打开这通道,让每一个人在任何时间里也可以进去。’ 

  希伯来书作者在这里用了一个相当富有启发性的名称给耶稣。他说耶稣作我们的 先锋 进到上帝面前。 先锋 这个字( prodromos )有三重意义的:(一)在阵前冲锋的士兵。(二)先驱领导者。(三)在前线侦察的探子,报告阵地状况,是否可以安全进军。耶稣作了我们的先锋,到了上帝面前,好让我们也能安全的跟随祂到上帝面前去。 

  总括来说,在耶稣未来之前,上帝是一个和我们保持一段距离的陌生者,只有几个人能冒  生命的危险,才敢走到祂的面前。但现在藉  耶稣和祂的拯救工作,上帝已经成为每一个人的朋友了。从前人认为通往上帝的门已经关闭了,但到了现在这门已经大大的敞开,能让所有的人走进去。
──希伯来书第6章 《每日研经丛书》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圣经书卷列表:
更多关于: 圣经旧约   希伯来书   的人   基督   亚伯拉罕   犹太教   信徒   作者   耶稣   圣经   基督徒   基督教   上帝   他们的   开端   都是   圣灵   新约   希伯来   道理   这是   来书   是指   信心   属灵   洗礼   经文   标签   的是   标题   根基   教会
返回顶部
@c.zyesu.com 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