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哥林多后书第2章多译本对照查经

《哥林多后书》章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跳转至:

和合本林后2:1我自己定了主意,再到你们那里去,必须大家没有忧愁。

拼音版林后2:1 Wǒ zìjǐ déng le zhǔyì, zaì dào nǐmen nàli qù, bìxū dàjiā méiyǒu yōuchóu.

吕振中林后2:1 但是为了我自己呢、我已经决定、不要再让你们忧愁而到你们那里去。

新译本林后2:1 我自己决定了,到你们那里去的时候,不再是忧愁的。

现代译林后2:1 因此,我抱定决心,在下次访问你们的时候不再使你们忧愁。

当代译林后2:1 我已经决定了,要是再到你们那里,必须大家没有忧愁。

思高本林后2:1 所以我拿定了主意,不再带忧苦到你们那里去,

文理本林后2:1 我意已决、不复以忧就尔、

修订本林后2:1 我自己定了主意,下次不再带着悲伤到你们那里去。

KJV 英林后2:1 But I determined this with myself, that I would not come again to you in heaviness.

NIV 英林后2:1 So I made up my mind that I would not make another painful visit to you.

和合本林后2:2倘若我叫你们忧愁,除了我叫那忧愁的人以外,谁能叫我快乐呢。

拼音版林后2:2 Tǎngruò wǒ jiào nǐmen yōuchóu, chúle wǒ jiào nà yōuchóu de rén yǐwaì, shuí néng jiào wǒ kuaìlè ne.

吕振中林后2:2 因为我若让你们忧愁,谁能使我快乐呢?不是那因我而成为忧愁的你们是谁呢?

新译本林后2:2 如果我使你们忧愁,除了那因我而忧愁的人以外,谁能使我快乐呢?

现代译林后2:2 如果我使你们忧愁,有谁能够使我快乐呢?只有因我而引起忧愁的你们能使我快乐。

当代译林后2:2 若我令你们这群惟一能使我快乐的人难过,还有谁能令我快乐呢?

思高本林后2:2 因为如果我使你们忧苦,那麽,除了那由我而受忧苦的人外,又有谁可使我欢乐呢?

文理本林后2:2 我若令尔忧、则我所令忧者而外、孰令我乐乎、

修订本林后2:2 我若使你们悲伤,除了因我而使他悲伤的那人以外,谁能使我喜乐呢?

KJV 英林后2:2 For if I make you sorry, who is he then that maketh me glad, but the same which is made sorry by me?

NIV 英林后2:2 For if I grieve you, who is left to make me glad but you whom I have grieved?

和合本林后2:3我曾把这事写给你们,恐怕我到的时候,应该叫我快乐的那些人,反倒叫我忧愁。我也深信,你们众人都以我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

拼音版林后2:3 Wǒ céng bǎ zhè shì xie gei nǐmen, kǒngpà wǒ dào de shíhou, yīnggāi jiào wǒ kuaìlè de nàxiē rén, fǎn dào jiào wǒ yōuchóu. wǒ ye shēnxìn, nǐmen zhòngrén dōu yǐ wǒde kuaìlè wéi zìjǐ de kuaìlè.

吕振中林后2:3 而我所写的正是要避免我来到时、该叫我喜欢的人反而让我忧愁;我深信你们众人,我准知道我的喜乐就是你们自己的喜乐。

新译本林后2:3 我写了这样的信,免得我来的时候,应该使我快乐的人反而使我忧愁;我深信你们众人都以我的喜乐为你们的喜乐。

现代译林后2:3 所以,我写了那封信给你们,为要避免我到你们那里去的时候,那些应该使我快乐的人反而使我忧愁。我也确信,我的喜乐就是你们大家的喜乐。

当代译林后2:3 为此,我曾经写信给你们,让你们好好预备等着我来,免得那个本该令我快乐的人,到时反而增添我的愁苦。我也深信你们会以我的快乐为你们的快乐的。

思高本林后2:3 为此我写了那样的信,正是为避免我来到的时候,那本该叫我喜乐的,反而叫我忧苦,因为我相信你们众人都我的喜乐为你们众人的喜乐。

文理本林后2:3 昔特书此、恐我来时、当使我乐者、反令我忧、盖我深信尔众以我之乐为乐也、

修订本林后2:3 我曾把这事写给你们,免得我到的时候,那该令我喜乐的人反倒令我悲伤。我也深信,你们众人都以我的喜乐为自己的喜乐。

KJV 英林后2:3 And I wrote this same unto you, lest, when I came, I should have sorrow from them of whom I ought to rejoice; having confidence in you all, that my joy is the joy of you all.

NIV 英林后2:3 I wrote as I did so that when I came I should not be distressed by those who ought to make me rejoice. I had confidence in all of you, that you would all share my joy.

和合本林后2:4我先前心里难过痛苦,多多的流泪,写信给你们。不是叫你们忧愁,乃是叫你们知道我格外的疼爱你们。

拼音版林后2:4 Wǒ xiānqián xīnli nánguò tòngkǔ, duō duō de liú leì, xie xìn gei nǐmen. bú shì jiào nǐmen yōuchóu, nǎi shì jiào nǐmen zhīdào wǒ géwaì de téngaì nǐmen.

吕振中林后2:4 我因了大苦难和心里的困苦、流许多眼泪地写信给你们,不是要让你们忧愁,乃是要叫你们知道我是怎样格外地疼爱你们。

新译本林后2:4 我从前心里痛苦难过,流着眼泪写信给你们,并不是要使你们忧愁,而是要你们知道我是多么爱你们。

现代译林后2:4 我在忧伤痛苦中流着许多眼泪给你们写信,不是要使你们忧愁,而是要你们都知道我多麽爱你们!

当代译林后2:4 我写前一封信给你们的时候,难过得肝肠寸断,涕泪交流!不过,我并非尖酸苛刻,故意使你们难受,而是想你们也明白我是多麽地疼爱你们,这正是爱之深,责之切!

思高本林后2:4 我在万般的痛心忧苦中,流着许多泪给你们写了信,并不是为叫你们忧苦,而是为叫你们认清我对你们所有的爱,多麽卓绝。

文理本林后2:4 昔我哀痛迫切、不胜涕泣、以书遗尔、非令尔忧、乃使尔知我爱尔甚也、○

修订本林后2:4 我先前忧心忡忡、眼泪汪汪地给你们写了信,并非要使你们悲伤,而是要你们知道我格外疼爱你们。

KJV 英林后2:4 For out of much affliction and anguish of heart I wrote unto you with many tears; not that ye should be grieved, but that ye might know the love which I have more abundantly unto you.

NIV 英林后2:4 For I wrote you out of great distress and anguish of heart and with many tears, not to grieve you but to let you know the depth of my love for you.

和合本林后2:5若有叫人忧愁的,他不但叫我忧愁,也是叫你们众人有几分忧愁,我说几分,恐怕说得太重。

拼音版林后2:5 Ruò yǒu jiào rén yōuchóu de, tā búdàn jiào wǒ yōuchóu, ye shì jiào nǐmen zhòngrén yǒu jǐ fēn yōuchóu, wǒ shuō jǐ fēn, kǒngpà shuō dé taì zhòng.

吕振中林后2:5 但若有让人忧愁的,他不单让我忧愁,也让你们众人、至少一部分人忧愁,免得我说的太重。

新译本林后2:5 如果有人使人忧愁,他不是使我忧愁,而是使你们众人都有一点忧愁;我只说有一点,是避免说得过分。

现代译林后2:5 那麽,如果有人使别人忧愁,他不是使我,而是使你们大家忧愁,至少使你们当中的某些人忧愁。我这样说,是因为我不愿意使这样的人太难堪。

当代译林后2:5 那个令人痛心的人,他不单令我难过,也是使你们大家都难堪伤痛。我这样形容他,或许是有点过分吧!

思高本林后2:5 如果有人使人忧苦,他不是使我忧苦,而是使你们众人,至少使一部份,免得我说得过火。

文理本林后2:5 傥有使之忧者、非第使我忧、亦略使尔众忧、曰略者、不欲深责之也、

修订本林后2:5 如果有人使人悲伤,他不但使我悲伤,也是使你们众人有些悲伤。我说有些,恐怕说得太重了。

KJV 英林后2:5 But if any have caused grief, he hath not grieved me, but in part: that I may not overcharge you all.

NIV 英林后2:5 If anyone has caused grief, he has not so much grieved me as he has grieved all of you, to some extent--not to put it too severely.

和合本林后2:6这样的人,受了众人的责罚,也就够了。

拼音版林后2:6 Zhèyàng de rén, shòu le zhòngrén de zé fá, ye jiù gòu le.

吕振中林后2:6 这样的人受了多数人的责罚、也足彀了;

新译本林后2:6 这样的人受了许多人的责备,也就够了,

现代译林后2:6 他受大多数人的谴责已经够了。

当代译林后2:6 我也不想再指责他了。众人的遣责已够他受了。

思高本林后2:6 这样的人,受了你们大多数人的谴责,已足够了;

文理本林后2:6 若人受罚于众、已足矣、

修订本林后2:6 这样的人受了大多数人的责备也就够了,

KJV 英林后2:6 Sufficient to such a man is this punishment, which was inflicted of many.

NIV 英林后2:6 The punishment inflicted on him by the majority is sufficient for him.

和合本林后2:7倒不如赦免他,安慰他,免得他忧愁太过,甚至沉沦了。

拼音版林后2:7 Dào bù rú shèmiǎn tā, ānwèi tā, miǎndé tā yōuchóu taì guò, shènzhì chénlún le.

吕振中林后2:7 倒不如饶恕劝慰他好,恐怕这样的人被过度的忧愁所吞灭。

新译本林后2:7 倒不如饶恕他,安慰他,免得他因忧愁过度而受不了。

现代译林后2:7 你们应该宽恕他,劝慰他,免得他过份伤心而绝望。

当代译林后2:7 你们现在要饶恕他,安慰他,免得他忧伤过度,就会一蹶不振了。

思高本林后2:7 你们宽恕劝慰他,反倒更好,免得他一时为过度的忧苦所吞噬。

文理本林后2:7 尔宁赦之、慰之、免彼殷忧、而至沈溺、

修订本林后2:7 倒不如赦免他,安慰他,免得他过分悲伤,甚至受不了啦!

KJV 英林后2:7 So that contrariwise ye ought rather to forgive him, and comfort him, lest perhaps such a one should be swallowed up with overmuch sorrow.

NIV 英林后2:7 Now instead, you ought to forgive and comfort him, so that he will not be overwhelmed by excessive sorrow.

和合本林后2:8所以我劝你们,要向他显出坚定不移的爱心来。

拼音版林后2:8 Suǒyǐ wǒ quàn nǐmen, yào xiàng tā xiǎn chū jiāndéng bú yí de aì xīn lái.

吕振中林后2:8 所以我劝你们要用确实的证据向他表示你们的爱心。

新译本林后2:8 所以,我劝你们要向他确实显明你们的爱心。

现代译林后2:8 所以,我要求你们让他知道,你们确实爱他。

当代译林后2:8 我劝你们要重显以前对他的爱心。

思高本林后2:8 为此,我劝告你们对他再建起爱情来。

文理本林后2:8 故劝尔曹、当显其爱于彼焉、

修订本林后2:8 所以,我劝你们,要向他肯定你们的爱心。

KJV 英林后2:8 Wherefore I beseech you that ye would confirm your love toward him.

NIV 英林后2:8 I urge you, therefore, to reaffirm your love for him.

和合本林后2:9为此我先前也写信给你们,要试验你们,看你们凡事顺从不顺从。

拼音版林后2:9 Wèicǐ wǒ xiānqián ye xie xìn gei nǐmen, yào shìyàn nǐmen, kàn nǐmen fán shì shùncóng bú shùncóng.

吕振中林后2:9 我先前写信给你们,正是要你们被试验的品德是不是凡事听从的。

新译本林后2:9 为这缘故,我写了那封信,要考验你们是不是凡事都顺从。

现代译林后2:9 我以前给你们写那封信,目的是要知道你们是否经得起考验,是不是愿意一切都服从我。

当代译林后2:9 上一次我写信给你们,是要看看你们是否肯服从,去责备那犯罪的人。

思高本林后2:9 其实,也正是为此我才写了那信,为要考验你们,看你们是否在一切事上都服从命令?

文理本林后2:9 为此我曾遗书、欲知尔曹凡事承顺之征、

修订本林后2:9 为此,我先前也写信给你们,正是要考验你们,看你们是否在一切事上都顺从我。

KJV 英林后2:9 For to this end also did I write, that I might know the proof of you, whether ye be obedient in all things.

NIV 英林后2:9 The reason I wrote you was to see if you would stand the test and be obedient in everything.

和合本林后2:10你们赦免谁,我也赦免谁,我若有所赦免的,是在基督面前为你们赦免的。

拼音版林后2:10 Nǐmen shèmiǎn shuí, wǒ ye shèmiǎn shuí, wǒ ruò yǒu suǒ shèmiǎn de, shì zaì Jīdū miànqián wèi nǐmen shèmiǎn de.

吕振中林后2:10 你们饶恕谁什么,我也饶恕;我所饶恕的、如果我饶恕过什么、我是为你们的缘故代表基督(或译∶在基督面前)而饶恕的,

新译本林后2:10 你们饶恕谁,我也饶恕谁;我所饶恕了的(如果我饶恕过什么),是为了你们在基督面前饶恕的,

现代译林后2:10 你们宽恕谁,我就宽恕谁。如果我有所宽恕,是代表基督为你们宽恕的,

当代译林后2:10 现在你们饶恕谁,我也饶恕谁。我之所以饶恕,是为了基督和你们的缘故的,

思高本林后2:10 你们宽恕谁什麽,我也宽恕,因为我所宽恕的──如果我曾宽恕过什麽──是为你们的缘故,当着基督的面而宽恕的,

文理本林后2:10 尔所赦者、我亦赦之、我若有所赦、乃缘尔于基督前赦之、

修订本林后2:10 你们赦免谁,我也赦免谁。我若有所赦免,是在基督面前为你们的缘故赦免的,

KJV 英林后2:10 To whom ye forgive any thing, I forgive also: for if I forgave any thing, to whom I forgave it, for your sakes forgave I it in the person of Christ;

NIV 英林后2:10 If you forgive anyone, I also forgive him. And what I have forgiven--if there was anything to forgive--I have forgiven in the sight of Christ for your sake,

和合本林后2:11免得撒但趁着机会胜过我们。因我们并非不晓得他的诡计。

拼音版林后2:11 Miǎndé Sādàn chèn zhe jīhuì shèng guò wǒmen. yīn wǒmen bìng fēi bù xiǎodé tāde guǐjì.

吕振中林后2:11 免得我们给撒但(即∶魔鬼的别名)占了便宜去,因为他的心意、我们不是不知道的。

新译本林后2:11 免得撒但有机可乘,因为我们并不是不晓得他的诡计。

现代译林后2:11 免得撒但占了优势,因为我们对撒但的诡计知道得很清楚。

当代译林后2:11 为要防避撒但比我们棋高一着,便乘虚而入;我们也知道他有这般毒计。

思高本林后2:11 免得我们让撒殚占了便宜,因为我们不是不知道 的心意。

文理本林后2:11 免撒但取便于我、盖其诡谋、我侪非不知也、○

修订本林后2:11 免得撒但趁着机会胜过我们,因我们并非不知道他的诡计。

KJV 英林后2:11 Lest Satan should get an advantage of us: for we are not ignorant of his devices.

NIV 英林后2:11 in order that Satan might not outwit us. For we are not unaware of his schemes.

和合本林后2:12我从前为基督的福音到了特罗亚,主也给我开了门。

拼音版林后2:12 Wǒ cóng qián wèi Jīdū de fúyin dào le tè luó yà, zhǔ ye gei wǒ kāi le mén.

吕振中林后2:12 从前我为基督的福音到了特罗亚,也有个门给我开了、可以为主作工;

新译本林后2:12 从前我为基督的福音到了特罗亚,虽然主给我开了门,

现代译林后2:12 我到特罗亚传基督福音的时候,主已经为我开了工作的门。

当代译林后2:12 当我前往特罗亚传扬基督的福音时,主为我打开了工作的门路。

思高本林后2:12 当我为宣讲基督福音来到特洛阿时,虽然给我开了为主工作的大门,

文理本林后2:12 我为基督福音、至特罗亚、由主为辟厥门、

修订本林后2:12 我从前为基督的福音到了特罗亚,主给我开了门。

KJV 英林后2:12 Furthermore, when I came to Troas to preach Christ's gospel, and a door was opened unto me of the Lord,

NIV 英林后2:12 Now when I went to Troas to preach the gospel of Christ and found that the Lord had opened a door for me,

和合本林后2:13那时因为没有遇见兄弟提多,我心里不安,便辞别那里的人往马其顿去了。

拼音版林后2:13 Nàshí yīnwei méiyǒu yùjiàn xiōngdi tí duō, wǒ xīnli bù ān, biàn cíbié nàli de rén wǎng Mǎqídùn qù le.

吕振中林后2:13 那时因为没有遇见我的兄弟提多,我的心灵总没有松息;我倒辞别那里的人,出行往马其顿去了。

新译本林后2:13 我心里仍然没有安宁,因为见不到提多弟兄。于是我辞别了那里的人,到马其顿去了。

现代译林后2:13 可是,因为没有遇见我们的弟兄提多,我心里非常焦虑。於是我向当地的人告别,到马其顿去。

当代译林后2:13 我那时因为找不着提多,惴惴不安,便辞别众人,再往马其顿去找他。

思高本林后2:13 但因我没有遇到我的弟兄弟铎,我的心神得不到安宁,遂辞别他们,到马其顿去了。

文理本林后2:13 因不遇兄弟提多、我心弗安、遂别其人、往马其顿、

修订本林后2:13 那时,因为没有遇见我的弟兄提多,我心里不安,就辞别那里的人,往马其顿去了。

KJV 英林后2:13 I had no rest in my spirit, because I found not Titus my brother: but taking my leave of them, I went from thence into Macedonia.

NIV 英林后2:13 I still had no peace of mind, because I did not find my brother Titus there. So I said good-by to them and went on to Macedonia.

和合本林后2:14感谢 神,常率领我们在基督里夸胜,并藉着我们在各处显扬那因认识基督而有的香气。

拼音版林后2:14 Gǎnxiè shén, cháng shuaì lǐng wǒmen zaì Jīdū lǐ kuā shèng, bìng jiè zhe wǒmen zaì gè chù xiǎn yáng nà yīn rènshi Jīdū ér yǒude xiāngqì.

吕振中林后2:14 感谢上帝时常得胜,带领我们在基督里做俘虏于凯旋的行列中,而藉着我们在各地方显扬那因认识基督而有的气味。

新译本林后2:14 感谢 神,他常常在基督里,使我们这些作俘虏的,列在凯旋的队伍当中,又借着我们在各地散播香气,就是使人认识基督。

现代译林后2:14 但是,感谢上帝!因为他时常率领我们,使作为基督俘虏的我们〔或译:我们〕得以参加基督凯旋的行列。他又使用我们到处散播那因认识基督而有的香气。

当代译林后2:14 感谢上帝,他常常率领我们靠着基督而战胜一切;又使用我们到处传扬使人认识基督的福音,好像散播芬芳的香气。

思高本林后2:14 感谢天主时常使我们在基督内参与凯旋的行列,并藉我们在各处播扬认识基督的芬芳;

文理本林后2:14 感谢上帝、常于基督中导我而奏凯、且由我随在显扬识彼之臭味、

修订本林后2:14 感谢上帝!他常率领我们在基督里得胜,并藉着我们在各处显扬那因认识基督而有的香气。

KJV 英林后2:14 Now thanks be unto God, which always causeth us to triumph in Christ, and maketh manifest the savour of his knowledge by us in every place.

NIV 英林后2:14 But thanks be to God, who always leads us in triumphal procession in Christ and through us spreads everywhere the fragrance of the knowledge of him.

和合本林后2:15因为我们在 神面前,无论在得救的人身上,或灭亡的人身上,都有基督馨香之气。

拼音版林后2:15 Yīnwei wǒmen zaì wǎn miànqián, wúlùn zaì déjiù de rénshēn shang, huò mièwáng de rénshēn shang, dōu yǒu Jīdū xīnxiāng zhī qì.

吕振中林后2:15 因为无论在那得救着的人中间(或译∶身上)、或是在那灭亡着的人中间、我们都是基督馨香之气、献与上帝∶

新译本林后2:15 因为无论在得救的人或灭亡的人中间,我们都是基督的馨香,是献给 神的。

现代译林后2:15 我们好比基督献给上帝的馨香之气,散播在那些得救和失丧的人身上。

当代译林后2:15 我们在信与不信的人当中,都是上帝所要散发的基督的香气。

思高本林后2:15 因为我们就是献与天主的基督的馨香,在得救的人中是,在丧亡的人中也是;

文理本林后2:15 盖于上帝前、我在得救者及沦亡者中、为基督之馨香、

修订本林后2:15 因为无论在得救的人或在灭亡的人当中,我们都是基督馨香之气,是献给上帝的。

KJV 英林后2:15 For we are unto God a sweet savour of Christ, in them that are saved, and in them that perish:

NIV 英林后2:15 For we are to God the aroma of Christ among those who are being saved and those who are perishing.

和合本林后2:16在这等人,就作了死的香气叫他死。在那等人,就作了活的香气叫他活。这事谁能当得起呢。

拼音版林后2:16 Zaì zhè deng rén, jiù zuò le sǐ de xiāngqì jiào tā sǐ. zaì nà deng rén, jiù zuò le huó de xiāngqì jiào tā huó. zhè shì shuí néng dàng dé qǐ ne.

吕振中林后2:16 对后一种人呢、就做澈头澈尾死之气味,对前一种人呢、就做澈头澈尾活之气味。要作这些事、谁能彀呢?

新译本林后2:16 对于灭亡的人,这是死亡的气味叫人死;对于得救的人,这却是生命的香气使人活。这些事谁够资格作呢?

现代译林后2:16 对於那些失丧的人,这气味成为致死的臭气;对於那些得救的人,这气味却成为得生命的香气。谁能担当这重大的任务呢?

当代译林后2:16 这香气对於得救的人来说是生命;但对灭亡的人而言,却是死亡。谁能担当这样的重任呢?

思高本林后2:16 但为後者,是由死入死的芬芳;为前者,却是由生入生的芬芳。对这样的工作,谁够资格呢?

文理本林后2:16 于此为由死致死之臭味、于彼为由生致生之臭味、孰堪任此乎、

修订本林后2:16 对灭亡的人,这是死而又死的气味;对得救的人,这是生而又生的气味。这些事谁能当得起呢?

KJV 英林后2:16 To the one we are the savour of death unto death; and to the other the savour of life unto life. And who is sufficient for these things?

NIV 英林后2:16 To the one we are the smell of death; to the other, the fragrance of life. And who is equal to such a task?

和合本林后2:17我们不像那许多人,为利混乱 神的道。乃是由于诚实,由于 神,在 神面前凭着基督讲道。

拼音版林后2:17 Wǒmen bú xiàng nà xǔduō rén, wèi lì hùnluàn shén de dào. nǎi shì yóuyú chéngshí, yóuyú shén, zaì shén miànqián píng zhe Jīdū jiǎng dào.

吕振中林后2:17 我们不像许多人为利而淆乱上帝之道;我们乃是出于纯洁、乃是出于上帝、在基督里当着上帝面前说话的。

新译本林后2:17 我们不像那许多的人,为了图利而谬讲 神的道。相反地,我们讲话,是出于真诚,出于 神,是在 神面前、在基督里的。

现代译林后2:17 我们不像许许多多的人,把上帝的信息当商品叫卖;因为上帝指派我们,让我们在他面前以基督奴仆的身份诚诚恳恳地宣扬信息。

当代译林后2:17 我们并不是胡作妄为的人,为了谋利而将上帝的话语拿来胡说八道。我们乃是诚诚实实地在上帝面前,靠着基督的权能讲道。

思高本林后2:17 至少我们不像许多人为利而混乱了天主的道理;我们宣讲乃是出於真诚,出於天主,当着天主的面,在基督内。

文理本林后2:17 我非似彼多人混上帝道、乃诚意由上帝、在上帝前基督中而言也、

修订本林后2:17 我们不像许多人,把上帝的道当商品贩卖,而是由于真诚,而是受命于上帝,在上帝面前凭着基督讲道。

KJV 英林后2:17 For we are not as many, which corrupt the word of God: but as of sincerity, but as of God, in the sight of God speak we in Christ.

NIV 英林后2:17 Unlike so many, we do not peddle the word of God for profit. On the contrary, in Christ we speak before God with sincerity, like men sent from God.

哥林多后书第2章-灵修版圣经注释

哥林多后书第二章   林后 2:3> 记这事的信在何时写成,怎不见有记载的呢? 

  2:3 保罗提到曾经写了一封信,这封信并不是哥林多前书,而是在哥林多前书和后书中间的一封信,这是在他那次痛苦的探访后写成的( 2:1 )。 

  林后 2:4> 保罗因为爱他们而责备他们,有时候要提醒他人,好像很难启齿…… 

  2:4 保罗并不喜欢责备他的朋友和弟兄,但由于他关怀哥林多信徒的缘故,不得不直斥他们的不是。“朋友加的伤痕,出于忠诚;仇敌连连亲嘴,却是多余。”(箴 27:6 )我们如果知道自己的朋友作了错误的抉择,却置之不理,任由他们继续下去,那我们就不是真诚地爱他们。爱表示诚实地对我们所爱的人分享我们的关怀,帮助他们做神最希望他们做的事。我们若是不想帮助人,这表示我们只关心那些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而不理会发生在他人身上的事。 

  林后 2:5-11> 有人说教会对待犯错的人,不是过于宽容,就是过于严厉,你认为呢? 

  2:5-11 当一个人犯了罪,被教会惩治了,而又真诚地悔改后,教会就必须重新接纳他,因他需要友谊和安慰。这里提到的人,可能就是在哥林多前书第 2 章所提到令保罗极度忧伤的人,又或者是第 5 章所提到要被纪律处分的人。保罗那封痛苦的信终于令哥林多信徒悔改了( 7:8-14 ),他们处罚了这个犯罪的人,并引导他悔改。教会的纪律必须容许人能够回复原来的位置。我们执行教会纪律时最常犯的两个错误是:过于宽容,不能纠正错误;过于严厉,不容人有悔改的机会。所以,有时需要严肃对付罪恶,有时也需要安慰关怀。 

  林后 2:11> 有时候执行纪律难免会严厉一点,不过其背后动机定要是…… 

  2:11 我们执行教会纪律,目的是要使教会保持纯洁和挽回跌倒的人。可是撒但要危害教会,企图使教会在执行纪律时毫无宽恕的心。这引致那些纪律执行者为自己的纯洁而自豪;也令那些被惩治者感到痛苦,甚至以后不再到教会来。我们必须记着教会执行纪律的目的是要挽救人,使他回到肢体的关系中,而不是要毁灭他。我们还要谨慎,别让人借教会纪律的名义而公报私仇。 

  保罗寻找提多 

  林后 2:13> 保罗和这个提多定然是很好的,你看保罗多担心他…… 

  2:13 提多是一个希腊信徒,是保罗所钟爱及信赖的人(提多书便是保罗写给他的信)。提多是收集捐款、救济耶路撒冷穷乏信徒的负责人之一( 8:6 )。保罗可能曾经差遣他传递这封忧伤的信。在前赴马其顿的途中,保罗希望与提多在特罗亚会合,但是却没有遇上。他为着提多的安危惴惴不安,于是便离开特罗亚到马其顿去找他。在那里保罗终于找到提多( 7:6 ),并从他口中得知哥林多教会的好消息( 7:8-16 )。这促使保罗写成这封信,并且由提多亲自送往哥林多( 8:16-17 )。 

  林后 2:14-16> 对信与不信的人而言,保罗所言的“香气”是有分别的…… 

  2:14-16 当罗马军队举行祝捷大会时,将军会把他所掳获的财物和战俘,放置在烟雾弥漫的祭神香烛中。对胜利者而言,这种气味是馨香可人的;但对于那些被公开展览的俘虏而言,却是死亡和奴役的味道。基督徒在传福音时,这福音对部分人而言果真是福音,信的人会嗅到这个赐生命的福音的香气,但对不信的人,却是厌恶性的。它的气味就是令人作呕的死的气味
──哥林多后书第2章其实是他们自己发出来的。 

  林后 2:16-17> 我们不配,这我知道,但我们作主的工,是靠赖…… 

  2:16-17 保罗问:这事谁能当得起呢?我们是有缺陷的,惟有常常靠神才能当得起( 3:5 ;参林前 15:10 )。祂呼召我们,差遣我们(参太 28:18-20 );又赐下圣灵,使我们能藉着基督的能力说话。因此,只要我们知道是神使我们当得起,能为祂所用,就可以克服“不配”的感觉。所以,我们服事神,是看祂能藉我们做什么,而非看我们靠自己不能做什么。 

  林后 2:17> 在保罗时代有为私利而传福音的;今天的世代,也会有么?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哥林多后书第2章-丁道尔圣经注释

二1. 我自己定了主意,再到你们那里去,必须大家没有忧愁。保罗在哥林多前书十六5-7已经告诉他们,他想要在经过马其顿之后去探望他们。结果他变更计划,先走访哥林多,再上马其顿,回程时又去探望他们,因此给哥林多人“得益处”(一15-16)。保罗显然实践了第一次的应许,先去看他们。但因为这次探访的结果,为哥林多人和保罗都带来痛苦的感受,因此他就放弃回程的造访,而写了一封“严厉的”信给他们。在下面几节经文中,可以看到保罗第一次去探望他们时,一些痛苦经验的蛛丝马迹。   2. 倘若我叫你们忧愁,除了我叫那忧愁的人以外,谁能叫我快乐呢?保罗问道,如果他再次造访时,会使哥林多人(多数)更加痛苦,那么谁能使他快乐呢?他接着回答自己的问题,就是只有他叫他忧愁的那人(单数)能叫他快乐。大多数解经者都认为下半句的那人就是指上半句的你们。这是因为将那人当作是哥林多人的代表,或者如NIV的翻译,干脆用“你们”来代替“那人”。

  另一种看法是认为这一节的那人就是第5-8节中“这样的人”。这样的话,使那人忧愁指的应当是保罗所要求的,会众对他采取管教行动所造成的痛苦。而使哥林多人(多数)忧愁应当是指保罗又要求他们采取管教行动,他们对此要求却一直不愿执行,即使保罗已为这事深感忧愁(参3节)。这样解释似说得通。保罗使敌对他的人和哥林多会众都忧愁,因为他要求施予管教。如果那敌对者还未被迫悔改,与人和好,那么保罗与哥林多人的关系就毫无快乐可言。如果他悔改了,众人也接纳他,保罗就因此快乐(见导论,[IV A 一至七章反映出的敌对态度]一题,提到这位敌对者)。

  3. 我曾把这事写给你们。这是指保罗从“痛苦的”造访回来之后,写的“严厉的”信。他写信指责哥林多人,因为当他受“使他忧愁的那人”恶意中伤,而要求他们惩罚那人,并期望他们顺服他的要求时,他们并没有为保罗辩护(参6、9节)

  保罗写信是为了:恐怕我到的时候,应该叫我快乐的那些人,反倒叫我忧患。也就是,他盼望他写的信,能使他们采取必要行动,除去他们与使徒保罗之间造成摩擦的因素。当保罗“痛苦的”造访时,曾因那敌对他的人产生心理上的痛苦,而那些应当使他快乐的哥林多人,显然袖手旁观。“严厉的”信就是要确保,这样的事不会再发生。

  如果这一节的上半句是为要说明“严厉的”信的目的,那下半句就是要表明写此信的信心:我也深信,你们众人都以我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虽然“严厉的”信确实会使他们忧愁,但保罗写的时候有信心,深信他们会因为看到他们的使徒又快乐起来而感到喜乐。因此保罗在面对处罚“使他忧愁的人”这样棘手的问题时,也相信哥林多人这时候仍对他心存善意。

  4. 我先前心里难过痛苦,多多的流泪,写信给你们。保罗的痛苦可能就是指心里难过,就是他在当时心里的感受,或者是指一8-9提到的,在亚西亚遭遇的苦难。若是后者,那保罗的处境的确艰难。因为在亚西亚遭逼迫,连活命的指望都绝了,却还要因为哥林多的情况,加重心里的负担。在那样的情况下,我们当可体会为什么他写信时要多多的流泪。

  不是叫你们忧愁,乃是叫你们知道我格外的疼爱你们。这封“流泪的”信一定包括对哥林多人的责备(参,七8-9),但保罗在这里向他们保证。他的用意不是要使他们忧愁痛苦,而是要让他们知道他如何爱他们。他表达了他的爱,不是对坏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是面对它,再次要求哥林多人采取行动。真正的爱必须面对困难的现实,而不是回避它。

  B 饶恕挑衅者(二5-11)

  保罗“严厉的”信证实有效,哥林多人确实对犯罪的人采取强烈管教行动。一听到这个消息,保罗一方面得到安慰(参,七6-13),但也很关心。他关心的是如果这位犯罪者忧愁太甚的话,撒但可能趁机占便宜,因此他要求哥林多人要关心他,重申他们对他的爱。

  5. 保罗的话,若有叫人忧愁的,他不但叫我忧愁,必须与下半段连起来看,也是叫你们众人有几分忧愁,我说几分,恐怕说得太重。保罗的意思是,他所忧愁的,不只是这件事影响到他,也影响了哥林多人。如果这件不对的事只影响到他,我们就可以问,他自己为什么不遵行哥林多前书六7的话,吃点亏就算了。但是这件事不但影响保罗,也使哥林多教会整体都受影响。

  6. 保罗从这件事带来的伤害,继续说到对犯罪者的惩罚。他说:这样的人,受了众人的责罚,也就够了。责罚(epitimia)这个字在新约中只在此处出现,但在圣经以外的着作中,是用作指施予法律刑罚或经济制裁。这里的用法比较接近前者,表示会众正式采取法律行动来对付犯罪者。译为众人的这个字(pleionōn)也可作“其余的人”解,也就是对犯罪者的刑罚,是由他除外的其余的会众作成一致的决定,而不只是由大多数决定而已。无论如何,刑罚是决定了,且付诸实行,保罗认为这样就够了。

  7-8. 因为保罗认为责罚够了(也因为犯罪的人悔改了),保罗说:倒不如赦免他,安慰他。虽然犯罪者受责罚是罪有应得,但保罗并没有因此快乐(参2节),他盼望的是大家和好如初。如果教会不予赦免,这个犯罪者就会有忧愁太过,甚至沉沦的危险。“甚至沉沦”这个动词(katapinō)也可用作动物“吞灭”猎物,或者大水“淹没”东西和人。保罗恐怕若不赦免犯罪的人,这人会被他的忧愁[淹死”,因此他又说:所以我劝你们,要向他显出坚定不移的爱心来。希腊文显出坚定不移这个字(kyrōsai)在一纸草文件中也用作交易的成交,或约会的批准肯定。保罗所说的显出坚定不移的爱心,就是指会众采取的一些正式行动。正如当初要责罚时,经过正式立法通过一样。

  9-11. 保罗开始把注意力从犯罪者身上转移到哥林多人本身。“严厉的”信的目的虽说是要求对犯罪者采取管教行动,但同时也为了试验哥林多人是否顺服:为此我先前也写信给你们,要试验你们,看你们凡事顺从不顺从。保罗盼望的不是顺从他个人,而是顺从福音真道,按正道而行。保罗书信从头到尾都根据福音真道的首要原则作出伦理要求,而不是根据个人权威,这是很重要的。信徒要顺从的乃是福音真道,福音中所包含的一切。

  你们赦免谁,我也赦免谁。保罗要他们赦免犯罪者(6-7节),在此他又肯定的说:“你们饶恕谁任何事,我也照样(饶恕那些事)”(根据原文直译)。保罗这样说的目的,可能是要他们不必担心;他们可能以为保罗受这人这么深的伤害,大概不会赞同恢复这人原有地位。

  我若有所赦免的,是在基督面前为你们赦免的。这里有三件事需要说明:第一,保罗说:我若有所赦免,这似乎是为了不叫人看出他受的伤害有多深。根据二5-11和七8-11所显示的重点,他确是有些事要赦免的。第二,保罗强调他赦免犯罪者是为你们赦免的。这表示他知道自己的赦免还需要哥林多人先愿意与犯罪的人和好才有用。因此他的赦免是为他们的缘故,因为他的赦免为他们的和好铺路,而使大家恢复关系,带给教会益处。第三,在基督面前这种说法很难理解,有几种不同解释法。我们可以说这是一种起誓的说法,保罗乃是说:“我站在基督面前,表明我已饶恕那得罪我的人”。我们也可以说他的赦免已得到基督的认可,那么应当如下翻译:“我所赦免的,是在基督面前,是基督看见并赞许的”。最后,这种说法也可能反映出,在保罗写此信时,他没有机会与这人面对面表示他的赦免,但他已在基督面前饶恕了他的罪过。

  在这些事上,保罗关心的是免得撒但趁着机会胜过我们(占我们便宜)。这一句话可能的解释是:如果没有彼此和好的话,就会容让撒但有机可乘,而使教会软弱。但还有一种更好的解释;希腊文pleonektēo(占便宜)这个字在新约中出现过四次,都在保罗书信(林后七2,十二17-18;帖前四6)。在哥林多后书其他地方的用法都表示是用欺骗的方法,把别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因此,保罗在这节经文最有可能是说,撒但会利用这个机会,用欺骗的方法,把原本属于会众的一员,永远地夺了去。因此,我们并非不晓得他的诡计,保罗就鼓励哥林多人要向犯罪者显出坚定不移的爱心,不让撒但抢先一步得逞。本书信稍后(见十一3、14-15注释),我们会看到保罗看清楚撒但总是积极在暗中破坏教会的信心、奉献和良好秩序。

  C 等待提多(二12-13)

  根据本注释书对历史事件的重建,保罗在“痛苦的”造访哥林多,写了“严厉的”信,回到以弗所之后不久,他又北行往特罗亚去。在保罗时代,特罗亚是一重要海港和商业中心。

  12. 我从前为基督的福音到了特罗亚,主也给我开了门。保罗到特罗亚的主要目的是为基督的福音,而正如他自己所见证的,有一道门为他开了。在哥林多前书十六9,保罗用敞开的门的比喻,说到他在以弗所“有功效”的传道机会。我们知道他劳苦的果效,不只在以弗所建立了教会,福音也传到当地区的其他城市(如:歌罗西和老底嘉,也可能包括其他城市,如:启示录二一三章提到的亚西亚七教会,参,徒十九10)。保罗提到在特罗亚主也给他“开了门”,表示在这里也有拓展福音的潜能,如同在以弗所一样。

  13. 那时因为没有遇见兄弟提多,我心里不安。在与哥林多人有关的事上,此处第一次提到提多。保罗在加拉太书二1-3谈到提多,他带着他一同上耶路撒冷,他“虽是希利尼人”,也没有勉强他受割礼。除此之外,我们对提多的背景就一无所知了。他是否就是使徒行传十八7的提多犹士都,我们不得而知。但就如哥林多后书所显示的,提多在保罗与哥林多教会的关系上,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教牧书信有一封就是写给提多的,当时他在革哩底积极事奉,也负责在当地教会设立长老(多一5)。

  保罗说因为他在特罗亚没有遇见提多,便辞别那里的人往马其顿去了。保罗宁愿撇下特罗亚这“敞开的门”。可见他心里感到何等不安,只因为他没有遇见提多。七5-16说到保罗终于在马其顿遇见提多时,他得到何等的安慰。从这节经文,我们可以推论,保罗在特罗亚时,极度关切提多到哥林多是否受到好的款待;教会对他在“严厉的”信中的要求,是否有良好的反应。

  保罗在七5以下又谈到这事,但在这之前,他暂离主题(二14-七4),谈到他传道工作的性质,并他如何在沮丧的时刻,得到主的支持与看顾。

  D 在胜利中前进(二14-17)

  直到目前为止,保罗在信中所说的,似乎都是传道工作中不如意的事。他提到亚西亚的患难,对他品格的批评,因为哥林多敌对他的人造成的痛苦,在特罗亚的传道工作无法开展。在接下来这几节经文中,保罗好像要冲淡这些不如意的感受,积极地说到虽然有种种困难,上帝却如何在各处使他得到能力,有效地作传道工作。

  14. 虽然在传道工作上有各种困难,但保罗还能说:感谢上帝,常帅领我们在基督里夸胜。帅领我们夸胜是译自thriambeuonti hēmas,其正确意义曾引起很多争论(见加注:二14Thriambeuonti Hēmas的意义)。本注释所采取的观点是, thriambeuonti hēmas最好的解释是:上帝引领保罗和他的同工如同胜利的士兵,在凯旋的行列中前进。如此解释就可以使第14-17节发挥作用,平衡保罗在前面所说的,在使徒职分传道工作中所碰到的困难与痛苦。这并不表示我支持对传道工作采取“凯旋主义”的观点,而是看传道工作是透过受苦而得胜。也就是,虽然有困难,上帝却使保罗和他的同工的传道工作有效果。这是整卷哥林多后书一贯的主题。

  保罗用下列文句说到他们传道工作的果效:(上帝)并藉着我们在各处显扬那因认识基督而有的香气。凯旋行列前进的景象(其中要向神明烧香,香气弥漫在旁观者和行进中的人身上)似从第14节下半延伸到第15-16节59。保罗在传道工作中四处散发的香气就是对基督的认识,也就是从基督脸上所反射出来的,上帝的知识(参,四6),保罗福音中所传扬的,就是这一位基督。

  15-16. 因为我们在上帝面前……都有基督馨香之气。保罗能够用这种口气来说自己,因为透过传扬上帝的道(17节),他散播了认识基督的香气。保罗又用同样的比喻说到两种对福音不同的反应,在得救的人身上,或灭亡的人身上。罗马凯旋行列中向神明烧香的香味,在不同的人身上有不同的涵意。对得胜的将军、士兵和夹道欢迎的群众而言,这香气就激起胜利的喜悦。但对战俘而言,这香气却与等待被奴役、处死刑连在一起。同样的,传福音对那些信的人就是活的香气叫他活,但对那些拒绝不信的人,就是死的香气叫他死。凯旋行列的背景也让我们更容易了解保罗提到,在上帝面前,有馨香之气的重要意义。在罗马的胜利游行中,香是烧给神明的,虽然是人们闻到香味。同样的,保罗主要关心的虽然还是人们对所传福音的反应,但他也知道传扬基督也是上帝所喜悦的;这在上帝面前,就是基督的香气60。

  传道工作是如此沉重的责任,使得保罗不禁问道:这事谁能当得起呢?直到三5我们才看到保罗的回答:“并不是我们凭自己能承担……乃是出于上帝。”

  17. 我们不像那许多人,为利混离上帝的道。保罗指出,他之所以感到责任的沉重,是因为他拒绝像那许多人一样,只是“为利混乱”上帝的道61。kapēleuō(为利混乱)直译是“买卖”或“沿街叫卖”。由于有些小贩会耍诈,用水掺酒,或用假秤;因此这个字带有坏的涵意。保罗的意思是,他感到传扬福音的责任是如此沉重,因为他拒绝擅改上帝的话(参,四2),免得冒犯别人,就像其他人一样,可以作买卖得私利。稍后保罗会提到犹太基督徒如何侵入哥林多教会,掳掠他们(十一20)。这些人很可能在保罗写一至七章时,已经潜伏在哥林多活动。当保罗说到一些人为利混乱上帝的道时,可能也是指他们。为了将他与他的同工和这些人形成对比,保罗说:(我们)乃是由于诚实,由于上帝,在上帝面前凭着基督讲道。使徒乃是由于上帝,因此必须在上帝面前执行祂的使命,最后向上帝交帐(参,五10-11)。

  加注:二14 Thriambeuonti Hēmas的意义

  thriambeuō在新约中只出现两次(此处;西二15),七十士译本中从未出现,但圣经以外的着作中也出现几次(见LSJ,MM,BAGD,ad loc.)。thriambeuō连接直接受格受词,基本上有四种解释。(a)使某人得胜凯旋。这是AV的翻译,但没有文法上的支持,也普遍遭到近代解经者扬弃。(b)使某人上台展示。最近伊岗(R. P. Egan)主张这种看法62,反对thriam beuō与罗马凯旋行列有关之说法,并推论保罗用这个动词是为了强调光明磊落,众目所见的观念。(c)带囚犯参加凯旋游行行列。文法上最支持这个解释,也是NEB和GNB的翻译。胡斯(Hughes)和威廉生(L. Williamson,Jr.)63都采此解释,马舍尔(P. Marshall)64基本上也采取这观点,虽然他认为保罗用这动词的用意是为表明他自己是忍受羞辱的角色。这种解释的问题是,当我们谈到罗马胜利游行中的囚犯,特别是强调囚犯是羞辱的角色时,这种解释就无法平衡上一部分保罗说到他所经验到的困难。(d)带胜利士兵参加凯旋行列。这种解释没有圣经之外着作中、文法上明显的支持;但却似乎最切合上下文中保罗思想的脉络。这是JB(耶路撒冷版圣经)翻译的主要意义,也是阿罗、希尔玲(Héring)、巴瑞特和布鲁斯等人所选择的意思。这种解释足能说明第14b-16节谈到香气的景象,也就是,看到凯旋士兵,就联想到罗马凯旋行列中的香气弥漫(虽然伊岗反对此说,但它却有证据支持)。这第四种解释就是本注释书所采用的。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哥林多后书第2章-哥林多后书第2章-新旧约圣经辅读注释

哥林多后书第二章   对付攻击的良策(二 1 ~ 17 ) 

  在基督徒的生活中,经常会遇愁苦的事,若不以正确的态度面对,“撒但便会趁机会胜过我们”( 11 )。撒但昔日曾侵扰哥林多信徒,要他们起来反对保罗,使保罗陷在愁苦之中。保罗以痛苦流泪的心情写了这段话。保罗胜过别人的反对,因为: 

  .他有宽容的气度(一 23 ~二 2 )。虽然他明知道到他们那里去会遭遇反对,但他仍接纳他们,充分表达了保罗豁达和积极的态度,实行“以善胜恶”的真理。这反映了保罗伟大的爱心。 

  .他有礼貌的应对( 3 ~ 10 )。保罗不怀恼恨之心,反而礼貌地表明他仍“疼爱他们”。又劝他们对那些曾受责罚的人“显出坚定不移的爱心来”( 8 )。 

  .他趁机传道( 11 ~ 13 )。危机之时正是良机之始,他找此“敞开的门”尽力传扬福音(参提后四 2 )。 

  .他靠基督夸胜( 14 ~ 17 )。这是胜过一切拦阻的秘诀。保罗以军队得胜归来的凯旋来比喻基督战胜撒但的权势。军队战胜时有一种习惯,为了通报民众得胜的消息,有人点那带有香气的火棒跑往各处,民众一闻到这种香气就知道打胜仗了。保罗借此来说明他在各处把基督福音得胜的好消息传开。基督就是那“香气”的信息。 

  祈祷  求主将保罗得胜的秘诀赐给我,荣耀的名。
──哥林多后书第2章《新旧约辅读》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哥林多后书第2章-圣经串珠版注释

哥林多后书第二章   哥林多后书 第二章 注释 

  1 “再到 ...... 忧愁”:暗示保罗之前的到访甚不愉快。 

  2 “我叫那忧愁的人” : 与 3 “叫我快乐的那些人”一样,都是指一般哥林多信徒。 

  3 “这事”:指保罗不到哥林多去的决定及背后的原因。 

  2:5-11 对犯过者的做法 

  保罗劝教会既然责罚了犯错的人,那人也已经悔改,便应以爱心赦免安慰他,免得他因过分懊悔而离开神,中了撒但的诡计。 

  5 “叫人忧愁的”:指犯过错的人。所犯的罪可能是林前 5:1-5 所说的淫乱,或是对保罗使徒权柄的侮辱。 

  “我说 ...... 太重”:意思是:“我说你们有些忧愁,是避免说得过分。” 

  9 保罗上一封信所关心的信徒肯否听从教导,责备犯错的人。 

  10-11 保罗是在基督面前赦免犯过者的,也是为造就哥林多教会之故。 

  2:12-13 保罗的行踪 

  保罗托提多将严厉的信带往哥林多教会后,在亚西亚省等待提多的回覆未果,着急之余,惟有搁下在特罗亚大好传福音的机会,赶往马其顿去会晤提多。 

  12 “特罗亚”:参徒 16:8 注。 

  2:14-17 胜利的使命 

  保罗还未道出他从提多得悉的好消息(见 7:5-16 ), 便急不及待的颂赞神的胜利,并为自己有分于胜利的福音事工而雀跃万分。 

  14 取材自罗马将军凯旋游行的情景:在凯旋队伍中,将军领首,队中士兵拿着香,散播香气,队末是俘虏和战利品。保罗以此比喻神帅领信徒得胜,并藉他们到处宣扬福音。 

  15-16 上 保罗在福音的事工上成为香气,但这香气在不同的人身上有不同的果效:使那些接受福 

  绝的人迈向永远沉沦。 

  16 下 -17 保罗针对那些在哥林多教会为利而谬讲神真理的人,表明他所作的是出诚实(参 1:12 注),传讲的是从神而来的信息,要向神交帐,受基督的管理。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哥林多后书第2章-启导本圣经注释

| |

哥林多前书第二章

2:1 本节不是说他决定不再去哥林多教会,免得大家不愉快;而是说他已去过了一次,也就是13:2所记的再访哥林多。此次不愉快的旅行可能在《哥林多前书》发出之后,因为《前书》未提及此事。参1:15注。

2:2 保罗的责任是帮助他们快乐(1:24),他没有理由反而去叫他们痛苦;何况他们是能叫保罗快乐的人呢!

2:3-4保罗写了一封信替代亲自访问,希望这封信能够发生效力,令他再去看他们时,会是一次愉快的访问。

这里提到的“心里难过痛苦,多多流泪”的信,传统认为便是《哥林多前书》,但《前书》里头看不出他有任何灵性忧伤的迹象,所写多为劝勉与责备,实事求是;反而在别的书信中,保罗有流泪陈词的话(参腓3:18),《前书》中连暗示心里难过痛苦的话都没有。所以圣经学者趋向于相信此处所提到的信是在《哥林多前书》和《后书》之间写的。信写的语重心长,责备诚恳,是流着眼泪写成(2:4,9;7:8,12);但此信已散佚。有人说,《林后》10-13章可能就是那封信的部分内容,不过并无确实证据。请参本书前的《参考资料》。

2:5-9 “有叫人忧愁的”指教会中一位信徒,可能就是令保罗要赶去哥林多,回来后又流着眼泪写那封信的问题人物。那人犯了很大的错误,以致保罗要求教会惩治他。此人或在搞小圈子,敌对保罗,制造分裂;不只叫保罗忧愁,也让整个教会忧愁。保罗要求惩治,目的在考验他们是否顺服他使徒的权柄(9节),无意对付那人到底。如今,此人已悔改,保罗因此要求教会重新接纳他,用宽容、爱心和忍耐来对待他。传统解释,认为此人即《林前》5:5说到的那个犯奸淫罪的人。保罗建议的处分是“交给撒旦,败坏他的肉体”,是一种长期性的严厉惩治,与对此人的从宽态度不同,更不像是对奸淫罪得态度。故有的解释,认为当为另一人,是反对保罗最突出的一个人物。

“沉沦”非指灭亡,而是说责备过分,使犯罪的人深深陷于痛苦中不能自拔。

2:10 此事需要保罗个人的宽恕,说明他可能受到伤害。但他说这算不得什么,此人对哥林多教会造成的损害一定大过保罗所受的;他们若肯宽恕,他也可以,因为在基督里大家都同蒙赦免。

2:11 要是过分责罚,时间一长,难免造成不必要的紧张,加深教会内的分歧,这就中了撒但的诡计。下节他提到从前在特罗亚的经验(参12节注),撒但曾因他对哥林多教会担心,使他不能安心传扬福音,可作这种“诡计”的好说明。

2:12-13 保罗第二次布道之旅到过特罗亚(徒16:8),是个位于小亚细亚西北端的海港,在爱琴海畔,越海可到欧洲的马其顿和亚该亚等省。保罗在此见异象,才往马其顿去的。那是他第一次访问欧洲。

这是保罗第二次去特罗亚,是他在大亚底米庙骚乱事件后离开以弗所去马其顿,路经特罗亚(徒20:1-6)。动身前曾要提多把这封流泪写的信带给哥林多教会(7:5-16),并约定在特罗亚相会。但在特罗亚却等不到提多。特罗亚虽有很好的传福音的机会,但保罗急于知道哥林多教会对他去信的反应(“心里不安”),于是渡海往马其顿,希望遇到从哥林多回来的提多。他终于在那里遇见了提多,得到哥林多教会危机已渡过的消息,令他大得安慰(7:5-8)。

保罗为他的行程作的辩解到13节中断,然后从7:5才继续下去。之间插入的2:14至7:4一大段,不应看作保罗另一封信的内容,而是他欢喜之余,不由自主写出的感恩之词。

2:14 保罗现在忧愁尽驱,快乐逾恒,而能说:“感谢神!”他欢天喜地参与主帅凯旋行列,同沾胜利的光彩;不象押解在行列后的战俘,虽也在游行队伍中,等待他们的却是死亡。夹道欢呼的群众焚香庆祝,香气洋溢空气中。基督徒在主基督率领下参与属灵的战争,与胜利的主一同凯旋。认识神的“香气”藉着使徒福音的传扬和信徒的见证,也能到处散布。

2:15-16 福音的馨香之气既藉着信徒的见证散布开去,世上的人虽同在这香气中,有的接受了福音,成了得救的人;有的却不肯相信,成了灭亡的人。洋溢凯旋大道空气中馨香的烟雾,增加了一同凯旋之人的欢乐;但对行列中就要面对死亡的战俘来说,这就成了“死的香气”。因此不是播散香气的福音信息叫有些人死亡,而是不信的人拒绝了神赐生命的恩典,虽在活的香气中,却走在死亡的道上。福音对接受的人是得救的盼望和喜乐,对拒绝的人便成了定罪的根据。

使徒不是凭自己的能力有此馨香之气,而是因为他们见证、传扬基督的“香气”,才能带有这香气。若无神特别的恩典,谁能当得起此事呢?因为能承担此事乃是出于神(3:5)。

2:17 交托给保罗和他同工的传福音的工作是神圣的职事,他们不会象那些假教师,如同叫卖的小贩(原文kapeleuontes)唯利是图,把假货混进真货里,谬讲神的道理。保罗是神的仆人,首要条件是真诚,才能把神交托的得救之道,照他从神所领受的,象站在神面前一样,忠忠实实地传讲。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抱歉,本章没有注释

哥林多后书第2章-21世纪圣经注释

哥林多后书   注释 

  二 1-2 保罗两次探访带给他许多的「忧愁」,都是因为遭受个人的攻击。但若进行第三次探访,也务必带给他忧愁,只是别有原因
──哥林多后书第2章对哥林多教会执行纪律管教以致他们忧愁,就没有人能叫保罗喜乐了。 

  第 3-4 节所以与其进行所承诺的第二次探访,他写了封严厉的信,「恐怕我到的时候,应该叫我快乐的那些人,反倒叫我忧愁」。这封信是保罗在「心里难过痛苦,多多的流泪」的情况下写的,内容包括对哥林多教会相当严厉的教训(参七 8-9 )。可是,他写信的目的「不是叫你们忧愁,乃是叫你们知道我格外的疼爱你们」。面对困难的问题需要真正的爱心,这需付上痛苦的代价,但比躲避敷衍来得好。保罗避免自夸,但为使事情有清楚的了断,他却预备面对被评为自夸的危险。当我们要调解冲突,我们也应预备这样做,同时避免自以为义。若在神的子民当中发生冲突,所牵涉的过于个人的名声,除非处理得妥当,否则只有让撒但得益(参二 11 )。 

  附注 

  「良心」这字词出现在保罗书信的次数比其它新约书卷的总和还要多。不像斯多亚派( Stoics )的观念,保罗并不把良心当作人内里神的声音,也不像当代普遍希腊思想中把它的功用限制在审断过去的行为(通常指坏的方面),保罗所谓的良心,是指人内里评断自己行为(无论是已进行或是在意念中)和其它人的能力,它依据个人主观所能领略的最高标准评断人的行为。既然人类已被罪所侵蚀,主观的良心(人的本能之一)准则和效用,也受到罪的侵蚀;基于这个原因,良心决不能成为评断个人行为的绝对标准。良心通过的未必能得到神的许可;相反,良心斥责的,有可能是神容许的。因此,最后的审判是属于神的(参林前四 2-4 )。可是,抗拒良心的声音将导致灵命上的灾难(参林前八;提前一 19 ),但我们可以调整提升这所谓良心的准则,以达至与我们所不断领受的真理相合。 

  二 5-11 赦免犯罪者 

  第 5 节在保罗请求哥林多教会原谅和安慰那敌对他的人之前,保罗提醒他们这样的冒犯不但令保罗忧愁,也令整个哥林多教会忧愁。 

  第 6 节但是,「受了众人的责罚,也就够了」。由此我们可知哥林多教会终于按着保罗的指示处罚那犯罪者(参七 11-12 )。 

  第 7-8 节保罗关心的是那受罚者,担心他因受处罚而「忧愁太过」,甚至沉沦了。并要哥林多教会向这个悔改的受罚者显出坚定不移的爱心。 

  第 9-10 节他指出他写信不但是要求处罚犯罪者,也是考验他们的顺服。他们已经证明是顺服保罗的指导,现在保罗请他们赦免那犯罪者。 

  第 11 节 这样的赦免和安慰是必要的,「免得撒但趁着机会胜过我们」。也即是因其中一个肢体被掳而占了教会的便宜,也利用道德的失败促使犯错的一方离异。保罗对犯罪者的处理方法,提醒我们不应当忽略或宽容犯罪肢体公然或声名狼藉的罪行。为了教会和神荣耀的名,纪律行动是在所不免的。保罗的处理方法也提醒我们这纪律行动的最终目的是让犯错的一方得着安慰。所有宣讲和好信息的,也得付诸行动,而不应满足于惩罚犯罪者,而是准备好在他们悔改时,即向他们显出坚定不移的爱。 

  二 12-13 等候提多 

  保罗在那次痛苦的探访后,回到以弗所,也在他发出「严厉」的信之后,他取道往特罗亚,期望在那儿遇上提多,并从他那里接到哥林多的消息。当他抵达那里,他发现「主也给我开了门」去传福音,但因他无法找到提多,他「心里不安」,所以他前往马其顿,希望可以和提多相遇。保罗选择离开那已打开的福音之门,正反映出他等候提多带来的消息之焦虑。保罗在马其顿见到提多后而得释放的经历,在七章 5 至 16 节里描述,在这之前,他离开主题转入另一个分题(二 14 至七 4 ),讲述他事工的性质和如何在患难中被神托住。 

  二 14-17 神帅领我们得胜 

  这时,保罗所写的都集中于他在事奉中忍受的患难。他述及在亚西亚所受的苦,遭人批评他的品格不正直,以及在哥林多遭受的苦楚,并无法在特罗亚传福音。似乎为了要平衡这样的分诉,保罗接着发出积极的心声,描述神如何随时随地加力量给他,使他的事奉有果效。 

  第 14 节在艰难中,保罗能够说:「但感谢神,常帅领我们在基督里夸胜」。保罗绘出一幅像得胜罗马军队操步游行的图画,他把自己想象成一名由神率领着夸胜的兵士。在此,这幅得胜的图画与「威风主义」并不相称,因在保罗的观念中,受苦即是一种胜利。在这种步操游行中,少不了以芬芳的香来拜祭偶像,而保罗则以神「以我们显扬那因认识基督而有的香气」来作出比较。 

  第 15-16 节那些宣扬好消息的,就像在神面前的「馨香之气」;对那些听从福音的是「活的香气」,但对那些不听从的则作了「死的香气」,对于未听过福音的人,宣扬福音有这么不同的影响,传道者的责任十分重大,所以保罗问:「这事谁能当得起呢?」(直到三 5 我们才找到答案:「并不是我们凭自己能承担甚么事,我们所能承担的,乃是出于神。」)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哥林多后书第2章-丰盛的生命研读版注释

讲道材料  哥林多后书第二章 

  四.乐意宽容人的心怀(2:1-11) 

  1.爱的快乐与忧愁(2:1-4) 

  本段经文充分表露出使徒保罗的爱心,从字里行间,不断流露出一种父亲的爱心;他因为爱哥林多的信徒,而为他们忧愁,也因为爱他们而为他们快乐。在事奉主的工作中,如果没有爱神爱人的心,有许多“忧愁”是可以免了的,因为既不为信徒的灵性挂心,当然也不会有什么担忧的事。照样,如果没有爱神爱人的心,许多在基督里的喜乐,也不可能尝到;因为不为信徒犯罪忧愁的,也不会为信徒悔改而喜乐。但在这里,使徒为哥林多人深深尝到事奉主的“乐中苦”与“苦中乐”。这两种滋味都是忠心爱主的工人才能体会到的。 

  A.立意要大家没有忧愁(2:1) 

  1 本节的意思是,保罗已经自己立定主意,他再去哥林多的时候一定要不用带着痛苦的心情去,也不要让哥林多人因为听说保罗要来,而担心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他定了主意,要大家都愉快地见面他才去。但怎样才能叫保罗不带着痛苦的心情去,哥林多人也不用担心保罗来的时候会处罚他们呢?那就是哥林多教会中犯罪的人悔改了。所以,全节的意思就是保罗立定主意,要迟延去哥林多,等哥林多人悔改,这样就不用在痛苦尴尬的场合中相见了。 

  B.以信徒的悔改为快乐(2:2-3) 

  2-3 第2节的意思是:如果我在前书责备的话(如林前5章;6章)叫你们忧愁,无非因你们中间有人犯罪的缘故。这样,除了那犯罪的人诚心悔改以外,谁能叫我快乐呢? 

  保罗的快乐是什么呢?就是看见犯罪的信徒诚心悔改。他的忧愁与快乐不在乎物质方面的得失,全在乎信徒灵性方面的长进或退后。 

  “我曾写信给你们”这句话是指前书(参林前4:21;5:1-2)。“恐怕我到的时候,应该叫我快乐的那些人,反倒叫我忧愁”,即那些在保罗预料中可能悔改的人反叫他失望。这句话也可能是指那些教会领袖,执行教会纪律的人(林前5:1-2),没有按照保罗的意思对付罪恶,他们对自己在神的事上失责并不在意,因而叫保罗失望。但保罗始终表现出他对哥林多人的信心,虽然有人犯罪,有人反对保罗,他却深信他们在基本上还是有基督徒当有的表现而且也会像保罗那样,为教会灵性的堕落而忧心,为教会的复兴而快乐。所以,保罗相信如果他为那犯罪的人悔改而喜乐,哥林多人也必然跟他同样喜乐。保罗既把哥林多信徒的忧愁看作是自己的忧愁,也就深信哥林多人会以保罗的快乐为他们的快乐了。 

  C.爱心的伤痛(2:4) 

  4 本节说明保罗所写的哥林多前书,虽然满了责备的话,却是“心里难过痛苦,多多的流泪”而写成的。责备若不是出于爱心,就只不过是一种败坏人性的发泄而已!先爱之深后责之严,才是父亲的心,使徒保罗在这里所表现的正是这样的心情。所以他向哥林多人解释他写前书,不是发泄怒气,故意叫他们难过,而是因为“格外的疼爱你们”。 

  2.劝勉信徒收纳悔过的人(2:5-11) 

  全段的总意是叫哥林多人不要过份苛责那已经悔改的人,应当收纳他、赦免他,免得他灰心跌倒,在此分六点研究: 

  A.为犯罪的人“几分”忧愁(2:5) 

  5 “若有叫人忧愁的”,这是原则性的讲法,表示这里所讲的也适用于一切犯罪的人。但按当时来说,就是指哥林多教会犯罪的人,特别是林前5章犯淫乱的罪娶自己继母的那个人。(下文第6-7节讲到犯罪的人受了责备,也用单数的“他”,暗示所讲的就是林前5章的犯罪者。) 

  “也是叫你们众人有几分忧愁”,保罗说这样犯罪的信徒不但叫保罗忧愁,也叫哥林多教会的众人忧愁。教会中任何信徒犯罪,不但传道人觉得难过,教会其他信徒也该同样觉得难过。保罗这样说的意思,表示他前一封信那样厉害的责备,不单是表达保罗个人的痛心,也表达了哥林多教会其他爱主信徒的痛心。这些话表示保罗并没有把所有哥林多信徒都看成灵性很软弱的,其中也有不少与使徒同心的。 

  “是叫你们众人有几分忧愁,我说几分,恐怕说得太重”,犯罪的人所犯的罪愈严重,就叫别人为他担忧得愈多。要是犯罪的人事后有几分悔改的意愿,也就叫为他忧愁的人减轻“几分”心灵的负担。保罗在这里特别解释:“我说几分,恐怕说得太重”,是要和缓以前那封信中的严厉语气,表示那犯罪的人所犯的罪虽严重,却不是无可挽回,或不肯悔改的;保罗对他有信心,相信他会悔改。这样哥林多的会众也不用过份苛责那犯罪的人,免得他担当不起,自以为罪恶太重而自暴自弃。 

  但本节的主要困难是,这里所说的“几分”,到底是程度上的“几分”,还是数量上的“几分”?按和合本与新旧库本,很自然地叫人理解为程度上的几分;然而吕振中本译作“一部份”,那就变成指数量方面
──哥林多后书第2章是哥林多人中有一部份人难过忧愁。英文R.S.V.译作Somemeasure(数量方面),N.A.S.B.却译作somedegree(程度、等级方面),这是因为原文meris可以用作数量、程度,甚至时间方面的“部份”。所以,这“几分”既可指数量也可指程度。 

  B.劝戒信徒宽恕那犯罪的人(2:6-7) 

  6 所谓“受了众人的责罚”,就是指哥林多教会的人都同心指责那犯罪的人,以致他成为众矢之的,这样的指责其实已经是一种责罚,对于一个愿意悔改的人,已经够严厉了,所以不用再过份责备。 

  从第7节看来,保罗说这话的背景,大概是因为听到提多的报告,知道那犯罪的人已经愿意悔改,而且很多信徒也都为这事觉得羞耻惭愧。 

  7 对于不肯悔改的人,教会应该加以惩罚;但是对于已经肯悔改的人,就不要过份责备,免得使犯罪的人自以为没有盼望,不能得到赦免,因而自暴自弃,灰心跌倒。 

  “沉沦”katapino{新约除本节外还有六处用过这字,太23:24;彼前5:8;启12:16都译作“吞”;林前15:54;林后5:4;来11:29译作“吞灭”。只有本节译作“沉沦”,它的实际意思不是指沉沦以致灭亡,而是指那犯罪的人,既知罪自责,又受人过份的指责,就可能因此灰心消极,而被这种过份的自责所吞没,无法重新起来了。按N.A.S.B.译作overwhelmed,就是“击溃”或“不胜悲伤”的意思。R.V.译作swallowedup,就是“吞没”的意思。 

  C.在责备之中要显出爱心(2:8) 

  8 保罗在本书中的口气,比前书温和很多,由此可以看出保罗的爱心,好像一个慈母责打了她的孩子以后,心里觉得刚才的责打似乎用力太大
──哥林多后书第2章孩子坏,不得不责打;责打了,自己又觉得心痛,这正是保罗当时的心情。他深怕哥林多教会其他信徒不肯饶恕那犯罪的人,所以一再劝他们要向犯罪的人“显出坚定不移的爱心来”,也就是要显明他们虽然责备那犯罪的人,但仍是爱他的,并没有放弃他。哥林多人初时包容犯罪的人,后来却苛责过甚,全是因为没有保罗那种爱心,又放弃了真理的标准。 

  D.解释写前书的用意(2:9) 

  9 这意思是他所写的前书除了责备犯罪的信徒以外,还有一个作用,就是看看那些没有犯罪的信徒,是不是同心对付罪,顺从保罗的教训。等到他听了提多的报告(林后7:6-7,13-14),知道哥林多人实在顺从神的意思,跟他同心,就大得安慰。 

  为什么今天的教会不能按真理来处理犯罪的信徒? 

  因为大家都不站在真理的一边。保罗因此写哥林多前书,不单责备那犯罪的信徒,也责备那些包容罪恶、不同心对付犯罪者的人(林前5:1-2)。现今教会的情形比哥林多教会更不如,因为哥林多教会虽有许多坏事,但多半的信徒到底还是站在真理那一边。现今的教会却轻忽真理的准则。 

  E.你们赦免谁,我也赦免谁(2:10) 

  10 其实,保罗以他使徒的身分,大可不必等待哥林多人同意,只管按照真理的权柄,执行教会章程,处罚犯罪的人。但保罗却不肯轻率地用他的权柄,他愿意等哥林多人跟他同心而行,愿跟着他们一起赦免他们所要赦免的人。 

  “在基督面前”,意思是他的赦免是真实的赦免,是基督所同意的,是因为基督已赦免了,所以保罗跟教会也愿意赦免。 

  注意,这绝不是说保罗或教会有赦罪之权, 

  1.赦免在此指不惩罚,不再苛责(参1:23,2:6)。

  2.注意本节下半节保罗的赦免是因在基督面,前基督已赦免了,所以保罗也不再惩罚了。 

  有时候我们对犯罪而悔改的人,似乎比基督更公义,基督已经赦免了的,我们还不赦免!这是今天教会的两种偏差
──哥林多后书第2章 

  1. 对正在得势的信徒,纵然犯了罪也不敢劝责,甚至为他掩盖。

  2.对没有地位势力的信徒犯了罪,纵使他已悔改,还是苛责过甚。 

  F.不要让撒但有机会(2:11) 

  11 这意思就是在我们责备犯罪信徒的事上,不要给撒但留机会。虽然责备犯罪的人是好的,教会同心不容纳罪恶是一件可喜的事,但是假如我们做得过份,对于一个愿意悔改的人责备得太厉害,以致他灰心丧志,那就中了魔鬼的诡计。对犯罪者过份严厉和过于姑息,都不合真理与爱心的原则,结果都会引起各种愤懑不平,而使教会陷于纷争之中。 

  问题讨论 

  如果别的肢体快乐或忧愁,长进或退后,你会像保罗那样为他们快乐,为他们担忧吗? 

  第5节说:“我说几分,恐怕说得太重”是什么意思? 

  第7节所说:“倒不如赦免他”的“他”是指谁?“免得……沉伦”是什么意思? 

  保罗在林前5章很严厉责备哥林多教会不处罚犯罪信徒,在这里却又劝他不要过于苛责,究竟是怎么回事? 

  五.显扬基督的香气(2:12-17) 

  1.保罗到特罗亚与马其顿的行程(2:12-13) 

  12-13 这里保罗说他“从前为基督的福音到了特罗亚”,是指什么时候?徒16:8曾经提到保罗到特罗亚,那是他头一次到欧洲,在还没有到腓立比之前,曾在特罗亚看见马其顿的异象。这里所说的到特罗亚不会是那么早的事,因为这12节是和13节连起来的。13节说:“那时(就是12节保罗到了特罗亚的时候)因为没有遇见兄弟提多,我心里不安,便辞别那里的人往马其顿去了。”可见这时保罗已打发提多到哥林多去,因他既改变了行程计划,不先到哥林多,而先到马其顿才到哥林多,这样他自己是从以弗所北上,同时打发提多去看望哥林多教会。当他北上到了特罗亚时,在那里等候提多的消息。 

  所以这里不会是使徒行传16章所记载的事,因为那时候保罗还没有到过哥林多,还没有建立哥林多教会。那么这里所说的“到了特罗亚”,应该是使徒行传20章所说的(徒20:1-2),就是保罗在以弗所受底米丢骚乱之后,离开以弗所到马其顿去。从以弗所北上到马其顿,必然经过特罗亚,本节所指的应该就是这一次到特罗亚。按徒20:1-2曾提到保罗走遍马其顿一带的地方,然后到了希腊(徒20:2下),(可能在这时候到过哥林多,但圣经没有明说),然后再回到马其顿,又从马其顿的腓立比坐船到特罗亚(徒20:3-6),再南下米利都,回耶路撒冷去。 

  注意:原文没“从前”这个字,只有下句的“到了”,表示曾到过而已。N.A.S.B.,K.J.V.与R.S.V.都译作whenIcametoTroas(当我到了特罗亚时)。 

  保罗在这里特别提到徒20:1-2未详细记载的行程,还是继续为他的行踪辩解: 

  A.他虽未先到哥林多而先到了特罗亚(往马其顿必经之地),绝不是贪图安乐或逃避苦难,因他在特罗亚还是为福音受苦。 

  B.他虽然延迟到哥林多,他的心却一直挂念他们,甚至急着想遇见提多,好得知哥林多教会的消息。可见他的行踪不是求自己的益处,他延迟到哥林多绝不是不爱他们,而是遵从神的引导,到处显扬基督的香气。 

  按下文7:5-7,后来他到了马其顿才遇见提多而得着安慰。 

  2.各处显扬基督的香气(2:14) 

  14 这节经文的本意原是保罗替自己解释的。他在此表明无论他到那里都有一个目的,就是要叫主的名得荣耀,更重要的是他那样改变行程,也是顺从神的帅领。他怎么能够到处显扬基督的香气呢?因他到处顺从神的帅领。如果他是为自己的面子,怕受人议论,一定会照自己的计划,来决定行程,那就不一定能在各处显扬基督的香气了。 

  他这样顺从基督的帅领,就在他的行程中更加认识基督,无论到什么地方,都留下得胜的经历和美好的见证。 

  本节也有当时特别的背景。当时的罗马军队,如果一个将军打胜仗回来,他就走在他的士兵和俘虏的前面,凯旋进城,并且在游行时,群众要烧香欢迎。保罗可能借用当时的习惯,来描写基督的战士,顺从基督的帅领而得到胜利的情形。所以这里说“在各处显扬那因认识基督而有的香气”,实在就是在各处留下得胜的见证。 

  3.香气的两种作用(2:15-17) 

  15-16 “我们”包括保罗和他的同工,也可以泛指一切信徒。无论是向得救的基督徒或向不信的灭亡者,我们都应该随时随地显出基督徒应有的美好见证,并宣传十字架的福音,这样就是显扬基督的香气。这种香气有两方面的作用:对于信的人,就成了活的香气叫他活;对于不信而拒绝的人,就成了死的香气叫他死。这意思是,十字架的福音,对于接受的人就成了他们得救的盼望和喜乐,对于拒绝的人就成了他们被定罪的根据。基督徒为基督所显出美好的见证也是这样,没有成见的人会因而受感蒙恩,存心敌挡神的人,反而因信徒的好行为而生出嫉妒和毁谤。 

  “这事谁能当得起呢”,这是一句感叹语,意思可能是: 

  A.对于拒绝不信的人,他的结局是多么可怕呢? 

  B.对于这同样的香气,竟然会产生两种完全不同的结果,神这样奥妙的作为,谁能作得那么适当呢? 

  C.对于基督十架胜利之救法,接受的便得救,拒绝的便灭亡,谁能改变或阻挡神规定的这种原则呢? 

  17 本节可作为第一段保罗行踪(1章;2章)的总结。 

  保罗说了这么多话,就是要叫信徒明白,他的脚踪不像那些假师傅,为利混乱神的道,或为利改变他们的行踪,而是由于要诚实地凭着神的引导决定他的脚步。他是在神面前,靠着基督传讲神所交付给他的信息。 

  问题讨论 

  这几节所说保罗到特罗亚,应该是行传中那一次的行程?他提到这段行程主要的目的是什么? 

  到处显扬基督的香气是什么意思?对当时的保罗来说是指什么事?应用在今日信徒身上是指怎么回事? 

  为什么“香气”会有两种相反的作用? 

  17节“许多人,为利混乱神的道”是指谁?保罗为什么要这样自辩?
──哥林多后书第2章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哥林多后书第2章-每日研经丛书注释

讲道材料   哥林多后书第二章 

  圣徒的斥责(一 23- 二 4 ) 

  这里我们听到了不大令人欢欣事的回声。我们在引论中已经看到,这一串的事必然是这样。哥林多的情势一天不如一天。教会有派系之争,闹得四分五裂。有些人否认保罗的权威。为  寻求弥补这事,他迅速的往哥林多丢。可是此行不但于事无补,并使事态更加恶化,几乎使他心碎。结果,他以创痛的心,流下热情之泪,写了一封非常严厉的书信斥责他们。就是为了这个理由,他没有完成去探视他们的应许,因为依照当时的情况,去探视他们,对他自己和他们,都无好处。 

  在这段经文的后面,我们看见保罗以一颗赤诚的心严厉斥责他所爱的人们。 

  (一)他非常不愿的用这些严厉斥责的话。他被逼不得不用这些话。有些人他们的眼睛总是注意人家的错误,他们的舌头总是批评人家的不是,他们的声音总是尖锐刻薄,触犯人家。保罗并不如此。如果我们老是吹毛求疵,苛刻批评,如果我们习于忿怒,如果我们过多斥责,太少赞许,那么很明显的,我们严厉的斥责便会失去效用。总是斥责人就令人藐视。一个很少斥责的人,在他斥责的时候,他收的果效就愈大。总之,一个真的基督徒的眼睛所看到的是可赞美的事,不是可斥责的事。 

  (二)保罗的斥责纯属出于爱心。他从不有意去伤害人。有些人能够在看见人家受到尖锐苛刻的话时,瑟缩颤抖的状态,心中快乐。保罗并不这样。他从不斥责人,叫人家受苦;他斥责人,为的是要恢复他们的喜乐。当约翰诺克斯( John Knox )在垂死的时候说,‘上帝知道我对于那些我以雷霆般的最严厉的话斥责的人,在我心里丝毫没有憎恨的心。’这是一桩很可能的事,憎恨罪恶,可是爱罪人。在斥责的时候,以爱心的膀臂抱  他,这是有效的斥责。充满了怒气的斥责,会损害人,甚至会使人恐怖;只有忧心如焚的爱的斥责能感化人心。 

  (三)在保罗斥责的时候,他毫无凌驾别人之上的意思。一本现代小说里,一个父亲对他的儿子说,‘我要把这敬畏慈爱上帝的心攻进你的里面。’传道人和教师最大的危险,是认为他们的责任是强逼人家思想一如他们的思想,否则,人们一定是错误的。教师的责任并不是把自己的信仰,加在别人身上;而是鼓励他们能够想出他们自己的信仰。他的目的并非要产生一段像他自己的副本,而是培植一个独立的人格。布如司( A. B. Bruce )是一个伟大的教师。他的一个学生说,‘他砍断船缆,使他们得见苍海碧波。’保罗知道作一个教师决不可以擅权压制,虽然他必须循循善诱,训练引导。 

  (四)最后,虽然他十分不愿斥责,虽然他愿意看见别人的长处,虽然他的心里充满的是爱,但是由于必须,他终于斥责他们。为  玛丽皇后向卡勒( Don Carlos )提婚,约翰诺克斯斥责她。起初她以忿怒及 暴厉的 君威恐吓他,接  以‘满脸的泪痕’感动他。约翰诺克斯的回答是‘我从来不喜欢看见上帝所创造的人流泪。我不能容忍我亲手管教的孩子们流泪,至于陛下的哭泣,我更加不能喜欢。我虽然万分的不愿,让你流泪,但是我不敢违背我的良心,或是由于缄默不言而损害我的国家。’我们常常因为心肠柔软或避免困难,不敢斥责。不过有时因为避免困难,却带来了更大的困难;因为委曲求全,却带来了更大的危险。如果是出于爱心,为他人  想,不为自己的骄傲,为他人的益处,就会知道什么时候应当说话,什么时候应当保持缄默。 

  为受责的人请命(二 5-11 ) 

  在这段经文里,我们再听到教会艰难不欢的回声。当保罗前往哥林多的时候,有一个反对他的党派的领袖。保罗坚持教会的风纪必须整顿。他却侮辱保罗。哥林多大多数的人看到这人的行动不只对保罗有损,对于整个哥林多教会的声誉也有损害。他们就责罚他。不过有的人认为责罚太轻,应当大大的加重。 

  在这里我们看到保罗的伟大。保罗为他代求说,这责罚已经够了;这人现在已经悔改,如果再加重责罚,不会有好处,反而有坏处。这只会使他失望,对于基督与教会都没有益处,却给魔鬼机会,捉住他。如果保罗像一般人一样,他正可以公报私仇。就在这样的状况之下,他那伟大的品德流露出来了。出于内心的爱,他为这伤害他的人请命。这是在面对遭受损害与侮辱的时候,基督徒行为崇高的表现。 

  (一)保罗不把这件事作为私事。他并不以损害他个人的感受为重要。他渴念的是教会的纪律与安宁。有些人很易把每一件事都作为私事。一切批评,就是出于善意,言辞婉转,也认为对他是一种侮辱。这种人此任何人都易于搅扰一个团契的安宁。要记得批评和忠告一般说来,并不是要损害我们,乃是要帮助我们。 

  (二)保罗执行纪律的动机并非是报复,乃是要改正;他并不是要打倒一个人,乃是要帮他站立得起。他批判人的目的是出于基督徒的爱心,并不墨守抽象的公正的标准。在事实上罪往往是好的品质做错了。一个成功的盗窃案是由于人的创见及组织的能力;骄傲是独立精神的过度强调;鄙陋是失去活力的节俭。保罗执行纪律的目的并非要消灭人所有的诸如此类的品质,乃是要利用它们导致崇高的目标。基督徒的责任并非是要强制人顺服,乃是要感动人向善。 

  (三)保罗主张责罚决不可以把人驱入失望,使人失去了志气。责罚做得不好往往会把人推进撒但的怀抱。太过严厉会把人逐出教会团契;同情的改正把人带入教会。拉穆( Mary Lamb )不时要发可怕的精神分裂症,常受她母亲的虐待。她常叹息说,‘为什么我做的事,没有一件能使我的父亲欢心!’路德马丁,因为他的父亲非常的严厉,一想到父亲,就见到一副狰狞的面貌,几乎使他不能背诵主祷文。他常常说,‘不忍用杖打儿子的,是恨恶他
──哥林多后书第2章 是的;不过在杖的旁边,要置放一只苹果,当孩子乖的时候,就给他。’责罚应当鼓励人向上,不应当使人丧志。经过最后的分析,我们必须清楚知道只能在下列的条件下,始可责罚:当我们责罚一个人的时候,我们对他仍不失去信心。 

  在基督里夸胜(二 12-17 ) 

  保罗开始说出他怎样渴望想知道哥林多的情况。特罗亚虽然是一个很好的工作地方,可是提多还没有到,他内心不安,不耐烦逗留在那里。接  这不安的情绪却烟消云散,他向上帝发出胜利的呼声,因为祂把一切带来了快乐的结果。 

  从十四节至十六节,只看本文很难明了。不过从保罗思想背景的角度去看,它们变成了一幅鲜明活跃的图画。保罗说到被带领排列在基督胜利的行列中,接  说到基督馨香之气,有的叫人死,有的叫人活。 

  在保罗的心里,有一幅罗马 胜利大游行 的图画,基督是全世界的征服者。赐给胜利的罗马将军最高尚的荣誉是胜利大游行。要获得这种荣誉,他必须有某些条件。他必须在实际上是战场上的总司令。战争必须完全结束,遍地和平,军队亦已班师回朝。在一次战役中,敌军人数不少于五千人。不只是救危却敌,必须扩张领土。战争不属于内战,必须与外敌战争。 

  高奏凯旋的将军的胜利游行,依照下列的排列,经过罗马的街道,抵达首府。首先是国家长官及元老。接  是吹号者。接  是从战败国带回的胜利品。例如罗马皇帝提多征服耶路撒冷,在经过罗马街道的游行队伍中有七枝灯台,黄金陈设饼桌,黄金号筒。接  是被征服地方的图片,城堡及战船的模型。接  是将作献祭之用的牡牛。于是跟  行走的是被掳的以铁练捆绑的皇族,领袖,将军。他们不久将关在牢里,也很有可能被处死刑。接  是提  棍的捕快,拿  七弦琴的乐师,挥动香炉的祭司,炉里燃点了香,发出一阵阵的香气。此后即为将军自己。他站在四马拖拉的战车上;穿  紫色的外套,上面绣  金色的梭树叶;又披上外衣,有金色的星星,作为标志。在他手中握  象牙的  杖,杖的上端有罗马的鹰。在他的头上,一个奴隶捧了罗马主神犹皮得( Jupiter )的冠冕。随  他是他的家属,骑在马上。殿后的是都挂了勋章的军队,口里高喊,‘ 唷,胜利了! ’这行列都挂上勋章,戴上花环,在夹道欢呼的  众中行过。这种盛况一生恐怕只有一次。 

  在保罗的心里,就有这幅图画。他看见基督在全世界胜利行进。保罗自己就在这凯旋的行列中。他确信这种胜利是无法抑止的。 

  我们已经看到,在那行列中,有祭司挥动充满了香气的香炉。对于胜利者来说,这炉里的香气是喜乐、得胜、生命的香气;对于行在前面不远的可怜的掳囚来说,这是死的香气,表明以前的失败,及将来的死刑。保罗就这样的想到自己和他的同工使徒们传讲得胜的基督的福音。对于接受福音的人,这是生命的香气,犹如得胜者一样;对于拒绝接受的人,这是死的香气,犹如失败者一样。 

  有一件事保罗是确定的
──哥林多后书第2章 世界一切不能把基督打败。他并不生活在悲观恐惧之中;他生活在荣耀乐观之中,深知基督永不失败的权柄。 

  接  又来了不欢的回声。有人说他不配传讲基督。有的说得更坏,他是用福音的名义,充实自己的钱包。保罗又用 圣洁 ( eilikrineia )一字。他的动机经得起太阳光线的透射;他的信息是从上帝而来,经得起基督自己的考验。保罗不怕人家怎样说,因为他的良心告诉他,他得到上帝的称许,基督的赞扬,‘做得好!’
──哥林多后书第2章 《每日研经丛书》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圣经书卷列表:
更多关于: 圣经旧约   哥林多后书   保罗   的人   基督   忧愁   教会   马其顿   香气   福音   信徒   上帝   自己的   这是   犯罪者   快乐   喜乐   严厉   痛苦   谁能   使徒   他们的   译本   注释   使我   罗马   我也   修订本   叫我   的是   文理   圣经
返回顶部
@c.zyesu.com 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