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路加福音第9章查经资料

路加福音第九章-《丁道尔圣经注释》

路加福音相关章:

路加福音第九章

U 十二门徒的宣教(九 1 6 )

  有些学者(如布特曼)主张,这趟巡回传道之旅不是个历史事实,他们认为是早期教会为她本身的行为辩护,因而将之放回耶稣的时代。然而,这是极度主观的看法,其它人则指出,丝毫没有理由可以认为耶稣不会如此差遣祂的门徒出去。有迹象显示祂在加利利的服事可能不会持续太久,因此传扬国度的信息及给门徒们亲身经历,这两件事都很重要。

   1.  首先,耶稣 叫齐了十二个门徒 。我们不该认为这十二个门徒一直都在一起。他们有些人在迦百农有家庭、有亲族,无庸置疑地,他们会花些时间在自己家中。但在这个严肃的场合中,耶稣叫齐了他们。其它对观福音书告诉我们,耶稣给他们 权柄 ,但路加更提及 能力 ,并且还说可以制伏 一切的鬼 (马太和马可用「污鬼」,这可能是一样的)。除此之外,还有医治各样病的能力。由此看来,他们配备了足够的能力,并有权柄来使用它。

   2.  受了如此装备之后,他们就奉差遣出去了(马可告诉我们是两个两个的)。耶稣差遣他们去做两件事︰ 宣传神国的道 医治病人 。这很明显是祂自己职事的延伸,因为这些都是祂自己已经在做的事。不但关心众人的灵魂,也关切他们的身体。

   3.  十二门徒要轻装旅行。耶稣告诉他们︰不要「拿甚么」(吕译)去路上用,并且详细说明︰ 不要带拐杖和口袋,不要带食物和银子。 他们要专注在手中的工作上,而不是在煞费苦心的准备工作上。事实上,他们甚至必须放弃一般旅行时的必要预备。神必供应他们所需的一切,他们必须相信神的预备,后来他们都一致同意神的确是值得信靠的(二十二 35 )。 不要带拐杖 有点问题,首先,不易了解拐杖怎么会妨碍他们传道和医病的果效;其次,在马可的记载中,耶稣嘱咐他们「除了拐杖以外」,甚么都不要带(可六 8 )。有许多不同的方法试着要调和这两个记载,就如︰路加的意思是「不要带额外的拐杖」(但为甚么他们要一根备用的拐杖?);或者它们是亚兰原文的不同翻译(可能亚兰原文有所省略,要用不只一种方式来加以补充)。但到目前为止,似乎没有一个解释可以真正令人满意。或者两者的意思是「照你现在的情形去吧」,耶稣是在指示他们不要为这趟旅行作特别的准备。 口袋 pēra )是「背包、旅行袋」( BAGD )。他们既然不要作准备,就用不着这样一个袋子了。需要是急切的,他们必须轻装前去。然而,有些人认为 pēra 是乞讨者的袋子,举例来说,是巡回旅行之犬儒学派传道人所用的;这些传道人有些似乎是用这方法来感动群众,因而过着相当舒适的生活;耶稣的传道人不要模仿这样的人。不要带两件褂子(现中︰「内衣」)切合其余的指示。为了他们的旅行,他们甚至连最简单的准备也不必。艾德轩( Alfred Edersheim )将此与拉比的规定连在一起︰一个人一定不可带着拐杖、鞋子和钱袋进到圣殿区中。「在这两种情况下,强调这个命令的象征理由可能是一样的︰当整个人全神贯注于服事主的时候,甚至连从事其它工作的模样也当避免。」 164

   4.  现在,我们可以看见他们要如何维生。在每个地方,他们要进入一家,并且 住在那里 。有人会有足够的兴趣及热诚来接待他们,他们不可到别家,当他们离开那城的时候,要从他们开始时所进入的那家起行。他们停留时间的久暂,取决于那一家主人殷懃款待的极限。

   5.  其次,耶稣告诉他们,当他们找不到一个欢迎他们的人的时候该怎么办。他们只要 把脚上的尘土跺下去 。根据拉比的观念,外邦之地的尘土带着污秽 165 ,当严谨的犹太人从外地回到巴勒斯坦的时候,都必须将尘土从鞋子上除去。门徒们把脚上的尘土跺下去,是 见证他们的不是 ,乃是用象征行动宣告拒绝国度的以色列人比外邦人好不到哪儿去,他们不属于神的百姓。实际的例子,参使徒行传十三 51

   6.  使徒们顺服了,他们 走遍各乡 ,这指明是趟乡村之旅。路加并未详加描述,只说他们传道、治病。他们 到处 做这些事,证明他们走过了相当大的地区。

  我们或许应该补充一下︰这里所给的指示,不是要一成不变地普遍遵行。后来,耶稣曾吩咐跟从祂的人,要带钱囊、口袋和刀(二十二 36 )。这些指示仅仅是为了这趟旅行的。

164 LT 1, .643.

165 SB 1, p.571.

V 分封的王希律(九 7 9 )

  当使徒们出发去完成他们的使命时,路加告诉我们一些与分封王希律有关的事。这个人听见了耶稣的事,感到很困惑。

   7 8.  关于 分封的王希律 ,请见三 1 、 19 的 注释 。他所统治的领土,正是耶稣做祂大部分工作的地区,所以他对报告给他的这些消息什感兴趣,同时也感到很疑惑。有些人以为,耶稣是施洗约翰,现在 从死里复活了 ;马太和马可告诉我们说这是希律自己的观点,路加的意思可能是指希律在最后也同意这个观点。其它人认为是以利亚或另一个先知。这一切可能意味着弥赛亚理论,因为以利亚是预期在弥赛亚之前出现的(玛四 5 ),而犹太人认为其它的先知也会来临。显然耶稣的服事引起了广泛的兴趣,导致众人议论纷纷。希律很可能也听见那奉耶稣的名出外传道的使徒团队。然而,尽管众人都在议论,并且对耶稣极感兴趣,但却都不知道耶稣究竟是谁。

   9.  希律自言自语地说︰「约翰?我已经斩了。」( Rieu )在仔细察验过其它的建议后,他还是回到约翰身上来,显示出约翰从死里复活的想法困扰着他。当他想到这个好人时,他的良心可能在搅扰他。所以他想要亲眼 耶稣,可能是要试验祂究竟是不是约翰。

W 喂饱五千人(九 10 17 )

  除了复活之外,这是四卷福音书全都详细叙述的一个神迹。显然它对早期教会具有特别的魅力。但近代以来,有些人难以接受这个神迹。他们提议说,可能这个「神迹」是发生在众人心中︰当耶稣的门徒准备要分享他们所有的一切时,其它人感到羞愧,因而把他们带来、但起初并不想与人共享的食物也提供出来。当他们这么做的时候,证明足够而有余。其它人则认为这是象征性的一餐,就像圣餐一样,并且指出这故事之语句与圣餐所用的语句类似之处。这些观点的问题在于太过主观了。如果它只是象征性的,很难理解这故事何以会在圣经传统,和早期教会艺术上留下这样大的影响(参,基督徒艺术中饼与鱼的主题)。这不是任何一位福音书作者的意思,他们全都是在叙述一个神迹。「这个事件降低到普通人的层次上是绝无可能的」( Melinsky )。这并不意味它就不具有象征性。约翰提及它是一个「表记」( sign ,中文译本都作「神迹」),我们应该非常认真地考虑这一点。这一餐使人了解一个真理︰神在基督里能供应任何的需要。我们什至可以接受这一餐具有圣礼性质的观点,它可能是预尝弥赛亚的筵席──弥赛亚与祂的百姓共享的筵席。或许它也带有「临别团契」的意味,因为耶稣体认到祂不会再有太多时间在加利利自由往来。但我们不该如此坚持这些观点,以致使神迹的看法暗昧不明。

   10.  在合适的时间,使徒们从他们的旅行回来,作了报告。在他们全力以赴地劳苦之后,耶稣带他们到偏僻的地方去,这又是耶稣为人设想的一个例子。显然祂是要他们有机会休息,得着更新。他们往 伯赛大 去,这一定是指那座城近郊某处,因为路加也告诉我们说这里是「野地」( 12 节),所以不是这座城本身。

   11.  耶稣与十二个门徒想要到隐密处去安静,这计画受到阻挠(从马可福音我们可以知道︰有些群众什至赶在前头到那里去,当耶稣和祂朋友们登陆时,他们已经等在那里了)。令人好奇的是,众人跟随耶稣,沿着湖岸绕行。对他们而言,留在原处等候祂回来会比较简单,像他们从前做过的一样(八 40 );但伯赛大是在希律管辖范围之外,很可能希律有些没有记载下来的举动,使得众人深信,耶稣可能不会再有多少时间出现在加利利。施洗约翰之死是近期内的事,由此可以证明希律对耶稣和跟随祂之人现在正从事之传道所怀的敌意。所以众人都出去迎接祂。虽然祂想要有隐密的生活,耶稣却未表现出恼怒的样子;反向地,祂 接待他们 ,并且继续做祂和门徒们最近所做的工作。 对他们讲论神国的道,医治那些需医的人。

   12.  我们不知道这一切事是甚么时候开始的,只知那一天所有剩余的时间都在进行这些事。快到晚上的时候,十二门徒认为是该采取行动的时候了,所以他们要耶稣打发众人回去。他们所在之处是 野地 ,没有食物,所以群众必须分散到四围的乡村去,才有得吃。 借宿 意味着至少有些人不是当地的百姓。

   13.  耶稣的回应却是建议门徒,把众人所需要的给他们( 你们 是强调用词);但他们说他们所有的不过是 五个饼、两条鱼 。我们根据约翰福音知道这些是大麦饼(穷人的食物),并且是安得烈所找到的一个小男孩所带来的。显然这是那个小男孩自己所需的食物,无法解决那么多人的问题;门徒们认为除了打发众人离去之外,变通的方法是他们「亲自」(思高) 去为这许多人买食物 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离供应的来源非常遥远,也因为他们没有所需的钱〔腓利浦指出︰两百第那流(和合︰「二十两银子」,见七 41注释 )是不够的〕。

   14 15.  现在,路加告诉我们说︰群众的人数 约有五千 andres 这字是指男人,以示与妇女和孩子区别开来,虽然妇女与小孩可能并不太多)。耶稣告诉门徒叫他们一排一排的坐下,每排大约五十个人,显然是为了方便供应食物的缘故。

   16 17.  耶稣照着犹太人开始用饭的方式来进行;祂拿起食物来、望着天「说了祝福的话」( NEB )。 祝福 这个动词并非意指祂以一个方法将福分分赐这些食物,这种观念并未出现在圣经中;它的意思是︰耶稣说了一段感谢的祷词,祷词的开始是「主啊!你是可称颂的。」接着则是特别指出是为了甚么而感谢,在这个例子中是指饼和鱼。饼通常是在说这个祷告词的同时擘开的,虽然在此也是指擘成一块一块的,好分给众人。耶稣把食物递给门徒,他们又递给众人,直到所有人 都吃饱了 。他们是真的饱餐了一顿,而不只是个象征。当这一顿饭退出的时侯,门徒把所剩下的收拾起来,装满了 十二篮子 零碎 。虽然有充足的供应,却也不该浪费。

X 门徒训练(九 18 27 )

  在这里,路加把马可福音六 45 ~八 26 这一整段全都给省略掉了 166 。无论他的理由是甚么,它都产生一个有趣的结果,就如林尼所指出的。希律问说︰「这 …… 是甚么人?」( 9 节)。提出的答案有些是由喂饱的群众来的(参,约六 14 ~ 15 ),众人又多加了三个( 19 节),而彼得再加上他自己的一个( 20 节),最后的高潮则是从神而来、令人敬畏的答案( 35 节)。我们也应该要注意另一个结果︰门徒们承认耶稣是弥赛亚,后面紧跟着的是主的教训,祂说这意味着祂有一个十字架要背负,而门徒们也有他们自己的十字架要面对。

1. 彼得的宣信(九 18 20

  马太和马可都说这件事发生的地点是在该撒利亚腓立比的村庄,靠近黑门山的山脚下。这是个异教徒的地区,大神潘( the great god Pan ,译注︰希腊的牧羊神)的敬拜尤为重要。耶稣从希律所管辖之地,从拥挤着祂的群众退到这里来;在此,祂可以安静地与门徒们谈话,也有机会专心一致,不受打扰地思想。路加特别告诉我们说耶稣「正独自祷告」(吕译)。然后祂就开始了一段对话,问门徒们︰ 众人说我是谁? 他们的回答与传到希律那里去的报告一样( 7 节及下),希腊文的意思似乎是意味着︰一般人所给的答案是 施洗的约翰 ,虽然有些人有其它的看法(顾思璧即是如此)。也有人提议以利亚或古时的另一个先知。耶稣接着问︰「但你们呢?」(吕译), 你们说我是谁? 在三卷对观福音书中,这个 你们 全都是强调用词。祂是在问︰与其它人区别开来, 你们 认为如何呢?对基督的认识总是个人的发现,不是从其它人学来的报告。彼得是发言人,这是常见的情形。 他代表着他们全体说︰ 是神所立的基督 (关于 基督 ,见二 11注释 )。彼得是在说︰耶稣是神的百姓长久以来所盼望的拯救者。他和他的同伴们之所以认识这一点,不是从人来的发现,而是一个启示(太十六 17 )。但「弥赛亚」真正的意思是甚么,他们可不知道了;所以耶稣跟着就解释︰它牵涉到受苦与受死。他们发现这是一个难以学习的功课。事实上,当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时侯,他们仍未学会这一点呢!

2. 受难的预言(九 21 22

   21.  耶稣回应彼得的话,是非常坚定的禁令,要他们保持静默。 耶稣切切的嘱咐他们 ,或「严严地命令他们」(现中、 NEB )。理由当然是︰这消息如果传开来,肯定会造成误解。犹太人憎恶他们臣服于罗马人的状态,渴望获得拯救;几乎只要有任何一个人自称是弥赛亚,他们都准备要追随他,事实上,的确有过许多小规模的革命。假设耶稣广受众人拥戴为弥赛亚,众人都会从政治与军事的角度来了解此一宣称。他们一定会彻底忽略祂正在教训他们的。

   22.  马太与马可都说到彼得责备耶稣,但路加却专注在他的主的受苦上面。他报导着︰耶稣说祂 必须 受苦。这就是弥赛亚的意义。对祂来说,受苦不是一个意外事件,而是一个强制性的神圣需要。关于祂所要受的许多的苦,耶稣只说到至终被人弃绝。 弃绝 这个字,似乎是个专门的术语,意味经过仔细的法律深究后,拒绝一位不符资格的公职候选人(见 LSJ )。它在此是暗示犹太政教组织会考虑耶稣的宣称,但却决定要弃绝祂。 长老、祭司长和文士 只用一个冠词来表达,指出了一个事实︰这三种人在议会中形成了单一的群体。祭司长当然只有一位,复数的意思是指祭司长家族的所有成员说的。这里乃是说,最先弃绝祂的,乃是国家的领导人物们。这个弃绝也不只是嘴吧说说就算了的事,祂还要 被杀 。耶稣不容他们置疑︰弥赛亚即意味着十字架。但十字架并不就是整个故事。人子在 第三日 将要 复活 。复活是与钉十字架一样确定要发生。

3. 背起十字架(九 23 27

  耶稣在宣布祂将背负十字架之后,紧跟着就提起另一个十字架,是跟从祂的人所要背负的。这当然是不同的,他们的十字架不是照着字面意义来理解的,他们的受苦也不是赎罪性的;但它却是真实的(现在也是)。

   23.  跟随耶稣的人必须 舍己 (不只是他的罪,更是他自己;他不能以自我为中心)。成为一个基督徒,没有一点任性而为的余地。门徒们可能看过一个人 背起他的十字架 的情形,他们知道它的意义。当一个人背着十字架从他们的一个乡村出来,与一小队的罗马兵丁同行,他正走在一条单行道上,不能回头。背起十字架,意味着最大限度的舍己。这是路加头一次使用 十字架 这个字,却带着惊人的果效。跟随基督的人已经向着整个的生活方式死了(参十四 27 )。路加告诉我们︰这不是一件可以完结的事,然后就可以脱离这条道路了,它必须是 天天 要作的事(参,林前十五 31 )。耶稣说︰他要如此地 跟从我

   24 25.  似非而是地,一个想要救自己生命的人,竟然会丧掉生命(参十七 33 ;太十 39 ;约十二 25 )。 要救 更好是译作「想要救」(吕译)、「愿意救」(思高)。它指出一个人尽力为自己求最美好生活的人生态度。那条路意味着某种的损失。救了自己生命的,乃是那为了基督的缘故而 丧掉 他的 生命 的(不是「想要丧掉」,而是实际地丧掉)。当他为基督的缘故舍去一切的时候,他发现自己已经进入生命中,而那才是真正的生命。「基督徒必须要体认到︰神赐给他生命,不是要叫他为自己而保留这生命,而是要为别人奉献生命;不是要节省它的火焰,而是要为基督、并为人而烧尽自己。」生命不能像属物质的东西一样贮存起来。耶稣用一个绝妙夸张的语法问︰一个人 若赚得全世界,却丧了自己或赔上自己 ,有甚么益处呢?没有任何物质能补偿所失丧的自己。

   26.  耶稣以一个永恒的问题,来强调这一点。祂提及在未来的某时刻,祂将要在自己的荣耀,并 天父与圣天使的荣耀 里降临。这显然是指世界次序的退出,某种全新次序──事物最终的状态──的出现。祂说,现在若把耶稣和祂的教训当作可耻,祂保证会在那荣耀的日子把我们当作可耻的。

   27.  这个小段是以一句神秘的话语作退出的。现在站在这里的,有些人 在没尝死味以前,必看见神的国。尝死味 的意思当然是「死亡」;但在上下文中, 神的国 的降临究竟是甚么意思就不清楚了。有些人主张耶稣是提及祂的降临( parousia ),所以祂错了;但这看法并不适合所用的语句。如果在有些人未死 以前 heōs an ),有一件事必会出现,意思是指他们会在这件事发生以后才死,那么这就不可能是指祂的再临( parousia )。但无论如何,这句话太过简单了;蒲隆模注意到这句话有七种可能的解释︰变像、复活与升天、五旬节、基督教的扩展、福音的内在发展、耶路撒冷的毁灭与基督再临。他主张说︰提及 站在这里的有人 意味着有些人(即︰那些在这特殊时刻在场的人)有特殊的权利,与一般大众有别。这就把除了变像与耶路撒冷的毁灭之外的其它解释都排除掉,在剩下两种解释中,蒲隆模较倾向后者。他可能是对的,因为审判的来临适用这些话。但国度的来临有许多的方式,也有许多人主张︰耶稣所提及的,是钉十字架、复活,与圣灵降临的重要时刻。这句话是复杂的,既然没有进一步的资讯,就不可能确定它所要表达的准确意义。

166 导论, 60 页 。

Y 变像(九 28 ~ 36

  我们不容易了解在变像的时候发生了甚么事,或者为甚么发生。我们可以将之理解为另一个世界之荣耀的启示,或者这意味着在背负十字架的严厉话语之后,对门徒们的一种鼓励。这段经文中将荣耀与基督之死的对话结合在一起,也是教训门徒们明白,真荣耀与十字架并不是互不相容的一种方式。但我们也应该将之理解为对耶稣自己有极大的重要性。在沉默中,祂一定会对祂所要完成之使命感到为难。祂将要往耶路撒冷去,为罪人受死。山上的异象为祂将要迈出的这一步盖上了神赞成的印记。

   28 29.  传统上都认为他泊山( Mount Tabor )是发生变像的地点,但这几乎可以肯定是错误的。它离该撒利亚腓立比太远了,而且在那时似乎有人聚居在那里;所以,它并不具备让耶稣带着跟从祂之人来祷告的独处条件。更有人说是黑门山,但这更叫人不敢肯定〔韩滴生认为是耶别耶玛( Jebel Jermak ),译注︰位于巴勒斯坦北部,米伦( Merom )以北,高 3962 尺〕。 路加特别告诉我们︰耶稣上山去,是为了要 祷告 (见 导论, 53页 )。当祂祷告的时候, 祂的面貌就改变了 (「脸面明亮如日头」,太十七 2 ),祂的衣服 洁白放光 exastraptō 用来指像闪电一样的光芒,见 LSJ )。

   30 31.  三卷对观福音书全都一致地记载了摩西和以利亚──伟大的颁布律法者与众先知的伟大代表── 同耶稣说话 。他们一起谈旧约圣经中所预示之一切应验的时刻。只有路加告诉我们说,他们谈论的题目是耶稣的「离开」(和合︰ 去世 ),就是祂的受死(参,彼后一 15 )。在这样的时候选择这样的主题,证明耶稣的死是多么核心的一件事 167 。用 exodos (译注︰即旧约圣经七十士译本之「出埃及记」的书名)这个字来指死亡是不寻常的,我们可能应该领悟出某种出埃及的预表。出埃及将以色列人从捆绑中拯救出来,耶稣藉着祂的「出埃及」,也要将祂的百姓从更悲惨的捆锁中拯救出来。

   32 33.  门徒们「都睡着了,他们一醒过来」(现中、 GNB )。它很可能是发生在晚上( 37 节,参六 12 )。很显然地,当耶稣祷告的时候,门徒们都睡着了,但他们却被照射的光亮所唤醒,他们就看见耶稣的荣光(只有路加提及)以及属天的访客。当摩西和以利亚正要离去的时候,彼得想要保留这个经历,遂提议要为他们搭三座 ,也就是说︰用树叶做成的暂时性的遮蔽物或小茅舍。 这个字一般是用来指帐棚或帐幕。实际上,彼得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说甚么,这个经历太具震撼性了。

   34 35.  现在, 有一朵云彩来遮盖他们 。在旧约圣经中,云彩有时候是与神的同在连在一起(如︰出四十 34 35 ),无庸置疑地,此处正是如此,尤其是监于天上的声音看来更是如此。并不十分清楚是谁进到云彩中, RSV 与和合本皆强调门徒们也包括在内;但看来似乎较有可能的是︰云彩所遮盖的是耶稣与属天的访客 168 ,参 Knox ︰「他们看见其它那些人消失在云彩里就惧怕。」有声音从云里 出来 ek )对他们说话;这事实似乎可以说明门徒们是在云彩外面。这声音说︰ 这是我的儿子,我所拣选的,你们要听祂! 其它福音书作「我的爱子」,像路加福音的一些抄本一样(见和合本小字)。 拣选 强调耶稣位格的另一方面,说得更恰当一点,就是弥赛亚的身分。神拣选了耶稣,并且膏祂,使祂可以尽祂的职事。这一点很明显地将祂与摩西和以利亚分别开来(与第 8 19 节的观点成对比)。众人必须要注意的,乃是祂。

   36.  那声音退出了这个异象。路加将他们俯伏在地,耶稣进前来摸他们,都略去了。他只是简单地说声音住了之后, 只见耶稣一人在那里 。他又加上︰ 当那些日子 ,门徒们不将这异象告诉任何人。这是一个奇妙的经历,但它却不是鼓励懒惰人喋喋不休闲谈的那种经历。

167 康哲民注释说︰「在这属天显象背后的目的,是受难的宣告,藉着这个方法证明受难是神所命定的事」( H. Conzelmann, The Theology of Luke,p.57 )。

168 欧培克( A. Oepke )也持如此看法。 TDNT 4, p.908

Z 耶稣与门徒(九 37 ~ 50

  路加现在将四件简短的事件放在一起,这些事显出门徒们缺乏信心、在学习上的迟缓、骄傲与偏狭。这是令人印象深刻的结果,为他描述的加利利段落谱下了可悲的结论。门徒们还有许多需要学习的。

1. 被鬼附的孩子(九 37 43a

  山顶上的经历之后,三卷对观福音书全都记载,门徒们在对付一个被鬼附的事件上无能为力。这对比是惊人的,一方面,我们看见有些人在山顶上因着神的光而欢欣;另一方面,我们却看见另外一些人在平地上受挫于黑暗的权势。但在这两件事上,耶稣的超越性都是显着的;路加专注在这件事上,遂省略了门徒们的问题︰「我们为甚么不能赶出牠去呢?」(可九 28

   37.  这件事发生在 第二天 (他们是否在山上过夜呢?)。路加省略了关于以利亚来临的讨论,直接来到被鬼附的男孩。 有许多人 跟这个小男孩在一起,现在都来迎见耶稣。

   38 40.  在人群中有一个人大声喊叫,对耶稣说他有一个独生子(参七 12 ,八 42 ),屡次被鬼抓住。其症状听起来很像是癫痫病,许多人遂将之归于此一疾病,没有再进一步的深究,然而,它既然是归因于被鬼附,这看法可能有点太过冒失了。这个人退出他悲痛的故事时,告诉耶稣说他曾求门徒们把鬼赶出去,但不幸地, 他们却是不能 。我们并不十分清楚知道这些 门徒 究竟有没有包括一些使徒在内;既然十二使徒中只有三位与耶稣在一起,其余的可能包括在内。这里有一个问题,因为在他们的传道旅程中,曾经成功地赶逐鬼魔(七 1 6 ),现在这能力却离开他们了,在他们的属灵生活中一定有了某种失败(可九 29 说到需要祷告)。

   41.  我们不容易了解耶稣这些话是对谁说的︰ 嗳!这又不信又悖谬的世代啊 (参,申二十二 5 )!似乎毫无理由可以认为是指那个父亲,因为,第一,他不是一个「世代」;第二,他带他的儿子来求医治,是带着信心来的,即便只是不完全的信心(可九 24 )。但有些人很可能会抱着这种态度而来︰「让我们看看这些人能做甚么。」或者什至是「他们不能做甚么!」这似乎就是文士与门徒争论的所在(可九 14 )。这样,我们应该将祂说话的对象看作是「对所有在场的,显不出足够的信心来医治这男孩的人」〔 THB ;卫考克( Michael Wilcock )则认为是指门徒们〕。这些话很重要,因为路加大量缩短了整个故事,而使这些话变作中心。他省略了一些很有趣的事,就像耶稣的话︰「在信的人凡事都能。」以及父亲的话︰「我信!但我信不足,求主帮助!」(可九 23 24 )。问句 …… 要到几时呢? (参,民十四 27 )显明耶稣所关注的是众人信心的缺乏,以及不明白祂所说的旨意。众人把神迹当作是令人惊叹的事物来看待,而不是神的同在,也不看作是神要求悔改的表记。但耶稣立刻转向有需要的那人,要他把孩子带来。

   42 43a.  当这孩子来的时候,鬼仍然企图要拥有他。牠「撕扭他」(吕译注、 RSV ;更好是和合本与 Knox 把他摔倒 ,吕译、思高、现中皆同;或者是「把他击倒在地上」, GNB ), 叫他重重的抽疯 。马可提及一段简短的对话,但路加却和马太一样,专注在医治上。耶稣 斥责那污鬼 (参四 35 39 41 ,八 24 ),把孩子治好了。祂把孩子 交给他父亲 ,再次显出祂对人的关怀来。这个神迹使众人都诧异 神的大能 (或「威荣」)。耶稣没有将注意力引到自己身上,乃是归荣耀给父神。

2. 另一个受难预言(九 43b 45

  耶稣将门徒的注意力从 希奇 所作的一切事 转向受难。 你们要把这些话存在耳中 ,是呼召更密切的注意,它是特别对门徒们说的,就像强调用词「你们」(「至于你们」, JB )所指明的。门徒们与一般大众正好反向,后者所做的只不过是对神迹感到希奇,在这个严肃的引言之后,耶稣告诉跟从祂的人,祂 将要被交在人手里 ,这句话并不很特别,这可能是 他们不明白这话 的部分原因。但更重要的是︰ 意思乃是隐藏的,叫他们不能明白 ;这句话的意思,可能是有从魔鬼权势而来的反对(虽然韩滴生认为是神把它隐藏的)。路加特地强调他们无法掌握这句话的意思,因为他的用辞要比其它福音书中的强烈得多。他们 「怕」(吕译;和合︰ 不敢 )问祂这句话的意思;这个态度是全然不可思议的,因为耶稣不久以前才刚刚说过同样的话( 22 节;受苦贯穿了这一整段经文)。但他们当时并不了解祂,而这句话更短了,可能也更难理解。在十字架的另一面,一定非常难以掌握「耶稣弥赛亚的身分就意味着祂的死亡」这个真理。

3. 门徒的骄傲(九 46 48

  赖尔提醒我们,骄傲会重复出现在我们里面,虽然「在一切受造物之中,再没有比人更不具有骄傲的权利了」,他补充说︰「在所有人当中,再没有人像基督徒一样,应该如此谦卑的。」

   46.  门徒们 议论 (这个字的意思可以是「思想」或「理论」)他们当中 谁将为大 ,这离耶稣的精神何等遥远;耶稣刚刚才说到祂为罪人牺牲至死。他们正在谈论的,却是他们地位上的骄傲,这可能是他们不能明白的部分原因。他们所想的是他们自己,而耶稣所想的却是别人。

   47 48.  耶稣知道 他们心中的议论 (译作 议论 的这个字与上一节的相同),所以祂就责备他们,领一个小孩来(关于耶稣对小孩的态度,参十 21 ,十七 2 ,十八 16 ),叫他站在自己身边,对他们说︰ 凡为我名接待这小孩子的,就是接待我 。小孩子代表着无助与无关紧要。爱的服事的试验,就是我们为基督的名接待这样的人;接待小孩子就是接待基督;接待基督就是接待父神(注意在这些话中提及使命, 那差我来的 )。真正的伟大不是属世的伟大;正好反向的是,真正伟大的人是那低微的人。耶稣不是在说︰伟大的是那预备在低位上做所指派之工作的人;而是说︰ 最小的 人便 为大 ,祂并不是说「最大」。在神的国度里,人们不将自己与另一个人比较。真正的伟大是在于低微的服事。

4. 不寻常的赶鬼(九 49 50

  耶稣的职事吸引了群众广大的注意,有些从未加入门徒行列的人,也准备要奉祂的名来服事神。有一个这样的人赶鬼,引起了使徒们的注意。

   49.  约翰「回答说」( RSV ;参,吕译「应时说」),这意味着他回应耶稣的话。他的意思可能是︰「但一定有些限制,这一定不适用于像这类的事例。」或者他认为他的行动受到非难,他的良心受到搅扰。无论是因为甚么缘故,他现在告诉耶稣︰他们看见有一个人奉耶稣的名赶鬼。有些解经家拒绝接受这一点,他们说奉耶稣的名赶鬼似乎不会在祂的生平中实行过,他们认为路加是把教会的经历读回到耶稣的时代。但这似乎是表面的看法。就像前几章所显示的,当耶稣在赶鬼的事上成功的时候,有些人会尝试奉祂的名做同样的事,再没有比这更自然的了。但约翰和其它人包括在禁止那个人的「 我们 」里(未完成时态的意义可能是「我们试着要阻止他」,或「我们继续禁止他」), 因为他不与我们一同跟从你 。路加并没有说那个人自称是门徒,只说他奉耶稣的名赶鬼(他竟能够奉耶稣的名做他们最近才在众目睽睽之下无法做的事!参 40 节),但对那些门徒而言,这是不够的,他还必须与他们一同来跟从主。这是每一个世代的基督徒都曾犯过的错误,在跟从耶稣之人的最早世代中看见它,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50.  但主却不犯这个错误。祂说︰ 不要禁止他 ;祂又加上了这个重要的原则︰ 不敌挡你们的就是帮助你们的 。在反抗魔鬼的战争中,没有中间的立场,任何一位奉耶稣的名敌挡魔鬼的都应当受到欢迎,而不是反对,他是站在对的这一边。蒲隆模适切地指出︰我们应当把这个原则用来试验别人;然而,「不与我相合的,就是敌我的」(十一 23 )这句话我们应当用来试验自己。

Ⅴ  从加利利到耶路撒冷(九 51 ~十九 44 )

  在其它福音书中,没有一本有真正与这一段相似的地方,虽然它有一些部分很像马太福音中的经文;而且,在十八 15 之后的经文,马可福音也有。路加谈到耶稣向着耶路撒冷去;但距离祂职事的完成还很遥远,祂还有许多要教导门徒的。这个段落非常关注教训(虽然并不排除其它的内容),就像前面的那个段落专注在耶稣的作为上一样。关于旅行的概念,不容置疑,路加特别说到耶稣许多次(九 51 、 53 ,十三 22 、 33 ,十七 11 ,十八 31 ,十九 11 、 28 )往耶路撒冷旅行(这对路加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地方),还有其它未特别指明是旅行的(九 57 ,十 1 、 38 ,十四 25 )。但当我们想要追溯它的路线时,却产生了一个问题︰从九 51 起,耶稣似乎是经由撒玛利亚那条较短的路线去的;但稍后,我们却发现祂经过耶利哥(十九 1 ),这是必须经由比利亚那条较长的路线;在十 38 ,祂是在马大和马利亚的家乡,也就是伯大尼(约十一 1 ),距离耶路撒冷只有几哩,但在十七 11 ,祂却「经过撒玛利亚和加利利」。

  郭得特认为这一切都是吻合的,全都属于从加利利往耶路撒冷的悠闲旅程的一部分,在这其间,耶稣曾经大量地施教。其它人认为有两趟不同的旅程,从九 51 开始的,可能是赴住棚节筵席的旅程(约七),而耶稣的最后一趟京城之旅是从十七 11 开始的(见那里的 注释 )。有些人认为路加熟悉耶稣最后一趟往耶路撒冷之旅的两种传说(九 51 ~十 42 以及十七 11 ~十九 28 ),又把一些有趣的、却缺乏详确日期和地点的事,放在这两个传说的中间。其它人则认为这趟「旅程」相当不自然,主张路加在这里插入了大量的杂事,明显地是不属其它任何地方的。大部分的学者大概都认为旅程的主题具有神学的意义,虽然对主要的意义是甚么仍有争论。裘慕尔( W. G. Kümmel )因而引用了七位学者,对这个神学意义所提出的六种不同的意见。我们很难坚持那一种观点最为显着。综览这些不同的评价,难以了解裘慕尔的结论怎么会被人反对,他说︰这一个段落不过是「主──祂将要照着神的旨意去受苦──为了祂死后传道的使命而装备祂的门徒」 169 。对加利利人的诉求已经退出了,受难就摆在耶稣的前面,而祂坚定的向着它迈步前进;但在这之前,祂必须继续祂的工作。

A 进一步训练门徒(九 51 62

1. 被撒玛利亚人拒绝(九 51 56

  有些撒玛利亚人拒绝接待耶稣,路加在此强调耶稣与跟从祂的人在态度上的对比。

   51.  耶稣的事奉将要接近尾声,「祂遂决意面朝耶路撒冷走去」(思高)。「被接上升」( RSV )这词句并不常见,它实际上是个名词( 被接上升的日子 ),在新约圣经中只出现在这里。相关的动词在使徒行传中用了许多次,有时是指耶稣的升天;有些人认为这个字间接提到以利亚的被接升天,稍后提及吩咐火从天上降下来,像以利亚所做的一样,更是加强了这一点( 54 节;参,王下一 10 12 )。无论这个字带有哪一个真理,路加一定是在说到耶稣工作的完成︰被钉十字架、复活、升天、坐在神的右边(参二十二 69 ),但这个次序中最早的乃是十字架;所以, 耶稣定意向耶路撒冷去 ,这个事实说出了祂的勇气。

   52 53.  这里并没有说谁是耶稣的使者,但他们是十二使徒中的一些人,走在前头为这一小队人马打点住宿事宜。如果他们在没有预期之下抵达一个小村庄的话,这大约一打左右的人会把该村庄的资源给耗尽了,而且,他们当然可以是更多;我们不知道有多少「门徒」与祂同行。但撒玛利亚这个村庄的人,看见祂 面向耶路撒冷去 ,根本就不跟耶稣往来;他们与犹太人间的宿仇是不共戴天,甚至不愿帮助任何一个上耶路撒冷去的旅客,虽然他们显然不在乎接待加利利等地的人。约瑟夫告诉我们︰撒玛利亚人憎恨、恶待上耶路撒冷去的客旅,有时甚至不惜谋杀他们( Bellum ii. 232 ;《犹太古史》 xx.118 ;后者告诉我们︰在节期的时候,加利利人习惯从撒玛利亚经过)。

   54.  对雅各布和约翰而言,这个态度当然是无可忍受的,这两个「雷子」(可三 17 )问耶稣,要不要他们 吩咐火从天上降下来,烧灭他们 ;在这个问题里,他们对耶稣有着极大的信心,面对着向他们的主无礼的人,他们感觉只要奉耶稣的名来吩咐火,火就会降下来。但这个信心只是他们热心与摰爱耶稣的表示,多于是他们对基督徒事奉性质的了解。

   55 56.  耶稣 责备 他们,那不是跟从祂之人行事为人的方式。他们并没有对撒玛利亚人采取任何敌对的行动,就往别的村庄去了,可能是犹太人的村庄。和合本的译文与 RSV 的注脚,都反映出大多数晚期抄本与一些早期抄本的经文;但却是蒲草纸抄本与大写字体抄本所没有的(见和合本小字),大多数学者都认为是抄写的人所插入的。

2. 专心一意(九 57 62

  这一段的地点,路加只说是「在他们的旅途中」(现中)。当耶稣旅行的时候,有些人宣称自己已经准备要跟从祂。很明显的,他们有很好的意图,却没有体认到神的国所要求的性质。

   57 58.  头一个人表达他预备要跟从耶稣。他所说的话没有任何错误︰无论耶稣带领往何处去,他都准备要跟从;但这句话却证明他并未计算清楚它的含义。动物和飞鸟都有牠们居住的所在, 只是人子没有枕头的地方 。这是对于道成肉身之代价偶然的一瞥,并指出跟随耶稣的人,一定不要指望过非常舒适的生活。

   59 60.  第二个人蒙耶稣呼召。在回应中,他要求先回去埋葬他的父亲。有些人主张︰假使这个人的父亲已经在家中过世了,他可能根本就不会与耶稣在一起,他一定忙于安排与殡葬有关的事宜。根据这个观点,他的要求乃是要留在家中,等到他的父亲去世;这可能意味着无限期的拖延,但国度的事务却是不能延期的。但是,如果父亲死了,这句话就有更大的急迫性。犹太人以为适当的埋葬是最重要的事,不埋葬父亲,「对犹太人来说,是件可耻的事」( Marshall ),埋葬的责任甚至优于律法的研读、圣殿中的服事、宰杀逾越节的祭牲、行割礼的仪式,以及弥基录( Megillah ;译注︰大节期时在会堂中宣读的五卷诗卷,即雅歌、路得记、杰里迈亚哀歌、传道书、以斯帖记)的宣读( Megillah 3b );但国度的需求却更急迫,耶稣不能等到这个人办完了一切埋葬的事宜。所以祂说︰ 任凭 死人埋葬他们的死人。耶稣已经呼召了这个人,他要去 传扬神国的道 。让那些没有属灵洞察力的人,去尽他们能处理得很好的责任,埋葬是特别留给灵性死亡的人去做的;但那已经看见异象的人,一定不可拒绝或拖延他属天的呼召。

   61 62.  第三个人跟第一个人一样,献上了他的服事,却提出他的条件︰他要先回去 辞别 家里的人(像伊莱沙跟随以利亚时所做的一样,王上十九 20 21 )。这似乎不是不合理的(参五 29 );但跟从耶稣的意义比跟随以利亚更大,在这件事上,显然隐藏着不情愿采取决定性步骤的心。耶稣指出︰国度没有可容那些蒙召往前,却仍向后看之人的余地。

169 W. G. Kümmel , Introduction to the New Testament, p.99. ── 《丁道尔圣经注释》

查阅相关章:
圣经书卷列表:
 1/14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更多关于: 第九章   福音   路加   注释   圣经   基督徒   文摘   道尔   唐纳   福音   路加   耶稣   的人   门徒   基督   约翰   荣耀   彼得   耶路撒冷   自己的   摩西   先知   这是   之光   他们的   生命   雅各   利亚   注解   人子   犹太人   信徒   是在   权柄   文意   导论   玛利亚   马太   犹太
返回顶部
圣经资料,在线查经,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
@c.zyesu.com 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