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约翰贰书注释查经资料

约翰贰书注释-《丁道尔圣经注释》

约翰贰书相关章:

约翰贰书注释

 

Ⅰ 引言(13节)

  1. 引言内为称呼(1~2节)及问安(3节)。作者按照希腊人写信的习惯,首先说明自己是谁。不过,他没有用自己的名字(如保罗的书信),却用了一个头衔,长老(参:约1)。“它不但是描述年龄,更是指正式的地位”(Westcott)。显然读者都知道这个头衔。他毫不怀疑他们可以立刻藉此认出他是谁;而这个头衔也证明他是有权柄的。见导论Ⅰ G “‘长老’的头衔”。

  他的信是写给蒙拣选的女士eklekte{ kyria)。这几个字究竟是指某个人,还是教会的拟人化说法,注释家的见解各有千秋。相信这是某个人的注释家,一个个都费尽心思猜测她的身分。有些人(始于亚历山大的革利免)认为,她名叫“伊列克塔(Electa)”。哈利斯在《解经者期刊》(1901年三月)中,根据蒲草纸类似的文件,提出 kyria 是“亲爱的”之意,因此他认为约翰二书实际上是一封情书,写给某位伊列克塔女士,而他称她为“史前的亨庭顿伯爵夫人”!不过,如果这位女士真的名叫伊列克塔,按照13节,我们应该相信,她有一个姊妹也叫伊列克塔。还有一些人的看法较为合理,他们认为,她的名字是“克利亚(Kyria)”,蒲草卷内的确有这个名字,而约翰称她为蒙拣选的(“被神拣选”,NEB);不过,这样一来,形容词前面则应该有定冠词,好像约翰三书1节(“那蒙爱的”,RSV)、13节和罗马书十六13一样。第三类人甚至大胆假设说,两个字都是固有名词,所以她的名字是“伊列克塔.克利亚”。这些看法都不太可能。如果收信者是一个人,她一定是位匿名的蒙拣选的女士。这里缺乏定冠词,可以支持这一点,而且“将名词组合使用,是基督徒礼貌的自然表达”(Brooke)。还有人以她为耶稣的母亲马利亚(因为约十九27,以及传说她住在亚西亚),或马大(在亚兰文这个字是“女士”或“女主人”的意思),但都纯属猜测。

  不过,这个词更可能是拟人化的说法,而不是指一个人;不是指所有的教会,而是指某个地方教会,就是承认这位长老权威的教会;她的儿女(1节,参4、13节)就是教会个别的会友。约翰的用语,无论是爱的表达(1~2节),或是爱的劝勉(5节),对一个真实的人都不合适。作长老的不应该会说,他对某位女士和她的儿女个别的爱,乃是一种“命令”,是“我们从起初所受的命令”(见5节)。而当时的状况也和书信的用语一样,并不支持收信者为个人;除非我们认为她是一位寡妇,有许多孩子,其中只有一些(4节)跟随了真理,其他的则落入错误中,只是书信没有提他们的名字。第7~11节的信息,讲到如何对待巡回各地的假教师,这对每个基督徒家庭都适用,不过对整个基督徒团体来讲,似乎比对其中单一的家庭更为合适。这封信里没有明显和个人相关的话,但约翰三书就有,如提到该犹、丢特腓,和低米丢(1、9、12节)。此外,第二人称单数不知不觉就转成第二人称复数(从 AV 可以看出,第4、5节从“您的”转为“您们”,第6、8、10节从“你”转为“你们”,12节的“你们”又转为13节的“您的”和“您”),这似乎透露出作者是在想到一个团体,而不是某一个人。第三封信是写给一位名叫该犹的人,其中从头到尾都是用第二人称单数。这两封信结尾的对比,也很强烈。

  除了这些用语和信息的内部考量以外,“将城市、乡村、行省用女性的拟人化说法来表达,是当时惯用的方法”(Dodd),就像我们说到“不列颠娜”(译注:英国的女性拟人化说法);而在圣经中也有先例,用女性的拟人化说法来指教会,无论是宇宙性的(弗五22~23;启二十一9)、还是地方性的。在旧约中,以色列有时被描写为处女,“锡安的女子”(赛五十二2;参:赛四十七1及下;结十六7),有时为结婚的妇女(赛六十二4~5;耶二2),有时为母亲(赛五十四1及下;参:加四26),有时为寡妇(赛五十四4;哀一1)。哥林多教会被形容为许配给基督,好像新妇许配给新郎(林后十一2);彼得形容另一间教会为“那在巴比伦,与你们同蒙拣选的她”(彼前五13,syneklekte{)。这“巴比伦”可能是指罗马。从这一点来看,蒙拣选的女士几乎可以肯定是亚西亚的一间教会,她的儿女是其中的成员,她“蒙拣选之姊妹”(13节)是附近的教会,约翰就是在那里写信,而姊妹的“儿女”(13节)则是其成员。事实上,约翰写给这间教会的信,也有可能是约翰三书9节所提到的信,因为这两封信都谈到接待的问题。

  如果有人问,使徒为什么在写信给一间地方教会时,要用蒙拣选的女士作“某一团体的掩饰”?我们只能猜测他的用意。或许当时世界对教会的逼迫和憎恨正值高峰,为了“谨慎起见”而如此写;也有可能他的作法“只是一个‘念头’,符合当时的口味”(Dodd)。

  约翰用我在真理里所爱的(复数)来形容他和教会的关系。“我”是强调语(ego)。或许他这句话是有意针对异端而发。他们不但在真理上妥协,而且既骄傲,又没有爱心。约翰的宣告则完全相反。译为在真理里的希腊文没有冠词(3节和约1亦同)。因此这可能是副词式的表达,可译为“我真心所爱的人”(RV、NEB;参:约壹三18),或“真正地”,就是“基督徒式的诚心诚意”(Plummer)。但是根据这里的上下文,后面两次提到有定冠词的真理(1~2节),因此 RSV 和 NIV 的译翻更正确:我在真理里所爱的人。是真理将约翰与这个教会在爱中连结,尤其是有关基督的真理,与异端的“谎言”相反(约壹二21~23)。不单是他爱他们,一切知道真理之人(直译“已经知道”,完成式,egno{kotes)也和他一样有这份爱。“爱的相交与信仰的相通同样广阔”(Alford)。

  2. 为什么约翰和所有其他基督徒爱这间教会的成员?是因为真理的缘故,就是住在我们里面,并将与我们永远同在的真理。如果我们是基督徒,就应该爱邻舍,甚至爱仇敌;可是我们对其他基督徒的爱,乃是一种特别的、在真理中的爱。真理是基督徒相爱的基础。约翰强调这个事实,他在这开头的三节中,四次提到真理。我们彼此相爱,不是因为性情相符,或是自然相吸,而是因为共享真理。我们不单在客观上认识真理(1节),它也住在我们里面(2节),成为现今内住的力量,并且会与我们同在(强调语),直到永远。异端或许会离开我们,到世界里去(7节,参:约壹二19),但是在基督徒团体中,真理永远会保存下去。只要真理在我们里面,与我们同在,我们的相爱就能一直持续下去。并且,由于基督徒的爱是建立在信仰的真理上,若削减共有的真理,就不能增添彼此相爱的心。在现今教会合一的运动中,我们一定不能妥协真理,因为真正的爱与合一惟独靠赖它。

  3. 第一世纪以希腊文通信的友人,信头与信尾都采用固定的形式,这是众所周知的。通常信的起头是写作者的名字、收信者为何人,接下来是一个字,chairein,“问安”。雅各书的开头,与使徒行传十五23,都采用这个形式。其余新约书信的作者,虽然保持写信者与读者的说明,却将问安语改为基督徒的方式,以 charis,“恩惠”,来代替 chairein。保罗最常用的形式为“愿恩惠平安,从神我们的父,与主耶稣基督,归与你们”,不过偶尔他也会改动。在约翰二书第3节中,可以看出有四项差异。第一,问安语不是祷告,也不是愿望,而是充满信心的肯定。保罗的问安语从来不含主动词在内。我们必须视其中有一个“是”字(eie{)省略不言,或如彼得的 ple{thyntheie{,“丰富地成为你们的”(彼前一2;彼后一2;参:犹2)。约翰却相反,在句子一开头就放进加强语 estai,这个字不应该译为祷告──“愿……与你们同在”(AV),而应该译为宣告(RSV、NEB、NIV)──“将(或必)与我们(或你们)同在”。第二处,在恩惠平安中间,插入了怜悯,正如三封教牧书信一样。恩惠与怜悯都是神爱的表现,恩惠是向有罪咎、不配者而发,怜悯则是向无助、需要的人而发。平安是与神、与人、与自己和好的恢复,可以称为“拯救”。综合来看,平安指拯救的特色,怜悯指我们对它的需要,恩惠指神在基督里白白的预备。第三,从父神并从耶稣基督,这里几乎与保罗的用语一模一样。不过,约翰又加了一项基督的称谓,父的儿子。这是他惯用的神学强调语。耶稣其人不仅是弥赛亚基督,更是父的独生子。约翰也重复了介系词para)(保罗在问安语中却从来没有这样做,他用 apo),仿佛要强调子与父同样是一切祝福的泉源。

  约翰与保罗书信一般的问安语在第四方面的不同,是增加了在真理和爱心里一语。这或许是指:我们将从父与子经历恩惠、怜悯与平安,只要我们住在真理和爱心中;也或许是指:从父与子来的恩惠、怜悯、平安,会在真理和爱里表达、运行。无论真理和爱是条件还是结果,或只是我们领受恩惠、怜悯、平安时同时得到的,它们都显然是基督徒生活的标记。第1节已经将它们放在一起,“我在真理里所爱的人”。请与以弗所书四15比较。地方教会的相交,是由真理创始,由爱心展现。它们互成条件。一方面,我们的爱不能盲目,忽略别人的观点与行为。真理应该使我们的爱具分辨力。在吩咐要彼此相爱(5节)之后,约翰又明令禁止与假教师来往,就是那些骗子与敌基督(7~11节);他不认为这有什么矛盾可言。我们对别人的爱,不能削减对真理的忠诚。另一方面,我们不可以用严苛或苦毒的灵来高举真理。凡“遵行真理”的人(4节),必须领受“要彼此相爱”(5节)的勉励。所以,基督徒的相交应当既有爱心又有真理,要避免牺牲其一的极端。我们的爱如果没有真理来坚强,就会软化;我们的真理若没有爱来调和,就会太刚硬。圣经命令我们,要在真理中相爱,也要在爱中坚守真理。

Ⅱ 信息(411节)

  现在开始谈到这封信特定的目的。一方面是关心地方教会内部相交的生活(4~6节),一方面则是论到外在威胁它的教义危机(7~11节)。这两者也有关连。约翰称赞核心分子的忠心(“有些你的儿女”),说他们“遵行真理”;他又要求他们遵守神其他的命令,尤其是彼此相爱。他要看见这间教会在真理与爱中都坚固,原因是:许多迷惑人的已经进到世界上,来散播可怕的谎言(7节)。他为教会忠诚分子欢喜(4节),但是警告他们要小心(8节),以免屈服于假教师,或是在他们散布错误时,提供任何帮助。因此,本信的中间这段话,将真理与谎言、教会与敌基督、神的诫命与魔鬼的欺骗,作了纲要式的对比;而我们在第一封信中,已经对这些十分熟悉。

  4. 约翰开始讲信息之前,先表达感恩,这点很像保罗十三封书信中的八封。在该间教会中,让他欢喜的原因很多。可是他知道,并非所有教会成员都过着表里一致的生活。他只能这样说:我十分欢喜,因见到(或是最近他曾拜访过他们,或是像约3,有人传消息给他)你的儿女中有些遵行真理(参:约4)。“遵行真理”(“跟随真理”,RSV;“按照真理而活”,NEB)包括相信(尤其是道成肉身的核心真理),并顺服,要照它而生活。它住在我们里面(2节);我们也在它里面而行。这里似乎将真理比作一条路,我们可以在其中行走;它成为我们的途径,不可偏离。事实上,离开神启示的真理(无论是教义上或道德上),并不是不幸的错误,而是不顺服的举动,因为我们必须行在真理中,正如父给我们的命令。神启示我们真理,不是随便我们愿不愿意相信,或愿不愿意顺服。启示总是带来责任;启示愈清楚,相信与顺服的责任就愈大(参:摩三2)。

  5. 遵行真理的命令,不是父惟一的命令;这个字在第5、6节中又出现了三次。在相信的命令之外,又加上了相爱的命令,正如第一封信一样。作基督徒就是要相信基督,并彼此相爱(约壹三23;参:西一4;帖后一3)。如果我们否定子,又不相爱,就没有神,也不认识神(约壹二23,四8)。信心与爱心乃是新生命的记号(约壹五1,四7),也是神的命令。有些人抗议说,信心与爱心不是可以管训出来的,不能藉命令来做到。他们问道,你怎么能告诉我,要相信我不相信的事,或要我爱我不爱的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在于基督徒信心与爱心的本质。如果视信心为一种自动自发的事,视爱心为一种情感,它们就似乎不在责任的范畴之内。但是,基督徒的信心乃是对神在基督里自我启示的顺服回应。这个启示有道德内涵。如果人恨光,就是因为他们的行为是恶的(约三19~21)。他们“不相信”子,因为他们定意“不顺服”祂(约三36很重要的对比)。这就是为什么不信是罪,而不信的人已经被定罪(约十六8~9,三18)。同样,基督徒的爱也在行动的范畴,而不在情感的范畴。它不是不能自约、无法控制的热情,而是无私的服事,是刻意的抉择。因此,信心与爱心都是命令(在这里,也在约壹三23)。不但如此,请注意代名词:我要求我们彼此相爱。约翰没有给教会一道命令,而自己置身度外。其实,他并没有发出命令。布鲁克说得好:“这位有权利发命令的长老,只是提出个人的请求,好像双方立于平等地位,而他请求的基础则为主过去的命令,他们双方都同样领受了这命令。”他坚持说,我现在并不是写一条新命令给你,乃是我们从起初所受的命令。约翰所写的并不是新事,而是与福音同样长久的事。对他的读者也不是新事;他们在作基督徒的开始,就知道这命令了(参:约壹二7~8,三11、23b,四21,及这些地方的注释,并6节,“正如你们从起初所听见的”)。

  6. 提到爱的命令,就让约翰以提示的形式说到爱与顺服的相互关系。他将它们互作解释。第一,这是爱:即,我们遵行祂的命令;第二,祂的命令就是:你们行在爱中(希腊文的句子停在 en aute{,“在它里面”,但 RSV 和 NIV 将这几个字解释为“在爱里面”,应当是正确的)。爱表达在顺服中,这是显而易见的。如果我们爱神或基督,就会藉遵行祂的命令来显明(约十四15、21,十五10;约壹五2~3)。如果我们爱邻舍,也会这样做,因为“爱邻舍的就实现了律法”(罗十三8,RSV)。但律法是什么?就是要尽心、尽力、尽意、尽性爱神,又要爱人如己。“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太二十二40)。因此,律法和爱并不矛盾;反之,两者乃是互容的。

  这里从命令来看基督徒的生活。命令一字,在这三节中出现了四次,使整段具合一性。我们要顺服祂的命令而行6a节),所以要在真理中行(4节),并要在爱中行(6b节),因为这些都是祂的命令。因此,这里是基督徒的三重“行”。约翰不知不觉又指向了他在第一封信中贯穿使用的三重测验(真理、爱心,与顺服)。此外,基督徒的自由与律法也不矛盾,就像爱与律法一样。不错,基督徒“不在律法以下”,意思是说,我们的得救不倚靠顺服律法。可是遵行律法的义务,我们并没有免除(太五17~20;罗八4,十三10)。基督使我们自由的那份自由,不是可以自由犯法,而是有自由能守法。“我要自由而行,因我素来考究的训词”(诗一一九45)。

  711. 这是约翰信息的第二部分。他从真信徒转向假教师,从麦子转向稗子。虽然他感谢神,“有些”(4节)人遵行真理,但是对于已经有“许多”(7节)迷惑人的来到世上,他却忧心忡忡。事实上,他在第4~6节对教会的吁求,就是基于这些假教师危险的活动而提出的。他们的错误是否定道成肉身;他们的特色是欺骗与敌基督。由于这种现况,约翰向读者提出两项警告,第一是不要自欺,以免他们失去满足的赏赐(8~9节),第二是不要给迷惑人的任何鼓励(10~11节)。

  7. 耶稣亲自警告门徒,会有“假基督和假先知”兴起,甚至连选民都迷惑了,他们要特别注意(可十三22~23)。主的预言已经应验。约翰在第一封信中写道,“许多假先知”已经出来了(四1),这里他称他们为许多迷惑人的。这两段中,前一段的动词是完成式,这里则是过去式,不过他对他们的形容都是:已经出来到世上。动词 exe{lthon 可以指他们已经离开教会,因为约翰一书二19用同一个动词、同一个时态。可是这个用语更可能是刻意让人想起基督及使徒的使命。敌基督乃是模仿基督者。子从父“出来”,到世上(约七29,八42,十三3),又差遣使徒进入世界(约十七18,二十21;参:太二十八19;可十六15和约7,那里也用 exe{lthon)。或许此处的含义为:正如使徒被差派,进入世界去传扬真理,这些假教师也出来,要教导谎言,作魔鬼──谎言之父──的使者。无论如何,我们对他们的认识为:他们是巡回的假先知,沿着小亚西亚的罗马大道旅行,要用他们的错误来毒化所访问的教会。“从他们自己的角度来看,他们是基督教的宣教士。从长老的角度来看,他们是骗子”(Dodd)。

  这些教师的异端为:他们不认耶稣基督是成了肉身来的。这里不是说,他们绝对否定道成肉身的可能性,而是他们不相信这一点。或许他们相当狡猾,用的是假冒的方式,而不正面否认。不过,他们的教训与否认无异。基督徒对于耶稣最主要的肯定,在约翰书信中用不同的词汇表达出来。有时只说“耶稣是基督”(约壹二22,五1),意思便是承认祂是子(约壹二23,五5)。不过,最完整的告白,则是祂“成了肉身来”(约壹四2),所用的是完成式分词 ele{lythota。参照约翰一书五6的过去分词,ho eltho{n,“这位曾来的”。不过,这里的分词是现在式,erchomenon成肉身来到中。按严格的文法而言,这应该是指未来的来到,有些人认为,或许这里是指主第二次再来,因第一封信中也曾两次特别提到这一点(二28,三2)。不过,据我们所知,对于耶稣基督第二次再来是否会以肉身出现,早期并没有争论,而这些信的要旨,是肯定他第一次来是在肉身中;由此看来,后者很可能是这里的意思。若是如此,现在式就是“完全超越时间”之意(Alford)。“道成肉身不仅是历史事件,而是永恒的真理”(Brooke)。耶稣并非在受洗时才成为基督或子,也没有在受死时不再是基督或子;耶稣就是“成肉身的基督”。在祂出生的时候,人性与神性就结合在一起,不再分开。完成式与现在式的组合(出现在约壹四2和这里),强调在祂里面这两性永恒的连结。

  若有人否认道成肉身,他不但是“一个”迷惑人的,或“一个”敌基督,即许多人中的一个,而是那迷惑人的和那敌基督,亦即:是“那大骗子”(NEB)。这个异端两面的错误:既反对基督,又欺骗百姓。第一封信好些经文提到假教师,说他们的目的在“欺骗”(二26,RSV),又是“敌基督”(二18、22);这里则将这两个思想放在一起。

  8. 在讲完巡回假教师的事,和其危险之后,约翰提出第一个警告:要小心。这个动词与马可福音十三23相同,那里记载耶稣对假基督和假先知的警告。他们的错误很诡谲、很阴险。教会会友不能放松防备。这种小心的重要性,此处既从负面讲(不要失去你们所作的工),又从正面说(乃要得着满足的赏赐)。这一对句子中的三个动词,抄本都有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复数──“我们”与“你们”──的差异。NIV、RSV、NEB 的第一个与最后一个动词的译法可能是正确的,即你们不失去……你们可以得着满足的赏赐。但中间的动词,两种都通。魏斯考特与布鲁克认为 AV 所译“我们所作的”,“几乎可以肯定是正确的经文”。另一方面,RSV 和 NIV 的意思则较通顺,你们所作的工。若是如此,约翰在此不是关心他自己为他们作的有没有落空(但参:加四11;腓二16),而是关切他们作基督徒所下的工夫,应当得到满足的奖赏才好,不要轻易失去。这里的思想不是他们得着或失去救恩(那是白白的礼物),而是他们信心服事的奖赏。这个比方似乎取自工作的报酬,因为奖赏misthos)是工人的工价(如:太二十8;约四36;雅五4)。约翰或许以他自己和他们为“主葡萄园中的同工”,若是如此,他所担心的,就是怕他们松懈,以致所得“不足一整天的工资”(Smith)。

  9. 约翰对读者的警告并非夸大之辞。他已经仔细衡量过错误教训的严重程度。凡越过基督的教训,不常守着的,就没有神。约翰形容假教师好像越过proago{n,“跑到太前面去”,NEB)的人,我们几乎可以肯定他是在借用异端的词汇。他们自称有“超越”的观点,高一等的知识 gno{sis,使他们能超过一般的信众,不像大多数俗人,满足于初级的信仰。约翰用讽刺的口气提到他们的宣告。他们实在“跑在前面”,跑过了头,甚至把神留在背后了!因为凡是否认基督的,就是弃绝神。不可能拒绝基督而还保有神──或有神,意思是享受与祂相交。相反的,凡常守教训的,就有父又有子。这是约翰一书二22~23的重复。在两段中,“基督”与“子”乃是同等的说法。没有一个人会有父而不承认子。因为子既是父的启示(如:约一18,十四7、9;约壹五\cs1620;参:太十一27),又是通往父的道路(约十四6;参:提前二5),兼具先知与祭司的功能。所以,认子就是有父;否认子就是失去父。

  不但第一世纪的克林妥派诺斯底主义是如此,今日所有非基督教的宗教亦然。今日许多人只要神,不要耶稣基督。他们说,他们相信神,可是觉得耶稣没有必要。或者他们认为其他的宗教,无论古代或现代的教派,亦是通往神的道路。我们必须竭力抵挡这些声明。基督徒在这方面是保守的,不是前进的,要“继续守住”基督的教义,不是要“超越”它。陶德认为,约翰不够谨慎,又说他似乎“将基督教神学判定为永远一成不变。”这未免言过其实。布鲁克的见解更正确,他指出“冠词 home{ meno{n 前面没有重复”,又说:“并非所有的‘前进’都被定罪,惟有不符合‘住在教训里’之条件的前进,才被定罪”。基督徒的信仰深植于历史上道成肉身与赎罪的事件,就是基督所成就的启示与救赎。“越过”基督,“不是进步,而是背道”(Plummer),不是光照而是黑暗。不仅如此,基督徒所要持守的,不单是在基督里,也是“在基督的教义里”(AV)。乍看之下,这个直译为“那基督的教义”(NEB)的片语,可能是指“承认耶稣为基督的教导”(Smith),这与上下文也相配。可是“新约的用法”(Westcott、Brooke)要求属格在解释上不与受词(“有关基督的教训”)相连,而必须与主词(“基督的教训”)相连。这当然包括基督藉着使徒继续的教训(参徒一1;西三16;来二3)。这类具使徒权威的教训,与约翰在第一封信中所谓“你们从起初所听见的”(二24;参二7,三11;约八31;提后三14;约贰5~\cs166)相等。基督徒要长大成熟,但不是在越过基督的教训中“前进”,而是要对记于福音书,或使徒书信中的教导,有逐渐进深的了解。

  10. 约翰现在提到第二个警告。这些迷惑人的人,犯了严重的错误(使听从的人失去父与子),所以他不但吩咐他们要小心自己,也指示他们如何对待“那些已经来到世界”(7节),而现在到你们那里的假先知。他们的责任很清楚、很绝对:不要接他到家里,也不要问他的安。一般而言,基督徒应该“乐于款待”(如:罗十二13;提前三2,五3~10;多一8;来十三2;彼前四8~10),对于真正的宣教士更是如此(约5~8);所以这一道不妥协的命令,许多人不能接受。陶德建议说,这是“紧急状况的规定”,适用于“教会十分危险的情况”,但是“这种强烈的不容忍”却是不需要,也是不正确的。所以他不愿意“接受,长老在这里的规定是基督徒行为的准则”,声称它“与新约教训的要义不符,与这些书信本身的教训也不一致”。但是,我们难道可以假定,约翰会自我矛盾吗?这个指示的前面,正是这位爱的使徒对爱的劝勉(6节)。约翰怎么会一下子坚持要遵行爱的命令,一下子立刻亲自违背?此外,我们“不能任意将主的使徒道德的指示丢弃不顾”(Alford)。

  有些人过分宽容,不反对任何观点;有些人则非常缺乏容忍,只要观点稍有不同,便反对;约翰所写的,正可以针对这两种人。在这段话中,找不到妥协,也找不到隔离。若要平衡的诠释,必须记住下列三项事实。

  第一,约翰是在谈教导错误教义的教师,而不是其信徒。不可以接待的,是到你们那里,不是偶尔来拜访的过路客,而是正式的教师;这里描述他不但自己相信,而且带来一个不符合(基督的)这教训的信息,好像商人随身“带来”要销售的货物。若一个人只是观点错误,基督徒当然应当欢迎、接待,并努力使他的想法改变。但是对于那些有系统地传播谎言,献身错谬教导的宣教士,我们却不可以给予鼓励。陶德似乎没有看出其间的不同。虽然他写“宣教士”,但心中所想的似乎是个别的异端信徒。他写道:“我们必须找出一种方式,与我们基本看法不同的人和平相处。”这是当然!若有人否认耶稣基督,我们自己小心(8节),不要接受他的错误就够了,还可以努力让他认识真理。可是若那人正式受差派,要将他的谬论教导别人,我们不单不可以接受他的教训,也不可以接待他。

  第二,约翰的指示不单适用于假教师“正式”的造访,也适用于对他们的“正式”欢迎;这与私下的接待不太相同。从两个细节可以看出这个意思。第一,前面已经看过,这封信不是写给个人的,而是写给教会;若有人到你们那里,这句话表明,可能将有一位(或一群)假教师,到这个教会去。他们离开了约翰曾待过的教会(参7节,exe{lthon,和约壹二19,exe{lthan),不过显然还没有到第二封信的收信者那里。“异端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宣传活动,随时都可能到他们的城镇来”(Dodd)。第二个细节为,约翰规定:不要接他到你家里,直译为“进屋里”(RSV)。哪一个屋子?当然,他也许是说,每一家基督徒都不可接待假先知。但是约翰是否更可能以“屋子”指教会聚集崇拜的地方(当时并没有教会建筑)(参:罗十六5;林前十六19;西四15;门2)?所以,也许约翰所指的,不是禁止私人的好客,而是全会众的正式欢迎,这种场合很容易被假教师利用,来宣传他的谬误。“要视他如被开除教籍的人”(Dodd)。可是布鲁斯的注释很不错:“这不是说,我们不可以让耶和华见证人上门,喝一杯茶,在客厅里让他们更清楚神的道路;这比在门口向他们讲解更方便”(142页)。

  第三方面,约翰是指那些在道成肉身教义上传错误教训的人,而不是每一个持错误教训的人。若有人对于使徒的教导,与我们的解释稍有不合,即使他们是教师,我们也不可以用这一节为由,与他们断绝往来。若说这一节是写到排除“看法为我们所不喜欢的人”(Dodd),并不正确。这里禁止我们的,是接待敌基督,那大骗子,他的教导否定了耶稣神性与人性的基本真理。倘若我们仍嫌约翰的指示太严厉,或许是因为他关注子的荣耀,和人灵魂的益处,比我们要强烈得多;也因为“我们自以为傲的容忍”,实际上乃是“对真理不够关心”(Alexander)。约翰禁止教会接待的假教师,是“骗子”和“敌基督”(7节)。他的教训既羞辱基督,又危害教会。我们怎么可以在自己家中,或在教会里接待他,又帮助他前行呢?如果我们以爱为名而这样做,其实并不会让那些假教师得到好处,更不会有益于那些被他们诱惑的人。“行善有限度;不能因对某个人行善,而造成对他人更大的伤害”(Plummer)。

  11. 约翰这样吩咐的原因,记在这里。否认基督、使人失去父的错谬教训,不只是不幸的错误,更是“恶行”,它会造成灵魂永远的失丧。倘若我们不希望助长这种恶行(成为“他恶行的从犯”,NEB),就不可给予从事的人任何鼓励。

Ⅲ 结语(1213节)

  12. 第二与第三封信的结论非常相似。这一节可与约翰三书13~14节比较。长老已写到蒲草纸的尾端。墨汁“通常是用煤灰掺水,再加胶变浓”(Alford)还未干。他说,他还有许多事要写给你们(参:约十六12),可是他比较喜欢用口讲,而不用手写。人与人的沟通,面对面(直译为“口对口”,正如民十二8;耶三十二4)谈论比写信更让人满意。讲比写不容易被人误会,因为讲话的人不单用言词传达意思,还用音调和面部的表情。因此,约翰告诉他们,他希望能够去拜访他们。他以真教师的身分来到他们那里,与假教师截然不同,他相信他们必会欢迎他。向他们说话,当面沟通,是写信和读信所不能享受的。这种相交的目的,是使你们的喜乐满足。满足的喜乐是相交的结果。新约只知道一种满足的喜乐,就是因与父和子的相交,而产生的人与人的相交(参:约壹一3~4,及该处的注释)。

  13. 这封信的结束,是一句问安,来自你那蒙拣选之姊妹的儿女,就是“你的姊妹教会之成员”(Alexander),约翰就是在那间教会写信。见第1节的注释。──《丁道尔圣经注释》

查阅相关章:
圣经书卷列表:
 1/14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更多关于: 约翰   注释   圣经   全书   基督徒   文摘   道尔   唐纳   约翰   真理   基督   的人   教会   注释   信徒   命令   使徒   基督徒   异端   长老   肉身   耶稣   教训   平安   这是   是指   恩惠   他们的   圣经   耶稣基督   赏赐   爱心   教师   点此   儿女   彼得   书信   希腊文
返回顶部
圣经资料,在线查经,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
@c.zyesu.com 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