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以弗所书第1章查经资料

以弗所书第一章-《丁道尔圣经注释》

以弗所书相关章:

以弗所书第一章

Ⅰ 序言(一1-23)

A 问安(一1-2)

1.所有保罗书信的开头都很相似。按照当时信件的格式,先写作者的名字,然后是读者,跟着才是问安。但是,传统的格式在此被提升到更高的层次。作者和读者,是从双方在基督里与神的关系被提及;传统的问安亦变成基督教的祝福。

保罗最常自称为使徒。这个称谓,基本意义是“受遣者”,意指尊贵的特权,神的催逼,以及加诸在他身上的使命。他只能从自己蒙差遣把福音带给万人的角度,来理解自己和他人的关系(参:林后五16)。这身分是奉神旨意而得的;这话不单是指得神的允许而已,同一个字在第5、9、11节的用法,清楚证明这是神特定的旨意,要保罗成为在祂权下的人,保罗写作的权柄亦来自于此。他一再强调:蒙召不是由于他个人有什么美德(参:林前十五9;加一13-15;提前一12-16),权柄也不是自取的。两者完全都是从神而来(特别参:加一1)。保罗之所以能够持守圣召,原因就是在此:特别是他的使命遭遇阻挠之时,更是靠此坚立。

第一章有好几个字眼,必须顾及旧约的背景,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真义。新约对基督徒的常用称谓圣徒,就是其中的第一个用字。希腊原文hagioi一字,是“圣者”的意思。在旧约时期,会幕、圣殿、安息日、百姓都是圣的,因为这些都是已经分别出来,用以事奉神的事物。按这字的意思,百姓称为“圣徒”并非由于一己的功德,而是因为神把他们分别出来,他们亦因此蒙召要过圣洁的生活。因此,这字表达的是每个基督徒所蒙圣召的尊贵和责任,而非只是一小撮人能够达到的成就。我们在导论中讨论受书人之时,已经提到过几个最好的抄本里面,都没有“在以弗所”这几个字。然而按照原文的文法,此处几乎无可置疑的必须有一个地名。22因此我们的结论是,以弗所很可能只是本卷书信几个目的地其中之一。

有忠心(pistoi)是新约形容基督徒的经常用语,可以指有信心的人,也可以指有忠心表现的人(“忠”和“信”在原文是同一个字)。本节可能同时包含了这两个意思;他们是信徒,并且蒙召要忠心。他们是信主的人,但在基督耶稣里一语的含义,却远比单单指出他们信心的对象来得更为丰富。这句保罗的惯用语,差不多概括了他对福音的理解,在本卷书信中用得尤其频密。单在第1-14节,与此等同的用词就出现了十一次之多。基督徒不但要信祂,他们的生命也是在祂里头。根怎样在泥土里,枝子怎样在葡萄树上(参:约十五1及下),鱼怎样在海中,鸟怎样在空中,基督徒的生命也怎样在基督里面。从物质的层面看,信徒是在世上生活,但在属灵上,他的生命却从世上被提升到基督里面(参:西三1-3)。保罗在歌罗西书一2向读者的问安中,“在基督”和“在歌罗西”这两个片语刻意并列。这暗示了基督徒无论身在何处,环境怎样艰难,所受攻击是来自物质主义还是异教,遭遇危险是被政府的权势吞灭还是被非信徒的生活压力胜过,他们已经在基督里。这并不是不可思议的空话,而是十分实际的真理:基督徒只要忠于所蒙的圣召,就不会试图倚靠自己,或走出基督旨意、主权或慈爱所定的范围以外,也不会向世界寻求引导、支持或力量。他们一切的满足和所有的需要,都能在祂里面得着,不必在任何其他地方或向其他来源寻求。“受洗归入基督耶稣”(罗六3),暗指了基督徒应有的生命,因为洗礼正是进入这种生命的外在表征。这同时包括了另一个真理:基督徒的群体是以教会——亦即基督身体——的形式存在。

2. 希腊文中普通的问安用语是chairein(参:徒十五23,二十三26;雅一1);保罗在此使用它的同源字恩惠(charis)。平安(shalōm)则是希伯来文中的普通问安话,例如主差遣七十人时就曾经提过(路十5)。一如保罗所有的问安一样,本节将恩惠和平安放在一起;可以这么说,保罗把基督一切的赏赐藉这两个词汇概括起来。因此,问安就成了祝福或祈祷,向神祈求读者能够充分认识到神的恩宠是白白赐下、人不配得的——神藉这恩宠使他们与自己恢复正常关系,并将一切所需加在他们身上(参看三2注释有关charis的讨论)——又祈求他们能以与神和好,心中得着平安,彼此间有和睦。这两个字眼,其实是以弗所书,甚至是基督福音的两大主题。恩惠、平安是从万有之源神我们的父,以及藉自己作为把它们带给人类的主耶稣基督那里来的。

B 赞美神在基督里的旨意和福气(一3-14)

3. 简短问安之后,在还没有为写信对象的安康表示感恩(15-16节)之前,使徒就开始一赞美的凯歌——全首诗歌是一句无从分析的长句,一个接一个的概念,环环相扣。数算神的祝福并没有特定的次序:先数算一个祝福之后,自然而然就联想起第二个来——首先是拣选,然后是儿子的名分,意味赦免的救赎,认识神对万有的旨意,(犹太人和外邦人所同有)成为祂子民的高贵权利,最后是作为得基业凭据的圣灵印记。

贯彻这首伟大荣耀颂的,有三个音符。第一,神从亘古到永远使万事按祂完美的旨意成就。一切历史、每一个人、天地万物,都包括在祂的旨意之中。过去、现在、将来,都包含在这首荣耀颂,以及父、子、圣灵的工作里面。第二,这旨意已在基督身上成就,故此人类所能得到一切的福气,都在祂的里面。第三,这首荣耀颂有一个实际的目标:神子民的生活要“使祂荣耀的恩典得着称赞”(弗一6)。

本段以犹太人祝福的形式开始。希腊文eulogētos,和合本译作愿颂赞归与(blessed)在新约中只用于神。惟有祂才配得颂赞。人得到祂的赐福,就算为蒙福;人因着神对人类和全世界白白的赏赐而赞美祂时,祂就得着称颂(译按:旧约希伯来语动词bārak,以人为对象时,和合本译作“祝福”,以神为对象时则作“称颂”;英译本一贯译作“bless”;但“bless”在新约只用于神)。但最重要的一点,则是神以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神(God and Father of our Lord Jesus Christ)之身分得着颂赞(参:罗十五6;彼前一3;启一6)。因为祂是藉由基督,向我们彰显祂至高的启示。作为儿子,耶稣基督是父神完美的形像(参:约一18;来一1-3)。

曾赐给(who has blessed),在希腊原文是个不定过去分词,它可能是指从前初次接受这些福气的时候,也可能是指神把这福气赐给人类之时。但是,其实没有拘泥于这词的时态之必要。各样属灵的福气(every spiritual blessing),表示福气川流不息地从祂而来。我们理解这些福气,不应单单从最容易想到的物质角度,而是当从包括物质,但超乎物质的属灵角度。因为要能够真正珍惜眼见的一切物质,必然立基于对属灵事物的真正享受。

天上(in the heavenly places)一语,将这点解释得更加清楚。它所指的,是个“看不见的属灵环境,与能见、能摸,我们称为地的环境相对。这是眼不能见之善恶势力,互相争斗要支配人类个别与群体生活的层面”(凯尔德)。“天上”这个词,在以弗所书中出现了五次。基督被提升到“天上”(一20);神的智慧要被“天上”一切执政、掌权的得知(三10);在描述与邪恶势力进行属灵争战的所在时,也用了同样的词汇(六12);而与本节主题最为相近的,则是二章6节说基督徒“与基督耶稣一同复活,一同坐在天上”。他们的人生被提升至平庸之上。在世,但亦在天,不受必会过去的物质所限制(参:腓三20)。现在,只要是在基督里,生命已经是天上的生命了。

4. 神的旨意从创立世界以前已经存在的事实,证明它属天而不属地。加尔文(John Calvin)说得好:拣选是一切福气的“基础和第一因”。并且,拣选的教义贯彻全本圣经。以色列蒙拣选,并不是由于什么美好的德性,而是作为成就神永恒旨意的器皿(参:申七6-8;赛四十二1,四十三20-21)。新约肯定拣选的原则,但拣选不再有国别的限制——这是以弗所书将会发展和详述的真理。拣选或预定的教义,并不是争论或臆测的焦点;也不是与人类自由意志这个不证自明的事实相对立。这教义带出一个新约不曾试图解决、人类有限的理智也无法完全明白的悖论(paradox)。保罗同时强调神主权的定旨与我们的自由意志;并向全人类提供恩典的福音。然后,基于下列两个理由,他向已经接受的人宣告拣选的教义;事实上,在约翰福音十五16,罗马书八29,帖撒罗尼迦后书二13,提摩太后书一9,彼得前书一2等经文中,保罗亦有同样的宣称。首先,基督徒必须了解,他们信心的根基完全建立在神的工作之上,任何在乎他们自己的事物都不可靠。一切都是主的工作,并且也依照祂的计划——祂在创立世界以前所定的计划。因此,人毫无夸口的余地。第二,神拣选我们,是要我们在祂面前成为圣洁,无有瑕疵(参:五27;西一22)。拣选的目的不单是救恩这么简单,更包括了圣洁生活。用二章10节的话说:我们是“在基督耶稣里造成的,为要叫我们行善,就是神所预备叫我们行的”。我们是“预先定下效法祂儿子模样”的(罗八29)。

因此,基督徒人生的理想和鹄的,是完全的圣洁(参:太五48)。从正面看是献上生命(参看一章1节的注释),从负面看则是全无过失。本节译作无有瑕疵的amōmous ,与腓立比书二15的用法相似。这字的用法,与旧约祭礼相关。只有完美的祭牲,才能献上给神(如:利一3、10)。所以,希伯来书九14说:基督在道德和属灵上,“将自己无瑕无疵献给神”(参:彼前一19)。基督徒的生命也当“无有瑕疵”,不仅按人的标准如此,更要在祂面前无瑕无疵。祂是能够察看每一个人行为、思想、言语的那位。(有关使徒强调人生每时每刻都在神的眼前这一点,请参看罗一9;林后四2;加一20;帖前二5)

5. 因爱(原文作“在爱中”)这两个字可以解作是下句的一部分,也可解作是上句的一部分。古今译者和解经家见解各异,证明我们对于作者原意是不能武断定论。RSV的翻译作“祂在爱中注定我们成为祂的众子”(和合本作因爱我们……预定我们……得儿子的名分;参NIV)。这译法可能没错,最低限度它是整个段落所强调的真理。然而这片语在句子中的位置,以及它在本书其他地方(三17,四2、16,五2),都是指人的爱而非神的爱,这支持了AV、RV和NEB的译法:“使我们在祂面前,在爱中圣洁而无瑕疵”(AV)。如此,这话的重点就是圣洁的人生惟有在爱中,并且藉着爱,才能达到完美的地步(参:帖前三12-13)。

RSV的“注定”,RV以及和合本都作预定:希腊文proorisas一字,直译是“预先挑选”的意思。它只不过是另一个字眼,表明神为祂子民安排之计划,是在亘古以前定下的这个事实。这计划就是藉着耶稣基督得儿子的名分。人是为了与神过团契生活,作父神之子女而被造的(创一26;徒十七28)。这权利因犯罪被剥夺,但靠着恩典,儿子的名分却在基督里,藉着基督得以恢复(约一12)。形容这概念的最佳词汇是“收养”(adoption,中文一般译作“儿子的名分”;参:罗八15、23;加四5);因为作为养子养女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恩典得到的权利,在家庭之中,享有与亲生子女同等的地位。

这些事是神“照祂意志的定旨”(RSV:和合本:按着自己意旨所喜悦的)作成的。两个词都是指祂的旨意和主权的爱。“定旨”(eadokia;所喜悦的)在圣经有两个意思。它有时是指对某人所存的善意(参:路二14);但在没有提及有人感受这善意时,它就解作“定旨”。后者与本节和第9节的上下文理相符(参:太十一26)——但本节也可能含有第一个意思。巴斯(Markus Barth;AB)说得好:“本节暗示了随同明亮善意而来的快乐。高歌赞美神的人……对神喜悦施恩作出了回应。”

6. 本节使他荣耀的恩典得着称赞一语,在这个段落的第12、14节一再以“使他荣耀得着称赞”的方式出现——就像诗歌每节之后的副歌一样。把希腊文名词作形容词用,译为“荣耀的”,可能使它丧失了原有的力量。神的荣耀含有祂自我启示的意思,而“祂恩典的荣耀”(AV)则是“祂自显为满有恩典的神”(斯托得:参:出三十三18-19,三十四5-7 )。正如以色列被拣选,为要赞美祂而活(赛四十三21),在基督里被接纳为祂子民的人,也必须表明父神恩慈的本性,使祂得着荣耀(参:弗五1;太五45;路六35)。恩典一词的含义太丰富了,保罗不能轻轻带过(参:一7,二7),必须加以阐述。他在爱子里所赐给我们的,所用的希腊文动词Charitoō,源于名词Charis“恩典”。(参较一19、20,二4,四1的结构。)它有时被解释为“祂藉以使我们能够恩慈待人的恩典”;屈梭多模(John Chrysostom,引自艾博特)这么说:“就如将一个大麻疯的患者,变为可爱的年轻人”。然而更合符上文下理的,是把它解作“祂恩宠我们的恩宠”,或如RSV的翻译“祂白白赐予我们的恩典”。这里所指的是神客观性的恩典,是我们不配得的恩宠,而非因为我们作了任何德行所得的恩典。

本节再次强调,这恩典是祂在爱子基督里的。这个描述曾经用作以色列的称号,并成为以色列最伟大代表的尊称,即“弥赛亚”。但是它并没有失去字面上的意义(参:太三17,十七5),歌罗西书一13平行经文的“爱子”就是证据(和合本两处经文都作爱子,其实以弗所书原文是“所亲爱的”,歌罗西书则作“祂所爱之子”)。如戴尔(Dale )所言:“基督永远住在神无限的爱中,我们在基督里时,神对基督的爱就奇妙地属于我们。”

7. 接下来的是救赎之福,因为我们更需要的恩典,是救赎性、恢复性的恩典。(本节第一句原文直译作“我们在祂里面藉祂的血得蒙救赎”。)这救赎是“在”基督里的——不仅是藉着祂,更要住“在祂里面”(参:罗三24;西一14)。在此,旧约再一次为我们提供了理解的背景。如果土地或人成为他人的财产,旧约规定了容许原主赎回产业的条款(参:利二十五25-27、47-49;民十八15)。再者,以色列人基本上也是得赎之民。他们在埃及曾经是奴隶,后来因着他们自己的罪愆,又在巴比伦为奴。神却救赎了他们,他们亦因此成为祂的子民(出十五13;申七8;赛四十八20,五十二9)。救赎的基本概念,是把自由给予一个已经归属别人的人或物。在新旧两约中,有时都没有特别提到救赎的代价,在某些地方,这个字有时只有释放的基本意思(如:路二十一28;罗八23;来九15)。然而,保罗往往心系救赎所付的昂贵代价,这一点在新约好几处地方都很明显(参:徒二十28;林前六20;彼前一18-19;启五9)。

在此,我们不能肯定地说保罗明言救赎的代价,但他立刻指出这是藉这爱子的血所成就的。他亦会毫不犹豫地指出解放的途径,其实就是赎价;例如逾越节的祭就与百姓得赎有关。然而,大部分旧约中的祭,其主要目的都是消除罪愆。深入百姓心底的信息,罪愆无法轻易消除。罪,需要祭牲:“若不流血,罪就不得赦免”(来九22;参:利十七11 )。基督满足了旧约祭礼系统一贯坚持的需要。祂的死,意味着血已经流出作为赎罪的祭;这一点又可以从罪被击败,人从它捆绑中得释的角度来说。如此,献祭就是救赎——亦即过犯得以赦免——的途径。罪使得思想、意志、肢体被捆绑,赦免就是得自由。本节所用的字眼aphcsis,直译就是解开一个人所受到的捆绑。保罗说,这赦免是照祂丰富的恩典,这恩典的丰富是人所不能尽明,更远超地上一切的财富(参:太六19-20;提前六17-19;来十一26)。使徒在以弗所书六次提到神的丰盛,祂把丰富的恩典、怜悯、荣耀启示给人,提供给人(一18,二4、7,三8、16),这是保罗独有的表达方式(参:罗二4,九23,十一33;林后八9;西一27,二2)。神的赐予不仅是从祂的丰富中分派一部分出来而已,更是照祂的丰富之量度赐予人,换言之,祂的赐予与祂的丰盛相称(参:腓四19)。

8. 保罗仍未道尽他对恩典的描写。神充充足足地,把这恩典赏给我们。所用的希腊文动词,表达了神的赐予格外地充足,就如喷泉从丰沛的水源流出一样。并且,靠着祂的恩典,基督徒可以期待丰盛的人生(帖前三12,四1、10)。

9. 诸般智慧聪明,是使徒数算的第四个福气。神不单只是接纳和赦免我们。祂使他们与自己和好,成为儿女,又光照他们,让他们明白祂的旨意。这个片语在RSV中与下面的句子相连,其他译本则连于上句,但对其基本意义影响不大。不少古希腊作者对智慧(sophia)和聪明(phronēsis;NASB作insight;吕振中作“明达”)都有不同的解释。这两个字虽然不是经常都有差别,就本段而言,分辨两者似乎是合理的。罗宾逊给智慧的定义是“能够看清事情核心,知道其中真相的知识”而聪明他则解作“能够导致正确行动的理解”。这解释如果正确,神的智慧,就不单只是初期教会时,诺斯底派自夸拥有的那种纯粹理智或纯学术的高级哲学,更是日常生活细节得以明白理解的源头(参:腓一9-10)。巴克莱(W. Barclay)说得好:“基督给人能力,可以看见终极永恒真理,又能解决每时每刻的问题。”

这种智慧聪明所以可能,是因为神启示了祂对于人生的目标和宗旨,以及其中细节的旨意(参:西一9)。祂使人知道的事物,使徒称之为奥秘。mystērion一字,在古希腊文中有两个不同的意思。它可以指一种只有加入某种组织的人才能晓得的秘密仪式或知识,又可以指任何的秘密。七十士译本用它来形容神所启示的事物(如:但二19),以及搬弄是非的人所讲说的秘密(如:传道经二十二22)。启示文学的作者描述“奥秘……在天上预备,要到历史结束时才会启示出来……。在昆兰……奥秘又可以是指在其社群中已成的事实。”林肯恩(A. T. Lincoln)说,保罗可能是取材于“这用语丰富的闪族文化背景” 23。

因此,把基督徒对这字的用法,视为受了新约时期教外十分普遍之奥秘教派的影响,是不应当的。不过,保罗当然不会忽略这个用法。毋庸置疑的,保罗显然刻意拿神在基督里向一切愿意的人启示、又交给教会向世界宣讲的真理,来与怪诞而无根据的异教对比。对保罗来说,最基本的奥秘是神怎样藉着基督,使人类与祂的团契相交得以恢复;并且,祂怎样使因人的悖逆和罪恶搞得乱七八糟的宇宙,重新得以合而为一。如此在新约之中,奥秘不是某种神秘的东西,而是已经启示的事物。一般来说,新约常以表示揭露而非保持秘密的字眼,与mystērion共用(参:西一26,二2,四3)。话又说回来,这字的确含有从前无人知道,如今启示出来的意思(罗十六25)。更重要的一点,是人能够明白什么,全得倚靠神启示的心意,以及是否有愿意的心接受只有神才能赐予的聪明。

使徒在第7、8节怎样多方述说颂扬神慷慨的恩典,他也在此刻意表达神旨意的奇妙。保罗用三个同义词(其中两个在5节已经用过),把奥秘描述为“祂自己所预定的、美意、在基督里面”。

10. 在祂主权的大计中,神昔日和现今在里面的作为,是在日期满足的时候成就——或“在时机成熟时实行的”(NEB)——的计划。辛普森(E. K. Simpson)恰当地把它描写为神“历史的方案”。但我们必须好好研究译作“计划”(和合本:照所安排的)的字眼,才能更清楚地明白使徒的意思。oikonomia一字可以用来形容管理家务(oikos),或管理家务者的责任。新约好几次用这字来描写管家的职分。教会是神的家,耶稣基督是大管家,在祂手下服事的人都蒙召为管家(参:林前四1-2,九17;多一7;彼前四10)。本节所述的,是神的子民而至整个宇宙的管治和安排。耶稣基督安排每一件事物在日期满足之时实现,并且以无限的智慧为万事安排时间。值得一提的,还有本节用来形容时间的字眼,并不是指以年、月、日衡量其进度的chronos,而是指一特定时间,按神旨意成就的决定性时机的kairos。布鲁斯意译得好:“神按自己权柄所定的日子和节期都按时成就之后,祂从亘古而有,在基督里所计划的旨意就会圆满达成。”24

RSV将希腊原文的anakephalaiēsasthai译作“合一”(和合本:同归于一)。有人用这字形容把事物收集起来,以一整体的形式展示。希腊人习惯把一列数字加起来的总和,写在该栏的顶端;这作法亦以“合一”这个字来命名。在雄辩学上,这字是指演说最后的摘要,显示每个部分与整个论点的关系。罗马书十三9,用它来形容把一切诫命包括在爱的要求之内。这字在本节中包含了三个概念:恢复、合一、基督为首。25韦莫思(R. F. Weymouth)的翻译把三样都揉合在内:“将万有恢复到得着基督为惟一之首……的旨意。”万物都是在基督里面被造的(西一16)。无数的混乱和溃败透过罪进侵世界;但最后万物将会因为归回顺服基督,恢复原有的功用,并且合而为一(参:西一20)。

本节用天上、地上……所有的,来界定一切,这个按希腊文含有绝对普世性意义的措词(参:西一17;来一3)。保罗所指的是整个被造的万有,属灵和属物质的都包括在内。在写作之时,保罗很关注小亚细亚的一个异端。这异端的教导提到有很多属灵势力敌挡基督,又有其他势力在神人之间作为中保。保罗在歌罗西书直接驳斥这种教训,但在以弗所书中只是间接驳斥而已;他指出有能力、也必然会使万物和好、同归于一的只有一位。将人生分为圣、俗,其实也是今日的异端邪说。基督涉及万事,在祂里面万事都有真正的地位,都能合而为一。再者,以弗所书所论及的目标,并不是遥不可及的;而是呈现教会持续不断的任务,是在这个被种族、肤色、文化、政治系统割裂了的世界中,将万物和万人夺回,使他们顺服基督(参:林后1-5),并在祂里面,找到自己真正的岗位,合而为一。

本节对于相信所有人至终都会得救的“普救主义”,是举足轻重的经文。这节经文的确暗示到了最后,一切的事物和所有存在的生物,都会服在祂的权下。然而把教义建立在一节经文上,不顾圣经整体的证据,是很危险的。例如,普救主义一点也不重视圣经从头至尾的郑重警告:生死的关键,乃在于人接受或是拒绝神的救恩。

11-12. 第10节希腊原文最后一个片语,重申和其他经文所说的福气一样,都是在基督里得到的。下一句也相同,保罗继续说,我们也在祂里面……照预定……得了基业。动词klēroō的原本意思是“拈阄选出来”。但在很多例子中,“阄”的含义已经佚失,这字的基本意思,变成了“以色列是神的分”这个旧约一再出现的概念(参:申四20,九29;亚二12)。“基业”(klēronomia;弗一14)是其同源字,引伸出来就是说作为神之分的人,也在祂的里面得了基业(然而本节并不完全是这意思)。在此,当保罗说我们——犹太人——成为祂的子民时,保罗所说的,是说旧约是神为人类所定的旨意实行的开端。如巴斯(AB)所言:“我们已被〔神〕据为己有。”

在以弗所书中,有好几次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代名词(“我们”和“你们”)交替使用,显示犹太人和外邦人之间的分别。本节就是一个例证。神救赎世人的计划,是从首先在基督里有盼望的犹太人身上开始。他们是预定——“预先挑选”(5节用过这字)在祂旨意中有分的。在一定程度上,“预定”不能称为历史的蓝图,因为它不会随着时间的进展自动成就。它是有位格的,并且主动介入这世界的神,按着智慧和恩典使自己心意成为事实的旨意(参:罗八28)。本节所用的字眼就是这意思:其一是祂行作(energountos)或“促成”万事;其次是祂的谋定或“既定的计划”(boulē;参:徒二23,四28,十三36,二十27),最后是祂的心愿或“旨意”(thelēma;参看5、9节注释)。NIV译作:祂“使万事按照祂意志所定的成就”。NEB作“按照祂心意所命定的,祂的旨意到处运作”。和合本将这话译作祂随己意行作万事。

使徒说,祂在犹太人身上计划的目标,是好使他们“为赞美祂的荣耀而活”(RSV;和合本:叫祂的荣耀从我们……可以得着称赞)。神拣选亚伯拉罕,并在以色列的历史之中使自己的心意成就,只有一个用意;这用意就是要他们在世界上彰显祂的荣耀(赛四十三21)、祂自我启示的性格和本质(参看6节注释)。动词“首先……有盼望”(proelpizō)的字首pro-有两个解释;它可以指犹太人在其他人之先(但在道成肉身之后)在基督里有盼望,也可以指在基督降临以前,他们已经把盼望寄托在祂身上了。罗马书一16和二9-10提及犹太人在外邦人之先,已对福音有所认识的事实。然而,本节指的应是犹太人在祂降临之前,对“那位基督”(希腊原文有定冠词)的盼望(参:徒二十八20)。斯科特(Scott)的注释指出:“在基督出现的好几个世代之前,他们已经知道祂将要降临,并且切切期待。他们的宗教在绝望之时,已将盼望移转到基督身上……。”

13. 在希腊原文中,本节一开始的关系子句并没有动词。AV重复了前面(12节)最接近的动词(“……首先‘信靠’了基督的人。祂,你们也‘信靠’了……”),可能是正确的译法。此外,我们可以借用第11节的动词(AV;“我们……得了基业”),又或者和RSV一样,用本节后面所用的动词(“受印记”)。和合本重复本句中既然信祂的分词,把它译作也“信靠”基督。以上几个大概都不合作者的原意,加插动词“是”(英语的to be)在意思上可能最为接近。“你们也是如此”(TEV)。NIV则作:“你们也包括在基督里面”。从前没有指望的外邦人(参:二12),如今准于同样的理由,和犹太人一起归在同一个旨意之下。保罗接着指出对他们而言,这是什么意思。

外邦人之所以能够进到神的旨意之中,是因为认识了耶稣是基督;本节经文从两个角度,描写这个能够改变人生的认知。第一,他们已听见真理的道,也就是使他们认识终极事实——神在祂儿子里的启示——的话语(参:四21;西一5)。第二,这真理就是福音,也就是好消息:因为它不单只是启示,更是慈爱、怜悯、得救的信息,这信息是神为陷于罪中的人类所设的(参:罗一16)。

听道,极为重要。因为惟有听道,才能带来对福音真理的认识(罗十14)。但是听道若不导致信心,也是毫无用处的,因为只有凭藉信心才是获取神福气的惟一途径。因此,外邦人和犹太人,都同样在听见、相信之后,受……印记。古时的印记,是物主或重要信件发送者的私人记号,以便分别信件的真伪。此外,它又有封缄的功用,保证经过传送的物件原封未动。新约时期的某些异教教派,有把徽章纹在教徒身上的作法,入教者刺青后就称为“受了印记”。保罗写本节和加拉太书六17时,他可能也想到这背景,虽然未必一定如此。犹太人视割礼为印记(参:罗四11);圣灵则是基督徒的印记。在生命中经历圣灵,对他们来说是最后的验证,并对别人显示所信之道是真实的;圣灵又能给予内在的保证,确认他们是属乎神的儿女(罗八15-16;加四6)。到了后来,大概因为与割礼类同,或因为神秘教派入教仪式所用的语言,洗礼亦被称为圣灵的印记。水礼确实是基督徒得到的“外在而可见之记号”,是神在基督徒身上所行之内在工作的外在彰显。然而,本节的印记,显然指圣灵的同在。圣灵在信徒的生命中,成了神在信徒里面、为圣徒成就工作之不容否定的记号。圣灵同时是信徒到了主的日子,仍然能够保持“无疵无瑕”的方法。(值得一提的是,在本节,四30,以及林后一21-22三段同为描述“印记”的经文中,其上文下理都是指向在末日完全得着神的福气。)既然信他,就受了……圣灵为印记,按照希腊原文的语法可以解为两个阶段之经历——即先相信,后来才接受圣灵为印记。不过,这里的分词,可以解为“同时不定过去分词”表示所描写的事情,与主动词所代表之事同时发生。这些经历无论有几种解释,新约一贯的教训是,当一个人悔改相信归向神的同时,也就是他受圣灵的时候(徒二及徒十九2记载的问题,都是这真理的例证)。

所应许的圣灵,是RSV、和合本,以及其他译本,对希腊原文直译为“应许的圣灵”一语的解释。这个词的意思,可能指旧约所应许的圣灵(如:结三十六26-27,三十七1-14;珥二28-29),以及主再次应许的圣灵(如:路二十四49;约十四-十六;徒一4-5)。但是,如果这个解释成立,保罗在此使用名词“应许”,而不简单地用分词“所应许的”,就有点奇怪了。比较有可能的是,保罗说的是将来美好事物的应许,随圣灵的同在而来。接下来,在第14节以暗喻方式讨论的,正是这个概念。

14. 两方面进行交易时先付“金额一部分”(arrabōn,这字是由腓尼基商人引进希腊文的词汇),作为全部款项必然清偿的凭据或保证。希腊的七十士译本在创世记三十八17-20中,三次用这字来描述保证物(和合本:“当头”)。特别重要的,是这字在现代希腊文中,解作订婚戒指的意思(布鲁斯,EE)。现今基督徒藉圣灵而得的经历,使他们能够预尝将来必能完全得着神所赐予的基业,并且也是他们能得基业的保证(参较亦与“凭据”有关的林后一21-22,以及林后五5。罗八23的意思也很相似:圣灵被称为“初结果子”)。

RSV将下面难解的一句话译作“直等到我们得以拥有它”(直译:直至产业的得赎;和合本:直等到神之民被赎)。这里所用的希腊文字眼通常译作“赎”,它可能和上面的思路相连:我们现在有凭据,将来必完全拥有。但此外可能还有另一个解释。“赎”(apolytrōsis)和“产业”(peripoiēsis),以及本段不少字眼一样都是特殊用语,最自然的是参较照旧约的用法,按基督徒的应用来解释,“赎”是解放罪的奴隶,使之成为神的子民。这字曾在第7节出现,它在新约往往也是这个意思。这救赎的工作已经完成了一部分,到了末日就会完全成就(参:四30;罗八23;路二十一28)。神要从外人的手,取回属祂的一切。如此得赎之物可以称为“那些被神拥有的”(NIV,参较和合本小字“民原文作产业”)。彼得前书二9也是如此使用,此外,令人联想到出埃及记十九5,以赛亚书四十三21,以及玛拉基书三1726亦有类似用法。因此,RV译作“直到神自己产业的被赎”,NEB则作“当神赎回属祂之物时”。如果接受这看法,我们便必须假定“贸易的比喻至此为止”(罗宾逊,使徒重新使用最常想到的旧约意象。无论如何,这首伟人的荣耀颂,就在完全得着神为人类所计划的一切(犹太人、外邦人皆然)之思维中结束。与神的旨意逐步展示的每个阶段一样,这一点也是为了使祂的荣耀得着称赞。

C 求神光照的祈祷(一15-23)

15. 在第3-14节的荣耀颂之后,使徒的思路回到他写信的对象身上,为他们感恩、代祷。但是,本段不单只是按照当时书信的格式写作(参看1节的注释),而是深具真正基督徒祷告的精神。例如一开始的因此,显示出他的祈祷,是从上面所写丰富之属灵福气的角度出发的。神在基督里的旨意、拣选、儿子名分、救赎、启示,以及圣灵的赏赐,自然而然地驱使使徒发出赞美,并且为教会的会众祈求(参:三14)。

保罗很可能循着知道歌罗西教会消息的途径(西一6-8),听见在他的读者之中所结的福音果子。前面已经说过,以弗所书缺乏比较具体、详细的感谢,甚至保罗写给从未到过的教会时,细节也比本书为多(罗一8;西一3-9)。27这事实是主张本卷书信原本的目的地并非以弗所,或不独是以弗所的有力证据。但作者心目之中,同时亦有具体的读者作为对象,以致他能够为他们信从主耶稣而感谢神;这信是能使人经历这位主耶稣所要成就、以及所要赐予的基本要素。信心不仅是个人与主的关系而已,它还会影响这人对众圣徒的言行。RV依从某些古老圣经抄本,略掉RSV、NIV、NEB、和合本中的亲爱一语。虽然联合圣经公会(UBS)和尼斯勒(Nestlé)版的希腊文新约都有这个爱字,但这个爱字后来被加插入原来经文(以求与西一4,门5的一致)的可能性,比抄写讹误缺漏的可能性高了一点。只是略去这字的用法,在新约其他地方却找不到平行经文。此外,如果信从一词,对紧接着的两个宾语主耶稣、众圣徒有不同的含义,将构成理解上的困难。使徒可能是在描述他们对所有圣徒都存友善、不带歧视的爱,只是部分抄本缺漏了这爱字。倘若不然,保罗所说的必定是指他们明显的信心,不单存于内在的属灵生活之中,也从他们与所有基督徒的关系中流露出来。

16. 在本节中,使徒祈祷生活的两大特点显而易见。第一,是他不懈的态度。保罗勉励人“不住的祷告”(帖前五17;参:弗六18;罗十二12;西四2)。保罗书信,给我们清晰一贯的印象,是他诚恳、坚决地为“众教会”祈祷(参:林后十一28,及所有保罗书信的序言)。第二,感恩在保罗的祷告中,占有极重要之地位。他教导说,一切代求都当有赞美伴随(弗五19-20;腓四6;西三15-17;帖前五18);其他书信也都能看见这是他祈祷的特色。RSV的“记念你们”译得中规中矩,但常提到你们(和合本、AV、RV)则更加具体而准确。

17. 聆听而应允祷告的那一位,是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神。更常见的称呼是“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神”(参看3节注释)这里(无疑受到下一句的影响)则只称祂的神,即祂所承认、并向我们启示的神。这句话并没有任何与耶稣享有神性的事实有任何冲突,因祂能够称圣父为“我的神”(太二十七46;约二十17)。其次,祂是荣耀的父(参:徒七2“荣耀的神”及林前二8“荣耀的主”两个称号)。祂是一切荣耀所属的圣父;藉创世彰显一切权柄威严的是祂,佑护人、救赎人的也是祂(参看6节注释),祂是一切的源头。在祷文中思想神是谁,能够令人懔然生敬,又能坚固祷告者的信心(参:三14及下)。

保罗向神所求的赏赐,最重要的一样是赐人智慧和启示的灵(参:西一9)。在他书信之中,灵字所指的有时是人的灵(如:四23;罗一9;林后七13),有时是人心意或灵魂某种可以得着或表现的特质,尤其是属灵的心态或才能。因此,哥林多前书四21和加拉太书六1提到“温柔的灵”(和合本:“温柔的心”),哥林多后书四13提到“信心的灵”(和合本作“信心”)。当然,这字也经常指神的圣灵。罗宾逊说:“概括地说,有定冠词时,这字是表示有位格的圣灵;没有定冠词时,所代表的则是圣灵某种的彰显或赐予。”因此,我们大可接受NEB“智慧和异象的属灵能力”的翻译,并同时了解人所能得的,都是使人有智慧(参看8节注释)、惟一能启示真理(约十四26,十六13;林前二12)之圣灵的赏赐。再者,这种智慧和启示,不单是从神而来的高才大智而已,更是真知道祂,即亲身认识神;按照圣经一贯的理解,这是指与神合一交通的生命历程(参看四13注释)。保罗首先祈求智慧,因为对他来说福音是如此的奇妙,若没有神的教导,人就不可能明白其中的荣耀;并且他深深知道,认识神就是生命(参:约十七3;腓三10)。

18. 本节进一步把这种对神的认识,按照新旧约一贯的解释,形容为对人的光照。旧约用光临到黑暗世界,和瞎子眼睛得以看见的话,给予人们对将来的盼望(赛九2,三十五5,四十二6,四十九6,六十1-2、19)。基督降世时,圣经用新一日的破晓,和神的光进入世界来描述祂的临在(太四16;路一79;约一9,八12;林后四6)。没有了祂,或拒绝了祂,人的心眼就不能打开,因而陷在罪恶、无知、绝望的黑暗中(五8;参:太十三15;罗一21 )。人若接受祂进入自己的生命,就会发觉眼睛被照明,能够看见(参:太十三16-7;徒二十六18;来六4,十32)。本节具体地提到心中的眼睛。我们必须记得按照圣经的用语,“心”不独是感情,甚至理智或“悟性”(AV)的所在,而是如马松(C. Masson)所说,是“人格的核心”,神对它说话,就是对“整个内在的人”(巴礼)说话。单研究这字在圣经的用法,这一点已经很清楚。仔细思考使徒所描述这种内心的光照,带给光照的对象什么结果,这一点就更清楚了。

使徒所求的,是他们心眼被光照之后,能够知道三件事。第一,是祂的恩召有何等指望。使徒可以说“你们的呼召”(希腊文圣经,四4),但为了再次强调他们一切所有的,全是出于神主动的作为,使徒把这呼召形容为祂的恩召。神的呼召可以说是已经成就的事,神呼召世人归向祂(提后一9);也可以说是现在仍继续进行的事(帖前二12,五24),因此,事奉和成圣是一生的使命(四1;腓三14;来三1)。由于这是出于永生神的呼召,这呼召就能够为没有指望的人(二12),带来永恒的盼望。再者,这个盼望不仅是“含糊而热切地渴想善良终必得胜”28而已,它必然成就;因为信徒现今拥有圣灵作为“凭据”(14节),并且应许将来基业的神也是信实的。换言之,神的呼召不单于今生有效(参:林前十五19),并应许信徒以祂子民的身分与祂同活,直到永远。此外,这盼望对基督徒在此时此地的人生,亦应当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约壹三2-3)。

使徒所求的第二件事,是要他们知道祂在圣徒中得的基业,有何等丰盛的荣耀。有人认为这话是指神在圣徒里面所拥有的产业。正如第11-12节所显示的,信徒是“主的分”(参看该节注释)。但这解释既不符合本节的上文下理,与基业一词在新约中的普遍用法,也不一致(参:一14,五5;西一12)。使徒行传二十32和二十六18中,与本句十分近似的平行经文,清楚证明这里的介系词(en)应当解作“在……之间”(among)。基督徒的团契,是神基业所在的范围;正如神旨意的真理,亦是在祂的教会中、并藉由祂的教会向人启示、宣扬一样(三9-11、18)。人一旦蒙神的圣灵光照——圣灵同时也是这基业的“凭据”(一14)——便能日渐体会这基业的丰盛(参看7节注释)和荣耀。换言之,这基业的本质,就是在神里面的永生。还有值得一提的一点是:正如使徒在上一句话中说这恩召是祂的,不是“你们的”,他在此也说祂……的基业,即父神所赐的,是基督徒可与祂儿子耶稣基督共享的基业(罗八17)。

19. 除了异象和期望之外,使徒祈求他们能蒙光照的第三件事,是他们能够知道神所显的能力是何等浩大。再一次,保罗用最强而有力的语言来表达他的祈求:一方面在程度上强调其超然性,另一方面则尽量使用同样强度的同义词。RV较清楚地将这四个字分别译为能力、运行、“权能”、“力量”;RSV将第三个字译作形容词“浩大”。保罗特别强调神的能力(dynamis)并非某种抽象的质素,而是能够按照它可见、可测的运行而认知的。英语“能量”(energy)一词的字源,就是这里译作运行的希腊字眼energeia;以弗所书三7和四16,腓立比书三21,以及歌罗西书一29,都出现了同样的措词。此外,新约中的荣耀颂所赞美的,正是祂伟大之“权能”(kratos;和合本:大能)这个神独有的属性(提前六16;彼前四11,五11;犹25;启一6,五13)。祂所拥有,并且赐予我们的,则是祂的“力量”(ischys;和合本:大力;参:六10;彼前四11)。保罗祈祷的重点,其实就是神伟大的能力,能够因为它在我们这信的人身上运作,从经历中为人所认识(参:三20)。保罗深信只需透过“相信”这个简单的条件——接受、得着这个神想要他们得到的礼物——人就能拥有上述一切。

20. 人之所以能够拥有这个能力,乃是因为这是神自己运行、彰显,并使人真知道祂的能力。并且,这能力藉两个决定性的作为,在基督身上显明。第一,神使祂从死里复活,藉以彰显这能力。新约经常将复活形容为父神的作为(参:徒二24、32等)。叫圣子从死里复活,是神认可的表记,承认祂是自己的儿子,并且宣告祂是万有的主宰(徒三15,四10,十40,十七31;罗一4)。这作为也是圣父能力的显现。第二,藉着叫祂在天上坐在自己的右边,这能力得以彰显。新约形容基督升天的次数虽然不多(可十六19;路二十四51;徒一9),却经常预设其存在,并且强调其重要性(如:罗八34;西三1;来一3;彼前三22)。从保罗以至新约其他作者,一般而言,都视十字架、复活、升天为神同一伟大作为的三部分。升天和复活一样,都强调是圣父的工作。父神在此以最高的尊荣来尊荣自己的儿子(腓二9-11 ),同时,这也是祂能力的彰显。

本节暗指诗篇一○一1;这节经文,经常被认为是旧约指向新约的经文。以色列的王被高举为神的受膏者,最终指向基督。这不但应用于基督降世之前,更重要的是指向基督的受死、复活、升天(徒二34-35;来一13;又参:太二十六64;徒七55;罗八34;西三1;来一3,八1,十12,十二2;彼前三22)。基督的升天和高升,无可避免地会令人联想到空间上的高低。但是,正如加尔文所言,圣经说基督被提升到圣父的右边时,“不是指某个地方,而是指圣父赐给基督奉祂的名管治天上地下一切的能力。”

因此,复活和升天除了表示基督在地上的工作已经结束以外,也表达了神向人类提供的能力是何等的大。使徒祈求自己能够“认识基督,晓得祂复活的大能”(腓三10)。他不独将神这些大能的作为,视作基督徒能够得着多少能力的准则,更视之为神使他们兴起与基督同活(林前六14;林后四14;西二12)、与祂一同住在天上(参看第3节注释)之能力的证明。下一个段落,会更详细地讨论“在天上”这个观念(二6)。

21. 基督复活和升高的思想,引伸至祂是万有之主的宣言,其地位远超过一切执政的、掌权的、有能的、主治的。这一直都是基督在宇宙中固有的身分,因为从亘古到永远,祂是神的儿子(约三31)。祂自我降卑,取了我们的人性之后,再次被高举到这个位置(四10)。在这一节所提到的称谓,大概就是使徒在歌罗西书中驳斥的假教师所敬奉的属灵势力。在这四个称谓中,有三个以复数形态出现于歌罗西书一16;该节经文认定基督是一切属灵势力的创造者。保罗强调基督是在这一切之上的主宰,远超过一切有名的,即每个被人尊崇的对象(参:腓二9)。这些属灵力量不但是今世的,连来世的也都包括在内:使徒至此尚未与诺斯底派的教训有所对立。但他接着又声称这一切没有了基督,就不能存在;一切邪恶势力都已被祂胜过(西二15),万有都尊祂为主,服在祂手下(参:罗八38;彼前三22)。基督的仆人必须倚靠他们的主之权能,才能和邪恶的属灵势力作战(六12),而且,保罗将指出向“天上执政的、掌权的”宣告“神百般的智慧”,是教会独有的任务(三10)。

今世和来世的对比在拉比教训中十分普遍,并且往往出现于新约之中(如:路十六8,二十34;罗十二2;林前二6;来六5)。两者合起来,就代表了包含万有的整体,本节和马太福音十二32都是例证。

22. 上面的话,可以用圣父将万有服在祂的脚下来概括;这里无疑是故意引用诗篇八6。哥林多前书十五27,再次用了这节经文。必须留意的是,诗篇所描写的是人类在神本意中的地位:以“荣耀尊贵为冠冕”,“管理”神“手所造的……万物”(诗八5-6)。大体而言,这地位已丧失殆尽,而人则被罪所捆绑。因此,我们看到只有一位、百分之百的人——耶稣基督,能够满足神的本意;但是,藉着耶稣基督、在祂里面,我们能够恢复原有的尊贵。希伯来书二5-10,可说是神对诗篇第八篇所默示的注释,解释神的本意如何成就在基督身上,以及所有藉着祂成为“荣耀之子”的人身上29。

耶稣基督是万有之主,更是教会的主:圣父使祂为教会作万有之首。近期对头(kaphalē)一字的研究30,强调这字经常有“源头”的意思,因此将本节解作“基督是神所指派的教会生命之源”(布鲁斯,NICNT)。然而,这解释显然与本节的上文下理不相吻合,因为第21节和本节的上半,都清清楚楚地强调基督作为主的身分。

然而,必须注意的是,使徒不只是说基督是神赐给教会的头——万有之主,特别是教会之主——而已,祂更是“对”或“为”教会,作“至高无上的头”(NEB),直译为“万有之首”。赐给教会、为使教会得益的头,同样也是万有的头。教会有权柄能力胜过一切反对的势力,是因为她的领袖、她的头是万有之首。耶稣本身就具有权柄,因为祂在圣父权柄之下;祂遵行父神的旨意,因此有神的权柄(参:太八9-10,十一27;约十七2)。祂又将这权柄交给门徒,使他们能够奉祂的名出去,顺从祂、作祂的工(太二十八18-20;可三14-15;约二十21-23)。

23. 为使教会得益,基督是教会的头;而祂对教会的伟大旨意,以及教会与祂的关系,圣经用祂的身体来描述。有关教会的用语中,以保罗这个独有的用语最富启示性(二16,四4、12、16,五30;罗十二5;林前十17,十二27;西一24,二19)。虽然其背后的基本真理,也可见于其他新约作者笔下。这话比起将教会形容为基督门徒或神子民的群体,有更深的意义。它表达基督和祂子民之间那种根本上的合一(如约翰福音十五章葡萄树和枝子的比喻)——与神相同的生命流通在一切之中;又将教会描述为顺从祂而运作的整体,在世上执行祂的工作。

圣经进一步详述这个关乎教会功能的设计。教会不单只是祂的身体,神更定意要教会成为充满万有者的丰盛”(RSV,和合本:那充满万有者所充满的)。我们可以意译说,神的旨意是要教会完全表现充满万有之耶稣基督。歌罗西书一19和二9,提到神一切的丰盛都居住在基督里面,换言之,祂被神充满,完全表现神31。歌罗西书二10接着说:“你们在他里面也得了丰盛。”从这个角度看,神的用意是要“神一切所充满的”,都“充满”了基督徒(三19;又参:约一14、16),即神一切要赐给人的属性和赏赐,人是有能力领受的。同样的,以弗所书四13,用“长大成人,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来描写基督徒成长达致灵性成熟的光景。

不少古代译本对希腊原文的翻译,显示这句话有另一个诠释,很多解经家也接受了这看法。这诠释认为教会在某种层面上使基督充满,以致祂因教会得以完全。罗宾逊意译道:“好使基督毫无缺欠,能以全然完整丰足。”加尔文又说:“未与我们合一之前,神的儿子在某个层面上自觉不完全。”支持这看法的有几个理由。他们认为这看法将“丰盛”(plērēma;和合本:所充满的)解作“充满之物”,而非“被充满之物”,比较忠于字义。并且,RSV译作充满……者的分词形式,是希腊语的关身语态(middle)或被动语态,有别于四章10节动词的主动语态。但是,另一方面plērōma(在结构上是被动名词)的意思,似乎最好是取自上述的经文。而四章13节的片语(RSV,“基督长成身量的丰盛”),更有力地支持我们上面所采用的意思。如果分词的语态是被动语态,我们就不能采用RSV或其他译本的翻译;若是关身语态,含义大致上就与主动语态相似32。如慕勒(H.C.G. Moule, CB)所言,关身语态“代表热烈、浓厚的行动;实际上是活泼的、能赐生命的力量”。新约完全没有提过基督要藉教会得到丰盛或满足。(只有歌罗西书一24在概念上勉强接近这种观点。)反之,基督充满万有,使万有达到完全的地步,是比较自然的观念,并且与上文下理更加吻合,也是本卷书信的重要主题之一(一10,四10、13、16)。如巴斯(AB)所说:“头以活动能力和知觉充满身体,从而激动全身,使之得着生命和方向。”本段思路发展的次序似乎是:基督藉着复活和升天,得以高升成为万有之主,为教会成为万有之首;教会是基督的身体,要向世界表现基督。更重要的,教会要被这位充满万有的基督所充满,好成为基督在世上完美的表彰。33

── 《丁道尔圣经注释》

查阅相关章:
圣经书卷列表:
 1/13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更多关于: 注释   圣经   基督徒   文摘   道尔   唐纳   基督   保罗   荣耀   教会   的人   恩典   基业   旨意   信徒   圣灵   基督徒   耶稣   福气   这是   原文   使徒   属灵   自己的   是在   能力   圣徒   得着   儿子   圣经   天上   都是   万有   名分   身体   目的
返回顶部
圣经资料,在线查经,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
@c.zyesu.com 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