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撒母耳记下第1章查经资料

撒母耳记下第一章

撒母耳记相关章:

撒母耳记下第一章

Ⅲ 大卫作王(撒下一~二十)

A 大卫在犹大掌权(一1~四12)

i. 大卫获悉扫罗的死讯(一1~16)

  大卫自从早几年被迫逃难到非利士去开始(撒上二十九3),家财一直欠佳,只有借着成功地突击亚玛力人才稍获改善;他与跟随之人还需要从战争中恢复过来,仍然需要重建惨遭烧毁的家园;但是,就在他们回来后第三天,得知了与非利士人之战的消息。

  1~3. 报信者已经预先以蓬乱的外貌宣示带来的是坏消息,因为撕裂的外袍与蒙灰的头发乃是举哀的记号。他仆倒在大卫面前,暗示他承认这位新王,以及因自己从以色列营长途跋涉来到洗革拉,还带来最新消息的劳苦,而期望获得奖赏。

  4~5. 大军败退、许多人阵亡(包括扫罗与约拿单在内),撮述了整个局势,但大卫对于王和他儿子的死仍要加以证实。

  6~10. 报信者经这么一问,就煞费苦心地编造故事迎合大卫,因为他想要使大卫留下深刻的印象,却对大卫的反应判断错误。读者知道他的故事与已经记载的事并不相符:扫罗是死在自己的枪上,并不需要别人助他一臂之力。讽刺的是,大卫才刚刚攻打亚玛力人回来,而这里竟然有个亚玛力人胆敢承认自己杀害了王。他为了要证明,拿出王的标志──他的冠冕(使人甚至在战争中也能一眼就认出他来),与他臂上的镯子(是王的手镯,戴在上臂)。

  11~12. 大卫与军队非但没有因着所得的消息而欣喜,反倒陷入哀恸之中,对于临到耶和华百姓身上的灾祸,表露共同的悲伤。虽然大卫与跟随之人被迫离开以色列,却仍然自认为是以色列家的成员,再也没有任何必要假装叛国投靠非利士地了。

  13~16. 报信者重复说明他是亚玛力人,但是却定居在以色列,他的父亲可能加入了一个以色列公民的家庭,在农庄中为这以色列人工作;他究竟是不是为以色列争战就不得而知了。报信者原本期望因着为大卫的利益效力而得着慷慨的奖赏,却要为了胆敢杀害耶和华的受膏者而偿命。他既然定居在以色列,就绝不能抗辩说自己不知在以色列应该敬畏君王,大卫认为他是该死的。他一定知道大卫曾经故意避免置扫罗于死地,因为扫罗乃是耶和华的受膏者,所以是神圣不可侵犯。以色列人一定会一致接受这亚玛力人之死为公正的,即使他说自己杀死扫罗是杜撰的,这人乃是被自己的口定为有罪,大卫也能洗刷自己可能因着扫罗之死而欢欣的嫌疑。168对于一个曾经在扫罗手中受过那么多苦头的人而言,这样宽大的态度是不可思议的,除非他是深深地委身给耶和华;祂的约要求人付上代价,但祂也着手拯救那些信靠祂的人。大卫早在受撒母耳膏抹之前,就已经学会了信靠神而活(撒上十七36、46~47),他现在也没有违背它。

  「你的血归到自己的头上」(RSV)意味「你流〔别人〕的血,导致你自己死亡」。1节的主题以反向的次序重复出现在16节,大卫屠杀亚玛力人是以这亚玛力人被判死刑而完成的。169扫罗由于亚玛力人而招致自己被弃绝,大卫现在却胜过这持久的敌人,刑罚亵渎圣物之人,伸张正义,因为杀害耶和华的受膏者就是敌挡耶和华自己;这是大卫最深的信念,而不应该视为政治企图的口实。同样地,大卫的举动受到注意、纪念,也被记载下来,关系到他的声望,就如他蒙接受为以色列的王,也是受到他的行动影响,但那是附带而来的。大卫饶恕扫罗的动机,是因为敬重耶和华所拣选、膏立的人;无论是他或任何人,都没有权利退出耶和华受膏者的性命,因而迫使耶和华伸出手来。

ii. 大卫的哀歌(一17~27)

  大卫以这首诗歌倾吐悲伤,退出他在非利士地的时期,也为新行程(撒下二1)、生平中的新阶段铺路。在诗歌开始前有两节导言。

  17~18. 大卫作哀歌:在11与12节,所有群众聚集在一起哀哭;现在,大卫用所有创作力来表达吊丧时极度的伤恸。

  扫罗和他儿子约拿单:作者为什么要重复这明显多余的词句呢(参4、12节)?是否要提醒人注意约拿单的谦退到底呢?他曾经在攻打非利士人时显露出极大的潜力(撒上十三3,十四1~15);他曾经在大卫身上发现类似的气质,甘心顺从他的英雄,竭尽所能地支持他;但直到最后之战时,他仍是忠于他的父亲。他是扫罗可以引以为荣的儿子。

  「应该将它教导犹大人」(RSV;参NIV:吩咐将这首弓的哀歌教导犹大人」):我们必须注意希伯来经文,直译作:「而他说要将这弓(希伯来:qāšeṯ)教导犹大众子」;如果将「这弓」用作标题(和合:这歌名叫弓歌;参:耶稣在路二十37用「荆棘篇」来指出埃及记三章),其含义就很清楚。思高、现中、RSV 采用七十士译本的读法,将这名词省略掉。大卫已经看到他治理犹大人的权柄指日可待,提出一份经文供他所有百姓学习,并回忆发生在基利波山上这段历史的意义。虽然希伯来文作「犹大众子」,这首哀歌却也是对「以色列的女子」唱的(24节),和合、RSV 译作「犹大人」的确是对的。

  雅煞珥书:意义为「正直人」(吕译),在约书亚记十13也有提及;它显然是一份早期的诗歌集,以纪念重要的事件,为后来圣经书卷的作者提供一份文献。作者当时代之人显然熟知此书。

  所有诗歌最好都是以原著的语言来监赏;以希伯来文的精巧,更使这一点对于旧约圣经诗歌而言显得格外真实,因为希伯来诗歌的效果非常倚重韵母、简洁与双关语,这首哀歌自不例外。既然这一切都不可能重现在另一种语文中,所以若是要欣赏希伯来文的感染,专门的解释就无可避免了。

  19. 以色列啊!你尊荣者:这是这首哀歌之导言总数八个希伯来字的头两个。没有提及人名,而「尊荣者」(希伯来:haṣṣeḇî)含有次要的意义为「羚羊」(用在撒下二18,和合:「野鹿」)。这里的语意含糊不清,以及被杀与山上(这通常是最后被征服的)这些字眼所造成的紧张状态,为这首十分独创的哀歌带来不依惯例的开头:「以色列啊!羚羊──在你的高处被杀」。170反向地,大英雄何竟「仆倒」(吕译、现中、RSV)却十分简洁、容易理解,所用的措词也在预料之中;但这八个字结合在一起却避免了战争中明显的挫败,引起人不寒而栗的感觉。19b节是相当迷人的一行(在25与27节以不同的组合重复出现),表达了无法充分表达之绵绵哀思。在技巧层面上,它指示出本诗的结构。

  20~21. 虽然大卫曾居住在非利士人当中,却能与以色列人有相同的感受,一想起这些消息传抵非利士人的城时引起的兴奋狂欢,就难以忍受。不要在迦特报告是押头韵,所以在希伯来文中容易背诵(参:弥一10,该处说明这句话已经变成谚语了)。较长的名字亚实基伦提出较广阔但类似的观念。这两座城市就代表整个非利士地。

  大卫能够描绘凯旋还乡的情景,妇女唱歌跳舞,赞美得胜军,跟以色列妇女在大卫打败歌利亚后欢迎他一样(撒上十八7)。未受割礼之人因着以色列人的王而矜夸,这真是不忍卒睹的情景;大卫呼求双重的灾难临到基利波山,使它枯干而没有出产,草木同悲。

  「深处没有泉涌」(RSV)无法更清楚表达这如谜的词句,其字面的意义为「没有供物的田野」(AV,参:吕译注;参和合:愿你田地无土产可作供物),是暗示「给大衮的〔供物〕」。NEB 采用一种可能的译法,与前一行平行,「愿你高地没有骤雨」,但这意味要加上「没有骤雨」这几个字;171士师记五18有类似的词语:「在田野的高处」。

  大卫既已呼求干旱降临基利波山,终于提及在那里丧命之王的名字,但这个题目是如此痛苦,所以他拐弯抹角地借着英雄的盾牌触及它:扫罗的盾牌。他不忍说到王,却能说到盾牌:它被血和战争的脏东西所污,未曾抹油。大卫提及用油抹盾牌的习惯(为了保持光亮,并且使敌人射来的兵器擦滑而过),若非暗示「受膏者」(希伯来:māšîaḥ,而最可能是特指扫罗,甚至以它的发音暗示他的名字),就显得不够新意了。「大能勇士的盾牌在那里被弄脏了──是的,甚至是扫罗的盾牌,他神圣的身躯遭逢与其他人一样的命运,彷佛不曾被分别为耶和华的受膏者一样」。172就这样,大卫使用转喻带出哀歌的重心。

  22~23. 约拿单和扫罗权势鼎盛时的光景,回想起来历历在目,如潮涌现。他们曾经奋勇作战:约拿单的特色是弓箭(或许是这首哀歌之标题的由来),扫罗则是刀剑,他们在战场上「总不空回」(吕译、思高、RSV),一定带回丰盛的掠物。他们是习惯得胜的。

  事实上,大卫差不多将这首诗变成得胜的凯歌;当他思想这两个伟大人物曾经如何深深相爱,又是何等可爱,他是多么狂热啊!但当他使用活这字时,内心中的刺痛却又迫使他面对现实,使用死这字。他称赞父子的情谊是敌人不能毁坏的,所以就在哀歌的中间引出一个小高潮。两组的比较:比鹰更快,比狮子还强,引起更广阔的空间、更强的感动力、更可畏的力量。扫罗与约拿单是出类拔萃的。

  24~25a. 大卫现在特别想起扫罗,只感哀恸,他呼吁以色列的女子不要像非利士妇女一样(20节),乃要为扫罗哭号,他曾使她们穿戴如公主一样。英雄何竟在阵上仆倒!像19b节一样,反复带我们回到起初,也显明这首诗如何以这一行为迭句,同时也扩充它的意义:「英雄」(希伯来:gibbôrîm)虽是复数字,却是指扫罗。所以妇女也要一同为那在阵上仆倒的哀哭,他曾舍己,付上沉重的代价。

  25b~27. 这最后一小段的开头,巧妙地显露出19节之「你尊荣者」的身分,「羚羊」(或者我们可能会说是以色列的「尊贵人物」)乃是约拿单,这首哀歌第一行在这里复诵了,他的名字则嵌在此。而大卫如今直接对约拿单说话,这是他自始就要尊崇的人物,第一次使用第一人称动词:我为你悲伤。「诗人终于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就这样,明白地使『我』与『你』面对面了」,并且重复了19a节的字眼,「约拿单之死成了整首诗第一个与最后一个题目──其中的排列说明了这一点。」173大卫虽然呼吁别人为扫罗哀哭,自己却专注在为我兄约拿单哀恸,直接对他说话,彷佛他尚在人间一样,这是丧礼中常有的错觉。甚喜悦,不足以表达这首诗在这里所要说的,「亲爱异常」(现中、NIV)则能掌握大卫怀念约拿单时的情绪。事实上,大卫从未经历像约拿单对他显露的爱,他无需详加说明,因为人都知道,约拿单本是王位的继承人,却没有眷恋权利,反倒甘心将这些权利让给大卫,又经年累月地保护、鼓舞他。这样的舍弃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内心和心思上一直持续的慷慨态度:约拿单可以轻视自己的利益,为要让大卫得以亨通。事实上,即使是大卫平生在妇女身上(他母亲与众妻子)所得到的爱,也无法与那推动约拿单的爱相比。虽然扫罗曾经广施恩惠,想要使众人支持他(24节),但约拿单无私、率直的良善,甚至不期望回报,所以大卫发出了最高的赞词:你向我发的爱情奇妙非常,过于妇女的爱情。

  大卫曾经对约拿单说话,但他现在却必须面对现实:约拿单是在那些何竟仆倒的英雄中。战争已经退出,战具何竟灭没。就着大卫所知,这两个伟大的人物仍然躺在遭受战争蹂躏的基利波山坡上,无人照料,他们的兵器抛在身旁,虽然具有毁灭力,却一无用处。这幅景象感人肺腑地陈述了人类的伟大,也恰当地退出了大卫沉痛的哀歌。

  这就是大卫要所有犹大人用心学习的诗歌,写在国家大事录的文集中。事实上,所有伟大的家庭都在这首哀歌中占有一席之地,因为他们都派出了自己的「英雄」,陪同扫罗和约拿单去作战,所以这也就变成他们的哀歌。哀恸的妇女怎样为儿子和丈夫而哭号,也照样为了王和他儿子而哭号。这就是诗歌的感染力,甚至在二十世纪惟物主义的西方,也熟知基利波山的名字,然而这名字的出现只与扫罗最后之战有关。174我们也发现自己置身于毁灭与死亡的世界中,其中的悲痛永远无法适切地表达,而大卫的哀歌却仍然能够以言词表达它。

  有趣的是,大卫在此所扮演的角色,是将事件向他百姓解释。他的恩赐使他无法压抑写作的冲动,他在内心中无疑也知道,除了借着他作王的政治技巧之外,也要借着诗歌模塑以色列人的思想,最重要的是,赋予他的领袖职分以权柄的,乃是属灵的认知,但这一点在这首哀歌中并没有表露出来,他甚至没有提及神的名字,也没有暗示神的眷顾在他纪念的事件中有任何地位。那在他的处境中是不适当的,但他的沉默就跟他的言词一样动人心弦,有一天一定会有合适的时间,使他能够以充分的信心,表达神信实地引导他一生中的确据(如:撒下二十二31~32,二十三5)。

  这首哀歌退出了扫罗作王的故事,但同时也标示出大卫作王的开端。

──《丁道尔圣经注释》

查阅相关章:
圣经书卷列表:
 1/14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更多关于: 注释   圣经   大卫   唐纳   撒母耳   大卫   以色列   哀歌   简介   点此   约拿   的人   约翰   圣经   犹大   希伯来   耶和华   福音   自己的   自定义   彼得   盾牌   的是   诗歌   之死   士人   这首   基利   英雄   雅歌   雅各   标签   马太   尊荣   这是
返回顶部
圣经资料,在线查经,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
@c.zyesu.com 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