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历代志下第1章查经资料

历代志下第一章

历代志下相关章:

历代志下第一章

F 所罗门为圣殿预备(代下一1~二18)

  虽然历代志上和历代志下有间断,所罗门的事件基本上是延续大卫的故事。这两位元君王的统治事实上是一个单位,所罗门投入为大卫的圣殿作预备就是一个例子(代上二十二,二十八~二十九)。两人的伙伴含义在这里延续,特别是历代志独有的几处描写大卫与所罗门相连的经节(如二3、7,三1,六42,七10,八14)。另外一个共同合作的记号,是大卫之约的发展(代上十七),是由所罗门登上大卫的宝座和建造圣殿,来完成神应许的第一个阶段(特见代下六4~11,亦参一8~9,五4~11,六14~17,七17~18)。约的主题事实上是历代志中整个陈述所罗门的基础,所以更注重所罗门在神计画中的意义,而不只是列出所罗门生平的主要事件。也是为了这个缘故,历代志省去列王纪记载中许多重要的事项,就像是所罗门个人的细节。省略的不只是负面的层面,像是他的多妻、拜偶像,和军事挫败(王上十一1~40),也省略了他的登基(王上一~二)、智慧的统治(王上三16~28)、行政和智慧(王上四1~34),甚至是建造圣殿(如:王上六4~19,七27~37)和王宫(七1~12)的一些细节。

  历代志除去那些实际上对于它的目的无关紧要的因素,替这位国王塑造了简洁却独特的写照。以基本交错文体的编排,布局所罗门统治的整体架构就是最好的证明:

一1~17 所罗门的智慧、财富和名声
  二1~18 所罗门为圣殿作准备
    三1~五1 建造圣殿
    五2~七22 奉献圣殿
  八1~16 所罗门完成圣殿和其他建筑的工程
八17~九28 所罗门的智慧、财富和名声

  这个布局立即显露了几个内部的连结。圣殿实际的建造和奉献礼很显然形成这段记载的核心(三~七章)。然而在第一至二章,与第八至九章之间的连接也是显而易见的,进一步的检验更证实了圣殿的主题甚至延伸到这些开头和退出的篇章。最容易看到的是在所罗门与希兰的书信中直接关切到圣殿的预备工作(二章),同时也在对应的经文中浮现(八1~16),这段经文将国家的建造工程视为圣殿计画的延伸和完成。额外的证实是来自一系列编注,其中几个全部或部分是历代志作者所记载(参二1,三1,五1,七1,八16)。甚至这个架构外框也支援相同的主题。描述所罗门在会幕的敬拜(一章),清楚地预期到他在圣殿里的敬拜(例参:一6和五6,七5~7),而圣殿提供所罗门有从神赐下之智慧的主要证据(一12,参九4)。事实上,所罗门的财富和智慧(一1~17,八17~九28),最好视之为与圣殿相平行的主题,因为它们都是神的国度对人类事件的影响眼目可见的征兆(参:代上二十八5~6,二十九11;代下九8)。比较之下,列王纪中的圣殿仅仅是关于所罗门各类叙述的核心段落(王上五1~九9,亦即十一章当中有四章半),而历代志作者则凸显圣殿,完全以此主导他的记载。

  除了这个基本的交错文体架构,历代志作者也用了几个其他的文学模式。核心的篇章按次序记载,建造圣殿(三章)、其中的器具和设备(四章)、约柜的迁入(五章)、献殿的祷告(六章),和神的回应(七章)。结果造成第七章是整个圣殿记载的高潮,并且也是历代志整部作品的高潮。与列王纪比较,也显明历代志的兴趣是在于圣殿的意义多于其建筑。另一个文学的设计是祈求─回应的模式,共有三个主要的例子。对所罗门的祈求,清楚的回答不只是从神(参一8~10和一11~12,六14~42和七12~21),甚至来自外邦的君王(二3~10、11~16)。头两个例子明白地表示祷告是有功效的!更进一步的模式是应验同时具有文学和神学上的特色。再一次,三个不同的例子足以阐明清楚。第一,神对智慧、财富和名声的应许是应验在所罗门自身的年日(八17~九31)。第二,所罗门证实神对大卫之约的应许,已经具体应验了(六4~11)。最后,作者一再显出,所罗门的圣殿是应验摩西的帐幕或会幕的建造原则。举例来说,所罗门和圣殿的巧匠户兰-阿比是遵循负责建会幕的比撒列和亚何利亚伯的传统。所罗门也像摩西一样,运行神所启示的蓝图;神荣光的显现(shekinah)掌管了会幕启用的典礼,而在圣殿的献殿典礼上也有相同的效应。所有的这些例子丰富地证明了历代志作者的创造力和因应能力。1

  伴随约和圣殿的主要主题,也有一些其他的强调重点是值得注意的。作者根本不是以礼仪的角度探讨宗教,而是特别着重神的统治和同在。衪在天上和地上都是独特的,在衪自身愿意时,行使衪的自由介入圣殿,并打断其礼仪(例如二5~6,五13~14,六14、18,七1~3)。衪也是直接启示衪旨意的神,所用的方式超越衪子民的期待(一7~12,七12~21)。另一个重点是敬拜,经常伴随祷告和献祭出现。祷告出现在关键时刻上,诸如一章8~10节,六章14~42节,并且这些经节对于每一个人是鼓励,无论是不是以色列人(参六32~33),都可借着祷告寻求神(一5,七14)。献祭经常伴随着祷告举行。神接纳圣殿作为「祭祀的殿宇」(参七12),经常的献祭敬拜(二4,八12~15)和献殿的特别奉献同样重要(五6,七1、5、7)。然而,只有全心全意献上的敬拜才会被悦纳(六7~8、14、30,七10),说明历代志作者对于心的景况,与敬拜的形式同等关注。尽管注意力集中在在所罗门身上,历代志并没有忽略以色列人的角色。在一些经节中(一2、3、5,九8),以色列整体而言比在列王纪中更凸显,就如在五章11~13节凸显利未人。他们的贡献也在以下经节中被刻画出,五章2~3、6节,六章3、12~13、22~39节,七章8~10节。所罗门的智慧、财富和名声(一1~17,八17~九31)是神赐福的记号,所辉映的荣耀也是与众百姓一起分享。

  最后,大卫-所罗门的时代是以色列未来生活的一个范本。对约的顺服,包括摩西和大卫之约,提供一切衡量的标准(如六16~17,七17~22)。历代志真正的重点在于强调神的赦免是不断的,是超乎预料的,随时开放给凡谦卑悔改来就近祂的人。到圣殿祷告的主因,就是对于罪人总是有盼望的,如神在七章12~16节非比寻常的应许所肯定的。以色列人余下的历史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十~三十六章)。

i. 所罗门的荣华(代下一1~17)

  「神对他说……,你愿我赐你什么,你可以求。」(一7)

  一2~13a,参:王上三4~15

  一13b,参:王上四1

  一14~17,参:王上十26~29

  本章对所罗门统治的介绍与列王纪截然不同。作者舍弃了所罗门登基的冗长记录(王上一~二)──有可能是第1节间接所指──将读者立即带到所罗门智慧和财富的记载,这可说是是列王纪上十23的一个注解。本章除了一个简短的介绍,刻画出大卫统治下的祝福如何延续到所罗门,主要重点分成两部分,两者分别建立在列王纪中不同的经节上: (a) 所罗门的智慧恩赐(2~13节); (b) 所罗门的财富(14~17节)。

  两个线索贯穿这些看起来各自独立的主题。首先,智慧和财富都是神的恩赐。神回答所罗门的祷告相当清楚地显出这点(11~12节),而大卫的祷告内容(代上二十九10~16)也不仅是好好预备圣殿建材而已。第二个线索是圣殿,见于本章紧随着建造圣殿的预备工作。圣殿就是所罗门行使智慧,以及最善用财富的主要例证。

  这一切都是从所罗门敬拜的景象所引起的。身为献祭者且特别是祷告的人,所罗门表明自己有资格来建造圣殿,而圣殿将成为「祭祀的殿宇」(代下七12,参二6)和「祷告的殿」(赛五十六7;参:代下六40,七14等)。事实上,本章的焦点是描述敬拜神的所罗门,因为他的智慧和财富是他祷告的结果。历代志再次显明祷告是成功的王权,和蒙悦纳的敬拜的关键(参:代上十六8~36,十七16~27,二十九10~19;代下六4~42,二十6~12)。

  这一切是所罗门给基督徒最好的榜样。建造和发展神的教会,不是单单靠人就可以完成的事情。诚然,神特别地赐下圣灵的恩赐来建造祂的教会(林前十二7,十四12),而祂自己为了相同的目的也住在祂百姓的中间(弗二22)。智慧的恩赐在这个重责大任中是最为重要的,它是领导的基本必备条件,就如所罗门所显示的(10~11节,参考保罗形容他自己是「聪明的工头」,林前三10,AV),并且也赐给所有凭信心祈求的人(雅一5~7)。

  物质上的财富当然不是以和智慧相同的方式应许给新约教会。不过,本章表明得十分清楚,财富间或也是神礼物的一部分,但是在新旧约圣经中都会附带提醒,财富基本上是「无定的」(参:提前六17;路十二13~21;诗四十九)。以世界的角度而言,新约中的教会称不上富有,但教会中的确有一些富有的会友(如:太二十七57;罗十六23)。甚至保罗也学会有时候处「丰富」(腓四10~13)。但是他们把目标定在满足,就会找到更大的价值,而保罗也有信心无论教会所需要的是甚么,都会经历「在基督耶稣里神荣耀的丰富」(腓四19)。

a. 所罗门王位的建立(代下一1)

  这个经节中的每一个片语,都阐释大卫的祝福在所罗门之下延续着,对照原来经文(王上二46b)又加上大卫的儿子可见一斑。在大卫统治的起初(参:代上十一10),也曾经被「坚固」,神与他同在,使他尊大(代上十一9;「强盛」,和合),并且使他甚为尊大(亦参:代上二十九25)。这个连续性不只是建立王朝的结果,更是因为神持守建立大卫家室的应许(参8~9节;代下六3、10;代上十七23~27)。大卫祷告,神将会「与你同在」(代上二十二11、16、18,二十八20),也是导致这个情况的助力。「增强权势」(吕译、REB、NEB;「国位坚固」,和合;建立他自己,参NIV、 NRSV、RSV)几次出现在介绍君王的统治中(代上十一10;代下十二1,十五8,十七1,二十一4,二十五3)。统治的细节由其他经文提供,其中一定会记载某种类的冲突,由此几乎可以肯定这个片语概括了所罗门使他国位元稳妥的困难情况(参:王上一~二章)。

b. 所罗门的敬拜(代下一2~6)

  基遍集会的记载与列王纪上三4以后的记录极为不同。较早期的版本只提到所罗门个人与神的关系,在这里则是以色列众人(参:代上二十九23、24、25)或全会众(参5节)与他一同参与。这是历代志作者的典型作风,不断强调百姓在他们领袖之下的联合(参:代上十三1~6,十五25~29)。这次的聚集已经成为公众事件,也是作为鼓励未来世代,当他们透过神的圣殿寻求祂的时候,也会接受从神而来的回应(参:代下六21~40,七13~16)。大部分列名在第2节的领袖也同样出现在历代志上二十八1,强调大卫的延续,不过提到审判官则稍微出乎意料,但是他们在以色列中也有一个延续性的角色(参:代上二十六29;代下十九8~11)。「命令」(2节,现中、GNB;「吩咐」,和合)比一般常见的翻译,语气温和却误导人的向……谈话(NIV等)更合宜。2

  这事件有意效法历代志中,大卫计画恢复把约柜运到耶路撒冷的记载(代上十三1~6)。除了平行的全以色列和全会众(2、3、5节,参:代上十三2、4、5、6)之外,经文的关联见于两处都提到官长(2节,参:代上十三1),提到约柜(4节),特别是提到动词「寻求」(5节,RSV;「就近」,和合;询问,NIV参:代上十三3)。如同第1节,此段经文提及以色列人在会幕(3节)和铜坛(5节)敬拜神,和大卫在约柜之前的敬拜方式相同,为要刻画大卫至所罗门的延续传承。

  与列王纪上第三章的平行记载比较对照之下,有几处明显的改变。列王纪笔下的基遍邱坛有贬抑的意味(王上三2~3;代下一3、13;也参:代上十六39~42,二十一29),此处则是煞费苦心,尽可能以最尊敬的态度来对待基遍的圣所。历代志中,基遍乃是神会幕(参Dillard,「会见神的帐幕」)和铜坛的所在(5节),是被摩西(3节)和帐幕的主要建筑师比撒列(5节,参:出三十一2,三十五30,三十六1、2,三十七1;代上二20)赋予权威的。3这些更动可能不像它们看起来那般激烈。「邱坛」的议题在历代志作者的时代,不再如被掳初期编辑列王纪时那般急迫,而历代志更多记载圣殿各方面的预备工作,清楚表示基遍的邱坛已经来日不多。大卫的经验也显示未来是摆在耶路撒冷而不是基遍(代上二十一30~ 31)。再者,这里强调位于基遍的会幕,与在耶路撒冷为约柜所搭的帐幕有所区分(4节,参:代上十六1),是历代志写作的不定规另一个清楚的标志。最后,尽管历代志明显地关注以色列敬拜的外表洁净,但比起所罗门在基遍真实遇见神的实情,这样的议题仍然是次要的。

  此处以所罗门献祭(6节)和祷告(7~12节)「寻求」神(5节,RSV;「就近」,和合;询问,NIV)来形容这次经历。即使不是完全清楚他寻求的是「耶和华」(RSV;参NIV、GNB),或是「它」,亦即祭坛(LXX、Vulg.;如REB、NEB、NRSV;参JB;赞成前者的原因,是在圣经当中没有其他任何地方有另外一个被寻求的坛,并且历代志这个动词的物件几乎总是神),4「寻求神」是历代志衡量以色列人领袖信心的标准(参:代上十14;代下二十二9,二十六5)。在这里的意思(不见于列王纪上三章)似乎是所罗门至少在他统治的开始,顺服他父亲的指示(代上二十二19,二十八8~9),并且敬拜、寻求神的引导。除了历代志下七14,这个字再也没有用在他身上(不过对于一些他的接续者是一个关键性辞汇,例如约沙法,代下十七4,十八4、6、7,十九3,二十3,二十二9),并且根据列王纪上十一章,在他晚年的时候对于宗教上的事情漠不关心。5

c. 所罗门的智慧(代下一7~13)

  所罗门的寻求导致一个他自己和神之间非比寻常的对话。这事发生在当夜,这是神的启示沟通的典型时刻(参:代上十七3;代下七12)。这里没有提到是来自「梦」(王上三5、15),不过这个省略很可能就是历代志为着一些原因(见Dillard,p.12),节略早期记载的结果。整个经节再次刻画出祷告对于领导运作的重要性,值得注意的,这里是在政治的领域里。历代志的记载是列王纪上三5~14简短的版本,省略的材料能够在历代志其他地方找到,俾使作者强调绝对要有智慧来完成神的计画。

  神用一个特别的邀请,「你愿我赐你什么,你可以求」开始这个对话(7节, JB)。在旧约圣经中没有任何与此类似的经文,不过在一些王室诗篇中(诗二8,二十4,二十一2、4),和在以赛亚对亚哈的挑战中(赛七11)有具体的平行呼应之处。耶稣则不但确定神的邀请(如:太七7~8;路十一9~10),而且发扬光大。每一个基督徒皆受邀「凡你们所愿意的,祈求就给你们成就」(约十五7,参十四13~14,十五16,十六23、26),只要这祷告是凭信心奉耶稣的名(约十五23;约壹五14~15)。许多基督徒的问题,不在于当他们祈求时是否会收到任何东西,而在于他们是否真的祈求了(参:雅四2;赛六十五1)。所罗门至少愿意相信神所说的是真话。他清楚前任国王没有一人能够像他一样声明,王位是借着王朝的更替而来,但是与他们比较之下,他显然有一致命的劣势,就是没有显著的领袖魅力,使他有资格来获得王权(参:撒上九1,十1~10,十九24,十六1~13,十八5~8)。他最需要的是百姓确知神曾经赐给他这必要的恩赐。

  然而首先,所罗门承认神向大卫立了一个约的应许(「你曾向我父亲大〔gāḏôl〕施〔ʿāśîṯâ〕慈爱」,8节,NRSV;参:代上十七19,「你曾做成〔ʿāśîtâ〕这个大事〔haggeḏullâ〕」,NIV),部分应验在他的登基(使我接续他作王, 8节;参:代上二十九23)。同时,神也持守对列祖的应许,要使祂的百姓多得数不过来(「百姓如同地上的尘沙那么多」,9节,RSV;参:创十三16,二十八14;对比大卫,代上二十一1~30,二十七23)。

  所罗门求神两件事, (a) 求神成就祂对大卫的应许(9节), (b) 他也要领受智慧和聪明(10节)。第一个祈求,和第二个同样重要,是回顾大卫的祷告(参希伯来文 yēʾāmēn,和合本在此处译为「成就」,在代上十七23、24译为「坚定」、「坚立」),同时前瞻圣殿的完成(代下六17)。神的应许只有当历代志上十七章第二个家室,就是圣殿完成的时候才会应验。6第二个祈求,为智慧知识(新译),比列王纪上三9更简短(NRSV、RSV:「一个明白的心……能辨别是非」)。其间的不同,乃是表面上,而不是本质的不同。「心」 在希伯来文的思想中是智慧、意志和良心之所在,而旧约圣经对智慧的观念,不仅是智慧上的,也是道德、灵性上的。「智慧」和「聪明」在旧约圣经当中经常是平行的(如:箴二2,三13、19,四5),知识这个字虽然主要用在被掳归回后,也是与智慧紧紧相联,诚如但以理和他朋友的例子(但一4、17)。以色列人的智慧也是实用的,这也是为什么所罗门要求他能够以智慧来领导和治理他的百姓(10节,新译;参:箴八15~16)。第一个措词字义为「在他的民前出入」(参:和合、RSV),通常是军事性质用语(参:代上十一2),但也能够用作一般性的领导(参:申三十一2)。第二个字义上是「判断」,通常是用在「管理、掌管」的含义,在历史书卷中,包括士师记(等于「领导者、管理者」)。

  11-12. 神的回答是所有圣经当中祷告蒙应允最清楚的例子。这也是神「充充足足的成就一切,超过我们所求所想的」(弗三20)典型的回应,并且阐明一个原则,那就是神会借着包括出乎意外的好处(参:代上十三13~14;玛三10~12;太六33),回应人的心愿(当代;「心意」,和合;参:代上二十八9,二十九19)。所罗门求智慧,而他所领受的不但是他所祈求的,还加上赀财、丰富和尊荣(参11节和代上二十九25)。作者用了三次「求」(11节),相对于两次的「赐」(12节),凸显这一切的重要性。

  丰富一字并没有出现在列王纪上三13,可能是受亚兰文影响,在被掳归回后加入更丰富的含义。7所罗门的财富使得他在以色列的国王中无出其右(12b节,参:代上二十九25),即使类似所罗门的比较笔法,也用于后期的国王(王下十八5,二十三25),但是没有一个的财富接近他的。这里就如同旧约圣经其他地方,肯定物质的东西在神眼光当中有真正的价值,只要它们本身并没有被看成是人生的目标。然而,我们必须说,所罗门使用这些恩赐,既不一致也没有智慧,并且经济政策的严苛重担导致他儿子的国度分裂(参:代下十3~19)。

  13. 最后,所罗门回到耶路撒冷。8根据列王纪上三15,所罗门在约柜之前敬拜,但是历代志似乎满足于生命在基遍遇见神得改变,而没有从中岔题。

d. 所罗门的财富(代下一14~17)

  本段比它乍读起来有更大的意义。纵使它几乎是一成不变取自列王纪,但是却被移到十分不同的文脉位置(王上十26~29),并且在历代志下九25~28又重复出现。其主要的目的是表明,神持守衪关于所罗门财富的话语(特别是15节),但也是证明这个财富部分是为圣殿预备的(参二1)。

  军事上的力量(14节)、贵重金属的广泛可用,和贵重的物资如香柏木,可以用来衡量所罗门的财富。财富主要来自贸易,其中马匹和战车是主要的货物。对于所罗门的屯车的城邑,请参考列王纪上九17~19。9列王纪上十27加添了金子一词,但是带有一些解释(参:王上十10、14~15、23)。与香柏木作为比较的是「桑树」(GNB;参REB、NEB),是常见的一种无花果树,而根本不像是欧洲的桑树。10对于进出口贸易更准确的详情,见Dillard, pp. 13~14的概要讨论。进口主要的项目,马匹来自现代土耳其南部(「慕兹黎和基利家」,现中、GNB,16节),战车来自埃及;或者,更有可能二者都来自埃及,但是马匹也有从古厄来的(吕译、新译、NIV,参NRSV、RSV=罗马的基利家)。战车和马匹再次出口到赫人诸王和亚兰诸王,就是现代叙利亚北部。「按这价值」(16节,RSV)对整体上的意思并没有加添,并且实际上的意思是,「根据当时的汇率」,就是所罗门国家的贸易商与他们的购买者,所协商双方同意的价码。11

──《丁道尔圣经注释》

查阅相关章:
圣经书卷列表:
 1/13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更多关于: 历代   注释   圣经   所罗门   王国   基督徒   文摘   唐纳   历代   所罗门   智慧   大卫   以色列   耶路撒冷   圣经   摩西   敬拜   财富   简介   点此   注释   旧约   上帝   作者   约翰   这是   自己的   君王   王朝   经文   耶和华   埃及   福音   马匹   都是   战车   在他   献祭
返回顶部
圣经资料,在线查经,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
@c.zyesu.com 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