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命记第20章查经资料
申命记第二十章-《丁道尔圣经注释》
申命记第二十章
Ⅳ. 圣战的规矩( 二十1 ~20)
申命记十分注重战争; 但关心的并不是普通战争, 而是圣战。不是每次诉诸武力, 都能算为圣战。未曾求问耶和华, 圣战就不能进行( 撒上二十八5 、6, 三十7 、8; 撒下五19 、22 、23) 。以色列人必须「自洁」( 撒上二十一5; 撒下十一l1: 赛十三3), 除去当中一切会得罪耶和华的事物( 申二十三9 一14), 才能执行这工作。耶和华住在营中( 申二十三14; 士四14) 。祂把特殊的能力赐给祂的军官, 然而至终耶和华自己, 才是以色列军队的元帅, 人多人少. 祂都能拯救自己的子民( 士七2 及下; 撒上十三15 及下, 十四6 、17) 。祂在战争的高潮中, 令敌人惊惶战兢, 使得他们战败( 书十10; 士四15; 撒上五11, 七10 等) 。战利品全都要分别为圣, 成为当灭的物。这是耶和华独有的财产, 因为只有祂才有权利处置这些掠物。
全部旧约之中, 申命记对于执行圣战的资料, 记载得特别多。其中最重要的章节是二十, 二十一10 ~14, 二十三9 ~14, 二十四5, 二十五17 ~19; 此外其他段落, 也有提到这个题目, 如: 七16 ~26 ,九l ~6, 三十一3 ~8 。全书都弥漫着战争的气息。作者切切关心的, 是以色列必须在面对外邦之时, 维持本国的存在。
本章讨论圣战的三个方面: 战前的宣告(1 ~9 节) 、攻城(10 ~18 节) 、树木的处理(19 、20 节) 。
本章的资料, 并不是依照古时定言或条件式律法的形式来表达; 而是自由写成的讲道。然而这讲道, 也无疑是基于比较正式的规条。我们不难想见, 摩西把战争的规条系统化。这些规条多年以来, 籍着笔录或口述留传下来, 可以在较后的时期, 与摩西其他的数据同时发表。
a. 战争的初步行动( 二十1-9)
1. 这里并没有清楚说明, 仇敌是以色列地的侵略者, 还是在以色列领土外执行圣战时遇见的敌人。无论如何, 本节都劝勉以色列不要畏惧。战车和马兵的装甲虽然和步兵一般脆弱, 在近东—— 特别是对游牧民族—— 却有极强的心理效果。以色列必须回想耶和华昔日拯救祂子民出埃及时, 所彰显的大能作为。祂当日不是把法老的战车马兵投在海中吗( 出十四26 ~28’ 十五3 、4 、18 、21; 参: 士四13 ~16; 撒下八4, 十18)? 不忘这一点, 敌军的战车马兵便反而能够激起更大的信心了。以色列初时在迦南地的接触, 就是和使用战车的迦南人作战( 书十一4, 十七16; 士一19, 四3; 参: 王上二十23 及下) 。以色列宗教的领袖一直担心的, 是以色列只信靠战车, 不倚靠耶和华( 赛三十l6, 三十一1 及下; 何十四3) 。
本节引起的问题,是以色列本身有没有战马和战车。圣经记载似乎显示, 旷野流浪时和征服迦南之后不久的时代, 以色列的军备并没有战马和战车。到了所罗门作王时, 战车才成为以色列国防的一部分( 王上四26 ,十26) 。是以这条律法到了所罗门时代之后, 便变得无关重要了。这里清楚显示, 以色列并没有战车马兵。
2 ~4. 以色列上阵之前, 祭司首先要对他们训话, 勉励他们不要畏惧。短短几句中, 描述了不同程度的恐惧。人可能会胆怯, 可能会惧怕。最糟糕的是, 他可能会战栗恐慌。无论怎样, 以色列入都当谨记圣战之时耶和华会与祂子民同去, 为他们争战, 拯救他们。士师记七章基旬的故事, 就是这里所鼓励的态度, 极佳的例证( 参: 民十四7 、8) 。死海古卷中名叫《光明之子与黑暗之子的战争》的书卷, 也值得留意。这篇文献所描述的, 是神最后灭绝以色列一切敌人的日子, 所发生的大战。其中又记叙了战争开始之前, 大祭司对军队的训话。这古卷在主前一世纪, 复兴了圣战的主题。
5 ~9. 官长需要处理两类可以免服兵役的人。這些官长初时可能是支派的官员, 负责组织民兵; 后来则是王室官员( 参十六18, 「官长」与审判官并列) 。这些人要从军中挑出因人道原因可以免役的, 以及因为胆怯可能扰乱军心的人。
5 ~7. 对闪族人来说, 事情的开始是很重要的; 以色列入也不例外。因为战死沙场可能夺了几种人刚开始的创业机会。所以这里提出了三个免战的理由。第一类是建了新房屋, 但却未曾奉献的人。第二类是种了葡萄园, 却未曾享用其中果子的人。译作「用」的动词加hillel ,在祭礼的语言中十分常见, 意思是「将之当为凡俗的」。动词背后的概念, 是新葡萄园的果子属乎耶和华。园主要在一段时间以后, 才能把园子归入俗用。实际上人要到四年之后. 才能享用其中的果子( 利十九23~25; 耶三十一5) 。第三类是刚刚聘定了妻的人。他应当娶妻建立家室, 不应战死让别人娶他的妻。
在这些案例中, 申命记的律法以人道的理由, 取代了古时启用事物时, 会有邪恶力量影响的信念。无数的证据. 证明对这种力量的恐惧, 在其他近东社会十分普遍。而人道精神, 却是申命记的特色之一。慷概地对待奴隶( 十五12 ~18) 、寄居者、孤儿寡妇( 十18, 二十四17 、19 、20 、21, 二十七19) 、利未人( 十二19, 十六11 、14, 二十六12 、13), 在以色列是必须的。田地的遗穗要留给穷人( 二十四19 及下) 。关于借贷和抵押的律法, 也是十分慷概( 二十四l0-13) 。雇工必须善待( 二十四14 、15) 。攻城时不可砍伐果树( 二十19 、20) 。屋顶需要安设栏杆( 二十二8) 。人家中的磨石, 不可取去作为抵押( 二十四6) 。打人严禁过分( 二十五1 ~3) 。对待动物也必须仁慈( 五14; 二十二6 、7, 二十五4); 如: 不可笼住牛嘴( 二十五4) 。营地要保持洁净( 二十三9 ~14) 。鲁莽的人身攻击必须严禁( 二十五11 、12) 。这幅高贵图画对生命的态度, 在新约找到了响应( 太五43 ~45; 路六27 ~30; 罗十二20; 雅二1 ~13) 。它全然合乎基督的精神。
8. 另一类也可免役的, 是惧怕或胆怯的人。这种态度不但影响个人, 它对整个军队的心理, 都会构成威胁( 士七2 、3) 。因为他们会令同袍的心消化, 像他自己一样。部分学者把这个希伯来动词的元音, 读作使役式〈causauve), 把本句译成「恐怕他使他弟兄的心消化, 和他一样」。畏惧的人显然缺乏信心。为神作战的人, 必须信靠神的能力。
9. 备战的最后一步, 是任命军长来率领士兵。这些步骤看来似乎会把军队变得太小。但耶和华施行拯救, 却不在乎人多人少。军队的大小, 没有其中成员的信心来得重要。
b. 阅攻城市( 二十10 ~18)
围攻的城市有两种: 远处的(10 ~15 节) 和境内的(l6 ~18 节) 。以色列在流浪之时, 不会怎么顾虑远方的城市—— 虽然将来她会改变这个想法。她最介意的, 当然是应许地的城镇。
以色列沿途经过的城邑( 二、三章), 在进入应许地之后, 都可归为远方城市一类。
10. 本段讨论的, 是离你甚远的城市(15 节) 。第一个步骤是提出和谈。在这种情况之下, 和睦的话( 原文作「和平」或「平安」) 有立约的意思( 书九15; 士四17; 撒上七14; 王上五12; 赛二十七5) 。很多经外的文献作「建立和平」的地方, 圣经在同样情况下都会说Γ 立约」。因此本节可以译作「先要邀请它和你立约」。
11. 这城若愿意立约, 便不用执行杀死居民的惯例( 七22 及下; 参: 书九11 ~23) 。城中居民成为以色列的藩属, 作强迫劳工( 和合本作「效劳」) 。动词服事和名词效劳, 都证明了这个意思。
12 、13. 拒绝投降的城市要被围攻, 一切男丁都要杀死。用刀一辞直译是用刀口, 语气异常的准确。发掘到的古刀, 刀身通常都是打成野兽舌头的模样, 刀柄一端形成野兽的头部。是以这话的意思, 就是刀要直没至柄。
14. 妇女、孩童、牲畜, 及其他的战利品, 以色列入都可取回作为私用( 参看耶利哥的分配方法, 书六17 ~21) 。但即使是掳来的妇女, 也有一定程度的权益( 二十一l0 ~14) 。
15. 这规定清楚表示, 对于战争中所击败的敌人, 各有不同的处理。应许之地以外的人, 肯定会得到不同的待遇。只有亚玛力人, 是惟一的例外( 二十五17 ~19) 。所以大体来说, 当灭之物的规定, 不是必定要执行的; 虽然理论上, 它经常都有执行的可能性。以色列在几个世纪后, 围攻了应许地范围之外的城市( 如: 撒下十二26 及下; 王下三25 、26) 。其中几次, 圣经都说明居民得免死亡, 但都成为奴隶( 如撒下十二31) 。这些战争可能每次都是这样, 其间只有程度上的分别。另一方面, 应许之地范围内的城邑, 却对以色列的政治自由和宗教独立, 造成了更大的危险。所以它们要分别为圣奉献的理由, 就更充分了。
16 、17. 应许之地境内的城市, 必须列为当灭或分别为圣奉献之物。动词灭绝净尽, 和名词当灭的物,基于相同的字根。在这种情况下, 七章l ~5 节的命令便必须执行。沒有一个居民可以保留性命。约书亚记、士师记、撤母耳记上, 都有例子证明这些经节, 起码执行了好几次( 书七21 ~26 ,十一10~15; 士七25; 撒上十五) 。
18. 这样处理的理由, 是免得他们教导你们学习一切可憎恶的事...... 以致你们得罪耶和华你们的神。把男女孩童列为当灭的指令, 对基督徒来说有点异样。新约的命令是要爱仇敌( 太五43 ~48) 。然而表达方式虽然异常, 背后的原则却不然。任何能够减弱以色列对耶和华绝对效忠的事物, 都可咒可诅, 必须除去。这个原则历代以来一直不变, 今日也可应用在基督徒对基督的效忠上。原则虽一, 表达却大有不同。向基督忠心不二的信徒, 并没有诉诸申命记主张之措施的必要。但在当时的世代, 以色列对待邻邦的态度若是一般的包容, 便会被他们吞没。以色列否决异教的表达方法, 必须和神对以色列的终极旨意, 以及当时应用的环境同看。神会把真理带给人, 常常是依照人当时的处境。在某种情况下引进新鲜的真理, 能够在日后的世代精炼。神的启示是一步一步渐进的。它栽种的真理、制定的关系、建立的原则, 可能已经有了丰富的涵蕴。这些原则的一切含义, 可能要经过好几个世纪, 才完全清楚透彻。
c. 树本的处理( 二十19 、20)
攻城的战事, 比摩西更古老。考古学的发掘显示, 以色列入进侵之前好几百年, 巴勒斯坦的城市已经有了城墙。可见当时已经有了抵抗侵略的需要。围城之时, 侵略军砍尽山头的树木作为燃料, 并用来制造攻城的器械。摩西对团城的战术无疑很有认识, 也知道树木要遭受的破坏。以色列人在摩西领导下攻取约但河东的城市( 民二十一25 、32), 得地初期另外又攻占了几个( 书十1l 、12) 。以色列人本身, 也不是不会做出这样的破坏( 士九46 ~49; 王下三19 、25) 。这条律法以常识和尊重生命为由, 禁止这种后来之亚述人所从事的全面性战争。
19. 本节下半不容易翻译。说明以色列人可以吃那树上的果子后, 接着是一句奇怪的话, 直译可作「因为人是田间的树木, 来到你面前被围攻」。把第一个字( 「因为」) 读成问话式, 也没有甚么用: 「人是否田间的树木.......? 」这句话的意思, 似乎是: 「田间的树未岂是人, 要被你围攻? 」如此「田间的树木」就变成了句子的主词, 全句的意思就是说: 战争的对象是人, 不是树木。
20. 为了避免一切树木被人胡乱破坏, 本节指示只有非果树才能用来修筑营垒。如果历代的侵略者, 都是遵行这条律法的话, 巴勒斯坦的树木, 今日也不致这么少了。
──《丁道尔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