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数记第24章查经资料
民数记第廿四章-《丁道尔圣经注释》
民数记第廿四章
29~二十四2. 这次所献的祭和上两次的一样(29~30节;参1~2、14节),但巴兰放弃了占卜,不再求法术(二十四1;参二十三3~4、15~16),因为他发现耶和华喜欢赐福与以色列。从前是神将话传给巴兰(5、16节;直译是「把话放在他口中」),如今却是神的灵临到他身上(二十四2)。这大概不单是用不同的措词,表达一样的意思而已。本节显示巴兰在看见异象时,进入了不由自主的境地中243(参:撒上十6、10;王上二十二10~22)。巴兰在如下两个资讯的开场白中对自己处境的形容,也支持这观点。
3~4. 巴兰「眼目睁开」,244得听神的言语,得见全能者的异象,又眼目睁开而仆倒(参15~16节)。上两个资讯是神学声明,讨论神与以色列的关系,以及祂为他们成就了甚么事。以下的资讯包括了预言以色列在迦南定居,王国的兴起,和胜过了哪几个仇敌的异象。
5~6. 巴兰把以色列将来在迦南定居,比喻作茁壮的树木,栽在使它生命力充沛的水旁,绵延如接连的山谷。NEB 和 TEV 根据阿拉伯语,把naḥal(RSV 与和合本:山谷,所指的是只有雨季才有水流的溪床)重新解作棕树。这解释似乎没有必要,并且也破坏了本节层递式的发展──溪床、园子、沉香、耶和华所栽的、香柏(后者是众树之王;参:士九15)。对于把科学上的准确性,放在诗意之上的解经家来说,最后一句如水边的香柏木构成了问题。事实上水边既非香柏树生长之处,巴兰为何如此比喻以色列呢?不在河边的香柏树已经茁壮得无可比拟,但以色列比它还要强盛,就好像水边的香柏木般。
7b~8. 神三次应许列祖说,将有「君王从你而出」(创十七6、16,三十五11)。巴兰在此首次颇为含糊地,提到以色列未来的君王;他在下篇资讯中将会更详细地发展这个题目。他的王必超过亚甲。以色列第一位君王扫罗战胜了亚玛力王亚甲(撒上十五8),巴兰这句话似乎是直接预言以色列人至终会打败他们最古老的敌人(参:出十七14~16)。当然亚玛力人被击败,也是以色列王将会胜过一切仇敌的保证245(参二十三22~24)。
9~13. 这个壮丽的预言退出时,再次明显地提到列祖的应许:凡给你祝福的,愿他蒙福;凡咒诅你的,愿他受咒诅(9节;参:创十二3,二十七29)。但巴勒依然不信他所聘请的先见真的得了默示,愤然拒付报酬,要他立刻回家(12节)。巴兰坚称他只是履行承诺:不计报酬,只是宣告神的话语(二十四13;参二十二18)。就在巴勒还未来得及送他回家以前,巴兰再度魂游象外,更详细地宣告在以色列的大君手下,摩押及其邻邦将会受到甚么影响。换言之,最后的四个资讯(二十四15~24),其实是接续第三个(3~9节)。
ix. 巴兰第四个资讯(二十四14~19)
本段及以下三个较短的资讯,实际上是第三个的延伸和发展,更详细地解释以色列未来君王的功绩(参7节)。
14~16. 最后这几个资讯和第三个资讯一样,也是巴兰魂游象外,在不由自主的情况下宣讲的(15~16节;参3~4节)。然而第三个资讯只是泛指未来,最后这几个则明言是遥远的将来:「在后来的日子」(14节;RSV、和合本:日后)。这话可以单指「未来」(如:耶二十三20),但亦可以解作「末后的日子」,而所指的是哪个时期,得视乎用这词的先知在时间上的视域(赛二2;但八19)。第17节我看他却不在现时,我望他却不在近日,证明了巴兰显然也察觉到异象和应验之间,是有一段间断之处的。因此这些预言──起码其中一部分──虽然已经在巴兰之后三百多年后,首次应验在大卫的王朝中,传统的犹太教和基督教解经家,依然相信这些预言,将会在弥赛亚身上更完满地再次应验。旧约不少关乎弥赛亚的经文都有此特色。在一个层面上,它诚然是期盼一位公义的好君王;但在另一个层面上,它所寻求的必然远超乎此,因为从来没有一位君王能够达到它的理想(如:诗七十二;赛十一等)。诠释巴兰最后这几句话时,必须兼顾这两个层面。它基本上是指王国初期鼎盛的兵威,但亦同时预表基督两次降临之时更伟大的胜利。
17. 有星要出于雅各。巴比伦占卜家如巴兰者,用上关乎星相的象喻是很自然的事。以赛亚书十四12称巴比伦王为「明亮之星」,和启示录二十二16称耶稣为「大卫的根、明亮的晨星」,都是星可以用来比
以色列这位君王,将会征服邻邦摩押、舒特(和合本:扰乱之子)、以东、西珥、亚玛力、基尼人:他会打破摩押的额头和舒特众子的颅骨。「颅骨」(qdqd)来自撒玛利亚五经,以及引用本节的耶利米书四十八45。这字在希伯来文的写法,和马索拉经文的 qrqr「毁坏」大同小异。字根qrqr 远比qdqd 罕见(赛二十二5可能是前者案例之一),它较为难解(译按:因此笔误的可能性较低),所以英译本大都采纳了这个读法。「舒特」(Shut)的原文 šēṯ,通常是译作「塞特」(参:创五3)。但「塞特的众子」意思和「亚当的众子」没有两样,都是指全人类。这位君王当然不会和全人类作对。再者,对句上半的「摩押」若是和下半的「舒特众子」相对,两者必定要可以等量齐观才行:两者若非邻邦,后者就是摩押的别名,例如:雅各/以色列,以东/西珥(17~18节)等。埃及的咒诅祷文(execration texts,约主前1900年)中,提到一个名叫舒图(Šutu)的民族在巴勒斯坦居住,所以把本节解作是指他们,似乎是最容易的做法。可是到了耶利米时代,这民族所居何地早已被人遗忘,所以先知将之意译为「哄嚷(šāʾôn,大概和 šēʾṯ 有关)的众子」(或「哄嚷人」)。NEB 接受了这个诠释。这资讯提到舒特人这个古老的民族,证明了其历史性。
18~19. 稍微修正希伯来原文,这两节可以译成:
18 以东的产业将被夺取,
西珥的产业将被夺取,
正值以色列行事勇敢时。
19 雅各必统治仇敌,
又除灭伊尔的生还者。
这个稍微修改字词次序的翻译,虽然不被近期英译本所采纳,却得到了不少现代研究的接受。246「他的仇敌」在希伯来原文中(参看 RSV、和合本等),是在第二行(18节中)。但有了这词,第二行却变得太长,而第四行(19节)却又太短了。「他的仇敌」从第二行搬到第四行,并不需要多大的改动:原本位于雅各前面的m,(和合本:「出于」),现时附加在前一个字的后面(作为附属音)。笔者在最后一行中,把「伊尔」(Ir)解为摩押一座城的名字,而非串法相同的普通名词「城邑」(参二十二36)。
巴兰的异象接着集中讨论住在西珥山(申二)的以东人,以东/西珥在第18节相对,就是这个原因。以东在摩押南面与之接壤。然而到了异象退出时,巴兰似乎又重新讨论摩押的命运。巴勒与巴兰会面的地点是「伊尔-摩押」,即「摩押城」(二十二36),本节的「伊尔」可能是这个较长名字的简称。巴兰借着这句充满戏剧性,却令人不寒而栗的说话,宣告伊尔的居民将会死得一个不剩。巴兰以预告摩押将要败在以色列未来君王手下作结,最是恰当不过。摩押王巴勒邀请他来的目的,是要借着他的咒诅来击败以色列;但巴兰却说事实刚刚反向:摩押会被以色列将临之王毁灭。
x. 巴兰最后三个结语(二十四20~25)
出乎意外地,巴兰并没有就此打住。他又加上了三个简短而含糊的资讯,描述其他国家的命运。这些资讯为何加插于此,难以明白。惟一的解释似乎是它有把资讯提升至七这个神秘数字的作用,又好像后世先知咒诅外邦的资讯一样,作为对以色列反面的鼓励。仇敌若被毁灭,以色列的将来就必然稳妥。
20. 第一个关乎其他国家的简短话语,是以箴言的形式,描述亚玛力。住在西奈半岛的亚玛力人,是以色列的死敌(参:出十七8~16;民十四43~45;士六3、33等)。他们所以自视为诸国之首,若非是因为历史悠久(主前二千至三千年间的铭刻称他们为梅卢哈),就是因为百姓的素质(参:撒上十五21;摩六1)。但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却是「他的结局」(直译:「他的最后」):「彻底毁灭」(NEB;和合本:沉沦)。247根据史实,亚玛力人先后被扫罗和大卫击败(参:撒上十五18,三十17),最后在希西家时代灭绝(代上四43)。
21~22. 第二个话语所论的,是住在死海西南面干燥山地的基尼人(参:撒上十五6,二十七10,三十29)。他们离开亚玛力不远,但却和以色列人友善。摩西的内兄何巴也是基尼人(士一16,四11)。我们只需作出一两个大概是无关重要的修改,就可以保留在此直译希伯来原文之RSV 的文字。248然而这个资讯有两个奇怪之处。第一,以色列的友邦为甚么被拣作承受厄运的对象?第二,基尼人被亚述──一般认为是指亚述帝国(参TEV)──掳去,以色列和犹大为甚么不受蹂躏?如果所指的真的是亚述帝国,这资讯为何不说厄运会同时临到以色列和基尼?NEB 修改了第22b 节希伯来原文的读音,来避免涉及亚述帝国。然而戴沃尔提出了更合理的解决方法,他宣称本节所说的亚述,不是美索不达米亚北部鼎鼎大名的帝国,而是西奈半岛北部一个细小的部落,旧约好几处地方都有提及(创二十五3、18;撒下二9;诗八十三8;和合本或作「亚书利」)。如此这句话就是预言基尼人会被邻近的亚述(或亚书利)部落所压制。但一如最后话语的预言(24节),同样遭遇亦会临到这个部落,压制他们的大概是非利士人。
23~25. 这一组三个话语的最后一个,也是最长、问题最多的一个。按照传统的解释,本段是描述侵略者从西面(基提大抵是赛普勒斯〔即和合本的居比路〕的城镇)乘船而来,攻击亚述和美索不达米亚(希伯)。所预言的可能是主前四世纪亚历山大大帝,或主前一世纪罗马帝国的战绩。但它更有可能是指主前一千二百年左右,横扫迦南沿岸,向埃及发动攻击的海上民族(sea peoples)。最有名的海上民族是非利士人(Philistines),巴勒斯坦(Palestine)就从他们得名。经文若是如此诠释,巴兰就是预言非利士人将会打败亚述和希伯。后者相信是亚述的邻邦,但也有可能是某些以色列人的称号(希伯//希伯来,参:撒上四9)。然而非利士人亦难逃厄运。他也必至沉沦(24节)。击败非利士人,当然是大卫最重要的成就之一。
以上是不必乞灵于修正经文,就可以保持的诠释。但亦有人提出了好几个似乎很合理的修正,能使对海上民族的描述,更显清楚。
哀哉!神行这事,谁能得活?
必有人乘船从基提界而来。(23b~
这两句话可以重新诠释为:「众岛屿将要在北方集合,从最远海域来的船只〔亦会如此〕。」含义虽然大相径庭,要修正的经文却颇为细微。因此这说法广被接纳。249
按照这诠释,巴兰最后的四个资讯全部都是展望王国初期,特别是大卫在位的时代。其时摩押人、以东人、亚玛力人、非利士人一同受制于以色列(如:撒下八)。但这些国家的臣服只是暂时的:以色列和犹大的国力何时衰弱,他们就乘时而兴,再次向希伯来人的王国发动攻击。因此后期的先知很多都有攻击摩押、以东、非利士的资讯(如:摩一6~二3;赛十四28~十六14;耶四十七~四十九)。他们有时甚至会引用巴兰的预言(如:耶四十八45 //民二十四17;但十一30 //民二十四24)。而诗篇一百一十篇这首伟大的王室诗歌,和民数记二十四15~19在字句上有很多平行之处,证明了诗人对巴兰的资讯大概是有所认知,并且更是故意暗引。250后期作者重复使用本段的预言,显出按照他们的理解,这些预言只是应验了一部分。
故此在初期的犹太文学中,巴兰资讯自然而然地就被诠释为弥赛亚预言。例如死海古卷(主前一世纪左右)把星和权杖视为亚伦和以色列的弥赛亚(即祭司弥赛亚
新约虽然没有直接引用巴兰的预言,路加福音一78和启示录二26~28,二十二16都有可能是暗指本段;另外当然还有一颗星,宣告基督降生(太二1~10)。大卫兴起、战胜仇敌若是巴兰预言首要的应验,大卫的子孙耶稣必然就是它进一步的实现。耶稣克服了罪和死,如今作王直至「神把一切仇敌,都放在祂的脚下」(林前十五25)。
戴沃尔说得没错:「所有基督教解经家,都认为这资讯(二十四15~19)是宣告基督。惟一相持不下的,只相信弥赛亚预言可以照字面理解,和认为这是预表的两派。避免争论似乎是最理想的做法:经文暗指大卫十分明显,因此不可能纯粹是弥赛亚预言;另一方面,预表却又太外乎经文了。本段其实是个经文之中,隐藏了确然可按字面理解之更完满意义的极佳案例。惟有透过历代以来的相继默想,这意义才逐步为人所认识。」252
227请看导论第II 条「结构」。
228J. Licht, Storytelling in the Bible (Magnes, 1978), pp. 69~74.
229这些经文通常分配J和E两个来源,然而哪节该分配给哪个来源,却很有疑问。参Gray, pp. 309 ff.; Noth, p. 171; W. Gross, Bileam: Literar-undform-kritische Untersuchung der Prosa in Num 22~24 (Kösel, 1974) 。学者比较有把握的,是驴子故事(二十二22~35)必然出乎其他材料以外的来源,因为第20节准许巴兰往见巴勒,但第22节则记录神因为巴兰离开而勃然大怒。
如此论调暴露了持这看法的人对于作者的戏剧技巧缺乏监赏能力。这插曲一方面有大力强调第20节的功用:巴兰可以去,但他说的话如果不是神所吩咐的,就性命堪虞。另一方面,它又在读者的心中铺路,使他们不会因为巴兰的外邦背景,开祂的口使祂能够说话,神的灵若要启迪异教徒巴兰,把真理的话放在他的口中,岂非更易如反掌?(二十二28、38,二十三5、12、16,二十四2)
若将22~35节分配到记叙其他部分以外的来源,不但会把记叙结构中的三迭模式破坏无遗,更是将本段有一些与上文下理有连贯作用,用语上的反响和文意上的影射置诸不顾。
231J. Licht, Storytelling in the Bible, p. 32.
232D. Daube, Ancient Hebrew Fables (OUP, 1973), p. 15.
233W. F. Albright, BASOR, 118, 1950, p. 16, n. 13 认为亚马弗位于阿勒坡(Aleppo)和迦基米施之间。这看法十分符合民数记二十二5,但W. Gross, Bileam, 109页及下则指出,这是未经证实的理论。
234请看R. Largement, 'Les Oracles de Bile'am et la mantique suméro-akkadienne',Travaux de l'institut catholique de Paris, 10, 1964, pp. 37~50.
235第32~33节。中英译本我出来敌挡你一句中的 leḵā「向你」一字,是跟从古译本加插的,MT 并无此字,后者是原本的可能性比较高。RSV 把下一句话译作「你的道路在我面前偏僻」(和合本:你所行的……),表示译者把原文附有定词的 haddereḵ「道路」,修正为darkeḵā「你的道路」。NEB「你直往我来」的译法,是把 yaraṭ 修正为 yāraṭta。yaraṭ 一般被视为与阿拉伯语之warrata「卤莽」有关,所以译法完全不同。MT 的读法大概应该保留,并按照RSV 的翻译诠释(和合本的译法大体相同)。
驴若没有:希伯来语 ʾûlay 在其他所有地方都译作「或许」。这翻译若非独特的案例,ʾûlay 就必然是 lûlê「除非、若不」之误。
236NEB 和 TEV 译作「亚珥」,表示译者把经文稍加修正,把ʿîr 改作ʿār。这作法缺乏古译本证据的支持。
237R. Largement,同上文,46页。
238原文šep̄î 字在其他地方(如:赛四十一18;耶三2、21,四11),一贯作复数出现。古译本译法不一。NEB 译作「立刻」,是依照LXX 和 Vulgate 的诠译。
239现代论述这经文的基本作品是W. F. Albright, 'The Oracles of Balaam', JBL, 63, 1944,pp. 207~233;又请参看 D. Vetter, Seherspruchand Segensschilderung (
240希伯来文mispār ʾeṯ-rōḇaʿ 直译是「数目,四分之一」。定宾语标记 ʾeṯ 加插在两个同位名词之间十分反常。因此 TEV 把原来的希伯来字母重新分割为:mî sāp̄ar ʾeṯ-rōḇaʿ「谁能计算……的四分之一」。其实 ʿeṯ 可能也得省略,因为它在诗歌中十分罕见,并且是没有意义的虚字。NEB 在经文中进一步修正为 ʾeṯ-riḇeḇōṯ「千万」,并在旁注中提到另一个可能:trbʿt「沙」,参较阿卡得语(Akkadian)的turbuʾttu「尘土」。奥伯来(Albright, p.213, n. 28)和维特(Vetter, p. 11)都赞同最后一个看法。
241希伯来原文模棱两可。这句话直译可作「对他(或他有)好像野牛的角」。野牛(希伯来文reʾēm)的大概是学名bos primigenius 的动物;二十四8;申命记三十三17;约伯记三十九9~10;诗篇二十二21,二十九6,九十二10;以赛亚三十四7都提到过,大概和阿卡得语的 rîmu 和乌加列语的 rʾum 相同。参看 Encyclopedia Miqrait7, 296~297页。
242虽然很多学者认为应当把这字的母音修正为kîʿattā「暂时」,但 kāʿēṯ「现在」(参:士十三23,二十一22)却比较合乎韵。前者在希伯来语中较为普遍。参看D. K. Stuart, Studies in Hebrew Meter, 112页。
243参较凯尔(Keil, p. 186)的见解:「前面的〔话语〕传给他时……并没有把带进不由自主的境地中;他心里听见神的声音,告诉他当说的话。但这一次,他和其他受感说话的先知一样,也是被神的灵带进一个境地,有不由自主的所见;以致他闭着眼睛也能够好像有千里眼异能的人一样,借着神的灵在他内心所打开的眼目,看见神启示实质。」
244「睁开」的原文šeṯum,全文圣经只在本节和二十四15出现(和合本:闭住)。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解释和修正,但显然没有一个比这释法更优胜。
245RSV 的用箭射透他们(8节)并没有修正原文;参较TEV。但 NEB 则以ẖalāṣāw「四肢」取代ḥiṣṣāw「箭」。
246de Vaulx, p. 292; Stuart,同上书,115~116页;vetter,同上书,44页。
247本节及第24节的经文不需修正。ʾōḇēḏ「毁灭」是个分词,在此用作抽象名词「灭亡」。参较 P. Wernberg-Moeller, ZAW, 71, 1959, p. 55.
248或可将
249只需将这两句经文依古法拼写(省略用来显示母音的字母),将ḥyh 解作「集合」而非「存活」,并在一处地方将d 改作r,就能得到这个读法。新诠译纯用子音拼出来是这个样子:
ʾym yḥy mśm ʾIwṣ ym myrkt ym,
旧诠释则如下:
ʾy m yḥy mśm ʾIwṣ ym myd ktym.
母音符号(不是母音字母)要等到主后900年左右,才加插在希伯来文圣经中。详细讨论请参看Albright, JBL, 63, 1944, pp.222~223;de Vaulx, p. 296;Vetter, pp. 49~50。NEB 采纳了部分的修正。
250de Vaulx, p. 292列出如下数点:neʾūm「说」(二十四15 //一一○1);rāḏāh「掌权」(二十四19 //一一○2);māḥaṣ「打破」(二十四17 //一一○6)。除此之外,还有在希伯来原文中用不同字眼表达的「杖」和「头」(二十四17 //一一○2;二十四17 //一一○6),以及胜过仇敌的广泛主题。
251Antiquities xiii. 6. 7.
252de Vaulx, p. 294.
──《丁道尔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