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以赛亚书第51章查经资料

以赛亚书第五十一章

以赛亚书相关章:

以赛亚书第五十一章

iv. 瞻望救恩:儆醒的余民(五十一1~五十二12

  在以赛亚逐渐解说仆人的过程中,五十10显得相当重要。当仆人第一次出现在四十二1,把他与四十一8的仆人(即以色列)相连,是很自然的;但是,在以色列暴露出瞎眼、被囚、灵里犯罪(四十二18~25)的真相后,这样的辨认已经不可能,而四十八1和四十九3更将失去使用这名字的以色列,和那位惟一配拥有这名字的仆人,作了彻底的对比。五十4~9对仆人见证的尾声,把状况再往前推进一步:仆人成了所有要过信靠生活之人的榜样──换言之,仆人的身分并不是国内那些相信的余民。在八9~20,以赛亚指出余民的特色为敬畏神(八13)、以祂为避难所(14节)、忠于祂的「训诲」、「律法」,和「话语」(16、20节);但是,既然「敬畏」和顺服都以仆人为中心,他就成了分辨相信之人(五十10)和不信之人(五十11)的标准。依据这个观念,五十一1开始了下一段,其开头便是向所有追求公义寻求上主的人说话,亦即,向忠心的余民讲话。这一段前后连贯、一致:前面三个要听的呼召(五十一1、4、7),与最后三个要儆醒、采取行动的呼召(五十一17,五十二1、11)相呼应。中间则是求神行动的生动呼吁(五十一9~11),接着为一段穿插的默想(五十一12~16)。

a. 聆听的命令:救恩的应许(五十一1~8

  这三个呼吁有顺序:第一个(1~3节)是向余民说话,应许要安慰锡安(3节)。不过,这个应许是以亚伯拉罕(2节)和伊甸园(3节)的光景来描写;而对于普世的含义,则在第二个呼吁中(4~6节)探讨,说明此应许会临到万民海岛(5节)。第三个呼吁(7~8节)是肯定,所有反对的力量都会消逝(8ab节),神的旨意会存到永远(8cd节)。

  亚伯拉罕、锡安和伊甸(五十一1~3 第1节的,与第2节的相同,就是那位呼召亚伯拉罕的神;但是前面一个说当听我言(1节)的,乃是仆人(四十九1)。我们是否能说,以赛亚开始暗示,仆人不只是有人的出身(四十九1;在五十三1将这个思想作了进一步的说明)?

  1~2. 追求……寻求:这两个动词都属于宗教辞汇,指专注献身的态度。(「追求」,见:申十六20;诗三十四14,三十八20;箴二十一21;何六3;「寻求」,见:申四29;代下十五15,二十4;诗二十七8,一○五4;何三5)。两者都只是表达决心或委身;「追求」并不代表要得到什么,「寻求」也不意味在找寻失落之物。相信神的人追求公义──意即,不断要使他们的生命符合神所启示律法的标准──而寻求神的同在。亚伯拉罕撒拉(2节)原本无后,但神照祂的应许赐下了子嗣、万国,君王(创十七3~7;罗四17~21;来十一11~12)。以赛亚并不是在思想,从不能生育到有后代,是在人不能、在神却能的事;他的重点为这位先祖的单一性(他原是一人,后来变成多人;和合:增多),而以这点来衡量神所能成就的事。

  3. 安慰……同情(和合未译)都来自同一个希伯来文动词,如四十1。重复使用是表确定的片语用法(创四十一32)。在荒场一字的背后,含有枯干的意味,因此指一片光秃。旷野,一般是指野地,没有耕作之地,而荒废地(和合:沙漠)正可表达原文的含义(死海被称为「荒废地之海」,书三16)。这一幅改变的图画──不毛之地转为肥沃、野地变为井井有条、荒废地变为丰富──高潮为伊甸的复兴,这个意象超越了秩序、美丽,和丰富,更包括咒诅(创三18)的废除,和大自然的复兴,回到造物主的初衷:新的大地。

  世界、光,和救恩(五十一4~6 至少从这一段可以肯定,当听(直译:留心;如和合本)我言很可能是仆人的声音,他是根据他的神性在发言。这几节多处让人想起第一首仆人之诗(四十二1~4、5~9),其中提到公理公义。四十二5的受造界表明,神能透过祂的仆人,用祂的能力行出祂的计画;在此,受造界短暂存在的消亡性,则衬托出祂救恩的永恒性。同样,膀臂(5节)是为第9节作预备,并前瞻五十三1。

  4. 我的国(和合:国民):leʾûm 一字若作复数用,意思是「众民」,但是单数除了此处以外,只出现于箴言十一26,十四28,和创世记二十五23,那里将雅各的后代与以扫的后代区分出来。以赛亚可能是想到这点,而指出,在所有的后裔中,有一族人是真正的百姓──就是第1节中那些「追求」的人。在二2~4,神的城发出律法,因而吸引万国,以赛亚把这项真理放在这里。公理,如四十二1~4,这个字是指神启示的真理,神心意决定性的宣告。

  5. 在人方面,公义是指要仿效神所启示的性情,遵照祂的声明,这是祂真百姓的标记(1节);在神方面,这是指神一切作为的品质和标准──为祂百姓所作的事(四十九25)、为祂的仆人所作的事(五十8,「称义」=肯定我的义),或祂仆人的作为(五十三11)。在本节中,救恩是神作的;公义是整件事的品质。祂的拯救之工满足祂公义的要求。我的膀臂5c节)原文为复数。这可能是一种强化式的复数,指神亲自行动的完满性。这字还有一次用复数指神,出现在申命记三十三27:从前只为以色列专有的,现在世界也可以拥有。122公理(和合:审判),神确定的真理;海岛(十一11,四十15,四十二4),「地上最偏远之处」;等候……期望(和合:倚赖),参四十二4。他们怎样等候、期望?世上总有人像哥尼流(徒十)一样,渴望更大的亮光,但是,从更深一层而言,人心的深处有一种不可言喻的渴望,盼望能过真正像人的生活──这是受造界的「切望」(罗八19)。透过仆人──我的膀臂(见五十三1),人的生命将成为真正的生命(约十10)。

  6. 神普世的救恩(4~5节)亦是永恒的。在我们经验中最恒长的事──……,以及人类的延续(居民)──都是短暂的,但是那能满足神公义的救恩,却非如此。消散,「吹散」,「跌成粉碎」;旧了,服在它本身的消失性之下;像飞虫可能只是「也相同」。123长存……不废:直译「存在……不被粉碎」。「存在」指内在的永久性,「不被粉碎」指不受外力影响。

  知识、沉着,与信心(五十一7~8 凡是知道的人就无需害怕,可以安心,有把握一切都将变好。

  7. 什么是对的乃是「公义」。他们所「追求」的公义(1节)并不是外在的规条,而是内在思想(知道)和的实质──是他们个人本性的中心。但是他们的为人却遭惹仇恨,带来辱骂或「嘲弄」,和毁谤──这个动词只出现在这里,但是在四十三28有一个很近的字(「讥讽」;和合:辱骂;亦参:番二8)。动词(√gāḏap̄)只有一次用于用口舌谩骂(「恶言相向」,和合:声音;诗四十四16);其他七次的用法,都是亵渎神。这意味以赛亚所用的字力量很强。ʾenôš)是指会衰败的人──这些人的反对也将如此!

  8. 信心可以看出,无论人生的敌人显得多么强壮、漫无期限,但毁坏他们的力量正在运行,就像衣服里的蛀虫虫子(8节)。……(和合:咬)是同一个动词,用了两次,又是生动的重复用法(参3节)。公义……救恩,参5节;长存(直译:存在),参6节。永远表明本质的永久;万代,表达在人类经验中的永久。

b. 戏剧化的请求:过去与未来的出埃及(五十一9~11

  就如四十五8紧跟在四十五1~7之后,五十一1~8的应许也激起兴奋的诉求,要神不再耽延,立刻行动。说话的人是谁?不会是仆人,因为他乃是神的膀臂(五十三1),就是诉求的物件;或许是先知在发言,他因着刚发布的异象而激动起来,无法自已;也有可能是相信的余民在说话,他们渴望这一切立刻实现,因为这正是他们所要的。其实,向神的应许当有的反应,便是为应验而迫切祈求(参:诗四十四23)。

  9. 兴起!兴起!:这里的迭语代表诉求时情绪的强烈。出埃及记二24用拟人化语法,说神彷佛经过许久之后突然想起来,同样,此处从人的眼光来看,似乎神去睡觉,忘了祂的应许。但这只是拟人化的措辞,表明在求神行动,好像我们突然间想起有一件事早该作好了,而赶忙急急去处理。:神在约书亚记五13穿着军人的衣装,祂的服饰显明祂的身分,和祂的意图。神既「以能力为衣穿上」,便是统帅所有神性情中的能力,定意要采取行动。上主的膀臂,就像这几节中许多辞汇一样,都是回顾出埃及的事(出六6;申四34,五15;参:出十五16;王上八42)。「手」是象征亲自行动,而「膀臂」则象征行动中个人的力量(五十二10);此处是神亲自以祂的全能在干预。旧约所有伟大的人物,没有一个被称为神的膀臂。反而,是「膀臂」与摩西同在(六十三12)、加添了大卫的力量(诗八十九20~21)。这个比方是要神亲自行动。拉哈伯也是海中的怪兽(和合:大鱼),在迦南人和巴比伦人的神话中,它是无序所化身的神,而海的动荡、威胁,便是其特色,造物之神只马尔杜克必须先制服它,才可以进行有秩序的创造。当然,圣经不承认在创造之前有这类相对势力的争斗,但是,利用海与拉哈伯的说法,来肯定神独一、全权的能力,却未尝不可(伯二十六11~12;诗八十九8以下;摩九3)。以赛亚并不是默许这类「神只」的存在,却用这种方法表明,神的百姓对祂的忠诚,常会受到其他虔诚信仰的挑战,可是历史显示,他们的神乃是独一之神,祂的能力足以制服一切的仇敌。过红海(10节)是一个例子,显明「海」尽管可怕、无序,却只能按照神的吩咐而行(诗九十三3~4)。无论是不可穿透的物质障碍,或超自然的力量,无一能拦阻祂。

  10~11. 见三十五9~10的注释,那里以赛亚已经写过同样的话。参,四十八22在五十七21重复出现。他以插入同样的用语和思想的笔法,将整个作品结合起来。这里的赎民,是回顾出埃及记六6,而救赎的民则是展望神未来的作为,实现祂公义的救恩(5、7节),及锡安的复兴(3节)。第9节的祈祷,在神出埃及式作为(10节)的影响之下,音调转变,成了充满把握的歌声,以信心瞻望前程(11节)。124

c. 间奏:最后的指示(五十一12~16

  (和合未译)……(12节)的重复,回应了迭语兴起!兴起!(9节)──「我非常之清醒,可以满足你的一切需要!」乍看之下,这几节似乎让人怀疑经文的可靠性:12a节的是阳性复数;而12bc节则是阴性单数;13~16节却是阳性单数!13~14节的抖缩的(和合未译)俘虏,但在15~16节,却是肩负全地使命的先知人物。125要把这些协调起来,并不费力,但是究竟是向谁发言的问题,仍没有答案。最好的办法,是按照这里的情境,查究是否有人可以符合这种阳阴的转换。15~16节的阳性单数与仆人吻合,他得着了神的话(16a节,四十二4,四十九2,五十4)、受到荫庇(16b节,四十九2),并且肩负以锡安为中心、以世界为范围的任务(16c~e,四十二1,四十九5~6)。13~14节行将灭亡的囚犯,是借用被掳的光景来描述。「忘……」的指责(13a节)重新让人注意四十九14的埋怨。因此,12bc节的阴性是荒凉的锡安,她居民之「母」。这就显示,复数的安慰之言(12a节)是向所有人发出的(锡安、被掳者和仆人),而值得注意的是,12b~16节的顺序也与前面四十九14~21,四十九22~五十3,五十4~9相同(城市、俘虏、仆人),而五十一17~五十二2,五十二3~12,五十二13~五十三12也重复这个顺序。因此,12~16节的马赛克图样乃是前后一致的。神向未来事件中所有将出现的角色,都提供了保证。

  12. ……:重复代表强度(见五十一8、9的注释,书版416页)。神以自己作为不断提供安慰(此动词为分词)的人,向吓呆了的锡安发言。人是 ʾenôš(参7节),不过这里人的软弱再用三件事来强化:必死的(直译:会死),人子(亚当/人类;和合:世人),和(四十7~8)。他们有三重软弱:死在发动、源头(只不过)是人、本质脆弱。

  13~15. 中,锡安受到鼓励(12bc节),要环顾四围,对仇敌作出公允的检视;阳性的是向14节的俘虏说话,他们面对惊吓,但却受到勉励,要仰望神。所有带来惊恐的因素(13d~g、14节),前后的括弧都是神,祂是创造你的13a~c节),是的主,也是全权(直译:万军之;一9)上主(15节),超越地上一切势力。

  13~14. 你的:向你委身的。创造者:为祂自己而造你(四十四2),并且会继续「造」(这个字在希伯来文是分词),直到你成为祂想要的样式。铺张……立定地基,都是分词。神的绝对权柄起初彰显在创造的作为中,而从祂引导、维护所造的世界亦可看出,祂永远在上(诸天)又在下(地基)。若忘记祂──不在生活中刻意记注祂是谁、祂作了什么、祂的应许为何──就是活在失败(诗七十八9~11)和不顺服(诗七十八40~42)中。害怕……暴怒……欺压者……毁灭,这并不是巴比伦被掳者的光景(耶二十九),若先知当时亦为被掳之人,便不会这样说话。在这里与14节(抖缩……死……坑……食物),以赛亚是用典型的俘虏意象来强调人类实际上的光景是何等绝望──终日害怕、注定灭亡、又被囚禁,而神可以救他们,也将要来拯救。死在坑中(和合:死而下坑):「死进入坑」,「会死,就像注定要下坑的一样」(直译)。这或许是借用被定罪之囚犯的比方──死后被随便丢进放许多死人的坑中;但这也是一幅不得神恩惠而死的图画(三十八17;诗四十九9),与蒙救赎的灵魂反向(诗四十九7~8、14~15)。

  15. 因为(和合未译)我是(直译:至于我,我是),把人的眼光从灾难和厄运(14节)转到神身上,祂能满足一切需要。大海代表人生遭遇到的各种风暴(诗九十三),但是其中的波浪乃是神的作为(诗一○七25~26;耶三十一35;摩四13,五8,九5~6)。如果我们发现自己是「汤材」,那安排配料和温度的,乃是神。大能的(直译:万军之):见一9。

  16. 现在神向祂的仆人保证:他有装备(16a节)、安全(16b节),和任务(16c~e节)。仆人先知的地位放在前面,强调最重要的事为何。每一位先知的经验,都是神的话放在人的口中(耶一9;结二7~三4;摩一1、3);这位最伟大的先知亦是如此。而遮蔽的手放在第二,是要保证,那同样的手,就是隐藏他直到时候来到(四十九2)的手,也会在他从事任务时遮蔽他。我安排(直译:栽植;和合:栽定)的翻译极不可能,这里三个希伯来文不定词的头一个,陈明神要祂仆人去作的事:「以致我可以(即,透过你)」,或「以致你可以(代表我)栽植……立定……说」。栽植是新的开始;立定根基代表成就的永恒性。仆人是新宇宙实体的开始。耶利米(一9~10)蒙召要「栽植国度」;仆人将栽植天和地,是新的创造之工,这只有神才能作。最后,仆人要「对锡安说」:神宇宙大计的中心仍然是祂的百姓。我的百姓是指圣约应许的终极实现(四十九8;出六7)。

d. 回应的命令:上主成就的事(五十一17~五十二12

  三道双重的命令,与五十一1~8的三个应许成为平衡,暗示应许已经实现,如今正是进入其中的时刻。锡安受到召唤,要醒起,认清神的忿怒已过的事实(五十一17~23,尤其22节),要醒起,成为圣洁(五十二1~10),并要如纯洁的朝圣者,踏上新的出埃及之路(五十二11~12)。但是,问题仍然存在:应许是怎样成就的?忿怒是如何挪开的?圣洁是怎样建立的?朝圣之路是怎样打开的?答案出现在这个系列的最后一道命令:「看哪,我的仆人」(五十二13)。

  忿怒挪移(五十一17~23 第一个应许(五十一1~3)是伊甸的恢复,咒诅的消除。而这里说神的忿怒已过,救恩从此开始:圣洁之神的要求已得满足(罗一16~18)。这一段分为两部分:喝尽的杯(17~20节)和移开的杯(21~23节)。神的忿怒让耶路撒冷无援无助,但是在她沉睡之际,杯已挪去:忿怒已过。

  17~18. :杯的图画是指神为祂百姓所调配的人生经历(诗十六5),其中包括为罪人调忿怒之杯(诗十一6;NIV:lot;七十五8)。而耶路撒冷为她的不信付出的代价则为:失去诸子(「儿女」),无援无助。

  19~20. 重复语法是表完整的片语,这里用成双的形容词来表达耶路撒冷的困境:荒凉与毁灭,城的架构被毁,饥荒与刀兵,城中的人被灭。谁能安慰你?「我是谁,怎能安慰你?」(直译)意思可能为「我怎能安慰你?」──或许以赛亚在承认自己无能为力;也可能为「除了我以外,谁能安慰你?」,即,那位发出安慰命令的神(四十1,五十一3、12)在发表声明,只有祂自己是惟一的希望。前者可能是这片语较通用的解释,也与上下文相配:荒凉与无助,在神的忿怒临到时,安慰无处可寻。接下来的重复语法,刻划出诸子(20节)双重的无助,既发昏,又被捕(和合:在网罗之中),在忿怒斥责双重的惩罚之下。总而言之,当忿怒临到,便没有帮助(18节)、没有安慰(19节)、没有前途(20a~c节)。

  21~22. 因此,是根据18~20节而作出神(而非人)的结论。困苦(「被践踏者」):此处是被神的忿怒践踏。酒醉再连到「杯」的意象(17节,参二十九9),指因忿怒而斟给的量。21节的因此,首先因为先知要描述受辱之城,而暂时空悬,如今又因为他要描述神,而延迟说明。第一,祂是全权的(和合:主)。以赛亚在此破例使用这个字的复数(ʾaḏōnayîk),通常这是在讲人际关系时才用的,譬如丈夫对妻子(王上一17)、父母对儿女(创三十一35)。以赛亚在此选用这个形式,是否有意在强调,神的主权亦要进入日常生活的琐事中?虽然祂是超越的神,但祂的全权绝非离人遥远,而是非常实际,彰显在每一天之中。第二,祂是上主,曾清楚显明自己是神,因祂拯救了祂的百姓,击败了祂的仇敌(出三15,六6~7);第三,你的神,祂是主动将自己委身于你和你福祉的神;第四,祂是绝对公正、合法的神,辨屈(√rîḇ),为祂的百姓「辩护」,把他们的案情带到祂公平的审判台前。如今,神终于作成了结论,祂说:看哪,我已将22c节)。可怜的醉汉清醒过来的时候,发现一件奇妙的事:已经不再在那公正者的手中。忿怒是应当的,怒气也已量出,而忿怒消除了──且是永远的消除(你必不至再喝)。这乃是神的逻辑,就是因此(21节)要引介的──这逻辑在神的性情中运作,他们的行为所当受的报应,经过完全公平的处理,已经翻转过来,而神的忿怒也已得着满足。

  23. 出埃及的时候,神在救赎百姓的同时,也公正地审判了奴役他们的人,因他们拒绝顺服祂的话(参十5~15)。不过,以色列得救赎并不是靠对埃及施罚的忿怒(否则为何还需要逾越的祭?)。将忿怒挪去,和将忿怒放在另外的人身上,都是神公平的作为,但却是两回事。而这里尚待回答的问题为,神的逾越之工是怎样成就的?这点还需要启示,才能说明22节。因为祂的怒气不会就这样消失,必须先得到满足。

──《丁道尔圣经注释》

查阅相关章:
圣经书卷列表:
 1/12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更多关于: 一章   注释   圣经   基督徒   角度看   文摘   唐纳   赛亚书   六六   日後被掳   以色列   书简   仆人   先知   巴比伦   的人   耶路撒冷   埃及   注释   亚伯拉罕   经文   点此   圣经   百姓   耶和华   约翰   这是   他们的   膀臂   犹大   一章   上帝   福音   在此   忿怒   彼得   锡安   是指   都是   雅各
返回顶部
圣经资料,在线查经,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
@c.zyesu.com 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