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赛亚书第45章查经资料
以赛亚书第四十五章
以赛亚书第四十五章
c. 上主和祂的受膏者(四十五1~7)
这一段里有许多内容,是以赛亚的同胞能欣然接受的:每当一位征服者兴起──「凡掌权的」──都是「神所命的」(1节;罗十三1);他们所展现的征服能力,乃是神赐下的(2~3节),而无论情况如何,神自己的子民总是祂关注的中心(4节),而神正在进行攸关普世的大计画(6节)。但是,他怎么能称古列为上主所膏的!这可是不得了的事!这个头衔乃是君王专用的,是特殊的尊荣(撒上十二3、5,二十六11;撒下一14、16);扫罗为王时,因此而成为神圣不可侵犯者(撒上二十四6、10,二十六9、11、23);尤其重要的,这乃是神赐给大卫(撒上十六6;诗十八50,一三二10)、大
1~3b. 古列最早出于遥远的安山国,他横扫各地,所向无敌,直到以他的波斯帝国取代了巴比伦帝国,他的成功令时人跌破眼镜。他们只能承认,他蒙「诸神的爱宠」。以赛亚却带我们到幕后,看出实情:是神把他带上(搀扶)历史的舞台,安排了古列所要实现的事(降伏),为他的胜利开道(城门敞开),使他轻松前行(修平……打破……砍断),并让他享有地上的宝物(
7. 前面对古列功绩的回顾,在此以一句宏伟的声明作了总结,指明神是历史惟一的推动者。光……暗,在此或是喻意,指生命中可喜的事与各样威胁的对比,或是按字面解释,指日与夜的顺序。不论怎样解释都对:生活中的一切经验都有神的主导,而一切的规律也都靠神在维系(创一16,八22;耶三十一35,三十三20)。104兴盛(和合:平安)……灾祸:从前按字面的翻译,「平安……邪恶」,带来不必要的困难。神是否能「造邪恶」?raʿ 一字约出现640次,其含义从「极其难吃」到道德全然败坏都有,其中大约275次是指麻烦或灾难。每一次都必须按上下文来解释,而NIV在这里的翻译是正确的。对被古列征服的君王和城市而言,他是「坏消息」。但是以赛亚(和圣经)却认为,神会用很严厉的方法来实施祂的眷顾──因此其中满有安慰。有罪的心思只希望从全能的神得到安慰,但是对约伯的说法(二10):「我们从神手里得福,不也受祸吗(raʿ)?」,却裹足不前。可是,当我们承认,神是「创造万物的」(四十四24)、行作万事的(四十五7),就会发现,这句话「带来甘美、愉悦、无可言喻的安慰」。105
d. 上主和祂创意的解决法(四十五8)106
四十四24~四十五7已经清楚陈述的真理,如今再以重复的图画来说明。地上的事件都有天上的来源。古列的丰功伟业,从开始、持续,到高潮,都是神的作为,祂既是行作万事的主(四十四24),祂的话就在一切事(四十四25~26)、一切结果(四十四26~28)、一切细节(四十五1、3),和一切动机(四十五3cd、4ab、6)的背后。正像地上的丰肥都始于由天而降的雨水。
公义:神对世界和祂子民绝对正确的旨意,是由古列运行。救恩:神拯救祂子民(脱离巴比伦)的旨意,是透过古列完成。这些地上的果实,整个过程的启动乃在天上。神对这件事委身,作了「彻底的决定」。所造的:这件事正如「创造」一样,其新的程度和伟大的程度,只能出于神;它有如过去所造的,在神的心意和计画中十分确定;但它亦是有待在地上发生的,「我,上主,已经决定要创造」。
ii. 背叛与救恩、诡辩与安慰(四十五9~四十六13)
这一段的「架构」,对其意义十分重要。它的括弧为相呼应的经文(四十五9~13,四十六1~13),所谈的内容相同。四十五9~10讲到好争辩的人,四十六8以「悖逆的人」之身分再度出现;对古列计画的确认(四十五11~13),在四十六1~7、11~13又再重复申述。每一段经文都充满神对痛苦的以色列民的安慰:耶路撒冷将再重建,被掳的人会得释放(四十五13),神继续带领祂的百姓,将他们背在自己的宽肩上(四十六3~4)。表面看来,历史似乎对神的子民不利,但是实际上却正有利!在这些括弧经文的中间,四十五14~25谈到,以色列在神普世旨意中居于怎样的地位。古列计画并不能将神对全世界的心意解明;当时的以色列或许以为,古列会把他们对全地的盼望消除净尽,但是神却不会放弃祂的心意,有一天地极都将仰望……得救(四十五22~23)。凡背叛与争辩的人都会羞愧,因未来必将有属神的以色列在欢欣和赞美(四十五24cd、25)。
a. 陶匠与父母(四十五9~13)
9~11. 前面公布了古列计画,声明那是神的旨意,要将福份带给以色列,使他们回到故乡、圣城,和圣殿(四十四26~28)。我们以为这里会出现欢乐的期待,但是为什么竟然出现了争辩?这些人的问题很实际,他们的牢骚其来有自。他们被掳之前住在耶路撒冷,当时的王是傀儡,百姓是臣属之民。他们曾不断背叛辖制他们的亚述和巴比伦,虽然这些举动有差错,但是却显示他们内心有极强的渴望,希望自己成为独立的国家,君王出于大卫的王室。当然,他们的背叛并没有达到这个目的,反而加速了败亡,国家、君王、土地、圣城,和圣殿都失去了。而如今,被掳之人得知,被掳的光景将由一位外邦君王退出,他们虽归回故乡,却仍是臣属之民,圣城和圣殿的重建,都出于这位王的命令(没有一处提到大卫王室的恢复),那么,他们的情形岂不是比从前还不如!因此,这场争辩的重点,不在于因为要服从一位异教徒而感到有损尊严,而在于他们会处于比被掳之前更糟的状况。当时至少在耶路撒冷还有一位大
12~13. 我们常只专注于创造是如何开始的,以致未能看见此一声明的重要性。在旧约中,造物主不单是开始万物的主,也是维系受造物运作的主,祂控制一切、引导一切。因此,如果祂定意要兴起古列(13节),就没有什么可讨论的!不是为工价:造物主并没有和古列讨价还价!他的出现(兴起是「醒起/唤醒而起」,如四十一2、25)、他轻易的征服(修直一切道路)、他的功用(建造……释放),都是出于全能的上主,「万军之上主」(一4),祂在自己里面有一切的能力和潜力。
b. 为以色列所订的世界计画不变(四十五14~25)
这一段回答了9~13节(及四十六1~13)背后未明言的假设,即,外邦人既掌权,大卫的应许便落空了。因为在大卫的异象中,那位应许之王将管辖万国(九7,十一12~16;诗二7~12),他们都向他臣服(七23;诗七十二8~12)。以赛亚并未将目前的经文明确连于大卫的盼望,但是其中的内容和对未来之王的期待是密不可分的。这里分为两大段,14~17节和18~25节,各段的起头都是上主如此说(
14~17. 世界的臣服。在诠释九1~7时,我们注意到表面上有两个冲突的概念:婴孩-君王的得胜是靠着武力(4~5节),但实际上,他国度的扩展乃是在播散和平(7节)。十一1~16记载,那位元完美的大
14. 列国当时并不软弱,因为他们带来了财富〔产物(和合:劳碌得来的)……货物〕;他们并没有失去天生的活力或本领(身量高大)。他们以严肃的态度前来〔过来到你这里(和合:投降你)……属你〕;他们甘居第二位〔不是蹒跚(和合:随从)只是「走/来在你后面」,你走到那里,他们就跟到那里〕;他们谦卑地前来(带着锁链……下拜);他们十分诚挚(祈求);他们是因神的缘故而来,正如二2~4。国与国之间的障碍超越(过来)了,他们取得了真实的会籍(属你),并接纳了新的生活方式(「随从」)。埃及……古实……西巴:见四十三3。以赛亚乃是在用出埃及的象征:臣服于以色列的各国,代表未来将寻求以色列从神所得着之祝福的人。到你那里……属你……(跟)在你后面……在你面前(下拜):这些代名词都是阴性单数。这可能是刻意的笔法,若用阳性代名词,恐怕会被误以为是在指古列。
15~17. 自隐的:这个说法可能是出自各邦中归信的人,他们后来才得到独一之神的启示;然而这也可能是以色列(或以赛亚)的评语,认为古列计画似乎打消了大卫的应许,但却不然。以色列对外邦人的臣服,有朝一日会因外邦人向以色列的臣服而烟消云散。神和以色列的救主(直译:以色列的神,救主):以色列的神是世界的救主。以赛亚对救恩存普世性的观点,但却不持普救主义:救恩是给所有人的,但是并非所有的人都会得救。走开(16节;和合:归于)是「行走」,在14节译为「蹒跚」(和合:随从)。另一种命运为:凡是不跟着以色列走的,必会走入羞愧之中。拯救……救恩(17节):15节描述以色列的神为救主,是指普世性的救恩。因此,这里的以色列,就是蒙拯救……得永远的救恩之人,不会只指一个国家,将世界摒除在外,而必定是指所有得救的人,就是保罗所谓的「神的以色列」(加六16)。
18~25. 普世的救恩。以赛亚以明确的文字讲到全世界的人聚集起来,成为得救的团体。他讲到神的创造(18节)、启示(19节)、拯救(20~22节),和保证(23~25节)。
18. 因为(和合本未译):这一段是提供解释,说明前面一段。我们怎么了解这样的普世救恩和世界性的以色列?第一,神是创造之神,祂造全地的时候,已把普世的人放在心上。这里用四个动词总结祂的工作:祂开创(创造),模成型状(制造,有如陶匠作模子),直到大功告成(成全),并使整体稳固(坚定)。这个创造之工证明祂是神(诗九十六5)。这个工作是有目的的:荒凉是tōhû(二十四10,二十九21,四十17,四十一29,四十四9),尤其可参照耶利米书四23~25,指荒废、不稳、无意义的东西,没有光,也没有生命。当神设计这世界时,祂也定意要让全地都有人〔模造(和合:创造)……给人居住〕。因此,这位创造者关心所有的受造之物,乃是理所当然的。
19. 第二,14~17节的普世异象,可以从启示的角度来了解。对于神「自隐」的说法(15节),祂稍加驳斥,说祂从来不在隐密处(直译:在掩饰之下)说话:祂的话是公开的,可以得知的;祂也不是在黑暗之地说话,就是在人会迷失之处:祂的话本身总是十分明确、直接;祂的话会领人直接到祂面前:祂的话不是徒然的(tōhû,18节),是坚土而非流沙。祂所说的乃是真理(和合:公义)和正直:前者是「公义」,合乎神真理绝对的标准;后者是「明确、直接」,毫不偏离或口是心非。自隐与没有……隐密的对比,显示这节与15节有关,由此观之,19节乃是对外邦人之盼望的说明:倘若以色列听了神向他们所说的话,就会知道他们的神,造物主,对人类所居住的全地都有计画。譬如,这一点在亚伯拉罕的应许里很清楚(创十二2~3,二十二18),在大卫国度遍及全地的异象中(九6~7)也很明显。
第三,20~25节描述这一普世的大集合将如何实现。107下文所提木偶的神只(
20. 难民(pālîṭ;直译:逃脱的人)暗示危险,就是逗留在没有救恩之处的危险(20d节)、选择假神以致蒙羞的危险(16、24cd节,四十二13、17)。抬着:即抬出游行,不过以赛亚以讽刺的眼光看,这样的「抬着」,正显示这类神只没有生命、无法帮助。神只(和合:神):直译「一位神只」。以赛亚用了名词ʾēl,就是指「超越之神」的字,更具讽刺意味!试想,他们自称是超越一切的「神」,但却是「无拯救力的」(直译)──他们无力拯救,并非一时脱序,而是原本就如此。
21. 在简短地描述法庭状况。这几章已经表明,谁能作出预测、掌握历史、实现预言,谁就是真神。这事(在「指明」之后,和合未译)是指普世之人归向神的大聚集。这个预测追本溯源,可以回到亚伯拉罕(创十二1~3,二十二18);在以赛亚书中它一再出现(二2~4,九1,十一10,十九23~25,二十五6~9,二十七13,四十二1~4)。公义的,往后回顾,最近的一例就是19节。因此,这里是指神所说的话乃是可靠无误的,因此当祂邀请难民来聚集,他们可以信得过祂的邀请。不过,从更深一层看,一位公义的神必是永远信实的,祂的作为保证与祂的本性相符。保罗在罗马书三26借用这一节,是有道理的。救主:直译「行拯救」。祂的拯救之工不是短暂的冲动,而是永恒的本性。
22. 回转归向(和合:仰望):民数记二十一8~9是最佳的例子。得救:希伯来文常用祈使语来表达绝对的把握,必定会有结果:「只有回转归向我,你们的救恩就毫无问题。」这个邀请是给每一个人的,你们一切在地极的。神:以赛亚用ʾēl(参20d节),这里则是表达出此字所有的含义:那惟一、超越、行拯救的神。
23d~25. 所以,以上所谓「公义的话」,含义为:(a) 普世都将顺服神,在此以膝(臣服)和舌(宣扬)来表达(23de节;腓二9~11);(b) 虽然普世皆臣服,但并非所有人都归向祂而得救(24节):有些人会仰望神,独在乎上主(
──《丁道尔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