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以赛亚书第45章查经资料

以赛亚书第四十五章

以赛亚书相关章:

以赛亚书第四十五章

c. 上主和祂的受膏者(四十五1~7)

  这一段里有许多内容,是以赛亚的同胞能欣然接受的:每当一位征服者兴起──「凡掌权的」──都是「神所命的」(1节;罗十三1);他们所展现的征服能力,乃是神赐下的(2~3节),而无论情况如何,神自己的子民总是祂关注的中心(4节),而神正在进行攸关普世的大计画(6节)。但是,他怎么能称古列为上主所膏的!这可是不得了的事!这个头衔乃是君王专用的,是特殊的尊荣(撒上十二3、5,二十六11;撒下一14、16);扫罗为王时,因此而成为神圣不可侵犯者(撒上二十四6、10,二十六9、11、23);尤其重要的,这乃是神赐给大卫(撒上十六6;诗十八50,一三二10)、大卫家的君王(八十四9),和众人所期待未来「大卫」(诗二2)的地位。这位要来之大卫王的异象,在前文中曾成为以赛亚的焦点,是他描述未来的中心(一24,九1~7,十一1~16,十四28~32,十六4~5,三十二1,三十三17);但如今,为神所膏、那要来的王,并不是大卫,反而是一位名叫古列的异教徒!这绝不是他们想要听到的资讯,也不会是他们所期待的前景。我们将看到,对此意见的反弹,是了解四十五1~四十六13的要诀(见四十五9的注释〕。但是,神的计画总是更有远见(路一32~33),祂的布局总是超过人的领会,其中的智慧复杂难测(五十五8)。

  1~3b. 古列最早出于遥远的安山国,他横扫各地,所向无敌,直到以他的波斯帝国取代了巴比伦帝国,他的成功令时人跌破眼镜。他们只能承认,他蒙「诸神的爱宠」。以赛亚却带我们到幕后,看出实情:是神把他带上(搀扶)历史的舞台,安排了古列所要实现的事(降伏),为他的胜利开道(城门敞开),使他轻松前行(修平……打破……砍断),并让他享有地上的宝物(3a节)。第7节正确地总结了神对历史的管理:「造作这一切的是我」。

  3c~6. 使你知道:以赛亚并没有说,古列会认识神,而是说,神已经将所有的证据放在他面前,使他能够有这样的知识。而在古列计画中,神同时还有两个目的:祂选民的福祉(因,4节;见十四1~2)、及向全地的启示(6节)。下面我们会看到(四十五9~13;四十六1~13),以色列仍然眼瞎,而旁观的世界依然未能领悟。古列乃是神计画的中心,但是他并没有达成神的目的。在神的怜悯之下,祂安排了另外一个更荣耀的人物,要进行更荣耀的计画,这件事在文中隐隐可见(四十九1~五十五13)!我们是否有必要问,古列怎么会认识神?而以赛亚会怎样回答,并不难揣测。当古列进入巴比伦的时候,似乎所有当地的「神只」都急急宣称,他的胜利是由他们带来的。事实上,在古列圆柱里,103古列承认,他之所以能成功,背后的神明是杜克──就好像他在以斯拉一2归荣耀给上主一样。这些神只都得胜了,也都必须给予奖赏。战士是不能妥协的,但是当战士变成政坛人物之后,就必须把手中的剑换成口里的舌。不过(以赛亚会说),在所有邀功的神只中,只有一位是在事前就知道的;只有一位预测(不单是古列的经历与成功,更包括)他会出现在世界舞台上──甚至连他的名字都早已说明!这位能作出如此预测的神,必定是那独一之神(5~6节)。古列有证据,但是他却没有(或不愿意)去面对这证据的含义。

  7. 前面对古列功绩的回顾,在此以一句宏伟的声明作了总结,指明神是历史惟一的推动者。光……暗,在此或是喻意,指生命中可喜的事与各样威胁的对比,或是按字面解释,指日与夜的顺序。不论怎样解释都对:生活中的一切经验都有神的主导,而一切的规律也都靠神在维系(创一16,八22;耶三十一35,三十三20)。104兴盛(和合:平安)……灾祸:从前按字面的翻译,「平安……邪恶」,带来不必要的困难。神是否能「造邪恶」?raʿ 一字约出现640次,其含义从「极其难吃」到道德全然败坏都有,其中大约275次是指麻烦或灾难。每一次都必须按上下文来解释,而NIV在这里的翻译是正确的。对被古列征服的君王和城市而言,他是「坏消息」。但是以赛亚(和圣经)却认为,神会用很严厉的方法来实施祂的眷顾──因此其中满有安慰。有罪的心思只希望从全能的神得到安慰,但是对约伯的说法(二10):「我们从神手里得福,不也受祸吗(raʿ)?」,却裹足不前。可是,当我们承认,神是「创造万物的」(四十四24)、行作万事的(四十五7),就会发现,这句话「带来甘美、愉悦、无可言喻的安慰」。105

d. 上主和祂创意的解决法(四十五8)106

  四十四24~四十五7已经清楚陈述的真理,如今再以重复的图画来说明。地上的事件都有天上的来源。古列的丰功伟业,从开始、持续,到高潮,都是神的作为,祂既是行作万事的主(四十四24),祂的话就在一切事(四十四25~26)、一切结果(四十四26~28)、一切细节(四十五1、3),和一切动机(四十五3cd、4ab、6)的背后。正像地上的丰肥都始于由天而降的雨水。

  公义:神对世界和祂子民绝对正确的旨意,是由古列运行。救恩:神拯救祂子民(脱离巴比伦)的旨意,是透过古列完成。这些地上的果实,整个过程的启动乃在天上。神对这件事委身,作了「彻底的决定」。所造的:这件事正如「创造」一样,其新的程度和伟大的程度,只能出于神;它有如过去所造的,在神的心意和计画中十分确定;但它亦是有待在地上发生的,「我,上主,已经决定要创造」。

ii. 背叛与救恩、诡辩与安慰(四十五9~四十六13)

  这一段的「架构」,对其意义十分重要。它的括弧为相呼应的经文(四十五9~13,四十六1~13),所谈的内容相同。四十五9~10讲到好争辩的人,四十六8以「悖逆的人」之身分再度出现;对古列计画的确认(四十五11~13),在四十六1~7、11~13又再重复申述。每一段经文都充满神对痛苦的以色列民的安慰:耶路撒冷将再重建,被掳的人会得释放(四十五13),神继续带领祂的百姓,将他们背在自己的宽肩上(四十六3~4)。表面看来,历史似乎对神的子民不利,但是实际上却正有利!在这些括弧经文的中间,四十五14~25谈到,以色列在神普世旨意中居于怎样的地位。古列计画并不能将神对全世界的心意解明;当时的以色列或许以为,古列会把他们对全地的盼望消除净尽,但是神却不会放弃祂的心意,有一天地极都将仰望……得救(四十五22~23)。凡背叛与争辩的人都会羞愧,因未来必将有属神的以色列在欢欣和赞美(四十五24cd、25)。

a. 陶匠与父母(四十五9~13)

  9~11. 前面公布了古列计画,声明那是神的旨意,要将福份带给以色列,使他们回到故乡、圣城,和圣殿(四十四26~28)。我们以为这里会出现欢乐的期待,但是为什么竟然出现了争辩?这些人的问题很实际,他们的牢骚其来有自。他们被掳之前住在耶路撒冷,当时的王是傀儡,百姓是臣属之民。他们曾不断背叛辖制他们的亚述和巴比伦,虽然这些举动有差错,但是却显示他们内心有极强的渴望,希望自己成为独立的国家,君王出于大卫的王室。当然,他们的背叛并没有达到这个目的,反而加速了败亡,国家、君王、土地、圣城,和圣殿都失去了。而如今,被掳之人得知,被掳的光景将由一位外邦君王退出,他们虽归回故乡,却仍是臣属之民,圣城和圣殿的重建,都出于这位王的命令(没有一处提到大卫王室的恢复),那么,他们的情形岂不是比从前还不如!因此,这场争辩的重点,不在于因为要服从一位异教徒而感到有损尊严,而在于他们会处于比被掳之前更糟的状况。当时至少在耶路撒冷还有一位大卫家的君王──尽管他必须臣服于其他权势!如今他们只看到,自己的盼望受到残酷的打击,眼前的捆绑由另一个捆绑所取代。对这一切,这位先知作了两方面的回答:陶器不可能质询陶匠(9节),孩子也不可以质询父母(10节)。陶匠有权自由创造;父母的权威也是天赋的。造就的(11节):「陶匠/模造者」。

  12~13. 我们常只专注于创造是如何开始的,以致未能看见此一声明的重要性。在旧约中,造物主不单是开始万物的主,也是维系受造物运作的主,祂控制一切、引导一切。因此,如果祂定意要兴起古列(13节),就没有什么可讨论的!不是为工价:造物主并没有和古列讨价还价!他的出现(兴起是「醒起/唤醒而起」,如四十一2、25)、他轻易的征服(修直一切道路)、他的功用(建造……释放),都是出于全能的上主,「万军之上主」(一4),祂在自己里面有一切的能力和潜力。

b. 为以色列所订的世界计画不变(四十五14~25)

  这一段回答了9~13节(及四十六1~13)背后未明言的假设,即,外邦人既掌权,大卫的应许便落空了。因为在大卫的异象中,那位应许之王将管辖万国(九7,十一12~16;诗二7~12),他们都向他臣服(七23;诗七十二8~12)。以赛亚并未将目前的经文明确连于大卫的盼望,但是其中的内容和对未来之王的期待是密不可分的。这里分为两大段,14~17节和18~25节,各段的起头都是上主如此说(14a18a节),各段的结尾都是以色列的胜利(17、25节)。在14~17节中,重点为以色列在神普世的计画里居于中心地位,外邦人会向以色列人臣服,因为他们中间有独一真神(14节);在18~25节中,重点为在属神的以色列中,外邦人同样具会员身分,因为他们回应了神向普世的邀请,归向了神,以致能得救。(参:「一个世界、一个百姓、一位神」的异象,十九24~25,二十七12~13)。

  14~17. 世界的臣服。在诠释九1~7时,我们注意到表面上有两个冲突的概念:婴孩-君王的得胜是靠着武力(4~5节),但实际上,他国度的扩展乃是在播散和平(7节)。十一1~16记载,那位元完美的大君王会像他的先祖一样,征服非利士、摩押和以东(14节)。其实以赛亚只是在沿用君王的题材。君王要扩充国境,总是用武力、争战、得胜、使人臣服。因此,要到以色列之神的面前,就必须以臣服的心和以色列联合。这是摩押的骄傲不肯采取的途径(十六5~6),但却没有别的路可走。独一的真神只向一个民族启示祂自己,祂只在一个地方安排了来到祂面前的办法,就是耶路撒冷的圣殿,和其中的献祭。

  14. 列国当时并不软弱,因为他们带来了财富〔产物(和合:劳碌得来的)……货物〕;他们并没有失去天生的活力或本领(身量高大)。他们以严肃的态度前来〔过来到你这里(和合:投降你)……属你〕;他们甘居第二位〔不是蹒跚(和合:随从)只是「走/来在你后面」,你走到那里,他们就跟到那里〕;他们谦卑地前来(带着锁链……下拜);他们十分诚挚(祈求);他们是因神的缘故而来,正如二2~4。国与国之间的障碍超越(过来)了,他们取得了真实的会籍(属你),并接纳了新的生活方式(「随从」)。埃及……古实……西巴:见四十三3。以赛亚乃是在用出埃及的象征:臣服于以色列的各国,代表未来将寻求以色列从神所得着之祝福的人。到你那里……属你……(跟)在你后面……在你面前(下拜):这些代名词都是阴性单数。这可能是刻意的笔法,若用阳性代名词,恐怕会被误以为是在指古列。

  15~17. 自隐的:这个说法可能是出自各邦中归信的人,他们后来才得到独一之神的启示;然而这也可能是以色列(或以赛亚)的评语,认为古列计画似乎打消了大卫的应许,但却不然。以色列对外邦人的臣服,有朝一日会因外邦人向以色列的臣服而烟消云散。神和以色列的救主(直译:以色列的神,救主):以色列的神是世界的救主。以赛亚对救恩存普世性的观点,但却不持普救主义:救恩是给所有人的,但是并非所有的人都会得救。走开(16节;和合:归于)是「行走」,在14节译为「蹒跚」(和合:随从)。另一种命运为:凡是不跟着以色列走的,必会走入羞愧之中。拯救……救恩(17节):15节描述以色列的神为救主,是指普世性的救恩。因此,这里的以色列,就是蒙拯救……得永远的救恩之人,不会只指一个国家,将世界摒除在外,而必定是指所有得救的人,就是保罗所谓的「神的以色列」(加六16)。

  18~25. 普世的救恩。以赛亚以明确的文字讲到全世界的人聚集起来,成为得救的团体。他讲到神的创造(18节)、启示(19节)、拯救(20~22节),和保证(23~25节)。

  18. 因为(和合本未译):这一段是提供解释,说明前面一段。我们怎么了解这样的普世救恩和世界性的以色列?第一,神是创造之神,祂造全地的时候,已把普世的人放在心上。这里用四个动词总结祂的工作:祂开创(创造),模成型状(制造,有如陶匠作模子),直到大功告成(成全),并使整体稳固(坚定)。这个创造之工证明祂是神(诗九十六5)。这个工作是有目的的:荒凉是tōhû(二十四10,二十九21,四十17,四十一29,四十四9),尤其可参照耶利米书四23~25,指荒废、不稳、无意义的东西,没有光,也没有生命。当神设计这世界时,祂也定意要让全地都有人〔模造(和合:创造)……给人居住〕。因此,这位创造者关心所有的受造之物,乃是理所当然的。

  19. 第二,14~17节的普世异象,可以从启示的角度来了解。对于神「自隐」的说法(15节),祂稍加驳斥,说祂从来不在隐密处(直译:在掩饰之下)说话:祂的话是公开的,可以得知的;祂也不是在黑暗之地说话,就是在人会迷失之处:祂的话本身总是十分明确、直接;祂的话会领人直接到祂面前:祂的话不是徒然的(tōhû,18节),是坚土而非流沙。祂所说的乃是真理(和合:公义)和正直:前者是「公义」,合乎神真理绝对的标准;后者是「明确、直接」,毫不偏离或口是心非。自隐与没有……隐密的对比,显示这节与15节有关,由此观之,19节乃是对外邦人之盼望的说明:倘若以色列听了神向他们所说的话,就会知道他们的神,造物主,对人类所居住的全地都有计画。譬如,这一点在亚伯拉罕的应许里很清楚(创十二2~3,二十二18),在大卫国度遍及全地的异象中(九6~7)也很明显。

  第三,20~25节描述这一普世的大集合将如何实现。107下文所提木偶的神只(20c节)和独一之神(21f节)的对比,不能救人(20d节)的神只和公义的神,又是救主(21g节)的对比,支持了从列国……聚集前来,这一向世人发出的邀请。这些对比乃是有凭有据的:谁从古时指明这事……?(21cd节)。既然借着预测与应验,这位独一之神已经证明祂是真实的,并且肯定自己是救主,因此,准确的说,那向世人发出的邀请(20a节),乃是向得救的人所发的邀请(22节)。这项邀请也立基于神话语的正直(23ab节;和合:公义)上:这位拯救之神已经起誓,全地都将属于祂(23de节)。并非所有人都将得救(24cd节),但是普世的以色列将分享神的性情(「公义」,25b节)。

  20. 难民(pālîṭ;直译:逃脱的人)暗示危险,就是逗留在没有救恩之处的危险(20d节)、选择假神以致蒙羞的危险(16、24cd节,四十二13、17)。抬着:即抬出游行,不过以赛亚以讽刺的眼光看,这样的「抬着」,正显示这类神只没有生命、无法帮助。神只(和合:神):直译「一位神只」。以赛亚用了名词ʾēl,就是指「超越之神」的字,更具讽刺意味!试想,他们自称是超越一切的「神」,但却是「无拯救力的」(直译)──他们无力拯救,并非一时脱序,而是原本就如此。

  21. 在简短地描述法庭状况。这几章已经表明,谁能作出预测、掌握历史、实现预言,谁就是真神。这事(在「指明」之后,和合未译)是指普世之人归向神的大聚集。这个预测追本溯源,可以回到亚伯拉罕(创十二1~3,二十二18);在以赛亚书中它一再出现(二2~4,九1,十一10,十九23~25,二十五6~9,二十七13,四十二1~4)。公义的,往后回顾,最近的一例就是19节。因此,这里是指神所说的话乃是可靠无误的,因此当祂邀请难民来聚集,他们可以信得过祂的邀请。不过,从更深一层看,一位公义的神必是永远信实的,祂的作为保证与祂的本性相符。保罗在罗马书三26借用这一节,是有道理的。救主:直译「行拯救」。祂的拯救之工不是短暂的冲动,而是永恒的本性。

  22. 回转归向(和合:仰望):民数记二十一8~9是最佳的例子。得救:希伯来文常用祈使语来表达绝对的把握,必定会有结果:「只有回转归向我,你们的救恩就毫无问题。」这个邀请是给每一个人的,你们一切在地极的。神:以赛亚用ʾēl(参20d节),这里则是表达出此字所有的含义:那惟一、超越、行拯救的神。

  23a~c. 指着自己起誓:与亚伯拉罕之应许中所用的字完全相同(创二十二16;参:来六13)。我口:「以眼看见」(申四3)就是指亲眼看见,同样,「以口说话」就是亲口发言。正直:「公义」(和合),这个字充分彰显神的本性,足以表达祂的目的,显为完全可靠。并不反回:参五十五11。

  23d~25. 所以,以上所谓「公义的话」,含义为:(a) 普世都将顺服神,在此以膝(臣服)和舌(宣扬)来表达(23de节;腓二9~11);(b) 虽然普世皆臣服,但并非所有人都归向祂而得救(24节):有些人会仰望神,独在乎上主(24a节),但还有些人心存忿怒──他们是被迫投降的刚硬敌人,结果将会蒙羞(24cd节);(c) 所有得救的人都被称为以色列的后裔(诗八十七)。起誓:即「宣誓效忠」。公义是复数,代表「真正的公义,完满的公义」,意思是指,神的子民与祂的关系全然正确,合乎祂性情和要求的状况。这种内在的实质,又配上可以活出这种新的关系和地位的能力。都必到祂那里(和合:归向祂):NIV对希伯来文的诠释大概无法成立,因那些人既对主怀怒,很难想象怎能以这样的话来描述双方的关系。这几行可以另外翻译为:「论到我,每个人都会说:『惟独上主……』。人人都当归向祂,可是凡向祂发怒的,都必蒙羞。」换言之,有了公义的地位,又得到能力,同时便会有亲近神的特权。发怒的……公义的(和合:得称为义):正像平行的14~17、18~25节的结尾为两句并排的话:一批人收割羞辱(24cd节,参16节),另一批人则为得救的以色列(25节,参17节)。发怒的:是反身分词,「使他们自己保持上香」,定意委身于他们的神只,包括持续敌对所有其他的神。以色列的后裔(直译:种子):如果这里只是指以色列国的重要性,那么自14节以来的论点便毫无意义。神已经应许普世的救恩,而且作出预测,因此,这里就像17节一样,是用光荣的以色列之名来泛指普世承认主名的团体。在这个团体里并没有头等、次等公民之别:后裔(直译:种子)的说法,暗示隶属的事实与平等的地位。所有人都「生在那里」(诗八十七4~6)。在24节,公义(在神面前的新地位)带来了日常生活中的能力,以及与拯救之神的交谊;在这里,公义的人则以高声的赞美来回应。

──《丁道尔圣经注释》

查阅相关章:
圣经书卷列表:
 1/12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更多关于: 十五章   注释   圣经   基督徒   角度看   文摘   唐纳   赛亚书   六六   日後被掳   以色列   书简   巴比伦   耶和华   上帝   先知   的人   圣经   耶路撒冷   点此   注释   君王   犹大   约翰   埃及   十五章   这是   经文   外邦   目的   列国   大卫   福音   都是   普世   他们的   波斯   在此   旧约   彼得
返回顶部
圣经资料,在线查经,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
@c.zyesu.com 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