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福音第14章查经资料
约翰福音第十四章-《丁道尔圣经注释》
约翰福音第十四章
iii 去到父神之路(十四1-11)
替门徒洗完脚后,耶稣说到一些令人十分困扰的事:他们当中的一位会出卖祂、祂将离开他们,和彼得会不认祂。不久之后,门徒将看到他们的老师被抓去受审,然后被判钉死在十字架上。那时他们的信心会受到极大的考验,耶稣为了帮助他们在那些情况下仍能坚定不移,就在十四章1-11节先作了一些教导。
1. 耶稣虽为祂自己即将面对的出卖和钉十字架极为忧伤,可是仍关切门徒的忧愁,对他们说,你们心里不要忧愁;你们信神,也当信我99。当面对即将发生的事时,他们对神的信心,特别是对耶稣的信心,能使他们沉着应付。
2. 耶稣在鼓励门徒持守对祂的信心后,虽然祂即将离开,仍然给了他们更多需如此做的理由:在我父的家里有许多住处;若是没有,我就早已告诉你们了。我去原是为你们预备地方去100。神永久的居所被描绘为祂的“家”(oikia),其中有许多“住处”(monai,房间之意),足够为耶稣所有的门徒提供住的“地方”(topos)。耶稣将为门徒在神的“家”中,预备一个“地方”,祂向他们保证,若非如此,祂早就告诉他们了。
翻译为“住处”(monai,房间之意)的这字十分罕见,希腊七十士译本中没有,新约圣经中只出现过两次,都在第四卷福音书(1、23节)。耶稣在十四章23节说:“人若爱我,就必遵守我的道;我父也必爱他,并且我们要到他那里去,与他同住(monēn)”,这经节说到父神与圣子将与信徒“同住”,即与他们同在。于是当我们要解开十四章2节的比喻时,不该太想到在神的家中有许多“房间”(更不是AV版本所说的“大厦”),而是有与神同在的特权和荣幸。
当耶稣说:“我去为你们预备地方”,我们不该想成祂回到天家后,开始为门徒建筑住处——祂已忙于此任务长达两千年之久!而是应当觉悟到,是透过祂的被出卖、被钉十字架和高举,祂才能使我们住在神的面前。耶稣迫在眉睫的离去,令门徒十分忧愁,其实这对他们是有百益而无一害。
3. 耶稣接着说,我若去为你们预备了地方,就必再来接你们到我那里去,我在哪里,叫你们也在哪里。有人对耶稣的再来作了不同的解释:(1)祂复活后来找门徒(参二十19-29);(2)祂在圣灵里再来(参十四15-21);(3)世界末日时祂的再来(参十四28,二十一22-23);(4)当门徒去世时,祂“来”接他们回去。第三种解释是正确的:在这段经文中,耶稣是回到天父的天家(透过祂的被钉十字架、复活和升天),当祂回来接门徒时,要将他们带到天堂。当祂复活后来见门徒时,此事并没发生,圣灵降下时,此事也没发生,它是在祂第二次再来时才发生。(第四种建议,让我们想到在与世长辞时,耶稣会“来”接我们回去,这能使人心得到安慰,可是上下文并不支持如此的说法)。耶稣在世界末日时会再来,并非第四卷福音书的一个主题。然而此事在本福音书其他两三处经文隐约提到(28节,二十一22-23),足以显示,第四卷福音书虽然强调现在就可经历永生,以及门徒透过圣灵能经历到耶稣的同在,可是对耶稣再来的盼望,和在父神面前与祂同在的盼望,仍是终极的目标。
耶稣应许会再回来,接门徒去到“祂那里”,这字原文是proshemauton,是指“去我家”的惯用语(参:路二十四12,NRSV版)。因此,耶稣为了坚定门徒的信心,就先跟他们打声招呼,祂离开是为他们在祂父家中预备住处,祂还会回来接他们去祂家。
4-5. 耶稣告诉门徒祂离去的目的后,说道,我往哪里去,你们知道;那条路,你们也知道。祂已说到要去哪里——父神那里——和以何法去到那里——透过十字架和复活——并且祂盼望门徒了解此点。可是他们不明白,多马就代表众门徒发言,多马对他说:“主啊,我们不知道你往哪里去,怎么知道那条路呢?”他们愿跟随耶稣,可是不知道祂往哪里走,因此就不知道祂走哪条路。
6. 多马其实是在问如何去到父神那里,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这句话包含了第四卷福音书中七个“我是+述词”这公式(六35、48、51,八12,十7、9,十11、14,十一25,十四6,十五1、5)的第六个。在耶稣回答多马的问话中,基本真理是祂自己就是那条道路——祂是真理和生命101,都作为辅助之用。耶稣是去到父神那里的道路,主要因为祂的死替罪人打开了去到父神面前的路。祂之所以是去到父神那里的道路,也因为祂是真理:祂将神的真理带入人间(一14、17,八32、40、45-46,十四6,十八37),并且传扬它、活出它。因此当人们来到耶稣面前时,就可在祂身上找到有关父神的真理。
耶稣也因为是生命,才是去到父神那里的道路。第四卷福音书以不同的方式说到耶稣是“生命”,一章4节说:“生命在他里头,这生命就是人的光”,耶稣在五章26节说:“因为父怎样在自己有生命,就赐给他儿子也照样在自己有生命”,在六章33、35、48、51节耶稣说祂自己是“生命的粮”,在十一章25节又说:“我是复活和生命”(直译)。这些经文显示,神的生命可在耶稣身上找到的事实。因此当人来到耶稣这里时,就可从祂身上找到神的生命。从这方面看,耶稣也是通往父神的道路。
耶稣在这段经文不仅说,祂是“道路、真理、生命”,并说,若不藉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除祂之外,没有别人能将人带到神面前,因为没有人见过神或能将神彰显出来(一18,三13),没有别人像祂一样将神的真理说出来和活出来,没有别人能将神的生命赐给人,没有别人解决了人类罪的问题,因而能将人带回圣洁之神的面前。这意味着,凡拒绝接受耶稣是神儿子的人,都不能说他认识神(五23,八42)。
7-8. 由于耶稣与父神契合为一,并且将父神的真理和生命活出来,祂就能对门徒说,你们若认识我,也就认识我的父。NIV版在此处多加了‘really’这字,原文并没有,他们如此作是为加强耶稣所说的话的分量。祂是指门徒尚未真正地认识祂是谁,他们若认识,就会晓得他们也认识父神。耶稣解释道,从今以后,你们认识他,并且已经看见他。他们认识父神且已见过祂,是因他们认识耶稣且见过祂,而耶稣与父神原为一,且将有关神的真正启示活出来。此时腓力代表所有门徒回应道,求主将父显给我们看,我们就知足了。他的回应显示他们还不明白耶稣的真身分,同时也反映出人类的基本渴望——见到神。
9-10. 耶稣对腓力所代表的门徒的反应很失望,耶稣对他说:“腓力,我与你们(复数)同在这样长久,你还不认识我吗?”耶稣虽然与门徒在一起很久了,他们仍然不知道祂到底是谁。于是祂进一步解释道,人看见了我,就是看见了父。由于耶稣与父神合而为一,任何人见了耶稣,也等于见到神。耶稣问道,你(单数)怎么说,将父显给我们看呢?我在父里面,父在我里面,你(单数)不信吗?门徒虽然承认耶稣是神的圣者,有永生之道(六66-69),是他们的老师和主(十三13-14),可是仍然不能领悟祂与父神合一的关系。所以耶稣解释说,我对你们(复数)所说的话,不是凭着自己说的,乃是住在我里面的父做他自己的事。连祂所说的话都不是出于自己,因为当祂说话时,是活在祂里面的父神在“做他自己的事”。
11. 耶稣对门徒的期望从这些话中表达出来,你们当信我,我在父里面,父在我里面。祂要他们明白祂不仅是个先知、老师、他们的师傅或弥赛亚而已,祂是道成肉身,是神但取了人的样式,在祂面前就是在神面前。耶稣觉察到要门徒接受这教导,对他们的信心是过分强求,就加上一句说,即或不信,也当因我所做的事信我。英文圣经翻译为“神迹”(erga)的字,原文是“工作”的意思。耶稣有好几次鼓励“犹太人”,将祂的工作看为父神差祂来人间的证据(五36),祂是基督的证据(十25),和祂在父神里面,父神也在祂里面的证据(十37-38)。现在门徒若不能信祂的话,也可凭着祂的工作相信祂。
iv 更大的工作和祷告(十四12-14)
12. 耶稣鼓励门徒凭着祂的工作(erga)相信祂之后,又说了一句了不得的话: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我所做的事(直译为“工作”〔erga〕),信我的人也要做,并且要做比这更大的事,因为我往父那里去。若想知道这句话的含义,首先需明白耶稣“所做的事”是指何意。这名词常与耶稣的圣工连在一起用,是指(1)传福音给撒玛利亚妇人(四34);(2)医治毕士大池旁的瘸子(五20,七21);(3)治好生来瞎眼的人(九3、4);(4)耶稣所行的一般神迹、(七3,十25、32、33、37、38,十四11、12,十五24);(5)耶稣的教导(10节);和(6)泛指耶稣整个的圣工(五36,十七4)。其次,我们需晓得门徒能做比耶稣更大的事,是因为祂“往父那里去”(参十三1)。祂应许说,当祂回到父那里去后,会差遣圣灵保惠师来到他们这里(十六7),靠着圣灵的能力,他们能做“更大的事”。
耶稣的事工若指祂的神迹、教导和祂整个圣工,那怎么能说门徒能做比祂更大的事呢?一个说法是,当耶稣回到父那里去,圣灵来临后,门徒的工作是广传福音建立教会,在数量上会比耶稣所做的多——由许多门徒在许多不同地方,做更多的事。可是“更大的”这字的原文是meizona,不是指数量而是品质,是更重要或更令人刮目相看的意思,在第四卷福音书从头到尾都是这意思(一50,四12,五20、36,八53,十29,十三16,十四12、28,十五13、20,十九11)。那么耶稣是说门徒会做在品质上比祂更好的事吗?这不可能!门徒后来果真奉主耶稣的名医病赶鬼,彼得祷告后,多加就起死回生(徒九36-42),透过保罗的事工,犹推古也起死回生(徒二十7-12),可是他们没有奇迹般地喂饱几千人、平静风浪、使生来瞎眼的看得见或使断气四天的人从坟墓里复活。门徒的事工,不像耶稣在世时所做的事和教导那样,将父神显明出来。从使徒时代直到现今,就我们所知,耶稣的跟随者尚未做出与耶稣同样品质的工作,更别提更好的事了。
门徒能做的“更大的事”,若不能以数量和品质来解释,那么耶稣说他们要做比祂更大的事是什么意思呢?一个建议是,门徒所做的更大的事,是指他们所有宣教事工的结果,带领许多人悔改进入教会。也有人建议,耶稣所说关于施洗约翰的话能提供个线索:“我实在告诉你们,凡妇人所生的,没有一个兴起来大过施洗约翰的;然而天国里最小的比他还大”(太十一11)。约翰是为耶稣所带来的国度作传令官,可是约翰在世工作完毕后,离世前并没看见人们进入神的国度。因此就特权而言,神国度中最小的比约翰还大。若将此道理应用在耶稣的圣工与门徒的差异上,就能说,门徒的事工比祂的大,是因他们有特权以言语和行为为基督已完成的圣工作见证,且让神的国度更丰满地进入人间,而耶稣在受死复活前的圣工,只是预表这些事而已。
13. 当耶稣说门徒会做比祂更大的事时,连带也赐下一个应许,你们奉我的名无论求什么,我必成就,叫父因儿子得荣耀。门徒的宣道事工成功与否,与他们奉耶稣的名祈求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这是耶稣在临别赠言中,四次提到有关祷告的应许中的第一次(13-14节,十五7、16,十六23-26),除了一次之外,每次祷告都需“奉耶稣的名”,那例外是十五章7节,神垂听祷告的条件是,门徒“常在”祂里面,祂的话也“常在”他们里面。
这节经节中有几件事需作些解说。首先,“奉耶稣的名”祷告是何意思?不可能指需利用耶稣的名,才能接近父神,因为接下来的经节(14节)清楚说明,奉耶稣的名祷告不是对父神说的,而是对耶稣说的。因此,奉耶稣的名祷告,最好解释为为耶稣的缘故求些东西(见增注:奉我的名/奉祂的名)。在这段经文中为耶稣的缘故又是什么意思呢?可从祂赐给我们这应许的原由中清楚看出:“叫父因儿子得荣耀”。为耶稣的缘故祈求,就是祈求那些能让祂荣耀神的东西。
其次,如何能叫父得荣耀呢?在本卷福音书中,叫神得荣耀的事情包括(1)将拉撒路起死回生(十一4);(2)耶稣顺服地走上十架(十二28,十三31-32);(3)耶稣门徒的生活中结出果子(十五8);(4)耶稣完成父神交代祂在世的圣工(十七4);和(5)彼得的殉道(二十一19)。这些全都显示,叫神得荣耀的事,就是我们顺服地行出父神的旨意,亦即将神在祂救恩计划中派给我们的角色作好。果真如此的话,我们就更能了解哪种祷告必蒙垂听。为别的事情祷告绝不是错事(例:我们日用的需要),可是神应许祂要垂听的祷告,主要与我们在神计划中扮演的角色有关。难怪耶稣要教导我们如此祷告:“我们在天上的父,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一个奉耶稣的名祷告的具体例子,是使徒行传四29-31,早期基督教会受到犹太领袖的威胁,就祷告说:“他们恐吓我们,现在求主鉴察,一面叫你仆人大放胆量讲你的道,一面伸出你的手来医治疾病,并且使神迹奇事因着你圣仆耶稣的名行出来”。这是个奉耶稣的名向至高无上之主的祷告,它立时得到垂听:“祷告完了,聚会的地方震动,他们就都被圣灵充满,放胆讲论神的道”(徒四31)。
14. 这节将十四章13节所隐含的意思显明出来,即这些经节所说奉耶稣的名祷告,是直接向耶稣祈求:你们若奉我的名求什么,我必成就。这是重复十四章13节所给的应许,奉耶稣的名祷告,是为耶稣的缘故作的祷告,当耶稣照着祂的应许垂听祷告时,就叫祂的父神得荣耀。
增注:奉我的名/奉祂的名
第四卷福音书有好几处地方显示,名字清楚地就是代表那人。因此信“祂的名”,就指相信祂/耶稣(一12,二23,三18),“荣耀某人的名”或“将某人的名显明”是指荣耀那人或将他显明(十二28,十七6、26,NRSV),“因某人的名”是指因为与那人有关(十五21),“奉某人的名来”就是代表那人来(五43,十二13,十四26)。“奉某人的名”也可表示使用那人的能力和权柄(十25,十七11-12)。
“奉某人的名求”这片语在第四卷福音书总共出现六次(13、14节,十五16,十六23、24、26),可是它的意思不太容易确定。但无论如何解释,一定要让十四章13和14节说得通。耶稣在这两节中说,无论奉祂的名求什么,祂都会做到,祂说“你们若奉我的名求什么,我必成就”。因此奉祂的名祈求,显然不是指使用祂的名字得以觐见另一人。奉祂的名求,也许是指以一个符合祂性格的方式向祂求东西(在圣经时代,人的名字常是他性格的写照)。然而一个更直截了当的解释是,“奉耶稣的名求”意指为耶稣的缘故而求,亦即与祂想要荣耀祂父神的意愿和目的相符合。因此十四章13-14节可以读成:“无论你为我的缘故祈求什么,我都会去做,好叫父亲因为儿子而得荣耀。你可以为我的缘故求任何事,我都会做到”。
v 首次应许差遣保惠师(十四15-21)
眼看祂离去的时刻一步步逼近,耶稣应许不会让祂的门徒成为孤儿,会再次在保惠师,圣灵里来到他们当中。祂第一次应许要差保惠师来的话就在此段经文中,且夹在耶稣所说的两句话中间,那两句话都是说遵守祂命令的人就是爱祂的人(15、21节)。
15. 耶稣在应许差派保惠师之前,对门徒说,你们若爱我,就必遵守我的命令。对耶稣的爱不是一种感觉,而是以遵守祂的命令表现出来,即以信心和顺服回应祂的一切教导。其他经文将耶稣的教导描写为祂的话(logos),意指祂所有的教导,人们需接受且顺服它们(八31、51-52,十二48,十四23-24,十五20,十七6)。
16-17a. 耶稣对爱祂且顺服祂的人应许说,我要求父,父就另外赐给你们一位保惠师,叫他永远与你们同在,就是真理的圣灵。翻译为“保惠师”(parakletos)的这字,此处是在第四卷福音书第一次出现,它不是新约圣经常见的字眼,在继续查考下去之前,需先做些澄清。
增注:保惠师
paraklētos这字在第四卷福音书出现四次(16、26节,十五26,十六7),在约翰一书出现一次(约壹二1),此外再也没在新约圣经出现过,在希腊七十士译本更是一次都没出现。paraklētos这字在第四卷福音书中,每次都指耶稣回到父神那里后,被差来与门徒同在的圣灵paraklētos这字在约翰一书则指主耶稣自己,祂是信徒的中保(这没什么奇怪,因为耶稣描述圣灵为“另一位”保惠师,意指祂自己也是一位保惠师paraklētos)。
在古老希腊文献中,paraklētos一直是指一位“辩护人”,替被告发言(是指为一位被告说有利于他之话的朋友或赞助人,不像现今学术界将此字作为“倡导者”之意)。在第四卷福音书,paraklētos的一个功用,是在敌视耶稣的世界,为耶稣作正面的见证(十六7-11)。
然而paraklētos的意义不能仅凭希腊用法而定,还需从它在第四卷福音书里的用法,和使用这字的不同经文所赋予paraklētos的功能上摘撷出来。这些功能包括当耶稣离世之后,安慰门徒(16-17节),教导他们(26节),为耶稣作见证(十五26),让世人在罪、义和审判方面知道自己有罪(十六7-11),引导门徒进入一切真理,且告诉他们未来的事(十六13)。因此当paraklētos被翻译为不同的“安慰者”、“老师”、“辩护人”、“顾问”、“助手”和“导师”时是可理解的。单用这些名词中的一个,都不足以表达paraklētos的所有功能,因此有些人宁愿不翻译它的意义,而以音译的方式来用,英文就用‘Paraclete’这字。
现在让我们回到十四章16-17a节,在耶稣应许要差遣保惠师来的事上,有几件事需注意。首先,父神是将保惠师赐给爱且顺服祂儿子之人。请千万不要认为我们的爱和顺服使我们配得这恩典,而是因为我们与父神的圣子有如此的关系,祂才赐下保惠师。另外也需注意到,顺服耶稣虽是使人得到保惠师的主要关键,我们千万不能将它变成一种超属灵的顺服,只有超凡绝伦的基督徒才能达到的这种顺服。此处的顺服是指,信靠耶稣且承诺要跟随祂。耶稣的第一批门徒,并非有着卓越信心和顺服、配得到保惠师的超级门徒。他们不明白许多事情,常以人意而非神意看事情。当耶稣最需要帮助时,却弃祂而逃之夭夭,彼得甚至说他根本不认得耶稣。可是与那些不爱耶稣不顺服耶稣的世人相比之下,他们仍以自己不完全的爱来顺服耶稣。耶稣是应许将保惠师赐给这样的门徒。
其次,父神是回应耶稣的请求而将保惠师赐给门徒。作者在七章37-39节说,是凭着耶稣的“得荣耀”(透过祂的受死、复活和升天),圣灵才得以赐给门徒。耶稣“得荣耀”之后,就会求父神将圣灵赐给祂的门徒。
第三,耶稣是在提到祂的离世时,才应许将“另一位”102保惠师赐下,好叫门徒不被撇下成为孤儿(十四18)。这表示保惠师来,是替代耶稣身体上的同在,当耶稣离世后,保惠师会替门徒做耶稣离世前替他们做的事。这可由保惠师的圣工与耶稣的圣工相同一事中得到证明。一如耶稣,保惠师安慰且教导门徒,在罪、义和审判的事上让世人知道自己有罪,引导门徒进入真理,且将未来之事告诉他们。
第四,耶稣应许门徒说,保惠师会与他们“永远”同在。圣灵一旦赐下后,绝不会被收回,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圣灵并不是因为门徒的虔诚而赐下,而是因为神垂听主耶稣的祷告,以及透过祂的受死、复活和升天才可能有的。耶稣赐给门徒的圣灵,与旧约时代圣灵的工作有两点不同:(1)圣灵一旦降临后,就永远与门徒同在;(2)圣灵是赐给每位信徒,没有例外,不是只给某些特殊的人。
第五,此处和其他两处经文将保惠师描写为“真理的圣灵”(十五26,十六13)。在这方面,保惠师与耶稣一样,将真理启示出来(八31-36、40、45-46,十六7,十八37),且将神的真理具体活出来(一14、 17,十四6)103。
17b. 耶稣在应许要将圣灵赐给门徒后,又加了些解释,乃世人不能接受的,因为不见他,也不认识他。“世人”在此是指不接受耶稣和祂所带来的启示之人。他们不能接受保惠师,是因为没见过也不认识祂。我们也许觉得奇怪,保惠师是在耶稣离世之后才降下,在耶稣离世之前,怎么会有人“见过”和“认识”祂呢?当耶稣接着说道,你们却认识他,因他常与你们同在,也要在你们里面104时,祂的意思就很清楚了。当我们觉察到当保惠师来到门徒这里时,耶稣自己也一同来到(十四18),就能了解这事了。由于门徒认识耶稣,祂就能说他们已认识保惠师,并且祂现在已与他们住在“一起”。世人为何不“认识”保惠师也很清楚了,是因为他们与门徒不同,不“认识”耶稣。
耶稣说保惠师会“在你们里面”,这是什么意思?NIV版所翻译的“在你们里面”(en hymin),也可解作“在你们中间”,因为此处的代名词“你们”是复数。可是没过几节经节之后,耶稣将此应许个人化,祂说(当圣灵来了之后)圣父与圣子会与每位信徒同在(21-23节),从后面这经文来看,最好将保惠师会“在你们里面”这应许解释为,既是圣灵的内住,祂也住在信徒当中。
18. 耶稣应许门徒说,我不撇下你们为孤儿,我必到你们这里来。“孤儿”这字在新约圣经极为罕见,只出现在此节和雅各书一27(“在神我们的父面前,那清洁没有玷污的虔诚,就是看顾在患难中的孤儿寡妇”),在那节强调了孤儿的苦难。可有两种方式解释,在此节中耶稣如何来到门徒这里。第一种,当祂复活后,来到门徒当中,将他们的忧伤化为喜乐,就解除了他们的痛苦。可是祂复活后是向他们时有时无地显现,后来复活的主也离他们而去。第二种解释,祂在保惠师里来到他们这里。当耶稣为祂要回到父神那里去而准备门徒的心时,就应许有保惠师来替代祂身体的同在,所以耶稣来到他们这里,最好解释为祂在保惠师里来到(23、28节)。
随着保惠师的到来,被高举的耶稣就能在此时此地与祂的门徒同在。这提醒我们记得,圣灵的功能不限于赐下属灵恩赐,或将基督的性格雕琢在信徒生命中,还包括在信徒心中产生与耶稣亲近的感觉。
19. 耶稣应许门徒说,祂会在保惠师里再来到他们那里。然而对那些不信祂的“世人”,情形并非如此:还有不多的时候,世人不再看见我。复活的耶稣不会将祂自己显现给世人看。可是门徒就不同了:你们却看见我。他们会看到复活的耶稣。然后祂再加上一句说,因为我活着,你们也要活着。乍看之下,这好像说由于耶稣已从死里复活,门徒也一样会如此。可是这段经文的上下文是强调保惠师的角色,最好解释为,因为耶稣已从死里复活,且要求父神将圣灵赐给祂的门徒,他们就能透过圣灵在此时此地经历生命。下面几节(20-24节)就可证明此事。
20. 耶稣继续讲这主题,到那日你们就知道我在父里面,你们在我里面,我也在你们里面。门徒何时能知道这些事呢?就是圣灵降临的日子。那时他们会了解两件事,第一,他们会明白在那之前所不明白的事(7-11节),即耶稣与父神原为一,见到耶稣就是见到父神。第二,他们会明白一件新事:随着圣灵的来临,他们会在耶稣“里面”,耶稣也会在他们“里面”。这相互内住的概念出现在第四卷福音书的几处经文(六56,十四17、20,十五4-6、7)。基督住在信徒里面这意思够清楚了:由于圣灵与圣子合而为一,所以当圣灵来住在信徒里面时,也可说基督也住在他们“里面”。可是信徒住在基督“里面”,这意思就比较难解释。从一个层面来说,似乎指对基督忠诚和顺服的比喻——至少在耶稣说到信徒住在祂里面时,就强调这点。关键的经文是十五章4-10节,那里以葡萄枝子和葡萄树来描述门徒与祂的关系,当门徒让耶稣的话“常在”他们里面时,门徒/葡萄枝子就会“常在”祂/葡萄树里面(十五7),这意味着与靠着遵守祂的命令就常在祂的爱中是同样情形(十五10)。然而在耶稣“里面”涉及了比忠诚和顺服更多的东西,祂在十七章21节的祷告中表示:“正如你父在我里面,我在你里面,使他们也在我们里面”。或许应当从圣灵所带来的与耶稣的联合来了解此事。
21. 在这段中(15-21节)第一次提到要赐下保惠师的事,这最后一节又回到这段开头所说的爱与顺服的主题: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这人就是爱我的。对基督的爱涉及打心地景仰祂(参二十一15-17;路七36-50),并且应当显出对耶稣的喜乐有所关心(28节),可是耶稣所强调的,是爱祂的人必须遵守祂的命令。这意味着,以信心和顺服回应祂一切的教导。
耶稣应许说,爱我的必蒙我父爱他,我也要爱他,并且要向他显现。我们对耶稣的爱虽不完全,可是仍会以两种相关的方式得到回报。第一,我们成为神所爱的对象。第二,我们成为耶稣所爱和启示的对象。对耶稣的爱最终不应当成为咬紧牙关、痛苦地遵行祂的旨意。爱中的确包含顺服,可是爱会使我们经历父神和圣子的爱,以及圣子向信徒的显现——无疑地,这应当是让我们以顺服基督的旨意来表现对祂之爱的最大策动力。
vi 耶稣不将自己显现给世人看(十四22-24)
22. 第一世纪的许多犹太人翘首盼望着弥赛亚的来临,等着看祂以万夫莫敌的能力向世人显现。现在门徒晓得耶稣是弥赛亚了,当祂说祂会向他们“显现”时(21节),犹大(不是加略人犹大)就问耶稣说:“主啊,为什么要向我们显现,不向世人显现呢?”犹大(不是加略人犹大)也是耶稣拣选的十二个门徒之一(路六13-16)。像许多犹太同胞一样,门徒也渴望看到弥赛亚向世人显现。犹大认为耶稣应许向门徒显现祂自己还嫌不够,于是问道,为何不也向世人显现祂自己呢?
23-24. 耶稣开始以下面的话回应这问题,人若爱我,就必遵守我的道;我父也必爱他,并且我们要到他那里去,与他同住。最初神只向爱耶稣且遵守祂教训的人显现祂自己,父神也会爱这些人,并且与耶稣一起和这些人“同住”。根据犹太传统的教导,末世时神会来与祂的子民同住(结三十七26-27;参:启二十一3)。耶稣应许说,人们盼望在末世时会来临的事,此时此刻就能经历到(一部分)。随着圣灵的来临,此事就发生,父神与圣子将与信徒同住。值得注意的是,这应许可应用在每个信徒身上,它是给“任何”(tis)爱祂且顺服祂的人。当耶稣说圣父与圣子会与信徒同“住”时,祂用了与十四章2节同样的字(monē)在十四章祂说祂父亲的家中有许多住处(monai)。当门徒翘首盼望将来在这些“住处”/父神面前占一席之地时,随着圣灵的来到,圣父和圣子在此时此刻就会与他们同住(monē)。
耶稣继续回答犹大的问题,不爱我的人就不遵守我的道。这是为何当耶稣向祂的门徒显现时,不向世人显现。当然,在末日时祂会以审判活人和死人的法官身分向所有人显现(五28-29)。耶稣最后结束对犹大的问题时回答说,你们所听见的道不是我的,乃是差我来之父的道。耶稣在好几处经文强调祂是传达父神的话:父神要祂说什么祂就说什么(七16-17,十二49-50,十七14),此处祂再度强调此事,好让门徒确实知道,圣父和圣子要来与信徒同住的应许,完全可靠。
vii 耶稣再次提到即将离世(十四25-31)
本段是将耶稣临别赠言的前半段(十三31-十四31)作结束,在赠言中耶稣预备门徒去面对祂即将离去的事,让他们知道当祂的身体不在世时该如何继续生活。
25-26. 耶稣提到祂在十三章31节-十四章24节的话说,我还与你们同住的时候,已将这些话对你们说了。然后也提到祂离世之后的日子说,但保惠师,就是父因我的名所要差来的圣灵,他要将一切的事指教你们,并且要叫你们想起我对你们所说的一切话。这是临别赠言四次中第二次提到保惠师(paraklētos)(16、26节,十五26,十六7),可是也是惟一的一次明说保惠师就是“圣灵”。
耶稣此次是说父神会差保惠师来(十四16也隐约表示如此),其他几次则说祂自己差派保惠师来(十五26、十六7)。我们不应在这差别上吹毛求疵,因为耶稣一再强调,在祂道成肉身的期间,全都遵照父神的命令行事,并且父神透过祂来执行祂的圣工。我们能安心地认为,当圣子回到圣父那里去之后,在差派保惠师的事上,圣父与圣子在行动和目标上都是同心同德的。
耶稣说祂会“因我的名”差派保惠师来,“因我的名”在此处是指“代表我”(见增注:奉我的名/奉祂的名)。耶稣在十四章16-19节说,保惠师的角色是向祂的门徒代表祂,以致在祂离世后他们不会觉得孤苦无依。其实耶稣说祂自己会在保惠师里面来到他们这里。
保惠师的角色在这里所强调的是教诲的部分,祂会将“一切的事”教导门徒。可是“一切的事”并非指世上一切可知之事,而是当年耶稣亲自教导他们的所有事情:祂“要叫你们想起我对你们所说的一切话”。这应许对今日的信徒非常重要,因为它让信徒有从主来的把握,知道新约圣经中所保存的目击证人的证词,都是在圣灵带领下将当年耶稣教导他们的真理记录下来,虽然当时耶稣教导时,他们并不明白其中所含的意义。
27. 除了保惠师之外,耶稣还应许赐下祂的平安:我留下平安给你们;我将我的平安赐给你们。我所赐的,不像世人所赐的。耶稣所赐的平安与世界所给的平安不同。旧约时假先知常在没平安时,向人宣告平安(耶六13-14),新约时罗马帝国的平安则是靠武力得来且维持。当世人说“祝你平安”时,是表示一种愿望和好意,可是当耶稣说祂会将祂的平安赐给门徒时,所指的不仅是这些。祂留给他们的,是在人生风暴中的宁静,是在保惠师来临后他们能经历的平安(参:加五22)。基于这些理由,耶稣能说,你们心里不要忧愁,也不要胆怯。祂是在重复早些时所说的话(1节),当时祂劝勉他们不要忧愁,是因他们对神的信心,此处则是因祂赐下了平安。
28. 耶稣应许要赐下平安后,又提醒门徒记得祂即将离去的事,但也应许祂要再回来:你们听见我对你们说了,我去还要到你们这里来。当耶稣离世后,祂可以两种方式回到门徒这里,一种是以复活的基督出现,另一种则在圣灵里来临。在十四章28节这里祂是指第二种方式,我们知道如此,是因祂离去是指祂回到父神那里。一旦祂回到父神那里之后,就不再有复活以后的显现,可是祂是在圣灵里来到门徒这里。接下来的这句话,你们若爱我,因我到父那里去,就必喜乐,让我们看到回到父神那里,对耶稣本身是何等重大的事。可惜的是,当时门徒对此事的认知真是太少了,他们只知沉溺在自己的问题里,无心在此事上与祂一同喜乐。
耶稣对回到父神那里去真是望眼欲穿,因为祂说,因为父是比我大的。这句话在基督的神性和三位一体之神之间的关系上,引起许多争议。然而,最后晚餐时,耶稣是在帮助门徒对祂以后不在时作心理准备,就不太可能是在发表关于三位一体或基督论的声明。因此最好是以被差者不大于差他之人的一般说法来解释此句(十三16)。是父神差遣圣子来到世间,而圣子也心甘情愿地顺服。是道成肉身的圣子挂在十字架上,也是父神将祂从死里复活。作为被差遣之人,耶稣可以说差祂来的父神比祂大,可是后来祂会要求父,恢复祂与父神在创世之前共享的完全荣耀(十七5)。祂回到父那里去就是为了此事,因此祂也才希望门徒能与祂一同喜乐。
29. 耶稣简短地提到祂的离世对祂自己所具的意义之后,也说到此事对祂门徒的意义:现在事情还没有成就我预先告诉你们,叫你们到事情成就的时候,就可以信。祂知道即将发生的事会使他们错愕震惊。事先将那些事告诉他们,可以确保情势对他们不会如五雷轰顶,他们的信心就不致被摧毁。耶稣以此方式关注门徒即将经历的情绪压力,且确保他们不会被打倒。
30. 耶稣能预备门徒的心接受祂要离世之事的时间现在已剩下不多,祂说,以后我不再和你们多说话,因为这世界的王将到。这是第四卷福音书三次中第二次提到“这世界的王”(十二31,十四30,十六11),它就是撒但。它是透过加略人犹大的出卖举动(十三2、27),和得到犹大所出卖之耶稣的犹太领袖而来到世界。虽然耶稣说这世界之王的阴谋,迫使祂与门徒不能说太多的话,可是祂清楚说到他在我里面是毫无所有。除了基督之外的所有人类,因为罪的缘故,都落在这世界之王的魔掌之中(约壹五19),可是耶稣连丝毫的罪都没有(八46),因此这世界的王一点都不能掌控祂。
31. 耶稣说,但要叫世人知道我爱父,并且父怎样吩咐我,我就怎样行。耶稣迫在眉睫的受难和受死,并不表示祂是这世界之王的手下败将,而是祂顺服父神的举动。世上的每个族群都须知道此点,他们若真知道,就不再属于“世界”,而成为耶稣的门徒。我们常认为耶稣在十字架上的受死,彰显了神对世人的爱(三16;罗五8),和耶稣对信徒的特别之爱(十五13;加二20),这看法是正确的。可是本节提醒我们,祂的受死最主要是向世人显明耶稣对父神的爱和顺服。这是个适时的提醒,一切事不是绕着我们转,而是绕着神转,祂才是万事万物的中心。
耶稣以起来,我们走吧!结束临别赠言前半段。这句话让人纳闷,因为他们并没有离开吃最后晚餐的房子,反而开始了临别赠言的后半段(十五1-十六33),和耶稣的祷告(十七1-26)。当这两件事做完后,作者才说耶稣“就同门徒出去,过了汲沦溪”(十八1)。有各式各样的说法被提出解释此事:(1)耶稣在对门徒说了要走之后,又给了门徒一些教导和祷告——正如今天人们说了要走后,又留下来聊一阵子;(2)穿插在临别赠言之中的这生硬转折,显示作者引用了两种不同的资料来源;(3)临别赠言后半段和耶稣的祷告(十五1-十七26),其实是在离开房间,前往耶稣被出卖的客西马尼园,但还没离开耶路撒冷城的途中说的105。若采用这最后一种解释,就能将十八章1节解释为,是指耶稣和门徒离开耶路撒冷城前往位于汲沦溪对岸的客西马尼园的途中,不是离开他们吃最后晚餐的房子。—— 《丁道尔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