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民数记第35章查经资料

民数记第卅五章-《丁道尔圣经注释》

民数记相关章:

民数记第卅五章

iv. 利未人的城邑(三十五1~8

  圣经对利未支派的指示,通常都是在针对其他支派的指示之后提出的(参一47~54在一1~46之后;三1~49在第二章之后;二十六57~62在二十六1~56之后)。这里也是一样,第三十四章讨论完土地怎样分配给其他支派之后,是讨论利未支派的时候了。民数记一再强调祭司和利未人的重要性。第十八章详细解释其他支派支持他们的责任,吩咐平民献上土产的十分之一给利未人(十八21~24),本章则命令各支派按照所得土地的大小,将几个城邑拨归利未人(8节)。即使把城邑四面的牧场也计算在内,利未人所得的土地也只有十五平方哩(40平方公里),即迦南地总面积的千分之一。利未人在这种农田等于财富的社会中,只有微不足道的土地,因此他们赖以维生的,是周围平民支派的慷慨。与其他支派相比,利未支派仍可算是「没有产业」(十八20、23~24)。

  1~5. 千百年来,牧场的尺寸一直是考验解经家几何方面之想象力的课题。第4节似乎规定从城墙量起,牧场的范围应该有一千肘(500码450公尺)。而按照第5节,整个牧场则是二千肘乘二千肘的正方形。城邑必定要极之微小,这两节的要求才能达到。

  但城邑极其细小,却不是很多解经家想象之中这么荒谬。圣经时期的城镇规模极小。截至王国时代后期,大镇如耶路撒冷占地也只得几英亩。大部分利未人的城邑都是小村落,大概只是几间屋子建筑在一起而已。约书亚记二十一章所提的城邑,只有少数是人口的重镇。

  城邑若是扩张怎样处理,却无法肯定。最有可能的说法,是将城邑视为正方形,再在周边加上一千肘,以致牧场的总面积略多于二千肘见方。313

  6~8. 这四十八个城市可见于约书亚记二十一章。留意四十八(=4×12)这数目具有象征意义。凯尔314提出「四」是代表神的国,而利未人散居全地,是要提醒以色列他们是蒙召作神圣洁之民(出十九5~6;利十11;申三十三9~10)。

v. 逃城(三十五9~34

  迦南不但是应许之地,更是因为有神与祂子民同住,因而成圣的圣地(34节;参:利二十六11~12)。因此保持这地不被玷污,是十分重要的;被流之血,更是最具污染力之物。这是矛盾的一点:血若地位正当,是最有效的净化剂,也是神人之间惟一的赎罪之法,但地位不当,却会有反作用。315因为血是污秽地的(33节;参:申十九10,二十一9、23)。

  由于圣洁的神不能住在污秽的地方,而不审判其中的居民,以色列一定要特别留意保持土地的纯洁,流人血的罪一出现,就要立刻处理。本段把流人血的罪挑出来讨论,是因为它造成的污秽是最严重的。换言之,本段安排于此不但因为利未人有些城邑同时是逃城(6节),更因为杀人之罪对于以色列能否保有应许之地,有灾难性的后果。圣经律法的一贯立场,是谋杀犯必须处死,因为人是按神形像而造的(创九5~6;出二十一12~14、28~32;申十九1~13,二十一1~9)。但最清楚强调不赎杀人之罪对土地有甚么效果的,却是民数记和申命记。

  这律法所注重的,是对现有关乎报血仇的惯例,进行管制,免得地被污染。有人被杀时,死者至近的男性亲属就成为报血仇的人(12、19、21、24、25、27节),负起杀死凶手的责任。希伯来语gō’ēl一字在其他经文,译作「救赎者」或「至近的亲属」,这人在亲属有难时,有「买赎」他的责任(五8;利二十五25~26;得三12,四1、6、8;伯十九25;赛五十九20)。一般的看法认为无论凶手是否故意杀人,报血仇者都有杀死他的权利。这律法把蓄意谋杀和意外误杀小心分别开来,只容许处死触犯前者之人(16~28节)。其他古代近东的法律容许杀人犯付出赎价,藉赔款抵命,以免除死刑。316但本段的律法则坚持赔偿金钱是行不通的。谋杀犯必须处死,误杀人的则要住在逃城,直至大祭司去世为止(28节)。这是刑罚与罪行对称的好例子。故意攫取人性命的谋杀犯,也要被人故意杀死。因为机缘巧合而使人丧生的误杀者(出二十一13),也要等待大祭司去世的机缘,才能够从逃城中得到释放。317

  律法的重点虽然是为误杀者提供逃城(15节),它亦同时论及有关的问题。首先讨论的是进入逃城的资格(16~25节),然后是在大祭司死前离开逃城的后果(26~28节),判定谋杀罪名所需的证据(30节),以及禁止以赎价取代死刑(31~32节)。

  9~14. 圣经在别的地方,列出了被选为逃城的六座城邑:位于外约但的比悉、基列的拉末、哥兰,和迦南的希伯仑、示剑、基低斯。这些都是利未人的城邑(申四43;书二十7~8,二十一13、21、27、32、36、38)。

  15. 这律法和其他重要的规条一样,对于当地全体居民都有约束力。不但对以色列本土人,对外国人和寄居的侨民都同样有效(九14,十五15,十九10;利十六29,十七8、15,十八26,二十2,二十四16等)。

  16~21. 本段举出案例,来判别何谓谋杀。若有明显证据证明杀人是有预谋的,318谋杀罪名就告成立,犯人要处死刑。凶器若是铁器、石头,或有柄的木器,319就能证明凶手有意杀人(16~18节)。如果凶手与受害者早有仇恨,则凶器是甚么都无关重要;因为若有证据证明敌意早已存在,即使是空手打死了人,已经算是谋杀(21节)。

  22~23. 但死者若是意外被杀,或是在一时冲突的打斗中丧生,就不算是被谋杀。杀人者若是在事故发生时没有看见死者,又向来与死者相处融洽而素为人知(23节),即使是抛掷足以致命的石头,也算不上是谋杀。

  24~34. 事情的始末无论如何,误杀者都要逃到最接近的逃城,城中的长老若是觉得他的案情可信,就可以容许他进入(书二十4)。但他要在会众面前受审,会众是全以色列的代表(参十3,十四10的注释)。审判很可能是在逃城城外举行,因为第25节提到要使他回到逃城(和合本:「归入逃城」)。判决杀人是否有预谋,是会众的责任。他们要照典章,听讯被告、报血仇者,和案发之城的长老(申十九12)所呈交的证据。按照近东的常例,320必须有两个见证才能定罪,一个见证人是不够的(30节;申十九15)。谋杀罪名成立,犯人就要交给报血仇者杀死(申十九12),法庭若判定不过是误杀,这人就要带回逃城居住,直至大祭司去世为止(25、28节)。设立逃城的宗旨有二:保护未经审讯的误杀者不致死在报血仇者手下,作为流放宣告有罪之误杀犯的所在。但不要误以为流放本身对死者的血有救赎的功用,赎误杀之罪的是大祭司之死。谋杀和误杀都禁止收取赎价就是证明。谋杀犯不能用金钱换取自己的性命(31节),误杀犯也无法买到自由(32节)。两人都曾经使他人丧生,只有另一个人的死亡,才能赎这杀人的罪。赎罪的是大祭司之死,而非误杀者之放逐。米示拿的命令肯定了这一点:「杀人者被判为意外误杀之后,等到大祭司死亡,他就毋需被放逐。」他勒目(Talmud)如此注解这话:「赎罪的不是放逐吗?赎罪的不是放逐,而是大祭司的死亡。」321

  这律法从司法的角度,重申人类生命神圣的原则(参:创九5~6;出二十13)。十诫只是说:「不可杀人。」但在本律法中,希伯来语rāṣaḥ「杀人」一字,却同时形容谋杀和误杀(16、25节)。两者同样导致流人血的罪,使土地污秽,322两者又同样需要赎罪:谋杀要藉处死凶手,误杀则透过大祭司的自然死亡。

  本段的律法令读者再次思想民数记几个伟大的主题。神在祂子民中间出入,因此他们必须远离一切的不洁,死亡所产生的尤然(参五1~4,九15~23;十六~十七,十九)。保护百姓不致犯罪,并赎所犯之罪的核心角色,是由祭司和利未人扮演(参三~四,十八,二十五)。按照第三十五章,逃城的永久居民是利未人,因此收容误杀者的也是他们;此外,大祭司的死亡,更是使误杀之罪得赎,罪犯可以归家的因素。如是者古以色列的大祭司不但在献祭和为百姓代求的生命上,预表主耶稣的事工,连他的死亡也是基督的预表(参:来四~九)。

──《丁道尔圣经注释》

查阅相关章:
圣经书卷列表:
 1/14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更多关于: 注释   圣经   基督徒   十五章   文摘   道尔   唐纳   民数记第卅五章   民数记   城邑   支派   以色列   迦南   简介   血仇   点此   杀人者   的人   圣经   注释   约翰   大祭司   会众   福音   祭司   百姓   分散   制度   犹大   彼得   避难所   二十   这是   耶和华   自己的   土地   的是   污秽   是在
返回顶部
圣经资料,在线查经,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
@c.zyesu.com 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