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记下第15章查经资料
撒母耳记下第十五章
撒母耳记下第十五章
iv. 押沙龙的背叛(十五1~37)
1. 此后,押沙龙为自己豫备车马……:虽然押沙龙已经用巧妙的手法进到王的面前,仍然无法满足,而要刻意建立自己的声望,蚀吞父亲的权威。他的表现天分、宣传的才能,连同已经深印人心的公众形象,都在这事上得到极大成就。耶路撒冷的地形非常不适合车马宾士,押沙龙却选择使用车马,凸显自己为改革者;但是派五十个人在车前奔走,却又使车马无法高速宾士;就这样造成了空前未有的壮观场面,显出他是一个雄心勃勃的王子。
2~5. 诡计多端的押沙龙已经预先拟定了一个策略,毫不留情地贯彻此策略。他常常清早起来,象征热心与勤勉。(迟迟开庭是不是大卫法庭的特色呢?)押沙龙站在城门附近的重要位置,细心地关怀进城的陌生人,吸引人的注目。对话撮述了他惯用的伎俩,保证可以打动那些满腹牢骚来到京城的以色列人。在这里有人乐意倾听,而且热心匡正国家的错误,就这样攫取了群众的支持。
但押沙龙犹不满足。他的情报──王没有委人听你申诉──是有意误导人,甚至是欺骗人的,因为这些人来这里是要在王面前,陈明案件,从提哥亚妇人蒙王接见的记载(撒下十四4~7),可以明显看得出来,王亲自处理那些要求他管理的案件。就着我们所知的,很可能会有所迟延,但王有代理人却是不容置疑的。押沙龙厚颜无耻地对这些陌生人说:恨不得我作国中的士师!说明他对于自己的才能是多么志得意满。他心中最看重的当然是自己的重要性,而不是公正地裁决困难的案件;证明每个人都是对的,恰好符合他的目的。押沙龙被描绘为「接受众人的尊敬」,俨然一副君王的模样,但这是什么样的君王啊!他以握手接待臣民,并且以亲嘴向每个恳求者示惠,「但这却假拟出一幅景象,彷佛连他父亲也都与他复和!……现在他却千百次地享受着与那景象反向的情境,这么作,他已经是在暗中经历了自己的王权。」239在自己的心目中,他已经是王了。
大卫竟然会容许这一切的颠覆事件发生,表面看来相当奇怪。城中出现那种盛况,而大卫却不知道押沙龙正在作什么,实在令人费解;但他会不会是觉得自己在百姓心中仍然保有优越的地位,自认为可以容忍他傲慢自负的儿子表演,而没有危险呢?
6. 押沙龙的「表演」却是表露出他深处对父亲的怨恨,大卫应该以最严肃的态度处理,因为押沙龙已暗中得了以色列人的心,他们没有看穿押沙龙自我宣扬的虚荣,因为群众看自我利益比怀疑他有任何潜藏的动机更重要。他岂不是恩待「这地上的贫穷人」,想要为所有人施行公义吗?
7~8. 满了四年(和合小字、吕译、思高、现中、今圣、RSV)240,押沙龙拟定的叛变计画终于实现了。他有足够的毅力,也会伺机而行。他最后对父亲所说的话带着敬虔的外貌,却是虚有其表。为什么押沙龙要等了四年才为返家而感恩呢?希伯仑可以解释为对他非常重要的地方,因为他是在那里出生的(撒下三2~3),那也是大卫开始作王的地方,但当大卫听儿子细心计画的言辞时,这一点并没有浮现出来;押沙龙言辞中提了三次耶和华。押沙龙从前曾经有一次请求大部分人离开宫廷去参加筵席(撒下十三23~27);这次他甚至连王也没有邀请,但却是像从前一样要把大部分支持王的人除掉。即使是这样,大卫似乎丝毫没有起疑。
9. 你平平安安的去吧!是大卫对儿子所说的最后一句话,讽刺的是,他儿子却是去准备对父亲发动战争。241既然他是带着王的批准而去的,就可以缓和他行动的嫌疑,他就可以有时间召集遍布全国的支持者。
10~11. 从这时候开始,押沙龙控制了整个局面,他的「密使」(吕译、今圣、RSV)急速地通告以色列全地,说角声(希伯来:šop̄ār,「公羊角」)将会响彻遍地,然后每人都要喊说:押沙龙在希伯仑作王了!这次的军事政变以这种方式传遍了所有支派,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制止了任何反应。这其间,押沙龙从耶路撒冷请了二百人与他同去,都是毫不知情的,所以就使整个过程具有常态的真诚气氛。当他们醒悟到发生什么事时,混乱的局势已成定局,已经是无力干涉了。
12. 基罗人亚希多弗(大卫的谋士)是拔示巴的祖父(参:撒下十一3与二十三34),并不是在耶路撒冷,而是在基罗,靠近希伯仑北方群山中的一个山谷;他背叛了王,把所有干练与经验全都转来支持押沙龙,令王甚为沮丧(31节)。这其间,押沙龙献祭,表面上是敬拜耶和华他的神,但内心所系却是自己眼前的前途,以及持续增多的支持者。当宾客正在享受筵席,四面八方逐渐被新抵达的人所包围。押沙龙的策略真是无懈可击,保证能够使他成功地谋叛父亲,大卫最好的人才有许多都在希伯仑,伴随着押沙龙(无论他们喜不喜欢)。
13. 王并不是从公羊角的暗号得知儿子的反叛,而是从一个忠贞的报信者,此人观察了跟随押沙龙之人的气势。
14~16. 大卫下令立刻从城中撤退,因为他是处于不利的地位,无法防守它。王得到臣仆效忠的保证后,与所有家人──除了十个妃嫔留下来看守物品之外──都逃离大卫建造的香柏木王宫。在这几节与下面几节经文中,重复而刻意地称大卫为王。
17~18. 王一出了城,就吩咐驻扎下来,以确定有谁陪伴着他。这是一次真正的分列式阅兵,以检阅这些长久效忠于他的臣仆和部队,他们长年效忠,在这种紧急事故时无疑更显珍贵。特别提及外来的部队(参:撒下八16~18的注释〕,有启示作用,甚至连大卫自己的儿子都背弃他时,这些人却依然效忠。
19~23. 一个新来的人自愿与王一起,忍受摆在前头艰辛而危险的逃亡生涯,但大卫却拒绝让他同去。迦特人乙太来自迦特,所以是个非利士人,是个选择和一群人同大卫祸福相共的流亡者,但大卫知道他们无力扭转局势,所以就给乙太有机会回到城里去,以比较正常的方式效力。在这样紧张的时刻仍然这样为人设想,显出大卫的长处。慈爱(希伯来:ḥeseḏ)与诚实(希伯来:ʾemeṯ)这两个词多么令人怀想神的圣约,与大卫当前的经历又是多么矛盾,但他却为这位非利士战士祈求这样的祝福。乙太的回答,显出他已经成了信徒,对信徒而言,慈爱与诚实是最重要的。他起誓无论生死都必效忠,真是令人感动,大大弥补了那些同谋叛逆者所造成的伤害,在大卫的命运跌落谷底时带给他极大的鼓舞。
提到所有的(和合加上妇人)孩子,是暗示整个家庭都从城里逃出。整个队伍已经抵达一个明显的陆标,就是城东之汲沦溪前的「最后的房屋」(吕译注、思高、现中;和合、吕译、今圣音译:伯墨哈,17节)。242大卫正要向约但河东移动,这逃难的旅程是经过橄榄山进到旷野去,这荒凉的地区因着耶稣所说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而极为有名。
24. 最后,大卫对于神的约柜和那些服事约柜之人──祭司亚比亚他和撒督,以及陪伴他们的利未人──所应扮演的角色作了决定。多年以来,亚比亚他已经证实非常可靠(撒上二十二20~23);撒督的名字最初是出现在撒母耳记下八17;该处记载他与亚比亚他的儿子同为祭司。希伯来经文是以撒督开始这一节的,彷佛是他在看守约柜;亚比亚他的名字稍后才提及(参:和合、思高、现中、吕译注、AV、RV、NEB、GNB),几乎是事后才想起的:「亚比亚他祭司也在那里」(现中、GNB);「亚比亚他献祭」(NIV)的意义较佳。243临时的祭坛、一小堆火,以谷物当祭物,在紧急状态下是可行的,以伴随为了王蒙保护与得胜而献上的祷告。
25~26. 你将神的约柜抬回城去,说明大卫没有需要约柜同在的迷信想法。在危急存亡之际,大卫坚定地相信前途是在神的手中,神或是带他回到耶路撒冷,或是使他败落,都是照着祂所喜悦的旨意。同样地,虽然有约柜同在耶路撒冷,押沙龙也得不着说明;「救恩属乎耶和华」(诗三8,根据这诗篇的标题看来,是与这件事有关的),而不是属乎圣物的同在或圣物本身。然而,神的约柜也是最宝贵的象征,是无可取代的;将它安置在祭圣之地,就代表以色列人的神临在祂百姓当中。大卫的盼望是要再见约柜和祂的居所,因为那时他就会知道自己是在耶和华眼前蒙恩的。对大卫而言,打发约柜回去是个信心的举动,同时也是降服的举动,顺服耶和华所看为合适的事。
27~29. 大卫打发撒督带着托付回去,「看」(思高)可能不只是个感叹词(参 RSV 旁注),和合、现中、NIV 作你不是先见么?而NEB 却作「你能善用眼睛吗?」后者的含义最好;但此处可能是刻意模棱两可的,因为这不是私底下的谈话。大卫需要有密探,就打发这群祭司安然(参9节)回到城里,担任探子,他们可以评估当时的局势,并且派人到旷野的渡口那里报信给大卫,那是约但河一个平常的渡河点。
30~31. 时间不容耽延,但爬上橄榄山的道路极为险峻(仍然在耶路撒冷的视界里面),一点也急不得。事实上,它反倒成了发泄情绪的时机。头一个就是王,然后则是百姓与他一起,因着一同蒙羞受辱而蒙头痛苦,进一步的打击是听到亚希多弗的背叛,根据大卫由衷的祷告来判断,这显然认为是押沙龙的大胜,于是大卫在祷告中补上合适的意愿。
32. 橄榄山顶是流览耶路撒冷的好地方。它成为敬拜神的地方(或许暗示在山顶上有个「高处」),这是可以理解的;在那里,神对大卫祷告的回答,似乎出现在亚基人户筛身上(参:伯十六2),他后来成为忠心的朋友与臣仆,此时却是为了王的命运而失望悲伤。
33~37. 他恰好就在此时出现,促使大卫打发他去从事一项特别的任务。他若一起逃亡,一定会成为累赘,或许是因为他的年龄或虚弱,但他若在押沙龙的宫廷中,却能成为有价值的使者,对抗亚希多弗的提议。与大祭司和他们的众子联合起来,就能把最高层所计画的事全都通知王。有如神助一般,他抵达耶路撒冷时,恰好押沙龙也从南方进了城:大卫的朋友与知己很快就可以发生作用了。
──《丁道尔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