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记上第14章查经资料
撒母耳记上第十四章
撒母耳记上第十四章
ii. 约拿单第二度主动出击(十四1~23)
约拿单王子大胆突击敌军的故事,生动而极富吸引力,为扫罗的继承人(要是扫罗「顺服耶和华的诫命」)描绘了一幅王者的画像。以色列人第一个王的身分即将揭晓时,耶和华将祂的话赐给撒母耳:「他必救我民脱离非利士人的手」(撒上九16),约拿单以最严肃的态度,将这话牢记在心。
1. 扫罗优柔寡断的态度,令儿子不能忍受,所以约拿单决定要去勘察附近地区的敌军防营。保密乃为成功之母。
2~3. 父亲已经失去了撒母耳的支持,转向亚希亚寻求他所需的指引;亚希亚是以利的长孙,由于世袭的权利而成了大祭司。示罗传统的代表与约柜的守护者又出现在舞台上,尽管以利一家已经接受了审判的预言(撒上二27~36),并且还有少年人撒母耳的承认(撒上三11~14)。
如果扫罗是在基比亚,就是已经从原来的阵地撤退了相当距离;原文可能应该读作迦巴(吕译、思高;参:撒上十三16),或者石榴树就在那个地区(虽然在赛十28,米矶仑是在密抹的北方;这名字的意思是「断崖」,可能不只用在一个地方)。扫罗的军营略显散漫。
4~5. 约拿单与随从必须通过极为险峻的峡谷,需要有纯熟的攀岩技巧。这些峭壁如此闻名,甚至还有名字:在北边朝南的峭壁叫播薛(意即「光亮的」,因为充分受到日晒);他们攀登上去的是朝北阴暗的西尼(意即「多刺的」,或「长满黑莓的」),是头脑正常的人最不可能选择的路线,所以约拿单的突然出现才会令敌军如此惊奇。
6~10. 约拿单的动机现在变明显了,他认为非利士人是与以色列人互不相容的,因为他们是未受割礼的人,而以色列人却是借着割礼委身于永生神的(创十七1~8)。自从亚伯拉罕的时代开始,就有无数例子显出神拯救的大能,而约拿单深信那重要的因素总是神的大能,而不是军队的大小;所以,如果耶和华神与他们两个人同在,必定会使他们得胜,因为耶和华「拯救人是不受人多或人少所牵制的」(吕译、RSV)。对以色列人的耶和华有这样的认识,与他父亲的优柔寡断正好反向(2节)。拿兵器的少年人与约拿单同心,这事实说明:以色列人中仍然有真实的信徒。吕译、RSV 根据七十士译本作了修正,清楚地表达了7节这里希伯来经文的含义,正如注释中所说明的;NIV 接受这译法,并且将它译成惯用语句:「你心里想作的就作吧……去吧,我全心全意支持你。」
然而约拿单并非有勇无谋的,反倒认为自己这一面有可能犯错。他把非利士人看见他们接近时的反应,当作是从耶和华而来的证据:你们上到我们这里来。这挑战的行动就表明可能得胜。
11~12. 非利士人看见他们的反应是轻蔑的,称他们为 ʿiḇrîm(希伯来人),在这里这是个贬损的词语,几乎等于是「野蛮人」一样。非利士人嘲笑这两人说:你们上到这里来,暗示岩石的表面太险峻,任何人都不可能爬上来;他们若爬上来了,非利士人「就会好好教训〔他们〕」(NIV)。
13~15. 这显然不是约拿单第一次攀爬岩石。他攀上了峭壁,而且还有足够力气攻击守军,并且杀死了二十个人,都在一亩地(希伯来:「一轭之地」,即一对牛一天之内所犁的区域)的半犁沟之内(和合、RSV),「于半亩田间」(思高、今圣、NIV),或「一对牛能耕之地的半段之内」(吕译),即「在约四分之一公顷的区域内」(现中)。当地也震动,而防兵和掠兵也都战兢时,更增加了这意料之外的攻击所造成的恐慌。耶和华亲自干预了!
16~17. 扫罗的一些守望兵报告说,远方有部队在活动。扫罗一定会猜想:是他营里的人造成的,因此他下令清点人数,找出谁不在营里。
18~19. 在这危机时刻,扫罗指示新顾问亚希亚把神的约柜运到战场来(参:撒上四3,并它招致的灾难)。扫罗似乎仍然期望能够得着清楚的神谕,但结果却没有等候神谕(即使它们很快就可以来临),因为从非利士人营区传来逐渐升高的喧嚷声,吸引了他的注意力。扫罗曾经在应该要攻击的时候坐等引导,现在当他需要倾听忠告时(想必他曾请求忠告),却发动攻击。
20~23. 接下来的战役乱七八糟。这里的希伯来人显然与以色列人有所区别;作者认为这些是不受约束的「亡命之徒」,他们算定了以色列人已经占了上风,也就跟着见风转舵,不再效忠非利士人。同样地,那些曾经逃跑去藏在以法莲山地的人,听见风声说情势已经逆转,就又重整旗鼓来跟从扫罗和约拿单,好分享得胜的战果。因为那日耶和华「拯救了以色列人」(思高、现中、RSV);祂施行了拯救的工作,非利士人惶惶然向西逃窜,一败涂地。
iii. 扫罗轻率起誓(十四24~46)
如果要从得胜中获取最大的利益,最重要的是要乘胜追击、扫荡敌军,但追击敌军却必须连续不断地消耗体力、坚忍不拔地越过险峻的山区。
24. 在发动攻击之前,扫罗决心要胜过非利士人,甚至以咒诅的方式禁止百姓在那一天吃任何食物,显然是想要在草率遣走亚希亚和约柜之后,努力获取耶和华的恩宠。难怪众人极其困惫,他们正筋疲力竭,禁食更加重了疲惫。圣经中有许多轻率许愿与起誓的例子,其实都应避免,这就是其中之一(参:士十一31~40;传五4~5;太五33~37)。它也说明了扫罗在属灵的事上,总是糊涂弄错。
25~30. 第25节的经文隐晦不明,但一般的含义却是指军队在进入森林的树木上,发现了野蜂窝滴下的蜂蜜。约拿单对他父亲要求的禁食毫无所知,利用幸运得来的食物补充体力,精神立刻就恢复了。当他听见父亲的誓言并看见百姓的疲困,就公开的批评:我父亲连累「这地方了」(吕译)。「连累」(希伯来:ʿāḵar)这字在约书亚记七24~26与欺骗的企图有密切的关系;在士师记十一35则是与不智的誓言有关。在这几处地方都伴随着死亡,这次的事件中也有死亡的恐吓。然而食物唾手可得,可以使所有人的力量复苏,以致他们可以在非利士人的土地上取胜。
31~35. 但事实上,以色列人追赶他们直到亚雅仑,在非利士平原的边界上,在离基色六英哩之内。他们掳获了一些战利品,还带血就吃了。扫罗为了履行仪式上的要求,利用一块大石头,使宰杀牲畜时的血可流尽到土壤里面(参:创九4;申十二23~24),如此就与异教的用法区分开来。105扫罗为耶和华筑了一座坛,仍然想要以他自己的方式再一次地获取耶和华的恩宠。
36~37. 夜晚已至,所以扫罗的誓言不再有约束力了,每个人都吃了东西。扫罗现在想重新连夜追击非利士人。祭司提议说要寻求耶和华的引导,这似乎是个好意见;但当问题得不到回答,扫罗认为一定是有人犯罪所致。
38~42. 这几节经文告诉我们的是神圣之签抽掣的情形,这是我们每个人差不多都已经知道的了。有两个可能的回答:「是」与「不是」,是由两块相对物显出的,但也可能显出「没有回答」,就像37节一样。这两块相对物由大祭司保管,放在贴着以弗得之决断的胸牌里面(出二十八30),叫作乌陵与土明;这两字开头的字母分别是希伯来文字母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另一个说法是以颜色代表「是」或「不是」,如果两个相对物无法符合时,这签就是没有回答。这样的揣测有助了解,但目前却无法证实。
扫罗开始寻找罪犯时,与约拿单在一边,相对另一边则是所有百姓;扫罗祷告说:「这罪孽如果是在我或我儿子约拿单……求你给『乌陵』吧;但这罪孽如果是在你民以色列,那么,……求你给『土明』吧。」吕译、思高、现中、RSV 的这种读法是用七十士译本重组了希伯来文;但和合、NIV则是根据希伯来经文:扫罗祷告耶和华以色列的神说:「求你指示实情」(希伯来:tāmîm,「完美的事」;「土明」,希伯来:tummîm)。这里毫无理由采用七十士译本的读法,那很可能只是反映出后来的习惯,我们却无法得知在扫罗的时代是如何掣签的。然而它的确显出了正确的答案,犯了罪的乃是约拿单。
43~46. 扫罗如此急于澄清自己是对的,以获取神的恩宠,以致他甚至决定,即使是约拿单也得治死。讽刺的是,如果没有约拿单英雄式的领率,就不可能有开头的得胜;士兵曾以沉默保护约拿单(39节),现在更承担责任要救(希伯来:jip̄dû,「救赎」;参:吕译)今日大行拯救(希伯来:yešûʿâ)的那一位。他们说:他与神一同作事,所以承认这整件事是神的拯救,而不是出于人的。结果丝毫不能令扫罗安心,他无异于被百姓投了「不信任」票;而非利士人已连夜逃远了。至于扫罗与耶和华的关系,他陷入疑惑的痛苦中,所以他对自己统治能力的信心进一步受了破坏。到目前为止,他仍然关切在表面上遵守宗教仪式,要作对的事,但却不了解最重要的乃是:将意志降服于耶和华以色列神的旨意。
iv. 扫罗作王期间的综览(十四47~52)
这段简短的撮要,说明了扫罗作王期间,还有非常多的事没有记载,详细叙述的事都是刻意挑选出来的。撒母耳记下八章也对大卫的统治作了类似的撮述。
47~48. 扫罗执掌以色列的国权:这词句转接得不寻常,凸显出的事实是:其间有内部的反对仍待克服(撒上十27),然而他同时还得与周围的民族战斗、打败他们,这些民族对以色列成为新国家感到不安。前面并没有提及摩押人,但亚扪人却在接纳扫罗为王的事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撒上十一12~15)。摩押南方的以东人退出了东边与东南方的战役,而琐巴则是在东北边的一个地区,在大马色以北。西边的非利士人在故事中处于中心部位。然而这一整份战役清单,却从一个新的角度介绍了扫罗,以色列人的王已经赢得了百姓的效忠,甚至愿意跟随他打退远近的仇敌。以色列人成功地抵挡了一批可能的入侵者,这是前所未有的事;扫罗奋勇攻击敌人,赢得极高评价。他还必须按照撒母耳所吩咐的去攻击亚玛力人。他……救了以色列人脱离抢掠他们之人的手,扼要地表明许多人都感到满意,他们为了立王而骚动时所希望的,正是这样的安全感。扫罗成了他们「亲爱的指挥官」。106
49~51. 扫罗众子的名字再次出现在撒母耳记上三十一2(与代上十2),为约拿单、亚比拿达、麦基书亚(亦参:代上八33,九39,那里的次序有改变,并且加上了伊施巴力)。亦施韦与伊施巴力(或伊施波设,撒下二~四)可能是同一个名字的不同形式;前者的全形是「依施雅」(「耶和华的人」),避免了暧昧的字「巴力」(意思是「主」,但也是一个男性的迦南神只)。扫罗的女儿出现在大卫的故事中(撒上十八17~19),但并没有提及他的妻子与岳父。有趣的是,扫罗的元帅押尼珥原来就是他的堂兄弟。扫罗简单的家庭生活与大卫成为强烈的对比,若与所罗门相较又更强烈了。
52. 最顽固的仇敌是非利士人,扫罗以精选的士兵组成了一支常备军,以抵挡他们入侵。这是他在国家组织上所作的一项建树。
──《丁道尔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