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记上第十四章-《精读本圣经注释》
撒母耳记上第十四章-《精读本圣经注释》
14:1-46 密抹战役开战之前,扫罗因按已意献祭而被先知宣告他将失去王位(13:13,14),在战斗的过程中,再次犯下严重的错误。士兵因战争而筋疲力尽,他却命令他们要禁食(24节),错失了获胜的机会(14:29,30)。此罪源于扫罗的不信,他鲁莽而独断,并且无视神而固执已见。本章特别刻画了一位信心之人,与扫罗的阴暗面相对比,伟大的信仰人物,他就是扫罗的儿子约拿单。约拿单通过信仰的委身(6节),将绝对的劣势扭转为优势。本章突出了约拿单出于信心的拯救行动,被誉为“约拿单的篇章”。
14:1-15 继13章之后,描述了密抹战役的第五局面。藉着约拿单,以色列从兵力上的劣势(13:5-7),扫罗妄为的献祭(13:8-14)造成的极其绝望的状况中取得了戏剧性的胜利(16-23)。这里我们尤其要留意的是约拿单的信心(6节)。他的勇敢固然宝贵,但使他能够勇敢的是他对耶和华救恩的洞察力和坚定的信仰。神实实在在地在为自己的百姓作工,唯有对神的信心,才是真正的勇气和胆量的根据(书1:9;赛41:10;约壹4:18)。
14:1 有一日:可能指非利士防兵抵达通往迦巴的隘口(12:23)后 。没有告诉父亲:这么做是因为:①形势紧迫;②需要彻底保密。约拿但不曾告诉任何一个以色列军人 (3 节)。扫罗看到非利士兵营中发生了骚乱,查点士兵,才发现少了约拿单(16,17节)。
14:2 当约拿单突袭非利士的时候,扫罗因惧怕非利士军队,在“石榴树下”耽延。这是心中有神同在和无神同在之人的不同之处(诗23:4)。
14:4 隘口:意指通道两边。 播薛:?“闪闪发光”。 西尼“荆棘,蒺藜”。 上述石头的名称暗示通往非利士人所驻扎的密抹(13:22)的路,是悬崖峭壁,路上有很多光滑而尖利的石头(13节)。约拿单和他的士兵,穿越这些岩石群潜入到固若金汤的要塞。当人遇到阻碍的时候,为义所发的热心就会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藉着突破难关而显明义举的真正价值和意义(民14:6-10 ;太5:10-12)。
14:6 未受割礼人:与神的选民以色列相对比,出自以色列“选民信仰”的表达方式<利20:24,认识选民思想>。无论陷入怎样危难的处境,圣徒行事当确信神爱我们并拣选我们的事实(约壹4:9,10)。 耶和华……不在乎人多人少:体现了约拿单的信仰,他相信胜利的关键不在乎力量的大小,而在乎神的帮助。这与基甸(士7:4,15)、大卫(17:47)、所罗门(传9:11)、亚撒(代下14:11)、希西家(代下32:7,8)等人的信仰一脉相通。因为,约拿单作战并不是为了自己的功名,乃是为了对神的仇敌(未受割礼人)执行圣战(民14:8;诗20:7;赛12:2)。
14:11 洞穴:原文中前面有定冠词,因此此洞穴可能是约拿单和其随从在非利士阵营附近,藏身用的地方。
14:14 一亩地的半犁沟之内:指“一对牛在半天内所耕的地”,相当于今天的约2023,8平方米。
14:15 所有非利士人都因神超自然的工作而战兢(王上19;11;赛33:14。)战兢含有“恐惧”的意思(panic,NIV,RSV)。因此,本节是指非利士人陷入神所施行的恐惧中。 营……众民……防兵……掠兵……地:神的震怒临到了全地,不论是人格体还是非人格体(出9:22,23;王下22:13;诗2:12;珥2:25)。
14:16-23 这是始于13:1之密抹之战的第七个局面,记述了以色列戏剧性的胜利。约拿单的突袭是以色列获胜的契机(17节),但终极原因是神所降下的恐惧(15节),使非利士陷入一片混乱(20节)而不战自败(23节)。实际上密抹战役的胜利是神的胜利。须知,圣徒的所有成功和通达,与其说是靠我们的能力和智慧,勿宁说是神的恩惠与礼物(罗8:37;林前15:57)。
14:17 查点:希伯来原文,在很多处被译成“数点”(number)(11:8,13:15;民1:21,22;代上23:24),在此处则具存“点名”之意。(“查点”,共同译文;muster,NIV)。
14:18-19 体现了扫罗善变的信仰。 扫罗原本打算就作战计划求问神的指示(18,37节),但看形式有利于自己,就取消了对神的呼求(19节)。他认为,没有神的指示也能战胜。扫罗并没有藉着祈祷和敬拜寻求神的旨意,反将这视作满足自己欲望的手段,是典型的祈福主义和迷信式的信仰<王下19:15,祈祷的要素和形态>。
14:20 非利士人用刀互相攻击:神藉着约拿单的突袭,扰乱了非利士人的心,使他们互相击杀。非利士军队曾夸耀自己的武器与兵力远胜于以色列(13:19,22),却因此遭到灭亡(士7:22;代下20:23)。这是掌管战争的神介入的结果(17:47),也是神对约拿单的帮助(6节)<绪论,圣战>。确保国家安全的最明确的路径就是被神认可,成为一位守望者(诗篇121:3-8;127:1;珥2:20)。
14:23 一直战到伯亚文:战争从密抹往西边的伯亚文(13;16)。在密抹之役中,以色列追杀非利士军队过了伯亚文直追赶到亚雅仑战斗才结束(31,46节)。
14:24-46 描述与密抹战斗相关的一些事件。本文描写因扫罗轻率的禁食令(24节),导致的一系列负面的结果:①削弱以色列的战斗力(29,30节);②饥饿的士兵犯罪(32节);③胜利的主人约拿单竟处于死亡的危机(43-45节)。作者藉着这些控告扫罗的禁食命令是错误的。在本文扫罗的灵性日益迟钝,判断力逐渐消退。扫罗并没有认识到饥饿的士兵所犯的罪是因自己所下达的禁食命令,而一味地指责士兵(33节),并向毫无罪责的约拿单再次发出鲁莽的誓言(39,44节)。扫罗的属灵无知与判断力的缺乏,皆因他不肯“敬畏耶和华”(18,19,37-39,44节)(箴1:7)。只有通过神才能拥有真正的价值观和判断力(赛5:10)。
14:24 扫罗下达禁食命令,可能是为了在战略上需要速战速决以歼灭非利士,但更加重要的原因则是因他追求功名,且以自我为中心的独断。若有领袖不满足手下的需要与基本需求,反而一味地追求名誉、财富与权力,不仅会受到手下的抵制,也会被神彻底排斥(弗6:9;腓2:4;雅1:27;彼前3:8)<耶22:1-7,领袖的责任>。 向敌人报完了仇:暗示扫罗不以密抹之战为圣战,反而认为是高举自己的战争。扫罗的判断和誓言出于错误的动机,导致了各种不良结果(29,32,37,44,46节),虽战胜却导致失去神和百姓信任的悲剧(45节)。警戒了以自我为中心与轻率发誓言将会带来恶果。
14:25 有蜜在地上:当时迦南地有很多野蜜,因此叫“流奶与蜜之地”(出3:8;民13:27;申8:8;11:9),以色列百姓有时会从磐石取蜜(申32:13;诗81:16)。
14:27 约拿单没有……起誓:24节所记录的扫罗誓言,可能是在约拿单袭击(2节)非利士人之后而发。 眼睛就明亮了:字面意思是“眼睛可以看见事物”。表明约拿单因饥饿和疲劳已到眼前昏暗的地步,具有高度热量的蜂蜜使他立即恢复了元气。
14:29 连累你们:具有 “给这地招来了灾难”或“困扰这地”之意。这里的灾难指百姓陷入饥饿的状态,并因此不能彻底追赶,歼灭非利士军队,使密抹的战斗只能获取不完全的胜利(30节)。
14:32 亚雅仑之战即将结束的时候(31节),饥饿的士兵看到扫罗规定的时间到了,宰杀牛羊吃带血的肉,且在同一天宰杀小牲畜和母牲畜。这是违反律法的严重的罪行(耶3:17;7:26;22:28),都是扫罗的轻率的禁食令(24节)带来如此结果。因此扫罗应承认自己的错误,为自己和犯罪的全体百姓悔改,但他反而责备百姓(33节),甚至要杀约拿单(44节)。扫罗只是看见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的愚蠢的人(太7:3-5)。
14:33 你们有罪了:具有“欺骗”(赛24:16;33:1;玛2:11),“叛逆”之意(have transgressed, KJV,RSV) 要将大石头滚到我这里来:使牲畜的血滴在石头上,以防流在地上。根据律法,血代表生命,不得流在地上(利3:17;17:10)。
14:35 扫罗……初次为耶和华筑的坛:这是扫罗作为以色列君王的一个仪式,而不是发自内心的委身感恩,他表面上是对神很有热心,但他在内心拒绝神的能力。使徒保罗痛斥这些人说“有敬虔的外貌,却背了敬虔的实意”(提后3:5)。当时扫罗用石头筑了坛(出20:24;申27:5)。根据摩西律法,在圣所之外所筑的坛,必须使用泥或没有加工过的石头(书8:31)。
14:36-42 祭司亚西亚提出寻问神的意思(36节),在此过程中,约拿单吃蜂蜜(27节)的事情就暴露了出来。通过这件事情神揭示扫罗的誓言是多么轻率而错误。因此扫罗和约拿单之间的是非也得以辩明(45节)。神时刻正鉴察我们的行为,且判断善恶(伯31:6;诗62:9;但5:27)。
14:37 扫罗求问神:可能是通过旧约时代普遍的求问方式,即通过祭司的乌陵和土明来问神。
14:38 长老们:在希伯来文中指众长老(民11:30;士20:2)。
14:42 擎签:译成“扔”,更接近于原文(民26:55;书14:2;18:6,8;代上24:5;25:8;弗3:7)。据传以色列人在抽签时,并非从袋中抽取,而是扔在地上<斯 绪论,掣签>。根据这一历史事实,较好的译本译为“扔”( cast, KJV,RSV,NIV)。这种惯例不同于外邦迷信的占卜,其中有神的主权介入,是神的决定<民23:1-30,关于咒术>。
14:43-46 本文的核心是“约拿单因违背扫罗的错误命令而该死吗?”扫罗的回答说:“是”(44节),但百姓却说断乎不可(45节)。神支持了百姓,约拿单免于死刑。神的这种旨意,同样也适用于今天制定罪恶法律的执政者和无意触犯这些罪恶法律的公民。神不喜悦手握大权而行使不义的人,也不喜悦与神的旨意相背的法律得到实施(摩5:7-13)。在这一点上,当不义的势力要不正当地处罚没有嫌疑的政治犯或因不同信念而入狱之人的时候,国民抵抗他们是神藉着民心而动工的一种标志<罗 绪论,基督徒顺服与不顺服的界限>。约拿单违反禁食令的行为不是造反或不顺从。因为他根本没有听到这命令,不是故意的,而是“无意”中犯错误。根据律法,如果承认自己的罪,献赎罪祭就可以赦免(利5:1,5,6)。但扫罗以过度的权利意识和顽固不化,不仅没有给献赎罪祭的机会,反而定约拿单的罪,急于要杀他。同样有些人被自己的权利意识冲昏了头脑,为坚持自己设定的法则,而不惜付出别人生命为代价的人是非常危险的。
14:45 与神一同作事:约拿单突然袭击非利士(6节),靠的是对神的信心(6节)。扫罗定约拿单的罪是高举自己的智慧和意见,违背神的旨意(赛29:14;耶4:22;雅3:15)。
14:46 扫罗本可以在密抹之战取得完全的胜利,却因他的轻率的誓言(24节),只取得了一半的胜利。在这场战役中幸存的非利士人,日后再次攻击并大大地击败以色列人,导致扫罗和其儿子们战死战场的悲剧(29:1;30:1-6)。恶总要连根拔起,这是最好的办法(帖前5:22)。罪若没有根除, 就会有可能重新发芽(诗34:21a)。
14:47-52 依次介绍扫罗王的政绩(47,48)和他的家族(家谱,49-51节)。这不同于对王生平的一般的记录模式。圣经的一般顺序是,首先记述王的统治时间和家谱,之后概括性地对王的统治进行评价(王下8:25-27;14:1-6;代下14:1,2;29:1,2),但本书的作者先记载了战争历史。是因为扫罗一生中最辉煌的业绩就是,为争取以色列的独立与外邦民族进行争战作为首任王为大卫和所罗门的帝国奠定基础(11:1-11;15:1-9;29:1,2)。
14:47 执掌以色列的国权:也可译为“获得了王位”(had taken the kingship, KJV,RSV),意指扫罗藉着上文所述(13:1-14:46)取得的密抹战役的胜利,挫败仇敌非利士人的势力,确立了王的统治权。
14:52 扫罗一生中不断地与非利士人争战(17:1-3;23:27;29:1;31:1,2)。这与撒母耳的统治形成鲜明的对比(7:13)离弃耶和华的民族和个人的生活只能在夜以继日的痛苦中度过(诗篇16:4)。 扫罗……招募了来跟随他:为了对付频繁的战争,扫罗使用军事统治权,向以色列百姓征兵(8:11,12)。被征集的人形成了常备军(13:2)。扫罗不遵行神的旨意而偏行已路 (10:8;13:8,9),却为以色列的国防问题大发热心。
—《精读本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