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以赛亚书第10章查经资料

以赛亚书第十章

以赛亚书相关章:

以赛亚书第十章

  第四段:公然贪赃枉法(十1~4 这是本诗的最后一段,而13~21节社会的混乱与个人专求己利现象,造成寡廉鲜耻的官僚结党风气,他们制定法律是为自己的私利。如果百姓拒绝让神的话来管理,结果就会被不守原则的人治理。

  1~2. 不义ʾāwen)基本的意思是「麻烦、不幸」,后来指因拜偶像或犯罪而带来的问题。压榨(和合:奸诈)所译的字是ʿāmāl,这个字从来没有「压迫」的意思,而是指「悲痛」(如:创四十一51;士十16)。这个政府每制定一条法律,就让百姓多受一些痛苦。尤其将矛头指向穷乏人困苦人,目的是要抢夺侵占,以饱私囊。这些作风与神的原则和心意背道而驰:在出埃及之时,祂乃是与穷人和受欺压的人站在一边;祂眷顾孤儿和寡妇(申十18,二十六5~7;诗十14,六十八5,一四六9;参:出二十二22);但祂的百姓若拒绝祂的话和其中的价值观,祂在忿怒(九19)之下,便会将他们交给与祂本性反向的事,就是堕落的人性衍生出来的价值观。

  3. 纪念(和合:降罚):来自√pāqaḏ,「检视,作总评」,尤其是指神作总评的那日子。从远方:参五26,暗指亚述的入侵。现今大权在握的人,到时候既没有前途(向谁逃奔……),也没有退路(留在何处……)。财宝(或「荣耀」):即,不单是现金,也包括个人的地位、尊严……等。

  4. 这些领袖完全未料到前景将是如此!仆倒是这一行的最后一个字,让人想起九8的同一个动词。当时「真实世界」的光景是大兴土木(九10)、政坛热闹、外援稳妥(九10)、民间与宗教名人众多(九15)、小市民道德败坏(九18)、官府不行公义,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拒绝神所启示的话似乎无关紧要;但是到了后来,这话会「落」(NIV 两处都作 fall)入他们当中(九8),而凡拒绝的人都将仆倒在被杀的人以下

b. 神的审判(十5~15

  这一段虽然很短,也只述及历史上的一个事件(主前734~710年亚述的入侵),但它所讲论世上历史的性质、天上大君王和地上君王的关系,却是圣经中最具深度的一段话。这一段与七18~八8的亚述段落前后呼应。这两段都肯定是神在掌管历史(七18,十6),可是,前者的重点在于亚述入侵的结果,这一段则在言明历史的道理,即历史的事实背后有隐藏的超自然因素,而外表上掀动历史的人物,本身却只是运行者,在一个由神所管理、以公义为准则的道德体系内运作。从文学的角度来看,这十一节是一首精致的诗,以赛亚舞文弄墨的才华,在此展露无遗。

  5.(A1;与15节的A2 呼应) 是两个无生命的物体,显示要不是神加给的力量,亚述──当时的超级强国──根本毫无能力(约十九11)。他不过是神手中的器皿。怒气……恼恨,一个是所感受到的忿怒,一个是表达出来的忿怒,这正是驱策亚述背后的动力。祸哉(和合未译),(这里)最好译为「呵!」,是呼召之声(参七18),而不具定罪之意。

  6.(B1) 说出神的动机。打发……吩咐继续表明,在亚述入侵的背后,有神以权威主动下令,并且强调,世上万事是由神在掌权、主导、运作,这正是全段的要旨。头一个动词是加强型式,表示上司对下属的指示;第二个动词(直译)「给他一道命令」,即「对他交待任务」。这次使命的背后,有神的道德目的:亵渎ḥānēp̄),见九17;使我恼怒的,正当承受我(所倾倒)的怒气。抢财……夺货:这几个字里有「玛黑珥沙拉勒哈施罢斯」(八1~4)的成分,暗示这乃是应验由以赛亚二儿子作代表之神的话(参五十五11)。

  7~11.(C1) 刻划出亚述的动机。

  7. 神的意思是要运行道德性的责罚,可是亚述人却是要扩大自己帝国的版图,使其他国家丧失自主权。

  8~9. 亚述的自信在于它的资源(8节)和成就(9节)。已经有多国臣服,他们的成了他的臣仆。下面两两相配的城,头一个都比第二个更南边一些。如,从幼发拉底河畔,距巴勒斯坦极远之北方的迦基米施,到迦勒挪;又从其南边五十哩的亚珥拔,到距大马色以北一百哩的哈马;接下来是大马色本身,然后是撒玛利亚;他的军队势如破竹。以赛亚极擅长用这类事件图画来加深印象(参:二十八~三十二章),让人感受到入侵大军如浪涛汹涌,锐不可当;参:八6~8的「泛滥」景观。

  10~11. 而耶路撒冷又有什么可贵呢?以赛亚用强烈的讽刺语,「无意间听到」亚述王评论撒玛利亚,又评论耶路撒冷,认为后者更加不堪一击,因为他们在拜偶像方面更加技不如人!但是,偶像……雕刻的偶像……雕刻的偶像……偶像这一串平衡的用字,表明了一项事实:他们在亚述人面前的失败,不是因为武器不够精良,而是因为灵里的虚假。偶像ʾelîlîm):是二8的「虚无之神」,毫无价值的不存在之物。

  12.(B2) NIV将这一段印成散文,可能是正确的。这里或许可以显示以赛亚在编辑材料时的谨慎态度,无论原来的形式为何,他都会加以调整,以求配合新的状况,表达全面的资讯。B2与B1的对应,便可显明这一点。神用亚述为祂怒气的棍,是有目的的(5节),如今祂则在评估,亚述是否达到了祂的目的,而发现他有所不逮。第7~11节所夸口的力量,完全臣服在那超自然的能力之下。成就:裁缝或织布用语,当缝完的时候,就要把线「剪断」。自大的心……高傲的目光:直译为「自大之心的果子和他眼中高傲的虚荣」。「心」是他内在的情形,「眼」是表明野心、期望、目标(「眼目所瞻」/「定睛所在」)的器官。他所作的符合神的旨意;但至于他为何这样作,则与神旨无关,完全是他个人在追求虚荣。

  13~14.(C2) 是亚述王对时局的看法。这位王夸赞自己的能力(13ab节)、成就(13cde节)、锐不可当的武力(14节),他改变结构(地界)、枉顾权益(抢夺他们的财宝)、废掉君王(使坐宝座的降为卑)。能力kōaḥ)不是「资源」,而是「才能」。是行动的器官;智慧是它背后的组织心思。这一切加起来,便等于声明,「全是我自己作成的」。聪明bîn)能看出一件事的核心问题。勇士ʾabbîr)在一24曾用来指神,这里必然是自拟为神:「像神一样,我征服君王」──易如拾鸟蛋!

  综述以上几节:神要对付耶路撒冷,祂选择用亚述王来作成这工。这件工作一丝不苟的完成了,正像裁缝剪断最后一根线一样。可是,全能真神与运行者的相同处只到此为止。神的目的乃是神圣的,要表明祂在道德上的忿怒──祂的怒气与恼恨是针对百姓的拜偶像(5~6节);亚述人的目的却是有罪的:要显明自己的军事力量无人能敌、要以不道德的权利来管理世界、要放任虚荣、自夸与自恃。这件事的行为是公义的,但作法却大大违背道德。

  15.(A2) ……为与第5节相同的两种工具,顺序也相同,形成了完美的括弧;而此处的资讯更用另外两个不具生命力的东西来强化:……。这一节亦对应王所提到的「手和心」(13节)。就人与工具的关系而言,何者是组织的心思(15a节)?何者是手的能力(15b节)?举起自己……自夸(和合:向……自夸),分别与12节的自大……高傲的心相关。王不过是个空壳子!若不是上头赐给他的,他就完全没有能力(从十九11)。在三十七29中,以赛亚用马与骑马者的隐喻,提出他对历史的看法,以及对世上权势与神的权柄之关系的洞察。在那个比喻中,一切蛮横的力量都属马所有,但所有的方向、控制,与管理,却都在骑士手中。两者从事的事相同,但是功能却大相径庭。地上的权势在政策、重点、行动等上发威;但那位属神的骑士却定出神圣的目标、完成神圣的审判、施行神圣的报应。

c. 相信而顺服的余民(十16~34

  正如八9~22,神公义的审判之中,亦有保守的工作,因为神绝不弃绝祂的子民,也不容他们全然灭尽──无论时局对他们多么不利。以赛亚书中,不但经常藉内容表达资讯,也藉结构来表明。在16~19节(a1),神对亚述的审判,使得这一度强大的国家只残存一些影儿,但是以色列遭审判之后,却会有一批真正相信的余民存留(20~23节;b1);如此,锡安的百姓可以透过神得着保障(24~26节;b2),但亚述却只有毁灭一途(27~34节;a2)。两个b段落是由a段落包住,正如小小的以色列被仇敌四面包围。罪不会永远不受责罚,世界也无法得到最后的胜利(太十六18;约十六33;约壹四4)。这一整段极其活泼,每一个小段中都有一个生动的比喻:16至18节以让人虚弱的病作括弧,指亚述的衰微无法恢复;数不尽的沙减少成寥寥无几的余民(22节),表达出以色列可怕又可悲的失败,因他们藐视神的应许;历史上基甸(26ab节;士六~九)和出埃及(26cd节;出十四)的事件,分别说明了神能为一小群和一大群无助之人施展能力;森林的伐倒(33~34节)则描绘神胜过亚述的一幕。

  16~19. 宣告了对亚述的审判。生病(16b、18c节)和火(16c~17节)的比喻,分别讲到亚述倾倒时内在与外在的因素,既像绝症的逐渐发展,又像火烧般毫不留情。

  16. 因此:根据5~15节所启示世上历史的本质,这里提出了结论。历史的运转背后皆是神的作为。祂为了神圣的目的而让亚述兴起(5~6节);如今,在祂神圣的审判之下,主万军之上主──「那全权者(ʾaḏōnāy),无所不能的(万军之)雅巍」──命定它的衰微(疾病;和合:变为瘦弱)和灭亡(火)。

  17. 参三十27~33。正进军耶路撒冷的亚述,乃是往火窟里直奔!以色列在审判之下(6节),但它的并没有灭掉;百姓触犯了圣洁的神,但祂仍是他们的圣者,永远站在他们这边。一日:见三十七36。

  18~19. 树林,非人手所栽植;肥田,由人耕作经营,这个对比表达了完整性。是另一个比喻(参33~34节)。亚述在锡安溃败之后(三十六36),便逐渐势微──人口变成极其稀少,连孩童都能数算!

  20~23. 是对以色列的审判。虽然神站出来维护祂的百姓(17节),可是祂乃是以色列的圣者(17、20节)。为他们而点起的火,也在他们里面焚烧。他们无法逃避祂察验人心的审判(参:摩三1~2)。

  20. 信靠对象的反比:以色列仰杖亚兰与以法莲的同盟,来抵抗亚述的威胁(见七1以下;导论:第一个危机:不信的王,书版19~21页),但是他们所信赖的亚兰,在前一个世纪中却是全国的主要仇敌(如:九12;王下六8、24~25,十三3),一再出兵攻击他们。但到那日,他们会丢弃这种愚昧,而真正倚靠上主。以赛亚的亲身经历让他明白,神的圣洁会审判人(六3~5),也会赦免人,使人与祂和好(六6~8)。他看见,这件事将扩及全国。倚靠:「靠着」,是「相信」的绝妙同义词。

  21~23. 七4所提到的施亚雅述主题,可从两方面来看。一方面,余民蒙保守是必然的(21节);另一方面,「得救的少数」与神原来所应许无法计算的人数(创二十二17),形成了可悲的对比(22节)。不过,NIV 所译的22节,并不是惟一可能的解释。第一,惟有是诠释性的添加,假定此处讲到余民(和合:剩下的),带有威胁意味。第二,的译法,并非介系词kîʾim 最明显的意思。这个字通常是强烈的反义语,「但是(与你们所想的正反向)」。21节的余民这个字本身似乎暗示数目很小,「但是,反向的」,你的百姓多如海沙:这便是要归回余民。换言之,神会持守祂对亚伯拉罕的应许,将它实现。由此观之,灭绝(及23节对应的字)可以译为「完成」,即:神必不爽约,必将让祂的应许达到预定的结果。不过,NIV 的译法最能保持这一段的旨趣(除了应当在23节之前恢复「因为」一词之外〔和合本有此词〕)。那位圣者将实现祂的应许,可是要按祂的圣洁来运行。所以,因着罪而来的毁灭不能取消,而这事将临到全地(23节)。

  全能的神(21节)显然指神自己,有人建议将它减化为「像神的英雄」,实无必要,因为前面已经出现过这词(见九6)。这里是指「一位擅于作战的超越之神(ʾēl)」(正如约书亚记五13~六26的神,又如以赛亚在五十九15b~20所见的那位),与上下文十分相配,因祂的百姓正受征服者的屈辱。

  在24~34中,以赛亚以耶路撒冷为焦点,讲论它如何应对亚述的威胁。他按着顺序探讨这个题目:24~26节,面对严重的威胁,锡安仍旧有保障;27~34节,入侵之亚述的灭亡。不过,这里并没有忘记北国以色列。以赛亚在21~22节向以色列提出神应许的保证,方法是先向他们显示,整个国家将面对几乎亡国的危机,似乎神的应许将随之消失,永不实现;但在锡安,亚述将受到致命的打击。不过,如果犹大因亚兰和以法莲的威胁而感到恐慌(七1~3),当他们看见亚述人「冲入犹大,涨溢泛滥」(八8),又会如何震栗!因此,24~26节显示,神将为他们除去这个重担,不过,他们先要受征服者的屈辱(28~31节),甚至锡安城本身都必须经过兵临城下的大难(32节)。请注意,本段与5~15节的用字互相应和:(24节,5、15节)、怒气忿恨(25、5节),及(34、15节)。前面用来描述神和亚述站在同一边的字,现在巧妙地转过来,表达反向的观点,因那位掌管历史的主将报应入侵者的恶行。第24~26节亦肯定了锡安的安全。对北边的以色列而言,盼望延缓来到。审判全地的主必要施行公义(创十八25),但祂的逻辑常使我们大惑不解,这里便是一个极佳的例子。主前七二二年,撒玛利亚陷落于亚述之手,此后以色列不复存在,但是犹大,尽管亚哈斯的不信成为转捩点(七9),却仍能逃过亚述的屠杀。

  24. 这就是此处满有力量的所以让人吃惊的原因。根据22~23节所讲的毁灭,我们必会结论道,犹大亦将倾倒。可是神的「所以」却和我们的不同(五十五8),按祂的逻辑,犹大会受苦,但不致消灭,尽管仇敌的能力已经证实可以毁掉以色列。这里提出三个理由作保证,足以支持不要怕的命令。第一,神的本性。祂是ʾaḏōnāy),全权者(六1);是上主(雅巍,带领百姓出埃及、击败敌人的那位神);是全能的(「万军之」;见一9),所有的能力与潜能都在神里面。第二,他们与祂的关系。他们仍是我的百姓,仍是住在锡安的,属于大卫之约,连同其应许。后一个成分乃是强调语:在锡安就足以构成理由了;住在锡安则更加以强化。神在他们这边(我的),祂的应许依旧算数。第三,他们可以从历史得到安慰。亚述的强盛只不过像从前的埃及一样──还记得神是怎么对付埃及吧!

  25. 这一节应该以「因为」起头,内容为进一步说明「不要怕」的命令是根据什么理由。问题不在于亚述的不悦,而在于我的忿恨……怒气(见十5)。祂忿恨的感觉正强烈;而祂发作的怒气会将让亚述灭亡──这一切都即将(和合:还有一点点时候)发生。真正的信心期待神随时会工作。

  26. 两则历史事件能证实25节之资讯的两方面。基甸的故事(士七25)让人想起神如何毁灭祂百姓的仇敌;举起祂的杖(出十四16),让人想起祂如何拯救祂的百姓。在以赛亚书只出现于二十八15、18,是讲亚述为犹大的「鞭」。而拿鞭的人却毁于鞭下,何等的讽刺!

  27~34. 负轭的牲畜(犹大,27节)和倾倒之树林(亚述,33~34节)的对比,构成一个括弧,中间是自信满满的入侵者得胜的进展,直朝目标(耶路撒冷,28~32节)而去。除掉(27节)之后,犹大便得到自由;树林倾倒(33~34节)之后,亚述便毁灭了。

  27. 重担意指「不得不作的事」,意指「在命令之下」;这两者都得脱,便达到全然的自由。因你长得如此肥壮是对难解之原文「因为油」的说明,(假定)这个词是指这个意思,因为这头牲畜已经过重,不宜负轭工作,故解除牠的劳动。这样解释犹大得着释放、亚述放弃管理,似乎很奇怪。「油」代表天生的富足或力量。如果它是指犹大天生的秘密能力,便可以指大卫的应许(24节,参二十八16)。亚述的「肥壮人」(16节;NIV:sturdy warriors),直译为「肥胖、勇猛、有力的人」,用的是一个相关字。然而,他们要消瘦下去,而犹大却会持续享有「肥脂和油」。50

  28~32. 以赛亚假想亚述军队进攻的路线。这几节当然可能是对未来的预测,先知首先从亚叶讲起,那里可能是艾城(书七2),距耶路撒冷以北五十哩;接下来往南到米矶仑,可能是一个地区,而不是撒母耳记上十四2的地名(那地方在密抹以南),是在密抹的隘口(29节)下面300尺,而他们决定不停下来,直接前往迦巴,即另一边500尺高的地方。到这里,敌军便进入了犹大。耶路撒冷不过在六哩以外,而拉玛基比亚(29节)的军事重镇无力抵挡他们的进展。亚拿突在北边五哩处,迦琳莱煞是邻近的城,这些城都沦陷(30节),而地点不明的玛得米那基柄(31节)也失守,亚述人来到挪伯(32节)──不确定是否在一哩之外──此时耶路撒冷本身便受到威胁。

  动词来到……经过(28节)是过去式,可能代表从前线传到总部的报告。安放辎重:更好的译法为「检查武器」,即预备作最后的攻击。以类似说话的方式译为我们要扎营(29节;和合:住宿),使文句显得更生动,也刻划出敌人自信的神情。

  要高声呼喊(30节),直译是「放开嗓门大喊」;女儿(和合:居民)……穷人(意为「受苦者」;和合:困苦的)这些字堆在一起,让人体会到即入侵的亚述军队毫无怜悯,而男人打仗的时候,女人总是受苦最深的人。

  33~34. 这两节有可能原本是十一1~16弥赛亚王之诗的开头,讲到神将如何为耶西之枝(十一1)作各样的准备,让他能出生、成长;而当然,在此它仍具备这种功能:因为这里既用树林为题描述未来的王,为他的到来作预备,就要先清场。可是以赛亚在这里主要将这段与前面的内容相连,正如前面的大纲所示。的砍倒,是指亚述就在锡安的城门前被摧毁,事实便是如此。一棵大树的倾倒,总是十分戏剧化;从前面五节亚述人勇猛无敌的姿态来看,这棵树的倾倒更有看头!亚述曾是神手中的「斧」(十15),现在则感受到(和合:铁器)的威力(参十12)。十5~15的历史观并不是一厢情愿的想法,而是严肃的实况,因为在大能者面前,直译只是「被一位大能者」。神自己成了运行者。直到三十六、三十七章,以赛亚才将整个事件本身作了叙述。

──《丁道尔圣经注释》

查阅相关章:
圣经书卷列表:
 1/12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更多关于: 第十章   圣经   注释   基督徒   文摘   赛亚书   亚述   耶路撒冷   以色列   犹大   书简   的人   玛利亚   耶和华   点此   他们的   圣经   第十章   注释   百姓   埃及   约翰   上帝   偶像   叙利亚   是指   巴比伦   自己的   福音   先知   经文   怒气   城市   这是   工具   目的
返回顶部
圣经资料,在线查经,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
@c.zyesu.com 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