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以弗所书第4章多译本对照查经

《以弗所书》章目: 1 2 3 4 5 6
跳转至:

和合本弗4:1我为主被囚的劝你们,既然蒙召,行事为人就当与蒙召的恩相称。

拼音版弗4:1 Wǒ wèi zhǔ beì qiú de quàn nǐmen, jìrán méng zhào, xíngshì wéirén jiù dàng yǔ méng zhào de ēn xiāngchèn.

吕振中弗4:1 所以我为主的缘故做囚犯的劝你们、行事为人要对得起你们所蒙(希腊文作『蒙呼召』)的呼召。

新译本弗4:1 因此,我这为主被囚禁的劝你们:行事为人,要配得上你们所蒙的呼召,

现代译弗4:1 所以,我劝你们—我是因事奉主而成为囚徒的—你们行事为人都应该符合上帝呼召你们时所立的标准。

当代译弗4:1 为主的缘故而被关在监牢里的我,奉劝大家,既然已经蒙了上帝选召,就要过一个与所蒙的呼召相配的生活:

思高本弗4:1 所以我在这主内为囚犯的恳求你们,行动务要与你们所受的宠召相称,

文理本弗4:1 故我为主被囚者劝尔、所行宜称乎所蒙之召、

修订本弗4:1 我为主作囚徒的劝你们,既然蒙召,行事为人就要与你们所蒙的呼召相称。

KJV 英弗4:1 I therefore, the prisoner of the Lord, beseech you that ye walk worthy of the vocation wherewith ye are called,

NIV 英弗4:1 As a prisoner for the Lord, then, I urge you to live a life worthy of the calling you have received.

和合本弗4:2凡事谦虚、温柔、忍耐,用爱心互相宽容,

拼音版弗4:2 Fán shì qiāxū, wēnróu, rennaì, yòng aì xīn hùxiāng kuānróng,

吕振中弗4:2 要以完全的谦卑与柔和、用恒忍、在爱中彼此容忍,

新译本弗4:2 凡事谦虚、温柔、忍耐,用爱心彼此宽容;

现代译弗4:2 你们要谦逊、温柔、忍耐,以爱心互相宽容,

当代译弗4:2 无论做甚麽事情,或待人或接物,态度都要谦虚、温柔,还要有忍耐,并且要用爱心,互相宽容;

思高本弗4:2 凡事要谦逊、温和、忍耐,在爱德中彼此担待,

文理本弗4:2 悉以谦逊、温柔恒忍、以爱相恕、

修订本弗4:2 凡事要谦虚、温柔、忍耐,用爱心互相宽容,

KJV 英弗4:2 With all lowliness and meekness, with longsuffering, forbearing one another in love;

NIV 英弗4:2 Be completely humble and gentle; be patient, bearing with one another in love.

和合本弗4:3用和平彼此联络,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

拼音版弗4:3 Yòng hépíng bǐcǐ liánluò, jiélì bǎoshǒu Shènglíng suǒ cì hé ér wéi yī de xīn.

吕振中弗4:3 以和平之绳索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

新译本弗4:3 以和睦联系,竭力持守圣灵所赐的合一。

现代译弗4:3 以和平彼此联系,尽力保持圣灵所赐合一的心。

当代译弗4:3 人与人之间要和平共处,又要竭力保持圣灵所赐合一的心。

思高本弗4:3 尽力以和平的联系, 保持心神的合一,

文理本弗4:3 以和平相维系、务守圣神之合一、

修订本弗4:3 以和平彼此联系,竭力保持圣灵所赐的合一。

KJV 英弗4:3 Endeavouring to keep the unity of the Spirit in the bond of peace.

NIV 英弗4:3 Make every effort to keep the unity of the Spirit through the bond of peace.

和合本弗4:4身体只有一个,圣灵只有一个,正如你们蒙召,同有一个指望。

拼音版弗4:4 Shēntǐ zhǐyǒu yī ge, Shènglíng zhǐyǒu yī ge, zhèng rú nǐmen méng zhào, tóng yǒu yī ge zhǐwang,

吕振中弗4:4 因为只有一个身体、一位圣灵,正如你们的蒙召也只凭着一个指望而蒙召,

新译本弗4:4 身体只有一个,圣灵只有一位,就像你们蒙召只是借着一个盼望。

现代译弗4:4 我们同有一位圣灵,我们都是同一个身体的肢体,正如上帝呼召你们来享有同一个盼望。

当代译弗4:4 你们都是同属一个身体,同属一位圣灵,为了同一的盼望而被召的;

思高本弗4:4 因为只有一个身体和一个圣神,正如你们蒙召,同有一个希望一样。

文理本弗4:4 体一、神一、如尔蒙召之望为一、

修订本弗4:4 身体只有一个,圣灵只有一位,正如你们蒙召,是为同有一个指望而蒙召,

KJV 英弗4:4 There is one body, and one Spirit, even as ye are called in one hope of your calling;

NIV 英弗4:4 There is one body and one Spirit--just as you were called to one hope when you were called--

和合本弗4:5一主,一信,一洗,

拼音版弗4:5 Yī zhǔ, yī xìn, yī xǐ,

吕振中弗4:5 只有一位主、一样信仰、一样洗礼、

新译本弗4:5 主只有一位,信仰只有一个,洗礼只有一种;

现代译弗4:5 我们只有一位主,一个信仰,一个洗礼。

当代译弗4:5 而且有同一位主,同一的信心,又领受同一的洗礼,

思高本弗4:5 只有一个主,一个信德 ,一个洗礼;

文理本弗4:5 主一、信一、洗一、

修订本弗4:5 一主,一信,一洗,

KJV 英弗4:5 One Lord, one faith, one baptism,

NIV 英弗4:5 one Lord, one faith, one baptism;

和合本弗4:6一 神,就是众人的父,超乎众人之上,贯乎众人之中,也住在众人之内。

拼音版弗4:6 Yī shén, jiù shì zhòngrén de fù, chāo hū zhòngrén zhī shǎng, guàn hū zhòngrén zhī zhōng, ye zhù zaì zhòngrén zhī neì.

吕振中弗4:6 一位上帝、就是万人的父、那超越万有、贯澈万有、在万有之中的。

新译本弗4:6 神只有一位,就是万有的父。他超越万有,贯彻万有,并且在万有之中。

现代译弗4:6 我们只有一位上帝,就是人类的父亲;他在万有之中,统御万有,贯彻万有。

当代译弗4:6 信奉同一位上帝,就是我们众人的父亲。他远远地超越我们,又不断地连系我们,而且居住在我们各人的心中。

思高本弗4:6 只有一个天主和众人之父,他超越众人,贯通众人,且在众人之内。

文理本弗4:6 上帝一、为众人之父、超乎众、贯乎众、在众中者也、

修订本弗4:6 一上帝-就是万人之父,超越万有之上,贯通万有,在万有之中。

KJV 英弗4:6 One God and Father of all, who is above all, and through all, and in you all.

NIV 英弗4:6 one God and Father of all, who is over all and through all and in all.

和合本弗4:7我们各人蒙恩,都是照基督所量给各人的恩赐。

拼音版弗4:7 Wǒmen gèrén méng ēn, dōu shì zhào Jīdū suǒ liáng gei gèrén de ēncì.

吕振中弗4:7 但是恩典赐给我们每一个人、却是按照基督白白的恩之分量。

新译本弗4:7 我们各人蒙恩,是照着基督量给我们的恩赐。

现代译弗4:7 我们每一个人都按照基督所分配的,领受特别的恩赐,

当代译弗4:7 我们各人所接受的恩赐,都是依照基督的尺度个别衡量而颁赐的。

思高本弗4:7 但我们个人所领受的恩宠,却是按照基督赐恩的尺度。

文理本弗4:7 然我侪蒙恩、各依基督所赐之量、

修订本弗4:7 我们每个人蒙恩都是照基督所量给每个人的恩赐。

KJV 英弗4:7 But unto every one of us is given grace according to the measure of the gift of Christ.

NIV 英弗4:7 But to each one of us grace has been given as Christ apportioned it.

和合本弗4:8所以经上说:“他升上高天的时候,掳掠了仇敌,将各样的恩赐赏给人。”

拼音版弗4:8 Suǒyǐ jīng shǎng shuō, tā shēng shang gāo tiān de shíhou, lǔlǜe le chóudí, jiāng gèyàng de ēncì shǎng gei rén.

吕振中弗4:8 所以经上说∶「他升上了高处,掳了无数的俘虏,将赠品赐给人。」

新译本弗4:8 所以他说:“他升上高天的时候,掳了许多俘虏,把赏赐给了人。”

现代译弗4:8 正如圣经所说:他升上到至高之处的时候,带去了无数的俘虏,赐恩赐给人。

当代译弗4:8 诗篇这样记载:“当他战胜仇敌,带着俘虏、战利品上升的时候,将各样的恩赐给人。”

思高本弗4:8 为此经上说:『他带领俘虏,升上高天,且把恩惠赐与人。』

文理本弗4:8 故曰、其上升时、则俘所虏、而颁赉于人、

修订本弗4:8 所以有话说: "他升上高天的时候,掳掠了俘虏, 将各样的恩赐赏给人。"

KJV 英弗4:8 Wherefore he saith, When he ascended up on high, he led captivity captive, and gave gifts unto men.

NIV 英弗4:8 This is why it says: "When he ascended on high, he led captives in his train and gave gifts to men."

和合本弗4:9(既说升上,岂不是先降在地下吗?

拼音版弗4:9 ( jì shuō shēng shang, qǐbù shì xiān jiàng zaì dì xià ma.

吕振中弗4:9 [说『他升上』去,除非说他曾降到地底下的境界、是什么意思呢?

新译本弗4:9 (“他升上”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他不是也曾降到地上吗?

现代译弗4:9 「他升上」这话是甚麽意思呢?这是说:他曾经先降下,到了地的最深处。

当代译弗4:9 这里所说的“上升”是甚麽意思呢?不是也证明了他曾经降到地上极低下之处吗?

思高本弗4:9 说他上升了,岂不是说他曾下降到地下吗?

文理本弗4:9 夫既云上升、岂非曾降于地下乎、

修订本弗4:9 既说"他升上",岂不是指他曾降到地底下吗?

KJV 英弗4:9 (Now that he ascended, what is it but that he also descended first into the lower parts of the earth?

NIV 英弗4:9 (What does "he ascended" mean except that he also descended to the lower, earthly regions?

和合本弗4:10那降下的,就是远升诸天之上要充满万有的。)

拼音版弗4:10 Nà jiàng xià de, jiù shì yuǎn shēng zhū tiān zhī shàng yào chōngmǎn wàn yǒude)

吕振中弗4:10 那降下的、就是那升上去、远超诸天、以充满万有的。]

新译本弗4:10 那降下的,就是那升到诸天之上的,为了要使他充满万有。)

现代译弗4:10 那「降下」的就是「升上」到诸天之上的那一位;他这样做是要充满万有。

当代译弗4:10 升到至高天上的是他,降到极低下的地方的,也是他;因此,他就充满在宇宙万物之中。

思高本弗4:10 那下降的,正是上升超乎诸天之上,以充满万有的那一位,

文理本弗4:10 降者即高升于诸天、以充万有者也、

修订本弗4:10 那降下的,就是高升远超越诸天之上的,为要充满万有。

KJV 英弗4:10 He that descended is the same also that ascended up far above all heavens, that he might fill all things.)

NIV 英弗4:10 He who descended is the very one who ascended higher than all the heavens, in order to fill the whole universe.)

和合本弗4:11他所赐的有使徒,有先知,有传福音的,有牧师和教师。

拼音版弗4:11 Tā suǒ cì de yǒu shǐtú, yǒu xiānzhī. yǒu chuán fúyin de. yǒu mù shī hé jiào shī.

吕振中弗4:11 他赐给人的、有的做使徒,有的做神言传讲师,有的做传福音者,有的做牧人做教师,

新译本弗4:11 他所赐的,有作使徒的,有作先知的,有作传福音的,也有作牧养和教导的,

现代译弗4:11 他也是「赐恩给人类」的那一位;他指定有些人作使徒,有些人作先知,有些人传福音,有些人作牧师或教师;

当代译弗4:11 “将各样的恩赐给人”又是甚麽意思呢?就是说他把不同的恩赐才干,赐给了教会里的人;让一些人作使徒,一些人作先知,有的作传教士,有的作牧师和圣经教师。

思高本弗4:11 就是他赐与这些人作宗徒,那些人作先知,有的作传福音者,有的作司牧和教师,

文理本弗4:11 其所赐者、有使徒、先知、宣道者、及牧师、教师、

修订本弗4:11 他所赐的有使徒,有先知,有传福音的,有牧者和教师,

KJV 英弗4:11 And he gave some, apostles; and some, prophets; and some, evangelists; and some, pastors and teachers;

NIV 英弗4:11 It was he who gave some to be apostles, some to be prophets, some to be evangelists, and some to be pastors and teachers,

和合本弗4:12为要成全圣徒,各尽其职,建立基督的身体,

拼音版弗4:12 Wèi yào chéngquán shèngtú, gè jìn qí zhí, jiànlì Jīdū de shēntǐ.

吕振中弗4:12 为给圣徒装备以作服役的事,以建立基督的身体,

新译本弗4:12 为的是要装备圣徒,去承担圣工,建立基督的身体;

现代译弗4:12 目的是要准备上帝的子民为他工作,建立教会—就是基督的身体。

当代译弗4:12 他们的责任是要帮助教会中的众圣徒,分工合作各尽其职,一齐努力建立基督的身体,发展教会。

思高本弗4:12 为成全圣徒,使之各尽其职;为建树基督的身体,

文理本弗4:12 为欲成全圣徒、致役事之工、建基督之体、

修订本弗4:12 为要装备圣徒,做事奉的工作,建立基督的身体,

KJV 英弗4:12 For the perfecting of the saints, for the work of the ministry, for the edifying of the body of Christ:

NIV 英弗4:12 to prepare God's people for works of service, so that the body of Christ may be built up

和合本弗4:13直等到我们众人在真道上同归于一,认识 神的儿子,得以长大成人,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

拼音版弗4:13 Zhí deng dào wǒmen zhòngrén zaì zhēn dào shang tóng guīyú yī, rènshi shén de érzi, déyǐ zhǎngdà chéng rén, mǎn yǒu Jīdū cháng chéng de shēnliang.

吕振中弗4:13 直到我们众人对上帝的儿子都有一致的信仰和认识,能够长大成人,满有基督的丰满成年身材的量,

新译本弗4:13 直到我们众人对 神的儿子都有一致的信仰和认识,可以长大成人,达到基督丰盛长成的身量;

现代译弗4:13 最后,我们将对上帝的儿子有一致的信仰和认识;我们将长大成人,达到基督那成熟的高度。

当代译弗4:13 直至一日,我们对上帝的儿子都有相同的信心,相同的认识;使灵性达到成熟的境界,因而与基督有同等完美和丰盛的生命。

思高本弗4:13 直到我们众人都达到对於天主子,有一致的信仰和认识,成为成年人,达到基督圆满年龄的程度;

文理本弗4:13 以至我众合一于信、及识上帝子、得为成人、造乎基督充溢之量、

修订本弗4:13 直等到我们众人在信仰上同归于一,认识上帝的儿子,得以长大成人,达到基督完全长成的身量。

KJV 英弗4:13 Till we all come in the unity of the faith, and of the knowledge of the Son of God, unto a perfect man, unto the measure of the stature of the fulness of Christ:

NIV 英弗4:13 until we all reach unity in the faith and in the knowledge of the Son of God and become mature, attaining to the whole measure of the fullness of Christ.

和合本弗4:14使我们不再作小孩子,中了人的诡计和欺骗的法术,被一切异教之风摇动,飘来飘去,就随从各样的异端。

拼音版弗4:14 Shǐ wǒmen bú zaì zuò xiǎo háizi, zhòng le rén de guǐjì, hé qīpiàn de fǎshù, beì yīqiè yì jiào zhī fēng yáodòng, piāo lái piāo qù, jiù suícóng gèyàng de yìduān.

吕振中弗4:14 使我们不再做孩童、像波浪漂来漂去,被各样教义的风带前带后,就是人用欺骗手段、用狡猾施展谬妄之诡计造出来的。

新译本弗4:14 使我们不再作小孩子,中了人的诡计和骗人的手段,给异教之风摇撼,飘来飘去,

现代译弗4:14 这样,我们才不至於再像小孩子,中了人所编造巧妙的诡计,随着各样学风飘来飘去。

当代译弗4:14 到那时,我们在灵性上就不再像一个小孩,遇到骗人的法术就容易上当,或中了坏人的诡计,或被这世界上各种异教邪风吹得飘来飘去,就跟着那些错谬的思想随波逐流。

思高本弗4:14 使我们不再作小孩子,为各种教义之风所飘 ,所卷去,而中了人的阴谋,陷於引入荒谬的诡计;

文理本弗4:14 致不复为童稚、荡漾于诸教之风、受人诡谲欺惑之术、

修订本弗4:14 这样,我们不再作小孩子,中了人的诡计和欺骗的法术,被一切邪说之风摇动,飘来飘去。

KJV 英弗4:14 That we henceforth be no more children, tossed to and fro, and carried about with every wind of doctrine, by the sleight of men, and cunning craftiness, whereby they lie in wait to deceive;

NIV 英弗4:14 Then we will no longer be infants, tossed back and forth by the waves, and blown here and there by every wind of teaching and by the cunning and craftiness of men in their deceitful scheming.

和合本弗4:15惟用爱心说诚实话,凡事长进,连于元首基督。

拼音版弗4:15 Wéi yòng aì xīn shuō chéngshí huà, fán shì zhǎngjìn, lián yú yuánshǒu Jīdū.

吕振中弗4:15 但我们总要以爱心持守真理,各方面长大、直到长成了基督∶基督就是元首。

新译本弗4:15 却要在爱中过诚实的生活,在各方面长进,达到基督的身量。他是教会的头,

现代译弗4:15 相反地,我们要以爱心说诚实话,在各方面向着基督不断长进。他是头;

当代译弗4:15 相反地,我们凡事必须凭爱心依照真理而行,无论说话作人都要诚诚实实;在各方面都要追求长进,与我们的头(基督)相连。

思高本弗4:15 反而在爱德中持守真理,在各方面长进,而归於那为元首的基督,

文理本弗4:15 惟须居爱崇实、万事渐长于彼、彼乃元首、即基督也、

修订本弗4:15 我们反而要用爱心说诚实话,各方面向着基督长进,连于元首基督,

KJV 英弗4:15 But speaking the truth in love, may grow up into him in all things, which is the head, even Christ:

NIV 英弗4:15 Instead, speaking the truth in love, we will in all things grow up into him who is the Head, that is, Christ.

和合本弗4:16全身都靠他联络得合式,百节各按各职,照着各体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体渐渐增长,在爱中建立自己。

拼音版弗4:16 Quán shēn dōu kào tā liánluò de hé shì, bǎi jié gè àn gè zhí, zhào zhe gè tǐ de gōng yòng, bǐcǐ xiāng zhù, biàn jiào shēntǐ jiànjiàn zēngzhǎng, zaì aì zhōng jiànlì zìjǐ.

吕振中弗4:16 本着他,全身藉着所供应的各关节、照每一部分、依其分量、所运用的效力、互相联接,彼此结联,使身体渐渐长大,在爱中建立自己。

新译本弗4:16 全身靠着他,借着每一个关节的支持,照着每部分的功用,配合联系起来,使身体渐渐长大,在爱中建立自己。

现代译弗4:16 整个身体都倚靠他,藉着各关节筋络互相配合彼此连结。这样,当各肢体发挥功用时,身体就会在爱中渐渐长大,增进健康。

当代译弗4:16 我们又在他的领导之下,整个身体(教会)的百肢都是靠着这个头(基督)才得联络起来。教会中每一个人都各按其职、各尽所能,彼此相助,教会便在爱中建立起来,并且渐渐长大。

思高本弗4:16 本着他,全身都结构紧凑,藉着各关节的互相补助,按照各肢体的功用,各尽其职,使身体不断增长,在爱德中将它建立起来。

文理本弗4:16 由彼全体结构联络、百节相承、各依其功用而运动、俾之滋长、而自建于爱、○

修订本弗4:16 靠着他全身都连接得紧凑,百节各按各职,照着各体的功用彼此相助,使身体渐渐增长,在爱中建立自己。

KJV 英弗4:16 From whom the whole body fitly joined together and compacted by that which every joint supplieth, according to the effectual working in the measure of every part, maketh increase of the body unto the edifying of itself in love.

NIV 英弗4:16 From him the whole body, joined and held together by every supporting ligament, grows and builds itself up in love, as each part does its work.

和合本弗4:17所以我说,且在主里确实地说,你们行事,不要再像外邦人存虚妄的心行事。

拼音版弗4:17 Suǒyǐ wǒ shuō, qie zaì zhǔ lǐ quèshí de shuō, nǐmen xíngshì, búyào zaì xiàng waìbāngrén cún xūwàng de xīn xíngshì.

吕振中弗4:17 所以我说,并在主里郑重地劝吉∶你们行事为人、不要再像外国人凭心思之虚妄而行。

新译本弗4:17 所以,我要这样说,并且要在主里肯定地说:你们行事为人不要再像教外人,存着虚妄的意念。

现代译弗4:17 我现在奉主的名劝告你们:不要再过着像外邦人那样的生活。他们的思想虚妄,

当代译弗4:17 故此,我奉主的名郑重地劝告各位,不要再像不信的人一样,过着没有意义的生活了!

思高本弗4:17 为此我说,且在主内苦劝你们,生活不要再像外邦人,顺随自己的虚妄思念而生活;

文理本弗4:17 故我言之、且缘主切言之、尔之所行、毋复志意虚妄、如异邦人然、

修订本弗4:17 所以我这样说,且在主里郑重地说,你们行事为人,不要再像外邦人存虚妄的心而活。

KJV 英弗4:17 This I say therefore, and testify in the Lord, that ye henceforth walk not as other Gentiles walk, in the vanity of their mind,

NIV 英弗4:17 So I tell you this, and insist on it in the Lord, that you must no longer live as the Gentiles do, in the futility of their thinking.

和合本弗4:18他们心地昏昧,与 神所赐的生命隔绝了,都因自己无知,心里刚硬;

拼音版弗4:18 Tāmen xīn dì hūn meì, yǔ shén suǒ cì de shēngmìng géjué le, dōu yīn zìjǐ wúzhī, xīnli gāng yìng.

吕振中弗4:18 他们心神昏暗,因自己里面的无知、因心中的顽梗、而跟上帝的生命隔绝。

新译本弗4:18 他们的心思昏昧,因为自己无知,心里刚硬,就与 神所赐的生命隔绝了。

现代译弗4:18 心地黑暗,跟上帝所赐的生命隔绝了;因为他们全然无知,刚愎自用。

当代译弗4:18 他们本是愚昧无知,因为冥顽不灵,心里刚硬,所以得不到上帝所赐的生命。

思高本弗4:18 他们的理智受了蒙蔽,因着他们的无知和固执,与天主的生命隔绝了。

文理本弗4:18 彼心思蒙昧、外乎上帝之生、因其无知而心顽也、

修订本弗4:18 他们心地昏昧,因自己无知,心里刚硬而与上帝所赐的生命隔绝了。

KJV 英弗4:18 Having the understanding darkened, being alienated from the life of God through the ignorance that is in them, because of the blindness of their heart:

NIV 英弗4:18 They are darkened in their understanding and separated from the life of God because of the ignorance that is in them due to the hardening of their hearts.

和合本弗4:19良心既然丧尽,就放纵私欲,贪行种种的污秽。

拼音版弗4:19 Liángxīn jìrán sàng jìn, jiù fàngzòng sīyù, tān xíng zhǒng zhǒng de wūhuì.

吕振中弗4:19 这种人既已才木,就把自己放给邪荡,以贪婪从事于各样污秽的作为。

新译本弗4:19 他们既然麻木不仁,就任凭自己放纵情欲,贪行各样污秽的事。

现代译弗4:19 他们丧尽了羞耻之心,纵情恣欲,无拘束地做各种败德的事。

当代译弗4:19 他们既然已经麻木不仁,丧尽天良,就放纵自己,贪得无厌地干出这种肮脏的勾当,

思高本弗4:19 这样的人既已麻木, 便纵情恣欲,贪行各种不洁。

文理本弗4:19 既失其良、徇于邪侈、贪行诸污、

修订本弗4:19 既然他们已经麻木,就放纵情欲,贪婪地行种种污秽的事。

KJV 英弗4:19 Who being past feeling have given themselves over unto lasciviousness, to work all uncleanness with greediness.

NIV 英弗4:19 Having lost all sensitivity, they have given themselves over to sensuality so as to indulge in every kind of impurity, with a continual lust for more.

和合本弗4:20你们学了基督,却不是这样。

拼音版弗4:20 Nǐmen xué le Jīdū, què bú shì zhèyàng.

吕振中弗4:20 但你们呢、你们学了基督、就不是这样。

新译本弗4:20 但是你们从基督所学的,却不是这样。

现代译弗4:20 但是,你们从基督所学的却不是这样!

当代译弗4:20 这些绝不是基督传给你们的!

思高本弗4:20 但你们却不是这样学了基督。

文理本弗4:20 尔学基督则不然、

修订本弗4:20 但你们从基督学的不是这样。

KJV 英弗4:20 But ye have not so learned Christ;

NIV 英弗4:20 You, however, did not come to know Christ that way.

和合本弗4:21如果你们听过他的道,领了他的教,学了他的真理,

拼音版弗4:21 Rúguǒ nǐmen tīng guo tāde dào, lǐng le tāde jiào, xué le tāde zhēnlǐ,

吕振中弗4:21 假定你们确已听过他、在他里面受过教训、的话──[因为『真实』(或译『真理』)是在耶稣里面]。

新译本弗4:21 如果你们听了他,在他里面受过教导,(因为真理是在耶稣里的,)

现代译弗4:21 你们无疑听见过他的事,作了他的信徒,学到了在耶稣里才有的真理。

当代译弗4:21 如果你们真的听过基督的道理,领受了他的教训和在他身上发现的真理,

思高本弗4:21 如果你们真听过他,按照在耶稣内的真理,在他内受过教,

文理本弗4:21 尔果闻之、且依耶稣之真、由之受教、

修订本弗4:21 如果你们听过他的道,领了他的教,因为真理就在耶稣里,

KJV 英弗4:21 If so be that ye have heard him, and have been taught by him, as the truth is in Jesus:

NIV 英弗4:21 Surely you heard of him and were taught in him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ruth that is in Jesus.

和合本弗4:22就要脱去你们从前行为上的旧人,这旧人是因私欲的迷惑渐渐变坏的。

拼音版弗4:22 Jiù yào tuō qù nǐmen cóng qián xíngwéi shang de jiù rén. zhè jiù rén shì yīn sīyù de míhuò, jiànjiàn biàn huaì de.

吕振中弗4:22 你们乃是要脱去那依故态而起居的旧人、顺着诱惑人之私欲而渐渐败坏的旧人,

新译本弗4:22 就要除去你们那照着从前生活方式而活的旧人。这旧人是随着迷惑人的私欲渐渐败坏的。

现代译弗4:22 那麽,你们要挣脱那使你们生活在腐败中的「旧我」;那旧我是由於私欲的诱惑而腐化了的。

当代译弗4:22 就应该改变从前的生活方式,脱去“旧我”,摒除那被情欲所污染,腐化了的“旧品性”,

思高本弗4:22 就该脱去你们照从前生活的旧人, 就是因顺从享乐的欲念而败坏的旧人,

文理本弗4:22 尔于夙习之行、宜脱旧人、即以欺罔之欲、而自败者、

修订本弗4:22 你们要脱去从前的行为,脱去旧我;这旧我是因私欲的迷惑而渐渐败坏的。

KJV 英弗4:22 That ye put off concerning the former conversation the old man, which is corrupt according to the deceitful lusts;

NIV 英弗4:22 You were taught, with regard to your former way of life, to put off your old self, which is being corrupted by its deceitful desires;

和合本弗4:23又要将你们的心志改换一新,

拼音版弗4:23 Yòu yào jiāng nǐmen de xīnzhì gǎihuàn yī xīn.

吕振中弗4:23 让你们心思之灵质上重化为新造的、

新译本弗4:23 你们要把心灵更换一新,

现代译弗4:23 你们的心思意念要更新,

当代译弗4:23 又要洗心革面。

思高本弗4:23 应在心思念虑上改换一新,24. 穿上新人,就是按照天主的肖像所造,具有真实的正义和圣善的新人。

文理本弗4:23 心志亦宜更新、

修订本弗4:23 你们要把自己的心志更新,

KJV 英弗4:23 And be renewed in the spirit of your mind;

NIV 英弗4:23 to be made new in the attitude of your minds;

和合本弗4:24并且穿上新人,这新人是照着 神的形像造的,有真理的仁义和圣洁。

拼音版弗4:24 Bìngqie chuān shǎng xīn rén. zhè xīn rén shì zhào zhe shén de xíngxiàng zào de, yǒu zhēn lǐ de rényì, hé shèngjié.

吕振中弗4:24 而穿上新人,那依上帝之圣质形像而被创造的新人,创造于真实中之正义和虔圣的。

新译本弗4:24 并且穿上新人。这新人是照着 神的形象,在公义和真实的圣洁里创造的。

现代译弗4:24 要穿上「新我」;这新我是照着上帝的形像造的,表现在真理所产生的正义和圣洁上。

当代译弗4:24 穿上“新人”,这“新人”是照着上帝的样式造的,有从真理而来的公义和圣洁。

思高本弗4:24 为此,你们应该戒绝谎言,彼此应该说实话,因为我们彼此都是一身的肢体。

文理本弗4:24 且衣以新人、乃肖上帝、由真理之圣与义而造者也、○

修订本弗4:24 并且穿上新我;这新我是照着上帝的形像造的,有从真理来的公义和圣洁。

KJV 英弗4:24 And that ye put on the new man, which after God is created in righteousness and true holiness.

NIV 英弗4:24 and to put on the new self, created to be like God in true righteousness and holiness.

和合本弗4:25所以你们要弃绝谎言,各人与邻舍说实话,因为我们是互相为肢体。

拼音版弗4:25 Suǒyǐ nǐmen yào qìjué huǎng yán, gèrén yǔ línshè shuō shí huà. yīnwei wǒmen shì hùxiāng wéi zhī tǐ.

吕振中弗4:25 所以你们要脱去虚谎,各人同邻舍说实话,因为我们是互相为肢体的。

新译本弗4:25 所以,你们要除掉谎言,各人要与邻舍说真话,因为我们彼此是肢体。

现代译弗4:25 所以,你们不可再撒谎!每一个人必须向弟兄说诚实话,因为我们都是基督身体上的肢体。

当代译弗4:25 从今以后,不要再说谎言,要依照圣经的吩咐,各人都要与邻人说实话,我们同属一个“身体”,而且互为肢体,如果不能真诚相待,就会自伤己身了。

思高本弗4:25 『你们纵然动怒,但是不可犯罪;』不可让太阳在你们含怒时西落,

文理本弗4:25 故当去诳、与人言皆以其诚、盖我侪互相为肢也、

修订本弗4:25 所以,你们要弃绝谎言,每个人要与邻舍说诚实话,因为我们是互为肢体。

KJV 英弗4:25 Wherefore putting away lying, speak every man truth with his neighbour: for we are members one of another.

NIV 英弗4:25 Therefore each of you must put off falsehood and speak truthfully to his neighbor, for we are all members of one body.

和合本弗4:26生气却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

拼音版弗4:26 Shēngqì què búyào fàn zuì. bùke Hán nù dào rìluò.

吕振中弗4:26 你们发怒,别犯罪了;别在日头落时还在激怒了;

新译本弗4:26 生气却不要犯罪;含怒不可到日落。

现代译弗4:26 你们若发脾气,不可因这脾气而犯罪;也不可生一整天的气;

当代译弗4:26 不要因生气而犯罪。不可到日落西山时,还是忿忿不平;

思高本弗4:26 也不可给魔鬼留有馀地。

文理本弗4:26 怒勿干罪、勿衔怒至日落、

修订本弗4:26 即使生气也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

KJV 英弗4:26 Be ye angry, and sin not: let not the sun go down upon your wrath:

NIV 英弗4:26 "In your anger do not sin": Do not let the sun go down while you are still angry,

和合本弗4:27也不可给魔鬼留地步。

拼音版弗4:27 Ye bùke gei móguǐ liú dìbù.

吕振中弗4:27 别给魔鬼留地步了。

新译本弗4:27 不可给魔鬼留地步。

现代译弗4:27 不可让魔鬼有机可乘。

当代译弗4:27 这样魔鬼就会更有机可乘,使你们犯大罪了。

思高本弗4:27 那以前偷窃的,不要再偷窃,却更要劳苦,亲手赚取正当的利润,好能周济贫乏的人。

文理本弗4:27 勿与魔以间、

修订本弗4:27 不可给魔鬼留地步。

KJV 英弗4:27 Neither give place to the devil.

NIV 英弗4:27 and do not give the devil a foothold.

和合本弗4:28从前偷窃的,不要再偷;总要劳力,亲手做正经事,就可有余,分给那缺少的人。

拼音版弗4:28 Cóng qián tōuqiè de, búyào zaì tōu. zǒng yào laólì, qīn shǒu zuò zhèng jing shì, jiù ke yǒuyú fēn gei nà quē shǎo de rén. wǒmen gōngzuò bú jǐn shì wèi wǒmen zìjǐ, ye yīngdāng wèi biérén.

吕振中弗4:28 偷窃的别再偷窃了;宁可劳苦、亲手作正经事,好有敷余、可分给缺乏的人。

新译本弗4:28 偷窃的,不要再偷,却要作工,亲手作正当的事,使自己可以把所得到的,分给缺乏的人。

现代译弗4:28 从前偷窃的,不可再偷窃;要靠双手诚实工作才有力量帮助贫穷的人。

当代译弗4:28 从前作贼的要改过自新,此后自食其力,勤奋做工。有了盈馀,便可以周济别人了。

思高本弗4:28 一切坏话都不可出於你们的口;但看事情的需要,说造就人的话,叫听众获得益处。

文理本弗4:28 窃者勿复窃、宁服劳、手作善工、得以济乏、

修订本弗4:28 偷窃的,不要再偷;总要勤劳,亲手做正当的事,这样才可以把自己有的,分给有缺乏的人。

KJV 英弗4:28 Let him that stole steal no more: but rather let him labour, working with his hands the thing which is good, that he may have to give to him that needeth.

NIV 英弗4:28 He who has been stealing must steal no longer, but must work, doing something useful with his own hands, that he may have something to share with those in need.

和合本弗4:29污秽的言语,一句不可出口,只要随事说造就人的好话,叫听见的人得益处。

拼音版弗4:29 Wūhuì de yányǔ, yī jù bùke chukǒu, zhǐyào suí shì shuō zào jiù rén de hǎo huà, jiào tīngjian de rén dé yìchu.

吕振中弗4:29 任何坏话都别说出口了;却要说按需要能建立人的好话,好将温雅之恩给听的人。

新译本弗4:29 一句坏话也不可出口,却要适当地说造就人的好话,使听见的人得益处。

现代译弗4:29 不要在言语上伤害别人,只要说帮助人、造就人的话,使听见的人得益处。

当代译弗4:29 污言秽语,一句都不可出口。倒要因时制宜,说些有建设性、可以造就人的好话,使听的人得益。

思高本弗4:29 你们不要叫天主的圣神忧郁,因为你们是在他内受了印证,以待得救的日子。

文理本弗4:29 秽言勿出口、惟于人之所需、以善言建之、致恩及听者、

修订本弗4:29 一句坏话也不可出口,只要随着需要说造就人的好话,让听见的人得益处。

KJV 英弗4:29 Let no corrupt communication proceed out of your mouth, but that which is good to the use of edifying, that it may minister grace unto the hearers.

NIV 英弗4:29 Do not let any unwholesome talk come out of your mouths, but only what is helpful for building others up according to their needs, that it may benefit those who listen.

和合本弗4:30不要叫 神的圣灵担忧;你们原是受了他的印记,等候得赎的日子来到。

拼音版弗4:30 Búyào jiào shén de Shènglíng dān yōu. nǐmen yuán shì shòu le tāde yìn jì, denghòu dé shú de rìzi lái dào.

吕振中弗4:30 别叫上帝的圣灵担忧了;你们是受他印记作质定、以待得赎放之日子的。

新译本弗4:30 不可让 神的圣灵忧伤,因为你们受了他的印记,等候得赎的日子。

现代译弗4:30 不要使上帝的圣灵忧伤;因为圣灵是上帝拥有了你们的印记,保证上帝释放你们的日子就要来到。

当代译弗4:30 也不要让圣灵为你们担忧,因为是他给我们盖了记号,等待那得赎的大日子来临的。

思高本弗4:30 一切毒辣、怨恨、忿怒、争吵、毁谤以及一切邪恶,都要从你们中除掉;

文理本弗4:30 勿贻上帝之圣神忧、尔乃由之受印、以至赎日者、

修订本弗4:30 不要使上帝的圣灵担忧,你们原是受了他的印记,等候得救赎的日子来到。

KJV 英弗4:30 And grieve not the holy Spirit of God, whereby ye are sealed unto the day of redemption.

NIV 英弗4:30 And do not grieve the Holy Spirit of God, with whom you were sealed for the day of redemption.

和合本弗4:31一切苦毒、恼恨、忿怒、嚷闹、毁谤,并一切的恶毒(或作“阴毒”),都当从你们中间除掉。

拼音版弗4:31 Yīqiè kǔ dú, nǎo hèn, fèn nù, nāng nào, huǐbàng, bìng yīqiè de èdú, ( huò zuò yīn dú ) dōu dàng cóng nǐmen zhōngjiān chúdiào.

吕振中弗4:31 一切苦恨、暴怒、忿怒、嚷闹、毁谤(或译『谤才』)、连同一切恶毒(或译∶『阴毒』)、都要从你们中间除掉。

新译本弗4:31 一切苛刻、恼怒、暴戾、嚷闹、毁谤,连同一切恶毒,都应当从你们中间除掉。

现代译弗4:31 你们要除掉一切怨恨、暴戾、忿怒。不要再喧扰或毁谤;不要再有任何的仇恨。

当代译弗4:31 还有,好像怨恨、发脾气、愤怒、争吵、毁谤和阴毒恶念等都要除尽。

思高本弗4:31 彼此相待,要良善,要仁慈,互相宽恕,如同天主在基督内宽恕了你们一样。

文理本弗4:31 凡荼毒、忿怒、怨恨、喧哗、讪谤、并诸暴很、宜悉去之、

修订本弗4:31 一切苦毒、愤怒、恼恨、嚷闹、毁谤,和一切的恶毒都要从你们中间除掉。

KJV 英弗4:31 Let all bitterness, and wrath, and anger, and clamour, and evil speaking, be put away from you, with all malice:

NIV 英弗4:31 Get rid of all bitterness, rage and anger, brawling and slander, along with every form of malice.

和合本弗4:32并要以恩慈相待,存怜悯的心,彼此饶恕,正如 神在基督里饶恕了你们一样。

拼音版弗4:32 Bìng yào yǐ ēncí xiāng daì, cún liánmǐn de xīn, bǐcǐ raóshù, zhèng rú shén zaì Jīdū lǐ raóshù le nǐmen yíyàng.

吕振中弗4:32 你们彼此相待、要有慈惠,有怜悯的心肠、互相饶恕,正如上帝在基督里饶恕了你们一样。

新译本弗4:32 要互相友爱,存温柔的心,彼此饶恕,就像 神在基督里饶恕了你们一样。

现代译弗4:32 要亲切仁慈相对待,彼此饶恕,正如上帝藉着基督饶恕你们一样。

当代译弗4:32 总要彼此以爱心相待、怜悯同情,又要互相饶恕,正如上帝因着基督常常饶恕你们一样。

思高本弗4:32

文理本弗4:32 彼此仁慈、矜恤、赦宥、如上帝由基督赦宥尔也、

修订本弗4:32 要仁慈相待,存怜悯的心,彼此饶恕,正如上帝在基督里饶恕了你们一样。

KJV 英弗4:32 And be ye kind one to another, tenderhearted, forgiving one another, even as God for Christ's sake hath forgiven you.

NIV 英弗4:32 Be kind and compassionate to one another, forgiving each other, just as in Christ God forgave you.

以弗所书第4章-灵修版圣经注释

以弗所书第四章   第 4 章 

  弗 4:1-2> 我,我可以吗?行事为人要与蒙召的恩相称,这…… 

  4:1-2 神拣选了我们作基督在地上的代表,从这个真理的观点出发,保罗向我们挑战,我们接受了呼召,行事为人就当与蒙召的心相称,这包括谦卑、温柔、忍耐、体谅、和平。别人正在观察你的生活,他们是否能从你身上看到基督呢?作为祂的代表,你将如何体现祂呢? 

  弗 4:1-6> 不同的人聚在一起自然会有分歧,要合一,这可真大有学问,问问保罗…… 

  4:1-6 保罗说:“身体只有一个”。合一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分歧常会带来分裂,但不应在教会里发生。我们不应把目光放在彼此的不同上,而应该放在联合我们的基础上:一个身体、一位圣灵、一个盼望、一位主、一样的信心、一样的洗礼、一位神!你是否学会欣赏跟你有分别的人呢?你是否看见他们运用不同的恩赐和观点帮助教会的事工,并用以做神的工呢?让我们学习享受基督肢体彼此配合的美善吧(参林前 12:12-13 )。 

  弗 4:2> 真奇怪你竟可以接纳他,我总瞧他不顺眼,唉,怎算好? 

  4:2 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我们必须以爱来接纳那些有过失的基督徒。当我们看到其他肢体犯错时,应当持温柔忍耐的心。是否有某些人的行为或性格困扰着你呢?与其斤斤计较别人的过错和弱点,不如为他祷告。再进一步,花时间跟他相处,看看能否喜欢他。 

  弗 4:3> 这圣灵原来大有功用的,祂要成就的可多了,这里就有其中之一,你可知道? 

  4:3 圣灵的一个重要角色是“建立合一”。虽然有圣灵带领我们,我们也得愿意顺服祂的带领,做好自己的本分,保守这分和谐。我们必须定睛于神,而非自己。(有关圣灵的教导,请参 1:13-14 ;约 3:6 ;徒 1:5 。) 

  弗 4:4-7> 在基督里各人都是不同的,如何配合的呢?你看我是多么微小,可做多少? 

  4:4-7 所有基督徒在基督里同属一个身体,联合在一个元首下,就是基督自己(参林前 12:12-26 )。每个信徒都有神所赐的能力,能强化整个身体。你独特的恩赐可能看来或大或小,但都是你能够运用来服事神的。祈求神使用你那独特的恩赐,贡献给教会。 

  弗 4:6> 我看我们的神也真厉害,你看保罗是这样形容祂的…… 

  4:6 神“超乎众人之上”
──以弗所书第4章显示祂压倒性的看顾,就是其超越性;神“贯乎众人之中,也住在众人之内”,表示祂在世界和信徒生命中积极地存在,就是其内贯性和普及性。任何违反神的“超越性”、“普及性”的说法,都是不正确的。 

  弗 4:9> 地下何所指?我们的神可以上天下地,和我又有关系?是…… 

  4:9 “地下”也许是指( 1 )地球本身(相对于天上);( 2 )坟墓;( 3 )阴间(许多人相信这是灵魂死后暂居之处,直至复活为止)。不管如何理解,基督是整个宇宙、过去、现在、将来的主,没有任何人或事可以在祂面前隐藏。万有之主来到世界,藉着死亡,拯救整个人类,祂的拯救能力能顾及到任何角落的每一个人。 

  信徒的合一 

  弗 4:11-12> 祂所赐的有这,有那,有……你可有想过你也“有”的,那是什么? 

  4:11-12 在基督里合一并不抹煞我们的独特性。圣灵赐给每个信徒特别的恩赐去建立教会,重要的不是我们拥有什么恩赐,而是要好好地运用这等恩赐。你的灵性是否成熟?你怎样运用神赐给你的恩赐呢?如果你知道自己的恩赐,就要找机会运用;如果你仍不知道,求神向你显明,或请教你的牧师和属灵知己。当你确认了自己的特别事奉范围后,就要运用你的恩赐去帮助教会成长。 

  弗 4:12-13> 成全信徒,同归于一,何等大的使命,谁去做?我可以吗?你可以吗? 

  4:12-13 神给教会一个重任
──以弗所书第4章使万民作祂的门徒(参太 28:18-20 ),这包括了宣讲、教导、医治、牧养、施与、管理、建立及许多其他工作。要我们个别去完成这个使命,是根本不可能的。但神呼召我们成为一个群体,彼此配搭,就能成就更多的工作,也就能更圆满地顺从神。一起同工,教会就能显出基督的丰盛(参 3:19 注释)。 

  弗 4:14-16> 在社会中说诚实话,难了一点;还要用爱心,保罗的要求真高,想我就做不到,你…… 

  4:14-16 基督是真理(参约 14:6 ),引导教会的圣灵也是真理的灵(参约 16:13 ),反之,撒但是说谎之人的父(参约 8:44 )。作为基督的追随者,我们必须委身真理,这表示我们说话应该诚实,我们的行为应该反映基督的完全。“用爱心说诚实话”并不容易,往往会招来许多麻烦和不快,但是教会要继续在地上完成基督的工作,这是必须的。 

  弗 4:15-16> 成长起来,谁不想,只是我时常做错事,怎样才可以成长起来?怎样扶持人? 

  4:15-16 有些基督徒害怕过错会破坏他们为主所作的见证,我们怎么样才能在基督里成长呢?答案是:基督将我们联合成为一体,在目标、爱主、爱人上合一,一个肢体软弱跌倒,其他的成员就要挽扶他、帮助他继续与主同行;一个肢体犯罪,藉着教会的帮助(参加 6:1 ),可复原跟其他信徒一样,继续为真理作见证。作为基督身体的一部分,你是否履行你在祂事工里的特别职责呢? 

  弗 4:17> 4:17 “存虚妄的心行事”是指人类天性远离神的倾向。 

  弗 4:17-24> 人说信主前后该是有分别的,以前的我,现在的我,转变?我照照看…… 

  4:17-24 人们应该能够从观察彼此的生活方式中,看出基督徒与非基督徒的分别。保罗告诉以弗所的信徒,既然已经跟随了基督,就应当撇弃从前在罪中的生活方式,作光明的子女( 5:8 )。虽然我们在基督里成为新人,有新的属性,并不表示已经自动有了好的思想和正确的态度。学习过基督徒生活是一个过程,我们若不断聆听神的话语,就能不断改变。回顾去年,你有没有发现思想、态度、行为的改善?转变可能很慢,但只要信靠神,你必会改变。(有关信徒的新属性,请参罗 6:6 ; 8:9 ;加 5:16-26 ;西 3:3-8 。) 

  弗 4:22-24> 离弃从前的生活形态,我想啊,只是私欲真难对付,我…… 

  4:22-24 我们相信在基督里信徒以前的生活已完全成为过去,应该像破旧衣服般舍弃掉,接受基督救赎的新衣( 2:8-10 )。我们不应被私欲操纵,变得冲动,应换上新的角色,朝着新的方向,照着圣灵所赐的新思想、新方法过新人的生活。 

  弗 4:25> 说谎?说话技巧而已,有什么严重,你说…… 

  4:25 说谎会破坏信徒间的信任,使关系破裂,引起教会的纷争,摧毁彼此的合一。 

  弗 4:26-27> 生气却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
──以弗所书第4章日落以后嘛……其实你明白其意吗? 

  4:26-27 圣经没有说我们不应愤怒,但指出我们必须妥善处理怒气。如果我们不经思索、恣意发泄怒气,就会伤害别人、破坏关系;勉强压抑,我们就会变得苦毒,内心受到亏损。保罗告诉我们,要立即处理自己的怒气,叫关系得以建立,免受破坏。你是否正恼怒某人?你可以做什么改善去消除彼此的分歧呢?不要含怒到日落,立即着手解决纷争,修补关系吧。 

  弗 4:28-32> 妈妈时常担心我这样那样,我细细想想也真不错;我会否也叫属灵褓母
──以弗所书第4章圣灵担忧呢? 

  4:28-32 我们的生活方式或会叫圣灵担忧。保罗告诫我们要警戒污言秽语和心怀苦毒;不要用愤怒、纷争、毁谤的话去恶待别人,要乐于宽恕别人,好像神宽恕我们一样。你的态度和行为是讨神喜悦,还是令祂担忧?爱你的弟兄姊妹吧,正如神爱你,差遣祂的儿子为你的罪舍命一样。 

  弗 4:30> 圣灵住在我们心里,是有特别的预表吗? 

  4:30 住在我们心里的圣灵就是印记,是保证我们是属于神的(有关这个概念,请参 1:13-14 的注释)。 

  弗 4:32> 你尝过饶恕的甘甜吗?有人这样问我,我当下答不出,饶恕果真是这样容易? 

  4:32 这是福音书中耶稣教导人要宽恕的命令(参太 6:14-15 ; 18:35 ;可 11:25 ),也可以在主祷文中略见一二,“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神不是因我们宽恕别人而宽恕我们,祂宽恕我们是本于祂的大慈大爱。我们明白神的慈爱,就会想学像祂;接受了神的宽恕,就会宽恕别人。基督甚至愿意宽恕把祂钉上十字架的人(参路 23:34 ),不愿意宽恕别人,就是还未曾与基督合一。
──以弗所书第4章《灵修版圣经注释》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以弗所书第4章-丁道尔圣经注释

Ⅲ 基督身体里的合一(四1-16)   A 保持合一(四1-6)

  1. 保罗书信,往往用荣耀颂作为段落结束的记号。第三章最后的荣耀颂,是以弗所书主要论及教义的部分之结尾。第四至六章则讨论实践的细节,解释教会如今怎样将荣耀归给神(三21)。使徒在此也和第三章一样,以被囚的(参看三1注释)自称作为开始,但“在主里被囚的”(RV),才是原文最准确的翻译。所受的捆锁限制他身体上的行动,但真正掌管他生命的,却是“在主里”这一个事实。保罗并没有以在基督里为基督而活,却身陷囹圄的事实来博取读者的同情;但是,在思索读者应有的整全生活态度时,这事实使得他的呼吁更加有力。他已经把神在基督里为教会所定的伟大旨意,陈明在他们面前。又已经向神祈求他们能够认识祂的计划、慈爱、能力,和所提供的一切属灵福气,是何等奇妙。如今他在接下来几章中写的,是作为个人和作为基督教会的一份子,生活应该有怎样的方式和品质。

  使徒想要指导他们的,不只是一些关于基督教伦理的教训。保罗一生中最大的关注,是“把各人在基督里完完全全的引到神面前”(西一28;参:徒二十27、31),所以恳切地作出请求。动词parakalō可以译作劝,但按照本节的上文下理,它的意思很明显是更为强烈的“央求”(RSV;参:林后五20)。在希腊原文中,本节和罗马书十二1一样,也是用所以(oun)与上文相连,表示基督徒的品行与教义彼此相关;亦即基督徒的本分,是因着在基督里所得的一切,进而涌现难以言喻的感恩之情而直接生发的。用最广义的措词表达,这本分就是行事为人……与蒙召的恩相称。我们又回到了保罗三个伟大的惯用语中(参:帖前二12)。一步一步地,他们循着符合他们所蒙之召(一18)的方向行走(参看二2注释)。认识神在基督里的恩典、成为神的儿女,并以“委身者”和祂福音使者的身分事奉祂的呼召,必然会彻底改变他们生命中的每个细节。其中包括活出与他们所宣称之名、并所事奉之主相称的生活样式(腓一29),以及凡事讨祂喜悦的生命(西一10)。因此布鲁斯(EE)认为:“蒙神拣选与基督一同坐在天上的人,必须记得基督的荣誉与我们每天的生活息息相关。”他又补充说,首先提出的这一个教导影响深远,是“面对每个不同处境时的指导原则”。

  2. 本节列出了这种生活的四个特质,它们不只是个人品德而已。与神呼召相称的生命,是一与神的子民团契相交的生命;若要拥有这样的生命,则这四样美德不可或缺。谦虚是第一个特质;本书常见的“一切”(和合本:凡事;参:一8,四19、31,五3、9,六18),有强调的作用。特别重要的是,tapeinophrosynē这个希腊名词,在新约时代之前从来没有使用过,而相应的形容词tapeinos几乎都有负面含义,通常与卑贱、粗鄙、不名誉这类字眼相关。旧约教训人谦卑,故此tapeinos一字在七十士译本以赛亚书六十六2等经文中的用法,与其他前基督教文献有显着的分别;谦卑在希腊人的眼中并非美德。对他们来说,“丰富人生……不给谦卑留有任何余地”(罗宾逊)。其实在非基督教世界的任何世代,这都是常见的态度。在基督里,谦虚却是美德。祂的生和死,都是不以名声为念的服事和牺牲(腓二6-7)。基督徒蒙召既是跟随祂的脚踪,谦卑就变成了基督徒品格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参:徒二十19)。再者他既看见神自己的伟大、荣耀、圣洁,就无法不能承认自己的软弱和罪恶。

  第二个字眼温柔(ēs),在希腊古典文献中,是从好的方面,形容温顺与和善的品格。相应的形容词(praos),有个特别重要的用法,它可以指受过良好训练、完全受到控制的牲口。新约用温柔来描述人对神话语(雅一21)的顺从,更为常见的则是指待人接物(林前四21;提后二25;多三2)的态度。它和顺服之灵有密切的关联,后者在使徒于五章21节开始讨论人际关系时,更成了本书的主旨。民数记十二3恰当地以“极其谦和”形容摩西。因为如米登(NCB)所言,温柔“之人的心态,是致力于为全体利益寻求有价值的目标,拒绝让针对一己的轻慢、伤害、侮辱,或任何私人理由,而偏离这目标”。

  第三样是忍耐(makrothymia),这字有时是指面临不幸时的坚忍(如:雅五10),但更常见的意思,如本节的用法,则指受到他人伤害时,不轻易采取报冤或复仇行动的心。圣经用这字来描写神对人类的耐性(罗二4,九22;提前一16;彼前三20;彼后三15),以及基督徒需要仿效的待人品德(林前十三4;加五22;西三12;提后四2)。

  第四项要求宽容,也是属神的品德(罗二4)。它是不轻易发怒的实际表现。“它是彼此容忍对方的软弱,不因为邻舍或朋友的短处得罪我们或惹人讨厌,而拒绝以爱相待”(艾博特)。它是“那种彼此包容的态度,没有了它,人类就没有一个群体能够和平共处”(斯托得)。只有在爱中(直译,和合本:用爱心),才可能有这种宽容,也才可能有上述的四样品德。因为爱心是求他人益处的基本态度,所以能够导致并且包括这一切的品德(参看第15-16节,并参看一4注释)。保罗祈求读者能以“爱心有根有基”(三17),如今又劝勉他们尽上一己的责任,使自己能够在爱中具有这些美德。

  3. 以弗所书接下来的经文,可说是上两节呼吁的延伸。但它的第一个应用,却关乎基督徒的合一。有人将“灵的合一”(RSV;和合本: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解作教会属灵的合一,意思是不论在何处,当“在基督里”分享所有,人的灵就彼此连结在一起。上面已经提到过(参看一17注释),“灵”字应该怎样翻译诠释,有时很难确定。但是,本节几乎可以肯定的是,使徒将合一视为神的赏赐。基督的十架使之能以成真(二14及下),神圣灵的工作使之产生果效。人不能创造合一,只能接受合一为赏赐;并在面对来自教会内外的众多攻击下,竭力保守神所赐的合一,使合一不被夺取,这是人的责任。基督徒应当竭力保守这合而为一的心。希腊文分词spoudazontes的意思,是热诚地努力和关注(参:帖前二17;提后二15;彼后一10、15,三14)。

  使徒实事求是的倾向,使他在上一节的“忍耐”后面加上“宽容”;到了本节,他又在抽象的“合一”(这是一个他甚少使用的字眼)后面,加上了合一的途径:用和平彼此联络(按原文本句位于节末)。如果能够在基督所带来的和平底下以爱心共处,合一就真能维持了(西三14的平行经文,AV作“完美的连结”)。

  4. 保罗不会不晓得读者之间,在脾性上有极大的分别,并且在加入基督教会以前,也有不同的种族、社会背景。然而他要他们更加晓得,如今使他们合而为一的属灵现实,应当完全凌驾于背景的分歧之上。他在一章13-14节,已经讨论过犹太人和外邦人如今分享的属灵福气,又在二章11-22节,提到两者间的障碍已经在基督里清除,如今可以拥有平等地位,分受恩典的特权了(三6)。在此,保罗以信经摘要的形式,或早期基督教圣诗的片段(参看五19注释),指出他们共通之处:圣灵在教会中所赐的合一、因认识耶稣基督并认祂为主的合一、在父神万有之源里最终的合一。如凯尔德所言:“教会整体合一不是一种愿望,而是其中成员必须在行为上一致顺应的事实。”

  他们被引进“一体”里面(和合本:身体只有一个)。“在基督里”就等于是在祂身体里面(参看一1注释),肢体间的关系有如人体器官那么真实而密切。这种合一诚然是属灵的合一,因此超越凌驾在一切基于今世事物的群体和社团之上。但是,我们也必须小心,不要只把它当作是属灵层面或眼不能见的事物。“一体”与“一灵”相比,所涵盖的层面更广。单单就属灵上的关系而论,并不能够使保罗的心得到满足。使徒所关切的,是犹太人和外邦人在教会中实际的合一,以及基督徒全体能够通力合作;所以,保罗对我们竟然能够容忍教会中的许多分裂,必然深恶痛绝。不论是基要教义上的分歧,或是伦理教训上的冲突,保罗必定会设法认识导致分歧的每个细节,并在其中高举基督的道。分歧若是由肤浅的事物,或自私的成员所引发,他会尽力拆除彼此间的藩篱阻碍,致力寻求真诚相交的团契。为了抗衡参与外在组织就等于是基督肢体一份子的说法,宗教改革家高举“不可见之教会”的教义,是正确、而且必须的。但新约同时亦揭示,在神眼中基督的身体只有一个,尽忠的心驱使信徒设法“使基督徒的生命实际和工作关系,尽可能与这事实相符”(慕勒,CB)。

  此外还有“一灵”,将“灵”字解作圣灵无疑是正确的(RSV,和合本:圣灵只有一个)。因为下面的经文提到圣父和圣子51,二章18节为一近似的平行经文:我们“被一个圣灵所感,得以进到父面前”(参:林前十二13)。一体之内的全体成员,都因这身分,有神的“一灵”住在其中(罗八9)。这事实排除了一切教会不过是一个组织的看法;圣灵的同在构成教会,同时也是教会合一的基础。因此,拥有圣灵的人都有同一的指望。虽然来自极之不同的背景,如今却有相同的目标。圣灵是他们末日要一同站在神的面前,完全恢复祂的样式、得着祂基业的保证和“凭据”(一14)。对于同享这指望的荣耀(一18;罗五2;西一27),并关心向全世界作见证的人来说,现今不在和平与爱心中极力保持合一,是愚昧的行径。

  5. 除此以外,更有一主耶稣基督。哥林多前书十二3指出,这是基督徒最基本、最初始的信条(参:林前八6;腓二11)。这句话不只是分享信念而已,它也表达了对共同而超乎万有之一主的效忠;只要这不是一种口中说说而已的空谈(参:太七21),就是最能够将人团结起来的力量。只要“同有一位主”,犹太人或希腊人、黑人或白人、有钱人或穷人、大人物或小市民,都能同负一轭。只要是事奉基督,或尊祂为主,就不能让个人野心、结党心态,以及与基要真理无关的纷扰,破坏这种合一。

  一信所指的,可能是我们全体赖以与基督联合的信靠态度,进到基督面前、并在祂里面得着生命的共同途径。但本节可能和第13节(和合本:“真道”)一样,是指关乎基督,以及祂的事工和旨意之重要真理。用“信”字来形容“信仰”,的确到了后期才更为普遍(提前三9,四1、6;多一4;犹3),然而加拉太书一23、腓立比书一25,以及歌罗西书二7,似乎都是作此用法。

  这信(不论解作“信心”还是“信仰”)的外在表记,以及彰显基督工作的“可见话语”是洗礼。洗礼是主自己所设立的,也是基督徒共有的经历。所有基督徒都是藉此加入教会。每个人都是“受洗归入基督”(加三27),不是归入保罗、彼得、亚波罗(林前一13)这些不同的领袖,或不同的教会52。保罗在哥林多前书十二13说:“我们……都从一位圣灵受洗,成了一个身体,饮于一位圣灵。”因此,洗礼这个圣礼是合一的圣礼。经常有人提出质疑,为什么在此没有提及福音两大圣礼的另一个,因为圣餐对基督徒应有的合一和分享,表达得更加明确。理由很可能是只用一个字很难清楚解释某个论点,至少要像哥林多前书十16-17那样的篇幅才能够较清楚阐明其中含义。魏斯科提出的解释亦有几分道理:“使徒在此指的是基督徒生命开始时的情形;圣餐则与这生命的维持和发展有关。”

  6. 最后,合一在一神,就是众人的父里面(参:林前八6,十二5-6)。每个人都是祂的创造,从开始就是按祂形象造成的儿女,后来又藉基督回到祂的家里(参看一5注释)。因此,所有基督徒都以兄弟姊妹的身分彼此相属,并且同有一个信念:神是他们的父,超乎众人之上,贯乎众人之中,也住在众人之内(参:罗十一36)。无论是在各个城镇、各个国家,或个人生活层面都充斥各样神祗的世界,或是为了现实的目的而否认神存在的世界,这个对神的信念,都比任何人为的关系拥有更大的力量,足以将人连结在一起。基督徒相信他们是“住在一个神所创造、神所控制、神所维持,以及神所充满的世界上”(巴克莱),并且确信神住在他们里面、透过他们成就祂的旨意。除了在共有这信心和经历的团契里面,哪里还能找得着如此深广的合一呢?本节再次证明没有必要的分裂是愚昧的,只会削弱教会在世上为这荣耀信仰所作的见证。

  B 合一中的多元(四7-16)

  7. 这个伟大的信心遗产,是全体基督徒共有的;既有这共同之处,他们就有责任维护圣灵的合一。然而,他们不能期待彼此的性格、恩赐、任务完全相同。为了使他们互相倚赖,不千篇一律,神反而凭自己的智慧,为身体中的各个肢体命定无数不同的恩赐。加尔文说道:“基督身体中没有任何一个成员,可以不必他人帮助就达到完美,或没有他人帮助就能供给自己一切所需。”我们各人蒙恩得到不同的恩赐,为使全体得益。恩字在此的用法,近似前面三章2、7-8节:蒙特殊呼召事奉神之高贵地位。这字暗示没有夸口的余地,除了白白得来的以外,谁都一无所有(参:林前四7)。没有人拥有全部的恩赐;同样的,全身也没有一个肢体是完全没有属灵任务,或没有任何属灵恩赐的。这恩是照基督所量给各人的恩赐——不单只是赐给传道人或教会领袖的。这话指出主凭着智慧,把不同的恩赐分配给不同的肢体。在罗马书十二3-8,恩、量(罗十二3作“大小”)两字的用法都与本节一样;而哥林多前书十二4“恩赐原有分别,圣灵却是一位”,概念亦与本节相同。

  8. 保罗在此引进了新的概念。“基督所量给各人的恩赐”是升天的主还在肉身时,应许在回到父面前以后,丰丰富富赐下的(约十四12-14)。使徒引证圣经表达这一点。很可能早在这个时期,保罗所引用的诗篇六十八18,在犹太礼仪中已经与五旬节有关;而且,这段经文可以用来形容主得胜升天,然后将属灵恩赐赐下给教会53。在诗篇原来的背景中,这句话是描绘耶和华战胜以色列的仇敌后,凯旋归来(可能是回到耶路撒冷的圣所,也可能是回到天上)。敌人被祂俘虏,并跟在得胜的游行队伍之后。祂以征服者的身分所得到的礼物,可以赏赐给人。本段经文和许多诗篇一样,很容易就可以应用在基督身上。祂征服了仇敌,凯旋回到圣父座前,如今将福气赐给属自己的人。祂赐给教会的礼物,实际上就是祂昔时的敌人,如保罗自己,亦即祂“帅领在基督里夸胜”(林后二14)的人。

  但是,我们也必须指出,在这里保罗所采用的字眼作出了重要的修改。希伯来原文的诗篇作“在人间受了供献”,保罗则说祂将各样的恩赐赏给人。这分别有好几个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这个误引是故意的,有人认为是无意的。诗篇的他尔根(Targum,犹太教的亚兰文意译本)也是说赏赐而非收纳礼物:“先知摩西啊!你升上穹苍,你俘虏战俘,你教导律法的话语,你以它为礼物送给人的儿女。”这一点十分重要,因为他尔根的诠释大概源自基督教之前。本节也有可能是初期基督教某首圣诗所用的字句。无论作何解释,这篇诗都可以解作表达使徒行传二33的真理:“他既被神的右手高举,又从父受了所应许的圣灵,就把你们所看见所听见的,浇灌下来”。基督升天,使圣灵的浇灌(约七39),以及保罗将要详述的各样恩赐,得以成为事实。

  9-10. 在这两节经文中,我们需要处理进一步的难题。升上的意思很清楚;基督复活后在荣耀中被高举,是一章20-21节和二章6节已经强调过的事实。诸天之上的用语,合乎犹太人相信天是复数之概念;虽然保罗的含义未必局限于空间的层面上(参看一20注释)。他的意思是,基督已经被提升到尊贵和荣耀的极点(腓二9-11),祂从圣父那里来到世界,又已经返回原处。但祂降下是什么意思呢?第9节的先字(AV、和合本),大部分的古抄本中都没有出现。因此,依从较近期的英译本略掉这字,视之为后世加插在经文中的诠释,似乎比较合理。另外,RSV将降下译作过去完成式,按希腊原文来说,并没有这个必要。在第9节和第10节中,升上和降下的时态与动词形式,一模一样。因此这里所指的,可能是五旬节后基督的灵的降下。但这看法也有反证:在圣经中(8节)与恩赐相连的,是升上而非降下。

  降下若是指圣灵降临,“地的低处”(直译,和合本:地下)就必定是指“在下的地”。如果所指的是道成肉身,则可能有不同的解释。本节的用语,驱使部分学者将彼得前书三19和四6与此相连,将这里解释为指的是基督被钉后降下,将福音传给在祂降世之前就已经死亡的人。其实彼得前书的经文是否真有此意,也不能确定。但无论该处经文怎样解释,似乎也没有理由认为本节含有祂向死人传道的意思。祂升到至高的天上,也曾经到过地至深之处。这句经文很可能是指与天家相比,地球是如此低微(参:赛四十四23);又可能是指祂忍受死亡本身时,所承受的巨大屈辱(参:腓二8),因此降下到圣经有时称为“地之深处”(参:诗六十九15;罗十7)的地方。

  使徒在此强调的,似乎有两点。第一,基督的定意和宗旨,是要万有浸淫在祂的同在中(参:一10)。祂降下升上,为要充满万有。祂至高超乎天上地下一切的能力(参:西一16-18),没有任何事物不在祂的权下,也没有任何地方或存有不认识或不感受到祂的临在。祂降下升上都与这宗旨相合。巴克莱尤其指出:由于圣灵的赐下(参:约十六7),“耶稣升天并非表示世界被基督离弃,而是代表世界被基督充满”。第二,我们应当了解教会如今崇拜的,就是曾经降下来与我们同住,分担我们的忧患、考验、试探,因而今日能够体会我们感受的升天之主。

  11. 保罗继续讨论神所赐下的具体恩赐。这些恩赐都是人。每个人在他自己特定的事工中,都是神赐给教会的礼物。加尔文说:“我们所以有福音的工人,得归功于基督。”教会的确可以委派人负责各样的事工和职分,但是除非这些人具有圣灵的恩赐——也就是说,这些福音工人是基督赐予教会的礼物——否则教会的委派本身便没有价值。因此,本节亦“提醒传道人,圣灵的恩赐不是为使——己得益,而是为使教会得益”(艾伦)。

  如果以弗所书的写作日期,好像部分人以为的那么晚的话,就几乎不可能不提及监督、长老、执事等人在地方教会的事工;因为这些人在教会事工中,后来变得极之重要。使徒在此想到的是,事奉基督的人,并不是从职分的角度去看,而是按照他们所有的恩赐和事工,他特别是想到那些在功能上不受地区限制的人。本段和哥林多前书十二28类似清单之分别,可能就是在此。布鲁斯的说法,颇能成立:在此“所列出的人,他们所采取的事奉途径,都是为了帮助教会其他成员,得以实行各自的事工”。

  首先列出的是使徒。马松说,他们在时间先后上和重要性上都居首位。原文apostolos在新约有三个不同的用法。它可能是指一般的使者,如腓立比书二25(和合本:“所差遣的”)——我们不必考虑这用法。最重要的用法是指十二使徒,新约不少经文都给予他们特殊而尊荣的地位(参:林前十五5;启二十一14)。但我们亦读到还有其他人被称为使徒,不单保罗和巴拿巴有这称号(徒十四14),主的弟弟雅各(加一19)、西拉(帖前二6),还有只在罗马书十六7出现的犹尼亚和安多尼古,都是如此称呼。实际上,显然还有一些真正有资格称为使徒的人(林前十五7),是我们连名字也不知道的。保罗在哥林多前书九1-2的话,似乎表示作使徒的必要条件,是见过复活的主、被祂所差遣,以致作为教会根基的一份子(弗二20)和建立教会工人54。如果作使徒的条件是见过复活的主、被祂所差遣,使徒身分的凭据就是在事工中彰显出基督的能力,甚至行“神迹、奇事、异能”(林后十二12)。此外必须提及的一点是,按照使徒行传一21-22(参:徒二42),众使徒清楚见证了耶稣的事工和复活的事实。

  从一开始,先知就与使徒一起在建立教会的事工上紧密相连;所以,先知是基督赐给教会的另一个基本赏赐(参看二20,三5注释)。他们的事工很难具体描述,但在新约中,他们显然是默示的发言人,其话语的事工对正在长成的年轻教会十分重要。他们偶尔会预言将来的事,使徒行传十一28和二十一9、11都是例子。但新约先知的主要工作和旧约先知一样,是宣讲神的话语;这包括了以大能揭露罪恶,使人知罪(林前十四24-25),和藉劝勉的话为教会加添新力。使徒行传十五32是先知劝勉最显着的例证:安提阿的“犹大和西拉也是先知,就用许多话劝勉弟兄,坚固他们”。

  按照我们对上述字句的理解,使徒的事工已经随着初代教会的基督徒结束。先知的奠基事工也成为过去。先知藉着圣灵的默示,直接领受宣讲神的话语,在新约正典形成之前这是不可或缺的工作。后来虽然也有先知,但他们的事工和初代教会先知的事工相较,已经完全不同了。使徒着作的宣读日广,其权柄亦得到接受。文字形式的话语取代了使徒和先知权威性的口头话语,使福音的基本性质浅白易明。同时,地方性的事工逐渐变得比巡回传道人的事工来得重要。此外,还有无数假师傅和自命“先知”的人,在各城游荡、招摇撞骗。

  下一个提到的是传福音的。新约只有另外两处经文,指引我们了解他们的职事和工作。使徒行传二十一8,把四个女儿都是先知的腓利,称为传福音的;提摩太后书四5,要提摩太“作传福音者的工夫”(直译,和合本:“作传道的工夫”)。我们可以假设他们的工作是在使徒的领导下巡回讲道,称他们为“教会基层的宣教士”(巴克莱)应当没错。

  然后(在希腊原文中用同一个冠词)连在一起的,是牧师和教师。牧师和教师指的或许是地方教会的传道人,而使徒、先知、传福音的职分则与普世性教会的事工相关。不过,本节的主要思想,仍是属灵的职事和恩赐。使徒和传福音者的任务,是在各处植立教会,先知的任务则是在特定处境中,带出从神而来的话语。牧师和教师所得到的恩赐,则负责在每日的生活中建立教会。两者间的分别并没有明确的界线。牧师(直译“牧羊人”)的职责是以灵粮喂养羊群,保护他们免受属灵上的危险。主耶稣以约翰福音十11、14的话,来形容自己的工作,祂仍是牧长(来十三20;彼前二25,五4),其他人在祂手下蒙召“牧养神的群羊”(彼前五2;参:约二十一15-17;徒二十28)。每位牧师都必须“善于教导”(提前三2;参:多一9),但显然其中部分的人有出类拔萃的教导恩赐,可以成立教会中独特的事工部门;这些人是基督给予教会的特殊赏赐(徒十三1;罗十二7;林前十二28)。

  12. 在这节经文中,用了三个片语来形容上述属灵恩赐的宗旨。正如不同译本所显出的,这三个片语可以有不同的连结可能。AV将三者并列,但希腊原文中所用的介系词之歧异不支持这个诠释;并且就原文来看,至少暗示了后两个片语,依附于第一个片语。本节大概可以如此诠释:第二个片语从属于第一个片语,并关系密切;第三个片语则从属于前面两个片语。也就是说,“为(to;希腊原文,pros)装备圣徒,以(for;希腊原文,eis)作事奉的工作,以(for:希腊原文,eis)建立基督的身体”(和合本:为要成全圣徒,各尽其职,建立基督的身体)。

  如此,赐给教会的事工,首要的是“装备圣徒”(1946年RSV初版;RSV:“为了圣徒的装备”)。名词“装备”(katartismos)新约只在本节出现,相应的动词则用来形容修补东西(太四21),或神起初怎样按照心目中的形状和秩序使宇宙形成(来十一3),或使跌倒的人在灵里康复(加六l)。它亦可以用来描述使信心有欠缺的基督徒“臻于完全”(AV;参:帖前三10;来十三21;彼前五10)。罗宾逊说得对:这字表示“使圣徒达到合格地步,能够在基督的身体中履行职责,它并没有从反常状态中复原的意思”。但达到这地步并不是已臻完善;神另有旨意。祂的旨意是使他们能以合格,可以“作事奉的工作”(RSV)。本节和第7节同样清楚地,间接表明每位信徒都有“事奉的工作”(参和合本:各尽其职),在基督身体中有属灵的任务和职责。这句话的名词(diakonia)和相应的动词,可以描述低微的工作(路十40,十七8,二十二26-27;徒六2),亦引伸到后来称为“执事”(diakonos)之人所作的事。但在本节,它是比较广义的“服侍”之意(参看三7注释)。

  圣徒为圣徒而作的事,是以建立基督的身体为目的。oikodomē一字在二章21节亦曾出现,但在本节中其含义较为广泛。当教会中的每一肢体,运用主所赐的特殊恩赐,在属灵上服事其他肢体以及身体的头时,教会就因此得以增长建立,其中成员亦得着造就。oikodomē由于可以如此应用,它和身体同用,并没有犯上“混杂隐喻”的毛病。反之,使徒认为身体的比喻,最适合用来表达他所要描绘的教会成长和合一。

  13. 第12节的三句片语所形容的,全都是教会生活中所经历的的过程。但使徒永远不会只顾念过程,而忽视了目标。本节开头的动词(katantaō),在使徒行传出现九次,用来形容旅人到达目的地。NEB译作“如此我们终于得着……”(参照徒二十六7和腓三11类似本节的用法,和合本分别译作“得着”和“得以”)。圣经从三方面形容教会旅途的终站。第一,它是在真道上同归于一。真道(RSV:“信仰”,参看5节注释)若得到正确的传达,人虽然来自不同谬误无知的背景,仍然能够逐渐认识“一个指望”(4节),日益倚靠“一主”(5节),从而增加对“一体”(4节)的感激。在真道上合一,是必然的目标。

  第二,虽然前面已经有足够经文清楚表明这一点,本节再次强调信心不是一套教条,也不是接受了就能达到合一的地步。反之,信心是深入而个人的,是在认识神的儿子上的合一(参看一17注释)。保罗自己致力寻求的认知(腓三10),也是他为别人所定的目标。要认识一个人,单靠理性是永远行不通的。本节所描绘的认识,必然包括了最深切的沟通,因为认识的对象是神的儿子。“神的儿子”这称呼,在大部分的保罗书信中极少使用(参:罗一4;加二20;帖前一10)。保罗讨论主与祂教会、或与父神旨意的关系时,经常使用的称号是“基督”,但“当形容祂是信心和认知对象,我们的合一至终会在其中成就的时候”(罗宾逊),保罗就会提到祂作为“神的儿子”之独特地位。

  这种认知既是与神的儿子交通,就等于是全面经历“在基督里”的生命,达到得以长大成人,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的结果。在这里所用的不同措词,其所表达的同样都是成熟、长大成人。这里所用的希腊词汇长大(teleios),在哥林多前书二6,十四20,和希伯来书五14,有发育成熟的含义。成人在哥林多前书十三11中,与下一节译作“小孩子”的nēpios比对。在原文中成人一字是单数,再次表达成熟带来合一的概念:我们众人成为“一个新人”(二15)。译作长成的字眼可以表示年纪(约九21、23),也可以表示身材(路十九3),在此是比喻成熟;而其“量度”(和合本:身量)正是“基督的丰满”(和合本:满有基督)。与一章23节一样,部分学者将这话解作“完美基督的身量”,因祂在教会中所成就的得以完全。又有人把“基督的丰满”,解作被基督所充满的。但似乎最好还是依循一章23节的理解,将这话诠释为完全得着基督想要给予人类的赏赐和恩典。祂自己拥有神一切的丰盛(西一19,二9),也要基督徒被一切可传赠之赐予所充满。至于这目标能否在今生达到,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基督徒必须抱着这雄心壮志,勇往直前。一个合乎神原来心意的人生,就是依照我们对基督自己在世生命的一切理解,作为惟一衡量的尺度。

  14. 小孩子(nēpioi)不成熟的心态必须不再存在。这心态的特点,是在面临不同教义和人生标准的压力时,无法保持稳定。“随着成熟而来的,是能够向各种形式之教训挑战,并拥有取真舍伪的能力”(布鲁斯,NICNT)。译作被摇动的动词源于名词klydōn,路加福音八24用它来描述加利利海的狂风大浪,雅各书一6则形容“海中的波浪”。在雅各书的例子中,被风吹动翻腾的是波浪,本节则大概是在描绘小舟被暴风摇动,飘来飘去的样子。NEB生动地将第二个动词译作“转来转去”,希腊动词peripherō经常有剧烈摇摆,使人眩晕的意思。从与以弗所书同时期写的歌罗西书,证明当时的基督徒已经体会到,他们必须在一切异教之风的冲击下破浪前进。若是不稳或无舵,很容易就会偏离航向。固然有人受欺迷途而不自知,但暗中埋伏、存心欺骗的也大有人在(参:提后三13)。形容他们行径的第一个字诡计(kybia),直译是玩骰子,引伸为圈套和欺诈。第二个字法术(panourgia),路加福音二十23用来描述质问主的人,在哥林多后书十一3则用来形容蛇的狡猾。从真道上流失之人(希腊文planē直译是“游荡”之意,RV:“谬误”),会毫不犹豫地使用欺骗的手段和狡猾的方法,吸引人随从他们。

  15. 这种行径是宣扬真理的人不可作,也不应该作的(林后四2)。他们的作风必须全然简单率直,但同时亦对仇敌的手段有所防备。他们是真理的使者,必须以说话诚实,“待人真诚”(见RV栏注;希腊文之aletheuō两个意思都包括在内)见称。再者这两件事,一定都要用爱心来作。所维护的事物和支持的方法,都要与第14节所描述的行径形成鲜明的对比。那些人欺诈别人,使自己得益;但基督徒却要运用只有爱心才能产生的吸引力,高举真理,为人带来属灵上的好处。上一节把不成熟的人比作在暴风雨中被抛来抛去的小船,本节接下来的描绘则与之有云泥之别:信徒会在稳定上和属灵成熟上长进(直译“生长、发育”)。这是“进入基督”(直译,和合本:连于……基督)的长进;生命发展得越来越“在祂里面”,凡事以及生命中每个细节,都以和祂的关系为中心、为目标,并且与祂连合。其中的介系词又可译作“向着”(towards)或“至于”(unto),因此正如第13节所说的,含有向着以祂完全的人性为标准长进的意思。

  我们不应该以为使徒的意思是头(直译,和合本:元首)也需要生长。较明智的作法,是先理解长进的比喻,然后处理基督作为头的概念。基督可以说是整个身体,但从另一角度看也可以说是头。一章22节已经讨论过这一点,五章23节将会再次提及。不单是长进,事实上,每个肢体所作的一切,都是以祂为源头,也以祂为引导的方向。惟有倚靠祂,肢体才能健康强壮。下一节将会详细讨论这一点。

  16. 身体需要完全靠着作为头的基督,才能得到成长、活动的能力,以及作为协调、有方向之个体的指引。歌罗西书二19是十分近似的平行经文,应当一同研读。和合本译作联络得合式(joined … together)这个希腊原文分词在歌罗西书并没有出现;新约另一处使用此分词的地方,是以弗所书二21。这个分词,衍生自名词harmos;指的是建筑工程的接缝或笋口,或人体的肩关节。第二个分词synbibazomenon,广义而言,是将人或物放在一起,使有嫌隙的双方复和,或搜集事实、作辩论或教导之用的意思。因此,这两个分词共有的含义是功用上合一,而合一是肢体在头的引导之下达成的。然而,跟在这两个分词之后的希腊原文,十分艰涩难解。译作节(haphē)的字,有好几个不同意思。它的本意是“触摸”,引伸为“接触”、“接触点”、“抓握”之意,这些意思驱使解经家提出各种诠释。上文下理和医学上的用法,都支持RSV将之解为身体的“关节”(“joint” of the body)之翻译,大部分英文译本都依从这解释(和合本同)。直译作“藉着供应的每个关节”的希腊原文,大概是说身体藉着所备有的每个关节,才能生长和有真正的功用。换言之,身体生长和运作所需的,是倚靠主的指引、祂对整体的供应(参看11-12节),以及祂为每个肢体相互关系所作的安排。

  我们又回到本卷书信一再出现的energeta(参:一19,三7之“运行”)。使徒讨论完肢体和肢体间的关联以后,进而谈到整体“正确的运行”(和合本:功用)。各在本位,各按所需的各体,必须有神在整体中“运行”,才可以正常运作。圣经接着又提到增长的宗旨,清楚说明每个肢体的目标不是个人,而是全身的长进,所求的不是一己的建立,而是整体的建立。再者本节上文下理所要证明的重点,不是教会人数的增多,而是属灵上的增益。最重要的是,这增长是在爱中的增长。这一小句片语在此重现(参:一4,三17,四2,五2),因为使人同心寻求整体得建立的,就是爱。毋庸置疑的是,如果一个彼此关怀的群体活在爱中,又在爱中彰显真理,人数自然就会增长。

  Ⅳ 个人的标准(四17-五21)

  A 新生命取代旧生命(四17-24)

  17-18. 本章开始时呼吁基督徒,要在行为上对得起所蒙的圣召,接着要求作为基督身体的团契,必须在属灵上长进。现在,保罗以更实际的词汇,描写如何活出这圣召。旧的生活方式一定要完全弃绝,新的生活方式要在个人的生命和人际关系中实践出来。虽然身为少数团体的基督徒,已经弃绝了旧生命,但他们身边所环绕的人,依然在无神的黑暗中行事(live,此动词直译为“行走”;参:弗二2)。因此,圣经有提出警告的必要,这警告的措词十分强烈:所以我说,且在主里确实的说。确实的说(martyromai )虽然直译是“作证”,可能“已经失去和法庭的关系”(凯尔德),在此只是表示严肃的宣告而已(如:徒二十26;加五3)。NEB译作“我向你们力言”。再者,本节也是一个活在主里的人,对其他也当如此生活之人所说的话。他写信的对象按种族是外邦人,但由于被基督的恩典所改变,已经与“其他外邦人”(AV)不一样了。其实在古抄本中,具有最多证据支持的读法是没有“其他”一语的;这表明他们从前固然是外邦人,现在实际上已经成为神的以色列民了(加六16)。用属灵而非种族的用语来说,本节间接表示他们从前“作外邦人的时候”(林前十二2),陷于“在以色列国民以外”所带来的一切困境(参:二12),但是已经不再如此了。

  圣经在此用一连串贬斥性的措词,形容旧生活方式的真正本质;这些语句和罗马书一18-31颇为相似。保罗时代的古希腊和罗马,的确有些品格高尚的人物,但古典文学所显示的群众生活,证明了使徒的描绘与事实相差不远。当时社会无论在思想上、属灵上、道德上,都是一片颓废。一般人的生活普遍虚妄(参:彼前一18),因为正如使徒所说,虚妄是其心态的特征。“失落了永生神对生命的概念”,外邦社会“亦失去了人生真谛和完美的观念;因而漫无目的、毫无指望、横冲直撞地在世上飘流”(巴里)。这不是说本段的每一句话,用在每个非基督徒的身上都同样贴切。但是,如果说“这是每个与神失去联系之生命所走的方向,是没有基督教积极影响之社会所造成的人生”55,却不为过。不认识神的至终结果,是人生没有目标,一切都成为虚空。无论如何渊博的学识(参:太十一25;林前一18-25),思想中没有智慧的光照,心地就变得昏昧。正如认识神不只是理性上的认识(参看13节注释),而是与祂有所交通;同样,无知也影响了整个人生“感情、意志、行为”的“立场”(巴斯,AB);这意谓了与神所赐的生命隔绝(参:二1)。隔绝一字可以指失去原先所有的,但也可以没有这意思。从某个角度来看,如果神在基督里的拯救和赐人生命的知识没有临到他们,并不是他们的错。但从另一角度来看,他们却和全人类一样,已经得罪了所得的亮光(罗一18-23,二12-15)。心里刚硬的态度,令他们无法推卸全部的责任。译作刚硬的字眼所根据的动词,是“石化”或“使(皮肤)结茧”的意思,引伸的喻意是“变硬”或“麻木”。本节所用的名词和相应的动词,新约中出现了八次。它在马可福音三5和八17所描写的,很明显是应当受罚的态度。但将刚硬解作“顽固”,或者稍嫌过火。罗宾逊说:“它似乎并非表示顽固的拒绝……但也不是一种完全不受责备的无知。”56NEB作“他们的心意变得硬如石头”,就有这样的含义:对于美善的事物麻木不仁,是没有神、没有道德价值之人生的特征。

  19. 本节进一步补充这概念,形容他们良心丧尽,不再重视神的真理,对于恶事亦不再存羞耻之心。这字原本的意思是不再有痛苦或悲伤,应用于此是指“他们使良心麻木,不再责备他们”〔洛克(W. Lock);参:提前四2〕。生命不道德是无可避免的后果。他们放纵自己,过出卖自我的生活。形容过这种生活的词汇aselgeia,意思是“放荡”或“纵情暴虐”(LS)、各种肆无忌惮的行为,和对个人标准和社会约束漠然不顾的生活。他们不知羞耻地贪行种种的污秽。译作“行”的名词ergasia,可以指生意或作生意得来的利润(如:徒十六16、19,十九24),因此可能有不洁交易的含义(见RV栏注)。这样形容整个外邦世界是不公平的。但借用慕勒的话说,这字最低限度是表示这种污秽,已经成为人所“热切追求”或“专注”的事物了(CB)。

  按照原文接下来修饰污秽(uncleaness)一语的pleonexia,基本上是贪心(greedy),即非分的渴求,和不辨是非、不顾别人之占有欲的意思;但不一定有“觊觎”(covetousness;见RV旁注)的含义。这字在新约中与肉体的罪有密切的关系。它在以弗所书中出现三次(本节和五3、5),亦出现在歌罗西书三5和帖撒罗尼迦前书四6(相应动词),都是作此用法。它最理想的诠释,似乎是“贪求”非分的事物;在新约中有时是指贪财(路十二15;林后九5)。有时,例如本节,按照上文下理有放纵损害他人之色欲的意思。关于这一点可参看希伯来书十三4-5,该处经文似乎描写贪图一样事物,自然会使人产生贪图另一样事物的想法。

  20-21. “但你们”——使徒对读者说这话时,所强调的是这代名词——“不再能够如此行了。你们学了基督,却不是这样。神的真理和旨意已经掌管了你的思想,这真理亦有伦理上的影响力。你们的人生不再灰暗,思想亦不再虚妄。你们不再与神隔绝,而是每一步都走在主的光明之中,与祂团契相交。因此你必须弃绝一切的淫乱、对污秽的爱恋,以及一切能够伤害他人身体和心灵的事物”。

  再者知道自己属乎基督的人,都是已经听过祂的道,“在祂里面受了教”(直译,和合本:领了祂的教)。在祂里面重复了以弗所书的钥语。基督不单是学习的科目,也是“教授的范畴”(罗宾逊)。使徒在此以温和的反语,加强了论证的力量。译作如果的,是三章2节出现过的两个小字ei ge(和合本:“谅必”),前面已经讨论过,它挑战“读者去鉴别所说的话”(慕勒,CB),好使他们在行为上,无法推说未曾听闻永生基督的话。这两句话的表达方式,显示这可能是教导初信者的信仰问答。“正如真理是在耶稣里面”(直译,和合本:学了祂的真理)无疑如凯尔德所说,表示“一切关乎他们素未谋面、但要在祂里面过新生活之基督的真理,都具体表现在耶稣一人历史性的生命、死亡和复活里面”。“在历史中名称为耶稣的那人”,为基督徒“提供了道德的内涵”。“登山宝训和十字架,永远排除了信仰和不道德行为共存的可能”(马松)。

  22. 第22、23、24节的命令,在希腊原文中都是不定词。它在文法结构上,将第22-24节与第21节相连。我们可以如此翻译:“在耶稣里面的真理,是脱去……改换一新……穿上。”这个形容人“在基督里”后生命之改变的比喻,在保罗书信和初期教会中十分常见。事实上,这比喻在新约中多次出现(如:罗十三12;西三9;来十二1;雅一21;彼前二1),以致一些学者以此为由,提出在使徒时代,基本的信仰问答已经在基督教中存在,把基督里新生命的意义,教训预备受洗的人57。信徒必须脱去旧,“穿上”新(24节)。如果说衣着的比喻给人有肤浅改变的印象,应当留意其重点在于旧的“衣物”要完全丢弃、永不取用,并且代之以新的“衣物”。必须脱去的东西,圣经用旧人(old nature;旧的本质)来形容。往昔的罪既然已经被赦免之恩消除,悔改又是舍弃犯罪的决定,就当断然脱离一切属于旧生活方式的事物,亦即第17-19节所描述的异教行为。(希腊原文的不定过去式,表示一次的行动。)那种“生活方式”(和合本:行为上)不但已经变坏,更有使人变坏的作用。这分词可以解作“渐渐败坏”(参:罗八21;林后四16;加六8),也可以解作“已经腐坏”和“受污染”(参:林后十一3)。在此,两个意思可能都包括在内(同一字根以否定形式在六24出现,请参该节注释)。私欲——即属于旧生活方式中,自我中心的欲望——是迷惑人的,因为它虽然承诺给人喜乐和益处,却无法实现。全本圣经,从人类第一次受试探的记叙开始,都是将引诱人犯罪形容为欺诈(参:太十三22;罗七11;来三13)。它能够污染腐化神原本的创造和计划,至终使犯罪的人在其中灭亡(约三16;帖后二10)。

  23. 基督徒的“旧人”(22节)必须脱去,又要改换一新。希腊语有两个可以译作“新”的形容词:kainos是新鲜而独特的意思;neos则是年岁上的新,有年轻的意味58。两者都有相应的动词,在新约中形容在基督里的生命。哥林多后书四16和歌罗西书三10的动词是由kainos所构成,故此有神的新创造,以一种前所不知的新生命,取代旧有生命的意思(参看二15注释)。但本节的动词是源于neos,因此是指“脱去旧人的衰老……重得不死之青春”(巴里)。现在式的时态进一步强调,若非在基督里,这种不断的更新之要求就不可能成就。需要不断更新或再次年轻化的,是“他们心里的灵”(直译,和合本:心志)。本节的结构驱使我们将“灵”字解作人心中的灵,而非神的灵,尽管这种用法在全本新约都找不着平行的例子。“腐败既是虚妄的心与神隔绝的结果,要把它转逆,也必须从心意着手。”(凯尔德)圣灵的内住,使这心意(罗十二2)或“心里的灵”能够更新。而新的生活方式,亦因为它所导致的新思想方式而成为事实。

  24. 本节在此用上了第二个可以译作“新”字的kainos。以自私犯罪为特征,受邪恶及其后果所捆绑的旧人,已经被神创造的新人所取代(参看二10、15注释;及林后五17;加六15;西三10;多三5)。再者前面怎样表示要断然脱去旧人,本节也是用不定过去式的动词,表示穿上神所创造、神所赐予的生命,是一个决定性的行动。本节和上一节有两个真理,是基督徒应当谨记的。魏斯科说:“正面塑造基督徒品格所必须的两件事物是:最高机能不断而渐进的更新,以及毅然决然地接纳‘新人’——这新人是照着神的形象造的——这是RSV与和合本的翻译,但形象一词其实是原文所无的。有人认为解作“照着神的意志和定旨”更佳,但歌罗西书三10的平行经文却支持如此诠释本节。该节经文说“新人在知识上渐渐更新,正如造他主的形象”。人起初按神的形象被造(创一27),这形象被罪损毁、人失去与神交通的生命之后,在基督里新造的人,恢复了神形象和它所带来的一切深意。其中最重要的,是神形象在品格上有真理的仁义和圣洁(holy;直译作“神圣”)。如果或多或少都见不到上述特质的流露,就无法证明神新造之工的存在。在斐罗(Philo)和柏拉图(Plato)的着作,以及新约之中,仁义都是指履行对他人的本分,圣洁则是履行对神的本分。(路一75;帖前二10;多一8和本节一样,都是将这两个字或其同源字相提并论。)RSV“真的”一词,比较严格的翻译是真理的(和合本)。保罗在此大概是故意对比前面有关虚谎果子的话(特别是22节),人若接纳遵从在耶稣里面的真理,这种仁义和圣洁就成为品格的一部分。(参看14-15节类似的对比。)NEB译作:“神所创造的新人,在真理所呼吁的正直虔诚生命中彰显出来。”

  B 真理和爱取代虚谎和苦毒(四25-五2)

  25. 上一个段落从广义的角度,描写脱去因无知、虚妄、欺诈而导致污秽和私欲的旧生命。取而代之的是穿上新人,即以仁义和圣洁为特征的新生活方式。使徒在这个段落具体讨论必须脱去的罪,和基督徒生命中应有的正面德性和各种行为。本段特有的模式是:消极的禁令、积极的训诫和动机。首先,与原文第24节最后一个字“真理”相对应的“虚假”(直译),必须弃绝。AV作谎言,虽未必尽然,却也含盖他主要的用意(与之相反的德行,可参看15节)。代替“虚谎”地位的,是各人与邻舍说实话的本分。这句话引自七十士译本的撒迦利亚书八16,但作出了一个重要但微小的修改。“向(to)邻舍”的介系词变成了与(with)邻舍,以突出接下来句子所强调的人际关系。

  我们是互相为肢体。保罗不单以读者熟悉的道德律作为反对虚谎的论证59,更坚持基督徒互相欺骗,就破坏了使他们彼此结连的爱心和团契。作为同一身上的肢体,他们彼此相属(参:罗十二5),因此一定要对彼此完全诚实。屈梭多模说得好:“眼若看到有蛇,会不会欺骗脚?舌头尝到苦味,会不会欺骗胃?说谎对于身体的正常运作,是极大的阻挠。肢体间若是坦白和完全真诚,身体就能合作无间,因而大有果效。不能坦白真诚的人类社会,就不能团结,只会有骚动和扰乱。”

  26. 旧人的另一个特点,是毫不遮掩的臭脾气和无理发怒。保罗再次引证旧约,七十士译本的诗篇四4说:生气却不要犯罪。和合本将诗篇译作“你们应当畏惧,不可犯罪”,是完全不同的诠释。希伯来文动词ragaz的基本意义是“发抖”但发抖可以是因为恐惧,也可以是因为震怒(BDB)。诗人所想的不论是哪个意思,七十士译本的翻译都是适切而有意义的。生气可以是义怒,正如我们在主耶稣身上看见的(如:可三5;约二13-17),但祂的怒气永远不会导致犯罪,因为祂能够完美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基督徒亦必须肯定自己的怒气也是出于义愤,不是被人挑衅或自尊受损的表现。不可有犯罪的动机,也不可在任何方面让自己步上犯罪之途。

  再者,熟知人性的使徒也知道一开始时“针对罪恶”的义怒,很容易就会变化腐败,“转而攻击我们的弟兄”(加尔文)。因此,保罗又加上一句明智而实际的指示:不可含怒到日落。所用的字眼在此有显着的改变。含怒,严格来说当译作“激怒”(parorgismos,相应的动词在六4出现),义怒长期积压心头,就会变为个人的怨恨。针对他人或他人行为的热烈情绪如果维持得太久,就会损毁能够化恶为善的爱心。保罗说这句话可能是故意引用毕达哥拉斯派(Pythagoreans )的忠告。蒲鲁他克(Plutarch)说:“他们规定,陷于愤怒、恶言相向时,要在日落之前握手言和。”但是,诗篇四4可能亦同时徘徊在他的心头上,因为圣经继续说:“在床上的时候,要心里思想,并要肃静”。保罗知道如果上床之前未能消除怒气,就不可能安静默想。

  27. 本节大概和上一节有紧密的关联。生气的危险是给魔鬼留地步。它给予魔鬼“半开的门”(慕勒,CB),使他有机会煽动骄傲和憎恨的心。受到不公平或无礼的待遇时立刻满腔义愤,本身是件好事;但是,如果将这委屈铭记于心、日思夜想(NEB),就会受魔鬼的引导,导致不仁的思想、言语、行为,严重破坏人际间的关系。不论是个人灵性生活,还是群体的利益面临危机,都务要竭力抵挡魔鬼(雅四7)、不留任何地步(参:彼前五8-9)。上面已经提过60,保罗形容恶者的名称往往是撒但(Satan),而非魔鬼(devil)。有人因此觉得应该将diabolos一语,直译为“诽谤者”;伊拉斯姆(Erasmus)、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时代的学者,持这种看法的人大有人在。但是,这个字在六章11节和保罗书信以外的用法,都不支持这种看法。

  28. 保罗转而讨论旧生命的另一个特点,至少针对某些读者而言:从前偷窃的,不要再偷。哥林多前书六10-11可以证明,习惯以小偷行径来维持生计的人,确然是保罗写信对象的一份子(28节的希腊语分词显示这种人是小偷,而非别种盗贼)。这种行径不应继续,反而要老实劳力。原文kopiaō一字是指费力,能使人疲乏的工作。提摩太前书四10和五17,用这字来形容基督徒孜孜不倦的事奉;在哥林多前书四12,则形容保罗自己的亲手劳力。基督徒绝不可以辛劳工作为耻,这是人共有的本分(帖前四11;帖后三10-12)。

  再者,这人要弃绝从前一切与不诚实有关的行为,亲手作正经事。保罗再一次从消极的禁止,转移到积极的诫命。基督徒不可以盗取他人劳碌的果子,反而要亲自劳力赚取生计。不但如此,他们工作更是为了要有余,可以分给那缺少的人。基督徒赚钱的动机除了要使自己和家人不至缺乏,甚至可以享受一些安逸或奢侈以外,更是为了供给有需要的人。因此基督徒的工作哲学,超越了经济上认为什么是对或公平的观点,再无自私,也完全不再以谋取个人利益为动机;施予成为赚取利润的动机。值得注意的,周济穷人在主和门徒的言行中,有极高的地位,尽管他们所有的赀财,必然十分短缺(太十九21;路十四13;约十三29)。从刚开始建立初代教会时候起,对这方面就有极大的负担(徒二44-45,四32-37,六1-3)。保罗自己也十分强调要供应穷人(罗十五26-27;林后八-九;加二10),并且以身作则,除了在话语的职事上殷勤以外,更用双手自给自足(帖前二9;帖后三8-9),又供给有需要的人(徒二十34-35)。

  29. 在此,使徒又回到基督徒的讲论和交谈的议题。他们不但要规避一切虚谎,污秽的言语也要避免。希腊原文中的形容词sapros,其基本意思是“腐坏”,引伸为“没有价值”之意。这种污秽的言语好像坏水果一般,自己“腐坏”又能“扩散腐坏”(巴里),不但本身没有价值,更引导人思想没有价值的事物。用来取代这种没有价值的言语的,就是好话(参:腓四8)。随事说造就人的,直译可作“为了有需要的造就”。所用的希腊文chreia,在使徒行传六3指的是“当前的事务”(和合本:这事),因此这话可译作“为造就当前的事务”,腓力斯得当地译成“与场合相配的说话”。意思与箴言十五23“话合其时,何等美好”相同(参:《德训篇》二十6-7、19)。与工作和薪酬的问题一样,基督徒的标准是超过个人利害,甚至道德对错问题。正如“我拿什么给有需要的人?”是用钱是否得宜的试金石;同样,考验言语的标准也不独是“我的话是否保持真诚纯净?”而是“我的话是否叫听见的人得‘恩’(直译,和合本:‘益处’)?”路加福音四22中,用“恩言”来形容耶稣充满爱和祝福的话语;基督徒的言语,也要以恩典为其特色(参:西三16,四6)。

  30. 在有关怒气的劝诫之后的,是不可给魔鬼留地步的警告(26-27节)。在上述有关基督徒言语的劝诫之后的,则是不要叫神的圣灵担忧。需要提醒的是,一切的罪,不单是舌头所犯的罪,都会使神产生个人性的忧伤,因为我们蒙召与祂交通。本节把焦点放在圣灵而非基督或圣父之上——这话大概引自以赛亚书六十三10——特别适切,因为圣灵是团契生活的维系者,以不实的言行得罪弟兄姊妹尤其令祂担忧。此外,罗宾逊提出圣灵可能“特别透过基督徒的言语,得以充分表达”(参:五18-19),“因此语言器官的滥用,对于宣称控制它的圣灵而言,是圣灵深深感受的错误”。习惯了用圣灵来称呼三位一体之神的第三位(如:徒一2、8),很容易就会忘记其中之形容词的重要性。希腊原文将“圣”字安放在强调的地位,保持它形容词的身分;部分译本(如:AV)将它译作称号的一部分是不对的。本节的意思是:住在我们里面的神的灵,是圣的。再者,基督徒也是受了祂的印记,等候得赎的日子来到。圣灵如今的同在,是基督徒在末日完全得着生命和基业的印记和保证。单单思念这一点,已足以驱使他们洁净自己的生命了(约壹三2-3)。这话可能也有圣灵为得赎之日,以印记使基督徒保持纯净的概念(斯科特)。

  31. 使徒再度讨论很容易就藉言语表达的罪,来与在基督里所学习到的一切作为相对照。他在此列出了六样一定要断然除掉的事物。首先是苦毒(pikria),亚里斯多德(Aristotle)称之为“拒绝和解的怨恨心”。使徒用他典型的语气,指出这一切,任何暴烈脾气的痕迹,都必须摒除(参:四2)。接下来的是恼恨(thymos)和忿怒(orgē)。罗马书二8和歌罗西书三8都同时提到这两个字(参:启十六19,十九15),其分别在于一个是指突如其来的怒火(参:路四28;徒十九28),一个是指深沉的怒气。orgē可以描述神的忿怒(参:五6),第26节用其动词形容人的义怒。本节则用它来描写出于私仇的忿怒,以及因为被人挑衅而产生的激情和脾气。对于这种怒气,基督徒惟一的规条是完全禁戒。跟着列出的是译作嚷闹的kaugē“愤怒之人大声疾呼的专横,强逼所有人听他的牢骚”(芬德莱)。毁谤译自希腊语的blasphēmia,圣经经常用以描写反对神的话语,但也常用来形容对他人之诽谤或侮辱性言语(参:林前十30;西三8;多三2)。使徒最后加上一切恶毒,意图“藉一个包罗性的字眼,概括所有已经讨论过,和全部类似但没有直接提及的一切”(米登,NCB)。

  32. 要根除邪恶的言行,至终在于洁净思想生命。使徒因此从正面提出要以恩慈相待,存怜悯的心……。歌罗西书三12的平行经文说:“所以,你们既是神的选民,圣洁蒙爱的人,就要存怜悯、恩慈、谦虚、温柔、忍耐的心。”保罗在本章第2节已经谈过其中的三样,在此讨论其他两点。二章7节用来形容神的恩慈,本节力言恩慈是基督徒的基本美德。它是实践出来的爱心,如巴克莱所言,是“关心他人事务如同关心自己的内心倾向”。使徒在此加上新约只在本节和彼得前书三8出现的怜悯(eusplanchnoi),免得被人误解,以为他所要求的是没有同情和爱心所推动的恩慈行为(参:林前十三1-2)。

  但是,使徒也知道,对恩慈怜悯构成障碍的,往往是自觉受人伤害或备受委屈的心态。因此,他跟着说要彼此饶恕。这字可以较广义地解作彼此“以恩典相待”,饶恕当然包括在内;并且,应该是本节的主要思想。歌罗西书三13“倘若这人与那人有嫌隙”一语,使意思更加清楚。基督徒饶恕人至终的榜样和动机,是神的饶恕。神在基督里——RSV与和合本的翻译是正确的(参:林后五19)——饶恕了你们。祂只需一次,便彻底成就了这一切。因此,人必须向祂献上爱和感恩的心,并饶恕他人。福音书更强调不饶恕人的心,是不能接受神之赦免的(参:太六12、14-15,十八21-35)。正如kathōs(as)一词的含义不仅只是“因为”(because),它表示神的饶恕和人的饶恕,完全彼此相像。基督徒饶恕别人,必须好像神那般无条件而彻底。东离西有多远,祂使人的罪离开他们也有多远,亦不再以此为谴责他们的理由。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以弗所书第4章-以弗所书第4章-新旧约圣经辅读注释

以弗所书第四章   蒙召与合一(四 1 ~ 16 ) 

  世人被罪恶所拦阻,所以人与人之间满了利害的关系,根本无合一可言,因为私欲之本质是为了自己而发动的;但神的救恩临到人,那些蒙恩的人是因恩赐而领受( 7 ),是源于一个生命,更是出于祂的安排,因此,蒙召的人应有合一的表现( 1 ~ 3 )。 

  合一的见证必须由蒙恩的人在生活中活现出来,信徒在生活上的谦虚、温柔、宽忍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2 )。那赐我们恩赐的基督,已为我们留下可行的榜样,祂谦虚地道成肉身正是一项不容置疑的明证( 9 )。温柔的特质不是柔弱,而是不自私、不为自己想而能完成神的心意,再因爱的缘故能宽容、能有真的关怀,并有实意而非纵容,基督的降世便是具体的表现。 

  信徒的合一是因为由一位神的工作( 6 )。我们享有同一个信,经历同一洗,这都是因一位主的救赎,我们是与祂同钉十架,与祂一同复活。因此我们是在一个圣灵的引导下成为一体,并共同存有一个盼望( 4 ),就是等候救主的再临。 

  当各圣徒领受不同的恩赐后( 7 ),我们要发挥各肢体的功能,互相配搭来发展基督的身体( 11 ),而我们每一个人也要在一位圣灵的引导下来认识主,使我们能不断长大( 13 )。所以,教会内信徒应该祈求圣灵开启他们的心眼,使各人能明白真理。 

  教会中各肢体的联络均有赖一位主
──以弗所书第4章元首基督( 15 )。假若葡萄树的枝子不在葡萄树上,便不能结果子;信徒不连接在基督里,也是不能联络其他肢体的。合一的结果是因的相助而不断被建立,使身体渐长( 16 )。 

  祈祷  求主助我更认识合一的真理,使我的生活能与蒙召的恩相称,见证、荣耀的圣名。 

  新生活的样式(四 17 ~ 32 ) 

  没有合一的生命,就没有新的生活,因为与神隔绝的生命,只有私欲的放纵和污秽的生活( 18 ~ 19 )。但有了神的生命,便好像回复起初神造人的形像一样;故新人是认识基督的人( 20 ),因听道而领受了,且学了祂的真理( 21 )。这些人的行为和表现,能反映出他所领受和认识的新生命是有神的形像( 24 ),把神的公义和圣洁表明出来。 

  新生活的样式是: 

  .真诚:在说话上要诚实,特别在肢体中绝不可有虚谎,正如人体各器官,肢体间从没有互相欺骗或虚谎一样( 25 )。若眼见的是熊熊烈火,我们绝不会对自己双手说那是可爱的玩物吧。 

  .不犯罪:若肢体间产生磨擦而生气,却不可让其引至犯罪的地步,亦不可长时间怀恨抱怨,以致让魔鬼有机可乘( 26 ~ 27 ),这只有在饶恕的真理中才能实行( 32 )。 

  .不自私:肢体间也不可存贪婪之心,而要殷勤帮助缺乏的人( 28 )。只图自己利益,而漠视别人的损失,在合一的生活中是不应存在的。 

  .慎言:弟兄姊妹说话要彼此造就,不可以毁谤或伤害别人,凡事要使别人的生命得益处。 

  .顺圣灵行事:信徒一切所行的,均由一位圣灵感动,当然,我们所行的是不能与感动我们的圣灵相违。每一位重生得救的信徒,均有圣灵为得赎的凭据,祂的提醒、督责、引导,都是我们所要重视的,否则不顺从圣灵而行,便叫圣灵担忧( 30 )。 

  祈祷  求主赐我坚定倚靠的心,好让我的生命因而得以更成长、成熟。
──以弗所书第4章《新旧约辅读》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以弗所书第4章-圣经串珠版注释

以弗所书 第四章 注释   4:1-16 圣灵里的合一 

  1-6 合一的基础 

  1「既然 ...... 相称」:

    保罗在第1-3章说明了神在永恒中为教会拟定的计划, 在第4章开始教导信徒如何按神的旨意在地上生 

  活。 

  4「身体」:指教会
──以弗所书第4章基督的身体(见1:23; 2:16)。 

  5「一洗」:水礼是人悔改、信耶稣、藉圣灵之洗得以重生的外在标志(参罗6:2-3; 林前12:13; 多3:5)。 

  7-16 一体的多元化 

  信徒应按各自不同的恩赐来事奉,建立基督的身体。 

  7-10 各样恩赐都来自基督 

  「他升上 ......

    万有的」:取材自诗68:18,该节歌颂耶和华如君王般凯旋登上锡安山,率领俘虏行列,接受臣民贡奉,并向群 

    众广施恩泽(见诗68:35)的情景 。 保罗以此经文解释基督从人的身分、从死亡的极度降卑,复活升天,藉圣灵将恩赐赏给 

    信徒,并充塞宇宙的事实。 

  11-16  基督赐给教会属灵的领袖 

  由这些人装备圣徒,使他们发挥恩赐,承担圣工,二者共同建立一个健全、成熟、增长的教会。 

  11「使徒」:见路6:13注;

    林前9:1-2注。「先知」:见徒11:27注; 弗2:20注。 

    「牧师」、「教师」:原文显示二者的关系非常密切,有可能指同一批人
──以弗所书第4章藉言语行为来教导和牧养信徒之人。(见徒20:28; 彼前5:2) 

  13「直到 ......

    儿子」:原文是「直到我们众人在信仰上和认识神的儿子上都达一致」。 

  4:17-5:21 弃旧更新的行为 

  於本段,保罗一方面劝戒信徒不要像外邦人行事虚妄,另一方面积极地勉励他们要有更新的行为( 4:17-32),以爱为出发点(5:1-5), 

  作神光明的子女( 6-14),谨慎行事(15-21)。 

  18「与神 ...... 隔绝了」:见2:1注。 

  19「良心 ...... 丧尽」:原文指感觉麻木。 

  21「学了他的真理」:译作「按真理是在耶稣里面」为佳。(参新译本) 

  22-24「旧人」:是指人得救以前的旧生命;脱去旧人即弃绝过去的罪恶生活。 

    「新人」:是指在基督里的新生命;穿上新人即按着真道使心志更新,过仁义圣洁的生活(参林後5:17; 加2:20)。保罗喜欢 

    用穿衣服的比喻来说明新旧生命的替换。(参罗13:12, 14; 西3:9-10) 

  25「说实话」:引自亚8:16。

    在新生活的准则中,保罗特别强调言语方面的罪(另见4:29; 5:3-4), 正如主的教训:「入口的 

    不能污秽人,出口的乃能污秽人」(太15:11)。 

  26「生气 ......

    犯罪」:语出七十士译本的诗4:4。生气本身不一定是犯罪(参可3:5),但人不应积孕怒恨(「含怒到日落」) 

    ,致生恶念。 

  29「污秽」:原文指腐败或恶言。 

  思想问题(第三、四章) 

  1 第 3章里 , 「奥秘」一词共出现了多少次?这里所阐述的奥秘与 歌罗西书 1:27所言的奥秘,重点上有否不同? 

  你有否为这奥秘而感谢神?这道理有否激励你关心宣教事工? 

  2 保罗祷告时,是「放胆无惧」、「笃信不疑」的 ( 3:12),

    而且 谨记神的父性( 14-15)。我们祷告的态度又如何? 

  3 根据 1:15-23; 3:14-21,试反省你日常祷告的内容。 

  你是否局限於自己的难题和小圈子里,而缺乏保罗的深度和胸襟? 

  4  4:1-16强调信徒的合一(留意本段用「一」字的次数),但这合 一是以什麽来规限的?见 3,

    13-14。 

  5 由 4:11-16看来,平信徒与教牧人员应如何合作,建立基督的身体 ?你的教会有否全体总动员? 

  6 信徒彼此以诚实相待,与互为肢体有什麽关系(见 25)? 

  7 第 4章有关「新人」和「印记」的比方,对你有什麽提醒?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以弗所书第4章-启导本圣经注释

| |

以弗所书

以弗所书第四章

4:1 保罗的好些书信都是用前几章讨论信徒的经历和信仰,后几章提出怎样实行这信仰。这里象《罗马书》12:1一样,教导受信的人“行事为人”应该与所信的道配合;怎样在教会中与弟兄姐妹过着和谐、相爱、圣洁和得胜的生活。“被囚的”:参3:1注。“蒙召”:信徒行事为人应该符合所接纳了的基督的付托。信徒既蒙神拣选(1:4),得到救赎(1:7),有了新生命,又预定得儿女的名分(1:5),现在更“蒙召”,应令生活与蒙召的恩相称,有象基督一样圆满成熟的品格(13节)。

4:2-3 3节的“心”字,原文与“灵”字同。“合而为一的灵(心)”是神给教会的恩赐,让教会可以同心合意为福音作见证。教会保持合一的方法是实践“爱心”与“和平”的原则(2-3节)。个别信徒则应追求“谦卑、温柔、忍耐”等美德。教会和信徒都有责任保持这种在主基督里的“同归于一”(2:14-22)。

4:4-6 保罗认为,教会不能合一是不可理解的,因为不问基督徒在什么地方,都共有一个身体、一个圣灵、一指望、一主、一信、一洗、一神,基本因素相同。若有什么不同,都属表面,无关宏旨。

“身体只有一个”指教会乃一整体(参林前12:14-27)。“圣灵只有一个”是说住在教会里的圣灵是一位众信徒从神领受的圣灵也是这一位(参林前12:12-13)。“指望”只有一个,就是大家所盼望的都是基督来临的荣耀、永生和天上的基业,以及新天新地。这是信徒生活的共同目标。“一主”是大家都承认耶稣基督为主(林前12:3)。“一信”指同认耶稣为主。我们得救乃因这信。“一洗”是受洗归入同一位基督。基督徒藉受洗仪式公开见证所信,接纳进教会。至于神当然只有一位,就是我们称为天父又公义又慈爱的独一真神。此外,基督徒还共有一个“圣餐”,是基督亲自设立,为了记念祂的受死。这里未特别提出圣餐,或因已包括在“一个身体”里头,因杯和饼所代表的是主的血和身体。

基督徒信仰的实质相同且共同,具备了在生命和心灵上合而为一的基础。

6节论到神对人的实在性;祂超越—“超乎众人之上”;祂运行作工—“贯乎众人之中”;祂与人同在—“住在众之内”。有的解经家指出这里已含有三位一体的教导,包括天父的超载、圣灵的工作,和圣子的与人同住。

4:7 希腊原文中7-16节为一连续不断讲述恩赐的长句。主基督给教会恩赐,造就信徒,建立教会,联络众肢体于元首基督。每个信徒也从基督领受恩赐,不是按人的行为,完全出于恩典白白的得着。“照基督所量给各人”是说恩赐按照各人的度量而赐给。但恩赐乃无可限量,可以没有保留的给予人(罗8:32),就象主耶稣所说,“连摇带按、上尖下流,倒在你们怀里”那样大量且慷慨(路6:38)。我们可能求主加强我们能作出的贡献和信心,扩大蒙恩的量。参《罗马书》12:3。

这几节说明教会一体之中寓有多样化,是合一而非统一。各人将从基督领受的不同恩赐贡献在教会的事工上,多姿多采,但又各按各职,在爱中彼此相助,成为一个能不断增长的有机体。

4:8-10 主基督能将恩赐给人,是因为祂在十架的救赎工作上已得到胜利。正如《诗篇》68:18所说,基督象战胜了的君王,他升上高天的时候,慷慨地把各种恩赐给人。“掳掠了仇敌”亦可译为“携同俘虏了许多俘虏”,“俘虏”指的可能是基督在十字架上击败了的灵界的仇敌。保罗藉此机会提醒我们,这位升上高天得胜的基督,是曾谦卑降世为人的主耶稣(“先降在地下”),也是那位复活升天的主(“远升诸天之上”)。这里用“诸天之下”有基督下到阴间之意,似属过分解释。

4:11 4:3 说明基督把“恩赐”赐给每一个人,信徒因此各有各的功用(16节)。这恩赐显然不只是给教会中一小群人。11节提到一些职分,是神叫不同的人去承担的,有些也见于《罗马书》12章和《林前》12章,只缺此处的“传福音的”和“牧师”(牧羊人)。此二者很可能是教会中某些信徒担任的职事,而非行政或管理的职分。

11节提到有:1,使徒,是一地教会的建立人(参2:20注);2,先知,把神的信息和已经启示的真理讲解、传递的人(参2:20注;林前12:10);3,传福音的(参徒21:8,腓利被称为“传福音的”;林前1:17),把福音传给远近的人听,来扩大教会。应该也帮助信徒到处见证基督;4,牧师,照顾已经在教会中的“羊群”,给他们关怀、鼓励与安慰;5,教师,教导人明白神的话,坚固信徒,学习侍奉。希腊原文中,“牧师”与“教师”依文法结构连在一起,中文译为“有牧师和教师”。全句可译为“祂赐给…一些人作牧师和教师的恩赐”,似乎是说这“一些人”是同时兼做二者的。也许因为牧师照顾信徒时也会把圣经话语喂养“羊群”,因此需要有教师的恩赐(参提前3:2)。

4:12 教会中担当上节所提到的职事的人,负有双重责任:一是“成全圣徒,各尽其职”;一是“建立基督的身体”。“成全”有“装备”的意思。教会中的侍奉应该是全体信徒的事,因为各人都有神赐的不同恩赐,积极在教会中侍奉,而非替代他们去侍奉。至于“建立基督身体的责任包括宣扬福音,使信的人增多,保持教会内部的各睦,使人人尽职,教会不断增长。11节的五种职事都是侍奉的工作,似乎不是教会中固定行政工作的职称。《使徒行传》20:28记有告诉以弗所以弗所教会的领袖,圣灵已立他们作全群的监督(有责任监督他人),牧养(象牧羊人一样)神的教会。这一群人后来可能在牧养信徒、建立他们信心的工作上做得十分出色,教会中“监督”、“会督”等职条才逐渐出现,“牧师”的职称也随之兴起。不过,即令“牧师”为后人设立的制度,做这种工作,一定要清楚有“牧师”侍奉的恩赐和付托。

4:13 教会里各人的恩赐如果充分发挥,大家对基督的认识增加,了解到在真道上合而为一的重要,就能灵性长大,信心坚固,象基督那样完全地生活:遵守神旨、忠心侍奉、热爱弟兄、坚守所信。

4:14 保罗指出教会应重视教义的正确建立,不受新奇歪曲的道理引诱,象儿童一样去喜新厌旧,为狡猾、欺骗人者人所玩弄。第一世纪出现的若干异端(例如诺斯底主义)或为这警告的一个对象。这警告对今天的信徒尤其重要,因为异教之风与异端邪说空前新奇,对信徒的引诱也空前大,在灵性上仍如小孩未成长的人,很容易受其迷惑,落入其陷阱中。

4:15-16 一个由成熟了的信徒组成的成长的教会,光景大大不同。在这个教会里,基督居元首地位,作教会的头;信徒合作无间,互相作肢体,受心流露于信徒的交往与生活中。“爱”是灵性成长的标记,是完美教会生活的标准。

4:17 “合而为一”和“长成的身量”(成熟)是教会的双得目标。本到5:20,提到教会生活另一方面应有的表现,就是信徒处世应圣洁。

17-19节将基督徒和“外邦人”(不信主的人)作比较。二者在生命上有本质的差别:信徒的生命连于主,本质圣洁;不信主的人“与神所则的生命隔绝”,本质污秽。他们的心虚妄,是因为生活没有了神,人生虚空而无意义。

4:20-24 本段是与4:17-19将信徒的圣洁与不信主的人的污秽生活作比较。

20节“你们学了基督”是污秽和圣洁两种生活的分界线。所谓“学”基督,就是明白基督怎样在生活上显明神的旨意。主耶稣在福音书中常对门徒说:“你们当…学我的样式”,其中的“学”用的就是这个字(太11:29)。22节“行为上的旧人”是指信主前所过的污秽生活(17-19节),因为心意不洁,连生活也都污秽了。“脱去”一语是用脱衣裳来作比喻,圣经中常驻机构有此用法(罗13:12;西3:9;来12:1;雅1:21;彼前2:1)。

23节“心志”按原文可译作“心思里的灵”,直指人真我,代表人内心最真实的意思、态度和价值观。圣灵的工作可以叫人彻底改变。

24节“穿上新人”,就象人更换了新衣服一样,来过新生活。保罗常用这个比喻(罗13:14;加3:27;西3:10)。“照着神的形像造的…”一语指基督徒的德性生活,回复当初神造人的样子(比较创1:27)。

4:25-29 这几节列举了一些基督徒与人共处的原则:言语要清楚,说话要诚实,工作应殷勤,不可有贪心等。这是脱去旧人、穿上新人的积极表现。这些原则不只是信徒在教会中,也是在教会外与非基督徒相处,行事为的指导。

25节的“与领居说实话”引自《撒迦利亚书》8:16;26节的“生气却不要犯罪”引自《诗篇》4:4。

基督徒有感情、有情绪;但喜怒哀乐都应有节制。就以怒来说,有的怒会犯罪,有的不会。无论如何,生气总非好事;要怒力抑制,更不可留过夜,免得给魔鬼机会,引诱我们去犯罪,制造不和与分裂。何况怒气针对的即令是恶事,其出发点常为自己的骄傲或私人利益与好恶;这样一来,生气而不犯罪是很难的。要能象那样大公无私完全出自爱心(参可3:5;10:14),才能不犯罪。

28节教训我们,单是消极地不为是不够的,应该积极去做于人有益的事。例如本来偷窃的,现在做了基督徒,不只勤劳工作谋生,还去帮补需要的人。积极的行动才能彻底改变积习。

4:29 “污秽的语言”包括毁谤、埋怨、讥讽,一切叫人消极,不得益处的言语(5:4)。“造就人的好话”也就是让人得到信心,增添勇气,和睦相处,更愿意负起信徒责任的话。

4:30-31 基督徒是受有圣灵印记的人(参1:14注),他的身体就是圣灵居住的地方(林前6:19)。要是我们不能努力生活象基督,圣灵会象人一样忧伤失望。31节所列举的都是叫圣灵担忧的事,必须除掉。

“得赎的日子”参彼前1:18注。基督徒若能生活上学效基督,在来日就有那美好丰富的生活为他存留。

4:32 除掉叫圣灵担忧的事还不够,必须代之以积极有益的事。“恩慈”的希腊原文为Chrestos与“基督”的原文Christos在读音与字形上相似。保罗用此字,不只要人仁慈,还应象基督那样恩慈,负起祂的轭来服侍人(参太11:30注)。神怎样宽容饶恕我们,我们也应本着爱心和恩慈来饶恕他人。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抱歉,本章没有注释

以弗所书第4章-21世纪圣经注释

以弗所书第四章   贰.信徒在主里的行事为人(四~六) 

  一.呼吁基督徒合而为一(四 1 ~ 6 ) 

  四 1  到这里,以弗所书是个大分段。前面几章论到基督徒的蒙召,最后三章催促他们行事为人要与他 蒙召的恩相称 。开始到这里,全书的主旨是恩典提升我们到达的地位;而由这里开始,主旨是实际活在这地位上。我们在基督里得高升的地位,这也要求我们有相配的敬虔品行。故此,以弗所书第一至三章讲论天上,而第四至六章是地方教会、家庭和社会。司徒德指出,最后几章教导我们,“必须在教会里培养合一,个人生活要洁净,在家里和谐,并在我们与邪恶的势力争战上要坚定不移。” 

  保罗第二次自称为 被囚的
──以弗所书第4章这次说是 为主被囚的 。狄奥多勒评论说:“世人看为不名誉的,保罗看为极大的光荣;他为基督受捆绑,比君王戴冠冕更荣耀。” 

  保罗因对主忠心并顺服而入狱,他劝勉读者行事为人要 与蒙召的恩相称 。他并非命令或督促,乃是以温驯、柔和,并用恩言向他们呼吁。 

  行事为人 一语,在信中出现了七次(二 2 , 10 ;四 1 , 17 ;五 2 , 8 , 15 ),形容人整个生活方式。所谓 相称 的行事为人,是要基督徒与自己作为基督身上肢体的荣耀身分一致。 

  四 2  生活的每方面,都必须显出一个似基督的心灵样式。这包括: 

  谦虚
──以弗所书第4章真正的谦卑来自与主耶稣的联合。谦虚使我们察觉自己无有,又使我们以别人比自己强。这与自负和傲慢相反。 

  温柔
──以弗所书第4章顺服神安排而不反抗、任随人的不友善对待而不报复。这态度在那位说“我心里柔和谦卑”者的生命中最清楚看见。韦禾达评论说: 

  这是一句叫人惊诧的经文!这位主创造诸世界、陈设星宿,一一称其名、引导众星、用秤称山岭、用天平平冈陵、举起海岛好像极微之物、用手心量海洋;在衪面前,地上的居民好像蝗虫一样。当衪来到世上作人生活时,竟是自己心里柔和谦卑。衪不是要树立一个完全人的典范,并以身作则;其实衪本身就是这样的了 24 。 

  忍耐
──以弗所书第4章在长期激动下,仍有平和的性情并容忍的心灵。可用以下例子阐明:假如有一头小狗和一头大狗在一起。小狗害怕并要攻击大狗,向大狗吠叫。大狗本可一口咬它,但却安详地容忍小狗的无礼。 

  用爱心互相宽容
──以弗所书第4章宽恕别人的过错和失败,或性格、能力、脾气。这并不是虚有其表地保持礼貌,心里却存愤恨。意思是积极去爱那些使人愤怒、搅扰或令人困窘的人。 

  四 3   用和平彼此联络,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 。神建立教会,除去了人类中间最大的分歧
──以弗所书第4章就是犹太人与外邦人中间的裂缝。在基督耶稣里,这些分隔都被废去。但怎样在他们一起生活时实现出来?会否仍残存对立?会否有建立“犹太人的基督教会”和“万国的基督教会”的倾向?为避免任何分裂或潜伏的仇恨,保罗现在恳请基督徒之间要合一。 

  他们应当尽力 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 。圣灵使一切真信徒在基督里合而为一;身体有同一位圣灵内住。这基本的合一是不能破坏的。但因争论和争吵,信徒似乎并不合一。 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 ,意思是与别人和平共处。 和平 是韧带把身体上肢体连系起来,纵使彼此间在本性上有很大的区别。分歧出现时,最普遍的反应就是分开,另起炉灶。属灵的反应却是:“总体上要合一;疑难上要有自由;凡事上要有爱众人的心。”我们个人的肉体倾向,都足以破坏任何地方教会,或神的任何工作。故此,我们必须把自己的鄙陋、个人的念头掩盖,在和平里同为神的荣耀和共同的福分作工。 

  四 4  我们不要夸大分歧,却应当思想七样组成真正基督徒合一基础的正面事实。 

  身体 只有 一个 \cs8 。纵使有种族、肤色、国籍、文化、语言和性情的分别,但 身体 只有 一个 ;这身体是由五旬节到被提时期之间一切真信徒组成的。宗派、教派和党派,都妨碍这真理的实现。当救主回来时,祂要扫除这一切人为的分门别类。因此,我们现今的口号应该是:“名称党派皆败落,高举耶稣基督是一切。” 

  圣灵 只有 一个 。同一位圣 灵 内住在每一位个别信徒里面(林前六 19 ),也内住在基督的身体里(林前三 16 )。 

  同有 一个指望 。教会每一个肢体蒙召都有一个目的
──以弗所书第4章与基督同在、似衪、又分享衪无穷尽的荣耀。 一个指望 包括所有等候主耶稣回来,并神在及后计划的圣徒。 

  四 5   一主 。“虽有称为神的,或在天,或在地,就如那许多的神、许多的主;然而我们只有一位神,……并有一位主,就是耶稣基督。万物都是藉他有的,我们也是藉他有的。”(林前八 5 , 6 ;也参看林前一 2 ) 

  一信 。这是基督徒的 信 仰、基督身体的道理,就是“从前一次交付圣徒”的(犹 3 ),并在新约圣经里存留给我们的真道。 

  一洗 。这有两重的真实意义。第一,圣灵只有一洗,把所有信靠基督的人都放在这身体里(林前一二 13 )。另外, 一洗 也叫悔改归主的人承认,他们与基督在死、埋葬和复活上联合。尽管今日有不同形式的洗礼,但新约圣经只承认信徒奉父、子、圣灵之名的一洗。藉洗礼,门徒表明对基督效忠、旧人已埋葬,并且决志过有新生样式的生活。 

  四 6   一神 。每位神的儿女都承认 一神,就是众 蒙救赎之人 的父 ,衪是: 

  超乎众人之上
──以弗所书第4章衪是宇宙的至上至高统治者。 

  贯乎众人之中
──以弗所书第4章衪贯乎众人之中作主,藉一切事成就衪的旨意。 

  住在众人之内
──以弗所书第4章衪住在所有信徒之内,并同时在不同地方与他们同在。 

  二.身上肢体的正常功用(四 7 ~ 16 ) 

  四 7  基督身体合一的道理,结合一个相辅相成的真理,就是肢体各有不同。每个肢体都有其特定的角色。没有两个是相同的,也没有相同功用的。每人负责的部分, 都是照基督所量给各人的恩赐 ,衪看为合适便作安排。若这里的 基督……的恩赐 是指圣灵(约一四 16 , 17 ;徒二 38 , 39 ),那么意思就是圣灵是那位把恩赐分配给每位圣徒,并赐能力运用恩赐的了。每个肢体都能完成所指派的工作,基督的身体便在属灵和人数上增长。 

  四 8  为了帮助神儿女们认识并完成自己的功用,主便把一些特别职事或事奉的 恩赐 ,赐给教会。不要跟前一节提到的恩赐混淆。每位信徒都有一些恩赐( 7 节),但并非每位都有第 11 节所列的 恩赐 \cs8 :这些是特别的 恩赐 ,为教会增长而设立的。 

  首先,我们看见那赐下特别 恩赐 者,是复活、升天、得了荣耀的主耶稣基督。保罗引述诗篇六十八篇 18 节,预言弥赛亚要升上高天、征服并掳掠仇敌,衪的得胜换来各样的 恩赐 赏给人。 

  四 9  可是问题产生了!弥赛亚怎能升上高天?衪岂不是在永恒里与父神同住高天吗?显然,衪若要升上高天,必先从高天降下。诗篇六十八篇 18 节提到衪升天的预言,暗示衪曾先降下。我们可以把本节意译为:“诗篇第六十八篇 既说‘升上’,岂不是先降在地下 么?”我们知道这就是事实。主耶稣降生于伯利恒的马槽里、死于十字架上、埋葬于坟墓里。地下有时用作指阴间或地狱,但这解释并不切合经文的论点:衪升天,必须先降下,却不是在地狱。再者,圣经指出当基督死了,衪的灵去了天上,不是地狱(路二三 43 , 46 )。 

  新英语圣经把这节译作:“如今‘升上’一词,暗示衪也曾降到最低的地位,就是降到地上。” 

  四 10  诗篇六十八篇 18 节的预言里所暗示的降下,在主耶稣道成肉身、受死和埋葬中得到全面的应验。那从天 降下 的,也是 那 位胜过罪、撒但、鬼魔和死亡 的 ;那 远升 大气层和星际 诸天之上 的, 要充满万有 。 

  衪 充满万有 ,意思是衪乃一切福气之源、一切美德之总和,并一切的至尊君王。格连特写道:“十字架深处并荣耀的高峰之间,没有一处是衪未充满的。 25 ” 

  第 8 节至本节的中心思想是升上高天的基督,衪是赐各样恩赐者。衪回到天上之前,没有这些恩赐。这点也可以支持教会没有在旧约时代出现;倘若有的话,这就是个没有恩赐的教会了。 

  四 11  现在列举恩赐。我们惊讶地发现,恩赐是一些人,而不是天赋或才能。 他所赐的有使徒、有先知、有传福音的、有牧师和教师。 

  使徒 是直接蒙主差遣,去传道和建立教会的人。他们是曾看见基督复活的人(徒一 22 ),又有能力行神迹(林后一二 12 ),以证明所传的信息(来二 4 )。他们与新约先知一样,基本上职责关乎建立教会的根基(弗二 20 )。这段经文提到的使徒,只指基督升天以后的使徒。 

  先知 是神的发言人或代言人。他们直接从主得启示,再传给教会。他们靠圣灵所说的话,就是神的道。 

  从基本意义说,今天我们不再有使徒和先知。他们的职事随教会根基的建立和新约卷籍的完成而结束。我们已强调了,保罗在这里论的是新约的 先知 。若看他们为旧约的先知,便会加添 经文的难题和不合理之处。 

  传福音的 是那些传讲拯救佳音的人。他们由神所装备,把失丧的人夺回归给基督。他们有特别的能力,去断定罪人的情况,细察人的良心,回答反对者的诘问,勉励人立志归向基督,并帮助悔改的人从神的话寻得确据。传福音的要从地方教会出来,向世人传福音,把悔改的人领到地方教会,让他们得喂养和勉励。 

  牧师 是基督羊群的代牧人,带领和喂养羊群。他们的职事是智慧的忠告、纠正、鼓励和安慰。 

  牧师 的工作跟地方教会的长老有密切关系,最主要的分别在于牧师是个恩赐,长老是个职位。新约描述在地方教会里有多位牧师(牧者)(徒二○ 17 , 28 ;彼前五 1 , 2 ),却不是只有一位牧师或主席长老。 

  教师 是那些得神能力去解释圣经、分解圣经真意的人,又把神的话放在圣徒的心思和良心上。传福音的(传道者)从经文段落中把福音传讲出来,教师则把段落在上文下理间的关系说出来。 

  牧师和教师 在本节一同出现,有人下结论指这里所说的是一个恩赐,应该读作“牧教师”。但事实不一定如此。有人可以作为教师,却没有牧者的心;一位牧师可能会引用圣经,却没有独特的教导恩赐。倘若 牧师和教师 在本节里指同一个人,那么根据相同的文法原则 26 ,二章 20 节的使徒和先知也应是指同一个人。 

  最后,我们要小心分辨神的恩赐和天生才能。不论未得救的人如何有才干,都不能根据新约作传福音的、牧师或教师。除非得到那独特的恩赐,基督徒都无法有这些功能。圣灵的恩赐是超自然的,使人能作人们看来不可能的事。 

  四 12  我们来到谈论恩赐的功用或目的。恩赐 是为要成全圣徒,各尽其职,建立基督的身体 。过程是这样: 

  1 .恩赐成全圣徒。 

  2 .圣徒便事奉。 

  3 .身体得以建立。 

  职 不是指人受过专业训练可以干的特别职业。这个字的意思是指事奉,包括各样的属灵事奉。本节所要说的,是每位信徒当“各尽其职”。 

  恩赐赐下,是要成全或装备所有基督徒去事奉主,建立基督的身体。夏云斯的解释无人能及,他说: 

  每位基督徒都受托付,因为每位基督徒都是使者。有人说福音不是走进教堂里听的,而是离开教堂去传的
──以弗所书第4章我们都被指派去传扬福音。又有人说:“基督教开始时是一群所谓平信徒的见证人;但现在成为了一个由平信徒在财政上支助的专业圣职架构!”今天,我们雇用一位教会同工,“全职处理基督徒的工作”,我们就在礼拜天坐在教堂里观看他们工作。但其实每位基督徒都要全职事奉,……而实际上也需要有牧师、教师和传道者的特别职事
──以弗所书第4章但为的是什么?……为要成全圣徒,各尽其职 27 。 

  这些神所赐的人的事奉,不应使人们不断倚赖他们。他们倒要朝一个日子去工作,就是圣徒能够自己继续长进的时候来到。我们用以下的图作描述: 

  中心的圆点指那教师的恩赐。他向周围的人工作,装备他们在信心上得建立。他们就出去藉神赐下的恩赐,向其他人工作。这样,教会便能增长。这是 基督的身体 在量和灵里增长的属神方法。 

  把基督徒的事奉局限于一班特选的人,其实是阻碍属神的人的成长,抑制向全地传福音的目标,并妨碍教会的增长。圣品人与平信徒的画分并没有圣经根据,且会是福音广传的最大障碍。 

  四 13  很多人问:“这个增长的过程维持多久?”本节就是答案: 直等到 我们 众人 达到 同归于一 、成熟和一致的状况。 

  同归于一 。当主把衪的教会接到天上,我们众人就达到 在真道上同归于一 。在许多的事情上,“我们如今仿佛对镜子观看,模糊不清”。在许多事上我们持不同的见解,但到那时都要完全一致,达到 同归于一,认识神的儿子 了。现在信徒对主自己、衪的形象、衪教训的含意,都有不同的观感,到那时我们就要面对面见主,像衪知道我们一样。 

  长大成人 。在教会被提时,我们便完全长大并成熟。不论在于个人或基督的身体,我们都达到属灵的完全成长。 

  酷似基督 。我们都要有衪的形象。在道德上每个信徒都似 基督 ,这整体的教会要成为一个成长的身体,完全配合那荣耀的头。“基督的丰满就是教会,教会是衪的丰满所充满的。”(格连特译)教会的身量是指教会的完全成长,指神对教会成长的计划的成就。 

  四 14  当恩赐按神指定的方式运作,而圣徒又活跃地事奉主,就可避免三方面的危险
──以弗所书第4章不成熟、不稳固和受欺骗。 

  不成熟 。信徒若从未积极参与基督的事奉,就仍是属灵的 小孩子 。他们发育不全,因为缺乏操练。希伯来书作者说:“看你们学习的工夫,本该作师傅,谁知还得有人……另教导你们。”(来五 12 ) 

  不稳固 。另一样危险是属灵事上的变化无常,不成熟的基督徒容易被可笑的新奇事物,和时尚的充内行者所动摇。他们成为宗教上的吉卜赛人,不断在吸引人的狂想之间 飘来飘去 。 

  容易受骗 。最严重的是受骗的危险。信徒像婴孩般并不熟练仁义的道理,心窍又未曾习练得通达,分辨不出好歹(来五 13 , 14 )。无可避免,他们碰上错误的异端,以热心和表面的诚恳感动他们。因这样的人会用宗教的术语,他们便以为他必然是真正的基督徒了。如果他们熟读圣经,便能看出这些人在言语上的诓骗把戏。但如今他们被 异教之风摇动 ,被无耻的 欺骗 法术带进系统化的错谬里。 

  四 15  这段的最后两节描写基督身体的正常生长过程。首先要坚持教义: 惟……说诚实话 (“诚实话”可作“真理”,下同)。基本的信仰不容妥协。第二,必须有正确的心灵: 惟用爱心说诚实话 。若以其他的方式说出来,结果只是单方面的见证。白礼杰劝告说: 

  真理是我们生活、动作、存留的元素。……但真理必须不分割地与爱相系;粗鄙地传讲的并不是真福音。信息的感染力,被传信息者不一致的心灵破坏了 28 。 

  当恩赐装备圣徒时,圣徒便活跃地投身事奉, 凡事长进 连于基督了。基督是他们长进的目的和目标,长进的范畴是凡事。在生活的每一方面,他们都愈来愈像基督。元首在教会中行使主权,衪的身体就能在世人面前确实无误地代表衪了。 

  四 16  主耶稣不仅是长进的目标,更是长进的源头。 全身都靠 衪进入 增长 的过程。 联络得合式 一句,把身上肢体的奇妙契合形容出来。意思是每个肢体都有其特定的位置和功用,完美地互相联络起来,成为一个完整而活泼的有机体。接论到每个肢体是重要、缺一不可的: 联络得合式、百节各按各职 。人体主要由骨、器官和肉组成。骨由关节和韧带联结,器官之间也由韧带连上。每个关节和每根韧带在身体的生长和功用上,都有其角色。在基督的身体上也一样。没有一个肢体是太表面的,甚至最卑微的信徒也是不可少的。 

  当每位信徒都完成其当有的角色,身体就生长如一个和谐、紧密的整体。说实在一点,这便 叫身体渐渐增长 。听来似乎矛盾,简单来说就是当肢体以圣经作喂养、祷告、敬拜并为基督作见证, 身体 本身就刺激身体生 长 。如薛弗尔所说:“教会像人体一样,不断在自我建立。”除了体质大小增长外,也 在爱中 建立 自己 。这是说到肢体间的彼此关顾。当基督徒住在基督里,在教会中尽上合宜的功用,他们便 在爱中 和在合一里紧密地生长。 

  三.呼吁有新的德行(四 17 ~五 21 ) 

  四 17  这里展开使徒保罗对一种新的道德观的滔滔呼吁,至五章 21 节才完结。 在主里 确实的说,是他藉主的权柄和神的感动,催促基督徒脱去他们旧生命的每样残渍,如同一件污秽的外衣一样,并且要穿上主耶稣基督的美德和优 点。 你们行事,不要再像外邦人 。他们不再是 外邦人 ,而是基督徒。他们的生命必须有相应的改变。保罗看见世上万国没有基督,都要沉沦在无知与堕落之中。有七样可怕的事表明世人的光景,分别是: 

  没有目的  他们 存虚妄的心 行事。他们生命空洞、没有目的,也没有成果。活动很庞大,却无甚进展。他们捕风捉影,竟忽略了生命的伟大真实。 

  四 18  眼瞎  “他们蒙眼,在幻象世界中生活。”(费廉思, JBP )。他们 心地昏昧 。首先,他们无法明白属灵的真理,因为他们拒绝真神的知识,于是他们便瞎了眼,这是主给他们的审判。 

  不敬虔  他们 与神所赐的生命隔绝了 ,或是说与神遥遥相隔。这是由于他们故意深藏的无知,而且他们心里刚硬。他们拒绝了神在创造和良心上的光照,且转向敬拜偶像。他们离神愈来愈远。 

  四 19  无耻  他们的 良心丧尽 。韦禾达解释说: 

  慕尔把这句翻译为:“麻木不仁。”何等贴切!当天良起初被否定,心里就刺痛,并能听见反抗之声。声音既被压下去,就变得模糊而缄默。反抗窒息了,刺痛减轻了,最后便“麻木不仁”了 29 。 

  污秽  他们刻意 放纵私欲 ,行可耻的行为。昔日并在今日,外邦人主要的罪仍是不道德的性欲。他们堕进空前的腐败深渊。庞培大帝的城墙,说出一个羞耻和丢脸的故事。这些罪恶仍是现今外邦世界的特征。 

  猥亵  在性欲的罪上,他们 行种种的污秽 \cs8 。这里似乎指出,他们在种种的 污秽 上放纵自己,如同按 私欲 经商交易。 

  无厌   贪行 。他们贪得无厌,永不知足。他们的罪造出巨大的胃口,去犯更多的罪。 

  四 20  以弗所信徒所认识和爱慕的 基督 ,是何等的不同。衪是纯正和贞洁的化身;衪并不知罪,没有犯罪,在衪里面也没有罪。 

  四 21   如果你们听过他的道,领了他的 教这句中的 如果 ,并非表示质疑以弗所信徒的得救,而是为强调凡听过基督并 领了他的教 的人,已经知道衪是圣洁和敬虔生活的中心。听了基督意思是藉听真道而听了他
──以弗所书第4章接受衪为主和救主。 领了他的教 是指以弗所信徒归主后与主相交所得的指引。白礼杰评论说:“若是指与耶稣的个人关系而言,所有真理需有不同的颜色,和不同的特质。基督的位格以外的真理,都缺少能力。” 30 因为真理是在耶稣里的 (圣经新译本)。衪不但教导真理,也是真理的化身(约一四 6 )。 耶稣 这名带我们回顾衪在地上的生活,因为这是衪道成肉身的名。衪是那活在世上的人子,生命无瑕无疵。这是保罗刚描述的外邦人行事为人的清楚对照。 

  四 22  在基督的地方,我们学到在归主时,我们除掉 因私欲的迷惑,渐渐变坏 的 旧人。旧人 指人在归主前的一切行径,就是作为亚当儿女的一切表现。变坏因为有 迷惑 和邪恶的渴想。这些渴想预期悦人而使人有所想望,但回顾时却是丑恶和令人失望的。至于信徒在基督里的地位,他的 旧人 已经与基督同钉同埋;实际上,信徒须看这旧人是死的。这里保罗强调这真理的地位而言
──以弗所书第4章我们已一次过 脱去旧人 。 

  四 23  以弗所信徒在耶稣脚前上的第二课,是要将他们的 心志改换一新 。他们思想要有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心智上从不洁转为圣洁。神的灵影响人的思想过程,站在神的出发点去想,而不是从未得救者的出发点。 

  四 24  第三课是他们一次过 穿上新人。新人 是信徒在基督里的地位。这是新造,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林后五 17 )。这 新人 是 照 神 ,就是衪的形象 造 的,显出 真理的仁义和圣洁。仁义 指向别人有公正的品行; 圣洁 就如格连特所介定的,是:“向神有敬虔,尊敬衪该站的地位。 31 ” 

  四 25  现在保罗从信徒的地位,转到他们的状况。藉与基督联合,他们得以脱去旧人,穿上新人。他们应当在日常生活上,显出这使人惊讶的改变。 

  首先,他们可以 弃绝谎言 ,穿上真诚。在此, 谎言 包括任何不诚实,不论是隐瞒真理、夸大其辞、哄骗、不守约、出卖别人、谄媚,或虚报薪俸税。基督徒的说话应该绝对可靠。他说是就是,不是就不是。他若歪曲事实,基督徒的生命使成为诽谤,而不是在乎圣经了。 

  我们要向人人真诚,如同还债一样。然而,当保罗说 邻舍 ,是特指我们的信徒同伴。经文给我们的动机很清楚, 我们……互相联络为肢体 (比较罗一二 5 ;林前一二 12 ~ 27 )。基督徒之间互相说谎是不可思议的事,这就如身体上的神经机能有意地把错误的信息传至脑袋,或如眼睛在危险迫近时欺骗身体其他器官。 

  四 26  我们生命更新的第二个范围是关乎罪怒和义怒。有时候信徒会公义地 生气 ,例如当神的性情遭抨击时。这时必须发怒: 生气 \cs8 。向邪恶生气是义的,但其他时候生气是犯罪的。当情绪带恶毒、嫉妒、愤恨、不宽恕或因个人错误引致憎恨,这样的生气要禁止。亚里士多德说:“人总会发怒,那是容易的;但要向正确的人、以正确的程度、在正确的时间、为正确的原因,并用正确的方式,就谈何容易呢。” 

  信徒若生不义的怒气,就必须赶快承认和弃绝。要向神和他发怒的对象承认,不可怀怨恨、不可存怒气、不可保留愤怒。 不可含怒到日落 。任何事损害与神或与弟兄们相交的,必须立刻纠正。 

  四 27  脾气的罪不承认,便给 魔鬼 留立足点或工作据点。纵使我们不刻意帮助他,他也能找到很多机会。故此,我们切不可为我们生活上的怨恨、愤怒、嫉妒、憎恶或怒气找藉口。这些罪令基督徒丧失见证、绊倒未得救者、得罪信徒,更在心灵和肉体上伤害自己。 

  四 28  现在保罗将注意力转到偷窃和分享两种对立的行为模样。旧人偷窃,新人分享;脱去旧人,穿上新人!保罗指示说 “从前偷窃的,不要再偷” ,驳倒信徒完美无罪之说。他们仍然有旧人、邪恶、自私的本质,必须在日常生活经历上看它们为死的。偷窃有很多方式
──以弗所书第4章严重盗窃、不付帐、利用办公时间见证基督、抄袭、量度不足、伪造帐项等。当然,禁止偷窃并不新鲜,摩西律法已有禁止偷窃的条例(出二○ 15 )。但下述的话说出经文分明是指基督徒的。我们不仅要禁止偷窃,更应在正当的职业上 劳力 ,便能分给没有这般幸福的人。恩典是圣洁的能力,律法并不是。惟有恩典的能力把窃贼变为慈善家。 

  这改变是彻底和革命性的。本性的倾向是要人去作工,以供应本身的所需和所望。当收入增加,生活水平就上升。生活上的事情循环不息。本节提出对世上职业的一个更尊贵、崇高的看法。这是供应家庭合适生活水平的途径,也是缓和人类心灵和地上的、在家和远行的需要。这需要何等的大! 

  四 29  使徒保罗转到关乎言语的题目,指出废话和造就人的话的对比。 污秽 的言语通常指污秽、猥亵的说话,包括无意义的笑话、亵渎的话语和肮脏的故事。但这里所指的应该更广泛,包括任何形式的轻浮、虚空、闲混和无聊的说话。保罗在五章 4 节论到淫秽可耻的话,这里他劝我们弃绝无益的闲话,代以建立人的话。基督徒的言语应当是: 

  造就人 。应当建立听众。 

  合宜 。应当适切场合。 

  恩慈的 。应当 叫听见的人得益处 。 

  四 30   不要叫神的圣灵担忧;你们原是受了他的印记,等候得赎的日子来到 。若把本节与前一节连贯一起看,意思就是无聊的话叫圣灵担忧。若与 25 至 28 节放在一起看,就是指谎言、不义的怒气和偷窃会令衪伤心。或许从更广的意义看,可以说我们应当弃绝任何叫衪担忧的事。 

  在此提出三个有力原因: 

  1 .衪是圣灵。任何不圣洁的事衪都憎厌。 

  2 .衪是 神 的圣灵,是可称颂三一神的一位。 

  3 .我们原是 受 了衪的 印记,等候得赎的日子来到 。上文曾提过,印记指拥有权和保障。衪是印记,保证我们蒙保存直到基督为我们再来,并我们的救恩完成的时候。很有意思,保罗在这里用信徒的永远保障,作为我们不应犯罪的最有力原因之一。 

  衪能够担忧,说出圣灵是个位格,不只是一种影响力。这也表示衪爱我们,因为只有去爱的人才会担忧。神的灵所喜爱的事奉是荣耀基督,并把信徒改变成为衪的形象(林后三 18 )。当一个基督徒犯罪,衪就转向挽回的职事。衪的担忧是信徒的属灵成长受罪阻碍。这时候,衪必须引领基督徒回到悔改和认罪的地步。 

  四 31  所有脾气和舌头的罪必须除去。使徒保罗列出其中几种。虽然不可能仔细地一一划分,但整体的意义是明显的: 

  苦毒
──以弗所书第4章潜伏的怨恨、不愿意饶恕人、残忍的感觉。 

  恼恨
──以弗所书第4章阵阵盛怒、猛烈的怒气、发脾气。 

  忿怒
──以弗所书第4章愠怒、仇恨、敌意。 

  嚷闹
──以弗所书第4章愤怒的大叫、喊叫、怒气的争吵、痛骂敌对者。 

  毁谤
──以弗所书第4章侮辱之言、诋毁、咒骂。 

  恶毒
──以弗所书第4章向别人怀恶念、恶意、卑鄙。 

  四 32  上述脾气的罪应当制止,但当中空档必须藉培植基督的本质来填满。前者是本性的恶行,后者是超自然的美德, 

  恩慈
──以弗所书第4章慷慨关心别人的益处,甚至在极大的个人牺牲下渴望帮助人。 

  怜悯的心
──以弗所书第4章向别人有同情、亲爱和慈怜,并乐意背负他们的重担。 

  饶恕
──以弗所书第4章准备饶恕过犯、宽恕个人在自己身上犯的错误,并推却报复的念头。 

  饶恕人的最伟大例子是神自己;衪的饶恕基于基督在各各他山的工作。我们是不配饶恕的对象。没有满意的理由,神断不能赦免罪。衪以爱,亲自满足自己公义的要求。 在基督里 ,就是在衪的位格和工作里,神找到一个公义的基础,让衪可以赦免我们。 

  当我们还欠衪“一千万银子”时,衪就赦免了我们;当别人欠我们“ 十两 银子”时,我们理当赦免他(太一八 23 ~ 28 )。蓝斯基指导我们说: 

  人犯我时,我必须赦免他;这样我的心灵就得释放。我若找他对我犯的过错,我便得罪神又得罪他;也就危害神给我的赦免。不论那人有否悔改、改正、求我宽恕,这都没有分别。我立刻赦免他。他必须带他的错面对神,但这是他和神的事,与我无干。我理应根据马太福音十八章 15 节去帮助他。可是,无论成功与否,在今天日落之先我必须饶恕他 32 。
──以弗所书第4章《活石新约圣经注释》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以弗所书第4章-丰盛的生命研读版注释

以弗所书第四章  第二段 教会在人前应有之见证(4:1-6:24) 

  本书很明显地分为两部分: 

  1.1-3章是前半部,注重真理和教义方面的信息;

  2.4-6章是后半部,注重生活方面的见证。 

  保罗的书信中,常有这种习惯;先是理论方面的辩证,后是生活方面的指导。所以本书上文既已阐述神对教会种种美好的旨意和计划,从本章开始,保罗进一步指出,蒙恩的教会在人面前应有的见证。分五方面讨论: 

  一.肢体的生活
──以弗所书第4章合一的见证(4:1-16)

  二.个人的生活(4:17-5:21)

  三.家庭生活(5:22-6:9)

  四.灵战生活(6:10-20)

  五.结语(6:21-24) 

  一.肢体的生活
──以弗所书第4章合一的见证(4:1-16) 

  使徒在本段有先论及一种信徒与信徒之间的生活,就是肢体的生活。使徒指出基督是教会的元首(1:16-23),而教会乃是祂的身体,信徒们就是这身体上的肢体(林前12:27),是不能分开的,是必须合一的。所以所谓肢体的生活,也就是合一的见证,这是教会在地上最重要的见证之一。在此试分无研究加下: 

  1.使徒的劝勉
──以弗所书第4章合一生活的原则(4:1-3)

  2.七个合一的要素(4:4-6)

  3.合一与恩赐(4:7-16) 

  1.使徒的劝勉
──以弗所书第4章合一生活的原则(4:1-3) 

  “我为主被囚的劝你们”,在未开始下文的劝勉之先,保罗再次提醒受书人,他乃是那“为主被囚”的保罗。同样的话,保罗在3:1已经提及,此处再提,可见保罗不但未把为主被囚看成羞耻,反倒以为荣耀,且以为是他向他们说话的权威。这也表明使徒对信徒的劝告绝不只是一种“矜夸的空言”,或是一种只叫别人去担的重担,自己却连一个指头都不要动。保罗绝不是只劝勉别人应当为主受苦,应当与蒙召的恩相称,而自己却只顾享乐。反之,他正是在为主受苦而入狱。并且他的行事亦绝未辜负主的恩召,与蒙召的恩是绝对相称的。他不但没有因“被囚”而发怨言,且在被囚期间仍使福音在罗马御营中传开,又使许多信徒信心更加坚固(腓1:12-14)。 

  在这段经文中使徒的劝勉约有四要点: 

  A.信徒行事应与蒙召的恩相称(4:1)

  B.凡事谦柔忍耐(4:2)

  C.用爱心宽容用和平联络(4:2-3)

  D.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一的心(4:3下) 

  A.信徒行事应与蒙召的恩相称(4:1) 

  1 “……既然蒙召,行事为人就当与蒙召的恩相称。”从本节可知: 

  1.信徒是蒙召的人 

  信徒都是“蒙召”的人。保罗在他的信中曾自称为蒙召作使徒的(罗1:1;林前1:1),那是特指他遵从神的旨意作传道工作而言;但在此蒙召的意义,是普遍地指一切信徒蒙神的恩典,从世界中选召出来的经历而说。所以这一切信徒就都是神从世界中分别出来的人,像旧约时代神将以色列人从埃及召出来作神的子民一样。 

  2.蒙召之真义 

  这“蒙召”的意思,虽然说明了信徒是神从世界中选召出来的,却不是离世而生活的。反之,他们乃是与其也人一样,在世界上“行事为人”。但他们的分别却在于他们“行事为人”的法则和目标与世人不同。这不同的法则和目标,就是要与他们“蒙召的恩相称”之法则和目标。 

  所以,论到基督徒因神的恩召而从世界上被分别出来的意思,并非意味看从物质的世界中被分别到另一个世界去生活。乃是从属世界和属罪恶的“行事为人”中被分别出来,进到一种照着神恩召他们的目的而“行事为人”的生活中。 

  3.如何与蒙召之恩相称 

  信徒蒙召既然是出于神的大恩(提后1:9),行事为人就应当与所蒙的恩相称,然则要怎样行事才与蒙召的恩相称? 

  a.要有圣洁的行事:“那召你们的既是圣洁,你们在一切所行的事上也要圣洁”(彼前1:15)。 

  b.要有光明的行事彰显神的荣耀:“要叫你们宣扬那召你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前2:9下)。 

  c.要不怕为主受苦:“……但你们若囚行善受苦,能忍耐,这在神看是可喜爱的。你们蒙召原是为此……”(彼前2:20-21)。 

  d.要存心相爱,慈怜,谦卑:“总而言之,你们都要同心,彼此体恤,相爱如弟兄,存慈怜谦卑的心……因你们是为此蒙召”(彼前8-9)。 

  e.行事要对得起神:“要叫你们行事对得起那召你们进祂国得祂荣耀的神”(帖前2:12) 

  “相称”axio{s有相等、相称、值得、合宜、堪配之意。在中文圣经中,除译作“相称”外,在林前16:4曾译作“该”;在提前1:15;4:9译作“可佩服的”;提前5:18译作“应当的”。 

  基督徒的行事应与所蒙的恩召相称,这观念也告诉我们:神的恩典需要藉基督徒的生活行事表明出来。“相称”暗示有两方面的重量需要平衡。若只有一方面的重量,无法表明这重量到底有多少。若我们只蒙恩而没有表现于“行事为人”,就等于一个天秤,只在一边放上了一些东西,却未在另一边放上法码,它的重量无法显示出来。神临到我们身上的恩典有多大呢?对于我们整个生命产生怎样的果效和价值呢?若我们“行事为人”不能与“所蒙的恩召”相称,是因我们对神的恩典领受太少,我们无法在神所赐的恩典以外,有什么重大的成就或表现。若我们所行所作超过神所赐的恩,不按看神所量给我们的恩而行,就必然“被压太重”,发生与神的恩不相称的行事。所以在我们要作得更多更好之前,必须先扩大信心的容量,领受更多更大的恩典。 

  B.凡事谦柔忍耐(4:2) 

  2 上文第1节既说行事为人应与所蒙的恩召相称,第2,3节就是指明如何可以“相称”。在此使徒先论及在自己方面应存怎样的态度,才能与“蒙召的恩相称”,就是应当“凡事谦虚,温柔,忍耐”。 

  “谦虚”
──以弗所书第4章是主耶稣的美好德性之一。主是“反倒虚己……自己卑微”的(腓2:6-8),又是应许“虚心的人有福了”(参太5:3)。但谦虚的意思不是只在外表温文有礼,而是内在的一种品性发展成为外表的德行。这种谦虚,是不喜欢夸耀自己,不嫉妒别人比自己强。反之,世上许多假谦虚的人,他们的谦虚不过是显耀自己的另一种方法,或作为争取别人好感的一种手段。而实际上其内心的真相,却可能是十分骄傲的,与他在人前所表现的“礼貌”完全两样。 

  “温柔”,是谦卑的自然结果,谦卑的人自必温柔。主耶稣论到祂自己说“我心里柔和谦卑”,柔和是与谦卑连在一起的,却不是与软弱连在一起。有些人以为“温柔”含着懦弱的成分,这是错的。主耶稣虽然温柔但绝不懦弱,祂面向十字架迈步从不畏缩。如果我们要用一种东西来表“温柔”的意思,最好是用现今颇通行的一种乳胶质海绵体,它给人一种很柔软的感觉,却不容易使它“屈服”,它不会碰伤人,也不容易破人碰伤,它可以忍受很重的压力,但不容易压成凹状,这正可以说明温柔的意思。基督徒应当谦虚,温柔,却不向罪恶和错误屈服。反之,许多人虽然外表温柔,内心却很容易受伤和怀恨,这不算温柔。或者有些人外表刚强壮胆,但很容易向罪恶屈服、妥协,这也算不得是刚强。 

  “忍耐”,忍耐是跟在谦卑,温柔之后的,必先谦虚、温柔然后才能有真正的忍耐。忍耐就是对别人的挑战加以忍受,对别人所加诸自己身上无礼或无理的行为,不予以恶意的回报。任何争执的发生都是双方面的,忍耐就是单方面的自我约束,使争执无法发生。 

  所以忍耐必须先有温柔的心,也需要有爱主的心,甘愿为主舍弃自己的利益。 

  谦虚、温柔、忍耐,这三样都是合一生活在个人方面的重要法则。在个人方面先具备了这三样合一生活的基本要素,然后才能在群众的生活方面,保持合一的见证。 

  但注意使徒在这里的劝勉是“凡事谦虚……”,不是只在某一两件事上谦虚、温柔、忍耐,乃是在“凡事”上都要谦虚。我们应当承认,这是我们维持合一见证不可少的准则,和我们应当追求的目标。 

  C.用爱心宽容用和平联络(4:2-3) 

  上句所注重的是个人方面“行事为人与蒙召的恩相称”应有的态度。本句所注重的是团体方面保持合一见证应持之法则,分为两点: 

  2下 1.用爱心宽容 

  “用爱心互相宽容”这句话表示: 

  a.基督徒在共同的生活或工作上是可能发生磨擦的;并且这是圣经所早巳预料的。圣经并没有认为教会中的信徒,不会发生竟见和争执。反之,圣经乃是要求我们用爱心宽容,去消除可能发生的不和谐。所以我们不可因教会有争端发生而灰心,更不应以教会也会发生争端为藉口,来掩饰自己的退后和冷淡。 

  b.“宽容”显示那需要我们用爱心去包容的,是可能令我们忍受损失或牺牲的事,而不是使我们蒙受利益的事。但基督徒美好的灵性,就是表现在对于这些事所抱的态度上。宽容是必须有爱心的,没有真正的爱心,就不会有真正的宽容。爱心有多少,宽容也有多少。宽容就是我们的爱心表现在别人亏欠自己的事上。 

  c.圣经并不是叫我们对自己宽容,更不是对罪恶宽容,乃是对别人“宽容”。别人偶然的过失不要斥责得过于严厉,别人的行事为人或有亏负自己之处,不要斤斤计较,别人对自己应履行的义务,不要求得过于苛刻……。这种宽容的美德是合一生活中所不可少的。 

  d.“用爱心互相宽容”这句话也提醒我们,并非只是别人需要我们\cs14“宽容”的对待,我们也常需要别人的宽容,因我们也常会有错失或亏负别人的地方。我们常会有些自己并不觉察,却引起别人很大反感的行事,不过因为别人宽容了我们,并未引起什么争端。所以我们实在也应当用爱心宽容别人。这样“互相”用爱心宽容,是我们在合一的生活上,能与蒙召之恩相称所不可少的美德。 

  3上 2.用和平彼此联络 

  在群众方面,合一生活的另一项重要法则是用和平彼此联络。 

  和平的联络与爱心的宽容有密切关系。联络可促进了解,增加主内彼此的认识而激发爱心,而爱心的宽容又增进彼此联络间的和睦气氛。 

  “彼此联络”说明了我们彼此间有一种互相联络倚存的关系。下文15-16节中,使徒更以身体上肢体互相联络的关系,来说明信徒彼此联络的重要。信徒与信徒之间,有一种当然的本份必须彼此联络。没有人能不与任何弟兄姊妺发生关系,单独地过着个人的灵性生活。正如身上的肢体,不能脱离其他肢体,而仍成为身上的肢体一样。其实不独在灵性方面,信徒既有一个在基督里实际合一的关系,而应当彼此联系;就算在肉身方面,我们也不能单独生活。我们所以能生活,不独因为自己有生命活着,也因为有许多人和我们一样地活着,并作了许多我们凭自己作不来的事,使我们可享用他们的成果,以供给我们生命的需要;而我们也作了一些别人作不来的事,使别人从我们身上取得利益,以供应他们生命的需要。这只是人类社会生存的一个普通道理。但许多基督徒却忽略了在属灵方面,我们更需要彼此扶助联络,才能战胜魔鬼,以免教会像一支没有联络的军队,不能发挥作战的能力。 

  “用和平彼此联络”也说明了“和平”就是联络的方法,这方法
──以弗所书第4章和平
──以弗所书第4章不应被误用作结党分争的手段。所以这种联络不是属肉体的拉拢,也不是虚假的“和平”或亲切,乃是在基督里一种善意的交通。 

  D.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一的心(4:3下) 

  3下 这是使徒劝勉的第四个要点,这一点劝勉告诉我们: 

  1. 圣经要我们注意的是生命的合一,不是组织的合一;圣经根本没有要求教会在组织方面合一,却勉励信徒在心意上要合一。圣经认为影响教会合一的是心灵方面的事,却不在乎组织或制度方面的一致。圣经从末以为教会必须在组织、制度、行政、仪式、名称……等方面都一致,然后才算为合一。反之,圣经乃是认为教会在基督里已经成为一(加3:28),因圣经所讲的教会合一,乃是生命的合一。有了同样的永生神的生命,就自然地在基督里已经合一,又已经是基督身体上的一个肢体了。否则,纵然加入任何教会的组织或教会的联合组织,依然是基督以外的人,无合一可言。因教会乃是一个“大的生命团体”。 

  2.“合而为一的心”,乃是圣灵所赐的:原文是henoteeta

  toupneumatos,即“圣灵的合一”英文K.J.V.,N.A.S.B.,R.S.V.等译本都作unityof

  theSpirit。 

  我们没有人能创造这种合一,因为它是“圣灵的合一”。圣灵根据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成就,除去了一切阻隔,而使所有信耶稣的人,不分犹太外邦,男女老幼,都合而为一(参弗2:13-18)。圣灵又因人的信而住在信徒心中,便使这“合而为一的心”存在信徒里面。所以这合而为一的心,绝不是今世任何人为的组织,或合一的运动所能产生。它乃是圣灵的所有物,在信徒重生得救时所赐给信徒的。 

  3.合而为一的心需要信徒竭力保守:我们虽然不能造成这种合一,但是却有责任保守圣灵所赐这种合而为一的心。“保守”表明这合一是信徒已有的,而需要保守它不被损害。“竭力”则表明为保守合一的心,有时需要付出代价,放弃成见,忍受损失以维护这“合一”的健全与稳固。 

  本章3节按《希英对照圣经》应译为“竭力保守圣灵的合一在和平的联络里”。 

  2.七个合一的要素(4:4-6) 

  使徒说明了信徒几个合一的生活原则之后,跟着便指出信徒已有的七个合一的基本要素。这七个要素,一方面是我们在基督里已有的事实,一方面也是我们能在基督里合一的条件。合一是不能没有范围的,我们不能把一切异端都合一在教会里面,我们乃是在这七项合一的基本要素下合一起来。 

  A.身体只有一个(4:4) 

  4 这“身体”当然是指基督的身体
──以弗所书第4章教会而说的,本书的1:23已经明说“教会是祂的身体”(这也显示当时信徒对于教会是基督的身体的道理已非陌生)。这句话说明信徒有一项基本的“一个”,就是生命的“一个”。我们不只是领受了同样的生命,也联合在同一个生命,就是基督的身体里。在这大生命团体中,我们已经有了一项事实上的合一。这种合一,决不是任何人为的方法所能分开的。身体既只有一个,怎能不合一呢?,因为身体的合一不是逐渐拼凑的合一,乃是必须完整的合一,是可以在合一中增长的,不是在增长之后才合一的。 

  B.圣灵只有一个(4:4) 

  4 圣灵既只有一个,则住在一个信徒心中的圣灵也就是住在每一个信徒心中的同一位圣灵(参约14:16),并且也就是使一切真信徒获得重生经验
──以弗所书第4章获得从圣灵生的生命
──以弗所书第4章之圣灵。我们是共同由于这一位圣灵而生入神的家,联于基督的身体,所以这一位圣灵就是我们在基督里合一的明证。反之,没有从这一位圣灵而生的经历,或没有圣灵住在里面的人,根本不能被“合一”在教会里。 

  C.一望(4:4下) 

  4下 “正如你们蒙召,同有一个指望。”本书的1:18曾提及“使你们知道祂的恩召有何等指望”,而1:18的下文则论及基督之远超过一切,为万有之首,并与教会合一
──以弗所书第4章“教会是祂的身体”。所以这难以形容的“何等指望”,就是与荣燿之基督合一,成为祂的“身体”,是祂所“保养顾惜”的(弗5:29),与祂同享荣耀,又被祂所充满(弗1:23)。 

  使徒彼得论到我们所有的指望时说:“……藉耶稣基督从死里复活,重生了我们,叫我们有活泼的盼望,可以得着不能朽坏,不能玷污,不能衰残,为你们存留在天上的基业……”(彼前1:3-4)。 

  使徒约翰也告诉我们同有一个美好的指望,“……主若显现,我们必要像祂;因为必得见祂的真体。凡向祂有指望的,就洁净自己,像祂洁净一样”(约1:3:2-3)。 

  这些地方所讲的指望,都在本句同有一个指望之内。所以这“一个指望”的内容是很丰富的。凡是永生的盼望(多3:7),基督的再来(彼前1:13),天上的基业(彼前1:3-4),将来的复活(林前15:19-22),身体的改娈(腓3:21;约1:3:2-3),新天新地(彼后3:13-14),荣耀奖赏(腓3:14;林前9:24),……等等都包括在其中。 

  但这指望所包括的福祉虽然这样多,而我们所以能同有这一个指望的原因却只有一个,就是都是因蒙神的恩召而有的。 

  这共同的指望,成了我们共同的生活目标,和合一的基础。 

  D.一主(4:5上) 

  5上 按林前8:6可知道“一主”就是耶稣基督。祂是信徒的救主,又是信徒一切生活工作的主。信徒虽然按肉身有男女老幼,种族国家,贫富智愚……的分别,但却都是从同一位主得蒙拯救,又一同事奉祂的。祂是我们生命的主(约11:25),又是工作的主(太9:38);是救赎的主(弗5:23),又是审判的主(徒17:31)。一切以祂为主的,就都在祂里面成为一(加3:28)。 

  E.一信(4:5中) 

  5中 信徒都是凭信心接受基督十架救赎之恩典而得救,并没有人可以在这一个“因信称义”的基础以外,凭别的方法得救。这信心是真实无伪的信心,是以基督耶稣的救恩为根基。这同一的信仰是信徒合一的要素。 

  F.一洗(4:5下) 

  5下 这一洗所注重的不是受洗方式的同一,而是受洗意义的同一。我们都是奉耶稣基督的名而受洗(徒19:4-5),并归人同一位基督(加3:27),领受同一的圣灵(林前12:13;多3:5)。 

  G.一神(4:6) 

  6 信徒都以“一神”为信仰对象,同以独一之神为神,并且都从这一位神领受生命,以祂为“父”,既然同一位“父”,则基督徒事实上已在生命方面合一了。在此论及基督徒的这一位父神乃是: 

  “超乎众人之上”,神的权能、智慧、德性、威荣和祂的一切都是超乎众人之上。信徒都是服在这位父神之下,由祂率领,支配和管治的。 

  “贯乎众人之中”,按神的伟大和崇高来说,祂是超乎众人之上的;按神的恩血和祂所赐信徒的生命来说,祂是贯乎众人之中的。“贯乎”原文也是穿过或通过的意思。基督徒按肉身来说虽然散在各方各国,又在各种不同团体之中,但按他们的灵命来说却是合一的。他们从同一位父领受了永生神的生命,有神的灵住在他们里面,这生命像一根看不见的“线”,把“珠子”贯串起来一样,便散在各地的信徒,在神的生命里被联合为一。 

  “也住在众人之内”,贯乎众人之中,注重神藉着祂所赐给个别信徒的生命,而使教会联合为一;“住在众人之内”则注重神与集合的信徒
──以弗所书第4章教会的同在,教会是神的殿,是神藉圣灵居住的所在(弗2:21-22)。所以不论是分散的信徒或聚集一起的教会,都在这“众人的父”之内合而为一了。 

  信徒既有了这七个合而为一的事实,就当保守合而为一的心,使教会在福音的见证上更有能力! 

  3.合一与恩赐(4:7-16) 

  信徒在信仰方面虽然有那么多的“一”,但在合一所得的恩赐上却各不相同。反之,恩赐虽各不相同,却都是为合一的见证而赐下的。 

  A.基督的恩赐(4:7-10) 

  7 恩赐就是基督一切凭恩典的赐予。但虽然是恩典的赐予,各人所得恩赐的多少或种类却不一样。因为基督是凭着祂自己赐恩的度量所量给人的。本节英文圣经和新旧库译本都译作“……我们各人蒙恩乃是按着基督恩赐的度量”,这“度量”是一个名词metron,在太7:2;可4:24;路6:38译作“量器”;林后10:13作“量”;弗4:13也作“量”(身量),它的意思是指一种量度的标准所量给我们的。中文圣经的译法,是把名词的“量”,改作动词的“量”。 

  惟有基督能清楚并知道我们各人信心的容量如何,惟有基督按照祂自己赐恩赐的标准,才能准确度量出我们能够领受多少恩赐,或什么恩赐,而按照各人适合的种类和“度量”赐给各人。所以一切想多领受基督恩赐的人,都应当先求主扩大我们“蒙恩的量”,使我们不至因多蒙恩,多得恩赐,而陷于骄傲和不忠心的软弱中。 

  8 上节既说我们蒙恩都是照基督所量给各人的,也就是照基督自己所看为美的赐给我们,那么基督是怎样将祂的恩赐给人?本节继续说明基督将恩赐赏给人的根据。 

  这根据就是基督的得胜。基督在十字架上败坏仇敌而升上高天的结果,使祂在荣耀得胜中把各样恩赐赏给人。本处所称的恩赐包括在基督救恩之内,祂复活升天然后把各样恩赐赏给人,就像祂升天而赐下圣灵那样完全是属灵的事。那些领受祂恩赐的人,当然是已经蒙恩得救的。是则本节所称之恩赐不是指一般的才干学识,那些是未信主的人也可以有的。本节的恩赐是特指事奉神的恩赐,神所选召而给他们托付的人,必给他们所需的恩赐以完成使命,包括下文11节那五种建立教会、成全圣徒、各尽其职的恩赐。 

  这一节引自诗篇68:18。在此“掳掠了仇敌”,是指基督之完全得胜,把那些在“掌死权的魔鬼”手下为“奴仆”的人(参来2:14-15),就是那些原本成了魔鬼俘虏的失丧者“掳掠”过来,使他们得看释放。 

  9-10 这两节是在括弧内,解释第8节那升上高天,得胜仇敌的基督是怎样的基督,乃是曾经降世为人,本为至尊,反倒虚己,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的耶稣,并且在祂自己降为至卑之后,神就把祂升为至高(腓2:6-11)。所以我们若要多蒙恩,就要降卑。 

  “降在地下”有解经者以为是基督降至阴间而说(参彼前3:19),因原文“地下”是“地之较下部分”之意;并认为第8节的“掳掠了仇敌”,是将在阴间的善人和旧约有信心的人带到天上。本讲义认为“降在地下”,只不过是简单地描写基督降世为人时的卑微而已,不应作太多推测。况且基督的降卑以十字架为顶点(腓2:8末,9),基督的救赎,在十字架上已完成,如果以为基督要降到阴间才算完全,等于否认基督十架救赎的完全,还要加上降到阴间才完全。其实阴间未必就是在地的下面,只不过是属灵的一个境界罢了。 

  B.五种恩赐的职分(4:11) 

  11 以上是论及基督赐下恩赐之原则的根据,本节则较具体地举出基督所赐给教会的五种恩赐的职分。所谓“恩赐的职分”就是它一方面是一种恩赐,同时又是一种职分。事实上,所赐给人的恩赐,和神所赐给人的职分,是有很密切关联的。因为神要人完成祂所托付人的某种使命,必给人足以成就那种使命所需要的恩赐。反之,神给人某种恩赐,也就是神要人在某方面完成祂的托付的意思。所以一个人是否从神领受了某种职分,可以从他的恩赐上看出来。因为一个从神领受属灵职分的人,并非因人的选举或委派,而是因神所已赐给的恩赐,并且在那方面的事上,已经证明了他的“托付”,因而知道他有那种“职分”。例如:某弟兄有教师的恩赐,并照神所给的恩赐事奉神了,则虽然没有人设立他作教师,他却事实上是一个教师了。在此这五种恩赐的职分正是这样,他们所有的恩赐,也就是他们从神领受职分的根据。另一方面,这五种恩赐的职分,按个人说,他们得着这种职分是根据他们的恩赐,但按教会来说,神乃是把这种职分,当作恩赐赐给教会,使教会因此得建立。 

  1.使徒 

  原文apostolos是奉差遣的意思。“使徒”不只是一种恩赐,更是一种职分(罗11:13)。除了十二使徒由主亲自设立(参可3:13-16)以外,还有圣灵所设的使徒,如保罗、巴拿巴等(徒13:1-4,8;14:3-6)。按圣经所记,五旬节以后,使徒主要的任务是见证基督复活(徒1:22),建立教会(弗2:20),确定真理的标准(加1:9;提后1:14;彼后3:15-16;约2:9-10)等。他们都见过主的复活(林前15:6-7),并有权柄行神迹显异能(林后12:12)。 

  2.先知 

  在此所说的先知,既是基督赐给新约教会五种恩赐的职分之一,当然不是指旧约的先知。旧约先知最明显的一种工作,就是照神的旨意说预言,或藉预言警告劝导当时的百姓,而新约的先知,其主要的工作是“作先知讲道”(林前14:1)。(虽然徒21:9-10,有腓利的四个女儿和先知亚迦市都是讲说预言的,但那仍是属于旧约先知的性质,只见于新约初期的教会,那时圣经的启示仍未完全。)而“作先知讲道”是“要造就、安慰、劝勉人”(林前14:3-4),是一种造就教会,教导人的恩赐(林前14:12,29-31)。 

  在神的启示还未完全,圣经之各卷还没有完成之前,先知的任务是讲述从神来的直接启示;但在圣经各卷已经完成,神的启示已经完全(参启22:18-19)的今日,先知的职责只是讲解神所已经启示的真理,这就是“作先知讲道”的先知。神在教会中兴起有这种恩赐的人,使教会因他们得造就。 

  3.传福音的 

  就是特别有传福音恩赐的人。他们特别有能力宣讲救恩,引领罪人归向基督。圣经中的使徒多半也有传福音的恩赐,如保罗是奉召为使徒,“特派传神的福音”(罗1:1)。彼得是使徒中的领袖,也是首先开始传福音使三千人悔改的(徒2:14-42)。但那被称为“传福音的”腓利,却不是使徒,只是那“七个执事里的一个”(徒21:8)。 

  4.牧师 

  原文poimenas其字根poimen即牧羊者,新约中共用了十八次,分为三种用法: 

  a.指普通的牧羊人 

  太9:36;25:32;可6:34;路2:8;2:15,18,20;10:2,12。共九次。 

  b.指主耶稣 

  太26:31;可14:27;约\cs310:11(二次)14,16;来13:20;彼前2:25。共八次。 

  c.指牧养教会的人 

  弗4:11。仅一次。 

  按“新约字解”(ExpsoitotyDictionaryoftheNewTestamentbyW.E.Vine)认为poimen此字不但是喂养羊群的意思,亦含看护、照顾羊群的意思。 

  教会中有人反对有牧师,其理由: 

  a.照原文此字应译作“牧人”,因中文圣经他处都是译作牧人。 

  b.牧师只是一种牧养的恩赐,并非职分。神没有在教会中设立这种职务。 

  c.“牧师”是属世教会中的一种衔头,是圣经所没有的。 

  d.第11节末句提及牧师时是与教师连在一起的
──以弗所书第4章“牧师和教师”,所以牧师和教师实际上是相同的人。 

  e.牧师只是人接立的一种职分,是圣品阶级的产物。 

  但这种见解显然有很大的偏见,因: 

  a.牧师虽然是一种恩赐,但不能因此就断定它不是一种职分。例如:使徒是一种恩赐,但也是一种职分(罗1:5;11:13)。在此使徒既与牧师连在一句话之内提及,若使徒是一种职分,何以见得牧师便一定不是?并且下文说“为要成全圣徒,各尽其职……”(“职”字原文diakonias在徒1:17译作“职任”,徒1:25译作“位分”;但在徒20:24则译作“职事”,林后5:18;6:3;西4:17等处都译作“职分”),也暗示上文的“使徒……牧师”是一种职分,因为他们也是在各尽其职的圣徒之列。 

  b.“牧师”是否应译为牧人,只不过是一种文字上的问题,无论怎样译法都不能凭私意把“牧师”删除。况且,在此译为“牧师”并无不妥。“牧师”与“牧者”或“牧人”实际意义是相同的。虽然圣经只有这里译作“牧师”,但也只有这里用这个字来表明神所赐给教会的一种恩赐和职分。这样,用“师”字以表明它不是普通的牧羊人是合理的。因为“师”字在这里含有代表某一类性质之工作的意思,例如会计师,律师,医师等。虽然“师”字也含有尊敬的意思,但只属于普通礼貌的称谓,并无很浓厚的阶级意味。反之,若将这里的牧师改为牧人,则很容易使人误会为普通的看羊人。但基督所恩赐给教会的,并不是看羊人,乃是一种牧养教会的恩赐,是牧养信徒
──以弗所书第4章按灵性来说是主的羊的工作者。我们称有这种恩赐的人为“牧师”实较“牧人”更为妥当。 

  c.“牧师”诚然被人误认是一种衔头,但不能因此就变成只是衔头,而不再是神恩赐给教会的职分。更不能因此便随意把它从神所赐给教会的职分中剔除。我们应当更正人的错误,不是删除神的赐予。 

  d.第11节末句在“牧师”之后加上“和”字,成为“牧师和教师”,并不足以表示教师就是牧师。这“和”字适足以表示它们并不是同一种。并且这“和”加在“牧师”之后,“教师”之前,实因“教师”是这里所提五种恩赐中的末后一种,所以按一般习惯是会加上一个“和”字的。虽然牧师的恩赐可能与教师的恩赐很相似,但圣经既提及有五种恩赐,我们没有权利把它们并作四种。其实这五种恩赐都各有相似的地方,并非绝对不同的。 

  e.照圣经在这里明文的记载,“牧师”一如其他四种恩赐的职分一样,是神所赐的,不是人所设立的。教会中有圣品阶级的出现,与神把“牧师”赐给教会根本是两件事。现今教会中有按立牧师的习惯,实际上只不过是在人面前的一种见证,就是那些在主的圣工上已经被教会所承认的主仆,在后起的同工身上,看出神已赐给他们这种恩赐和托付,就在对神的工作有利与需要之时,向众教会见证他们已有的职分而已。这和雅各,矶法、约翰向保罗和巴拿巴行右手相交之礼,以见证他们已经从神领受的职分和托付(加2:7-9),在意义上是相同的。 

  5.教师 

  是教导人明白圣经,有解经恩赐,能造就信徒学习事奉主的人。按保罗巴拿巴未受圣灵差遣之前,与安提阿教会中的西面、路求、和马念,同被称为“先知和教师”。现在教会中训练信徒事奉主的工作,应该也是教师恩赐内的工作。 

  C.恩赐的效用与运用(4:12-16) 

  1.效用(12-14) 

  这五种恩赐的职分,既都是神所赐给教会的,则它们对于教会,能发生怎样的作用呢?在此可分为三方面: 

  12 a. 对于教会之建立 

  “为要成全圣徒,各尽其职,建立基督的身体。”在这所谓建立基督的身体的意思,不是仅指设立新的教会,更是对已经设立的教会,在真理和灵性方面,加以造就,栽培,坚固,使教会不但有基督的生命,并且有强健成熟的生命。 

  教会生命之强健有赖于信徒各尽其职,而信徒之各尽其职,有赖于信徒个人灵德的长进。这五种有恩赐的人,就是神用以教导并建立信徒,使他们在灵德上日渐进步,完全,而知道如何与别的肢体同心事奉主,各在自己岗位上尽职。 

  13 b.对于信徒之灵命 

  “直等到我们众人在真道上同归于一,认识神的儿子,得以长大成人,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直等到……”说明神赐下这种恩赐的最终日的,是使信徒在灵命上满有基督的身量。也告诉我们那些在神所托的职分上事奉神的人,应当如何栽培信徒,不是单把他们从罪中拯救出来,得看基督的生命而已,更应栽培他们直到“长大成人”能以自已站立得稳的地步。“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就是在生命上像主,“长大成人”就是生命成熟,离开幼稚和无知的阶段。但这两部经历都与上句“认识神的儿子”有密切关系,对主的认识愈多灵命便愈长大,也愈像主。但“认识神的儿子”却又与“在真道上同归于一”有关系。“真道”原文pisteos是指“信心”(或信仰),与上文第5节“一信”之“信”同字根(此字在西2:5译作“信……心”,来11:1,6译作“信”,帖前1:8译作“信心”,在加5:22译作“信实”……)。所以这句话也可以说是“在信仰上同归于一”。这意思就是同在纯正的信仰上合而为一,没有其他错误的信仰混杂在那“一信”之中。神的工人们应当使信徒都走住纯正的信仰上,用纯正的真道栽培他们。然后信徒才能对基督有更深的认识,灵命也依循正常的轨道,日渐长进。反之,若在所信仰的真道上临于错误,则对基督的认识,亦必错误,灵命便无法正常的长进了。所以使信徒在真道上有同样美好的信仰根基,是很重要的。 

  14 c.对于异端的辨认 

  “使我们不再作小孩子,中了人的诡计,和欺骗的法术,被一切异教之风摇动,飘来飘去,就随从各样的异端。”本节紧接上节,说明信仰基础的稳固和生命的长大成人,乃是防止信徒陷于异端迷惑的最妥善方法,反之那些在灵命上和真理的知识上不长进的“小孩子”,便很容易陷入异端的错误,“中了人的诡计,和欺骗的法术”。“人的诡计”,指那些另有用心的人,所传似是而非的道理。他们自认为根据圣经,却曲解圣经,牵强附会,以达到他们的目的。“欺骗的法术”照字面意思,直接指那些教外异端所行的邪术,但亦包括教内假先知所行的超自然奇事。幼稚的信徒常以奇事为高超的经历,而不问其来源,盲目相信,结果便“被一切异教之风摇动,飘来飘去”,毫无判别的能力。这些信徒在信仰上不以真理为依据,只凭自己一时的喜好,再加上宗教观不正确,存有贪心,只想从神那里得着利益,这种人是很容易受异端诱惑的。 

  2.运用(15-16) 

  这两节是论及如何运用恩赐,才能使教会“增长”,自己受益。 

  15a.“用爱心说诚实话” 

  在上文所提的五种恩赐中,可以说每一种都包括“说话”的恩赐。在“话语”上作神的出口,是神的仆人主要职责之一。如何使人信服神的真道,离弃各样错误的道路归向基督?并需要用高言大智或矜夸的虚言,只要用爱心说诚实话。 

  这里的“诚实话”,极可能是指一种忠诚的劝告,将弟兄的短处忠实地告诉他,不替他掩饰;或指忠实地照着真理说话,虽然明知不会受欢迎,但仍诚实说出,不为人的情面歪曲真理。这种“诚实话”,虽然对听见的人十分有益,但也常常使听的人感到难堪。所以说的时候,格外需要用爱心来说,切不可带傲慢和轻视的态度来说。务使所说的话不但诚实,而且诚恳。许多忠心的劝告,若不加上爱心,或诚恳的态度,就很容易误会为讥笑或攻击。 

  b.“凡事长进” 

  应以求长进的心来运用已有的恩赐。这也是运用恩赐的原则之一,在工作之中不断有学习的态度,是长进的要诀。这“长进”包括使自己和使别人在灵性上长进。 

  “凡事长进”,这“凡事”提醒我们不可因为在某方面有了长进便自以为足;在少数的事上有了长进,常常成为许多其他事上不求“凡事长进”的原因,这是一种不容易发现的拦阻,却是长进中的信徒必须除去的。 

  c.“连于元首基督” 

  本句亦包括在上句的“凡事”之内。不独凡事长进,亦凡事连于元首基督。并且凡事连于元首也是凡事长进的原因之一。 

  “连于元首基督”,就是不离开以基督为元首的意思。凡事不与元首脱节,不自行作主,乃是连系于基督,在基督的支配和管理之中,如此运用恩赐,当然不至误用或不能发生良好果效了。 

  教会是基督的身体,身体不连于“元首”便成尸体。教会的一切活动,若不连于基督,不尊基督为首,便都是“死”的。不能造就生命,也不能使教会增长。这样的教会必定不能得着基督丰盛的供应,而在属灵方面渐渐衰落,不能结果。以个人而论,我们的恩赐若不是连于基督而运用,或只求自己的荣耀而运用,便必失去属灵的能力,没有工作的果效,而日渐退后。 

  16d.靠祂联络 

  “全身都靠祂联络得合式,百节各按各职……”,本节依照12节的观念
──以弗所书第4章教会是基督的身体(参1:23)讲论个别信徒就是这身体上不同的肢体(参林前12:27),这些不同的肢体,各有不同的恩赐,成为这身上的\cs14“百节”,但都必须“靠祂联络得合式”,使“百节”各在适当的地位上发生功用。 

  “靠祂联络得合式”的意思,就是靠祂安排而使各种不同恩赐的信徒,能站在“身体”的合宜岗位上作工。这“靠祂……”一方面提醒教会的负责者,应当凭看主所赐的智慧,照着神所赐给信徒的恩赐,安排他们在教会的岗位上事奉神,不可凭自己的私意来安排。另一方面也提醒信徒,应当照主所给自己的恩赐,顺服主藉着祂仆人的安排在教会中事奉神,而不可凭自己的爱好,争着作在自己岗位以外的工作。 

  当我们生下来的时候,我们的四肢,五官,百节都是神所安排妥当的,没有人能自己安排,也没有人能改变神的安排。这样我们在基督属灵的身体
──以弗所书第4章教会
──以弗所书第4章中,各自作肢体的,也应当顺服神的安排,才能使百节各按各职,联络得合式。 

  e.“照着各体的功用,彼此相助” 

  先要百节各按各职,然后才能照看各体的功用彼此相助。眼必须照着眼的功用,站在眼的岗位上,尽它的职责,耳必须照着耳的功用,站在耳的岗位上尽它的职责,手也必须照着手的功用,站在手的岗位上尽它的职责……然后各照自己的功用彼此相助。眼不能争着作耳,耳也不能争着作手,而都要用各自的恩赐为别的肢体求利益,才能互相得益。他们都需要“彼此相助”,因为他们都只有某一方面的特长,无法具备全身百节的一切功能,所以他们都必须彼此补满,互相联络,才能叫身体渐渐增长,在爱中建立自己。 

  注意:“身体”必先增长,成为一个爱的团体,信徒自己才能在爱中被“建立”。当信徒把自己的恩赐为神使用,使教会渐渐兴旺,爱心增长的时侯,信徒自己的爱心和灵命,也自然长进起来了。 

  二.个人的生活(4:17-5:21) 

  上文使徒已讲论信徒如何在肢体生活上、与别的弟兄姊妺互相配搭,“联络得合式”,在相爱相助之中,显出教会合一的见证。在此使徒开始训勉,如何在个人的生活上存圣洁敬畏的心来事奉神。这一段可分五题研究: 

  1.行事不应再像外邦人(4:17-24)

  2.新生活的应有表现(4:25-32)

  3.像蒙爱的儿女(5:1-6)

  4.要像光明的子女(5:7-14)

  5.信徒行事七“要”(5:15-21) 

  1.行事不应再像外邦人(4:17-24) 

  “所以我说,且在主里确实的说,你们行事,不要再像外邦人……”(4:17),“所以”解明了下文的本分是由于上文的理由。我们行事为人,既应当与蒙召的恩相称,圣灵既赐给我们合而为一的心,基督既已升天而赐下各样的恩赐,使我们各人在真道上同归于一,神的旨意既是要我们在基督的身体
──以弗所书第4章宇宙性的教会
──以弗所书第4章中事奉祂,这样,我们的行事实在应当与这美好而高尚的目标相配合,而不应再像往日随从外邦人的样子了! 

  “且在主里确实的说”,这句话加重他的语气,表明他所要说的是十分慎重,诚恳,照着主的意思而说的,并且他的劝勉有良好的动机、理由和态度,要使信徒弃绝旧日之生活,活出新生活之美丽。在这几节中,保罗先论及外邦人种种污秽的行事,然后论信徒应有的改变。 

  A.外邦人的行事(4:17-19) 

  171.存虚妄的心 

  “虚妄”原文mataioteeti有虚空而愚笨的意思。新约只用过三次,在罗8:20译作“虚空”,彼后2:18译作“虚妄”。这意思就是外邦人的行事,常存着虚空的幻想,有许多无知而取巧的妄想。他们所种的是瓜,却妄想得豆;付少许劳力,而妄想有重大的收获;不想多负责任,却想多享权利;不悔改归向神,而想从神得福。这种存心,使他行事虚妄,不切实际。结果“自称为聪明,反成了愚拙”,所追寻的一切,如捕风捉影,一无所获。基督徒的行事,应弃绝这种存心,与世人显出分别。 

  按使徒保罗时代的“外邦人”,多半都是敬拜偶像的多神主义者。他们信仰的宗教本身就是虚妄的,是这世界的神为要满足人虚妄的存心而编造的假事,这样,那些信仰它们的人,其行事必然更加虚妄了? 

  注意以弗所教会中的外邦人已经成为信徒,保罗对这些已经信了主的外邦信徒,提到他们以往的行事时,劝勉他们“不要再像外邦人”,可见使徒在这里已把“外邦人”用作所有非基督徒的统称。 

  182.心地昏昧 

  “心地”原文dianoia是指人的“心思”,“理解力”,“智能”或“悟力”。这字全新约共用过十三次,在英文圣经有九次译作mind,一次译imagination,三次译作understanding。而在中文圣经中有十二次都是译作“心”(参太22:37;可12:30;路1:51;10:27;弗1:18;2:3;4:18;来\cs38:10;10:16;西1:21;彼前1:13;彼后3:1),只有一次译作“智慧”(约1:5:20)。 

  “昏昧”原文eskoto{menoi是被动的众数式,字根skotizomai是“被黑暗所蔽”的意思。在太24:29;可13:24译作“变黑”,在罗1:21译作“昏暗”,罗11:10译作“昏蒙”,启8:12译作“黑暗”。 

  外邦人的心思,被罪恶和这世界的神遮蔽在黑暗之中,以致不会分别是非。如先知以赛亚所说;“称恶为善,称善为恶,以暗为光,以光为暗,以苦为甜,以甜为苦……”(赛5:20),他们黑白不分,又不认识真光,平安的路未曾走过,又因骄傲自是而自足于今世的虚荣之中。 

  心地昏昧的原因,是不认识真神,未蒙主真光的照燿。基督徒既已蒙了光照,成为世上的光(太5:14-15),当然不应去效法那些心地昏昧的人了。眼睛明亮的人,岂能让瞎子牵着走?现今有些基督徒的情形,就仿佛是一个开眼人被瞎子牵看走。 

  3.与神的生命隔绝 

  这是灵性死的意思,也是信徒从前“死在过犯罪恶之中”的光景。始祖被造之后,神曾吩咐他说:“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你可以随意吃,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创2:15-17)。但亚当吃了分别善恶树的果子后,按肉体说并未立即死去,只是开始死了;按灵性说,却已经立即死去
──以弗所书第4章立即与神的生命隔绝。所以从亚当以后的人类,除非信靠基督得看新生命,否则便都与神的生命隔绝。既与神的生命隔绝,当然无法领悟神的事情,且不会与神交通,与神的关系完全疏远。 

  基督徒既已因信基督而领受了永生神的生命,有分于神的性情,行事就当遵从神的旨意,以免与神的交通发生阻隔。 

  4.无知而硬心 

  “都因自己无知,心里刚硬”,外邦人既与神隔绝,对神的事就成为“无知”的,只凭自己的智慧行事。对神的人能毫无经验,因而心里刚硬,不信服神的道。 

  195.放纵私欲 

  “良心既然丧尽,就放纵私欲”,“良心丧尽”就是良心完全失去应有的作用,麻木不仁。良心是个人在道德方面的最大约束力。世人由于经常违背良心的警告,结果使良心丧尽其正常的功用,变成不会警告人,毫无约束人的力量。“良心丧尽”的人必然放纵肉体的私欲,只要满足自己的私欲,便不择手段地去达到目的,完全失去道德方面的约束力。基督徒重生后,良心恢复敏锐的感觉,圣灵常藉着我们的真心约束我们。使徒保罗在巡抚腓力斯跟前自辩时曾说:“我因此自己勉励,对神,对人,常存无亏的良心”(徒24:16)。可见“常存无亏的良心”也是信徒行事生活原则之一。 

  6.贪行种种的污秽 

  这“种种的污秽”,指一般卑污的罪,所有的罪和所有贪图个人利益而作的坏事,都是一种污秽。虽然在那些丧尽良心的人看来,是一种享受。在神眼中却是一种污秽,一种要受审判的罪恶。本句指出那些良心已经麻木的世人,常常会不知足地贪行种种卑污的坏事,而自以为是获得利益。其实乃是在神面前为自己增添罪恶,成为更加污秽的罪人而已。 

  B.信徒应有的改变(4:20-24) 

  1.何故应有改变?(20-21) 

  20信徒既学了基督,听过祂的道,领了祂的教,当然不应再像外邦人,乃应有新生的样式了! 

  “学了基督”表示这些话是对基督徒说的。圣经对于非基督徒,只叫他们“信”基督,主耶稣在约翰福音中,屡次要那些不信的犹太人信祂(约1:12;3:15-16;18,36;5:24;6:47;7:38-39……);但是对祂的信徒则叫他们“学”祂,“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太11:29),“我是你们的主,你们的夫子……我给你们作了榜样,叫你们照看我向你们所作的去作”(约13:14-15)。 

  先信后学,这个次序是不能倒置的。必先因信领受基督的生命,然后才能学像基督。反之既因信有了主的生命,就当知道自己是一个“学基督”的学生(参林前4:15),理应存心谦卑,效法基督的榜样。 

  21“听过祂的道”,以弗所信徒虽然不是直接听耶稣自己讲道,但他们已经听过主藉祂的仆人所讲的真道,也就是听过主的道了。既然听过,就有责任照着去遵行。“信道是从听道来的,听道是从基督的话来的”(罗10:17),听道是蒙福的入门,世人不能得神的恩典,因为“掩耳不听真道”(提后4:4)。但另一方面肯听道虽然有福,却也要有信心,与所听的道调和(来4:2),并要行道(雅1:22,25)。主耶稣说:“凡听见我这话就去行的,好比一个聪明人,把房子盖在磐石上,雨淋,水冲,风吹,撞着那房子,房子总不倒塌;因为根基立在磐石上”(太7:24,25)。所以听过祂道的人,都当遵行祂的道。在此使徒对以弗所信徒说:“如果你们听过祂的道……就……。”这“如果”,不是说他们还末赠过主的道,乃是说任何一个人,若听过祂的道,就应当有所改变,就应当去遵行。这样以弗所信徒既已“听过”,就当因所听过的道,弃旧更新了! 

  “领了祂的教,学了祂的真理”,这两句话是补充上一句话的意义。所谓“听过祂的道”也就是“领了祂的教”,并“学了祂的真理”。可见听道和普通听演讲不同,听道不是听人的讲论,乃是颁受主的教训,和学习真理,所以应当存心向主领受。 

  2.应有何种改变(22-24) 

  22a.要脱去从前行为上的旧人 

  “旧人”指我们从属亚当的旧生命而来的各种败坏,新约圣经除本处外,尚有罗6:6;西3:9提及,共计三处。“这旧人是因私欲的迷惑,渐渐变坏的”,旧生命是常常随从私欲,接受迷惑,而日趋败坏的,信徒既已因信真道,领受基督的新生命,就当脱去旧人的行为,活出新生活来。 

  圣经中有几个名词,如旧人、肉体、我、罪等,都是论及信徒属旧造的败坏,但严格来说是略有分别的。 

  旧人:从亚当而来的旧生命,是一切属旧造的总称。 

  肉体:是身体与罪性的联合,或说是罪性在肉身中表现的特征,就是各种属“肉体的邪情私欲”(加5:24)。 

  老我:是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旧性情,实际上就是旧生命的中心。它的特征是自夸、自大、自私、自恃、自是……。 

  罪性:旧生命中一种犯罪的倾向,实际上就是“肢体的律”(参罗7:17-24),是犯罪以后的人类随看肉身的生命而有的。人的身体,只是表现这种犯罪倾向的工具,而人的旧生命
──以弗所书第4章旧人,在这种罪的倾向支配下,实际上已不由自主,只有一味顺着这种罪的倾向,指使身体去犯罪。 

  按罗6:6;林后5:17;加2:20;5:24,可知我们的“旧人”“肉体”与“老我”,都已经与基督同钉死了。但这是按基督十架成就方面来说,即按基督救赎的功效来说,祂已经把我们一切的旧造旧人、肉体、老我一并钉在十字架上。然而按信徒的经历来说,事实上我们并未在一时之间便远远摆脱各种旧生命中的坏性情。所以在使徒的书信中,一方面把基督在十架上为我们已经成功的事实告诉我们,一方面也劝勉信徒“要脱去你们从前行为上的旧人……”。这不是说基督的救恩不够完全,乃是说由于信徒方面的软弱,事实上未能立即完全经历基督所已成就的全部事实。因而在我们信了以后已经得着完全成圣的地位之后(林前1:2;来10:10,14)仍需在每天的生活上继续去经历基督完全的救恩。 

  23b.将心志改换一新 

  “改换”原文ananeousthai即穿上更新之意。基督徒在重生后,心灵便因有了新生命而改换一新,对于事物的见解和存心都有了新的改变。这弃旧与更新是同一件事的两方面,脱去旧人是消极方面,心志改换一新是积极方面。基督的救恩是包括一这两方面的
──以弗所书第4章消极方面救我们脱离罪恶,积极方面给我们新生命。我们经历这救恩时,也不能忽略这两方面的关系,我们对旧生命的败坏“脱去”得愈多,新生命就愈加长进。 

  24c. 穿上新人 

  “并且穿上新人,这新人是照着神的形像造的,有真理的仁义,和圣洁”,注意这里论及新旧人的道理时用“脱去”和“穿上”的字眼,显然带有将新旧人喻作新旧衣服的语气。这说明基督的救赎所作的是要“脱去”旧衣服而穿上新的;不是补缝旧衣服,不是逐一地去补救,而是彻底的改变。下句说“这新人是照着神的形像造的,有真理的仁义,和圣洁”,更显明这“新人”乃是指新生命,乃是神的“新造”
──以弗所书第4章“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林后5:17)
──以弗所书第4章与旧造相对。 

  但为什么要用“穿上”和“脱去”,这种带有穿衣或脱衣之喻意的语气?大概因为使徒要表明: 

  i.这新旧两种生命所代表的两种地位和两种律
──以弗所书第4章就是在亚当里或在基督里的地位,罪和死的律或生命圣灵的律(参罗8:2),都需要自己去拣选,要顺从那一种生命全在乎人自己的选择。 

  ii.衣服是遮盖身体的,旧生命如破烂污秽的衣服,不能遮盖羞耻,反而更显出羞耻;新生命像一件美丽的义袍,不但可以隐藏身体的羞耻,还可以显出荣美。所以,信徒应脱去旧人,像丢弃一件旧衣服;另一方面则当披戴基督(参罗13:14;加3:27),像把一件新衣服穿在身上,使人只看见基督的“仁义和圣洁”,不见我们自己的败坏和羞耻。 

  2.新生活的应有表现(4:25-32) 

  在这几节中,使徒提出一些生活上似乎是琐碎的事,要信徒在这些方面有新生的表现: 

  A.弃绝谎言(4:25)

  B.生气而不犯罪(4:26)

  C.不可给魔鬼留地步(4:27)

  D.不再偷窃亲手作事(4:28)

  E.随事说造就人的话(4:29)

  F.不要叫圣灵担忧(4:30)

  G.要除去一切苦毐用恩慈相待(4:31-32) 

  A.弃绝谎言(4:25) 

  25“谎言”是世人最普通的罪,他们不论大事小事,即使无须说谎的事,也随便说谎,不算作一回事。所以基督徒若能在这一项罪上,显出与世人的分别,就已经在大部分的生活上显出见证了。 

  说谎,虽然在世人有作小事,基督徒却当看作是必须“弃绝”的罪。为什么要弃绝谎言?因为“我们是互相为肢体”的。既然是“肢体”,同在一个身体上,同为一个目标而生活,就当“各人与邻舍说实话”
──以弗所书第4章一这邻舍指主内弟兄-用诚实相待。 

  “弃绝谎言”,指消极方面应丢弃虚假的言语,“说实话”,指积极方面应用诚实相待。信徒彼此相交,应丢弃世俗的虚伪。世人由于重视今世的虚荣,因而需要多说许多原本可以很容易避免的谎言。世人喜欢别人的奉承与恭维,但基督徒彼此间的交谊,不应再去注重一这些事,而应实实在在地说话。我们切勿因别人未讨好自己,或末常常称赞自己而不高兴,也不必故意说些谄媚的话去讨好别人。只要用爱心说实话,正如4:15所说的:“惟用爱心说诚实话,凡事长进,连于元首基督。”“诚实”是基督徒与世人分别最明显的一个记号,并且也是许多不信主的人所共有的一种感觉,就是觉得基督徒是比较诚实的。反之,世人最不原谅基督徒的罪,就是不诚实的罪。现今教会似乎有一项危机,就是不诚实的“基督徒”愈来愈多,以致基督徒诚实的声誉已日渐败落了! 

  B.生气而不犯罪(4:26) 

  26“生气”不就是发怒吗?生气怎么又能不犯罪?圣经中的发怒,并非必然就是犯罪。约3:36曾记载神对不信主的人的震怒:“信子的人有永生,不信子的人得不看永生,神的震怒常在他身上”。以色列人在什亭与摩押女子行淫乱的罪时,圣经记载说:“耶和华的怒气就向以色列人发作”(民25:3)。此外,旧约这一类的记载极多(参申6:15;7:14;12:17;书7:1;士2:14;王上22:23;王下13:3;诗2:12;30:5;90:7;赛5:25;耶32:31;结5:15……)。福音书中亦记载主在世时曾发怒
──以弗所书第4章“耶稣怒目周围看他们,忧愁他们的心刚硬……”(可3:5),又曾经两次洁净圣殿,并推倒兑换银钱之人的桌子和卖鸽子之人的凳子(参约2:13-22;太21:12-17)但这些发怒却不是犯罪的发怒。因神所发的乃是义怒,不含怀恨的心,乃是憎恶罪而含有爱心的怒。人所发的怒却多半是出于仇恨,嫉妒,不能自制,一时情感冲动,属乎血气和旧生命的败坏,带着罪的成分,有各种偏见的怒气。我们的怒气很难不带“恨”和“怨”的成分,这样的“怒”就不是“义怒”了。 

  使徒保罗曾对哥林多信徒说:“我为你们起的愤恨,原是神那样的愤恨……”(林后11:2),也可作为生气而不犯罪的另一个例解。他虽因哥林多信徒所犯的罪而生气,却没有仇恨他们的心,倒像父亲对待儿女一样爱顾劝戒他们。 

  “不可含怒到日落”,这一句可以助证我们上文解释“生气却不可犯罪”的意思,就是不怀怨在心,不带“恨”的发怒。圣经的意思是纵然我们一时软弱而生气,也不可一直怀藏在心,以致对别人有成见,不肯饶恕人,造成种种隔膜,阻碍基督里的合一,又使自己与神之闲有阻隔;反之,我们必须每日清除心中对人的一切积怨,使我们常存无亏的良心,可以随时安然见主。 

  C.不可给魔鬼留地步(4:27) 

  27在本书信中有好几处关乎魔鬼的教训:如2:2;4:8;6:10-13。魔鬼的厉害就在于它无论什么时候,都在那里等待机会,寻找隙缝攻击我们;所以我们应当在一切事上都不给魔鬼留任何地步,否则便会不知不觉陷入它的诡计。使徒既如此警告信徒“不可给魔鬼留地步”,可见使徒自己认识到给魔鬼留地步的危险。如果我们容许它在我们的心思中有少许地位,它决不会就此止步,而必然得寸进尺地想占据我们整个的心思。 

  夏娃的失败,可以说就是因为给魔鬼留了地步。最初她不过和魔鬼交谈,没有拒绝它所发的问题,但最后她终于接受了魔鬼的诱惑,伸手吃了神所禁吃的分别善恶树的果子。信徒陷入魔鬼的试探,也常常像夏娃那样,没有完全、断然地拒绝魔鬼所送来的试探,而容许那些试探停留在心中,与我们的良心发生辩论。结果,良心终于被试探说服了,便接受了试探,陷入罪中。所以胜过魔鬼试探的重要秘诀,就是不给魔鬼留地步。 

  D.不再偷窃亲手作事(4:28) 

  28在此,保罗劝以弗所信徒不要再偷窃,这使我们感到十分奇怪,似乎以弗所信徒的灵性情形远远不及我们,连偷窃的罪还末戒清。诚然偷窃是一种十分明显的罪,一般信徒都不至犯这样的罪;但偷窃也有许多种方式,我们若在圣灵的亮光中省察自己,就必看见,许多时候我们也不如不觉中犯了这种罪。例如:窃取公家的用品,公家的时间;在各种不同方式下,取得不合法的便利和好处;或未经别人许可,而擅自取用了别人的东西。这些也都是我们应当避免的偷窃。 

  但本节“从前偷窃的,不要再偷”,既以“从前”与现今比较来说,显见所说的“偷窃”极可能是指一般明显的盗贼行为。以弗所的信徒中,有些在未悔改之前乃是偷窃的人,现今因主的福音,已经改变了。但保罗在此却对他们再加以劝戒,这种劝戒是一种提醒的性质,不一定表示保罗认为他们仍旧偷窃;但因为他们以往既是偷窃的,保罗便觉得在书信中应当对这等人再加提醒,以免重犯。这也可见以弗所信徒中有人从前的行为是很坏的,他们所蒙的恩典也是很大的;这样,他们的改变也必发生很有力的见证,显出极明显的分别。保罗惟恐他们的见证因魔鬼的诡计而受损害,所以再加以提醒。 

  再者,这也表示保罗对于偷窃的罪,有很深入的认识。一个惯于偷窃的人,很不容易叫他不再偷窃。他们甚至在不必偷窃的情形下,也会去偷窃,而不想用正当的方法获得自己所想要的东西。这些人虽然已经重生得救,但他们以往的软弱,既然特别是在偷窃方面,使徒便在这方面对他们多加提醒,这也是十分合理的。 

  怎样才能“不再偷窃”?就是要“劳力,亲手作正经事”。因为一个人若不肯作工,结果必然在生活上发生困难。生活既困难,纵使是刚强的信徒,也很容易产生一种贪图便宜的心理,在那种境况中,偷窃的试探便更难以抵挡了! 

  所以,亲手作工,可以说就是一种不给魔鬼留地步的方法,使它没有机会引诱人去偷窃。若不肯亲手作工,不肯劳力,以致生活发生困难,便给魔鬼试探人的机会,引诱人再犯偷窃的罪了。 

  “亲手作正经事,就可有余,分给那缺少的人”,这句话有两层意思: 

  1.只要信徒肯亲手作“正经事”,神就会帮助他,赐福给他,使他有余。肯作工的人,是不会挨饿的。 

  2.我们都有一种责任,就是顾念那些缺乏的人,不要只作一个等别人顾念的人,乃应以顾念别人的需要为己任。所以,不但为着自己的生活需用而应当劳力,亲手作正经事;并且,为着我们有一种“分给那缺少的人”的天职,也应当劳力,“亲手作正经事”。 

  “正经事”表示基督徒的职业,应当是合法的职业,而不应去赚取非法,不义的钱财。我们的“有余”该是用正当方法谋生,和蒙神赐福而得看的有余。神并非只许基督徒过着“仅仅够用”的生活,祂也许可信徒们过看“有余”的丰富生活。使徒保罗也经历过“有余”的生活,他说:“……或饱足,或饥饿,或有余,或缺乏,随事随在,我都得了秘诀”(腓4:12)。但问题乃在于这种“有余”是否出于神的赏赐,是否神所喜悦的。保罗在徒20:34向以弗所教会的长老见证说:“我这两只手,常供给我和同人的需用,这是你们自己知道的。”可见保罗的确曾度过“有余”的生活,但他的“有余”乃是靠自己两只手作工得来的,并且他把“有余”的用来供给“同人的需用”。他所教训以弗所信徒的,乃是也素常所行的。 

  E.随事说造就人的话(4:29) 

  29“污秽的言语”就是那些触动人的情欲,毫无礼貌,粗犷的言语。特别是下文所说的“淫词妄语”,但也包括骂人的话语,和恶毒而败坏人的话。这些话都是基督徒所不应说的。 

  言语在基督徒的生活上占很重要的地位。实际上少有人能够一天到晚不说一句话。反之,我们每天都要说许多的话。这样,基督徒若在言语上能够谨慎,随事说造就人的好话,就在大部分的生活上获得成功了。 

  雅3:2下半说:“……若有人在话语上没有过失,他就是完全人,也能勒住自己的全身。”为什么言语上没有过失,就可以算为完全人?因为一个人能约束自己的言语,也就能约束整个的人。虽然所约束的只是舌头,但实际上所发生的影响,却是使整个属灵生命得着造就。所以,言语上的完全与否,足为整个属灵生命程度的指针。 

  “污秽的言语,一句不可出口”,“一句”在此是一个重要的字眼,为什么连“一句”污秽的言语也不可出?因为上文已经说过:“不可给魔鬼留地步”。若容许自己说“一句”,就是给魔鬼留了地步,使你渐渐讲了许多而不自觉。所以使徒说:“一句不可出口”。 

  注意:上文25节论及\cs14“谎言”时,使徒用了“弃绝”的字眼,在此则说“一句不可出”。“弃绝”与“一句不可出”,实际上是一样的意思,都是绝对和彻底的对付。这正是我们对自己的言语应留意的地方。 

  “只要随事说造就人的好话,叫听见的人得益处”,使徒提醒我们,说话不是为自己的痛快,只顾发表自己内心的意念,乃是为听的人的益处。所以要“随事”
──以弗所书第4章随时在所发生的事情上
──以弗所书第4章说些使人得益的话,而不要说批评,毁谤的话。这就是基督徒能在言语上为主发光的方法。 

  F.不要叫圣灵担忧(4:30) 

  30“不要叫神的圣灵担忧”,可说是这一小分段中,最重要的一句。因为以上的事,都是叫神的圣灵担忧的。不论是“说谎”、“生气”、“给魔鬼留地步”、“偷窃”、“污秽的言语”,其中任何一项都使圣灵为我们担忧。 

  本节圣经对于圣灵的工作,给我们一些特别的亮光,是别处圣经没有这样清楚指示的,就是神的圣灵会为我们担忧。这意思就是说,当我们所作的事,违背神的旨意,不合真理的要求时,圣灵便为我们担忧。 

  为什么不要叫圣灵担忧?因为我们“受了祂的印记”。受了祂的印记,表明是属于祂的,是在祂的权下由祂支配,管理。并且受了祂的印记的结果,是为使我们“等候得赎的日子来到”,亦即等候基督的再来。换言之,圣灵乃是永远与我们同在(约14:16),直到基督再临。祂既是永远与我们同在,我们就不当犯罪,使祂难过,为我们担忧了。 

  另一方面,一个常常使圣灵为他担忧的基督徒,他的前途倒是令人为他担忧呢! 

  “担忧”是一种爱而不忍弃之的表现。如果你不爱,或可以随时丢弃一个人,你是不会为他担忧的;但你既爱那个人,又不能丢弃他,他前途的安危就会使你为也担忧了。圣灵对信徒的爱,乃是不丢弃的爱,所以圣灵会为信徒担忧。 

  旧约圣经也有论及圣灵担忧的道理
──以弗所书第4章“他们竟悖逆,使主的圣灵担忧,祂就转作他们的仇敌,亲自攻击他们”(赛63:10)。按本节看来,使圣灵担忧的结果是危险的,因为圣灵担忧的下一步,可能就是神的管教要到了。圣灵初步的工作是感动,责备,禁止,催促,在信徒的心中作工,但信徒不听圣灵的感动,责备,催促,禁止的结果,就使圣灵为他们担忧。这“担忧”表示他们的前面有一种隐忧或危险,是他们自己所未觉察的,这种隐忧就是他们消灭圣灵感动而奔向罪恶的道路,其结果使得神惟有用管教的方法,才能使他们回头!神的管教和鞭打,虽然不是神喜欢随意施行在信徒身上的,但当信徒不断拒绝圣灵的感动,要凭己意行罪恶的道路时,神就不得不用那种令人受痛苦的方法,使人醒悟了。 

  G.要除去一切苦毐用恩慈相待(4:31-32) 

  31-32这两节圣经,是从两方面论及信徒的存心。消极方面要除去“一切苦毒、恼恨、忿怒、嚷闹、毁谤,并一切的恶毒”。这些都是罪恶的事,但不一定都表现出来,也有些是藏在内心的,无论如何都不应当存在信徒心中。它们都会破坏合一的生活,引起并扩大纷争。 

  积极方面,应该用“恩慈相待”,恩慈是圣灵的果子之一(参加5:22),是神本性中的一种美德(诗103:8)。神既用恩慈待我们,我们也当用恩慈待弟兄。给别人恩典,使别人从我们自得好处,而不是想自得别人的好处。以这种爱心的原则待人,必能使我们与人和睦相处。 

  除了用“恩慈相待”之外,也要“存怜悯的心,彼此铙恕”。这意思就是:纵然看见那些在灵性或其也方面远不如自己的人,其处事的态度傲慢而无知,仍当存看怜悯他们软弱的心饶恕他们,忍耐他们,等候看见他们的长进蒙恩。这不但不至绊跌那些软弱的弟兄,也可以保持和睦的生活。 

  “正如神在基督里饶恕了你们一样”,本句解明要怎样地“彼此饶恕”,就是要像神在基督里饶恕我们那样地饶恕,不是表面上饶恕而内心却怀恨,或暂时不追究,日后仍要算账;乃是真止的饶恕,不留痕迹,不存成见的饶恕。这才能使我们与弟兄之间有真正的和谐,而实在地彼此相爱。
──以弗所书第4章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以弗所书第4章以弗所书》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以弗所书第4章-每日研经丛书注释

以弗所书第四章   以弗所书第四章 

  从这一章起,这封书信的第二部份开始。在前三章中,保罗讨论基督教信仰的重要和永恒的真理,以及教会在上帝计划中的功能。现在他开始要写,如果教会要执行在那计划里它所担负的那份工作,教会里的每个信徒必须是怎样。 

  在我们讨论本章以前,让我们再提醒我们自己,本书信的中心思想,是耶稣要把这分裂的世界,走向合而为一的道路。这道路是相信祂,教会的事工是向全世界宣扬这讯息。现在保罗转笔到基督徒必须有的品格,如果教会要担负重要的事工,在世界上作为助成,人与人和好,人与上帝和好,基督的工具。 

  基督徒的德行(四 1-3 ) 

  如果一个人,加入一个团体,他就有义务依照那团体的规则生活;如果他没有尽这义务,他妨碍了那团体的目的,也损害了它的名誉。在这里,保罗绘出一幅图画,说明一个人加入基督教会的团契以后,他必须有的那种生活。 

  前面的三节好似闪闪发光的明珠。在这里,我们获得基督教信仰的五个基本重要的字。 

  (一)第一,最先的,是 谦虚 。这字的希腊文是 tapeinophrosune{ ,事实上这字是基督教创作出来的。在希腊文里,没有一个谦虚的宇,不含下贱之意的。以后,巴西流( Basil )称它是‘一切德行中的宝石匣’;不过在基督教之前,谦虚却不是一种德行。在古代的世界里,谦虚是被人轻视的。 

  在希腊文中,有一个 谦虚 的形容词,与这名词很接近,那是 tapeinos 。一个字往往可以从这字的宇 里知道;这 字却是在一 含有卑劣意义的字里。这字是用于像这一类的形容字里:奴隶性的( andrapodo{de{s, doulikos,

  douloprepe{s ),卑劣的( agenne{s ),不名誉的( adoxos ),自卑的( chamaize{los 这形容字用以描写草在地上蔓延)。在耶稣来的以前,谦虚被视为含有畏缩、自卑、奴隶性、卑劣的性质;基督却把它放在德行的最前线。那么这基督徒的谦虚来自那里,它含有那些因素? 

  (甲)基督徒的谦虚来自对自己的 自我认识 。柏尔纳( Bernard )说到谦虚,‘这种德行引起人觉识他自己的没有价值,这是出于他最真实的认识自己。’ 

  面对自己是世界上最贬抑自己的事。我们中间,大多数人都是在扮演。有的地方,有一个故事,讲到一个人,他在晚上睡觉以前,梦想他醒时的梦境。他看见他自己是在怒涛里,在烈焰中,一个救人的大英雄;他看见他自己是一个伟大的演说家,无数的听众,都被他的演讲吸引住了;他看见他自己在板球赛中获得最高的分数;他看见他自己在国际足球赛中,其球技佳,为千万观众惊叹;一切都以自己为中心。我们中间大多数人,都是如此。真正的谦虚来临,当我们面对我们自己,看见我们的软弱,我们的自私,我们在工作上、在人际关系上、及在事业上的失败。 

  (乙)基督徒的谦虚来自 把自己的生活与基督的生活相比以及上帝向人的要求 。 

  上帝是完全;要达到完全是不可能的。如果我们把自己与次好相比,或许我们觉得还是不差。不过当我们把自己与完全相比,我们看见自己的失败。一个女孩或许想她自己是一个很好的演奏钢琴者,不过当她听了一个着名的钢琴家演奏后,她的想法就不同了。一个人或许想他自己是一个玩高尔夫球的能手,不过当他看见了一个世界第一流的选手打高尔夫球,他就会自觉不如了。一个人或许想他是一个学者,不过他读了一本学识丰富,伟大的老学者所写的书,他会自叹,距离所谓学者很远了。一个人或许想他自己是一个善于讲道的讲道者,不过他听了讲道的钜子所讲的道,他不会作如是想了。 

  自我的满足依赖我们比较的标准。如果我们和我们的邻居比较,哉们很可能会觉得很是满足。但是基督徒的标准是耶稣基督,以及上帝完全的要求
──以弗所书第4章以此为标准,我们很难有地方值得骄傲了。 

  (丙)还可以有另外一种说法。特仁赤( R. C. Trench )说,谦虚来自常常觉得我们自己的 被造 。我们绝对的依赖上帝。正如有一首诗歌里的话, 

  是你佑我 脱离死亡。

  每时所遇 艰难危险;

  我之能以 不停呼吸,

  是你所赐 无限能力。 

  康健朋友 慈爱父母,

  一切都是 天父所赐;

  此地原无 一些福份,

  所有皆是 天父所赐。 

  我们既是被造的,我们便算不得什么,只有谦虚的在创造主面前。 

  基督徒的谦虚,它的基础是建造在自己的认识,基督的远象,上帝的彻悟。 

  基督徒君子(四 1-3 )(续) 

  (二)基督徒德行的第二件事是 温柔 。这字在希腊文里,名词是 praote{s ,形容词是 praus 。这些字都不是用很简单的(英文字)能翻译出来的。 Praus 有两个主要的意义。 

  (甲)希腊伟大的思想家和教师,亚里斯多德( Aristotle )对于 Praote{s 一字,有许多的话说。他惯于以 两个极端间的中庸之道 去说明每一种德行。一方面对于某一种质素太过了,另一面则又太不及;在这两者之间,则恰到好处。亚里斯多德给 praote{s 所下的定义是它是在太易发怒和毫无怒气之间。一个 praus 的人常常在适当的时候发怒,不会在不适当的时候发怒。用另外一种说法,一个 praus 的人,在人家遭遇错误的对待和痛苦的时候发怒,不在自己遭遇错误的对待和侮辱的时候发怒。这样,一个 温柔 的人乃是一个合时发怒,不合时的时候,永不发怒的人。 

  (乙)另一件事可以帮助我们明白这个字的意义。在希腊文中,这字是用于经过一番饲养和训练,而能完全接受控制的,一头动物。因此一个 praus 的人,他的本能和冲动,都能完全的控制。这并不是说,一个人完全的自我控制,因为这样的自我控制,是超乎人的力量;不过我们可以说,这种人是接受上帝的控制。 

  于是,这里是教会信徒的第二个重要的特质。他是一个上帝所统治的人,常常在适当的时候发怒,在不适当的时候,永不发怒。 

  不能克服的忍耐(四 1-3 )(续) 

  (三)基督徒的第三种重要的品质是 忍耐 。希腊文是 makrothumia 。这字有二个主要的意义。 

  (甲)这是指永不承认失败的精神,结果因 坚持到底,获 得成功。它的意义很容易从一个犹太的学者常常描述的一件事上看出。他时常说,‘罗马在失败的情况下,永不言和’。在罗马的极盛时代,罗马人是不可克服的;他们或会打一次败仗,甚至较重要的战役,但他们却不视为战争的失败。就是在大难临头的时候,他们永不会想到他们的失败。基督徒的忍耐是永不承认失败的精神;不为不幸或痛苦,失望或灰心,所破坏;坚持到底。 

  (乙)不过 makrothumia 有比以上所说的,更有独特性的意义。这有独特性的希腊字,其意义是 对人有忍耐 。屈梭多模给这一个字所下的定义是能报仇却不报的精神。莱特佛特( Lightfoot )所下的定义是拒绝报复的精神。用一个非常不完全的比喻
──以弗所书第4章我们常常会见一头幼犬和一头巨大的狗在一起。这幼犬不停的向巨狗狂叫、骚扰、咬弄。这巨狗只要一张利齿的口,就可消灭幼犬;然而它却承受这幼犬的卤莽无礼,宽大容忍。 makrothumia 是承受凌辱伤害而并不怨恨诉苦的精神,是和蔼的忍受讨厌的人,及虽受愚却不发怒的精神。 

  知道这字的意义最好的办法,是在新约中,一再的把这字用在上帝身上。保罗询问那些不肯悔改的罪人,他们是否 藐视上帝的忍耐 (罗二 4 )。保罗讲到 耶稣 对他 完全的忍耐 (提前一 16 )。彼得讲到上帝在挪亚的日子, 忍耐 的等候(彼前三 20 )。他说,我主长久的忍耐为得救的因由(彼后三 15 )。如果上帝是人,看见这世界的叛逆,早就大发烈怒,把这世界消毁了。基督徒必须对人忍耐,好像上帝对我们忍耐一样。 

  基督徒的爱(四 1-3 )(续) 

  (四)基督徒第四种重要的品质是 爱 。基督徒的爱是一件新事,因此基督徒作者,必须创作一个新字来表明,或是必须采用一个不平常的希腊字
──以弗所书第4章 亚佳泊 ( agape{ )。 

  在希腊文里,有四个‘爱’字。第一个字是 ero{s ( 情爱 ),是男女之间的爱,是带有性的感情成份。第二是 philia ( 友爱 ),是很接近很要好的人,他们之间有一种温暖的友情。第三是 storge{ ( 家庭间的爱 ),其特点是含有家庭的亲情。第四是 agape{ ( 亚佳泊 ),在英文圣经中有时译 love ( 爱 ),有时译 charity ( 博爱慈仁 )。 

  亚佳泊 的真正意义是不可征服的仁德。如果我们以亚佳泊的心对待一个人,不论他怎样的待我们,我们为他所做的,都是为 他得到最好的好处。虽然他伤害我们,侮辱我们,我们还是仁慈的待他。这就很明显的给我们看见,基督徒的 爱 并非是一件感情的事。亚佳泊不只是感情,也是意志。这是一种坚强意志的力量,对于一般不可爱及不能爱的人,对于那些不爱我们的人,以及那些我们不喜欢的人,保持一种不能征服的善意。亚佳泊是一个基督徒所有的心意,驱使他不会发怒言,不会想报仇,对待任何人只为 那人最好的好处。 

  (五)这四种基督徒人生的重要德行
──以弗所书第4章谦虚、温柔、忍耐、爱心
──以弗所书第4章产生了第五种德行, 和平 。保罗劝告并且竭诚的要求接受书信的人努力保守教会的特点
──以弗所书第4章‘神圣的合一’。 

  和平 的定义,可以是‘人与人之间的良好关系’。这种合一,这种和平,这种良好的关系,只有一种方法,可以保持。这前四种重要的基督徒的德行,每一种都依靠消除自己。只要自己为万事的中心,这种合一便不能存在。一个社会都让自己操权,人只能是一 分裂的各自为政,互相斗争的份子。不过当自己死,基督在我们心里活起来,于是和平合一
──以弗所书第4章真实教会的记号
──以弗所书第4章也随之而来了。 

  合一的基础(四 4-6 ) 

  保罗继续定下了基督教合一的基础。 

  (一) 一身体 。基督是头;教会是身体。头脑不能藉 一个四分五裂的身体工作。除非有一个互相联络合一的身体,头的一切计划就都被扰乱了。在基督的工作上,教会的合一是非常重要的。这并不是在行政上及人的组织上,需要一种机械式的合一;其实在的需要是建基于同一的爱基督和互相扶助的合一。 

  (二) 一圣灵 。在希腊文里, pneuma 的意义是 灵 ,也是 呼吸 ;在事实上,这字常用于呼吸。除非身体里有呼吸,那身体是死的;在教会的身体里,其赋与生气的呼吸,就是基督的灵。没有灵就不能成为教会;人不能有它除非藉 祷告等待。 

  (三) 一指望 。我们都是朝向同一目标前进。这是众基督徒合一的大秘诀。我们的方法,我们的组织,甚至我们的信仰,或许有不同的地方;但是我们都一致努力,以求达到一个目的
──以弗所书第4章在基督里得拯救的世界。 

  (四) 一主 。早期教会所有的信条最接近的是一句短短的句子:‘耶稣基督是主。’(腓二 11 )。在保罗看来,这是上帝的愿望,有一天要到,众人都要认祂为主。这主的一字是 kurios 。在希腊文里,有二种普通的用法,它们能够帮助我们明白保罗的意思。这是用于与 仆人 或 奴隶相对 的 主人 ;这是用于称呼罗马的皇帝。基督徒的连在一起,乃是因为他们都认耶稣基督为主人,为君王
──以弗所书第4章为祂所有
──以弗所书第4章为祂服役。 

  (五) 一信 。保罗并没有意思说,只有一种 信条 。在新约里,很少把信的一个字,作为 信条 来解释。在新约里,几乎总是,某督徒把自己完全托付给耶稣基督。保罗的意思是所有的基督徒之所以能结合一起,乃是因为他们采取同一的行动,完全投顺在耶稣基督的爱中。他们对于投顺的行动,其描述的方式,或有不同;不过不论他们描述的方式怎样的不同,其投顺对他们各人说起来是同一的。 

  (六) 一洗 。在早期的教会中,洗礼往往都是成人受洗,因为那时加入基督教的人,都是从非基督教的背景来的。因此最先的一件事是洗礼,这洗礼是在大众面前,公开承认他的信仰。一个罗马的兵丁,加入军队,只有一个方法;他必须宣誓,永远效忠于国王。相同的,要加入教会,也只有一个方法
──以弗所书第4章在大众面前承认耶稣基督。 

  (七) 一上帝 。注意保罗对我们所信的上帝,说些什么话。 

  祂是众人的 父 ;这句话藏 上帝的 爱 。基督教的上帝观,其最大的事并非祂是君王,并非祂是审判者,而是祂是父亲。基督教的上帝观是以爱开始的。 

  祂是 超乎 众人 之上 ;这句话藏 上帝的 统治 。不论世事如何,上帝总是统治 。世上或许有洪水;但是‘洪水泛滥之时,耶和华坐为王。’(诗廿九 10 )。 

  祂是 贯乎 众人 之中 ;这句话藏 上帝的 照顾 。上帝创造世界以后,并不把它搁置一边,让它自生自灭,好像一个人开了玩具钟表,就放在一边,让发条完了,钟也停了。上帝贯乎宇宙之中,带领、支持、爱护。 

  祂是 住在 众人 之内 ;这句话藏 上帝的 同在 。很可能,这观念的胚种是从斯多亚派来的。斯多亚派相信上帝是火,比世上的火纯粹得多;他们相信人所接受的生命就是上帝自己发的火花,来住在他们的体内。保罗相信上帝是在一切之内。 

  基督教的信仰是我们住在一个上帝创造,上帝统治,上帝保护,上帝充满的世界。 

  恩典的赐与(四 7-10 ) 

  保罗转笔到他论题的另一方面。他刚讲过的是教会信徒的 品质 ;现在他要开始讲的是他们的 功能 。他开始写下的在他看来是一件重要的真理
──以弗所书第4章人所有的每一件好的东西,都是基督恩典的赐与。 

  我所有每一德行,

  每一胜利,

  每一圣洁思想,

  都是祂的。 

  保罗为 要证明基督是赏赐恩赐的人,他应用诗篇六十八篇第十八节,不过与诗篇的原意,有很大的不同。诗篇所描写的 是一个君王得胜归来。他升上高天;这意思是说,他在倾斜度很大的锡安山的路上向上走,进入圣城,在街道上行走。他带来了被掳的仇敌;那就是说,他带了以锁炼捆绑的掳囚,在街上游行,以显示他的胜利。这里分歧之处来了。诗篇接下去所说的是胜利者 接受 贡品。保罗却改为‘将各样的恩赐 赏给 人’。 

  在旧约里,得胜的君王向人 要索 ,并从人手里 接受 礼物;在新约里得胜的基督 赐与 ,将恩赐 赏给 人。这是新旧两约主要不同点。在旧约里,一位嫉姤的上帝,要人献上东西;在新约里,一位爱的上帝,把祂的爱倾倒给人。这真是好的讯息。 

  保罗常是这样:当他用了一个吸引他注意的字,他的心会转离本文,集中在那个字上。他用了 升上 ,这使他想到了耶稣。他说了一件非常奇妙的事。耶稣 降下 到这世上来,祂来成为人;祂从这世界 上升 ,祂离开这里,归回祂的荣耀。在保罗伟大的思想里,上升的基督,和下降的基督,是一个相同的一位。这是什么意思?这意思是说,荣耀的基督就是那行在地上的耶稣;祂仍然爱众人;祂仍然寻找罪人;祂仍然医治受苦的人;祂仍然安慰忧伤的人;祂仍然是被抛弃的男男女女的朋友。正如一首意译的苏格兰诗歌。 

  虽然现在高升天上,

  祂还是以弟兄的目光俯看地上,

  祂曾降世为人,熟悉人的脆弱。

  祂仍是我们痛苦中的伴侣,

  在我们痛苦之中有同当的感觉;

  现在天上还是记得

  流泪、痛苦、呼求。 

  在每一次使人心碎的痛苦里,

  忧愁的主分担忧伤;

  祂同情我们忧患的遭遇,

  并且拯救脱离痛苦。 

  这升上高天的基督还是爱人类的灵魂。 

  保罗还感觉到另外一个思想。耶稣升上高天。不过祂并不是离开世界,升上高天;祂升上高天,却充满世界,与人同在。当耶稣的肉身在这世界上的时候,他只能在一个时间内,在一个地方;他受到肉身的种种局限;不过当祂将他的身体置之一边,回到荣耀里的时候,祂从身体的局限中,得到释放,祂能藉 祂的灵在世界的各地方 。对保罗来说,耶稣的升天,并非基督放叶世界,乃是基督充满世界。 

  教会的职位(四 11-13 ) 

  这段经文,特别觉得有兴趣,因为它给我们一幅早期教会的组织和行政的图画。在早期教会中,有三种职位。有的只有数人,他们的文件和权柄涉及整个教会。有的有许多人,他们的圣工不限于一个地方,随 圣灵的感动,到别处作工。有的只限于本地,做一个地方,一个教会的圣工。 

  (一) 使徒 。他们的权威遍及整个的教会。使徒并不限于耶稣的十二门徒。巴拿巴是一个使徒(徒十四 4 , 14 )。我们的主的兄弟,雅各,是一个使徒(林前十五 7 ;加一 19 )。西拉是使徒(帖前二 6 )。安多尼古,犹尼亚都是使徒(罗十六 7 )。 

  作为一个使徒,必须有二个条件。第一,他必须见过耶稣。当保罗在哥林多面对反对他的人的时候,他向他们挑战说,‘我不是使徒么?我不是见过我们的主耶稣么?’(林前九 1 )。第二,一个使徒必须是复活的主复活的见证。当十一个门徒聚在一起,要立一位承继出卖耶稣的犹大的位置时,他必须是在主耶稣在世上的时候,常和他们为伴,并且作复活的见证。(徒一 21 , 22 )。 

  从一方面看,使徒渐渐的一定会消失,因为不久以后,那些亲眼看见耶稣,亲自见证复活的人,都要死去。不过从另一方面看,从更深的意义设想,这种条件还是存在。凡是传扬教导基督的人,必须认识,亲身体会到基督;凡是要把基督的力量影响及人的,他自己必先经验到基督复活的能力。 

  (二) 先知 。先知并不是什么 预言 将来,而是 传达 上帝的旨意。在传达上帝旨意的时候,多少带有预言将来的成份,因为他们宣告,如果人不顺服祂的旨意,必然要得到什么后果。 

  先知来往各地巡行教会。他们的讯息认为并非出于思想研究,乃是直接从圣灵而来。他们没有家,没有家人,没有养活自己的方法。他们从这一个教会往另一个教会,宣布上帝对他们所说的上帝的旨意。 

  不久,教会中这先知的职位消失了。其原因有三。(甲)在教会受逼害的时候,他们首当其冲;他们没有方法躲藏,首先为道牺牲。(乙)先知在教会中成了问题。当教会渐渐扩大,形成了地方性的组织。每一本地教会开始有了组织,有它自己的教牧人员,有它自己的行政。不久本地教会里的人不欢迎这些巡行各地的先知,来搅扰他们的教会。结果,不可避兔的,先知便渐渐的消失了。(丙)这先知的职位本身很容易腐化。这些巡行的先知,很有名誉地位。有些人就利用他们的职位,欺骗本地教会里的信徒以自肥。有一本最早的教会行政书籍,名叫 Didache{ ,十二使徒遗训,大约在主后一百年后不久流行的。在那本书里,对于先知的名誉地位,及对于他们的怀疑,都能很清楚的看见。在那本书里,也有圣礼的仪式和祷文;并且指示说,先知,如果他愿意,也可以主持圣礼。不过,还有些有关先知的条款。一个巡行的先知,留在一个本地教会里,只能一天或二天,如果他要逗留三天,他便是一个假先知;一个巡行的先知,如果声称受到感动,要求金钱或食物,便是一个假先知。 

  (三) 传福音的 。传道人也是巡行的人。他们与今天所称的宣教土相似。保罗写信给提摩太,‘作传道人应作的工作’。(现代中文译本
──以弗所书第4章提后四 5 )。他们把福音好的讯息传给别人。他们没有见过主的使徒的名誉权威;他们没有圣灵感动的先知的影响力;他们是教会中一班普通的宣教士,他们把好的讯息,传到没有听见过福音的地方去。 

  (四) 牧师 和 教师 。这两个放在一起的名称似乎是属于一组的。从一方面来看,他们担任的是整个教会中最重要的工作:他们不是巡行的人;他们住下来,在一个本地教会中持久的工作。他们有三种功能。 

  (甲)他们是 教师 。在早期教会里,书籍很少。印刷术要到几乎一千四百年后,方才发明。每一书必须手抄,像新约大小的一本书,要用一人一整年的工资,才能购得。那意思就是说,有关耶稣的故事,主要必须用口述传递。其实在写下的好久以前,已经用口传的方法了;这些教师担负重大的责任去保存福音的故事。他们的功能是熟知和传达耶稣生平故事。 

  (乙)当时加入教会的人都是从非基督教背景来的;他们对于基督教毫无认识;他们的加入基督教只是耶稣基督抓住了他们的心。因此,这些教师要把基督教的信仰,向他们开导。他们必得要解释基督教信仰的重要教义。我们受到他们很大的恩惠,当信仰传下来的时候,保持信仰的纯粹,不受到歪曲。 

  (丙)这些教师也是 牧师 。 牧师 在拉丁文里是 牧羊人 。那时,教会是像在异教的汪洋大海中,一个小小的孤岛。他们只是从异教的生活,投入教会;他们常有再回复异教生活的危险;牧师的责任是牧养他的羊 ,保守他们平安。 

  这是一个古老和光荣的字。远在荷马时代,亚格曼农( Agamemnon )王被称为百姓的牧人。耶稣称呼自己为好牧人(约十 11 , 14 )。希伯来书的作者称耶稣为 羊的大牧人(来十三 20 )。彼得称耶稣为灵魂的牧人(彼前二 25 )。他又称祂为牧长(彼前五 4 )。耶稣吩咐彼得牧养祂的羊(约廿一 16 )。保罗警告以弗所的长老们,牧养保守上帝托付他们照顾的全 (徒廿 28 )。彼得教训长老们牧养上帝的 羊(彼前五 2 )。 

  这牧人的图画深深的写在新约圣经里。他照顾羊 ,带领羊到安全的地方;他寻找迷路的羊,如果必需的话,为要救羊,也肯牺牲自己。作为上帝羊的牧人,他常把上帝的百姓记在心里,他以真理喂养他们,他们如果走迷了路他寻找,如果有什么要破坏他们的信仰,他必起来护他们。这责任是放在每一个基督徒身上,他要做他弟兄的牧人。 

  职位的目的(四 11-13 )(续) 

  保罗提出了在教会里各种职位的名称,他继续讲到它们的目的,和它们当做些什么。 

  (译者按:在现代中文译本,弗四 12 的译文是‘为的是要准备所有上帝的子民。’巴克莱‘准备’译为‘ fully

  equipped ,完全装备’。) 

  它们的目的是要使教会的信徒‘ 准备 ’好,或‘ 完全装备 ’好。保罗用的 装备 \cs8 的一个希腊字,很是有极。这是 katartismon ,从动词 katartizein 而来。这字用于外科手术上,意思是断的四肢,亚新接合,或是脱了节的关节,重新按好。用于政治上,是把敌对的派系拉在一起,以致政府得以顺利运作。在新约里,这字用于 补网 (可一 19 ),也用于把有过犯的人,挽回过来,薰陶他,使他在教会的团契里,有其应有的地位(加六 1 )。这字的基本意义是把一件事,使它回到应有的状态。教会的各种职位,其功用是教育、引领、照顾,教会里的信徒,把在迷途中的寻回,使他们回到他们应有的状态。 

  他们的目的是使服务的工作继续进行。所用的字是 diakonia ;在这字后面的主要观念是 实际的服务 。有职位的人,并不只是讲神学或是教会法规的事;他们在职位上要注目在实际的服务上,照顾贫穷孤独的人,继续进行。 

  他们的目的是要看基督的身体被建立起来。在职位上的人的工作常是建设,不是破坏。他的目的永不是作乱,乃是不让乱事抬起头来;常是加强,并不是削弱教会的组织。 

  有职位的人尚有更大的目的。现在所说的这些目的,或许可称为直接的目的;在它们之外,还有更大的目的。 

  他的目的是要叫教会的信徒达到完全的合一。他必不可以让教会有派系,也不许任何东西使教会分歧。他必须以教训,以榜样,使教会信徒每日更亲密的合一。 

  他的目的是使教会的信徒都长大成人。教会决不可以因为她的教友都能过合礼可敬的生活,就觉得满意;她的目的必达到他们都成为完全长成的基督徒男女。 

  保罗最后以一个无可比拟的目的作为结束。教会的目的是要她的教友达到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教会的目的不可小于产生反映耶稣基督自己的男女。在克里米战争期间,南丁格尔( Florence Nightingale )有一夜,经过一座医院的病房。她站在一只病床前,俯视一个受伤很重的兵士。当她正在看的时候,那受伤的青年,抬起头来,看 她说,‘你对我来说就是基督。’有的给圣徒下一个定义说,‘他是一个基督再活在他里面的人’。这正是教会的真正教友所应当达到的。 

  长成满有基督的身量(四 14-16 ) 

  在每一个教会里,有些教友要受到保护。他们是像小孩一样,他们喜欢新奇,他们很易受到在宗教里时兴的思想的影响。历史教训我们,在宗教里,流行时兴的思想来了又去,不过教会继续的存在。在教会里,常常会找到宗教的有实质的食物。 

  在每一个教会里,有些人我们必须加以防范。保罗称他们是诡计多端的人;他用的字 kubeia ,其意义是善于操纵骰子的技巧。有些人往往会用机巧的议论,把人诱离他们的信仰。我们这时代的特点之一是许多人高谈阔论,有关宗教的事,这是很多年来少见的现象;基督徒,尤其是年轻的基督徒,常常会面对那些反对教会,反对上帝的机智的议论。 

  要避免被最近宗教时兴的思想吹来吹去,要避免受机智的人的似是而非议论的诱惑,唯有一个方法,那就是继续长成满有基督的身量。 

  保罗再用另一幅图画。他说,身体的健康与效力,都是依赖各部,联络得合式。保罗说,教会就是那样;教会要如此,只有基督实在是头,每一个教友都受祂的节制,真如康健身体的各部,服从头脑的指挥一样。 

  唯一能保守基督徒个人信仰坚固,不受引诱的事,唯一能使教会康健有效的事,就是亲密的连在耶稣基督身上,祂是头,也是统率全身的主脑。 

  必须离开的事(四 17-24 ) 

  保罗要求他带领归主的人,离开他们旧式的生活,改为基督的方式。在这段经文中,他提出他认为是外邦人生活中的主要质素。外邦人关心的是那些无关紧要的空虚的事;他们的心智黑暗是由于他们的无知。于是写下一个重要的字;他们心里 刚硬 。 

  保罗所用的 刚硬 的字,很是惊骇可怖。这字是 po{ro{sis 。 Po{ro{sis 来自 po{ros ,原意是一块石头,比云石更硬。这字用于病理学上。它是指生于关节间的痛风石,完全使关节失去效用。它也指骨折后,冉行接合时,所生的石化假骨质,它比石头更硬。最后这字的意义是失去一切感觉的能力;这是描写一个人的心已经变成这样的刚硬,好似顽石一般,完全失去了感觉。 

  这是保罗所说的,外邦人的生活,就是如此。它已经变成刚硬,不再有什么感觉了。勃恩斯( Robert Burns )在写给青年朋友六( Epistle to

  a Young Friend )的一封信中说, 

  我抛叶罪的充分之量,

  一切隐匿的危险;

  但是,噫!在里面已经变成刚硬,

  犹如顽石般的失去了感觉! 

  罪的可怕是由于它的硬化作用。罪的过程是不难知道的。人不是马上成为大罪人的。起初他认为罪是非常可怕的。当他犯了罪后,在他心里产生一种自责与后悔。不过他继续的犯罪,到了一个时候,他会丧失一切感觉,他会做最羞耻的事,毫无一些感觉。他的良心完全硬化了。 

  保罗用两个另外可怕的希腊字,描写外邦人的生活方式。他说,他们把他们自己投入各种不清洁的行为中, 放纵私欲 ;他们这样做是 贪行种种的污秽 。 

  贪行种种的污秽的一个字是 aselgeia 柏拉图所给的定义是‘无聇’;另一个作者,‘随时准备享受各种娱乐’。巴西流( Basil )的定义是‘灵魂的一种意向,不能承受纪律的痛苦’。 Aselgeia 的主要性质是这样
──以弗所书第4章一个坏人往往会尝试隐藏他的罪;不过一个在他灵魂里有 aselgeia 的人,只要满足他的欲望,不怕使大众惊骇。罪能这样的抓住一个人,使他完全失去了羞耻之心。他是像一个吸毒的人,起初偷偷的吸,后来到了一个阶段,他完全依赖毒品,公开的要得到毒品。一个人能成为酒的奴隶,他不怕人家看见他酩酊大醉。一个人能让性欲辖制他,不怕人家知道。 

  没有基督的人这样行,是 放纵私欲 。这字是 pleonexia ,另外一个可怕的宇,希腊人所给的定义是‘僭越的贪婪’,‘当受天罚的酷爱货财’,‘不合法的愿望,想获得属于别人的东西’。我们已经看到这字的定义,它是:一个人常常准备牺牲他的邻舍去满足他的愿望的精神。 Pleonexia 是不可遏止的愿望,要获得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这可能产生偷窃物质的东西;这可能产生把人踩在脚下以求自己得逞的精神;这可能产生性欲的罪。 

  在外邦人的世界里,保罗看见三件可怕的事。他看见人心的刚硬,不知自己是在罪中;他看见人受罪的控制,忘记了身分,不知廉耻;他见人受欲念的摆布,只求自己欲念的满足,不顾损害了谁的天真,毁坏了谁的生命。这些正是今天没有基督的世界的罪;我们都能看见罪在通都大邑的街道上高视阔步的行走,在每一个角落里都是罪侵犯了人生。 

  保罗督促他引领归主的人与那种生活断绝。他用一种很生动的说法。他说,‘脱去你们旧的生活方式,好像你们脱去旧的衣服一样;穿上你们新的方式;脱去你们的罪,穿上公义及上帝能赐给你的圣洁。 

  从人生中必须排除的事(Ⅰ)(四 25-32 ) 

  保罗方才所说的,是当一个人成为基督徒以后,他必须脱去旧的生活,好似他脱去现在已经没有用的人服一般。这里他所说的,是那些他必须从基督徒生活上排除的事。 

  (一)必不可以再有谎言。世界上的谎言,不止一种。 

  有一种是说话的谎言,有的是有意的,有的是无意的。约翰逊博士( Dr. Johnson )对于带领孩童长大,有一些很有趣的忠告,‘帮助你的儿童惯于做这件事(说真话);如果在一个窗子里所发生的事,在讲的时候,说在另一个窗子里,不要就让它过去,要马上查明;你不知道一步步离开真理,到什么时候停止。……不小心说错比有意的说错来得多,那就是为什么世上有许多不是真言。’真理需要一番努力的。 

  也有一种是无声的谎言,这一种谎言更是普遍。摩罗伊( Andre*

  Maurois )在他的一句名言中,说到‘不说出来的事的威胁’。在人家一同讨论的时候,其中一人明知采取某种行动是错误的,不过他缄默不言,似乎默许这行动是对的。或许有一个人明知应当斥责或提出警告,但是他没有做;这等于是说谎一样。 

  保罗说出说诚实话的理由。因为我们同一身体上的肢体。我们之所以能够安全的生活,是因为我们的感觉及神经系统传达正确的消息给头脑。如果它们传的是错误的消息,譬如一件炽热要烫伤人的东西,所传到头脑的消息是冷的可以触摸,不久就会结束了他的生命。一个身体,能够健康的活动,每一部份必须传达正确的讯息给头脑。我们大家结合成为一个身体,只有我们都说诚实话,身体才能产生正当的作用。 

  (二)在基督教的人生中,必须要有些怒气,不过这必须是正确的一种。脾气暴躁,容易发怒,是没有方法为他们辩护的;不过有一种怒气,如果没有了它,世界就糟了。世界会受到很大的损失,如果没有威伯福士( Wilberfoce )为反对奴隶买卖发的义怒,或是沙威慈布利( Shaftesbury )反对十九世纪劳工状况的雷霆大怒的话。 

  约翰逊博士带一些粗烈的率直。当他想这是一件错误的事,他就会有力的说出。当他正在准备出版他所写的赫布里底 岛游记( Tour to the Hebridges )的时候,摩耳.哈拿( Hannah More )有些地方请他修改,缓和一些语气。她告诉我们,他的回答是‘他不愿意,为 要取悦于人,剪去利爪,把他的猛虎变成一只猫。’在人生中,猛虎有它的地位;把猛虎变成斑猫,必会有所损失。 

  耶稣有非常凛然烈怒的时候。他发出烈怒,当文士和法利赛人,冷眼旁观,看他是否在安息日,医治那人的枯手(可三 5 )。他的发怒,并非由于他们的此评;他的发怒乃是由于他们的绝对不变的正统,把莫须有的痛苦,放在人的身上。他发烈怒,拿绳子作成鞭子,把兑换银钱,贩卖祭牲的人,从圣殿的院子里赶出去。 

  白来登( Brighton )的罗勃生( F. W. Robertson )在他的一封信中说,他在街上看见一个他所认识的人,引诱一个纯洁的少女堕落,他忿怒,咬住他的嘴唇,直至流血。 斯理约翰说,‘给我一百个人:他们除了上帝以外,无所惧怕; 除了罪以外,无所憎恶 ;除了耶稣基督和祂的被钉十架以外,一无所知。我要震撼整个世界。’ 

  那自私和不能节制的怒气是一件有罪和有害的东西,必须从基督徒的人生中排斥出去。不过那不自私,从事奉基督和世人磨练得来的怒气,是世界上一种重要的动力。 

  从人生中必须排除的事(Ⅱ)(四 25-32 )(续) 

  (三)保罗继续说,基督徒必不可以含怒到日落。蒲鲁塔克( Plutarch )告诉我们,毕他哥拉斯( Pythagoras )的弟子们,在他的团体里有一条规则,如果在白天,怒气使他们互相无礼凌辱,在太阳落山以前,言归于好,互相握手亲吻。一个犹太拉比,祷告上帝,在他入睡以前,心里没有对人怀有仇恨的思想。 

  保罗所给的劝告是正确的,因为我们的不和延宕得愈久,弥补的机会也就愈少。如果我们和人有吵闹,如果在教会里,或团契或社会中有争吵,唯一的方法是立刻采取行动去纠正它。时间拖得愈长,关系愈坏。如果错误在我,我们必须祈求上帝,给我们恩典能承认我们的错误;即使是错误在彼,我们必须祈求上帝,给我们大的度量,采取第一步,追求和好。 

  与此相并的,保罗提出另一命令。在希腊文里,可以含有双重的意义。这可以是‘不要给魔鬼机会’。一个没有治愈的小小裂缝,是给魔鬼撒下分裂种子的大好机会。好多时候,一个教会被撕得四分五裂,就是因为二人争吵,到了日落,怒气还是旺盛。不过这句话还可以有另外一个意义。魔鬼在希腊文里是 diabolos ,不过 diabolos 在普通的希腊文中,也可以是 诽谤者 。路德,譬如说,就很注意这意义,他说,‘在你的一生中,不要把地位给诽谤者。’或许这正是保罗所有的真正意义。世界上没有其他东西,比诽谤更具有毁坏的作用。科尔.利治( Coleridge )在他写的克里斯泰白尔( Christabel )中说: 

  哀哉!他们原是青年时代的密友;

  不过空穴来风却能破坏忠实。 

  在每天饮茶谈话之间,不知毁坏了多少名誉;看见一个好诽谤的人来,最好的办法是闭门不纳。 

  (四)一个人,从前作贼的,必须变成诚实的工人。这是必需的劝告,因为在古代世界里,偷窃猖獗。最普遍是在二种地方
──以弗所书第4章码头和公共浴室。浴室是当时的俱乐部;偷洗澡的人的东西是希腊城市中最普通的罪。 

  在这句话里,最有趣味的一件事,是保罗所给有关诚实作工的理由。他并没有说:‘作一个诚实的工人,你可以养活自己。’他说:‘作一个诚实的工人;这样,你可以把有的,分给比你更穷的。’这里是一种新观念,一种新的理想
──以弗所书第4章工作为的是要施舍。 

  亚伽德( James Agate )告诉我们,小说家褒纳特安诺( Arnold Bennett )写给一个没有像他好运的作家的一封信。褒纳特是一个有野心,并且从多方面看来属于世界的人;不过在他写给他不太认识的另一作家的信上,他说,‘我正在查看我的钱囊;我发现有一百镑是我不需用的;我现在把这一百镑,用一张支票寄给你。’ 

  在现代的社会里,没有人会施舍得太多的;不过记得基督教的想法是,我们工作并非是积聚钱财,乃是如果需要的话,施舍给人。 

  (五)保罗禁止各人讲不真实的话;接 他积极的讲相同的事。基督徒的特点是说帮助人的话。提幔人以利法称赞约伯说,‘你的言语曾扶助那将要跌倒的人。’每一个基督徒所讲的话,都应该如此。 

  (六)保罗敦促我们,不要叫圣灵担忧。圣灵是我们生活的引导。我们小的时候,不听父母的话,我们刺伤他们的心。相同的,如果我们所行的,和圣灵的指引相反,我们会叫圣灵担忧,刺伤天父的心。祂藉 圣灵对我们说话。 

  从人生中必须排除的事(Ⅲ)(四 25-32 )(续) 

  保罗列出在人生中应除掉的事作为本章的结束。 

  (甲) 苦毒 ( pikria )。希腊人所给的定义是 长期的怨愤 ,一种拒绝和好的意念。我们中间有许多人常常保存我们的怒气,深以我们所受到的凌辱伤害为念。每一个基督徒要祷告上帝教导他怎样忘掉。 

  (乙) 恼恨 ( thumos )和 忿怒 ( orge{ )。希腊人给 thumos 的定义是一种怒气,好似焚烧稻草的火;很快的发起,也很快的消灭。另一方面,他们描绘 orge{ 是一种怒气已经成为永久的习惯。做一个基督徒,无论是短时的,或是长时的怒气,都不可有。 

  (丙) 嚷闹 和 毁谤 。有一个着名的传道告诉我们,他的妻子怎样常常给他忠告,‘在讲台上,你的声音要低些。’在讨论或是辩论的时候,当我们发现我们的声音在提高,这是停止说话的时候。犹太人讲到他们所谓‘侮辱的罪’,以为凡侮辱他的同胞的,上帝必不以他为无罪。 

  李尔( Lear )说到科第力亚( Cordelia ): 

  她的声音永远温顺,

  柔和与低细,女子优美的特质。 

  世界上可以避免许多伤心的有,只要我们学习以低声说话,如果我们没有什么好话对人讲时,还是不说什么。必须要用大声来支持的论证,这不是论证;如果要用侮辱来得胜的辩论,这不再是辩论而是 

  保罗这样归纳他的劝告。他告诉我们要有恩慈( chre{stos )。希腊人给这质素的定义是一个人的内心的意向,想到别人的事,好像自己的事一样。恩慈已经学习了时时向外看,不向里看的秘诀。他告诉我们饶恕别人,像上帝饶恕我们一样。保罗用一句话,写下了人际关系的定律
──以弗所书第4章我们要待别人,像耶稣基督待我们一样。
──以弗所书第4章《每日研经丛书》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圣经书卷列表:
更多关于: 圣经旧约   以弗所书   基督   的人   教会   保罗   信徒   基督徒   使徒   圣灵   都是   先知   身体   生命   他们的   自己的   圣经   耶稣   肢体   这是   译作   标签   标题   上帝   牧师   真理   的是   行事   职分   本节   福音   译本
返回顶部
@c.zyesu.com 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