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福音第七章-《基督徒文摘解经》
路加福音第七章-《基督徒文摘解经》
路加福音第七章
逐节详解
【路七1】「耶稣对百姓讲完了这一切的话,就进了迦百农。」
﹝原文直译﹞「当祂把这一切的话都讲进了百姓的耳朵以后...」
【路七2】「有一个百夫长所宝贵的仆人,害病快要死了。」
﹝文意注解﹞「有一个百夫长,」『百夫长』是当时罗马军队的一种官衔,辖管一百个兵卒;有谓此百夫长是希律王辖下的一个外籍军官。
「所宝贵的仆人,」表明这仆人在百夫长心目中的地位。
﹝灵意注解﹞这里的「百夫长」豫表外邦人信徒。
﹝话中之光﹞(一)感谢主,我们这些外邦人竟也得以有分于救恩!
(二)救恩是先临到犹太人,后临到外邦人(参徒三26;十三46;罗一16;十一11)。
(三)这个仆人不但是他主人「所宝贵的」,也是主耶稣「所宝贵的」;凡是忠心于主人,殷勤服事的仆人,也必蒙主所喜爱(参弗六6~8;西三22~24)。
【路七3】「百夫长风闻耶稣的事,就托犹太人的几个长老,去求耶稣来救他的仆人。」
﹝文意注解﹞「就托犹太人的几个长老,」『长老』是指德高望重的乡绅和民间领袖。
﹝话中之光﹞(一)神的儿女应当顾到别人,常常把人带到神面前来,为别人代求。
(二)同情属下的疾苦,为别人代祷,乃是尊崇主者爱人心肠的流露,也是信主之人的最佳榜样。
【路七4】「他们到了耶稣那里,就切切的求祂说:『你给他行这事,是他所配得的;」
﹝原文字义﹞「切切的」热情地,殷勤地。
﹝文意注解﹞「你给他行这事,是他所配得的,」他们说这样的话,是因为不认识主的恩典;凡真认识的人,就会自以为不配(参7节)。
【路七5】「因为他爱我们的百姓,给我们建造会堂。』」
﹝文意注解﹞『爱百姓』表示他有良好的为人生活;『建造会堂』表示他有良好的宗教生活。
﹝话中之光﹞(一)信徒不但要有人前的生活,也要有神前的生活。
(二)真正爱人的,也必爱神,愿意帮助人亲近神、敬拜神。
【路七6】「耶稣就和他们同去。离那家不远,百夫长托几个朋友去见耶稣,对祂说:『主阿,不要劳动;因你到我舍下,我不敢当;」
﹝文意注解﹞「你到我舍下,我不敢当,」一面觉得他不配,另一面他认识主是超越空间的神。
【路七7】「我也自以为不配去见你,只要你说一句话,我的仆人就必好了。」
﹝文意注解﹞「只要你说一句话,」百夫长实在认识主耶稣的权柄和能力,他知道救主医治的权能是在祂的话里,所以他只要主的『一句话』就够了。
「我的仆人就必好了,」本节所用的『仆人』一词,原文的意思是『孩子』,是一个很亲切的名词;与本段经文其它各节的『仆人』(2,3,8,10节)不同字,它们是指『奴仆』。
﹝话中之光﹞(一)在犹太人的长老眼中,百夫长是『配得的』(参4节),但百夫长却「自以为不配」;真正有信心的人,乃是谦卑的。
(二)我们信徒一面在人面前应该有够好的生活见证,能让别人称赞说『配得』;但另一面在主的光照底下,要看见自己仍「不配得」。
(三)「只要你说一句话,我的仆人就必好了。」主对我们所说的话,就是灵,就是生命(约六63)。
(四)主的话里有权柄(参四32);祂用权能的话托住万有(来一3)。我们只要得着主的「一句话」,个人或教会一切的难处,就都过去了。
(五)若不是主的『一摸』(参五13),所有的摸都是虚空;若不是主的「一句话」,所有的话语都是枉然。信徒所需要的,乃是主亲手的『一摸』和主亲口的「一句话」!
【路七8】「因为我在人的权下,也有兵在我以下,对这个说去,他就去;对那个说来,他就来;对我的仆人说,你作这事,他就去作。』」
﹝文意注解﹞百夫长知道:他只要服从上级,他就有权吩咐下属。他以这个原则向主祈求。因为他知道主常在天父的权柄之下,故祂当然有神的能力。百夫长也从自己对属下说话带着权柄一事,认识到主的权柄更是在祂的话里。
﹝话中之光﹞(一)你若要当权,就要学习顺从。你若完全顺服神,神的能力就要进入你的里面,神的权力就使你可以支配别人。这是得力的条件。
(二)我们自己先顺服主,然后别人才能顺服我们。
(三)本节说出权柄与话语的关系──权柄是话语的后盾,话语是权柄的显彰。
【路七9】「耶稣听见这话,就希奇他,转身对跟随的众人说:『我告诉你们,这么大的信心,就是在以色列中我也没有遇见过。』」
﹝文意注解﹞「就希奇他,」福音书两次记载主耶稣感到『希奇』,一次是希奇外邦人的信心,一次是希奇以色列人的不信(参可六6『诧异』原文与这里的『希奇』同字)。
「这么大的信心,」信心是根据我们对主的认识而有的,因为祂是我们信心的创始成终者(来十二2)。以色列人因不够认识主耶稣,所以没有『这么大的信心』。
﹝话中之光﹞(一)百夫长的信心,是基于他对主权柄的认识;我们若是对主有更深的认识,也就有更大的信心。
(二)信心是享用属天权柄的路。人必须用信心才能接通神的权柄,带下神的能力和祝福。
(三)「这么大的信心,」表示人对『主的话』有信心,比人对『主亲手摸』的信心更大;一般人总是觉得『摸』比『话』更实在,但高层次的信心,乃是只要有主的话即足,根本不必主亲自来摸。
(四)当你认识神的权柄时,你就非常容易相信神的话;对神的话有疑惑的人,乃因对神的权柄认识不够。
(五)我们认识并相信主到甚么程度,就享受主的恩典到甚么程度。人的信心常是他蒙福的度量;神对人信心的赏赐,是与人信心的大小成正比的。
【路七10】「那托来的人回到百夫长家里,看见仆人已经好了。」
﹝话中之光﹞(一)信心的果效是能够看得见的。
(二)我们无论求甚么,只要信,就必得着(太廿一22)。
【路七11】「过了不多时(有古卷作次日),耶稣往一座城去,这城名叫拿因,他的门徒和极多的人与祂同行。」
﹝文意注解﹞「这城名叫拿因,」拿因城在耶稣家乡拿撒勒东南方不远。
【路七12】「将近城门,有一个死人被抬出来;这人是他母亲独生的儿子,他母亲又是寡妇;有城里的许多人同着寡妇送殡。」
﹝文意注解﹞「这人是他母亲独生的儿子,他母亲又是寡妇,」死者是独生子,而他母亲又是寡妇,表明人生的希望完全破灭。
「许多人同着寡妇送殡,」这里的描述乃与上节『极多的人与祂同行』相对;一个是送死人的队伍,一个是跟随生命之主的队伍,两队相遇,引发了具有深意的结果。
【路七13】「主看见那寡妇就怜悯她,对她说:『不要哭。』」
﹝文意注解﹞「主看见那寡妇就怜悯她,」路加此刻突然改口称耶稣为『主』,似乎有意指出祂是『生命的主』,惟有祂能改变死亡的事实,因为只有生命才能吞灭死亡(参林后五4)。
﹝话中之光﹞(一)我们的主是父怀里的独生子(约一18),所以特别能体谅人间对独生子的爱(参八42;九38)。
(二)神因爱我们的缘故,竟然甘愿舍去祂的独生子(约三16);我们若能好好揣摩寡妇丧独子的心境,就能领会神爱我们的心了。
(三)不是那寡妇去找主,乃是主来找那寡妇。当我们遭遇不幸的时候,祂总是主动的来眷顾我们。
【路七14】「于是进前按着杠,抬的人就站住了。耶稣说:『少年人,我吩咐你起来。』」
﹝文意注解﹞「于是进前按着杠,」『杠』的原文是『棺材』,且这个棺材是打开的,所以死了的少年人一听见主的话就坐起来(参15节)。
【路七15】「那死人就坐起,并且说话;耶稣便把他交给他母亲。」
﹝话中之光﹞(一)拿因城里虽有许多人同情寡妇(参12节),但并不能真正安慰她那破碎的心;惟有遇到复活的基督,才有真安慰。
(二)当我们遭遇极大痛苦的时候,不要寻求从人来的帮助,而要转向主,惟有祂能解决我们的问题。
【路七16】「众人都惊奇,归荣耀与神说:『有大先知在我们中间兴起来了。』又说:『神眷顾了祂的百姓。』」
﹝背景注解﹞在旧约时代,曾有两位大先知叫死人复活,一位是以利亞,他叫撒勒法寡妇的儿子复活(王上十七20~23);另一位是以利沙,他叫书念妇人的儿子复活(王下四32~35)。
【路七17】「祂这事的风声就传遍了犹太,和周围地方。」
﹝原文直译﹞「这有关祂的话就传出去,播及犹太全境和四周地区。」
﹝文意注解﹞「传遍了犹太,」『犹太』原指巴勒斯坦的中南部地区,这里是泛指犹太人所居住的地区,包括加利利在内。
【路七18】「约翰的门徒把这些事都告诉约翰。」
﹝文意注解﹞『约翰』是指施洗约翰(参20节);这时他本人虽被希律监禁(参三20),但他的门徒仍可探监,领受训诲并传递讯息。
『这些事』就是主耶稣医病和使死人复活的事(参2~17节)。
【路七19】「他便叫了两个门徒来,打发他们到主那里去,说:『那将要来的是你么,还是我们等候别人呢?』」
﹝原文字义﹞「别人」另外不同类的一个人。
﹝文意注解﹞「他便叫了两个门徒来,打发他们到主那里去,」施洗约翰是在监里打发他的门徒(参太十一2);『便』字说出他打发门徒的动机,与他所听见耶稣的事迹有关(参18节),或许他认为:
1.耶稣所言所行,不符他对『弥赛亚』的期望。
2.耶稣既能行这些神迹奇事,为何不能使他免于牢狱之灾?所以就差遣他的门徒去质问主耶稣。
「那将要来的是你么?」约翰的意思是说:『你到底是不是弥赛亚(基督)呢?』他这话并不是怀疑主,而是对祂表示失望。
「还是我们等候别人呢?」这是对主一种反面激将的话,盼望祂能显出弥赛亚的作为来,即率领犹太人反抗罗马帝国,复兴犹太国。
﹝话中之光﹞(一)最叫人的信心受试炼的时刻,乃是当我们证实主有权能作事,却不为我们而作的时候。
(二)人在患难中容易起困惑,因此当我们身陷危难时,要特别注意不可中了魔鬼的诡计,而去怀疑主的心意。
(三)当我们在患难中,要学会眼睛只看主,不看环境。
(四)主若为我们作甚么事,我们当感谢主;主若不为我们作甚么事,我们也当感谢主。主的作与不作,都有祂的美意。
(五)人天然的忍耐总是有限度的,「等候」的时间长久了,就会渐渐地不耐,乃至对主生出埋怨来。
(六)约翰在监里觉得他的难处最大,主应该放下一切先来解决他的难处。许多主的仆人,不是在那里事奉主,而是要主来事奉他们。
【路七20】「那两个人来到耶稣那里,说:『施洗的约翰打发我们来问你,那将要来的是你么,还是我们等候别人呢?』」
【路七21】「正当那时候,耶稣治好了许多有疾病的,受灾患的,被恶鬼附着的;又开恩叫好些瞎子能看见。」
﹝原文字义﹞「治好」使之温暖,服事,使痊愈;「受灾患的」鞭打,有病,受苦;「开恩」仁慈地给予。
﹝文意注解﹞「正当那时候,」指正当施洗约翰的门徒来问耶稣的时候。路加在此有意借着主耶稣所行的事实,以证明旧约圣经所預言的弥赛亚就是指着祂说的(参22节)。
【路七22】「耶稣回答说:『你们去把所看见、所听见的事告诉约翰;就是瞎子看见,瘸子行走,长大痲疯的洁净,聋子听见,死人复活,穷人有福音传给他们。」
﹝背景注解﹞在旧约里面,从未有过「瞎子看见」的神迹,但曾藉先知以赛亚預言,当弥赛亚来时,祂必能叫瞎子的眼睁开(赛卅五5)。
﹝文意注解﹞「你们去把所看见、所听见的事告诉约翰,」主耶稣受到施洗约翰的质疑、顶撞,却丝毫不以为忤,反而在此将祂自己更多向他启示。『所听见的事』指主的教训(言语);『所看见的事』指主所行的神迹(行为)。
「就是瞎子看见,瘸子行走,长大痲疯的洁净,聋子听见,死人复活,穷人有福音传给他们。」主耶稣是要藉祂所行的这些事作为证据,让施洗约翰明白祂就是弥赛亚。
﹝灵意注解﹞本节各种人象征我们得救以前的不同光景:
1.「瞎子,」象征被这世界的神弄瞎了心眼(林后四4)。
2.「瘸子,」象征不能在神所命定的道路上行走(徒三2~9)。
3.「长大痲疯的,」象征在神眼中是叛逆不洁的(民十二1~10)。
4.「聋子,」象征听不见神的声音(赛廿九18)。
5.「死人,」象征死在罪恶过犯之中(弗二1)。
6.「穷人,」象征在这世上没有神、没有指望(弗二12)。
﹝话中之光﹞(一)施洗约翰原是对主有认识的人,但他还是会软弱,而主对他的答话,乃是关乎祂自己的认识,可见对主更多的认识,乃是软弱中之人的拯救。
(二)主作工的果效,不是我们凭眼见所能衡量的;所以我们不要凭外面的情形来跟随主,而要凭里面对主的认识来跟随祂。
(三)本节把「听见」列在「看见」之先,可见基督的教训(主的话)比祂的行事(神迹)更重要;看见十件神迹,不如听见十句神的话。极端灵恩派的人,重视神迹过于神的话,这是本末颠倒。
(四)一个有启示的人还需要再得着启示,一个看见主显现的人还需要再看见主的显现;新的启示和显现,叫我们能重新得力。没有异象,就没有能力。
(五)「瞎子看见」是得救的第一步;主先叫我们的眼睛得开,我们才能从黑暗中归向光明(徒廿六18)。
(六)主耶稣使我们眼睛得开,脚有力量走主道路(来十二12~13),原来背叛神的心志得以降服(王下五9~14),能听见主的声音(约十27),晓得祂复活的大能(腓三10),并享受基督那测不透的丰富(弗三8)。
【路七23】「凡不因我跌倒的,就有福了。』」
﹝原文字义﹞「跌倒」见怪,厌弃,绊脚。
﹝文意注解﹞主这话暗示连施洗约翰也有可能因祂而跌倒。
﹝话中之光﹞(一)主的名是『绊脚的石头,跌人的盘石』(罗九33);信徒若对主的认识不够,仍有可能会因祂跌倒。
(二)求主使我们对祂有一直增长的认识,才不致因祂跌倒。
(三)施洗约翰是因见主所作的,不如他的意,所以怪主;凡对主所作所为不中意的,就容易跌倒。
(四)我们千万不要以自己的观念来查读圣经,因为圣经里面所记载主耶稣的言行,可能不符我们所想望的,就要因祂而跌倒了。
(五)凡自以为站得稳的,须要谨慎,免得跌倒(林前十12)。
(六)当我们陷在困境中,主好像不为我们作任何事,不因此绊跌的人,就有福了。
(七)凡主所安排给我们的环境、道路,若能甘心领受,而不见怪,这样的人就有福了。
(八)当我们在患难中,若能学会眼睛只看主,不看环境,就能赞美主,而没有怨言,没有不满。
(九)当我们学会不『见怪』主时,悲伤就能变作喜乐,流泪就能变为欢笑。
(十)启示和试炼是相对的,神给施洗约翰的启示大,给他的试炼也大;大的试炼,就带进更大的启示。
(十一)主的显现是坚固我们的能力;只有那些在灵里看见主耶稣的人,才不致于跌倒。
【路七24】「约翰所差来的人既走了,耶稣就对众人讲论约翰说:『你们从前出去到旷野,是要看甚么呢,要看风吹动的芦苇么?」
﹝原文字义﹞「看」仔细观看。
﹝背景注解﹞施洗约翰开始出来传道时,是在犹太的「旷野」(参三2);那时,许多人都「出」去到约翰那里(参三7)。
﹝文意注解﹞「约翰所差来的人既走了,耶稣就对众人讲论约翰说,」主耶稣是在约翰的门徒面前说鼓励他的话(参22~23节),而在其背后说称赞他的话(参24~28节)。
「你们从前出去到旷野,是要看甚么呢,要看风吹动的芦苇么?」意即人们不会特意去观看平凡的事物。
﹝灵意注解﹞「芦苇,」它容易折断(太十二20),象征脆弱的人(王上十四15)。主在本节的意思是说,当施洗约翰在旷野传道,为基督作开路先锋时,并不是一个软弱的人。
﹝话中之光﹞(一)天然的人喜欢当面称赞人,背后则说人坏话;但主耶稣的榜样却恰好相反。
(二)当面的责备,强如背地的爱情(箴廿七5);在背后称赞人,免得他骄傲。
(三)施洗约翰先前为主作见证(参三16~17),主耶稣在此也为他作见证;凡在人面前见证基督的,主也在人面前见证他(参十二8)。
(四)施洗约翰此刻的光景,有一点像风吹动的芦苇,但主仍以怜悯为怀,压伤的芦苇,祂不折断(太十二20)。
【路七25】「你们出去到底是要看甚么,要看穿细软衣服的人么?那穿华丽衣服宴乐度日的人,是在王宫里。」
﹝原文字义﹞「看」觉察,感悟,知晓(与第24节的『看』字不同)。
﹝文意注解﹞「细软衣服,」指宫廷华服。
﹝灵意注解﹞「穿细软衣服的人,」象征为肉体安排的人(罗十三14)。主在这里的意思是说,你们不要以为约翰是一个贪图安逸舒适的人。
﹝话中之光﹞(一)一般人常喜欢按外貌认人──看人的口才、学问、穿着、打扮等,而不会看人的内心(参撒上十六7)。
(二)作主的仆人,一则要刚强壮胆(参24节),二则不可养尊处优。
【路七26】「你们出去究竟是要看甚么,要看先知么?我告诉你们,是的,他比先知大多了。」
﹝原文字义﹞「看」觉察,感悟,知晓(与第24节的『看』字不同)。
﹝文意注解﹞「先知,」是为神说话的人。
施洗约翰不只是为主说话,且是当面推介基督的人,所以他比先知大。并且约翰乃是时代转移的界标──是从先知(律法)时代转为恩典时代的人物──故「他比(众)先知大多了」。
﹝话中之光﹞(一)一个人的大小,不是根据人的评断,乃是根据主的评断。
(二)亲身经历基督(施洗约翰),比讲说一位看不见、摸不着的基督(先知)更有用。
【路七27】「经上记着说:“我要差遣我的使者在你前面,豫备道路。”所说的就是这个人。」
﹝文意注解﹞「经上记着说,」此乃引自玛拉基书三章一节。
「我要差遣我的使者在你前面,豫备道路,」这话指明施洗约翰的职事是为基督铺路,豫备人心来接受祂。
﹝话中之光﹞(一)施洗约翰暂时显出软弱,主一面以更多启示勉励他(22~23节),一面却对众人为他作刚强的见证(24~28节),这说出:
1.主从不落井下石;人刚强时奉承,人软弱时定罪,这绝非基督的灵。
2.主体恤人的软弱(来四15),却不忘记人向祂的忠诚。
3.主特地为祂的仆人作刚强的见证,以封闭人在他软弱时的过分批评。
(二)我们要学习敬畏,不可论断主的仆人,尤其是在他软弱时。大卫不敢得罪扫罗,就是这个原则。
(三)主工人的首要任务是为主豫备道路;凡不是让主在人的里面越过越有路的事工,就不是服事主的事工。
【路七28】「我告诉你们,凡妇人所生的,没有一个大过约翰的;然而神国里最小的,比他还大。』」
﹝原文字义﹞「最小的」更小的,较小的(little one)。
﹝文意注解﹞「凡妇人所生的,没有一个大过约翰的,」这里所谓的大小,并不是指地位或职事的大小、高低,而是以人和基督的关系远近为根据。凡妇人所生的圣经人物,如亚伯拉罕、摩西、以利亞等伟人,他们不过是『从远处望见』基督(来十一13),而施洗约翰则是亲眼看见基督,故他比他们都大。
「然而神国里最小的,比他还大,」『神国里最小的』指一般信徒,他们有基督住在他们里面(西一27),而施洗约翰只在身外认识基督,故不如信徒大。再者,新约里面最小的信徒,乃是教会的一份子,也就是基督新妇的一部分(参弗五25~27,32),而施洗约翰不过是新郎的朋友而已(约三29),故由这个角度来看,也是比施洗约翰大。
﹝话中之光﹞(一)一个人的大小,乃在于他和基督的关系如何;人越与基督亲近,他就越大。
(二)人须从水和圣灵生,才能进神的国(约三5);本节提示我们,从灵生的生命,比从母腹生的肉身生命(「凡妇人所生的」)贵重得多。
【路七29】「众百姓和税吏,既受过约翰的洗,听见这话,就以神为义(或作众百姓和税吏听见了约翰的话,就受了他的洗,便以神为义)。」
﹝文意注解﹞「就以神为义,」意即自认有罪,并承认神要求人悔改与受浸乃是合理的事。
【路七30】「但法利赛人和律法师,没有受过约翰的洗(或作不受约翰的洗),竟为自己废弃了神的旨意。」
﹝原文字义﹞「废弃」撇弃,废除。
﹝文意注解﹞「律法师,」指律法的教师,即文士。
「竟为自己废弃了神的旨意,」意即拒绝了神为人所豫备的救赎方法;他们拒绝接受约翰的浸,即表示他们拒绝神对施洗约翰的托付(参三2~6),所以是弃绝了神的旨意。
【路七31】「主又说:『这样,我可用甚么比这世代的人呢?他们好像甚么呢?」
【路七32】「好像孩童坐在街市上,彼此呼叫说:“我们向你们吹笛,你们不跳舞;我们向你们举哀,你们不啼哭。”」
﹝文意注解﹞「吹笛,」有如在婚礼中所行的;「举哀,」指在丧礼中所行的。主的意思是说,这世代的人正如孩童执拗,既不愿玩婚嫁的游戏(吹笛跳舞),又不肯扮演殡丧的行列(举哀啼哭)。
主耶稣和罪人同席,满有怜悯(参五29~32),有如向人『吹笛』;施洗约翰直言定罪,叫人悔改(参三7~9),有如向人『举哀』。
﹝灵意注解﹞「我们向你们吹笛,你们不跳舞,」喻指向世人传报神恩典的喜信,但人们却无动于衷。
「我们向你们举哀,你们不啼哭,」喻指向世人传讲神公义审判的警讯,但人们却不肯悔改。
﹝话中之光﹞(一)现今的世代邪恶,容易使人胡涂(弗五16~17),「好像孩童」般无知,对于主和属主的事,感觉麻木且迟钝。
(二)我们在心志上不要作小孩子,总要作大人(林前十四20)。
(三)与喜乐的人要同乐,与哀哭的人要同哭;要彼此同心(罗十二15~16)。
(四)吹笛不跳舞,举哀不啼哭,说出以色列人缺乏属灵的感受和反应。今天在神儿女中,这种现象何等普遍!
(五)信徒应当有柔软的心灵,一面以神和属神的一切为喜乐(路一47),一面又因神之外的一切而哀恸(太五4)。
【路七33】「施洗的约翰来,不吃饼,不喝酒;你们说他是被鬼附着的。」
﹝文意注解﹞「不吃饼,」他吃的是蝗虫野蜜(参可一6),与常人的食物不同。
﹝话中之光﹞(一)当主耶稣为着服事众人,连饭也顾不得吃的时候,人就说祂癫狂了(可三20~21);当信徒因为灵里有极沉重的负担,以致无法照常吃喝(禁食)时,往往会被别人看成『怪人』一个。
(二)基督徒不是禁欲主义者,不是故意不吃不喝,也不是故意不和世界的人来往;但凡是有可能将我们拖到世俗里面去的活动,应当不介意别人的批评,而有所拣选,有所拒绝。
【路七34】「人子来,也吃也喝;你们说祂是贪食好酒的人,是税吏和罪人的朋友。」
﹝文意注解﹞「人子来,也吃也喝,」『人子』是指主耶稣(太十六13);『也吃也喝』是说祂的饮食与常人无异。
﹝话中之光﹞(一)约翰『不吃不喝』,主『也吃也喝』,却不因光景相反,而彼此定罪。在生活行动的方式上,应该允许别人有绝对的自由;定罪干涉与自己不同的,最是愚昧。
(二)从犹太人的眼光看,『不吃不喝』是错,『也吃也喝』也是错;当人有自己的看法时,不能接受别人的行为,别人无论怎么作,在他看来都是错的。
(三)基督教不是『不吃不喝』,基督教也不是『也吃也喝』;基督教不是注重人外面的作法,乃是注重人里面的存心。
(四)神的国,不在乎『吃喝』,只在乎公义、和平,并圣灵中的喜乐(罗十四17)。
【路七35】「但智慧之子,都以智慧为是。』」
﹝文意注解﹞「但智慧之子,都以智慧为是,」意指施洗约翰和主耶稣两人虽然生活方式各异,但从他们智慧表现的行事结果来看,都是正确无差的。
﹝灵意注解﹞「但智慧之子,都以智慧为是,」『智慧』是指基督(林前一24,30);『智慧之子』是指敬畏神的人(参箴九10)。敬畏神的人不凭外表判定是非,而事事仰望基督,以祂的带领为依归。
﹝话中之光﹞(一)我们信徒不要以物质的眼光来衡量事物,以致斤斤计较于外表的形式和方式(参33~34节);而应以基督的眼光来衡量,因为基督是我们的智慧(林前一30)。
(二)懂得持定基督的人,乃是「智慧之子」;凡基督以「为是」的,我们就以「为是」,这就是真智慧。
(三)有属灵看见的人,和真心敬畏神的人,才能认识主的行径。
(四)那些要基督、属基督的人,总以基督「为是」;凡接受主的人,都以神所安排的救法「为是」。
(五)信徒所要竭力追求的,不是道理、教训、理由、经历,乃是主自己;不是主的恩典,乃是赐恩的主。
【路七36】「有一个法利赛人,请耶稣和他吃饭;耶稣就到法利赛人家里去坐席。」
﹝文意注解﹞「请耶稣和他吃饭,」由他对待耶稣冷漠无礼的态度(参44~46节)来看,他的宴请耶稣,若不是出于敌意,就是出于对主的好奇,或想利用祂的声望(参17节)。
【路七37】「那城里有一个女人,是个罪人;知道耶稣在法利赛人家里坐席,就拿着盛香膏的玉瓶,」
﹝原文字义﹞「拿着」豫备,带来。
﹝文意注解﹞「那城里有一个女人,是个罪人,」这段经文(36~50节)所记载一个女人用香膏抹主耶稣的故事,与马利亚膏主并不是同一件事,其理由如下:
1.地点不同:这里的『那城』是在加利利;马利亚膏主是在耶路撒冷近郊伯大尼(参太廿六6)。
2.时间不同:这次是发生在主出来传道的中期;马利亚膏主则发生在主传道的末期(参约十二1~8)。
3.人物不同:这个女人『是个罪人』,可能指她是个妓女;而马利亚是个爱主(参十38~42)、且受人尊敬的女人(参约十一31,45)。
4.摆设筵席的主人不同:虽然两个人的名字都是『西门』(参40节),但这一个主人是个傲慢的『法利赛人』(参39,44~46节),而那一个是『长大痲疯的西门』(参可十四3)。
【路七38】「站在耶稣背后,挨着祂的脚哭,眼泪湿了耶稣的脚,就用自己的头发擦干,又用嘴连连亲祂的脚,把香膏抹上。」
﹝背景注解﹞「挨着祂的脚哭,」古时犹太人坐席的姿势,乃是侧身斜卧在榻上,头部靠近餐桌,把双脚伸向背后,因此别人挨着脚,并不会搅扰到正常的用餐和对话。
﹝文意注解﹞「挨着祂的脚哭,」含有谦卑、悔改和感激的意思。
﹝灵意注解﹞「用自己的头发擦干,」『头发』是女人的荣耀(参林前十一15);这女人以自己最荣耀的部位,来擦拭主耶稣最低下的部位(脚),象征将荣冠放在主脚前(参启四10)。
「用嘴连连亲祂的脚,」象征以爱珍赏主的一切。
「把香膏抹上,」象征向主所作馨香的奉献。
﹝话中之光﹞(一)教会中的信徒原都是「罪人」;凡真正认识自己是罪人蒙主恩的,总会感激主、爱主,并把自己献上给主。
(二)香膏一抹上,全室便充满了馨香之气;凡我们为爱主的缘故,向主所摆上的,对四围的人来说,乃是一种馨香的见证。
(三)许多人要主的救恩,却不要救主;许多人宝贵主的祝福,却不宝贵主自己。我们是要主以外的一切呢?还是要主自己呢?
(四)主是在信的人就显为宝贵(彼前二7);我们把多少献给主,就是表明我们看主值得多少。
(五)原来基督的爱激励我们,使我们想到祂既替我们众人死,是叫我们活着的人,不再为自己活,乃为替我们死而复活的主活(林后五14~15)。
(六)得救必须带进奉献;凡没有带进奉献的得救,还不够完全。
【路七39】「请耶稣的法利赛人看见这事,心里说,这人若是先知,必知道摸祂的是谁,是个怎样的女人,乃是个罪人。」
﹝文意注解﹞西门认为只有那女人是罪人,他自己不是,并且怀疑主大概不知道她是个罪人。
【路七40】「耶稣对他说:『西门,我有句话要对你说。』西门说:『夫子,请说。』」
﹝文意注解﹞「耶稣对他说,」本句在原文应为『耶稣回答他说』,就是回答西门心里的咕噜(参39节),表明祂无所不知。
【路七41】「耶稣说:『一个债主,有两个人欠他的债;一个欠五十两银子,一个欠五两银子;」
﹝原文直译﹞「...一个欠五百得拿利(denarii),一个欠五十。」
﹝背景注解﹞当时一个普通工人一天的工资约为一个得拿利(参太廿2)。
﹝灵意注解﹞「一个债主,」指主自己。
「有两个人欠他的债,」『欠他的债』表明世人都因犯罪亏缺了神的荣耀(罗三23);『两个人』暗示西门和那女人都是罪人,都是主的债户,都需要祂的赦免。
「一个欠五十两银子,一个欠五两银子,」表明人对自己所欠罪债的感觉大小不等。
【路七42】「因为他们无力偿还,债主就开恩免了他们两个人的债。这两个人那一个更爱他呢?』」
﹝文意注解﹞「这两个人那一个更爱他呢?」主的问话,并不是说爱是得恩免的原因,乃是说爱是得恩免的结果。
﹝灵意注解﹞「因为他们无力偿还,」指明所有的罪人,都没有甚么可以偿还所欠神的罪债。
【路七43】「西门回答说:『我想是那多得恩免的人。』耶稣说:『你断的不错。』」
﹝话中之光﹞(一)我们从主所得的恩免,实在多得无从数算,所以我们理应更多爱祂。
(二)我们若要爱主更深,就得常常数算主的恩典。
【路七44】「于是转过来向着那女人,便对西门说:『你看见这女人么?我进了你的家,你没有给我水洗脚;但这女人用眼泪湿了我的脚,用头发擦干。」
﹝背景注解﹞当时犹太人设筵招待客人,最起码的礼仪乃是:(1)在客人进门时,主人命仆人备水给客人洗脚;(2)与他亲嘴(参45节);(3)用油给他抹头(参46节)。
﹝文意注解﹞『用水洗脚后擦干』,与『用眼泪洗脚后以头发擦干』是一个对比。
【路七45】「你没有与我亲嘴,但这女人从我进来的时候,就不住的用嘴亲我的脚。」
﹝文意注解﹞『亲嘴』与『用嘴亲脚』是一个对比。
【路七46】「你没有用油抹我的头,但这女人用香膏抹我的脚。」
﹝文意注解﹞『用油抹头』与『用香膏抹脚』是一个对比。
【路七47】「所以我告诉你,她许多的罪都赦免了,因为她的爱多;但那赦免少的,他的爱就少。』」
﹝文意注解﹞本节很容易叫人误会,以为爱多的就多得赦罪,爱少的就少得赦罪。但主的意思刚好相反,这里乃是说,因为她的爱多,就证明她得的赦罪多;至于那爱少的,则证明他得的赦罪少。爱的多寡,不是我们蒙赦罪多寡的原因,而是我们蒙赦罪多寡的后果表现。
﹝话中之光﹞(一)我们对自己的罪得赦免的感觉越深,就越爱主。
(二)对自己罪的觉悟少的人,就不觉得需要主;对自己的罪觉悟越深,越觉需要主的救恩,因而爱主的心也就越多了。
(三)我们如果记得我们的罪是怎样得了赦免,我们就不能不爱主了;如果十字架有一天不再感动我们,那就证明我们已经堕落了。
(四)这有罪的女人并没有说甚么话,只在主的脚前作了三件事(参44~46节),主却称赞她的「爱多」;爱主的实际行动,比说千万句爱主的话,更能摸着主的心。
(五)主在本节的断语也表明,那法利赛人西门虽然大摆筵席请主吃饭,却不如那有罪的女人所摆上的;主的眼目所看的,不是我们为主作了多少,乃是我们爱主的心有多少。
【路七48】「于是对那女人说:『你的罪赦免了。』」
﹝文意注解﹞「你的罪赦免了,」主并不是说,『我现在赦免你的罪』;主乃是说,『你的罪已经赦免了』(『赦免了』在原文是过去完成式)。这有罪的女人,从她挨着主的脚哭的时候(参38节),就已经蒙主赦免了,主现在是追述并宣告已完成的事实。
【路七49】「同席的人心里说:『这是甚么人,竟赦免人的罪呢?』」
【路七50】「耶稣对那女人说:『你的信救了你,平平安安的回去罢。』」
﹝原文直译﹞「...你的信救了你,在平安里走罢。」
﹝文意注解﹞「你的信救了你,」可见信心才是人得救的真正原因。
「平平安安的回去罢,」『平安』乃是罪得赦免以后所产生的心境。它不是环境的平安,乃是一种心境的平安(参约十六33)。
﹝话中之光﹞(一)信心带进救恩,救恩带进平安。
(二)凡来到主面前的人,不仅罪得赦免,并且里面还会充满了基督的平安而往前去,所以我们应当时常来亲近祂。
── 黄迦勒《路加福音注解》
路加福音第七章
【经文记载何故不同(太八5~13;路七1~10)】
问:马太福音八章五至十三节与路加福音七章一至十节所记百夫长求医故事;何以一为直接的,一为间接的?
答:这里所记的,并非两件事,也非一件事有了相反的记载。事实乃是如下:百夫长先遣人去见主;后来,他自己也来了。秩序如下:路加福音七章三、四、五节;马太福音八章八、六、七节;他回去;路加福音七章六节上半;路加福音七章六节下半,七、八节;他又来;马太福音八章八、九节。
这样的记载,和马太福音、路加福音的性质,是完全相合的。马太福音除去百夫长差遣犹太人的记载;路加福音则反之。马太福音除去凡足以使犹太人骄傲的;路加福音写给外邦人,藉犹太人的口,叫他们知道这个百夫长之善,是与他们有益的。―― 倪柝声
【路七23】「凡不因我跌倒的,就有福了。」
施洗约翰不喜欢,也可以说是不明白主工作的方式。他曾期待以色列国另一次的新复兴,正如旧约里以利亞所见证的那一次。而现在他却被关在监牢里,接近死亡的边沿。他既不能再有任何伟大的工作和成就,那么主耶稣为何不采取一些行动,来证明这第二位以利亞的职事?
当神没有按着我们的期望去进行祂的工作时,我们是否因此就跌倒呢?我们曾寻求认识祂的旨意,并只求祂得着荣耀,然而祂的道路,却多令我们大感失望。我们曾遭遇绝境而毫无出路,我们病了,期待祂来医治,但却得不到医治。我们短缺金钱,但经济的供应却迟迟不来。或者比这些更糟的就是:在某些工作或事情中,神自己的尊荣似乎受到危险的威胁。祂必须为自己的名,亲自出来干预——然而神却不下手。其它还有:不利的情势全无改变,监牢的门户仍然紧闭,罪人的硬心犹未溶化,也没有人喊说:「先生,我当怎样行才可以得救?」等等。
但总有一天,一切事情都会解释明白。当我们站在审判台前的时候,不但我们要受审判,神还要将一切事情向我们阐述。我们将在好些事情上被证明是错了。但也有许多的事情,主要对我们说:「我是对的,但你们也是对的。」――倪柝声《旷野的筵席》
「凡不因我跌倒的,就有福了。」有时候,「不因主跌倒」,的确是一件很难作到的事情。叫我们跌倒的,也许是环境方面的事情─当我们渴望为主作工的时候,却被囚在一个极狭窄的地方,一间病室里,一个不顺遂的地位上。但是,无论如何,主知道我们的需要。我们所在的环境,都是主亲手替我们安排的。祂放我们在现在的地位上,是要加增我们的信心,牵引我们更近祂。叫我们跌倒的,也许是思想方面的事情─思想一直萦绕着许多我们所不能解决的疑问、难题。我们原希望当我们把自己交给主的时候,天色就会变蓝的,可是交托了以后,天空仍满布着烟雾、黑云。让我们在这里相信,如果我们把自己交给主以后,困难仍在的话,这必定是因为主要我们学习更深信祂的缘故。叫我们跌倒的,也许是属灵方面的事情─我们曾以为在主的拥抱中,不再会受到试探的狂风了,不料试探的狂风却比以前来得更猛。可是,试探越加猛,主的恩典越加大。我们如果回过头去看看我们一路所遭遇的试炼,我们就会大声歌咏赞美我们的向导了。所以,不论前面将要遭遇的是甚么,只要是主的旨意,我们都该欢迎。但愿我们不再因我们的爱主跌倒。─ 司梅李
【69.路加福音七章所记请耶稣吃饭的西门,和用香膏膏耶稣的女人,是否与马太福音二十六章的西门和那女人相同?(路七章36一50节)】
不少人因为对于圣经不熟悉,所以时常张冠李戴,把不同的人物与故事,当作相同的人物与故事来讲说。这里的西门和膏那稣的女人,便是一例。
路加福音七章的西门是一个不以礼貌待那稣的法利赛人(36、44节)。马太福音二十六章的西门是曾长大麻疯的,并没有说明他是否法利赛人,也没有说他对那稣无礼。路加所记那个女人是一个罪人(37、39节),那稣曾赦免她的罪(48节)。马太福音二十六章的
女人是在伯大尼家,与约翰福音十二章的马利亚同一人,那稣曾赞美她所作的是一件美事,并不是赦免她的罪。
还有,路加所载的西门和女人是那稣第二次在加利利传道时的事,马太所记乃是最后一个礼拜在耶路撤冷对面的伯大尼的事,显见是完全不同的。
因此,人物、地点、时间都不同,不能混为一谈,假如把这个故事混为一个故事来讲说,会闹出很大的笑话。这就等于“两个拉撒路”的笑话一样,“马大、马利亚的弟弟拉撒路死后复活,复活后因为家境困难,结果流为乞丐,在那财主门口求乞,也浑身生疮,后来又死了,被天使带到亚伯拉罕怀中”。
要分辨两个故事是否相同的方法乃是,①人物是否相同?②地点与③时间是否相同?④故事的上下文的前因后果是否相同?―― 苏佐扬《新约圣经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