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路加福音第6章查经资料

路加福音第六章-《丁道尔圣经注释》

路加福音相关章:

路加福音第六章

G 安息日真义(六 1 11 )

  四本福音书全都清楚指出,耶稣和犹太当权者之间一个主要的冲突点,是关于守安息日的恰当方式。犹太人严谨地守安息日(在米示拏中有一整册是讨论这件事的)。有许多拉比的学生坚信安息日是一件赏心乐事,但守安息日的律法当然是很复杂、很压抑的。关于耶稣的态度,有趣的是︰祂不仅主张压抑性的规条应该放松,采用较自由的态度;祂更说祂的反对者已经全然误解了这个圣日。他们若真了解它,就会看耶稣那怜悯人的作为不只是可行的──更是当行的(参,约七 23 ~ 24 )。

1. 安息日的主(六 1 5

  门徒们掐麦穗来吃的举动,引发了一场争论,把话题转到耶稣那引人注意的宣告︰祂是安息日的主。

   1 2.  有一个安息日,当耶稣从麦地里经过的时候,祂的门徒们 掐了麦穗,用手搓着吃 。旅行的人可以设法解决他们饥饿的问题(申二十三 25 ),所以他们抗议的,不是这个行动本身,而是在安息日做这事。法利赛人一定是认为掐麦穗违反了收割的禁令,而用手搓的动作则是违犯了打榖的禁令,把壳抛开可能代表簸榖,而吃则证明他们已经预备了食物。一点食物竟违反了安息日的四个禁令!他勒目认为收割与碾榖不比一个干无花果更该受责备( Shabbath 70b ),所以少量的东西还是很重要的。

   3 4.  耶稣的答复,是把法利赛人的注意力导向大卫吃 陈设饼 的举动(撒上二十一 3 6 )。这个饼是用指定的方式预备的,只能用在圣殿的服事上(利二十四 5 9 )。就着法律来说,大卫的举动是违反了律法,因为只有祭司才可以吃这饼(利二十四 9 )。但他那一队人的需要越过了法律上的细节,也没有人责怪他。人的需要不必屈服于愚昧的律法主义。

   5.  现在耶稣加上进一步的、非常不同的辩解。祂说祂──人子──是 安息日的主 。这是令人惊吓的宣称,因为安息日是神所设立的制度(出二十 8 11 )。成为神圣礼仪的主,的确是有非常崇高的地位。有些人认为 人子 的意思是指「人」(就如原来的亚兰文经常如此)。他们将这节经文解释成︰人是比安息日重要的。这说法可以灵活地适合于前文,但却有其困难。耶稣从未教导说人是超越制度之上的主。再者, 人子 在福音书中一律是指耶稣。祂一定是在指祂弥赛亚的职务。这句话是在提及大卫的举动之后,这可能是意味深长的。那被称为是主的,正是大卫的儿子。如果大卫可以逾越律法而不受指责,更何况是那更为伟大的大卫之子呢?

2. 医治枯干的手(六 6 11

  路加加上了耶稣在安息日所行的一个神迹的故事,来强调他的论点。耶稣是用行动来证实祂的主权超越了日子和疾病。如果会危及性命,拉比并不反对在安息日治病,他们宽大地解释这一点︰「无论何时,只要是有性命危险,这就越过了安息日的限制。」( Yoma 8 6 )但若没有危险,他们的态度可就是坚定不移的,这种医治是不容许的。

   6.  路加不只一次地不对事件的日期详加说明,只说是 又有一个安息日 。耶稣正在会堂里教训人,那里有一个人枯干了一只手。根据他的特色,他告诉我们说枯干了的是 右手 枯干 是用来指植物或干木头的一个字,这里可能是指某种肌肉萎缩症。

   7.  反对又是从 文士和法利赛人 而来。他们 窥探 (这个动词的意思是「详细查看」) 耶稣 ,盼望能看见祂治病,因而找出告祂的把柄。他们感兴趣的是控告,而不是医治。

   8 9.  耶稣感受到这种挑战,并且予以迎头痛击。路加没有告诉我们说祂怎么 知道他们的意念 ,这可能是他带出我们主的神性的部分方式。耶稣吩咐那一只手残废的人来和祂站在一起,显然是在一个很显眼的地方,众人对那里所发生的事将无可置疑。然后祂对反对的人说话,用问题来向他们挑战︰ 在安息日行善行恶、救命害命,那样是可以的呢 ?祂不认为有中立的可能性。「除了行恶或行善之外,耶稣不承认有其它选择的余地。不肯救命就等于是害命一样」( Manson )。没有中立地带。在祂面前的这个人,正过着受伤害的生活。在安息日甚么事都不做就是毁坏生命。耶稣来了,是为要拯救。

   10.  既已表明了祂别无选择的余地,耶稣显然是停顿了一会儿, 周围看着他们众人 。这给他们机会来回答祂,但他们并没有把握这个机会。所以祂吩咐那人伸出他的手来。照着做,发现手 复了原 了。

   11.  对法利赛人和他们同党的影响是︰ 他们就满心大怒 (「他们就怒不可遏」, NEB )。我们可以了解他们忿怒的原因,是耶稣反抗他们,从他们的窥探中成功地脱逃了。但他们似乎是甚么也不能做,这可能就是他们彼此商议的理由了。耶稣把案件放在他们面前,问哪一个是对的,却没有得到答复。祂可以正当地宣称他们有机会可以说究竟哪件事该做,但他们却没有把握这个机会。

H 拣选十二门徒(六 12 16 )

   12.  含糊不清的日期( 那时 )不只是一次而已。路加对于正确的顺序不大注意。耶稣正面临着重要的抉择。前面的那些事件显出祂的仇敌正逐渐增加中。有一天,他们会杀了祂。祂该怎么办?路加特别告诉我们,祂祷告,然后祂就拣选了一小群人,可以在祂之后接续祂的工作。

   13.  天亮的时候,耶稣 叫祂的门徒来 。这是一群无拘束地喜爱祂的人。门徒是个学习者、一个学生;但是在第一世纪,学生不只是修读一门学科,他乃是跟随一个老师。「门徒」带有一种个人喜爱的因素在内,是「学生」所没有的。从这较大的一群伙伴中,耶稣 挑选十二个人 。这是以色列人支派的数目,说明耶稣正在建立真以色列人──神的百姓。在耶稣和跟从祂的人身上,「人们可以看见旧约圣经中的一幕戏,描绘神带领以色列十二支派前往应许之地」( Tinsley )。耶稣从未设立一个组织,这十二个人就代表了祂的行政机构。他们当中有些人显然是杰出人士,但整体而言,他们似乎不在一般水准以上,大部分在教会历史中都没有留下甚么痕迹。那时候和现在,耶稣同样喜爱透过完全平凡的人来工作。

  耶稣 这十二个人为 使徒 。这词是从动词「差遣」而来的,意思是「奉差遣者」、「使者」。路加用了六次(使徒行传中用得较多,共二十八次),但其它福音书的作者却只有各自用过一次而已(马可可能用了两次,其中一次要看我们如何处理抄本问题)。在福音书中,经常只用「这十二个人」来指这一群人。马可解释说,耶稣拣选他们,是「要他们常和自己同在,也要差他们去传道,并给他们权柄赶鬼(可三 14 15 )。这带出了宣教的观念,以及他们服事的中心──传道。

   14 16.  这份名单的顺序有些微的差异;但如果我们将这些名字分成三组(四人一组),那么在我们所有的名单中每一组都有相同的名字。每一组带头的名字一样,虽然组内的次序有变化。所有名单中的头一个名字是 西门 ,耶稣给他取了另一个名字,叫 彼得 ,意思是「盘石」。从现在开始,路加总是用这个名字,不像前面一样用西门。他没有说这名字是甚么时候取的(见约一 42 )。后面的西门称为 奋锐党的 ,可能是属于激进的族群(「奋锐党」,他们是以用暴力抵抗罗马人而出名的),或者这名字可能是指他性如烈火。关于 雅各布的儿子犹大 (徒一 13 再次出现),马太和马可是用达太,这好像是同一个人的另一个名字。马太、马可、路加全是以加略人犹大退出,并且提及他的卖主,但只有路加说到他「变做」(吕译、思高、现中)出卖主的人。他在开始的时候显然是忠心的。「依斯加略」(思高)的意思可能是「加略人」,加略是犹大(书十五 25 )或摩押(耶四十八 24 )的一座城。若是如此,那么犹大就是十二人中唯一的非加利利人。

I 平地讲道(六 17 49 )

  马太用三章经文记载山上的讲道,路加所记载的讲章是「在一块平地上」的,有许多类似之处,但却短了很多。然而,他另外又将许多类似的材料分散在他的福音书中。有些人感觉这是同样的讲章,有两种不同的记录;他们通常主张马太从 Q 的许多不同的上下文中摘取了一些材料,将它们放在一起,并且予以增补。这是有可能的,但不同点也有很多。讲道的人经常会在不同的讲章中使用同样的、或不同的材料,尤其是在没有手写稿的讲道时。讲道者的这种习惯,似乎是较好的解释,即将类似和不同的材料结合在一起,而不是扩充性的编辑工作。

  这篇讲章是用福与祸开头,继而说到那些在国度中之人适切的行为,特别强调爱和不论断别人的重要性。然后带出从果子知道树的原则;最后,耶稣将听祂讲道之人的态度与盖造房子之人的态度连在一起。从头到尾都是提醒我们,成为门徒的意义,是远超过优美的言词,乃是整个的生活方式。

1. 群众(六 17 19

  耶稣站在 一块平地上 (可能是在山坡上,所用的字不是指平地的常用字),和祂在一起的不仅有 许多门徒 ,还有 许多百姓 。显然有些还没有效忠耶稣的人,受到祂教训的名声所吸引,想要多听一些祂的教训。他们有些人是盼望病得医治。他们来自遥远的地方,如远从东南方的 耶路撒冷 或北方的 推罗、西顿 而来。 有病的人得了医治,路加特别提起那些 被污鬼缠磨的 (见四 33注释 )。耶稣 医好了他们

2. 论福(六 20 23

  这些福与下面所论及的祸,嘲笑了世界的价值观。它们高举了世界所蔑视的,却拒绝世界所推崇的。

   20.  耶稣看着祂的 门徒 ,清楚地向他们说出下面的话,称他们为 贫穷的人 (参四 18 ),说他们是有福的。祂所祝福的不是贫穷的本身;贫穷可以和福分一样,轻易地变成咒诅(参,箴三十 8 9 )。祂也不是(像有些人所主张的)宣称,一种社会阶级的祝福要超过其它所有的阶级(「福音并不褒扬任何一种社会地位」, Talbert ),这种社会阶级并不是他们自己所选择,若是能够,他们也一定要脱离这种贫穷的状态。耶稣所谈的乃是祂的门徒,他们是贫穷的人,也知道自己没有其它财源;他们依靠神,而且也必须依靠祂,因为他们一无可靠的。正是这种精神,所以在旧约圣经中「贫穷的人」经常几乎等同于「虔诚的人」(如︰诗四十 17 ,七十二 2 4 )。马太用「灵里贫穷」(吕译)来表达这个意义。这个世界上的富足人经常都是自恃的; 但贫穷人不是如此,而领受 神的国 (见四 43注释 )的正是这些谦卑的人。耶稣说 是你们的 ,而不是「将会是你们的」。这些贫穷的人现在就已进入国度里面了。

   21.  马太福音中,在 饥饿 的人的祝福之后,还加上了「饥渴慕义」,清楚说明了这里所暗示的。但强调需要也是路加的特色。将要 饱足 的,正是那些有需要的人。路加所说 你们哀哭的人 的这个福,马太没有这样说。这个福与前两个很切合。它不是指那些在个人的痛苦中甘之如饴的人,而是指感受到邪恶、感受到世人敌挡神,以及感受到世人后来之苦难的人。最后将要 喜笑 的,正是那些看出生命的这些现实景况的人。

   22 23.  下一个出乎意料的福乃是给遭受逼迫的人。耶稣所说的不是普通的受苦,而是 为人子 而受苦。那些因此而受苦的人不是要受到同情;他们是有福的。耶稣吩咐他们要 欢喜跳跃 。他们有永远的奖赏。他们是在属神的传承中, 先知 们也是遭受这样的对待,神的百姓不能期盼有别的待遇。耶稣应许跟随祂的人,说他们一定可以有不合理的快乐,但他们永远不会脱离麻烦。

3. 论祸(六 24 26

  这些祸(只有路加福音才有)与福是很自然地连在一起的。它们对普世之人所视为可羡慕的社会地位和状态作了惊人的评估。世界的祝福可能可以鼓舞一个自满自足的态度,但对属灵的成长却是致命的伤害。 有祸了 并不能传达耶稣所用之 ouai 真正的力量,这个字较接近「哀哉!」( NEB )或「何等可怕!」( GNB )。表达的是悲叹与同情,而不是恐吓。

   24.  头一个有祸了的是 你们富足的人 。这不是对门徒们说的,因为他们并不富足。它可能是与「你们贫穷的人」( 20 节)有自然之关联。或者耶稣可能是对「许多百姓」( 17 节)中的有钱人说的。财富容易使人认为自己一无所缺,因此就依靠财富,而不是依靠神。他们的态度与那受赞赏之人的完全反向( 20 节)。耶稣对富足的人说︰ 你们受过你们的安慰 。祂所用的动词是经常用在收据上的字,意思是「完全付清了」(见 MM )。这意义在当时一个有趣的例证是「他们已经收到了!」的说法。当一个人所拥有的一切就是属世的财富,那他事实上是个贫穷人,这种的财产伴随着内在的虚空。安慰不应被误解成祝福。

   25.   你们饱足的人 ,意义跟「你们富足的人」是一样的,却更强调人们关注的状态。他们不只是富足的,并且拥有所想要的一切,感觉到一无所缺;他们在生活中认为他们所拥有的已经是全然丰足了,让物质的财产成为一切的一切,认为自己不需要神。主耶稣断言这样的人说︰ 你们将要饥饿 。这不一定是指身体上的饥饿,因为饱足的人经常都是终身饱足的。耶稣是指终极的实际,他们正是神国度中贫穷的人,有一天他们要亲自看见这一点。

   你们喜笑的人 必须作类似的解释。耶稣显然不是那么反对喜笑的人。祂的整个服事,就是在抗议那令人扫兴的态度;祂享受人生,一定是经常喜笑。祂的门徒们也是如此。但有一种的喜笑是表面的肤浅表现(「满足于现今之成功的无忧无虑的表现」, Fitzmyer )。引向悲哀和哭泣的,正是这个肤浅的欢乐。

   26.  当 人都说你们好 的时候,是件危险的事,因为若不是牺牲一些的原则,很少能够如此。「在教外有好名声」(提前三 7 )的确是重要的,但那却和受到普世的欢迎不同。赢得广泛喝采的乃是 假先知 (参,耶五 31 );真正的先知总令人不舒服,无法受到大家的欢迎。

4. 爱(六 27 36

  这篇讲章的重点,乃是爱的需要。耶稣强调说︰跟随祂的人必须爱那不可爱的,像爱那些讨他们喜欢的人一样。「爱」在希腊文中有好几个字。耶稣所要求的,不是 storgē (天然的感情),或 erōs (浪漫的爱情),也不是 philia (朋友的爱);祂所说的乃是 agapē ,意思是爱那不可爱的,这种爱不是因被爱的人身上有甚么优点,而是因着这个事实︰施爱之人选择成为一个爱人的人。

   27.   你们的仇敌要爱他 ,这是不可妥协的。就如马太在叙述同一句话时所说的︰人们总是爱他们的邻舍,却恨他们的仇敌(太五 43 );但耶稣却超越这个。跟随祂的人在爱这件事上是不具选择性的。他必须爱所有的人,包括他的仇敌在内。这是他们主的精神;使爱的范围变宽,最早是出现在耶稣的教训中 155 ,这还不足以避免敌对的行为。 恨他的 ,他还必须 要待他好 。对于那些生活在被占据之领土里的人而言,这些话听起来一定很古怪的。难道不能反对、恨恶,或伤害罗马人吗?对于具有强烈国家主义倾向的人来说,耶稣的教训完全是不道德的。但是,正如盖德所说的︰「报仇的人认为他是勇敢地抵抗侵略;但事实上,他是在对邪恶作无条件的投降。」

   28.  信徒的爱彰显在他们的言语上。有些人会 咒诅 他,但他却要为他们 祝福 ,这跟一般人所预期的反应正好是反向的,世人在遭遇类似的处境时绝不会如此做。有些人会 凌辱 他,他不能用同样的方式来报复,乃是要 这样的人 祷告

   29.  耶稣举身体的暴力来说明。 siagōn ,应该是咽喉部位。耶稣所说的,是殴打咽喉旁边,而不是在脸上轻打一巴掌。对于这种殴打,自然的反应是迎头痛击。耶稣却吩咐跟随祂的人要 那边的脸 也由他打。祂所谈论的与态度有关。当我们受到伤害的时候,我们不可想法子报仇;如果有需要,我们反倒预备要接受另一次这样的伤害。遵行这个命令的最好方式,并不一定就是照字面地把另一边的脸转过去(参,耶稣自己对殴打的态度,约十八 22 23 )。有一个世界上的智者建议说︰「总要饶恕你的仇敌,别再激怒他们。」外在的饶恕可能并未显出真实的爱来。但耶稣所要的乃是爱,这蕴藏在祂关于 外衣 里衣 外衣 himation ,是指一般的外袍;而 里衣 chitōn ,或短袖衣服,通常是指内衣)的话语背后。对于拿走外衣的人,不该用忿怒来反应,反倒要让他把里衣也拿走。

   30.  再一次地,重要的乃是这句话的精神。如果基督徒照着字面绝对遵行这个命令,很快就会出现一群贫穷的圣徒,一无所有,以及一些幸运的游手好闲者和小偷。耶稣所要的不是这样,而是要跟随祂的人随时准备要给、给、给。基督徒永远不能避免藉着他的财产将爱给出去。爱,必须随时准备好要被夺去每一样东西(若是有需要的话)。当然了,在一些个案中,给不一定是爱的方式。但,决定我们到底是要给或是要保留,必须是爱,而不是顾念我们的财产。附带一提的是, 是继续进行的时态。耶稣正在谈论的,是习惯性的态度,而不是偶尔慷慨的冲动。

   31.  耶稣将这一切浓缩在黄金律里面︰ 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 ,这个原则控制了生活中的一切。如果有任何人照着它来生活,他就不需要再有其它的指引。在基督徒之前,已经有人从反面提出这个律则。例如︰伟大的希列( Hillel )就曾对一个询问者说︰「你所憎恶的事,别做在你的邻舍身上,这就是整个妥拉( Torah ,译注︰即律法),其它不过是这一点的解释罢了」( Shabbath 31a )。在 Epistle of Aristeas 207 中也发现有反面的形式,许多不同文化中也有许多哲人提出类似的教训。但饶有深义的是,耶稣用正面的形式提出这条律则,似乎没有别人曾经如此做。跟从祂的人禁止去做他们不喜欢别人做在他们身上的事,这对耶稣而言是不够的。他们在行善上必须是主动的。

   32 34.  这里举了三个例子,说明基督徒必须超越罪人的原则,藉以证明爱的态度的性质。甚至连没有效忠于神的人也都会行出一些美德来。他们 爱那爱他们的人 。他们用好行为来回报施与他们的好行为。他们借贷给那些有需要的人,只要他能确定可以收回他们的钱,或者在自己有需要的时候也可以再借回来(附带一提的是︰ 这个动词,意思是「计算利息地借出」)。如果基督徒做这些事,他们所做的并不比世人所做的好到哪儿去。对于信徒来说,感觉在自己里面发现到某个美德,是很容易暗自庆幸的;但在他们可以宣称自己正在顺服基督之命令以前,应该问一问,他们所做的究竟有没有比罪人在类似的环境下所做的更多。

   35 36.  这里再次提出积极的态度,首先是 要爱仇敌 ,接着是 要善待他们 ,然后则是要 借给人 。下面的词句有点困难。上下文似乎要求像 不指望偿还 这样的意义,但动词 apelpizō 在别的地方从来没有这个意义。它用来指「绝望」,这里的意思就成了「总不绝望」(吕译注、思高、 RV ),或者是「不对任何人绝望」( Rieu )。按一般的意义来翻译这个字似乎是较好的。基督徒应该借给人,不对任何事或任何人绝望。耶稣告诉跟随祂的人,当他们这样生活的时候, 你们的赏赐就必大了 。祂从未劝人为了赏赐的缘故而服事,如此做不过是把物质上的自私换成了属灵上的自私罢了。但祂却坚持有赏赐︰这是生命的事实之一。勃朗宁( W. R. F. Browning )注意到柯克( K. E. Kirk )所提出的一点──拒绝赏赐的念头易于导向难以捉摸的自我中心︰「它使人的心思远离神,强迫它回到自己和自己的成败。」无论如何,必须从与神交通及更多服事机会的角度,来了解基督徒的赏赐。耶稣接着指出︰我们根据这个精神来生活,正是完成了我们作为属天家庭成员的呼召。神 恩待那忘恩的 和「自私的」( RSV ;最后一个字较普通,意思是「邪恶的人」,吕译;参和合、思高、现中)。祂是慈悲的。祂美善的恩赐──就像撒种时期与收割季节的阳光和雨水──是没有分别地赐给所有人的,包括圣徒与罪人。「有其父必有其子」,在父里面所看见的这些素质,正是儿女们应该当作目标的素质。

5. 论断别人(六 37 42

  这里把许多言论松散地结合在一起,它们共同的主题是领袖职分,它们当中不只一句可能有双重含义,我们无法完全确定耶稣究竟是指那种意思,或者祂是涵括两种意义在内。这个段落对耶稣所要求的爱作了进一步的应用︰爱要在我们判断同伴的态度上看出来。

   37.  耶稣用一个强制性的命令,来反对我们论断别人︰ 你们不要论断人 ;祂接着说到结果︰ 就不被论断 。接着又是一个类似的强制命令,避免定罪别人,以及饶恕的教导。在这一切命令中,耶稣当然不是否定法律的程序。祂心里所想的不是法庭,而是极为普遍的行为,即专擅于批评、定罪邻舍的权利。祂说我们不可如此做。 就不被论断 ,并不十分清楚到底是指人们现在所作的判断,或者是在将来由神,或由神与人所作的判断。如果我们冷酷地论断别人,我们一般都会发现他们会同样地回敬我们,我们会受到广泛的定罪;然而,如果我们不论断别人,那么我们的邻舍也不会轻易定罪我们。但这些话也可以用来指较为永久的后果。论断别人的人,招来神对他的审判。那蒙饶恕的,正是那用饶恕的态度待人的人。这不是因功得救;这思想乃是︰真门徒是不论断人的。当神接纳人的时候,神的恩典改变他们。一个饶恕的灵,证明这个人已经蒙了饶恕。

   38.  蒙饶恕之人是亲切的,而亲切有其影响力。耶稣命令祂的听众要继续给人,并且提醒他们︰当他们如此做的时候,别人也会如此回应,并且不只是用同样的方式,因为祂说是 用十足的升斗,连摇带按,上尖下流的 。这个隐喻是源自于测量榖子,用此方式来确保所给的有充足的数量。你们的「衣兜」(吕译、 RSV )其实应该是 你们怀 kolpon ,指外袍上的一个褶成,做得像是挂在腰上的一样,用来当作口袋。耶稣退出这一小段时,提醒说在生活的事务里,有种相互作用。我们所得到的,正是我们放入生活中的。祂显然是在使用一句箴言,这箴言曾以一个形式或另一个形式出现在许多拉比的言论中 156

   39.  耶稣现在转向门徒们的责任,就是使更多的人成为门徒。祂使用了一连串的隐喻,来强调当他们如此做时,必须在生活上有高水准表现的重要性。祂首先说到一个瞎子尝试要带领另一个瞎子。当引导人的所看的不比被引导的人多的时候,这两个人唯一的前途就只有悲惨的下场了。这为那些信靠这种人(如法利赛人)的人惹来麻烦。它乃是警告说︰要谨慎你所跟从的是谁。但它也有另一个警告,是与跟随耶稣之人所要运用的领袖职分有关的。基督徒不能盼望扮演别人的指引,除非他自己清楚看见他正往哪里去。缺乏爱,他也不能有这个盼望,一个人如果连自己都不知道得救之路,他所能带领别人的,就只有把他们领向悲惨的下场了。

   40.  第二个例证,使这一小群人回想他们作门徒的身分。在别的地方也有一些多少相似的言论(二十二 27 ;太十 24 ;约十三 16 )。这很显然是耶稣不只一次、用不同方式表达的一个思想。学生的进展是受他所得到的教训限制的,他所知道的不能比他的老师多。我们不能从我们自己的处境来了解这一点,因为图书馆和便利的设备把无穷尽的可能性摆在学生面前。在耶稣谈论的时候,门徒只有他的拉比是他资讯的来源,宣称自己 高过 先生 是很严重的僭越。门徒的一个目标是 先生 一样,而他只有 学成了 才能达到这个目标。最后这句话所译的动词 katartizō ,意义像「使 …… 成为适合的」或「完工」,用来指修补破洞(太一 19 )或充分的供应(如︰当世界被充分「设备成」的时候,来十一 3 ,吕译)。跟随耶稣的人,必须以「像祂」作他的目标。他不能把爱的命令丢在一旁,相信自己已经通过这个考验了。既然盼望门徒知道得比他的老师还多是不合理的, 那么 老师本身在基督徒道路上有好的长进就很要紧了。他尤其必须防范的,是属灵的瞎眼和缺乏爱。

   41 42.  耶稣责备假冒为善的人,用的例证是 梁木 ,这是拉比有时也会使用的另一个例证 157 。我们不该忽略这个事实︰耶稣相当擅长于用幽默的心情来提出祂的论点。我们对耶稣教训中所牵涉的许多论题的严重性,经常有如此深刻的印象,以致我们忘了耶稣也有幽默感。祂在这里选用了诙谐的方法。祂描绘一个假冒为善的人,当他正热切想要把一根刺从他弟兄眼中拔出时,他自己眼中却突出一根极大的梁木。但是我们不该忽略了这个幽默例证的严肃性。对我们而言,别人身上细微的不完全经常都比我们自己身上更大的瑕疵要显眼,耶稣是在劝勉我们︰在我们从事判断之前,必须先严格地自我省察。重要的是我们要把梁木从自己眼中除去,介意弟兄眼中的刺则是不重要的。在我们对付自己的缺点之前,我们不可能正确地处理我们弟兄的问题,我们无法清楚地来从事这个工作。

6. 树与果子(六 43 45

   43 44.  耶稣并未解释祂所说的 好树 坏树 究竟是甚么意思,但下面的话语显出,祂所想的乃是树所生产之果子的种类。 无花果 葡萄 ,是和 荆棘 蒺藜 相对的。当我们谈到植物的生命时,很明显的,每种树都有其特别的果子。一个人除了从该种树摘取该种果子外,在其它任何一种树上都不可能摘到这种果子。所有其它的树都结不同的果子。

   45.  善人就像好树一样,会结出好的果子来。 善人 所结的果子,是 从他心里所存的善 发出来的。决定他的生命会结出那种果子的,乃是他所拥有的内在本质。 恶人 也是如此,他内在的邪恶所能发出的,就只有邪恶。最后一句话说明了这个原则︰ 心里所充满的,口里就说出来 。我们所说的话总是有其缘由的。我们的话显明我们内心中所想的。

7. 根基(六 46 49

  这篇讲章就跟马太福音中的那一篇一样,退出时有着令人印象深刻的提醒︰遵行耶稣所吩咐之教训的重要性。在细节上则有所不同︰在马太福音中,那两个人的不同乃在于他们选择在其上建造的地基;在这里,他们不同的是他们在地基上所做的到底是甚么。

   46.  很显然地,有些人已经证明自己是假门徒了,所以耶稣问他们为甚么称呼祂 主阿!主阿! 却不顺服祂。称任何一个人为「主」,乃是承认自己所效忠的对象。而在称呼上的重复,更是强调了这种的承认。但言语却不能代替顺服。

   47 48.  耶稣现在论到那注意祂所说的话的人。这个人像一个盖房子的人, 深深的挖地,把根基安在盘石上 。这是建筑物要坚固的基本要素,但却是耗费时日的、艰苦的工作,所以有些人就逃避它。但是当暴风与洪水来了,建造在盘石上的房子屹立不摇,艰苦的工作是值得的。在属灵生命上显然也是一样。当最后的试验在审判大日来到的时候,要紧的是我们的生活是建造在甚么根基上(参,林前三 11 12 )。这些话当然可以适用在今生的暴风上,有好根基的人不会轻易地被生活的困难所击败;但这里所谈论的,可能是特指那至大的、最后的试验。

   49.  那盖 在土地上、没有根基 的房子就不同了。当 水一冲 ,这么盖成的房子 随即倒塌了 。它禁不起猛攻。听见耶稣的教训却不照着去行的,那人也是这样。他正在建造他的生命,却是没有根基的。他可能有可尊敬的每一种外在表现,他可能以遵奉宗教上的仪式而知名;但缺乏了根基,他就算不得甚么。

155 SB 1, p.354.

156 SB 1, pp. 450 ff.

157 SB 1, pp. 446 ff. ── 《丁道尔圣经注释》

查阅相关章:
圣经书卷列表:
 1/14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更多关于: 第六章   福音   路加   注释   圣经   基督徒   文摘   道尔   唐纳   福音   路加   的人   耶稣   安息日   门徒   基督   马太   字义   生命   这是   之光   基督徒   论断   是指   先知   自己的   使徒   他们的   信徒   的是   仇敌   你们的   根基   注解   教训   导论   都是   贫穷   果子
返回顶部
圣经资料,在线查经,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
@c.zyesu.com 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