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福音第七章-《圣经背景注释》
约翰福音第七章-《圣经背景注释》
约翰福音第七章
七1~9
耶稣弟弟们的不信
七1 在耶稣的日子,加利利和犹太地为不同的辖地(分别属于安提帕和罗马巡抚),因此若某地遇到麻烦,最安全的办法是留在另一地。在约翰的日子,这两地在宗教上似乎日趋不同,加利利为基督徒较集中的地区,而 * 拉比的活动则在犹太地得到较大的支持。
七2 圣殿节是犹太历中三个最重要的节期之一,在耶路撒冷有八天的庆祝。罗马与帕提亚(译注:西亚一古国)境内的犹太朝圣者都会来到这里。男人会住搭在屋顶上或其他地方的帐棚里,以记念当年他们在旷野住帐棚时,神对祂百姓的信实(妇女和孩子不需要住在帐棚里)。这个节期以欢乐的庆典著称。
七3~4 从古代一般的政治理论而言,耶稣弟兄的建议是正确的;他们或许对耶路撒冷的官府会反对之事,并不了解。大部分教师都在大众当中施教。坦诚或公开的讲论(4节)被视为是美德,秘密的行动则被视为诡诈。
七5 可是耶稣的弟兄对祂的使命并没有真正的信心;他们的不信可以鼓励约翰的读者,因为他们也必须面对家人不信的问题。
七6~9 敬虔的犹太人住在像加利利这么近的地方,一定会上去过节。很可能耶稣与祂的大家庭(* 约瑟夫提到,整个镇的人都会一起去)常一同前去。问题不是祂是否会去,而是祂最初想要「暗暗的」去,祂不想在时候未满就先被处决(参七6与二4)。
七10~36
分裂的看法
七10 希腊罗马的传记作者常喜欢描述主角的外貌,或是阿谀奉承,或是照实描述。福音书的作者竟没有一位这样做,这意味着耶稣的相貌可能相当平常,可以混在群众中,不为人察觉。或许他黑发微卷,皮肤褐色,身高五呎出头──不像西方教会中所流传类似亚利安人的画像。
* 杜林寿衣,所谓耶稣的裹尸布,由其上的痕迹看来,尸身较高,像希伯来英雄故事的模样──塞缪尔记上九2。但它的真实性受到质疑。在* 散居时期,犹太人的男子与希腊人和罗马人一样,一般都刮胡子,但是这段时期有些钱币上铸有留胡子、长发披肩的巴勒斯坦男人。
七11~12 「将群众带偏的人」(参 NASB)或「欺骗百姓的人」(参 NIV、NRSV)乃是很严重的控诉,指带领其他犹太人去拜偶像或叛道。申命记十三章说,要将这样的人处死,有些 * 拉比甚至觉得,这种人不应该给予机会 * 悔改,否则恐怕跟随他们的人被消灭了,而他们反而得到赦免。有些第二世纪的犹太文献便指控耶稣犯了这项罪。
七13 这里的「犹太人」显然是指耶路撒冷的官府,在约翰的日子,则相当于一些领袖,他们不仅压制犹太基督徒,对犹太教内持其他观点的人也都加以打压。
七14 教导通常是在大众当中进行,包括在圣殿的院内。那里会有大批群众来听著名的教师讲话。
七15 在希腊罗马世界,大部分的孩子连接受基本教育的经费都没有。但是巴勒斯坦的犹太孩子,除了最穷的家庭(木匠的家并不在内)之外,都能学会如何阅读并背诵圣经,尽管不是每个人都会写。这里的问题并非耶稣是否为文盲(祂并不是),而是祂从未正式跟一位有学问的教师研习过圣经,可是祂的解释和其他的专家一样好,却没有引用从前学者的意见。
七16~17 犹太教育的标准方式之一,是边做边学,包括模仿自己的老师。(有时这一点甚至被强调得太过分。据说有位 * 门徒竟躲在* 拉比的床底下,想要学怎样行好合之礼。当拉比把他逮住时,却没有称赞这个门徒如此的好学精神。)
七18~19 按规定,假先知应当被处死;可是像摩西的先知却是应当跟从的(申十八9~22)。
七20 一般而言,被鬼附的人动作总像疯子;由此处看来,或许群众认为耶稣是妄想狂。可是这个指控亦能暗示,有人怀疑祂是假先知(七12):假先知通常会与邪灵有来往(不少异教的术士便自称有灵在引导他们)。假先知的刑罚乃是处死。
* 约瑟夫讲到,在这个时期有一位真的先知(但他没有将他贴上「先知」的标签),却被人视为疯子和被鬼附的人;福音书则提到另一个人亦是如此(施洗约翰,太十一18)。
七21~24 耶稣要群众作前后一致的推论(在犹太人的教导中,合理而公平的判断非常重要):既然在安息日可以行割礼(带来伤口),祂在安息日以神迹医治人,有什么错?
第一世纪末有位 * 拉比也提出类似的论点:若在第八天行割礼的律超过安息日的律(的确如此),那么,拯救一个人的生命也应该更为重要(一般人亦会同意)。而节期时的一些动作(如:杀逾越节的羊羔,在圣殿节时挥舞棕树枝),也超过安息日的律。
七25~27 有些学者指出,后期资料里证实有一种传统说法,即,* 弥赛亚在出现之前会先隐藏一段时间,因此没有人会知道祂从那里来(参九29的反讽)。
七28~29 耶稣宣称,祂「从那里来」很明显:祂是由父所「差来」的。这个说法的意思是,祂是得到授权的使者,为父的全权代表。
七30~31 按犹太教大部分的说法,弥赛亚并不是位行神迹的人,祂只会在要见证自己是先知以带领百姓时,才会展现类似新摩西所行的神迹。
七32 在耶稣的日子,一般而言* 法利赛人并没有权力逮捕任何人,然而祭司长却有权;可是约翰乃是在用当日读者的词汇。主后七十年之后,犹太基督徒在巴勒斯坦所遇到最大的反对势力,乃是法利赛人。差役是圣殿里利未族的守卫。
七33~36 约翰又用到误解的主题:如果犹太官府对耶稣的误解这么大,他们怎能自称对圣经有正确的了解?「大分散」(NASB,和合本:散住)是指散居在希腊世界中的犹太人;耶稣的听众怀疑,祂可能会利用外国的犹太人作基地,来向 * 外邦人发展──这些人亦是他们要作见证的对象。(从使徒行传可以看出,这种传播的方式已经用上了。)
七37~39
活水的江河
七37 圣殿节(七2)的「末日」可能指第八天。因为,节期的头七天,祭司都要列队,从西罗亚池来到圣殿,并在祭坛前将水倒出来。前来过节的朝圣者会观看这项仪式,因此全罗马的犹太人都会知道;甚至在他们带回去当纪念品的瓶子上,也会画上这事。
七38 在节期中,公开读的圣经包括先知书里强调这节期的一段经文,撒迦利亚书十四章,这一章会与以西结书四十七章一起来解释。这些经文合在一起,教导说,活水将从圣殿(在犹太人的教导里,圣殿的奠基石即是地的中心)流出,将生命带给全地。取水的仪式(七37)(原来的意思是保证得雨)乃是指向这个盼望。
由于第38节的水乃是流入信徒,而不是从信徒流出(39节),七章37~38节重新标点后可以读为:「若有人口渴,让他到我这里来;凡相信我的,都可以喝。正如经上所说,……」(原来的经文并没有标点。)如此一来,第38节便是声明,耶稣应验了节期之日所读的经文,他是新圣殿的奠基石,是生命活水的泉源(参十九34;启二十二1)。
七39 大部分犹太教不相信当日 * 圣灵会有先知式的工作,但是他们都期待,在* 弥赛亚时代或来世,圣灵会充沛地浇灌下来。在犹太人的文献中,水通常象征妥拉(* 律法)或智慧,但约翰按 * 旧约的先例,将它用来指圣灵(赛四十四3;结三十六24~27;珥二28)。
七40~52
分裂加深
七40 「那先知」是指「像摩西的先知」(见六14~15的注释),他出现的时候,神也要在旷野赐下活水。
七41~44 有些人和七章27节那些人的说法不同,他们引用经文,指出 * 弥赛亚会出现在那里,依据为弥迦书五2;至于弥赛亚是戴维的后裔,则毫无异议。虽然约翰福音没有耶稣出生的 * 故事,但是从马太福音、路加福音,以及第二世纪初已广为流传的基督徒传统(写给受哈德良审讯的异教徒)等一致的说法来看,约翰的读者必定知道基督生于伯利恒。因此他们会认为,这里反对耶稣的人相当无知。
七45~46 古人非常尊重富智慧又有力量的讲话;在那个时代,听人演说就像是听一场好戏,同时又能学习(在物质发达的社会,前一项功能已经多半被电视所取代)。圣殿的差役可能在殿里听过许多教师讲话,可是他们对这一位印象格外深刻。
七47 「迷惑人的」,参七章12节的注释。
七48 * 法利赛人在这事上显然错了(参三1~2)。约翰是用反讽法──古代文学常用的技巧──来强调他的重点:耶稣的敌人思想封闭,又冥顽不灵。
七49 训练有素的 * 拉比常瞧不起「草地人」('amme ha'aretz),就是不理会拉比如何解释 * 律法的老百姓。许多文献都显示,法利赛人和这种人互不友好(如:亚基巴声明,在成为拉比之前,他是一名 'amme ha'aretz,会想揍拉比)。
今天受过高等教育的菁英份子也多少会有类似的心态;不过拉比的理由为,如果不知道律法,就无法活出律法,而他们不认为「草地人」会知道律法。
七50~51 这些人对不明白律法的人既存这样的态度(七49),约翰在此的反讽意味(参七48的注释)便很明显:尼哥底母要他们根据基本的法律步骤来行,这是摩西和所有犹太解经家都接受的步骤。
七52 这个响应反应出地域的偏见,而不是真对圣经有认识:由列王纪下十四25可看出他们是错的。后期 * 拉比承认,加利利的每个支派都曾出过先知。——《圣经背景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