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福音注释-《二十一世纪圣经新译》
约翰福音注释-《二十一世纪圣经新译》
约翰福音
注释
二1-11藉神迹而来的启示
本福音书记载了许多个神迹,将水变酒是第一个。约翰往往会紧接着表征之后,便论述一个相关的主题。这些神迹显然是本福音书结构的重要部分。耶稣行了水变酒的神迹后,约翰特别提及基督的荣耀被彰显了,从而奠下理解后来神迹的基础。值得留意的是水变酒及紧接的神迹(四54)也是在加利利的迦拿发生的。从约翰施洗的地方到迦拿大约需要3天的路程。
第1节所说的第三日很值得我们留意,因为对照第一章所论述的日子,迦拿的神迹很可能在耶稣开始事奉的第七日发生。约翰很可能正在回顾耶稣第一个星期所行的事迹。
第3-4节从耶稣和母亲马利亚的对话中可看出,马利亚关注的是婚宴主人因酒尽而出现的尴尬场面;而耶稣所关注的则是祂的首要任务,所以祂提到「时候」。耶稣的「时候」这主题从此贯穿整本福音书,而耶稣的受难过程为其最高峰(参七30,八20,十二23、27,十三1,十七1)。耶稣回答母亲的方式似乎令人感到大惑不解,祂的目的正是要人们知道祂只会听从天父的吩咐而不会听从任何人(参五30,八29)。或许,读者必须想象耶稣乃是从迦拿婚宴透视将来弥赛亚羔羊的婚宴,如此读者方能体会马利亚和耶稣之对话的意义。耶稣也区别了神和人对时间的不同理解。这些话暗示了即将来临的危机和高潮。虽然读者必须到后来才能够完全体会这事件的意义,约翰却借着如此写法,让读者得着些微的提示。
第6节既然是「洁净」用的,「六口石缸」显然有象征意义。有些人强调用象征意义去了解整件事,而毌须讲究其真实性,这个解释认为故事乃说明基督教比犹太教优越。按象征意义来看,水代表律法,而酒代表福音。但比较适切的理解是:这是一个隐藏着寓意的婚礼。也许它真的意指将来耶稣要在羔羊的婚礼上款待信徒;实际上,耶稣也及时供应了新郎迫切的需要。这些石缸的容量超过100加仑(450公升)。这里没有清楚指出是否所有水都变成酒,抑或只是那些舀了出来的水。新郎的责任是确保筵席上的酒食充足;而「管筵席的」或许只是赴筵的宾客之一,这可能就是他不知酒从何而来的原因(9节)。按照风俗习惯,首先捧给宾客喝的是好品质的酒。经文暗示这样的做法是先让宾客喝醉之后,再喝较差的酒也无从分辨了。这里的重点是要我们看见耶稣所提供的乃是最好品质的酒,这显然是弥赛亚羔羊筵席的先兆。约翰在结束此事件之前,特别强调这是耶稣所行的头一个「记号」(sign,和合本:「神迹」,11节)。值得留意的是符类福音形容这类事件时,多用神迹(wonders)和大能的事,而约翰则多用「记号」。记号多会带出更丰富深刻的意义。这个记号的深层意义是要显出耶稣的荣耀来,而门徒比其它在场的人看见在这记号中更丰富的内容。不少后世的基督徒理解经文的灵意为:在基督里如醇酒般的新生命,远胜过如水般的旧生命。我们需要凭着信心来体认耶稣的荣耀。
二12至四54在耶路撒冷、撒玛利亚和加利利的事迹
二12-25洁净圣殿
二12-17耶稣赶走做买卖的人
第12节是两件事件的连接句。耶稣在加利利传道工作时选择了居住在迦百农。他在那里住了不过数天,显示逾越节已经近了。约翰提及「犹太人的逾越节」会使人觉得这是为了与基督教节日区别。其实这说法是为了让读者理解耶稣到耶路撒冷去,是为了参加犹太人的逾越节。从圣殿(外院)把牛羊赶出,有其象征的意义。动物压根儿就不该出现在圣殿里,使圣殿成了买卖的场所,是配受耶稣严厉的遣责的。鞭子是用来赶使动物走出圣殿而不是要惩罚牠们。由于犹太人需要兑换推罗银币来缴交圣殿税,所以圣殿里就出现兑换银钱的人。兑换银钱本身并没有错,只是商人时常抬高兑换价来欺侮剥削兑换银钱的人。
由于符类福音在耶稣事奉的末期才记述洁净圣殿一事,因此耶稣洁净圣殿的次数成为争论点。一般认为,约翰是为了其象征意义而将这事提前记述;但是,若说两次洁净圣殿之事相隔了两三年,也有可能。这里刻意论到的时间也显示这样的可能性。无论如何,约翰显然更加关怀耶稣事工的深层意义,以致安排这些数据来突显其意义;今次的要点乃是,耶稣扫除犹太教的陋习。
第17节门徒要到后来才能够联想到这事已经在旧约的诗篇第六十九篇9节提过了。
二18-22新的圣殿
第18节所提及的「神迹」与第11节的是不同的。犹太人所求的是蔚为奇观的神迹。他们根本不明白第19节的意思,其实连门徒也是到后来才明白。耶稣明显地把自己比喻作圣殿,且是一种新的殿。当时的圣殿已修葺了46年,但尚需36年才能完成。需时46年才能建造,与3日形成强烈的对比,相信犹太人必能意识到不能按字面意思去理解耶稣的话。
第21节「身体」指的是人的身体,暗指耶稣死后3天复活,这样理解较为合理。有些释经家指「身体」比喻作教会被提,但这并不符合3天的记载,而教会也不是被拆毁后才被提的。后来在耶稣受审时,有几个人用这句话来作假见证(参可十四58)。
第22节门徒到后来「就想起他说过这话」,也就「信了圣经和耶稣所说的」。约翰把圣经和耶稣的话并列,但似乎是多处经文的联想多于指具体的一段经文。
二23-25耶稣的洞见
本章末的重点是神迹与信心的关系,正是约翰在二十章30至31节所描述的写作目的。
第24节指出人的信心不足,而耶稣也知道万人,不会依赖这些见证。
第25节指出耶稣有看透人心的预知能力,为与尼哥底母谈道一事作引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