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福音注释-《二十一世纪圣经新译》
约翰福音注释-《二十一世纪圣经新译》
约翰福音
注释
十九1-16彼拉多判决耶稣
彼拉多向指控耶稣的人让步,他任由兵丁鞭打和羞辱耶稣(1-3节)。他或许认为可以借着鞭打耶稣来阻止犹太人进一步的要求,但他这样作是不合理的。由于他鞭打耶稣之后又重申耶稣无罪(4节),他似乎是要以此取代十字架的刑罚。第3节使用了未完成时态,显示兵丁们对耶稣的羞辱是连续不断的。彼拉多将耶稣带到众人面前,欲唤起他们的同情心(5节),但更显出他的懦弱和无常。我们无法知道当他说「你们看这个人」(5节)的时候,究竟是甚么含义;但这话却是意义深远,因为耶稣作为世人的代表,祂代替他们,遭受羞辱。四福音书对此事的记述是完全一致的,就是当彼拉多呼吁释放耶稣之后,众人的响应是「钉他十字架」(6节)。他答复众人,可让他们钉死耶稣时,所说的话充满讽刺,因为他晓得犹太人根本没有权柄可以如此行。那些控诉耶稣的人,因此援引律法,以宗教罪来治耶稣死罪。彼拉多因为众人提及律法而感到害怕,因为罗马的政策是维持当地的习俗和法律。无论如何,耶稣自称为「神的儿子」,对彼拉多来说,是充满神秘而又令他感到坐立不安的,因此他问道:「你是哪里来的?」(9节)耶稣对这问题保持缄默。其实这问题和众人的指控是有关连的。耶稣拒绝回答,激怒了彼拉多,他于是提醒耶稣有关他的权柄(10节)。然而,耶稣却藉此机会纠正了彼拉多对权柄的理解。彼拉多或许真的拥有该撒所赐的权柄,它却不是终极的权柄(11节)。耶稣知道整个救赎工作并非依赖罗马政府的权柄。该亚法的罪更加重了。
耶稣的审讯就在彼拉多的进退两难之间结束了,彼拉多一方面想释放耶稣,另一方面又不敢犯上对该撒不忠的罪名。对彼拉多来说,该撒的名字已经决定一切。彼拉多不能让该撒听到任何有关对他不忠的谣言(参路十三1)。彼拉多看重他自己的利益胜于维护公义。「铺华石处」(13节)就在巡抚府前面。这里提及「坐堂」,显示耶稣接受正式的审讯了。由于耶稣的死和犹太人的逾越节有很重要的关系,因此约翰在第14节提及那日是预备逾越节的日子,更说明了时间(「午正」)。耶稣后来成了真正的逾越节羔羊。彼拉多问群众:「我可以把你们的王钉十字架么?」(15节)其实是一句挑衅性的话。祭司长们代众人发表向该撒效忠的话,使彼拉多无法等闲视之。当中其实充满讽刺──他们意图表示比彼拉多更忠于该撒。如此一来,他们其实已经将以色列神的崇高地位,拱手让给罗马政府。
十九17-37受死
耶稣必须背负自己的十字架,显示祂被当作普通的囚犯来处死(17节)。约翰没有提到替耶稣背负十字架的西门(比较太二十七32;可十五21;路二十三26),不过此事应该是在往各各他的路上发生的。虽然约翰提到那两个和耶稣同钉十字架的人(19节),不过他没有描写他们的罪状。另一方面,只有约翰指出耶稣的「名号」,是彼拉多安放在十字架上的。虽然在不同记载中,名号的写法有点不同,但内中必定有「犹太人的王」几个字。不过,这名号却引起了祭司长们的怨恨和抗议,但彼拉多坚决反对作出任何让步(21-22节)。当约翰指到「犹太人的祭司长」,所用的字词形式与耶稣所得之名号成了强烈对比。
第23节的记述显示罪犯的衣服是属于当时值勤的兵丁。虽然符类福音没有提及,约翰却指出这事其实是应验了诗篇二十二篇18节的话。究竟有3个抑或4个妇女陪伴在十字架旁,引起争议(25节)。比较合理的解释应该是有4个妇女,「他母亲的姊妹」指的应该是撒罗米。在与马可福音十五章40节对照之下,显示马可福音所记述「小雅各布和约西的母亲」,就是这里所记述的革罗罢的妻子。耶稣特别交托祂所爱的门徒来照顾祂的母亲,显示祂即使在如此痛苦的时刻,仍然爱护顾惜祂的母亲。
耶稣在地上的使命快结束之际,祂发出了两次呼喊,一次是为祂肉体的需要(28节「我渴了」),另一次则是为祂使命的完成(30节「成了」)。约翰再次提到经文的应验,可能出自诗篇六十九篇21节。究竟「牛膝草」(hyssop)能否用来绑绒蘸醋,引起了一些争论(29节)。一个可能的解释是,此字原文应该是标枪用的枪(hysso),这可能性极低;没有任何文献可以支持在十字架旁的兵丁们有这类的枪。马可福音十五章36节记述的「苇子」倒是可用来绑绒蘸醋。那些醋也许加给耶稣一些气力,作最后的呼喊。
由于这个安息日是在逾越节期间,犹太人更加想遵守礼仪的要求(31节)。将腿打断并非刑法的一部分,那是为了使罪犯更快死亡(32-33节)。若不如此,罪犯可能拖上好几天才会断气。对于约翰而言,耶稣的肋旁被扎,并且流出血和水(34节),是非常重要的(35节)。有关「血和水」的解释有好几个,但其实约翰是要证实耶稣真的死了,来对比那些持幻影说的人,因为他们声称耶稣并非真正死亡。
第35节「看见这事的」可能是指作者本人或是第三者。若真是作者本人也无可厚非,因为他可能小心地隐瞒身分,来讲述他亲眼看见的一些事实。他强调事情的真实性,是为了引导人相信耶稣。此处的「真」和十五章1节葡萄树的「真」是同一个字。约翰这里引用的两段经文,是要证明出埃及记十二章46节和撒迦利亚书十二章10节应验了,也有人认为第一段经文与民数记九章12节及诗篇三十四篇20节有关。
十九38-42安葬
约翰所记述主的安葬十分重要,因为当中提到尼哥底母。他和亚利马太人约瑟都是犹太公会的人。约瑟可以藉此身分亲近巡抚。约翰提到约瑟是「暗暗的作门徒」,但他所作的这件事情,却绝对不是秘密。他很勇敢地向彼拉多要求领取耶稣的身体。那些因为叛乱而治罪的人,死后通常都被扔到公坟去,但是彼拉多接受了约瑟的请求,显出他并不觉得耶稣的死是因为叛乱的缘故。约翰再次论到尼哥底母的时候(39节),特别提起他先前曾去找耶稣(三1-15;参七50)。约翰特别提及那时是在夜里,似乎要读者留意尼哥底母与耶稣现在的关系已经由黑暗中显露出来。尼哥底母所带来的没药和沉香分量不少,这显示他对耶稣的感情。耶稣安葬的地方也反映了约瑟的富裕,因为那里不只是坟墓,更是一个园子。那坟墓是「从来没有葬过人的」这句话很重要,表示耶稣的身体并没有接触其它尸体(似乎应验了诗十六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