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约书亚记第9章查经资料

约书亚记第九章-《丁道尔圣经注释》

约书亚记相关章:

约书亚记第九章

I 以色列敌人一览(九 1 2

  前八章中,是以色列在选择争战的对象与地点。如今,情况有了转变,主动权换到别人手中。约书亚记二 10 和五 1 提到,诸国“听见”后的反应。约书亚记五 1 和九 1 的起头用字相同、文法相同。在二 10 ,这些字描述了迦南人对过红海和击败约但河以东诸王之事的反应,五 1 则描述了迦南诸王对过约但河的反应。两次的反应都是惊惶害怕,战兢丧胆。九 1 ~ 2 却没有这些特色。虽然用字相仿,会让人与前两段经文作比较,但在此则是要突显其对比。有三个特点显然不同:

   (1) 这里没有提到“听见”的事。 NIV 加入了 这些事 ,不过,经文并没有说明究竟迦南诸王“听见”的是什么事。

   (2) 这里详细列出迦南各族,而二 10 只说 我们听见了 ,五 1 则以亚摩利人和迦南人来代表全体。

   (3) 九 1 ~ 2 指出,对所听之事的反应完全不同。人心并未消化如水,反而诸国结盟,要与以色列人争战。

  第三个不同点,包含了解释前二项的要素。迦南人不再被以色列人吓住。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约书亚记五 1 和九 1 之间的经文,记载了耶利哥的毁灭,艾城的毁灭,和立约典礼。这些军事胜利或许足以让当地的居民感到以色列人的威胁。但是,为什么他们不早在耶利哥被毁之后,就连合起来?此外,按经文来看,迦南人在此之前从不曾忽视以色列人。他们一直注意以色列人的行动,知道他们离开埃及之后一路上的胜利。事实上,耶利哥的胜利已经使约书亚的名声传遍迦南(书六 27 )。早先迦南人不愿意攻打以色列人,因为怕遇到厄运,他们只在受攻击时,才设法自保,现在他们却互相合作,连手攻击以色列人。到底是什么造成这样的改变?

  答案在于以色列人第一次攻击艾城的失败。约书亚已经预料会产生这样的后果(书七 9 )。在此之前,以色列人战无不胜。但在艾城,迦南人发现,以色列人也会打败仗。因此,随着亚干的犯罪,以色列人是不败之军的信念也跟着消失(该信念一向的根据为神的拯救)。这便是九 1 诸王所听见的。虽然伯特利与艾城最后还是被打败了,但以色列战败的可能性是个事实,这也说明了为何此处详细列出聚集起来攻击以色列人的军队。重点是其数目,和其代表性──涵盖了全地的百姓。这支军队为数众多,而迦南全地都充满敌意,这张清单所列的各族,请参三 10 的注释 。

  因此,这段记载更加刻划出罪的影响何等可怕(参:罗三 9 ~ 20 ,五 11 ~ 14 )。由于一个人犯罪,应许之地的征服便无限期拖延下去,许多人的性命也平白牺牲了。如果亚干没有犯罪,谁能预料事情的发展会如何?也许艾城之役便是以色列人的最后之仗。其余迦南诸国会像喇合(与基遍人)一样,相信了以色列独一的神,而以色列人便可以完全征服这片土地。约书亚记的读者读到这几节,才开始明白亚干之罪的影响何其深远。神的得胜子民原来可以轻而易举征服这地,因为对手已经毫无胆气,但下面几章告诉我们,如今时事改换,未来的历史将变成战事频繁、多人流血的局面,而偶像的问题也将一直成为以色列历史的阴影。以色列人住进应许之地头几章的记录,也像创世记开始的前几章一样,一次的罪行造成全盘的崩溃。

  约书亚记十 1 、十一 1 也出现相仿的“听见”一语。南方诸王和北方诸王各自结盟,来与以色列人争战。约书亚记十 1 描述,耶路撒冷王如何听见约书亚掳掠、毁灭了邻近各城。约书亚记十一 1 没有说明夏琐王听见什么。这两段话都与约书亚记九 1 ~ 2 有关,形成文学的重复架构,将这三章连在一起,如同一把扫帚一挥,横扫过整个迦南地。 346

346 Younger, 197 ~ 198 页。这种结构的类似,只出现在 MT 。七十士译本把书九 1 ~ 2 放在八 30 ~ 35 立约之前。

J 基遍人的例外(九 3 27

  在以色列人所处的败坏世界中,这则故事成了神赦免与施恩的例子。在文学背景上,它与喇合的故事相仿。喇合与她的一家透过与以色列人的代表协商,而未遭毁灭,基遍人也做了同样的事。喇合的协商是在她所住的城遭攻击之前,基遍人的和约也订在与南方诸王作战之前(第十章)。在这两件事中,他们都因承认神为以色列人所施行的拯救,而自己得救。在神学背景方面,则与亚干事件相仿。亚干的罪是在割礼与守逾越节之后。与基遍人立约的错误,则是在更新圣约的典礼之后。就这两件事而言,以色列人在犯罪或犯错的当时,都不自觉。而当发觉错误之后,都有战争发生。在政治背景方面,这里更进一步描绘出约书亚的领导。约书亚订下协定,正如在八 30 ~ 35 一样。不过,这里不是与神立约,而是与邻近的居民立约。和基遍人立约的错误,责任似乎并不在约书亚一个人身上。这里刻划他是领袖,代表领导团的人来签定和约,当基遍人的诡计被揭穿之时,向他们发出咒诅,又拯救他们脱离忿怒的以色列民众。

i. 基遍人的诡计(九 3 15

  这段经文的开始是一则小注, 基遍的居民听见约书亚向耶利哥和艾城所行的事 ,其中有第 1 节用过的动词“听见”。这个动词带出一个对比,其余各城的领袖要争战,而基遍人却要求和。基遍人与亚多尼洗德(书十 1 )都听见了同样的事,即 耶利哥和艾城 的毁灭。基遍人来自耶路撒冷以北一带,即巴勒斯坦的基布镇( el-Ji^b )。 347 这个地点的辨认可以说相当准确,因为在那里找到后期以色列式的酒壶手把,上面刻有基遍之名。虽然这个遗址并没有发觉晚铜时期或铁器时期第一期居民的遗迹,不过所挖掘的,只是原来城镇的一小部分,而其中可以找到这些时期的墓地。

   4 ~ 5.   诡计 一词的意思,与“智慧、了解”接近。若用于正面,如箴言一 4 和八 5 、 12 ,可以指“谨慎”。若用于负面,如出埃及记二十一 14 ,便意味“背叛或阴谋”。约书亚记九 4 有负面之意,不过并不像出埃及记二十一章一样,到谋杀的地步。就基遍人而言,这是谨慎的一步,是他们惟一自保的方式。这字与 12 节有一个动词的字根, 带 ( NIV:packed ),在形式上相仿; MT 第 4 节也用到这字根的形式( s]yr 的 Hithpael ,反身形式),可以译为 他们以使者的身分出去 。 348 下面用了很长的一段,说明这些使者如何费心装扮成远方之人。他们旅途要带饼和酒,因为他们要来向迦南人的敌人谋和,所以无法向当地的居民索取食物。对基督徒而言,基遍人的假冒让人想起耶稣对精明管家的称许(路十六 1 ~ 9 ),因为他会 藉着那不义的钱财结交朋友 。

   6a .  基遍人在吉甲遇到以色列人。倘若这是约书亚记四~五章的吉甲,那么这则故事便不能照顺序来看。以色列整个营区不可能在占领山地的艾城,并在示剑立约之后,又回转到约但的平原。可能这则故事应当按时间顺序来看,发生在这些事件之后,而这里的吉甲是在靠近这些山丘的某个地方。 349

   6b. ~ 15.  第 6b ~ 11 节轮番描述两方的情形,这种文体很像第二章,那里也是如此描述喇合与两名以色列探子。在四节之中,发言者换了四次:基遍人、以色列人、基遍人、约书亚、基遍人。基遍人的口信包括三部分,其中两部分都记在第 6 节。首先,他们是来自遥远的地方,其次,他们要与以色列人立约。第三部分的内容出现在第 8 节,基遍人自称为 你的仆人 。这个名称显示基遍人愿意作以色列人的藩属。以色列人( 7 节)和约书亚( 8 节)的怀疑,导出基遍人承认以色列之神的能力( 9 ~ 10 节),并说明他们的任务( 11 节)。 11 节的最后几句话,重复了基遍人的口信,他们承认自己“仆人”的地位,并要求彼此立约。在 12 ~ 13 节中,基遍人再为口信的第一部分提出证据,强调自己是从远方而来。这几节的结构为交错式,基遍人口信的三部分为主要架构,夹在其中的,是以色列人的怀疑,和基遍人的反应;而基遍人对以色列之神的信仰告白,则在整个结构的最中心。

  这里的信仰告白与约书亚记二 10 ~ 11 所记喇合的话相仿。两处都说,他们听见了以色列人在埃及和约但河以东的胜利。神拯救祂百姓的作为,使基遍人产生如此的信念;喇合也是一样。耶和华以色列之神所得到的名声,两处也雷同。他们对耶和华作出这样的信仰告白,相形之下,以色列人却没有说任何颂赞的话。第 14 节又提到耶和华,那里特别注明,以色列人没有求问他们的神。喇合与基遍人都作出信仰告白,因此两者都逃脱了神毁灭迦南人的意旨。

   7.  最值得留意的,是这里所提到的希未人、长老,和约但河以东以色列人征服之地的细节。以色列人不知道基遍人就住在附近,这里说,他们是和希未人说话。由此或许可以推论,希未人是好几族人的泛称,而基遍人乃是其中之一。但是为什么此处要提到这个细节?这个词与约书亚记九 1 相连,那里提到希未人是要与以色列人争战的迦南诸族之一。这些迦南人并不承认以色列之神是至高的神。这个词或许也暗示,这族人的起源是在安纳多利亚( Anatolia ;参:书三 10 的注释 )。若是如此,便可以解释 11 节的 长老 。在安纳多利亚的赫人帝国,是由长老来治理各个地区。 350 这在迦南人当中是颇不寻常的,当地人多半是由一个“王”或首领来领导。在约书亚记里面,大部分的城都是如此,在主前十四世纪,从迦南地的亚马拿书信看来,这也是最普遍的治理形式。 351 基遍人若源于北方,便可说明以色列人为何知道他们是希未人,以及他们境内是由长老治理的声明。

   8 ~ 10.  约书亚记九 10 所提有关西宏和噩的事,参:申命记一 4 。基遍人已经作过调查,对以色列人相当清楚,知道他们的威胁之大,所以才欺骗他们。此外,这样的告白会让以色列人洋洋得意,以为自己所向无敌,在轻忽大意之下,便立定了后面所提到的和约。

   12 ~ 15.  基遍人的故事取得了以色列人的信任。他们就像在艾城失败的那次一样,没有去求问神的旨意。不过,此处明明指出他们未能作到。以色列人又与面对艾城时一样,倚靠自己的看法,不寻求神的引导,因而受到欺骗。上一次,他们错估了艾城军事的实力;这一次,则错估了来求和之人的出处。第 14 节责备 以色列人 没有求问耶和华。这句话没有特别怪罪约书亚,指责他没有求问。当时约书亚在哪里,在作什么,此处并没有交代,但是前面说,他参与了质询的过程,因此不能完全免责。 352 以色列的属灵领袖中,没有一位想到求问神的重要性。

   15.  约书亚与基遍人 讲和 (希伯来: s%a{lo^m ),立约的目的是 容他们活着 。 353 容许存活所用的动词,“活着”(希伯来: h]yh ),与约书亚记二 13 ~ 14 ,和六 25 相同,那里是描写在耶利哥城毁灭时,喇合一家得保存。这里所立的约,也是让基遍人同样得保存。这个合约反映出的理念,与其他古代近东各国之约相仿。尤其当时的埃及,这种“存活”具有神学和经济上的含义。 354 法老将生命赏给臣服之民;百姓视他为神,有权让人民亲近他,在他面前享受“存活”;他也赐粮给所有臣民,否则百姓只能捱饿。透过和约,基遍人承认以色列人有让他们存活的权力(参 24 ~ 25 节),他们也承认以色列之神有能力,可以击败敌人。如此,基遍人便得了藩属的地位,成为以色列人的仆人。

   会众的首领 (希伯来: n#s*~e{ ha{`e{d[a^ )一词,在出埃及记、民数记和约书亚记中,共出现八次。他们与摩西、约书亚,和大祭司一同负治理之责,作出报告,并决定全国大事。在约书亚记二十二 30 ,处理约但河东各支派的问题时,他们也一起出面(参:民三十二 2 )。可拉背叛的故事中,提到这些人中有 250 名加入了可拉一党。与基遍立约时,究竟有多少人算是首领,并不清楚,不过言下之意为:他们代表了所有以色列人。以色列人受骗而立下这个合约,让我们想起新约不要起誓的警告,因这种作法或许会导致基督徒落入妥协的地步(太五 33 ~ 37 ;雅四 13 ~ 17 )。

347 这是传统的基遍遗址。从 17 节可以看出,它与四个城结盟。参 Boling and Wright, 263 页。

348 亦参 Barthelemy 提出的理由, 13 ~ 14 页。 Boling andWright 在 255 、 257 页建议,这里出现的两个动词,都属原文所有。但因为缺乏经文的证实,这个猜测似乎不太可能。

349 近年来对吉甲遗址的建议,包括在 et-Tell 东南的 Khirbet ed-Dawwara ,和示剑以东的 el 'Unuq 。参 I.Rinkelstein, 'Excavations at Khirbet ed-Dawwara: An Iron Age Site Northeast ofJerusalem', Tel Aviv, 17, 1990, 163 ~ 208 页; A. Zertal, 'IsraelEnters Canaan-Following the Pottery Trail', BAR,17/5, September/October 1991, 28 ~ 47 页。

350 O. R. Gurney, The Hittites (Harmondsworth:Penguin, 1952), 72 页。

351 有一些为例外,如,毕布罗斯( Byblos )的居民似乎推翻了他们的王利布阿迪( Rib-Addi ),而获得某种自治权,见 EA 139 和 140 。

352 Boling and Wright, 265 页,建议约书亚“不该负所有的责任”,而是“被迫立下和约”的。 Butler, 103 页,看法比较中肯:“约书亚受到责难。”

353 NIV 将两行合并在一起,使平行的诗体看来像散文。

354 参 Liverani, Prestige and Interest,230 ~ 239 页。

ii. 基遍人被揭穿(九 16 27

  这一段共分三部分, 16 ~ 18 节为摘要,然后下文再作进一步的描述:以色列人发现上当( 19 ~ 21 节)、质询基遍人( 22 ~ 25 节),以及放过他们( 26 ~ 27 节)。 16 ~ 18 节的摘要省略了对话部分。

   16.   三天\cs8 (参:书二 22 的注释 )是指过了几天。以色列人也像第 1 节和第 3 节的诸国,会 听见 消息而采取行动。 17 节用两句重复的话,强调以色列所听见的事。这两句中都提到“他们”,和一个字根意义为“附近”(希伯来文 qbr )的字,这些字在希伯来圣经中是平行排列:

近邻     他们是〔基遍人〕  对他们〔以色列人〕

靠近他们   他们是〔基遍人〕   住

  第二句很像以色列人在第 8 节的询问,只是从第二人称单数(“你”)转成第三人称复数(“他们”)。由此可见,以色列人发现,基遍人过去刻意否定的,其实正是事实。

   17.  他们 起行 到基遍人的城,而证实了这件事。 17 节以色列人所走访的基遍人城镇,包括基遍、基非拉( Khirbet il-Kefireh ,基遍西南西方 5 哩)、基列耶琳( Tell el-Azhar ,约在耶路撒冷西北 8 哩),和比录( el-Bireh ,在 Khirbet Raddana? )。这些遗址都在便雅悯境内。

   18 ~ 19.  由于基遍人顺服和约,以色列的领袖没有将他们杀死,保留了他们的性命。这是依据他们在“耶和华,以色列之神”面前所起的誓。这种对神的描述语,在旧约中出现了 119 次,主要是在历史书中,只有 3 次出现在摩西五经内。其中 1 次是在出埃及记五 1 ,摩西与亚伦向法老如此介绍神; 1 次在出埃及记三十二 27 ,神下令惩罚那些拜金牛犊的人;还有 1 次是在出埃及记三十四 23 ,讲到以色列的男子必须一年 3 次朝见神。这个词除了在此出现 2 次以外,在约书亚记还出现过 12 次,包括:亚干的事件(七 13 、 19 、 20 )、以巴录山上的祭坛(八 3 )、击溃南方联军(十 40 、 42 )、利未人的产业(十三 14 、 33 )、迦勒的忠心(十四 14 )、约但河东诸族表明对神的忠心(二十二 24 ),以及约书亚描述神与以色列之约的开头与结尾(二十四 2 、 23 )。在其他地方,这个词常和神对君王与王朝的应许相关(如:撒上二 3 ),尤其是给大卫王朝的应许(王上一 30 ,八 15 、 20 、 25 ;代下六 4 、 10 、 16 、 17 )。由此可见, 耶和华,以色列之神 一词,与圣约和忠诚密切相关。在亚干事件中提到这个词,表明违背圣约的严重性。在此使用这个词,则是诉诸神的忠实、守约,因为在神面前违反誓言,必会带来可怕的后果。

  此处 2 次提到指着耶和华,以色列之神所起的誓。 18 节末了的声明── 全会众就向首领发怨言 ──被框在其中。动词“发怨言”(希伯来: lu^m )只在出埃及记和民数记中出现过(或许也包括:诗五十九 15 ;希伯来圣经 16 ),描述在旷野飘流时期,以色列人最可恶的一个特色,就是对领袖和神大表不满。此处,百姓不是单抱怨约书亚,而是抱怨所有的首领。因此,约书亚的领导还没有出现危机。这里的抱怨也没有针对神,或祂的作为,而经文对百姓的抱怨并没有负面的评语。百姓是不满首领仓促间作出了错误的决定,使他们全都陷入危机,无法遵照神的命令,灭绝当地所有的居民。

   20.  首领想要避免的 忿怒 (希伯来: qes]ep[ ),在约书亚记另外只出现过一次,即二十二 20 。那里乃是追忆因着亚干的罪,神将忿怒临到以色列人,意思应当是指军事上的失败。以色列的首领希望不再重蹈第七章的覆辙。所以他们必须恪守约定,无论代价如何的大。显然以色列首领在起誓与基遍人立约时,并没有附带条件,即基遍人必须要诚实。所以,尽管他们的谎言被识破,誓言依然有效。这样一来,约书亚就不得不担负起拯救基遍人的角色,这也是百姓的怨言之一。他们得到拯救,不单是因为双方曾立约,更是因为约书亚也在约中有份。

   21.  要基遍人作为圣所 劈柴挑水的人 ,这个意见显示,凡住在该地的外邦人就必须作这些事(申二十九 11 ;希伯来圣经 10 )。虽然劈柴的斧头可以当作武器使用(耶四十六 22 ),不过这里的描述意思是作和平的用途。挑水是为了生存而每天必须作的事,这对基遍的居民尤其适用,因为在当地找到山地最大的井之一。既然圣经提到挑水(撒下二 12 ~\cs16 17 ;耶四十一 12 ),这井很可能是附近一带的重要水源。在联合王国时期,有一个以色列的圣所相当出名,地点或在基遍,或在它附近(也是在邻近的 Nebi Samwil ),这或许是基遍人所保存下来的。 355 让基遍人作奴仆,也符合对归降以色列之人的要求(申二十 10 ~ 15 ,士一 28 )。他们的服役或许不单在圣所,还包括要服事以色列会众。

   22 ~ 23.  约书亚第二次向基遍人讲话。经文不再提到其他的首领;后来提到时,只是在处理以色列内部的事(书十七 4 ,二十二 14 、 30 、 32 ),而不是在与非以色列人打交道。约书亚担负起作以色列人代表的责任。他再度质询基遍人,这问题他在第 8 节也曾提出,而当时基遍人说了谎话。他问基遍人为何不说实话。第 6 ~ 14 节和 22 ~ 25 节的对话,透露了许多细节,也有不少重复。这显示以色列人并非故意不顺服,他们没有要违背灭绝所有居民的命令。以色列人相信基遍人,但基遍人耍了诈。虽然以色列人违背圣约是无意的,但仍然犯了未向神请示的罪( 14 节)。以色列人没有受到神的咒诅,但基遍人却受到咒诅。约书亚在这卷书中还提到其他的咒诅(希伯来: ~a{ru^r ),就是要重建耶利哥的人会受咒诅(书六 26 )。受咒诅的对象,是干涉神灭绝迦南居民之命令的人。

   24 ~ 25.  基遍人也像喇合一样,承认他们知道神的命令,就是灭绝一切反对者。征服 全地 的应许,记在出埃及记三十二 13 ;申命记十一 25 ,十九 8 。对征服全地的期待,在约书亚记中出现了好几次(十 40 ,十一 16 、 23 ,二十一 43 )。约书亚曾用 奴仆 来称基遍人,此处他们用这词自称。他们的结束之词,重申这件事全在以色列人手中。其实, 奴仆 一词有两重意义:第一,基遍人现今全赖以色列人施恩;第二,以色列人对基遍人有责任。第十章便是这事的实现。在这里,这个词成了基遍人呼吁约书亚要以 善 和 正 待他们的理由。约书亚应当遵守约定,容许基遍人存活。耶利米书二十六 14 也有同样的说法,当别人以死威胁他时,他辩称,自己所传的信息是由神而来,并向指控他的人说, 你们看何为善,何为正,就那样待我罢 。这两次的用法,都是呼吁在上有权柄者按公平而行,放过呼吁者,容其存活。 356

   26 ~ 27.  约书亚之名意指拯救。但经文只有这一次算他作了拯救之工,就是放过基遍人。 357 有些以色列人十分忿怒,要杀基遍人,而约书亚释放了他们。不过,这种忿怒存留在部分以色列人当中,历久不衰,如,扫罗想要灭尽他们,后来基遍人又报复扫罗的后代(撒下二十一 1 ~ 9 )。但是,约书亚的誓言和应许依旧有效,甚至后来部分基遍人与被掳者一同回来,重建耶路撒冷(尼七 25 )。经文所提到的祭坛,或许是后来所罗门到基遍献祭的那座(参 21 节的注释),但这里既说 在耶和华所要选择的地方,为耶和华的坛 ,读者自会连想到第八章以巴路山上的坛。这样,便将以巴路山上与神立的约,和基遍与以色列的约拉上关系。基遍人成了神祭坛的奴仆,就不会被神拒绝了,反倒能在神面前,参与在敬拜的人当中。他们要在“神所选择的地方”之祭坛服事,让人想到申命记十二 5 同样的词汇,那里是记载,敬拜以色列的神应当遵守怎样的程序。因此,基遍人正式被以色列人接纳,能参与他们的生活与敬拜。

  杨格指出,在埃及、亚述,和赫人的历史中,也有类似的记载,就是某一族人听见入侵军队之名声,便自愿成为他们的奴隶,以交换自己的性命。 358 古代近东诸王用这一类故事夸耀自己的伟大,称不战而降的人有智慧,并以不杀之恩显明他们的怜悯。在约书亚记里,这则故事或许也可达到以上的目的。南方和北方联盟的诸王(九 1 ~ 2 ),应当可以从基遍人知道,他们也可以投降以色列人,保住自己的性命和家国。他们不这么作(十一 19 ),更显示出已达无可救药的地步。他们就像法老一样,心里刚硬,非要背叛,以致以色列人别无他法,只有与他们作战,才能顺服神,征服全地。

  从文学角度来看,这个故事的焦点为以色列首领的软弱,和会众对他们埋怨的态度。以色列人从亚干和艾城的事件中,学到不可违约。他们在以巴路山上的圣约,与和敌人所立的约成了对比。不过,这故事以一个同样的敬拜地点,将两个约和两个民族连结起来。这段经文也成为伏笔,因基遍人将使以色列人卷入与南方诸王的战争中。最后,这故事亦符合以色列人的目标,使他们在神所赋与的使命上又向前迈了一步。

  对基督徒而言,基遍人(和喇合一样)加入了神的圣约团体,使人不能再自以为义。这故事教导我们要看重每一种民族,将基督的生命带到他们当中(参:加三 28 )。

355 参:王上三 4 ~ 5 ;代上十六 39 ,二十一 29 ;代下一 3 ~ 13; J. Blenkinsopp, Gibeon and Israel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Press, 1972), 7 页 ; P. M. Arnold, 'Gibeon', ABD, II,1010 ~ 1013 页。

356 耶利米在二十六 15 的说明,也适用于基遍人:“但你们要确实的知道,若把我治死,就使无辜人的血归到你们了。”

357 不过,希伯来文的字根不相同。约书亚是 ys% 。在 26 节中则是 ns]l

358 Younger, 200 ~ 204 页。 Younger 自各种不同的时代和国家取材,与约书亚记九至十二章作比较,在时期和种族背景上更广,超过 J. van Seter, 'Joshua's Campaign of Canaan and Near EasternHistoriography', SJOT, 4, 1990, 1 ~ 12 页所建议的新亚述时期。

──《丁道尔圣经注释》

查阅相关章:
圣经书卷列表:
 1/13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更多关于: 第九章   注释   圣经   基督徒   文摘   道尔   唐纳   约书亚记   約书亞记   约书亚书   以色列   迦南   以色列人   的人   会众   注释   耶和华   他们的   导论   这是   首领   耶路撒冷   诡计   圣经   点此   第九章   二十   城邑   居民   埃及   是在   神坛   而来   河西   和约   约翰   自己的   仆人   希伯来   诸王
返回顶部
圣经资料,在线查经,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
@c.zyesu.com 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