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数记第13章查经资料
民数记第十三章-《丁道尔圣经注释》
民数记第十三章
Ⅲ 在加低斯附近四十年(十三1~十九22)
按照民数记三十四4和约书亚记十五3,加低斯‧巴尼亚位于迦南的南界。以下几章经文所记的,就是以色列怎样在到达目的地后被摒于门外。圣经的记叙和律法一方面强调加低斯发生的事件影响深远,另一方面又点出了西乃和摩押平原两次启示时期之间的类比之处。144
A 探子的悖逆(十三~十四)
悲剧。这几章理当记载的,是出埃及和旷野旅程以胜利姿态完满退出。加低斯是西奈半岛最肥美的绿洲之一,以色列人历尽艰难从西乃山走到这里,发现自己已经到达应许之地的边界。摩西按照神的指示,差派探子观察这地究竟如何。他们带回了一串极美的果子,生动地证明了神说的没错,这真是流奶与蜜之地。
然而探子非但不鼓励以色列领取所得的产业,反而劝告以色列人说,攻取这地过于困难,他们只会失败身亡。百姓在绝望之余,建议返回埃及。神为他们不信之故,提出要把他们杀灭。但摩西的代求,却使祂减轻处分。只有不信的探子当场死亡,百姓则被宣判在旷野流浪四十年,直至较老的一代死去为止。进入迦南的不会是他们,而是他们的儿女。然而拒绝相信战胜迦南人应许的百姓,亦不肯接受神的处分。这个故事以他们试图不靠神的帮助进侵这地,反被追杀到何珥玛作结。
探子事件并非只是以色列旷野悖逆的另一个案例而已;它是国家大计崩溃,神对列祖应许延期实现的里程碑。它也是历史性的分水岭,以色列人在此和埃及一刀两断。留恋在埃及为奴时之物质享受的人在旷野死亡,他们的儿女,经历旷野的洗炼,得以进到应许之地。
这几章的叙事风格,反映了所述事情的严重性。言简意赅是民数记绝大部分共通点,这特色在此完全摒除。其中的人物不但感情丰富,更滔滔不绝地讨论事情的得失。言语的重复、生动的象喻、特意的反讽,一再突出了故事的重点。经文再次强调摩西的影响力和与神关系的亲密(参十二章),从而证明这不仅是侵略政策的意见分歧而已,而是盟约的核心,迦南地的应许本身受到了质疑。追根究底,这是一个属灵的问题。神的子民是否相信祂的话?这件事是对后世的警告:万万不可试验耶和华。
1~16. 各支派的十二位首领被选派从巴兰出发(3节;参十11~36),前往窥探迦南地(2节)。第17~20节详细形容了他们的责任:他们回来时必须报告的,是当地田野的品质和居民的士气(参:书二;士十八)。申命记一22似乎暗示使命的目的是要加强以色列的信心,而非搜集军事情报。本段所列支派首领的名字(4~15节),和民数记其他地方(一、二、七章)所记的很有分别。原因可能是各支派在人口统计和奉献祭坛等场合,需要最资深的首领作为代表。反之作为探子需要旺盛的精力,所以被挑选的是比较年轻的领袖。各支派排列的次序和其他经文也有不同,但却没有清楚的理由。约书亚在此被称为何西阿(8节;参:申三十二44),意思大概是(神)「是拯救」或(神)「拯救」。第16节解释摩西后来把他名字改为约书亚,即「耶和华是拯救」或「耶和华拯救」的意思。至于他是否就在此时易名为约书亚,145圣经没有说明。其实探子名单称他为何西阿正暗示了改名是以后的事,并且间接肯定了名单的历史性。146某些较早的经文虽然也称他为约书亚(如:出二十四13),这不过是预期他后来改名而已。在圣经中改了名字的重要人物包括了亚伯拉罕(创十七5)、撒拉(创十七15)、雅各(创三十五10)。旧约圣经的希腊文译本,把「约书亚」一名音译作「耶稣」。
17~20. 本段准确地说出了探子的使命。他们要窥探迦南地,从南地起行,往北穿越山地(第17节)。三十四章1~12节对迦南地的疆界形容得比较详细(请参看注释:Ⅴ.G. iv的地图),它大概包括了今日的以色列、黎巴嫩,和叙利亚南部大部分的土地。亚玛拿信札(主前十四世纪)作者心目中的迦南疆界显然与此相仿,而埃及在新王国时代(主前十六至十三世纪)所操纵的,也是这个地区。147
南地位于别是巴以南,是个干燥不宜耕作的区域(参:创二十1,二十四62;民二十一1)。山地是指往北穿越犹大、以法莲支派属地,连绵至加利利的山脉(参:书二十7)。
探子的使命是要沿途观察当地的情况,尤其是居民的实力,城市是否设防,并且带些果子回来(18~20节)。葡萄初熟的时候是七月底,即从西乃出发之后两个月左右(十11)。申命记一2说,从何烈山走到加低斯‧巴尼亚只需十一天;但所指的是一小队人持续行进的时间。以色列人数庞大,中途又经过多次的延宕(参十一20,十二15)。
21~26. 本段简述探子如何运行摩西在17~20节的指示。他们从南至北穿越了迦南地:寻的旷野148是迦南的南界,位于加低斯东北(参二十1;书十五1),「哈马口旁之利合」(NEB;和合本:到利合,直到哈马口)是其北界(民三十四8)。149单程的距离约二百五十哩,要来回走完,四十天(25节)是很合理的估计。
他们遵照摩西的指示,上南地和山地去(17节)。希伯仑是犹大山地规模最大的城市(22节)。经文提到几个居民的名字(22节;参19节;书十五14;士一10),并称之为亚衲族人。亚衲或许是真有的族名150,ʿanāq 在希伯来语中也是「颈项」的意思,这一族人正以身材高大著称(参33节)。探子又发现埃及的琐安(今监定为位于歌珊附近的泰尼斯;参:诗七十八12、43),立城比希伯仑晚了七年。泰尼斯的建筑者若是埃及的许克所斯(Hyksos,主前1700年左右)王族,希伯仑可能也是一样。151
无论如何,经文表示希伯仑是个巨大的坚城(参19节)。最后,他们用杠抬回来几种当地的出产:葡萄、石榴、无花果。希伯来语的 môt 按传统虽然译作杠,但它所指的可能比较类似四章10、12节所述,用来搬运会幕的架子。他们的葡萄来自以实各谷,「以实各」就是(葡萄之)「一串」的意思。山谷的地点已不可考,相信是在今日仍是葡萄业中心的希伯仑附近。第23节表示探子到访以前,山谷已有这个名字,下一节则说这是他们所起之名,然两节并不相矛盾。谷名若是探子所起,第23节是预先使用这个名字(修辞学上称为预词法)。如果山谷在以色列人来到以先已经有这名字(按照创十四13、24,亚伯拉罕一位盟友名叫以实各,住在希伯仑一带),探子在第24节则是旧名新解而已。
圣经在希伯仑花费这么多的笔墨,相信并非偶然。因为神正是在希伯仑附近,首度应许亚伯拉罕,他必得这地为业(创十三14~18)。亚伯拉罕在这一带出师打败了四王的联盟(创十四13及下)。在希伯仑,他置买了惟一的物业作为妻子的坟地;他自己和其他列祖,也是埋葬于此(创二十三,二十五9,三十五27~29,五十13)。叙事者不但深知上述的传统,更相信探子和读者都熟悉这事。在故事发展之际,这一点不容忽视。
27~29. 上一段冷静而客观地形容过探子在迦南的发现之后,这几节用缤纷的言语,描写大部分探子对迦南的印象,以及他们在全会众──即国中的领袖(26节;参30节)──面前,向摩西所呈交的报告。单单开首几字,就能看出探子的态度。他们把迦南称为你所打发我们去的那地。圣经用关系从句修饰迦南,通常都是用「耶和华起誓应许赐给他们的地」一类的字眼(参十三2,十四16、23、30、40,十五2等)。探子每次形容那地,总是故意规避使用这种措词(参十三32)。然后又以虚假的正面态度作出报告,将那地形容为流奶与蜜之地(27节),展示采摘回来的果子。
可是,他们接着又以强力的转折连接词「然而」(希伯来原文 ʾep̄es kî;参:士四9;撒下十二14;摩九8),把焦点集中在征服当地要面临的障碍上:那地的民强壮(28节;参18节),城邑也坚固宽大(28节;参19节)。跟着又列出当地的居民,包括了亚衲族的人(28节;参22节)。亚玛力人是类似贝都因人的游牧民族,住在迦南南疆和西奈半岛一带(参:出十七8及下;民十四45;撒上十五);赫人住在希伯仑一带(创二十三);耶布斯人住在耶路撒冷(书十五63;撒下五6及下);亚摩利人住在山区,而正式的迦南人则住在沿海地区和谷地。这里整个地区都以迦南人为名,圣经部分章节把以色列人抵达以先这地的所有居民,都泛称为迦南人152(参十四45;创十三7)。
有关当地居民的第一手资料使探子俨然成为权威,更无疑是使百姓深信那地不可能被征服的因素之一。然而探子亦同时间接但彻底地否定了神的应许。流奶与蜜之地一语,以及神会把当地和其中居民(通常会和本段一样,列出居民的名称)赐给以色列的应许,素来都是圣经相提并论的两回事(出三8、17,十三5,三十三3;利二十24)。探子质疑这个结论。他们不把这些民族的存在视作神旨意的证据,反而把它当作是无法跨越的障碍。
30~33. 迦勒试图安抚百姓,重燃他们对应许的信心(上去和得,即希伯来原文 ʿālāh yāraš,都是出三8、17,三十三3;利二十24的钥字),其他探子却进一步歪曲事实,反驳他的说话(31~33节)。他们这次的说话被冠以恶信之名,意思不单是指他们将那地形容为恶,也是指他们作出的指控是不实的(参较TEV:「假报告」)。他们宣称这是吞吃居民之地(32节),换言之百姓会因环境恶劣而死亡(利二十六38;结三十六13)。利未记十八25、28也是用类似的拟人格形容这地。最后,他们再次讲到身材高大的亚衲族人,把他们天花乱坠地形容为伟人,即洪水以前在地上居住的次神(创六4)。「我们自觉小如蚱蜢,他们必然也是这样看我们」(33节,TEV;参:赛四十22)。
按照古代近东的法律,以不实罪名控诉别人者,必须受到诬告若是得逞时受害人要受的刑罚(申十九16~19)。探子以杀人罪诬告这地,因此理当接受死刑。以下的故事就是按照这个原则发展。探子全数暴毙(十四37)。接受多数派假证供,而否定迦勒和约书亚所提答辩的百姓,亦同样受罚。他们惧怕要在迦南遭受的命运,竟在旷野追上他们(十四3、29~34)。
──《丁道尔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