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彼得前书第三章-《圣经背景注释》

彼得前书第三章-《圣经背景注释》

彼得前书相关章:

彼得前书第三章

 

三1~7
妻子与丈夫
  虽然彼得支持社会常规,以维护* 教会在社会中的见证(参二13~17对家规的前言),但他在此显然比较同情妇女,就像二章18~25节比较同情奴隶一样。他继续倡导,为了见证要服从权柄,不致落人话柄,说基督教要人造反;丈夫在当时的文化里总是居于权威地位。

三1 「照样」是回头指论奴隶的那一段(二18~25)。基督教就像犹太教和其他非罗马的宗教一样,在妻子当中传播的速度快过在丈夫当中;丈夫若要皈信不流行的少数宗教,所损失的社会利益较大。但是在古代希腊罗马的社会中,妻子必须听从丈夫,这种听从包括追随丈夫的宗教。有些宗教禁止信徒参与罗马宗教仪式,包括禁止崇拜家庭的守护神祇,这些宗教都被人瞧不起;倘若犹太人或基督教的妇女拒绝敬拜这些神祇,会受到无神论的指控。因此,彼得的建议可以减少婚姻中的摩擦,并降低人对基督教和基督徒的敌视。古代视静默不语为妇女的美德。

三2 「贞洁而可敬」(NASB),对妇女应有的表现,古代一致持此看法。

三3 头发可以编成很华丽的样式,富有的妇女非常看重流行而昂贵的编发。古代的文学和演说经常斥责贵妇用庸俗的华饰来吸引人的注意,彼得的读者会认为,他的重点也相仿。参:提摩太前书二9~10的注释。

三4 古代认为妇女最大的美德是心灵温柔又安静,很多道德家劝妇女要持这样的态度,而不要以最新潮的穿著来吸引男人;通常出身权贵的妇女才会犯这种恶行,但有钱的人也起而效尤。

三5 道德家通常会把这类安静的榜样放在劝勉中;他们特别喜欢以古时的贵妇为例,因她们贞洁的行为受到所有人的敬重,与时下罗马高阶层妇女的样式恰恰相反。犹太读者特别会想到伟大的女性祖先:撒拉、利百加、拉结和利亚,犹太传统对她们的敬虔推崇备至,而其中撒拉最负盛名。读者可能会想到蒙头的事,这是东方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意思是让已婚的妇女不惹人注目(参:林前十一2~16的注释)。

三6 虽然彼得只是倡导「顺服(submission)」(1节),然而他举撒拉为例,则讲到她「听从(obey)」,这是罗马的男性社会对妻子的要求。在创世记里,亚伯拉罕显然也「听从」了撒拉(十六章2节和二十一章12节通常译为「听话(listen to)」的这个字,也有「听从」的意思,而在那两处,亚伯拉罕都按照撒拉的意思去行),不过这一点和彼得的例子无关,因他是向丈夫尚未顺从真道的妻子讲话(三1;参本段的前言)。
  这里所提撒拉称她丈夫为「主」,不应太过强解。在希伯来文,直接称丈夫为「主」,意思可能是尊称丈夫为「先生」,如:何西阿书二16,不过撒拉以这个方式称亚伯拉罕,主要的出处是后期的犹太文献,如亚伯拉罕遗训。即使在亚伯拉罕遗训中,艾萨克也用类似的恭敬称谓来称他的母亲,而亚伯拉罕对一位访客亦用此尊称,不知道他就是天使。
  在另一个犹太人的故事中,亚森那特(Asenath)称她父亲为「主」,但却用夸张、忿怒的态度回他的话。彼得在此绝对不会鼓励这样的态度。在列祖时期,对权柄较高的人,或想要借重某人的地位时(如:创三十三13~14雅各布对以扫),就会讲究这样的尊称。犹太人被视为亚伯拉罕和撒拉的「儿女」;至于基督徒也具备这个身分,参二章9~10节。
  彼得的劝勉很实际,不像从我们文化的角度听来那么刺耳。哲学家的家规常强调,妻子在顺服丈夫的同时还必须「惧怕」他,但彼得却不同意这点(6节,参三13~14)。丈夫可以合法的「丢掉」婴孩,寻欢作乐,使妻子愁苦不堪,不过与另一位权贵妇女偷情,或鞭打妻子,则于法不容。
  有一则第二世纪中叶的故事,讲到一位基督徒和她先生离婚,因为他屡次不忠,因此他向当局告发,说她是基督徒。基督徒妇女可作的选择很少,可是彼得要她们追求和平,且不畏强权。

三7 彼得的重点是劝勉那许多丈夫尚未信主的妇女信徒(三1~6),不过他也向已信的丈夫简短讲几句话。许多哲学家、道德家和犹太教师抱怨,说妇女在道德和知识上都不足;有些人还指出她们的身体也软弱。妇女的柔弱被视为可取,同时又因而不可信赖;传统罗马法律系统则假定她们是软弱的,自己无法作出恰当的决定。这些现象主要是受到 * 亚里士多德的影响,他主张,除了性方面之外,女人天生在每一方面都不如男人。
  但是这种软弱(彼得的意思可能只指社会地位)常成为理由,要人对待妇女更加体贴,而对这个一般的用词,彼得除了这项要求之外,并没有赋予更多的重要性;这一节的其余内容宣称,妇女在神面前是平等的,这就废除了她们「天生」低一等的论点。凡不承认妻子在灵里平等的丈夫,便等于破坏了他自己的祷告,理由正如彼得在三章12节所言。
三8~12
彼此体恤
  三章8节之后的这一段,是彼得从二章13节写到三章7节的结论,不过这段结论又直接导入他的下一个论点。彼得想在家规中蕴育彼此体恤之情,本段则在当时文化的允许之内,将这点再予强化。

三8 道德家常列出德行表。他们在论夫妻关系时,也会以「和谐之道」为题。鼓励家人在一切关系上保持和平,绝不会触犯任何罗马道德家(三13)。「同心」让人想到三章7节对丈夫的劝勉,那里可能是指要「了解」他们的妻子。

三9 这句话和耶稣的教训相近,暗示它可能是这一节的根据;参:罗马书十二17的注释。

三10~12 彼得曾在二章3节引用诗篇三十四8,此处他则引用三十四章12~16节,那里吩咐义人要和人一同追求和平,不出恶言,因此能支持他在二章13节至三章7节的论点。犹太教师也强调,应当主动追求和平,不可只处于被动。这段话也暗示,神会垂听义人的祈求,却会与恶人作对,故祂不会听欺压之人的祷告(三7)。
三13~22
预备为行善受苦
  这一段是三章8~12节的自然延伸。

三13~14 彼得暗指以赛亚书八12的话,那里神鼓励先知说,他不必怕百姓所畏惧的,而应当单单信靠神(八13)。

三15 * 七十士译本(标准希腊译本)的以赛亚书八13开头为「尊主〔即,神〕为圣」,这里则以*基督为主。「辩护」(NASB、NRSV;一般的译文「回答」力量不够)主要(但可能不是惟一)的暗示,是法庭中的法律辩护,而本段的上下文则包括「审判」与执行,似乎甚为合适(四5~6)。

三16 犹太教也用这个办法来抑制假控诉。

三17 古代的作者有时会用特殊的文学形式来表达要点;方式之一是交错排列法,就是颠倒的平行结构,这里似乎是如此:

  A 诬赖你们的人将觉羞愧(三16)
    B 无辜而受苦,只要在神的旨意里(三17)
    C 因基督曾为不义受苦(三18)
     D 祂胜过敌视的灵(三19)
      E 挪亚藉水得救(三20)
      E' 你们藉水得救(三21)
     D' 基督胜过敌视的灵(三22)
    C' 因基督曾受苦(四1a)
   B' 在神的旨意里受苦(四1b ~2)
  A' 诬赖你们的人将羞愧(四3~5)

三18~19 有关「肉体」与「*圣灵」,参:罗马书八1~11的注释;此处的思想为,耶稣从死里复活是靠着神的灵,祂也借着圣灵(应该是在*复活之后)向堕落的生灵宣告胜利。对这段经文有许多看法,主要的三种为:(1) 耶稣在死和复活之间,曾去向阴间──死人所在之处──的死人讲道(许多教父的观点);(2) 在挪亚的时代,基督曾透过挪亚向当代的人讲道(许多改教者的观点);(3) 耶稣在复活之前或之后(可能性较大),向堕落的天使宣告胜利(今天大多数学者的观点)。在早期基督教文字中,「灵」几乎一向指天使的灵而不是人的灵,除非有特别的声明说并非如此。此处的文法最自然的解读似乎为:在那使祂复活的圣灵里,祂在复活之后向他们讲道;而第22节又特别提到堕落的天使。主张这些是死人之灵的,多半是依据四章6节来解释,但是四章6节──该段的高潮──的重点为:肉体被杀害的殉道者,将像基督在三章18节一样靠圣灵而复活。
  除了后期的 * 拉比之外,古代几乎所有犹太人都认为创世记六1~3是指挪亚时代堕落的天使(彼前三20);在洪水之后,据说他们被拘禁起来(彼后二4和犹6亦如此认为),或是在地底下,或是在空中(参:彼前三22)。因此,根据已知的一般犹太传统,以诺曾奉差,去向他们宣告神的审判;此处向他们宣告胜利的那一位,则是基督。

三20 古代的犹太教有时用洪水作未来审判的预表,如彼得后书三6~7。强调得救者「不多」,可以鼓励基督徒读者,因他们本身是受逼迫的少数人。神的「容忍」反映出创世记六3,而彼得后书三9则将它与最后审判相连。

三21 * 洗礼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藉这行动所表明的信心,身体的洁净并不是重点;洗礼在古代犹太教中是皈依的行动,但犹太教坚称,洗礼必须伴随*真诚的悔改才有效。

三22 「有权柄的、有能力的」是掌管万国的治理天使,犹太典籍经常提到(参:弗一21~23的注释)。因此,就连逼迫基督徒的官长背后的邪恶势力也已经被制服,而最后的胜利完全不成问题。 —— 《圣经背景注释》

 

 

查阅相关章:
更多关于: 彼得   第三章   注释   圣经   基督徒   文摘   道尔   唐纳   彼得   基督   的人   信徒   基督徒   丈夫   顺服   妻子   耶稣   圣经   自己的   妆饰   经文   原文   阴间   洗礼   撒拉   这是   方舟   上帝   福音   亚伯拉罕   书简   不信   是指   妇女   生命   敬畏   他们的   谦卑
返回顶部
圣经资料,在线查经,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
@c.zyesu.com 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