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尼希米记第12章查经资料

尼希米记第十二章

尼希米记相关章:

尼希米记第十二章

祭司与利未人的户口名簿(尼十二1~26

  历史传承再度成为此处的焦点。本章前半段虽不太引人入胜,但从它拒绝接受过去的世代没任何价值这观念,就显出它的着重点。有时历史因过于注重某些出色人物或改变它的力量,难免会扭曲一些事实,但本章却反过来做些平衡的作用。

  1~7. 被掳归回祖国后的祭司家族。这里记载二十二个名字,从12~21节清楚表明祭司们仍沿用著名祖先之名──第十章中与尼希米一同在「确实的约」上署名的十五个祭司,都以家族的族名签名(见下面的名单),只有少数几位签下自己的名字。

  由于当初设立了二十四个祭司班次轮流担任圣殿的职务(代上二十四7~19),后期的犹大制度也是这个数目,或许当文士抄录圣经时漏掉了两位,就像本名单中的一个名字(哈突,2节),在12~21节的名单中未出现,但也同样可能当时的祭司班次尚未完全恢复。

  为了便于比较起见,兹将本书中的三个名单列在下面:

尼十二1~7

尼十二12~21

尼十2~8

(第一批归国者)

(第二批归国者)

(尼希米的同代)

西莱雅

西莱雅

西莱雅

耶利米

耶利米

亚撒利雅

以斯拉

以斯拉

耶利米

亚玛利雅

亚玛利雅

巴施户珥 *

玛鹿

玛鹿

亚玛利雅

哈突

示巴尼

玛基雅 *

示迦呢

哈琳

哈突

利宏

米拉约

示巴尼

米利末

易多

玛鹿

易多

近顿

哈琳

近顿

亚比雅

米利末

亚比雅

米拿民

俄巴底亚 *

米雅民

摩亚底

但以理 *

玛底雅

璧迦

近顿

璧迦

示玛雅

巴录 *

示玛雅

约雅立

米书兰 *

约雅立

耶大雅

亚比雅

耶大雅

撒来

米雅民

撒路

亚木

玛西亚

亚木

希勒家

璧迦

希勒家

耶大雅

示玛雅

耶大雅

* 表示只有此名单才有

  在一些拼音的差异中,应当包括亚撒利雅(右边名册中第二个名字),它是以斯拉(「帮助」)的较长写法,意思为「耶和华已帮助」。另一个较不明显的拼音差别或许是利宏(十二3)与哈琳(十二15,十5),这两名字的前两个子音调换了一下,希伯来文圣经并没有母音。

  8~9. 被掳归回的利未家族。以斯拉记二40以下只简短给了几个名字,耶书亚、何达威雅、甲蔑和(歌唱者)亚萨,这里却将许多名字补充进来。这段里的犹大也许就是以斯拉记二40与三9中的何达威雅(源自同一希伯来字根)。从尼希米记三24看来,宾内应与以斯拉记三9连在一起。这两节中其他的名字(例:示利比;参八7,九4,十12)都十分珍贵,直到尼希米时代仍保持为利未人的族名,有些甚至仍保有原来的职责。玛他尼与八布迦在当初归回时担任轮唱的带领人,在尼希米记十一17他们仍担任同样的职责,但这是一百年之后的事。在本书十二章25节,他们仍然按照大卫当初所定的规矩,继续先祖的任务。72

  10~11. 大祭司的家族。这段将第一批归回祖国者(1~9节的时期),与尼希米时代之人连接起来,它将历代志上六3~15中从亚伦至巴比伦被掳时期的家谱,一直延续下来。别处经文的家谱省掉了其中一些名字,这个家谱也一样,不一定记载每世代的名字。主前五三八年从巴比伦归回时,耶书亚是大祭司,一世纪之后的尼希米时代,以利亚实是大祭司,约雅金(10节)或许不是两者中间惟一的一代,但这也并非不可能。

  这里的约拿单和押杜亚(11节),以及大利乌和约哈难(22节及下),引起一些历史年代的问题,将在附录三,书版177页以下讨论。简短地说,这争议的重点是,这名册带我们去到尼希米之后一百年的时代,大利乌三世(主前三三六/五~三三一年),或只到大利乌二世(主前四二三~四○四年),他是继宠信尼希米的亚达薛西一世之后登基的国王。事情的整个关键在于有多相信约瑟夫(Josephus)的年代表,以及他对一些名字的指认是否正确,例如:将耶何耶大的儿子约拿单(11节)与以利亚实的儿子约哈难(23节),视为同一人,以及将约瑟夫提的有些名字,与另一文献埃勒芬亭蒲草古卷中相似的名字视为同一人。一如附录三所提的理由,最保险的是认为本名单不会迟于大利乌二世(即尼希米时代,或之后不久),并且约瑟夫所记载的残酷大祭司约亚拿斯和他的儿子押杜亚,并非11节与22节以下所记的同一人,而是指与他们同名、一二世代之后的子孙。见十三章28节以下的注解。

  12~21. 第二代祭司家族的领袖。约雅金(12节)是耶书亚的儿子,耶书亚则是第一批归回祖国之人时的大祭司(有关约雅金为时极长的任期,见上述10节以下的注解)。一如前面1~7节的注解所提,这段特别有趣的是,它清楚显明祭司的家族紧守着他们传统留下的名字,不因换了族长而改名。

  22~26. 利未家族的首领。以色列在王国时期以前,是以大祭司的名号做为年代的象征(参:民三十五28),现在王国灭亡后,也再度以大祭司的名字来划分时代。

  22. 以利亚实是尼希米刚到耶路撒冷时的大祭司(三1),约哈难是他的儿子73(23节),那么(若他真是「儿子」)他就继续他兄弟约雅达做大祭司。这事将在附录四,书版190页详加讨论。从埃勒芬亭古卷(见附录三,书版176页)得知主前四一○年的大祭司是约哈难,当时正处于大利乌二世的统治之下。74这名字与年代都与我们圣经的章节相符。

  23. 此处的历史(「日志」)是当时的记录簿,并非圣经中的历代志上与下。有关约哈难之事,见22节与注脚。

  24~25. 24节里的名字都出现在第十章誓言签名册中,大部分也都出现在本章第8节中。24节的甲蔑与耶书亚之间显然有抄写的错误,「的儿子」(希伯来文为ben)应当如8节所说的「宾内」;参十9。

  在大卫制定的系统里,一班一班是指守门人(代上二十六16),此处似乎主要指诗班,在9节与本节前段都说他们面对面的站着。可是25节似乎认为头三个名字是诗班团员(见8与9节)也是守门者,除非我们认为24节的诗班名单应当一直到俄巴底亚为止,而25节是从米书兰开始。75

  26. 这里再度强调,几乎在一百年的时光中,圣殿中的职责仍在家族中一代一代世袭往替地传下去。这些不同的历史记录主要都是由的时候这名词开始(参7、12、22、2节),它们之间的关系不大容易弄清楚,主要是因为编纂者使用了不同的名册。顺便提一下,在希伯来原文里,尼希米与以斯拉是放在同一时期,不像多数英文版本在以斯拉的名字前多加了介系词of,将尼希米与以斯拉分开为不同的时期。76

72与大卫的乐师玛他尼一同列名的布基雅(代上二十五4),这名字也许是八布迦的原型。乌尼(参9节的乌尼,原文为乌诺,Unno),在代上十五20是同样的名字。押大(尼十一17)是俄巴底亚的缩写,在十二25中与玛他雅和八布迦名列同榜。

73JB、NEB 与GNB 都认为约拿单(11节)与约哈难(23节)是同一人,且将「儿子」翻译为「孙子」。当然在希伯来文中儿子可以翻译为孙子,但此处如此做,会产生一个重要的年代的问题,在附录四,〔书版190页〕会详加讨论。GNB 更进一步,不加解说擅自将此处的约哈难改为约拿单,这是不对的作法。

74直到……在位的时候(22节,RSV),这是做了一些修改。MT 是用 ʿal 这介系词(「在」,或许是「与有关」的意思;参:希英旧约字汇754e),有些古老版本支持这手抄本,因此英文修订版翻译为「在位的时候」。这彷佛暗示祭司被记录的年代较利未人短些,但这不可能。最简单的猜测是,在希腊七十士译本翻译之前,早期的一位文士将它抄错了(ʿal 变成 ʿad,如同23节中的「直到」)。至于是大利乌二世还是三世,见10、11节注解,或附录三,书版178页及下。

75关于俄巴底亚,见8、9节注解。米书兰或许是拉二42中守门家族名册中的沙龙,与达们、亚谷和其他人并列。

76有关尼希米与以斯拉是同时代之人,尼希米因职位较高而写在前面,见Rudolph, p. 195,参 W. Th. In der Smitten,Esra: Quellen, Uberlieferung und Geschichte, (Van Gorcum, 1973), pp. 95f。GNB 在此处缺乏大公无私之精神,擅自在尼希米之后加入「的时候」,显然是受到「这两人不是同一时期」的论调影响。

城墙奉献典礼(尼十二27~43

  在此节或31节又回到尼希米的回忆录,重新以第一人称记录。上次我们直接听到他的声音是在七章5节,他介绍第一批归国者,之后编纂者就开始他的旁白,每次提到尼希米时都用第三人称(八9,十1,十二26)。

  27~30. 准备奉献礼。铺张奢华的庆典也许很肤浅,可是重大的日子仍需有良好的计画、宣传、召集群众77与预演,这些都能造势引起兴奋之情。它虽不能代替30节中更深的内在准备(无一人或一物不洁净),但也不得被轻看。新约圣经强调要从内心灵里的敬拜,但认为天然鼓励与激励我们的方式也该有它的地位。我们的主耶稣在去客西马尼园祷告之前,也用一仪式型的晚餐和集体唱诗来加强力量,这些形式不仅与心灵有关,也与身体与感官有关。

  31~43. 从两边进场的游行。群众环绕着城市与城墙的游行,不仅为了壮观,且是表示无限的感恩与再度奉献,宣告这些石头属于以色列也属于神。这事若发生在十一章的事件之前,似乎十分可能,就更强调了「圣城」(十一1、18)的含义。可是我们若认为如此做是像半施魔法般画一个神圣的圈子,那就误解了,因它主要的意义是承认神的一切作为(见31节注解)。诗篇四十八篇也有类似度量境界大小的描述,主要是强调它对敬拜者的含义,而非数点城垛,它具体提醒人们记得神的供应:

「你们当周游锡安,

 四围旋绕,数点城楼,

 细看她的外郭,

 察看她的宫殿,

 为要传说到后代。

 因为这神永永远远为我们的神,

 祂必作我们引路的,

 直到死时。」(诗四十八12~14)

  令人注目的是,称谢的人(31节)这措辞与38与40节类似的措辞,都是从同一个希伯来字tôḏōṯ 翻译过来,意思是「感恩」或「信仰告白」,彷佛表示这些诗班就是他们所唱歌词的具体表彰。于是一队「感恩」走向右边(31节),另一队则走向左边(38节),至终两队「感恩」都站在神的圣殿里面(40节)。

  由于不知道他们的出发点在哪里,就不能确定他们的路线,可是因为第一段与二章12节以下描述的尼希米夜晚侦察的路线十分相似,我们就能猜想他们像尼希米一样,从城西的谷门出发,以以斯拉为首的队伍(36c节)顺着反时针方向沿着南边与东边78(参:将31c节和37节与二13及下和三13~36对照着看)的城墙走向圣殿。而尼希米那队(38节)则朝反向方向,向北沿着西墙与北墙而行。38节以下提的地标在三章1~11节和28~32节修墙名单中都曾提到。城墙外郭的每一寸地方都能勾起每位游行者特殊的回忆。

  然而,游行的目的地是神的圣殿(40节)。城墙只是庆祝的周边,而非焦点,游行的队伍不是由行政长官领队,而是由诗班领头。文士以斯拉带领头一队(36节),尼希米则在另一队中,跟在诗班后面(38节)。79整个节庆的最高潮是献大祭而欢乐(43节)。这次与以斯拉记三13截然不同,在远处听到的声音中,丝毫没有犹疑不决之声。

77这里所说的「从耶路撒冷的周围」是指从南部(犹大的尼陀法,拉二22),东部(若伯吉甲与书四19的吉甲是同一地方),和北部(便雅悯的迦巴和押玛弗)。

78「右」(31节)与「左」(38节)是指站在城外面对着西墙而看,或是站在城西墙上,从此处眺望整个城市。

79麦尔斯指出整个布署是两边对称的安排,他将队形列出如下(笔者将其缩减且稍事修改):

以斯拉带领向右走之队伍:

向左走的队伍:

称赞的诗班

称赞的诗班

何沙雅

尼希米

「犹大首领的一半」(32节)

「犹大官长的一半」(40节)

吹号的祭司

吹号的祭司

(提出七人名字,从亚撒利雅至耶利米)

(提出七人名字,从以利亚金至哈楠尼亚)

乐队

诗班

(撒迦利亚和其他八人)

(伊斯拉希雅和其他八人)

「应当之份与安排妥当」(尼十二44~十三3)

敬拜的力量来源(十二44~47)

  在伟大节庆中大声欢呼是一回事,可是继续不断的献上赞美祭和实际地供给教会需要又是另一回事。当日(44节)这措辞显示刻不容缓地去做这事,尼希米典型的作风是打铁趁热,当人民欢欣充满善意时,立即从中得到一些实际的果效──因为犹大人对神职人员的热心(44c节),并非长久不变,十三章10节以下就可看出。

  可是十三章1节中的「当日」却不当如此看待(「当时」,JB),因为十三章4与6节暗示在这事发生以前已过了多年。GNB 将此处翻译为「当时」,或许是正确的。十二章44~47节与十三章1~3节是两段历史事件,穿插在尼希米的第一人称回忆录中间。

  45~46. 此处提到大卫与所罗门,因而将诗班与守门者的地位从在祭坛服事的祭司与利未人分别出来(45a节),因为他们是当初耶路撒冷成为敬拜之所时所设立的。80亚萨的名字主要在历代志上十五、十六与二十五章,和诗篇五十、七十三至八十三篇的诗名中出现。

  47. 每日所当得的份原文与十一章23节的「每日供给他们必有一定之粮」是同一字。原文之意是「当天所需」,在十一章也许指当天的职责(见那节的注解〕,本节则指每天需要之物。基督徒当思想我们生活的供应者(天父)比犹大人民的记忆力可要好得多(见十三10的注解〕。

  「十分之一中的十分之一」,是祭司应得的份,至于它的含义见以斯拉记二40~42的注解。

──《丁道尔圣经注释》

查阅相关章:
圣经书卷列表:
 1/13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更多关于: 十二章   注释   圣经   基督徒   文摘   唐纳   尼希米记第   尼希米记   耶路撒冷   祭司   城墙   的人   以色列   犹大   十二章   大卫   圣经   简介   洁净   点此   上帝   喜乐   他们的   利亚   欢乐   约翰   大祭司   的是   注释   名单   百姓   这是   名字   玛雅   宗教   福音   十三章   儿子
返回顶部
圣经资料,在线查经,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
@c.zyesu.com 圣经注释